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直笔 (四库全书本)/全览
唐书直笔 全览 |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五
唐书直笔目录 史评类
卷一
帝纪
卷二
帝纪
卷三
列传
志
摘旧史繁文阙误
卷四
新例须知
〈臣〉等谨案唐书直笔宋吕夏卿撰夏卿字缙叔泉州晋江人举进士为江宁尉历官宣徳郎守秘书丞以预修唐书告成擢直秘阁同知礼院后出知颍州卒于官事迹具宋史夲传考曽公亮进唐书表所列预纂修者七人夏卿居其第六本传称夏卿学长于史贯穿唐书博采传记杂说数百家折衷整比又通谱学创为世系诸表于新唐书最有功是唐书虽分题欧阳修宋祁之名而夏卿编摩之力亦不在修祁下也据晁公武读书志是书乃其在书局时所建明欧宋间有取焉所有未符乃欧宋所未取者然是丹者非素论甘者忌辛著述之家各行所见其取者未必皆是其不取者亦未必皆非观前三卷论纪传志之修改及旧史繁文阙误第四卷为新例须知即所拟发凡也晁氏别载夏卿兵志三卷称得于宇文时中季蒙题其后曰夏卿修唐史别著兵志三篇自秘之戒其子弟勿妄传鲍钦止吏部好藏书苦求得之其子无为太守恭孙偶言及因恳借钞录于吴兴之山斋云云然则夏卿之于唐书盖别有所见特弗似吴缜之显攻耳今兵志已不可见刊存是书以资互考亦未始非参订异同之助矣乾隆四十七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唐书直笔卷一
宋 吕夏卿 撰
帝纪第一
名字
王者帝天下名所以事宗庙礼天地也其馀接见臣下从谦称则名无所通焉帝名之例始于范蔚宗陈寿古今之通制也史记汉书不载帝名失于简略也
汉高祖以刘季称光武以文叔称然则帝之有字尚矣唐高祖字叔徳刘昫之书不载〈案刘昫原本讹刘敬今改正〉史之阙文也
书母
礼家贵嫡示天下之本也非嫡则不书母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子立然后书所以生于母传正也
代宗纪书曰母章敬吴皇后〈案章敬原本讹章恭今改正〉馀则不书所生母如元献杨太后传中载生肃宗故略于此即位
继世而立书即位用常文
书曰皇太子即位于柩前书柩前示承顾命之重也
继故而立其贼不讨则为子之谊轻不称太子无嗣父之道也
文宗纪书曰宝历二年十二月皇帝即位敬宗遇弑文宗以弟继统纵贼不讨贬也穆宗纪书曰元和十五年正月皇帝即位不称太子者陈弘志不讨则太子之谊不明故从兄弟称用文宗例明以帝制而立也中宗纪书曰〈案中宗原本讹哀宗今校改〉景龙四年六月温王即皇帝位哀帝纪书曰天祐元年八月辉王即皇帝位微不足以讨贼非贬也不称皇太子者矫先君之顾命出于一时之权宜故但以温王辉王书
内禅
内禅非正之制也涉权宜而逼大体则书践阼而不称太子传袭计定人无异志则书践阼而不称皇帝若让不忍嗣然
高祖纪书曰武徳九年八月皇帝传位为太上皇睿宗纪书曰〈案睿宗原本讹高宗今校改〉先天元年八月皇帝传位为太上皇太宗纪书曰八月太上皇传位皇帝践阼于显徳殿明皇纪书曰八月太上皇传位庚子皇帝践阼于武徳殿太宗明皇纪皆先载建成元吉太平公主之难及事克内禅之命行焉臣子之谋非一朝一夕之故变也于传位之下复出太上皇传位明神器有所授也顺宗纪书曰贞元二十一年八月皇帝传位于皇太子宪宗纪书曰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内禅乙巳皇太子践阼于宣政殿录内禅以起践阼者人望所属宗庙有主推天命之归故不书太上传位不嫌所授不明也受内禅不书即位嫌父在而取大宝称践阼明代父之谊从缓文
立太子
太子社稷之系父在不得以君称书名从臣下之辞人神所归则书立
睿宗纪书曰景云元年七月立皇太子隆基是也
立不以正非天下之心所在则书子从私恩也
高宗纪书曰永隆元年八月立子哲为皇太子是也
太子薨不名谥葬在乎传不成恩也徳或无良虽嫡亦绌先书废从天下之志也
文宗纪书曰开成三年九月废皇太子永为太宗纪废皇太子承乾同文天下之人知其可废亦不足以为君故先云废
嬖夺其恩废不以过后书废非得罪于天下天下不知太子之废也
明皇纪书曰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皇太子忠废与高宗纪皇太子贤废同文谓无可夺之罪后云废从缓不忍辞
其徳足以奉宗社而失爱君亲罹于非命书杀迫也中宗纪书曰景隆三年七月杀皇太子重俊不书部下所杀称君命以纾海内之痛
立皇后
皇后共承宗庙海内之母立以徳不以爱正家之道也先书君命正也
太宗纪书曰武徳九年八月立皇后长孙氏先书立徳选肃宗纪书曰至徳元年四月立皇后张氏同文张氏虽以凶终然其恶不累故用异例
废以罪不以私则书废从天下之人废之也
明皇纪书曰开元十二年六月废皇后王氏不称废为庶人嫌齐体之偪也王皇后诏载于本传若无罪不出诏加罪之诬不足信于后人也
立以嬖不以徳废以谮不以罪则异文见实
中宗纪书曰神龙元年立妃韦氏为皇后高宗纪书曰永徽六年七月皇后王氏废是也
以爱夺权以计得众立非恩徳则从自立文
高宗纪书曰永徽六年十月皇后武氏立是也凡立后恩泽皆出于已大赦天下老人赐粟不出高宗纪者恶武后之立正始而杜渐故但载武后本传
国变遭绌书权臣之命幽逼致崩云死惟皇后不云杀嫌齐体也
哀帝纪书曰天祐二年十二月皇后何氏死乙酉朱温追废皇太后何氏是也庚戌辍郊诏载于何后本传者恶朱温之诬不出哀纪
宰相拜复
宰相国之股肱升黜书于纪重安危之本也书得人不备官
睿宗纪书曰景龙四年四月以许州刺史姚元之为丞相不书为兵部尚书门下三品具本传
瘝官不书君命惩滥恩也
明皇纪书曰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牛仙客为丞相是也
用得其人功利社稷因其媒孽而辍柄用则先名而后免
明皇纪书曰开元二十四年十二月丞相张九龄罢以一时之罪而惜其功不欲闻罪免之命故后罢用缓辞于本传复书某月某日罢以某代之足纪文也罢相之后或更方镇迁他官皆详于本传徳宗纪书曰贞元十一年四月丞相陆贽贬于忠州贽以太子宾客贬忠州别驾为丞相书者繇上意之回惑庸䜛之枉谮虽窜谪善人远方而天下之望不替故犹称丞相不书别驾而称贬者君命实放逐其虚器所加从略
不胜其任以过而罢则先免而后名国罚明也有罪之放先书贬录过以正罚则罪名正而天下服
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十二月贬丞相卢𣏌于新州位浮其材海内知其可去故先书贬窜之命
宰相薨于位书名而不氏
代宗纪书曰天历十二年七月丞相绾薨是也罢相书氏
大勲劳书薨记功也贤臣死于贬所书地隐之也徳宗纪书曰建中元年五月汾阳王郭子仪薨贞元五年八月庚戌西平王李晟薨录勲劳也徳宗纪书曰贞元某年某月丞相陆贽卒于忠州文宗纪书曰太和九年七月丞相宋申钖卒于开州非罪而黜虽死书旧官记终也变薨言卒者伤贤臣不复故轻文讥王者不能用旧臣也宗室属远亦书明皇纪书曰天宝十一年十月信安王祎薨是也
贤臣云亡海内所痛位名氏备而书卒若废朝简而赠赙杀则不书
