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一百二十四至一百二十六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百二十一至一百二十三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一百二十四至一百二十六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一百二十七至一百二十九

大清一统志

 庐州府三

 ︹人物︺︹楚︺范增居鄛人年七十好竒计说项梁立楚后佐项羽霸天下︹汉︺文翁

  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修起学宫兴教化由是蜀地文学比齐鲁焉吏民

  为立祠堂祭祀不绝朱邑舒人少时为舒桐乡啬夫所部吏民爱敬焉历迁北海太守以治行

  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惇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

  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无馀资许子威庐江人西汉末为中大夫光武少时

  从受尚书毛义庐江人家贫以孝行称南阳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府檄适至以义守安阳令义

  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心贱之及义母卒去官后举贤良公车徴不至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

  之喜乃为亲屈也章帝下诏褒美常以八月遣长吏问起居周荣舒人肃宗时举明经辟司

   徒袁安府安举奏窦景及与窦宪争立北单于事皆荣所具草窦氏客徐𬺈胁荣曰窦氏悍士刺客

   满城中谨备之荣曰荣得备宰士常敕妻子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殓冀以区区腐身觉悟朝廷及窦

   氏败荣由此显名累迁山阳太守所经郡县皆见称纪以老病乞身卒于家子兴少有名誉永寕中

   尚书陈忠荐其善属文拜尚书郎周景兴子辟大将军梁冀府朝廷以景素著忠正引拜尚

   书令历官司空时宦官任人及子弟充塞列位景与太尉杨秉举奏诸奸猾将军牧守以下免者五

   十馀人侯览具瑗等皆坐黜朝廷莫不称之迁太尉薨︹三国︺︹魏︺刘整 郑像

   并合肥人吴诸葛恪围合肥新城城中遣整岀围传消息为所得语整曰诸葛公欲活汝整曰当必

   死终无他辞又遣像岀城传消息恪遣骑索得使言大军己还洛不如早降像不从更大呼城中曰

   大军近在城外壮士努力吴人以刀筑其口诏追赐整像爵关内侯使子袭爵︹吴︺周瑜

   孙䇿与瑜同年友善策东渡瑜将兵迎䇿䇿大喜曰吾得卿谐也授建威中郎将以瑜恩信著于庐

   江出备牛渚㝷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复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䇿薨权统事

   瑜以中护军掌众事曹操入荆州瑜进住夏口与刘备并力逆操遇于赤壁诸船同时发火延烧岸

   上营落曹军败走瑜遂进取蜀至巴邱病卒王蕃庐江人博览多闻孙皓初为常侍气体高

   亮不能承言顺指被谮见杀陆凯曰蕃处朝忠蹇吴之龙逢也︹晋︺韩友舒人受易于会稽伍

   振善占卜能图宅相冢亦行京费厌胜之术神效甚多而消殃转祸无不皆验干宝问其故友曰筮

   卦用五行相生杀如按方投药治病以冷𤍠相救后举贤良元帝渡江以为广武将军杜不

   愆庐江人少就外祖郭璞学易卜有竒验都超曰虽管郭何以尚此后为建威参军︹南北

   朝︺︹齐︺王虚之庐江石阳人居父母丧以孝闻武帝永明中诏旌门蠲租三世︹隋︺樊

   子盖庐江人历官武威太守以善政闻大业间使谒坟墓还除民部尚书检校河南内史车驾

   至高阳帝劳之曰昔高祖留萧何于关西光武委宼恂于河内公其人也命佐越王留守东都进爵

   为济公卒谥曰景陈棱襄安人父岘为谯州刺史陈灭废于家高智慧等作乱庐江举兵相

   应推岘为主岘伪从使棱至柱国李彻所请为内应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文帝以其父之

   故拜开府大业三年拜武贲郎将自义安泛海击琉球国斩其主欢斯渴刺兜炀帝征辽东棱为东

   莱留守杨元感作乱棱击平黎阳寻奉诏于江南营战舰至彭城贼帅孟让阻淮为固棱潜于下流

   济袭破之赐爵信安侯李子通等众各数万棱率宿卫兵击之往往克捷超拜右御卫将军俄而帝

   崩棱为发丧改葬于吴公台下恸感行路论者义之︹唐︺任瓌合肥人高祖义师起瓌至龙门

   请谒愿为一介使先入关宣布威灵以收左辅乃授为招慰大使降贼孙华等说下韩城与诸将击

   破王世充以功封管国公后平徐元朗及辅公祏拜邢州都督迁陜州卒袁杰无为人僖宗时

   盗贼充斥杰招集强壮保障一方贼凡六入杰挺身血战度不能脱仰天大呼自刎死尸僵立者七

   日贼惊异而遁张进昭巢人事亲孝母终庐墓诏旌其门赐束帛徐行周舒城人数

   世同居诏旌其门万敬儒庐州人三世同居丧亲庐墓州改所居曰成孝乡广孝聚大中

   间表其门唐海巢县人母丧庐墓躬耕以祀田中产嘉禾一本六穗刺史裴靖作表以闻︹五

   代︺︹南唐︺伍乔庐江人性嗜学居庐山苦节自奋读易探索精微举进士第一︹宋︺姚

   铉合肥人太平兴国中进士甲科直史馆历两浙转运使授舒州团练副使卒铉文词敏丽藏书

   至多颇有异本采唐人文章纂为百卷目曰文粹卒后子嗣复以其书上献诏藏内府授嗣复永城

   簿王光济庐州人丧母刻像事如平生孝道纯笃咸平二年诏旌之马亮合肥人举

   进士为大理评事仁宗时迁工部尚书以太子少保致仕卒亮有智略敏于政事田况㲾庠等为童

   子时厚遇之世以亮为知人杨察合肥人景祐元年举进士甲科除将作监丞历右谏议大

   夫权御史中丞论事无所避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罢知信州累迁户部侍郎逾年复以本官

   充三司使察美风仪敏于属文其为制诘皆雅致有体遇事明决勤于吏职虽多益不觉厌弟寘举

   进士第一通判润州以母忧不赴毁瘠而卒包拯合肥人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庐墓终丧久之赴调知天长县徙知端州拜监察御史知諌

   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徵三疏愿置座右累除龙图阁直学士历知

   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

   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迁礼部侍郎卒赠尚书谥孝肃拯性峭

   直恶吏苛刻务敦厚有奏议十五卷胥致尧合肥人少力学为文辞官至左班殿直卒欧阳

   修志其墓焦蹈无为人文翰有名四首乡荐又由省元登第盖三元云李台卿

   人性介特博学强记有史学考正同异多所发明知天文律数卒苏轼有诗吊之锺离瑾

   合肥人举进士知德化县将嫁女市婢得前令女遂与巳女同嫁累迁提点浙西刑狱知开封府俱

   有惠茹孝标舒城人天圣中进士负气节好学不倦以都官员外郎出知江州吏治有

   王珪华阳人后徙舒曾祖永事太祖为右补阙吴越纳土受命往均赋至则悉除无名之

   算珪弱岁竒警举进士甲科修起居注神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珪以文学进流辈咸共推竒

   其文闳侈瓌丽自成一家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珪叔罕为西路转运使降侬宗旦父子徙知潭明

   二州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终光禄卿珪从兄琪起进士历礼部侍郎致仕琪性孤介不与时合

   数临东南名镇政尚简静杨杰无为人元丰中官太常尝议玉牒帝系四后升祔之礼又言大

   乐七失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有文集二十馀卷乐记五卷双渐无为人庆历中进士博学

   能文知本军后知汉阳为政和易吏民见思有古循吏风马仲甫亮之子为度支判官内侍

   言漕舟淮汴间水递铺为使仲甫条其害议遂格累官淮南转运使凿洪泽渠六十里漕者便之

   朱翌舒人政和间进士时人讳言诗翌独况涵六艺文思飇发南渡后为中书舎人掌书命文

   章忤时宰谪曲江著潜川集张徴舒城人建炎三年为御史中丞劾黄潜善汪伯彦大罪二

   十条罢知江州詹世勋舒城人修伟沉毅其勇莫敌绍兴中为民兵正将弟世𪟝副之招募

   壮勇拒金人于拷栳原身被重创死王蔺庐江人乾道中为御史陈时政阙失奏举潘时郑矫

   等八人进参知政事光宗励精初政蔺不存形迹除目或自中岀未惬人心者辄留之纳诸御座

   赵广庐州人八世同居淳化二年诏旌其门刘虎庐州人累功擢副都统拒元师于五

   河中流矢洞胸达背闷绝复苏更战弥厉援寿春自三月至五月战百馀合卒解其围拜合肥郡侯

   刘师勇庐州人以战功历环卫官姚訔复常州加师勇和州防御助訔守常受围数月援绝

   城陷溃围出从二王至海上见时事不可为忧愤卒密佑其先密州人徙居庐州佑为人刚毅

   质直为江西都统元兵逼抚州佑麾兵突战元兵围之数重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众

   皆死被执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元︺羊仁庐江人至元初

   阿珠兵南下仁家为所掠父被杀母及兄弟皆散去仁年七岁卖为汴人李子安奴力作二十馀年

   子安怜之纵为良仁踪迹得母于颕州蒙古军塔海家兄于睢州𫎇古军岳纳约尼家弟于邯郸连

   大家皆为役尚无恙乃遍恳亲故贷得钞百锭历诣诸家求赎之经营百计更六年大小二十馀口

   复聚居为良孝友甚笃乡里羡之大徳中旌表吴志淳无为人工草隶优于文学元末以荫

   历任靖安都昌二县主簿入明遂不仕季原礼无为人亲丧庐墓三年不食盐酱孙立曽

   孙廷春居父母丧并如之一门纯孝⿱目兆 -- 晁巢人泰定时为平江路总管以廉自律杜请谒礼文

   学之士劳来阡陌绝奸吏诎大姓一时称焉葛闻孙合肥人早丧父事母孝尝出为州文

   学既而曰此非养志之道遂归力耕供养结环翠山房以延来学执政荐其学行于朝召为翰林辞

   不赴及卒余阙表其墓朱可与舒城人好学博览绝意仕进家居教授文行著于当时

   余阙庐州人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历翰林待制至正中起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

   时群盗环布四外阙居其中屹为江淮一保障陈友谅来寇阙以孤军血战城陷引刀自刎堕清水

   塘中阙号令严明与下同甘苦故人争用命稍暇即注周易率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

   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事闻追封豳国公谥忠宣王翰庐州人陈友定表授潮州

   路总管友定败栖永福山中明太祖闻其贤强起之自刎死︹明︺刘友仁合肥人与弟谦

   随胡大海取徽寕等处多战功殁于阵祔祀功臣庙廖永安巢人与俞通海等以战舰千馀

   结寨巢湖后归太祖赖其力渡江遂克太平下集庆镇江常州池州㝷拔江阴石牌寨绝张士诚窥

   江路累官枢密同知与张士诚将吕珍战于太湖舟胶浅被执不屈死追授平章政事封楚国公谥

   廖永忠永安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将水军渡江有功永安陷于吴永忠袭职为枢

   密佥院总其军从伐陈友谅战鄱阳湖友谅溃奔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

   永忠还兵水寨御之遂克淮东诸郡寻充征南副将军会汤和讨降方国珍取福州略定闽中诸郡

   至延平执陈友定遂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两广洪武三年从大将军徐达北征伊克察罕诺尔还

   封徳庆侯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率舟师伐蜀蜀主明升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伊克察罕

   诺尔旧作克察罕脑儿今改正俞通海其先濠人父廷玉徙巢结寨巢湖归太祖积功至佥

   枢密院事攻安庆没于阵追封河间郡公通海从太祖攻曼济哈雅于裕溪口破其水寨又从克寕

   国以舟师略太湖降张士诚二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通海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

   目遂眇陈友谅围南昌从太祖击之友谅败死拜中书省平章政事总兵略刘家港进逼通州败士

   诚兵又明年摄江淮行中书省事镇庐州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图平江中流矢创甚归金陵

   卒追封虢国公谥忠烈通海沈机简重劳而不伐严而有惠士卒畏而感之咸乐为之用 曼济哈

   雅改见前山川门俞通源通海弟从父兄立功通海卒就领其众攻平江擒张士诚嗣通

   海官从徐达征中原下山东河南北山西诸郡复偕冯胜等会兵太原定河中渡河克鹿台取凤翔

   巩昌泾州会张良臣再叛据庆阳通源自临洮疾趋至泾略其西良臣援绝粮尽遂克庆阳征定西

   大破库库出连云栈克兴元皆先登封安南侯 库库旧作扩廓今改正俞通渊通海弟从

   徐达征秦陇燕赵以功授都督府佥事征哈刺哈至捕鱼儿海获酋长人畜甚众又征都匀龙场诸

   蛮峒克辰沅宝庆俘获多封越嶲侯建文元年为豹韬卫指挥使战没白沟河福王时追谥襄烈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马云合肥人洪武四年为都指挥使与叶旺同镇辽

   东出竒设伏破纳克追击三百馀里歼其众进都督佥事十二年征大寕克捷巡边还卒袁义

   庐江人本姓张太祖赐姓名数从征伐为楚雄卫指挥使尝入朝以其老命染须发还任以威远人

   汪泽庐江人鄱阳湖战殁封庐江县子宋国兴合肥人年十八以总管从征与陈埜

   先战南台太祖解白龙𫀆衣之敌误以为太祖攒槊刺之至死常遇春翼上溃围出其弟晟嗣兄官

   累军功封西安侯张德胜合肥人才略雄迈与俞通海等自巢来归从渡江克采石太平

   陈埜先来攻与汤和等破擒之进克镇江取常州收长枪兵下太湖略马迹山攻宜兴取马驮沙及

   石牌寨赵普胜掠青阳石埭德胜与战栅江口破走之陈友谅攻龙江德胜麾诸将奋击友谅军披

   靡遂大败与诸将追及之慈湖纵火焚其舟至采石大战没于阵追封蔡国公谥忠毅张兴

   祖巢人本姓汪德胜养子嗣职从破安庆克江州拔蕲黄取南昌祝宗康泰既降而叛兴祖从徐

   达击定之从援安丰大败吴师鄱阳之战与廖永忠等以六舟深入又邀击友谅于涭江口功最擢

   湖广行省参政从大军北征别将卫军由徐州取山东克沂青东平衍圣公希学率曲阜知县希举

   等迎谒军门兴祖礼之兖东州县闻风皆下与达会师德州克长芦直沽率舟师并河进遂克元都

   徇下永平西取大同将三卫率守之充征虏副将军与傅友德合兵伐蜀克阶文乘胜至五里关中

   飞石死追封东胜侯桑世杰无为人与俞通海等结水寨于巢湖太祖抚其众俱纳款赵普

   胜有异志世杰发其谋普胜逸去从渡江授秦淮翼元帅拔镇江徇金坛丹阳攻寕国长枪诸军克

   水阳平常州判行枢密院事略地江阴宜兴与廖永安等攻江阴石牌寨没于阵赠永义侯

   祥无为人从俞通海来归为水寨管军镇抚数从征有功授京畿都漕运使分司淮安濬河筑堤

   自扬达济数百里治淮八年民相劝莫为恶写像祀之授工部尚书时造凤阳宫殿帝坐殿中若有

   人持兵斗殿脊者李善长奏诸工匠用压镇法将尽杀之祥面折善长乃分别交替不在工者并铁

   石匠不罪活者千数出为北平布政使治行第一吴复合肥人归太祖于濠从克泗滁和采

   石太平从徐达攻镇江克常州张士诚兵奄至力战败之士诚夺气又从徐达克庐州下汉沔荆诸

   郡县从常遇春下襄阳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凡郧均房竹渚山寨之不附者悉平

   之三年从大军征陜西屡败库库明年从傅友德平蜀又明年从邓愈平九溪辰州诸蛮论功封安

   陆侯十四年从友德征云南克普定城田关索岭开箐道取广西复临阵奋发冲犯矢石体无完肤

   平居恂恂口不言征伐事卒追封黔国公谥威毅 库库改见前俞通源注杨璟合肥人以

   管军万户从太祖积功擢湖广行省平章政事率周德兴张彬将武昌诸卫军取广西还为偏将军

   再从徐达镇北平练兵辽东卒追封芮国公金朝兴巢人率众附太祖从渡江所在征伐

   皆有功历迁都督佥事兼秦王左相朝兴沈勇有智略所至以偏师取胜虽未为大帅而功出诸将

   上后从傅友徳征云南驻师临安元右丞鄂博台等俱降朝兴抚辑有方军民咸悦进次会川卒追

   封沂国公谥武毅 鄂博台旧作兀卜台今改正赵庸庐州人归太祖授枢密佥院从破安

   庆徇江西诸路征陈友谅大战康郎山友谅殪与华高率舟师下淮安遂伐士诚吴平擢中书左丞

   从徐达取山东移兵克汴梁徇下河北州县下关陜元将伊苏侵通州从常遇春东拒之遂𢭏惠州

   抵大寕伊苏遁命庸为副将军再败元兵于马邑耀兵东胜州复从李文忠北伐出野狐岭擒祝真

   败太尉曼济等进克应昌俘获无算封南雄侯复从伐蜀讨平广东盗获贼万馀人还见奖劳 伊

   苏旧作也速曼济旧作蛮子今并改正濮英庐州人初以勇力为百夫长积功至西安卫指

   挥太祖命耿炳文选陜西都司卫所卒备边惟英所练称劲旅加都督佥事命率所部从冯胜北征

   抵金山降纳克楚遂班师而以英将兵为殿猝为所乘遂见执敌既得英思挟为质英绝食不言乘

   间引佩刀剖腹死谥忠襄进赠乐浪公 纳克楚旧作纳哈出今改正花茂巢人归太祖从

   定江左歼陈友谅平中原山西陜西俱有功再迁广州都指挥同知世袭广州左卫指挥使数剿连

   州广西湖广诸猺贼请于山海要害之地立堡屯军以备不虞报可进都指挥使卒次子英果毅有

   父风亦以军功至广东都指挥使有声永乐中徐明合肥人以百户从守南昌陈友谅围城明

   出劫其营夺良马以归友谅阴设阱诱明出战马陷被执不屈死追封合肥县男郈明

   人与陈友谅战康郎山死于阵追赠梁县子王徳朱昇同战死皆赠合肥子祀康山王仁趫

   舒城人从征陈友谅战鄱阳湖没于阵追封舒城县男陈文合肥人早丧父事母至孝归太

   祖南北从征并有功累官都督佥事卒赠东海侯谥孝勇叶昇合肥人自拔采石定金陵平友

   谅士诚还征中原三平叛蛮积功封靖安侯镇辽东汪河舒城人少倜傥有大志师事余阙以

   文章名太祖渡江用为行中书省掾进大都督府都事遣使河南库库特穆尔留之被拘六年完节

   不屈帝甚嘉之拜晋王左相卒 库库特穆尔旧作扩廓帖木儿今改正郑亨合肥人父用从

   太祖于和积功为大兴左卫副千户亨嗣职洪武中迁密云卫指挥佥事后从燕师攻真定旋将劲

   骑数百袭大寕克之又战夹河稿城略地至彰徳耀兵河上从破东平汶上军入京师迁都督佥事

   进左都督封武安侯留守北京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仁宗即位拜征西前将军镇大同转饷宣

