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冶谷先生集/卷十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 冶谷先生集
卷十一
作者:赵克善
1726年
卷十二

附录[编辑]

世系[编辑]

先生讳克善。字有诸。姓赵氏。本汉阳。号冶谷。

始祖讳之寿。始居汉阳。仕高丽佥议中书事。

十二世祖晖。双城摠管。

十一世祖良琪。袭为揔管。年十二。讨日本。又讨哈丹。献俘于元世祖。偿赐锦袍。玉带。至今传于子孙家。

十世祖暾。礼仪判书录功一等。龙城府院君。事见丽史及本传。

九世祖仁璧。纯诚翊卫协赞辅理功臣。龙源府院君。知天命有归。守不事二姓之节以终。襄阳人立忠显祠以祀之。

八世祖温。入本朝。推忠协赞开国定社佐命功臣。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赞成。汉川府院君。谥良节公。松谷赵复阳撰碑文。

七世祖琓。知中枢府事。

六世祖璔。礼安县监知中枢府事。

五世祖允瑺。沔川郡守。

高祖讳敬良。修义副尉。

曾祖讳鹍。励节校尉。

祖讳兴武。彰信校尉。

考讳景琎。号梅坞。迪顺副尉。力学养志。不事科业。年十二。丁祖父忧。庐墓三年。因称村号为侍墓洞。浦渚赵翼志墓文。

妣公州李氏。进士致霖之女。

年谱[编辑]

乙未。皇明万历神宗显皇帝。二十三年。宣祖大王二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酉时。先生生于湖西之德山县大冶谷面冶谷里之第。冶谷里。在县之北内台城山之南。后因㫌孝之事。遂号㫌门洞。其遗址。间作他人之物矣。八代孙都事锺明。还退以归。其弟监察锺灏立遗墟碑。先生生而状貌奇异。外王考进士公见而深喜之。作诗贺梅坞公。

丙申。先生二岁。

丁酉。先生三岁。

戊戌。先生四岁。

己亥。先生五岁。

庚子。先生六岁。○容止端重。言动安闲。饥饱寒暑。不形于色。常见邻狗被少年射倒。群童无不拍手称快。先生独恻然曰。彼畜无罪。杀之何快。盖其仁爱之心。自幼已如此矣。

辛丑。先生七岁。○始入学。性甚聦颖。自学语。受梅坞公口授文字。过耳辄成诵。是岁始课读。能属文。不待程督而勤学不已。又于嬉戯时。取石片各书古圣贒讳号。排列为位。揖让进退。作行礼之状。敛而藏之。时时复如之。秋成果熟。则取园中柿栗之先成者。必诣祠堂。拜跪为荐享之仪。每有新物。不荐不入口。弟妹或先尝。则辄责之曰。可不荐而食乎。

壬寅。先生八岁。○在公山外家。

癸卯。先生九岁。○受学勤笃。读史略七卷。文理已达矣。先生尝曰。吾平生文理。皆于十岁前得之。到长别无增益。

甲辰。先生十岁。○有乞人能以口吻作吹笛声。人争聚观。而先生独闭户不出。读书自若。

乙巳。先生十一岁。○知爱父母遗軆。发肤之落。爪甲之剪。皆收藏之不弃。凡有生之物。虽蝼蚁之微。绝不伤害。所畜鸡犬。不忍食其肉。蔬果鱼虾之未成者。亦不食焉。

丙午。先生十二岁。○五月。丁母夫人李氏忧。擗踊哭泣之哀。吊者不忍见。馈奠执丧之节。一如成人。地主李文蓂谓梅坞公曰。令儿真天生纯孝也。血气未定。毁伤必矣。须亟去衰绖。以扶持之。梅坞公欲如其言。先生号泣不从。尝嗜瓜。以母夫人病时。思瓜而节早不及进。为至恨。终身不复食瓜。著不食苽说。以寓感慕之怀。

丁未。先生十三岁。○五月。服除心丧。○梅坞公出外未还。则先生不敢先饭。必于闾外桥路候之。夜则执炬以导。或醉而归。则左右扶持而至。俟就寝。乃退读书。桥路。时人称为孝子桥。因为里名。

戊申。先生十四岁。○五月。终制。○八月。服吉。先生常追慕先妣。月三省墓。而以每月初一日十一日二十一日为度。出入必瞻礼于墓所。每雨雪。必亲扫除茔域。夏潦则冒雨周省。以防颓圮。父老咸曰。孝哉此儿。长者之所不能而能之。是岂学而为之哉。

己酉。先生十五岁。○冬。始学于潜窝李先生。李先生讳命俊。来莅本邑。以兴学教为务。每于月朔。聚境内童蒙。亲自讲课。见先生气貌。甚器重之。因使逐日来学。尽诚教导。先生自见李先生慕其行义。始知为学之大方。受业之暇。作为日录。以事亲孝。事君忠。事师敬。题之卷首曰。人生于三。事之如一。每自点检。必求其当理。而以今日视昨日。来月较前月。凡一行一事。或有不可书者。则人虽不知。独不自愧乎。故余用识之。

庚戌。先生十六岁。○守梦郑公晔。为本道监司。会道内儒生于洪阳。使之讲述。先生方总丱。讲夙兴夜寐箴及敬斋箴。说义论理。不差本旨。又以古诗居魁。词格典赡。守梦大加称赏焉。

辛亥。先生十七岁。○春从学李先生于京。时李先生已解绂还京。先生从之。留八朔而归。○十月。行冠礼。

壬子。先生十八岁。○先生尝曰。专事学文而不学礼。日用之间。不知所措。乃于读书之暇。兼讲家礼。常自熟究而勉行之。仍有诗识之。

癸丑。先生十九岁。○夏之京。拜李先生。时李先生庶弟耕俊。死于朴应犀之狱。祸将及于先生。故驰往候之。留三日而归。有入城三日还出郭。回首人间万事非之句。六月李先生果以连累。窜盈德。

