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三十一至三十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十八至三十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三十一至三十四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三十五至三十七

大清一统志

 顺德府

一关隘一黄榆关在邢台县西北黄榆岭上据险筑堡自黄榆南为马岭口清风岭口夫子岩中

  庄儿口货郎口明正统末皆设兵防守烧梁关在内邱县西晋地道记中邱县有烧梁关

  西黄村巡司在邢台县西七十里旧曰西黄社明崇祯六年设巡司于此 本朝因之

  綦阳镇在沙河县西四十里九域志沙河县有綦村镇铁冶务旧志綦阳镇在县西四十里

  皇祐四年置铁冶司于此有冶神祠常河镇在平乡县东北又高阜镇在县东又东有

  节固镇皆明嘉靖二十一年筑堡团城镇在钜鹿县东北四十里九域志钜鹿县有新店

  团城二镇金史地理志钜鹿有团城镇旧志民居环绕如团故名新店镇在任县东三十

  五里九域志钜鹿县有新店镇金时改属任县大岭口在沙河县西一百七十里黄背岩北

  上有边墙旧与黄背数道二岩皆置戍鹤度岭口在内邱县西一百七十里其北二十

  五里为锦绣堂口形类龟坼故云又北十里为云凹口皆接山西平定州界黄寺堡

  台县北四十里石婆山后又有宋家村堡在县西北百馀里俱明时大名兵备道防秋处原庄

  堡在钜鹿县西南十五里往来所经商旅辐凑旧有小城可以守御又有张王疃堡在县东午时

  村堡在县南上疃村堡在县北孝路堡在广宗县南二十里周二里濠广一丈又有版台堡

  在县北二十五里周二里有奇濠广二丈五尺俱明嘉靖二十一年金提堡在内邱县

  东十里又有官庄堡在县东南尹村堡在县北清修堡在县西北皆明嘉靖二十五年腰水

  砦在邢台县西北黄榆岭口地极高峻其上平阔惟一径可通山半有水故名香𬬻砦

  在邢台县西北黄榆岭北峯峦高峻状如香𬬻亦止一径可通又北即正定府赞皇县界戴家

  寨在沙河县西一百里形𫝑高峻止通一径其上平原广阔中有一池虽旱不固梁原店

  在内邱县南三十里龙冈驿在邢台县东关外中邱驿在内邱县治东南

 ︹津梁︺鸳水桥在府城北四里俗呼为板桥一名广济桥又名豫让桥 本朝乾隆十四年

  水二源俱濬汇流于此改今名并于桥畔建亭以为冠盖䜩饯之所高庄桥在邢台县东三

  里又有先干桥在县东七里俱跨达活水楼下桥在邢台县东南十里跨百泉水沣水

  桥在南和县西十里俗名土桥跨百泉河通济桥在南和县东三十里张村西洺河上

  明宏治五年建宗义桥在南和县南狼沟河上明万历十三年县人李宗义建因以其名为

  名又名南寒桥夏庄桥在平乡县东北七里女儿桥在唐山县西南十六里

  河桥在唐山县西六里又一在县南十五里又一在任县北二十里尹村桥在内邱县

  北二十五里泜水上当往来要道大宋桥在任县东八里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重建

  沣河桥在任县东二⺊里百泉桥在任县东南十里蔡河桥在任县北

  

 ︹堤堰︺珍珠堤在邢台县东南明嘉靖四十年知府刘应节建引水自百泉村至楼下村溉田

  二十馀顷又东为流珠堤万历间知县朱诰建引清水等泉舍珍珠堤水漑田五十馀顷滏

  西堤在平乡县界明正统二年筑起县东南界循滏水西岸北入任县安东堤

  乡县东南以御漳水迤西有奠中堤镇西堤以御滏阳落漠水皆明宏治十六年筑落漠东

  堤在平乡县西明正统六年筑起县西南界循落漠东岸北抵南和县大堤在广宗县西一

  里旧筑以䕶城者起县西南绕城西北至小平台村止互三十里又有小堤在县西五里明宏治十

  四年筑起县西南至大平台村止亘二十里以御漳水永泽闸在邢台县东南七里明万

  历十八年引百泉水为渠建闸筑堤以漑民田又东一里为小龙泉堰亦万历中建百泉闸

  在邢台县东南永泽闸南三里明嘉靖间知府刘应节建其东一里有盛流闸又东一里有黒龙潭

  闸又东南七里有明沙泉闸又东三里有晋祠闸又东一里有武家庄闸又东二里有关家湾闸又

  东二里有永立闸一名东汪闸又东一里有大贤闸接南和界又东有永济闸又东南一里有龙兴

  闸又南数步有广润闸皆明时所建引百泉水漑田小汪闸在邢台县西北五里其东一里

  有翟村闸又东二里有水磨闸又东四里有吴家庄闸又东北四里有张村闸又东六里有祝村闸

  又东五里有河曲闸皆明嘉靖万历间建引野狐达活水自吴家庄闸以下万历间野狐泉涸俱废

   本朝乾隆十四年达活泉溢因其顺流之势修建翟家庄二闸以漑民田普润闸

  河县北明万历十九年建引百泉水漑田四十馀顷永赖闸在南和县西南沙河县界明嘉

  靖三十九年刘应节建又有博济闸明万历七年建皆引狼沟河水漑田大贤闸在南和县

  西二十里接邢台县界亦名均利闸其东南数里有均济闸又北有永济闸又沣水桥北八里有济

  民闸亦曰通济闸其东北又有救济闸亦曰通惠闸又东北有贾宋闸亦曰通利闸俱元县尹尹泰

  所建又有惠民闸邵家闸贾宋新闸俱明刘应节所开永赖闸明万历中知府王守城建并引百泉

  水漑偏闸在钜鹿县西 本朝乾隆十年知县张文庄建引滏阳河水灌漑民田咸赖其

  永济闸在任县东北三十里明万历中知县徐璘建又建子闸数座曰天口闸田家庄

  闸吴家口闸邓家口闸王家湾闸贾家闸边家庄闸引滏阳河水溉田大贤坝在邢台县

  东接南和县界 本朝雍正五年知县李相因大贤闸故址接筑坝三十丈又东为东汪坝乾隆四

  年知县刘蒸雯因东汪闸之旧加筑为坝长八十馀丈

 ︹陵墓︺︹周︺邢侯夫人墓在府城北寰宇记邢台县有邢侯夫人冢史记云齐武平初有

  掘古冡得铜鼎腹有铭作蝌蚪书云邢侯夫人姜氏墓内邱县志在今县东十五里卫灵公

  墓在平乡县南庄子卫灵公葬沙邱旧志在平乡县南五里柴口村又见长垣观城二县︹汉︺

  冯唐墓在内邱县西冯唐村大觉寺之左有古塔时苗冢在平乡县东北寰宇记在

  平乡县东北二里︹晋︺石勒冢在邢台县西南寰宇记在龙冈县西南十五里伪号高平

  张宾墓在南和县西元和志在南和县西十二里旧志又有铁顶墓在内邱县南十三

  里周围皆铁高三丈馀或以为即张宾墓︹南北朝︺︹魏︺游雅墓在任县东北十馀里

  ︹唐︺宋璟墓在沙河县西北八里︹五代︺︹周︺郭王墓在邢台县西六十里焦山

  岭俗呼为郭上皇墓盖郭氏祖茔也︹元︺刘秉忠墓在邢台县西南十里贾村郭守

  敬墓在邢台县西北三十里张文谦墓在沙河县南十五里孔璠墓

  山县西北八里刘德渊墓在内邱县西程家湾林起宗墓在内邱县南永安村

  明朱裳墓在邢台县南五里陈村赵孔昭墓在邢台县南十五里王本

  固墓在邢台县南二十里百泉村赐葬李若珪墓在南和县东二十里崔恭

  墓在广宗县北苏村

 ︹祠庙︺豫让祠在府学后三文贞公祠在府治东元延祐中祀魏徴宋璟于府学

  宫东南又祀刘秉忠于府治东明万历中合祀于此改今名 本朝康熙六年双烈祠

  在府城南关祀烈女王玉梅张端荘宋文贞祠在沙河县西北八里祀唐丞相宋璟墓亦

  在焉有颜真卿书墓碑 本朝乾隆十四年重修十五年   高宗纯皇帝巡幸中州   清

  跸经此   特命大臣致祭有   御制祭文及宋璟祠诗树碑祠内 按南和县  文庙

  西亦有宋文贞祠明靖远伯王骥作赞勒石 本朝以来历任知县屡为修葺卢公祠

  和县西河头郭村祀明兵备道卢象昇铜马祠在钜鹿县北水经注漳水迳铜马祠东汉

  光武庙也更始三年光武追铜马于馆陶大破之降其众数十万关西号世祖曰铜马帝祠取名焉

  寰宇记祠在钜鹿县北七里县志今祠在县北铜马镇祀汉将马武张相祠在任县见魏书

  地形志盖祀张宾也怡贤亲王祠在任县北北留寨广源庙在邢台县西北

  逹活水北祀龙神元至正间建赐额祷雨即应光武庙在唐山县南二十五里旁有系马台

  祖傅光武避王郎兵系马于此

 ︹寺观︺开元寺在府治东北唐开元中建元世祖两幸此建大圣塔有万安师者能著神异诏

  改塔名圆照明洪武中重修按广宗县亦有圆照塔万安本洺水人也天安寺在府治西

  北唐建元至正中重修兴福寺在邢台县城北太平村唐开元时建建福寺

  河县南三十里唐天宝中建又延庆寺在县西南三十里亦唐天宝间建汎爱寺在沙河县

  治西北唐建漆泉寺在沙河县广阳山上广圣寺在南和县城东十里村有碑镌

  佛像及题唐宋年号元明以来递有修葺慧炬寺在南和县城北古堤内元魏间建北齐天

  保年修有碑勒石佛镌经唐元和年重修明成化正德间增修庭种嘉树幽深清爽清泉寺

  在南和县城东北十五里葭里村金大定年间建明正统景泰间重修寺后有泉清澈岸多芦荻

  福胜寺在平乡县东北赵村本元大德中三皇阁正德九年修建一名福胜禅林寺中有

  开元三年石塔 本朝康熙四年即三皇故址重建大悲阁又有西福胜寺在县西柴村北齐时

  建寺碑规制甚古三明寺在钜鹿县治南宋建知县李桓记曰隋改南栾置钜鹿县于县

  建三明寺后因水患人不奠居寺亦随废垂拱元年徙旧县于东南十有一里之新城乃今邑地有

  释智艮复乞地创建大观二年秋河决旧堤流行邑中寺几圯没宣和二年重建隆胜寺

  在唐山县宣务山后周太祖代汉后即山建寺凿山为龛刻佛像佛经于上赐名隆胜寺极华丽中

  有千佛堂同声堂在千佛堂下凿石而成硁然有声响堂在千佛堂东有响即应经阁寺

  在内邱县治南宋元祐间建清凉寺在任县东台南镇隋开皇中建明正统嘉靖年间增

  通真观在府治西南元至元间建太子观在府城西三十五里世传赵襄子为

  太子时射猎于此掘井得水后人肖像记之邑人赵孔昭有记朝元观在唐山县南关西街

  金明昌中建长春观在内邱县西八里元至元间建有碑存

 ︹名宦︺︹三国︺︹魏︺常林河内人宰南和节操清峻有碑在南和详前︹隋︺刘旷

  初为平乡令单骑之官人有讼者晓以义理不加绳劾各自引咎而去所得俸禄赈施穷乏百姓感

  其徳化更相笃励曰有君如此何得为非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及去吏民号泣送数百

  里不绝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侯莫陈颖代人为邢州刺史仁寿中牛宏持节巡抚山东

  以颖为第一SKchar诏褒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唐︺元徳秀河内人调南和尉有惠政元谊贞元中邢州刺

  史徙漳水自州东二十里至钜鹿北十里入故河民皆朝之高承简幽州人为邢州刺忠

  时观察府责赋尤急承简代下户数百输租李绾昌乐人为唐山令有仁政民立祠祀之

  ︹五代︺︹周︺王仁镐龙冈人显徳五年拜安国军节度视事翌日省其父母之墓呜咽谓

  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郡有群盗仁镐遣使遗以束帛谕之悉遁去不复为盗︹宋︺

   王德用赵州人真宗时为邢洺磁相巡检盗张宏霸相聚界上吏不能捕德用以毡车载勇

   士诈为妇人饰过邯郸贼果来邀勇士奋出悉擒之边肃楚邱人真宗时知邢州会辽兵大入

   先是地屡震城堞摧圯无守备帝在澶渊密诏肃若州不可守听便宜南保他城肃匿诏不发督丁

   壮乘城而辟诸门悉所部兵阵以待之骑薄城下肃与郸小胜辽人莫测也居三日引去时镇魏深

   赵磁洺六州闭壁不出老㓜趋城者肃悉开门纳之王沿馆陶人仁宗时知邢州复为河北转

   运使奏罢二牧监以地赋民导相卫邢赵水下天平景祐诸渠以漑民田初沿建议时论者以为无

   益已而邢州民有争渠水相杀者始知沿所建为利刘从广并州人仁宗时知邢州籍乡军

   之罢老者听引子弟自代著为令︹金︺石琚定州人天眷中为邢台县令邢守贪暴属县掊

   取民财以奉琚独一物无所与既而守以赃败他令佐皆坐累琚以廉辨称富察世杰

   贸苏馆瓦都河人正隆中同知安国军节度使事时徴发不巳民不堪命犯法者众狱囚积四百馀

   人世杰到官月馀决遣略尽 富察世杰旧作蒲察世杰贸苏馆瓦都河旧作曷速馆斡笃河今并

   孙德渊兴中州人大定间为沙河令有盗秋桑者主逐捕之盗以刃自刺其足面日秋

   桑例不禁采汝何得刺我主惧赂而求免盗不从诉之县德渊曰若逐捕而伤创必在后今在前乃

   自刺也盗遂引服后迁昭义军节度使潞州破被执俄有拜于前者皆沙河旧民也密䕶德渊由是

   李复亨河津人为南和令盗割民家牛耳复亨尽召里中人至使牛家牵牛遍过之至

   一人前牛忽惊跃诘之乃引服贾益通州人大安𥘉安国军节度使调民夫修完城郭为战守

   备按察司止之不听曰治城守臣事也按察何预既而兵至以有备解去︹元︺刘肃洺水人世

   祖居潜邸以为邢州安抚使兴铁冶行楮币公私赖焉赵良弻女直人元初立邢州安抚

   司擢良弻为幕长邢久不得良吏且当要冲使者旁午民多流移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肘则謮诸

   藩邸阅岁凡六往反所请无不从托克托以断事官镇邢其属撗甚动相阻挠时帝征云南良弻驰

  驿白其事遂黜托克托罢其属郡以大治 托克托改见正定府名宦谢仲温丰县人至

  元九年授顺德路总管时方用兵江淮有寡妇鬻子以偿转输之直仲温出俸金赎还之袁裕

  洛阳人至元十九年为顺德路总管郡有铁冶提举张鉴无子买妾其妻妒而杀之𥙿捕其妻讯之

  服辜裕执法平允而疾恶不少贷如此王结定兴人仁宗时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

  孝亲弟长戢奸禁暴悉登于书俾朝夕阅习之属邑钜鹿沙河有唐魏徴宋璟墓乃祀二公于学表

  其言论风旨以励多士尹泰唐山人至正中为南和县尹莅政公勤大兴水利建闸濬渠漑

  田数百顷民感其惠立石颂之︹明︺马旭宣德中知内邱县九年奏最当迁民乞留诏加秩还

  邱陵兰阳人宣德中知平乡县创立城垣筑堤四十里民得播种无水患号邱公堤山西

  饥民流入境拊循之授以闲田归者千馀户乡有十二社各立社学弦诵之声达巷陌曲廉

  蓬莱人正统间知钜鹿县初县东滨漳水田被漂没民多流亡廉先决其流次筑堤障之水既涸躬

   率垦辟树以桑𬃷岁既丰稔复劝民出赢馀捐籴本敛散以时储粟至万石立社学定三等科差流

   亡者皆归业在职九年狱无重囚民尸祝之张继凤翔人成化间知顺德府境内河渠地高

   水下灌漑不及继为制水车运水日漑田数百顷比获常数倍集桑椹数十石发各县给民种之岁

   増桑数百株蚕缫以兴有盗劫民财巡捕官执疑似者拷掠皆诬服当斩继按问疑似悉释之已而

   果𫉬真盗潘中矩沔池人正德间知广宗县流贼入境中矩率吏民固守都御史甯杲督兵

   至索贿中矩曰知县贫安所得钱杲大怒故留老弱兵三百人于县中矩处置得宜兵皆畏服民亦

   不扰丁忧归百姓泣送遮道后杲败按验郡邑独广宗无馈遗士论美之韩璧阳曲人正德中

   知内邱县时李逵子宗智结姻江彬恣横莫敢诘璧下车即按杀之彬矫旨逮系锦衣狱会彬服诛

   璧复李攀龙历城人嘉靖中知顺德府部内有种马场监司増课至二千七百攀龙请

   悉蠲之又请减岁输工部额征増永年两县驿递以宽民力何岑扶沟人嘉靖中知邢台县

   邢台多瘠硗而赋税与他邑沃壤等岑请于上官得岁减徴银九百馀两罢冗役钱数百千邢故不

   知种稻岑就百泉诸水灌田数百顷遂为永利又核得欺隐田六百馀亩为学田以赡贫士及迁去

   百姓泣留遮道朱诰南阳人万历中知邢台县修堤闸劝农树桑躬履深山穷谷曲为经画邢

   人思之不忘焦源溥三原人万历中知沙河县会岁歉赈济有方请蠲岁额五百两时亲

   藩发粟赈饥诏下各邑自运他邑皆役大姓有车牛者源溥曰欲救民而先⿰扌⿳丆⺝⿱冖友-- 扰民吾不忍也遣吏以

   官钱雇运吏胥舞文即一钱必置之法至穷巷细民每温言接之调濬县去民皆流涕有送至数百

   里外吉孔嘉洋县人崇祯中知顺德府十五年大兵临城悉力捍御力屈城破与妻

   张氏长子惠迪次子妇王氏并死焉赠太仆寺少卿唐一中全州人崇祯中为钜鹿县教谕

   城陷死之杜前鹿邑人崇祯中知平乡县城破前怀印至库中自缢死教谕潘希朗训导李愈

   芬阎慎行皆同时殉节死

 ︹本朝︺连登奉天人顺治四年知顺德府岁饥力为赈救全活甚多有猾吏以练习久任事登一

  日三发其奸吏惕息改行擢山东登州兵备道有瞽者数十当辙卧曰吾辈不能睹公颜色请抚摩

  以志去思再拜痛哭而去其感人如此钱国琦奉天人顺治四年广宗县六年土寇攻

  城国琦率弟国璞等奋击贼败走邑赖以全方战时国琦中流矢手拔镞里创复战血缕缕渍衣甲

  民为立碑纪事朱玉漳浦人为平乡典史骁勇善骑射顺治六年土寇大至玉以公事还自永

  平闻警不入私廨坐城上待旦出御之战于王固村颇有斩𫉬马蹶被害邑人为建烈士亭以祀

  王原祁太仓人康熙中知任县邑当大陆泽下流遇水潦田俱浸没原祁力请永免田赋三

  千馀金民德之

 ︹人物︺︹汉︺路温舒钜鹿人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稍

  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县中疑事皆问焉又受春秋通大义举孝廉为山邑丞宣帝即位温舒

  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帝善其言迁广阳私府长内史举温舒文学高第历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于