   府酋长归附者相属亨严肃厚重善抚士耻掊克卒谥忠毅左君弼合肥人元末据州太

   祖再攻之走汴守陈州遣使招谕归其母感泣纳款以副总兵底定两江又胡通王珪甯仲英王雄

   王玉玉弟瑛周显郑祥瞿通皆合肥人孙世陈清皆巢人明开国时各树战功陈植庐江人洪

   武间吏部主事有贤声建文中历兵部右侍郎燕兵临江植监战部将有议迎降者植厉声责以大

   义部将杀植以降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孙镇合肥人洪武中以经明行

   修除户部主事知卫辉府燕兵起卫辉当南北之冲镇坚守不下永乐登极谪戍山海宣德初赦回

   除上饶丞不就申泰无为人洪武间知延平府会诸守有赃败者令遍搜各省知府至延平止

   得米三升钞二贯考天下清廉第二吴敬无为人母疾割肝煎汤母愈而敬不伤事闻太祖官

   以赞礼郎又同郡沈秉直刲股疗母疾章华国刺臂血愈母疾姜润割股愈母疾俱旌表张澄朱扆

   吴孝子俱以孝行称余瑱合肥人官北平都指挥与同官谢贵密谋拒燕兵贵死瑱走居庸关

   练兵将袭北平成祖命将击之被执死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 甯 忠

   人累官都督建文初从李景隆拒北平战败被执不屈死宋瑄合肥人西安侯晟之子建文中

   为右卫指挥御燕兵战死弟瑛嗣侯爵殉土木之难徐凯合肥人建文中以副总兵官镇沧州

   燕兵至战败被执抗节死瞿能合肥人父通以开国功官都督佥事能嗣官从蓝玉击西番有

   功燕兵起从李景隆为裨将攻北平与其子率精骑攻张掖门垂克景隆忌之令候大军同进于是

   燕人夜汲水沃城方大寒冰凝滑不可登景隆卒至大败已又从景隆进驻白沟河与燕师战能父

   子奋击所向披靡会旋风起燕王突入驰击斩能父子南军由是不振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烈廖镛永忠孙任散骑舍人历官都督建文时与议兵事时宿殿廷镛与弟铭尝

   受学方孝孺孝孺死镛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被收论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