甲寅。先生二十岁。○中式年初试。先生自少不屑举业。虽以亲在故黾勉赴举。而肆笔成文。不以得失为意。为应会讲。重览小学。慨然有契于心曰。道在眼前。不可他求。遂自刻励笃志为学。律身严苦。夏不扇冬不帽矣。○秋。患毒疠。症势危剧。一日夜。出户便旋之际。失足颠仆。几不省人事。恍惚之中。闻有人语曰。大人岘坑当安之。须强起云云。于是攀缘强起。就席成眠。则梦见一人曰。潜龙得云雨。真宰相气像也。翌日疾瘳。

乙卯。先生二十一岁。

丙辰。先生二十二岁。○冬。拜李先生于盈德谪所。自李先生远谪。先生恋德不已。每岁朝向东再拜。以寓向慕之意。至是往拜之。历访姑夫朴公子昌乐邮馆。得见朱子书。大悦之曰。不先此书。无以为学。遂手抄口诵。至忘寝食。写取若干篇而来。又为文以自讼焉。

丁巳。先生二十三岁。○春。中增广初试。先生与从兄从善。治举业。忽思伊川丧志之训。遂自奋发尽取所著科程之书。投诸火中曰。大丈夫中天地而立。却将第一等。让与别人。自处于下流。从末艺而欲效其能者。良可羞也。用功乎格致之地。庶几尽吾之性者。吾之志也。然而朱子曰。场屋之文。贒者未能免俗。吾将时出而应之。其得失不为吾累矣。但不欲专攻而已。若夫科举。则吾何敢废焉。○秋。为赴覆试入京。而至讲所。见多士纷沓颠倒失仪。或至于败服亡屦。乃叹曰。随俗追逐于名利之场。岂非贱丈夫之徒欤。遂不应讲。不赴会围。○冬。聘江华崔氏佥枢赞之女。于新昌。

戊午。先生二十四岁。○夏。拜潜冶朴先生于新昌。朴先生讳知诫。时寓居新昌。先生往拜请学。朴先生性度严重。不轻许可。而一见先生。深器重之。手取近思录而示之曰。此四书之阶梯也。四书则莫先于大学。因语以渊源之说。先生服其言。往来讲究。未尝少怠。又以礼经反复质疑。○冬。拜浦渚赵先生于新昌。赵先生讳翼。亦寓居新昌。先生往拜问学。赵先生素闻先生名。相见甚喜曰。学者当以孔孟为法。而孔孟遗法。专在于四书。故为学莫若四子。何必博考诸书而后为学也。先生乃取大学及近思录。讲论疑难。自是出入两门。以资进就。而直以圣贒为准。

己未。先生二十五岁。○著元朝箴及自警箴。常圈纸为点。而兴一善念则白其黜。兴一恶念则黑其点。较其多少。以务为善去恶之工。如赵康靖数豆故事焉。

庚申。先生二十六岁。○是岁大饥。先生竭力尽诚于养亲奉祭之节。五月。值母夫人讳辰。为具面食。而麦尚未熟。躬往田间。摘取先熟之穗。自叹贫无以为祭。至于感泣移晷。见者悲之。

辛酉。天启毅宗哲皇帝元年。先生二十七岁。○五月。男昌汉生。后荐为宜宁县监。○夏。避疠于县东道用村。拘于事势。不得移奉祠宇。每朝盥栉端坐。焚香以致诚念。或有事故不能以时展墓。则必陟后岗。瞻望遥拜焉。○十二月。哭弟兼善。兼善年十九。在寓患痘症。甚危重。先生至诚救护。无所不至。竟至不救。朝夕哀号。五月如一。所寓里中。有兄弟不相容者。自先生来寓。感悟不复相犹。里中皆称先生德化所及。

壬戌。先生二十八岁。○夏。哭外姑丧。终缌月不食肉。期年不寝于内。

癸亥。仁祖大王元年先生二十九岁。○中增广初试。仁庙改玉。朝廷共议维新之始。当用一世人望。初选才堪守令及有学行可直叙六品者二十人。秋。又选儒学之士。先生俱被其选。时李先生蒙宥。以掌令承召还京。先生将往拜。而闻有是选。遂不果。

甲子。先生三十岁。○正月。迎谒潜窝李先生于广亭。时潜窝按节湖西。先生迎拜于中途曰。一道之民。望先生。如望父母。先生将何以副之。因陈弊瘼及便宜数条。潜窝即名下吏。布令而甚喜焉。○二月。勤王于公州行朝。时逆适举兵犯京。上南幸公州。先生与同乡人士。往赴行朝。先到者迎谓曰。昨日以前来者。皆已书启。籍名铨曹。今日以后。不复许录。公来何晩。先生笑曰。此来非有希望之意也。为国急难而后至。此为可恨。有人欲籍名图功。诈称前夕来到。而幷录先生名。先生知之。大责其非义。其人惭谢。遂拔去先生名。○遘疠。先生遘疠少愈。梅坞公又患同。证甚危重。先生昼夜号泣。祈天祷庙。不多日乃瘳。人皆谓至诚所感。○三月。一女生。是为德水后人。李参奉光胤妻。○夏。直拜童蒙教官。先生自前岁屡入荐剡。浦渚亦荐于朝曰。当今笃学之士。无如赵克善。以故遂有此除。先生方励志为学。无从䆠意。且自以年少未可为人师。又不忍离亲远游。初欲不就。潜冶劝之曰。官以教童蒙为名。何嫌乎年少也。且引驱阳生其志乐也之语为谕。而浦渚,潜窝。亦皆贻书勉之以义不当辞。先生乃黾勉就职。浦渚首遣其子来学。而缙绅子弟之闻风负笈者。百有馀人。先生教授诸生。一以小学之道为本。约取圣贒教人为学之方。条定学䂓。晓谕诸生。使知趍向。每日课业。必以孝经小学论孟诗书随才施教。而挟非圣之书者有禁。门下士习。翕然丕变。或有出入趍步市闾。见者辄知为先生之弟子也。尝赴讲礼曹。诸生挟册随之。端拱徐行。秩然有序。平城申相公遇诸道。为之驻马观之。叹其蒙养之有法焉。旧例礼曹聚讲童蒙。考其能否。以上下教官之禄。故世之为教官者。必务求其能文之士。以应其讲。争图稍廪。而先生独耻之以为欺心欺君也。每令训下诸生。以次轮讲而已。