  侯芭钜鹿人杨雄弟子受太元法言雄卒为起坟心丧三年张禹襄国人性笃厚

  节俭父歆为汲令卒吏人赙送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举孝廉拜扬州刺

  史亲录囚徒多所明举迁下邳相引蒲阳陂水漑田民用赡给入为大司农拜太尉延平元年迁太

  傅邓太后以殇帝初育诏禹舍宫中五日一归府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永初元年以定䇿功封安

  田丰钜鹿人天姿瓌杰权略多奇为袁绍别驾劝绍迎天子绍不纳后绍败于官渡军将

  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丰在此不至于是绍还谓左右曰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杀之︹三国︺

  ︹魏︺张臶钜鹿人少游太学学兼内外后归乡里袁绍前后辟命不应移居上党并州牧高干

  表除乐平令不就徙适常山门徒数百人迁居任县太祖为丞相辟不诣卒时年一百五岁︹南

  北朝魏游雅任县人太武时与高允等俱知名征拜中书博士历散骑侍郎进侯诏定

   律制出为东雍州刺史廉白有惠政徴为秘书监高允作徴士颂有云孔称游夏汉美渊云遐哉伯

   度出类离群其推服如此游明根雅从祖弟年十六于白渠坎为窟读书积岁太武擢为中

   书学生孝文时累迁仪曹尚书大鸿胪卿参定律令屡进谠言以年老表求致仕帝行礼辟雍以明

   根为五更卒谥靖侯明根历官内外五十馀年处身仁和接物礼让时论贵之游肇明根子孝

   文初累迁太子中庶子以父老求解官扶侍岀为本州南安王镇北府长史带魏郡太守甚有声绩

   历太府廷尉卿兼御史中尉明帝即位再迁尚书右仆射元又废灵太后将害清河王怿集公卿会

   议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不可终不下署卒谥文贞肇外宽内刚耽好经传手不释书善周易毛

   诗尤精三礼为易集解撰冠婚礼仪白圭论诗赋表启凡七十五篇谦廉不竞清平寡欲为廷尉时

   宣武尝敕肇有所降恕执不从曰陛下自能署之岂可令臣曲笔也其执意如此︹隋︺游元

   明根裔孙仕周历夀春令谯州司马俱有能名炀帝时累迁尚书度支郎宇文述等九军败绩帝令

  元按其狱述时贵幸遣家僮请属元不见他日按述愈急仍以属请状劾之帝嘉其公正奉使黎阳

  督运杨元感作逆元以正义责之元感怒囚之胁以兵竟不屈遇害赠银青光禄大夫李孝

  贞柏仁人好学能属文齐时射策甲科历事周隋闲以美词令与内史参典文翰所著文集二十

  ︹唐︺李元恺邢州人博学善天步律历性恭顺未尝敢语人宋璟尝师之既当国厚遗

  以束帛将荐之朝拒不答洺州刺史元行冲邀致之问经义毕赠衣服辞曰吾躯不可服新丽惧不

  称以速咎也卒年八十馀宋璟南和人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词举进士中第累迁凤阁舍人

  居官鲠正张易之诬魏元忠引张说为验璟教说以实对元忠乃免复迁左台御史中丞有飞书告

  张昌宗者璟固请下吏明国法数忤太后旨神龙初为黄门侍郎武三思怙宠数有请于璟璟厉声

  答曰今复子明辟正宜以侯就第安得尚干朝政独不见产禄事乎帝怒韦月将告三思事已诏诛

  死璟请付狱按而后刑帝益怒璟曰请先诛臣不然死不奉诏乃流月将岭南睿宗立拜吏部尚书

   铨总平允开元初累封广平郡公与姚崇同心辅政以尚书右丞相致仕卒赠太尉谥文贞璟风度

   凝远人莫涯其量为宰相务清政刑使官人皆任职唐世辅弼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云李嗣

   真柏仁人多艺数中明经为始平令风化大行擢太常丞知五礼仪太常缺黄钟嗣真居崇业里

   疑土中有之道逢一车铎声甚厉嗣真曰此宫声也市以归振于空地若有应之者掘之得钟众乐

   遂和永昌中以右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来俊臣狱方炽嗣真上书谏不纳俊臣诬以反流藤州久得

   还卒赠济州刺史谥曰昭武后尝问嗣真储贰事对曰程婴杵臼存赵氏孤古人嘉之后悟中宗乃

   李怀远柏仁人少孤嗜学宗人欲藉以高䕃怀远辞退而曰因人之势高士耻之擢四

   科第累官至同中书门下三品爵赵郡公怀远久贵益素约不治居室尝乘款段马仆射豆卢钦望

   谓曰公贵显顾当然耶怀远曰吾幸其驯不愿它骏卒赠侍中谥曰成子景伯景龙中为谏议大夫

   中宗宴侍臣酒酣命各为回波辞或以谄言媚上景伯独为箴规语帝不悦中书令萧至忠曰真谏

   官也终散骑常侍魏传弓钜鹿人为监察御史嫉中人辅信义欲勘奏其奸窦怀贞曰是

   安乐主所信任者奈何绳之传弓曰王纲坏矣正坐此属杀之即死无悔终司农丞︹宋︺陈荐

   沙河人举进士从韩琦定州河东幕府性木彊简澹琦每语人曰廉于进勇于退嫌疑间毫发不处

   与人交久而不变如彦升者无几也神宗时累迁资政殿学士屡求退以为本州命两省燕饯资善

   堂擢其子厚御史台主簿卒赠光禄大夫王觉邢州人六世同居真宗时旌表仍蠲其课调

   ︹元︺刘秉忠邢州人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八岁入学日诵数千百言年十七为邢

   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㝷弃去隐武安山中为僧后游云中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

   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遂留藩邸上书数千百言皆天下大计世祖征大

   理云南及伐宋每以天地好生力赞于上所到全活不可胜计至元初拜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既受

   命以天下为巳任知无不言每因顾问辄推荐人物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

   发之为一代成宪卒赠太师谥文贞仁宗时进封常山王刘秉恕秉忠弟好读书年弱冠受

   易于刘肃与兄同事世祖㩴礼部侍郎邢州安抚使历彰德等五路总管所至有惠政召除礼部尚

   书终平阳路总管张文谦沙河人元初以刘秉忠荐召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邢州当要

   冲初分二千户为勲臣食邑岁遣人监领徴求百出民弗堪命文谦言之世祖择人往治洗涤蠧敝

   革去贪暴流民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世祖征大理欲屠其城文谦力谏止之中统元年立中书省

   以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累官枢密副使

   卒赠太师追封魏国公谥文宣郭守敬邢台人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使守敬从刘

   秉忠学中统初张文谦荐之世祖面陈水利六事授银符副河渠使兴复西夏唐来汉延诸渠灌田

   九万馀顷至元十二年造授时历使掌测验推步首言历本在于测验而测验莫先仪表乃尽考旧

   仪之失创作简仪候极仪玲珑仪仰仪诸式拜太史令比次历书数百卷表上之㝷遣相度滦河又

   陈水利十一事渠成漕极便赐名通惠河再迁至昭文馆大学士卒年八十有六仁宗尝谓宰相曰

   郭太史神人也马亨南和人少孤事母孝太宗时河北东西路使王晋辟为掾以才干称历擢

   转运司副使世祖在潜邸以刘秉忠荐召见甚器之授京兆榷课所长官凡五年民安而课裕中统

   初授都转运使上言便宜六事至元初进户部尚书为兀里马所诬免官㝷还京师卒 兀里马旧

   作阿里马今改正孔璠圣裔父天祐迁唐山为唐山人璠识度不凡至元中授陜西规措河

   渠副使凿郑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迁徽州路总管府判官谳狱平恕民自不𡨚董朴

   人皇庆初以翰林院修撰致仕朴学自六经及孔孟微言与凡先儒所以开端阐幽者莫不研极其

   旨而会通之事亲孝与人交智愚贵贱一待以诚或有犯之者夷然不与校家近龙冈学者称龙冈

   先生︹明︺侯泰南和人洪武末由礼部员外郎超擢刑部侍郎建文中进尚书出督军饷

   京师失守泰被执不屈死刘准唐山人邑诸生父丧庐墓野烧将及准悲号而火止正统中旌

   刘镛邢台人邑诸生父为五台训导与母卒于官镛扶榇归葬庐于墓种瓜其旁风雹不

   为害正统中旌表崔恭广宗人正统进士除户部主事督饷延绥有能声以杨溥荐擢知莱

   州府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迁湖广右布政使调江西天顺初巡抚苏松诸府所兴革皆便民

   浚仪真漕河治吴淞江修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诸水利进吏部侍郎拜尚书恭廉靖自守不为矫饰

   在吏部尤知大体能爱人材一时善类归心焉卒赠太子少保谥庄敏朱裳沙河人正德进

   士授御史按山东前御史王相忤镇守中官黎鉴被诬下狱裳抗疏直相劾鉴八罪帝还自宣府裳

   请下罪巳诏以收人心不报及幸南都久裳又极陈小人荧惑之害出为巩昌知府嘉靖初以治行

   卓异迁浙江副使累官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数条上方略裳有学行攻苦食淡二十年如一日隆

   庆中追赠户部侍郎谥端简赵孔昭邢台人嘉靖进士授鄢陵知县以治行徴为御史有

   直声出按浙江尚书赵文华讨陶宅倭败绩孔昭劾之文华欲委罪苏松巡抚曹邦辅孔昭力争乃

  止隆庆时督漕运会淮徐大水力请蠲赈招商平粜全活甚众终兵部侍郎孔昭廉毅自持遇权幸

  不易操故所至皆克树立王本固邢台人嘉靖进士授御史按浙江贼民汪直导倭为乱胡

  宗宪诱致欲官之本固执不可卒置重辟宗宪倚严嵩𫝑倾中外本固勘事辄具实大忤嵩意复出

  为陜西副使历进南京吏部尚书张居正属去所恶言官二人本固不从遂归本固性强毅屡不合

  于柄臣时服其鲠正云赵文炳任县人隆庆举人由知县擢御史出按湖广奏缓木纲之

  役再按山西首疏劾中使殃民八事有奸民倚藩为虐贿夺官地有司莫敢问文炳下檄亲文之积

  弊一陈登云唐山人万历进士授御史按山西会大祲疏请赈济后按河南毁淫祠立

  常平仓为备荒计是岁荐饥登云以民所食雁粪函封具疏以闻帝发帑金十万赈之民赖以全

  傅梅邢台人万历举人由登封知县入为刑部主事张差挺击之狱司官胡士相等受贿将饰

  以疯癫梅力争之狱乃成及差弃市犹虑其潜易请自监刑自是群小疾之以京察夺官崇祯中由

  台州知府里居十五年 大兵至与知府吉孔嘉在籍中书舍人孟鲁钵皆殉节赠梅太常卿鲁钵

  工部主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并   赐谥节愍赵 智钜鹿人与弟慧并有孝行盗至

  将杀其母智与慧争代死贼俱释之张梦龄平乡人崇祯举人授任邱教谕戊寅城陷不屈

  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祀忠义祠赵 唐山人明末以荫授商河知县后弃

  官归父母丧俱庐墓本朝顺治年间 旌

 ︹本朝︺智怀行内邱人邑诸生少家贫为佣以养父母父病思甘泉时久旱泉竭祷于家之古

  井清泉迸溢嫂没遗子在襁褓怀行令妻舍己子孔之巳子㝷死无怨尤明末流寇薄城下怀行以

  母兄皆在外缒城出求之为贼所执具以情告贼义而释之既得母负以入城复往㝷兄贼方缚兄

  树上怀行伏地请代并得释方遇贼时贼帅问城中强弱怀行盛言兵众粮多贼信之竟解围去及

  亲丧庐墓三年顺治十七年 旌夏谟平乡人顺治𥘉授崇仁知县值寇乱谟往抚谕为贼

  所拘胁降不屈死之栾养重任县人天性淳朴顺治初父为贼所得将杀之养重请以身代

  贼怜其孝得释将祈产尽让之伯仲一无所受年逾耄耋未尝入城市苏奇英广宗人明

  末大饥父客死山东钜野奇英求之不得昼夜号泣声彻原野忽遇一老人指其处啮指𤁋血验之

  果是遂负骨归葬又司县刘汉儒甫周岁父游于外流离至辽海再娶梁氏生子不通音问者二十

  年汉儒后访至父母已俱没弟为豪冢奴乃哀求主人赎其弟徒步千里负骸骨归与已母合葬

  姬登第邢台人为广武营游击雍正二年进剿棹子山逆番死于阵事   闻议恤如例

  刘典生南和人事亲以孝闻父病二十馀年每有所嗜辄负薪入市虽数十里外无不求之

  必得而后归值河冰坚冻父思食鱼典生即持网河滨叩头默祷冰忽解竟𫉬巨鳞乾隆七年 旌

  张奇邢台人嘉庆二年由把总随征川匪击贼于达州之大神山力竭死之事   闻议恤

  荫骑尉

 ︹列女︺︹南北朝︹魏︺卢元礼妻李氏柏仁人赵郡太守李叔允女范阳卢元礼

  之妻性至孝父卒号恸几绝者数四及元礼亡氏追亡抚存礼无违者事姑以孝敬著母崔氏终于

  洛阳凶问至举声恸绝一宿乃苏往奔丧攀榇号踊遂卒有司以状闻诏追号贞孝女宗易其里为

  孝德︹明︺张氏女名端庄邢台人正德六年流贼至其家女奔投井中贼出之逼令易

  衣女大骂被杀事闻旌表王氏女名玉梅沙河人诸生王得时正德六年流贼至得时多

  力夺贼刀伤二贼贼怒复率众焚其家时女年十七贼驱之行女且行且骂贼杀之三断其尸事闻

  吕堂妻范氏南和人正德六年流贼至掠妇女数十于冀家屯氏在掠中泣告同

  执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至贼营贼众环坐命氏行酒不应则命引出斩之氏度不可脱以头触