   周让无为人倜傥尚气节以刘基荐任给事中永乐初两使西域被拘徙之荒野濒死者

   数终不屈谕以朝廷恩信卒令番人随之入贡有重使古刺集 本朝乾隆十五年   赐祀忠

   史昭合肥人永乐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镇凉州讨平叛寇娄达噶移镇西寕仁宗立上

   言西寕俗鄙悍请设学校如中土报可宣徳初曲先卫酋萨竒苏邀劫西域往来使昭讨之长驱至

   曲先萨竒苏遁威震塞外寻以征西将军镇守寕夏进右都督昭居寕夏十二年老成持重兵政修

   举边境无事 娄达噶旧作老的罕萨竒苏旧作散即思今俱改正陈瑄合肥人累立战功擢

   都督佥事永乐初封平江伯会北京辽东饷不足命瑄为总兵都督始议海运岁输百万石抵直沽

   又城天津卫籍兵万人守之宣宗朝镇守淮安兼督漕运疏更民运为兑运漕政益修漕渠在江淮

   问者瑄功为大卒谥恭襄蔚绶合肥人历官布政司参议永乐中拜礼部侍郎绶履行端方宣

   德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龙源合肥人少警敏力学永乐初豫修大典授工科给事中亲丧家

   居见民牧不良即闻于朝其人赂当道诬之遂罢归方正合肥人永乐初授工部主事时建北

   都督工规画有条擢江西参政平峒贼迁福州布政丁毅无为人永乐间进士选庶吉士性刚

   直时近臣有纪纲者势倾中外众莫敢忤毅独正言与之抗纲服其直不能厄郑泰舒城人永

   乐进士任给事中谠言动众超补刑部侍郎玺书褒美朱昂无为人历任福建参政巡海有

   声绩归休二十五年葛巾野服如未尝有𫝑位者有里人负屈尝阴白有司以伸之人或造谢杜门

   李春无为人正统进士兵科给事中有直声转福建参议汀盗起春亲抵巢穴谕降进江

   西左参政抚诸洞反侧历两藩俱著声绩沈𬤝合肥人景泰进士知东昌府政尚严明常禄外

   不入一钱折狱明允铨注天下廉能官第一王敬庐江人景泰间任大理评事力白三原王

   恕之𡨚众论多之鲍德舒城人景泰举人任华容县知县兴学劝农惩奸理𡨚治称湖湘第

   吴凯合肥人由进士擢兵科给事中封駮敷奏动存大体承旨核边储罢武弁不职者四

   百馀员仕至广东少参叶鸾舒城人景泰进士任贵州参议杂苗难治鸾廉静忠诚按部所

   至一断以法有宣慰刲人肠藩臬莫能纠鸾驰谕即服罪又宣慰有夺嫡者佥允其请鸾独不署名

   亲老授副使终养张淳合肥人成化进士历御史出勘牧马草场请罢近畿仁寿宫皇庄以

   益牧地议虽不从他皇庄所侵据者缘是悉还民按贵州擒叛苗普安阿保父子抚其党五十九寨

   籍为编氓正德时积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其知吉安尹应天并有异政蔚春合肥人宏

   治进士兵科给事中陈时政八事边务七事咸见施行参政广西以鲠介为忌者中伤乞归

   时舒城人景泰进士授御史遇事敢言出按湖广江西著风采坐事谪内乡知县擢延平知府皆

   有名遭丧归庐墓三年白兔驯墓侧累官南京刑部尚书以清慎称秦民悦舒城人天顺进

   士历广平知府考绩为畿内冠累擢南京吏部尚书以星变偕九卿陈时政二十三事多议行

   政庐江人父丧庐墓虎狼远迹同郡有王绍由进士历御史母丧庐墓高兴父丧庐墓俱正统中

   旌表又沈𬤇母丧庐墓成化中旌表又胡纪胡铎父母丧庐墓钱敏母丧庐墓张梅父丧庐墓李得

   春父母丧俱庐墓孙翦儿母丧庐墓李大经周继成詹天瑞俱刲股庐墓先后旌表薛远

   孙正统进士景泰时官户部郎中有能声成化中用兵两广出督军饷谕众能破贼者以其资予之

   将士争奋贼平进户部尚书周玺庐州卫人宏治进士历礼科都给事中武宗时屡以灾异

   偕同官切陈时弊后擢顺天府尹刘瑾用事玺数与抵牾词色无假瑾积愤矫旨下诏狱榜掠死

   郭𬭎合肥人宏治中以总兵官督漕运筦漕十三年军民利病必力陈于朝尝濬通州河二十

   里置坝令浅船搬运岁省帑金数万郑元合肥人自元以上五世同居宏治中旌表曹琥

   巢人宏治进士授户部主事御史周广疏劾阉官被谪琥抗疏救之贬寻甸通判再迁广信同知时

   镇守中贵托贡献频有征敛琥摄府事坚持不予擢巩昌知府未任卒方钦巢人宏治举人

   知福山县同官俱为流贼所害钦以好官不要钱独免刘瑾用事监司敛诸属金银献媚钦独无所

   输因注下考子榘知平阴县耿直忤时亦有清操李绍贤巢人正德中除行人笃学敦行

   以小臣抗疏谏南巡被杖创甚死万振孙合肥人嘉靖进士服官刚正知襄阳府举核属

   令赃过令贿监司为解勿释也陞副楚臬适矿使縦横振孙捕其爪牙立毙之以忤旨削籍

   仑无为人嘉靖进士擢御史巡陜西修举茶马八事回按顺天疏陈畿辅灾荒疾苦转太仆少卿

   会景王之国廷议恐其骚扰推仑湖广巡抚及期营办有方公私不扰楚人颂之宛嘉祥

   庐江人嘉靖举人知思南府抚戢强寇四境帖服民立碑颂之蔡悉合肥人嘉靖进士授常徳

   推官累官南京尚宝卿署国子监尝请立东宫又极论矿税之害有学行淡宦情仕五十年家食强

   半清操亮节淮西人宗之丁华一无为人兄弟五人不忍析居相与折梅五枝共接一本各

   识之祝曰若一枝枯即某有异志后五枝俱秀而实乡里称为五果丁氏又向侃兄弟五人白首同

   居妻亡鳏居四十年又薛崇礼与兄崇仁俱以孝友为时重窦子偁合肥人万历进士授

   大理评事抗疏请建储后守泉州课最督学湖广大计注廉明第一迁福建布政司朱万春

   无为人万历进士知上饶遏珰䜿开采之扰省长差拖累之患擢御史劾本兵纠总河论首辅请东

   宫出阁讲学按四川奏留帑金充采办免加派赈灾荒转江右道平鄱湖剧贼内陞历左通政

   如兰合肥人万历进士知绍兴府举卓异后巡抚广西折悍藩平剧贼进副都御史赵一

   韩巢人万历中进士九江推官时中珰收税恣横痛绳以法视榷芜关廉声比前官叶茂才晋贵

   州副使魏珰时能植节自振朱来远庐江人万历进士初令秀水除𮦀差以苏民禁私贩

   以惠商劝课省刑时称善治仕至太常卿卢谦庐江人万历进士擢御史出为江西右参政引

   疾归崇祯中流贼犯庐江谦命服危坐中门贼至不屈死同时举人张受毕伊周亦不屈被杀谦赠

   光禄卿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张受毕伊周并   赐祀忠义祠胡守

   恒舒城人崇祯进士授推官改编修乞终养归里流贼攻舒城守恒与游击孔廷训督民兵共守

   城陷死之赠少詹事谥文节沈志杰无为人崇祯末流贼犯境志杰率子可则侄可仕及

   乡兵乘夜砍营不胜俱罹难杨四知无为人崇祯进士知汉阳擢御史陈江北被寇之惨

   兵将玩寇之弊又上铨政京营漕运及被寇地方求改折免等疏巡视两关劳瘁卒官余承

   德无为人崇祯末流寇至祖母及母被执承徳号呼卫之并遇害妻杨氏投河死妹玉女亦不屈

   程楷合肥人历官参政崇祯十五年张献忠攻城楷方里居与知府郑履祥经历郑元绶

   分门拒守会提学徐之垣以试士至献忠遣其下伪为诸生袭儒冠以入夜半举炮城中大扰楷不

  屈死之赠光禄卿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张四哲合肥人崇祯乙亥流

  寇围庐同弟回美四竒与贼战城下不胜退与弟暨妻女子妇共十五人投井以殁王寖大

  合肥人崇祯进士事继母抚异母弟五人内外无间言乙亥守城亲冒矢石历任南吏部郎家居三

  遇旱蝗捐资助赈规画甚详尤萃力史书所著有春秋说史纲钞数十万言黄得功

  人后徙开原卫少负竒气胆略过人崇祯中以讨流贼功封靖南伯福王时进封侯命移镇太平

  大兵南下仓卒中流矢得功知事不可为拾所拔箭刺吭死其妻闻之亦自经 本朝乾隆四十一

  赐谥忠桓

 ︹本朝︺张维德合肥人明崇祯乙亥流贼入境其父被执将见杀维徳甫十岁延颈就刃求代

  贼义而释之顺治丙申没哀毁骨立庐于墓三年张振祚庐江人父宏任携孥知四川嘉

  定州崇祯壬午流贼逼城祚奉父命领数骑突出求救城陷祚还见父被害触石死时弟振祺应试

   囘籍阻绝无音耗及顺治甲午闻信奔赴至保寕不得前巡抚李国英拔署梓潼县三年道始通即

   辞官寻母遇之峩眉县年七十馀矣奉以归又合肥张文达壬午夏诣北庄收麦闻寇至奔还于积

   尸中觅得其父负行七十里抵庄得全达年至一百三岁   敕建坊又庐江高克谨年十三父

   为寇执谨乞身代寇两释之又郡人方华张大履胡荫杨光耀王凤吾贾文彪郭士瑛许明时宋志

   灵张一纶魏振趾张应星俞尚质俱以孝友闻李天馥合肥人顺治戊戌进士授检讨历工

   刑兵吏四部尚书以老成清慎拜大学士存心虚公尝谓变法不如守法救弊不能无弊时以为得

   体卒谥文定子孚青康熙巳未进士官编修有诗名王纲合肥人顺治壬辰进士授兵部督捕

   郎逃案山积纲为振滞狱释株连冬月流徙出关者给汤粥衣絮终通政参议张肯谷

   人知秦州事时巴三纲之乱贼众潜布城中猝发执肯谷去诱降不屈绐守者得脱奔叩幕府陈进

   剿策躬为向导一鼓而三纲授首迁凤翔知府转济南皆著治绩胡永亨守恒子守恒死

   壬午难永亨募勇士夤夜入贼营收父骸而葬之康熙庚戌成进士为户部郎奉   命鞫广东

   狱仁恕得情分巡肇高廉罗道公廉持法于积弊多所釐剔杨国龙庐江人任江西广信

   府把总康熙十七年剿贼阵亡   赐恤如例王祥巢人江西把总康熙十五年耿逆之

   党据萍乡祥攻之阵殁   赐恤如例阮自雄无为人顺治十六年以剿海宼功由把总

   升镇江千总康熙十三年从征逆藩吴三桂有功二十年以沅州镇标十总从击贵州八万猺甫至

   洞口贼从篁棘中𦊅岀自雄战殁   赐恤如例刘承恩庐江人历广东潮州副将康熙

   十五年吴逆倡乱滇黔承恩协众将摧锋陷阵大小三十馀战所向披靡十八年以力战阵亡

    赐银归葬乾隆二十六年祀昭忠祠王承业庐江人由行伍为广东总兵官管副将事

   康熙十七年援剿广西有功二十年进征云南殁于阵   诏赠右都督董金凤

   乾隆戊戌一甲三名武进士以侍卫任河南归德营参将擢福建兴化营副将降洋匪翁泉等署

  福寕镇总兵调台湾副将俱有剿宼功荫子承恩通判童炯合肥人父溺水炯奔救父得生

  而炯竟溺死一时哀乾隆六十年 旌邦舒城人四川同知署龙安府知府时官兵

  剿金川邦任守八角碉贼围之急邦任固守不去遂遇害祀昭忠祠荫子德溥知县世袭云骑尉

  季国瞻无为监生九岁父患疔以口吮之母病尝粪及殁庐墓乾隆三十八年 旌

  承禧无为庠生父殁庐墓乾隆五十九年 旌郑曦巢县监生父丧庐嘉庆二年 旌

 ︹流寓︺︹汉︺施延靳县人避地庐江临湖县种瓜为业明五经星官风角家贫母老周流佣赁顺

  帝时征拜太尉︹宋︺凌䇿泾人㓜孤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

  杨绘绵竹人皇祐间进士第一仕至天章阁待制尝寓无为州山中自号无为子

  枋得弋阳人宋亡隐于郡之南乡后潜往江南为荐者所逼不屈死︹元︺蔡章洛阳人任

  闽省员外郎至正中越海北归遇大鱼摧舟漂流七日从台州登岸至舒城遂家焉︹明︺陈寿

   新淦人官兵部侍郎廉声素著徙居合肥

  ︹列女︺︹汉︺焦仲卿妻刘氏名兰芝为姑所逐自誓不嫁其家迫之遂赴水死仲卿闻

   之亦自缢遂合葬焉冢树皆成连理︹唐︺朱延寿妻王氏舒城人延寿姊为杨行密

   夫人行密狎延寿延寿怒阴与田𫖳通谋事泄见杀王氏聚宝货焚府舍誓不以皎然之躯为仇人

   辱遂赴水死︹宋︺杨察母察㓜孤七岁始能言母知书尝自教之察与弟寘皆与进士甲

   包𫄷妻崔氏𫄷拯子𫄷卒崔守死不嫁拯尝出其媵在母家生子崔密抚其母使

   谨视之𫄷死后取媵子归名曰𫄧熙寕间封永嘉郡君贾易母彭氏无为人易七岁

   孤彭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易不忍使一钱每浃旬辄复归之︹元︺张氏女

   人嫁为高垕妻母病目丧明张氏归省抱母泣以舌舐之目忽能视余阙妻蒋氏

   守安庆城陷率其妾与子女堕井死 按旧志作耶卜氏考府志耶卜氏耶律氏皆阙妾也今改正

  ︹明︺吴复妾杨氏合肥人复在普定买妾杨氏年十七复死视殓毕沐浴更衣自经死

  诏赠贞烈淑人郑亨妾张氏合肥人亨卒自经以殉诏赠贞节淑人张必美

  妻萧氏无为人嫁半载必美死军人徐尔兴欲私之氏坚拒徐素暴横姑惧祸劝氏从之氏

  曰吾死祸即巳何惧焉遂自经死宋国兴妻曹氏合肥人国兴战殁曹苦节终身

  诏旌其门为贞节 按明史言其闻变即行自经未知孰是周凝贞妻吴氏

  人凝贞卒吴年二十四岁毁容誓死不更适以奉孀姑姑卧病齿毁不能食吴断其儿乳以乳姑冬

  月卧拥姑背以煖之宛转床席者三年姑卒哀毁骨立王氏合肥人正德中流贼入城氏抱

  子女赴塘死同邑张氏二女正徳中流贼欲驱之行女相携赴水死孔询妻何氏

  人询卒氏理发为绳系臂以见志甘贫守节终祝亮工妻桂氏舒城人崇祯中遇贼

  欲劫以行氏抱枯树不动贼断其颈犹坚抱亮工至乃解徐毕璋妻朱氏无为人年

   十七归璋璋有妹名京年十五崇祯十五年流贼破城朱方孕奔井边谓京曰吾妊在怀井口狭可

   推而纳之京曰唯推毕即哭呼曰父母安在乎吾伴嫂死矣遂一跃而入徐锡印妻朱

   氏成国公朱纯臣女夫殁楼居十馀年足不履地崇祯末遇流贼之乱捧庙主自焚死

  ︹本朝︺萧宏酂妻李氏合肥人夫亡守节同县萧士珩妻傅氏徐震元妻倪氏徐烜妻

   罗氏冀养兹妻周氏冀念兹妻龚氏均夫亡守节烈妇张𤐣妻杜氏徐干妻吴氏高山峯妻刘氏均

   夫亡殉节俱康熙年间 旌李之纪妻夏氏庐江人夫亡守节同县烈妇朱子才

   妻胡氏守正捐躯俱康熙年间 旌李广圻妻奚氏舒城人夫亡殉节同县沈梦云

   妻杨氏周维先妻赵氏均夫亡殉节俱康熙年间 旌丁泽光妻陈氏无为人姑

   病氏刲股以救香满一室姑病㝷愈曹廷对妻沈氏巢人夫亡守节同县曹彭年妻

   杨氏亦夫亡守节俱康熙年间 旌刚启元妻陆氏巢人夫亡殉节丁雪普

   妻罗氏合肥人夫亡守节同县程日曙妻王氏邹岳妻罗氏丁方矶妻王氏陈国栋妻李氏

   应士彦妻瞿氏程汝璞妾沈氏完振韬妻郭氏均夫亡守节烈妇蔡机妻金氏夫亡殉节俱雍正年

    黎 志美妻刘氏庐江人夫亡守节同县何寅先妻张氏徐愈宏妻夏氏许

   士侯妻张氏王之麒妻夏氏夏业赞妻徐氏陈岳秀妻蔡氏何芝先妻许氏均夫亡守节贞女吴修

   文未婚妻张氏夫亡守贞俱雍正年间 旌杨翼公妻樊氏舒城人夫亡守节同

   县谢朝鸣妻汪氏徐士伟妻程氏蔡永祚妻黄氏周五有妻周氏李士镛妻卢氏张拱妻徐氏徐翼

   麟妻李氏靳三友妻毛氏洪元标妻盛氏贾适妻王氏陈其经妻曽氏金式吕妻贾氏潘天植妻任

   氏许俶妻韦氏周易妻史氏张文藻妻黄氏张瑛妻周氏徐绂麟妻五氏盛世礼妻姜氏沈宏䇿妻

   王氏杨锜妻樊氏均夫亡守节俱雍正年间 旌徐鸣珮妻锺氏舒城人夫亡殉

   节同县张国城妾王氏徐君仲妻刘氏朱吉士妻张氏奚某妻晋氏宋又郊妻鲍氏阙廷贤妻王氏

   方肇祥妻任氏宋又礼妻王氏孔席珍妻沈氏郭宗玉妻卫氏丁际昌妻李氏汪守信妻王氏胡希

   俨妻王氏均夫亡殉节张钺妻何氏无为人夫亡守节同州王赐爵妻邓氏高景文

   妻张氏袁贻谷妻高氏季志昻妻许氏梅能宗妻徐氏方祚承妻俞氏仰前章妻祝氏刘士瑶妻潘

   氏刘遇圣妻夏氏丁良嵩妻汪氏黄文长妻程氏阎应科妻吴氏邢国藩妻董氏程天修妻朱氏萧

   通衍妻范氏谢之秉妻巴氏夏续祖妻周氏季运灿妻张氏吴允愉妻黄氏何崇仁妻鲍氏张万春

   妻水氏张承诏妻马氏朱前诜妻汪氏张良略妻萧氏徐大定妻章氏均夫亡守节贞女孙世禄未

   婚妻周氏俞双未婚妻张氏均夫亡守贞烈女董文成未婚妻卞氏王道未婚妻谢氏陈子仲未婚

   妻朱氏均夫亡殉烈俱雍正年间 旌阎宏皓妻萧氏巢人夫亡守节同县汪君

   聘妻王氏禇英妻胡氏吴履祐妻沈氏赵秀林妻张氏葛锽裔妻唐氏杨廷褒妻陶氏均夫亡守节

   烈妇史子明妻孔氏任绍周妻郭氏祖懿修妻唐氏均夫亡殉节烈女黄万正未婚妻郭氏夫亡殉

   烈俱雍正年间 旌田穰发妻郑氏合肥人夫亡守节同县龚永泽妻黄氏权赐书

   妻马氏董化豸妻陈氏朱纬妻褚氏冀时妻龚氏胡其炯妻洪氏沙声敬妻陶氏刘之镇妻徐氏蔡

   梓妻黄氏汪正洪妻王氏张秉忠妻徐氏朱尔同妻郭氏方太占妻郭氏龚华妻杨氏许梦熊妻吴

   氏王绅妻刘氏张廷璐妻龚氏程贞麟妻邵氏王林章妻李氏张如玉妻程氏程宣妻倪氏吴干妻

   杨氏朱嵩妻栗氏刘国珍妻史氏王履仁妻蔡氏左宓妻赵氏刘克让妻高氏魏其智妻赵氏殷仲

   右妻郎氏刘宏训妻汤氏张锡桓妻陈氏徐长安妻王氏王亶妻俞氏张徳玉妻李氏李鹿友妻姚

   氏王锡命妻张氏杨大璋妻童氏徐裔显妻郑氏胡郁文妻王氏周明志妻姚氏李生泰妻陈氏周

   诗妻刘氏戴永徳妻郝氏孔铨妻王氏陈国英妻宋氏秦先春妻姚氏汤斯震妻鲁氏魏振定妻武

   氏王襄继妻吴氏刘世吉妻魏氏袁士忠妻范氏黄国铨妻荚氏杨耿章妻韦氏赵懋纲妻胡氏王

   永昇妻刘氏程梦北妻吴氏王三仁妻洪氏陆麟阁妻杨氏李枢妻孙氏苏连妻周氏李麟妻史氏

   田畬妻童氏虞介梅妻宋氏孙天锡妻董氏秦禹文妻孙氏龚尚鳌妻王氏杨⿱目兆 -- 晁妻徐氏董英妻臧

   氏程效祖妻吴氏温锐公妻阎氏潘湄妻沈氏张延妻李氏李士宏妻吴氏龚廷选妻刘氏牛麟箕

   妻胡氏卢望麟妻王氏张先正妻王氏冀惠妻周氏周宗礼妻王氏宋裕仁妻完氏束应元妻沈氏

   陈梦祥妻谢氏何绍逊妻龚氏胡其𤈶妻何氏周之孔妻包氏常应召妻胡氏王士麟妻罗氏吴旭

   升妻张氏鲁尚昇妻昻氏卫端毅妻汪氏徐蜀江妻李氏王玉模妻宋氏童正甫妻守氏蔡举妻杨

   氏唐三元妻王氏邱瑛妻周氏王履坦妻吴氏李士衡妻杨氏马荣妻陈氏许孙葳妻高氏张蕙继

   妻何氏刘志逵妻张氏廖世琼妻王氏妾王氏蔡苪妻李氏薛雯妻栗氏姚宏裔妻程氏章天叙妻

   张氏陆士宏妻杨氏雷琦妻许氏程逊妻余氏陈起凤妻蒋氏陈式伊妻高氏杨明䇿妻吴氏田宜

   妻娄氏程正笏妻李氏王元勲妻赵氏叶兆秀妻陈氏周之德妻李氏董九思妻陈氏李芳芄妻张

   氏李显成妻朱氏许含玉妻王氏李煊妻沈氏汤帝载妻陆氏胡宗禹妻巫氏孙廷璧妻何氏许孙

   蕗妻高氏程本道继妻刘氏徐珊妻滕氏王鉴妻周氏娄序益妻张氏吴云黻妻王氏谢鹤昂妻方

   氏王万佐妻余氏许五重妻瞿氏俞沂妻范氏王有典妻彭氏李盈卤妻邹氏陶礼妻王氏吴山辉

   妻陆氏陈九有妻丁氏魏义忠妻徐氏吴浩妻郭氏王允瀹妻张氏王廷弼妻解氏龚应琔妻贾氏

   吴宗潮妻孟氏汪淑妻郭氏许又公妻杜氏朱玉翠妻刘氏窦龙麟妻陆氏陈公锡妻丁氏魏廷桂

   妻许氏谢锦寿妻程氏卫万郁妻胡氏韦君荣妻楚氏陆洪纲妻阮氏曹瑞尧妻葛氏程以德妻陈

   氏程志勉妻龚氏柏之濬妻白氏蔡庚妻吴氏张维珍妻沈氏李士珠妻俞氏葛文中妻杨氏王泽

   远妻许氏赵师抃妻鲁氏李德容妻谢氏许泰卓妻龚氏刘国泰妻王氏周荣妻陆氏郭羽林妻夏

   氏丁方林妻贺氏李三重妻洪氏黄士璋妻杜氏王伦昇妻娄氏陈会吉妻锺氏周道昌妻王氏娄

   奎灿妻吴氏何无竒妻马氏陈大章妻锺氏丁大顺妻李氏胡万贵妻陶氏鲍之俊妻蔡氏曽日俊

   妻刘氏吴仲士妻刘氏唐和三妻蔡氏史兴隆妻王氏尹有章妻鲁氏杨立仁妻陈氏鲍宜极妻傅

   氏王冕妻沈氏完球妻袁氏完玥妻李氏周士冕妻胡氏萧芾妻赵氏郑世栋妻巫氏沈世珣妻袁

   氏程骏妻李氏蔡卓妻应氏邹珣妻王氏陆玙妻吴氏靳绍文妻蔡氏蔡鹤洲妻吴氏完德凝妻萧

   氏王学谟妻陈氏黄赐禄妻潘氏赵迈凡妻禇氏孟国瓒妻龚氏杨焯妻王氏史本咏妻孙氏王三

   台妻史氏胡士选妻朱氏方世璜妻瞿氏王裛妻吴氏司明寰妻宋氏高千若妻张氏刘𤈶妻王氏

   萧蕖妻董氏李凤林妻曹氏许进公妻李氏张朝佐妻王氏鲍必绍妻王氏苏绍绅妻刘氏王世道

   妻施氏蔡业迪妻王氏王志瑚妻汪氏汤婉妻汪氏樊士球妻蔡氏程廷颖妻徐氏许忠蔼妻杨氏

   郭尚益妻吴氏郭某妻宋氏完承宗妻袁氏李昉栻妻陆氏董德常妻汪氏陈桂丹母刘氏沈文纲

   妻刘氏单校妻李氏胡炯妻戴氏蔡敏妻王氏陈桂三妻赵氏郑大典妻阮氏包天朝妻成氏张朝

   裔妻韩氏赵卜泰妻吴氏郭承刚妻宋氏蔡雯妻黄氏李友芹妻卫氏沈应华妻韩氏周梦鳌妻刘

   氏袁魁妻王氏张灿若妻秦氏慈懋妻孙氏戴永德妻刘氏程志宠妻倪氏王步猷妻员氏王文声

   妻李氏虞芝荃妻宋氏均夫亡守节烈妇王罗春妻李氏刘勗妻方氏李成远妻王氏赵蔺妻王氏

   陈忠妻李氏黄承业妻张氏龚绍渤妻吴氏王景灿妻董氏方永芝妻宋氏汪曽三妻闻氏高继国

   妻陆氏萧元秉妻贾氏黎凤文妻罗氏周宗武妻朱氏丁元凯妻汤氏吴尚义妻蔡氏倪国达妻徐

   氏张拱明妻李氏王太初妻徐氏刘正魁妻吴氏郭呈举妻郑氏赵征妻江氏余子盛妻陈氏王得

   贵妻赵氏赵璋妻陈氏汪梦舟妻许氏徐扶仓妻万氏李天禄妻楚氏均夫亡殉节李菖妻陈氏刘

   素川妻李氏均守正捐躯贞女苏知非未婚妻陈氏丁守庸未婚妻杨氏宋和未婚妻李氏王朝璿

   姊李端未婚妻杨氏宋嗣熙未婚妻李氏均夫亡守贞孝女王公锡女俱乾隆年间 旌贾蕃

   妻叶氏庐江人夫亡守节同县唐烈懿妻吴氏袁懋佐妻陶氏李铨偀妻卢氏宋嗣炎妻方

   氏黄滋和妻查氏程周岐妻黄氏许简妻汪氏许应元妻孙氏金淑士妻施氏郭百御妻张氏陈长

   禔妻李氏卢之巽妻毕氏王长璝妻郑氏徐自湘妻朱氏徐洛妻汪氏蔡日和妻羊氏张杰妻杨氏

   张振允妻吴氏孙既秩妻王氏左会远妻李氏周卞石妻方氏何崑妻陈氏孙光泗妻王氏谷其志

   妻丁氏李登瀛妻汪氏严大賔妻金氏张昶妻杨氏刘乘麟妻胡氏谷扶世妻丁氏吕宛才妻胡氏

   钱鸣珂妻王氏吴竞妻黄氏丁宸妻徐氏丁实妻朱氏姚之迪妻许氏陈大卿妻陈氏曹立勲妻王

   氏韩琦徴妻程氏朱世竒妻夏氏韩百龄妻程氏许绍份继妻叶氏金文会妻张氏曹懋和继妻孙

   氏李俊偀妻王氏夏贤元妻孙氏洪有愈妻刘氏项士玉妻王氏严廷玉妻夏氏凌希盛妻严氏吴

   应璧妾周氏徐念敕妻朱氏莫元俭妻卢氏王家让妻程氏王家兴妻张氏陈家庆妻吴氏均夫亡

   守节烈妇何志厪妻陈氏钱崇北妻王氏均夫亡殉节杨建由妻胡氏汪朝献妻王氏张拔士妻穆

   氏汪深造妻王氏均守正捐躯贞女叶文元未婚妻方氏夫亡守贞俱乾隆年间 旌任效

   孔妻宋氏舒城人夫亡守节同县孔衍统妻杨氏徐元英妻程氏任荣世妻龙氏李伟士

   妻胡氏李树榛妻李氏欧文韬妻彭氏黄文炳妻毛氏李伟公妻王氏汪千一妻戴氏侯天健妻韩

   氏陶洙妻黄氏汤惟一妻贾氏盛子成妻程氏李捷妻王氏曾闻箴妻谢氏孔兴诚妻滕氏朱能妻

   赵氏李日章妻祝氏陈崑瞻妻束氏王文炳妻周氏潘嗣直妻涂氏靳起祚妻余氏丁燕妻锺氏黄

   希智妻锺氏高岑妻尹氏束鸣镳妻锺氏许俊妻朱氏胡用和妻祝氏陈锡范妻傅氏方鉴妻朱氏

   汪成凤妻黄氏阙云岱妻许氏金国璜妻王氏阙云辉妻任氏李汝榛妻方氏谷通妻梅氏贾邦

