跳转到内容

元史 (四库全书本)/卷061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六十 元史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元史卷六十一
  明翰林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宋濓等修
  志第十三
  地理四
  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为路三十七府二属府三属州五十四属县四十七其馀甸寨军民等府不在此数马站七十四处水站四处
  云南诸路道肃政廉访司大德三年罢云南行御史台立肃政廉访司中庆路唐姚州阁罗凤叛取姚州其子凤伽异増筑城曰柘东至六世孙丰祐改曰善阐历五代迄宋羁縻而已元世祖征大理凡收府八善阐其一也郡四部三十有七其地东至普安路之横山西至缅地之江头城凡三千九百里而远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凡四千里而近宪宗五年立万户府十有九分善阐为万户府四至元七年改为路八年分大理国三十七部为南北中三路路设达噜噶齐并总管十三年立云南行中书省初置郡县遂改善阐为中庆路领司一县三州四州领八县本路军民屯田二万二千四百双有奇
  录事司
  县三
  昆明中倚郭唐置元宪宗四年分其地立千户二至元十二年改善州领县二十一年州革县如故其地冇昆明池五百馀里夏潦必冒城郭张立道为大理等处劝农使求泉源所出泄其水得地万馀顷皆为良田云富民至元四年立黎灢千户十二年即黎灢立县宜良下唐匡州即其地蛮酋罗氏于此立城居之名曰罗裒龙乃今县也元宪宗六年立太池千户隶嵩明万户至元十三年升宜良州治太池县二十一年州罢为县后废太池来属
  州四
  嵩明州州在中庆东北治沙札卧城乌蛮车氏所筑白蛮名为嵩明昔汉人居之后乌白蛮强盛汉人徙去盟誓于此因号嵩盟今州南有土台盟会处也汉人尝立长州筑金城阿葛二城蒙氏兴改长州为嵩盟部段氏因之元宪宗六年立嵩明万户至元十二年复改长州十五年升嵩明府二十二年降为州领二县杨林下在州东南治杨林城乃杂蛮枳氏车氏斗氏麽氏四种所居之地城东门外有石如羊形故又作羊唐有羊林部落即此地元宪宗七年立羊林千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县邵甸下在州西治白邑村无城郭车蛮斗蛮旧地名为东甸以东为邵宪宗七年立邵甸千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县
  晋宁唐晋宁县蒙氏段氏皆为阳城堡部元宪宗七年立阳城堡万户至元十二年改晋宁州领二县晟贡下西临滇泽之滨在路之南州之北其间相去六十里有故城曰晟贡世为些么强宗部蛮所居元宪宗六年立晟贡千户至元十二年割诏营切龙晟贡雌甸塔罗和罗忽六城及乌纳山立晟贡县归化下在州东北晟贡县南西滨滇泽地名大吴龙昔吴氏所居后为些么徒蛮所有世隶善阐宪宗六年分隶晟贡千户至元十二年割大吴龙安江安淜立归化县
  昆阳州在滇池南僰獹杂夷所居有城曰巨桥今为州治阁罗凤叛唐令曲转蛮居之段氏兴隶善阐元宪宗并罗畐等十二城立巨桥万户至元十三年改昆阳州领二县三泊至元十三年于那龙城立县易门下在州之西治市坪村世为乌蛮所居段氏时高智昇治善阐奄而有之至元四年立洟门千户十二年改为县县西有泉曰洟源讹作易门
  安宁州唐初置安宁县隶昆州阁罗凤叛唐后乌白蛮迁居蒙氏终善阐酋孙氏为安宁城主及袁氏高氏互有其地元宪宗七年隶阳城万户至元三年立安宁千户十二年改安宁州领二县禄丰下在州西治白村其地瘴热非大酋所居惟乌杂蛮居之迁徙不常至元十三年割安宁千户之碌琫化泥骥琮笼三处立禄丰县因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碌琫译谓碌为石琫为甑讹为今名罗次下在州北治压磨吕白村本乌蛮罗部地险俗悍至元十二年因罗部立罗次州隶中庆路二十四年改州为县二十七年隶安宁州