  贼贼怒锉杀之同邑师万妻牛氏亦为贼所掠骂贼被杀陈氏女钜鹿人许聘诸生王弼正

  德七年流贼至女被掳乘间逃匿贼复索得之厉声骂贼遂遇害时年十七李氏女鹿

  人年十六许聘朱秉衡未嫁为乱兵所执逼之大骂不从支解而死陶恒妻杨氏广

  正德七年流贼劫掠匿草莽中贼搜得欲污之氏坚拒贼缚于树露刃胁之终不屈遂被害

  氏女任县人字诸生李口茂未嫁夫死女年十七往视敛成服痛哭几绝既归取服饰焚之自

  缢而张彦方妻赵氏唐山人产方病卒氏号泣终日扄户自缢

 ︹本朝︺樊时薪妻张氏邢台人年二十五而寡守节至九十九岁顺治初 旌

  氏女邢台人年十六未字邻人王谟伺其父岀持刀逼之女骂詈不从被杀陈振兹

  妻王氏邢台人年十四归振兹方三日土寇掠其家逼之氏以砖击破贼首遂遇害同县段

  其妻赵氏值兵变夫为所害氏骂贼不已亦见杀魏国辅妻祝氏邢台人年十六

  夫亡誓以身殉舅姑百计防之遂不食死同县王国柱妻张氏夫亡痛哭三日自经柩侧张奉

  先女广宗人奉先夫妇相继殁遗二子俱幼穉女昼夜勤织絍鞠两弟成立遂终身不字乡人

  称其贞孝张三近妻王氏内邱人年十八夫亡孝事舅姑姑病痈𫝑甚危吮之遂愈

  康熙年间 旌范成维妻池氏邢台人为强暴所逼投井死雍正年间 旌

  有邦妻谭氏广宗人夫他出氏往田中村豪厐某逼之胁以刃氏怒骂被杀同县烈妇

  李乔龙妻裴氏夫出独居邻人张德入室戏之愧忿自缢均雍正年间 旌张炎女

  人年十四为毛氏养媳夫欲苟合坚拒被杀死同县节妇袁进堂妻张氏李素妻康氏化时舒妻郭

  氏俎贵乡妻张氏苏宗元妻黄氏吴成名妻孙氏王世擢妻景氏张允昌妻刘氏化永泰妻张氏刘

  玉海妻沈氏贾志贵妻苗氏达恒妻金氏李文钵妻袁氏邵允修妻胡氏傅鸣皋妻张氏陈喜方妻

  孔氏张壬妻李氏刘怀法妻郑氏烈妇陈关喜妻惠氏李安行妻董氏均乾隆年间 旌张四

  子妻侯氏沙河人遇暴不污羞忿自尽同县烈妇李有福妻董氏张绪贵妻元氏孔卯英

  妻张氏节妇姚兆先妻杜氏尚毓荣妻赵氏张所裕妻刘氏张天名妻李氏均乾隆年间 旌

  京保妻郭氏南和人有恶少欲污之氏坚拒不从被杀同县节妇温守库妻许氏侯嵩

  妻王氏郭金环妻张氏张汝浮妻李氏韩𤨠妻趟氏侯德妻杨氏徐煜妻赵氏要三儿妻王氏郑伉

  妻路氏李化龙妻刁氏孙勇伦妻窦氏巩甡妻李氏师廷训妻王氏王桂妻张氏孙光煜继妻张氏

  妾李氏魏炎妻要氏郑纬妻师氏要廷璋继妻樊氏王洽妻丁氏阎国栋妻丁氏阎襄妻彭民刘文

  斌妻萧氏王洗妻黄氏刘文相妻赵氏均乾隆年间 旌窦保柱妻苗氏平乡人力

  拒强暴投井死同县节妇李含白妻陈氏李珩妻孙氏徐思忠妻李氏厐俊英妻马氏王起元妻李

  氏烈女王正姐均乾隆年间 旌王奇富女二姐钜鹿人守正不污羞忿自缢同

  县烈妇李明诗妻吴氏节妇姚思凤妻李氏高进妻邢氏张麒麟妻郭氏尼金锡妻于氏烈女韩氏

  女均乾隆年间 旌王士曾女二姐广宗人守正捐躯同县烈妇孙学文妻周氏冯

  某妻赵氏节妇梁俊儒妻张氏均乾隆年间 旌段志学妻秦氏唐山人遇暴不

   污羞忿自尽同县烈妇王忠子妻李氏节妇李兆麟妻万氏赵崑璧妻冀氏李梦麟妻孟氏张玉名

   妻乔氏李宽妻王氏赵希鼎妻段氏李德俭妻郭氏刘知临妻孟氏赵瑄妻乔氏均乾隆年间 旌

   阎邦重妻董氏内邱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段行馀妻杜氏王志臣妻杜氏王三桂

   妻郑氏王玉树妻某氏乔松涛妻翟氏乔钵继妻赵氏刘化川妻刘氏冀铮妻韩氏和祥妻杜氏王

   令树妻吕氏赵有定妻马氏均乾隆年间 旌孙宏妻贾氏任县人守正捐躯同县烈

   妇宋来聘妻梁氏孙洪妻贾氏节妇王肫妻杨氏李准铭妻孟氏郭有德妻葛氏王宽妻张氏谢安

   仁妻贾氏孟坤妻刘氏孙云泰妻霍氏李绍曾妻谢氏苗堦妻孟氏张兆田妻李氏孟贞惠妻王氏

   孔衍祉妻陈氏檀兆祥妻卢氏霍配妻𠮷氏孟洪范妻马氏曹复曾妻孙氏王国模妻贾氏王国楫

   妻李氏王修德妻穆氏陈明达妻屈氏侯喜聚妻贺氏陈联魁妻张氏谢勤妻赵氏张荣光妻孙氏

   孙贵妻王氏马克恭妻贾氏左良能妻张氏司元恺妻梁氏王如经妻司氏王子恭妻镡氏葛振功

  妻周氏霍继先妻李氏均乾隆年间 旌李某妻李氏沙河人守正捐躯同县节妇孙

  成勲妻吴氏张满垛妻李氏均嘉庆年间 旌王焕新妻张氏南和人守正捐躯嘉

  庆年间 旌王冲霄妻胡氏平乡人夫亡守节同县烈妇柴某妻王氏均嘉庆年

   张 富兴妻王氏广宗人遇暴不污抱忿自缢同县节妇赵士元妻吕氏均

  庆间 旌赵焕然妻杨氏任县人守正捐躯同县烈妇王根柱妻王氏节妇魏

  钟灵妻苗氏王甡妻孙氏均嘉庆年间 旌

 ︹土产︺丝布唐书地理志邢州土贡寰宇记邢州产绵宋史地理志邢州贡绢瓷器

  地理志邢州土贡寰宇记邢州产白瓷器宋史地理志邢州贡白瓷盏唐书地理志邢州土

  文石唐书地理志邢州土贡金史地理志邢州产元精石通志出沙河县

  县产宋范成大有内邱梨园诗 按宋志与九域志邢州土贡解玉砂谨附记

广平府表

大清一统志

 广平府在直隶省治西南六百八十里莱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三里东至山东临

  清州界一百里西至河南彰德府武安县界七十里南至彰德府临漳县界八十三里北至顺德府

  南和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大名府治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彰德府林县治三百里东北至顺德府广

  宗县治一百四十里西北至顺德府治九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九百五十里

 分野天文昴分野大梁之次寰宇记洺州星分昂宿一度

 建置沿革禹贡冀州之域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为

  邯郸郡地汉初分置广平郡水经注秦钜鹿郡景中元元年为广平

  征和二年改平干国五凤二年复为广平国属

  冀州后汉建武十三年省广平国为钜鹿郡地建

  安十七年割广平任城二县属魏郡馀仍属钜鹿

  十八年分置魏郡西部都尉三国魏黄初二年复

  置广平郡晋属司州后魏因之后周宣政元年

  郡置洺州隋开皇初废郡存州大业初改州为武

  安郡唐武德初复曰洺州二年陷窦建德四年

  德平立山东道大行台五年罢行台置大总管府

  六年罢总管天宝元年复曰广平郡乾元元年

  曰洺州属河北道五代因之宋仍曰洺州广平郡

  属河北西路金因之元太宗八年置邢洺路宪宗

  二年为洺磁路至元十五年改广平路隶中书省

  明洪武初曰广平府属北平布政使司永乐后直

  隶京师

 本朝初因之雍正四年以河南彰德府之磁州来属

  领州一县九

  永年县附郭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七十二里东至曲周县界二十五里西至河南彰德

  府武安县界七十里南至成安县界二十二里北至顺德府南和县界五十里东南至肥乡县界四

  十里西南至邯郸县界五十里东北至鸡泽县界七十里西北至顺德府邢台县界四十五里春秋

  晋曲梁邑汉置曲梁侯国属广平国后汉属魏郡晋为曲梁县属广平郡后魏为广平郡治北齐省

  曲梁改置广年县隋仁夀元年避讳改曰永年大业初为武安郡治唐为洺州治五代宋金因之元

  为广平路治明为广平府治 本朝因之曲周县在府东北四十里东西距五十里南北距

  五十里东至山东临清州邱县界三十五里西至永年县界十五里南至肥乡县界二十五里北至

  鸡泽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东昌府馆陶县治九十里西南至肥乡县治五十里东北至威县治七

  十里西北至鸡泽县治三十五里汉武帝建元四年置曲周县属广平国后汉属钜鹿郡晋省后魏

  景明中分平恩置曲安县属广平郡北齐省隋开皇六年复置曲周县属洺州大业初并入洺水县

  武德四年复置属洺州五代因之宋熙寕三年省为镇入鸡泽县元祐二年复置寻复废四年又

  置属洺州金因之元属广平路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肥乡县在府东南三十五里东西

  距四十里南北距四十七里东至广平县界二十里西至邯郸县界二十里南至成安县界二十二

  里北至永年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广平县治三十里西南至成安县治三十五里东北至曲周县

  治五十里西北至永年县治三十五里汉置列人县属广平国又置邯沟侯国属魏郡后汉省邯沟

  以列人属钜鹿郡三国魏黄初三年分置肥乡县初属广平郡晋因之后魏改属魏郡东魏天平初

  并肥乡入临漳县高齐又省列人县隋开皇十年复置肥乡县属武安郡十六年改属洺州唐武德

  初属紫州四年属磁州六年还属洺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属广平路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

  泽县在府东北六十里东西距六十五里南北距四十一里东至威县界三十五里西至永年

  县界三十里南至永年县界三十五里北至顺德府平乡县界六里东南至曲周县治三十里西南

  至永年县治六十里东北至顺德府广宗县界三十里西北至顺德府南和县界八里汉置广平县

  为广平国治后汉省广平国以县属钜鹿郡建安十七年割属魏郡晋属广平郡后省后魏太和二

  十年复置属广平郡北齐并入广平县隋开皇中复置广平县后改曰鸡泽大业初仍并入永年县

  武德四年复置鸡泽县属洺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初并入永年后复置属广平路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广平县在府东南六十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二十五里东至大名府元城县

  界二十五里西至成安县界十五里南至大名府大名县界十五里北至肥乡县界十里东南至元

  城县治六十里西南至成安县治三十里东北至山东东昌府馆陶县治七十里西北至肥乡县治

  三十里汉魏郡魏县地金大定七年始分置广平县属洺州元属广平路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

  邯郸县在府西南五十里东西距六十五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肥乡县界三十里西至河

  南彰德府武安县界三十五里南至磁州界二十五里北至永年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成安县治

  五十里西南至磁州界二十里东北至永年县界三十里西北至武安县界三十五里春秋时䘙地

  后属晋战国为赵国都秦始皇十九年置邯郸郡汉高祖四年改置赵国治邯郸县景帝三年复为

  邯郸郡五年复为赵国属冀州后汉因之建安十七年国废以县属魏郡三国魏属广平郡晋初因

  之后又属魏郡后魏太平真君六年还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并入临漳县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

  武安郡唐武德四年属磁州贞观元年属洺州永泰元年人属磁州五代宋金元因之明洪武初改

  属广平府本朝因之 成 安县在府东六十里东西距四十圼南北距五十里东至广平

  县界二十五里西至磁州界十五里南至河南彰德府临漳县界二十二里北至永年县界二十八

  里东南至大名府大名县界二十五里西南至临漳县治二十五里东北至肥乡县治三十里西北

  至邯郸县治五十里春秋晋干侯邑汉置斥邱县属魏郡后汉晋及后魏因之东魏天平初并入临

  漳北齐改置成安县属清都尹隋属魏郡唐武德元年属磁州贞观元年属相州天祐二年复曰斥

  邱三年属魏州五代从唐复曰成安宋属大名府金属洺州元至元二年并入滏阳后复置属磁州

  明改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威县在府东北一百一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九十里东

  至山东临清直隶州界五十里西至顺德府平乡县界二十里南至临清州邱县界二十里北至冀

  州南宫县界七十里东南至东昌府馆陶县治六十里西南至鸡泽县治六十里东北至清河县治

  七十里西北至顺徳府广宗县治二十五里汉钜鹿县地后汉章帝时分置广宗县属钜鹿郡晋属

  安平国石赵于县置建兴郡㝷罢后魏太和十一年置广宗郡㝷罢孝昌中复置属司州隋仁寿元

  年避讳改曰宗城属清河郡唐武徳四年于县置宗州九年州废属贝州天祐三年复曰广宗属魏

  州五代后唐复曰宗城宋属大名府金改属洺州又増置洺水县元初省宗城入洺水宪宗二年

  井陉移威州来治至正中省洺水入威州明洪武初降为威县属广平府 本朝固之清河

  县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五十里南北距三十里东至山东东昌府夏津县界三十里西

  至顺德府广宗县界二十里南至山东临清州界二十五里北至冀州南宫县界五里东南至山东

  临清州治五十里西南至威县治七十里东北至东昌府武城县治五十里西北至南宫县治九十

  里汉高帝置清河郡治清阳县领信成等县后汉建初七年为清河国建和二年移国治甘陵省清

  河信成皆入之晋及后魏为清河县地北齐始移清河郡及清河县于故信成县改县曰武城后周

  宣政元年于郡置贝州隋开皇初郡废仍改州治武城县曰清河大业初复为清河郡唐武德四年

  复曰贝州开元二十三年兼移清阳县于州治天宝元年改清河郡乾元元年复曰贝州属河北道

   五代晋天福三年于州置永清军节度周显德初军废宋初复置永清军庆历八年军罢改曰恩州

   属河北东路熙寕四年省清阳县入清河金移恩州治历亭以清河为属县元太宗七年割属大名

   路明洪武六年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磁州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五十五里

   南北距八十里东至成安县界五十五里西至河南彰德府涉县界一百里南至彰德府安阳县界

   三十里北至邯郸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彰德府临漳县界四十里西南至彰德府林县治一百八十

   里东北至邯郸县治七十里西北至彰德府武安县治九十里汉魏郡武安县地后周分置滏阳县

   开皇十年于县置磁州大业初州废属魏郡唐武德元年复置磁州贞观元年州废属相州永泰

   元年复置磁州属河北道天祐三年改曰惠州五代唐复曰磁州宋曰磁州滏阳郡属河北西路金

   因之元太祖十年滏阳军节度属真定路太宗八年属邢洺路宪宗二年属洺磁路至元十五年

   属广平路明洪武初省注阳县入州属河南彰德府 本朝雍正四年改属广平府

 ︹形势︺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漳河之间一都会也汉书地理

   万山盘礴泉流环汇肘翼太行背沃洺水

 ︹风俗︺土广俗杂大率精急高气势汉书地理志人性敦厚

  务农桑好尚儒术隋书地理志地杂斥卤宜于畜牧

  地理

 ︹城池︺广平府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濠广十二丈明嘉靖中因旧址筑 本朝康熙七年

  乾隆三十一年修 永年县附郭曲周县城周五里门四引滏为濠广四丈馀明万

  历四年六年因旧址筑 本朝顺治年闲修肥乡县城周七里门四明崇祯十三年

   本朝康熙四年为漳水所圯寄治城东旧店营雍正九年迁复旧治重筑城周五里门四濠广二

  鸡泽县城周四里有奇门四濠广五丈明崇祯十三年甃砖广平县城

  周三里有奇门三濠广二丈明天顺间土筑崇祯十三年甃砖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漳水泛溢城

  圯寄治于城西北里许建筑新堡康熙五十年仍复旧基筑土城门三濠广三丈邯郸县

  城周七里有奇门四濠广二丈明嘉靖二十五年筑 本朝康熙七年乾隆十九年重修

  安县城周三里有奇门三明正统中因旧址筑崇祯十三年甃砖 本朝康熙十一年修干

  隆六年重修威县城周六里有奇门四外有濠元时旧址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

  河县城周三里门三外有濠明正德七年于旧城东南隅改筑 本朝康熙十四年修

  州城周八里有奇门四濠广二丈明洪武二十年因旧址筑正德中甃砖 本朝康熙年间阴

  乾隆二十年十一年重修

 ︹学校︺广平府学在府治东南金建元末废明洪武四年重建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二十

  永年县学在县冶西明洪武十一年自县东北迁建于此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十

  曲周县学在县治东金大定十建明代屡修本朝雍正十一年修入学额数十五

  肥乡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天圣中建元明屡修 本朝顺治十三年以漳水决移置

  旧店营雍正九年知县王建中就原址复建入学额数十五名鸡泽县学在县治东金彖

  安三年建元明屡修 本朝雍正十一年修乾隆九年重修入学额数十八名广平县学

  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三年建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圯于水移置新堡五十年知县华士捷就旧址

  重建入学额数十二名邯郸县学在县治西旧在县治东南洪武十年迁建于北

  本朝顺治十四年修雍正六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一名成安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

  三年建 本朝雍正九年修入学额数十八名威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八年建 本朝

  顺治十八年乾隆元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清河县学在县治东南大定四年

  建元明屡修 本朝顺治雍正间重修入学额数十八名磁州学在州治东旧在州治东北

  洪武五年迁建于此 本朝屡经修葺入学额数十八名清晖书院在府城东门外

  旧口荷花馆明万历中知府蒋以忠建 本朝康熙八年圯于水十一年知府刘光荣修五十五年

  知府王嗣衍重修立学于堂之西偏颜曰莲花书院乾隆六年知府仕业重葺改今名毓英

  书院在曲周县治东本朝乾隆六年清漳书院在肥乡县学前 本朝乾隆十

  一年凤辉书院在鸡泽县治东邯山书院在邯郸县治南 本朝乾隆十

  洺阳书院在威县治西明嘉靖中建 按旧志载漳川书院在府学西明正德中建

  紫山书院在府东门公善书院在曲周县东明崇祯中建安仁书院在曲周县东北马罗堡崇德书

  院在肥乡县西明庆隆中建滏阳书院在磁州西南七里明嘉靖中建今俱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三十五万四千二百十五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一百二十二万五千四百八名口计

  二十八万七千七百十七戸

 ︹田赋︺田地七万二千四百六十三顷六十七亩五分有奇额徴地丁正𮦀银三十二万四千二百七

  两四钱六分六釐

 ︹山川︺聪明山在永年县西六十里邯郸县紫山之别峯也或以为即古之邯山周围俱石形

  𫝑高峻上有聪明神庙狗山在永年县西六十里元和郡县志在临洺县西十里山顶石上

  有狗迹因名武德五年太宗亲讨刘黒闼于此立营旧志今名娄山兔在永年县西六十里

  峯峦高峻岩壑幽深红山在永年县西七十里踞紫山之北回峯环涧形𫝑𡼲崎上有泉自石

  罅下注成川下有屯曰丰稔屯天台山在肥乡县西南十五里土山无石高数丈又县南四

  里旧有浮邱山亦土埠今圯凤起山在鸡泽县治后中峯鼎峙树木䕃郁今仅存坯土

  辘轳山在广平县南二里紫荆山在广平县东北三十里旧漳河旁又𨫼子山在

  县西北半里县境平衍无陵峦泉石之胜辘轳诸山仅同冈阜堵山在邯郸县西三十里紫山

  南山势如堵墙故名汉书地理志邯郸县有堵山即此又汉书注张晏曰邯山在邯郸东城下水经

  注牛首水东历邯郸阜张晏所谓邯山也元和志邯山在邯郸县东南五里旧志今湮紫山

  在邯郸县西北魏书地形志邯郸有紫山隋书地理志临洺有紫山寰宇记隋图经云紫山春夏有

  气蓊郁山下有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岩间有紫石英旧志在邯郸县西北三十里山𫝑耸拔冈峦