   妻陆氏赵云腾妻王氏黄𬭎妻孔氏左启贤妻张氏丁凤池妻张氏锺德淳妻凌氏江桂妻吴氏均

   夫亡守节烈妇萧敬忠妻许氏夫亡殉节孙嘉宾妻金氏张锦纯妻陶氏赖干生妻汪氏均守正捐

   躯贞女张成未婚妻阙氏夫亡守贞俱乾隆年间 旌何大封妻阮氏无为人夫

   亡守节同州洪序妻叶氏张万春妻水氏柏茂妻洪氏李士通妻王氏萧时宜妻张氏徐启昇妻杨

   氏刘国宝妻李氏章一兆妻方氏伍永遐妻汪氏关行惠妻林氏杨加臣妻余氏张时华妻周氏李

   文志妻项氏丁国良妻朱氏鲁光发妻张氏汪正钧妻朱氏汪芬妻季氏季上要妻奚氏张道揆妻

   雷氏王凤自妻张氏杨士照妻吴氏张翰妻徐氏周开瑶妻毕氏凌世宗妻汪氏喻钧妻钱氏倪邦

   连妻彭氏余国瑞妻鲁氏彭朝鼎妻朱氏倪光贤妻李氏鲁国英妻朱氏许家振妻吴氏朱子珊妻

   萧氏朱智佑妻沈氏陈世信妻张氏刘廷𫖮妻何氏陈鼎新妻罗氏吴球妻陈氏潘国勲妻楚氏徐

   启棐妻王氏张光烛妻周氏时合俊妻杨氏陈曰鳌妻倪氏束三锡妻蒋氏朱应采妻李氏杨遇崇

   妻吴氏阮嘉行妻陈氏钱朝抡妻袁氏张正音妻邱氏吴一洪妻倪氏倪光宸妻胡氏李凌飞妻张

   氏萧万源妻朱氏季运新妻刘氏周汉臣妻齐氏邓自芬妻朱氏方国佐妻耿氏石尚廉妻金氏杨

   泽民妻季氏史应蛟妻程氏古学仪妻朱氏陈世茹妻裴氏季任材妻沈氏汪有成妻范氏徐永源

   妻范氏杨国鼎妻刘氏季鹓举妻杨氏戴正举妻邢氏安魁材妻周氏黄培莲妻吴氏于斌妻王氏

   冯志濂妻彭氏张之楷妻邢氏周升平妻安氏周庠化妻丁氏董之梁妻龚氏王渭自妻童氏朱宫

   木妻鲁氏朱揖妻黄氏朱振权妻程氏王士禧妻周氏盛士进妻安氏倪康侯妻朱氏刘宏显妻汪

   氏汪士润妻虞氏郑文光妻姚氏罗櫰母李氏郑淑芳妻汪氏王世俊妻徐氏盛光宏妻廖氏许国

   衔妻洪氏郑纯仁妻朱氏王福裕妻仇氏程友琴妻江氏束太生妻陈氏俞汉音妻洪氏张延锺妻

   阮氏周正科妻冯氏史运芳妻高氏朱大绅妻钱氏王应科妻钱氏何子玉妻鲍氏奚永久妻倪氏

   郭忠伦妻徐氏均夫亡守节烈妇吕之源妻朱氏王应标妻孟氏钱永松妻杜氏刘有绅妻谢氏黄

   瓒妻吴氏孙某妻季氏沈策之仆妇谢氏均夫亡殉节朱有福妻周氏张茂发妻李氏均守正捐躯

   贞女张世瓒未婚妻刘氏张可权未婚妻王氏孙延嗣未婚妻张氏程正爵未婚妻高氏张之校未

   婚妻张氏朱锦荣未婚妻徐氏沈于澍未婚妻张氏朱兰芳未婚妻张氏均夫亡守贞俱乾隆年间

   汪一德妻吴氏巢人夫亡守节同县赵如兰妻孙氏缪球妻吴氏缪元恺妻张

   氏何秉恒妻李氏李淑广妻阚氏张志城妻吴氏杨遵祖妻秦氏向桂妻沈氏杨奕绪妻刘氏翟宏

   增妻葛氏冯朝选妻汤氏赵孙衢妻徐氏吴迪康妻陈氏郑克旭妻杨氏瞿永蔚妻吴氏方贡千妻

   东方氏杨永清妻查氏单东曙妻汤氏缪以将妻郭氏洪灿妻宣氏荚作俊妻陈氏刘栻妻周氏徐

   景南妻黄氏张焕妻戴氏马树滋妻陈氏杨懋绅妻葛氏李仪妻刘氏沈棂妻葛氏许世勲妻王氏

   郑应铗妻陈氏周万科妻刘氏李国猷妻金氏陈文奎妻汤氏潘淳妻姜氏宋绪昌妻汤氏均夫亡

   守节烈妇赵士玉妻荚氏张大纶妻汤氏均夫亡殉节贞女李承宗未婚妻何氏夫亡守贞俱乾隆

   年间 旌范廷标妻尹氏合肥人夫亡守节同县杨思敏妻李氏蔡光绪妻滕氏龚

   延绅妻黄氏万丹书妻刘氏蔡家珍妻吴氏赵守训妻巫氏赵钰妻程氏蔡天衷妻刘氏侯宝光妻

   王氏吴遵伸妻郭氏梁伟妻张氏阎绍武妻赵氏魏士濓妻张氏席曙光妻李氏孔昭文妻陈氏孙

   容万妻陈氏虞倍辉妻范氏王岩妻沈氏张士佳妻程氏翟春林妻唐氏蔡守诂妻郭氏黄鸣琴继

   妻孙氏虞廷玉妻沈氏沈迺汇妻许氏沈理甲妻吴氏孙映佩妻王氏刘超妻虞氏戴钤妻黄氏王

   天培妻潘氏蔡嵒妻曽氏马徳山妻殷氏董承检妻黄氏李灏妻杨氏殷启仁妻郑氏刘泽普妻王

   氏吴尚仁妾苏氏袁厚徳妻程氏郭道循妻宋氏李续祖妻张氏吴攀桂妻胡氏王宠妻施氏霍瑞

   甲妻宋氏夏敦伦妻张氏杨以宏妻谈氏张国彦妻唐氏丁枢妻张氏黄学璥妻王氏巫嘉训妻靳

   氏巫占恒妻侯氏孙世祥妻江氏张稠继妻赵氏刘慧中妻郭氏董光佐妻华氏叶文略妻戴氏王

   渊妻赵氏罗其模妻吴氏夏星灿妻王氏汪义妻孙氏均夫亡守节烈妇杨向荣妻刘氏赵金榜妻

   沈氏荚某妻姜氏均夫亡殉节王廷献妻李氏盛孜妻杨氏均守正捐躯贞女方琳未婚妻许氏殷

   三祝未婚妻胡氏吴谨未婚妻周氏沈仁基未婚妻曹氏王邦业未婚妻袁氏均夫亡守贞烈女刘

   智未婚妻蔡氏刘德长未婚妻苏氏戴爱莲未婚妻李氏黄某未婚妻张氏均夫亡殉烈俱嘉庆年

    胡 必全妻林氏庐江人夫亡守节同县王世猷妻徐氏陈德堂妻李氏陈

   有耀妻徐氏李方嶙妻周氏卢寅妻丁氏夏溥妻张氏许有孚妻左氏许三祝妻张氏吴光履妻张

   氏徐会发妻夏氏吴崇仁妻张氏徐中濬妻李氏丁祐妻赵氏徐宗灏妻王氏杨宏烜妻吴氏彭杲

   妻张氏张拱妻陈氏江有亨妻胡氏郭启勲妻吴氏查继先继妻万氏张网妻吴氏李方达妻周氏

   吴光烈妻郑氏锺之升妻徐氏锺琬琳妻黄氏苏忠良妾王氏李英妻伍氏吴兆麒妻陈氏李仁民

   妻丁氏徐宗睦妻刘氏谷琅妻吴氏徐熊妻姚氏姚克骧妻徐氏吴崇诰妾张氏金有训妻秦氏高

   光通妻陈氏吴继善妻马氏李世华妻范氏何庭珍妻李氏计世鏊妻程氏孙佳鼐妻叶氏程明江

   妻金氏徐振芬妻汪氏马光表妻杨氏李连继妻黄氏项恕求妻许氏王风高妻程氏李育才妻刘

   氏何玺继妻朱氏陈宏妻金氏蔡传貌妻戴氏刘洪绅妻朱氏胡大任妻刘氏胡嗣培妻卢氏卢文

   鳌妻霍氏陈廷佐妻刘氏杨尚琼妻张氏叶文玉妻王氏胡光华继妻杨氏胡梅妻许氏刘洪际妻

   李氏胡维汉妻何氏胡沅继妻丁氏徐喆仕妻张氏马光炎妻袁氏均夫亡守节烈妇金程振妻陈

   氏姚业煌妻徐氏均夫亡殉节贞女杨启堂未婚妻夏氏宛光彩未婚妻洪氏均夫亡守贞俱嘉庆

   年间 旌周映奎妻韦氏舒城人夫亡守节同县吴毓秀妻周氏王效曾妻张氏张

   相治妻王氏董从宽妻王氏朱启梁妻周氏章大有妻徐氏曾文畅妻朱氏周邦定妻杨氏王朝鼎

   妻张氏俞廷玺妻柏氏王之醇妻乔氏徐学淮妻任氏程兆竒妻戴氏张学义妻徐氏徐士宗妻韩

   氏谢凤举妻倪氏王掌衡妻汪氏汪成凤妻王氏靳文焞妻许氏徐彩先妻程氏张大容妻谷氏汪

   文魁妻胡氏汪文焕妻郭氏段燕干妻张氏程溥妻黄氏朱漳继妻周氏石珍妻束氏束玺妻锺氏

   王元魁妻石氏徐学源妻唐氏徐修礼妻程氏均夫亡守节烈妇汪添顺妻张氏夫亡殉节汪克富

   妻刘氏守正捐躯俱嘉庆年间 旌胡大恒妻邢氏无为人夫亡守节同州唐之崑

   妻陈氏杨文辉妻蒋氏任廷相妻汪氏任良锐妻汪氏诸祚瑜妻李氏夏梓妻于氏夏加位妻张氏

   昌应宏妻张氏徐必荣妻字氏夏加绥妻郑氏汪本瀛妻周氏倪必选妻邓氏汪德梅妻万氏宋正

   荣妻周氏邓先恩妻朱氏方可福妻周氏金士凤妻吴氏王必简妻钱氏季世璿妻吴氏朱万支妻

   谢氏杨世瑚妻张氏季邦荣妻汤氏钱嘉澍妻张氏谢礼运妻姜氏黄先植妻钱氏侯坤妾黄氏秦

   之华妻侯氏方宝仓妻刘氏何正琼妻陈氏黄国士妻钱氏戴国凝妻谢氏戴和妻王氏田逊吉妻

   束氏宋可展妻邢氏均夫亡守节烈妇郑银仓妻杭氏夫亡殉节贞女方应昱未婚妻汪氏何正坤

   未婚妻涂氏杨同濬未婚妻唐氏陈必伦未婚妻吴氏均夫亡守贞俱嘉庆年间 旌万钟

   妻周氏巢人夫亡守节同县艾尚景妻班氏唐煚妻葛氏郑典妻缪氏汪起振妻杨氏胡士

   琬妻车氏汤援祖妻唐氏李恒修妻刘氏曹济世继妻王氏杨效贤妻赵氏陶广杰妻叶氏陶广闻

   继妻吴氏陈学烋妻葛氏赵友成妻荚氏周之佐妻程氏陈起田妻陆氏叶正淑母王氏均夫亡守

   节烈妇郑隆基妻梁氏夫亡殉节贞女丁某未婚妻闻氏洪学洙未婚妻陈氏王彻未婚妻陈氏陈

   轶贤未婚妻洪氏均夫亡守贞俱嘉庆年间 旌

  ︹仙释︺︹汉︺左慈庐江人少有神道尝在曹操坐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

   鱼岀操令求蜀姜恐其近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敕使者增市二端语顷即得姜还并获

  操使报命操出近郊慈携酒一升脯一斤百官莫不醉饱操怪欲收杀之忽不知所在终不能害云

  ︹唐︺慧满贞观间于大蜀山诵法华经有白衣称东海王少子来听时苦旱慧满令其降雨答

  曰盗布天泽当殛死慧满曰汝舍身救氏我诵经度汝白衣去大雨随至越三日龙死于山取而葬

  之民为立祠三刀禅师唐末居庐江显安院黄巢之乱贼执而斫之三刀无血故名

  崔自然巢人少好道得服松脂法隐于城南洞中辟谷修炼冬雪积满常于溪中澡浴每入

  山虎豹皆驯服一日告逝后有人见之豫章道上今石床药鼎尚存︹明︺曹天复巢人为诸

  生端方好学年十七慨然去乡邑或遇之白石山禅林中不交一言而去后竟不知所之

 ︹土产︺万寿䌷出合肥机房在万寿寺左右故名出舒城宋史地理志庐州贡绢

  布出合肥唐书地理志庐州土贡何首乌红白二种出合肥深山中者佳五加皮

  无为产者良石斛出合肥唐书地理志庐州土贡生石斛明一统志合肥县所出白蜡

    漆 矾出庐江九域志庐江县有昆山矾场鲥鱼出庐江无为玉面狸

   岀合肥者佳竹鸡一名山菌子俱出合肥

大清一统志

 凤阳府在安徽省治北六百七十里东西距四百二十八里南北距四百八十里东至泗州盱眙

  县界一百八十里西至颍州府颍上县界二百四十八里南至庐州府合肥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

  江苏徐州府萧县界三百三十里东南至滁州界二百二十里西南至六安州界三百三十里东北

  至徐州府睢寕县界二百四十里西北至河南归德府界五百五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九百

  八十五里

 ︹分野︺天文斗分野星纪之次宿州为房心分野大 火之次怀远为奎娄分 野

  降娄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及徐豫二州之域府治属扬西北境属豫北

  境属周为锺离国战国属楚秦置九江郡北境属泗州郡

  汉仍为九江郡地郡治在府西南境西北境兼为沛郡地后汉因之

  三国魏置扬州治府西南境晋初为淮南郡地郡治在府西南

  东晋侨置豫州治府西南境安帝始分置锺离郡

  县今凤阳县刘宋泰始中侨治徐州宋书州郡志徐州泰豫元年移治朐

  元徽元年还治锺离萧齐曰北徐州锺离郡水元二年豫州入魏

  因之豫州属魏改置扬州普通七年克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复曰豫州东魏武定七年

  北徐州曰楚州时豫州亦入魏复曰扬州北齐曰西楚州武平中扬

  州入陈复曰豫州后周大象元年复克之曰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隋开皇初郡废二年改

  曰豪州元和志作三年隋书地理志作二年又濠字作豪今俱从隋志大业初复

  曰锺离郡西南境改置淮南郡西北境为彭城蕲城谯三郡地武德三年

  复为豪州天宝初复曰锺离郡乾元初复曰濠州

  元和志濠字中间误去元和三年字又加水属淮南道贞元初改属河

  南道五代因之府境属吴及南唐惟北境内属宋仍曰濠州锺离

  郡属淮南西路北境后入金至元十三年设濠州安

  抚司十五年改为临濠府二十八年复曰濠州属

  安丰路明初吴元年复曰临濠府洪武二年以临

  濠为中都六年改曰中立府旧志五年改中立府定为中都今从实录

  七年改曰凤阳府始移今治直隶南京

 本朝初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属安徽省

 旧领州五县十三雍正二年升颍州直隶以颍上

  霍邱二县属之升亳州直隶以太和蒙城二县属

  之升泗州直隶以盱眙天长五河三县属之十一

  年分夀州地増置凤台县乾隆十九年裁临淮县

  并归凤阳县四十二年裁虹县以地属泗州直隶

  州领州二县五

  凤阳县附郭东西距一百一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一十里东至泗州盱眙界七十里西至怀

  远县界四十五里南至定远县界五十里北至灵壁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泗州盱眙界七十里西南

  至寿州界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泗州五河县界九十里西北至怀远县界六十五里汉置锺离县属

  九江郡后汉为锺离侯国三国时废晋太康二年复置属淮南郡安帝于县置锺离郡又改县曰燕

  县刘宋兼置徐州萧齐因之东魏为楚州治北齐复曰锺离县隋初为濠州治后仍为锺离郡治唐

   为濠州治五代宋元因之明洪武二年改曰中立三年改曰临淮七年始分临淮置凤阳县为凤阳

   府治 本朝乾隆十九年裁临淮县入焉怀远县在府西北七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

   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凤阳县界三十里西至颍州府蒙城县界九十里南至凤台县界七十里北

   至宿州界九十里东南至定远县界一百七十里西南至凤台县界七十里东北至灵壁县界一百

   八十里西北至蒙城县治一百四十里汉置当涂侯国属九江郡人平阿候国属沛郡后汉为当涂

   平阿二县皆属九江郡晋属淮南郡安帝侨置马头郡省二县入之刘宋初以郡属南豫州泰始后

   属北徐州萧齐因之东魏属楚州北齐改曰马头县又改置荆山郡隋开皇初郡废改县曰涂山属

   锺离郡唐武德四年省入锺离宋宝祐五年置怀远军及荆山县属淮南西路元至元二十八年

   荆山废怀远军为县属濠州明属凤阳府 本朝因之定远县在府南九十里东西距一

   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五里东至滁州界七十 里西至寿州界九十里南至庐州府合肥县界六 十

   里北至凤阳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滁州全椒县界七十里西南至合肥县界九十里东北至泗州

   盱眙县界七十里西北至怀远县界九十里秦置东城县汉属九江郡后汉属下邳郡晋属淮南郡

   刘宋省梁天监初改置定远县兼置定远郡及安州太清中州废北齐改郡曰广安隋开皇𥘉郡废

   以定远县属锺离郡仁寿元年废郡改为临濠县唐复为定远县属濠州五代宋元因之明属凤阳

   府 本朝因之 按元和志及寰宇记皆云梁置定远郡而隋书地理志及舆地广记又云梁置临

   濠郡未详孰是附记于此寿州在府西少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六十里有奇南北距一百五

   十里有奇东至凤台县界半里西至颍州府颍上县界六十里南至六安州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凤

   台县界半里东南至庐州府合肥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颍州府霍邱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

   凤台县界半里西北至颍上县界一百三十里春秋六蓼国地战国时楚寿春邑秦置九江郡汉初

   改淮南国元狩元年复为九江郡后汉因之三国魏曰淮南郡正始初为扬州治晋亦曰淮南郡后

   改置南梁郡义熙中兼置豫州刘宋亦曰豫州南梁郡萧齐曰豫州梁郡后魏景明元年改曰扬州

   普通七年复曰豫州太清二 年曰南豫州东魏武定七年复曰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陈大建五 年复曰豫州后周

   复曰扬州隋开皇初郡废九年改曰寿州置总管大业元年府罢㝷复曰淮南郡唐武德三年

   曰寿州七年置都督府贞观元年府罢天宝初改夀春郡乾元初复曰寿州属淮南道五代初属扬

   吴置忠正军节度南唐改为清淮军周显德三年复曰忠正军徙治下蔡宋初复曰寿州寿春郡忠

   正军节度为淮南西路治所政和六年升寿春府乾道三年罢府为安丰军还治寿春元至元十四

   年改安丰路总管府十五年为散府二十八年改安丰路属河南江北行省明初复为寿春府寻曰

   寿州以州治寿春县省入属凤阳府 本朝因之凤台县在府西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

   一百十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怀远县界五十 里西至颍州府颍上县界六十里南至寿州界半 里

   北至颍州府𫎇城县界九十里东南至定远县界九十里西南至寿州界半里东北至怀远县界七

   十里西北至颍上县界一百三十里旧为寿州地 本朝雍正十一年析州东北境置凤台县与寿

   州共城治宿州在府西北二百三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灵壁县

   界六十里西至河南归徳府水城县界一百里南至怀远县界八十里北至江苏徐州府萧县界九

   十里东南至凤阳县界二百三十三里西南至颍州府蒙城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徐州府邳州

   界二百二十里西北至永城县界一百四十里禹贡徐州之域春秋属宋战国属楚秦置泗水郡汉

   高帝改为沛郡治相县领符离等县后汉改置沛国晋因之东晋徙郡治萧以相县属焉省符离等

   县刘宋因之梁大通中侨置淮阳县兼置惟州沛郡东魏武定六年改郡曰睢南县曰斛城北齐天

   保七年又改县曰符离省相县入之隋开皇初郡废三年州废以县属彭城郡唐武德四年属徐州

   元和四年割符离蕲县及泗州之虹县置宿州太和三年州废七年复置属河南道五代因之宋曰

   宿州符离郡开宝元年建保静军节度属淮南东路金曰宿州初隶山东西路大定六年属南京路

  贞祐三年复升保静军节度元曰宿州属归德府至元二年省州治符离县入州明洪武初改属凤

  阳府 本朝因之灵壁县在府城西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六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六十

  里东至泗州界十五里西至宿州界五十里南至凤阳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江苏徐州府界一百

  二十里东南至泗州五河县界六十里西南至怀远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北至徐州府睢寕县界一

  百二十里西北至徐州府界一百八十里汉置谷阳洨二县属沛郡后汉因之晋省穀阳刘宋兼省

  洨县侨置阳平郡属徐州萧齐永明元年郡废后魏世宗复置阳平郡东魏武定六年改置穀阳郡

  隋开皇初郡废改县曰穀阳属彭城郡唐武德四年属仁州贞𮗚八年属北谯州十七年属徐州显

  庆元年省宋元祐元年置零壁县旋废属虹县七年复置政和七年改为灵壁县属宿州金因之元

  至元四年改属泗州十七年还属宿州明属凤阳府宿州 本朝以县属凤阳府 按灵壁宋金元

  三史地理志俱作壁惟明史志作壁考灵壁名县本史记汉书项羽追汉军灵壁东睢水上当作壁

  为是详古迹下

 ︹形势︺背涡口之曲流望马邱之高澨汉王粲浮淮赋淮海内

  屏东南枢辖唐罗珦徳政碑阻淮带山南北朝均为重镇

  

 ︹风俗︺率性真直贱商务农其食秔稻其衣絁布地带

  淮河皆通舟檝贸迁寰宇衣冠文物之乡邻戚相

  助丧葬相赒殊敦古谊李默凤阳新书

 ︹城池︺凤阳府城周九里三十步门四即旧皇城明洪武五年筑又有外城洪武七年土筑

  周五十里有奇后圯 本朝乾隆二十年筑周六里五百六十二步 凤阳县附郭怀远县

  城旧城周九里十三步后废明万历间始立新城于淮河西岸周三里一百二十步门四无池

  定远县城周五里二百三十六步门四明正德七年甃砖引涧泉为池东西南广十丈北

  广二十丈 本朝顺治十七年熙四年修乾隆二十八年重修夀州城周九里十三步

  门四宋故址 本朝顺治六年乾隆二十年三十年重修凤台县城新置县与寿州

  共城宿州城周六里有奇明洪武十年始叠石为址甃以大甓门四池周八里有奇

  本朝乾隆四年修十一年二十三年重修灵壁县城周六里门四明正徳六年甃砖濠广

  三丈馀 本朝康熙十二年修乾隆十九年重修

 ︹学校︺凤阳府学在府治西南明洪武三年建中都国子监后改 本朝康熙四年修十八

  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三名凤阳县学在县治西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改建入学额

  数二十五名又临淮乡学即旧临淮县学明洪武中建后屡圯于水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改建干

  隆十九年归并凤阳县入学额数仍十六名怀远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𥘉建 本

  顺治十二年康熙五十六年正元年屡修入学额数十六名定远县学在县治东

  南明洪武初建 本朝顺治十一年康熙二十年屡修入学额数十六名寿州学在州治西

  明洪武初因元故址建 本朝顺治十二年康熙十八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凤台县

  学旧附寿州 本朝雍正十一年新设入学额数八名宿州学在州治东明洪武二年

  元故址建 本朝康熙五十三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灵壁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初

