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四库全书本)/卷099
元史 卷九十九 |
钦定四库全书
元史卷九十九
明翰林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宋濓等修
兵志第四十七
兵二
宿卫
宿卫者天子之禁兵也元制宿卫诸军在内而镇戍诸军在外内外相维以制轻重之势亦一代之良法哉方太祖时以穆呼哩齐拉衮博勒呼博尔济为四集赛领集赛台分番宿卫及世祖时又设五卫以象五方始有侍卫亲军之属置都指挥使以领之而其后増置改易于是禁兵之设殆不止于前矣夫属櫜鞬列宫禁宿卫之事也而其用非一端用之于大朝会则谓之围宿军用之于大祭祀则谓之仪仗军车驾巡幸用之则曰扈从军守䕶天子之帑藏则曰看守军或夜以之警非常则为巡逻军或岁漕至京师用之以弹压则为镇遏军今总之为宿卫而以馀者附见焉
四集赛太祖功臣博勒呼博尔济穆呼哩齐拉衮时号都尔本库鲁克犹言四杰也太祖命其世领集赛之长集赛者犹言畨直宿卫也凡宿卫每三日一更申酉戌日博尔呼领之为第一集赛即伊克集赛博尔呼早绝太祖命以博索部代之而非四杰功臣之类故太祖以自名领之其云伊克者言天子自领之故也亥子丑日博尔济领之为第二集赛寅卯辰日穆呼哩领之为第三集赛己午未日齐拉衮领之为第四集赛齐拉衮后绝其后集赛常以右丞相领之凡集赛长之子孙或由天子所亲信或由宰相所荐举或以其次序所当为即袭其职以掌环卫虽其官卑勿论也及年老既久则遂擢为一品官而四集赛之长天子或又命大臣以总之然不常设也其它预集赛之职而居禁近者分冠服弓矢食饮文史车马庐帐府库医药卜祝之事悉世守之虽以才能授任使服官政贵盛之极然一日归至内庭则执其事如故至于子孙无改非甚亲信不得预也其集赛执事之名则主弓矢鹰隼者曰和尔齐实保齐齐哩克齐书写圣旨曰扎尔拉克齐为天子主文史者曰笔且齐亲烹饪以奉上饮食者曰博啰齐侍上带刀及弓矢者曰伊勒都齐库特齐司阍者曰巴尔噶齐掌酒者曰达喇齐典车马者曰乌拉齐摩哩齐掌内府尚供衣服者曰舒库尔齐收骆驼者曰特默齐牧羊者曰和尼齐捕盗者曰和啰噶齐奏乐者曰浩尔齐又名忠勇之士曰巴图尔勇敢无敌之士曰巴图其名类盖不一然皆天子左右服劳侍从执事之人其分番更直亦如四集赛之制而领于四集赛之长若夫宿卫之士则谓之集赛台亦以三日分番入卫其初名数甚简后累增为万四千人揆之古制犹天子之禁军是故无事则各执其事以备宿卫禁庭有事则惟天子之所指使比之枢密各卫诸军于是为尤亲信者也然四集赛台自太祖以后累朝所御鄂尔多其宿卫未尝废是故一朝有一朝之集赛总而计之其数滋多每岁所赐钞币动以亿万计国家大费每敝于此焉
右卫 中统三年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董文炳兼山东东路经略使共领武卫军事命益都行省大都督萨奇苏验壬子年已定民籍及照李璮总籍军数每千戸内选练习军士二人充侍卫军并海州东海涟州三处之军属焉至元元年改武卫为侍卫亲军分左右翼置都指挥使八年改立左右中三卫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
左卫
中卫 并至元八年侍卫亲军改立
前卫 至元十六年以侍卫亲军创置前后二卫掌宿卫扈从兼营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置都指挥使后卫 亦至元十六年置
武卫 至元二十五年尚书省奏诺海尼都以汉军一万人如上都所立虎贲司营屯田修城隍二十六年枢密院官安巴奏以六卫六千人塔喇海布格所掌大都屯田三千人及近路迤南万户府一千人总一万人立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修治城隍及京师内外工役之事
左都威卫 至元十六年世祖以新取到侍卫亲军一万戸属之东宫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三十一年复以属皇太后改隆福宫左都威卫使司至大三年选其军之善造作者八百人立千戸所一及百戸翼八以掌之而分局造作皇庆元年以王平章旧所领军一千人立屯田至治三年罢匠军千戸所
