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吴趋访古录/4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吴趋访古录
◀上一卷 卷四 昆山(新阳附) 下一卷▶

东城[编辑]

(一名娄城,即昆山故城。吴子寿梦所筑,其桥巷犹沿其名。耕者于东寺后辄得古城砖及铜箭镞。)

桥巷犹沿寿萝名,千秋雉堞霸图倾。
村分娄县田禾熟,水碧吴江野望晴。
西鹿东城编地志,断砖残镞出春耕。
荐严寺后寻遗址,一片荒榛照月照。

乌夜村[编辑]

(在县南。晋穆帝何后父淮寓此。生后之夕,群乌惊鸣,明日大赦。自后乌鸣必遇赦,因名其地为乌夜村。)

荒村哑哑乌夜啼,何以应之后与妃。
朝闻肆赦遍村里,乌头未白郎先归。
由来佳谶感妇孺,况当生女正母仪。
丈人之屋今何在,独有群乌飞不改。
凭将遗爱话前朝,振翼一鸣惟汝待。

阴阳柏[编辑]

(高丽所进,共二株,高二三尺。宋高宗以赐王,种于永怀寺大殿前。寺即祖审琦香火院也。今柏与殿齐,每岁左花则右实,右花则左实。)

闻道双株柏,移根自海东。
冰霜磨铁干,左右护琳宫。
律顺阴阳转,天教雨露公。
年年花实异,灵气萃洪蒙。

问潮馆[编辑]

(在驷马桥西。宋李乐庵闻道人诵谶曰:“潮过唯亭出状元。”绍兴中潮忽至,李忆谶言,告知县叶子强筑问潮馆待之,潮遂大涌。明年,卫文节泾大魁天下。明弘治初,连岁潮至,毛文简澄、朱恭靖希周、顾文康鼎臣相继及第。后复建候潮馆于东关外。)

玉峰科目由来久,佳谶忽传道人口。
潮过唯亭出状元,驷马桥头水声吼。
江流海流河伯趋,问潮候潮馆人守。
甲第名高千佛经,丁沽水溢双龙首。
累潮才俊盛东南,江乡旧是人文薮。
登科屈指数鳌头,功业文章炳杓斗。
可知地脉秘灵枢,留舆伟人共不朽。
年来潮信更频通,故馆临流回虚牖。
川渎神灵翊圣朝,毓取明珠献元后。

马鞍山[编辑]

(在城内。广袤三里,高七十馀丈,孤峰特秀,极目湖海,百里无所蔽,形如马鞍,故名。)

马鞍山,山高百丈通仙寰。
形如马鞍色如玉,玉峰奇石挺秀珍瑶环。
上有琳宫梵宇二十有馀所,缘崖倚嶂间架凌孱颜。
就中楼阁最胜处,月华隐玉高耸青冥间。
俯视长阳抱玉诸洞壑,或疑仙人来往群峰巅。
相传陆氏之先曾葬此,机云逊抗发迹非偶然。
天锺其秀蔚才俊,岂徒名基胜迹凭吊供流连。

秦柱山[编辑]

(在县南三十里千墩浦南带海上。有烽火楼遗址,孙吴时以望海寇。《吴录》云:一名秦望山,始皇尝登此望海。)

山高无百尺,误沿望祭名。
曾忆始皇时,观海停双旌。
防御记三吴,烽火尝夜惊。
戍楼没遗址,海上三山横。
归帆渺天际,极目连沧瀛。

东山[编辑]

(在车塘里能仁寺后,高二丈馀,宋范良遂读书于此,亭曰墨庄。)

谁与鞍山作附庸,一卷削出碧芙蓉。
墨庄旧忆高人迹,灵脉遥通文笔峰。

赵灵山[编辑]

(在县西南六十里,高一丈五尺,积土所成,特起子壤,隆若冈阜,四望皆水环之,有寺据其阳,曰兴福。)

山高无片石,四面饮湖光。
秋影红萧寺,春风绿土冈。
林深隐丛薄,野旷带斜阳。
不尽登临兴,烟波入混茫。

巴城湖[编辑]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以巴城得名,其地有巴王庙。)

巴王殿前秋雨深,巴城湖上秋云阴。
渔舟散纲不知处,一双鹭立荒江浔。

淀山湖[编辑]

(在县南八十里。北岸属昆山,南属华亭、青浦。汇苏湖秀三州之水,由西南趋东北入吴凇江以达海。)

