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唐六典 (四库全书本)/卷10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九 唐六典 卷十 卷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唐六典卷十     唐 张九龄等 撰秘书省
  秘书省
  监一人
  少监一人
  丞一人
  秘书郎四人
  校书郎八人
  正字四人
  主事一人
  令史四人
  书令史九人
  典书八人
  楷书手八十人
  亭长六人
  掌固八人
  熟纸匠十人
  装潢匠十人
  笔匠六人
  著作局
  著作郎六人
  著作佐郎四人
  书令史一人
  书史二人
  校书郎二人
  正字二人
  楷书手五人
  掌固四人
  太史局
  令二人
  丞二人
  令史二人
  书令史四人
  楷书手二人
  亭长四人
  掌固四人
  司历二人
  保章正一人
  历生三十六人
  装书历生五人
  监候五人
  天文观生九十人
  灵台郎二人
  天文生六十人
  挈壶正二人
  司辰十九人
  刻漏典事十六人
  漏刻博士九人
  漏刻生三百六十人
  典钟二百八十人
  典鼓一百六十人
  秘书省监一人从三品周礼春官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又小史掌邦国之志定系世又外史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并秘书之任也秦则博士官所职禁人蔵书汉氏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置写书之官又令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故文籍往往而出并蔵之书府在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掌之内则有延阁广内石渠之蔵又御史中丞在殿中掌兰台秘书图籍又未央宫中有麒麟阁天禄阁亦尚书刘向扬雄典校皆在禁中谓之中书犹今言内库书也后汉则蔵之东观亦禁中也至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书监属太常掌禁中图书秘记故曰秘书汉官云秘书监一人秩六百石魏武为魏王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即中书之任也兼掌图籍秘记文帝黄初中分秘书立中书因置监令乃以散骑常侍王象领秘书监撰皇览魏氏兰台亦蔵书御史掌焉魏略薛夏云兰台为外台秘书为内阁是也魏初秘书属少府及王肃为监以为秘书之职即汉东观之任安可复属少府自此之后不复属焉至晋武又以秘书并入中书惠帝永平元年诏秘书典综经籍考校古今中书自有职务远相统摄于事不専宜令复别置秘书寺掌中外三阁图书自是秘书寺始外置焉晋令云品第五绛朝服铜印墨绶进贤两梁冠佩水苍玉宋齐同晋氏梁改为省与尚书中书门下集书为五省秘书监増秩中二千石品第三后制十八班秘书监班第十一陈依梁后魏亦以秘书为五省之数监初从第二品中太和末正第三品北齐依魏后周春官府置外史下大夫掌书籍此秘书监之任也隋秘书与尚书门下内史殿中为五省秘书监正第三品炀帝三年降为从第三品其后又改秘书监为秘书令武徳初改为监龙朔二年改为兰台其监曰兰台太史咸亨元年复旧天授初改为麟台监神龙元年复旧初汉御史中丞掌兰台秘书图籍故历代置都邑建台省以秘书与御史为邻
  少监二人从四品上隋炀帝三年置秘书少监一人从四品掌贰秘书监之职其后又改为少令皇朝因隋为少监龙朔二年改为兰台侍郎咸亨元年复旧天授初改为麟台少监神龙初复旧至太极初又増二员