右都威卫 国初穆呼哩奉太祖命收扎拉尔乌噜蒙古诺海四投下以安扎尔博啰实讷岱伯尔克巴图尔库库布哈五人领特默齐军既平金随处镇守中统三年世祖以五投下特默齐立蒙古特默齐总管府至元十六年罢其军各于本投下应役十九年仍令充军二十一年枢密院奏以五投下特默齐军俱属之东宫复置官属如旧二十二年改蒙古侍卫亲军指挥使司三十一年改隆福宫右都威卫使司
唐古卫 至元十八年阿实克乌苏言今春奉命总领河西军三千人但其所带虎符金牌者甚众征伐之重若无官署何以防闲之枢密院以闻遂立唐古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以总之
桂齐卫 至元二十四年立
西域亲军 元贞元年依桂齐唐古二卫例始立西域亲军都指挥使司
卫候直都指挥使司 至元元年裕宗招集控鹤一百三十五人三十一年徽政院增控鹤六十五人立卫候司以领之且掌仪从金银器物元贞元年皇太后卫以晋王校尉一百人隶焉大徳十一年益以怀孟从行控鹤二百人陞卫候直都指挥使司至大元年复増控鹤百人总六百人设百戸所六以为其属至治三年罢之四年以控鹤六百三十人归于皇后位下后复置立右阿苏卫 至元九年初立阿苏巴图达噜噶齐后招阿苏正军三千馀名复选阿苏齐齐克齐拉衮集赛台军七百人扈从车驾掌宿卫城禁兼管潮河苏沽两川屯田并供给军储二十三年为阿苏军南攻镇巢残伤者众遂以镇巢六百户属之并前军总为一万户隶前后二卫至大二年始改立右卫阿苏亲军都指挥使司左阿苏卫 亦至大二年改立
隆镇卫 睿宗在潜邸尝于居庸关立南北口屯军徼巡盗贼各设千戸所至元二十五年以南北口上千户所总领之至大四年改千戸所为万戸府分钦察唐古桂齐西域左右阿苏诸卫军三千人并南北口大和岭旧隘汉军六百九十三人屯驻东西四十三处立十千戸所置隆镇上万户府以统之皇庆元年始改为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延祐二年又以哈喇娄军千户所隶焉至治元年置蒙古汉军籍
左卫率府 至大元年命以中卫兵万人立卫率府属之东宫时仁宗为皇太子曰世祖立五卫象五方也其制犹中书之六部殆不可易遂命江南行省万户府选汉军之精锐者一万人为东宫卫兵立卫率府延祐元年改为忠翊府未㡬复改为御临亲军都指挥使司又以御临非古典改为羽林六年英宗立为皇太子复以隶东宫仍为左卫率府
右卫率府延祐五年以詹事图们岱尔所管萨勒奇诺尔万户府及迤东女直两万户府右翼屯田万户府兵合为右卫率府隶皇太子位下
喀喇卫 武宗至大三年定喀喇军籍凡喀喇氏之非者皆别而黜之验其实始得入籍及诸侯王阿济格呼鲁苏所领特默齐属喀喇氏者令枢密院喀喇卫遣人乘传往置籍焉
忠翊侍卫 至元二十九年始立屯田府大徳十一年増军数立为大同等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至大四年四月皇大后修五台寺遂移属徽政院并以京兆军三千人増入延祐元年改中都威卫使司仍隶徽政院至治元年始改为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宗仁卫 至治二年右丞相拜珠奏图卜特穆尔叛时没入伊奇喇斯人一百戸与今所收蒙古子女通三千戸清州彻匠二千户合为行军五千户请立宗仁卫以统之于是命右丞相拜珠总卫事给降虎符牌面如右卫率府又置行军千户所隶焉
右钦察卫 至元二十三年依河西等卫例立钦察卫至治二年分为左右两卫天历二年以本卫属大都督府
左钦察卫 亦至治二年立始至元中立卫时设行军千户十有九所屯田三所大徳中置济尔噶朗特古纳两千戸所至大元年复设四千户所至是始分为左右二卫亦属大都督府
龙翊侍卫 天历元年十二月立龙翊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以左钦察卫腾吉斯等九千户隶焉
虎贲清军都指挥使司
