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关于确定我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关于确定我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穗府办〔2002〕35号
2002年7月8日
发布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市人民政府确定我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共64个,现予以公布。请各有关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共同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二年七月八日


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共计64个)

一、古遗址(共1个)

顺序号 分类号 名称 时代 地点 说  明
1 1 汉水闸与城墙 越秀区惠福西路光明广场 水闸木结构的基础呈八字形。在水闸口有大长直木、原木分层纵横交织填埋,构成城墙与水闸的建筑基础。

二、古墓葬(共7个)

顺序号 分类号 名称 时代 地点 说  明
2 1 朱澄墓 天河区龙眼洞华南植物园内 南宋教育家朱澄墓。始建于元,清有维修,墓前有子孙获得功名后所立的七对旗杆石,最早为明崇祯丙子年。
3 2 凤鸣古冢 白云区新市镇红路水库东侧 孔子后裔南迁广州之先祖墓群,安葬孔子第43代孙孔承休、44代孙孔继明、45代孙孔惟聚等人,墓前有进士碑和举人碑共33方。
4 3 云从龙墓 天河区沙河镇五仙桥云家山 广东唯一的蒙古族历史名人墓。此墓在清和近代有重修,规模大,碑刻多。其中有广东都督龙济光和广东省长陈炯明签署的保护布告碑。云从龙曾在广东任职,子孙在海内外繁衍众多。现存墓为清式墓制。
5 4 华林寺祖师墓群 明至清 白云区白云山二龙谷 华林寺历代祖师高僧墓园,规模较大,内有明清时期的墓塔、墓冢20多座,对研究广州佛教历史有重要价值。
6 5 巴斯教徒墓地 黄埔区长洲镇 含巴斯楼。

清末在中国从事商贸活动的巴斯教徒墓地。现存墓冢10余座,分布于两处山岗上。山下为教徒活动的巴斯楼。巴斯教在广州已消失,这是研究宗教史的重要材料。

7 6 庄有恭状元墓 黄埔区大沙镇飞鹅岭 庄有恭,乾隆四年(1739)状元,历任台阁重臣、封疆大吏、学政、总督、巡抚等职。1767年病逝,葬于大沙镇飞鹅岭。
8 7 回教坟场 越秀区解放北路兰圃西侧 内有回教坟多座,尤以三忠墓著名。1924年,广东省长廖仲恺曾签发保护回教坟场的布告,刻石竖于先贤古墓墓道南路口。

三、古建筑(共20个)

顺序号 分类号 名称 时代 地点 说  明
9 1 宋防御使钟公祠 明至清 祠在从化市太平镇屈洞村,两墓分别在太平镇飞鹅村和广州白云山 含从化、白云山钟轼墓。

始建年代不详,明宣德六年(1431)重修,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重建。祠保存明宣德重修碑记和署南宋淳佑和元泰三年的钟氏世系祀田碑记,在广东宗祠中是罕见的。太平镇飞鹅村鱿鱼岗和广州白云山分别有钟轼墓。钟轼为河南开封人,随宋代潘美平南汉政权有功,被封“防御使”留守广东。

