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六艺之一录 (四库全书本)/卷128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百二十七 六艺之一录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二十八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一百四玉刻
  周琥
  □十三    午十三
  右得于京师博二寸六分长八寸三分前足之旁铭三字 按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白琥礼西方觐礼诸侯觐于天子天子为坛祀方明加方明于其上设六玉西方琥小行人合六币以和诸侯之好琥以绣礼器云珪璋特琥璜爵盖珪璋璧琮琥璜之器以象天地四方天子以是礼神诸侯以是享天子而已说文曰琥发兵瑞玉为虎文不见于经不知许慎何所据然汉用虎符发兵虽以铜为之其原疑出于此文曰午十三者亦兵符之次第午字盖以日辰为号或云午与五同发兵遣将畜威以待如虎之将扑卷尾屈足俯地而伏此器之虎形则然鲁哀公疾赐子象子双琥一璞而为二物是亦可以为得矣尝观世有得古含玉者旁侧污蔑有若涂漆不可磨洗盖亲身之久虽玉亦渝此器亦然又疑如典瑞所载琥璜之渠眉也吕氏考古图
  李氏洗玉池铭
  按东坡洗玉池铭维伯时父吊古啜泣道逢玉珮解骖推食剑璏戚柲错落其室复斋漫录云李伯时石刻谓元祐八年伯时仕京师居红桥子弟得陈峡州马台石爱而置之山中一日东坡过而谓曰斵石为沼当以所藏玉时出而浴之具刻其形于四旁予为子铭其唇而号曰洗玉池所谓玉者凡十有六双琥璏三鹿卢带钩琫珌𫞩瑑杯水苍佩螳螂带钩佩刀柄珈瑱拱璧是也伯时既没池亦湮晦徽宗尝即其家访之得于积壤中其子硕以时禁苏文因潜磨其铭文以授使者十六玉惟鹿卢环从葬龙眠馀者咸归内府矣
  琫珌
  李氏录云诗曰鞸琫有珌又曰鞸琫容刀春秋传曰𧁑率鞸鞛皆注为佩刀之上下饰乃刀削具装之首尾观顾长康所画列女图有楚武王所佩刀如是是以知其为上下饰者名曰琫珌
  
  李氏录云尔雅肉倍好为璧好倍肉为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边曰肉中空曰好此边大而空小壁也色非苍非礼天之用文非蒲榖非子男所执其加币贽藏之器也
  𫞩玉璏
  李氏录云𫞩玉䞓色也禾之赤苖谓之虋言𫞩玉色如之璏剑鼻也雉例切又音卫王莽进休玉具剑休不受莽曰美玉可以灭瘢即解其璏碎而献之蜀张恶子庙有唐僖宗解赐玉具装剑其室之上下双缀以管縚正此物非剑鼻而何
  水苍佩
  李氏录云礼玉𧁑云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苍玉注云山玄水苍玉之文也
  玉带钩
  李氏录云聂宗义引古衣服令大裘革带玉钩䚢丑列切䚢也鹿卢玉具剑以祀天地至于服衮冕祭宗庙冠通天袍绛纱朝元会并用之此三代雕玉钩也说者谓蟾肪昆吾刀能治之如蜡观其镂文深妙瑑饰高下委曲圜平尽满人意信其说之非妄自秦汉以来无其法
  玉杯
  李氏录云汉高祖以玉杯为太上皇夀以横长故后人谓之玉东西 按淮南子窥面于盘水则圜于杯随面形不变其故有所圜有所随者所自窥之异也随当读椭他果切狭长也盖古杯之形俱狭长又闻使北士大夫言在辽燕用玉杯狭长有舟其世子亦用之形制少杀以上俱考古图














