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三百二十六至三百二十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百二十四至三百二十五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三百二十六至三百二十八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三百二十九至三百三十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1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20.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1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20.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1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20.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1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20.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21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20.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21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20.djvu/7

大清一统志

袁州府在江西省治西少南四百里东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二百一十里东至临江府新喻

  县界一百里西至湖南长沙府醴陡县界一百九十里南至吉安府安福县界六十里北至瑞州府

  新昌县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吉安府治二百四十里西南至湖南长沙府攸县界二百五十里东

  北至瑞州府上高县治二百里西北至湖南长沙府浏阳县治二百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六千

  七十五里

︹分野︺天文斗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属

  九江郡汉置宜春县属豫章郡后汉因之三国吴

  属安成郡晋宋以后因之隋平陈始置袁州寰宇记隋

   平陈后土人文盛拥众自守开皇十年平之十一年置袁州因袁山为名大业初改为

   宜春郡隋末林士宏萧铣相继有其地唐武徳四

   年复曰袁州天宝初曰宜春郡乾元初复曰袁州

   属江南西道五代初属杨吴后属南唐宋亦曰袁

   州宜春郡属江南西路元初隶湖南行省至元十

   九年曰袁州路隶江西行省明初曰袁州府属江

   西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江西省领县四

   宜春县附郭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分宜县界四十里西至萍乡县界五

   十里南至吉安府安福县界六十里北至万载县界七十里东南至分宜县界五十里西南至吉安

   府安福县界六十里东北至万载县界八十里西北至萍乡县界一百二十里汉置宜春县属豫章

   郡后汉因之三国吴宝鼎二年改属安成郡晋太康中改曰宜阳宋齐以后因之隋初为袁州治开

   皇十八年复曰宜春大业初为宜春郡治唐复为袁州治宋因之元为袁州路治明为袁州府治

   本朝因之分宜县在府东八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五里东至临江府新喻

   县界二十里西至宜春县界四十里南至吉安府安福县界五十里北至瑞州府上高县界一百五

   里东南至吉安府庐陵县界五十里西南至宜春县界一百里东北至瑞州府上高县界一百里西

   北至宜春县界九十里汉宜春县地宋雍熙初析置分宜县属袁州元属袁州路明属袁州府 本

   朝因萍乡县在府西一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宜春

   县界九十里西至湖南长沙府醴陵县界六十里南至吉安府安福县界八十里北至湖南长沙府

   浏阳县界一百里东南至吉安府安福县界百二十里西南至湖南长沙府攸县界一百十里东北

  至宜春县界九十里西北至湖南长沙府醴陵县界九十里汉宜春县地三国吴宝鼎二年析置萍

  乡县属安成郡晋及宋齐以后因之隋改属宜春郡唐属袁州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为州属袁州

  路明洪武二年仍为县属袁州府 本朝因之万载县在府北九十里东西距一百四十五

  里南北距一百九十五里东至瑞州府上高县界十五里西至湖南长沙府浏阳县界一百三十里

  南至宜春县界十五里北至南昌府义寕州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分宜县界十五里西南至宜春

  县界九十里东北至瑞州府新昌县界六十里西北至湖南长沙府浏阳县界一百二十里汉豫章

  郡建城县地三国吴黄武中析置阳乐县属豫章郡晋大康元年改曰康乐宋齐以后因之隋省五

  代南唐保大十年置万载县属筠州宋开宝八年改属袁州宣和三年改曰建成绍兴二年复曰万

  载元属袁州路明属袁州府 本朝因之

 ︹形𫝑︺秀水东奔萍川西注唐袁皓诗山水秀丽寰宇江右

  奥区王象之舆地纪胜当湖汉之孔道作吴楚之疆圉

  时行

 ︹风俗︺州小地狭赋税及时唐韩愈袁州谢表艺文儒术为盛

  杜佑通典士夫秀而文细民险而健宋黄庭坚道院赋地接湖

  湘俗杂吴楚宋杨侃郡厅记士力学而知廉耻民乐善而

  好俭啬宋阮闵无讼堂记务本力农志定用约元虞集记

 ︹城池︺袁州府城周八里有竒门四北枕秀江三面濬濠唐武徳中因旧址筑后屡拓筑明

  洪武初增筑 本朝顺治三年康熙三年乾隆十二年二十五年重修 冝春县附郭分宜

  县城周二里二百二十四步门五明正德七年筑嘉靖中改筑 本朝康熙年间修乾隆二

  十五年重修萍乡县城周五里三十六步门五明正德中土筑万历中甃石增筑 本

  康熙二年乾隆二十五年三十七年嘉庆二十三年重修万载县城周六里门七明

  正德时土筑万历间甃砖 本朝康熙三年修二十一年乾隆九年重修

 ︹学校︺袁州府学在府治东唐天宝五年刺史房琯始建于城南南唐保大十年移郡治西

  南宋皇祐五年迁今所 本朝康熙五年修入学额数二十名宜春县学在袁山门外秀

  山北旧在县治西宋淳熙间迁今所明洪武中重建 夲朝屡经修葺入学额数十二名分宜

  县学在县治东宋初建于县西五里后屡迁端平初徙建今所咸熙中又迁安仁驿明初复迁

  旧址 本朝康熙四年重建入学额数十五名萍乡县学在县西隅唐武德间建在县东

  南后屡迁明嘉靖中始迁今所 本朝顺治十年重建康熙年间修入学额数十二名万载

  县学在县治东宋崇寕间建明𥘉重建 本朝顺治十三年增修康熙年间重修入学原额十

  二名嘉庆十年增四名高士书院在府城北外厢学宫之右明万历癸已提学钱槚建

  南轩书院在府城东湖上宋端平中建祀张栻元至元间陛虞集有记 案旧志载钤冈

  书院在分宜县西门外宋建祀周张二程朱五子宗濓书院在萍乡县东芦溪镇宋建祀周也濓溪

  书院在萍乡县治南明建胡安定书院在萍乡县东二里安定读书之所张岩书院在万载县西元

  建祀宋周程张郡司马六君子虞集为记今俱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三万六千三百三十八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七十六万八千五十六名口计十六万