敬宗纪书曰长庆四年十二月吏部侍郎韩愈卒贤臣记终也贤相告老乞骸骨书薨与贤臣异文文宗纪书曰开成四年三月晋国公裴度薨不书丞相罢也
杀大臣有罪书伏诛无罪书赐死非君命书害
代宗纪书曰大历十二年宰相元载伏诛国法行也中宗纪书曰天授二年十月左相岑长倩赐死〈案旧书新书并载杀岑长倩于武后纪此作中宗记当是夏卿修史时所拟改〉逼君命也中宗纪书曰神龙二年某月武三思害侍中桓彦范及敬晖袁恕已文宗纪书曰〈案文宗原本讹中宗今校改〉太和九年十一月仇士良害宰相王涯及贾𫗧舒元舆书三思与士良之名恶专戮大臣也
馀臣有罪书诛无罪书杀
明皇纪书曰天宝六载春正月诛北海太守李邕开元二十五年三月杀监察御史周子谅书诛者成法不可变王者至公之刑也书杀者触威忤旨罹于非命王者一时之罚也
命将征伐
征伐国家废兴之大政也将得人书帅师讨有罪书伐高宗纪书曰乾封元年十月辽东道大总管李𪟝帅师伐高丽不云命司空英国公李𪟝为辽东大总管者纪书成命传其实事也
将非其人书王师伐不得罪大战书及
明皇纪书曰天宝十四载四月王师及云南大战于泸川败绩不书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将之者贬无功也书及者无名兴师及争土拓地玩威丧徒国家危亡之衅故不书王师不胜通以败绩书
将擅出师虽伐得罪出而有功皆书自专
书曰某月某日将军某以师伐某国以者左右自用之文
官军失利以将名师恶衄国也效命而死书失利将奔北俘辱书大败
明皇纪书曰开元二十年閠三月郭英杰之师失利于都山英杰死之英杰蹈义丧元不陨臣节书死而再名嘉之也明皇纪书曰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封常清之师大败于罂子谷幸陜郡十五年六月哥舒翰之师大败于灵宝执哥舒翰翰及常清奔书执之再名罪失律也英杰常清皆一时名将虽败军犹不称王师
王师有功执其丑虏书获
明皇纪书曰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常山太守颜杲卿败安禄山之军获其将何千年高邈以似禽兽称获
将以辱命而诛书斩于军中否则书斩杀无罪也明皇纪书曰天宝十四载十二月高仙芝封常清斩于军中诛辱命也胜负之势用兵常数士不素习舆尸奔北虽国法必申而其罪可贳用轻文书曰某年斩将军某
裨校之属虽有功书元帅之名重兵柄之分也
徳宗纪书曰建中二年十一月宣武节度刘洽破淄青李纳之军于徐州不书神䇿将曲环名一军政于刘洽也
执戎狄则大将不名
太宗纪书曰贞观四年三月执突厥颉利可汗是也以能禽之故大将不名也
破戎狄必称王师
太宗纪书曰王师破突厥于阴山不书李靖之名举中国之重也其馀具突厥靖传
不称王师者穷兵黩武非中国之道用轻文
太师纪书曰十四年八月平高昌城十九年五月甲申收辽东城是也
戎狄之心势窘则幸生服叛不一无向化之常惟可汗来奔则书
太宗纪书曰三年十二月突厥突利可汗什钵苾来奔其馀虽名王酋豪来皆载之本传不列帝纪不与中国受叛人也明皇开元二年突厥默啜妹婿火拔颉利发石失毕来奔不书明皇纪是也
戎狄之俘献于社庙不书大将之名受俘亦如之惩首事也
太宗纪书曰贞观四年三月献突厥之俘于太庙二十三年正月献龟兹之俘于社庙明皇纪书曰开元二十年五月皇帝御应天门受俘是也
中国之俘献于社庙皆书大将之名受俘亦如之褒大功也
高祖纪书曰〈案高祖旧讹高宗今校改〉武徳二年七月秦王献窦建徳王世充之俘于太庙宪宗纪书曰元和十四年二月皇帝御兴安门受田弘正所献李师道之俘是也
宰相统兵书天子遣师重本朝之寄也
宪宗纪书曰元和十二年八月裴度征淮西吴元济皇帝御通化门遣师昭宗纪书曰龙纪元年五月张濬征大原李克用帝御安喜门再拜衔涕而辞上赐之犀带具本传
公主下降
公主下嫁外国必书逆女之使
太宗纪书曰十三年十二月吐谷浑遣使来逆女十四年二月弘化公主归于吐谷浑春秋纪裂𦈡来逆女中国之臣得以名通吐谷浑慕容诺曷钵逆女不书名惟以使称
不书逆女之使以公主大归为名
淮阳王道明送弘化公主不书本纪尊中国也具吐谷浑传而已
外国求婚之使不书于纪使若其请不必皆然
贞观十四年六月薛延陀遣使求婚具吐蕃传是也中宗纪书曰景龙三年十一月吐蕃遣使逆女四年正月车驾幸始平送金城公主归吐蕃缘当时之意故异文非新例也曲赦咸阳故不书于纪具吐蕃传足本传之文也
公主釐降无求婚逆女之使则不书于纪礼不足也开元五年固安公主妻奚首领李大酺〈案旧唐书奚国传作李大辅〉永乐公主妻李失活乾元元年肃宗第二女宁国公主〈案宁国旧讹宁亲今校改〉出降回纥皆具本传而略于帝纪为中国讳也
公主无子绝归则书自还
肃宗纪书曰乾元二年八月宁国公主自回纥还是也
结好不固以师而归变文书至喜之也
武宗纪书曰会昌三年三月太和公主至自回纥是也
公主死于外国则书于帝纪而略于本传
书曰某月某日公主薨于某国是也
外国之君赴告不书于纪
春秋吴越之国卒而不书葬恶其僭而失礼外宗称藩而臣其一国风化之所不及卒虽赴告当例于本传
绝域内属书本传儆慢防之易也
圣人内宁必有外忧故四夷奉珍献宝奔走京师其心非素被天王之化顾其势使然故不列帝纪是不忘豫防之警
结好之盟先书戎狄以明汲汲也
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正月吐蕃及凤翔节度使张镒盟于清水戎狄无信盟诅末节要以神明之信非中国之福故先书吐蕃示汲汲于中国也不书吐蕃相尚结赞之名所以重中夏也
渝盟有变则不地
徳宗纪书曰贞元二年閠月吐蕃及侍中浑瑊盟执我行人崔汉衡路泌以下皆不书微也
戎狄乞盟不书莅盟之臣蒙上文也
穆宗纪书曰长庆元年九月吐蕃乞盟十月及吐蕃盟不地不书丞相植莅盟皆具吐蕃本传
乱臣
乱臣贼子其谋有渐王者执驭下之柄必防微塞源焉书起而不云叛贵失御也
明皇纪书曰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起于渔阳是也
负固怙乱之雄乘伺衅隙而作有国所不免书叛有地也
徳宗纪书曰兴元元年二月李怀光以河中叛宪宗纪书曰元和二年十月李锜以润州叛是也
无地书据
刘辟以西川行军司马因韦皋之薨窃据成都宪宗纪书曰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刘辟据成都以叛无地也
窃地自固非君命所授用自立文
徳宗纪书曰建中二年二月梁崇义以襄阳自立以五使宣谕李舟如荆襄拒境不纳是反状已明至是加崇义同平章事不受诏故以崇义自立为文
军逐其帅不预谋而立用众立文
穆宗纪书曰长庆元年七月幽州立其帅朱克融是也不书立洄具本传
蕃臣失抚驭之和以罹逼胁用众逐文
穆宗纪书曰长庆元年七月幽州逐其帅张弘正是也
非意之变失备见逐书奔
文宗纪书曰〈案文宗原本讹太宗今校改〉太和五年正月李载义自幽州出奔是也
春秋诸侯之子列于盟会则位定方镇之孤以留后自立朝廷因而授之容非篡盗书立
徳宗纪书曰贞元二年六月沧州程怀直立是也不书程日华卒者方镇不卒
拒君命于外失臣子之义书拒命以见恶
肃宗纪书曰上元元年二月来琪以襄阳拒命是也不云叛其恶轻