  丞一人从五品上汉献帝建安中魏武为魏王置秘书令及二丞典尚书奏事并中书之任也魏志刘劭建安末自秘书郎转秘书丞是也魏文黄初中分秘书立中书以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秘书右丞孙资为中书令而秘书置丞一人秩四百石魏志云何祯文帝时上许都赋帝异之公车徴到为秘书郎后月馀祯关事帝问外言本用祯为丞何故为郎案主者罪遂改为丞时秘书丞尚未转遂以祯为右丞晋武并秘书入中书谓之中书秘书丞惠帝又置秘书丞二人晋令秘书丞品第六铜印墨绶进贤一梁冠绛朝服晋书称桓石绥为秘书丞启校四部图书宋齐并一人品服同晋氏梁増品第五秩六百石铜印黄绶陈依梁后魏秘书丞一人正第五品上北齐因之后周春官府有小外史上士之职盖此秘书丞之任也隋秘书丞一人正五品秘书监之职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有二局一曰著作二曰太史皆率其属而修其职凡四部之书必立三本曰正本副本贮本以供进内及赐人凡敕赐人书秘书无本皆别写给之少监为之贰焉丞掌判省事
  秘书郎四人从六品上魏武置秘书郎秩四百石魏起居注青龙中议秘书丞郎职近日月宜居三台上亚尚书丞郎魏志云王伯舆锺会何祯郑默并起家拜秘书郎中而默在秘书掌中外三阁删省繁文除其浮秽始制中经时虞松为中书令谓默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晋令秘书郎中品第六进贤一梁冠绛朝服晋起居注云武帝遣秘书图书分为甲乙景丁四部使秘书郎中四人各掌一焉晋书云左太冲为三都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中宋氏除中字宋书称王敬弘子恢之名为秘书郎敬弘求为奉朝请与恢之书曰且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无竞之地文帝喜而许之齐书称王僧䖍王慈并早有令誉皆起家拜秘书郎梁秩六百石江左多任贵㳺年少而梁代尤甚当时谚言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陈著令令仆射子起家为之后魏亦置四人正第七品上后魏书云高谧天安中以功臣子召入禁中专掌秘阁拜秘书郎奏请广访群书大家缮写北京图籍稍以审正北齐又増中字正第七品下隋又除中字正七品上炀帝三年加为从五品皇朝为从第六品上龙朔天授神龙并随省改复
  校书郎八人正九品上汉成帝命光禄大夫刘向于天禄阁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太医监李柱国校方术其后扬雄以大夫亦典校于天禄阁斯皆有其任而未至其官至后汉始于东观置校书郎中续后汉书云马融安帝时为大将军邓隲所召拜校书郎中在东观十年穷览典籍上广成颂又窦章居贫蔬食讲读不辍太仆邓康重章学行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蔵室道家蓬莱山康荐章入东观为校书郎中汉御史中丞掌殿中兰台秘书图籍因置兰台令史典校其书班固傅毅初并为兰台令史王充云通人官兰台令史比校书郎中东观有校书郎置校书郎中典其事时通儒逹学亦多以佗官领之自汉魏历宋齐梁陈博学之士往往以佗官典校秘书至后魏秘书省始置校书郎正第九品上北齐置十三人隋初亦置十二人炀帝三年减为十人其后又増为四十人皇朝减为八人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详定典籍正其文字前代才学之士多以佗官兼其任者齐秘书省有正书盖是正字之任北齐秘书省始置正字四人从第九品上隋因之皇朝为正第九品下主事一人从九品上皇朝置掌印并句检稽失
  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魏甲辰仪秘书令史品第八晋品第九宋品第八齐秘书令史品勲位第六梁陈品第九后魏秘书令史从第九品下北齐正第九品上隋开皇初始降为流外行置隋秘书令史四人流外二品书令史九人流外三品皇朝因之
