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七 同春堂先生文集
卷八
作者:宋浚吉
1682年
卷九

启辞

[编辑]

两司请远窜金自点启己丑九月

[编辑]

前领议政金自点。实先王之罪人也。苟有爱敬先王之心者。孰不切齿于自点哉。前后论列。大略已具。圣明之所洞烛。岂有一毫之未尽者乎。况今𫷷卫即远。靡所逮及。臣民所以思先王之德。愈往愈深。而自点所以负先王之罪。愈往愈著。在今所以论自点之罪。尤不可不严且急也。夫罪有大小。律有轻重。不论自点则已。若已论之。则岂可止于削黜。使丑秽之迹。密迩郊圻。亲与之辈。系恋犹深乎。公议日激。众怒难遏。请金自点亟命远窜。

引避启己丑九月

[编辑]

金自点之当国专权。为日已久。士大夫之顽钝嗜利者。靡然趋附。恬不知耻。世道之坏败极矣。新化之初。若不痛加激扬。旌别淑慝。则化理无以清明。公论无以恢张。可不惧哉。一时趋附之类。虽不可尽为纠摘。而其中表表如李时万,李以存,申冕,李之恒,李海昌,严鼎耇,黄㦿等。尤为谄事权门。贻玷搢绅。且李行进,李时楷等。亦出入勋宰之门。号称狎客。人言甚多。亦当分轻重。并为论罪。以慰国人之心。以清朝著之溷。故臣发简通议。僚意归一。而独大司宪金南重。终始持难。臣痼疾扶曳。狼狈出仕。一日在职。则当尽一日之责。以报圣恩之万一。不敢为惜身顾私之计。而言未见信。当此哀疚之中。不免渎扰。臣罪尤大。请命褫斥臣职。

论李时万等启己丑九月

[编辑]

金自点迷国误朝。方论窜黜之典。则其附丽翕訾之辈。不可不略加惩治。以清朝著。全南监司李时万,瑞山郡守李以存,副提学申冕,副护军李之恒,李海昌,前执义严鼎耇,广州府尹黄㦿等。或谄附密结。不恤唾鄙。或受其笼络。助成气势。见弃清议。贻辱搢绅。新服之初。若无激扬之举。则化理无以清明。公论无以恢张。请并命削去仕版。

论李行进等启己丑九月

[编辑]

士夫持身。不可不谨。勋宰名流。趣向自别。而礼曹参议李行进,左承旨李时楷等。出入元斗杓之门。人言不美。恬不知愧。识者唾鄙。见弃清议。请并命罢职不叙。

引避启己丑九月

[编辑]

草莽贱臣。滥被恩遇。内自忖度。报效无阶。惟是风宪之任。激扬是急。况今孽臣虽退。馀徒自如。臣不胜愤慨。敢为澄治之论。犹虑其或有滥枉。只举其表表为人唾骂者。同僚初无异议。昨见持平任重避辞。盛称黄㦿,申冕之枉。以为分疏之地。臣窃怪之。夫黄㦿之邻居阴附。昏暮便服。出入无间。其他谄事之状。人多目见而传之。至其触忤之说。初出于睦行善之疏。行善亦自谓误闻而具陈于推缄中。则今不必更有云云。至于申冕。元非吉士。喜结党援。欲揽朝权。恩谴外补。郁郁无聊。百计图褫而后已。其于幸门。附托有素。表里声势。主张论议。金弘郁之将论自点也。冕极力缓颊而不能得。公议既发之后。百端扇挠。眩乱是非。凡为自点地者。无所不用其极。是不但眷眷于所事。盖虑其与之俱败也。搢绅之议。街巷之谈。不胜其藉藉。任重亦既有闻而同论。乃于数日之间。变其情节。反为救解之计。若非怵于势焰。必是动于游说。至于在外诸僚。亦皆徘徊观望数日。乃至故引前事。显有欲避之意。世道至此。良可慨然。臣以孤根。不能自保于众怒之中。又为同僚所操切。何敢晏然在职。请命褫斥臣职。

再避启己丑九月

[编辑]

昨承圣批。以孽臣二字殊极不可为教。臣惶悚震灼。不知所措。臣之愚意。孽字只是与正字相反之义。形容金自点实状。未觉其过重。而圣教如此。臣罪万死。臣新从草野来。未谙世路之险巇。诚有如尹珹之所论而自取狼狈。日事渎扰。臣诚惭悸。无以自立于清朝。请命罢斥臣职。以治妄言之罪。