  三千六百二十九户又卫所屯军男妇大小共一万六千九百三十九名口计二千七百九户

 ︹田赋︺田地二万三千六百八十七顷八十二亩一分有竒额徴地丁银九万二千三十两五钱八分

  一厘米八千二十五石五斗六升三勺袁州卫屯田在府属四县共二百八顷六十二亩一分有奇

  额徴地丁银一千九百五十二两九钱六分三釐

 ︹山川︺震山在宜春县东十里亦名马鞍山下有岩幽晦深险唐卢肇记山本名呼冈在城东方

  望之若冠冕同麓异峯四首相属两仰成形如画震卦因易其名西北有石室临溪之涘邑人彭构

  云尝钓岩下宝应中诏征不就时太守名其岩曰征君钓台雕山在宜春县东二十里高百

  大周二十里湖冈山在宜春县南十五里晋邓表居此山顶有炼丹台养丹池朝斗石

  蟠龙山在宜春县南四十里自麓至巅凡三十六曲峭壁奔湍为一州之胜上有蟠龙寺唐

  末南平王锺傅所建木平山在宜春县南七十里山有三峯中曰妙广在曰瑞光右曰慈云

  仰山在宜春县南八十里周数百里高耸万仞府之镇也其最胜者曰集云峯山中石径萦回

  飞瀑湍驶夐异人境山下有唐郑谷读书处又小仰山在县南三十里一名水晶山晋邓表修炼于

  此又名邓表峯上有星坛石臼药灶坤长山在宜春县西南七里脉自坤方来连亘甚远一

  名旗书堂山有二一在宜春县西南三十里唐卢肇读书处一在万载县西八十里山

  谷深郁常有云雾世传习凿齿读书于此老山在宜春县西南六十里崇高峻拔山巅飞瀑下

  注为清⿰氵历 -- 𤁋望凤山在宜春县西七十里周六十里高三里中有一峯如凤将坟

  山在宜春县西一百里周四十里高三里相传汉武帝时有将军易洸者领兵至宜春卒于此因

  石屋山在宜春西北三十馀里有洞深百馀丈喝断山在宜春县西北一百

  二十里与万载萍乡及湖南浏阳县接境两山对峙如天门中通一径为入省往来必由之道险隘

  袁山在宜春县东北五里昔隐士袁京居此死葬其侧因名其北曰小袁山回耸相对

  钟山在分宜县东十里下瞰秀江水南曰南钟山水北曰北钟山亦名钟山峡峡长九十馀里

  与临江府新喻县接界寰宇记山在州东九十里裴子野宋略云永嘉元年因洪水有大钟从山流

  出时人得之验其铭曰泰时乐器因名又按安成记云钟山临水阻峻春夏湍洑涌沸喷上白沙如

  米两岸石上各九十馀里名曰米沙以之候岁若一岸偏饶则其方丰穰民以为准仙台山

  在分宜县东南五里群山相抱一峯高耸银山在分宜县南二十里岭多白石如银清风

  山在分宜县南三十里相传晋时有黄仙姑修炼于此有炼丹池昌山在分宜县西二十里

  周𮞉十八里下瞰秀江亦曰昌山峡寰宇记旧名伤山袁江流其间巨石枕岸潺激舟行多倾覆故

  名顾野王舆地记晋永嘉四年罗子鲁于山峡堰断为陂灌田四百馀顷梁大同二年废时人以伤

  非善征改为昌山玉冈山在分宜县西二十里雪山在分宜县西二十五里古木繁

  阴冬有积雪又县西三十里有甘竹山光子山在分宜县西四十里相传晋时有渝川侯

  李林字光子者葬此因名大梅山在分宜县西六十里其山多梅又有桃溪山环抱溪泉

  清泉山有二一在分宜县北十里山有池其水清澈一在万载县东北四十五里林木森耸

  瀑布悬流俗名小仰山台山在分宜县北二十五里山顶平夷广数亩若台贵山

  宜县北四十里地产鐡唐书地理志宜春县有铁县志宋雍熙初置贵山鐡务后废龙王山

  在分宜县北七十里又县北八十里有鸡足山其相近有陈重山枣木山又三峯山在县北一百里

  毛仙山在萍乡县东二十三里宋时置毛仙驿于山下为往来通道九嶷山

  乡县东七十里连带九峯山侧二峯峭拔若双鹤飞舞名仙鹤岭罗霄山在萍乡县东一

  百里高数千丈延袤百馀里上有罗霄洞旁有葛仙坛坛生二竹风动如扫人谓之扫坛竹坛侧有

  黄龙潭山下又有石潭深不可测袁江之源出焉武功山在萍乡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与

  罗霄山相连俱跨吉安府安福县界宋绍兴中峒寇猖獗州将赵扆统军剿捕立栅山上一名葛仙

  峯相传葛元炼丹处云盖山在萍乡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挺㧞高耸旦暮有云霞往来其上

  笔架山在萍乡县南里许旧名迎凤岭后建三浮图于上形如笔架因改今名俗又名塔岭

  徐仙山在萍乡县西三里两山相峙旧有徐姓者隐此又西十里有青山石姥山

  在萍乡县西五十里上多杉木寰宇记山侧有石状如姥因名五金山在萍乡县西七十里

  五峯连带皆西向故名又有小南岳亦在县西七十里上插云表登之可尽览一邑之胜南源

   山在萍乡县北五十里其山平坦上有石似罗汉名罗汉岩山南有广利院院前有泉四时不竭

   又南为浴石山杨岐山在萍乡县北七十里世传为杨朱泣岐之所一作炀岐山寰宇记炀

   帝曾经此因名有炀帝坛见刘禹锡文明统志傍有玉女殿内有九石房相映如屏风人谓仙人所

   居相近者为瑶金山唐普济襌师道场上有渌水洞灵丹井楚山在萍乡县北九十里相传

   楚昭王曾经此山巅有楚王台遗迹龙山在万载县治后龙江经其下其𫝑峢崺为县之镇官

   衙缀倚其麓俗呼官山东岐山在万载县东七里与瑞州府上高县接境有峯曰鹅鼻元

   虞集以为似蜀中之鹅鼻因名鸡笼山在万载县东南五里平地𦊅起周𮞉𥂟旋巉石壁立

   西南有洞从穴入可容数人有泉四时不竭峯顶山在万载县西南三十里高可望郡城

   有泉清冽可以灌溉东台山在万载县西南九十里山皆石壁稳山在万载县西八

   里两山对峙中通一径俗呼隐山关其相接者曰坤山耸峻嵯峨东曙不及惟斜阳可到往来者皆

  经其上又银山在县西十五里上有巨石㓗白如银山半有洞可容数百人汤周山

  载县西三十里相传晋时有汤周二人得仙于此有棋盘试剑石遗址九龙山在万载县

  西一百里山有九峯又西二十里曰铁山地产鐡与湖南浏阳县分界紫盖山在万载县

  西北十五里山𫝑崇耸屹若车盖旧名云盖山后改今名五雷山在万载县北二十里五山

  相连又四十里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其山周回四十里故名皂山在万载县北六十里色如

  皂与瑞州府新昌县接界一名连香岭谢山在万载县北七十里府志以宋谢灵运得名泉

  石甚龙门山在万载县北九十里群峯环耸中有四路状如龙门南源岭

  春县东四十里岭凡五俗名南源五岭分水岭在宜春县东南六十馀里与严营山寨相

  近皆为防扼洞寇之所涧富岭在宜春县南六十里与吉安府安福县接界宋嘉定四年

  尝于此置寨以遏桞寇大将岭在宜春县西北九十里周十五里山腰有泉名水浆

   严岭在宜春县北五十里山𫝑峭拔自下而上有小径十八折项名仰公山下有小溪溉田甚

   广石分岭在分宜县南五十里接吉安府安福县界仰岭在分宜县南六十里极高

   峻登之可瞅吉安城袁岭在分宜县西北十馀里其脉自末山南来蜿蜒起伏三百里至此有

   七峯耸起相传后汉袁闵避地于此其第三峯之麓有洪阳洞仙人葛洪娄阳栖真处也洞门东向

   高数十丈初入平夷明爽益西则盘𮞉崚阻石室深䆳中有流泉春溢冬涸又有小洪阳洞在洞之

   顶门甚隘中可容数千百人圣冈岭在萍乡县东五十里众山迤逦望之苍翠崛起临道

   旁晋甘卓筑垒其上又县东八十里有大佛岭盘旋圆顶若跏趺状豸迹岭在萍乡县南三

   十里山𫝑耸矗有石如豸形上有土壕相传元季御红巾赋扼险于此又马迹岭在县南七十里

   乌冈岭在萍乡县西南二十里两峯对峙茂林蓊郁人行其中罕见天日排衙岭

   在萍郷县西十五里数峯排列高下森然又县西五十里有土朱岭其石坚赤如朱冶者取以煅鐡

  牛头岭在萍乡县西七十里高出云表首尾延袤四十馀里案山岭在萍乡县南五

  十里左右两山高峙中平如案有亭曰高安为往来休息之所浮楼岭在万载县东十里巑

  岏秀丽两山𦊅出如角远望若楼浮云中鹤岭在万载县西南二十里一名洪冈岭两峯低昂

  如鹤其相对者曰仙游岩在县西十六里高数丈可容数十人有石类钟叩之清越又有石类道士

  俗称仙人石大关岭在万载县西六十里群峯耸翠中道崎𫭟俗名大官岭白水

  岭在万载县西八十里高数十仞岭下平坦广袤数里中有小溪水色常白太阳岭

  载县西一百里周百里形𫝑陡绝未旦曙光先熙至昏不⿰日𡨋 -- 暝十八渡岭在万载县北四

  十里旧时路在岭下循环一水往来凡十八渡后辟路岭上行者便之俗讹为十八洞羊角

  峯在宜春县东十里一名双箭峯耸翠峯在宜春县西三十里峻壁孤玉女峯

  在萍乡县东六十里内有玉女台一名玉女冈寰宇记舆地记云冈去州西九十里天将雨石间即

   涌出五色云气百姓咸云玉女披衣石笋峯在萍乡县东九十里崒嵂如笋其左有葛仙坛

   明山峯在萍乡县东北二十五里高五十馀丈登之可以望远钤冈在分宜县南二

   里袁江南岸正与县对县志冈延袤数十里而至城南新泽水出其右长夀水出于左夹于山末故

   名曰杨桐冈在万载县东北二里许产白杨桐树又县西里许有赤珠冈产土朱

   坑岩在宜春县西南七里深阔三十丈有小窦通明可步出岩顶化成岩在宜春县