左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宣忠俄罗斯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威武阿苏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东路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
高丽女直汉军万户府管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镇守海口侍卫亲军屯储都指挥使司
宣镇侍卫
世祖中统元年四月谕随路管军万户有旧从万户僧格征西军人悉遣至京师充防城军孟古岱军三百一十九人严万户军一千三百四十五人济南路军一百四十人塔齐尔军一百四十九人奇扎尔军一百四十五人马总管军一百四十四人 三年十月谕益都大小管军官及军人等先李璮怀逆蒙蔽朝廷恩命驱驾尔等以为已惠尔等虽有效过功劳殊无闻报一旦泯绝此非尔等不忠之愆实李璮怀逆之罪也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董文炳来奏其详言尔等各有愿为朝廷出力之语此复见尔等存忠之久也今命董文炳仍为山东东路经略使收集尔等直隶朝廷充武卫军近侍勾当比及应职且当守把南边堤防外隙庶内境军民各得安业尔等宜益尽心以图勲效 至元二年十二月増侍卫亲军一万人内选女直军三千高丽军三千阿哈三千益都路一千每千人置千戸一员百人置百戸一员以领之仍选丁力壮锐者以应役焉 三年五月帝谓枢密臣曰侍卫亲军非朕命不得发充夫役修琼华岛士卒即日放还 四年七月谕东京等路宣抚司命于所管户内以十等为率于从上第三等户佥选侍卫亲军一千八百名若第三等户不敷于第二等户内佥补仍定立千戸百戸牌子头并其家属同来赴中都应役 十四年五月以蒙古军与汉军相参备都城内外及万夀山宿卫仍以伊苏布哈专领围宿事 十五年五月总管胡翔请召还侍卫军先是宿州蕲县等万户府士卒百人有旨俾充侍卫军后从佥省严忠范征西川既而嘉定重庆夔府皆下忠范回军留西道翔上言从之九月以总管张子房所匿军二千二百二十二人充侍卫军士 十六年四月选扬州省新附军二万人充侍卫亲军并其妻子迁赴京师 二十四年十月总帅汪惟和选麾下锐卒一千人请择昆弟中一人统之以备侍卫从之
成宗大徳二年八月诏蒙古侍卫所管特默齐军人子弟投充诸王位下身役者悉遵世祖成宪发还元役充军 大徳六年二月调蒙古侍卫等军一万人往官山住夏
仁宗延祐六年九月知枢密院事达实特穆尔言诸汉人不得点围宿军士图籍系军数者虽御史亦不得预知此国制也比者领围宿官言中书命司计李处恭巡视守仓库军卒有旷役者则罪之以惩其后使无怠而已而李司计擅取军数棰士卒在法为过臣等议宜自中书与枢密遣人案之验实以闻制可 七年六月以红城中都威卫系掌军务之司属徽政院不便命遵旧制俾枢密总之
卫宿军
世祖至元二十六年七月命大都侍卫军内复起一万人赴上都以备卫宿
成宗元贞二年十月枢密院臣言昔大朝会时皇城外皆无墙垣故用军环绕以备围宿今墙垣已成南北西三畔皆可置军独御酒库西地窄不能容臣等与丞相鄂勒哲议各城门以蒙古汉军列卫及于周桥南置戍楼以警昏旦从之
武宗至大四年正月省臣等传皇太子命以大朝会调蒙古汉军三万人备围宿仍遣使发山东河北河南淮北诸路军至京师复命都府左右翼右都威卫整器仗车骑六月以诸侯王驸马等来朝命发各卫色目汉军八百二十六人至上京复命指挥使伊克布哈领之仁宗皇庆元年六月命卫率府军士备围宿守隆福宫内外禁门十一月枢密院臣言皇太后有旨禁掖门可严守卫臣等议增置百户一员及于钦察桂齐西域唐古阿苏等卫调军士九十人増守诸掖门复命千户一员帅领百户一员备巡逻从之 延祐三年十月以诸侯王来朝命围宿军士六千人増至一万人复命伊尔根图噜分左右部领其事十一月诏围宿军士除旧有者更増色目军万人以备禁卫十二月枢密院臣言围宿军士不及数其已发各卫者地远至不能如期可迁刈苇草及青塔寺工役军先备守卫其各卫还家军士亦发二万五千人令备车马器械俱会京师制可 六年闰八月命知枢密院事忠嘉领围宿发五卫军代羽林军士仍以千户二员百户十员择士卒精锐者二百人属之