湖光山色此间多,一棹秋风万顷波。
三泖鱼龙冲白浪,九峰烟雨叠青螺。
潮迎别浦春如海,月满回塘镜似磨。
记是铁崖吹笛处,书船箫管正高歌。

阳城湖和沈石田《晚归阳城湖》韵[编辑]

(在县西北,与巴城湖、傀儡荡合为一,所通之浦凡十。申文定公有《阳城八咏》。)

明湖荡云气,旷朗泻胸臆。
百里分浦溆,远近净如拭。
一水贯通津,帆影峭风植。
别派达诸泾,水清少堙塞。
北望南陵寺,疏钟被寒勒。
西出巴城湖,烟波渺难即。
八咏记阳城,风景从头忆。
秋高正落枫,木叶随流急。

千墩[编辑]

(在县东南三十六里冲川乡。水曰千墩浦,自淞江吴门东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千墩,故名。一云地名木瓜,有墩九百九十九,合此为千墩。)

千墩小市㳌川乡,鹅鸭群归粳稻香。
烟水极天迷鹭堠,江湖满地梦渔梁。
人来别浦荒村暮,湖落平沙断岸长。
记取木瓜名自美,斜阳十里话耕桑。

界溪[编辑]

(西接长洲县界。元末顾仲瑛居此,所谓玉山佳处也。)

鹿城西去界溪横,千古风骚属仲瑛。
蚤日豪华倾北海,暮年意气病南征(明初以故元遗臣例徙濠)
玉山筵上诗兼酒,金粟堆中死亦生(瑛于界溪筑生圹,名金粟堆)
为指当时埋骨处,五陵裘马不胜情。

信义[编辑]

(在县南二十里。本信义县地,俗称真义者,讹。)

小市临江口,犹留故县名。
估帆斜日暮,村店野风轻。
潮过唯亭渡,春回寿梦城。
六朝多建置,怀古不胜情。

六直[编辑]

(与甫里接壤,有大直、小直之名,南北凡通六处。俗称角直者,非。)

六角乡音久转讹,谁从角里问吟窝。
门临笠泽湖头水,棹转松陵驿口波。
大直支流分浦溆,小园遗构蔓藤萝。
秋风杞菊开尊日,记否当时旧钓蓑。

范公亭[编辑]

(在荐严寺后。宋范成大读书其中,十年不出,后以范公名之。)

石湖养望此山居,参政当年旧读书。
花坞紫藤今不见,夕阳红上寺僧裾。

水云千顷亭[编辑]

(在全吴乡江上姚申之家。)

云水苍茫一色俱,小亭风景又吾庐。
江乡别有烟波兴,千顷潮回落日馀。

墨妙亭[编辑]

(在元顾信西园,藏赵子昂书。)

我爱顾善夫,法书嗜承旨。
缣素富搜罗,手迹穷摹拟。
勒石陷壁间,墨妙共钦企。
有亭翼然临,当作碑林视。
俯仰赵宋时,书名有缘起。
苏黄及米蔡,四家溯前轨。
松雪故王孙,家法宣和纪。
姿致仿锺王,风格超时史。
遂令寸楮留,不啻兼金比。
我欲登斯亭,响拓尽白纸。
氤氲古墨香,结辕空馀子。
六法溯渊源,双钩得神似。
岂独盘谷书,为首屈一指。

绰山亭[编辑]

(元顾仲瑛建。相传黄番绰葬此,因名。)

乐府开元盛南内,梨园绝艺倾流辈。
番绰承恩更野狐,同时领袖优伶队。
相传槁葬此山墩,弦索凄清忍再论。
往日笙歌红烛院,至今风雨白杨村。
白杨萧槭栖雅暮,一曲西风向谁诉。
绝调犹留故国春,昆腔独展江东步。
须知一技亦称神,曾是华清内直人。
白发旧题长恨传,青山也著善财名。
玉山老子风流在,嗜曲耽吟有真宰。
剃草荒原辟作亭,亭名肯为斯人改。
不尽苍茫吊古心,紫云曲罢几知音。
昭陵凫雁今何处?按到霓裳感不禁。

玉山草堂[编辑]

(在界溪。元顾仲瑛所筑。园池亭榭饩馆声伎之盛甲于天下,日与高人俊流置酒赋诗。其亭馆之最胜者曰玉山佳处。)