   西北五里下瞰秀江宋绍圣中建浮图于岩顶为登临绝胜处陶逸岩在万载县东三十里

   突起平田约高三丈中有石屋人称为陶公石水晶岩在万载县西五十里峯顶山之西岩

   中飞瀑流㵼如撒珠玉云栖岩在万载县西九十里轩敞高数丈有泉自周公洞流过岩

   下灌田数十亩龙成岩在万载县西九十里舆地纪胜岩深九房有石如列仙者以万数明

   统志地名梅陂山势耸特翠岩在万载县北城外百步面挹龙江岩下有穴喷泉清冽

  栏峡在宜春县之东三十里左有金鸡山右有银瓶山相对若栏旁有群峯叠聚府志袁有三

  峡谓牛栏与分宜之钟山昌山也石乳洞在宜春县东三十里阔数丈深一里许亦名玉

  室山寰宇记宜春记云郡有石室山数室相连高十馀丈素壁若雪万象森罗于其前漠塘

  洞在宜春县北六十里初入阔可数丈有潭水流洞外继入小洞渐远一窦通明地名带塘距漠

  塘巳二十馀里灵仙洞在分宜县北三十里去地三十丈峻崄崎岖仰视石屋如云霞往来

  状中有丹炉石磨诸胜桃源洞在分宜县北一百三十里洞口空阔东北行半里许有石

  室折而北泉石益胜不可穷诘又有风洞距桃源洞二里居山之阳隘不可入旁有流泉水石参错

  清风出马里大洞在萍乡县南三十里山圆如覆锺有两洞相接上洞口在山址下洞口出

  山腹两洞可容千人曹源洞在萍乡县西北二十里洞极深阔下石陂洞

  乡县北四十里有巨石窒其门中空旷可容千人又焦源洞在县北七十里流水冲激宛如琴筑

   竹山洞在万载县南二十里水经其中即石洞水之上源也前后两门深五里许内卢敞高

   丈馀有石平广如田又有石穴府仰若屋周公洞在万载县西七十里松篁蓊郁旁多怪石

   有清泉流岀旧有周姓居此因名又县西八十里有王居洞旷远人迹罕至云峯洞

   载县西九十里黄茅冈洞门开丈馀中虚敞循级而下则渐黑石穴在宜春县西北六十里一

   穴清流入内可行三十里见水绕丛竹莫知其源卢石在府城东湖上相传为唐卢肇家石

   九窍三峯竒秀可爱响石在府城南三里狮子岭北声传响答故名望夫石在分宜县

   西十五里昌山峡水中地名望夫堰谢仙石在万载县西四十里一名麻鞻石袁江

   在府城北一名秀江源出萍乡县罗霄山东北流入宜春县界迳县北又东迳分宜县南又东入临

   江府新喻县界至清江县合章江古名南水亦曰牵水又曰渝水汉书地理志宜春县南水东至新

   淦入湖汉水经注牵水西出宜春县又东迳吴平县隋书地理志宜春有卢溪渝水九域志宜春有

   袁江省志袁江发源萍乡罗霄山下为罗霄水东流至宜春西十五里为稠江至府城北澄清深碧

   名为秀江合清⿰氵历 -- 𤁋江及仰山九曲鸾溪诸水迳昌山峡过分宜县治南为县前江合赤江杨江野江

   介溪诸水出钟山峡经新喻南为渝川龙江在万载县北五里即古蜀水也亦作浊水汉书

   地理志建成县蜀水东至南昌入湖汉水经注浊水出康乐县东迳望蔡县县志龙江源出剱池东

   流合金钟湖又东绕大关岭出高城市过龙山为龙河入瑞州境九曲水在宜春县南五

   里地名山口其发源明村萦流三十里经县东十五里赤桥入袁江仰山水在宜春县南六

   十里源出仰山三镬潭北流经县东十五里入袁江⿰氵历 -- 𤁋江水在宜春县面南六十里源

   出老山北流经县西十五里丫山分二派一为县西南十里之官陂水一名古江官陂水又分二派

   一为县西南五里之同溪江亦名沙陂江一为县西五里之新江二水仍会为麟桥江北入袁江古

   江旧傍山流今涸为田严塘江水在分宜县东南三十里源出檀溪及李家砻出水口

   入新喻县界合袁江又渭江水在县东三里流出七里坑入袁江砚江水在分宜县南五

   十里亦名双溪水源岀县南之双源里源会于雷同岭下合章溪至石岩下为砚江筑陵溉田数千

   亩下流入袁江又有十家砻水坞源水痕山水皆在县南东流入新喻县界注袁江汊江水

   在分宜县南五十里源有二左出仰岭右出黄真人台旋绕而南至泉江山下二水相夹经安福庐

   陵二县界至吉水同江会入赣江大龙塘水在分宜县西源出大龙田山南流经县西

   五里入袁江相近有禁山水亦流入袁江又有庾塘卢塘二水皆出县西彰善乡下流俱入袁江

   杨江水在分宜县西北四十里东南流入袁江又杨桥水在县西北文标乡众流所聚下流

   合石马淼塘二水凡六十里入杨江又野源水在县西北三十里源出谢家坊经县南石陂煎陂入

   赤江水在分宜县北文标乡源出珠塘之泉下流三十里至江斜潭出昌山峡入袁江

   介溪水在分宜县北十五里发源介塘渟洄澄澉中有巨石平坦可坐其水冬夏不竭溉田

  十馀亩东南流十馀里至县东耽江桥入袁江竹桥水在分宜县东北二十里自台山发源

  下流出小江口入袁江又梁塘水社山龙潭全塘水皆发源县北东流至新喻县界入袁江

  江水在萍乡县东三十里有泉涌出江心故名水中生丝花苿可食又新江亦在县东三十里

  唐咸通中刺史颜避福奏开新江以通湖南才十馀里而辍故迹犹存萍川水在萍乡县

  南三十馀步亦名县前江发源杨岐山东流折西四十里至县南又九十里入长沙府醴陵县之渌

  江又西青水在县西三百馀步源出青山东流过金鳌洲与萍川合又县南罗霄洞有二派一泉北

  流者即袁江源一西北流者下流合萍川水石洞水在万载县西南十里源出竹山洞北

  流过桥河山合白沙水入城统县学前又东北出城入龙江野猪河水在万载县西三

  十里源出金钟湖北流遇鱼鳞滩汇为深潭会竹渡水合龙江其水奔腾峻急舟行甚险锦江

  水在万载县东北三十里源出谢山一名谢江水又名康乐水东南流至县东二十里邱江会于

   龙江襄宇记康乐水在县东北水口去县三十五里自谢山岀南流即康乐侯谢灵运尝游之水

   中州江水在万载县东北七十里源发新昌县黄蘖山流经龙门山岀藏溪会罗城水合

   鸾溪在宜春县西北六十里南流入袁江东湖在府城东三十步宋至和初州守祖

   无择于湖上建亭榭为游观之所岁久堙废嘉定十三年开濬后复废又城西十里有石湖今亦久

   落星湖在分宜县西五里广五十馀亩其深莫测相传唐时本民居夜见巨星流止其

   屋旦遂成湖其水南入宜春江西冈湖在分宜县北二里广六十丈灌田数百亩金钟

   湖在万载县西一百二十五里水分二派一东流至官荘过竹渡为龙江一西流入湖南浏阳县

   为浏李渠在府城西源出官陂口唐书地理志宜春西南十里有李梁引仰山水入城刺

   史李将顺凿府志元和四年李将顺守袁州时州多火灾居民负江汲溉甚艰将顺以州城地高秀

   江低城数尺不可堰使入城惟南山水可堰乃凿渠引官陂水溉田二万又决使入城缭绕闾巷其

  深阔可通舟邦人目曰李渠宋淳熙四年州守张杓复导渠千五百馀丈宝庆三年州守曹叔远重

  濬增设减水接水沟及大小斗门为法最备明时屡濬屡淤 本朝康熙八年复加修治獺迳

  潭在宜春县南仰山上清渟澄深仰山水所经山上又有雪谷潭水极冷盛夏不可濯雷潭

  在宜春县东北五里秀江至此成潭旧传龙潜于内上有峭壁石罅龙鳞印石成㾗亦名雷塘唐韩

  愈有雷塘祷雨文青龙潭在萍乡县东一百二十里其深莫测相传有龙潜焉旱祷辄应

  龙潭在萍乡县西灌田数百顷箫仙潭在萍乡县西八十里汇五溪之水岸有巨石相

  传萧史尝休息于此又青潭亦在县西南八十里四面峭壁环列水气凛冽深不可测韩浒

  潭在萍乡县北十里深二丈敷潭在萍乡县北七十里盘旋若涡深莫测相传有龙居之旱

  祷即锅泉潭在万载县西南九十里有三巨石枕江浒石中有泉天将雨云气自中起

  如炊烟俗名石锅金鳌洲在萍乡县西萍实桥下杨岐水至此汇为潭下流入萍川江洲

  砥其中旧名金鱼后以盘踞长广改今名龙洲在万载县东北二里许广四百亩石洞金钟湖

  二水西来环抱合流而东注鱼鳞滩在万载县西六十里龙江中江水迅急乱石横列如

  鳞因西池在府城西唐乾元中刺史郑审所开池上有故城潭木瓜岛蔷薇洲柳堤钓矶

  诸胜久废凤凰池在萍乡县治南百馀步宋宣和中县令郑强凿元时池中尝产瑞莲夏钦

  作记 本朝顺治年间重濬剑池在万载县西九十里𤫊栖岩池广丈馀别有曽家源水流

  合焉下流合金钟湖水即龙江之上源也州陂在宜春县西南十里旧溉田三万馀亩

  州塘在府城西北唐元和中李将顺所筑广三十亩形家以为塘于州利益故名中有卧龙洲

  自塘穿渠绕州治与李渠接又东流经县南至赤板桥入石潭珠泉在府城南门外旧名涌坑

  泉方广丈馀平地涌出溉田甚广温泉在宜春县西南舆地纪胜在州南三十里投以鸡卵

  即熟水中犹有鱼通志在府城西南三十里定光院前泉凡三出一在东岸之上僧甃以为池一涌

  出江心巨石中其石类釡上宽五六尺许平坦可坐一在西岸之下宜春泉在宜春县唐书

  地理志宜春县有宜春泉醖酒入贡寰宇记宜春水出宜春县西四里其水甘美堪作酒晋地道记

  云县出美酒随岁举上贡旧志宜春泉故迹已堙今有灵泉亦在县西四里疑即是甘泉

  春县北十五里从山窦中流出味甚甘冽泞泉在宜春县北三十里灌田万馀亩源涧

  泉在分宜县南泉源岭下溉田百馀亩寒泉在萍乡县东二十里官道旁溉田甚广大旱不

  竭又清江里有寒泉聪明泉在萍乡县治西一百步其泉甘香雨涌泉在萍乡县

  北杨岐山天欲雨泉水先涌凃泉在万载县东十里地名泉陂约广十亩澄澈渟深为旱祷

  