  回复一名马服山以上有赵奢冡也又有王乔洞葛山在邯郸县以北三十里紫山之东上

  有双泉林木森郁葛藟尤盛故名神麕山在磁州西四十里山海经神罔之山其上有文

  石旧志下有黑龙泉贺兰山在磁州西北四十里相传贺兰真人居此白土山

  州西北七十里以地产白土而名黄要岭在府城西七十里土岭平漫长二十里高三里

  双冈在邯郸县西北一名卢家疃唐建中二年马燧遣将李自良等御田悦于双冈即此

  虎冈在清河县㓙南二里牛尾冈在磁州西南二十里滏阳河滏源出磁

   州神麕山东北流迳邯郸县东三里又东北迳永年县南五里又东北迳曲周县东一里又北迳鸡

   泽县东十二里又北入顺德府平乡县界山海经神囷之山滏水出焉东流注于欧水淮南子墬形

   训釡出景高诱注景山在邯郸西南釡水所出南入漳其源沸涌势如釡中汤故曰釡今谓之釡口

   元和志滏水出滏阳县西北四十五里鼓山寰宇记源出鼓山南岩下其水冬温夏冷元史中统三

   年王允中请开洺州滏河以溉民田至元元年洺磁路引漳滏洹水溉田致御河浅涩盐运不通

   塞分渠以复水势又河渠志至元五年洺州路请疏涤旧渠置坝闸引滏水分灌洺州城濠以济民

   用又郭守敬言磁州东北滏漳二水合流处引水滏阳邯郸洺州永年下迳鸡泽合入沣河可灌

   田三千馀顷旧志滏有二源一出神𪊽山黑龙洞口一出武安鼓山南岩下合流迳磁州南关旧城

   东南至临漳县西十五里入漳明成化十一年判张珵以磁州地低洼导水北流从邯郸界迳永

   年曲周入漳由是经流遂壮南尽淤磁州志滏至州南绕城东北流至阎家浅入邯郸界又东北

  至府城南又绕城东北至曲周县东昔时漳滏流于此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漳河东徙三十三

  年漳水复还故道㝷又东徙滏水独流至鸡泽县又北入平乡界 按滏水旧合漳河故多冲溢今

  漳河南徙水患遂息自明嘉靖中知府高汝行永年知县朱泰创建惠民等闸引流灌溉自后秔稻

  始兴而磁州之民欲专水利筑坝遏水致下流稻田多废争讼累年 本朝雍正四年怡贤亲王奏

  请以磁州改属广平府由是争讼始息磁州以下均霑水利营田多至二千馀顷从前斥卤尽为稻

  乡矣 又按牛尾河接滏阳河分支北流迳永年鸡泽至马坊营入顺德府南和县界 本朝乾隆

  二十八年总督方观承奏请挑濬漳河自河南林县流入迳磁州南又东入河南临漳县界

  又东迳成安县南至广平县西南分为二流一东流至大名府元城县至山东馆陶县入卫一东北

  流迳广平县东又东北至山东邱县南又分为二一东北迳烕县南清河县北入冀州南宫县界曰

  老漳河一北流入顺德府广宗县界曰新漳河水经注漳水自交漳口东迳三戸峡为三户津又东

   污水注之又东迳武城南又东北迳西门豹祠前右与枝水合又东迳邺县西又东迳梁期城南又

   迳平阳城北又东迳斥邱县北即裴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列人县故城南右合白渠故渎又东北过

   斥漳县南又东北迳平恩县故城西又东北过曲周县故城东又北迳钜桥邸阁西又北迳钜鹿县

   故城东元和志漳水在曲周县西二十九里又洺漳二水在鸡泽县东南二十五里合流东入平乡

   县界旧志漳河旧自临漳县三台口分为二其正流东入成安县迳县南五里又东北迳肥乡县东

   十五里又北迳曲周县东南一里流合滏阳河其支流北入邯郸县迳县东十里又北迳肥乡县西

   二十五里又东北迳曲周县西南十里亦流合滏阳河自曲周县东漳滏合流又北迳鸡泽县东十

   二里又北入顺德府平乡县界 按漳水自磁州以下历代迁徙不常水经注元和志所载在今肥

   乡曲周鸡泽平乡之地本与滏洺诸水合流宋元时始于上流引注卫河明永乐中复与滏河合流

   正德中又南徙经卫县入卫万历十六年复北徙后分二支一迳成安肥乡一迳邯郸永年皆至曲

  周合滏阳河 本朝顺治中益徙而南逼近府城康熙二十三年又徙而东分为三一迳元成县至

  馆陶入卫一自邱县东北迳威县清河历冀州之南宫𬃷强河间之阜城交河诸县界至青县入卫

  谓之老漳河乃经流也一自邱县北出迳广宗钜鹿至寕晋县与滏阳会至冀州与滹沱会谓之新

  漳河此支流也自是邯郸肥乡永年曲周鸡泽数县皆与漳远今则自成安以下并流而东至馆陶

  入卫其北流二支皆涸乾隆二十七年漳水汎溢弥漫境内督臣奏请建坝于成安县境沙庄丽家

  林一带筑坝二百四十丈复濬通淤浅自后遂免冲决之患洺河源出山西辽州自河南武

  安县流入迳邯郸县西北三十里绕紫山之北二流双导仍合为一又东迳临洺镇北又东迳永年

  县北二十里又东北经鸡泽县西五里又北入顺德府南和县界 按元和志洺水在永年县南三

  里又云洺漳二水至鸡泽县东南二十五里合流今自永年西北又迳鸡泽西北至南和盖今昔异

  沙河自顺德府沙河县流入迳永年县北五十里又东迳鸡泽县西九里又东北入顺德

   府南和县界详见顺德府余公河在肥乡县西北明嘉靖中滏阳河溢濔漫百里知县余炯

   凿此河以泄水长四十馀里自是水患差少民德之因名滏在鸡泽县西旧自永年通

   水闸北凿渠引流迳此又北违平乡县入寕晋泊故渠污曲不能容水常溃决为患 本朝康熙七

   年知县姜炤挑濬新河二里许以导其流拳壮河在广平县东十里旧志漳河支流也自成

   安县流入东至肥乡县复入于漳后漳水浅涸此河遂为枯渎 谨按 本朝康熙中漳河东徙自

   广平县西南又北分即行此渠也渚沁二河皆在邯郸县亦名西河即古牛首拘涧水

   也汉书地理志邯郸县堵山牛首水所岀东入白渠又武始县有拘涧水东北至邯郸入白渠水经

   注拘涧水导源武始东山白渠之北又东有牛首水入焉水出邯郸县西堵山东流分为二水洪湍

   双逝澄映两川东入邯郸城迳温明殿南又东迳丛台南又东历邯郸阜又东流出城又合成一川

   又东澄而为渚沁水东南流注拘涧又东入白渠寰宇记牛首水在邯郸县西北三十里又名曲河

  源出县西南平地旧志渚河在邯郸县南其源有二一出县西南二十五里曰蔺家河一出县西南

  三十里曰阎家河合流迳县南五里东入滏阳河沁河在县北其源亦有二一在县西二十里曰岩

  嵛河一在县西北三十里曰牛照河二河皆出紫山合流迳县西北一里又东绕县北入滏阳河

  按明统志以渚沁为一水名曰西河旧志谓渚即拘涧水沁即牛首水新志据水经注为二水皆古

  牛首水然今二水源皆不同又分入滏阳与古异矣输鼋河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洺河支

  流也其水夏秋之交散注田畴或抵城下与沁水合流入滏阳河䘙河在清河县东南二十

  五里自山东临清州流入与夏津县分界又东北入山东武城县界即古屯氏别河故道亦名永济

  渠水经屯氏别河东北迳信城县张甲出焉别河又东迳信成县南又东迳清阳县故城南清河郡

  北寰宇记清河县永济渠东南去县十里南自汲县引清漳二水入界近孤女冢元号孤女渠隋炀

  帝征辽改为永济俗呼御河河防考清河县河道北自夏津县界孙家口南至临清州界半壁店长

  二十贺兰河在磁州西北三十里源出贺兰山尺泥河在州西北二十里旧皆东流入

  滏阳河又八字涧在州西北七十里亦东南流入滏阳河古污水在磁州西史记秦二世三

  年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污水上后汉书郡国志邺育污水徐广曰在邺西水经注污水出武安县山

  东南流迳污城北东注于漳水大河故渎在曲周县东五十里宋元丰问大河经流于此

  其后南徙遗迹仅存又有漯河枯渎在县东自永年泊头堡接县境西朱堡长十五里又东接漳河

  枯渎遇霖潦滏水泛溢辄由此分流北注今湮洺河故渎在威县有二道背漳河分流也

  自广宗县流入一迳县南五里东南达于黄河与运河合流一迳县北五十里东入运河今湮

  河故渎自山东馆陶县流迳威县东又东北迳清河县西又东北入武城县界水经淇水过

  清渊县西又东北过广宗县东为清河注清河东北迳广宗县故城南又东北迳界城亭东又东北

  迳信乡西又北迳信成县故城西又东北迳清阳县故城西又东北迳陵乡西又东北迳东武城县

  故城西张甲河故渎自山东临清州流迳威县南又北迳清河县西又北入南宫县

  界汉书地理志信成张甲河首受屯氏别河东北至蓚入漳水经注张甲河受屯氏别河故渎北绝

  清河于广宗河分为二渎左渎迳广宗县故城西又北迳建始县故城东又北迳经城东又迳南宫

  县西北注绛渎右渎东北迳广宗故城东又东北迳界城亭北又东北迳武强广川至修泉入清漳

  旧志有古黄河自曲周县东流迳邸县入威县界又北迳清河县一里亦名黄芦河又北入南宫县

  界每卫河决由疏水渠达此下注疑即张甲故渎也鸡泽在永年县西南春秋襄公三年同盟

  于鸡泽杜预注鸡泽在广平曲梁县西南水经注白渠又东故渎出焉一水东为泽渚曲梁县之鸡

  泽也国语所谓鸡邸矣东北通澄湖元和志泽在永年县西南十里鱼鳖菱芡州境所资阿难

  渠在曲周县南元和志冲阳故渎俗名阿难渠在洺水县西二百步魏将李阿难所导故名又阿

  难枯渠在曲周县南十四里古白渠在邯郸肥乡一县界水经注白渠水出武安县钦口

  山东南流迳邯郸县南又东与拘涧水合又东有牛首水入焉又东故卖出焉一水宋为鸡泽故渎

  南出所在支分右出即邯沟也历邯郸县故城东又东迳肥乡县故城北渠道交径互相SKchar2縻与白

  渠同归迳列人右会漳津今无水 按今邯郸以下滏阳河所经盖即白渠故道也疏水渠

  在清河县东一名涉水渠明宏治中所凿起县南新集洪河莲花池迳县东门入古黄河长四十里

  久淤塞万历六年重濬后复淤故漳渠在清河县南寰宇记枯上漳渠者浊漳渠也源自上

  党枯下漳沟者清漳渠也自邺县界来非浊漳也隋大业中制使姚暹疏决从上漳渠水入此渠亦

  名姚暹河炀帝征辽囘泛舟于此谓之囘銮河大业十三年窦建德于广平郡又疏此水入柳沟遂

  与永济合流 按旧志清河县有漳渠即此今湮五爪渠在磁州西十里明洪武间知州

  包宗违引滏水作渠分为五派溉田千馀顷后渐淤塞万历十一年重濬董塘陂在曲周县

  西北魏晋时导漳水入陂为灌溉之利今堙元和志董塘陂在洺水县西北十五里晋龙骧将军刘

  牢之救符丕追慕容垂大战于董塘泉即此陂也曲沟在磁州北十五里以水流盘曲故名

  又驸马沟在州西十五里相传金时有驸马韩洪居此贾葛潭在永年县西二十五里受

  邯郸西山之水东流注滏阳河又琵琶潭裴陂潭俱在县西四十里方头固潭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黑龙潭在永年县北三里水深黑明嘉靖中建龙神庙于其上龙潭在清河县西南

  剑池在邯郸县东南二十里相传乐毅曽磨剑于此又有照眉池在县西北三里相传赵

  王宫人照眉处今堙莲花池在清河县东南三十里酒务泉在邯郸县西十里其

  水冽且甘俗传赵王常酿酒于此今其地亦名酒务头隆兴泉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即

  翰鼋河上流四时常溢遇旱祷雨多应流泉在磁州西九十里峯顶出泉民资以为灌溉

  圣井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高阜上水与井平其深莫测水溢出北流汇而为池祷雨多应










                           前提调官沈兆沄恭 纂 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 辑

                           前校对官刘恩庆恭   校

                           校对官章诒燕恭覆 校

大清一统志

 广平府

︹古迹︺曲梁故城今永年县治春秋时为赤狄地左传宣公十五年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

  梁即此汉元康三年封平干顷王子敬为侯国北齐移置广年县于此元和志永年县本汉曲梁县

  高齐文宣帝省曲梁置广年县隋仁夀元年改广年为永年避炀帝讳也 按广年诸志俱讹作广

  平惟元和志不讹盖隋避上广字讳不当并改下字又汉广平县北齐废隋复置改鸡泽县隋志甚

  明特上永年县下亦云旧日广平者以平年字相似而讹耳考其文义本作年也临洺故

  城在永年县西十五里汉置易阳县属赵国后汉建安十七年改属魏郡晋属广平郡东魏天平

  初属魏郡北齐省后周仍置隋始改曰临洺隋书地理志武安郡临洺县旧曰易阳后齐废入襄国

  县置襄国郡后周改为易阳县别置襄国县开皇六年改易阳为邯郸十年改邯郸为临洺旧唐书

   地理志临洺县武德元年置紫州四年罢属磁州五年改属洺州寰宇记县在洺州西北五十里本

   汉易阳县后魏省入邯郸县孝文于北中府城复置易阳今理是也隋开皇六年改为邯郸十年移

   邯郸县理涉乡县在今邯郸县界仍于北中府城别置临洺县以北滨洺水为名宋史地理志熙寕

   六年省临洺县为镇入永年元祐二年复为县㝷复为镇府志今为临洺关广年故城

   在永年县西北汉置县属广平国后汉属钜鹿郡晋仍属广平郡永嘉后废后魏太和二十年复置

   属广平郡北齐移其名于曲梁而此城废后汉书注广年故城在今永年县西北斥章故

   城在曲周县东南汉置斥章县属广平国后汉属钜鹿郡晋曰斥章属广平郡后魏太平真君三

   年并入列人太和二十年复置东魏天平初属魏郡北齐省入平恩县隋开皇六年改置洺水县属

   武安郡唐初属洺州会昌初省元和志洺水县西至州五十里本汉斥章县漳水经其城其地斥卤

   故曰斥漳开皇六年以县西近洺河改为洺水寰宇记高齐天保七年移平恩县理斥漳城隋开皇

   六年移平恩入旧地于此立洺水县唐会昌三年并入曲周曲周故城在今曲周县东

   汉高帝六年封功臣郦商为侯国武帝时始置为县北齐省隋时复置㝷废唐初复置属洺州元

   和志县西南至洺州八十里本汉旧县后魏宣武帝改置曲安县高齐省开皇六年复置属洺州大

   业二年省武德四年于曲周故城重置宋史地理志熙寕三年省曲周县为镇入鸡泽元祐二年

   为县㝷复为镇四年依旧为县 按唐县去州道里较今县多四十里盖宋时移今治也清漳

   故城在肥乡县东隋置县元和志县西北至洺州七十里本汉列人县地开皇十六年于此置

   清漳县南滨漳水因以为名寰宇记唐会昌三年并入肥乡旧志清漳城在肥乡东三十里今清漳

   大寨等村基址尽废独故城隍神祠尚存肥乡故城在今肥乡县西水经注竹书纪年曰

   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郸取肥晋书地道纪曰太康中立以隶广平也魏书地形志临漳有肥乡城旧

   唐书地理志肥乡汉邯沟县地元和志县西北至洺州四十九里魏黄初二年分邯郸等二县立肥

   郷属广平郡后魏省入临漳开皇十年又置𦘺乡故城在县西二十二里即裴故城

   乡县西汉征和元年封赵敬肃王子道为楖裴侯国属魏郡后汉省郑氏曰楖裴音即非在肥乡县

   南五里即非城也水经注地理风俗记曰列人县西南六十里有即裴城故县也邯沟故

   城在肥乡县西北汉宣帝地节三年封赵顷王子偃为侯国属魏郡后汉省水经注邯沟历邯郸

   县故城盖因沟以名县地理风俗记曰即裴城西北二十里有邯沟城故县也寰宇记邯沟故城俗

   名桓公城在肥乡县西北十里列人故城在肥乡县东北水经注漳水迳列人县故城南

   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郸取列人者也寰宇记列人故城在肥乡县东北十五里广

   平故城在鸡泽县东汉高帝六年封功臣薛欧为广平侯后汉建武十二年又封冯异为侯

   晋后罢后魏复置北齐又废后汉书注广平故城在今永年县东北鸡泽县志故城在县东二十里

   今有旧城村 按元和志隋于广平城置鸡泽县则广平即今县盖唐宋时又尝迁治也普乐

  故城在鸡泽县东南唐书地理志鸡泽有普乐县武德初置后陷窦建德遂废旧志普乐城在

  鸡泽县东南二十五里鸡泽故城在今鸡泽县南元和志县西南至洺州五十里本汉

  广平县地开皇十六年于广平城置鸡泽县大业二年省武德四年重置名胜志鸡泽县城隋唐以

  来徙置不一金天会中寄治台头村大定元年营今治县志唐初县治冯郑堡今县东南冯郑北

  冯郑是也五代石晋徙治于古城东二十里金天会中以兵燹寄治台头村今县东南有南台头村

  北台头村是也大定元年始移今治邯郸故城在今邯郸县西南春秋时卫邑后属晋战

  国属赵敬侯元年自晋阳徙都于此秦始皇十九年置邯郸郡汉高帝四年立张耳为赵王都邯郸

  张晏曰邯山名单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从邑故郸字亦加邑后汉仍为赵国治建安末始改属

  魏郡东魏时并废县地形志临漳县有邯郸城是也隋复置属武安郡唐属磁州元和志县南至磁

  州七十里寰宇记隋开皇六年改易阳为邯郸县十六年移邯郸县理涉乡县在今邯郸县界旧志

   故城在今县西南十里俗呼为赵王城秦汉时赵俱理此雉堞犹存中有一台疑即殿廷之所舆程

   记赵王城西南二十里至台城冈汉以前邯郸城大数十里今县城及故城皆邯郸也堙废后所存

   者止此耳武始故城在邯郸县西南战国时韩地史记秦昭襄王十三年向夀伐韩取武

   始即此汉置武始县属魏郡元朔三年封赵敬肃王子昌为侯邑后汉建武五年更封张纯为武始

   侯而郡国志无此县盖㝷省也括地志故城在邯郸县西南五十里斥邱故城在成安县

   东南本春秋时晋干侯邑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公如晋次于干侯杜预注干侯在斥邱县汉高帝六

   年封功臣唐厉为斥邱侯后为县应劭曰有斥邱在西南阚驷云地多斥卤故曰斥邱高齐改置成

   安县而故城废元和志成安县西南至相州一百五十里斥邱故城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广宗