乙丑。先生三十一岁。○中别试初试。○秋归觐。先生远杂亲侧为忧。弃职而归。梅坞公劝令还仕。不得已。乃复就职。

丙寅。先生三十二岁。○中汉城试东堂初解。以论入格。○正月。有启运宫之丧。先生曰。若依仪礼。则群臣当从服期。而国论以为不可。然君父方在罔极之中。臣子何敢安心乎。于是谢遣生徒。素带居外寝。终其月不食肉。先是。有祢议而久未定。至是启运之丧。议主上服制。而议各不同。先生乃著礼说僭拟。○春。扈驾于江都。时有西虏之乱。大驾幸江都先生将扈驾。人或止之曰老亲在乡,时事未可知。便可归乡侍侧。小官何必扈从。先生不听。赋诗述怀。○四月。随驾还都。还都之后。朝廷将颁禄。而礼曹必欲先讲童蒙。先生以为久散之馀。未尝训诲。而猝聚蒙士。以讲受禄。非诚心供职事君不欺之道也。不欲就讲。勉从僚议。而终不受禄而归。同官多不悦。○六月。升拜宗簿寺主簿。本寺有纠察宗室之法。例拟于台监。而久废是䂓。及先生为主簿。举职如法。时月山监四子。方居嫡母丧。乘乱娶妻。先生按验而请治之。提调不从。先生以故事强之。入启照律而离异录案。宗室多惮之。时谿谷张公为铨长。欲收人望。将拟先生于清调。屡发于政厅。而每为郞官不悦者所泥。未果。○秋。见差元宗大王迁葬拭棺官。赴兴庆园。既竣事。解职归觐。

戊辰。崇祯毅宗皇帝。元年。先生三十四岁。○中别试初试。○秋。拜工曹佐郞。丁卯之乱。曹中公帑之物。多为吏隶偸弄。而为郞官者。因循掩置。衙门不成貌样。先生入曹。一一按簿征推。尝于入侍。条奏本曹弊端二十馀事。上皆嘉纳焉。各司例规。内司则通直昼夜。外司则只为夜直。常昏入晨出而已矣。一日先生在直。吏告曰。今日乃宪府坐起。当留曹中。先生因思得之曰。当初制法。外司亦当昼直。而法弛人慢。遂成谬习。故宪府有纠察之规也。何可餙诈欺心。以图苟免。与同僚议复古。而不肯从。乃叹曰。欲为变通。则有掣肘矛盾之患。故为因循则有枉道违心之失。只是不仕归家。为第一义。○十月。第二男晟汉生。后为涟川县监。○十二月。未参吏曹参谒。被禁推。参谒例。非早朝坐起。而是夜中殿解娩。判书凌晨问安。因即坐皆散。未及参者多至二十馀人。吏曹发牌。使之罚讲大典。而先生独慨然不屑就。不进者。例当罢职。同列皆劝之曰。试讲无害于义。何必乃尔。先生终不听。铨相大怒。以终始不进。事体埋没。草记请禁推。先生据事纳供。上特下行公传旨。

己巳。先生三十五岁。○中式年初试。○正月。弃官归觐。告行于浦渚先生。浦渚曰。既有行公特旨。而不仕决归。则是弃官也。非果于废世者。何可弃官。况君有老亲乎。先生曰。非不感激恩旨。而人皆以不赴铨牌为不是。蹲冒不去。则终有不安于心者。虽有老亲。程子以为为己为亲。只是一事。君子进退。但当行吾之所安而已。一时知旧。亦或以悻悻为言。先生谢曰。知我者。惜去。不知我者。虽有讥。然只吾心得安。则他何恤焉。又于梦中得句曰。道积于躬非吝己。行安吾义岂徇人。觉而续成曰。看他枘凿终难合。志士由来好隐沦。遂浩然而归。朴公知训闻之曰。赵公吾所爱慕。而其不就大典讲一节。尤令人快活。

庚午。先生三十六岁。○秋。哭外王母禹氏丧于公州。先生痛母夫人之早世。事外王母如事母氏。至是侍疾。躬执刀圭。累月不交睫不解带。未尝须臾离。及丧敛葬诸节。咸自营办。且以五月之制。为不足而亦不敢逾礼。乃不飮酒食肉。以终服。○冬。哭潜窝李先生丧于阳川。加麻服期。闻李先生寝疾。奔往候之。未至而已易责矣。加麻服期。每于月朔。设位而哭。比葬又往哭。

辛未。先生三十七岁。○二月二女生。是为昌原后人李垠妻。○秋。赴京试。不应举而归。时四学以议礼事削罚。潜冶先生,许穆首倡之。先生以师门被诬。义有所不安。不应举而归。

壬申。先生三十八岁。○五月。拜翊卫司司御。时朝廷以司业。召潜冶。礼判崔鸣吉。又欲荐先生为司业。启请加设一员。上意以创新为难。乃上箚请除拜先生闲官。留在京中。使都下士子。有所矜式。上即允。有是命焉。○六月。仁穆大妃升遐。先生夙夜不离幕次。朝夕哭临。陪祭一遵方丧仪节。𫷷卫出宫时。东宫祗送于阙门外。则本司压于侍卫。例不参郊外哭班。先生以为臣子。岂可无哭辞之礼乎。侍卫罢后。犹可及之。僚议皆以为是。祗送于郊。返虞时。以上候违豫。东宫不与祭。同僚又以本司不得侍世子陪祭。欲并止郊迎。先生据礼力争而往迎之。