 ︹古迹︺宜春故城今宜春县治汉置寰宇记本汉旧县属豫章郡高帝六年灌婴于此筑城

  置宜春县武帝封长沙定王子成为宜春侯吴宝鼎二年属安咸郡晋太康元年以太后讳春改为

   宜阳县隋开皇十一年废安成并于宜阳县置袁州移县于州东五里十七年改为宜春分宜

   故城今分宜县治寰宇记县在州东八十里雍熙元年析宜春神龙等十郷置县以便民欲当

   宜春新喻二县界之中也县志县本唐时之安仁镇以分自宜春故名萍乡故城

   萍乡县东三国吴析宜春地置县属安成郡晋以后因之隋唐时迁今治元和志县东至袁州一百

   四十二里其地多生萍草因以为名寰宇记故城在县东四十里晋太康元年陈敏自王江东晋遣

   镇南将军陶侃来伐甘卓领兵于县东筑垒接连五所号为甘卓垒康乐故城在万载县

   东三国吴析建成县地置阳乐县属豫章郡晋初改曰康乐隋省寰宇记古城在县东北四里宋武

   帝封谢灵运为康乐侯即此地也其城周回山水有谢公书堂石砚犹存县志城在县东二十里又

   县东隅亦有康乐城元末红巾刘仁据县时筑周五里萍实里在萍乡县北寰宇记楚昭

   王渡江𫉬萍实于此今县北有萍实里楚王台因以名县万载场即今万载县治寰宇记万

  载县去州一百里本高安县地杨吴顺义元年高安晋城康乐高侯等四乡置万载场因其乡以

  名南唐保大十年升场为县陈重故宅在分宜县北八十里陈雷里袁京故

  宅在宜春县东北五十里袁山侧今高士坊即其地也卢肇宅在宜春县学中有洗砚池

  产绿毛龟锺傅宅在宜春县西北化成岩侧唐僖宗所赐第有南北二池遗址尚存又有故

  宅在分宜县北六十里又万载县北十五里亦有故居其地有石笋高数仞俗呼石笛坑黄子

  澄故宅在分宜县南丰乐乡之澧源保子围在萍乡县西十五里元时命金逾领

  兵以御安福大山寇设营于此民赖以安故名曰保子宜春台在府治东南隅高五十馀

  丈周览川源为一郡壮观仙女台在府城东南隅与宜春台相望又城西南隅有凤凰台枕

  域为楼观突兀又城南湖冈山有湖冈台化成岩有化成台与城内三台谓之宜春五台读书

  台在分宜县有二一在县北二十五里唐罗隐尝读书于此台西有车书巷后有石仓前有洗砚

  池一在钟山之侧唐卢肇读书处泰和台在萍乡县西十五里相传晋太和中筑两山环

  抱中广数里多嘉禾有古井灵泉不竭石花台在萍乡县北二十里壁立数十丈有小径

  可通石多文色如花栖霞阁在府域内旧高真观宋建稽古阁在府学内宋淳熙中

  州守张杓建四藤阁在宜春县仰山寺明统志宋朱子帅湖南游此为学者讲道阁下

  潺湲阁在宜春县南仰山庙右白溪前引水绕庙潺潺有声宋娄乾曜有诗梯云楼

  在宜春县南仰山庙右宋时建塑孔孟像于上飞泳楼在萍乡县治西宋绍兴中创放生亭

  后县令王谦建为楼取鸟飞鱼泳之义旁有双清亭无讼堂在府治内宋州守阮阁建有序

  庆丰堂在府治内宋祖无择建取年榖屡丰之意自为记景韩堂在府学右韩愈

  尝刺袁州宋绍兴中郡守陈烯建堂志景慕意黄禴有记四益堂在府治内宋州守张杓建

  刻其父浚所书四益碑于此劲节堂在府治内宋建赵资道有诗又南园道堂亦在府治

  内宋宣和间郡守辛炳建有诗劳拙堂在萍乡县治后明统志旧名筦雨宋淳熙间宣教郎

  王谦更今名自为记需宴亭在府治南唐天宝中太守房琯建公暇宴耆民于此李华著有

  房琯徳铭元和初刺史王涯勒于石枊宗元书其碑阴疏泉亭在府治内宋天禧中袁延

  庆倅是州民多火灾乃濬李渠以备火民便之因建亭于上自为记徐仙亭在萍乡县西三

  里洪迈夷坚志相传有徐君居此地仙去后人于故基筑亭为一邑之胜隐斋在府治宋张构

  建张栻取孟子恻隐之义为名仍为作记朱子有诗锦绣谷在宜春县东半里地舆纪胜宋

  元祐初李观除知䖍州不赴自号玉谿更于宜阳门外半里许玉谿洞中种列名花名锦绣谷

  绝碑在府学内潘光祖舆图备考宋州守祖无择建学旴江李觏记京兆章友直篆额河南柳

  淇书世号三纯

 ︹关隘︺插岭关在萍乡县西六十里明嘉靖二十八年建为控扼要地三十三年议移草市巡

   司成守万历二十三年移袁州卫官一员帅兵防崇祯五年知府田有年以萍乡吴楚咽喉而插

   岭为第一关隘乃于县西三十五里湘东市之黄花桥设石灰营令把总戍守后罢润富岭

   巡司在宜春县南润富岭侧明初置巡司今因之黄圃镇巡司在宜春县西一

   百里明洪武初置巡司今因之芦溪市巡司在萍乡县东南九十里明初置大安里巡

   司 本朝乾隆三十年移驻于此安乐巡司在萍乡县北七十里上栗市明初置巡司

   于县北九十里今移此又草市巡司在县西八十里亦明初置今栽珠树潭巡司

   载县明初置铁山界巡司本朝乾隆三十年移驻于此贵山镇在分宜县北四十里贵山

   下又石分市在县南石分岭下九域志宜春县有贵山石分二镇卢溪镇在萍乡县东五

   十里明万历六年设卢溪公馆于此宣风镇在萍乡县东七十里宋置宣风驿后废明万历

   十三年因旧址设宣风公馆上栗镇在萍乡县北七十五里依山南北有街市一里馀

  高村镇在万载县西七十里旧有巡司后裁峡山寨在分宜县西相传唐李克用曾

  驻兵于此遗址尚存白斜寨在分宜县北亦昔时屯戍处鄢玉寨在万载县西汤

  周山下宋靖康中寇乱邑人䣕玉率乡民立寨御之故址犹存鸡笼山营在万载县东南

  三里旧设兵戍守后罢黎源哨在万载县北百二十里明万历二年贼首杨青山入黎源

  洞天井窝依山为险事平置黎源哨设兵守之县志万载之黎源与奉新之百丈新昌之黄冈靖安

  之双坑武寕之黄竹五洞相连俱潜通大沩山为防御要地今废江西市在萍乡县东南

  七十里通吉安府安福县界又相田市在县西十五里路通湖南茶陵州攸县湘东市在县西三十

  里旧有湘东驿宋建炎中移于黄花渡元废耀村市在县北三十里小枧市在县北六十里桐木市

  在县北九十里周家市在万载县东南十五里怀万乡为宜春及分宜之要冲又县西六十

  里有潭埠市八十里有株柱潭市九十里有𫉬富市秀江驿在宜春县东明洪武初置今裁

  安仁驿在分宜县治东县旧为安仁镇驿仍其名嘉靖二十五年移驿东门外崇祯未裁

  爱直驿在萍乡县东三十里有古树亭亭直上故名宋置明裁

 ︹津梁︺秀江桥在府城北门外旧名画舫桥跨袁江元至正中建湛郎桥在宜春县

  东三里明统志旧名赤板桥唐贞观初宜春人彭伉登第其妻与郡吏湛贲之妻姊妹也妻族贺伉

  坐上皆名士独饭贲于后阁贲自是力学一举擢上第伉方过此桥闻之失声坠驴故又名落驴桥

  万年桥在分宜县治东跨袁江明嘉靖三十五年建酾水十一道长百二十丈化龙

  桥在分宜县治东明统志宋淳祐间建尚书张颕书额通济桥在分宜县南十五里旧名

  登龙桥明正统中改今名谢恩桥在分宜县西七里明统志宋承事郎夏侯绩每受宸命必

  于桥上谢恩故名萍实桥在萍乡县南门外杨吴时建宗濓桥在萍乡县东五

  十里卢溪镇宋周子监税于此后人慕之因名南浦桥在万载县治南元大德中建

  江桥在万载县北三十里元延祐末建鹏津渡在宜春县东四十里昌山渡

  在分宜县西二十里宋元时尝设浮桥后易以舟又江斜渡在县西二十五里香水渡

  乡县北六十里又黄花渡在县西三十五里龙河渡在万载县东北三里又邱家渡在县

  东二十里邱江瑞州上高浏阳诸处往来者皆经此

 ︹堤堰︺崇文堰在万载县学宫东明嘉靖万历间屡筑 本朝康熙五年李渠

  春县西南十里唐书地理志袁州西南有李渠引仰山水溉田刺史李将顺凿明代屡经疏濬岁久

  复湮 本朝康熙八年修雍正六年重修石湖塘在府城西十里溉宜春学田及民田甚广

 ︹陵墓︺︹汉︺刘成墓在府治东南宜春台侧即汉长沙定王子宜春侯也旁育祠俗呼为定王

  陈重墓在分宜县北八十里︹晋︺袁京墓在宜春县东五里袁山下习凿

  齿墓在分宜县北七十里旧志齿避苻泰居万载卒葬此︹南北朝︺︹梁︺袁璞墓

  在宜春县东袁山高四尺翁仲尚存︹唐︺卢肇墓在分宜县北李宪墓在分宜县

  西南三十里宪李晟第三子刺袁州卒葬于此郑谷墓在宜春县北七里黄颇墓

  在宜春县北五十里湖塘廖洪墓在万载县西六十里森坑曾文辿墓在万载县

  北三十里冠邱山下︹宋︺欧阳中立墓在分宜县南前源山胡安之墓

  ︹明︺杜谷珍墓在萍乡县南龙镡墓在万载县葛家窑易节撰表

  继咸墓在宜春县北四十里

 ︹祠庙︺祖无择祠在府学左无择治袁有美政邦人祀之韩文公祠在府治东

  宜春台旁旧在府学西宋州守祖无择建祀唐刺史韩愈以李翺皇甫湜卢肇郑谷配明正统间巡

  抚韩雍迁今所嘉靖中改昌黎书院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仍建为祠忠烈祠在府东一

