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后汉文/卷三十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十四 全后汉文卷三十五 
乌程严可均校辑
卷三十六

应劭

[编辑]

汉官仪下

[编辑]

太子太傅,日就月将,琢磨玉质。言太子有玉之质,琢磨以道也。《文选》陆士衡《侍宴宣猷堂诗》注、刘越石《劝进表》注、王元长《曲水诗序》注,《太平御览‧职官部》。

詹事,秦官也。詹,省也,给也。秩二千石。《广韵》二十四“盐”注,《蓺文类聚‧职官部》,《白帖》七十一,《太平御览‧职官部》。

帝祖母为太皇太后,其所居者长信宫。《文选‧齐敬皇后哀策文》注。

帝祖母称长信宫,帝母称长乐宫,故有长乐少府、长信少府。长信少府及职吏,皆宦者为之。《后汉书‧皇后纪》注。

永乐太仆,用中人为之。《后汉书‧皇后纪》注。

太子舍人、王家郎中,案:《矦霸传》注引“王家郎中”作“选良家子孙”,与《续汉志》补注引《汉官》同。 又案:《通典》云︰“比郎中,选良家子孙。”《续汉书‧志》云:“更直宿卫如三署郎中。”此有讹脱。并秩二百石,无员。《后汉书‧灵帝纪》注,《矦霸传》注。

皇太子五日一至台,因坐东厢,省视膳食,以法制敕大官尚食宰吏;非其朝日,使仆、中允请问,明不媟黩,所以广敬也。太子仆一人,秩千石。中允一人,四百石,主门卫徼巡。《后汉书‧班彪传》注。

安帝时,太子谒庙,门大夫乘从,两梁冠。《通典‧职官》。

门大夫选四府掾属。《通典‧职官》。

将作大匠,世祖中兴以谒者领其官,章帝建初元年乃置真,位次河南尹。永元七年案:《续汉志》补注引《汉官》作“永元十年”。大匠应慎上言:“百郡计吏,观国之光,而舍逆旅,崎岖私馆,贡篚之物,朽湿曝露。昔晋国,霸之盟主耳,舍诸矦于隶人,郑子产以为大讥。况今四海之大,而可无乎?”和帝嘉纳之,即创业焉。《续汉志》补注,《蓺文类聚‧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左授署,属将作大匠。《后汉书‧皇甫规传》注。

洛阳十二门,东面三门,最北名上东门,次南曰东门。每门校尉一人,秩二千石;司马一人,秩千石;𠊱一人,秩六百石。《后汉书‧张湛》注、《张奋传》注。平城门为宫门,不置𠊱,置屯司马,秩二千石。《续汉‧百官志四》补注。 案:此条引作“《汉官秩》”。

十二门皆有亭。《后汉书‧皇后纪》注。

上西门所以不纯白者,汉家厄于案:《续汉志》补注引作“汉家初古”。故以丹漆镂之。《续汉志》补注,《太平寰宇记‧河南道》。 案:《续汉志》补注引作“故丹镂之”。

开阳门始成,未有名。夜案:《续汉志》补注引“夜”作“宿昔”。有一柱来止楼上,琅邪开阳县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光武皇帝使来识视之,良是,案:《续汉志》补注引“良是”作“怅然”。遂坚缚之,因刻记其年月,以名门焉。《后汉书‧循吏传》注,《续汉‧百官志四》补注,《水经注‧穀水》,《太平寰宇记‧河南道》两引,《文选‧怀旧赋》注,《太平御览‧居处部》。

屯骑、越骑、步兵、射声各领士七百人。长水领士七千三百六十七人。《后汉书‧安帝纪》注。

骁骑,汉官也。武帝以李广为之。后世祖建武九年始改屯骑。《北堂书钞‧设官部》。

越骑司马一人,秩千石。《后汉书‧郑众传》注。

步兵校尉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属北军中𠊱。《后汉书‧皇后纪》注。

司隶校尉部河南、内、案:“内”上当有“河”字。右扶风、左冯翊、京兆、河东、宏农七郡案:《后汉书‧鲁恭传》注引作“董领京师及三辅、三河、宏东”。《段颎传》注引作“部河南洛阳,管三辅、三河、宏农七部”。于河南洛阳,故谓东京为司隶。《后汉书‧光武纪》注。

司隶校尉,征和中,阳石子孙敬声案:“子”当作“公”。巫蛊之狱,乃依《周礼》置司隶校尉,持节都督大奸猾事,复置其司。今董领京师、三辅、三河、宏农者。《北堂书钞‧设官部》。

司隶校尉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㫄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太平御览‧职官部》。