因合启严旨引避启己丑九月

[编辑]

小臣草茅微贱。才学浅短。疾病沈痼。分甘丘壑。绝意荣宦。然爱君忧国之诚。根于秉彝。销铄不得。窃闻权臣秉国。亲与布满。乱朝病民。人莫谁何。窃伏田间。不胜愤叹。适值圣上新服之初。滥侧收召之列。黾勉赴朝。荐蒙宠擢。极知僭逾。无所逃避。仍窃自念。圣恩如此而不思报答。惟以陈乞为掠美之资。则身虽享利。心窃自愧。况彼权臣擅国。为日已久。积威馀焰。尚炽于既去之后。其亲与之辈。出力飞谋。沮挠公议者。无所不用其极。及至两司之启请治染迹之人。则阴伺微眴。借援图解。不复知有朝家事体。又造作不测之说。必欲使臣无所容身而后已。吁亦惨矣。所恃惟圣明在上。必能洞察其情状也。臣之承命往山陵也。伏闻答合启之批。辞旨极严。有非臣子所忍闻者。惊惶震悸。罔知所措。夫人臣进言君父。欲其感动。则其言自不得不激。故晏殊陈执中。宋之名相。而欧阳修或斥以奸邪。或目以狠愎。此非好为刻核之论也。况金自点之贪黩僭拟。缔结擅弄。得罪先朝之状。夫人而能言之。夫人而皆斥之。而恩私曲庇。公议久郁。两司之臣。安得不罄其辞说。摅其忧愤。以冀感悟其万一乎。先正臣李珥之论尹元衡也。历数古昔群奸而比之。且用包藏等语。今此自点之罪犯。不下于元衡。则两司之援用此语。似不太过。臣等每以自点为憸人乱国。殿下反以此加之于臣等。至如微示危惧。急欲陷人等目。是皆万死有馀。窃自悼其行身无状。重得罪于君父也。且臣伏见持平李寿仁引避之辞。尤不胜其瞿然惭䩄。臣之负犯情势。俱不可一刻在职。请命镌削臣职。

引避启己丑十月

[编辑]

臣虽万万愚劣。亦有一端廉隅。岂不知供职旬馀五引嫌。为大惶闷不聊哉。诚出于不获已也。呜呼。此岂臣之所愿也。区区赤心。只欲少效愚忠。以报圣恩。以裨新化之万一。而不料人心不似我心。闹端节节方生。驯致公议日销。异言日豗。皆由臣罪。尚复何言。唯有早乞孱骸。归死丘壑。为臣第一义。讵敢晏然处置同僚乎。请命褫斥臣职。

就职后再避启己丑十月

[编辑]

臣之狼狈。可谓极矣。蚊力山任。万不堪敌。初非不知。而区区愚忠。只欲少振朝纲。以励廉耻。以酬圣恩之万一矣。不料人情喜乖。闹端不止。噫亦甚矣。臣伏见大司宪李基祚避辞。有曰。闻望可惜。混加指目。不究实情。不分轻重。又曰。衅隙日生。朝著不靖。臣于此不胜瞿然之至。臣所论之中。固有闻望可惜者矣。正为其闻望可惜者。亦不自谨。尤为可恨。而今基祚乃曰。混加指目。隐然扶护。台阁养重之论。固不当如是。昔宋相王朝议除谏议叹曰。可惜张师德。傍人问之。朝曰。师德名家子。且有文名。故屡言于上前。不意其两及吾门也。夫王朝。宋之贤相。当时朝士之造请。未必为累。而两及其门。尚碍清选。况昵习权幸之门。丧其廉隅之徒。何可无一番纠弹。而乃曰。不究实情。不分轻重乎。且朝著之不靖。谁所致也。不别是非。不分淑慝。徒以颜情私昵。嬉好媕阿。使阴阳相争。国是靡定。实为今日之痼习。乃是不靖之大者。而今反以别是非分淑慝清朝著励廉耻之论。谓之不靖。且不念是非之不公。而反虞衅隙之日生。其亦异矣。凡论事之体。初既重发。则不敢遽停。自是台阁体例当然。况当初既分轻重以论。而一倂允罢。则金始振,李尚逸等之一停一仍。有何所失。如以此论为非公。则当先褫臣。以治其本。如不敢谓非公。则巧为之说。必褫两臣。是何意义。噫。公论之在世间。如水之在地中。可诬于一时。难罔于百世。今堂堂台阁之论。徒知有私而不知有公。是非之颠倒如此。率是以往。将恐有无限不好事。非国家之福也。臣窃伤之。臣窃忧之。臣既与李尚逸,金始振等。始终同论。实无独出之理。请亟命罢斥臣职。