  里祀宋岳飞明崇祯间重建报功祠在宜春县西七里祀唐刺史李将顺李卫公

  祠在宜春县西北五里化成岩侧宋绍兴中尚书汪应辰建祀唐刺史李德裕郑都官

  祠在宜春县北七里宋郡守祖无择建祀唐郑谷黄太常祠在分宜县治西明正德中

  建祀黄子澄濓溪祠在萍乡县东卢溪镇祀宋濓溪周子郑令祠在萍乡县东卢

  溪镇宋宣和中县令郑强于卢溪镇五六里许筑石址兴复神陂灌田数千顷民号郑公陂立庙祀

  之明万历六年重建二贤祠在万载学东宋绍兴间建祀唐韩退之宋周濓溪真徳秀为记

  仰山庙在宜春县南六十里仰山唐会昌初建祠宋元符中赐额孚惠明封大仰山之神

  楚昭王庙在萍乡县楚山下甘卓庙在萍乡县东五十里卓死王敦之难居民

  立庙祀之天符庙在萍乡县南二里山顶有井人疫乞水饮之即愈最著灵异册冈

  庙在萍乡县南十里相传晋末寇乱里人潘徽罗薮傅泰率众御寇民赖以安殁而祀之

 ︹寺观︺报恩寺在府治东唐建宋绍兴间赐今额元毁明重建崇胜寺在府治北唐建

  内有竹尊者轩宋黄庭坚有记太平兴国寺在宜春县南仰山下唐会昌中建名栖隐

  宋改今名慈化寺在宜春县北一百二十里明重建宏壮为郡利之冠广庆寺

  宜县大冈山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重建福胜寺在分宜县西五里吴宝鼎中建宝积

  寺在萍乡县南二里许旧名星居唐建黄庭坚有记元末毁明洪武中重建龙鸣寺

  乡县西南二里唐建崇信寺在万载县南唐咸亨三年崇福观在府城东门外

  晋元康中建靖严观在府治北旧名龙兴观晋建上真观在分宜县东相传为

  晋邓表飞升之所南唐徐铉有碑洞灵观在分宜县南五十里晋建崇真观

  乡县东九嶷仙鹤二山之间晋建为易退陈耽杨惠三真人修炼之所唐改通真明改今名

  圣观在萍乡县南宋大观中建明洪武初重建为道会司广报观在万载县治西旧名

  紫霞观宋政和中改万夀宫靖康初改今名灵应观在万载县北谢山为谢仲初飞升处

  旧为福昌院后改今名明宣徳中重建永清院在分宜县南五十里内有白岩清晖阁方

  池古松元欧阳元有诗净觉院在万载县西北十里宋建 本朝康熙年间重建

 ︹名宦︺︹齐︺严植之建平秭归人仕齐为康乐令在县清白吏人称之︹唐︺房琯

  人天宝初斥为宜春太守萧定兰陵人瑀曾孙为元载所恶外迁袁州刺史柳浑

  人大历中为袁州刺史李将顺元和中知袁州凿渠引水入城民赖其利韩愈

  南阳人元和末为袁州刺史州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佣得赎所没归之父

  母七百馀人因与约禁其为隶李徳裕赵州人太和中贬袁州长史︹五代︺︹南唐︺

  韦建为袁州刺史清静自处无所侵挠郡中大治刘仁瞻彭城人自黄州迁袁州刺

  史规画有方一新州治︹宋︺王懿大名萃人知袁州有政绩张锡汉阳人知萍乡县淳

  重清约治县有声祖无择上蔡人仁宗时出知袁州自庆历诏天下立学十年间其敝徒

   文具无择首建学官置生徒郡园弦诵之风由此始盛辛炳侯官人宣和初殿中侍御史知

   袁州兴学爱民累官显谟阁直学士知漳州未赴而卒汪应辰玉山人绍兴中通判袁州

   凡所予夺人无异词始至或易之已乃知吏师所不能及张成已绍兴中知袁州言江西良

   田多占山冈望委守令讲陂塘灌溉之利诏常平司行之张栻绵竹人孝宗时知袁州

   杓栻弟孝宗时知袁州戢豪强弭盗贼尉𫉬盗上之州杓察知其枉纵去未几果𫉬真盗

   逢吉龙泉人孝宗时知萍乡县以治最闻彭龟年清江人乾道中授宜春尉谢谔

   新喻人淳熙中知分宜县县积负于郡数十万岁常赋外又征𦈏钱二万馀谔乃疏其弊于诸监司

   请免何异崇仁人淳熙中知萍乡县丞相周必大参政留正以院辖拟异孝宗问有无列

   荐正等以萍乡政绩对迁国子主簿张洽清江人嘉定中为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

   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逮繋甚众洽白提刑杀之有盗𭶑甚辞不能折会有兄弟争财者洽谕

  之词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馀家洽廉之为郡吏所卖白守罢

  郡吏而免所籍之家赵䈣夫宋宗室理宗初知袁州帝问廉吏真德秀以䈣夫对亲擢䈣夫

  直秘曹叔远温州瑞安人宝历中出知袁州减秋苗斛面米七千四百馀斛浚李渠兴

  学校郡㫋大治叶萝鼎寕海人淳祐中权知袁州转运司和籴三万斛梦鼎言袁山多而田

  少朝廷免和籴已百年自今开之百姓受无穷之害则无穷之怨从之毁万载旗筒村淫祠塞其妖

  赵逄龙鄞人理宗时知袁州冷应徴分寕人理宗时知万载县大修学舍招俊

  秀治其业旌通经饬行者以劝岁歉弃孩满道下令资民收养父母不得复问全活甚众叶梦得列

  其行事风励馀邑程公许宣化人淳祐中知袁州请蠲和籴之半改命郡吏部总所纲运

  而厚其⿱㳄贝免募平民民甚便之新濓溪祠葺张南轩书院聘宿儒胡安之为诸生讲说锺季

  玉乐平人淳祐中知万载县淮东制置李庭芝荐之迁审计院朱𧴀孙浮梁人度宗时

  知袁州至郡宣布德意戢𭧂禁贪宿弊顿革︹明︺随赟即墨人洪武中通判袁州州屡经兵

  革赟招徕流亡课以农桑田野垦辟民刻石颂徳杜谷珍繁昌人洪武初知萍乡兵革之

  后招抚流亡百姓安之未几卒于官何正武城人永乐初知萍乡县邻寇李法良掠湘潭醴陵

  间正率袁军讨平之又筑陂灌田数千顷徐连朝邑人正徳中知袁州府宸濠变起连起兵会

  王守仁于樟树镇同临江戴德孺赣州邢珣等各将精兵破宸濠于黄家渡𫉬着功事定迁江西右

  黄鸣乔甫田人万历中知袁州府濬李渠造珠泉亭表黄子澄祠百废具兴尤以袁贼

  浮重为修郡志具列始末其后清汰浮粮以是书为徴云陈瑸漳浦人崇祯十年为袁州推官

  拒楚贼有功李时兴福清人崇祯末为袁州同知摄府事南昌己降袁守将蒲缨兵溃湖

  广援将黄朝宣五营亦噪归时兴度不能守自缢于萍乡官舍一仆亦随死 本朝乾隆四十年

    赐谥节愍

 ︹本朝︺王忻章邱人顺治二年知宜春县时军兴旁午镇兵骄悍馈少后辄噪入署忻善谕之无

  哗者邑久困浮粮忻时于台司前力请卒𫉬减免刘鐁祁州人顺治六年同知袁州诸将在

  郡横索无餍众汹淘鐁与推官王延祹力为请不𫉬辄言之上官多所全释其强籴不与民直者绳

  以法乃稍戢吴南岱武进人顺治十年知袁州府值布政使上计陈言请汰袁瑞浮粮下

  户部议时南岱尚未出都亟持袁郡志诣部言状甚悉请从其议当事韪之卒汰浮粮十万石郡方

  凋敝南岱力抚循进诸生讲业凡城池学校津梁靡不修举吴自肃海丰人康熙十二年

  知万载县时长沙失守大兵驻郡郡守机自肃佐理军需且议开濠以劳力止之邑两遭寇陷民亡

  田芜自肃绘图以请前后至数万言

 ︹人物︺︹汉︺陈重宜春人少与同郡雷义为友俱学鲁诗颜氏春秋太守张云举重孝廉重以让

  义云不𦗟义明年举孝廉重与俱在郎署有同署郎负息钱数十万重密以钱代还终不言惠后拜

   侍御︹晋︺袁京宜春人不乐仕进隐居府域东北五里山时人因名袁山郡守为立高士

   ︹唐︺卢肇宜春人会昌三年擢进士第一初李德裕谪袁州长史殊遇肇及入相绝无倚

   附官吉州刺史所著有海潮赋文标集黄颇宜春人韩愈为袁州刺史颇师之为文章与卢

   肇齐名会昌末举进士仕至监察御史郑谷袁州人幼时司空图见而竒之曰当为一代风

   骚主光启中举进士为右拾遗干寕中以都官郎中卒于家其诗人多传讽号为郑都官而弗名所

   著有云䑓编宜阳集︹宋︺高渐萍乡人熙寕进士论新法未便者凡十策调广南录事参军建

   中靖国初再疏请正元祐元符二后君妾之分崇寕初编管抚州列名党碑大观二年赦复官

   阳中立袁州人初试部郎上书言新法不便以司马光门人坐党籍废卒弟子私谥节孝先

   赵希洎宗室子居宜春官户部尚书咸淳中迕贾似道出领广东转运使德祐元年

   置使黄万石檄其勤王得溃卒数百道经庐陵郡守檄其军遂与从子必向避赣州乱定归里时袁

  守聂嵩孙希洎内姻也劝之纳款不能屈文天祥兵败与从子必向俱被执不食死胡安之

  萍乡人受业朱子郡守程公许葺南轩书院聘安之为诸生讲说学者称自斋先生︹明︺刘仲

  质分宜人洪武初为宜春训导被荐入京擢翰林典籍历礼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为人厚重笃