   故城在威县东汉平帝元始二年立代孝王元孙之子如意为广宗王王莽时废地理志不载

   盖未置县也后汉和帝永元五年封弟万岁为广宗王国于此㝷罢为县属钜鹿郡晋改属安平郡

   水经注田融云赵武帝二十二年立建兴郡治广宗盖石虎也后魏置广宗郡治广宗县中兴中又

   分立南北二广宗寻罢北齐郡废隋改县曰宗城属清河郡唐属贝州元和志县东北至贝州六十

   里五代周改属大名府寰宇记县在魏州西北一百七十里宋政和间秦坦宗城新修庙学记略宗

   城旧治雉州避河之冲崇寕四年始迁邵固虽属大名而去甘陵不三十里今改属洺州元初省威

   县志有古城在县东南二十里即故宗城是也府城故城在威县东隋开皇十六年分经

   城县置府城县属贝州大业初仍省入武德四年复置属宗州九年又废洺水故城

   在威县北宋初置洺水镇九域志鸡泽县有北洺水镇即此加北字者以别于曲周之故洺水县也

   金于此置洺水县元移威州来名又徙治今所威县志洺水废县在城北五十五里经城故

   城在威县北后汉分堂阳置经县在今广宗县界后魏孝文改置于此元和志经城县东至贝州

   六十里寰宇记经城县在魏州西北二百三十里后汉分前汉堂阳县于今县西北二十里置经县

   后魏初省并南宫县太和十年又于今理置经县续于县理置广宗郡高齐天保七年省邵及县仍

   移武强县于此后周建德七年复于此置广宗郡开皇三年罢郡六年移武强县于武强城南置

   后于此置经城县属贝州今属魏州宋史地理志熙寕六年省经城为镇入宗城旧志经镇堡在威

   县北五十里即古县也又见广宗建始故城在威县东北水经注张甲左渎北迳建始

   县故城东赵立建兴郡又置建始兴德等五县隶焉魏书地形志广宗县有建始城建德城旧志建

   德即兴德之讹今威县东北有北古城村盖即建始城又有南古城村在县南盖即兴德等县也

   清阳故城在清河县东汉置县为清河郡治景帝十三年封皇子乘为清河王武帝元鼎

   三年又徙代王义为清河王都青阳后汉省括地志清阳故城在清河县东北八里又寰宇记古清

   阳县城在清阳县东三十五里后魏孝昌三年荣以城内有甘陵高大因据陵为堡贼平遂置清

   阳县唐永昌元年缘地久积盐卤遂西移于永济渠之东孔桥开元二十二年又移于今州城东永

   济渠之曲即今邑也宋史地理志熙寕四年省清阳入清河夏津故城在清河县东南

   开皇十六年分清河县地置夏津县大业初仍废唐武德四年复置九年又省寰宇记故夏津县

   城在清阳县东南四十里 按唐改歈县为夏津即今山东东昌府县也信成故城

   河县西北汉置信成县属清河郡后汉省水经注清河北迳信成县故城西应劭曰甘陵西北五十

   里有信成亭故县也赵置水东县于此故亦曰水东城元和志贝州清河县郭下本汉信成县地寰

   宇记高齐天保七年自晋城移清河郡及武城县于今贝州西北故信成县后周于郡置贝州隋开

   皇六年移武城还旧理又移清河县于州郭唐咸通元年长史郑仁凯以旧居湫隘移于故州东南

   十里即今理所信成故城在今理西北十二里故州城外城东南去永济河十里唐咸通以前郡理

   于此宋史地理志端拱元年徙清河治永安镇淳化五年徙今治甘陵故城在清河县

   东汉高帝置厝县属清河郡后汉安帝时改曰甘陵晋省为清河县地滏阳故城

   州治元和志磁州本汉武安县地周武帝于此置滏阳县及成安郡隋开皇十年废郡于县置磁州

   大业二年州废唐永泰元年重置寰宇记唐永泰初昭义节度使薛嵩请于滏阳复置磁州天祐三

   年改曰惠州十三年复旧名磁州旧志有故滏阳城在今州西三里梁期故城在磁州东

   汉置县属魏郡后汉因之晋省水经注漳水迳梁期城南地理风俗记曰邺北五十里有梁期城故

   县也汉武帝元鼎五年封任破胡为侯国晋惠帝永兴元年骠骑王浚遣乌丸渇末迳至梁期成都

   王颖遣将军石超讨末为末所败即此临水故城在磁州西北魏黄初三年分武安县

   置临水县属广平郡晋因之后魏太平真君六年并入邺县太和二十一年复置改属魏郡唐改置

   昭义县元和志昭义县东南至磁州四十里魏置临水县北齐天保元年移理松谷周建德六年

   永泰元年再置改名昭义旧唐书地理志昭义永泰元年观察使薛嵩特置于滏口之右故临

   水县城寰宇记磁州昭义县在磁州西三十五里建德六年移临水县理故涉城隋开皇七年

   于西戍十年移于今理旧志按旧唐本纪开成四年移昭义县于固镇驿盖非古治矣宋初避讳更

   名昭德熙寕六年省为镇入滏阳金志滏阳有昭德镇后又增临水镇今临水镇在州西四十里

   废安州城在磁州东北寰宇记废安州城在滏县东北六里周建德六年置隋开皇二

   五花城在永年县西北三十里元末筑此为守戍处又阳城在县西五十里明末土人

   建德城在永年县北二十五里接鸡泽县界有故城二东西相直相传实建德屯军处

   新兴城在肥乡县东南晋太元九年慕容垂攻符丕于邺分遣老弱于魏郡肥乡筑新兴城

   以置辎重旧志今俗呼为白塔营在肥乡东南葛孽城在肥乡县西南二十里战国䇿魏王

   抱葛孽阴城为赵养邑鲍彪注葛孽阴成四邑名寰宇记葛孽故城俗呼葛鹅城即赵武灵王夫人

   所筑一云夫人城旧志在肥乡县西南二十里今堙鹅城在广平县西名胜志鹅城之名不见

   史传惟金王世鉴碑铭曰太原之系奕叶西华转徙鹅城始定厥家在县西五六里遗址尚存

   氏城在邯郸县西亦曰寒氏春秋定公九年齐侯卫侯次于五氏又左传卫侯伐邯郸午于寒

   氏杜预注寒氏即五氏也旧志或曰五与午道城盖以邯郸牛而名王郎城在邯郸县西三

   里后汉初王郎屯聚处俗犹呼为郎村上白城在威县南晋建兴元年石勒攻乞活李恽

   于上白永和五年后赵李农奔广宗率乞活数万家保于上白末柸城元和志在清河县东

   北五十里十六国春秋曰鲜卑段末柸自称辽西公于此筑城与石勒相持因以为名县志今属武

   城县九侯城在磁州西南后汉书郡国志邺县有九侯城徐广曰一作鬼侯与文王为

   纣三公张守节史记正义九侯城在滏阳县西南五十里岳城在磁州西南五十里相传岳飞

   屯兵于此今有镇又商城在州东北四十里有堡彭城在州西四十五里较城在磁州西二十

   五里俗传汉光武击王郎较兵于此故名讲武城有二一在磁州南二十里漳河之北一在

   州西旧滏阳城皆曹操所筑王城在磁州西北五十里相传周世宗击北汉时筑台城

   在磁州界九域志滏阳县有台城镇旧志在磁州东北二十里亦曰台城冈北去邯郸五十里相传

   赵王所筑避暑台州志在州北四十里有堡钜桥仓在曲周县东北水经注衡漳北迳钜

   桥邸阁西旧有大梁横水故有钜桥之称昔武王伐纣发钜桥之粟以赈殷之饥民服虔曰钜桥仓

   名钜鹿水之大桥也今临侧水湄左右方一二里中状芒邱墟盖遗囤故窖处也通典钜桥仓在曲

   定陵墅在威县西北八里有二陵相对中隔半里东陵周三百二十步高二丈馀西陵

   周二百馀步高四丈馀上旧有广宗王庙今圯俗称大小高庙信宫在永年县西北史记赵武

   灵王元年魏韩来朝信宫正义在临洺县旧志有万春宫在县治南唐武德二年窦建德取洺州筑

   万春宫徙都之今堙邯郸宫在邯郸县西北里许舆地要览以为赵王如意所建光武破王

   郎居邯郸宫昼卧温明殿即此北齐武平七年尝营治之檀台在永年县西故临名县北史记

   赵成侯二十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徐广曰襄国县有檀台括地志云檀台在临洺县北二里许

   廉颇台元和志在洺州城南十里十六国春秋冉闵遇慕容恪于廉台十战皆败会盟

   台在鸡泽县东南二十里即春秋诸侯同盟于鸡泽处遗址尚存洪波台在邯郸县东南

   后汉书郡国志注邯郸有洪波台元和志在县西北五里寰宇记在县西三里韩诗外传云周舍死

   后简子与诸大夫饮于洪波台酒酣泣曰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

   谔谔旧志今在县东南三十里洪波城村属肥乡县界丛台在邯郸县城东北相传赵武灵

   王筑汉书高后元年赵王宫丛台灾后汉书世祖拔邯郸与马武登丛台水经注丛台六国时赵王

   之台也刘劭赵都赋曰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今遗台旧墉尚存颜师古汉书注连聚非一

   故名丛台元和志丛台在邯郸县城内东北隅旧志明嘉靖十三年建据胜亭其上 本朝康熙十

   六年修为游观胜地乾隆十五年   高宗纯皇帝时巡经此有   衘制登业台诗兔

   台在成安县南史记赵敬侯四年魏败兔台河北郡邑志成安县有兔说法台

   安县南二里匡教寺中相传达摩及慧可二祖说法处隋开皇中筑台又凤凰台在县北五里

   堂在清河县西十里右有古槐一株宛若龙形相传宋太祖微时曽避暑其下解衣覆上遂下生

   寇公厅在成安县宋寇准知成安县时与民期会听断处见山楼在磁州城内元

   张焕文建望太行诸峯紫翠万状浩歌亭在曲周县治明知县皇甫汸建卓茆亭

   在磁州治西元参政安祐建

御射亭在磁州北关外五里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西巡同銮   驻跸于此亲御

   弓矢以路旁柳树为的三发三中臣民瞻仰欢声雷动遂建此亭并立   智圣神武二坊以纪

      盛绩乾隆十五年   高宗纯皇帝时巡道过磁州有恭题   御射亭诗并序

   初园在磁州西北金赵秉文别业乐毅宅在邯郸县东二十里乐家堡𮞉车

   巷在邯郸县西南相传蔺相如引车避廉颇于此又县西二十里蔺家河有蔺相如宅平黑

  闼垒在永年县西南元和志平刘黑闼垒在永年县西南十里洺水南贞观四年于垒东置昭

  福寺寺碑岑文本辞淳于长夏承碑在永年县治东故漳川书院汉建寕三年蔡邕

  八分书明嘉靖二十四年重刻

 ︹关隘︺临洺关在永年县西四十五里即古临洺县治宋金以来为镇明初城址犹存嘉靖间

  重筑南北二百二十丈东西半之作六门内有通判分司公署 本朝初改设巡司今仍设通判并

  有千总驻此车骑关在磁州北三十里有城明宏治十四年筑旧置巡司今栽大繇

  镇在永年县东二十五里又有牛家堡镇在县南二十里曲陌镇在县北三十里旧皆有城今圯

  黄龙镇在永年县西南唐光化三年朱全忠将葛从周救洺州自邺县渡漳水营于黄龙镇

  金人疆域圚永年县有黄龙镇新安镇在肥乡县西九域志肥乡县有翟固新寨清潭新安

  四镇县志新安镇在县西二十里有堡又翟固集在县东八里即宋翟固镇又前后新寨在县东三

   十里即新寨镇也大赵镇在邯郸县东南九域志邯郸县有大赵镇旧志今有代召镇在

   县东南二十里盖即大赵之讹安化镇在清河县西南古黄河滨九域志清河县有定远阮

   村甘陵太清安化田楼六镇彭城镇在磁州西四十五里设有州判驻此居民善陶缶罂

   之属或绘以五彩又有冶子镇在州西八十里亦陶冶处二祖镇在磁州东北五十里九域

   滏阳县有昭德观城台城二祖四镇旧志昭德镇在州西北台城镇在州北旧店营

   乡县东十八里有城 本朝康熙年间县寄治于此马罗堡在曲周县东北五十里元时名

   安仁镇明改今名香城固堡在曲周县东北六十里接威县界又大塞堡在县东北一

   百里接清河县界大目寨堡在县东七十里接山东临清州界侯村堡在县东南四十五里接山东

   邱县南阳堡在肥乡县东三十五里又毛演堡在县北十八里浮图店堡

   在鸡泽县西十八里周三里又县南十八里有小寨堡周四里外皆有池东韩村堡广

  平县东十八里又平固堡在县东二十里孟固堡在县西十里焦家堡在县西北三里河沙

  堡在邯郸县东南二十五里又丑化堡在县北二十里戸村堡在县西二十五里俱有𡈽城

  方堡在成安县东二十里又郑家庄堡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北漳堡在县西北十二里阎村堡