  威楚开南等路为杂蛮耕牧之地夷名俄碌历代无郡邑后㸑酋威楚筑城俄碌睒居之唐时蒙舎诏阁罗凤合六诏为一侵俄碌取和子城今镇南州是也后阁罗凤叛于本境立郡县诸㸑尽附蒙氏立二都督六节度银生节度即今路也及段氏兴银生隶姚州又名当箸睑及高升泰执大理国柄封其侄子明量于威楚筑外城号德江城传至其裔长夀元宪宗三年征大理平之六年立威楚万户至元八年改威楚路置总管府领县二州四州领一县本路军民屯田共七千一百双
  县二
  威楚下倚郭至元十五年升威州仍立富民浄乐二县二十一年降州为威楚县革二县为乡来属定远下在路北地名目直睒杂蛮居之诸葛孔明征南中经此睒后号为牟州唐蒙氏遣㸑蛮酋按萼镇牟州筑城曰耐笼至高氏専大理国政命云南些么徒酋夷羡徙民二百户于黄蓬阱其抬萼故城隶高氏元宪宗四年立牟州千户黄蓬阱为百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定远州黄蓬阱为南宁县后革县为乡改州为县隶本路
  州四
  镇南州州在路北昔朴落蛮所居川名欠舎中有城曰鸡和至唐时蒙氏并六诏征东蛮取和子鸡和二城置石鼓县又于沙却置俗富郡沙却即今州治至段氏封高明量为楚公欠舎沙却皆隶之元宪宗三年其酋内附七年立欠舎千户石鼓百户至元二十一年改欠舎千户为镇南州立定边石鼓二县二十四年革二县为乡仍隶本州南安州州在路东南山岭稠叠内一峰竦秀林麓四周其顶有泉昔黑㸑蛮祖瓦晟吴立栅居其上子孙渐盛不隶他部至高氏封威楚方隶焉宪宗立摩刍千户隶威楚万户至元十二年改千户为南安州隶本路领一县广通下县在州之北夷名为路睒杂蛮居之南诏阁罗凤曾立路睒县至段氏封高明量于威楚其后宜州酋些么徒裔易裒等附之至高长夀遂处于路睒易裒去旧堡二十里山上筑城白龙戏新栅宪宗七年长夀内附立路睒千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广通县隶南安州
  开南州州在路西南其川分十二甸昔朴和泥二蛮所居也庄𫏋王滇池汉武开西南夷诸葛孔明定益州皆未尝涉其境至蒙氏兴立银生府后为金齿白蛮所陷移府治于威楚开南遂为生蛮所据自南诏至段氏皆为徼外荒僻之地元中统三年平之以所部隶威楚万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开南州
  威远州州在开南州西南其川有六昔朴和泥二蛮所居至蒙氏兴开威楚为郡而州境始通其后金齿白夷蛮酋阿只步等夺其地中统三年征之悉降至元十二年立开南州及威远州隶威楚路
  武定路军民府唐隶戎州在滇北昔獹鹿等蛮居之至段氏使乌蛮阿(⿰历刂)治纳洟胒共龙城于六甸又筑城名曰易龙其裔孙法瓦浸盛以其远祖罗婺为部名元宪宗四年内附七年立为万户隶威楚至元八年并仁德于矢入本部为北路十二年割出二部改本路为武定领州二州领四县本路屯田七百四十八双
  州二
  和曲州州在路西南蛮名叵簉甸僰𤡊诸种蛮所居地多汉种或谓汉人曾居蒙氏时白蛮据其地至段氏以乌蛮阿(⿰历刂)并吞诸蛮聚落三十馀处分兄弟子侄治之皆隶罗婺部元宪宗六年改叵簉甸曰和曲至元二十六年升为州领二县南甸下路治本县蛮曰瀼甸又称洟陬笼至元二十六年改为县元谋下夷中旧名环州元治五甸至元十六年改为县
  禄劝州州在路东北甸名洪农碌券杂蛮居之无郡所至元二十六年立禄劝州领二县易笼下易笼者城名在州北地名培场县境有二水蛮语谓洟为水城为笼因此为名昔罗婺部大酋居之为群酋会集之所至元二十六年立县石旧下县在州东有四甸曰掌鸠曰法块曰抹捻曰曲蔽掌鸠甸有溪绕其三面凡数十渡故名今讹名石旧至元二十六年立县
  鹤庆路军民府府治在丽江路东南大理路东北夷名其地曰鹤川样共昔隶越析诏汉唐未建城邑开元末阁罗凤合六诏为一称南诏徙治羊苴咩城地近龙尾鹤柘今府即其地也大和中蒙劝封祐于様共立谋统郡蒙氏后经数姓如故元宪宗三年内附为鹤州七年立二千户仍称谋统隶大理上万户至元十一年罢谋统千户复为鹤州二十年为燕王分地隶行省二十三年升为鹤庆府领一县劔川下县治在劔川湖西夷云罗鲁城按唐史南诏冇六节度劔川其一也初蒙氏未合六诏时冇浪穹诏与南诏战不胜遂保劔川更称浪劔贞元中南诏击破之夺劔共诸川地其酋徙居劔睒西北四百里号劔羌蒙氏终至段氏改劔川为义督睑宪宗四年内附七年立义督千户至元十一年罢千户立劔川县隶鹤州军民屯田共二千馀双
  云远路军民总管府元贞二年