  因元故址建 本朝康熙十二年雍正九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淮南书院在凤阳县

   本朝干隆年间建洪山书院在怀远县 本朝康熙三十年建又文昌书院 本朝雍

  正元年建曲阳书院在定远县 本朝乾隆二十八年循理书院在凤台县

  天启二年建 本乾隆三十年培菁书院在宿州 本朝干隆五十一年建

  正学书院在灵壁县 本朝乾隆二十九年

 ︹户口︺原额人丁一十七万五千七百三十三今滋生男妇四百三十五万五千五百六十六名口

 ︹田赋︺田地九万五百三十七顷四十八亩八分有奇额徴地丁银一十八万五千五百五十六两二

  钱一分六釐杂项银五千八百六两七分九厘米三万一千四百六十七石二斗四升七合麦四千

  五百四十七石一斗四升九合七勺

 ︹山川︺善山在府南四十里一名翊圣山万岁山在府城外北隅旧皇城垣枕其上东

  西二峯对峙东曰日精一名盛家山西曰月华一名马鞍山皆相联接凤凰山在凤阳县

  城内旧皇城东北隅府之主山也府县皆以此名又灵壁县西北五里亦有凤凰山旁有洞曰老君

  白沙山在凤阳县东寰宇记白沙山在锺离县东八十里其山遍是白沙瞿相

  山在凤阳县东南十里云母山在凤阳县东南四十里寰宇记一名濠上山在锺离东南

  四十里神仙传云彭祖服食云母采于此山昇高山在凤阳县东南五十里俗以九日登

  此山故名东西二濠水合流于此乌云山在凤阳县东南七十里与定远县接界一名乌

  雾山以山多𫎇雾故名濠塘山在凤阳县东南七十里元和志东濠水出锺离县南濠塘

  山寰宇记相传缘山泉灌濠成塘故名山穴出锺乳并有蝙蝠白色于穴中倒悬居人采取服之颇

  寿梅城山在凤阳县东南七十里以山小石如城而名又东十里有石门山化明

  山在凤阳县东南七十里以故化明县为名杏山在凤阳县南四十里寰宇记杏山在锺离

  县南六十里吴时董奉居此山为人冶病惟令种杏五株数年杏至万株长安山在凤阳县

  南四十里杏山之西东西平衍百馀里镆鎁山在凤阳县南五十里接定远县界水经注

  濠水出镆鎁山寰宇记相传镆鎁铸剱于此庙山在凤阳县西南十二里又三里曰围山

  东鲁山在凤阳县西南十五里又西三里为西鲁山相传鲁肃屯兵于此离山

  阳县西南四十里镆鎁山北府志西濠水出焉画山在凤阳县西南五十里府志相近又有梅

   山猴尖山獾山双尖山大光山凡五山俱在龙子河外石膏山在凤阳县西南五十里寰

   宇记其山多出石膏故名陡山在凤阳县西南五十里以形势陡险而名白石山

   阳县西二十里有乳泉魏书地形志锺离郡燕有白石山曹山在凤阳县西北三十里寰宇记

   相传魏武帝东征驻兵于此因名涂山在怀远县东南八里淮河东岸亦名当涂山左传昭

   公四年椒举言于楚子曰穆有涂山之会又哀公七年子服景伯曰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

   国杜预注涂山在夀春县东北即禹会诸侯处魏书地形志沛郡巳吾有当涂山唐六典涂山淮南

   道名山之一元和志涂山在锺离县西九十五里图经荆涂二山本相联属禹凿为二以通淮流今

   雨山闲有断接谷滨淮为胜 按王楙野容丛谈云涂山有四一会稽二渝州三濠州锺离县四宣

   州当涂县而苏轼苏辙涂山诗皆指濠州与杜注左氏传在寿春东北合则涂山自以在怀远县为

   新城山在怀远县南四十里近新城故名洛河山在怀远县南六十里以近

  洛水故名周四十里西峯曰鸿山东峯曰神山两峯迤逦联属出煤炭土人听石烧灰以塼埴为业

  又名上窑山路崎岖宋嘉泰闲浙人陈运成修成坦道稍东为大横山中有仙人洞舜耕山

  在怀远县南七十里接寿州界一名顺阁山荆山在怀远县西南十里水经注淮水出于荆

  山之左当涂之右魏书地形志巳吾有荆山府志东麓有白龟泉北麓有溢香泉西北有玉坑其北

  有玉㵎南麓有煤㵎一名梅㵎平阿山在怀远县西南六十里与凤台县接界俗讹为平峩

  山魏书地形志汴郡萧有平阿山相公山在定远县东六十里山上有古塔傍有楚相令

  狐子伯庙俗呼令狐相公因名又皇甫山在县东九十里相传有皇甫将军屯兵于此华盖

  山在定远县东南二十五里山顶圆覆如盖郎公山在定远县东南六十里一名宝公山

  五尖山在定远县东南七十里山有五峯又十里有磨盘山形圆如磨槎枒山

  远县西七十里其山巉岩顶有三义奇拔可爱中有洞曰芝岩洞三峯山在定远县西北

   三十里上耸三尖山半有禅窟洞石窟泉修篁古木参映前后为一邑之胜剑山在定远县

   西北三十五里旧传山有宝剑雨过或有光现韭山在定远县西北四十里旧志地暖多韭故

   名上有石城下有洞穴㵎水常流不绝石形如器物者甚众横涧山在定远县西北七十

   四里上有㵎泉宋史高宗纪绍兴元年王才遣将丁顺围濠州刘光世遣兵攻横㵎山顺解围去旧

   志有石累城兵乱时屯聚之所明太祖初起义兵取横㵎山遂入滁阳即此高山在定远县

   北四十里南有石塘水极清冽有禹庙又名庙山泉坞山在定远县东北十五里其北有

   石坞泉清澈可鉴大横山在定远县东北七十里以横障县东故名上有石垒城址

   公山在凤台县西北五里肥水之北淮水之南亦名北山晋孝武帝太元八年苻坚南寇谢幻

   度御之于肥水部阵严整坚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即此地魏书高祖纪太和十有九年春

   正月巳亥车驾济淮二月甲辰幸八公山水经注八公山无树木唯童阜耳山上有淮南王刘安庙

    安折节 下士忽有八公 诣门王甚敬之八公并 能炼丹化 金出入无闲乃 与安登山埋金于地白 日

    升 天故山 即以八公为目寰宇记寿春县八公 山一 名肥陵 山在县北四里沈括梦溪笔谈寿州 八

    公 山侧土 中及 涧溪之闲往往得小金鉼上 有篆文 刘主 宇世传淮南王药金也硖   石 山

    在凤台县西北二十五里三 国魏志诸 葛诞据 寿春司马昭遣王㫤军硖石以 逼之水经 注淮水 北

    经山硖中谓之硖石对岸山上结二 城以防 津 要元和志硖石山在下蔡县西南六十 里地理 通 释

    梁大同 中于硖石山筑城拒东魏即今隶州下 蔡城也以 淮水中流分界在西岸者为硖石属下 蔡

    在东岸者为夀阳明统志山两岸相对淮水经其中禹凿旧迹犹存四顶山在鳯 台县北 七

    里东与 八公山相 联紫 金山在凤台县东北十 里 五代史 刘仁赡传南唐以仁 赡 为清淮 军

    节度使镇寿州周世宗攻之 百端不 能下东趋 濠梁南唐遣其元帅齐王景达 等列砦 紫金山下 为

    夹道 以属城中明年 正月 世宗复至淮上尽破 紫金山 砦坏其夹道州 志山 𦝫有石甃大路周世 宗

   屯兵于此名连珠寨山后有温水泉黄闾山在凤台县东北五十里寰宇记徐灵宝云黄歇

   所游之处今山下犹有闾舍之迹嵇山在宿州西南一百一十里虞预晋书铚有嵇山嵇康

   家于其侧因名焉元和志临涣县嵇山在县西三十里独山在宿州西南一百一十里孑然

   独耸又有南独山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石弓山在宿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山形弯曲如弓

   且多磨山在宿州西三十里山产磨刀石石山在宿州西北纯石无土如高士孤立

   故或曰孤土山在宿州西北纯土无石诸阳山在宿州西北三十里魏书地形

   志睢定陶有睢阳山州志以山在睢水之阳故名睢阳或曰诸阳山芳岩山在宿州西北六

   十里傍有石岩四时芳馥故名相近有邱疃山相山在宿州西北九十里魏书志相有相山寰

   宇记在符离县西北九十里有碑铭曰巍巍相山盘纡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旧志下有相城故

   址其西南为天马山西控汴河定陶山在宿州北隋书地理志符离县有定陶山寰宇记符

   离定陶山在县北四十里魏时定陶县在山下打鼓山在宿州北三十里有三峯倚天名曰

   鼓山山中有声如鼓自鸣岁则大熟其东北岭有二泉可既田数千亩离山在宿州北五十

   里产符离草尔雅所谓莞也汉以此名县亦谓之茅山丰山在宿州北七十里以在新丰里

   骞山在宿州北七十里即闵子骞故里山之阳有闵子墓墓左有龙涴潭灌田数千顷

   阴陵山在灵壁县东十五里与泗州接界菜玉山在灵壁县西南三十里山产石

   类菜齐眉山在灵壁县西南三十里山开八字如列眉然明建文三年燕王南下徐辉

   祖败之于齐眉山即此张山在灵壁县西北九十里相传子张游学之处龙车山

   在灵壁县北二里县之主山也山之阳有石泉龙柱山在灵壁县北五里以山势如椅初名

   拷栳后因前对学宫改今名磬石山在灵壁县北七十里寰宇记在下邳县西南八十里

   泗水南四十里今取磬石上供乐府禹贡泗滨浮磬即此旧志山上有骆驼洞稍西为申村山中有

   鬼谷陈疃山在 灵壁县北八十里陈疃堡陈抟 尝寓 此亦名陈抟山旧志中有希夷 洞

   一名老祖洞耳毛山在灵壁县北 九十里下有耳毛 湖三 注山在灵壁县东北

   十二 里旧志中有蜘蛛 洞及云洞潼 山在灵壁县东北七十里潼水出焉世传庄子尝修道

   于此有南华观相近为孟山接睢寕县界相传孟子尝游此山分水岭在凤阳 县东接泗 州

   界水由此中分故名银岭在定远县东五十里旧有银冶今无凤凰岭在定 远县南 二

   十里昔有鳯止此故名青冈在寿州西北晋太元八年征 讨都督谢石冠军将军谢幻度 等

   帅师拒秦兵乘胜追击至于青冈寰宇记冈在 县西三十里高一百步通鉴集览青冈在安丰军 去

   寿春三十里濠水源出凤阳县东利山西北流经怀远县南涂山之麓北入淮即此濠水俗

   曰天 河水经注濠水 出镆鎁山东北之溪西北 迳禹墟 北又西流注于 淮元和志谓之西濠水岀 锺

   离县南濠塘山东北入淮旧志天河在怀远县南五里又三珠㵎一名撤珠㵎亦在县之南玉里流

  入天东濠水在凤阳县东北二十里汇县界西濠水南濠水入于淮水经注濠水岀阴

  陵县之阳亭北东北流迳锺离县西人屈而南转迳其城南又北历其城东迳小城而北流注于淮

   按东濠水凡三源其出于阳亭北者元和志府志皆云出濠塘山其一与西濠同出凤阳县之镆

  鎁山东流至昇高山入东濠水县志亦谓之西濠水其一出凤阳县之离山东流于诸山之水会于

  射子口入东濠水县志亦谓之南濠水又按旧志临淮县初为东西二城东濠水自县西南入城至

  县东北出城入淮所谓迳小城而北者也宋时连南夫作守决濠水自城西迳入于淮今水道复淤

  改由新城桥入淮沙水在怀远县西南十里自颍州府𫎇城县流入经荆山之麓南入淮俗

  曰沙河亦曰芡河又名黄河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楚令尹子常以舟师及沙汭而还水经注沙水自

  山桑县东南过龙亢县南又东南迳白鹿城北又东北过义成县西南入于淮即左传沙汭也县志

  又有洱河在县西六十里亦自𫎇城县流入至县南欧村入淮涡水俗曰涡河在怀远县北一

    里自颍州府𫎇城县流入又东入淮谓之涡口汉志扶沟县涡水东至向入淮三国魏志武帝纪建

    安十四年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又文帝纪黄初六年秋八月帝遂以舟师自谯

    循涡入淮水经注涡水自涡阳东南迳龙亢县故城南又南流出石梁又东南迳荆山又东左合北

    肥水又东注淮元和志自贞元以 后濠州西涡口对岸置两城刺史常带两城使以 守其要旧志又

    有塌河在县西十五里流合涡河又有沙沟在县西北十五里南入涡河在北洼者则入淝河

    水在定远县东南六十里自庐州府巢县流入东北入泗州界水经注池水出东城县东北流迳

    东城县故城南又东北流历二山闲又东北入淮谓之池口也洛水自庐州府合肥县界北流

    入经定远县西九十里与寿州接界谓之阎涧 水又北流至怀远县西南七十里入淮又谓之洛 涧

    水经注阎涧水上承施水于合肥县北流迳浚遒县西积为阳湖又西北迳死虎亭南夹横塘西注

    分为洛㵎又西入肥水洛㵎水分阎溪北绝横塘北迳萧亭东又北鹊甫溪水入焉又北迳西曲阳

   县故城东又北历秦墟下注淮谓之洛口元和志洛水经定远县西四十里寰宇记洛水自定远县

   流入锺离县与寿春县中流分界屈曲北流八里至所部新城村南十五里入淮淮水

   州霍邱县东流入经寿州凤台县北又东经怀远县东南又东经凤阳县北又东北入泗州五河县

   界水经注淮水又东北至九江寿春县西泚水洪水合北注之又东颍水从西北来流注之又东流

   与颍口会东南迳仓陵北又东北流迳寿春县故城西又北左合椒水又东过寿春县北肥水从县

   东北流注之又北迳山硖中谓之硖石又北迳镆鎁山西又东过当涂县北过水从西北来注之又

   东北濠水注之又北沙水注之又东过锺离县北又东迳夏邱县南淮水东左合泚口又东迳中阳

   亭北为中阳渡于寿阳县西北肥水从城西北入于淮谓之肥口又北夏肥水注之又北迳下蔡县

   故城东东迳八公山北又东迳梁城左迤为湄湖右纳洛川于西曲阳县北又自镆鎁山东北迳马

   头城北濠水西流注之淮出于荆山之左当涂之右奔流二山之闲又东涣水西入九里注之又东

   至巉石山潼水注之元和志淮水自寿州界流入锺离县续文献通考淮水自颍上界至寿州西北

   合肥水至怀远县合涡水东流历府北境又东北入泗州芍陂水在寿州南亦名期思陂汉

   志灊县渒水北至寿入芍陂水经注芍陂上承㵎水于五门亭东北流迳白芍亭东积而为湖谓之

   芍陂陂周一百二十里在寿春县南八十里言楚相孙叔敖所造陂有五门吐纳川流西北为香门

   陂水北迳孙叔敖祠下谓之芍陂渎人北分为二水一水东注黎浆一水曰葛渎北流入寿春城中

   又北迳相国城东又北出城注肥水寰宇记在安丰县东一百里上承渒水南至霍山县北界驺虞

   石来号曰濠水北至陂中州志西自六安州龙穴山东自濠州横石东南自龙池山其水胥会于陂

   淠水在寿州西七十里自颍州霍邱县流入北入淮即淠水也汉志淠水北至寿春入芍陂水

   经注淠水自六安县故城西又西北分为二水出焉又北迳五门亭西西北流迳安丰县故城西又

   北会濡水乱流西北注于淮夏肥水在凤台县西北自颍州府颍上县界东南流入又东

   南入淮亦名西 肥河汉书地理志城父县夏肥水东南至下蔡入 淮水经注夏肥水自天淙陂分为

   二流南为肥水北为鸡陂夏肥东流左合鸡水水出鸡陂东为黄陂又东南流积为茅陂又东为鸡

   水又会肥水而乱流东注入于淮州志西肥河在下蔡西南十里入淮肥水在凤台县东北

   自庐州府合肥县界西北流入至肥口北入淮俗曰东肥河三国魏志武帝纪建安十四年秋七月

   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晋书谢幼度传苻坚自率兵次于项城进屯寿阳列阵临肥水南齐书垣

   崇祖传建元二年于寿春城北立堰塞肥水水经注肥水自良馀山北流分为施水又北迳狄城东

   又北迳荻邱东右会施水枝津又北迳成德县故城西又北迳芍陂东又北迳死虎塘东又北右合

   阎涧水又合黎浆水又北迳寿春县故城东为长濑津又西北左合东溪水又西迳东台下又西迳

   寿春县城 北右合北溪水又西分为二水又西 合为横塘又 迳元康城西北又西北入淮曰肥口 寰

   宇记肥水东南自安丰界流入寿州志东肥河在州东北十里又西流十馀里入淮又有沿河在州

   东南五十里西入肥河涣水在宿州南自河南归德府永城县流入又东南经灵壁县南又

   东南入泗州五河县界一名⿰氵⿱山⿵戌小 -- 𣿄水今谓之浍河水经注苞水东流入涣水涣水又东南迳蕲县故城

   南又东迳穀阳县右会八丈故渎又东迳穀阳戌南又东南迳穀阳故城东北右与解水会又东南

   迳白石戌南又迳虹城南洨水注之元和志涣水西自临涣县界流入宿州续文献通考浍河历宿

   州南境至五河县西北入于淮旧志灵壁县南七十里有陡沟浍水支流也宋李显忠败金将萧琦

   于陡沟即此沱水源出宿州东南紫芦河东流经灵壁县南四十里分为南北二派至泗州

   西南合流又东南入五河县界入淮或曰即洨水也北肥水源出宿州西南龙山湖与颍州

   府𫎇城县接界处东南流经怀远县北十里入于淮水经注北肥水自山桑县东南迳瑕城南又东

   南迳向县故城南又东南迳义城南又东入涡县志肥河自𫎇城县北东流至县境正义村等处汇

   为巨浸有鱼蛤凫鸭菱芡莲藕之利至县之双墩村入淮 按水经注肥水本入涡而今水自入淮

    盖其流变矣泡水在宿州西 南九十 里自河南归德 府永城县流 入俗曰 泡河水经注苞 水

    自郸县故城南又东迳嵇山北东流 入涣水府志源出濠州舒安湖经州之临涣故 城会浍水

    水在宿州西 南源岀州之仁义乡东流经灵壁 县西南八十 里自新马桥东入浍河州志谓之 蟹

    河水经注解水上承穀阳县西南解塘东北流迳穀阳城南即穀水也又东北流注于涣水

    水在宿州北二十里自河南归德府永城县东 南流入与江苏徐州府萧县接界东流经灵壁 县

    北六十里又 东入徐 州府睢 寕县界史记项羽 击汉军睢水上 即此汉 志睢水 首受浪荡水东至 取

    虑水经注 睢水自芒县东迳相县故城南又左合白渎水又 东迳灵壁县东又东迳竹县故城南又

    东与渒湖水合又 东迳 符离县故城北又 东迳取虑故城北又东合 乌慈 水寰宇记睢水在 符离县

    北二 十里宿州志明宏治初睢水四 决诏侍郎白昴治 之为月河于符离桥南以杀水 势旧志灵壁

    县北三十里有土 山沟七十里有渔沟皆注 睢水 古  蕲水自河南归德府水城县流入宿

   州东经灵壁县入泗州界水经注蕲水东南流迳蕲县又东流八丈故沟出焉又东流长直故渎出

   焉又东入夏邱县东绝潼水迳夏邱县故城北又东南迳潼县南又东流入徐县元和志蕲水北去

   蕲县三十里寰宇记水在蕲县北四十里本迳临涣县地隋大业元年疏通济渠东流至县界 按

   蕲水自隋唐以后混入汴河古洨水在灵壁县东南水经注洨水首受蕲水于蕲县东南

   流迳榖阳县又东南流于洨县故城北又东南入于淮县志在县东南濠城池汉书应劭注洨县洨

   水所岀南流入淮或曰即今沱河古汴水自河南归徳府永城县流入经宿州南又东南

   流经灵壁县南又东南流入泗州界元和志符离县南临汴河有埇桥为舳舻之会运漕所历防虞

   是资宋史河渠志参知政事张洎言开元末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澣以漕运经淮水波涛有沈

