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冶隐先生续集/卷上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冶隐先生续集
卷上
作者:吉再 吉兴先
1858年
卷中

[编辑]

与杏村李[编辑]

鸟则山飞鱼则水。各随其性世间斜。如何园里东风蝶。才向红花又白花。

次圃隐朴松隐画像韵[编辑]

凤目虎眉十尺身。淡红半白两相真。画图省识先生面。不死精神影里人。

次朴贞斋宜中韵[编辑]

朝别不朝岘。诸君何所之。丹忱由𪸥𪸥。哀怨结丝丝。夜色归云湿。漏声旅梦遅。莫论忠烈士。义出死生期。

赠洪可臣[编辑]

人间悲白发。闭户落寒梅。京友断书札。山禽犹往来。

感怀[编辑]

沧海千千顷。长城万万重。信舟来去地。一梦侍天容。

[编辑]

诔高野叟文英公[编辑]

天挺人英。殉节效忠。名符牧老。学契圃翁。道乃指南。文以鸣东。际是革命。抱义以终。薇歌一曲。古今清风。三纲五常。都系一躬。公既先逝。何处归同。

[编辑]

朴松隐画像赞[编辑]

精垂星日。气锺山海。扶植纲常。特立千载。猗欤德容。理学之宗。忠孝益笃。道义惟恭。瞻仰淑像。孰无兴起。玉㓗冰清。不可尚已。

[编辑]

答或人[编辑]

昨夕。承获惠书。谨审日间尊候安福。开慰不可言。仆粗过。而踪地事势。在都下不便。欲于秋夕。般眷往在于善乡为计耳。八月七日。再顿。

与安奉常寺[编辑]

江山殊古。云物变态。星分晓月。野鸡纷鸣。举目四睹。无物不䩄。草庄何处。托斯微踪。一面乌山。旧日新云。卉水蕃茂。有竹猗猗。于焉结窝。以昼为宵。一枕两和。云鸟来芋。倘与玉人。更获一见。旧情敦笃。以抒怀緖。天实戯之。人无得何。作诗吟咏。锦波咽咽。玉人君子。以慰我心。临缄凄怛。不知所喩。前时行春秋馆注书吉再。痛哭书。

谢南龟亭送酒[编辑]

茂陵病渴。想洞庭味久矣。忽此佳贶。可以润此枯肠。最是满壶春色。欲请而不敢者。未及开榼。口已流涎。空斋悄坐。正借此物。得破愁颜。兄之如兰之契。当佩终身不解也。但旅窗清夜。微月半床。不知玉山颓处。低听金缕曲耳。呵呵。

行录[编辑]

高文英公实行录[编辑]

于戯。古人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于亲则忠可移于君。忠于君则孝可移于亲。夫忠孝者。人性之固有而兼行者也。故高公文英公野叟讳用贤。即毛罗鼻祖讳乙那耳孙。吏部尚书讳维之九世孙。翰林学士讳兆基之八世孙。监察御史讳适之七世孙。光禄大夫讳世在之六世孙。兵部尚书讳淳谦之五世孙。大司成讳莹中之玄孙。光禄大夫讳挺之曾孙。国子侍读翰林学士讳伯𱤨之孙。大匡辅国崇禄大夫玉城君文忠公休翁讳庆之子也。公生于前朝忠烈王壬寅。而天赋纯粹。貌范奇伟。年才六岁。事亲以孝。甘旨之供。晨昏之节。卓绝于人。其文雅夙成。便若生知之姿。逮忠肃王朝戊午。时年十七。获参甲科。王爱其早名。重赐衣冠。命改儿名。自平为用贤。盖取诸用贤臣之义也。即拝翰林侍读学士。庚申夏。丁母忧庐居。遵礼泣血尽哀。自朝著百僚。以至闾巷庶民。咸啧舌而叹赏曰。孝哉高某。自东国肇判以后。有若许者几何人哉。噫。至孝之悦人。若是其大也。服阕后癸亥冬。拝卫尉卿翰林学士。乙丑秋。拜集贤殿太学士。丙寅春。丁外艰。庐墓哭泣之节。一如前丧。及其阕制也。己巳秋。召以大司成兼司宪都緫管事。壬申春。以事左迁开城尹。戊寅冬。除银紫光禄大夫。而盖公历事四朝。忠君之心。庶几有夏逄殷干之风焉。呜呼。国计板荡。虽有擎天之诚。其柰天运循环何。新王御极之初。退居于玉山之东。蓼花堤上翰林洞是也。即公之九世以下世居之遗址。而世为翰林。因以为洞名者也。晦迹以后。衣葛杖藜。樵山渔水。以野叟自处。而每吟清圣之薇歌。时览靖节之菊史。则殷之首阳。晋之栗里。即今翰林洞乎。屡以领相命召。而辞卧不出矣。末乃戒子若孙而语之曰。君命若是谆复。而吾家祖子孙。俱不赴命。则是岂臣子之道理哉。吾年则老。吾志则决。若曺所知也。若曺须即出仕翊圣。事之以忠。岂非稳藉底大体乎。于是子若孙承训赴职。有四子长濬。光禄大夫平章事。孙天祥。密直事。次泂。兵部尚书。孙四和。兵部参判。次灏。奉翊大夫开城尹。孙永孙。兵部参议。次演。刑部尚书。孙永命。县监。公之忠既不失于身。而又传于子。又再传于孙。向所谓求忠于孝门者。岂欺我哉。余亦同朝。夙知其忠孝之深矣。宁可阿所好叹美也耶。金乌山人吉再。玆庸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