  彻里军民总管府大德中置大德中云南省言大彻里地与八百媳妇犬牙相错势均力敌今大彻里胡念已降小彻里复控扼地利多相杀掠胡念日与相拒不得离遣其弟胡伦入朝指画地形乞别立彻里军民宣抚司择通习蛮夷情状者为之帅招其来附以为进取之地乃立彻里军民总管府
  广南西路宣抚司
  丽江路军民宣抚司路因江为名谓金沙江出沙金故云源出吐蕃界今丽江即古丽水两汉至隋唐皆为越嶲郡西徼地昔么蛮些蛮居之遂为越析诏二部皆乌蛮种居铁桥贞元中其地归南诏元宪宗三年征大理从金沙济江么些负固不服四年春平之立察罕章管民官至元八年立宣慰司十三年改为丽江路立军民总管府二十二年府罢于通安巨津之间立宣抚司领府一州七州领一县
  府一
  北胜府在丽江之东唐南诏时铁桥西北有施蛮者贞元中为异牟寻所破迁其种居之号劔羌名其地曰成偈睒又改名善巨郡蒙氏终段氏时高智昇使其孙高大惠镇此郡后隶大理元宪宗三年其酋高俊内附至元十五年立为施州十七年改为北胜州二十年升为府
  州七
  顺州在丽江之东俗名牛睒昔顺蛮种居劔川共唐贞元间南诏异牟寻破之徙居铁桥大婆小婆三探览等川其酋成斗族渐盛自为一部迁于牛睒至十三世孙自瞠犹隶大理元宪宗三年内附至元十五年改斗睒为顺州
  蒗蕖州治罗共睒在丽江之东北胜永宁南北之间罗落么些三种蛮世居之宪宗三年征大理至元九年内附十六年改罗共睒为蒗蕖州
  永宁州昔名楼头睒接吐蕃东徼地名荅蓝么些蛮祖泥月乌逐出吐蕃遂居此睒世属大理宪宗三年其三十一世孙和字内附至元十六年改为州
  通安州治在丽江之东雪山之下昔名三睒仆繲蛮所居其后么些蛮叶古乍夺而有之世隶大理宪宗三年其二十三世孙麦良内附中统四年以麦良为三睒管民官至元九年其子麦兀袭父职十四年改三睒为通安州
  兰州在兰沧水之东汉永平中始通博南山道渡兰沧水置博南县唐为卢鹿蛮部至段氏时置博溪郡隶大理元宪宗四年内附隶察罕章管民官至元十二年改兰州
  宝山州在雪山之东丽江西来环带三面昔么些蛮居之其先自楼头徙居此二十馀世世祖征大理自卞头济江由罗邦至罗寺围大匮等寨其酋内附名其寨曰察罕忽鲁罕至元十四年以大匮七处立宝山县十六年升为州
  巨津州昔名罗波九睒北接三川铁桥西邻吐蕃案唐书南诏居铁桥之南西北与吐蕃接今州境实大理西北陬要害地么些大酋世居之宪宗三年内附至元十四年于九睒立巨津州盖以铁桥自昔为南诏吐蕃交会之大津渡故名领一县临西下县在州之西北乃大理极边险僻之地夷名罗哀间居民皆么些二种蛮至元十四年立大理州县于罗裒问立临西县以西临吐蕃境故也隶巨津州
  东川路至元二十八年
  茫部路军民总管府
  益良州   强州
  孟杰路自东川路以下阙 泰定三年八百媳妇蛮请官守置木安孟杰二府于其地普安路治在盘町山阳巴盘江东古夜郎地秦为黔中地两汉隶牂柯郡蜀隶兴古郡隋立牂州唐置西平州后改兴古郡为盘州蒙氏叛唐其地为南诏东鄙东㸑乌蛮七部落居之其后㸑酋阿宋逐诸蛮据其地号于失部世为酋长元宪宗七年其酋内附命为于失万户至元十三年改普安路总管府明年更立招讨司十六年改为宣抚司二十二年罢司为路
  曲靖等路宣慰司军民万户府曲靖二州在汉为夜郎味县地蜀分置兴古郡隋初为恭州协州唐置南宁州东西㸑分乌白蛮二种自曲靖州西南昆川距龙和城通谓之西㸑白蛮自弥鹿升麻二川南至步头通谓之东㸑乌蛮贞观中以西㸑归王为南宁都督袭杀东㸑首领盖聘南诏阁罗凤以兵胁西㸑徙之至龙和皆残于兵东㸑乌蛮复振徙居西㸑故地世与南诏为婚居故曲靖州天宝末征南诏进次曲靖州大败其地遂没于蛮元宪宗六年立磨弥部万户至元八年改为中路十三年改曲靖路总管府二十年以隶皇太子二十五年升宣抚司领县一州五州领六县本路屯田四千四百八十双岁输金三千五百五十两马一百八十四
  县一
  南宁下倚郭唐以㸑归王为南宁州都督治石城及阁罗凤叛州废蒙氏改石城郡至段氏乌蛮磨弥部酋据石城元宪宗三年内附六年立千户隶磨弥部万户至元十三年升南宁州二十二年革为县
  州五
  陆凉州即汉牂柯郡之平夷县南诏叛后落温部蛮世居之宪宗三年内附立落温千户属落蒙万户至元十三年改为陆凉州领二县芳华下在州西河纳下在州南治蔡村
  越州在路之南其川名鲁望普么部蛮世居之宪宗四年内附六年立千户隶末迷万户至元十二年改越州隶曲靖路