  右二玺文本只一器縁传摹字画不同形制大小有异因并刻之亦疑以传疑之意也按集古印格序云秦取赵氏蓝田玉命丞相李斯书作鱼鸟之状刻为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夀永昌锺鼎款识






  右玺文按集古印格云石本在毕景儒家其文玄妙淳古无过于此虽龙飞凤翥不足以拟其势摹印之祖也锺鼎款识
  右玉玺文元符中咸阳所获传国玺也初至京师执政以示故将作监李诫诫手自摹印之凡二本以其一见遗焉金石录
  元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御史中丞崔彧进传国玺其笺末曰臣区区之情无任倾向辄罄所见以赞其万一谨将宝玺之出处古今始末详据考按许氏说文玺玉者印也以守土故为文从尔从土其义盖曰天付尔此器俾宝之以守尔土也至周太史籀易为从尔从玉义取天付尔此玉宝以为天下君也三代以上玺文无所考诸史籍并宝玺篆文图说曰传国玺方四寸其文文饰如前楚以卞和所献之璞琢而成璧后求昏于赵以纳聘焉秦昭王请以十城易之而不获始皇倂六国得之命李斯篆其文玉工孙夀刻之太平御览又以为蓝田玉所刻二世子婴奉玺降沛公于轵道旁高祖即位服其玺因世传之谓为传国玺厥后孺子未立藏于长乐宫及莽篡位使安阳侯王舜迫太后求之太后怒骂而不与舜言益切出玺投之地玺因归莽及更始灭莽校尉公宾得玺诣宛献于更始赤眉杀更始立盆子玺为盆子所有后盆子面缚奉玺于光武至献帝董卓作乱掌玺者投于井中孙坚征董卓于井中得之袁术夺于坚妻术死荆州刺史徐璆闻帝为曹操迎在许昌以玺送之帝后逊位并以玺归魏常道乡公禅位玺归于晋怀帝遇刘聡之害玺归于聪聪死归曜曜为石勒所灭玺入于勒勒灭入于冉闵闵败收于闵之将军蒋干晋征西将军谢尚购得之以还东晋时穆帝永和八年也自玺寄于刘石共五十三年晋复得之是后宋齐梁陈相传以至于隋隋灭萧后与太子正道并传国玺并入于突厥唐太宗即位宝玺未获乃自刻玉曰皇帝景命有德者昌贞观四年萧后与正道自突厥奉玺归于唐唐始得焉朱温篡唐玺入于温庄宗定乱玺入于后唐庄宗遇害明宗嗣立再传养子从珂是为废帝石氏篡立自焚自是玺不知所在至宋哲宗咸阳民段义献玉玺及徽宗为金所虏凡有宝玺金皆取之内玺一十有四青玉传国玺一其色与今所献玉玺相同则知宋之南迁二百年无此宝玺也明矣然自金既取于宋之后宝玺出处得失亦未见明说以及我元适集皇太孙宝命所归之际应期而出臣职总御史亲会盛事不可以不录又图中别有玺其文亦八旁注云此传国玺背文也今见宝玺之背皆刻螭形蟠屈凹凸不齐偏废厌四际无地可置此文按太平御览秦光十九年雝州刺史郄恢表慕容永称藩奉玺方六寸厚七分蟠螭为鼻今高四寸六分四边龟文下有字曰受天之命皇帝夀昌原其所由未详厥始以斯言之当别是一玺非今传国玺也此又不可不辨臣彧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奉笺上进以闻辍耕录
  汉刚卯