元纲日沦弃,伏处多俊奇。
即有命世才,不屑仕宦羁。
家居好结客,轻掷千金资。
连云起甲第,别墅开园池。
声伎妙群选,列侍环雏姬。
酒酣一起舞,纤步歌来迟。
胜流占高会,击钵催吟诗。
西园仿雅集,北海街深卮。
面山却非山,山容宛在兹。
不入终南径,不受草堂移。
脱屣埃壒外,荣利两不知。
挟此猗顿富,免彼阿堵嗤。
高寄慕禅悦,晚节通闻思。
裘马五陵市,侠少夸当时。
返身皈净域,万念成支离。
所以玉山翁,谈笑倾豪赀。

野航亭[编辑]

(元姚文奂所构。文奂字子章,博涉经史,辟浙东帅阃掾,吟咏不辍,自号娄东先生。)

我慕野航叟,戛然逃利名。
作亭俯娄曲,高风如此清。
不觉野航小,但见野水横。
野水常极目,野鸥无限情。

半茧园[编辑]

(在城内。叶文庄盛别业,今改邑庙。)

旧是平泉水竹庄,春风无复咏流觞。
尚馀池馆停游屐,剩有林峦吊夕阳。
青草别开盘马路,朱扉特敞祀神坊。
水东记就谈天宝,欲问南宫事渺茫(著有《水东日记》,所言多复辟遗事)

硕园[编辑]

(旧名颐园,明中丞澄川王公置以养亲,广袤数亩。元征士朱均璧墓在焉。乙酉,中丞殉难,长君石元移家园中,以故宅都废,园如硕果,故名。园有听松阁、万竹楼诸胜,今为享室。)

旧是循陔地,今同硕果论。
中丞开别墅,高士瘗精魂。
虹月(征士楼名,铁崖有记)沧桑古,烟云松竹存。
攀髯人已去,香火影堂昏。

传是楼[编辑]

(为徐健庵司寇藏书处,后毁于火。)

孝穆园亭没草莱,况堪重问旧书堆。
百年鸿爪留题额,一代龙门阅劫灰。
华国文章三馆重,遗经风雨九原哀。
谁知邺架飘零久,尚向尘埃拾烬来(近晤荪池令裔,云:《通志堂经解》雕板已赎归大半矣)

三益园[编辑]

(在马鞍山老人峰下。国朝康熙间,徐季重、叶九来、吴扶风三人醵金筑此,背溪临池,奇崎,称西岩胜景。)

西岩胜境开三益,小筑闲园供日涉。
面山奇石郁嵯峨,矫首丈人峰可揖。
修廊曲槛洗俗尘,拄笏看云排历历。
乔松婉蜒如虬龙,涧水下饮苔纹湿。
萝月溪烟送暮朝,十里鞍山湛深碧。
户外晴峦拥白云,窗中远岫飞黄叶。
醵金曾此买山来,邱壑生平抱奇癖。
坐对郎嬛小有天,瞬息烟云铺四壁。

乐庵[编辑]

(在圆明村。宋侍御史李衡归老处。旁植修竹,经史图籍满室,日与门人讲解经义,学者称乐庵先生。孝宗朝以论张说致仕,时给事中莫济不书敕,直学士周必大不草制,谏官王希吕相继论奏,四人同时去位。布衣庄治赋《四贤诗》以美之。)

抗疏归来日,清风直节兼。
云深藏竹坞,庵古覆茅檐。
南郭先生隐,西台旧梦淹。
经师开讲席,筮易恰宜潜。

同时四君子,去国各翩然。
此老湖山乐,终归解脱禅。
风波平宦局,松菊了尘缘。
倘拟朱云事,谁将折槛传。

南郭新居用范石湖韵[编辑]

(在南城外,宋乐备筑。备字顺之,有学行,能文章,与范成大、马先觉结诗社。)

幽人阅丧乱,到处住薜萝。
春郊换新绿,秋风摧残荷。
菀枯亦何病,随意寻烟波。
乐史古儒者,风雅良足多。
独惜记寰宇,海内纷干戈。
避兵向南郭,卜宅犹西河。
近交石湖叟,抗手成高歌。
故乡岂不怀,荆棘丛荒莎。
滥竿岂不耻,只手无斧柯。
抱此迟暮感,道远伤如何。
聊用寄蜗角,比似蟭螟窠。