  罗雄州与溪洞蛮獠接壤历代未尝置郡夷名其地为塔敝纳夷甸俗传盘瓠六男其一曰蒙由丘后裔有罗雄者居此甸至其孙普恐名其部曰罗雄宪宗四年内附七年隶普摩千户至元十三年割夜苴部为罗雄州隶曲靖路
  马龙州夷名曰撒匡昔僰剌居之盘瓠裔纳垢逐旧蛮而有其地至罗苴内附于本部立干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州即旧马龙城也领一县通泉下在州西南与嵩明州杨林县接壤纳垢之孙易陬分居其地元初为易龙百户隶马龙千户至元十三年改名通泉县隶马龙州
  霑益州在本路之东北据南盘江北盘江之间唐初置州天宝末没于蛮为僰剌二种所居后磨弥部夺之元初其孙普垢(⿰历刂)内附宪宗七年以本部隶曲靖磨弥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霑益州领三县交水下治易陬龙城其先磨弥部酋蒙提居之后大理国高䕶军逐其子孙为私邑宪宗五年内附至元十三年即其城立县石梁下系磨弥部又名伍勒部其酋世为巫居石梁原山至元十三年为县罗山下夷名落蒙山乃磨弥部东境
  澂江路治在滇池东南唐属牂州隶黔州都督府开元中降为羁縻州今夷中名其地曰罗伽甸初么些蛮居之后为僰蛮所夺南诏蒙氏为河阳郡至段氏么些蛮之裔复居此甸号罗伽部元宪宗四年内附六年以罗伽部为万户至元三年改万户为中路十六年升为澂江路领县三州二州领三县本路屯田四千一百双
  县三
  河阳下内附后为千户至元十六年为河阳州二十六年降为县江川下在澂江路南星云湖之北蒙氏叛唐使白蛮居之至段氏些么徒蛮之裔居此城更名步雄部其后弄景内附即本部为千户至元十三年改千户为江川州二十年降为县阳宗下在本路西北明湖之南昔么些蛮居之号曰强宗部其酋卢舍内附立本部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
  州二
  新兴州汉新兴县唐初隶牂州后南诏叛降为羁縻州蒙氏为温富州段氏时么些蛮分居其地内附后立为千户至元十三年改新兴州隶澂江路领二县普舍下在州西北昔有强宗部蛮之裔长曰部傍据普具龙城次曰普舍据普札龙城二城之西有白城汉人所筑二酋屡争其地莫能定后普舎孙苴(⿰历刂)内附立本部为千户十三年改千户为普舎县治普札龙城隶新兴州研和下些么徒蛮步雄居之其孙龙锸内附立百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
  路南州州在本路之东夷名路甸有城曰撒吕黒爨蛮之裔落蒙所筑子孙世居之因名落蒙部宪宗朝内附即本部立万户至元七年并落蒙罗伽末迷三万户为中路十三年分中路为二路改罗伽为澂江路落蒙为路南州隶澂江路领一县邑市至元十三年即邑市弥歪二城立邑市县弥沙等五城立弥沙县二十四年并弥沙入本县隶路南州
  普定路本普里部归附后改普定府至元二十七年初斡罗思吕国瑞入贿丞相僧格及约苏穆尔等请并罗甸宣慰司至是言招到罗甸国札哇并龙家宋家犵狫猫人诸种蛮夷四万六千六百户阿卜阿牙者来朝为曲靖路宣慰同知托音及普安路官所阻会云南行省言罗甸即普里也归附后改普定府印信具存隶云南省三十馀年赋役如期今所并罗甸宣慰安抚司隶湖南省斡罗思等擅以兵胁降普定土官矣资男札哇希古等勒令同其入觐邀功希赏乞罢之仍以其地隶云南制可大德七年改为路大德七年中书省臣言蛇节宋隆济等作乱普定知府容苴率众效顺容苴没其妻适姑亦能宣力戎行乞令袭其夫职仍改普定为路隶曲靖宣慰司以适姑为本路总管虎符
  仁德府昔僰剌蛮居之无郡县其部曰仲扎溢源后乌蛮之裔新丁夺而有之至四世孙因其祖名新丁以为部号语讹为仁地宪宗五年内附明年立本部为仁地万户至元初复叛四年降之仍为万户十三年改万户为仁德府本府屯田五百六十双领县二为美下县治在府北地名溢浦适佀睒甸即仁地故部至元二十四年置县归厚下县治在府西地名易浪湳龙旧隶仁地部至元二十四年分立二县曰倘俸曰为美二十五年改倘俸曰归厚
  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建昌路本古越嶲地唐初设中都府治越嶲至德中没于吐蕃贞元中复之懿宗时蒙诏立城曰建昌府以乌白二蛮实之其后诸酋争强不能相下分地为四推段兴为长其裔浸强遂并诸酋自为府主大理不能制传至阿宗娶落兰部建蒂女沙智元宪宗朝建蒂内附以其婿阿宗守建昌至元十二年析其地置总管府五州二十三建昌其一路也设罗罗宣慰司以总之本路领县一州九州领一县本路立军民屯田
