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丛桂草堂医案/自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予家自先伯父昌龄公肆力于医,而家君继之,迄于今盖四十年矣。犹忆十岁时,家君遘热病,神识昏瞀,医药罔效。会先伯父自江南归,投以三黄石膏汤,匝旬而起。又忆十二岁时,家弟济生病中暑,壮热谵语,面赤烦渴,时家君远出未归,延郡中某老医治之,手甫按脉即大声告曰:‘此儿之病,危在夜半,恐不治。’翌日家君自外归,命剖西瓜汁与饮,一汗而解,未尝不叹医药之关系如是其重,而专门名家之罕觏为可憾也。十六岁后,先伯父以积劳病逝,家君又屡患肺病,咳嗽咯血,呻吟床蓐。家庭之忧患日多,而予习医之志因是益坚。遂发家中藏书,朝夕玩诵,家君又时为讲解。每治难病,必撮其大要,举以训示。

凡诊察之奥窔,用药之精微,与夫鉴别死生,暨寒热攻补先后之次序,皆暸如指掌。老人谆谆,如蒙师之训学童,寒暑靡间,乐此不疲。数年以后,于医学始稍窥门径,于是益蒐求旧籍,广购新书。凡坊间罕见孤行之本,以及管赵诸氏所译之西医书,均罗而置诸几案间,参观互证,久之遂别有会心,乃稍稍为人医治。丁未、戊申两年,前清两淮盐运使司赵都转与两江总督端制军先后考试医学,友人陈君瑞辰等相约观光,谬获最优等证书。嗣侨寓京口,遂以医问世。四方人士,不以予为固陋,竞来延诊,由是益有所考镜,既自幸复自愧也。

尝观吾国医学之历史,其学术精深之士得力于社会个人之传习者为多,而政府提倡之力较少焉。非在上者不知提倡也,人材之出,本于山川灵秀,况医属专门科学,非学问阅历兼到,未易得其神髓,故吾国医书皆以私家之著作为优。今虽世界交通,政治学术多效法欧西,医学一科亦采用西法。顾吾以为中华乃文明旧邦,先圣先贤所遗传之医学自有其真精神在,决非他人之说所得而摇撼之。今而后,欲求吾国医学之发达,仍必赖私家之纂述以相为辅助。予不敏,窃尝有志于此,顾以兹事体大,尚须有待。

去年十月,家弟济生书来,嘱将平时治验方案勒为一书,以供研究。人事倥偬,未遑议及,今夏济生复以为言,而知交中亦有借钞者。爰择要编次,不分门类,题曰《丛桂草堂医案》。盖仿卢氏之《芷园臆草》与喻氏之《寓意草》云。虽区区一得,未足方此二家,而十年经验,或可为医林之借镜欤。

中华民国三年岁在甲寅立冬前一日江都袁焯桂生氏识于京口寓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