癸酉。先生三十九岁。○中增广初试。○夏。升拜翊卫。先生久侍春宫。供职恪勤。世子嘉之。屡有赏赐。时铨曹欲以先生为拟台职。先生贻书所亲诸宰。力辞乃止。

甲戌。先生四十岁。○中别试初试。○春。弃官归养。先生尝锁直东宫。喟然而叹曰。为亲禄仕。而禄不足以养亲。职在闲局。终日无所事。无宁归家以奉菽水之养。遂弃职而归。○秋。拜户曹正郞。先生严明精核。吏不敢容奸。本曹药房金汝挺者。能缔结搢绅。虽有过失。莫敢谁何。一日先生在曹。汝挺唐突直入。与僚郞附耳私语。先生怒叱。令曳杖之。僚郞怀惭。物议称快。○冬。拜军器寺佥正。本寺古规。以寺官为外任者。例为公办饯迭。而先生以大典有禁。言于提调。而革罢之。

乙亥。先生四十一岁。○二月。第三男晸汉生。后为监役。○五月。承命曝晒军物于江都。未还。移拜沔川郡守。丁卯之乱。移置京城军物于江华。至是将遣官曝晒。提调吴公允谦。以先生勤敏职事。启请差送。既至。该掌中军多有幻弄之弊。先生按簿点阅。悉发其伪。中军大惧。百端干嘱。冀免罪罟。而终不饶贷。俄有移拜之命。未及竣事而还。其事遂寝。时沔郡缺守。以郡多土豪难治。议遣年少有风力者。乃以先生选授。盖前在户曹有威名故也。○六月。赴沔川任所。行到牙山。冰岭吏请从迂路曰。新官逾此岭。必不吉。例皆避之。先生叱御强逾。吏又请上官吉日。先生不听。行到之日。即馆莅事。前官死于任所。而衙舍且有鬼怪。吏又请避。先生又不听。终必入处而后。亦无咎。简以持己。勤以莅职。严以束吏。仁以抚民。临事裁处。据法不挠。豪右多不悦。而小民怀之。郡多逋籴。流亡过半。只存空簿。侵及邻族。民受其弊。先生多方区画。准数充补。凡守吏之负欠而贫不可征者。与穷民之最下而不能偿者。幷皆蠲免而去其旧籍。以示不复病民之意。自是无邻族之弊。而吏民俱安。○秋。哭潜冶先生丧于牙山。加麻服期。一如潜窝之丧。

丙子。先生四十二岁。○中别试初试。○十月。罢官归家。时軆府从事官朴筵。为点军物。巡到本郡。无隙可指。既去而复遣军官。必令索瘢。兼举他事。构报軆相。盖有不悦者。造言阴嗾故也。先生方在京。有人来言。吾与軆相相善。若公言之。便可无事。先生固止之曰。士君子做官。岂容如是区区也。于是軆相入启。卒以见罢。先是。先生修炼军物器机一新。尝与兵使宋公英望。往复论禀。区画纤悉。兵使题其状曰。五十馀邑。未有此言。今见所报。不觉屈膝。诚之一字,万事之原。既有其诚。何事不成云云。盖先生莅任以来。多有措置。规模宏远。而未尽设施而去。物议多惜之。○十二月。金虏大至。上幸南汉。先生欲为勤王。而道梗未果。传檄募义。而守宰无应者。行至天安。只探行在消息而还。先生罢官家居。闻猝有虏变。上幸南汉。匹马奔问。行至天安。虏兵已充斥。道路梗塞。不得前进。乃谋义旅作文告谕。远近士民。又激劝州县守宰。士民之慕义募者甚多。而为守宰所沮轧。终未举义。先生知无奈何。慨然还家。悲愤废食者屡日。而叹曰。余虽无能。死难犹可矣。而亦不得自由。良可慨也。探知行在消息。至新昌旅舍。有除夕感吟诗二绝。

丁丑。大清太宗崇德二年。先生四十三岁。○正月。游虏猝犯县境。先生先使子弟妇女。陪梅坞公避往瑞山。看月岛。独自背负先夫人神主。徒步追之。才到十里。贼逼在后。士女之被俘遇害者。不可胜计。人或劝先生脱冠隐伏。先生自念莫可奈何。不欲苟免。整冠危坐于路傍松下。叩天俟命而已。贼骑终日驰突于咫尺之间。而卒得免焉。人皆异之。目睹流传者。皆言虏见先生危坐松下。若有爱慕之意。举手作鴂舌之言。而指示隐避之路云云。日暮贼退。先生从山路。达夜追及看月岛。岛中民家甚少。避乱先入者。未免暴露冻寒。而感先生为亲之至诚。为空一土室。使得以奉亲。亦多绝甘分少以周之者。虽在奔避之中。奉养之节。未尝窘乏焉。南汉久未解围。恒怀悲愤。言及必流涕。及闻江都陷没。为之废食飮泣者累日。

戊寅。先生四十四岁。○冬。梅坞公再感风症。昏窒气绝。先生血指灌口。遂得甦而症久沉绵。先生采取大东龙虎榜及东野记闻中奇谈异语以进。以为永日消遣之资。名曰永日录。梅坞公病中所进。惟鱼脍。先生虽祁寒风暑。必躬自渔钓。竭力以供之。梅坞公没后。遇鱼脍必感涕。终身不忍近口。

己卯。先生四十五岁。○六月。丁梅坞公忧。殡敛一依朱文公家礼。三月啜粥。水酱不入口。后犹不食菜果。五日一省墓之外。足不出庐外。柴毁不任起居。而朝夕馈奠。必躬行焉。

庚辰。先生四十六岁。○六月。行常事。

辛巳。先生四十七岁。○六月。行祥事。○八月。行禫吉。

壬午。先生四十八岁。○始著三官记。又著杂记。读书应物之际。箚记所得于思者属之心官。得于闻见者属之耳目官。名曰三官记。以为格致省察之要诀,又经史中文义之难晓音释之可疑者。考校思索而解释之。作二册子。名曰杂记。

癸未。先生四十九岁。○先生童丱时。潜窝以星耀数推步。先生之命。谓有重厄于四十九岁。至是家中多灾异。家人惊惧。请出避。同门之与闻于前日者。亦劝移避禳厄。先生曰。死生有命。无所逃矣。不听竟无恙。