  县一
  中县县治在住头回甸盖越嶲之东境也所居乌蛮自别为沙麻部以酋长所立处为中州至元十年内附十四年仍为中州二十二年降为县隶建昌路
  州九
  建安州即总府所治建蒂既平分建昌府为万户二又置千户二至元十五年割建乡城十四村及建蒂四村立宝安州十七年改本千户为建安州二十六年革宝安州以其乡村来属
  永宁州在建昌之东郭唐时南诏立建昌郡领建安永宁二州元至元九年西平王平建蒂十六年分建昌为二州在城曰建安东郭曰永宁俱隶建昌路
  泸州州在路西昔名沙城睑即诸葛武侯禽孟获之地有泸水深广而多瘴鲜有行者冬夏常热其源可𬊈鸡豚至段氏时于热水甸立城名洟笼隶建昌宪宗时建蒂内附复叛至元九年平之十五年改洟笼为泸州
  礼州州在路西北泸沽水东所治曰笼么城南诏末诸蛮相侵夺至段氏兴并有其地裔孙阿宗内附复叛至元九年平之设千户十五年改为礼州领一县泸沽县在州北昔罗落蛮所居至蒙氏霸诸部以乌蛮酋守此城后渐盛自号曰落兰部或称罗落其裔蒲德遣其侄建蒂内附建蒂继叛杀蒲德自为酋长并有诸部至元九年平之设千户十三年升万户十五年改县
  里州唐隶嶲州都督蒙诏时落兰部小酋阿都之裔居此因名阿都部传至纳空随建蒂内附中统三年至元十年其子耶吻效顺隶乌蒙十八年设千户二十二年同乌蛮叛奔罗罗斯二十三年升军民总管府二十六年府罢为州隶建昌路阔州州治密纳甸古无城邑乌蒙所居昔仲由蒙之裔孙名科居此因以名为部号后讹为阔至三十七世孙僰罗内附至元九年设千户二十六年改为州
  邛部州州在路东北大渡河之南越嶲之东北君长十数筰都最大唐立邛部县后没于蛮至宋岁贡名马土物封其酋为邛都王今其地夷称为邛部州治乌弄城昔么些蛮居之后仲由蒙之裔夺其地元宪宗时内附中统五年立邛部川安抚招讨使隶成都元帅府至元十年割属罗罗斯宣慰司二十一年改为州
  隆州州在路之西南与汉邛部县接境唐会川县之西北蒙氏改会川为会同逻立五睑本州为边府睑其后睑主杨大兰于睑北垲上立城分派而居名曰大隆城即今州治也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十四年设千户十七年改隆州
  姜州姜者蛮名也乌蛮仲牟由之裔阿坛绛始居閟畔部其孙阿罗仕大理国主高泰是时会川有城曰龙纳罗落蛮世居焉阿罗挟高氏之势攻拔之遂以祖名曰绛部宪宗时随閟畔内附因隶焉至元八年为落兰部酋建蒂所破九年平之遂隶会川后属建昌十五年改为姜州二十七年复属閟畔部后又属建昌
  德昌路军民府汉邛都县地唐没于南诏路在建昌西南所居蛮号屈部元至元九年内附十二年立定昌路以本部为昌州二十三年罢定昌路并入德昌路治本州葛鲁城领州四本路立军民屯田
  昌州路治本州初乌蛮阿屈之裔寖强用祖名为屈部其孙乌则至元九年内附十二年改本部为州兼领普济威龙隶定昌路二十三年罢定昌路并隶德昌
  德州在路之北其地今名吾越甸城曰亦苴龙所居蛮苴郎以远祖名部曰頳𫄧宪宗时内附至元十二年立千户十三年改为德州隶德平路二十三年改隶德昌
  威龙州州在路西南夷名巴翠部领小部三一曰沙娲普宗二曰乌孙泥祖三曰娲诺龙菖蒲皆獹鲁蛮种也至元十五年合三部立威龙州隶德昌
  普济州州在路西北夷名玗甸昔为荒僻之地獹鲁蛮世居之后属屈部至元九年随屈部内附十五年于玗甸立定昌路二十三年路革改隶德昌
  会川路路在建昌南唐移邛都于此其地当征蛮之要冲诸酋听会之所故名天宝末没于南诏立会川都督府又号清宁郡至段氏仍为会川府元至元九年内附十四年立会川路治武安州领州五本路立军民屯田
  武安州蛮称龙泥城至元十四年立管民千户十七年改为武安州
  黎溪州古无城邑蛮云黎𫸩讹为今名初乌蛮与汉人杂处及南诏阁罗凤叛徙白蛮守之蒙氏终罗罗逐去白蛮段氏兴令罗罗蛮乞夷据其地至元九年其裔阿夷内附改其部为黎溪州永昌州州在路北治故归依城即古会川也唐天宝末没于南诏置会川都督至蒙氏改会同府置五睑徙张王李赵杨周高段何苏龚尹十二姓于此以赵氏为府主居今州城赵氏弱王氏据之及段氏与高氏専政逐王氏以其子高政治会川元宪宗三年征大理高氏逃去九年故酋王氏孙阿龙率众内附至元八年以其男阿禾领会川十四年改管民千户十七年立永昌州隶会川路会理州州在会川府东南唐时南诏属会川节度地名昔陀有蛮名阿坛绛亦仲由蒙之遗种其裔罗于则得昔陀地居之取祖名曰绛部后强盛尽有四州之地号蒙歪元宪宗八年其孙亦芦内附隶閟畔万户至元四年属落兰部十三年改隶会川路十五年置会理州仍隶会川二十七年复属閟畔路