10 2 五岳殿 从化市神岗镇木棉村 具有典型明代风格的古建筑。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六年(1470)重建,后座正梁底雕阴文“时大明成化陆年岁次庚寅拾贰月甲辰朔越拾有柒日庚申吉晨重建”。
11 3 广裕祠堂 从化市太平镇钱岗村 广东省内罕见的刻有确切纪年的祠堂建筑。前堂正梁底雕阳文“峕大清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季冬穀旦重建”;中座正梁底雕阳文“峕大明嘉靖叁拾贰年岁次癸丑仲冬吉旦重建”;后座正梁底雕阳文“峕大清康熙陆年岁次丁未季夏庚子吉旦众孙捐金重建”等六处。
12 4 邓氏宗祠 从化市神岗镇邓村 广州具有明代风格的古建筑。梁架和斗拱形制罕见,别具一格。
13 5 谭氏宗祠 花都区炭步镇文岗村 保存较好的明代祠堂建筑。坊为门楼式,木石结构,花岗岩柱,石抱鼓,颇具特色,保存完好。
14 6 陈氏宗祠 番禺区石楼镇一村西街 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祠堂建筑。由山门、牌坊、中堂、祖堂和两侧衬祠组成。中堂建筑规模大,柱、梁构件保留了明代风格和特点,正中悬挂的“善世堂”为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书。
15 7 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 番禺区石碁镇大龙村 纪念宋太守孔粹的祠堂。孔子四十七世裔,孔氏迁番禺小龙后的始祖祠。孔尚书祠为孔子三十八世孙、唐朝广州刺使、岭南节度使、兵、礼二部尚书孔戣的专祠。
16 8 曾氏大宗祠 白云区钟落潭龙岗村 广州地区现存较好的有明代风格的建筑。规模大、做工巧。
17 9 卢氏大宗祠 明至清 白云区神山镇中八村 始建于元朝,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保留的主要是明代以后的风格。该祠三间两进建筑魁宏、雕饰精美。祠中尚存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偕子孙科所赠“爱慕宁亲”木匾一方。
18 10 圣裔宗祠 白云区萝岗镇暹岗村 孔子后裔南迁祭祖聚会之所。内有罕见的雍正三年(1725)立的《皇恩圣裔历朝优免定案碑记》,记述孔子后裔南迁广东的历史。
19 11 周氏大宗祠 白云区龙归镇南村 明末清初的建筑,以清为主。三进三间,规模大、建筑布局完整,木雕、灰塑、砖雕的工艺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 12 崔太师祠 增城市中新镇坑背崔屋村 含崔与之墓。为纪念南宋名臣、著名学者崔与之而建。为三进四合院式院落,保存尚好。墓在朱村镇华山。
21 13 南溟黎公祠 海珠区新滘镇伦头乡 规模大、装饰工艺优美的祠堂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于光绪十七年(1891)重建,有头门、拜亭、润泽堂和祖堂、衬祠和影壁。
22 14 鳌山古建筑 番禺区沙湾镇三善村 各具特色的寺、庙古建筑群。包括报恩寺、鳌山古庙、社稷神庙、先师古庙和神农古庙五座,保存完好。
23 15 屈氏大宗祠 番禺区化龙镇莘汀村头 纪念爱国诗人屈大均的祠堂。深三进,主要特点是头门两侧衬祠高两层,较为罕见。
24 16 高溪村民居 花都区花东镇 清代乡村民居建筑群。建筑群排列规整,规模宏大,以中轴“献堂家塾”为中心,左右各有规模形式相同的民居4列,共有民居40座。首尾更楼各一座。室内外砖雕、灰塑十分精美。(重点保护献堂家塾西侧第一路第1-7间)
25 17 熊氏祠堂 增城市派潭镇腊田布村 广州地区罕见的大型祠堂建筑。面宽三间28米,深七进,内悬一块咸丰八年的圣旨牌匾和同治年钦赐木匾。
26 18 进士第 花都区赤坭镇赤坭村 含宋廷桢夫妇合葬墓。

清嘉庆进士宋廷桢的宅第。建筑规模宏大,建筑工艺好,三座三进,称“九厅十八井”。合葬墓位于村后打鼓岭,花岗岩石墓,规模大,有御赐圣旨碑,保存基本完好。

27 19 豫章书院和潮州会馆 越秀区沿江路真光中学内 原豫章和潮州人士到广州府应考的邸舍。1924年,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的沙面洋务工人罢工的指挥部设于此。
28 20 聚龙村民居 芳村区冲口街 广州市区保存完整的乡村民居建筑群。规划统一、布局有序,分三行排列,每行建筑各有特色,室内间隔略有不同,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有别于西关大屋。(重点保护16-19号)

四、石刻(共3个)

顺序号 分类号 名称 时代 地点 说  明
29 1 飞泉洞摩崖 增城市荔城镇五星村周山 北宋熙宁四年石刻。广州目前发现最早、保留完好的摩崖石刻。摩崖临潭,颇有情致,此处是著名曲水流杯池,古代增城八景之一。
30 2 百花林摩崖 南宋

咸淳年间

增城市荔城镇群爱村小塘米坑 南宋石刻。上刻南宋五言诗一首,是研究南宋进士李肖龙和增城历史的重要实物。
31 3 整理东濠下游碑记 民国 东山区越秀北路 含越秀桥。

民国时期越秀桥是连接东濠东西两岸的主要通道之一。桥头所立之碑,记述了1932年7月广州下暴雨造成百年未有的浩劫和随后整治东濠涌以及修整越秀桥等五座桥的历史。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29个)