请罢变乱时失行妇女还畜之法。许其家长改娶启。己丑十一月

[编辑]

变乱时士族妇女失行者。其时相臣建议。令其家长还畜。勿许改娶。伤风败俗。莫此为甚。程子之言曰。凡娶。以配身也。若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已失节也。此实亘万世不易之论也。今日此法。岂不大乖于程子之训。而悖礼悖义之甚也。我国虽甚文弱。礼义名教。粲然无愧于中华。区区所恃以维持者。只有此耳。今乃幷与其区区者而毁弃之。识者之寒心。于是为极。自是以后。士夫家风俗日败。闺门多惭。间有不忍说者。未必非此法为之祟也。事关风教。有不可忽。请勿施还畜之法。其家长有欲改娶者。许令改娶。

内司奴婢。请勿复户。许充编伍斜付启。己丑十一月

[编辑]

人主有私心故有私财。有私财故有私人。此古今志士之所痛恨而深慨者。私财私人莫甚于内需之弊。当此新化之日。臣等所当积诚力争。必期回天。而又虑刱设已久。容有未易猝革者。趑趄嗫嚅而不敢发。此亦臣等责难诚薄之罪也。抑就其中而思第二义。则内司奴婢。不可独蒙复户之恩。独免编伍与斜付之役。且不可开陈告之例。盖今日徭赋繁兴。民生涂炭。兵额疏虚。族邻俱困。邦家岌岌。若不保朝夕。内奴亦一王民。此诚何时而独免赋役。使齐民偏苦而独怨。且各司典仆。尽入于斜付。私主人辈责应官役。侵征外方。各司之日就残败。职此之由。顷岁备局请以内奴充斜付者。诚为救弊切急之论也。至于陈告之事。最为伤风病民之痼弊。顽奴之叛主附势。坏乱名分。间或有弑主悖逆之患。其害有不可胜言。而怨集于国家。累归于君德。实此法为之祟也。凡此数者。不可不汲汲变通。少慰中外黎献之心也。且内司公事。祖宗朝旧例。必关由吏曹。其宫府一体杜弊防患之意。诚非偶然。十数年前。吏曹签押之际。犹知其何问。而今则执笔占位署惟谨。不复问其公事事实如何。而但任内司官所为。种种违法厉民之事。率由于此。祖宗设法之意。必不如是。记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王者奉三无私。以劳万民。先儒之言曰。克己工夫。先将难克处克将去。噫。此岂难事而圣明不能克去。自归于有私之地也。臣等知其必不然矣。请下明教。特罢内奴婢复户之规。许令郡邑充定束伍。一如各司奴及私奴之例。与凡民齐赋均役。自今斜付之役。依顷年备局之请。以内奴充定。且革陈告之法。俾无叛主投属之弊。凡内司公事。必令吏曹堂上郞厅签署。然后由政院出纳。如有违理者。许令吏曹,政院据法缴申。俾无滥猥。以昭新化。以慰民望。

以监察月令事引避启己丑十二月

[编辑]