  麻龙州麻龙者城名也地名棹罗能乌蛮蒙次次之裔祖居閟畔东川后普恐迁苗卧龙其孙阿麻内附至元五年为建蒂所并十二年属会川十四年立管民千户隶会川路十七年立为州二十七年割属閟畔部
  柏兴府昔摩沙夷所居汉为定筰县隶越嶲郡唐立昆明县天宝末没于吐蕃后复属南诏改香城郡元至元十年其盐井摩沙酋罗罗将𤡊鹿茹库内附十四年立盐井管民千户十七年改为闰盐州以𤡊鹿部为普乐州俱隶德平路二十七年并普乐闰盐二州为闰盐县立柏兴府隶罗罗宣慰司领县二闰盐下倚郭夷名为贺头甸以县境有盐井故名金县下县在府北夷名利宝揭勒所居蛮因茹库乃汉越嶲郡北境与吐蕃接至元十五年立为金州后降为县以县境斛僰和山出金故名马
  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
  临安路唐隶牂州天宝末没于南诏蒙氏立都督府二其一曰通海郡段氏改为秀山郡阿僰部蛮居之元宪宗六年内附以本部为万户至元八年改为南路十三年又改为临安路领县二千户一州三州领二县宣慰司所领屯田六百双本路有司所管三千四百双爨僰军千户所管一千一百五十双有奇
  县二
  河西下县在杞麓湖之西又名其地曰休腊昔庄𫏋王其地唐初于姚州之南置西宗州领三县河西其一也天宝后没于蛮为步雄部后阿僰蛮易渠夺而居之元宪宗六年内附七年即阿僰部立万户休腊隶之至元十三年始为河西州隶临安路二十六年降为县蒙自下县界南邻交趾西近建水州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上有故城白夷所筑即今县治下临巴甸南诏时以赵氏镇守至段氏阿僰蛮居之宪宗六年内附继叛七年平之立千户隶阿僰万户至元十三年改阿僰万户为临安路以本千户为县
  舍资千户蒙自县之东阿僰蛮所居地昔名褒古又曰部袅踵甸传至裔孙舍资因以为名内附后隶蒙自千户至元十三年改蒙自为县其地近交趾遂以舍资为安南道防送军千户隶临安路
  州三
  建水州在本路之南近接交趾为云南极边治故建水城唐元和间蒙氏所筑古称步头亦云巴甸每秋夏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历刂)为大故名惠(⿰历刂)汉语曰建水历赵杨李段数姓皆仍旧名些么徒蛮所居内附后立千户隶阿僰万户至元十三年改建水州隶临安路
  石平州在路之西南阿僰蛮据之得石坪聚为居邑名曰石坪至元七年改邑为州隶临安路宁州在本路之东唐置黎州天宝末没于蛮地号浪旷夷语谓旱龙也步雄部蛮些么徒据之后属爨蛮酋阿几以浪旷割与宁酋豆圭元宪宗四年宁酋内附至元十三年改为宁州隶临安路旧领三县通海嶍峨西沙西沙在州东宁部蛮世居之其裔孙西沙筑城于此因名西沙笼宪宗四年其酋普提内附就居此城为万戸至元十三年立为西沙县二十六年以隶宁州至治二年并入州领二县通海下倚郭元初立通海千户隶善阐万户至元十三年改通海县隶宁海府二十七年府革直隶临安路今割隶宁州嶍峨下县在河西县之西控扼山谷北接滇池亦属滇国昔嶍猊蛮居之后阿僰酋逐嶍猊据其地至其孙阿次内附以其部立千戸至元十三年改为州领邛州平甸二县二十六年降为县并二县为乡隶临安路今割隶宁州
  广西路东㸑乌蛮弥鹿等部所居唐为羁縻州隶黔州都督府后师宗弥勒二部浸盛蒙氏段氏莫能制元宪宗七年二部内附隶落蒙万户至元十二年籍二部为军立广西路十八年复为民领州二师宗州在路之东南昔㸑蛮逐獠僰等居之其后师宗据匿弄甸故名师宗部至元十二年立为千户十八年复为民二十七年改为州
  弥勒州在路南昔些么徒蛮之裔弥勒得郭甸巴甸部笼而居之故名其部曰弥勒至元十二年为千户十八年复为民二十七年改为州
  元江路古西南夷地今元江在梁州之西南又当在黒水之西南也阿僰诸部蛮自昔据之宪宗四年内附七年复叛率诸部筑城以拒命至元十三年遥立元江府以羁縻之二十五年命云南王讨平之割罗槃马笼步日思么罗丑罗陀步腾步竭台威台阳设栖你陀十二部于威远立元江路
  步日部在本路之西蒙氏立此甸徙白蛮镇之名步日睑