唐书直笔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唐书直笔卷二
宋 吕夏卿 撰
帝纪第一
方镇
方镇逞兵以窥王土侵蹂得地围城皆同文
穆宗纪书曰长庆元年十一月成徳王庭凑围牛元翼于深州二年三月成徳王庭凑入幽州〈案新旧唐书纪传自长庆元年七月后幽州为朱克融叛据二年三月当书王庭凑入深州此讹深作幽或上文有脱佚〉书曰入者恶其专也徳宗建中四年正月淮西李希烈寇汝州不书其将以希烈首恶也
方镇违命擅甲兵以侵佚其首酋恶故不书将
春秋诸侯大夫师帅皆书方镇专征犯上无君之恶莫大焉故削其将兵之臣名则其恶不分盖深绳之也
王师破方镇之兵书而系以名
徳宗纪书曰建中二年七月马燧破魏博田悦之军于双冈书破示剿绝凶逆魏博者恶悦以地自专故书用国文
弃地不书名重围绝援其力不足以自全虽奔讳其恶肃宗纪书曰至徳元年十月初弃平原郡二年八月初弃灵昌郡不书颜真卿许叔冀之名力不足也肃宗纪书曰至徳二年五月鲁炅自南阳归襄阳穆宗纪书曰长庆二年四月牛元翼自深州归京师若全师归来也
方镇不轨王臣不能固守隳节而丧国土书地以见重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十二月李澄以滑州降李希烈懿宗纪书曰咸通九年十月崔雍以和州降庞勋是也
方镇叛亡之人书归以明同恶
代宗纪书曰大历十年正月昭义叛卒裴志清归于田承嗣是也
方镇败王者之师书不利以避䘐国
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九月王师及淮西李希烈战于襄城失利不书哥舒翰者师为重也
方镇炽结扼王土之冲足以为一时之患则书之徳宗纪书曰建中二年三月淄青李正己以兵屯济阴是也
方镇擅徙所居则书之
徳宗纪书曰建中三年七月淮西李希烈迁于许州代宗纪书曰大历十二年某月淄青李正己迁于郓州是也
方镇因衅篡逐用两下相图文
代宗纪书曰大历十四年淮西李希烈逐李忠臣宪宗纪书曰元和四年十一月蔡州吴少阳杀吴元庆皆不书其帅
方镇承命以讨叛则书帅师
徳宗纪书曰建中二年八月淮西李希烈帅师伐山南梁崇义是也
攻伐非君命则以国抗
代宗纪书曰大历十年十月易定李宝臣败魏博之军于清水不书败田承嗣之将卢子期者不与宝臣寻戈擅命也
王师克土书收大将以恩信得其地书入其下舍逆以听命书归顺其下取元恶以自效书献
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三月李皋收黄州某月李皋入安州明不用甲兵也代宗纪书曰大历十年十一月吴希光以瀛州归顺〈案旧书作吴希光以城降新书作吴希光以瀛州降〉宪宗纪书曰元和二年十月浙西裴文良执李锜以献十四年二月淄青刘悟斩李师道以献不云其帅者获罪于朝不得以臣子申故用两下文
王师平方镇先得地而申戮若凶渠授首而阖境甫定则先得隽而后地
宪宗纪书曰元和十二年十月王师平淮西吴元济斩于京师其民久染污俗无向化之心环数千里之地甲兵富彊逾年然后破繇先翦其境土乃得元恶故先书平淮西后云元济斩也武宗纪书曰会昌四年八月王师斩刘稹泽潞平罪人共得故书王师斩刘稹各用便文也平淮西泽潞不书李愬石雄而书王师申国威也
方镇之寄胁于权宜则书失地之渐宰相失庙堂之谋循方镇之请则书授地以罪之
穆宗纪书曰元和十五年十月初失泽潞谓以刘悟为昭义军节度使是书失地之渐也敬宗纪书曰宝历元年十二月宰相李逢吉以泽潞授刘从諌以弃地罪逢吉
方镇拒命夺官爵绝朝贡示天罚之必行也
宪宗纪书曰元和四年十月削成徳王承宗官爵元和十年七月绝成徳王承宗朝贡书地以明国章
讨叛命将称诏
明皇纪书曰天宝十四载十一月诏封常清帅师讨安禄山代宗纪书曰大历十年四月诏马燧帅师讨李灵曜宪宗纪书曰元和十一年九月诏李愬帅师讨吴元济是也
命将权钧力齐则不书统帅之名
肃宗纪书曰乾元元年九月诏九节度之师讨安庆绪不书郭子仪李光弼之名军政不一也宪宗纪书曰元和十一年正月诏六镇之师讨王承宗不书河东幽州卢龙义成横海魏博昭义节度亦此义也
伐叛因其党斩首遂平则不书王师之功
徳宗纪书曰贞元元年七月李怀光斩于河中者以贼将牛名俊斩怀光首以城降故不书马燧之功
守土之帅以师相攻擅甲兵之威蔑朝廷之命则书举兵攻地
代宗纪书曰永泰元年五月汉州刺史崔宁举兵攻剑南不书攻郭英乂以王事为重也
守土之帅乘甲兵土地之势固封疆以树腹心则书地以记薨君子乐善而忘恶虽功有馀而心不至者皆得以臣道终
顺宗纪书曰贞元二年十一月八日韦皋薨于成都先薨后地者因其薨殂得地如晋陶侃薨而得荆州之类
军乱其帅见杀以非罪书遇害
文宗纪书曰太和四年二月兴元军叛其帅李绛遇害先叛后杀者闻军变尚冀其生不忍闻其死用缓文
军乱杀其帅以罪书众杀
敬宗纪书曰宝历二年五月幽州杀其帅朱克融
方镇效顺举族还朝书归地
宪宗纪书曰元和五年十二月张茂昭以易定来归非兵革所加而得其地书入以褒忠臣其地袭为己有必其心坚于效顺乃得之故以来觐赐对为书归地之日不以管籥符印付任简迪为归地也书归以明旧地
逼于天时惧罪入觐书得地
宪宗纪书曰元和三年九月庚寅复得襄阳先是于𬱖为其子所讽归朝入觐至是日册拜司空以裴均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是朝廷始复得故地因以是日书复襄阳也非其心效顺故不书𬱖以襄阳来归朝廷喜得地而贷罪国法无所申故不书𬱖至自襄阳也宪宗纪书曰元和十四年八月己酉复得宣武韩弘以七月戊寅来朝愿奉朝请至是日拜司徒癸丑以张弘靖为宣武节度使是朝廷以弘靖坚为戎务始复故地因以己酉为复得宣武与于𬱖事同惟得地已定弘靖受命缓故书己酉非异例
方镇昭洗一时之计先书输赋献地以盖国耻
宪宗纪书曰元和五年七月庚子成徳王承宗请输常赋以缓师丁未昭洗王承宗复其官爵十三年三月甲寅成徳王承宗献徳博二州以缓师庚辰昭洗王承宗复其官爵先是五年承宗请输常赋朝廷降授官史不书纪者以输赋为重于时昭洗之命因李师道刘总亟请不得已而从之不书师道请者宥过正罚国家常法非得缘于臣子之情故不书称缓师豫当时之志也
春秋之法阳虎以家臣窃宝玉大弓书盗求名亡也方镇之重以狙诈阴窃发于辇毂欲不知于人主者必穷奸而正罪名故备书盗名不得盖示大恶于天下也宪宗纪书曰元和十年三月淄青李师道盗焚河阴转运院十一年正月成徳王承宗盗断建陵门㦸十一月成徳王承宗盗焚献陵寝宫十年六月成徳王承宗盗杀宰相武元衡伤御史大夫裴度不书遣张晏等刺元衡及焚河阴院屋数斫建陵门㦸竿数皆不书者本传载其事以见恶故纪略文
方镇来朝必书功臣则否拥兵入觐国家休戚之本书入朝臣礼之失也
代宗纪书曰大历九年九月幽州朱泚来朝始通幽州也泚以七月使弟滔奉表以入朝以九月至京师故九月乃书来朝如大历二年郭子仪李抱玊三年马璘四年魏少游来朝皆臣子常礼载之本传昭宗纪书曰乾宁元年正月凤翔李茂贞入朝不书来朝迹嫌势逼不与其来也书示臣礼犹存焉昭宗纪书曰二年五月凤翔李茂贞邠州韩建至京师凌铄王室臣礼替矣变朝书至讥暴也
方镇失地而朝书奔大去地书至
代宗纪书曰大历十四年三月汴宋李忠臣奔于京师先是忠臣为李希烈所逐狼狈归朝故不书来朝宪宗纪书曰元和十四年韩公武至自鄜坊书始去鄜坊也文宗纪书曰太和三年十一月王智兴至自徐州书始去徐州也