英宗至治元年正月帝诣石佛寺以其墙垣䟱坏命副枢凖台佥院阿萨尔领围宿士卒以备巡逻八月东内皇城建宿卫屋二十五楹命五卫内摘军二百五十人居之以备禁卫
文宗天历二年二月枢密院臣言去岁尝奉旨依先制调军把守围宿此时各翼军人皆随处出征亦有溃散者故不及依次调遣止于右翼侍卫及右都威卫内发军一千一百二十六名以备围宿今岁车驾行幸臣等议于河南山东两都府内起遣未差军士一千三名以备扈从制可五月枢密臣又言比奉令旨放散军人臣等议常制以三月一日放散六月一日赴限今放散既迟可令于八月一日赴限从之
仪仗军
世祖至元十二年十二月上尊号受册告祭天地宗庙调左右中三卫军五千人为跸街清路军
武宗至大二年十二月上尊号百官行朝贺礼枢密院调军一千人备仪仗 三年十月上皇太后尊号行册宝礼用内外仪仗军及防䕶军色甲马军二百人四年二月合祭天地太庙社稷用跸街清道及守内外壝门军一百八十人命以围宿军为之事毕还役七月以奉迎武宗玉册祔庙用清路跸街军一百五十人管军千户百户各一员九月以祭享太庙用跸街清路军一百五十人千戸百户各一员
仁宗皇庆元年三月天夀节行礼用内外仪仗军一千人
英宗至治元年十一月命有司选控鹤卫士及色目汉军以备卤簿仪仗十二月定卤簿队仗用军士二千三百三十人万户千户百户四十五员仍议用军士一千九百五十人万户千户百户五十九员以备仪仗致和元年六月以享太庙用跸街清路军一百名看籸盆军一百名管军官千户百戸各一员九月行大礼用擎执仪仗蒙古汉军一千名
文宗天历元年十一月亲祭太庙内外用仪仗并五色甲马军一千六百五十名仍命指挥青山及洪副使摄折冲都尉提调 二年正旦行礼用仪仗军一千人享太庙用跸街清路军一百名看守籸盆军一百名管军千户百户各一员天夀节行礼用仪仗军一千名皇后册宝擎执仪仗用军一千二百名军官四员
扈从军
世祖至元十七年三月发蒙古岱绰尔齐所领西河军士及额尔赫麾下二百人入备扈从
武宗至大二年太后将幸五台徽政院官请调军扈从省臣议昔大太后尝幸五台于住夏特默齐及汉军内各起扈从军三百人今遵故事从之十一月枢密院臣言去岁六卫汉军内以诸处兴建工役故用六千军士于上都臣等议来岁车驾行幸复令骑卒六千人备车马器仗与步卒二千人扈从制可
看守军
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十一月以军守都城外仓初大都城内仓敖有军守之城外丰闰丰实广贮通济四仓无守者至是收粮颇多丞相僧格以为言乃依都城内仓例每仓发军五人守之十二月中书省臣言枢密院公廨后有仓贮粮乞调军五人看守从之
成宗大徳四年二月调军五百人于新浚河内看闸武宗至大四年六月帝御大安阁枢密院臣奏尝奉旨令各门置军守备臣等议特默齐军士去其所戍地远卒莫能至拟发阿苏唐古等军参汉军用之各门置五十人制可
仁宗延祐元年闰三月隆禧院官言初世祖影殿有军士守之今武宗御容于大崇恩福元寺安置宜依例调军守卫从之三年二月岭北省乞军守卫仓库命于绰哈所属万户三千特默齐军内摘军三百人与之英宗至治元年増守太庙墙垣军初以卫士军人共守围宿故止言蒙古军四百人至是以卫士守内墙垣其外壖止用军士乃増至八百复命佥院哈克伞院判阿拉克特穆尔领之四月敕吹斯戬干纳尔巴克实寺内常令军士五人守卫
巡逻军
仁宗皇庆元年三月丞相特们徳尔奏每岁既幸上京于各宿卫中留卫士三百七十人以备巡逻今岁多盗贼宜増百人以严守御制可仍命枢密与中书分领之延祐七年五月诏留守司及虎贲司官亲率众于夜巡逻
镇遏军
仁宗延祐元年闰三月枢密院官奏中书省言江浙春运粮八十三万六千二百六十石取日开洋前来直沽请预差军人镇遏照依年例调军一千名命右卫副都指挥使巴延往镇遏之 三年四月海运至直沽枢密院官奏今岁军数不敷乞调军士五百人巡镇从之七年四月调海运镇遏军一千人如旧制
镇戍