  典书八人齐职仪云宋孝武大明年开府仪同及三公府皇子府皆有典书吏皇朝秘书省始置典书其职同流外入考入流焉
  楷书手八十人隋炀帝秘书省置楷书员二十人从第九品掌钞写御书皇朝所置职同流外也
  亭长六人掌固八人熟纸匠装潢匠各十人笔匠六人皇朝所定
  秘书郎掌四部之图籍分库以蔵之以甲乙景丁为之部目甲部为经其类有十一曰易以纪阴阳变化经籍志归蔵等六十九部五百五十一卷二曰书以纪帝王遗范古文尚书等三十二部二百三十七卷三曰诗以纪兴衰诵叹韩诗等三十九部四百三十三卷四曰礼以纪文物体制周官等一百三十六部一千六百二十二卷五曰乐以纪声容律度乐大义等三十二部一百四十三卷六曰春秋以纪行事褒贬春秋经等三传九十七部九百八十三卷七曰孝经以纪天经地义古今孝经等十八部六十三卷八曰论语以纪先圣微言论语等并三经异义七十二部七百八十一卷九曰图纬以纪六经䜟候河图等十三部九十二卷十曰小学以纪字体声韵说文等三部四十六卷乙部为史其类一十有三一曰正史以纪纪传表志史记等六十七部三千八十三卷二曰古史以纪编年系事纪年等四十四部六百六十六卷三曰杂史以纪异体杂记周书等七十部九百一十七卷四曰霸史以纪伪朝国史赵书等二十七部三百三十五卷五曰起居注以纪人君动止穆天子传等四十一部一千一百八十九卷六曰旧事以纪朝廷政令汉武故事等二十部四百四卷七曰职官以纪班序品秩汉官解诰等二十部三百三十六卷八曰仪注以纪吉凶行事汉旧仪等五十九部二千二十九卷九曰刑法以纪律令格式律令等三十五部七百一十二卷十曰杂传以纪先贤人物三辅决录等二百一十七部一千二百八十六卷十一曰地理以纪山川郡国山海经等一百三十九部一千四百三十三卷十二曰谱系以纪氏族继序世本等四十一部三百六十卷十三曰略录以纪史策条目七略等三十部二百一十四卷景部为子其类一十有四一曰儒家以纪仁义教化晏子等三十五部三百三十六卷二曰道家以纪清浄无为鬻子等四十二部三百三十一卷三曰法家以纪刑法典制申子等四部凡六十卷四曰名家以纪循名责实管子等六部七十二卷五曰墨家以纪强本节用墨子等三部七十卷六曰从横家以纪辨说谲诈鬼谷子等二部七卷七曰杂家以纪兼叙众说尉缭子等九十七部二千七百二十卷八曰农家以纪播植种艺汜胜之书等五部一十九卷九曰小说家以纪刍辞舆诵燕丹子等二十五部一百二十二卷十曰兵法以纪权谋制变司马兵法等一百四部四百四十六卷十一曰天文以纪星辰象纬周髀等九十七部六百七十卷十二曰𠩵数以纪推步气朔四分历等一百部二百六十三卷十三曰五行以纪卜筮占候风角占等二百七十二部一千二十二卷十四曰医方以纪药饵鍼灸黄帝素问等五十六部四百一十卷丁部为集其类有三一曰楚词以纪骚人怨刺楚词等十部二十九卷二曰别集以纪词赋杂论荀况集等四百三十七部四千三百八十一卷三曰縂集以纪类分文章文章流别集等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校书郎正字掌雠校典籍刊正文字字体有五一曰古文废而不用二曰大篆惟于石经载之三曰小篆谓印玺旐旛碑碣所用四曰八分谓石经碑碣所用五曰隶书典籍表奏及公私文䟽所用皆辨其纰缪以正四库之图史焉
  著作局著作郎二人从五品上续汉书称班固傅毅以兰台令史陈宗以洛阳令尹敏以长陵令孟辇以司隶校尉并著作东观然皆佗官兼著作之名而未正其官至魏明帝太和中置著作郎隶中书省晋惠帝元康二年诏曰著作旧属中书而秘书既别典文籍今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后又别自名省曰著作省而犹隶秘书晋魏著作郎一人俗谓之大著作专掌史注亦或为兼官晋令著作郎品第六进贤一梁冠綘朝服而晋书称陈夀作益都耆旧传武帝善之以为著作郎张载作剑阁铭世祖以为能除著作郎孙楚自著作佐郎转著作郎此皆谓大著作也又荀朂以中书监于窦虞预徐广以散骑常侍孙绰以给事中伏滔以游击将军孙盛以秘书监并兼领著作又陈郡王隐待诏著作单衣介帻朝朔望于著作省亦其任也宋齐并同晋氏宋书云何承天除著作郎撰国史承天巳老诸佐郎并名家年少荀伯子嘲之常呼为奶母焉著作秩六百石品第六陈依梁后魏正第五品上后魏书崔浩学究精微宋钦好学不倦并为著作郎北齐二人从五品后周春官府置著作上士二人即其职也隋秘书省领著作郎曹置著作郎二人从第五品上炀帝三年增为正五品其后又降为从第五品皇朝秘书省领著作局置著作郎二人龙朔二年改为司文郎中咸亨元年复故