  实博通经史常当帝意焉文体典确不尚浮藻龙镡万载人年十九选入南宫召对称旨命同

  随春坊官入直讲数年诏治水于泰州视军辽东川云所经利弊悉以闻太祖嘉其能特授浙江按

  察使以不避权贵为忌者所中迁长洲知县归侍飬岁馀起为晋府左长史燕兵起北檄徴晋兵镡

  泣固拒之成祖入正大统械镡下锦衣狱不屈死年仅四十易直分宜人父坐事系狱请代

  不得自缚跪府门外𫉬释父母殁并庐墓三年正徳中旌表黄子澄分宜人洪武十八年

  会试第一及第授编修伴读东宫累官太常卿惠帝即位兼翰林学士与齐泰谋削诸王燕兵起以

  诛泰及子澄为名京城破执不屈磔死阖族皆斩一子变姓名为田经家湖广咸寕正德中进士黄

  表其后云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子澄谥忠悫袁 继咸宜春人天启进士崇祯中

  为御史谪行人迁主客员外数以直言被责历山西提学佥事湖广参议所至有声擢右佥都御史

  巡抚郧阳以襄阳失陷遣戍贵州起故官总理河北屯政进兵部右侍郎总督江西湖广应天安庆

  军务驻九江时贼巳陷武昌左良玉兵东下人情⿰氵匃 -- 汹继咸遇良玉于芜湖激以忠义遂复还武昌

  福王时屡陈时政多切直为马士英所阻左良玉反至九江继咸诣其舟责以大义良玉约不破城

  驻军候旨继咸归方集诸将谋拒守而部将郝效忠等与良玉兵合掠城中会良玉死其子梦庚与

  效忠俱降 本朝继咸不屈见杀乾隆四十年   赐谥忠毅

 ︹本朝︺张自烈宜春人博学洽闻著四书大全辨诸家辨古今文辨正字通十馀种累徴不就

  晚⺊居庐山年七十七卒杨嘉祯宜春人顺治三年兵乱父文盛避之山堂兵且至嘉祯从

  间道渡水报父水急被溺流至深犹跃岀水西曰速走速走遂死陈之龙宜春人天启乡

  举明敏英达有文武才历官至西安同知顺治乙酉擢授巡抚庐凤淮扬等处地方加意拊循威惠

  并著以疾归卒祀乡贤

 ︹流寓︺︹晋︺习凿齿襄阳人因苻坚乱避地万载今墓在分宜︹宋︺陈瓘沙县人徽宗时

  除名编管袁州靖康初赠谏议大夫谥忠肃吴师古宜兴人绍兴初胡铨上书乞斩秦桧

  师古锓木传其书为人所讦流袁州知浃汾州人岳飞下大理狱浃上书声其冤流袁州

 ︹列女︺︹元︺龙均用妻陈氏万载人至元三年兵乱被掠自刎死陈九渊妻

  袁氏分宜人元季兵乱邑万户王同者闻袁美姿容杀其夫欲娶袁遂自刎︹明︺孙氏

  女宜春人许配阳遵哲阳当戍辽东父议别婚孙自缢而死孙氏女分宜人许配欧阳翯

  翯当戍父议他适即自缢且曰及吾夫未去使知吾无异志也常氏女名秀兰万载人年十

  七遇乡贼欲辱之拒骂甚厉贼磔之陈夀妻某氏分宜人未成婚夀得恶疾其父遣媒

  辞绝女不从竟归夀事之三年不懈夀念巳疾不瘳徒累妇私市砒欲自尽妇觉之窃饮其半夀服

  大吐疾愈妇亦呕出不死后夫妇偕老生二子人以为贞烈之报朱𨱇妻苏氏

  人年二十馀夫亡无子𨱇兄弟强之他适苏誓死不从有部郎闻欲娶之苏叹曰吾无庸生奚庸富

  贵孀居五十年卒甘棠茂妻王氏萍乡人崇祯中楚贼陷萍乡夫妇俱被执王绐

  贼释其夫乃投江死王道明妻易氏宜春人为左良玉兵所掠牵其手易愤骂曰吾

  手岂可污夺刀自㫁之遂遇害彭汝明妻张氏宜春人又汝听妻汤氏汝楫妻张氏

  俱以不从贼被杀旌表李京妻刘氏宜春人与同县彭克成妻袁氏俱为左兵所掠

  哭骂而死潘銮妻翟氏宜春人左兵肆掠翟挈幼子避山岩兵围之不屈引刀自刎死

  刘和积妻袁氏宜春人年二十二夫亡抚其子芳声仅二岁崇祯末遭兵不辱死媳

  杨氏年二十四芳声殁守节抚遗腹子应壁人称一门双节刘先四妻易氏

  人崇祯末遭乱被执不从投清⿰氵历 -- 𤁋江死同县梁峻祯妻闻氏亦被掠不屈为贼所杀张怀相

  妻潘氏宜春人年十四归张数年夫卒潘孝事舅姑纺绩教其子历三十年崇祯时乱避兵

  于集云乡被执夺刀自刎死

 ︹本朝︺陈昌言妻刘氏宜春人善事翁姑康熙十三年棚寇乱刘携子妇潘氏匿龙陂

  岭五日不食贼至不能起度必受污投石击之俱被杀范僎妻余氏宜春人年二十

  夫殁未几舅亦殁遗孤六月邻党侵之余力持门户事姑十有七年以孝称何之鳌妻

  李氏萍乡人夀百岁康熙五十五年表其门曰节夀彭锦妻乐氏宜春人夫亡守

  节同县罗文绣妻谢氏何之楩妻吴氏张朝煜妻易氏魏裕邦妻胡氏黄秉瑜妻易氏谢作霖妻邱

  氏余泰山妻刘氏花彩妻晏氏彭梅妻单氏晏泽妻龙氏吏目彭加爵妻施氏龙熙妻李氏钱士

  绘妻周氏陈慰祖妻张氏施荣妻吕氏烈妇胡奇贤妻曹氏彭以银妻张氏均乾隆年间 旌

   邦吉妻王氏分宜人夫亡守节同县赵继颜妻张氏欧阳信妻王氏王昭镛妻金氏李

   搢妻谢氏锺琳妻曹氏严宗堡妻黄氏经历严宗期妻朱氏赵廷来妻张氏傅蒂宠妻李氏袁鸣

   妻丁氏黄绍中妻林氏张世峻妻锺氏严秉璋妻裘氏万定琳妻胡氏宋绍俨妻周氏均乾隆年间

   陈徳𬍡妻彭氏萍乡人夫亡守节同县邓培 英妻蔡氏刘殿邦妻易氏何镗 妻 陈

   氏喻奎章妻黄氏何学圣妻刘氏谭相高妻颜氏邓锡鲸妻施氏施德洋妻喻氏李道涵妻施氏萧

   世干妻刘氏烈妇杨违春妻李氏易文祥妻刘氏罗受昌妻彭氏均乾隆年闲 旌郭祚升

   妻辛氏万载人夫亡守节同县郭邦相妻宋氏宋启洙妻敖氏闻光裕妻宋氏郭锺才妻宋

   氏喻照夫妻李氏鲍大本妻郭氏杨光贤妻李氏辛汝俊妻王氏文倬妻辛氏唐裕泰妻辛氏唐开

   摰妻辛氏周嗣召妻张氏周继熙妻王氏李时英妻罗氏龙培德妻辛氏王锡晋妻林氏巫兴周妻

   黄氏龙锦妻郭氏张志高妻孙氏曹继周妻汤氏邦玮妻巢氏周继烈妻辛氏汪朝流妻龙氏邓

  锷妻李氏黄秉中妻曾氏彭英文妻龙氏彭英能妻汪氏曹锡组妻汪氏辛秋妻郭氏陈邦光妻郭

  氏杨之澄妻袁氏汤之海妻辛氏张启宇妻辛氏郭治和妻韩氏辛基布妻汪氏郭洵妻刘氏张朝

  选妻郭氏闻九成妻汪氏均乾隆年间 旌易淑珩妻彭氏宜春人夫亡守节同

  县吴国仁妻何氏周振勲妻杨氏彭锡隽妻易氏徐澜妻刘氏徐铪妻潘氏易焕业妻杨氏李应春

  妻欧阳氏邹方兴妻李氏曾志棠妻余氏陈基珍妻易氏易荷舫妻胡氏范夀安妻彭氏易学韵妻

  谭氏晏梡妻潘氏黄荣祖妻周氏孙大魁妻吴氏李徳彰妻林氏李国选妻何氏傅云鹤妻乐氏彭

  峻肇妻潘氏烈妇曾德原妻龙氏均嘉庆年间 旌夏侯榆妻吴氏分宜人夫亡守

  节同县严秉瑨妻徐氏杨果材妻伍氏张煜曙妻薛氏张宋楙妻严氏张文澜妻傅氏吴曰庠妻宋

  氏袁际德妻吴氏朱起文妻袁氏黄鸿誉妻潘氏宋儒玮妻张氏张文沈妻赵氏严思缤妻赵氏严

  升猷妻林氏均嘉庆年间 旌谭世英妻文氏萍乡人夫亡守节同县实忠妻邓氏

  王树忠妻段氏颜树经妻李氏蔡溶妻周氏宋大模妻欧阳氏汤宗商妻王氏文有浤妻陈氏李成

  志妻邓氏武举彭世全妻刘氏邓观国妻刘氏邓观国妾朱氏李光熏妻荣氏姚熙元妻张氏汤之

  瑚妻杨氏邓泳材妻颜氏邓树荣妻贾氏陈先诚妻林氏吴大模妻陈氏职员萧韵洪妻刘氏张建

  秋妻朱氏候选州同林育赞妻郭氏刘世荣妻文氏坛玽妻邓氏均嘉庆年间 旌胥国瑞

  妻辛氏万载人夫亡守节同县杨于衢妻郑氏龙及时妻李氏李继㻓妻辛氏范大绩妻李

  氏龙祥云妻周氏龙际泰妻鲍氏卢家训妻宋氏郭浩妻杨氏辛锦鲲妻闻氏李瑆妻王氏闻之悟

  妻袁氏袁振任妻何氏郭定本妻戴氏辛时孚妻林氏辛其杰妻龙氏汪朝钧妻郭氏闻徳成妻陈

  氏杨浮开妻段氏辛浩妻韩氏王宗盛妻谢氏谢耀遴妻喻氏欧阳来宾妻丁氏闻玉成妻辛氏王

  朝陛妻巢氏郭锺旗妻辛氏邓应辰妻辛氏州判黄廷镛妻江氏辛其灿妻巢氏辛基山妻张氏周

  锦麟妻欧阳氏黄春䘵妻朱氏周瑞云妻高氏辛学谦妻龙氏锺奏勲妻刘氏辛树赞妻闻氏汪之

  玙妻辛氏刘荣绶妻闻氏冯树荣妻刘氏张作哲妻辛氏喻新钊妻宋氏陈黻妻李氏敖敷奏妻易

  氏王楙抛妻段氏王士扬妻廖氏监生辛朝庆妻刘氏王朝遴妻彭氏王槐妻陈氏潘兆岳妻张氏

  郭功绂妻宋氏喻昌诲妻李氏易能文妻李氏闻士炎妻唐氏烈女汪麟生聘妻龙氏均嘉庆年间

  

 ︹仙释︺︹唐︺慧寂韶州怀化人姓叶氏初谒耽源后参沩山遂升堂奥一日有梵僧从空至曰特

  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遂岀梵书贝叶数十与寂作礼乘空而去因号小释迦乾祐中来居仰

  山梁贞明二年终谥智通襌师 本雍正十一年加封真证智通襌师︹宋︺罗昇宜春人少

  贫业屠狗晚货药市口遇异人授以方术年几百岁忽一日辞亲故逝后有见昇卖药浏阳市中寄

  书乡人归验其日乃殁之明日也谢仲初万载人修炼于阁皂山得道归过县西见无水

  㧞剑刺地涌泉甘洁过江无舟以竹叶渡之后登谢山飞升去

 ︹土产︺鐡唐书地理志宜春有铁宋史地理志分宜有贵山䥫务明统志分宜县岀纻布

  地理志袁州土贡白纻元和志袁州贡纻麻布明统志各县俱出寰宇记袁州土产明统志

  各县俱岀王隐晋地道记宜春县有美酒随岁举土贡寰宇记袁州土产府志有竹纸

  茶省志茶谱云袁界桥其名甚著府志仰山稠平木平者为佳稠平尢号绝品地黄

  志宜春分宜二县出又宜春县出黄精竹鞋寰宇记袁州土产 案旧志载唐书地理志袁

  州有铜坑今久闭谨附记



               总纂官李菡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楫

               核对官章诒燕恭校

大清一统志

 吉安府在江西省治南五百二十里东西距五百里南北距三百九十里东至抚州府乐安县界

  二百里西至湖南长沙府攸县界三百里南至赣州府赣县界二百八十里北至临江府新喻县界

  一百十里东南至寕都州界三百里西南至湖南郴州桂东县界三百七十里东北至临江府峡江

  县界三百七十里西北至袁州府治二百七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五千三百七十里

︹分野︺天文斗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属

  九江郡汉属豫章郡西境为长沙郡地后汉兴平元年

  置庐陵郡三国吴宝鼎二年又分置安成郡晋以

  后因之晋初以庐陵郡属扬州安成郡属荆州元康初俱属江州隋开皇初郡

  废改置吉州大业初复曰庐陵郡唐武徳五年

  曰吉州天宝初复为庐陵郡乾元元年仍曰吉州

  属江南西道五代属南唐宋亦曰吉州庐陵郡隶

  江南西路元至元十四年升吉州路元贞元年

  吉安路隶江西行省明洪武元年改曰吉安府属

  江西布政使司

 本朝乾隆八年析安福永新二县地置莲花厅隶江

  西省领县九廰一

  庐陵县附郭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六十五里东至吉水县界十五里西至安福县

  界八十里南至泰和县界五十五里北至临江府新喻县界一百十里东南至赣州府兴国县界一

   百五十里西南至泰和县界四十里东北至吉水县界十里西北至安福县界八十里汉置庐陵县

   属豫章郡后汉末因之三国省庐陵改置高昌县为庐陵郡治晋徙郡治石阳县以高昌属焉宋齐

   因之梁省高昌入石阳隋改石阳曰庐陵唐永淳元年移还故庐陵县为吉州治宋为吉州军治元

   为吉安路治明为吉安府治 本朝因之泰和县在府南少西八十里东西距二百四十里

   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赣州府兴国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龙泉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万安县