元初以武功定天下四方镇戍之兵亦重矣然自其始而观之则太祖太宗相继以有西域中原而攻取之际屯兵盖无定数其制殆不可考也世祖之时海宇混一然后命宗王将兵镇边徼襟喉之地而河洛山束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特默齐军列大府以屯之淮江以南地尽南海则名藩列郡又各以汉军及新附等军戍焉皆世祖宏规远略与二三大臣之所共议达兵机之要审地理之宜而足以贻谋于后世者也故其后江南三行省尝以迁调戍兵为言当时莫敢有变其法者诚以祖宗成宪不易于变更也然卒之承平既久将骄卒惰军政不修而天下之势遂至于不可为夫岂其制之不善哉盖法久必敝古今之势然也今故著其调兵屯兵之制而列之为镇戍焉
世祖中统元年五月诏汉军万户各于本管新旧军内摘发军人备衣甲器仗差官领赴燕京近地屯驻万户史天泽一万四百三十五人张玛格二百四十人解成一千七百六十人奇扎尔四百六十六人实喇巴图八百九十六人扶沟玛均努一百二十九人内黄特穆尔一百四十四人赵诺海四十一人鄢陵实都尔古六十五人十一月命右三部尚书克哷木平章政事赵璧领蒙古汉军于燕京近地屯驻平章塔齐尔领武卫军一万人屯驻北山汉军质子军及佥到民间诸投下军于西京宣徳屯驻复命克哷木为大都督管领诸军勾当分达勒达军为两路一赴宣徳徳兴一赴兴州其诸万户汉军令赴潮河屯守复以兴州达勒达军合入徳兴宣徳命汉军万户悉赴怀来缙山川中屯驻 三年十月诏田徳实所管固安质子军九百十六户及平滦州刘布噜哈所管质子军四百户还元管地面屯驻 至元七年以金州军八百隶东川统军司还成都呼喇济军戍东川 十一年正月以孟古岱等新旧军一万一千人戍建都调襄阳府生劵军六百人熟劵军四百人由京兆府镇戍鸭池命金州招讨使钦察部领之十二月调西川王安抚杨总帅军与和尼齐相合与绰哈鸿和尔同镇守哈达之城 十二年二月诏以东川新得城寨逼近夔府恐南兵来侵发巩昌路补佥军三千人戍之三月海州丁安抚等来降选五州丁壮四千人守海州东海 十三年十月命色岱呼呼必赉巴图尔二人为都元帅领蒙古军二千人河西军一千人守鄂端城 十五年三月分扬州行省兵于隆兴府初置行省分兵诸路调遣江西省军为最少至是以南广地阔阻山谿之险命特穆尔布哈领兵一万人赴之合元帅达春军以备战守四月诏以巴延阿珠所调河南新佥军三千人守庐州六月命荆湖北道宣慰使塔尔海调遣䕫府诸军七月诏以塔尔海征䕫军之还戍者及扬州江西舟师悉付水军万户张荣实将之守御江中八月命江南诸路戍卒散归各所属万户屯戍初渡江所得城池发各万户部曲士卒以戍之久而亡命死伤者众续至者多不著行伍至是总还各营以备屯戍安西王相府言川蜀既平城邑山砦洞穴凡八十三所其渠州礼义城等处凡三十三所宜以兵镇守馀悉撤去从之九月诏发东京北京军四百人往戍应昌府其应昌旧戍士卒悉令散归十一月定军民异属之制及蒙古军屯戍之地先是以李璮叛分军民为二而异其属后因平江南军官始兼民职遂因之凡以千户守一郡则率其麾下从之百户亦然不便至是令军民各异属如初制士卒以万户为率择可屯之地屯之诸蒙古军士散处南北及还各鄂啰者亦皆收聚令四万户所领之众屯河北阿珠二万户屯河南以备调遣馀丁定其版籍编入行伍俾各有所属遇征伐则遣之 十六年二月命万户富珠哩敬领其麾下旧有士卒守湖州先是以唐邓均三州士卒二百八十八人属敬麾下后迁戍江陵府至是还之四月定上都戍卒用本路元籍军士国制郡邑镇戍士卒皆更相易置故每岁以他郡兵戍上都军士罢于转输至是以上都民充军者四千人每岁令备镇戍罢他郡戍兵六月周门鱼通及黎雅诸处民户不奉国法议以兵戍其地发新附军五百人蒙古军一百人汉军四百人往镇戍之七月以西川蒙古军七千人新附军三千人付皇子西安王命实喇特穆尔以戍杭州军六百九十人赴京师调两淮招讨钖沙蒙古军及自北方回特默齐军代之八月调江南新附军五千驻太原五千驻大名五千驻卫州又发特默齐军一万人及䕫府招讨张万之新附军俾四川西道宣慰使伊克徳济将之戍鄂端 十七年正月诏以塔尔巴噶守建都伯奇台守长河西之地无令迁易三月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张铎言江南镇戍军官不便请以时更易置之国制既平江南以兵戍列城其长军之官皆世守不易故多与富民树党因夺民田宅居室蠧有司政事为害滋甚铎上言以为皆不迁易之弊请更其制限以岁月迁调之庶使初附之民得以安业也五月命枢密院调兵六百人守居庸关南北口七月敕更代广州镇戍士卒初以丞相巴延等麾下哈必齐军二千五百人从元帅张弘范征广王因留戍焉岁久多死亡者至是命更代之复以扬州行省四万户蒙古军更戍潭州十月发炮卒千人入甘州备战守十二月八番罗甸宣慰司请増戍卒先是以三千人戍八番后征亦奚不薛分摘其半至是师还宣慰司复请益兵以备战守从之十八年正月命万户张珪率麾下往就潭州还其祖