臣于八月间。始忝宪职。会于台厅。其时已有监察月令频易之事。纷纭不定。臣心窃怪之。不得其详。前月中。又叨见任。三赴府坐。每坐必有此事。纷纭尤甚。臣益怪之。试加谛问焉。则同僚咸以为即今监察见在者十三员。而月令分差。只有十一司。更得二司。然后可以充塡。而馀存各司中。除内赡,内资等残薄不可差者外。司仆,缮工。诿有承传。军器,典牲。相臣与重臣作提调。或移文使改。或陈启请减。所以朝差暮易。昨定今改。以致纷纭如此也。大槩监察之任。所以纠察百司。古有廿四员数。则其时各司无论贡物有无。请台与否。必无免于月令之役者。如司仆则壬癸以前及癸亥初。皆差月令。实是旧规。而厥后頉启。至捧承传。以目今公论言之。司仆军器两寺。最为完富。甲于诸司。以是分差。还复旧规。似甚便宜。而只以有承传之故。本府不敢直差。敢以启目。备陈曲折。请为变通。既蒙允许。而政院又禀以启目捧承传非例。乃有还给之命。则本府尤不知所以处之也。臣顷侍经席率尔陈禀。圣批以为其公事可施。前后事状。不过如斯而已。昨者伏见司仆官员启辞。一则曰未详法例。一则曰不念捧承传之事。无端欲创月令。至于榻前陈启。且曰。监察供给虽重。废阁捧承传之事。轻重如何云云。噫。同是国事。彼此情意。一何不通之甚耶。古所谓和衷协恭气象。似不如此。良可慨然。此事细微。臣元无一毫私意于其间。又无一毫好胜之心。只欲随事尽职。而事乃有大谬者。身为法官。初不得号令于各司。既烦启目。又申之榻前。其疲劣已甚。而毕竟不免为该司所侵薄。且使圣明亦不免昨定今改。有伤国体。臣之不得其职。跋前疐后。种种如此。诚无颜面可立于台阁。请命褫斥臣职。

请令诸道监司轸恤鳏寡孤独启戊戌十二月

[编辑]

鳏寡孤独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文王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其意岂偶然哉。圣上临御。愍惠黎元。前岁既推老老之典。使穷村残隶。举霑湛渥。德至厚也。今兹岁首。又以斯四者。广加询访。另施恩恤。恐是仁政之所不容已者。况今诸路饥荒。民生将不免塡壑。斯四者。尤不可不先轸念而矜养之。请令诸道监司各别惕念举行。

上番军年弱者请令该曹查启启戊戌十二月

[编辑]

臣浚吉昨于阙门外。逢着一军士上番者。乃是垂髫尺童。使之年才十馀岁。问其居则蔚珍也。看来不堪矜骇。请令该曹更加查启。别赐指挥本县官吏。依法科罪。

请还收赵征奎特授司仆主簿之命启己亥正月

[编辑]

臣等伏见顷日政目。有赵征奎司仆主簿特授之命。臣等不胜骇叹。夫征奎之愚悖不职。得罪公议。汰去属耳。未知殿下何所取于此人。而不重官方。轻拂公议至此哉。设使征奎议药有劳。只宜厚其赏加其资。俾不失其廪食而已。至于任职。则唯当一付之公议。择其人而授之。岂可以人主私意有所参错于其间乎。昔唐宣宗时。医工刘集。敕补盐铁场官。转运使柳仲郢上言医工术精。宜补医官。若委铜盐。何以课其殿最。且场官贱品。非特敕所亲。臣未敢奉诏。宣宗遽还其敕。但赐集绢百匹。他日劳仲郢曰。卿论刘集事甚佳。以此言之。近来医官之任以职务。已为不可。况如征奎者。愚悖不职。既已见汰。而又以特旨复授前任。其有伤于事体。为如何哉。请还收赵征奎特授司仆主簿之命。

请李曾奴令该曹禀旨处置启己亥正月

[编辑]

顷日李曾之事。实是近古所无之变。而终不输情而死。人情咸愤。臣等取考该府文案。则当初捕盗厅及刑曹。推问李曾奴。时其奴招中。只云崔弘源负持归家。尚有气息。因上典之令。打杀投江。以为灭迹之地云。而至于中路结党。执捉欧打。出于曾之指嗾。或出于其奴之自作。终不推问。事甚疏漏。且闻当初议狱之时。刑曹堂上及承旨亲承榻前之教。曾奴勿入于启覆中。待曾之结末。直为禀处行法事。不啻丁宁。而今见刑曹公事。则循例入启。混归于启覆之中。殊与榻前所教有异。此虽由于刑曹堂上及承旨褫易之故。而事甚不当。请李曾奴更令该曹禀旨处置。

请罪人尚述严刑取服启己亥二月

[编辑]

尚述虽已承服于捕盗厅。而变辞于刑曹。严鞫取服。然后行法。狱体当然。径先行刑。恐违法例。设有前例。恐是谬规。后弊亦不可不虑。请尚述依该曹启辞。严刑取服后。与命孙一时行刑。

请备局引见时。两司长官有故。则令次官入侍启。己亥二月

[编辑]

大臣备局引见之时。三司长官。例为入侍。旧例。长官有故。则次官入侍。而今则只玉堂有次官入侍之规。两司则阙之。殊甚不当。请自今两司长官有故。则令次官入侍。

请昼夕讲时。令台臣轮次入侍启。己亥二月

[编辑]