   损遂浚广济渠下流自泗州虹县至楚州淮阴县北十八里合于淮既而水流𨑙急行旅艰险㝷乃

   停废又都水丞侯叔献言昨疏濬流河自南京至泗州槩深三尺至五尺惟虹县以东有礓石三十

  馀里不可疏濬乞募民开修 按自唐以前汴泗会于彭城之北然后入淮隋大业元年开通济渠

  导汴入淮自此始也今河淤塞故堤存焉黄河在灵壁县北一百二十里自江苏徐州府流入

  又东南入睢寕县界即古泗水也溪河在凤阳县东五十里即古黄溪也一名大溪河又有

  小溪河在县东北龙子河在凤阳县西三里源出离山北流至徐家桥北汇为湖人经长

  淮关入于淮沫河在凤阳县北上承诸湖至县东北十五里入淮曰沫河口清沟河

  在怀远县北二十里旧志源出宿州之龙山湖东南流合十湖诸水旧自灵壁县南至凤阳县沫河

  口入淮岁久下流淤塞遂于县北合肥河遇淫雨漫溢为患大香河在寿州东南三里州

  志自芍陂塘大香门分流九曲至城东南三里桥北下东西走马河分入淮河旧志系汉唐宋古运

  河元都燕始淤皂口河在夀州南六十里自芍陂皂口门分流至州东东津渡入肥水又有

  沿河在州东南五十里亦入肥水月明湖在凤阳县东二十里方邱湖在凤阳县

   东北二十里水涝湖在定远县东四十里又大桥湖在县东南五十里杨亭湖

   在定远县西九十里又石塘湖在县西北十五里尉升湖在寿州西南水经注谓之熨湖

   胡三省通鉴注熨湖即尉升湖也州志今有西湖在州西门外水集则淮肥合流数十里即熨湖矣

   又有南湖在州正阳门外焦冈湖在寿州西三十里相连者为董奉湖舒家湖寿

   州西北八十里白云湖在宿州西南六十里又黄压湖在州南三十里运斗湖在州西南四

   龙山湖在宿州西南龙山之西肥水发源于此横堤湖在宿州西北十里通

   睢水人旱庄湖在州西北四十里渒湖在宿州东北渒一作牌水经注渒湖水上承甾邱县

   之渒陂南北百馀里东西四十里东至朝解亭西至甾邱县故城东其水自陂南系于睢水唐志符

   离东北九十里有隋故牌湖堤灌田五百馀顷显庆中复修金史地理志符离有牌湖沫沟

   湖在灵壁县北七十里相传晋宋间地陷为湖每春夏晦暝水上有城屋之状见则岁有大水相

   近有青冢湖俱通睢水石湖在灵壁县东北十五里县志亦睢水支流所汇中有巨石水涨

   涸不过旧痕湄陂在寿州东北水经注淮水迳梁城左迤为湄湖唐书地理志湄陂在下蔡

   东北八十里永乐渠在寿州南唐书志在安丰东北十里溉高原田广德二年宰相元载

   置大历十三年废运粮沟在宿州有二南运粮沟在州南门外水涨可通浍河北运粮沟

   在州北门外水涨可通雎河瞿沟在宿州西北元史州四大镇曲沟其一也即瞿沟乃睢水

   上流之支金元时设有监酒税等官粉团洲在凤阳县西北三十里淮水之南洲上多白沙

   故名长淮卫置于此道人洲在凤阳县东北三十五里邵阳洲之东邵阳洲

   阳县东北三十八里淮水中南史齐建武二年主攻锺离不拔筑城于邵阳洲上栅断水路夹筑

   二城又梁天监五年魏元英攻锺离诏曹景宗顿道人洲景宗固启求先据邵阳洲尾乘龙

   洲在凤阳县东北四十里府志周世宗征濠夜遣兵持炬乘橐驼渡淮濠兵惊以为鬼乘龙也洲

   因以青山㵎在凤阳县东南五十里源出青山流入东濠水独山㵎在凤阳县

   南源出县西羊圏山至府城南合城内水又东合濠水入淮碧溪㵎在怀远县南一里源

   出荆山下东流纡回经城中入淮又冷水㵎在县东南五里源出涂山流入淮柴㵎在怀远县

   西南七十里府志流入淮与寿州接界凤凰池在凤阳县东北十七里相传尝有凤凰宿

   留犊池在寿州城内西南隅水经注即昔时苗为县长留犊处元和志寿春县西一里

   有时苗饮犊池珍珠泉有二一在怀远县南独山亦名独山泉流泽甚长一在定远县西四

   十五木栾泉在怀远县南六十里洛河山北麓流注郭陂塘民𫉬灌溉之利汉泉

   在定远县西五十里其西有楚泉并纡回自南而西合流入洛土人堰以溉田明统志世传楚汉屯

   兵于此吕夷简诗地与分双派天方斗二雄指此咄泉在凤台县北五里寰宇记其泉与地

   平无波浪若人至其旁大叶即大涌小叫即小涌若咄之涌弥甚因名咄泉寿州志一名珍珠泉又

     有元 女 泉在州东 南 七里龙  井在 凤 阳 县东 二十  里宋人 于 井栏 上 刻 蛟龙 形今  惟片石 存 焉

     八角井在 寿州 八 公山之 阳又 山海 经 注寿州 有九 井 相连汲 一井 则九 井 皆动





                         前纂修官潘锡恩恭  纂

                         提调官前总纂许应藻恭覆辑

                         前校对官杨汝绶恭  校

大清一统志

 凤阳府

︹古迹︺锺离故城在凤阳县本春秋时小国左传成公十五年叔孙侨如及诸侯之大夫会

  吴于锺离又昭公四年楚箴尹宜咎城锺离以备吴史记楚平王时吴之边邑卑梁女子与楚边邑

  锺离小僮争桑两家交怨相攻灭秦并天下属九江郡汉置锺离县复隶九江郡应劭曰古锺离子

  国是也晋书地理志淮南郡锺离故州来邑刘宋泰始三年淮北陷没移徐州于此萧齐建武二年

  魏拓拔衍攻锺离徐州刺史萧惠休拒破之梁太清三年北徐州刺史萧正表以锺离降魏改置楚

  州陈大建五年北伐鲁广达克北徐州即以广达为北徐州刺史仍梁旧名也隋唐为濠州治魏王

  泰括地志锺离故城在今县东北五里通鉴地理通释锺离有东西二城濠水流于其中县志旧州

  城在今县西南三里一名三牛城以郡治有三石牛也郡介濠淮间多水灾牛土畜故以镇之

   淮故城在凤阳县东春秋锺离国汉置锺离县三国时废晋复置属淮南郡安帝于县置锺

   离郡改县曰燕县北齐初复为锺离县金改临淮属泗州元复曰锺离为濠州治明洪武二年改县

   曰中立寻又改曰临淮为府治七年迁府治于凤阳县以临淮为属县 本朝顺治康熙间城屡圮

   于水重加修葺乾隆十九年归并凤阳县以故临淮城为临淮乡当涂故城在怀远县

   东南汉武帝征和二年封魏不害为当涂侯国属九江郡汉志注应劭曰禹所娶涂山侯国也有禹

   墟三国时县废晋太康元年复置成帝时淮南民多南渡江乃侨立当涂县于江南而故县废为马

   头城升平三年豫州刺史谢万遣刘建修治马头城自帅众入涡颍水经注淮水迳马头城北魏马

   头郡治即当涂故城也隋书志锺离郡涂山后齐改曰马头置郡曰荆山开皇𥘉改县曰涂山废郡

   元和志当涂县故城本涂山氏国在锺离县西南一百十七里唐书地理志锺离武德七年省涂山

   县入焉县志今为马头集在县西南二十里又新城在县南四十里遗址尚存平阿故城

   在怀远县西南汉成帝河平二年封王谭为平阿侯国属沛郡后汉建武十二年更封耿阜为平阿

   侯后为县属九江郡晋属淮南郡东晋后废水经注淮西有平阿县故城县志有平阿集在县西南

   六十里平阿山下 按魏 志谯州高唐郡有平阿县在今天长县及高邮州 界盖南北朝侨置非故

   龙亢故城在怀远县西七十里汉置龙亢 县属沛郡元鼎五年封摎广德为侯 邑后

   汉属沛固晋改属谯郡东晋后废梁普通六 年赵景悦拔魏龙亢城因置龙亢郡魏书地形志 谯州

   有龙亢郡梁武置仍领龙亢县武定六年置是也隋开皇初郡县俱废唐武德四年析夏邱县地复

   贞观八年省县志龙亢城俗名 柴王城今为龙亢集在县西北七十五 里荆 山故城

   在怀远县北后魏延昌四年以梁堰淮水命杨大眼镇荆山梁普通五年北兖州刺史赵景悦围魏

   荆山拔之高齐置荆山郡隋废九域志蕲县有荆山镇宝祐五年贾似道奏以涡口上环荆山下连

   准岸险要可 据于此置怀远军兼置荆山县元改军为县旧志 荆山城在县北三里亦谓之旧城

   义成故城在怀远县东北汉竟寕元年封甘延寿为义成侯国属沛郡后汉改属九江郡

   晋属淮南郡东晋后省魏书志复有义成县属仁州临淮郡齐并入榖阳县水经注义成世谓之楮

   城其地当涡水入淮处亦名涡口元和志贞元后濠州西涡口对岸置两城刺史常带两城使以守

   其要县志有拖城在县东北十五里古涡口城即义成县东城故城在定远县东南秦置

   县二世二年陈胜将葛婴至东城立襄疆为楚王汉高帝五年项羽兵败自阴陵引而东至东城乃

   有二十八骑汉文帝八年封淮南厉王子良为侯邑地理志属九江郡后汉属下邳郡建康末阴陵

   人徐凤反攻烧东城晋属淮南国东晋后县废括地志东城故城在今县东南五十里寰宇记梁天

   监三年土人蔡丰据东城自魏归梁武帝嘉之改曰丰城立为定远郡又改为广安郡定远县隋开

   皇三年废郡留县大业十一年县废唐武徳二年于废广安郡置定远县天宝四年移于今治

   陵故城在定远县西北故秦县汉书项籍传籍渡淮至阴陵迷失道地理志九江郡阴陵后

  汉为九江郡治晋属淮南郡梁置北谯郡治阴陵东魏因之后周郡县俱废水经注镆鎁山南有阴

  陵县故城括地志在县西北六十五里县志城周二里故址犹存沛郡故城在定远县

  西北寰宇记有闾城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相传魏太武南征时筑梁普通三年于此置西沛郡大

  宝二年废 按魏志沛郡凡五属徐州者为故秦泗水郡地属西兖州者治孝昌城属南兖州者治

  黄杨城其名为西沛郡者属霍州旧志以为属楚州之沛郡以州治锺离郡所领已吾县有当涂山

  荆山也楚州尚有彭沛二郡未详孰是寿春故城今寿州治本楚邑秦置县史记楚考

  烈王二十二年自陈徙都寿春命曰郢汉五年刘贾南渡淮围寿春十一年立子长为淮南王都寿

  春元狩初为九江郡治后汉属九江郡晋属淮南郡孝武时避讳改曰寿阳义熙十三年豫州刺史

  刘义庆镇寿阳元熙元年刘裕自镇寿阳宋大明六年复曰寿春八年改曰睢阳遂为豫州治所萧

  永元二年豫州刺史裴叔业以寿阳降魏魏改置扬州仍改县曰寿春梁普通七年淮堰水盛寿

   阳城几没乃遣夏侯亶等攻之寿阳降复以为豫太清三年侯景将王显贵以寿阳降东魏复曰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陈大建五年吴明彻伐齐克寿阳复曰豫州开皇八年将伐陈置淮南行省于寿阳平陈始

   改曰寿州五代周显德二年伐南唐克寿州移州治下蔡寿春县属焉寰宇记寿春县在州南二十

   五里有寿春故县在县西一里县前有时苗饮犊池又诸葛诞城在县东一里废西寿春县在县西

   四十里北临淮水旧志宋绍兴二年金人陷寿春六年杨沂中等败刘猊于藕塘追至南寿春进攻

   寿春不克还城南寿春即此成德故城在寿州东南汉置县属九江郡后汉因之晋属

   淮南郡后废水经注肥水迳成徳县故城西安丰故城在寿州南汉安丰县在今河南

   固始县界东晋始侨置于此水经注淠水西北流迳安丰县故城西俗名之曰安城隋志梁置陈留

   安丰二郡开皇初郡并废以县属淮南郡唐属寿州寰宇记县在寿州南八十里又有废安城府在

   县南四里隋间皇十六年于白雀驿置旧志宋绍兴十二年升为安丰军三十二年改军为寿春府

  乾道三年移安丰军于寿春县以安丰县属焉元属安丰路明初省入今为安丰乡故城在州西南

  六十里西去霍邱县九十里下蔡故城在凤台县北三十里春秋州来邑左传成公七

  年吴伐楚入州来哀公二年蔡昭侯自新蔡迁于州来谓之下蔡汉志沛郡下蔡故州来国为楚所

  㓕后吴取之是也后汉属九江郡晋属准南郡刘宋时废南齐建元三年垣崇祖在寿阳恐魏人复

  寇淮北乃徙下蔡戊于淮东梁大通中魏乱梁得下蔡改置汴州及汴郡北齐郡废隋仍为下蔡县

  属汝阴郡唐武德四年于县置涡州八年州废县属颖州五代周显徳四年徙寿州治下蔡自后常

  为州治至明省入州旧志下蔡镇在寿州西北三十里西抵正阳镇五十五里 按水经注淮水自

  硖石北迳下蔡故城东淮之东岸又有一城即下蔡新城二城对据翼带淮𣸣寰宇记梁大同中于

  硖石山筑城以拒东魏即今县城也故城淮水东岸者是也曲阳故城在凤台县东北

  河平二年封王根为曲阳侯国属九江郡地理志注应劭曰在淮曲之阳故名后汉曰西曲阳以

   下邳有曲阳故加西也晋后省魏书志彭沛二郡治南阳县有曲阳城隋志定远县有旧九江郡后

   齐废为曲阳县县亦寻废寰宇记废西曲阳县在寿春县东北八十三里南临洛水又曰在定远县

   西北九十五里符离故城今宿州 治本楚邑秦置县战国策冷向 曰楚南有符离之塞史

   秦二世元年陈胜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是也汉元狩元年封路博德为侯国属沛郡后

   汉属沛国三国魏属汝阴郡晋仍属沛国后废括地志符离故汉竹邑城元和志符离县本秦旧县

   汉属沛郡高齐时属睢南郡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徐州尔雅曰莞符离也以地多此草故名寰宇

   记北齐天保七年移斛城县于古符离城复为符离县隋大业二年移于朝斛城唐贞观元年移于

   竹邑城旧志元和四年子埇桥置宿州其后复移治符离城即今州治也 按魏书志斛城县有扶

   离城当即符离之讹蕲县故城在宿州南本楚邑秦置县史记楚王负刍四年秦王翦追

   破楚师至蕲南杀将军项燕二世二年陈胜起兵于蕲汉高帝十二年帝自将讨黥布与布军遇于

  蕲西寻以县属沛郡为都尉治后汉属沛国晋属谯郡刘宋因之魏书志蕲城郡萧梁置魏因之领

  蕲城县武定六年置隋志彭城郡蕲元和志蕲县开皇三年属仁州大业二年属徐州八年属谯

  州后复隶徐州旧唐书志蕲县旧治穀阳显庆元年移今治元和四年改属宿州寰宇记县北至州

  三十六里旧志元至元二年并入宿州今为蕲县乡有蕲县集 按蕲县自南北朝至唐改迁无定

  寰宇记所云至州三十六里者唐显庆所移治所也临涣故城在宿州西南春秋时宋铚

  邑秦置铚县二世初陈胜自蕲攻铚酂皆下之汉属沛郡晋属谯郡刘宋时县废元和志临涣县西

  至亳州一百六十里本汉铚县梁普通中克魏铚城置临涣郡以临涣水为名后魏改置涣北县齐

  郡废改涣北县曰临涣属谯郡隋开皇三年废郡留县置谯州大业二年改属亳州唐武德四年

  于县置北谯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县隶亳州元和九年改属宿州寰宇记临涣县在州西南九十里

  又有古临涣城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隋大业十年移县于此唐贞𮗚十年遭水移人铚城内宋大中

   祥符七年复以临涣县属亳州天禧五年还属宿州金因之元至元二年并入宿州旧志临涣城在

   州西南九十里即临涣集有土城周九里又有铚城在州西南四十六里龙山故城宿

   州西南寰宇记在临涣县西四十五里北齐武平四年置隋开皇九年废入临涣今有龙山集

   县故城在宿州西北本宋邑战国䇿黄歇说秦昭王曰魏氏将出而攻铚砀萧相故宋必尽

   是也秦置相县史记二世二年章邯别将司马𡰥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汉为沛郡治后汉建武

   二十年徙中山王为沛王仍治相县水经注相县故城宋共公之所都也国府园中犹有伯姫黄堂

   基即伯姫焚死处括地志相城在符离县北九十里元和志故相城盖相土旧都也灵壁故

   城在宿州西北汉书汉二年项羽自萧晨击汉军追至灵壁东睢水上注孟康曰灵壁故小县在

   彭城南括地志故城在符离县西北九十里竹邑故城在宿州北汉置县属沛郡高帝

   十二年曹参破英布自蕲还竹邑即此后汉永初六年封彭城王恭子阿奴为侯邑属沛国晋曰竺

  邑后省 按魏书灵征志延兴元年于徐州竹邑戍得蓍南齐纪建元二年徐州刺史崔文仲拔魏

  竹邑戌是县废为戌也梁纪大通元年成景㒞克魏竹邑魏志睢州南济阴郡治竹邑城不云置县

  隋志符离有竹邑县梁置睢州开皇三年州废又废竹邑县入焉亦未详何年复置唐贞观𥘉移符

  离县治此其后还治故城而此城废寰宇记朝斛城西南七十里有竹邑故城县志有符离城今为

  符离集亦曰旧宿州城在州北二十五里即古竹邑也仁州故城在灵壁县东南魏书

  地形志仁州梁武置魏因之治赤坎城陈书宣帝纪大建五年吴明彻师次仁州隋志彭城蕲县有

  齐置仁州大业初废入元和志赤坎故城在虹县西南五十里梁天监八年置赤坎戌于此

  县故城在灵壁县南五十里汉县为侯邑属沛郡东晋后废魏书志糓阳郡连城县有濠城

  寰宇记濠城在虹县西南七十五里即汉洨县县志今为濠城集在县南五十里穀阳故

  城在灵壁县西南○汉置县属沛郡地理志注应曰在穀水之阳○魏书志穀阳郡治穀阳城太和

   中置镇世宗开置阳平郡孝昌中入梁武定六年复取之置穀阳郡领县二连城高昌旧志唐显庆

   五年省入蕲县故城在县西南七十五里又有连城铺在县南百里盖因故县为名临潼故

   城在灵壁县东北魏书志睢州临潼郡隋志下邳郡夏邱东魏置临潼郡后齐改为潼郡开皇初

   废 按金志元光初议于临壁县潼城镇设仓都监即故县也县志今为潼郡乡在县东北七十里

   陈留废郡在寿州南晋志咸康四年于北谯立陈留郡宋书志南豫州刺史陈留太守晋

   立领浚仪小黄雍邱白马襄邑封邱尉氏七县齐书志豫州陈留郡领浚仪小黄雍邱三县魏书志

   扬州陈留郡领浚仪雍邱二县隋书志安丰有梁置陈留郡开皇初废元和志汉武置陈留郡属兖

   州 按留本郑邑后为陈所并故曰陈留又按彭城亦有留此留属陈故称陈留寰宇记陈留废郡

   在安丰县东北五里浚仪废县在县东北二百五十步芍陂塘下雍邱废县在县南六十里小黄废

   县在县西北三十里以上一郡三县晋义熙十二年刘义庆奏置其郡及浚仪雍邱二县隋开皇三

  年废小黄县唐武德七年阳平废郡在灵壁县南晋志元帝于徐州侨置阳平郡宋

  书志郡领馆陶濮阳二县旧志泰始中入魏萧齐建元二年徐州刺史崔文仲过淮攻拔茌睂戌杀

  阳平太守郭杜羝馆陶令张得濮阳令王明后魏世宗于穀阳置阳平郡盖因故郡相近为名

  歌废县在凤阳县刘宋侨置县也宋书州郡志锺离太守朝歌令南齐后魏因之齐周时废

  乐平废县在凤阳县刘宋置宋书志锺离太守乐平令萧齐永明元年割属济阴郡后魏

  属济阳郡齐周时废灌邱废县魏志县有按临淮县志县东北有阳城盖与邵阳洲相近

  吾废县在怀远县北宋书志马头郡有济阳县齐志马头郡治巳吾县永明元年罢谯郡属

  二年以济阳县并之魏书志马头郡巳吾县隋志已吾义成二县后齐并以为临淮县县志有古城

  在县北三十里 按魏志仁州临淮郡亦有巳吾县崇义废县在寿州东南宋书志南梁

  太守崇义令羌人所立魏书志梁郡治崇义寰宇记在寿春县东南三里宋略云太初元年迁金镛

  人于寿阳号为崇义县又废𫎇县在县南二百里宋志南梁郡领蒙崇义等县隋末废北谯

  废县在寿州东南齐书志豫州梁郡北谯县魏书志扬州谯郡北谯县隋志寿春有北谯郡开

  皇初废寰宇记废北谯县在寿春县东六十三里 按舆地志云梁克寿阳后立北谯郡于故曲阳

  肥陵废县在寿州东南汉书淮南厉王传杀开章葬之肥陵邑唐志安丰武德七年

  省肥陵县入焉括地志肥陵故县在安丰东六十里寰宇记县于唐武德七年广平废

  县在宿州西南魏书志蕲城郡治广平武定六年置有艾平城齐周时废寰宇记蕲县有艾子城

  在县西十五里周齐以前于中置蕲县唐贞观元年移县治穀阳城而故城遂废白椫废

  县在宿州西南魏书志临涣郡领白椫县治白椫城又有丹城县治费城隋志临涣有魏丹城县

  开皇元年省又有东魏白椫县大业初省旧志有百善集在州西七十里盖即白椫之讹又丹城集

  在州西南仁义乡即故丹城县也诸阳废县在宿州西北唐武德四年分符离县置贞

   观元年省旧志今县西北有诸阳山盖故县在此定陶废县在宿州北后魏侨置属南

   济阴郡齐周时废寰宇记符离县北四十里定陶山下新丰废县在宿州北后魏武定

   六年置属雎南郡齐周时废旧志今为新丰集在州北七十里斛城废县在宿州东北魏

   书志睢州有睢南郡梁武置沛郡武定六年改治斛城县梁武置淮阳县亦武定中改隋志符离县

   有齐置睢南郡隋开皇初废旧唐书志符离县隋治朝斛城贞𮗚元年移治竹邑城寰宇记魏斛城

   县北齐天保七年移治古符离城复曰符离隋大业二年复移于朝斛城唐贞观初又移于朝斛城

   西南七十里竹邑城而此城废菑邱废县在宿州东北六十里汉置县属彭城国晋省水

   经注淠湖水西届菑邱县故城古城在凤阳县东十八里盖古军垒也在故州城之西故名

   鲁城在凤阳县西鲁山之东今有东西鲁城村皆以此城名公路城在凤阳县袁术

   据淮南时所筑小东城在凤阳县杜氏通典锺离县东一里有小东城寰宇记宋泰始二年

  筑以镇濠口此城至小初本无名后人见在锺离东北因此号小东城北齐天保元年以为锺离郡

  大建五年废赵草城在凤阳县梁书曹景宗传魏将杨大眼对桥北岸立城每牧人过岸

  伐刍稿皆为大眼所略景宗乃募勇敢士千馀人径渡大眼城南数里筑垒垒成使别将赵草守之

  因谓之赵草城县志城距邵阳洲数里据淮为险考城在怀远县南五十里县志相寿为汉

  考城县遗址东西大道通濠寿等处今为考城铺边军城在怀远县北八里宋末江淮安

  抚使夏贵所筑蓝栅城在定远县西南二十五里周五里二百四十步或以为即汉徐凤所

  据之马邱聚也芰蒲城在定远县西南亦名定远废城寰宇记在县西南八十五里相传梁

  魏交争日魏筑为垒在芰蒲塘下水流岀夹城西注盖縁塘立名按梁典普通七年胡龙牙掠芰蒲

  城生擒五千人是也柴王城在定远县东北大横山上累石为墙周三里有四门狄城

  在寿州南亦名荻邱城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䆳拔魏狄城魏书李神传为陈留太守领狄邱戌