   界五十里北至庐陵县界百馀里东南至万安县界四十里西南至万安县界四十里东北至庐陵

   县界四十里西北至永新县治二百里汉庐陵县地三国吴析置西昌县属庐陵郡晋以后因之隋

   开皇十一年改曰泰和县唐武德五年析置南平州八年州废属吉州曰太和县宋因之元元贞初

   升为州明洪武初仍为县改太和曰泰和属吉安府 本朝因之吉水县在府东北四十

   五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二百里东至永丰县界五十里西至庐陵县界三十里南至庐陵县界

   一百里北至临江府峡江县界一百里东南至永丰县治九十里西南至庐陵县界三十里东北至

   永丰县界九十里西北至临江府新喻县界一百十里汉新淦庐陵二县地后汉永元八年析置石

   阳县属豫章郡三国吴又析置吉阳县与石阳俱属庐陵郡隋并二县入庐陵南唐保大八年析庐

   陵置吉水县属吉州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为州明洪武初仍为县属吉安府 本朝因之

   丰县在府东一百三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东至抚州府乐安县界七十

   里西至吉水县界四十里南至赣州府兴国县界二百四十里北至临江府新淦县界五十里东南

   至寕都州治二百八十里西南至赣州府兴国县治二百二十里东北至乐安县治一百八十里西

   北至吉水县治九十里汉庐陵县地三国吴析置阳城县属庐陵郡晋太康元年改为阳丰隋并入

   庐陵县南唐为吉水县地宋至和元年割吉水之五郷置永丰县属吉州元属吉安路明属吉安府

    本朝因之安福县在府西少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

  东至庐陵县界四十里西至湖南长沙府攸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永新县界九十里北至袁州府

  分宜县界五十里东南至万安县治一百三十里西南至永新县治一百五十里东北至吉水县治

  一百三十里西北至袁州府宜春县治一百二十里汉置安平县属豫章郡又置安成县属长沙国

  后汉改安平曰平都兴平中二县俱屡庐陵郡三国吴置安成郡治平都以安成县属焉晋太康元

  年改安成县曰安复隋改平都县为安成省安复入之开皇十八年又改安成曰安复县属庐陵郡

  武德五年置颍州治此七年州废寻改曰安福县属吉州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为州属吉安路

  明洪武初仍为县属吉安府 本朝因之龙泉县在府西南二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

  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万安县界五十里西至湖南郴州桂东县界一百十里南至南安府南

  康县界四十里北至永新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赣州府赣县治一百九十里西南至南安府上

  犹县治一百七十里东北至泰和县治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永寕县界一百里汉庐陵县地三国吴

  新兴县地晋遂兴县地隋为泰和县地五代时杨吴析立龙泉场南唐升为县属吉州宋宣和三年

  改曰泉江绍兴初复曰龙泉元属吉安路明属吉安府 本朝因之万安县在府南一百八

  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赣州府兴国县界八十里西至龙泉县界三十里

  南至赣州府赣县界一百里北至泰和县界七十里东南至赣州府兴国县治一百十里西南至南

  安府南康县治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泰和县界八十里西北至泰和县界一百二十里汉庐陵县地

  三国吴置新兴县属庐陵郡晋改曰遂兴隋省入泰和县唐置万安镇属龙泉县宋熙寕四年升为

  县属吉州元属吉安路明属吉安府 本朝因之永新县在府西南二百二十里东西距

  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东至庐陵县界八十里西至莲花厅界四十里南至龙泉县界八

  十里北至安福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泰和县界一百里西南至永寕县界六十里东北至安福县治

  一百五十里西北至莲花厅界一百一十里汉庐陵县地三国吴宝鼎二年析置永新县属安成郡

  晋以后因之隋省入泰和县唐武德五年复置永新县属南平州八年并入太和显德四年复分置

  县属吉州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为州属吉安路明洪武初仍为县属吉安府 本朝因之

  寕县在府西南二百八十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永新县界五十里西至湖南

  长沙府茶陵州界三十里南至龙泉县界四十里北至永新县界十里东南至龙泉县界六十里西

  南至湖南衡州府酃县界三十五里东北至永新县治一百里西北至湖南茶陵州治二百里汉庐

  陵县地三国吴以后为永新县地隋为泰和县地唐宋复为永新县地元至顺初析置永寕县属吉

  安路明属吉安府 本朝因之莲花厅在府西南二百五十里东西距八十五里南北距一

  百三里东至永新县界二十五里西至湖南长沙府攸县界六十里南至永新县界二十三里北至

  袁州府萍乡县界八十里东南至永新县界二十里西南至湖南茶陵州界四十里东北至安福县

  界五十里西北至袁州府萍郷县界八十里汉庐陵安平二县地三国吴平都永新二县地隋为安

  复泰和二县地唐宋为安福永新二县地元改二县为州为二州地明复为安福永新二县地 本

  乾隆八年析置莲花厅属吉安府

 ︹形𫝑︺骈山带江扼岭之冲唐皇甫湜庐陵县丞厅壁记咽喉荆广

  唇齿淮浙宋刘彦登谯楼记南接赣江北竟淦水西控临

  川长沙环地几二千里宋刘弇送吉州太守序螺山北拱神

  冈南峙青原龙骧于左瑞华虎伏于右山环水外

  水环郭外古称富州大都

 ︹风俗︺人厐淳多夀考隋地理志自江而南吉为富州廰壁

  衣冠所萃艺文儒术为盛虽闾阎力役吟咏不辍

  唐杜佑通典士以通经学古为先救时行道为贤犯颜

  敢谏为忠故家世胄数十世名义相续

 ︹城池︺吉安府城周九里有竒门五东凭大江西南北三面濬濠深一丈五尺明初因旧址

  改筑成化中増筑 本朝康熙四年修又有子城在城内西南隅府治居其中周二里门三乾隆二

  十五年修庐陵县附郭泰和县城周四里门七濠广三丈五尺唐乾元间土筑明正德

  二年改筑嘉靖三十五年甃砖万历五年濬濠吉水县城周六里有奇门五南唐保大八

  年筑明正徳间甃石 本朝康熙雍正年间增修乾隆二十五年重修永丰县城

  里有奇门八宋绍兴七年土筑明宏治初改筑为门四嘉靖三年增筑为门六四十二年改拓 夲

  乾隆十二年五十二年重修安福县城周五里有奇门四濠深一丈五尺晋元康

  中土筑明洪武七年因旧址增修 本朝康熙三年十年修乾隆二十五年重修龙泉县

  城周五里门四宋明道二年土筑淳祐二年甃筑明洪武七年增筑万安县城

  丰初筑元至正间因旧址重筑明正德五年甃石周七百四十丈门六西瞰江东南北为濠 本朝

  康熙年间屡修嘉庆二十三年重修永新县城周不及一里唐显庆三年筑宋嘉熙元年

  甃筑周五里有奇门四东南瞰溪西北凿濠长四百八十丈有奇明洪武二年永寕县

  城周二里有奇门四东距小磵南阻郑溪北倚七溪岭元至正十二年土筑明正德十年甃砖石

  濬濠 本朝屡修莲花厅城

 ︹学校︺吉安府学在府治东南旧在西南宋庆历四年建宜和间迁今所明洪武嘉靖中重

  修 本朝顺治康熙年间相继修葺入学额数二十名庐陵县学在县东仁夀山旧在

  县治东南宋庆历四年建明隆庆五年改建今所 本朝顺治康熙年间相继修葺入学额数二十

  泰和县学在县治东宋咸平中建元明屡修本朝顺治康熙年间相继修葺入学

  额数十五名吉水县学在县治东北宋天圣四年本朝康熙年间修乾隆二年

  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永丰县学在县治西南宋至和中建明洪武初改建后毁 夲朝顺

  治七年重建十六年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安福县学在县治西旧在县治东南宋元丰四

  年建绍兴十二年迁今所明洪武初重建后毁本朝顺治初重建康熙年间屡修入学额数十五

  名旧额二十名乾隆八年拨入莲花厅五名龙泉县学在县城东南旧在南门外宋绍

  兴中建元至元中迁今所明洪武初重建后毁本朝顺治十二年重建康熙十三年修二十二年

  重修入学额数八名万安县学在县治东北旧在南门外宋熙寕中建庆元五年迁今所

  元末毁明洪武初重建后毁 本朝康熙三年建二十六年修五十三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

  永新县学在县治西南旧在县治东宋庆历四年建明嘉靖三十一年灾改建今所后毁

   本朝顺治十六年重建康熙年间屡修入学额数十二名旧额十五名乾隆八年拨入莲花厅三

  永寕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五年建后毁 本顺治八年重建康熙年间屡修入

  学额数八名莲花厅学在厅治南 本朝乾隆十年建入学额数八名白鹭洲

  书院在府城东匀鹭洲上宋淳熙间知吉州江万里尝延欧阳守道以教俊秀置田租八百石

  有竒理宗赐御书匾额元设山长于此 本朝康熙三十年重建莲花书院在莲花厅

  治南 本朝乾隆二十八年同知李其昌建仁文书院在吉水县东门内 本朝康熙

  六十年建干隆八年修复真书院在安福县南五十里明嘉靖中建 本朝康熙三年

  重建 按旧志载复礼书院在莲花厅明隆庆间建依仁书院在庐陵县明李邦华讲学之所明学

  书院明建祀罗韬胡铨周必大颜端明文天祥五人邹元标记泰和县有匡山书院南唐罗韬讲学

  之所龙洲书院宋嘉泰间建周必大谢枋得俱有记文洲书院宋曾季礼讲学处清节书院祀宋萧

  楚欧阳元记吉水县有龙城书院宋曾三异建江阳书院明建祀罗洪先永丰县有武城书院元曾

  徳𥙿建阳丰书院元陈应求建并吴澄记一峯书院明宏治间建祀罗伦六一书院明嘉靖间建祀

  宋欧阳修安福县有复古书院明嘉靖间建万安县有龙溪书院宋建祀周程三子昂溪书院宋建

  文天祥记永新县有崇正书院明尚书尹台建今俱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二十九万八千二百一十六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二百九十六万九千八百八十三