司隶校尉初置,唯实领、王章、鲍宣纠上检下,严刑必断,贵戚惮之,京师政清。《北堂书钞‧设官部》。

司隶都官从事,主洛阳百官朝会,与三府掾同。《后汉书‧窦武传》注,《北堂书钞‧设官部》。 案:《北堂书钞》引作“掌洛阳中百姓”。

司隶功曹从事,即治中也。《后汉书‧傅燮传》注,《太平御览‧职官部》。

别驾,秩百石,同诸郡从事。《北堂书钞‧设官部》。

河南尹所治,周地也。洛阳本周城,案:“周城”当作“成周”。周之衰微,分为西周。案:“西”上当有“东”字。东周洛阳,西周河南。秦兼天下,置三川守,河、雒、伊也。案:《蓺文类聚》引“河雒伊”作“洛阳伊”,误。汉更名河南。孝武皇帝增曰太守。世祖中兴,徙都雒阳,改号为尹。尹,正也。《诗》曰:“赫赫师尹。”《蓺文类聚‧地部》、《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尹,正也。郡府听事壁诸尹画赞,肇自建武,讫于阳嘉,注其清浊进退,所谓不隐过,不虚誉,甚得述事之实。后人是瞻,足以劝惧。虽《春秋》采毫毛之善,贬纎介之恶,不避王公,无以过此,尢著明也。《续汉‧郡国志一》补注。

仁恕掾,狱,属河南尹。《后汉书‧鲁恭传》注。

周监二代曰伯。汉兴,海内未定,令刺史举州事。《北堂书钞‧设官部》。

孝武皇帝南平百越,北攘夷狄,置交阯、朔方之州,复徐、梁之地,改雍曰梁,改梁曰益,凡十三州,所以交、朔独不称州,明示帝王未必相袭。始开北方,遂交南方,为子孙基阯也。《后汉书‧光武纪》注,《太平御览‧职官部》。

孝武元封四年,始御史、丞相之迁,部刺史十三人乘驿奏事。《北堂书钞‧设官部》。

朱博言:“刺史督察郡国。从来故事,居九岁,案:“居”下当有“部”字。为守相。”《北堂书钞‧设官部》。

翟方进奏:“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失次,请罢。署牧,案:“署”当作“置”,见《通典》所载何武与翟方进奏。秩二千石者也。”《北堂书钞‧设官部》。

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秩皆百石,同诸郡从事。《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秦用李斯议,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凡郡,或以列国,陈、鲁、齐、吴是也;或以旧邑,长沙、丹阳是也;或以山陵,太山、山阳是也;或以川源,西河、河东是也;或以所出,金城城下有金,酒泉泉味如酒,案:《初学记‧州郡部》,《蓺文类聚‧水部》,《太平御览‧地部》引“酒泉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曰酒泉”。豫章章树生庭中,案:《水经注‧赣水》,《太平御览‧水部》,俱引此句。雁门雁之所育是也;或以号令,禹合诸矦,大计东冶之山,会稽是也。《水经注‧河水》,《太平御览‧州郡部》。

京兆,绝高曰京,京,大也;十亿曰兆;欲令帝都殷盈也。左辅右弻,蕃翊承风也。张掖,始开𡍮张臂掖也。《太平御览‧州郡部》。 案:《后汉书‧明帝纪》注引“张国臂掖,故曰张掖”。

冯辅蕃翊,故以为名。《太平御览‧州郡部》。

宏,大也。所以广大农业也。《太平御览‧州郡部》。

济南、乐安、齐国、东莱、平原、北海六郡,青州所管也。青州在齐国临淄。《后汉书‧史弻传》注。

荆州管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陵、案:“陵”当作“夏”。武陵、南郡、案:《续汉书‧志》荆州郡七,此上是也。下“章陵”乃南阳县,中有脱文。章陵。《后汉书‧刘表传》注。

大府,秩二千石。丞一人,边郡称长史,皆六百石。丞者,丞也。长史,众史之长。《北堂书钞‧设官部》。

都尉,秦官也。本名郡尉,掌左太守,典其武职,秩比二千石。孝景时,更名都尉。《后汉书‧彭修传》注。

秦郡有尉一人,典兵禁,补盗贼。案:“补”当作“僃”,见《续汉书‧志》。景帝更名都尉。建武十年省,惟边郡置都尉及属国都尉。《后汉书‧桓帝纪》注。

京兆虎牙扶风都尉,案:《耿恭传》注引有“郡比二千石”五字。以凉州近羌数犯三辅,将兵卫护园陵。扶风都尉居雍县,故俗人称雍营焉。《后汉书‧安帝纪》注、《耿恭传》注、《窦宪传》注、《南匈奴传》注。