   苍陵城在寿州西陈书宣帝纪大建五年齐遣兵援苍陵魏书志寿春有苍陵城

   头戍城在寿州西北二十里南北朝时淮滨戌守处魏书志梁郡蒙县有马头城魏昌

   城在寿州北魏书李崇传淮堰未破水势日增崇乃于八公山之东南更起一城以备大水州人

   号曰魏昌城寰宇记有石城在寿春县北四里西城在寿州北州志元将董文炳筑城以遏宋

   兵又旧志有栋城在州西北花苑城在故下蔡城东南五里鱼林城在安丰塘侧斗鸡城在州西南

   三十梁城在寿州东北梁吕僧珍传天监五年僧珍率羽林劲勇岀梁城水经注梁城

   临侧淮川州志东去洛川口二十五里固贤城在灵壁县北七十里又有古城在县西北

   皇陵故卫在凤阳县西南二十里洪武二年建今废凤阳卫在凤阳县

   东南十三里明初设濠梁卫洪武十年改名卫署原驻临淮乡旧城内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移驻

   凤阳县城内又凤阳中卫在县南左甲第门内干隆十五年归并凤阳卫又右卫在洪武门内又长

   淮卫在县西北三十里即长淮关又宿州卫乾隆十五年归并长淮卫又有前卫后卫左卫及怀远

   卫四卫 本朝康熙十七年俱裁又寿州卫在州城内英武卫在定远东北四十五里飞熊卫在定

   远县东北六十里今俱废禹墟在怀远县东南应劭曰当涂县有禹墟水经注禹墟在涂山西

   南县志涂山南有禹会村即古禹墟宋苏轼诗曰樵苏巳入黄熊庙鸟鹊犹朝禹会村大泽

   乡在宿州西南故蕲县西史记陈涉世家行至蕲西大泽乡遇雨失期乃同谋起兵元和志蕲县

   有大泽郷陈涉起兵时夜篝火为狐鸣于此又垂乡亦在故蕲县西史记黥布传布西与上遇蕲西

   马邱聚在怀远县南后汉志当涂县有马邱聚晋马头城马头郡即此垓下聚

   在灵壁县东南史记高祖与诸侯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于垓下元和志垓下聚在虹县西南五十

   四里旧志在灵壁县东南阴陵山之南垂花坞在凤阳县东二十里逍遥台南上有樛藤

   垂花唐刺史独孤及爱之命以名观象台在凤阳县东独山上明洪武初设后废

  周台在凤阳县东二十里元和志在锺离县西南七里濠水经其前庄子与惠子观鱼之所又

  曰𮗚鱼台又明统志城东门内有逍遥台唐刺史梁延嗣筑仍置祠刻像于其上春申台

  在凤阳县相传黄歇所筑判虎台在定远县治后相传宋包拯为令时有虎伤人拯移檄于

  神虎自赴县系于台前石上明知县高壁书判虎台字刻石上义台在定远县东二十里县志

  五代时有梅氏宗族聚居呜鼓会食南唐为筑台以表之凤凰台在寿州城南门之左相传

  尝有凤凰至因名读书台在寿州南王象之舆地纪胜唐董李二生所居台基犹存

  书台在宿州闵孝乡清淮楼在凤阳县明统志在临淮县旧濠州治后子城上唐建张

  𬱖诗惟有清淮供四望年年依旧背城流观风楼在凤阳县明统志在临淮县城上本丽谯

  门楼宋郡守樊仁远改今名望仙楼在凤阳县明统志在临淮县城内市楼东唐蓝采和

  仙去人于此楼望之开国元勲阁在府治西南明𥘉建含桃阁在凤阳县明统

   志在临准县旧濠州治东宋大中祥符间梅询为守吕夷简为倅以此为憩宴之地静正堂

   在凤阳县明统志在临淮县旧濠州治又有清风堂皆宋时建思贤堂在凤阳县明统志在

   临淮县旧濠州治东北隅宋建又有南华堂与此相接威信堂在凤阳县明统志在临淮

   县旧濠州治宋淳熙间郡守王回陛辞上曰守𫟪之道无出威信二字因以名堂古宛唐

   亭在定远县西南宋书殷炎传遣将刘顺等东据宛唐 按黄囘王敬则等传作死虎水经注作

   死虖皆以字形讹也古黎浆亭在寿州东南三国志吴将朱异救诸葛诞于寿春进屯黎

   浆南史梁普通五年裴䆳拔魏荻城甓城进屯黎浆水经注芍陂渎分为二水一水东注为黎浆水

   又东径黎浆亭南又东主肥水谓之黎浆水口古尉武亭在寿州西宋书刘康祖传魏永

   昌王库仁真以八万骑与康祖相及于尉武古袲亭在宿州西左传桓公十五年公会宋

   公卫侯于袲注相县西南有古袲亭枕淮亭在凤阳县旧濠州治子城上宋建旧名望淮后

  易今藏春亭在凤阳县旧濠州子城东北隅宋郡守樊仁远建四望亭

  阳县明统志在临淮县城南唐太和中刺史刘嗣之建李绅有记后人因名短李亭宋苏轼诗頺垣

  破础没柴荆故老犹言知李亭翛然亭在凤阳县旧濠州治倅厅本名观澜宋元祐间王雍

  为通判以晋简文有翛然临水便有濠濮间想语遂易今名安丰亭在寿州明统志在古

  安丰驿下瞰芍陂越家坊在定远县东南八十里宋杨沂中自泗州趋濠州败刘猊于此

  漆园在定远县寰宇记在定远县东三十里方三百馀步唐天宝中尚有漆树一二十株即庄

  周为吏处今为垄亩徐达赐第在凤阳县南三十里与其祖墓相近汤和赐第

  在凤阳县东北六十里

 ︹关隘︺长淮关在凤阳县西北三十里淮河南岸明洪武六年筑城设卫广济关

  阳县东北二十里明宏治中废嘉靖六年移长淮关于此后裁临淮镇巡司在凤阳县

   东二十里临淮旧城 本朝乾隆十九年设又临淮关属凤阳仓设户部榷课洛河镇巡

   司在怀远县西南七十里明洪武三年巡司后废 本朝嘉庆二十三年复设池河巡

   司在定远县东六十里 本朝雍正八年添设路出滁州旧有驿丞乾隆二十年裁以巡检兼管

   正阳镇巡司在寿州西六十里一名东正阳与颍上西正阳夹淮相对明设巡司 本

   朝因之凤阳府通判亦驻此宋史李榖传谷领兵自正阳渡淮长围寿春南唐遣大将刘彦贞来援

   谷召将佐谋曰今援军已过来远舟櫂将及正阳舆程记东正阳商贾所聚西正阳土著所居又有

   钞关每岁委官收船料以给凤阳高墙之费钞关今革阚疃集巡司在凤台县 本

   嘉庆十二年裁池州府建德县永丰司巡检移设于此固镇巡司在灵壁县西南七十

   里其南为固镇驿旧有驿丞 本朝乾隆二十年裁以巡检兼管九域志蕲县有西故镇金史地理

   志灵壁镇一西固徐溪口在宿州 本朝雍正十年移宿州州同驻此淮东镇

  在凤阳县九域志锺离县有淮东镇上窑镇在怀远县南五十里宋史李榖传周显徳三年

  谷败吴军数千于来远又破千馀人于山口镇进攻上窑藕塘镇在定远县东六十里九域

  志定远有永安藕塘长乐芦塘四镇宋会要乾德中濠州移治藕塘镇嘉定四年城定远州复还旧

  治宋史杨沂中传绍兴六年沂中与刘猊战于藕塘大破之县志长乐镇在县东六十里又永康镇

  在县西六十里旧志疑永康即永安也北𬬻镇在寿州东旧有巡司后废九域志寿春县

  有寿春南庐史源㙭涧四镇州志北𬬻镇在州东九十里与定远县接界以镇在南𬬻之北而名

  瓦埠镇在寿州东南六十里肥水旋绕舟楫商贩往来不绝来远镇在寿州西南九

  域志安丰县有建春塘曲夏塘合寨来远永乐隐贤谢步木场九镇通鉴周显徳二年李榖攻唐寿

  州唐将刘彦贞驰救至来远镇距寿州百里胡三省注来远镇近东正阳西至渒河十里旧志永乐

  集在州西南六十里接霍邱县界又合寨在州东南一百三十里谢步在州南一百三十里木场一

   名木厂在州南一百五十里接六安州界今皆为铺花靥镇在寿州西北二十五里相传以

   宋寿阳公主而名阚团镇在寿州北九域志下蔡县有苏村阚团二镇下蔡镇

   在凤台县北三十里明设巡司今裁赵步镇在凤台县东北淮河北岸五代梁乾化三年

   王景仁侵庐寿淮南将徐温拒之遇于赵步周显德四年帝自将略淮南自下蔡军于赵步胡三省

   注赵步南直紫金山桐墟镇在宿州西南近涡河九域志蕲县有静安荆山西故桐墟四镇

   临涣镇在宿州西南 本朝干隆十九年设州判驻此柳子镇在宿州西八十里金

   临涣镇三柳子蕲泽桐墟元置巡司明废通鉴唐咸通九年厐勋陷宿徐州十年康承训将诸道兵

   七万馀人屯柳子之西夏四月遂围柳子范成大北使录自临涣县北行至柳子镇四十五里九域

   志临涣县有柳子蕲泽二镇黄团镇在宿州北五十里金史地理志符离镇三曲沟符离

   黄团州志黄疃铺在县北三十里即黄团其曲沟即县北之夹沟符离即故县也旧递运

   所在府城东北十五里淮河北岸明洪武六年设今裁洪塘湖屯田千户所

   在府城东北 三十馀里洪武四年 置今裁溪 河集在凤阳县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

   县城移县丞驻此巡缉弹压蚌埠集在凤阳县西北五十里 界灵壁怀远两县水陆交 冲

    本朝乾隆五十四年由县城移主簿驻此南平集在宿州 本朝嘉庆八年添设抚民

   同知并设照磨驻此十三年改为凤颍捕盗同知照磨裁九湾集在灵壁县东南九十里浍

   河岸有水次仓双兴集一名双沟集在灵壁县北一百二十里黄河南岸与徐州府接界有

   管河主簿驻此北𬬻桥寨在定远县西 本朝雍正八年移主簿驻此连珠寨

   在寿州北五里五代时屯兵处宋史太祖纪后唐天成四年春从征寿春拔连珠寨王庄驿

   在凤阳县北六十里旧有驿丞今裁红心驿在凤阳县明洪武三年设有驿丞 本朝乾隆

   二十年裁定远驿在定远县东门外旧有驿丞 本朝乾隆八年张桥驿

  远县南四十里路达合肥旧有驿丞今裁睢阳驿旧在宿州城内明洪武十年迁于州城东

  有驿丞 本朝乾隆八年裁陆深停骖录宿州有睢阳驿以睢水在其南也大店驿宿

  州东六十里旧有驿丞后裁夹沟驿在宿州北六十里明洪武初设有驿丞 本朝乾隆

  二十年裁

 ︹津梁︺凤阳桥在府城南门外九虹桥在凤阳县东十五里元时修桥有九梁故名

  大通桥在凤阳县东南十里本名永安桥明洪武中敕造改名东湖桥在凤阳县

  北十里又西湖桥在县北十二里迎安桥在凤阳县黄邱桥在凤阳县相近又有

  安乐红心桥在凤阳县红心驿旁昇高桥在凤阳县昇高山下元时创雨濠水

  汇流于此广运桥在凤阳县跨濠水明洪武二年敕建今废其西有淮安桥通泉桥

  在怀远县南通涂山涧水下入于淮因名珍珠桥在怀远县南三十五里跨独山泉水

  马桥在定远县东四十里相传周世宗走马于此因名太平桥在定远县东六十里

  池河驿西明洪武八年敕建霸王桥在定远县西六十五里项羽过此得名北𬬻

  桥在定远县西九十里接寿州界秦桥在定远县东北二十里盘龙山下县界之水分流于

  此北流为北潼河合徐溪水东入河南流为南潼河合汴水南入淮南北粮艘可由出入淝桥

  在凤台县五代周显德四年帝征淮南亲行视水寨至淝桥自取一石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礟石从

  官过桥者人负一石即此溧涧桥在宿州东南一百一十里汴桥在宿州南宋史陈希

  亮传希亮知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尝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裦之仍

  下其法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埇桥在宿州北二十里一名符离桥亦名永济桥跨汴水

  舆地记徐州南控埇桥以扼汴路故其镇尤重唐于其地置盐铁院建中二年淄青帅李正巳拒命

  屯兵埇桥江淮漕船数千馀不敢逾涡口元和四年议者以埇桥在徐州南界汴水上当舟车之会

  因置宿州以镇之州志永济桥南北五十寻有半柏山桥在宿州东北八十里淮河

  南岸渡在凤阳县临淮旧城北官设渡船

 ︹堤堰︺荆山堰在怀远县南荆涂二山之间梁书康绚天监十三年魏降人王足陈计堰淮

  水以灌寿阳引北方童谣曰荆山为上格浮山为下格潼沱为激沟并灌钜野泽高祖发徐扬人二

  十万于锺离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以筑土合脊于中流引东西二冶铁器数千万斤沈于堰所

  犹不能合乃伐树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缘淮百里内冈陵木石无巨细必尽十五年四月堰

  乃成其长九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深十九丈五尺夹之以堤并树𣏌柳军

  人安堵列居其上其秋八月淮水暴长堰悉坏决奔流于海元和志堰在锺离县西一百十二里寰

  宇记今涡口东岸是也肥水堰在凤台县东北南齐书垣崇祖传建元二年魏寇寿春崇

  祖修外城欲堰肥水为三面之险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堰北起小城周围深堑使数千人守之

  敌众攻小城崇祖上城决小史埭水势奔下攻城之众漂坠堑中人马溺死者数千众皆退走梁书

  韦叡𫝊天监四年进讨合肥叡按行山川乃堰肥水堰成水通舟舰继至魏兵来凿堤叡亲与争之

  攻具既成堰水又满魏救兵无所用城遂溃芍陂在寿州南后汉书建初八年王景为庐江

  太守郡界有故芍陂稻田景率吏民修起芜废灌田可万顷境内丰赡魏志建安五年刘馥修芍陂

  茹陂七门吴塘诸堨又邓艾重修芍陂堰山谷之水旁为小陂五十馀所宋书高祖遣毛修之复芍

  陂起田数千顷又长沙王义欣镇寿阳使参军殷肃因旧沟引渒水入芍陂溉田万馀顷元和志陂

  周三百二十四里径百里寰宇记濠水北流注陂中灌田万顷旧唐书志亦名安丰塘旧志宋神宗

  时刘瑾尝议修治元至元二十二年以江淮行省言于安丰立万户府屯户一万四千八百有奇元

  末渐废明永乐中遣邝埜修濬后又废宏治中知州董豫始循旧迹修理 本朝顺治十二年知州

  李大升疏其壅塞又乾隆十四年修三十七年知州郑基重修闸坝通志陂原设五门后更开三十

  六门今又作减水坝四座东西二坝在凤阳县障淮水使不泛溢明成化十二年筑后屡

  龙王坝在怀远县南三十五里受南山诸水下通郭陂塘及天河小史埭寿

  州东南寰宇记在安丰县东五十二里上源号施水又曰支津魏志云武帝东征孙𫞐从东漕口至

  江际各为栅栅口遣小史何文宪开因名千人塘在凤阳县唐书志锺离县南有故千人塘

  乾封中修以溉田又寰宇记濠水合流于千金塘盖在县西南昇高山下郭陂塘在怀远县

  南二十五里即晋时镇城旧址周四十里后改为塘受南山诸水为一方沃灌之利又官塘在县南

  四十里受独山泉诸水由双流二门入郭陂塘

 ︹陵墓︺明祖陵在凤阳县西南十二里太平乡其内为皇城周七十馀步中为砖城周六里八

  十一步外为土城二十八里︹周︺左史倚相墓在寿州东南五十里俗名相王冢

  宋伯姬墓在宿州相城之西山水经注相县故城西有宋伯姬冢宓子贱墓

   在寿州东南六十里有祠旧有碑云子贱为鲁使吴卒于道因葬焉 按子贱为使道卒于古无据

   应是旧碑传述之讹闵子骞墓在宿州北七十里闵子乡骞山之南墓前有祠寰宇记闵

   子墓在符离县东北九十里庄周墓在凤阳县寰宇记南华真人冢在锺离县东二十里

   开元寺讲堂后相传是庄周之墓廉颇墓在凤台县八公山下史记廉颇传颇卒葬于寿

   春寰宇记按古今冢墓记云廉颇葬肥陵牛麓︹楚︺虞姫墓寰宇记虞姬墓在定远县南六

   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县志今名嗟虞墩︹汉︺淮南王墓在寿州南门外

   荣墓在怀远县龙亢集北五里 按后汉书桓荣传荣卒显宗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其墓不应在此︹三国︺︹吴︺鲁肃墓在寿州东四十里圣福寺东北︹明︺徐王坟