甲申。大清世祖顺治元年。先生五十岁。○春旱甚多风。樵童失火。将及梅坞公茔域。而烈炎四围。势莫可遏。先生奔走号恸于墓庭。若将自陨。忽焉一阵骤雨如注。火即灭。不及坟才一丈许。雨不及他处。只下于墓门之内。村人之来救火者。目见而言之。闾里相传。争来见之。咸异之以为孝感所致云。

乙酉。先生五十一岁。○五月。除淳昌郡守。六月。拜命。因即罢归。永感之后。无意从富。竆居乡庐。惟以笃学力行为心。玩索羲经。探其妙旨。又用功于礼学。参互博考。多所折衷。而不协于心。则虽师说。不肯苟从。躬行实践。无慕于外。时有淳昌除命。先生不肯行。浦渚贻书力言其无义。时适有昭显世子之丧。先生自以前日宫僚。义不可不入临。黾勉入城肃谢。因参哭班。而谢命。终非本意。拜辞之日。不对七事。政院以傲慢。入启见罢。归路有诗。

丙戌。先生五十二岁。○十月。拜刑曹正郞。不就。○十二月。遭姊氏令人丧。令人。监役林浚妻也。长于先生八岁。先生事之如母。爱敬俱至。至是令人有疾。先生昼夜在侧。躬执乐饵。既丧过哀致伤。有噎症。为终身之疾。是月。又拜司御。

丁亥。先生五十三岁。○春。兵曹发关。趣行辞不就。昨冬。拜司御。无意就职。兵曹发关。而终不就。

戊子。先生五十四岁。○八月。除温阳郡守。自己卯以后。有除辄辞。且新除邑号温字。犯先祖良节公讳。心有所不安。申状乞递。该曹论题不许。浦渚又特勉之曰。高洁固好。而过则不宜。世所指名者。众所忌恶。用行舍藏。非中道乎。乃黾勉应命。○上䟽。请褒潜窝李先生清白之节。蒙允。○九月。到温阳任所。本郡民物凋残。士习浮薄。先生下车。首访民隐。革弊数事。轻徭役。崇教化。以纾民力。而敦士风。郡中大治。前后监司。皆置上考曰。温阳为政。可谓长者之治。

己丑。先生五十五岁。○因朝令。行讲课之䂓。时朝家令各邑教训童蒙。三朔不通者。汰定武学。人心疑惧。无一就录者。先生请于监司曰。三朔固非责效之期。而闾巷反疑汰定之为罔民。愿得宽限。以镇人心。以期就緖。监司许之。乃以立教本意。晓喩境内。于是疑惧者。悦而从令。遂自八岁以上。勿论贵贱。皆令教习小学。一月再聚公廨。亲自讲课。民俗蔚然有兴起之美。○五月。仁庙昇遐。歠粥寝苫。朝夕哀临。与人相吊。一如亲丧。既成服。始进䟽食。别处外室。不脱衰服。内外尽撤酒肉。妇女幼穉。亦无敢食。有一名宰。过郡托病求肉馔。吏对以官厨有禁。其人惭而止。下帖郡中曰。臣民无禄。遭此大恤。如丧之痛。域内普同。则起居飮食之节。有不得不变者。固天理人情之所当然也。古人所谓方丧者。比方于亲丧云尔。自今闾巷之间。无得燕飮嫁娶歌舞渔猎。罔犯礼律。于是士民畏义。莫敢逾越。市无沽酒。野无农歌。○十月。移拜成均馆司业。上䟽辞。不就。孝庙初政。延访群儒。时浦渚为左相。有启荐。故有是命。而先生控䟽乞递。上优批不许。令监司传谕。而先生竟辞不就。○先生治郡。仅一期。而既去。民怀之。立碑颂之曰。我公之碑。可谓清德。而不可谓之清简。可谓仁政。而不可谓之善政。

庚寅。孝宗大王元年。先生五十六岁。

辛卯。先生五十七岁。○七月。拜江华府经历。八月。到任。九月。弃归。辞朝之后。掌令柳后昌持平李垕。以先生不见台官。谓之慢蹇。乃于榻前请推。玉堂启曰。赵克善儒者。不可以俗吏待之。江华又是京衙门一体。例无下直之规。宪府之论。误矣。于是。两人引嫌而退。推命不施。而先生既被台评。不乐苟容。投绂将归。所馀俸禄。悉付掌吏。行中粮料之外。秋毫不近。留守李曼。即以所留俸馀还送。而请为赆馈。又以供御驺仆随之。先生皆辞不受。行李萧然。所带只一帙近思录而已。在任仅十馀日。都民素闻先生名。莫不加额迎喜。及归大失望。赴愬留司。愿尼其行。而不得。则塡拥马首。挟路乞留。随至津头者。不可胜数。

壬辰。先生五十八岁。○四月。复拜淳昌郡守。六月。赴任。地大物众。民俗好闘讼。素称难治。先生为政。一如在他郡时。而用力尤至。设乡约之法。以正风俗。行养老之礼。以尊高年。延访孝友节义之行者。以礼飨之。而嘉奖之。病老不可致者。存问于家。已死者。抚恤其子孙。乡吏之短丧供役者。许令给暇终三年。哀有丧。矜无告。禁淫祀。杜奸伪。无不尽心焉。化行一境。声闻四邻。他邑之穷不能养生送死者。亦多来诉而乞哀。愚氓或有追丧其父母于数十年之后者。听讼则两造在庭。必先辨其尊卑贵贱长幼之分而后。听其曲直。凡以卑凌尊。以幼凌长者。虽直不右。而开陈义理。骫曲开论。顽暴易虑。不敢冒讼非义。邑有大讼。久滞未决。或以取祸危之而劝勿听理。先生曰。听讼职耳。吾尽吾职。祸福非所论也。况又国法既许。三度更理。虽吾见或谬。后岂无明辨者乎。片言立决。而民无称冤。刚明闻一道。自是讼狱之难断者。咸归之。郡滨大江。旧例复其沿边民户。定为渔夫。日供生鱼。以充官厨。无则代以他物。阙者鞭朴随之。民不堪苦。先生下车。非祭祀宾客之供。一无所征。渔民便之。颂德不已。