  刚卯者按许慎说文㱾音开改大刚卯以逐鬼也玉篇开改刚卯大印以辟鬼也广韵㱾改大开坚也王莽传服虔注曰刚卯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长三寸广一寸四分或用玉或用金或用桃著佩之又注当中央从穿作孔以彩丝茸其底刻其上文曰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又曰疾日严卯帝令夔化顺尔国化伏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使刚瘅莫我敢当凡六十六字㱾改者佩印也以正月卯日作故谓刚卯又谓之大坚以辟邪也金刀之利者皆不得行服虔曰刚卯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长三寸广一寸四分或用金或用桃著革带佩之今有玉在者铭在其一面曰正月刚卯金刀莽铸之钱也晋灼曰刚卯长一寸广五分四方当中央从穿作孔以彩丝茸其底如冠缨头蕤刻其上面作两行书文曰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云云同前其一铭曰疾日严卯帝令夔化顺尔故伏化兹灵殳云云同前师古曰今往往于土中得玉刚卯者按大小及文服说是也莽以刘字上有卯下有金旁又有刀故禁刚卯及金刀也博谋卿士佥曰天人同应昭然著明其去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承顺天心快百姓意乃更作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与大泉五十者为二品并行后汉舆服志佩双印长寸二分方六分乘舆诸侯及王公列侯以白玉中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三百石以至私学弟子皆以象牙上合丝乘舆以縢贯白珠赤罽蕤诸侯王以下以⿰赤丝蕤縢⿰各如其印质刻玉书曰正月刚卯既决云云同前慎尔周伏化兹灵殳云云同前凡六十六字前书注云正月刚卯作霍治书清甫云尝于吴中得白玉刚严双印四枚完具者二刚卯铭辞三十四字严卯铭辞三十二字其二字笔画损缺刚卯无既央二字馀十字难辨尝考王莽传舆服志说文刚卯铭与说文及王莽传同舆服志央为决严卯疾日为曰疑志误又顺尔故化伏与莽传同说文作顺尔国化伏舆服志作填尔周化服未详孰是其服用制度递相引据亦不同后见徐容斋参政藏刚卯一梁贡父尚书藏刚严二并系古玉篆体刚卯铭三十四字字画亦损缺制度铭词与前双印大约不异续收严卯二一以玉为之一若瑟瑟俗传葛仙翁炼丹头又名药注子其文曰制曰严卯帝命莫忘日资唯是黑青白黄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使罔谈莫我敢当与前严卯铭词并差鲜于伯机经历收一枚高彦敬尚书收二枚并真楷书皆似近代制作未见所出偶得金陵学宫所刻黄山谷先生辩刚卯遗迹其说与前相同但云⿰丝绳也音䕶古文无此字按五纽绳器也⿱兔罟也岂纫丝绳与兔罟相类故同此音耶辍耕录
  仆仕于关中于士人王□君求家见一古物似玉长短阔狭正如中指中有四字非篆非隶上二字乃正月字也下二字不可认问之君求云前汉刚卯字也汉人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铭其一面曰正月刚卯乃知今人立春或戴春胜春幡亦古制也盖刚者强也卯者刘也正月佩之尊国姓也与陈汤所谓强汉者同义马永卿懒真子录
  秦汉小玺   顾氏印谱下同
  疢疾除永康休万夀宁 白玉盘螭钮
  国子博士文夀承云玺以九字成文制作精妙其书乃李斯小篆无毫发失笔意非昆吾刀不能刻其文亦非汉已后文字决为秦玺无疑旧藏沈石田先生家既归陆叔平后为袁尚之所得今藏顾光禄处居京师遭回禄玉变黑色矣昔倪云林有诗云匣藏数钮秦朝印白玉盘螭小篆文则此印又尝入清閟阁也