父所领亳州士卒并统之二月以哈必齐军三千戍扬州十月高丽王并行省皆言金州合浦固城全罗州等处㳂海上下与日本正当冲要宜设立镇边万户府屯镇从之十一月诏以征东留后军分镇庆元上海澉浦三处上船海口 十九年二月命唐古特于㳂江州郡视便宜置军镇戍及谕鄂州扬州隆兴泉州等四省议用兵戍列城徙浙东宣慰司于温州分军戍守江南自归州及江阴至三海口凡二十八所四月调扬州哈必齐军三千人镇泉州又潭州行省以临川镇地接占城及未附黎洞请立总管府一同镇戍从之七月以隆兴西京军士代上都戍卒还西川先是上都屯戍士卒其鄂啰皆在西川而戍西川者多隆兴西京军士每岁转饷不胜劳费至是更之 二十年八月留蒙古军千人戍扬州馀悉纵还扬州所有蒙古士卒九千人行省请以三分为率留一分镇戍史塔尔珲曰蒙古士卒悍勇孰敢当留一千人足矣从之十月发干讨虏军千人増戍福建行省先是福建行省以其地险常有盗负固为乱兵少不足战守请増蒙古汉军千人枢密院议以刘万努所领干讨虏军益之 二十一年四月诏潭州蒙古军依扬州例留一千人馀悉放还诸鄂啰十月増兵镇守金齿国以其地民户刚狠旧尝以汉军新附军三千人戍守今再调特默齐蒙古军二千人令雅尔哈率赴之 二十二年二月诏改江淮江西元帅招讨司为上中下三万户府蒙古汉人新附诸军相参作三十七翼上万户宿州蕲县真定沂郯益都高邮㳂海七翼中万户枣阳十字路邳州邓州杭州怀州孟州真定八翼下万户常州镇江颍州庐州亳州安庆江阴水军益都新军湖州淮安夀春扬州泰州弩手保甲处州上都新军黄州安丰松江镇江水军建康二十二翼每翼设达噜噶齐万户副万户各一人以隶所在行院 二十四年五月调各卫诸色军士五百人于平滦以备镇戍十月诏以广东边徼之地山险人稀兼江西福建贼徒聚集不时越境作乱发江西行省呼图克特穆尔麾下军五千人往镇守之 二十五年二月调扬州省军赴鄂州代镇戍士卒三月诏黄州蕲州夀昌诸军还隶江淮省始三处旧置镇守军以近鄂州省尝分隶领之至是军官以为言遂仍其旧辽阳行省言懿州地接贼境请益兵镇戍从之四月调江淮行省全翼一下万户军移镇江西从皇子托欢士卒及刘二巴图尔麾下一万人皆散归各营十一月増军戍咸平府以察罕伊尔苏克言其地实边徼请益兵镇守以备不虞故也 二十六年二月命万户刘得禄以军五千人镇守八番 二十七年六月调各行省军于江西以备镇戍俟盗贼平息而后纵还九月以元帅诺海麾下军四百人守文州调江淮省下万户府军于福建镇戍十一月江淮行省言先是丞相巴延及元帅阿珠安塔哈等守行省时各路置军镇戍视地之轻重而为之多寡厥后孟古岱代之悉更其法易置将吏士卒殊失其宜今福建盗贼已平惟浙东一道地极边恶贼所巢冗请复迁三万户以戍守之哈喇岱一军戍㳂海明台伊奇哩一军戍温处扎呼岱一军戍绍兴婺州其宁国徽州初用土兵后皆与贼通今尽迁之江北更调高邮泰州两万户汉军戍之扬州建康镇江三城跨据大江人民繁会置七万户府杭州行省诸司府库所在置四万户府水战之法旧止十所今择平海㳂江要害二十二所分兵阅习伺察诸盗钱塘控扼海口旧置战舰二十艘今増置战舰百艘海船二十艘枢院以闻悉从之 二十八年年二月调江淮省特默齐军及汉军二千人于托欢太子侧近扬州屯驻 二十九年以咸平府东京所屯新附军五百人増戍女直地 三十年正月诏西征特默齐军八千人分留一千或二千馀令放还皇子鄂啰齐大王珠卜言切恐军散衅生宜留四千还四千从之五月命思播黄平镇远拘刷亡宋避役手号军人以増镇守七月调四州行院新附军一千人戍松山