台谏。为人主耳目。所当频数引接。俾陈所怀。而旧例。只朝讲有台臣入侍之规。祖宗朝。朝讲甚频。故台臣得以轮次频侍矣。今则朝讲甚罕。台臣遂无引接之时。诚可叹也。武臣堂上。亦有规外入侍之举。则台谏何独不然。请自今昼夕讲。幷令轮次入侍。

引避启己亥二月

[编辑]

臣于今日早朝。与同僚会坐府衙。下吏来言尚述等将行刑。当罢衙。臣与同僚共议。此大狱也。不可不十分详备以处之。尚述者。虽已服招于捕盗厅。而俄又变辞于刑曹。则刑曹之累请严鞫。得情然后行法。狱体固然。不待更鞫。直加处断。设有前例。必是谬规。后弊又不可不虑。即将以此意相议陈启。而因备局引见。召牌忽降。辍府坐而将入侍。则榻前之启。例也。臣即招该吏。谓言尚述更鞫事。吾将启请于榻前。此意知悉云。行刑单子之不免少滞。实缘臣。言其间形势。虽似不遑周旋。而见事迟暗。亶由于臣。今闻有刑曹堂上难免其责之教。臣不胜瞿然之至。刑官以臣之故。既被谴责。则况臣之罪。实居其首。请命镌削臣职。以惩其误事之罪。

再避启己亥二月

[编辑]

臣于再昨引避之时。实甚匆卒。未及详陈其曲折。臣罪尤大。臣之与掌令许穆坐府也。闻有罪人尚述行刑之举。固将启请更鞫。而适有承召入侍之便。拟欲陈达于榻前。而又虑引对未罢之前。遽即行刑。则虽论之无及。故令宪吏招刑曹吏传说。俾知将启之意。宪吏问臣。然则当令引见罢后行刑否。臣答谓该曹自当依例处之。然曾闻台官论执之事。该曹不敢举行云。似当于引见罢后。闻知台启批答。然后举行矣。臣之为此语。乃是诣阙时立谈。许穆异处。实未之知也。臣以迂疏乡暗。全不识朝家体例。但闻台官论执。则有司不敢举行而已。不知行刑之少迟时刻。其事体之重大如许也。又未思将启与已启。其事体亦有少间也。且臣自本府。匆匆诣阙。诣阙之后。即为入侍。其间殊甚忙迫。虽欲令城上官。趁先传启。实有所未遑也。刑官缘臣之言。遂有启禀少迟之举。无非臣昏妄率尔之致。今闻物议哗然。以为行刑单子。擅自留滞。乃是前所未有之事。避辞措语。亦多苟且不直截云。臣惭赧悚栗。不知置身之所。臣以万万无似。叨此重任。黾勉供职。已忽经年。其狼狈颠踬。今亦已晩。年少同僚。未及细思。虽有请出之举。臣之负犯。既如是重大。何敢仍冒台阁。以益其罪戾乎。请亟命镌削臣职。以为惩后之地。

再论罪人尚述事启己亥二月

[编辑]

罪人尚述事。小臣当初率尔发论。而即今朝议。皆以为断狱之道。必当如此。古语云。爵人于朝。与众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人君刑赏。只当观众论之如何。此事自上何必不从。请罪人尚述。依该曹启辞。严刑取服后行刑。

请郑弘翼谥号更为禀旨举行启己亥二月

[编辑]

赠谥之典。至严且重。必正二品以上。然后方许赐谥。其意非偶然也。如有品秩未准。而别赐谥号者。则亦必先赠其爵。升正二品以上。然后乃议其谥焉。爵为从二品而赐谥者。亲功臣外。未有此例。今者故行副提学郑弘翼谥号署经。来到本府。臣等谛问之。则当初议谥。出于筵臣之所建白。而郑弘翼资级。乃从二品云。该曹所当趁即禀处。先请赠爵。然后使之议谥。而放过不察。致有违例之失。该曹当该堂上推考。郑弘翼忠节。本合褒赠。请令该曹更为禀旨举行。

引避启己亥二月

[编辑]

