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县志 (四库全书本)/卷17
元和郡县志 卷十七 |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十七
唐 李吉甫 撰
河东道〈四〉
汾州〈西河望〉
〈开元户五万三千七十六 乡一百一十四元和户八千三百四 乡一百一十八〉
禹贡冀州之域其在虞舜十二州及周皆属并州春秋时为晋地后属魏谓之西河子夏居西河吴起为西河守皆谓此也秦属太原郡汉武帝元朔四年置西河郡领县三十六理富昌县是也后汉徙理离石即今石州离石县也献帝末荒废魏黄初二年乃于汉兹氏县置西河郡即今州理是也晋惠帝时为刘元海所攻破郡遂废后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复于兹氏旧城置西河郡属吐京镇按吐京镇今隰州西北九十里石楼县是也十二年改吐京镇为汾州西河郡仍属焉明帝时为胡贼所破因北移西河郡理平阳界高齐又于此城置南朔州周武帝废南朔州宣帝于此置汾州隋大业三年废汾州还于隰城县置西河郡皇朝初改为浩州武徳三年又改浩州为汾州
州境〈东西一百六十四里南北二百八十五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九十里东南至东都九百三十里〉
〈东南至潞州四百四十里东南至沁州二百六十里〉
〈西南至隰州二百七十里西北至石州一百六十里〉
〈东北至太原府一百七十里〉
贡赋〈开元贡 龙须席 石膏赋 布 麻 菽 粟〉
管县五
西河 孝义 介休 灵石 平遥
西河县〈望郭下〉
〈开元户一万二千三百七十五 乡二十五案自此以后各县及灵州并缺元和户乡数〉
本汉兹氏县也曹魏于此置西河郡晋改为国仍改兹氏县为隰城县上元元年改为西河县今城内有晋西河王斌碑文字残缺
谒泉山在县东北四十里一名隐泉山上有石室去地五十馀丈顶上平地可十顷相𫝊以为子夏石室比干山在县北一百一十里
文湖一名西河泊在县东十里多蒲鱼之利
八门城在县北十五里刘元海遣将乔嵩攻西河筑营自固营有八门因名
卜商祠在县北四十里
孝义县〈紧西北至州三十五里〉
〈开元户一万六百八十五 案乡数𫝊写缺〉
本汉兹氏县地曹魏移西河郡中阳县于今理永嘉后省入隰城后魏又分隰城于今灵石县东三十里置永安县贞观元年以县名与涪州县名同改为孝义县因县人郭兴有孝义故以名焉
胜水在县南一里
团城在县西北十八里后魏筑以防稽胡其城纡曲故名团城
魏文侯坟在县西五里
段干木墓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介休县〈望西北至州六十五里〉
〈开元户一万一千三百八十三 乡二十二〉
本秦汉之旧邑在介山西因名之后魏明帝时为胡兵所破至孝静帝更修筑迁朔州军人镇之因立为南朔州但领军人不领郡县其介休县仍属汾州高齐省介休入永安县周武帝省南朔州复置介休县宣帝改介休为平昌县隋开皇末又改平昌为介休县义宁元年于县置介休郡武徳元年改郡为介州贞观元年废介州以县属汾州
介山在县西南二十里
雀鼠谷在县西十二里
汾水在县北十二里
邬城泊在县东北二十六里周礼并州之薮曰昭馀祁即邬城泊是也
郭林宗坟在县东三里周武帝时除天下碑惟林宗碑诏特留
灵石县〈上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开元户三千七百三十一 乡八〉
本汉介休县地隋开皇十年因巡幸开道得瑞石遂于谷口置县因名灵石皇朝因之
介山在县东四十二里
汾河在县北十步深一丈阔三丈
贾胡堡在县南三十五里义宁元年义师次于霍邑隋将宋金刚拒不得进屯军此堡有霍山神见灵事已具于霍邑县叙事
平遥县〈望西北至州八十里〉
〈开元户一万八千九百七 乡三十八〉
本汉平陶县地属太原郡后魏隶西河郡魏以太武帝名焘改平陶为平遥隋属西河郡义宁元年于介休县置介休郡以平遥县属焉武徳元年于此置介州县属不改贞观元年省州县属汾州
麓台在县东南五十二里
京陵故县在县东七里汉京陵县晋九原地也礼记注曰九原晋卿大夫之墓地也
中都故城在县西十二里属太原郡汉文帝为代王都于此
沁州〈阳城中下〉
〈开元户六千五百八十 乡一十三元和户二千二百二十 乡一十三〉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其地属晋战国属韩在秦为上党郡地今州即汉上党郡之谷远县地也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沁州因州东沁水为名大业二年省沁州武徳元年重置
州境〈东西一百五十里南北二百六十四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十里东南至东都六百三十里〉