成宗元贞元年七月枢密院官奏刘二巴图尔言初鄂州省安置军马之时南面止是潭州等处后得广西海外四州八畨洞蛮等地疆界阔远阙少戍军复増四万人今将元属本省四翼万户军分出军力减少臣等谓刘二巴图尔之言有理虽然江南平定之时㳂江安置军马巴延阿珠安塔哈阿尔哈雅阿喽罕等俱系元经攻取之人又与近臣阿尔娄博啰等枢密院官同议安置者乞命通军事知地理之人同议増减安置庶后无弊从之 二年五月江浙行省言近以镇守建康太平保定万户府全翼军马七千二百一十二名调属湖广省乞分两淮戍兵于本省㳂海镇遏枢密院官议㳂江军马系巴延阿珠安置勿令改动止于本省元管千户百户军内发兵镇守之制可九月诏以两广海外四州城池戍兵岁一更代往来劳苦给俸钱选良医往治其疾病者命三二年一更代之 三年二月调扬州翼邓新万户府全翼军马分屯蕲黄大徳元年三月陜西平章政事图鲁卜领总帅府军三千人收捕西番回诏留总帅军百人及阶州旧军图沙玛军各二百人守阶州馀军还元翼湖广省请以保定翼万人移镇郴州枢密院官议此翼乃张柔所领征伐旧军宜迁入鄂州省屯驻别调兵守之七月招收亡宋左右两江土军千人从思明上思等处都元帅实喇布哈言也十一月河南行省言前扬州立江淮行省江陵立荆湖行省各统军马上下镇遏后江淮省移于杭州荆湖省迁于鄂州黄河之南大江迤北汴梁古郡设立河南江北行省通管江淮荆湖两省元有地面近年并入军马通行管领所属之地大江最为𦂳要两淮地险人顽宋亡之后始来归顺当时㳂江一带斟酌缓急安置定三十一翼军马镇遏后迁调十二翼前去江南馀有一十九翼于内调发止存原额十分中一二况两淮荆襄自古隘要之地归附至今虽即宁静宜虑未然乞照㳂江元置军马迁调江南翼分并各省所占本省军人发还元翼仍前镇遏省院官议以为㳂江安置三十一翼军马之说本院无此簿书问之河南省官博啰罕其省亦无枢密院文卷内但称至元十九年巴延伊苏特穆尔等共拟其地安置三万二千军后增二千总三万四千今悉令各省差占及逃亡事故者还充役足矣又博啰罕言去年巴延点视河南省见有军五万二百之上又若还其占役事故军人则共有七八万人此数之外托欢太子位下有一千特默齐一千汉军阿勒巴齐等哈喇娄亦在其地设有非常皆可调用㩀各省占役总计军官军人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一名军官二百九名军人一万三千六百七十二名内汉军五千五百八十名新附军八千二十八名蒙古军六十四名江浙省占役军官军人四千九百五十七名湖广省占役军官军人七千六百三名福建省占役军官军人一千二百七十二名江西省出征收捕未回新附军四十九名悉令还役江浙省亦言河南行省见占本省军人八千八百三十三名亦宜遣还镇遏有旨两省各差官赴阙辨议 二年正月枢密院言拉克岱托果斯所领汉人女直高丽等军二千一百三十六名内有青海对阵者有久戍四五年者物力消乏乞于六卫军内分一千二百人大同屯田军八百人彻尔台军二百人总二千二百人往代之制可三月诏各省合并镇守军福建所置者合为五十三所江浙所置者合为二百二十七所江西元立屯军镇守二百二十六所减去一百六十二所存六十四所 三年三月沅州贼人啸聚命以毗阳万户府镇守辰州镇巢万戸府镇守沅州靖州上均万户府镇守常州澧州五年三月诏河南省占役江浙省军一万一千四百七十二名除洪泽芍陂屯田外馀令发还元翼 七年四月调碉门四川军一千人镇守罗罗斯 八年二月以江南海口军少调蕲县王万户翼汉军一百人寗万户翼汉军一百人新附军二百人守庆元自纳延来者蒙古军三百人守定海武宗至大二年七月枢密院臣言去年日本商船焚掠庆元官军不能敌江浙省言请以庆元台州㳂海万户府新附军往陆路镇守以蕲县宿州两万户府陆路汉军移就㳂海屯镇臣等议自世祖时巴延阿珠等相地之势制事之宜然后安置军马岂可轻动前行省孟古岱等亦言以水陆军互换迁调世祖有训曰孟古岱得非狂醉而发此言以水路之兵习陆路之伎驱步骑之士而从风水之役难成易败于事何补今欲御备奸宄莫若从宜于水路㳂海万户府新附军三分取一与陆路蕲县万户府汉军相参镇守从之 四年十月以江浙省尝言两浙㳂海濒江隘口地接诸番海宼出没兼收附江南之后三十馀年承平日久将骄卒惰帅领不得其人军马安置不当乞斟酌冲要去处迁调镇遏枢密院官议庆元与日本相接且为倭商焚毁宜如所请其馀迁调军马事关机务别议行之十二月云南八百媳妇大小彻里等作耗调四川省蒙古汉军四千人命万户囊嘉特部领赴云南镇守其四川省言本省地方东南控接荆湖西北襟连秦陇阻山带江密迩番蛮素号天险古称极边重地乞于存恤歇役六年军内调二千人往从之