臣等昨以故行副提学郑弘翼赠谥违例之事。意谓该曹放过不察。请推当该堂上。已蒙允命矣。今者取考该曹公事。则当初赐谥之举。出于筵臣之建白。而该曹请询问大臣。大臣以不必拘于爵秩高下献议。故该曹依此施行。此非该曹放过不察之失。臣等请推之论。未免疏谬。不胜悚惕之至。第念爵必正二品以上。然后赐谥者。法典然也。从二品以下。则虽赠议政者。不得请谥。如有特命赐谥者。则亦未有不赠正二品以上职者。上下百馀年间。耳目所睹记及该曹所留储文案。班班可考。今此郑弘翼赐谥之举。公议固无间然。而并许褒赠。尤可以慰士林之望。亦不违于旧例。该曹固当并请赠爵于收议大臣之时。而不此之为。则或恐其欠于周详也。昨日臣等不及取见收议公事。而率尔论启。臣等亦难免不察之失。请命褫斥臣等之职。

请前主簿尹𣲗究问科罪启己亥二月

[编辑]

京居前主簿尹𣲗者。杀其婢夫延安居御营军。而藏尸掩迹。臣浚吉昨朝适闻之。律有文武官犯死罪者。先囚后启之文。故即发宪吏。捕执拘留。而方在避嫌中。未即陈启矣。此事极可惊骇。请令有司严加究问。依律科断。

请训局炮手勿令户首自望启己亥二月

[编辑]

训炼都监炮手奉足之有阙者。分定列邑。使之充定。自是通行之规。而其中陞户上京者。则都监许令自定奉足。故凡于平日有睚眦之怨者。无论有荫子孙。已有身役及儿弱残疾。而并皆诬诉于都监。载名案中。行关本邑。使之征布上送。其贫困孤寒。不能自拔者。则终抱枉屈。无处控告。其或亲诣都监。状陈口诉。幸而听理。得免其役。而赍粮留京。动费时月。周旋胥吏。竭其膏血。已足以快于修郤者之心矣。且闻都监或使呈诉得免者。自为代定。是诬诉之罪不严。而枉侵之害益重也。往在己丑年间。因湖南士人之疏。三南江原等道。则不许炮手私自望定。而京畿海西。则犹踵前例故。偏受之苦。甚于前日。而顷者朝家新陞炮保七百馀名。以此推之。奉足之未充者。又不下数千。若令户首自为望定。则被其毒害。将不可胜言。请自今以后。凡炮手奉足之有阙者。皆令各道各邑充定。而户首之自为望定者。一切勿许。以除横侵之弊。

国恤时请调保圣躬启己亥六月

[编辑]

今日莫重莫大之事。唯在于保护圣躬。臣私忧过虑。日夕煎念。伏闻近来玉候靡宁。痁患复作。毁惙已甚。此证本由于脾胃先伤。元气最易澌败。若或因循度日。疾势渐剧。则后虽有悔。亦将何及。慈殿惟疾之忧。有不暇言。而宗社神人。震动惊遑。当复如何。臣兹欲入对。细陈礼经之意。而以气力昏困。当俟数日为教。臣益不胜焦忧渴闷之至。馀外多少所怀。有不可以笔札尽者。当待赐对时面达。只愿圣明深思长虑。勉自节抑。万加慎摄。不胜幸甚。臣言不能尽。敢此略陈。

两司请御医柳后圣等置法启己亥六月

[编辑]

臣等伏闻大行大王疔毒之初发也。亲问后圣等欲施预防之药。则后圣等对以此是暑节例患。只可置之。不必为虑。逮其证势渐重。后圣等不肯为广聚诸医。博考古方。详审用药之计。乃敢自任己意。不告于提调。杂投方药。动辄添剧。命于医书中论证相近处。付标以入。则敢付入于难治不治条下。徒使圣心惊动。而渠辈则元无汲汲遑遑竭诚用药之状。至于初三午后。泄泻呃逆诸症。叠发增重之后。犹不动念。缓慢依前。又不告知于提调。使提调邈然不得闻知。及至无可奈何之地。后圣则却立不肯入诊曰。无善策。征奎则曰吾已知其如此。其大不敬不谨之状。一至于此。其时圣教所谓诸医泛泛者。实是洞烛其情状而发。而惟此泛泛两字。实是渠辈伏法之断案。复何疑哉。上自朝绅。下至韦布儿童走卒。无不曰可杀云尔。则人心所在。即天意所在。殿下虽欲曲赦之。何可得耶。噫。天崩之戚。何代无之。而未有若今日之惨恸。则侍药诸医。必无免死之理。何可用常规旧套为哉。请柳后圣,赵征奎等。并命亟正邦刑。