权臣
权臣出入必书宴对亦书
昭宗纪书曰天复三年二月朱温归大梁宴于内殿置酒于延喜门天祐元年五月朱温归大梁宴于崇勲殿七月朱温至京师宴于文思球场十月朱温自河中至京师对于崇勲殿甲申朱温归大梁书逼也
权臣征伐书名得地不书杀敌
昭宗纪书曰景福二年四月朱温取徐州时溥死先是温使将王重师牛存节䧟徐州溥杀死不书杀者恶其擅国书溥自死不与温之专戮也得地犹名者尺寸之地得之非唐所有故本温志以篡取为文又书曰乾宁四年正月朱温取郓州朱瑄死二月朱温取兖州朱瑾出奔不书其将庞师古葛从周及王重师牛存节之名以温首恶也不书帅师恶其得众自大书取使若用奇乘间也
权臣以号自大虽朝廷所授皆以自称书
昭宗纪书曰天复三年二月朱温自称诸道兵马副元帅天祐二年十一月朱温自号魏王备九钖也
权臣擅命屠害忠良以谋翦王室宰相不道贼贤臣以逞憾皆用两下相杀文
昭宗纪书曰景福二年九月李茂贞杀宰相杜让能哀帝纪书曰天祐二年十二月朱温杀宰相柳璨光化三年六月崔裔杀宰相王抟让能以雷州司户柳璨以登州刺史犹以宰相书者恶杀大臣也
权臣杀皇子则地
昭宗纪书曰乾宁四年八月朱温杀十二王于石堤谷书地痛之也哀帝纪书曰天祐元年八月朱温杀六王于西内不书蒋玄晖杀之者本朱温志也
国变扰攘大臣见害于围逼则书遇害
僖宗纪书曰广明元年十二月于琮崔沆豆卢瑑为黄巢所害是也
权臣雎盱书得地之始以谨召乱之阶
僖宗纪书曰光祐二年三月董昌初得越州钱镠初得杭州七月李茂贞初得凤翔中和三年五月朱温初得汴州书得地之张本
权臣任用之渐必直文以示义
明皇纪书曰天宝二十九载七月以安禄山为营州刺史平卢节度副使僖宗纪书曰咸通十一年正月以李国昌为振武节度使中和元年八月王铎以朱温为华州刺史始见禄山国昌朱温之恶也
权臣窥窬神器迁徙都邑以奉天子为文
昭宗纪书曰天祐元年閠四月朱温奉天子都于洛阳不书迁讳偪胁也不书甲辰天子至洛阳者非天子之意也故不书至馀具崔裔传
四夷册立吊祭之使不书不以中国临夷狄也
如元和十六年六月以少府少监李锐持节赴南诏册立左赞善大夫许尧佐副之不书宪宗纪若使人传无殊尤之事则具夷狄之传
唐制大丧天子以卿大夫告于四夷则书于纪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之丧方镇遣使以告则书本传
如元和十一年四月太后崩剑南李夷简遣使南诏告哀馀具夷简传
戎狄方镇拘行人以拒命贱者名而不官
太宗纪书曰贞观八年十一月吐谷浑执我行人赵道徳不书鸿胪丞官微也
宣慰宣谕使
宣慰宣谕使被执称以异国绝之也先使后执不与逆臣絷王人从缓文
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四月太子太师颜真卿使于淮西被执不书李希烈军者春秋卫伐凡伯贬之称戎希烈肆不臣之逆故豫其志以国称深贬之也不书宣慰者君命不申也
使出疆能利社稷安人民不辱君命则书宣慰宣谕之名
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十二月以给事中孔巢父宣慰田悦军穆宗纪书曰长庆二年三月以兵部侍郎韩愈宣慰王庭凑军不云魏博及镇州者元恶慑伏不失臣节不用国文
行人不能度权宜防变以辱君命则书国杀
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七月给事中孔巢父遇害于河中恶国威之沮废故怀光得以称国用重文与颜真卿异例
王者受命必有驱除故僣命馀孽用敌国之文攻克正土则书䧟王师失利书战而后败敌国之臣得以名通侵伐书将
高宗纪书曰武徳二年九月刘武周䧟我并州七月王世充使其将罗士信侵我榖州书将用敌国之礼又书曰武徳二年九月王师及刘武周战于介州败绩王师之败先书者非克会期日以决胜负遇敌来战失备致败从缓文不书裴寂败姜宝谊死舆尸辱命用微者之文
王师胜捷则书大将之名小捷用计诡胜书破
高祖纪书曰武徳元年九月秦王帅师及薛仁杲战于浅水原大败之俘馘具仁杲传又书曰武徳二年十一月秦王帅师破宋金刚之众于美良川是小捷用计诡胜同文
僭国
僭命之国以地归顺则先人后地
高祖纪书曰武徳二年十月罗艺以幽州归于我五年七月杜伏威以江东归于我以者自专之文
穷蹙之寇以地降用国文
高祖纪书曰武徳元年十一月陇西薛仁杲降四年十一月荆州萧铣降以穷兵极讨乃取之国用自降为文书国以得地为重也
邻国并吞非王师致讨书自灭
高祖纪书曰武徳二年某月丹阳沈法兴灭四年十一月江东李子通灭五年某月豫章林士弘灭不书李子通王雄诞张善安灭之者强弱吞噬朝廷威力所不加其地不入以不知文
僭窃之国因其下一时之计则地以众书
高祖纪书曰武徳三年四月河西执李轨以地归于我六年正月山东执刘黒闼以地归于我七月二月汉阳杀高开道以地归于我不书葛徳威安修仁执黒闼李轨张金树杀开道者以众书也不云河西山东渔阳平者非甲兵致讨而得地从自致文方镇拒命其下以元恶自效则以名见异文也
贼师来降其地未入而复叛则不书于纪
武徳元年八月凉州李轨以地降至十月复叛则书本传而已
疆寇病死逭国罚书地
高祖纪书曰武徳元年八月薛举死于陇西代宗纪书曰永泰元年九月仆固怀恩死于灵武是也
疆冦夷定则先地后灭略将以明威
高祖纪书曰武徳四年五月王师平河北窦建徳灭丙寅王师平河南王世充灭五年王师平并州刘武周灭先地后灭以得地为重不云秦王平建徳世充武周者略将以明威
叛臣肆噬取元恶而宥枝附则不用方镇敌国之文宪宗纪书曰元和元年九月高崇文擒刘辟平成都一方胁从民本非怀二心先得隽乃取其地故后云平成都
逆臣窃大号书地示不通于天下
明皇纪书曰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僭即皇帝位于洛阳肃宗纪书曰乾元二年四月史思明僭即皇帝位于范阳徳宗纪书曰建中三年十一月朱滔王武俊田悦僭即王位于魏县四年十月朱泚僭即皇帝位于京师僖宗纪书曰广明元年十二月黄巢僭即皇帝位于京师是也
逼胁干纪原心定罪不用僭文
代宗纪书曰广徳元年十月吐蕃以广武王承宏为皇帝僖宗纪书曰光启二年十月朱玫以嗣襄王煴为皇帝昭宗纪书曰光化三年十一月刘季述以太子𥙿为皇帝是也
僭命之盗为子所杀虽得罪于天下而父子之义存焉天下所不容故不书窃位而记其亡终故事
肃宗纪书曰至徳二年正月安禄山为子庆绪所杀上元二年三月史思明为其子朝义所杀乾元二年三月安庆绪亡代宗纪书曰宝应元年史朝义亡悖义负固自取溃烂故书亡其地未入朝廷不书平庆绪朝义皆不书即伪位具本传
义师
王室有变举义以谋兴复则异文以见志
中宗纪书曰垂拱四年八月越王举师于豫州九月越王败绩光宅元年九月徐敬业举兵于扬州十二月徐敬业败绩凡讨叛必命将不书岑长倩张光辅鞠崇裕李孝逸讨越王敬业者不与武氏之抗义举也敬业虽以兴复为名其迹可疑故不用越王之文特书起兵不书斩越王及敬业隐之也
巡幸
王者㧛谣俗之善恶知王业之艰难其行以时则书幸不书还宫
明皇纪书曰开元十年十月幸兴庆宫不书还宫者虽逾月民不知劳故不书
出非其时称驾所至书还宫