  著作佐郎四人从六品上著作佐郎修国史宋百官春秋云常道乡公咸熙百官名有著作佐郎三人晋定员八人哀帝兴宁二年大司马桓温表省四人孝武帝宁康元年复置八人晋令著作佐郎品第六进贤一梁冠綘朝服孝武太元四年诏秘书监自选著作佐郎令并无监使吏部选有监复旧焉宋齐并同晋制著作佐郎始到职必撰名臣传一人宋氏之初国朝始建未有合撰者此制遂替矣梁秩四百石品第七陈令仆射子起家为之品制同梁后魏正第七品上北齐正第七品下后周春官府署著作中士四人即著作佐郎之任也隋置八人正第七品上炀帝三年著作二人増品从第六皇朝置四人龙朔二年改为司文郎咸亨元年复故开元二十六年减置二人
  书令史一人自晋以来秘书著作皆有令史史阙其员品
  校书郎二人正九品上后魏著作省置校书郎史阙其员品北齐著作省置校书郎二人正第九品上隋及皇朝因之开元二十六年减置一人
  正字二人正九品下隋著作曹置正字二人从九品上皇朝因之
  著作郎掌修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太史局令二人从五品下左传云昔少昊氏以鸟纪官凤鸟氏历正也颛顼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唐虞之际羲氏和氏绍重黎之后掌天地四时之官并太史之任也周官太史掌建邦之六典正岁年以序事班告朔下邦国左传曰天子有日官即太史也汉书百官表太史届太常茂陵书称司马谈为太史令后汉太史令一人秩六百石掌天时星律祥瑞妖灾凡岁将终奏新年历而已魏因之晋太史令品第七秩六百石铜印墨绶进贤一梁冠綘朝服江左高莹以侍中陈卓以义熙守吴道欣以殿中侍御史兼领太史宋齐梁陈并同晋氏后魏北齐亦然后周春官府置太史中大夫一人掌历家之法隋秘书省太史曹置太史令二人从七品上炀帝三年改太史曹为太史监进令阶为从五品皇朝因之改监为局龙朔二年改为秘书阁局令改为秘阁郎中咸亨元年复旧贞观元年为浑天监不隶麟台其令监署一人加至正第五品上因加副监及丞主簿府史等员其年又改为浑仪监长安二年复为太史局还隶麟台縁监置官及府史等并废其监依旧为令置二人景龙二年又改太史局为太史监令名不改不隶秘书开元二年又改令为监三年加从第四品下其一员改为少监十四年又改为局复为太史令二员隶秘书
  丞二人从七品下司马彪续汉志云太史丞一人秩二百石魏晋宋齐皆同汉氏梁氏太史丞三品勲位后魏北齐史失其品第隋太史丞置二人正第九品上炀帝三年减一人皇朝不置丞贞观元年改为浑仪监始置丞二人从第七品上长安二年又省景龙二年复置
  令史二人书令史四人太史不隶秘书即为府史开元十四年复为令史也太史令掌观察天文稽定历数凡日月星辰之变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属而占候焉其属有司历灵台郎挈壶正凡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茍非其任不得与焉观生不得读占书所见徴祥灾异密封闻奏漏泄有刑每季录所见灾祥送门下中书省入起居注岁终縂录封送史馆毎年预造来岁历颁于天下
  司历二人从九品上汉官仪太史全员有理历六人至晋太史令使员有典历四人宋齐梁陈后魏北齐皆有典历并史阙其员品至隋改典历为司历置二人从九品下取左传司历为名皇朝为从九品上
  保章正一人从八品上周礼春官太史属有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辩其吉凶自秦汉以来无其职至后周春官府置太史其属有保章上士中士之职即其任也至隋置历博士一人正九品上皇朝因之长安四年省历博士置保章正以当之掌教历生
  历生三十六人隋氏置掌习历皇朝因之同流外八考入流
  装书历生五人皇朝置同历生