癸巳。先生五十九岁。○秋。行乡飮酒礼。先生莅任以来。首设乡约。克复古礼。至是大会乡中父老子弟。置法酒。有司读法。相与修讲约条。又作诗勉戒。

甲午。先生六十岁。○春。郡设式年试围。应接经费之物。吏据前事。请责于民。先生不许。捐俸取办。不烦民力。而百需具备。䂓例外。具酒食。以救多士之饥渴。人莫不称其爱士之风。○民有寡妇陈氏。事姑不孝。及姑死。周年在殡而不葬。无子立后。收养二十馀年。而托以未告礼部。不使承重。郡人举状以告。先生按核其实。请罪于方伯。陈氏夫党。有当路名宰。监司听其阴嗾。欲为阴护。不许成罪。先生引法据礼。论列不挠。监司移送他邑更推。而推官得先生判案。不敢异辞。竟成其罪。监司因是嗛之。夏。课置先生中考。○十月。夫人崔氏。卒于郡。十一月。引榇还乡。初先生时欲弃官。而为内行造一轿子。至是以为无所事轿而留之。则近于沽名。以与邻宰之相识者。○十二月。祔葬崔氏于台城山先墓下。先生素不信风水之说。至是先生必欲祔葬先山。而术者皆言岁运地运不相协吉。过二载乃可入葬。群子弟请依其言。权厝待年。先生责之曰。先王制为葬礼。自天子至于士。皆有定期。若阴阳拘忌。则贵贱宜无异同。而未闻帝王家以此过期不葬者。安有淫于术数。而权厝之理乎。权厝本非礼经攸训。自他人为之。未尝以为是。而况我自为之乎。诸子不敢复言。乃依礼而窆。

乙未。先生六十一岁。○正月。弃官。先生居官三载。宦情如寄。时登归来亭。赋诗述怀。夏课后。尤切浩然之思。而崔氏所患。累朔沉淹。欲归未得。受由归葬之后。无意还任。累度呈辞。方伯李曼。终不许递。至是决意解归。印绶谢遣从吏。而带来行具及随柩屏帐等物。悉藉封还。不留秋毫。淳之吏民。追思之。勒碑颂德。○三月。哭浦渚赵先生。丧于广陵。先生尝于梦中。为赵先生口占。骑龙飞上大清家之句。既觉心恶之。至是闻有疾。驰往候之。未至而已易箦矣。痛三师之俱亡。悼斯文之不幸。加麻服期。一如朴,李两先生之丧及葬。松谷公及同门诸人。皆推先生执礼事。先生委曲节文。一遵经礼。同门之或为衰服绖带者。视先生加麻之制。皆变而从之。

丙申。先生六十二岁。○三月。往参浦渚先生练祀。除麻。

丁酉。先生六十三岁。○春。除益山郡守。称病不就。有休官养志吟○夏。拜工曹正郞。又不就。○七月。拜司宪府持平。有旨乘驲上来。上䟽辞递。○九月。拜司宪府掌令。○十月。上特下别谕。以从速上来。以副至意之意。令本道方伯回谕。先生义不敢坐违。上去谢恩。上召见于便殿。奖谕甚渥。先生辞谢而退。又上章乞递。上答曰。尔之㧑谦之言。虽恳。予之欲用之意方切。尔其勿辞察职。以副至意。因命有司。题给食物。先生又控䟽乞递。兼请还收食物。上优勉不允。曰。予意已论于前䟽之批。尔其勿辞察职。食物之题。亦为勿辞领受。先生感激殊恩。乃出供仕。○入侍胄筵。会讲受礼币之赐。承命与赞善宋浚吉,进善权𫍰入参胄筵。受礼币之赐。○因玉堂启。启曰掌令赵克善乃是特召之人经筵讲论之时。亦令入侍。上允之。入侍经筵。自是每于经筵。无不登对。上方讲心经。先生陈说义理。发明经旨。上辄倾心听之。先生于筵中。复申前恳。乞赐递免。温谕益敦。而恒言不称尔焉。时有雷震之变。公抗䟽极言。遇灾修省之道。正心为治之术。仍又恳辞乞免。上答曰。灾异之荐臻至于此。恐惧之心。难以形言。谆谆诫诲之言。精切著明。罔非嘉言圣谟。惓惓忧爱之诚。溢于辞表。嘉悦之怀。可胜云谕。予虽不敏。当服膺焉。勿辞察职。以副至意。越数日。先生又与同僚。应旨进箚。略曰。绝私欲以崇俭约。明教化以变习俗。戒喜怒以公赏罚。推诚心以待群下。振纪纲以立国軆。祛褊私以严宫禁。恢公道以收贒才。廓言路以来忠谏。行仁政以结民心。懋圣学以致缉煕。上答曰。不弃寡昧之不足与有为。用敷心腹。极言不讳。恳恳之忠。有足观者。予用嘉尚。再三观览不已。可以躬行之事及采纳之事。予当軆念。而各衙门屯田等。可以议处事。当令庙堂处之。但念自古人君。不得独运于上。各尽其道。俾悉交修之责。初先生应旨箚中。泛言守令厌避之弊。而会有议者。以先生不赴益山。指为口实。先生陈箚请免。上慰谕不许曰。噫。人言至此。是诚何心哉。世俗之薄。可叹。勿辞察职。○绫原大君庶子灵丰君湜。不恭于嫡母。台谏论启请治其罪。而上初不从。先生仍入对执法陈请。遂命削夺官职。○本府䂓例。以下人料布不足。有罪者征赎。先生奏言。宪府。乃是执法之官。凡有犯禁者。所当直治其罪。不可征以赎布。请令给料而勿复征赎。以存法府事軆。上从之。○以逆臣郑之问按律事。反复陈启。仍乞递职。上温谕开答。特遣内竖。赐以黄柑。先生感激殊恩。复就职。申启前事。而上犹持难不允。只命远窜。盖于之问之事。谏院之请。他僚之启。皆不蒙允。或被诋斥。而独于先生之启。特赐优批。又有恩赐。三冬城上所僚官。皆称病不出。先生独不惮劳。往来唯勤。子弟虑或生疾。屡请呈告。先生曰。不病言病。其于不值何。终始不懈。○十二月。递拜缮工监佥正。或谓先生曰。求递得递。亦将去乎。先生曰。猥被殊遇。久叨匪据。幸得闲局。获遂所愿。吾岂若洁身长往者。而屑屑然昨日递今日去哉。紫门藏冰时。逐日参监。触犯冰威。子弟又请告休。先生曰。猥蒙隆眷。涓埃莫报。奔走勤力。庶尽吾职。岁时又有米馔柴炭之赐。先生上䟽辞。兼陈时弊。批曰。爱君之诚至此。予用嘉悦。所陈等事。当令庙堂议处。米馔之如此薄物。何用辞为。