盖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尚矣。《易》称“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春秋》“三时务农,一时讲武”。《诗》美公刘,“匪居匪康,入耕出战,乃裹糇粮,干戈戚扬,四方莫当”。自郡国罢材官骑士之后,官无警僃,实启寇心。一方有难,三面救之,发兴雷震,烟蒸电激,一切取辨,黔首嚣然。不及讲其射御,用其戒誓,一旦驱之,以即强敌,犹鸠鹊捕鹰鹯,豚羊弋豺虎,是以每战常负,王旅[1]。张角怀挟妖伪,遐迩摇荡,八州并发,烟炎绛天,牧守枭裂,流血成川。尔乃远征三边殊俗之兵,非我族类,忿鸷纵横,多僵良善,以为己功,财货粪土。哀夫民氓迁流之咎,见出在兹,不教而战,是谓弃之,迹其祸败,岂虚也哉!春秋家不藏甲,所以一国威抑私力也。今虽四海残坏,王命未洽,折冲压难,若指于掌,故置右扶风。案:此下当脱文。 《续汉志‧百官五》补注。

世祖中兴,海内人民可得而数,裁十二三。边陲萧条,靡有孓遗,鄣塞破坏,亭队绝灭。建武二十一年,始遣中郎将马援、谒者分筑烽𠊱,堡壁稍兴,立郡县十馀万户,案:二字有讹。或空置太守、令、长,招还人民。上笑曰:“今边无人而设长吏治之,难如春秋素王矣。”乃建立三营,屯田殖谷,弛刑谪徒以充实之。《续汉‧郡国志五》补注。

高祖命天下郡国选能引关蹶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立秋后讲诣课试,各有员数。平地用车骑,山阻有材官,水泉用楼船。《后汉书‧光武纪》注。

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以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八月,太守、都尉、令、长、相、丞、尉会都试,课殿最。水家为楼船,亦习战射行船。郡太守各将万骑,行鄣塞烽火追虏。置长史一人,丞二人,治兵民。当兵行长领。置部尉、千人、司马、𠊱、农都尉,皆不治兵,不给卫士。材官、楼船年五十六老衰,乃得免为民就田。应合选为亭长。亭长课徼巡。尉[2]皆习设僃五兵。五兵:弓弩、戟、楯、刀剑、甲铠。鼓吏赤帻行縢,带剑佩刀,持楯被甲,设矛戟,习射。设十里一亭,亭长、亭𠊱;五里一邮,邮闲相去二里半,司奸盗。亭长持二尺版以劾贼,索绳以收执贼。《续汉‧百官志五》补注。 案:此条亦见《汉旧仪》。

督邮功曹,郡之极位。《后汉书‧张酺传》注。

孝廉,古之贡士,耆儒甲科之谓也。《北堂书钞‧设官部》。

孝廉年未五十,先试笺奏。初上试之以事,非试之以诵也。《北堂书钞‧设官部》。

孝武元封四年诏曰:“上士贡名,茂才是也。”《北堂书钞‧设官部》。

元朔元年诏二千石举孝廉,以化风俗。《北堂书钞‧设官部》。

元朔元年诏曰:“深诏执事,兴孝廉,成风俗,绍圣绪。”《北堂书钞‧设官部》。

和帝诏曰:“大郡口五十万,举孝廉二人。”《北堂书钞‧设官部》。

《前书‧百官表》:“万户以上为令,万户以下为长。”三边始孝武皇帝所开,县户数百而或为令。荆、扬、江南七郡,惟有临湘、南昌、吴三令尔。及南阳穰中,土沃民稠,四五万户而为长。桓帝时,以江南阳安为女公主邑,改号为令,主薨,复复其故。若此为系其本。俗说令、长以水土为之,及秩高下,皆无明文。班固通儒,述一代之书,斯近其真。《续汉‧百官志五》补注。