  万岁 玉印以钩为钮
  天禄永昌 玉印螭钮 按吾衍氏谱云其文非臣下所用当是小玺之属
  永昌 玉印覆斗纽
  永夀 玉印覆斗纽
  玉印
  荆王之玺 玉印覆斗钮 汉书刘贾汉高祖从父弟六年正月丙午立为荆王
  中山王宝 玉印兽钮 欣赏编云出于邓挺器先印册所载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以前三年立
  君印
  安武君 玉印覆斗钮
  孝成君印 玉印覆斗纽
   君 玉印
  墨丘中君 玉印坛印钮
  南昌君布 玉印覆斗钮
  侯印
  关内侯印 玉印鼻钮 见欣赏编
  关内侯印 玉印龟钮 钮有尸浸痕 按关内侯不应有玉印即有恐出伪造或王厚之误铜为玉也
  将军印
  宁远将军章 玉印豸钮 杨宗道印谱云宁远将军杨桢隋高帝祖丁亥秋予得之于钱唐正此印也玉色古甚可珍爱之按将军印亦不应用玉惟博雅者鉴之
  军曲 玉印狻猊钮 按军曲品秩甚卑其伪审矣据予所见如假司马军司马玉印俱类近制
  上平私印
  冯异 玉印辟邪钮 佐光武中兴封阳夏侯谥曰节
   玉印      冯鼻 玉印覆斗钮公孙弘 玉印螭钮 汉武中以丞相封平津侯杨宗道又一玉印辟邪钮文同
  公夀 玉印螭钮    龚婴 黄玉印覆斗钮
  龚𬞟 玉印鼻钮    私验自发 玉印覆斗钮韦贤 玉印螭钮 汉孝武中以丞相封佚阳侯
  徐复 玉印螭钮    徐⿱ 玉印覆斗钮徐横之印 玉印鼻钮  于  玉印覆斗钮邾  玉印坛钮浑身细卧蚕文
  徒单 玉印      吴安 玉印覆斗钮吴讳 玉印覆斗钮   吴相思 玉印覆斗钮
  苏凤 玉印螭钮    苏丰 玉印龟钮
  齐丘平 玉印覆斗钮  臣纵 玉印覆斗钮臣𩱛 玉印覆斗钮 臣虽未必是姓但依韵次之申徒郎 玉印坛钮   陈奴 玉印覆斗钮陈仓  玉印覆斗钮  陈齿之印 玉印覆斗钮陈市信印 绿宝石覆斗钮
  秦文 玉印覆斗钮   秦回 玉印覆斗钮淳于满苏 玉印覆斗钮 君 玉印坛钮
  垣赤 玉印覆斗钮   樊⿱ 玉印覆斗钮樊彦 玉印龟钮龟首右顾
  言宫 玉印覆斗钮   温御 白玛瑙印覆斗钮孙荆 玉印覆斗钮   孙坤 玉印覆斗纽韩信 玉印覆斗钮 以楚王贬封淮阴侯汉三杰之一干饶 玉印覆斗钮   颜齿 玉印覆斗钮
  下平私印
  专 玉印覆斗钮   茅千 玉印覆斗钮
   玉印坛钮    何俌 玉印龟钮
  瑕裛 玉印覆斗钮   杨喜 玉印覆斗钮 以郎中骑从汉王项羽死得其一体封赤泉侯
  杨殷兴印 玉印龟钮  杨它 玉印坛钮
  杨意 玉印覆斗钮   杨忠 玉印龟钮
  梁珂 玉印螭钮    梁本 玉印
  商衡 玉印鼻钮    鲂 玉印覆斗钮
  长 玉印覆斗钮    常龚 玉印覆斗钮王㝡之印 玉印覆斗钮 王尊书 黄玉印螭钮
  王武 玉印      王成 玉印 成为胶东相治甚有声汉宣帝最先褒之
  王夀 玉印      王穉 玉印
   玉印      王子 玉印坛钮
  王戎 黄玉印覆斗钮 晋元康中拜司徒封安丰侯王龟年印 玉印螭钮  王君 玉印覆斗钮黄卖 玉印覆斗钮   黄 玉印坛钮
  黄武 玉印覆斗钮   行庆 玉印覆斗钮呈 玉印覆斗钮   程横 玉印覆斗钮邢福 玉印覆斗钮
  刘广 玉印覆斗钮 汉高帝子德哀侯齐悼惠王之孙亦名广又汉书王子侯表名广者有六人
  刘先臣 玉印     刘凤私印 玉印龟钮刘房思印 玉印螭钮  侯之印 玉印覆斗钮