檐卜堂和杨廉夫韵[编辑]

(元新安寺尼明海所居。明海能诗,叶西涧弟子。)

翠微楼阁俯遥岑,日暮云栖祇树林。
天女散花来丈室,老僧入□定元音。
香参檐卜三生果,梦落优昙一院阴。
衣钵几人通妙偈,清修传遍阿潘吟。

绿竹堂[编辑]

(在东城桥。叶文庄第。公元孙举人恭焕建,藏公遗书,承文庄未竟之志也。王世贞有记。)

邺架牙签累叶存,肯堂终竟属文孙。
百年祖泽遗书富,一代文章旧德尊。
业绍青缃宏甲第,名高绿竹焕朱门。
郎嬛记出弇山手,不作乎泉草木论。

从吾馆[编辑]

(在西门内。明葛龙仙读书处。葛名芝,少负才名,鼎革后幅巾野服匿迹山中,晚归是馆。临以大池,长廊环之,北向看山,为夏月观鱼纳凉最胜处。)

馆向西河筑,山从北牖看。
闲披新草服,试把旧鱼竿。
事业江湖老,风花岁月残。
稚川今不作,遗迹梦阑珊。

景德寺[编辑]

(在城西南隅,晋司空王瑉舍宅建。初名宝马,宋景德中赐今额。后又重建涅盘正殿。)

六朝象教崇缙绅,舍宅又见司空瑉。
虎邱山中白华里,阿兄旧第转法轮。
庄严宝马拓梵宇,宏施岂便称能仁。
唐时宰相喜施舍,佞佛或是公云礽。
萧公舍身向同泰,滥觞乃使轻至尊。
我来城西抚残碣,名基历劫兴衰频。
景德赐额始赵宋,涅槃改建资传薪。
华香大会盛畴昔,四方观者常兼旬。
呜呼!
琅琊右族冠江左,乌衣门巷怀前尘。
乃今变迁及兰若,虽有遗迹同湮沦。
园亭池馆偶然事,兴衰那不悲先民。

荐严寺[编辑]

(在城东南隅。唐天祐中,吴越镇遏使刘璠舍宅建。宋大中祥符间赐今额,奉成穆皇后香火。有普照堂,高宗御书。又建七石塔于寺外。后徙官河之南。寺有昆卢阁,巡抚周忱建。又有范公亭,为范成大读书处,有紫藤坞,人称范公藤。)

古刹兴衰阅废置,残碣犹题天祐字。
吴越开藩象教尊,舍宅曾闻镇遏使。
布上黄金宝相成,资福因缘辟讲寺。
慧严署额记宋兴,香火奉安传敕赐。
普照堂开宝御书,昆卢合启藏经笥。
文襄遗爱召棠留,参政留风古藤志。
列代庄严礼法王,琳宫绀宇韬灵合。
七塔门前选佛场,三吴节下抡才地。
琐院风清接比邻,灵光曜处文光蔚。
题壁曾留拂面尘,探怀未减书名刺。
粥饭生涯会有缘,鱼龙变化空缄志。
近市缁尘沈法筵,净界喧哄杂阛肆。
夕阳红乱寺门烟,遍野黄花散金翠。

慧聚寺和孟郊张祜韵[编辑]

(在马鞍山下。梁天监中,僧慧响寓山之石室,二虎幸侧,忽有神现,请助千工建寺。是夜,风雨暴作,迟明,殿基成。事闻,命建寺赐额,敕张僧繇画龙于柱。后遭雷火,柱有天书“绩溪火”三字,若符篆。)

龙虎开山夕,枯禅证石床。
水清花供钵,钟定鸟收香。
风雨惊神助,云峦借佛光。
天王堂已古,寂寞讲经场。

百尺崇基建,烟云互吐吞。
峰排虚阁外,绿遍远山根。
画壁看初地,归僧望隔村。
无端绩溪火,馀烬落空门。

随磬揖上方,古佛尊匡床。
山静证常寂,僧定闻空香。
谁假夸娥力,圆此宝相光。
画龙久无迹,莫问内道场。

古殿蔽林麓,云横势欲吞。
几人通慧业,何处悟尘根。
秀揖鞍山色,闲寻练水村。
响师曾挂塔,普护属禅门。

圣像寺[编辑]