  在县东北十八里邵固堡在威县东宋崇寕中尝移广宗县治此又七级堡在县北七十

  里章华堡在县东北谢𬬻堡在清河县东南十二里周一里有奇外有池居民殷盛商贾辏

  集又莲冢堡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有城高广与谢𬬻等林檀堡在磁州西北三十里又王

  家庄堡在州南油坊铺在清河县有县丞驻此张台村在威县东北旧设巡司于

  此今程孟集在曲周县东南旧志金志曲周有平恩镇即今程孟集也临洺驿

  在永年县西四十五里旧设驿丞今裁有递运所丛台驿在邯郸县治西南滏

  驿在磁州南一里

 ︹津梁︺宏济桥在永年县东五里亦名马头桥长桥在永年县东南十二里唐书元谊据

  洺叛王虔休战于长穚又破之鸡泽即此广济桥在永年县南五里明嘉靖二十三年建亘

  以三洞缭以周阑跨滏阳河东桥在曲周县东漳滏合流处又县城南有南桥通济

  桥在鸡泽县西八里洺河上庄桥在邯郸县东南跨滏阳河市桥在邯郸县西门外相

  传战国时赵王建下有铁牛铁柱商旅辏集于上学步桥在邯郸县北关跨沁河上盖取

  寿陵子馀学步邯郸以名之䕶城堤桥在成安县南明万历二十九年建古界

  桥在威县北后汉书献帝纪初平三年袁绍及公孙瓒战于界桥水经注清河迳界城亭东水上

  有大梁谓之界城桥公孙瓒屯广宗袁本初自往征瓒合战于界桥南二十里绍将鞠义破瓒于界

  城桥即此桥也世谓之鬲城穚盖传呼失实矣寰宇记袁公桥在宗城县东袁绍破公孙瓒于此故

  谓𡊮公桥也孔桥在清河县永济渠东南久废垒桥在清河县东北滏河石

  桥在磁州南一里金泰和四年建赵秉文记永济桥在磁州北门外明万历十三年建

 ︹堤堰︺䕶城堤一在永年县西南延袤三十里许明嘉靖中筑一在鸡泽县城濠外嘉靖二十

  二年筑一在广平县南一里长十馀里 本朝时加修筑贾葛堤在永年县西滏阳滨东

  至肥乡县界长三十里许旧漳河堤在曲周县东二十里又有漳河头堤高口堤李军门

  堤皆在旧漳河岸神腴堤在肥乡县北东西约五里唐邑宰韦景骏筑以防漳水

  人堤在肥乡县东北二十里亦曰列人埤漳水淤泥积久而成高岸或曰汉时大河堤也

  河堤在鸡泽县西南长二里许 本朝康熙七年沙河堤在鸡泽县西一里长三十

  二里又漳河堤在县东十二里长二十五里俱明嘉靖四十三年修筑漳堤在广平县南三

  里又古堤在县南十里故堤在广平县西十五里又新堤在县城外环绕县治高丈馀县境

  无山川仅以诸堤备形势云欧堤在邯郸县西半里许明万历中知县欧阳调律筑又䕶河

  堤在县西新筑古堤在威县东北旧自堂阳至甘陵入县界邵固集高二丈有奇久圯

  河堤在清河县东运河西岸长四十里 按威县清河与山东之临清接壤卫河水盛则有汎

  溢之虞 本朝乾隆六年二邑与临清协筑子堤置汛防䕶于是永庆安澜民享其利堰水

  堤在清河县南三十里东自御河涯西至鲧堤长五十里明宏治中筑鲧堤在清河县西寰

  宇记在清河县西三十里自宗城县界来是鲧治水时所筑汉坝在邯郸县东十里鄢米口

  北一里漳水旧流经此折而东入肥乡曲周二县界为坝所壅时致溃决明万历初尝议决汉坝而

  东达曲周苏胡寨口入于滏阳河后漳水东徙遂止利民闸在府城东南五里明成化二十

  年建初名惠民后重修更名又安民闸在县东五里便民闸在县东北五里皆成化中建引滏水注

  城隍兼漑负郭田通水闸在府城北门外明嘉靖十二年建沿堤凿沟南接利民闸北达

  鸡泽县入洺河惠民闸在永年县西南十二里阎村明嘉靖八年知府高汝行仿古井田法

  计工授地开渠建闸引滏水灌田自是稻田盛兴又阜民闸在县南十里广齐闸润民闸皆在县南

  十三里益民闸在县西南十四里便民闸普惠闸皆在县西南十五里广仁闸在县西南二十里皆

  明时石闸在永年县北旧滏河南岸 本朝乾隆二十八年建以泄城濠积水宏济

  闸在曲周县南明嘉靖中建又謢城闸在县城东北隅引水入隍柳林闸在邯郸县东三

  里又罗城头闸在县东南五里苏里闸在县东北二十里西闸在磁州西十二里明万历十五

  年知县孙健筑石为堰建闸疏渠二道滏水漑田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东闸在磁州东

  北二十五里明崇祯八年建引滏水漑田

 ︹陵墓︺︹汉︺甘陵在清河县东南三十里汉安帝父孝德皇母孝德皇后葬此俗名英陵︹东

  魏︺二陵在磁州寰宇记滏阳县东魏二陵即孝静帝父大司马清河王亶及孝静帝二陵也

  隋图经云在县东即武城西北大冈旧志有太上冢一名天子冢在牛尾冈相传孝静帝陵或以为

   高欢父所筑︹齐︺神武陵元和志滏阳县高齐神武陵在县南三里寰宇记在东二陵之

   侧天鹿石阙尚存︹周︺冉子墓在永年县西五十里相传冉伯牛葬此今有祠窦鸣

   犊冢在永年县西寰宇记在临洺县西南十三里平原君墓元和志在肥乡县东

   南七毛遂墓寰宇记在肥乡县南七里又旧志在永年县南二里程婴公孙

   杵臼墓元和志在邯郸县西十五里赵简子墓元和志在邯郸县西南十二里

   寰宇记邯郸县石子岗有冢如研子世谓之研子冢者是赵𥳑子冢旧志在县南故城中乐毅

   墓元和志在邯郸县西南十八里蔺相如墓元和志在邯郸县西南二十三里

   武灵王墓在邯郸县西北二里即照眉池西之高岭也应劭曰武灵墓在灵邱即此 按

   应劭谓墓在灵邱县县以此得名据史记赵敬侯初徙邯郸败齐于灵邱后五十馀年而生武灵故

   臣瓒以为灵邱之号在武灵之前且武灵卒于沙邱而葬于灵邱相越甚远亦不可晓寰宇记为沧

  州城东南隅先有古墓高二丈唐贞观十三年筑外城掘得铭记是六国赵武灵王墓遂致祠祭

  战国时沧州属齐北境究未定为何是也存以志疑赵三王墓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亦

  名三王陵三王惠文孝成悼襄也俗呼为陵台今其地即名为三陵村赵奢墓元和志在

  邯郸县西北七里旧志在县紫山上廉颇墓在清河县西三十里近鲧堤︹汉︺张耳

  墓在成安县东北三十里李云墓在清河县西十里冀州刺史贾宗刻石表之

  乔墓在磁州北二十五里旧志又有李固墓在州东盖误︹三国︺︹魏︺疑冢在磁州南

  志胜旧传曹操设疑冢七十有二森然弥望高者如小山列布至州城而止︹晋︺石虎墓

  在磁州西南元和志石虎墓在滏阳县西南十四里佛图澄墓在磁州西南元和志在滏

  阳县西南十七里︹唐︺宋庆礼墓在邯郸县西二十里县志宋庆礼宋庆宾永年人有

  墓在城西或误指为宋璟墓知府秦民悦立石辨之张公谨墓在清河县西南二十里

 ︹宋︺李椿墓在永年县西朱子为墓铭李沆墓旧在肥乡县西门外后拓入城内为

  漳水所堙︹元︺何荣祖墓在永年县西三十里吴元珪墓在永年县西临洺镇

  王磐墓在永年县北四十里窦默墓在肥乡县东十里李齐墓在广平县

  西关外有祠刘肃墓在威县东孙赓墓附焉元明善墓在清河县西二里

 ︹明︺申佳允墓在永年县西七十里陈于陛墓在曲周县堤上村张学

  颜墓在肥乡县东南三里贾铨墓在邯郸县东南二里石永墓在威县南三里

  九冢在清河县南巍然九阜或曰亦古王墓也

 ︹祠庙︺冉子祠在府西瓜井村明茅坤有记申端愍公祠即旌忠祠在府治南

  祀明殉难太仆寺寺丞申佳允 本朝顺治六年滏漳二神祠在曲周县东东桥南

  河畔又府城南有滏口祠名胜志永年县有滏祠佛图澄传石虎时自正月至六月不雨澄诣稽

  首暴露即有二龙降雨祠下董子祠在曲周县东五十九里祀汉董仲舒李忠愍

  祠一在曲周县学西一在威县治南俱祀宋李若水平原君祠在肥乡县南堡村

  三忠祠旧在邯郸县丛台西南明万历十九年建祀晋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今移建城西东

  明劝三贤祠旧在邯郸县西门外祀赵蔺相如廉颇李牧岁久颓废移于城东北马神

  庙内今又改建南关外増赵奢为四贤祠吕翁祠在邯郸县北二十里唐李泌枕中记载卢

  生邯郸道上遇吕翁事后人因建祠名黄仙祠明世宗御书额曰风雷隆一仙宫 本朝康熙七年

  总督白秉真修有记乾隆十五年   高宗纯皇帝銮舆南巡恭建 行宫于祠之东成安

  君祠在成安县西北明嘉靖二十年改建祀汉陈馀仰功祠在成安县治西北祀宋寇

  准明嘉靖二十五年建程宗二公祠在磁州儒学东南祀宋磁州守程珦宗泽

  公祠在磁州北五里 本朝顺治六年建祀巡道涂廓廉将军庙在永年县南十

  二里祀赵廉颇李卫公庙在邯郸县东北来马台唐李靖尝统军过此后人因祀之

  子庙在威县城南

 ︹寺观︺保庆寺在府治东南唐司空𥌓有游庆寺诗明洪武五年重修泉亭寺

  年县西临洺镇西五里镇地掘井必三丈乃及泉唯寺中地掘二尺即得水内有莲池水泉常溢

  大乘寺在邯郸县西关有明黄乘风重修大乘寺碑匡教寺在成安县南二里许

  曹溪二祖慧可说法处隋开皇中筑台明代重修图明寺在成安县西十二里唐太极元

  年建有古柏石佛图俱千年遗迹保庆寺在威县治东北隅府志金明昌中有萧氏女名

  净兴者学道能前知明昌六年羽化于此隆兴寺在清河县西南隋时建府志寺东有定光

  佛塔相传宋太祖微时尝醉卧其下塔影周𮞉荫之老僧知其非常人也追至城西献茶登极后重

  修梵宇极其宏丽岁久圯废响堂寺在磁州西四十里北齐天统间建殿宇宏敞凡有穴

  处微击之铿然有声故名多庆寺在磁州北林坛里广顺二年元符寺

  州东北五十里唐贞观十六年建相传二祖示寂之所清都观在永年县西北四十里唐

  

 名宦汉冯逡潞人成帝时迁清河都尉治行廉平何武郫县人成帝时为清河太守有

  鲁丕平陵人元和初拜赵相门人就学者常百馀人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仲陵章帝

  巡狩至赵特被引见难问经传厚加赏赐在职六年嘉瑞屡降吏人重之尹勲巩人顺帝时举

  孝廉迁邯郸令政有异绩韦义杜陵人顺帝时辟为甘陵令政甚有绩官曹无事牢狱空虚

  司马芝温人建安中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勲贵宠骄豪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勲与芝书

  多所托属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勲以不轨诛交关者皆𫉬罪而芝以此见称三国魏

  卢毓𣵠人文帝时迁广平太守有惠化郑袤开封人明帝时为广平太守以德化为先

   善作条教郡中爱之征拜侍中百姓恋慕至涕泣路隅︹晋︺丁绍谯国人武帝时为广平太

   守政平讼理道化大行于时河北騒扰靡有完邑而广平一郡四境乂安是以民皆悦其法而从其

   窦允始平人拜临水令克巳厉俗改修政事士庶悦服咸歌咏之南北朝魏

   张恂沮阳人皇始中出为广平太守招集离散劝课农桑流人归者数千户羊敦

   人天平中为广平太守甚有能名奸吏跼蹐秋毫无犯雅性清俭属岁饥家馈未至使人外寻陂泽

   采藕根而食遇有疾苦家人解衣质米以供之卒官吏民奔哭莫不悲恸窦瑗洛阳人天平中

   除广宗太守治有清白之称广宗民情凶戾前后累政咸见告讼惟瑗一人终始全洁︹北齐︺

   宋世良广平人魏末除清河太守才识闲敏尤善政术在郡未几声闻甚高后齐天保中大

   赦郡先无一囚率群吏拜诏而巳狱内稆生桃树蓬蒿亦满毎日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其年冬醴

   泉出于界内裴让之河东人文宣帝时除清河太守至郡未几奸吏敛迹盗贼清靖

   去病阳平人武平中为成安令成安辇毂之下旧号难治近臣内戚请属百端去病消息事宜

   以理抗答势要莫不惮其风格治术称首︹隋︺长孙平洛阳人开皇中历贝州刺史有善政

   薛孺汾阴人开皇中转清阳令有惠政杨善会华阴人大业中为清河通守窦建德

   扰清河善会婴城固守贼围之四旬城陷被执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善会骂曰老贼何敢

   拟议国士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建德害之清河士庶莫不伤痛︹唐︺戴元祥武德初为贝州

   刺史刘黑闼陷鄃县元祥死之罗士信齐州历城人武德五年洺州总管刘黑闼陷洺州

   执士信欲用之不屈而死裴炎之闻喜人高宗时为永年令有惠政吏刻石颂美韦景

   骏万年人神龙中为肥乡令县北濒漳连年泛溢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坏决景骏相

   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燥为肥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功少费约后

   遂为法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独免流散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宋璟

   南和人中宗时检校贝州刺史时河北水岁大饥武三思使敛封租璟拒不与张巡南阳人开

   元末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䕶无吝毕炕偃师人天宝末为广

   平太守拒安禄山城陷覆其家谥忠张伾德宗时以泽潞将守临洺田悦攻之固守累月士死

   粮且尽救不至伾悉召部将立军门命女出遍拜因曰诸君战良苦我无赀为赏愿以是女卖直为

   一日费士皆哭曰请死战会马燧自河东将兵击悦败之伾乘胜出战无不一以当百︹五代︺

   ︹周︺郭进博野人显德中为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诣阙请立碑颂德诏郑起𢰅文赐之进

   尝于城四面植柳濠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郡民见之有垂涕者曰此郭公所种也︹宋︺孟

   元喆太祖时以泰寕军节度镇贝州在镇十馀年有政绩卢之翰祁州人太宗时通判

   洺州会辽兵至之翰募丁壮决漳御河以固城堡敌不能攻吏民诣阙求借留寇准下邽人太

   宗时知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惟具乡里姓名掲县门百姓莫敢后期李斌

  人淳化中领洺州团练使勤于政理人服其清慎转运使陈伟以状闻于朝至道初徙沧州及代里

  民不忍其去邻境亦上其善状诏书褒美之周审玉开封人淳化中知贝州有骁倢卒戍

  州者三十七人同谋杀审玉劫库兵而叛推虞候赵咸雍为首审玉觉之与转运使王嗣宗率兵悉

  擒其党磔咸雍于市柴禹锡大名人咸平中移知贝州是岁辽兵奄至城下禹锡内严备御

  寇引王沿馆陶人真宗时知宗城县张知白荐其才刘从广并州人仁宗时知洺

  州漳水溢从广穿隋故渠以杀水𫝑洺人便之郭谘平棘人仁宗时摄肥乡令县内田赋不平

  岁久莫治谘至闭阁数日以千步方田法四出量括遂得其数除无地之租者四百家正无租之地

  者百家收逋赋入十万流民乃复董元亨束鹿人仁宗时通判贝州王则据城叛贼党环

  甲露刃胁元亨索库钥元亨叱之曰我有死耳钥不得可也贼遂杀之事闻仁宗曰守法之臣也

  文彦博介休人仁宗时贝州王则反命彦博为宣抚使旬日槛则送京师孙固

   人仁宗时调磁州司戸参军从平贝州为文彦博言胁从罔治之义与彦博义协故但诛首恶馀无

   宋守约酸𬃷人庆历中迁知恩州仁宗谕以乱后抚衘之意对曰恩与他郡等耳而为

   守者犹以反侧待之故人心不自安臣愿尽力黄莘蒲田人嘉祐中为清河令与南宫令刘摰

   信都令李冲皆以治行闻人称为河朔三令刘安世魏人为洺州司法参军杜纮

   鄄城人神宗时为永年令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令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皆喜

   听命乃官给印劵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宗泽义乌人靖康元

   年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

   馀人磁经敌骑蹂躏之馀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

   之计金兵直叩磁州城泽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首数百级︹金︺刘敏行平州人天

   会中迁肥乡令岁大饥盗贼掠人为食诸县老弱入保郡城不敢耕种𤱶亩荒芜敏行白州借军士

  三千䕶县民出耕多张旗帜为疑兵敏行率军巡逻日暮阅民入城由是盗不敢犯耕稼滋殖

  逹喇木布奚王五族人天会中同知磁州捕𫉬太行群盗元帅府以磁相二川屯兵属之

  擒王会孙小⺊苗清等群盗遂平天德中起复洺州防御使正隆盗起州县无兵不能御洺旧有河

  附于城下巴达喇木布乃引水注濠中以为固盗弗能近州赖以安 巴逹喇木布旧作伯德特离

  补今改正黄久约须城人世宗时授磁州刺史磁并山素多盗既𫉬而款伏者审录官或不

  时至系者多以杖杀或死狱中久约恻然曰民虽为盗而不死于法可乎乃请尽谳之而后行

  扬庭济阴人明昌二年除洺州防御使时岁歉民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庭谕蓄积之家令出所馀以粜之饥者

  𫉬济洺人立石颂德完颜齐穆宗曾孙章宗时为磁州刺史治以宽简未尝留狱磁名郡刺

  史皆朝廷遴𨕖郡人以前政有声如刘岳柔程辉高德裕皆不及齐︹元︺张础通州人世祖时

  知威州有妇人乘驴过市者投下官阿齐之奴引鸣镝射妇人坠地匿阿齐家础将以其事闻阿齐

   惧乃出其奴论如法阿齐旧作暗赤今改正刘容云京人世祖时出为广平路总管富民有

   同姓争财产者讼久不决容至取籍考二人父祖名字得其实立断之争者遂服︹明︺詹后

   当涂人洪武初授磁州同知值兵革初定招徕流移抚恤备至州有蝗为文𥸤天蝗悉岀境岁旱俊

   作歌自贵雨随至包宗达金华人洪武中磁州知州以廉能著濬五爪渠引滏水漑田民

   多利熊怀丰城人天顺中知广平府搏豪强兴水利赈饥荒治为畿辅冠比去民立祠

   秦民悦舒城人成化中知广平府雪死囚十九人清牧马地三千馀顷招集流亡六千户考

   绩称最九载去任民立生祠祀之李进曲沃人成化中知广平府遇岁旱修理民闸灌田数

   千顷疏渠引流皆有成法民受其赐张羽南郑人正德中知广平府勤于政事惩豪猾恤鳏寡

   兴学校治甚有声以调任去士民泣送攀舆不得行高汝行太原人嘉靖初知广平府有豪

   猾为民害前守不能禁汝行至即按以法郡城西南有隙地芜秽不治汝行凿渠修堰引滏水灌之

  悉成良田民建祠渠侧祀焉瞿晟黄梅人嘉靖中知广平府凿长渠三百里引水为四闸灌

  田数千顷有盗掠富人赀晟祷于神从众中呼盗名诛之一郡皆伏唐音武进人嘉靖中知鸡

  泽县才赡力勤为民兴革必行其志尤尽心狱讼朝议市马他县多威取于民音不忍上官督之急

  即投劾请去民间争出马半日而足马肥好更为诸县最卒于官橐无馀赀马翰如

  人万历中知永年县时有水患翰如决孟家口泄之复筑堰以障洺水増稻田数百顷改条鞭革种

  马大戸皆称惠政

 ︹本朝︺涂廓辽东人任河南河北兵巡道驻磁州顺治六年贼陷隆平逼武安廓率兵奋击马蹶

  为贼所害麾下苏某亦力斗死亊  闻赠廓光禄寺卿建祠以祀 沈 志礼汉军镶黄

  旗人磁州知州岁旱开渠引泽水漑田秋禾乃登徴收赋税不差一役而赋亦无亏民德之

  士捷江南人知广平县漳水旧经邑界泛滥不时士捷疏濬上流水患遂息城隍廨宇庙学久

  就颓废士捷以次修建在任十七年卒于官










                            前提调官沈兆沄恭 纂 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 覆 辑

                            校对官李 萼恭   校

                            校对官章诒燕恭 覆 校

大清一统志

 广平府

 ︹人物︺︹汉︺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贯公赵人从贾谊受左氏传训为河闲献

  王博士子长卿受诗于毛公为汤阴令吾邱夀王赵人从董仲舒受春秋高材通明迁

  侍中中郎后为光禄大夫侍中丞相公孙宏请禁民不得挟弓弩夀王为书难宏宏屈服焉

  禹清河人与萧望之同时为御史数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书数以称说后望之为太子太

  傅荐禹于宣帝徴禹待诏未及问会疾卒胡常清河人以明穀梁春秋为博士部刺史又传左

  李云甘陵人性好学善阴阳举孝廉迁白马令桓帝时中常侍单超等五人以诛梁冀功

  封侯专权用事云上书切谏帝震怒送黄门北寺狱陈蕃杨秉等上疏救俱免归田里云遂死狱中

  沮授广平人少有大志多权略仕州别驾举茂才历二县令又为韩馥别驾袁绍领冀州表为

   奋武将军使监䕶诸军及绍攻曹操授数以䇿说绍不能用官渡之败为操军所执操释而厚遇之

   寻谋归袁氏乃见杀︹三国︺︹魏︺刘劭邯郸人黄初中为散骑侍郎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

   相从作皇览明帝即位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一十八篇著律略论迁散骑

   常侍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正始中执经讲学凡所撰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卒

   赠光禄勲︹晋︺程卫曲周人少立操行彊正方严刘毅闻其名辟为都官从事毅奏中䕶军羊

   琇犯宪应死武帝与琇有旧遣齐王攸谕毅卫正色以为不可径自驰车入䕶军营收琇属吏考问

   先奏琇所犯狼籍然后言于毅由是名振遐迩百官厉行迁尚书郎侍御史在职皆以事干显历安

   定顿邱太守刘遐易阳人性果毅便弓马值乱为坞主毎击贼率壮士陷坚推锋冀州刺史

   邵续深器之壁于河济之间贼不敢逼间道遣使受元帝节度朝廷嘉之以为龙骧将军平原内史

   太寕初平王含以功封泉陵公迁徐州刺史卒赠安北将军︹南北朝︺︹魏︺宋隐

    人性至孝专精好学 道武平 中山拜尚书吏部郎转行台右丞㝷以母 丧归既 葬被徴乃弃妻子匿

    于长乐数年而卒临 终 谓其子经曰汝等苟能入顺父兄出悌乡党仕 郡 幸而至功曹史以忠清奉

    之则足 矣不劳远诣 台阁恐汝不能 富贵徒延门 户累耳程  骏曲安人 少孤居丧以 孝称性

    机敏好 学昼夜无倦仕魏为著作佐郎累拜秘书令诏赐 帛以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性介直不