戊戌。先生六十四岁。○正月三日庚子。复拜掌令。先生承除命。谦缩不自安。再䟽辞免。辄阻喉司。严召荐降。四日辛丑。不得已诣阙。肃拜之际。遽中风疾。晕倒奄奄。政院以闻。上大惊。即召入直御医赵征奎,赵宗侙等。毕来看审曰。不能救。责在尔等。内局药物。无不备至。而中官络绎问症。仍传曰。日气寒严。处冷甚可虑。移入政院温突。调理出送。医官以本家之意启请。速出安心救护。上特赐毛裘一袭。使之覆軆。而命禁中卫士肩舆还家。赵征奎等亦令随往救疗。既出。掖隶交道。问疾轻重。翌日赐以柴炭等物。又遣针医安礼。药医权愉。不离看病。而轻重之候。药饵之节。逐时书启。虽在丙夜之中。必御笔亲批。凡救急之药。皆令勿待启下。直为取用后以启。○七日甲辰。易箦于汉阳尉洞寓舍。即宗人前参奉篿之家也。先生寝疾以来。左手足全然不收。声音蹇涩。十言仅辨其一二。而精神不少爽。其在阙中。侍者欲脱朝衣。则以手止之。既出寓舍。然后乃解。翌日。左右欲试其神识。指示医官曰。此乃看病御医也。先生熟视之。举手向上。作感祝之状。及其病革。亲旧门生。皆来执手泣诀。而公神色自若。少无戚容。时诸子在乡。惟仲子晟汉。侍侧。请问所欲言。即于掌中画作用衣带三字以示之。盖尝自言身后之服。当用深衣大带云。故遗命如此。又问则喉中微语曰。余何言哉。见晟汉悲泣。挥手止之曰。是亦天也。汝勿尔也。言讫遂闭目。悠然而逝。享年六十有四。○讣闻。上为之震悼。特赐送终诸具。宣慰诸孤。下教政院曰。赵克善终至不救。予甚惊惨。无以为谕。衣衾棺椁。一应丧需。令该曹一一题给。俾无未尽之叹。又传曰。赵克善丧需题给事。既以下教而该司之事。亦难趁即举行。又难一一。令该曹。别定郞厅一人。使之护丧。俾无埋没之弊。有司勘定之外。特命加给去核及各色䌷。又自内帑。别赐纹绵,真珠,紫丹香等物。命差户曹郞官。使之护丧。而日遣内竖再三看检。成服朝。又遣中监宣慰诸孤。令书启吊客姓名。后数日。特赐内训一部。及其丧还也。命刑曹正郞赵圣达。领各司担军。送至江头。而下谕畿,清两道监司。沿路递护。且令本道各官。调给役军。○十九日丙辰。返榇于德山本家。三月丙午。葬于台城山向乙之原。后改葬于台城山北富德山之中枝统山向丁之原。贞夫人崔氏。亦移祔于左。闻先生之讣者。亲戚乡党哭之。必哀。以至奴隶之贱。缁髡之流。莫不相吊曰。仁人亡矣。柩还之日。乡里迎哭者。连亘数十里。比葬。凡致吊赙祭奠者。七百有馀家。门生故旧之以义制服者。二十馀人。而宗戚之诚心感服者。本服之外。更为加麻。以终期月矣。

乙巳。显宗大王六年。以孝行命㫌其闾。湖中章甫。状陈孝行。道臣金始振启闻。因命㫌闾。丙午。以学行清节。特赠吏曹参议。乡儒䟽陈又令本道赐米。恤嗣孙。

丙子。肃宗大王二十二年令本道。优赐米菽。以恤嗣孙。仍有收用之命。因相臣南九万陈达。戊寅。又如前例蒙恩。因相臣柳尚运陈达。

辛丑。景宗大王二年。春。配享于新昌道山书院。院在道高山下。即浦渚先生俎豆之所。而先生游学讲礼之乡也。新邑多士。为慕旧德。是岁合享焉。

丁未。英宗大王三年。春。配享于本郡晦庵书院。邑北有晦庵洞。营建先生之乡祠。而竹泉金公镇奎。谪居此县。闻此地名。议主享朱子。刱建晦蓭书院。至是以先生及静存斋李先生湛。跻配焉。

壬戌。哲宗大王十四年冬。超赠正卿兼祭酒。癸亥。冬。赐谥文穆公。儒生李源恒等。䟽陈道德之实。渊源之正。请节惠之典入启。相臣金左恨陈达。吏曹判书李谦在回启。特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成均馆祭酒。五卫都揔府都摠管。翌年礼曹判书洪祐吉回启。又撰谥状。是年十一月十五日政。赐谥文穆公。道德博闻曰文。布德执义曰穆。

丁卯。当宁四年。春。宣谥。礼曹佐郞朴基锺。为宣谥官。宣谥于本孙鼎教家。而本郡守申锡游为赞者。青阳县监尹禹铉。为谒者。大兴郡守赵命教。唐津县监金商凤。为举凾官。礼山县监金炳宪。为都预差官。实三月二十八日也。

癸巳。遗稿刊行。

言行拾遗[编辑]

临寝。必诵西山夜气箴。诵之曰。夜气清明。自有所生长。平朝未与物接之时。此心湛然虗静。本軆呈露。学者苟因此。存持涵养。则自不至于梏亡矣。

凡于书。博览群经。搜讨不遗。尤喜易经。常置几案。如挂扐过揲之类。不待师教。便自透悟。尝曰。思虑未发之时。似梦非梦之间。卦名爻辞。忽得于心头。则辄以其义。卜诸未来。无不精验云。