   在宿州北椒宫旧事徐王坟在宿州闵子乡洪武中设庙王姓马氏配郑氏高皇后之父母也

   子兴墓在凤阳县南左甲第门外汤和墓在凤阳县西北三十里沐英墓

  在定远县西北二里清澄湾吴良墓在定远县东北四十里宋晟墓在定远县

  西南二十五里傅友德祖墓在宿州西北相城乡顾佐墓在凤阳县朝阳门外

 ︹祠庙︺彭祖祠在凤阳县云母山相传彭祖闭气修錬服云母石后人于此立祠宋苏轼诗空

  餐云母连山尽不见蟠桃著子时忠义祠在凤阳县祀宋死义钤辖石侯及韩仔秦尤固

  凤卿郤青杨照丁元七人左右配以孝子王澄张全后改为学宫今废君子祠在寿州东

  南六十里祀宓子贱留犊祠在寿州城内西南隅祀后汉寿春令时苗董子祠寿

  州西祀唐孝子董邵南谢公祠在凤台县北八公山祀晋谢幻度昭忠祠宿

  州城东关 本朝嘉庆七年州内匪徒作乱官兵殉难者甚多八年奉   旨建祠以祀

  子祠在宿州城北濉溪口集本朝嘉庆三年设奉祀生闵子祠在宿州北七十里

  黒水将军庙在凤阳县明统志在临淮县宋嘉定间邵守柴将军铸铁像刻云濠水之

  北淮河之南于汝镇守亿千万年禹庙有三一在怀远县东涂山绝顶岁以六月六日致祭

  又宋苏轼游荆涂二山诗自注涂山下有鲧庙又一在宿州北月河北岸一在寿州北硖石山

  庙在怀远县西南荆山下后改建山巅项羽庙在定远县西六十里寰宇记在县西六十

  里即羽迷失道处孙叔敖庙在寿州南寰宇记在安丰县东北二里崔实云孙叔敖作

  期思陂以攻寇历代遂于坛上立庙邓公庙在寿州南芍陂上魏邓艾屯田于寿春人赖其

  利唐贞观十五年立庙相山庙在宿州西北九十里相山上宋大观中封山神为崇惠侯

   本朝乾隆二十三年重修二十四年 颁赐   御书惠我南黎扁额 徐 王庙

  在宿州北近墓侧并见陵墓门王乏嗣明太祖追封为王立庙于太庙东以祭既而稽古无文乃即

  王所生里立庙

 ︹寺观︺皇觉寺在府东南二里明太祖微时尝为寺僧洪武初敕建改名龙兴寺元封

     寺在 定 远 县 东 六 十里 唐 贞 元 中 建 禅       窟寺在 定 远县 西 北三 十里 三 峯山 内 旧名 虎

     窟寺 唐 元 和 间 建 寺 当山 腰 有 泉 穿 屋 壁而岀前 有 系 虎 石 旁 有 茂林 修 竹 森 映 寺 宇 栖              贤

     寺在 寿 州 西 北 魏 书 萧宝寅 传 正 始 元 年 三 月 宝寅 行 达 汝 阴 东 城 巳陷遂 停 寿 春 之 栖 贤 寺

     漆园观在 定 远 县 治 东 寰 宇 记 漆 园观 在定 远县 东 北 一 百 三 十 步 唐 宏 道元 年敕 建

   ︹名宦︺︹汉︺刘平 彭 城 人 王 莽时 守 菑 邱 长 政 教 大 行 每属 郡 有  贼辄 令 平 守 之 所 至 皆 理 一

     郡 称其 能梁 统乌 氏 人  世祖 时 为九 江 太守 有 治  绩吏 人 畏爱 之宋        均安 众 人建 武 中

     为九 江 太 守 郡 多 虎 暴数 为 民 患 当 募设 槛 阱 犹多伤 害 均 以 为 民 患 者咎 在 残 吏 劳 勤张 捕 非 忧

     恤 之 本 乃 一 去 槛 阱除 削 课 制 其 后 传言 虎 相 与东 游 渡 江 中 元 元 年山 阳 楚 沛 多 蝗 其飞 至 九 江

     界  者辄 东 西 散 去 由 是名 称 远 近 浚 遒 县 有唐后二  山民 共 祠 之 众 巫 遂取 童 男 女 为 公 妪 岁岁改

     易至 不 敢 嫁 娶 均下 书曰 自 今 以 后 为山娶 者 皆 娶 巫 家勿 扰良 民 于 是 遂 绝元           贺宕 渠人 肃

   宗时历九江太守沛郡太守以清洁称栾巴南黄人顺帝时迁沛相有政绩杨匡

   人顺帝时补蕲长政有异绩滕抚北海剧人永嘉中为九江都尉贼马勉等称帝抚讨斩之

   庐江贼攻寻阳又攻盱眙抚遣司马王章击破之又击破广陵贼张婴斩历阳贼华孟阳球

   渔阳泉州人灵帝时拜九江太守时九江山贼起连月不解球到设方略凶贼殄破收郡中奸吏尽

   卢植𣵠人熹平初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王吉

   人熹平中为沛相晓达政事能断察疑狱发起奸伏多出众议专选剽悍吏击断非法袁忠

   汝阳人初平中为沛相乘苇车到官以清亮称舒仲应建安中为沛相袁术以米十万斛与

   为军粮仲应悉散以给饥民术怒将斩之仲应曰知当必死故为之愿以一人之命救百姓于涂炭

   时苗钜鹿人建安中为寿春令令行风靡始之官乘薄軬车黄牸牛居官岁馀牛生一犊及其

   去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也由此名闻天下︹三国︺︹魏︺邓艾棘阳人太祖时

   为尚书郎使行陈项以东至寿春请开河渠引水灌溉大积军粮又通漕运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

   其指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艾所建也袁涣陈郡扶乐人为沛南部都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

   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

   郑浑河南开封人文帝时沛郡太守郡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筑陂堨开稻

   田郡人始以为不便后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晋︺王

   浑太原晋阳人征东大将军镇寿阳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

   怀绥纳江东之士莫不悦服刘颂广陵人武帝时淮南相在官严整甚有政绩旧修芍陂年

   用数万人豪强兼并孤贫失业颂使大小戮力计㓛受分百姓叹其平惠桓伊谯国铚人时苻

   坚强盛朝议选能捍𭛌埸者乃授伊淮南太守绥御有方︹南北朝︺︹宋︺封延伯

   人垣崇祖为豫州表荐之起家为平西长史梁郡太守为政清静有高士风刘粹萧人永初

   三年豫州刺史领梁郡太守有政绩︹梁︺夏侯夔谯郡谯人大通六年为豫州刺史率军人

   于苍陵立堰溉田岁收谷百馀万石以充储备兼赡贫人夔兄亶先经此任并有恩惠百姓歌曰我

   之有州频得夏侯前凡后弟布政优优在州七年远近多附之︹魏︺元澄北魏宗室袭封任城

   王宣武时任杨州刺史镇寿春下车封孙叔敖之墓毁蒋子文之庙总众南侵所在克捷诏书褒美

   ︹北齐︺卢潜范阳人武成时除扬州刺史镇淮南十三年大树风绩为陈人所惮陈主与边

   将书曰卢潜在卿宜深备之周游元任城人为寿春令有能名王长述霸城人仁

   州总管有能名︹隋︺赵轨洛阳人为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劝课人史

   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馀顷人赖其利张䖍雄清河东武城人大业中为寿春令有治绩

   ︹唐︺高智周晋陵人高宗时寿州刺史其治尚宽惠文雅行部先召学官见诸生访经义及

   时政得失既乃录狱讼考耕饷勤惰以为常员半千全节人中宗时以贤见忌出为濠蕲

   二州刺史所至礼化大行李澜永泰初为蕲令梁宋兵兴澜谕降剧贼数千人刺史曹升袭贼

   败之贼疑澜卖巳执澜及其弟渤兄弟争相代死澜女亦求代父皆遇害张镒大历初为濠州

   刺史政条清简延经术士讲教生徒比去州升明经者四十人李逊赵郡人为濠州刺史初濠

   卒恶都将杨腾克削谋杀之腾觉而走因灭腾家剽劫逊至镌谕利害众释铠自归观察使欲令限

   外浮敛逊一不应张万福元城人代宗时摄寿州刺史舒庐寿都团练使州送租赋诣都

   为贼所夺万福领轻兵尾袭贼仓卒不得战悉擒之尽得其所亡并先掠人妻女财蓄万计还其家

   不能自致者给船车以遣就拜刺史后诏镇咸阳会李正己反屯兵埇桥江淮漕艘及进奉船千馀

   不敢逾涡口徳宗拜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驻马于岸悉发漕船相衔进贼兵倚岸熟视

   不敢张建封南阳人德宗时为濠寿庐观察使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埤隍益治兵远

   近悦许孟容京兆人初辟武寕张建封府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将吏告谕不听孟容

   单车诣纳敷引顺逆纳即悔谢为罢兵建封表为濠州刺史德宗知其能召拜礼部员外郎

   绅润州人敬宗时滁寿二州刺史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

   虎不为暴卢望囘咸通九年为濠州刺史厐勋陷濠州望囘死之︹五代︺︹周︺杨承

   信沙沱人显德中为忠正军节度使时徙州治下蔡承信增广其城败淮人于卢州承信累历藩

   镇刻励为政有遗爱︹宋︺王审琦洛阳人建隆初为忠正军节度使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

   部邑令以罪停其吏幕僚以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不专县事今天下

   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点吏何按之有王祚并州祁人太祖时为宿州防御使课

   民凿井修火备筑城北堤以御水灾梁延嗣长安人太祖时为濠州防御使有善政诏书褒

   杨覃浙人淳化中同判寿州巡抚使潘慎修上其政绩诏嘉奖就命知州事数月丁内艰

   州民列状乞留陈尧佐阆中人景德中知寿州岁大饥出俸米为糜粥闻者竞劝出粟益多

   赈活数万人崔立鄢陵人真宗时知安丰军大水坏期思塘立躬督缮治逾月而成

   询宣城人真宗时为三司户部判官坐事降出知濠州刘航魏人真宗时知宿州押伴夏使

   使者多所邀请执礼不逊且欲服球文金带入见航皆折正之江泽天禧中知定远县率民修

   废塘濬古港以灌高卬之地赐诏奖焉俞献卿歙人天禧中为安丰县尉有僧贵安积财

   甚厚其徒杀之托以游方不归献卿绐言吾与安善不告而去岂有异乎其徒色动因执之得其所

   瘗尸一县大惊张旨河内人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荒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氏输

   粟以给饥者浚渒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李若

   谷缑氏人仁宗时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擿冒占田者逐

   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连庶应山人仁宗时为寿春令兴学尚文尊礼秀民

  以劝其俗开濒淮田千顷县大治陈希亮青神人仁宗时知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

  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仍下其法自畿邑至泗州皆效之历知曹州

  会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止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希亮乘传代之转运使调理胥米

  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希亮至除之且表其事旁都皆得除又言正民

  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魏炎婺源人仁宗时知寿州盗杀寺童子有司执僧笞服

  炎怜其非罪命脱械纵去一府争以为不可后数日得真盗王克臣洛阳人仁宗时通判

  寿州有卒夜入州𪠘击郡将既就擒而监军使所部被甲操刃立庭中克臣徐言曰此不过为盗耳

  遣甲者去戒卒勿妄引他人众懽服朱寿隆诸城人仁宗时知宿州会州多剧盗至白昼被

  甲剽攻郡县不能制寿隆设方略耳目捕斩干馀人包拯合肥人仁宗时为定远令公廉正直

  听断烛隐豪右敛迹以忠信礼义教民政绩彰闻马从先祥符人知宿州宿在淮汴间素

   难治从先厚赏以求盗法甚严值大水发廪赈流亡全活数万人代还知寿州以老辞英宗谕遣之

   曰闻卿治行藉甚寿尤重于宿姑为朕往既至治如曩时朱景偃师人英宗时知寿州秩禄视

   点刑狱始至亟发廪赈给劝富者出积谷所活数万城西居民三千室建议筑外郭环入之公私

   便韩晋卿安邱人神宗时知寿州奏课第一苏颂同安人元丰初知濠州

   酢建阳人徽宗时知濠州多惠政州人德之翟汝文丹阳人徽宗时谏帝东封责监宿州

   赵士嶐太宗之后为郡县吏累迁至淮南西路兵马钤辖驻寿春剧贼丁一箭众号十

   万来攻城士嶐募军中敢死士张宣持槊缒城下击杀数⺊人贼众披靡乃选壮士数百人夜开城

   门出其不意击走之王时升绍兴中通判安丰军言淮南土皆膏腴然地未尽辟民不加多

   者縁豪强虚占良田而无遍耕之力流民襁负至而无开耕之地望凡荒闲田许人刬佃户部议

   期以二年未垦者如所请京西路如之刘泰枢密院忠义军前正将慷慨好义以私财募兵

  三百金人攻寿春泰率所部赴援转战身被数十创一夕死李光上虞人绍兴中擢吏部尚

  书时苗傅馀党韩世清久屯宣城调发不行光请先事除之乃授先淮西招抚使光假道至郡世清

  入谒缚送阙下伏诛周淙长兴人绍兴三十年金主亮倾国入边命淙守濠梁时淮楚旧有置

  砦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赖以全活不可胜计李祥无锡人孝宗时为濠州录事参军光

  宗时为淮西运判两淮铁钱比不定祥疏乞官赐钱米销滥恶者更铸绍熙新钱从之刘颖

  西安人光宗时迁司农少卿淮西总领内府宣限既迫每移供军钱以应岁输颖蒐吏弊汰冗员分

  明纲解自是不复那移王阮江州人光宗时知濠州请复曹玮方田修种世衡射法日讲守

  备与边民亲访北境事宜终阮在濠金不敢南侵黄𠏉闽人通判安丰军淮西帅檄𠏉鞠和

  州疑狱至则具得其杀人投井状囚惊服崔与之广州人淮西提刑司检法官断狱平恕

  吴潜寕国人绍定中迁淮西总领告执政用兵复河南不可轻易当以和为形以守为实以战

   赵师揆为淮西提刑兼领屯田事奏以荒圩给军士其屯田为民世业者勿夺从之及

   代去吏请献羡钱二十万师揆曰后将病民矣杨照濠州将官金兵围城急照跃上角楼刺贼

   之执黒旗者洞腹抽肠而死照中流矢卒有统领丁元遇金人十八里洲被围元大呼其徒众一舟

   二百馀人皆力斗至死杜杲邵武人久习边事知濠州制置使赵善相谋复盱眙密访杲杲

   曰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卒用其策成功李全众数万驻榆林阜请降辎重甚富或请诱

   而图之杲曰杀降不仁夺货不义䌷之则有后患谕而遣之张斌理宗时为濠州统制柘塘

   之战没于王事赠官三转李庭芝隋州人理宗时知濠州城荆山以备淮南切中机会

   霆东阳人理宗时知濠州节浮费籴粟买马以备不虞再任职事修举刘雄飞理宗时为

   寿春守臣元兵围城捍御有功官三转︹元︺博特音奈曼部人为寿颖二州屯田府达噜

   噶齐时二州地方多荒芜有虎食民妻其夫来告博特音为设机立槛诱虎射之虎患顿息 博特

   音旧作别的因奈曼旧作乃蛮达噜噶齐旧作达鲁花赤今俱改正张晋亨南宫人世祖中

   统四年命将兵戍宿州首言汴堤南北沃壤闲旷宜屯田以资军食乃分兵列营以时种艺𨕖千夫

   长督劝之事成期年皆获其利安汝明寕晋人延祐间宰定远首兴学校谨礼奉法御吏甚

   严民有𡨚不能仲必平枉使直兴利除害如嗜欲然张谦高唐人至正六年为安丰路总管赈

   恤饥民政绩可纪︹明︺周荣蓬莱人洪武中灵壁县丞有惠政坐累逮刑部其耆老群赴辇

   下称荣贤帝赐钞及袭衣宴荣及耆老而还之㝷擢知本县民益乐其宽惠阎斌乾州人宣

   徳中临淮县丞任满当去邑人诣阙请留诏许之且增其俸在任二十三年清勤惠爱始终如一

   田诚洪熙时灵壁县丞满九载父老恐其迁去赴阙言其居职廉能抚民有道乞还之百姓诏

   以州判官职复任许敏洪熙时寿州州判善治巳爱民民奏乞擢用即用为本州同知九载

   当迁民更乞留进秩还任杨瓒蠡县人正统时知凤阳府帝乡勋戚子孙多犯禁至是始遵约

   正统十年大计群吏始命举治行卓异者瓒与焉受宴赉而还又数年超擢浙江布政使

   锐鄞县人成化中知凤阳府洊罹水旱奏行救灾备荒十六事民困大苏居数年省修陵浮费数

   万陞湖广参政刘㮣济寕人成化末知寿州廉明果毅摘发如神毁境内淫祠几尽置义冢

   社学四乡各建预备仓养老恤孤崇奖风节三年政教大行曽大有麻城人宏治中知定

   远县凡学校公𪠘城郭陂池修治一新扑灭妖贼孔布张洪一境宴然蒋贤陇州人正德中

   灵壁县主簿贼杨虎犯县与指挥钱英同拒守城陷被执骂贼不屈与英皆死之刘采

   人嘉靖中宿州知州岁饥请发帑金转籴代民输赋俟秋成取偿漕使者不可采竟矫发之及秋而

   偿民无负林大槐莆田人嘉靖中知怀远县性廉介曰食不过一蔬修筑陂塘以资灌

   溉民赖其利卒于官至无以为殓黄克缵晋江人万历中知寿州好士爱民申请编定赋

   额名曰一条编至今循守其法严容暄漳浦人崇祯时知凤阳府流贼肆焚掠容暄囚服匿

  狱中得之大骂遇害血浸石阶宛如其像涤之不灭士民取石立冢万元亨南昌人父文英

  为凤阳推官崇祯中贼掠城知府严容暄为贼所杀文英方卧病贼索之元亨年甫十六以身代父

  岀大骂遇 害文英获免 本朝乾隆四十 年   赐谥节愍朱 国相榆林人崇祯中官中

  都留守贼犯凤阳凤阳故无城国相率兵御之力屈自刎死 本朝乾隆四十年   赐谥烈愍

  唐良锐全州人崇祯中知灵壁县十五年流寇陷其城抗骂死 本朝乾隆四十年

  赐谥节愍

 ︹本朝︺史记功汉 军镶红旗人顺治初知凤阳府疮痍之 后以抚绥为事轻徭省役劝课耕桑

  民皆乐业张纯熙真定人顺治进士授凤阳推官严明有守猾吏不敢营私权要请属㮣拒

  不允以持正称李大生猗氏人顺治十年守寿州莅政精敏境内水利久湮为重修芍陂塘

  躬督畚锸田畴资以灌溉清里甲革耗羡诛锄奸蠹修学舍建东西斋集诸生奖诲之治化大行

   聂士贞监利人康熙七年知定远县先是邑苦逋赋或株系无辜士贞尽行省释令以限完

   纳逋户感徳输赋倍早期年流民尽归田亩垦辟因崇学校奖节义事简民安鞭笞不用以忧去官

   士民号泣遮留三日始岀境席屺吴县人乾隆三十年知寿州政尚宽平增修书院立普济

   堂筑芍陂蔡城二塘水利所关民甚赖之沙琛太和人嘉庆六年知怀远县壬戌宿州之乱募

   乡勇堵御镇兵至得速剿灭赖怀远之扼其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