两司请加罪药房都提调以下启己亥六月

[编辑]

臣等请罪内局提调。已逾一朔。备尽论列。而天听一向邈然。臣等窃不胜闷郁焉。舆论重发。事体甚大。此岂寻常罢职之罪哉。职居保护之地。奄遭天崩之变。御医辈当伏正刑。则为提调者。罪固不细。而况都提调实主内局诸议。而一任后圣辈所为。终致泛泛之归。则罢职之罚。尤非其律。请领中枢府事元斗杓。中道付处。前兵曹判书洪命夏,前都承旨赵珩。虽副贰之官。而亦难免其罪。请并命削夺官爵。

再论柳后圣等启己亥六月

[编辑]

臣等将两医之罪。论列已备亦既逾月。而兪音尚靳。物情愈激。臣浚吉。曾于榻前。亲承圣教。所以委曲开譬。不啻丁宁恳恻。而退而绎之。于臣等之心。终有所不能释然者。盖先王之所以待渠辈者。其恩眷如是。而渠辈之所以报之者。其亡状如是。此天地神人之所以愈增愤激。至欲食其肉而寝其皮者也。如是而尚使凶喘偃息于覆载之间。则其何以慰中外之望而泄人神之愤乎。渠辈之不诚不敬。负先王盛德至恩者。固不可一二数。而最是初三证候转谻之后。犹不汲汲遑遑至诚议药。以为竭尽人事之计。顾乃悠泛怠慢。一依前状。至不告知于提调。使提调邈然不得闻知。平日圣教不必令提调知者。岂如此时之谓乎。至于可贵执鍼之际。后圣辈非不知其危甚。而亦不出死力争执者。其心以为事虽不幸。罪有所归云尔。则后圣之罪。虽谓之浮于可贵。亦非过论。且圣教虑慈殿宿患。欲贷死两医。以为日后万全地。此可见圣明诚孝之至。靡所不用其极。而然在今日。只宜论其罪之当死与否。奚暇为日后要用之计哉。书曰。天命有德。天讨有罪。其命德讨罪。皆称以天者。明人君当奉天意以行赏罚。不可以一毫私意参错于其间也。然天意所在。又何以知之。人心而已。今上自朝绅。下至韦布妇孺厮隶。皆曰可杀。人心如此。则天意可知。殿下虽欲曲赦之。有不可得。而臣等虽欲奉承圣意。亦何可得也。愿加深思。夬赐乾断。柳后圣,赵征奎等。亟正邦刑。

论山陵事启己亥七月

[编辑]

水原之山。虽云人事不便。若他无可合之地。则固不得不用。今得健元陵内干坐之冈。众论皆以为大胜于水原云尔。则何必舍十全便宜之地。而强取水原为哉。如尹绛,李尚真,兪棨。于诸臣中素称晓解方术。而其忠朴可信。亦圣明之所已洞烛。此三臣者。岂欺圣明而负先王者哉。臣愿殿下平心和气。毋主先入。信用三臣之论。以决大事。不胜区区之望。

百官请从权制启己亥八月

[编辑]

臣等伏读前后圣教。悉出于哀痛迫切之情。至诚恻怛之意。臣等聚首庄诵。一字一涕。欲将顺而退。则恐后悔莫追。欲厮挨强聒。则又恐重疚圣怀。徊徨闷郁。诚不知所以为计。然臣等之请。乌可已乎。惟圣明平气而察之。盖居丧之礼。未葬而食粥。既葬而疏食水饮。期而食菜果。礼之常也。有疾则饮酒食肉。不以死伤生。礼之变也。胶常而不知变。则孝子顺孙。无生者矣。圣人之训。载在礼经。昭如日星。夫人之所共知。而以殿下圣质之高。圣学之明。反有所不察。此臣等之所未解也。然岂难解哉。特圣心为至情所蔽耳。孔子之言曰。过犹不及。大易之训曰。正未必中。夫不哀而安于食稻衣锦。固为不肖之不及。而过哀而伤生灭性。亦贤者之过而不中。不足以为孝。不可以为训。匹士犹然。况在帝王有万万不同者乎。使殿下庶几无疾。起居饮食。不愆于平素。而臣等遽以权制为请。则臣等之罪。固合万死。今殿下之心腑焦矣。脾元败矣。肺气伤矣。病虽未形于外。明于医者。已望之而惊矣。矧今种种诸症。叠见层发。为日已久。而医官入诊。犹且靳许。不知殿下之胶守一节。莫念宗社之重。慈殿之忧。何至于是也。且臣等伏闻慈殿致毁太过。将有必至之忧。臣等尤不胜惊遑闷迫之至。夫以慈殿常年沈痼之疾。殿下血气未壮之年。遭此巨创。理在难保。固宜交相劝勉。互加扶护。以副宗社臣民之望。臣等前日请进丸剂于两殿。预扶脾气者。实是深远之虑。而未蒙允许。倘使臣等之请。得行于前日。则今日殿下之所伤。慈殿之致毁。岂至于此乎。伏乞殿下先从权制。克终大孝。且以至诚恳勉于慈殿。必期感回。以为扶补真元。俾无后虞之地。宗社幸甚。臣民幸甚。