明皇纪书曰天宝八载十月车驾至华清宫九载正月车驾还宫不书皇帝者习盘游之乐损万乘之威以车驾称轻衔橛之变忘鱼服之辱书还宫以见其志明皇是岁幸华清宫逾时忘反受朝贺于离宫故危之
征伐巡守得礼书帝失礼书诏逾宿则皆书至
明皇纪书曰开元十一年正月皇帝北巡守三月皇帝至京师得礼也太宗纪书曰贞观十九年二月诏亲征高丽二十年皇帝至自高丽失礼也以万乘之重争无人之地驰骤不测之险危之道也故书诏征不使帝者当失礼之过也得礼则书至京师示无虞也失礼则书至自某所者乘舆未还以前兴事过举扰民玩威下情离动变生非常故不书至京师
朝贺
受朝贺失礼则书地不受朝贺则不书朔
明皇纪书曰天宝九载正月朔受朝贺于华清宫失礼也徳宗纪书曰贞元二年正月皇帝不受朝贺宪宗纪书曰元和十一年正月以岁饥及宿师罢元会皆不书朔
宴飨
燕会得礼则书地失礼则书宴
明皇纪书曰天宝十四载三月勤政楼宴群臣宪宗纪书曰十三年二月麟徳殿宴群臣得衎乐慈恵之道行于礼而后于酒食故后书宴中宗纪书曰景龙四年四月宴群臣于芳林园敬宗纪书曰宝历二年九月宴群臣于宣和殿礼至于渎有濡首俄弁之咎是厚于酒食而忘鹿鸣精诚之意故先书宴赐宴之例则先书赐尊君命也敬宗纪书曰宝历二年二月赐群臣上已节宴曲江亭文宗纪书曰开成二年十月赐群臣庆成节宴于曲江亭是也
土木功
土木之功虽用民以时亦书失时之役称诏
文宗纪书曰太和八年正月修太庙九月二日诏修曲江昆明二池是时发神䇿军修淘曲江从郑注之邪说故书诏以病夺民之时也
亲蚕
亲蚕之礼不书本纪讥后徳之不建也
肃宗纪书曰乾元二年三月皇后礼先蚕于苑中高宗之世武后四亲蚕不书其徳不足以率天下故载之本传
耤田
耤田如礼则异文以示劝
高宗纪书曰仪凤二年正月皇帝躬耤田于北郊明皇纪书曰开元十九年正月皇帝躬耤田于龙地耤田之礼王者不以身率下则三时怠而生业匮故耤田行礼书躬而称地欲海内知王化尚农也若如礼以至九推民忘尽力农田之劳而相劝于下必异文以示褒明皇纪书曰开元二十三年正月皇帝有事于耤田肃宗纪书曰乾元二年正月皇帝有事于耤田不云躬耤者劝农率下之意明
失礼过举
举难行之事以便世益民则书
明皇纪书曰开元二年秋七月焚珠玊锦绣于殿庭徳宗纪书曰大历十四年闰月罢劔南贡春酒放舞象荆山之阳者是也
失礼过举直文以见恶
肃宗纪书曰乾元元年六月初祠太一神讥淫祀也穆宗纪书曰元和十五年九月大合乐于鱼藻讥丧制未逾年也
封禅朝陵备于志车驾顺动之节书于纪重王者出入也赐酺肆赦必书一时之泽
高宗纪书曰麟徳二年十月皇帝发东都乾封元年正月皇帝封太山禅社首四月皇帝至自泰山明皇纪书曰开元十三年亦如之其车辂次顿御坛受贺皆见本志惟大赦赐酺备于本纪明皇纪书曰开元十七年十一月皇帝发东都朝五陵戊申皇帝至自朝陵其馀丙申谒桥陵戊戌谒定陵皆见本志惟还宫大赦天下流移人并放还以下载于本纪
灾祥
水旱日月蚀星孛霜蝗地震山崩弛役避殿减膳亲录囚徒遣使赈给则载之本纪有天地之变而无修省之实则载之五行天文志惩不戒也
祥瑞福应之事王者成徳所致则载之本纪以事继日月否则总于一岁之终
书曰某月凤凰见于某地某郡献白龟是以事继于日月也其馀郡国所书虚美所加则书曰是岁凤凰见某地某郡献白龟不实也
诏令
号令诏谕民所取信未行而遽改名存而实亡则不书如贞观十五年四月诏以来年四月有事于泰山不书太宗纪而见之天文志星索前开元二年十月吐蕃侵渭源诏亲征天宝十五载六月将谋幸蜀下诏亲征乾元二年十月下诏亲征史思明不书明皇肃宗纪而见吐蕃及安史传
太子事
太子齿胄释奠加元服谒太庙成君则书于纪
睿宗纪书曰景龙元年八月三年十一月太子释奠于太学是也开元七年九月皇太子齿胄于国学八月皇太子加元服乙丑谒太庙二十一年五月皇太子纳妃其后太子瑛废故皆不书明皇纪具瑛本传皇后事
皇后所行之事不书于纪
如显庆五年武后宴亲族邻里命妇于并州龙朔元年武后请禁妇女为俳优之戏景龙二年韦后以裙上有五色云大赦天下神龙元年韦后请天下士庶为出母服百姓二十二成丁五十九免役如此之类亦皆具武韦二后传旧史载之高宗中宗纪失史法也
唐书直笔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唐书直笔卷三
宋 吕夏卿 撰
列传第二
先后
列传之作其体有二一曰年二曰事年以先后之事次之传以年时为先后之差以事迹相类同传
特传
备贤愚纪成败功高行称特传
若魏文公裴度陆贽韩愈皆特立一传
推父祖以本之系子孙以终之
孝子之志务在显亲人情重于继体每传必备载祖父名谥官爵或梗槩其事实传末必历谱其子孙之世以终始之功效不著于世则父祖之名略之削子孙之系以别他传
考名字载郡县
如房琯字次律席豫字建侯贺知章字季真皆参考旧集而得其字旧史皆不书韩文公南阳人也旧史以为昌黎人如此之类皆以郡望书非史法也
徳业不著而事关一时者附而不名
如武后时宰相张光辅崔元综等昭宗时宰相朱朴郑綮等龊龊备位不足立传附于狄仁杰萧遘陆扆等传
赐姓
赐姓之例出于近世旌功烈而亲之也悖臣节而不轨则复其姓
如李宝臣当为张宝臣是也
四夷所生非功业垂世则见于本国
如仆固怀恩背叛不宜立传见于本国铁勒传题传
题传之目群传以姓特传以名功高以事迹伪以地题传起于司马迁班固至范蔚宗离而遍题之文繁不一失史法之旧群传以姓如李白杜甫同传是也特传以名如韩愈李徳𥙿传皆具姓名题之是也功高以事如张柬之桓彦范等传题曰五王传是也〈案旧书中宗本纪神龙元年五月封敬晖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张柬之汉阳郡王袁恕已南阳郡王崔玄𬀩海陵郡王并加授特进罢知政事又桓彦范传云武三思居中用事日夕谗毁彦范等帝竟用三思计进封彦范等虽外示优崇实夺其权新书本纪不书封王而书罢至列传则题曰五王〉迹伪以地者如李正己吴少诚传题曰淄青李正己传淮西吴少诚传是也〈案旧书分次列传新书改题藩镇〉必题者历代前史取法史记滑稽刺客佞幸循吏酷吏货殖游侠日者龟䇲之题故儒林忠义孝友隐逸节妇等传如此之类既不可离而遍题之是则题传之目不可废也宗室
宗室之子虽有功徳亦承本传
如李适之李皋李孝逸李暠李常李巨李国贞各附本祖常山王曹王郑王淮安王吴王虢王传尚亲也
凡列传之类有六冠以后妃尊也次宗室诸王亲也列以僭国受命之始也序以一时之君臣善恶之总也继以四夷王化之及也终以逆臣成败之归也
后妃传次以宗室宗室传次以十八帝诸子题曰高祖诸子传不当参列传之间盖班固取其参连一时之事故离列传之间唐室诸王不出阁未尝干预时政不测成败不立劳效前序母氏所生后载子孙相承以备一代史书之体故不当循班例既条列十八帝诸子之后次李密王世充以下至黄巢秦宗权而传终
凡褒者卒月贬者卒年其馀从略有功徳则寿
如韩愈传书曰宝历元年十二月卒褒也韦皋传曰贞元二十一年卒贬也有功徳则寿年若干谨终也郭子仪传书曰年八十五李晟传书曰年六十五谥赠
谥赠之数非功徳不书惩及幸也
谥法及赠官非其人有功徳则不书
论议
论议表章以明君上之得失补国家之利害非当时所通行则不书
如旧史李百药传载封建论朱敬则传载五等论白居易传兴元微之书今皆削而不载
论货殖之弊陈礼乐之原则志之
如陆贽諌置琼林大盈二库状韩文公请迁明皇帝议禘祫议皆附货殖及郊祀志
疏军旅之宜斥奸邪之恶则见之他传