  马笼步因马笼山立寨在本路之北所居蛮阿僰元初立为千户属宁州万户至元十三年改隶元江万户二十五年属元江路
  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大理路军民总管府本汉楪榆县地唐于昆明之梇栋州置姚州都督府治楪榆洱河蛮后蒙舎诏皮罗阁逐河蛮取太和城至阁罗凤号大蒙国云南先有六诏至是请于朝求合为一从之蒙舎在其南故称南诏徙治太和城至异牟寻又迁于喜郡史城又徙居羊苴乖城即今府治改号大礼国其后郑赵杨三氏互相篡夺至石晋时段思平更号大理国元宪宗三年收附六年立上下二万户至元七年并二万户为大理路有点苍山在大理城西周广四百里为云南形胜要害之地城中有五花楼唐大中十年南诏王丰祐所建楼方五里高百尺其上可容万人世祖征大理时驻兵楼前至元三年尝赐金重修焉领司一县一府二州五府领一县州领二县录事司宪宗七年立中千户属大理万户至元十一年罢千户立录事司十二年升理州二十一年州罢复立录事司
  县一
  太和倚郭宪宗七年于城内外立上中下三千户至元二十六年即中千户立录事司上下二千户立县
  府二
  永昌府唐时蒙氏据其地历段氏高氏皆为永昌府元宪宗七年分永昌之永平立千户至元十一年立永昌州十五年升为府隶大理路领一县永平下县在府东鹿沧江之东即汉博平县唐蒙氏改胜乡郡属永昌至元十一年改永平县隶永昌府
  腾冲府在永昌之西即越睒地唐置羁縻郡蒙氏九世孙异牟寻取越睒逐诸蛮有其地为软化府其后白蛮徙居之改腾冲府元宪宗三年府酋高救内附至元十一年改藤越州又立藤越县十四年改腾冲府二十五年罢州县府如故永昌腾冲二府军民屯田共二万二千一百五双
  州五
  邓川州在本路北夷有六诏邆睒其一也唐置邆川州治大釐蒙氏袭而夺之后改德原城隶大理段氏因之元宪宗三年内附七年立德原千户隶大理上万户至元十一年改德原城为邓川州领一县浪穹下本名弥茨乃浪穹诏所居之地唐初其王铎罗望与南诏战不胜保剑川更称浪剑贞元中南诏破之以浪穹施浪邓睒总三浪为浪穹州元宪宗七年内附立浪穹千户隶大理上万户至元十一年降为县隶邓川州
  蒙化州本蒙舎城唐置阳瓜州天宝间凤伽异为州刺史段氏为开南县元宪宗七年以蒙舎立千户属大理上万户至元十一年立蒙化府十四年升为路二十年降为州复隶大理路
  赵州昔为罗落蛮所居地蒙氏立国有十睑赵州睑其一也夷语睑若州皮罗阁置赵郡阁罗凤
  改为州段氏改天水郡宪宗七年立赵睑千                       隶大理下万户至元十一年改为州又于白崖睑立建宁县隶本州即古勃弄地二十五年县革入州隶大理路
  姚州唐于梇栋川置姚州都督府天宝间阁罗凤叛取姚州附吐蕃终段氏为姚州元宪宗三年内附七年立统矢千戸大姚堡千户至元十二年罢统矢立姚州隶大理路领一县大姚下唐置西濮州后更名髳州南接姚州统县四一曰青蛉即此地夷名大姚堡与梇栋川相接元宪宗七年立千户隶大理下万戸至元十一年罢千户立大姚县隶姚州
  云南州唐以汉云南县置郡蒙氏至段氏并为云南州元宪宗七年立千户隶大理下万户至元十一年立云南州
  蒙怜路军民府至元二十七年从云南行省请以蒙怜甸为蒙怜路军民总管府蒙莱甸为蒙莱路军民总管府其馀阙
  蒙莱路军民府
  金齿等处宣抚司其地在大理西南兰沧江界其东与缅地接其西土蛮凡八种曰金齿曰白夷曰僰曰峨昌曰骠曰繲曰渠罗曰比苏案唐史茫施蛮本关南种在永昌之南楼居无城郭或漆齿或金齿故俗呼金齿蛮自汉开西南夷后未尝与中国通唐南诏蒙氏兴异牟寻破群蛮尽虏其人以实其南东北取其地南至青石山缅界悉属大理及段氏时白夷诸蛮渐复故地是后金齿诸蛮浸盛元宪宗四年平定大理继征白夷等蛮中统初金齿白夷诸酋各遣子弟朝贡二年立安抚司以统之至元八年分金齿白夷为东西两路安抚使十二年改西路为建宁路东路为镇康路十五年改安抚为宣抚立六路总管府二十三年罢两路宣抚司并入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
  柔远路在大理之西永昌之南其地曰潞江曰普坪睑曰申睑僰寨曰乌摩坪僰蛮即通典所谓黒㸑也中统初僰酋阿八思入朝至元十三年与茫施镇康镇西平缅麓川俱立为路隶宣抚司
  茫施路在柔远路之南泸江之西其地曰怒谋曰大枯睒曰小枯睒即唐史所谓茫施蛮也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为路隶宣抚司