顺序号 分类号 名称 时代 地点 说  明
32 1 联升社学旧址 1838年 白云区太和镇联升西路 抗英斗争旧址。两进祠堂式建筑。此社学在第一、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发动群众参加抗英斗争,功绩显著。
33 2 东平公社旧址 1843年 位于同和镇沙梨园,现为东平村沙园六巷 鸦片战争时期当地人民抗击外敌的遗址。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光绪末年重修。
34 3 惠爱颠医院旧址 1898年 芳村区明心路36号 中国第一所精神病医院。美国俄亥俄州基督会传教士嘉约翰创办。现仅存当年办公用的券廊西式建筑一座。
35 4 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旧址 1909年 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 1909年9月,三华村人徐维扬奉命随莫纪彭回花县建立同盟会番花分会。黄花岗起义中,番花分会敢死队员牺牲18人,占起义死难72烈士之四分一。
36 5 波楼 1910年 海珠区洪德路海天四望街波楼3号 广州近代最早的气象信号台。始建于1885年,为粤海关船舶导航而建。后因台风损毁,1910年重建。
37 6 揽翠山房 白云区新市镇萧岗村北门大街15号 含大夫第、兰亭祖宅。

爱国士绅何玉成故居。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扰三元里,他以飞柬通知南海、番禺、增城各地社学派人参加抗英斗争。

38 7 明心书院旧址 1912年 芳村区花地街明心路 广州市第一所盲人学艺的学校。1889年博济医院美籍医师冯西创办。1912年迁至芳村,定名为明心书院。
39 8 黄宝坚石屋 1912年 荔湾区文昌南路敬善里13号 含寓所旁的诊所旧址。花岗岩石精工结砌的三层洋房,为广州仅存的三栋石屋之一,内有岭南特色的小庭院,是广州著名医师黄宝坚所建的诊所和寓所。
40 9 真光书院旧址 1917年 芳村区白鹤洞岗顶 广州第一所女子学校。1872年由美国那夏理女士于广州沙基创办,后多次迁址及更名。此为1917年兴建的院址,内有真光堂、必德楼、协赞堂、连德堂、怀素堂、运动场等。
41 10 范鸿泰墓 1924年 东山区黄花岗公园内 范鸿泰,越南革命者,1924年6月19日在沙面维多利亚酒店行刺法国驻越南总督麦林未遂,投珠江白鹅潭牺牲。原葬先烈路二望岗,后迁于此。
42 11 广州市界碑 1930年 海珠区新滘镇小洲村 1930年广州市扩大地域时所竖的界址石,碑身上刻有“广州市界”、“中华民国十九年立”、“以河中心为界”和“市区界石毁石必究”字样,是研究30年代广州市区域的重要实物。
43 12 长洲黄埔军校史迹 近代 黄埔区长洲镇柯拜船坞西侧牛膀山 含黄埔公园、济深公园内的教思亭和花架、北伐纪念碑等与黄埔军校史迹有关的旧址、遗迹。
44 13 拜庭许大夫家庙 近代 家庙在越秀区高第街许地,墓在天河区龙洞村 含许应鑅墓。

历史名人家庙与墓。潮州澄海许庚扬经商致富而建的家庙。此后子孙繁衍,科名鼎盛,文官武将者众,成为羊城望族。许应是许氏第三代,许崇智、许崇清、许广平均出于此。

45 14 颐养园旧址 民国 东山区二沙岛 广州第一座设备先进的别墅园林式疗养院,许多高官、富商和著名学者曾在此疗养或居住。现保存高奇峰的“天风楼”以及“可庐”、“静廼寿楼”、“崇兰舍”和花园等旧址和遗迹。
46 15 广州市消防局旧址 民国 东山区文明路49号 广州第一个消防局。为陈墨香仿照英国消防建筑而设计的两层西式楼房,消防报警的了望台高达29.52米。
47 16 宁远楼 民国 增城市新塘镇瓜岭村 是一座混合建筑的柱状碉堡楼,造型奇特,为广州地区罕见。
48 17 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 1922年 越秀区西湖路小马站15号(曾家祠) 1922年陈炯明公开叛变,叶剑英等在此秘密商议讨伐陈炯明大计。
49 18 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 1924年 花都区花东镇九湖村王氏大宗祠 1924年10月19日,全县农会会员在此召开大会,成立“花县农民协会”。自此该祠成为花县农民运动的指挥部。
50 19 古应芬墓 1931年 白云区同和街广州医疗设备厂东北面 古应芬,中国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党中常委,1931年病逝。墓园由墓道、石狮、拜亭(门楼)、墓冢等组成,规模大。
51 20 市立中山图书馆旧址 1933年 东山区文德北路71号 含番山亭。广州市第一座市立图书馆,为纪念孙中山而建。由广州著名建筑师林克明设计,宫殿式建筑。大门两侧镶嵌的《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碑记》和《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馆记》详述建馆的经过。“番山亭”在图书馆北侧,始建于宋,原名“九思亭”,后毁。现亭为广州解放后重建。
52 21 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 1935年至1952年 天河区石牌五山路东莞庄 广州近代著名建筑。中山大学于1935年迁至石牌村,广州沦陷时一度外迁,抗战胜利后回迁此处,1952年迁往岭南大学。其旧址建筑有前后门石牌坊、校训石刻、文学院、法学院、理工学院、农学院、体育馆及教师、学生宿舍及纪念建筑刘义亭等。
53 22 “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 1935年 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 含医院民国时期的大楼与门楼。