如韩文公淮西招讨事宜及黄家贼事宜状见于元济传及南蛮传陆贽论裴延龄见于延龄传
辞虽隐非所以便世梗槩其事而略其辞
疏之所陈不足以通行则槩举其事不复胜载
诗赋之作足以揄扬国体而明功烈则见之
如杜甫三大礼赋李白明堂赋宜见之本传元结中兴颂见之安史传柳宗元方城皇武二雅见之裴度李愬传
诏策之实足以信后代则摭其辞
诏告君命削其繁诬而载其实事则见之本传官爵
官爵升易不常所居有善则书
如郑馀庆传官至殿中御史别无异迹皆不书至迁工部侍郎知吏部选事上疏论列诸葛述事〈案述原本讹迹今校改〉一节可称则具书官不尔则否
循吏儒林文苑忠烈孝友隐逸节妇皆得一端则标其传而总目之
其馀若酷吏文艺皆不足训世皆不标其传名也文苑之名起于范蔚宗如贾至父子李白杜甫王弘中等不特以艺文见称故别立传不在文苑传中外戚
外戚之家恩泽所授谨厚则无称侈汰则害教其名附于本传惟卓然殊尤者立传
若窦徳明独孤怀恩武承嗣韦温等附于太穆元贞则天韦后传惟吴溆吴凑兄弟可以别立一传〈案唐书独孤怀恩元贞皇后弟之子吴溆章敬皇后之弟原本讹元贞为贞元讹淑为淑今并校改〉
皇后传
皇后之传编世家之间居列传之末参帝纪之下子长孟坚蔚宗之短也酌古今之法则冠于列传之首惟陈寿得之
子长以外戚世禄传袭舄奕则编之世家而诸后不显孟坚以元后事连居摄故缀诸后于列传之末王莽之前以便叙事而后人踵之非通制也天子之尊海内无二虽皇后之贵有臣妾之体蔚宗作纪则君臣之谊混矣故冠之列传进退得史之体
帝王之兴必有内助家道正则天下正每帝必载后妃旧史文宗不立后妃武宗王贤妃事阙今取杨嗣复传事立贤妃传据李徳𥙿两朝献替记徳妃暴薨事备王徳妃传则叙事之体具矣
妃嫔之爱殁而定谥或以后称则传其实不书后武恵妃称贞顺独孤贵妃称贞懿是也
王者之母虽生实妃縁帝者心莫不欲显亲而申养故特以太后称
元献杨太后章敬吴太后睿真沈太后懿安郭太后孝明郑太后恭僖王太后贞献萧太后元昭鼂太后皆以子贵不称皇后
入庙称后义系于夫在庙称太后义縁于子皇太后临朝总治政事由已则以皇太后某氏称其馀皇后因子践阼申尊崇而加号则通以皇后称
则天皇太后武氏顺圣皇太后韦氏皆以临朝书也韦氏获罪于天下而国史定名不及于惩恶故韦氏亦以皇太后书旧史题为韦庶人史之过也
公主附后传之下而出降皆书惟大功勲则异传平阳公主太平镇国公主庄懿长公主附太穆窦皇后武后郑太后传〈案郑太后宪宗妃不当以代宗女庄懿公主附此条有讹脱〉志第三
天文志
司马迁作史记备载当时沿革为八书攟汉兴以来之事有平准河渠封禅之书录历代相承之迹有礼乐律历之书辨古今未明之疑有天官书及班固纂汉书加以刑法郊祀五行郡国艺文名曰十志其天文志仍载四方经星二十八舍躔离之次踵子长天官之旧而日月星辰谪蚀陨石之变复存于五行志是繁冗之失中也
郡国车服志
唐室十八帝之盛百礼交举志当时正朔用历之本曰律历焉志邦国财用曰货殖焉志礼乐之沿袭曰礼乐焉志宗庙鬼神之常祀曰郊祀焉志高宗武后明皇登封降神之礼曰封禅焉志气沴之侵奸曰五行焉志邦国之阔狭户口之众寡曰地理焉志经籍之总目曰艺文焉志旗章之物色曰车服焉凡两都宫阙制度园籞之规模一朝之旧章也厩牧孳乳之数騋牝圈印之名车辂出入征伐武事所急有国之常用也然而历代未尝志其名数非通制也两都宫阙志于郡国之下天下厩牧乘马之数志于车服之末亦纪事之体也
赞论
史记八书汉书十志或有赞论而不必皆备盖于事未尽梗槩其事而总断焉后人务欲极文采之丽每志必有赞是拘儒繁文之病也
摘繁文阙误第四
唐书旧史繁芜阙误多矣今觕举大较于左
高祖纪
高祖纪武徳四年十月赵郡王孝恭平荆州获萧铣十一月会稽贼帅李子通以其地来䧏谨按铣及子通传铣自度救兵不至便率官属缌𬙋布帻诣李靖军䧏请无杀掠铣䧏后数日江南救兵十馀万一时大至然则铣䧏得亡国之礼识天命之正汉之田横未足比也本纪纵不足异文亦不当书获近乎诬矣子通为杜伏威将王雄诞所攻穷请䧏伏威执之送于京师尽収其地是子通不以地䧏纪之误也
太宗纪
太宗纪多载潜龙拨乱之功夫帝王之位非积劳力而致太宗征战如破魏公而斩宋老生皆王业始基之迹当见之高祖纪败薛举䧏仁杲走宋金刚平刘武周灭建徳俘世充翦黒闼擒圆朗当见之僭国传武徳九年九月丁未引诸卫兵统将习射于显徳殿及每日引数百人于殿前教射自是士卒皆为精锐天生五材孰能去兵自古皆有武备焉太宗以万乘之尊躬教弧矢帝王之道未为得也载之本纪于文为繁当见突厥传以示备豫如实录称其年十二月癸未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朕黏之屋壁出入观省如此之类见于本纪之末如汉文帝纪载赐张武之金以愧其心罢露台以惜费皆帝王之上徳故国史之法备载以示也八月甲子即位旧载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太宗即位于东宫实则高祖以癸亥诏太宗以甲子即位日异而事别不书甲子之日是即位遽而父子之道失矣太宗肃宗之例既一而告天之文或载或不载于纪是史法失于繁简也以实录考之是年宋秦二州庆云见泰州定州景星见凤皇赤雀麒麟驺虞元狐见于隽台洛麟沂郑等州当载之本纪也贞观十八年吐谷浑执行人鸿胪丞赵道徳吐谷浑传云赵徳楷未知纪传孰是
明皇纪
睿宗明皇纪景云二年五月辛丑西城公主为金仙公主隆昌公主为玊真公主仍置金仙玊真观开元二年六月内出珠玊绣服等令于正殿前焚之谨按睿宗实录云三月癸丑制为皇女金仙玉真公主于京城各置一观仍以金仙玊真为名以年历推之五月无辛丑明皇实录云七月内出珠玊锦绣于殿前焚之是二纪日月有误又景云二年八月韦安石为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当在庚申而误书丁巳开元二年七月襄王重茂薨当书丁未而误为辛未十一月庚寅葬殇帝实录书辛卯如此之类实多如天宝十三载九月上御勤政楼试四科制举人加诗赋实录所书则是年十月含光殿试举人加诗赋又十三年十月乙巳毕国公窦𤥟薨当在十二月而误书十月本纪所书日月尤不足信也明皇以延和元年八月受内禅改元先天其年行事犹系之睿宗至二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则其年自正月以下皆明皇行事不当复称先天二年尚附睿宗纪也愚谓开元冠年即位明皇践位之始年也睿宗纪先天元年八月庚子帝传位于皇太子明皇纪复云七月壬子制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二纪日月误矣明皇纪载安禄山叛逆之迹繁复不当非成败之系当书之禄山本传载于纪者如十一月丙寅安禄山起渔阳十二月辛卯安禄山陷陈留甲午陷荥阳丁酉陷东京辛丑皇太子帅师讨禄山十五载六月乙未皇帝幸蜀丙寅诛杨国忠七月庚申皇帝幸蜀其馀车驾所次皆书禄山本传从省文春秋之法四时具为年旧史或阙一月或阙一时不书首月多矣宪宗纪元和不书四年正月惟以四月赘二年十二月下简编之阙也
元献皇后传
元献杨皇后传云开元十七年葬细柳原明皇命张说为志文云石兽涩兮绿苔黏宿草残兮白露霑园陵闭兮脂粉暗不知何年兮开镜奁按张说集节闵太子妃杨氏墓志云初上在东宫妃有女弟选为良媛生忠王又载鞠养忠王之事然则元献传云肃宗抚鞠于王妃又引张说志文皆误也疑元献之薨不在开元十七年刘昫误以节闵妃为元献后也