仁宗皇庆元年十一月诏江西省瘴地内诸路镇守军各移近地屯驻 延祐四年四月河南行省言本省地方宽广关系非轻所属万户府俱于临江㳂淮上下镇守方面相离省府近者千里之上远者二千馀里不测调度卒难相应况汴梁国家腹心之地设立行省别无亲临军马较之江浙江西湖广陜西四川等处俱有随省军马惟本省未蒙拨付枢密院以闻命于山东河北蒙古军河南淮北蒙古军两都万户府调军一千人与之十一月陜西都万户府言碉门特默齐军一百五十名镇守多年乞放还元翼枢密院臣议彼中亦系要地不宜放还止令于元翼起遣一百五十名三年一更镇守元调四川各翼汉军一千名镇守碉门黎雅亦令一体更代
泰定四年三月陜西行省尝言奉元建立行省行台别无军府唯有蒙古军都万户府远在凤翔置司相离三百五十馀里缓急难用乞移都万户府于奉元置司军民两便及后陜西都万户府言自大徳三年命移司酌中安置经今三十馀年凤翔离天都土番甘肃俱各三千里地面酌中不移为便枢密言陜西旧例未尝提调军马况凤翔置司三十馀年不宜移动制可十二月河南行省言所辖之地东连淮海南限大江北抵黄河西接关陜洞蛮草贼出没与民为害本省军马俱在濒海㳂江安置远者二千近者一千馀里乞以炮手弩军两翼移于汴梁并各万户府摘军五千名益之枢密院臣言世祖命知地理省院官共议于濒海㳂江六十三处安置军马时汴梁未尝置军扬州冲要重地置五翼军马并炮手弩军今亲王托欢太子镇遏扬州提调四省军马此军不宜更动设若河南省果用军则布达拉济所管四万户蒙古军内三万户在黄河之南河南省之西一万户在河南省之南图卜台所管五万户蒙古军俱在黄河之北河南省东北阿拉克特穆尔安图等两侍卫蒙古军在河南省之北共十一卫翼蒙古军马俱在河南省周围屯驻又本省所辖一十九翼军马俱在河南省之南㳂江置列果用兵即驰奏于诸军马内调发从之
元史卷九十九
元史卷九十九考证
宗仁卫没入伊奇喇斯人一百户与今所收蒙古子女通三千户清州彻匠二千户合为行军五千户 按三千户上旧脱通字与行军五千之数不合又合为行军五千户句脱户字并据经世大典增
成宗大徳二年八月诏蒙古侍卫所管特默齐军人子弟 按成宗元贞三年二月改元大徳其四年实大徳二年也旧作元贞四年误今改
围宿军各城门以蒙古汉军列卫 按原本脱汉字据经世大典增
世祖至元十七年七月敕更代广州镇戍士卒 按原本脱敕更代三字据经世大典增
至元二十二年诏改江淮江西元帅招讨司为上中下万户府下万户二十二翼 按志所载止二十翼世祖本纪及续通考诸书亦少二翼据本卷后成宗元年江浙行省奏建康太平保定万户府全翼军马云云疑此处建康翼之下尚有太平保定二翼也
㤗定四年以炮手努军两翼移于汴梁并各万户府摘军五千名益之枢密院臣言世祖命知地理省院官共议云云 按原本于五千名下脱去益之及枢密院臣言七字据经世大典增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262年 (提及)
- 1271年 (提及)
- 1279年 (提及)
- 1288年 (提及)
- 1310年 (提及)
- 1312年 (提及)
- 1281年 (提及)
- 1287年 (提及)
- 1295年 (提及)
- 1307年 (提及)
- 1308年 (提及)
- 1272年 (提及)
- 1309年 (提及)
- 1311年 (提及)
- 1315年 (提及)
- 1314年 (提及)
- 1318年 (提及)
- 1292年 (提及)
- 1286年 (提及)
- 1260年 (提及)
- 1302年 (提及)
- 1319年 (提及)
- 1289年 (提及)
- 1296年 (提及)
- 1316年 (提及)
- 1275年 (提及)
- 1328年 (提及)
- 1280年 (提及)
- 1320年 (提及)
- 1282年 (提及)
- 1317年 (提及)
- 1327年 (提及)
- 1297年 (提及)
- 1285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