(在县东南沪渎。晋建兴间,有迦叶、维卫二石像泛海止此,光彩七昼夜,众迎像至开元寺,里人赵罕舍宅建寺,移像奉之。后寺焚,仍徙开元寺。)

废垒荒原古,名山石佛尊。
灵光浮海角,法像斫云根。
再徙开元寺,长怀般若门。
西来诅无意,寂灭不须论。

清真观[编辑]

(在城西北隅,即宋放生池也。乾道中,道士翟守真募建,又得民家樟木,锯出圣像,装绘供奉,遂赐今额。明初清理道教,为正一丛林。后建玉皇阁、太乙、三清、真武、三元诸毁,又建竹洲馆、放生池。石梁名飞虹。)

吾闻清真观,创自乾道时。
斫木现法像,度地临广池。
旧是放生界,今为栖云资。
飞阁起层叠,古殿纷参差。
明初厘道教,正一赖主持。
香火盛东南,建置费不赀。
中有竹洲馆,万绿披风枝。
又有古石梁,两界飞虹垂。
琅环□福地,苔径通云墀。
翩然控鹤游,仿佛佺与期。
太乙降坛应,列真骖龙驰。
丹经阐元要,白云护名基。
一笑问羽流,何术夸黄紽。

娄侯庙[编辑]

(在娄县村。祀吴张昭、陆逊、张休于此。)

风飐灵旗故国秋,三分鼎业抗曹刘。
孙吴宿将无双士,张陆高门第一流。
庙貌特崇贤父子,冠绅未改汉公侯。
华亭别有桐封境,可惜功名入洛休。

卜将军庙[编辑]

(将军名珍,字文超,西河人。唐季藩镇骚然,纪纲颓委。将军生有大志,奋孤忠,树伟绩,为世所重,卒葬西鹿城乡卜山。明嘉靖中,倭寇薄城,将军显灵毙贼,城赖以完。)

西河派衍本崇文,武略偏高野战勋。
旧梦戈铤唐保障,残碑名姓卜将军。
千秋庙食龙冈柏(碑有“森森古柏、宛转龙冈”等语),一夜魂归石马云。
还与鹿城资捍御,灵光长照古榆。

安节先生祠[编辑]

(在儒学西。祀明处士龚翊。翎十七为金川门卒。燕兵入,诩大哭,后还乡,安贫绩学。巡抚周忱两荐为昆山、太仓教官,辞曰:“诩仕无害于义,恐负往日城门一恸耳。”)

燕王马蹶险不惊,长驱竟入长安城。
王师星散敌甲鸣,谁与门者龚先生。
先生弱龄初籍兵,眼见骨肉元黄争。
临城一恸血泪并,地维东折夭西倾。
剥皮揎草菹醢烹,先生漏网先归耕。
归来读书自课程,君臣大义用晦明。
江湖耿耿怀旧京,永弃戎伍逃编氓。
文襄持节两见征,潜夫久已无宦情。
金川门外清流清,岂容晚节逮生平。
此言不愧介石贞,黉宫合与荐特牲。
丛祠俎豆千秋荣,安得如君建百旌。
登陴完守输精诚,皇皇勋戚带砺盟。
昔为帝拒今王迎,开门揖贼巨蠢成,
徒令曹贼当其名。

黄番绰墓[编辑]

(在绰墩村。唐伶人黄番绰葬此。里人至今能作三反语。)

一曲琵琶海青死,眼底何曾有安史。
慷慨犹闻骂贼声,血污游魂竟如此。
累累古冢绰山墩,独有黄郎朽骨存。
同是华清内承直,残骸偏得归乡国。
当时驾幸剑州门,乐籍飘零委路尘。
马嵬槁葬匆匆去,何物梨园得死处。
色艺能令官禁传,姓名翻借溪山助。
遂令南曲擅新声,小部昆腔列坐倾。
土人三反能成语,荒陇千秋总臭名。

王文毅墓[编辑]

(在新漕里。文毅讳葆,字彦光,宋宣和六年进士。绍兴初,疏陈十弊,兼请建储。屡迁监察御史。时秦桧柄政,公扬历中外,特立不阿。晚好经学,尤邃《春秋》,卒谧文毅。)