程怀直传
徳宗纪贞元二年六月横海程日华卒以其子怀直权知军州事十年三月怀直来朝赐安业宅复令还镇十一年九月沧州大将程怀信逐其帅程怀直为左龙武统军至六年十二月己丑卒犹以左龙武统军程怀直卒书于纪而本传云怀直以为怀信所逐因来朝觐徳宗优容之赐甲第怀信卒怀直子执恭知留后事乃遣怀直归沧州十六年卒年四十九按顺宗纪贞元二十一年七月癸巳横海军节度使沧州刺史程怀信卒以子副使执恭起复沧州刺史横海军节度使是怀直先卒六年然后执恭总留务以是明之执恭非怀直之子怀直未尝复归沧州传之误也
孔巢父传
孔巢父传建中四年宣慰魏博而徳宗纪云建中四年十二月癸酉命孔巢父淄青宣慰纪之误也巢父传不书啖守盈出使而书守盈遇害传之阙也
韩愈传
韩文公父仲卿谨按李白武昌令韩君去思碑及李翺皇甫湜文公行状神道碑则仲卿以铜陵尉补武昌令徙鄱阳令终校书郎本传云无名位谬矣文公安定桓王茂五世孙又云卿有名大历间亦当见文公传首如汉书司马迁扬雄传例又李翺皇甫湜张籍侯喜贾岛李贺文公之高弟也孟郊李观卢仝文公所与也皆无卓然殊尤之实附于文公传末如汉书唐林尊见于两龚传此叙事之体也
唐书直笔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唐书直笔卷四
宋 吕夏卿 撰
新例须知
高祖至哀帝二十帝十四世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高祖 太宗〈子内禅〉 高宗〈子即位〉 中宗〈子即位〉 睿宗〈弟即位〉 玄宗〈子内禅〉 肃宗〈子即位〉 代宗〈子即位〉 徳宗〈子即位〉 顺宗〈子即位〉 宪宗〈子内禅〉 穆宗〈子继故〉 敬宗〈子即位〉 文宗〈弟继故〉 武宗〈弟即位〉 宣宗〈叔即位〉 懿宗〈子即位〉 僖宗〈子即位〉 昭宗〈弟即位〉 哀帝〈子即位〉
诸王二百十一
宰相三百七十一人
高祖十人 太宗二十三人 高宗四十二人 武后六十八人 中宗十六人 睿宗十二人 玄宗二十四人 肃宗十六人 代宗五人 徳宗三十四人 顺宗五人 宪宗十七人 穆宗九人 敬宗一人 文宗十三人 武宗七人 宣宗十九人懿宗十五人 僖宗十四人 昭宗二十二人
哀帝二人
列传二千二百四十六人
后妃三十三人 公主二百十四人 列女四十七人 妇人计二百九十四人
群臣正传八百六十三人 子孙附见五百八十二人 附传二百十八人
忠义五十人 孝友二十六人 卓行五人 隐逸二十三人 循吏十九人 宦者二十一人 酷吏十六人 外国六十二
文武官数
元和中二千七百八十八员
大中中二千七百九十九员
十道州县
关内 河南 河东 河北 山南 陇右 淮南江南 剑南 岭南
州府三百二十八 县一千六百三十九
羁縻州府八百五十六
天祐以前方镇六十四外有观察使五防御使六关内十二 河南九 河东九 河北六 山南东四 河西二 陇右二 剑南五 淮南一 江南东四 江南西四 黔中一 岭南五 山南西四
田数
开元中一千四百四十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顷一十三亩
大中中一千一百六十八万八千三百五十四顷
税赋
天宝中租钱二百万馀缗粟一千九百八十万馀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馀匹绵一百八十万馀屯布一千三十五万馀端
大中中税钱八百五十九万二千六十一缗九百九十文
兵数
开元中四十九万人
大中中九十九万七百一十五人
马数
开元中三十二万五千七百匹
盐数
肃宗上元以后九百万馀缗
大中中四百八十一万二千四百四十一缗三百九十文
运米
天宝中二百五十万石
大中中一百四十三万七千八百八十六石
茶钱
大中中六十万三千三百七十缗九十七文
酒钱
大中中一百三十七万九千九十一缗二百八十六文
铸钱
天宝中三十万七千馀缗
大中中一十八万四千二百三十馀缗
历
戊寅〈高祖〉 麟徳〈高宗〉 开元大衍〈明皇〉 宝应五纪〈代宗〉 建中正元〈徳宗〉 元和观象〈宪宗〉 长庆宣明〈穆宗〉 景福崇玄〈昭宗〉
外有中宗景龙之历肃宗至徳之历
蔵书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案此同旧书著录数新书増二百四十二卷〉改元七十五
大赦三百一十九
贡举二百六十七
旧书纪志传约一百九十万字
新纪志传约一百六十四万字
外新添表约一十一万二千九百三十字
废传六十一
畅璀 赵国珍 韦元甫 裴胄 虑𢝖 姚令言张光晟 源休 蒋镇 洪经纶 彭偃 李若
初 于颀 卢徴 郑元 薛伾 阎巨源 李祐董重质 张正甫 徐晦 卢商〈案以上二十二人旧书分次列〉
〈传新书以裴胄附裴漼以李若初于颀卢徴附刘晏以卢商附郑肃以徐晦附文艺欧阳詹以李祐董重质附藩镇吴少诚以姚令言张光晟源休蒋镇洪经纶彭偃并入逆臣朱泚叛臣乔琳只废畅璀赵国珍韦元甫卢𢝖郑元薛伾阎巨源张正甫八传〉
李君球 杨茂谦 阎济美〈案以上三人旧书入良吏新书惟杨茂谦附循吏韦景骏后以李君球諌高宗伐高丽疏别载外国高丽传以阎济美被劾事别见卢坦传〉周兴 万国俊 来子珣 王弘义 罗希奭〈案以上五人旧书入酷吏新书仍存王弘义以周兴万国俊来子珣附来俊臣以罗希奭附吉温〉
李公逸 张善相 李玄通 冯立 谢叔方 成三郎 尹元真 薛愿 袁光庭 邵真〈案以上十人旧书入忠义新书以李公逸张善相附李肓徳以李玄通附王行敏以冯立谢叔方附敬君弘以薛愿附庞陞以袁光庭附程千里以邵真别附藩镇李惟岳只废成三郎尹元真二传〉
王君操〈案旧书与张琇分列孝友新书合附琇传〉
孔绍安 庾抱 郑世翼 张蕴古 卢照邻 杨烱 骆宾王 邓玄挺 乔知之 富嘉谟 李拯〈案以上十一人旧书入文苑新书文艺传以庾抱附贺徳仁以郑世翼附崔信臣以张蕴古附谢偃以卢照邻杨烱骆宾王邓玄挺附王勃以富嘉谟附尹元恺以孔绍安冠其孙若思前改列儒学只废乔知之李拯二传〉
许𦙍宗 乙弗弘礼 张憬蔵 张文仲 尚献甫金梁凤 叶法善 僧玄奘 僧神秀 僧一行
〈案以上十人旧书入方技新书仍存尚献甫以许𦙍宗张文仲附甄权以乙弗弘礼张憬蔵金梁凤附袁天纲以叶法吾附薛颐只废玄奘神秀一行三传〉
新添传
后妃 郭贵妃 王贤妃
宗室 李从晦 李之芳 李知柔〈案原本李从晦讹李晦之芳讹之方知柔讹之柔考旧书已附李晦于河间王孝㳟新书増从晦附㐮邑王神符増之芳附蒋王恽増知柔附恵宣太子业今参据改正〉
诸帝公主〈案此下原本无目前载列传人数云公主二百十四人今考新书诸帝公主传实二百十二人〉
列传 姜宝𧨏 段成式 温佶 温廷皓 高重杜求仁 杜咸 石仲览 赵来章 赵元 裴
稹 裴均 史大奈 冯子猷 契苾明 泉男生泉献诚 论弓仁 论惟贞 石抱忠 韩思彦陆希声 裴伷先 韦𫖮 韦知人 韦维 韦
绳 韦虚心 韩朝宗 宋务光 吕元泰 武平一 卢袭秀 崔碣 韦縚 卢若虚 姚合 姚朂 苏诜 苏震 苏干 裴佶 严澈 刘迥刘秩 刘迅 李彚 荔非元礼 郝廷玊 李国臣 张伯仪 白元光 陈利贞 侯仲庄 乌承玭 元结 戴叔伦 赵恵伯 严郢 李徳修康日知 牛元翼 傅良弼 李寰 刘潼 董溪段伯伦 段文楚 阳旻 独孤及 顾少连
