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京大学校之沿革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北京大学校之沿革
1917年
本作品收录于《时报》和《东方杂志
维基百科 参阅维基百科中的:北京大学
维基大典 阅文言维基大典文:北京大学

  大学之设,所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以应社会之须要,而为国家之栋梁。我国国立大学,仅惟北京大学校,今蔡元培氏出任校长,吾知必能本其抱负,大加革新,以为教育界之光。记者居京间,尝实地考察,兹特纪其沿革大略,以质之留心教育者,庶知吾国大学造端云尔。

  我国之有大学,实始于有清光绪二十四年。其先康南海以公车上书,请变法立学校,梁任公亦为李端棻侍郎草疏,请立大学于京师,同时御史王鹏运亦疏请兴学,均得旨而未果行。及至是年,清廷锐意变法,迭有诏旨,促拟大学堂章程,旋由军机处及总署拟具章程八十馀条,陈请开办,乃命孙家鼐为管学大臣,许景澄继之,大学堂遂由兹成立。当时暂拨马神庙四公主府为大学校址,另派奕劻、许应骙办理建设大学堂工程事务,及拳匪乱作,校舍被焚,阖校星散,而学校无形停办,殆有两年。其时张百熙在西安行在,痛心时事,力请兴学,遂受命为管学大臣,续办大学堂,并以外务部之同文馆归倂。重议大学堂办法,暂不设立专门,先后立高等学堂,以为大学之预备。其功课分为政、艺两项,并置速成班,分为仕学、师范两馆。另又设立译局,订名词,编辑课本。同时规定经费,除由户部存放华俄银行款项,拨息应用外,并由各省按照等次,分省筹摊,按年拨解。二十九年,设立进士馆、译学馆、医学实业馆,未几改管学大臣为学部大臣,统辖全国学务,另设总监督,专管大学事宜。旋将仕学馆归倂进士馆,专办师范、预备两科,宣统元年,两科次第毕业,乃停办师范,开设分科,预科仍继续兼办。民国以来,沿革未改。

  当辛亥改革之后,元年二月,令严复暂管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事务,系借华俄道胜银行七万两筹办开学,及至五月,改称京师大学堂为北京大学校,总监督改为北京大学校校长,分科大学监督改为分科大学学长,校长由大总统任命,分科学长及预科学长由校长就各科专任教员中推举三人,呈请教育总长选任。于是催令该校肄业生迅行来校入学,并将经科归倂文科,又规定分科学长兼充教员,而法、商两科学长,则以一人兼任。适驻英游学监督钱文选报告,北京大学及附设之译学馆,已经伦敦大学评议会通过,视为大学,爰将财政学校中等班学生倂入大学预科,另开新班,赓续教授,是年预科学生一百二十八名毕业。旋严复辞校长职,马良代之,农科新校,亦于此落成。未几马良辞职,何燏时继之,又以商科归倂法科办理。二年正月,以胡仁源为预科学长,同年预科学生五十七名毕业,文理农工法商各科学生二百三十五名毕业。旋以胡仁源改任工科学长,而以沈步洲为预科学长。十一月,分科举行毕业礼后,何燏时辞职,乃以胡仁源兼管大学事宜,迨至三年正月,胡仁源始任命为大学校校长,而农科大学亦于此时改为农业专门学校。胡仁源在职约有三年,兹以蔡元培继其后焉。

  蔡氏为我国教育大家,海内宗仰久矣,今以曾任教育总长之资望,屈尊而为大学校校长,政府之重视大学,于此亦可概见一班。惟记者敢尽一言,以为蔡氏告:国家之设大学一所,以造就国家之栋梁。特所谓国家之栋梁,非尽驱而纳之于行政界中,悉作官吏之生涯,始得谓之造就人才,而为国之主干也。北京大学,因位置首都之关系,学者官吏思想,殆已深入而不可拔。再大学教员,又多系现任及候补行政官吏兼任,在主其事者,视为不得已之交换应酬,而受其业者,亦希冀为他日之攀援门径,以故缺课之弊,时有所闻,迁职之烦,月所不免。校长既屈于情面,无可限制,而学生亦仅图虚声,莫计实益,致教者睹学校为赋闲之传舍,而学者亦冀教员为攀引之进阶。故所望于蔡氏者,一则扫除学生作官之思想,及进取之侥幸心,再则限制官吏兼任教员,及求官者而权任教员,否则徒为国家造就高等大游民耳,又何益耶?

这部作品在1930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匿名别名作品发表起95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韩国、新西兰、两岸四地、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