太原迁东吴,文毅始著录。
南渡数名臣,惟公操行笃。
扬历遍中外,守正式其鹄。
不避权贵锋,不罹尘网酷。
老学邃春秋,沙随办香续。
奖励及后进,同馆赖忠告。
儒行懋官箴,宜可秉钧轴。
何哉小朝迁,卒以宫观辱。
用不称其才,何所展蕴蓄。
埋骨白云乡,荒茔乱樵牧。
光禄抱遗经,搜访遍岩谷。
墓表及祠堂,曾此议修复。
岂徒科名系,谓是传序属(西庄先生曾欲搜访宋儒说经诸书,采摭文毅绪言。又以墓表未修、祠堂未立为憾。见予所藏《与令弟鹤溪先生书》)
我来新漕里,残碑洗苔绿。
未见鼎新时,空馀怀旧躅。
外氏流风长,云护鞍山麓。

陈墓[编辑]

(在五保湖水中,当锦溪之口有墩,相传宋孝宗妃陈氏葬此。有莲池院在墓傍,命僧守祀,今废。)

埋香何处访佳人,五保湖头水似银。
回首玉钩春寂寂,莲池香火久成尘。

姓氏曾符汉上宫,长门一赋感应同。
六陵无树空啼鸟,剩有名花吊碧丛。

未央恩宠占春多,谁遣飞霜断爱河。
一曲哀蝉人不见,玉鱼金碗奈愁何。

德寿中兴俭德崇,肯将礼节假昭容。
漆床绢褥温成物,未必仁宗胜孝宗。

三沙旧忆婕妤庄,荒冢梅妃委道傍。
比似锦溪明月夜,芳魂犹染白莲香。

刘龙洲墓[编辑]

(刘名过,字改之,庐陵人。宋南渡后,以诗侠名。串相周必大欲客之,不就。尝疏请过宫与时宰陈恢复大略,卒不用。以故人潘友文招至昆山,卒葬马鞍山东。杨维桢表其墓,比之罗昭谏云。)

先生古侠者,湖海诗名传。
大节在抗疏,直谏开禧年。
慷慨论恢复,永怀祖狄鞭。
稼轩亦人豪,罗致恐不专。
拂袖蹈东海,庶几鲁仲连,
□来鹿城乡,潘令能招延。
航海尚无日,招魂空有篇。
埋骨此山中,祠宇颓荒烟。
后人议修复,阡表还墓田。
窃以先生才,不减嵇阮贤。
谓比罗昭谏,轻重犹失权。
挟策掎时命,痛哭难回天。
中原几丧乱,何地能安禅。
千秋一抔土,此恨长绵绵。

□来鹿城乡,潘令能招延。

黄子澄墓[编辑]

(明建文初,建议削藩。燕兵起,微服至苏州,与知府姚善倡义同死。壬午,购公急。既至,上将用之,称殿下,不屈死。子彦潜收骨藏焦山。洪熙初乃得葬马鞍山阳。)

七国纷纷资贪戾,强干弱枝亦本计。
太常慷慨论削藩,殉国残骸此山瘗。
此山风雨悲忠魂,万古纲常赖公系。
太孙孱懦燕王骄,叔父尊亲竟反噬。
戎马南来诛错名,雪尽中朝贾生涕。
翩然微服窜海东,倡义无成势不济。
一纸书陈浩气伸,臣死何惭建文帝。
仓黄函骨急渡江,马鬛崇封已易世。
于嗟乎!
方齐景铁皆奇忠,惟公智略尤称雄。
倘假公兵重公寄,马蹶未必无成功。
因循国事坐贻误,金川门外车隆隆。
鼎湖龙去神乐遁,独馀此冢埋秋风。
雷霆嗬护若灵契,云旗来往空山中。

归太仆墓[编辑]

(在东南门内。)

畏垒亭荒宰木枯,墓门落日掩平芜。
文章独出扶轮手,经济虚传相马图(在太仆时,曾上马政诸书,不果用)
偶掇巍科当晚岁,仅将薄宦话陪都。
双峰旧是先生物,遗迹应教比鉴湖(文武二峰今在白鹤江徐氏园中)

王司业墓[编辑]

(司业讳同祖。外王父西庄先生八世祖墓为他姓盗葬,先生复之,并建祠焉。)

旧茔重整复新祠,丙舍依然继昔时。
松柏一林留祖荫,衣冠八叶长生枝。
汉廷折槛旌遗直,太学扬幡庆得师。
王屋归来传别集,书名记取有佳儿(子逢年善书,有《王屋山人集》)


◀上一卷 下一卷▶
吴趋访古录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