杜孺林 杜𫖮 韩昱 陈谏 凌准 韩泰 杜羔 杜中立 刘义 皇甫湜 卢仝 贾岛 郑薰 敬晦 韦博 李景温 顾师邕 李贞素崔嘏 丁柔立 刘助 萧邺 韦琮 郑延昌裴坦 卢光启 韦贻范 韩偓 韩仪 周宝邓处讷 雷满 刘巨容 冯行袭 赵徳𬤇 赵匡凝 杨守亮 杨晟 顾彦朗 顾彦晖 李罕之 王敬武 孟方立 杨行密 孙儒 高仁厚赵犨 赵昶 赵珝 田𫖳 朱延夀 刘建锋成汭 杜洪 锺传 刘汉宏 张雄 王潮
刘知谦 卢光稠〈案原本温佶讹温俈卢若虚讹韦若虚杜孺休讹许儒林李景温讹李景让邓处讷讹邓处晦今考旧书无传新书増立者史大奈泉男生论弓仁韩思彦宋务光武平一元结戴叔伦严郢康日知牛元翼独孤及顾少连郑薰敬晦韦博萧邺韦琮郑延昌裴坦卢光启韩偓周宝邓处讷刘巨容赵徳𬤇杨守亮杨晟顾彦朗李罕之王敬武孟方立杨行密孙儒高仁厚赵犨田𫖳朱延夀刘建锋成汭杜洪锺传刘汉宏张雄王潮刘知谦四十六人类附泉献诚论惟贞吕元泰傅良弼李寰韦贻范韩仪雷满冯行袭赵匡凝顾彦晖赵昶赵珝卢光稠十四人移旧书之良吏高智周孝友赵弘智文苑陈子昻员半千及杂入忠义之李景让五传附以石仲览赵来章赵元石抱忠李景温五人其姜宝𧨏段成式温佶温廷皓高重杜求仁杜咸裴稹裴均冯子猷契苾明陆希声裴伷先韦𫖮韦知人韦维韦绳韦虚心韩朝宗吕元泰卢袭秀崔碣韦縚卢若虚姚合姚朂苏震苏干裴佶严澈刘迥刘秩刘迅李彚荔非元礼郝廷玉李国臣张伯仪白元光陈利贞侯仲庄乌承玭赵惠伯李徳修刘潼董溪段伯伦段文楚阳旻杜孺休杜𫖮韩昱陈谏凌准韩泰杜羔杜中立刘义皇甫湜卢仝贾岛顾师邕李贞素崔嘏丁柔立刘助六十六人序次时代分附旧书已有之裴寂段志玄温大雅高士廉杜正伦裴行俭冯盎契苾何力陆元方裴炎韦凑韩思复桓彦范崔玄𬀩韦安石卢蔵用姚崇苏瓌裴耀卿严挺之刘子玄李光弼杨炎李吉甫刘晏董晋段秀实阳恵元杜佑王叔文杜兼韩愈王璠李徳裕刘瞻各传与此一百三十一人悉可证合〉
忠义 马元规 王行敏 卢士叡 李育徳 贾循 南霁云 雷万春 张兴 蔡廷玉 孟华黄碣 孙揆〈案旧书忠义传无此十二人新书増王行敏李育徳贾循张兴蔡廷玉孟华黄碣七传分附卢士叡孙揆又以马元规南霁云雷万春三人分附旧书已有之吕子臧许远二传〉孝友 任敬臣 支叔才 程袁师 武弘度 宋思礼 郑潜曜 元让 万敬儒 章全益 沈季诠 许伯会 侯知道 许法慎 林攒 陈饶奴王博武〈案旧书孝友传无此十六人新书并増立〉
隐逸 朱桃椎 秦系 张志和 陆羽 陆龟蒙〈案旧书隐逸传无此五人惟于大臣高士廉传附见朱桃椎新书隐逸传此五人并増立〉
循吏 韦丹 韦岫 韦宙 卢弘宣 薛元赏何易于〈案旧书良吏传无此六人新书循吏传并増立〉
儒学 萧子儒〈案旧书儒学传萧徳言后次许叔牙附以子子儒此萧子儒当作许子儒今姑仍原文以识其误〉 沈伯仪 张齐贤 陈贞节 施敬本 卢履冰 王仲邱 康子元 啖助 韦彤陈京 韦公肃〈案旧书儒学传无沈伯仪以下十一人新书并増立〉
文艺 刘蔵器 元正 元义方 元季方 王助吕向 张旭 裴旻 皇甫冉 李观 郑䖍
萧存 柳并 卢纶 欧阳詹 欧阳秬 吴武陵李频 吴融〈案旧书文苑传无元正以下十七人惟刘蔵器附见刘𦙍之传末仅云从〉
〈父兄子蔵器亦有词学官至宋州司马是亦未可谓有传矣其与尚可孤同传之李观乃洛阳人非赞皇李华之从子也新书文艺传以蔵器附其从兄延祐以元正元义方元季方附元万顷以王助附王勃以张旭裴旻附李白以李观附李华以萧存柳并附萧颖士増立吕向皇甫冉郑䖍卢纶吴武陵李频吴融又欧阳詹附以从子秬可与此证合〉
方技 袁客师 杜生 邢和璞 师夜光 罗思远 姜抚〈案旧书方技张果传有邢和璞师夜光附见新书増详之而罗思远増附其后以袁客师附其父天纲又増立杜生姜抚可与此证合〉
列女 房玄龄妻卢 李畬母 汴女李 坚贞节妇李 高叡妻秦 王𬘭妻韦 卢惟清妻徐 饶娥 金节妇 高愍女 杨烈妇 贾直言妻董段居真妻谢 杨含妻萧 郑孝女 李廷节妻崔殷保晦妻封绚 窦烈妇 李拯妻卢 山阳女
赵 周迪妻 朱延夀妻王〈案旧书列女传无此二十二人新书皆増立可与此证合〉
外戚 郑光〈案光为宣宗母郑太后之弟旧书分著始末于太后传及李景让传新书増入外戚可与此证合〉
宦官 骆奉先 刘贞亮 马存亮 严遵美 仇士良 刘克明 刘季述 张彦弘〈案旧书宦官传附马存亮于吐突承璀附仇士良于王守澄附刘季述张彦弘于杨复恭新书附骆奉先于旧有之程元振附严遵美于分立之马存亮改张彦弘与韩全晦同传分仇士良刘季述与刘克明各为一传惟骆奉先严遵美刘克明三人旧所未有若刘贞亮即是俱文珍旧已有传且确著其非两人而此入新添目内误矣〉外国 延陀 拔野古 仆骨 同罗 吐谷浑契苾羽 多览葛 诃咥 葛逻禄 拔悉蜜 都播 骨利干 白霫 乌罗浑 乌丸 鞠 俞折駮马 大汉 黠戛斯 沙陀 流鬼 跋禄迦摩揭陀 宁远 吐火罗 谢䫻 识匿 个失
蜜 骨咄 苏毗 师子 南诏上 南诏下 蒙嶲诏 越析诏 浪穹诏 邆睒诏 施浪诏 扶南 投和 瞻博 室利佛逝 名蔑 单单 昆明 傍望诸蛮 西原蛮〈案吐谷浑白霫乌罗浑南诏旧书已有传此亦入新添目内殆以简略宜加详欤其延陀拔野古仆骨同罗契苾羽多览葛诃咥葛逻禄拔悉蜜都播骨利干黠戛斯沙陀流鬼摩揭陀宁远吐火罗谢䫻识匿个失蜜骨咄苏毗师子蒙嶲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扶南投和瞻博室利佛逝名蔑单单西原蛮并为新书所増立又附乌丸鞠俞折駮马大汉于白霫后附䟦禄迦于龟兹后附昆明蛮新安城傍六姓蛮望蛮于两㸑蛮后悉可与此证合〉
奸臣 蒋玄晖 张廷范 朱友恭〈案旧书不题奸臣新书増立以三人列柳璨后〉
叛臣 陈敬瑄〈案旧书不题叛臣以敬瑄附宦官田令孜传新书改入〉
逆臣 董昌〈案旧书无传新书増列逆臣秦宗权后〉
旧志十一种
礼仪 音乐 历 天文 五行 地理 职官舆服 经籍 食货 刑法
新志三种
仪卫 选举 兵
表四种
宰相 方镇 宗室世系 宰相世系
唐书著于五代幅裂之际成篇迫遽殊未详悉故有诏纂缉十馀年矣今广内蔵书之盛传记可以质据者得大衍景福之历而律历志可完矣得职该六典之书而百官志可完矣得开元曲台礼郊祀录而礼乐志可完矣若刘昫抵牾之甚蒙窃能道其一二或缺而不传如贾循南霁云之忠李翺武平一之文张志和武攸绪之高尚是也或立传而无所沮劝若窦徳明夏侯孜之循默祖孝孙傅仁均之曲艺厐严李景俭之疏放是也或缺其本而不载若张巡之哭庙兴兵颜杲卿之指衣定谋是也或事浅近而书若牛僧孺太平之对杨再思谄二张之美是也或善恶同传若李石之与僧孺杨绾之与常衮是也或子孙无大善而析以别传若萧俛不附萧华杜元颖不附如晦是也〈案此总论旧唐书特传同传题传别传附传之抵牾所指缺而不传之李翺武攸绪未入前新添目内似前目有脱漏而李翺在旧书虽未列文苑已与韩愈同传实未尝缺武攸绪旧附外戚武承嗣后或嫌其善恶同传固宜如新书之改列隐逸乃概谓之缺而不传亦未谛审谨因校刊附识〉
唐书直笔卷四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