明帝临观,见洛阳令车骑,意河南尹,及至而非,尢其太盛,敕去轩绥。时偃师、长治有能名,以事诣台,因取赐之,下县遂以为故事。《通典‧职官》,《太平御览‧职官部》。

大县丞、左右尉,所谓命卿三人。小县一尉一丞,命卿二人。《续汉‧百官志五》补注,《通典‧职官》,《太平御览‧职官部》。

北边郡库,官之兵器所藏,故置令。《汉书‧成帝纪》注、《河闲献王传》如湻注。

使匈奴中郎将,拥节,秩比二千石。《后汉书‧光武纪》注。

使匈奴中郎将,屯西河美稷县。《后汉书‧光武纪》注。

拥节,屯中步南。设官府掾史。单于岁遣侍子来朝,谒者常送迎焉,得赂弓、马、毡罽、他物百馀万。谒者事讫还,具表付帑藏。诏书敕自受。《续汉‧百官志五》补注。

护乌桓校尉,孝武帝时,乌桓属汉,始于幽州置之,拥节监领,秩比二千石。《太平御览‧职官部》。

乌桓校尉屯上谷密县。《后汉书‧张奂传》注。

拥节。长史一人,司马二人,皆六百石。并领鲜卑客赐质子,岁时胡市马。《续汉‧百官志五》补注。 案:此属乌桓校尉。

护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西羌。王莽乱,遂罢。时班彪议宜复其官,以理冤结。帝从之,以牛邯为护羌校都尉于陇西令居县。《后汉书‧光武纪》注。

拥节。长史、司马二人,皆六百石。《续汉‧百官志五》补注。 案:此属护羌校尉,“史”字下当有“一人”二字。

戊己中央,镇抚四方,又开渠播种,以为厌胜,故称戊己焉。《后汉书‧明帝纪》注、《西域传》注。 案:戊己校尉不见于《续汉志》。

西域都护,武皇帝始开通西域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馀国,置使者校尉以领护之。宣帝神雀三年改曰都护,秩二千石。平帝时省都护,令戊己都护领之。《太平御览‧职官部》。

马曰羁,牛曰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索隐》,《文选‧难蜀父老》注。

诸矦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在三公下;其次朝廷,案:“廷”当作“矦”。在九卿下;其次侍祠矦;其次下士小国矦,案:《续汉书‧志》无此句,似当云“无土关内矦”。以肺腑亲公主子孙,奉坟墓于京师,亦随时朝见,是为隈诸矦。案:“隈”当作“猥”。 《后汉书‧和帝纪》注、《邓禹传》注。

皇后父兄,率为特进矦,朝会位次三公,故章帝启马太后曰:“汉典,舅氏之封矦,犹皇子之为王,其功臣四姓为朝矦、侍祠矦,皆在卿、校下。”《通典‧职官》。

天子建矦,上法四七。《后汉书‧刘瑜传》注。

伯使,主为诸矦官驱,使避路于道陌中,故言伯使。《通典‧职官》引云“《汉官》中有伯使”云云。

太保俸月三百五十斛。《唐六典》一。

中二千石俸月百八十斛。《史记‧外戚世家索隐》。

二千石,其俸月百二十斛。《史记‧外戚世家索隐》。

斗食月俸一十斛。佐史月俸八斛。《汉书‧百官公卿表》注,《通典‧职官》。 案:引皆作“《汉官名秩簿》”。

张敞、萧望之言曰:“夫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小吏俸率不足,常有忧父母妻子之心,虽欲洁身为廉,其势不能。请以什率增天下吏俸。”宣帝乃益天下吏俸什二。《通典‧职官》。

范迁,字子闾,沛人也。《后汉书‧明帝纪》注、《牟融传》注。 案:凡引人名,皆举其官。今不能知者,总附于此。

王敏,字叔公,幷州隰城人也。《后汉书‧明帝纪》注。

尹睦,字伯师,河南巩州人也。《后汉书‧和帝纪》注、《张酺传》注。

梁鲔,字伯元,河东平阳人也。《后汉书‧殇帝纪》注、《鲁恭传》注。

周章,字次叔,荆州随县人也。《后汉书‧安帝纪》注。

李修,字伯游,豫州襄城人也。《后汉书‧安帝纪》注、《虞诩传》注、《李膺传》注。

刘授,字孟春,徐州武原人也。《后汉书‧安帝纪》注、《杨震传》注。

吕盖,字君上,范陵人也。《后汉书‧鲁恭传》注。

许训,字季师,平舆人也。《后汉书‧刘宽传》注。

宋俱,字伯俪。《后汉书‧宗均传》注。

陶敦,字文理,京兆人也。《后汉书‧虞诩传》注。

刘矩,字叔方。《后汉书‧皇甫规传》注。

尹讼,字公孙,巩人也。《后汉书‧段颎传》注。

樊陵,字德云。《后汉书‧李膺传》注。

刘宏,字子高,安众人也。《后汉书‧董卓传》注。

赐进士出身二品衔广东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兼管驿传事务黄冈王毓藻校刊

《全后汉文》卷三十五终

  ↑返回顶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1. “王旅”下原刻本脱“不振”二字
  2. “尉”下原刻本脱“游徼、亭长”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