〈西南至晋州二百九十里西至晋州霍邑县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汾州二百六十里东北至太原府三百四十里〉
〈东南至潞州三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 龙须席赋 布 麻〉
管县三
沁源 和川 绵上
沁源县〈中郭下〉
〈开元户二千二百五十四 乡五〉
本汉谷远县地旧在今县南百五十里孤远故城是也语音讹转故以谷为孤耳后魏庄帝于今理置沁源县因沁水为名也属义宁郡隋开皇三年罢郡置县属晋州十六年置沁州县属焉
霍山一名太岳在县西七十八里
沁水自绵上县界流入在县东一里
和川县〈中下北至州七十里〉
〈开元户二千八十 乡四〉
本汉谷远县地后魏庄帝于今县南九里置义宁县属义宁郡隋开皇三年罢郡改属晋州十六年置沁州县属焉十八年改为和川县大业三年省武徳元年重置乌岭在县西十六里
沁水在县东十里
弃波水在县东八十步
冀缺墓在县南三十六里
绵上县〈中下南至州七十六里〉
〈开元户一千八百一十五 乡四〉
本汉榖远县地隋开皇十六年置绵上县属沁州以县西界有绵上地因以为名
羊头山一名谒戾山在县东北五十里沁水所出沁水一名少水出县东南二十四里覆甑山左传曰齐侯伐晋封少水为京观也
霍山在县西南八十里
仪州〈乐平下〉
〈开元户七千九百九十五 乡一十九元和户一千六百五十一 乡二十〉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其地属晋战国属韩秦为上党郡地今州理即汉上党郡之涅氏县地也后汉于此置阳阿县属上党郡晋改为轑阳属乐平郡后魏明帝改轑阳为辽阳隋开皇十六年于辽阳故城置辽山县属并州即今州理是也武徳三年于此置辽州八年改为箕州因辽山县界箕山为名先天元年以与玄宗讳同声改为仪州因州东夷仪岭为名也
州境〈东西二百五十里南北一百九十五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六百四十里西南至东都七百八十里〉
〈正东微南至洛州三百六十里南至潞州三百一十里〉
〈西至太原府祁县三百里西北至太原府三百四十五里〉
〈北至太原府乐平县二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 人参三十两案开元赋𫝊写缺〉
管县四
辽山 榆社 平城 和顺
辽山县〈中郭下〉
〈开元户二千一百九十 乡五〉
本汉涅氏县地后汉于此置阳阿县属上党郡晋改为轑阳县属乐平郡后魏明帝改为辽阳隋开皇十六年改置辽山县因县西北辽山为名皇朝因之
箕山在县东四十五里上有许由冢按司马迁𫝊曰余登箕山上有许由冢则在今洛州阳城县不当在此五指山在县东五十里
祝融祠在县北二里
榆社县〈中东至州一百一十里〉
〈开元户二千七百一十 乡六〉
本汉涅氏县地晋于今县西北三十五里置武乡县属上党郡石赵时改属武乡郡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榆社县属韩州〈今潞州襄垣县理是也〉因县西北榆社故城为名大业二年省义宁二年又置武徳三年于县置榆州县属焉六年废榆州以县属辽州后属仪州县城故武乡城也石勒时筑前赵录曰石勒上党武乡人僭号后还令曰武乡吾之丰沛其复之三世
石勒沤麻池在县北三十里即勒微时与李阳所争处今枯涸才有处所
平城县〈下东南至州九十里〉
〈开元户九百五十四 乡三〉
本汉涅氏县也晋置武乡县地属焉隋开皇十六年于赵简子所立平都故城置平城县属辽州大业三年改属并州武徳三年改属榆州六年省榆州改属辽州贞观八年改属箕州先天元年改属仪州
八赋岭在县西南三十里武乡水所出
和顺县〈中南至州八十五里〉
〈开元户二千一百二十九 乡五〉
本汉沾县地即韩之阏与邑也史记曰秦伐韩阏与赵惠文王使赵奢救之大破秦师即此地也隋开皇十年于今理置和顺县属并州因县东北和顺故城以为名九京山在县西十里
清漳水在县北
岚州〈楼烦下〉
〈开元户一万七百二十六 乡二十二元和户六千三百八十二 乡三十三〉
禹贡冀州之域周并州之域春秋属晋晋灭后为胡楼烦王所居赵武灵王破以为县秦为太原郡地在汉即太原郡之汾阳县地也汉末大乱匈奴侵边自定襄以西尽云中雁门西河之间遂空建安中曹公纠率散亡立新兴郡晋末陷刘元海后魏于今理置岚州因州西岢〈音哿〉岚山以为名也隋大业四年于静乐县界置楼烦郡因汉楼烦县为名隋乱陷贼武徳四年平刘武周置东会州六年省东会州重置岚州天宝元年改为楼烦郡乾元元年复为岚州
州境〈东西三百一十里南北二百七十八里〉
八到〈南至上都取太原路一千五百八十里取石隰路一千三百七十五里
东南至东都一千二百一十里东至忻州二百四十里〉
〈东南至太原府三百二十里南至石州二百四十里〉