外国教会在我国开设最早的医院。1879年更名为南华医学堂。1865年,孙中山就读于该学堂,一面学习,一面结识联络革命志士,发表爱国言论,探索救国道路。1935年,在堂前立此碑。医院现名为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

54 23 胡汉民墓 1936年 天河区龙眼洞银屏岭 胡汉民是追随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家,曾任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等职,1936年病逝。原墓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1985年东移300余米现址重建。
55 24 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旧址 1938年 番禺区沙湾镇涌边村 旧址为陈氏祖祠,门上石额为陈白沙题书。1938年11月,以吴勤为司令员的广州市区游击队第二支队成立,司令部设于此。
56 25 群园建筑 1941年 番禺区市桥镇海傍路 原为李辅群(朗鸡)私邸。中西合璧式建筑,后楼顶层为炮楼式建筑,有T形射击孔,园内建有防空洞、地下暗室等,保存完好。
57 26 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 1942年 荔湾区沿江路43号 广州近代优秀建筑,仿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建造。始建于1897年,后毁于火。1916年由英国人丹备设计在原址新建,1938年又遭火灾。1939年由杨永堂设计,按原状重建,1942年建成。
58 27 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1942年 从化市良口镇流溪河水库大坝旁 为纪念1938年10月国民党第62军157师在牛背脊抗日战役中阵亡的将士,1942年在埋葬烈士处修建了纪念碑。解放后因修水库将碑迁移山上于此。
59 28 陆军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1946年 从化市良口镇六三市石榴花山 1940年5月,国民党第63军第152师与日军激战于良口亚夷山、石榴花山,浴血奋战10昼夜,取得巨大胜利。1946年在此建公墓,并立纪念碑。
60 29 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 1958年 天河区棠下达善大街27号、49号 含龙葵钟公祠。

农业生产合作社房舍为两进两廊建筑。1958年,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曾到此开会,并到存放农具、种子的龙葵钟公祠视察。

六、其它(共4个)

顺序号 分类号 名称 时代 地点 说  明
61 1 杨孚井 东汉 海珠区新港西下渡路东约大街 东汉议郎杨孚故宅之井,相传杨孚建宅时取名“河南”,后人称珠江南岸地区为“河南”,亦缘于此。
62 2 岭南第一泉 白云区飞鹅岭下政民路77号 广州九大名泉之首。此井水味最美,经昼夜不变,明代学者黄谏誉为“岭南第一泉”,后人又称其为“学士泉”。
63 3 黄埔古港遗迹和黄埔村早期建筑 明至清 海珠区黄埔村 明清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和码头。清康熙年间,粤海关在黄埔村设立了黄埔挂号口,这里成为管理对外贸易的政府行政机构所在地。现存黄埔古港遗迹及黄埔村早期建筑主要有:①大南门、泊地、码头等遗迹;②古黄埔村商业街建筑;③祠堂和庙宇;④名人故居(含梁经国、胡旋泽、胡栋朝、冯兆宪、梁询故居等);⑤民居。大部分建筑现存状况较好。
64 4 五眼井 荔湾区下九路西来初地西来后街 含“敕封广济桐君碑”。

相传井为菩提达摩带领群众开凿的,故又名“达摩井”,为广州古代九大名井之一。井旁之“敕封广济桐君碑”,是道光皇帝御赐龙碑,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内容。

与现有市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1个)

名称 年代 地  址 备 注
仲元图书馆 1929年 越秀区越秀公园镇海路 归入邓仲元墓

注:表格中未注明的具体建筑按市文物部门和规划部门已确定的具体建筑名单执行。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