  镇康路在柔远路之南兰江之西其地曰石睒亦黒僰所居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为路隶宣抚司镇西路在柔远路正西东隔麓川其地曰于赖睒曰渠澜睒白夷蛮居之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为路隶宣抚司
  平缅路北近柔远路其地曰骠睒曰罗必四庄曰小沙摩弄曰骠睒头白夷居之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为路隶宣抚司
  麓川路在茫施路东其地曰大布茫曰睒头附赛曰睒中弹吉曰睒尾福禄培皆白夷所居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为路隶宣抚司
  南睒在镇西路西北其地有阿赛睒午真睒白夷峨昌所居元初内附至元十五年隶宣抚司金齿六路一睒岁赋金银各有差
  乌撒乌蒙宣慰司在本部巴的甸乌撒者蛮名也其部在中庆东北七百五十里旧名巴凡兀姑今曰巴的甸自昔乌杂蛮居之今所辖部六曰乌撒部阿头部易溪部易娘部乌蒙部閟畔部其东西又有芒布阿晟二部后乌蛮之裔折怒始强大尽得其地因取远祖乌撒为部名宪宗征大理累招不降至元十年始附十三年立乌撒路十五年为军民总管府二十一年改军民宣抚司二十四年升乌撒乌蛮宣慰司木连路军民府以下阙
  蒙光路军民府
  木邦路军民府
  孟定路军民府
  谋粘路军民府
  南甸军民府
  六难路甸军民府
  陋麻和管民官
  云龙甸军民官
  缥甸军民官
  二十四寨达噜噶齐
  孟隆路军民府
  本朵路军民总管府至元三十年以金齿木朵甸户口増殖立下路总管府其为长者给两珠虎符
  金齿孟定各甸军民官
  孟爱等甸军民府至元二十一年金齿新附孟爱甸酋长遣其子来朝即其地立军民总管府
  蒙兀路
  通西军民总管府大德元年蒙阳甸酋领缅吉纳款遣其弟阿不刺等赴阙进方物且请岁贡银千两及置郡县驿传遂立通西军民府
  木来军民府至元二十九年云南省言新附金齿适当布勒图蒙果勒默色出征军马之冲资其刍粮拟立为木来路中书省奏置散府以本布为达噜噶齐用其土人马列知府事








  元史卷六十一
  元史卷六十一考证
  中庆路六世孙丰祐改曰善阐 原文作劵丰祐按丰祐为寻阁劝子劵当作劝又考新唐书载丰祐慕中华不肻连父名则劵劝皆属衍文今据删后仿此又按新唐书南诏传首有王都羊苴咩城别都为善阐府则善阐亦不自丰祐时始改
  晋宁州领二县晟贡 原文作呈贡按呈贡乃明初所改此当从晟据通志改
  银生隶姚州又名当箸睑 睑原文讹验按旧书西南夷语睑若州也下文从日旁者亦非今据改
  定远下注唐蒙氏遣㸑蛮酋按萼镇牟州 按萼原文作抬萼据通志改
  武定路军民府唐隶戎州 原文作隶姚州据通志及新旧唐书改
  和曲州地多汉种 种原文讹冢据通志改
  禄劝州领二县易笼下注 地名培场原文讹倍场城为笼原文讹笼为成均据通志改
  以麦良为三睒管民官 原文作察罕章管民官按通志所载与上下文义合今据改
  曲靖二州在汉为夜郎味县地 按汉书夜郎古国名及陈立灭夜郎侯始为县属牂柯郡味县属益州郡初不相统隶及唐武徳三年置南宁州治未县始兼夜郎地不得统谓汉为夜郎味县地也八年更隋置之恭州为曲州析协州为靖州此曲靖所由名史亦漏载
  南宁下注乌蛮磨弥部酋据石城 磨弥原文作莫弥石城作五城均据上文改
  罗雄州历代未尝置郡 按罗雄今为罗平州即汉漏卧县地属牂柯郡蜀汉以后为兴古郡地此云历代未尝置郡误
  新兴州领二县研和下注些磨徒蛮步雄居之 原文作么些徒卷后又作些莫徒今据上文改
  柏兴府汉为定筰县 筰原文作笮据汉书改
  临安路州领二县蒙自下注县境有山名目则 原文作自则按自则汉语不当讹为蒙自考名胜志及山川通志皆作目则取举目则见之义与蒙自音相近也
  赵州睑其一也 睑原文讹睒据唐志改正
  云南州唐以汉云南县置郡 按唐志初为云南州后改为州领勃弄匡州二县则唐未尝于此置郡史误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