    竞时荣卒 赠兖州刺史曲安侯 谥曰宪宋 琼列人人 少以孝行称母病季秋 之月思瓜不已

    琼梦想见 之求而遂𫉬 时人称异母终州郡 屡辟皆不就 卒于家宋  弁列人人初至京师见

    尚书李 冲言论移日 冲异之退曰此人王佐才也除尚书 殿中郎中孝 文因朝会次历访治道弁年

    少官微 自下而 对声姿清亮进止可观因是大被知遇车 驾南征 以弁为东道副将军有盗为靽者

    斩而徇之于 是三军振惧莫敢犯法 累迁右 卫将军兼祠部尚 书摄七兵事弁劬劳王 事恩遇 亚于

    李冲卒谥贞顺宋翻弁族弟少有操行宣武时为河阴令摧抑豪右威振京师孝庄时除河南

  尹弟毓字道和敦笃有志行卒于大中大夫宋世景翻弟少自修立博览群言尢精经义

  举秀才上第迁司徒法曹行参军著律令裁决疑狱剖判如流转尚书祠部郎兼领数曹深著称绩

  左仆射源怀引为行台郎巡察州郡十有馀所黜陟赏罚莫不咸允后为伏波将军行荥阳太守发

  奸摘伏有若神明坐弟道玙事除名世景孝友过人道玙死哭之哀切岁馀母丧遂不胜哀而卒

  ︹北齐︺慕容俨成安人貌奇伟学兵法尔朱氏败归神武天保初以功历授开府仪同三

  司梁陆法和以郢州城内附议求忠勇过人者守之众推俨遂遣镇郢州梁都督侯瑱任约率水陆

  军并力攻 围粮运阻绝俨信赏必罚分甘同苦自正月至六 月人无异志后还帝执其手叹息久之

  进爵义安王卒赠司徒尚书令宋世良毓子年十五便有胆气随伯父翻在南兖州屡有战

  功为殿中侍御史诣河北括户大𫉬浮惰还见汲郡多骸骨移书州郡收瘗后拜清河太守在郡未

  几声闻甚高除东郡太守卒官世良强学好属文𢰅字略五篇宋氏别录十卷宋世轨

   弟好法律天保𥘉历官都郎中迁廷尉少卿洛州民聚结欲劫河桥吏捕按之连徒党千七百人崔

   暹以为反数年不断及世轨为少卿判其亊为劫毅魁首馀从悉舍时大理正苏珍之亦知名寺中

   为之语曰决定嫌疑苏珍之视表见里宋世轨时人以为寺中二绝南台囚到廷尉世轨多雪之及

   卒诸系囚皆哭 曰宋廷尉死我等岂有 生路荀 士逊广平人好学有思理为文清典武定

   末举司州秀才迄天保十年不调马敬德荐为主书转中书舍人以文辞见重累迁中书侍郎号为

   称职与李若等撰典言行于世︹隋︺房山基清河人开皇中为考功称为明干︹唐︺王

   及善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果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战死赠邢国公及善以父死事袭

   爵武后时拜内史来俊臣系狱 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天下疾 之不剿绝元恶且

   指乱贻祸忧未既也后纳 之庐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 朝以安群臣及善不甚

   文而清正自持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势数栽抑之后不悦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

  品卒谥曰贞宋庆礼永年人擢明经武后时以习识边事拜河东河北营田使奉诏与姜

  师度等筑营州城三旬而毕兼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馀所追拔渔阳淄青没户还旧田宅不数年

  仓廥充居人蕃辑卒赠工部尚书谥曰敬潘好礼宗城人第明经拜侍御史徙岐王府司马

  居后母丧诏夺服固辞不出开元初为邠王府长史王为滑州刺史好礼兼府司马王每游猎好礼

  必谏谕禁切迁豫州刺史勤力于治徙温州别驾卒好礼博学能论议节行修整无所倾附未尝自

  列阶勲居室服用麤茍至终身傅良弻清河人初为王承宗将使守乐夀王廷凑叛良弻坚

  壁为国固守者累年擢忻州刺史率众力战乃得去天于以良弻忠赐奴婢服马宝历初擢夏绥银

  节度使蕃酋怀惠终横海节度使崔彦昭清河人淹贯儒术擢进士第数应帅镇辟奏吏

  治精明所至课最累进户部侍郎僖宗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百职修举察不至苛迁门下侍𭅺彦

  昭虽宰相退朝侍母膳与家人齿顺色柔声士人多其孝累拜兼尚书右仆射以疾去位卒︹五

  代︺︹梁︺霍存曲周人骁勇善骑射仕梁累立战功官曹州刺史兼诸军都指挥使张归

  霸清河人仕梁战数有功尝与张晊战中流矢归霸拔其矢反以射贼一发而毙夺其马而归累

  拜右龙虎统军左骁卫上将军弟归厚善用弓槊能以少击众累拜镇国军节度使︹晋︺王清

  曲周人仕晋为奉国都虞侯以战功加检校司徒从杜重威拒辽力战死汉高祖立赠清太傅︹宋︺

  范质宗城人举后唐长兴进士晋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周广顺初拜平章事建议以律条繁冗

  轻重无据世宗特命详定为刑统宋初加兼侍中奏请封建子弟并荐吕馀庆赵普堪受台司讨论

  旧典定南郊行礼图由是礼文始备进封鲁国公质力学强记手不释卷以廉介自持身没家无馀

  眦子旼能属文以父任历官知邕州邓存忠劫众攻城七十馀日旼坚壁固守赐玺书奖之累迁给

  事中有集十卷邕管记三卷解晖临洺人少有勇力仕周为奉国军指挥使宋初以功累迁

  云应寰忻代等州都巡检使晖𬷮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频立战功金创满体时称骁将

  王明成安人初为药元福从事多所规正乾德初召为左拾遗开宝初南征以明为随征转运

  使山路险绝舟车不通但以丁壮转递供亿不关贺州未下明率所部堙其堑城中惧遂纳款抵广

  州与潘美等逆击大捷刘𬬮遂降以功擢秘书监为岭南转运副使七年伐南唐屡破其军擒其将

  朱令赟金陵平诏明安抚诸郡太宗时累迁礼部侍郎知正定府卒子扶挺并进士及第皆知名

  张美清和人仕周为三司使强力有心计周知利病以干敏称世宗连岁征讨粮馈不乏宋初

  加检校太尉李筠征上党美度其必反阴积粟怀孟间后筠叛太祖讨之大军十万出太行经费无

  阙美有力焉历官左骁尉上将军元达鸡泽人负膂力善射太宗时累迁京城巡检卒赠昭

  化军节度达历职戎署交士大夫能折节尽礼人是以称之郭密经城人躯干雄伟膂力绝

  人初隶晋王帐下淳化间累迁贝州驻泊兵马部署会夏人寇边以密有武略充灵州兵马都部署

  夏人畏服边境赖以靖谧卒赠保顺军节度李沆肥乡人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中举

  进士甲科累迁翰林学士咸平初拜平章真宗北幸命流留守京师肃然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

  射卒谥文靖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识大体居位慎密人莫能于以私真宗尝问治道所宜先沆对曰

  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帝怪沆独无密启沆对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尝恶之岂可效之

  李继迁久叛咸谓灵州不可失沆独以为宜弃未几灵州果陷沆为相王旦参政事沆日取四方水

  旱盗贼奏之旦以为不足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

  兵祷祠之事作矣后旦思沆先识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廷李维

  沆弟第进士累官翰林学士承旨仁宗𥘉迁工部尚书尝两使辽辽主隆绪重维名馆劳加礼维博

  学少以文章知名至老手不废书尝豫修续通典册府元龟性宽易喜愠不见于色好奖借后进既

  没家无馀赀田祚贝州人十世同居诏表其门闾张君平滏阳人以父丞训与辽战

  死补黔州指挥使累擢阁门祗侯管勾汴口天圣初议塞滑州决河命以左侍禁签书滑州事兼修

  河都监君平有吏材尤明于水村自议塞河朝廷毎访以利害河平君平且死论者惜之李玭

  宗城人性笃孝刀耕以事母母卒让田与其弟遂庐葬所昼夜号泣员土筑坟高大馀又以二代及

  诸族父母稿葬者尽礼筑之凡三年成六坟复留守坟三年尝令兄子卖药以自给年六十馀足未

  尝入县门乡人目为李孝子天禧中诏赐粟帛令府县安存之孟元洺州人性谨愿喜读书少

  隶禁军累迁正定路兵马钤辖王则据贝州叛元赴城下攻战被数十枪又中机石坠濠中既出战

  愈力更募死士由永济渠穴地以进贼平擢普州刺史㝷管勾麟府马军事䕶筑永安堡敌不敢动

  卒赠遂州观察使苏采滏阳人擢第调兖州观察推官受知于守社衍为大理详㫁官提点

  梓州益州路刑狱历判大理寺刑部后知审刑院卒宷长于刑名故屡为法官数以谳议受诏奖焉

  李若水曲周人上舍登第靖康初擢吏部侍郎金人再邀帝出郊若水从行金粘罕逼帝易

  服若水抱持而哭后旬日粘罕召计事且问不肯立异姓状指宋朝失信若水曰若以失信为过公

  其尢也历数其五事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噀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㫁舌而死高宗即位诏

  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毅粘罕旧作粘默合今改正孟忠厚元曾孙隆祐太后兄累官开府

  仪同三司封信安郡王忠厚避远权𫝑不敢以私干朝廷明受之变太后垂帘忠厚乞栽节本家恩

  泽秦桧当国亲姻扳援以进忠厚独与之忤以此见废帝以太后故眷遇特优李椿永年人父

  升进士起家靖康之难升翼其父以背受刃与长子俱辛椿奉继母南走竭力以养以父故补迪功

  郎历官寕国军推官吏村精强张浚辟以自随椿奔走淮甸绥流民布屯戍察军情相视险要周密

  精审所助为多孝宗时累除吏部侍郎进敷文阁直学士致仕桩年三十始学易其言于朝廷措诸

  行事皆易之用尢恶佛老朱子尝铭其墓谓椿逆知得失不假蓍龟不阿主好不诡时誉云︹金︺

  董师中洺州人皇统进士补尚书省令史右相唐古额尔古尢器重之抚其座曰子议论吴

  发襟度开朗他日以居此座明昌中累进尚书左丞师中通古今善敷奏练达与宪处事精敏常言

  宰相不当事细务要在知人才振纲纪但一心正两目明足矣卒谥文定 唐古额尔古旧作唐括

  讹鲁古今改正李庆嗣洺州人举进士不第弃而学医读素问诸书洞晓其义大德间岁大

  疫广平尢甚庆嗣携药与米遗之全活者众所著伤寒纂类四卷改证活人书二卷伤寒论三卷鍼

  经一卷传于世赵秉文滏阳人大定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自㓜至老

  未尝一日废书著述甚多其文长于辨析诗尢精绝为人至诚乐易仕五朝官六卿自奉养如寒素

  杨云翼常与秉文代掌文柄时人号杨赵云刘政洺州人性笃孝母老丧明政每以舌䑛母

  目逾旬母能视物母疾昼夜侍侧衣不解带刲股肉啖之者再三母死负土筑坟葬之日飞鸟哀鸣

  翔集庐于墓侧者三年防御使以闻除太子掌饮丞︹元︺刘肃洺州人金兴定初词赋进士为

  尚书省令史尝辨折𡨚狱出十一人于极刑金亡依东平严实中统初授右三部尚书官曹典宪多

  所议定未几兼议中书省事致仕肃性舒缓有执守尝集诸家易说曰读易备忘累赠邢国公谥文

  王磐永年人父禧金进义副尉元兵破永年将屠之禧罄家赀𦔳军众赖以安磐擢正大

  经我进士第授归德府录事判官不赴肆力于经史百氏文辞宏放东平总管严实兴学养士迎磐

  为师受业者常数百人世祖召拜翰林直学士累迁太常少卿进资德大夫致仕磐资性刚方闲居

  不妄言笑每奏对必以正不肯阿意承顺帝尝以古直称之卒追封洛国公谥文忠窦默

  人初隐大名与姚枢许衡朝暮讲习继还肥乡以经术教授世祖在潜邸尝召之既至问治道首以

  三纲五常诚意正心为言一日凡三召与语奏对皆称旨自是敬待加礼不令暂去左右世祖即位

  召问欲求如唐魏徵者乃荐许衡史天泽帝以默为翰林侍讲学士时平章王文统用事默力诋其

  学术不正久居相位必祸天下文统深忌之默谢病归未几文统伏诛乃召还国有大政辄以访之

  加昭文馆大学士卒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人物至论国家大计而折廷诤人谓汲黯无以过

  累赠太史封魏国公谥文正刘恩洺州人徙威州幼知读书勇而有谋以管军总管从入蜀

  与宋将战有功授成都管军副万户后同佥行枢密院事招降夔府等州邑授四川西道宣慰使

  石高山洺州人中统中以管军总管镇思州军令严肃𫟪境晏然至元中从取光州克𬃷阳

  进攻襄樊皆有功从下江南下令无掳掠秋毫无犯至焦山与宋将孙虎臣等战杀𫉬甚多累迁显

  武将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何荣祖广平人状貌魁伟以吏迁中书省掾擢御史台都事

  始折节读书日记数千言累官参知政事时桑格尃政亟于理算钱谷人受其害荣祖数请罢之同

  僚止勿言荣祖执愈坚未逾月而弊皆闻帝召问所宜荣祖请于岁终立局考校人以为便立为常

  式桑格败改中书右丞奏行取定至元新格累加平章卒谥文宪荣祖身至大官而僦地以居中宫

  常赐银钞以旌其廉所著书有大蓄集学易记载道集观物外篇诸书 桑格改见正定府人物

  刘赓肃之孙幼有文名至元间用荐者授国史院编修官累迁翰林学士承旨兼国子祭酒国

  学故事伴读生以次出补吏莫不争先出时有一生亲老且贫同舍生有名在前者请让之先赓从

  其让别为书荐其人朝廷久先用之自是六馆之士皆知礼让加光禄大夫卒赓久典文翰当时大

  制作多出其手以耆年宿德为朝廷所推重云吴元珪广平人父鼎燕南提刑按察副使元

  珪简重好深沉之思凡征谋治法律令章程皆得于家庭所授世祖时以后卫经历擢枢密都事江

  南既定枢密奏栽定官属均俸禄给衣桑设学校置屯田多元珪所论建大德初除吏部尚书选曹

  铨注多有私其乡里者元珪曰此风不可长川党朔党之兴宋之所由衰也请谒悉皆谢绝武宗即

  位拜枢密副使诏议政中书所建白皆切于世务卒追封赵国公谥忠简元明善清河人颖

  悟绝出读书过目辄记诸经皆有师法而尢深于春秋仁宗居东宫擢为太子文学及即位升翰林

  直学士诏节尚书经文译其关政要者以进书成每奏一篇帝必称善累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后

  入为翰林学士眷遇之隆当时莫并卒谥文敏明善早以文章自豪出入秦汉间晚益精诣有文集

  秦起宗洺水人辟武卫译史幼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𥿄父顺削柳为笋写以授之成

  诵削去更书文宗时累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化胜受人妇人贱买官屋不报起宗又奏不罪化胜无

  以正国法化胜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出为抚州路总管以兵部尚书致仕卒谥曰昭肃 化

  胜旧作和尚今改正李齐广平人元统𥘉进士第一知高邮府有政声至正十三年泰州民张

  士诚为乱行省以左丞竒齐也勒图镇高邮以齐守甓社湖高邮陷会有诏赦叛逆者贼绐曰请李

  知府来乃受命行省强齐往谕至即下齐狱中𥘉无降意官军谍知之乃进攻城士诚呼齐使跪齐

  叱曰吾膝如铁岂旨为贼屈立而诟詈士诚捶碎其膝而剐之 奇齐也勒图旧作契哲笃今改正

  ︹明︺贾铨邯郸人永乐末进士授刑科给事中英宗即位命谳在京重囚多所原宥出为大理

  知府就擢左布政使治行为一时冠迁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河南清静不自表暴民亦安之成化𥘉

  召署院事卒官谥恭靖罗绮磁州人宣德进士授御史有能名正统中擢大理右寺丞参赞

  寕夏军务以忤王振谪戍辽东景帝立复官进右少卿使卫拉特上皇驾还以劳擢刑部左侍郎㝷

  镇守松潘累有破贼功在镇七年威名甚震天顺初召为左副都御史复忤石亨坐贬 卫拉特旧

  作瓦刺今改正张宪成安人为诸生父母相继没并庐墓毎哭泣乌鹊群绕哀鸣景泰中旌表

  傅海威远人父丧庐墓有虎至海叱之曰我为父母生死何惜虎即去景泰中旌表刘玉

  磁州人生有膂力天顺成化间数以偏将征庆远蛮讨东苗平固原贼有功历官左都督玉勇决过

  人善抚士所至未尝挫衄卒赠固原伯谥毅敏马子聪广平人成化进士宏治初为南京礼

  科给事中时佥都御史钱钺以中旨晋秩移抚河南中官蒋琮守备南京肆为凶暴子聪皆劾之孝

  陵灾偕同官极谏复陈土木繁兴并传奉冗员之弊前后数十疏多排斥近幸终工科都给事中

  石永威县人嘉靖进士历御史巡山海关按淮扬四川皆振风纪为陜西副使濬泉溉田民甚

  德之巡抚延绥御寇于环庆有功总督川湖贵州军务擒苗酋沈亚当等累擢户部左侍郎历官以

  清节称既卒妻子不免寒馁赠右都御史张学颜肥乡人嘉靖进士由曲沃知县累迁蓟州

  兵备副使隆庆五年擢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与总兵李成梁破土蛮卓山进右副都御史万历初召