  侯⿱彐⿰垁凡 -- 彘 玉印      任贾 玉印
  金刚正印 水精印   阴如 玉印
  上声私印
  董修 玉印覆斗钮   孔夫 玛瑙印覆斗钮芊高士 玉印覆斗钮
  纪信之印 玉印盘螭钮 信事汉王为将以黄屋左纛诳楚汉王得间出  汜丁 玉印覆斗钮
  李悍 玉印覆斗钮   李华 玉印螭钮
  李状 玉印覆斗钮   李浮 玉印
  李世印信 玉印凫钮  李尊 白玛瑙覆斗钮
  子须 玉印螭钮    汝猷私印 玉印鼻钮褚当时印 玉印鹰钮  许 玉印
  杜骓 玉印坛钮    杜詨 玉印覆斗钮
  杜章 玉印螭钮    杜窅 玉印覆斗钮苦成勃 玉印覆斗钮  扈偃 玉印坛钮
  礼姜私印 玉印螭钮  □夫人印 玉印瓦钮赵临期印 玉印覆斗钮 赵出 玉印覆斗钮赵斄 玉印覆斗钮   赵嫠 玉印覆斗钮赵猪 玉印覆斗钮   赵镇之印 玉印覆斗钮
  赵贾 玉印      赵青丘 玉印坛钮尹文之印 尹寘之印 玉两面印
  左期之印 玉印坛钮四面卧蚕文
  马姬之印 玉印龟钮  广平 玉印
  沈意 玉印覆斗钮   减充 玉印瓦钮
  范宣 玉印覆斗钮 宣晋人十岁能诵诗书尝以刀伤手捧手改容人问痛耶答曰不足为痛但受生之体而致毁伤不可处耳 范伯 玉印
  范孟贲印 玉印
  去声私印
  宋信 玉印覆斗钮   佴母伤印 玉印覆斗钮季 玉印覆斗钮   魏信 玉印覆斗钮
  ⿴丝 玉印坛钮    傅说 玉印走螭钮傅彪 玉印鼻钮 石勒命彪与贾蒲江轴修大将军起居注
  卫青 玉印螭钮 吴郡陆友云其玉润牙发生动实昆吾刀刻也左角尸浸宋明受之变内侍出鬻于市吴兴郑惟心得之以归按汉书青以大将军封长平侯累击匈奴
  卫安成 玉印覆斗钮  世禄 玉印鼻钮
  蔡遂 玉印覆斗钮   蔡勲 玉印鼻钮
  蔡燕 玉印覆斗钮   靳勃 玉印覆斗钮
  万金 玉印龟钮    万年 玉印
   玉印覆斗钮   肖 玉印覆斗钮四面
  卧蚕文        召可之印 玉印台钮谢布 玉印覆斗钮   夏雨 玉印螭钮
  夏昌 玉印坛钮    夏期 玉印覆斗钮
  向起 玉印鼻钮    相产 绿宝石印覆斗钮郑市 白玛瑙印覆斗钮 窦欬 玉印坛钮
  入声私印
  木仁印 玉印龟钮   叔孙通印 玉印狻猊钮乐天 玉印辟邪钮   薛殷 玉印蟠螭钮骆建 玉印覆斗钮   薄戎奴 玉印覆斗钮索尼 玉印覆斗钮   狢安  玉印盘螭钮伯鸾氏 玉印鼻钮   益夀 白玛瑙印覆斗钮石黔 玉印覆斗钮   郦裔 玉印覆斗钮戚欧 玉印三螭为钮  德义 玉印覆斗钮汲得 玉印覆斗钮
  子孙印
  父乙子孙 玉印四一螭钮一鼻钮二不载钮俱锺鼎文子子孙孙用之协相 玉印鼻钮籀文
  长宜子孙 玉印螭钮  长宜子孙 玉印辟邪钮宜尔子孙 玉印覆斗钮 子孙世昌 玉印
  宜子孙 玉印     宜子孙印 玉印鹰钮
  单字印
  夀 玉印四篆各不同其一螭钮
  尊 玉印覆斗钮    疟 玉印坛钮
  㝅 玉印螭钮     襄 玉印
  蹇 玉印覆斗钮    封 玉印
  封 玛瑙印坛钮    公 玉印鼻钮
  德 绿宝石印坛钮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二十八
<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