二品以上请停山陵之行启己亥十月

[编辑]

臣等伏读圣批。由乎至情。发于至痛。恻怛恳迫。一字一涕。臣等虽亡状。亦各有父母。诚不忍复有所言。以疚殿下之怀。虽然。事未可一槩言也。盖帝王之孝。惟在于奉天心顺人情。以承宗社。以续景命而已。初不在于曲礼小节之间也。夫以我殿下卓冠百王之孝。行近古所未行之礼。其谁曰不可。惟其圣躬未健。体气本虚。积伤之极。久病之馀。虽才少愈。尚未苏完。庭户跬步之间。犹恐其或有添伤。况今冬令方申。玄威渐紧。灵辰永迁。哭擗通宵。远涉郊原。经日始还。则虽三灵协扶。百神交佑。而其感伤之患。理所难免。返虞卒哭之礼。又将连仍。以殿下积病少愈之候。其不可堪。岂不灼然明甚。而犹欲强试之。不思后悔之必至。呜呼其危矣。矧此天灾时变。式日斯生。群情忧惧。气象愁郁。上自朝绅。下至妇孺。咸愿殿下屈情而勉思。毋犯轻动之戒。以尽慎疾之道回人心所同。天意可见。古人之言曰。吉凶悔吝。生乎动回吉一而已。可不慎欤。又曰。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孝矣。臣等未知我先王在天之灵若两慈殿忧疾之心。果欲使殿下作此行也耶。抑否乎。伏愿殿下反复深思。亟循舆情。

大司宪尹文举辞疏回启己亥吏判时

[编辑]

大司宪尹文举以痼疾在身。至于三疏乞免。而当此新化初隆。喑聋跛躄。举皆奋振之日。文举身承两朝旷世之恩遇。正所谓报先帝忠陛下之秋。而病无差意。疏每频烦。想其情势必有万分不获已者。圣王之使臣以礼而不为拘迫。人臣之事君。不但以筋力奔走为忠。姑副其愿。许褫其职。使之兄弟共勉。留辅王室。此实朝家之望。而法府长官。非该曹所敢进退。伏惟上裁。

国葬时赴哭人别单抄入启己亥吏判时

[编辑]

臣浚吉闻见孤陋。独当书启。有所不敢。与参判臣李一相,参议臣赵复阳同会。相议抄启之意。敢启。

前校理李寿仁。以侍从之臣。恬退守志。为世所称。司业尹宣举,司业尹元举。皆有实职。故虽不书于原单前衔之类。而曾于榻前。备尽陈达。前佐郞申硕蕃,前佐郞崔徽之。曾在先朝。直出六品。前咨议李翔,前咨议宋基厚。曾已选授讲职。前洗马金万荣。曾拟于咨议望。而申硕蕃,李翔。尤为表著。此外亦不无才望可称之人。而不敢容易启达。且原单子中落漏略干人。追书于末端之意。惶恐幷启。

金基夏上言回启庚子吏判时

[编辑]

金基夏为其祖先未蒙褒赠之典。有此陈乞。而金大有等行谊文章。高风峻节。足以耸动千古。驲孙则又不幸酷被惨祸。尤为士林之痛冤。而褒赠之典。至今未加。实为国家之欠事。第念合蒙褒典。而因循未遑者。其类似非一二。今若因其子孙之陈请。续续施行。则朝家事体。恐有所未安。请令礼官广加闻见。参酌定夺。启禀施行。其于新化激砺之道。所补恐不浅鲜。伏候上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