〈西至黄河一百八十里河上有合河关从关西至麟州一百二十里东北至代州三百里东北至朔州三百七十四里〉
贡赋〈开元贡 熊皮 石蜜赋 布 麻〉
管县四
宜芳 静乐 合河 岚谷
宜芳县〈上郭下〉
〈开元户五千五百二十四 乡十一〉
本汉汾阳县地属太原郡后魏于此置岢岚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县大业四年改汾源为静乐县八年分静乐置岚城县属楼烦郡武徳四年改为宜芳县岢岚山在县北九十八里高二千馀丈西北与雪山相接
岢岚镇在县西北九十八里
秀容故城在县南三十里刘元海感神而生姿容秀美因以为名也
静乐县〈上西至州四十五里〉
〈开元户三千四百八十七 乡七〉
本汉汾阳地城内有堆阜三俗名三堆城隋开皇三年自今宜芳县北移岢岚县于三堆城十八年改为汾源县大业二年改为静乐县武徳四年于县置北管州因管涔山为名六年省县属岚州
管涔山在县北百三十里汾水源出焉初刘曜隐于此山山神使二童子献剑于曜曰管涔山王使谒赵皇帝献剑
伏戎城在县北八十里隋楼烦郡所理也
隋汾阳故宫在县北百二十里
楼烦关在县北百五十里
天池在县北燕京山上周回八里阳旱不耗阴霖不溢故老言尝有人乘车风飘堕池有人获车轮于桑乾泉后魏孝文帝以金珠串鱼七头放此池后亦于桑乾泉得之隋炀帝尝于池南置宫每夜风雨吹破宫竟不成今池侧有祠谓之天池祠
合河县〈中东至州一百八十里〉
〈开元户一千八百五十九 乡四〉
本汉汾阳县地后魏于蔚汾谷置蔚汾县属神武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石州大业二年改为临泉县四年属楼烦郡武徳七年改为临津县属岚州贞观元年改为合河县以城下有蔚汾水西与黄河合故曰合河黄河在县西二里
合河关在县北三十五里
蔚汾关在县东七十里
隋长城起县北四十里东经幽州延袤千馀里开皇十六年因古迹修筑
岚谷县〈中南至州九十里〉
〈开元户四千六百五十七 乡九〉
隋大业三年置岢岚镇压草城川贼路长安三年于此置岚谷县景龙年废〈案新旧唐书并作神龙二年废〉开元十二年重置因取岚谷为名
石州〈昌化下〉
〈开元户九千二百六十二 乡三十二元和户五千二十 乡三十二〉
禹贡冀州之域虞及周属并州春秋时属赵亦为白狄之地今步落稽其胄也在秦为西河郡之离石县灵帝末黄巾大乱百姓南奔其郡遂废魏黄初三年复置离石县晋惠帝末刘元海起于河西攻陷郡县其离石又没于贼石勒时改为永石郡后魏明帝改为离石郡高齐文宣帝于城内置西汾州周武帝改为石州隋大业二年又为离石郡武徳元年改为石州五年置总管七年改为都督贞观六年复为石州
州境〈东西一百九十里南北三百三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百五十里东南至东都一千九十里〉
〈东南至汾州一百六十里正南微东至隰州二百五十里〉
〈西渡河至绥州二百三十里北至岚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 胡女布 龙须席 麝香 蜜蜡赋 布 麻〉管县五
离石 平夷 定胡 临泉 方山
离石县〈中郭下〉
〈开元户二千七百七十三 乡五〉
本汉旧县也属西河郡县东北有离石水因取名焉汉末荒废魏黄初复置后陷刘元海石勒改为永石郡高齐文宣帝于此置昌化县属怀政郡后周复为离石属石州隋氏不改皇朝因之
离石山今名赤洪岭在县西五十步高欢大破尔朱兆于赤洪岭盖此处也
卢城在县东二十里晋并州刺史刘琨所筑以攻刘曜平夷县〈中东至州五十一里〉
〈开元户一千五百七十一 乡四〉
本汉离石县地周宣帝割县西五十一里置平夷县属石州隋氏不改皇朝因之
黄河西去县四十五里
宁乡水在县西南一百五十步
定胡县〈中东至州九十五里〉
〈开元户二千六百九 乡五〉
本汉离石县地周宣帝大象元年于此置定胡县隋因之武徳三年于县置西定州贞观二年废州置孟门县七年废县为孟门镇八年废镇复为定胡县
黄河去县西二百步
孟门关在县西一百步河东岸
临泉县〈中下南至州一百七十里〉
〈开元户一千五百九十六 乡五〉
本汉离石县地周大象元年于此置乌突郡乌突县隋开皇元年改乌突郡为太和郡乌突县为太和县三年废郡以太和县属石州武徳三年改太和县为临泉县临泉水在县北一百步县因此水为名
黄河在县北二十里
方山县〈中南至州九十里〉
〈开元户一千三百五十三 乡四〉
本汉离石县地高齐文宣帝于此县北六十八里置良泉县属离石郡隋大业三年移就今县南三十五里方山置故名方山贞观十一年移于今理
赤洪水在县南五十里
三角戍在县北七十三里
元和郡县志卷十七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元和郡县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