  司历掌国之历法造历以颁于四方有戊寅历武徳初东那道士传仁均所造拜太史令麟徳历麟徳中太史令李淳风所造神龙历神龙中太史令南宫说所造大衍历开元十四年嵩山僧一行承制旨而考定最为详密今见行焉凡天下测影之处分至表准其详可载故参考星度稽验晷影各有典常南至之影京兆长一丈二尺九寸二分蔚州长一丈五尺八寸九分春分中影洛城长五尺二寸五分京兆长五尺三寸四分太原长六尺蔚州长六尺四寸四分半北至之影京兆表北长一尺四寸二分安南则表南三寸开元十二年于京丽正院定表様并雷尺寸差太史官驰驿分往测候
  监候五人从九品下魏晋太史令吏员有望候郎二十人候部吏十五人掌侯天文并监候之任也隋初置监候四人从九品下炀帝三年增监候为十人皇朝因隋置监候五人
  天文观生九十人隋氏置掌昼夜在灵台伺候天文气色皇朝所置从天文生转补八考入流也
  灵台郎二人正八品下掌习知天文周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所以观䘲象察气之妖祥也诗云经始灵台郑玄曰观台而曰灵者言文王化行似神之精明故以名也春秋传曰公既视朔遂登灵台以望而书云物亦其制也其在周官则冯相氏登高台以掌其事汉则杂候上林清台后汉又作灵台掌候日月气而属太史太史有二丞其一在灵台汉官云灵台员使十三人灵台待诏四十六人魏太史有灵台令丞主候望颁历晋宋齐梁陈太史皆有灵台丞隋太史置天文博士掌教习天文气色皇朝因隋置天文博士二人正八品下长安四年省天文博士之职置灵台郎以当之
  天文生六十人隋氏置皇朝因之年深者转补天文观生
  灵台郎掌观天文之变而占候之凡二十八宿分为十二次寅为析木燕之分自尾十度至斗十一度卯为大火宋之分自氐五度至尾九度辰为夀星郑之分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已为鹑尾楚之分自张十五度至轸十一度午为鹑火周之分自柳九度至张十六度未为鹑首秦之分自井十六度至柳八度申为实沈魏之分自毕十二度至井十五度酉为大梁晋之分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戍为降娄鲁之分自奎五度至胃六度亥为娵訾卫之分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子为玄枵齐之分自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丑为星纪吴越之分自斗十二度至女七度所以辩日月之纒次正星辰之分野凡占天文变异日月薄蚀五星陵犯有石氏甘氏巫咸三家中外官占凡瑞星祅星瑞气祅气有诸家杂占凡测候晷度则以游仪为其凖
  挈壶正二人从八品下掌知漏刻周礼有夏官挈壶氏秋官司寤氏春官鸡人氏凡三职咸掌其事自汉以后太史掌之皇朝长安四年始置
  司辰十九人正九品下掌漏刻事隋置司辰二人从第九品下炀帝改为司辰师本属武侯府大业三年隶于太史局皇朝因之贞观元年除师字
  漏刻典事十六人皇朝置掌司漏刻之节
  漏刻博士六人隋置有品秩掌教漏刻生皇朝降为流外也
  漏刻生三百六十人隋置掌习漏刻之节以时唱漏皇朝因之皆中小男为之转补为典钟典鼓
  典钟二百八十人皇朝置掌击漏钟
  典鼓一百六十人皇朝置击漏鼓
  挈壶正司辰掌知漏刻孔壶为漏浮箭为刻以考中星昏明之候焉箭有四十八昼夜共百刻冬夏之间有长短冬至日南为发去极一百一十五度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日北为敛去极六十七度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二分发敛中去极九十一度昼夜各五十刻秋分已后减昼益夜九日加一刻春分已后减夜益画九日减一刻二至前后则加减迟用日多二分之间则加减速用日少凡候夜漏以为更点之节毎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节





  唐六典卷十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唐六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