  理戎政进户部尚书奏列清文诸弊以祛奸慝太监冯保传谕多所徴索学颜争之得减免改兵部

  抗疏请停内操以老乞致仕卒赠少保李已磁州人嘉靖进士历礼科给事中隆庆中频诏

  户部有所征索已屡争执既复诏市珍宝再疏极谏帝怒杖之百锢刑部㝷释归神宗立起兵科给

  事中论传奉之弊劾兵部尚书谭纶平江伯陈王谟时号敢言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罪归

  王邦磁州人生而骈胁有神力人称王千觔弱冠补诸生好骑射穷韬略嘉靖中诏举天

  下武勇给事中戴梦桂荐之诏送大同立功总督翁万远遇以国士寇数万骑犯鹁鸽峪同故参将

  张凤等遇之大呼入敌陈敌皆辟易已见军无后继围之数重凤等皆力战死邦直犹挥大刀斩数

  十人力竭遇害赠都指挥佥事官为建祠贾待问威县人隆庆进士历怀庆知府筑堤以御

  沁河人称贾公堤累擢陜西巡抚中官以榷采肆横待问力为节制在任七年甚有威惠卒赠太子

  太保兵部尚书王世扬广平人万历初进士为御史巡视陜西茶马开成七监大灾奏发茶

  课账济蠲饷边银二年免课马七千馀匹巡按浙江减御衣织造三之一擢抚宣府复许顺义王济

  里克贡市款约益坚⿰纟⿱丿恩 -- 总督宣大山西敌服其威信边境无事仕至戎政尚书加太子太保 济里克

  旧作扯力克今改正路振飞曲周人天启进士除泾阳知县流贼入境击却之徴授御史疏

  劾首辅周延儒卑污奸险尚书闵洪学结权势树私人侍郎刘宇烈剿叛无功廷推谢升为佥都御

  史振飞力诋其丑状遂不果用历按福建苏松温体仁修郄谪官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淮扬圑练

  乡兵得劲卒二十馀万李自成已陷京师遣其党吕弻周来代勒兵擒之军声大振会马士英欲用

  其所亲田仰乃罢振飞唐王时召为大学士卒锺希颜字心卓清河人天启进士由户部郎

  中升冀北道归里崇祯十一年遇乱城陷不屈死同时有灵璧知县王茂远贡生解嗣昇皆殉难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希颜谥节愍馀并   予入忠义祠申为宪永年人由

  进士历官山东副使崇祯十五年 大兵破城为宪时家居殉节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李昌期永年人由进士为兖州府推官尝监军破土寇万馀人推其才崇祯十五

  年 大兵破城死之赠佥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申佳允永年人崇

  祯进士由知县擢文𨕖主事历太仆丞出近几阅马闻居庸陷疾驰入都京师不守叹曰吾起徴贱

  食禄十三年国事至此敢爱死乎遂入井死 本朝   赐谥端愍乾隆四十一年   子入

  忠义王之统成安人多义行以岁贡任赵州训导闯贼破城死于明伦堂 本朝乾隆

  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宋汤济肥乡人崇祯间为诸生闻京师陷与诸生郭珩王拱

  辰等起兵讨李自成为自成将张汝行所杀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并   予入忠义祠 殷

  渊鸡泽人父大白崇祯间为关南监军副使杨嗣昌陷以失机论死渊上书请代跪朝门外五日

  奉旨诘责遂弃举子业𨼆山中渊负奇气从父兵间善技击尝欲报父仇及贼破鸡泽谋起兵复之

  饿闻京师陷号恸即约山中壮士诛贼所置官伪令㤗植踉跄走乃入城发丧制服行哭临礼义声

  大振为奸人所乘被杀尸暴烈日中十馀日不坏有黄犬守之不去土人以神祀之 本朝乾隆四

  十一年予入忠义祠 张 盖永年人为诸生性孤介家贫力学崇祯末以次当贡太学

  不就母老𫗴粥不继授徒以养甲申后自闭土室中七年穴而进食岁时一出拜母虽妻子不见也

 ︹本朝︺刘璇永年贡生善为诗顺治初由沁源知县迁郧阳同知值王光泰叛城陷骂贼死

   诏赠按察司副使李芳澂永年人顺治初由贡生授汉中通判贺珍寇汉中芳𪷁佐理军

  饷有功擢知鄜州王永强之乱竭力拒守城破不屈死   诏赠按察司佥事宋永誉

  永年人顺治二年由举人授郿县知县贺珍作乱永誉为战守备以死自誓贼遣人诱降永誉因其

  使贼怒攻围五昼夜城陷被执骂不绝口遇害   诏赠按察司佥事申涵光佳允子博

  学工诗文与殷岳张渭称畿南三才子闻父殉难哀毁不欲生遂绝意仕进晚年名益重有文集四

  卷聪山诗八卷及荆围小语诸昼弟涵盼顺治进士官检讨亦以文学著殷岳渊兄父大白忤

  杨嗣昌死狱中上疏为父请骸骨比归而京师已䧟遂入西山与其弟渊谋举义兵亊泄渊被害岳

  匿申涵光家得免顺治初吏部按旧籍选人除岳睢寕知县抵任未几即告归舆涵光相唱和

  运昌清河人父病为尝粪侍母疾五年无怠母嗜鸡及没遂终身不食鸡顺治六年 旌

  居曲周诸生父明围病殁庐墓三年日夜哀思年未四十须发尽白家贫事母甘旨无缺同县路

  允升康熙进士官检讨父殁哀毁卒均康熙年间 旌张榕端磁州人少聪颖能文康熙

  进士授编 修视学江南衡鉴精审凡所识拔皆一时能文 之士官至内阁学士卒入祀乡贤祠

  培元邯郸人性至孝父殁哀毁几绝既葬庐墓三年家贫母老人有贷之资本使贸易以养者

  培元力辞与弟躬耕奉飬甘旨不缺雍正三年 旌

 ︹流寓︹汉︺陈逸平舆人父蕃死狱中蕃友人朱震匿逸于甘陵界中后大赦党人乃还︹唐︺

  李崿赵人客清河安禄山乱清河太守使崿乞师于平原太守颜真卿一郡𫉬全

 ︹列女︺︹晋︺刘遐妻邵氏曲梁邵续女骁杲有父风遐尝为石季龙所围妻将数骑拔遐

  出于万众之中︹隋︺郑善果母清河崔氏女适郑诚诚讨尉迟回战死善果以父死王事

  授鲁郡太守母性贤通晓治方方听事于障后察之剖断合理则悦否则终日不食恒自纺绩至夜

  分自初寡不御脂粉非祭祀宾客酒食不妄陈姻戚有吉凶事但厚赠遗不诣其家非自手作及庄

  围禄赐所得虽亲戚礼遗悉不入门善果历任州郡凡公𪠘所供皆不许受由此号为清史

  元楷妻崔氏清河人家有素范宇文化及反元楷归长安遇益仅以身免崔氏为贼所

  拘将凌之崔取贼佩刀倚树立曰欲杀我任加刀锯若觅死可来相逼贼怒射杀之元偕后得杀妻

  者支解以祭崔氏︹唐︺宋若昭贝州清阳人父廷芬生五女皆警慧善属文长若莘次(⿱艹石)

  招若伦若宪若荀莘昭文尢高皆性素洁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若莘诲诸妹如严师著女论语十

  篇推明妇道所宜若昭又为传申释之贞元中节度使李抱贞表其才德宗召入禁中试文章并问

  经史大谊帝谘美悉留宫中高其风操不以妾侍命之呼学士诏若莘总领秘禁图籍若莘卒穆宗

  以若昭尢通练拜尚宫嗣若莘所职历宪穆敬三朝皆呼先生后妃与诸王主率以师礼见卒赠梁

  国夫人若宪代司秘书文宗尚学以若宪善属词粹论议尤礼之太和中为李训郑注谮死训注败

  帝悟其谗追恨之崔彦昭母彦昭与王疑为外昆弟凝先显而彦昭未仕尝见凝疑倨

  冠带嫚言曰不若从明经举彦昭为憾反彦昭相母敕婢多制履袜曰王氏妹必与子皆逐吾将

  共行彦昭闻之泣且拜不敢为怨凝竟免︹宋︺赵氏贝州人王则反闻赵有殊色劫致之欲纳

  为妻赵知不脱乃绐曰必欲妻我宜择日以礼聘贼信之使归其家具聘帛盛舆从来迎赵与家人

  诀涕泣登舆至州𪠘已自缢舆中死矣刘淑贞威州人许聘李御史子未归而夫卒泣告

  子父母送夫殡至葬所遂缢于冢后因合葬马︹元︺王时妻安氏名正同磁州人至正

   十九年时以参知政事分守太原安氏从之贼兵寇太原城陷众皆逃安氏与妾李氏同赴井死赠

   梁国夫人谥庄洁︹明︺李氏女曲周人年十七正德六年流贼逼使上马女不从诱胁

   万端大骂不屈贼支解之事闻为筑坟立碑旌异之曹炒儿妻霍氏曲周人炒儿继

   母强氏性毒而行丑氏不从遂恶之逐氏依穷孀诸母家仍督以纺绩井臼之事氏昼供姑役夜作

   糊口计粮不盈缶姑辄取去氏绝粮数日夜投井死马尚良妻李氏肥乡人尚良染

   恶疮年馀不起氏朝夕不离侧疾革许以从葬及卒屡欲自尽姑防守甚严一日防者稍疏距戸自

   陈氏女广平人字王养威养威卒女年十五父母议改适女誓不从遂绝饮食临殁属

   母以丧归王氏父母哀其志合葬焉彭大义妻李氏邯郸人大义娶时疾己笃甫七

   日而殁及⿱穴之 -- 窆氏触棺祈死不得后舅姑欲夺其志遂自缢张鹏翼妻刘氏成安人事

   舅姑兄妹无间言鹏翼殁氏不欲生姑与母令诸姑姊日夜伺之少得间即自经死田蕴玺

  妻李氏鸡泽人遇乱蕴玺兄弟被杀李抱女同姒王抱男而逃王足创难行令李速去李曰

  良人兄弟俱死当存此子以留田氏后遂弃已女抱具子赴城得无恙李氏鸡泽人嫁曲周

  郭某崇祯十一年之乱举家走匿翁姑旅被杀李携㓜男及夫弟方七岁者共逃力罢不能俱全或

  教之舍叔而抱男李曰翁姑死矣叔岂能再得乎子虽难割然吾夫在外或未死尚可期也竟弃男

  负而逃王氏女永年人字李球𢑱会兵至姑姊谋避女曰死作李氏鬼何避为城陷死之

  兵退面色如生胡廷器妻吴氏永年人崇祯末值兵至执氏并其父母氏绐之曰二

  亲老不如遣之去兵许之氏度去远即赴水兵挽之不得死遂大骂兵怒支解之韩氏二

  女永年韩䇿女姊妹皆及笄未嫁避乱临洺镇兵至被执不屈皆遇害吴复澄妻徐

  氏鸡泽人事继始尽孝为兵所掠逼之以行氏愤骂自刎死宋应试妻刘氏广

  人避寇伯氏楼中寇攻楼急氏曰我何为累伯氏与诸妇缒而下负幼子而逃寇将追及氏曰若吾

  子有托当以一死救众人众挟其子而行氏乃回顾大骂赋怒杀之众得脱王山妻常

  氏成安人流贼入境为所𫉬逼之厉声骂贼遂投井死

 ︹本朝︺郝氏女永年人字李芳润芳润病危迎女归未及门而芳润殁守节六十馀年

  彤瑞妻柴氏鸡泽人年十七而寡遗孤𦆵月馀贫窭无依父母劝之改适氏髠发示不

  可奔顺治年闲 旌杨之孚妻马氏广平人年二十二夫亡舅姑欲强嫁之服毒死

  同县𨔵国显妻胡氏夫早亡父母强以改适引刀自毁其面守节六十馀年又张盈妻赵氏李合天

  妻张氏皆绝食殉夫死张文玉妻王氏遇暴逼污不从而死邱运至妻解氏

  人夫亡守节抚子芝香为娶妻高氏芝书死高即自缢以殉均顺治年闲 旌程启芳妻

  杨氏曲周人遇暴不辱守正捐躯贾药性妻张氏邯郸人为武生冀璞逼污

  不从自经死张崑妻贾氏威县人遇强逼污不从而死董三节妻李

  氏鸡泽人早寡家贫甚翦发葬姑抚孤子拾薪桃菜以自给苦节五十九年雍正年闲 旌

  廷璋妻王氏永年人夫亡事舅姑尽礼舅姑殁每食必祭哀泣终日抚遗孤得成立同

  县节妇王于燕妻赵氏王于洛妻崔氏赵昌梁妻解氏宋忠妻郝氏郭兆麟妻李氏冀如镜妻王氏

  姜玺妻崔氏李克镕妻秦氏杨敦礼妻赵氏杨智妻郝氏赵丞妻王氏甯仪妻夏氏刘源妻韩氏曹

  慧妻贾氏李如兰妻郭氏张秀妻李氏靳逢源妻叶氏李求条妻刘氏赵先型妻武氏刘登美妻赵

  氏孙芬妻娄氏刘可忠继妻贾氏杨正妻时氏申觐宸妻董氏王治妻杜氏刘妻姚氏张淳妻祁

  氏杜斯羡妻卢氏李藤妻杨氏李之茂妻孔氏李徽妻董氏刘崇儒妻李氏张维垣妻曹氏妾徐氏

  杨端妻霍氏杨士杰妻张氏程维新妻颜氏孙光烈妻时氏饶士义妻李氏贞女臧存姐均乾隆年

   刘 进福女贵姐曲周人遇暴不促守正捐躯同县烈妇张克缵妻李氏司

  兆通妻耿氏吉三基妻尹氏节妇刘稽妻王氏吉升妻张氏扬芝瑞妻赵氏䘙绰妻王氏孙开先妻

  霍氏张擢妻雒氏李翘才妻冀氏贾成龙妻申氏均乾隆年间 旌马秉宽妻张氏

  广平人夫亡守节同县烈妇赵小妻陈氏张三妻张氏均乾隆年间 旌田士秀妻王

  氏肥乡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刘増贵妻翟氏吴养粹妻杨氏均乾隆年闲 旌秦三妻

  申氏鸡泽人遇暴不污投井死同县节妇李皖妻王氏齐青云妻苏氏宋秉衡妻胡氏梁怡妻

  胡氏侯以节妻薛氏张进才妻郝氏贾天与妻田氏刘云鳯妻安氏梁焕妻高氏冯自修妻李氏均

  乾隆年间 旌宋文奎妻张氏邯郸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张英望妻刘氏师五典

  妻王氏张大鹏妻姚氏安世德妻张氏张行选妻刘氏刘奉朝妻薛氏王景福妻陈氏贺执中妻赵

  氏姚岑妻贾氏郭元夔妻张氏连淦萱妻韩氏崔怀滨妻邱氏王祚茂妻牛氏均乾隆年闲 旌

  刘作楫妻暴氏成安人夫亡守节乾隆年间 旌翁题元妻王氏

  威县人夫亡截发自矢守节终身同县节妇薛瑨妻王氏潘莲妻贾氏李曰琚妻鲍氏张培兴妻王

  氏夏际祥妻王氏烈妇能来七妻周氏均乾隆年闲 旌顾勉学妻马氏清河人夫

  亡子甫五岁氏孝事孀姑抚孤成立苦节终身又顾勤学妻谢氏顾笃学妻张氏皆夫亡守志一门

  四节均乾隆年间 旌陈烺然妻孙氏磁州人烺然为诸生早亡氏守节翁病笃

  割股和羮以求翁愈同州烈妇董有成妻杨氏霍登子妻王氏烈女朱二孩李大孩节妇许铭妻张

  氏姜棫妻马氏田义妻王氏张堉妻刘氏均乾隆年间 旌阎思敬妻王氏

  人夫亡矢志守节闻秽语投缳死同县烈妇李阎氏裴武氏张景印妻张氏武起才妻李氏武好妻

  李氏张有功女张氏节妇酆永盛妻李氏霍桂妻刘氏均嘉庆年间 旌郭廷海妻李

  氏曲周人守正捐躯同县节妇李全德妻籍氏王𨟉妻丁氏周伟妻张氏张荩妻王氏高添幅妻

  苏氏颜鸣鹤妻岳氏均嘉庆年闲 旌李大伦妾薛氏肥乡人夫亡守节同县节

  妇王名福妻武氏均嘉庆年闲 旌郭宝山妻郭氏邯郸人遇暴不污见杀同县烈

  妇冯起才妻姚氏均嘉庆年闲 旌弓氏女爱姐鸡泽人守正捐躯同县烈妇霍有才

  妻王氏李起元妻慕氏范珣妻阎氏均嘉庆年间 旌臧存姐广平人守正捐躯嘉庆年

   秦 廷选妻朱氏成安人遇暴不从被害同县烈妇魏五皃妻李氏杨言媳

  李氏烈女李氏女巧姐均嘉庆年间 旌张宇和妻宓氏威县人夫亡守节同县节

  妇余若思妻刘氏烈妇张三妻刘氏段让妻侯氏张崇本妻杨氏均嘉庆年闲 旌栾氏女

  清河人守正捐躯嘉庆年间 旌罗长金妻张氏磁州人守正捐驱同州烈妇李

  才妻索氏节妇苏钥妻高氏烈女杨四女杨氏均嘉庆年间 旌

 ︹仙释︺︹唐︺潘师正宗城人少以孝闻事王远知为道士得其术居逍遥谷高宗幸东都召见

  问所须对曰茂林清泉臣所须也既不乏矣帝尊异之诏即其庐作崇唐观时太常献新乐帝更名

  祈仙望仙翘仙曲卒年九十八谥体元先生︹金︺宝公姓武氏磁州人慧性超绝胸次不凡

  大定初于滏阳造仰山寺殿宇华丽柱上作金龙像蟠之忽有题诗于柱上曰人道斑鸠拙我道斑

  鸠巧一根两根柴便是家围了宝公大悟即入西山桔茅以居后遍历诸山住𡶵峪宝严寺一夕大

  风震地晏坐而逝

 ︹土产︺绸绢郎蔚之隋图经清河绢为天下第一元和志洺州贡绵绢缣纩唐书地理志洺州贡

  绝绵绸贝州贡绢惠州贡纱寰宇记洺州土产平绸絁子绢贝州土产丝布绝绢旧志曲周肥乡出

  绵绸清河出屯绢威县出丝带唐书地理志贝州贡毡覆鞍毡寰宇记贝州产出白毡靴毡

  油衣唐书地理志洺州贡油衣产于府西引滏水灌田白粲不减江浙府城濠最

  盛西境亦多有之产临洺镇曰洺梨香脆无渣有大小二种即靛也元精石

  明统志邯郸出磁石唐书地理志惠州贡磁石寰宇记磁州产磁毛石磁器出磁

  羊西山最宜畜牧孩儿鱼旧志广平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