平居必辨色而起。盥栉衣冠。拜于家庙。退处一室。焚香静坐。终日未尝倾侧跛倚。对妻孥。如宾客。处密室。加广庄。虽家人不得见其惰容慢色。每夜分而寝。既悟。或暗诵经史。或呼灯看书。居处必精整。衣服必齐庄。几案笔砚。皆有常所。行步周旋。皆有常度。

人有馈遗。必辞多取少。或毫发不慊。则若将凂焉。族人为阃帅者。颇有墨名。尝以好砚遗之。先生即屏去。

与人书札。虽倥偬中。率皆手笔曰。倩人为简。不如阙书。亲旧书尺。一一藏在箧笥。不得杂用。恐亵人姓名也。

客至必敬。虽狎不以亵服见之。后生少年。不敢斥名尔汝。待宾酒馔。视家有无。而未尝以贵贱。有厚薄焉。

邻曲有争闘者。必开释义理。委曲教告。出于至诚。人皆感化。讼狱或不至官府。而以得先生一言为重。见有罪罟患难者。必极力营救。使人人各满其心。人有旅死于里中者。必解衣损资。敛而葬之。

每节序及家燕。与兄弟子侄。合堂为欢。卑幼序坐。酬献如礼。酒酣使迭歌。而以敦勉孝悌之意。作歌二阕。自歌之。杯酒融洽。终夕而罢。

尝恨家贫。不能善养。每读少学。至王延軆无全衣。而亲极滋味。江革行佣供母。而便身之物。莫不毕给。辄掩卷太息曰。古人所以感通必致者。何为而然也。我独不能者。何为而然也。乃于园中。拓一区为小田。手自种糓而易之。以供亲厨。

梅坞公喜宾客。好飮射。先生极力继酿。日请乡邻设射会以娱之。平居不忍无故离亲。若在远。不得日夕于左右。则必大戚于心。或至废书。每上书于亲。必涤砚笔。正冠服写之惟敬。亲书来。肃容跪读。如承面授。所得手札。藏在箧笥。以寓恋焉。

丙子之乱。急遽苍黄。而凡养亲之具。药物壶觞。皆以自随。及入岛中。得一土室而奉焉。每宿必率家人。环列于突边近土之处。盖恐冷湿之气。及于亲也。

同县有庶人郑姓者。事亲至孝。多有善行。先生亲就见之。待以适己。恒言必称孝子而不名。

祭祀之节。一依家礼。称家有无。而务尽诚敬。岁时享献。宿斋预戒。虽祁寒。必沐浴。井臼庭除。皆令涤洁。设器具馔。不委婢仆。切牲剥果。羽毛皮核之属。藏之屏处。不令污秽。脔割之馀。不使儿曹先食。

子姓辈。不先致斋。临时来参。则辄怒。不许与祭。朔望俗节。参礼。必须前一日。不茹荤。不犯染。

果实。秋熟摘取。净干贮之筐筥。一个不敢擅用。鱼肉腊腒。手阅度置。以待荐享。

尝谓士大夫家谱牒不明。广考族志。述为家乘。自八高祖及乎高祖之八高祖。而为六十四祖。内外本源之所自。旁支后叶之所分。字号齿爵坟墓。居址靡不详载。开卷了然。人之不详系谱者。皆来考质焉。

内外功缌之戚。皆屡日不御酒肉。朋友之讣。皆于寝门外哭之。情义最深者。为之吊服三月。若因服制。而月朔行哭。及吊于人。则是日并不食肉。

凡有生之物。必加恻隐。尝于冬间开笼考籍。有土蜂结窠其中。即还闭置旁中。以待春和。乃开出之。为亲去蝇。不用扑灭。以纸为罩。驱而笼之。放于空旷之野。常叹公私宰牛之为不义。在官必严其禁。而重其罪。家有祭祀宴会。买用之而不令有所宰杀。

居官常思尽职。秋毫不妄取。讼得金矢。悉付公帑。用度或过。则辄嚬蹙曰。国法。费用官物十斗者。论以赃律。可不惧哉。尝造节箑。纸不染色。竹不加㓒曰。只取风生。何用文为。又不为匣曰。人常把在手间。匣之何为。裹以麁纸。分送亲旧。不知者。或讥之。

治郡。御吏胥如奴仆。与民谆谆。如家人父子。日必昧爽而起。虽见小吏。不去上服。夜则明烛。翻阅簿书。思其朝昼所为之当否。耻为小惠。以要民誉。

遇事裁处。只循义理。贵势利害。无所挠屈。尝守温沔。皆亲旧乡。而点墨无私嘱。郡设试围。考官通问私径。而先生正色不应。考官甚愧之。在淳昌日。讼者不直。而监司巡到。面嘱甚力。先生欲不挠。至于逢怒。因谢曰。下官有疾。素不能屈意循人也。监司惭沮而去。

在温阳时。以差使员陪璿源录纸。一邑主官于国忌日。盛设酒馔。同官皆不悟。而先生独却之。在家食。值祧庙忌辰。亦举素食。子弟或疑其太过。先生不听。

自奉俭素。衣服只取周身。不近绢䌷。而未尝故为弊垢。以矫俗干名。

长子昌汉。尝入场屋。与书手俱中选。先生责之曰。国法借人呈券者。既有罪则代述者亦同。士子何敢乃尔。

训子严正。触事必戒。少有踦倚之容。则曰外面才倾侧时。必有不正之必。存乎胸中矣。

家有一奴。信使有年。邻居孽族。失火而疑此奴。先生召奴语之曰。难明之事。纵不可罪汝。亦不可留汝同爨。遂黜遣之。后十馀年。奴复来谒。先生亦屏之。在淳昌时。有一常汉来告曰。祖母生时。常言自以德山赵氏家婢子。因乱逃来。而今遇我使君。愿与妻孥。入属为奴婢。家人皆喜得臧获。而先生嫌其无稽。斥之不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