  名口计六十三万二百二十六户又所屯军男妇大小共九万六千九百九十八名口计一万五千

  三百八十二户

 ︹田赋︺田地四万九千三百六十一顷八十八亩四分七釐有奇额徴地丁银三十一万七百九十七

  两六钱七分米一十六万四千二十石八斗九升六合吉安所屯田在庐陵龙泉二县共一百七顷

  九十三亩六分八釐有奇额徴地丁银一千一百三十七两三钱二分五釐安福所屯田在安福县

  共一百三顷一十一亩六分一厘有竒额徴银一千四百八十四两四钱四分九釐永新所屯田在

  永新县共一百二十顷一十七亩四分九釐有奇额征地丁银一千三百二十五两六分二釐龙泉

  所屯田在龙泉县共一十八顷二十一亩额徴地丁银一百五十一两九钱四分五釐

 ︹山川︺青原山在庐陵县东南十五里山势纡盘外望蔽亏旁有一径萦间而入中有骆驼峯

  鹧鸪岭势甚乔耸丈山在庐陵县东南十五里宋文天祥取以为号东门山

  陵县东南一百里宋景定间邹㵯聚众保此树栅架染以拒𫎇古兵郷人依以免患东山

  陵县南其西南有车驾岭相传唐中宗尝游此下多萍池春夏泛浸如湖神冈山在庐陵县

  南十里旧名翠峯高三百丈𮞉环数千步与螺子山对峙赣江流其下苍翠相映金凤山

  在庐陵县南二十里形似凤翅东西映带苍翠迎人娑罗山在庐陵县南三十五里又名拜

  相山上有龙窝涯清泉旁沸北望华盖岭南挹香炉峯胜㮣蜿蜒为郡邑大观芗城山

  陵县南四十里周围一百里接永丰吉水界亦号三县山中一峯尤奇秀胡氏世居其下宋建炎三

  年金兵至庐陵胡铨自芗城团结丁壮入城固守既而事定复还芗城芗亦作香武华山

  在庐陵县西南五十馀里一名丫髻山双峯峻绝高入云汉其西群峯森列环绕如城前南香炉峯

  峯顶平旷可容千人山径险隘宋元间乡人常保此曰枫子寨仁山在庐陵县西二里梁纪天

  监五年高昌之仁山𫉬铜剑二即此又有仁山在吉水县东北三十里故石阳县侧以山形似仁字

  天华山在庐陵县西六里一名凤山甚高秀为郡治主山龙须山在庐陵县

  西四十里峯岚崒嵂绝顶有泉常流不竭唐代宗时土人龙须施地筑庵因名王城山

  陵县西七十里山峻极而上平旷泉石甚胜宋元时郷人尝避乱于此瑞华山在庐陵县

  北五里俯瞰大江相接者为真君山上祀许旌阳因名西南为云腾岭蜿蜒若龙屏障长冈之外

  螺山在庐陵县北十里南临赣江委宛如螺俗呼螺子山王山在泰和县东寰宇记在县

  东八十三里周𮞉三百里峯峦秀异昔王子乔尝控鹤于此故名县志唐贞观初有匡智者修炼山

  中故又名匡山高湖山在泰和县东南六十里峻绝奇耸顶有盘石其平如砥非縁石扪萝

  不可三顾山在泰和县南五十里正当县治三峯秀特如相顾状下有洗马池相传为

  郭子仪遗迹南齐书高逸传始兴人庐度隐三顾山鸟兽随之又宋徽宗时萧楚隐居此山

  华山在泰和县西十五里脉自武山来蜿蜒高耸又西有观山泉流石间冬夏不竭武山

  在泰和县西三十里周围六十里县之主山也旁一峯最高曰武婆冈其馀岩洞泉石类皆竒胜

  潮山在泰和县西五十里山岭常有声若潮峯峦岩洞胜㮣不一传担山在泰和县

  西北五十里峻险厄仄攀援转寘而后可度西南有石笋峯尤峭拔下有九龙潭及玉溪泉泉凡四

  十八窍至岁前复合为三禾山在泰和县西北五十里山石高峻禾灉二水出焉三华

  山在泰和县北𮞉环如螺又玉华山在县西北状如屏障山顶有池数亩冬夏不竭蟠龙

  山在泰和县北三十三里山𫝑宛转若蟠龙然甘露山在吉水县东二里旧名虎邱山

  宋绍兴初甘露降其上故名凤山在吉水县东五里山半有凤凰岩瀑布自岩而下逹于文

  东山在吉水县东二十里绵亘二百馀里上有田可耕茶药可采山之阳有瀑布悬流凡

  数百丈其中有中华山于群山中一峯秀出如悬钟然观山在吉水县东南九十里苍翠可

  东固山在吉水县东南一百七十里周围群山连属四百馀里独此屹然高耸为县之

  天狱山在吉水县南五十里一名黄冈岭上有平地丈许履之作鼓声西山

  水县西南八十里重冈叠囐其间一峯独秀曰望火楼昔寇乱时居民登此以望烽火下有水东流

  为朗朝元山在吉水县西北五十里南溪水经此崆峒山在吉水县西北九十

  里多洞穴鳌山存吉水县北蜿蜒突兀南山在吉水县北六十里山甚耸山阿数石屹

  立号石人峯郭山在永丰县东五十里接乐安县界栈道崎岖行七八里地始平坦上有良

  田数百亩凤凰山在永丰县南一百六十里有泷冈宋欧阳修葬父处也山旁即沙溪市

  沙山在永丰县南一百六十里峯峦耸秀上多沙石故名相近曰石门山有大石相对如门

  蜈蚣山在永丰县南二百四十些高千馀仞断续横亘接兴国县界西华山

  丰县西五里形如覆钟王岭山在永丰县西北三十里西接吉水县界北接新淦县界高

  四十馀里世传五代时彭玕屯兵于此土城尚存阳山在永丰县西北十里𪩘山

  丰县北十五里上有五峯如圆廪有石峙立如碑鸡笼山在永丰县东北四十里四面平

  畴一峯中峙比众山独高拔里山在永丰县东北五十里幽险邃僻山多溪涧及丛箐崎岖

  环折界连新淦乐安崇仁峡江四县龟陂山在永丰县东北七十里𮞉伏连亘抵宜黄乐安

  两县𫎇冈山在安福县东一里多林木城中望之郁然森秀𦌘石山在安福县

  东十五里临江轮困特起状如鱼𦌘又名麟山尼山在安福县东延袤百里高插天表𫝑若翔

  龙其下两石峙立如门中阔数丈泉流其间南冈山在安福县南五里天台山

  在安福县南二十里一溪夹路而入有石磴石磵诸奇书冈山在安福县南四十里相传

  晋陶潜读书于此下有潭曰陶潜潭浮冈山在安福县西南二十里石壁光明五色迭相照

  耀望之如龙虎状龙湫山在安福县西南二十五里有小溪岀两山间藤萝古木青翠郁

  陈山在安福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山势高耸四时苍翠其连属并峙者曰会山蹲山

  在安福县西南一百四十里与永新县禾山相接亘数百里如兽蹲踞寰宇记在县南百里顾野王

  舆地志云上有风窟缭绕百馀步无草木每有风出飞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沙尘更生山在安福县西南一百

  五十里旧传山有豫章树伐而更生郭山在安福县西十里有敦东西二水自宜春界来经此

  注于庐江又西二十里名曰七星山泸水潆𭰁其下西山在安福县西十五里一名文斾山林

  壑幽险有溪出两山之间旁有龙穴可祷雨新茨山在安福县西五十里汉豫章太守贾

  萌伐安成侯张普战于新茨之野即此龟山在安福县西六十里多奇石其下一山状如斧

  劈两崖垂下如帷幄惟亭午见日一名九日岩一名壁峡后有洞虚旷可容数十人月山

  福县西一百里山顶有石如月高峯山在安福县西一百二十里广袤百里跨吉袁二州山

  径峭险上有龙潭三所祷雨必应武功山在安福县西北一百里与袁州府萍乡接界连

  接泸潇包蓄九龙根盘八百馀里峯峦峻拔最高处曰白鹤峯曰雷岭高逾三十里夜半登顶可观

  日岀其旁瀑布悬流甚长晋葛铉葛洪先后修炼山中又名葛仙峯九龙山在安福县西北

  一百十里张程武功山志自武功绝顶行十五里为九龙山万峯环绕林木蓊郁泸潇山

  在安福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跨萍郷县界元赵仪可葛仙坛记其山自萍乡蜿蜒而来特起二峯曰

  泸曰潇武功当二峯之中二峯之水皆出其麓泸水东流入彭蠡潇水南流入洞庭独武功之水岀

  于其顶 谨按泸潇或作卢萧又作罗霄云昔有罗霄居此因名其下有罗霄洞鸽湖山

  在安福县北六十里上有雁峯白鹤峯石人峯三渡桥桃花涧诸胜银山在龙泉县东一里上

  有三峯又金山在县北二山夹峙上各有塔俗以为龙之双角钱塘山在龙泉县东南六里

  山壤沃衍路出南康又玉泉山在县东南十里石罅出泉洁白如玉冬夏不竭五华山

  泉县西南盘互十馀里特起数百仞正对学宫如人执笏拱立中峯之顶五尖并峙如芙蓉

  山在龙泉县西南状若奔马其西一峯悬崖特出如马头盘窝山在龙泉县西南盘𣡡

  秀丽有龙洞悬崖百尺松竹森列溪水环抱为一邑之胜西龙山在龙泉县西二十里顶有

  风穴常出风霜夜怒号尤甚阴雨则息石舍山在龙泉县西一百五十里延袤数百里跨

  永新及湖南之桂阳茶陵州界一名万洋山东有小溪即石溪水之源龙头山在万安县

  东二十里形如𠘧案一名案山上有仙坛岭及仙圣罗汉二岩龙溪水出其左蕉原山

  安县东四十里山形尖峭林木森茂产铁其相接者曰干溪山亦高峻有百丈峯峯下有潭又职原

  山亦相接连亘数百里产铁宋设炉冶久废卢源山在万安县东五十里诸峯环列如屏

  西平山在万安县东南八十里亦名西阳山东抵兴国北接泰和巉岩悬峭惟西南平坦梁

  口水出焉下流入于赣江朝山在万安县南二十五里临大江山𫝑耸秀诸峯环拱若朝仰之

  金牛山在万安县南六十里东瞰大江中有石如牛因名五马山在万安县

  西南八十里五峯相连状如五马芙蓉山在万安县西五里山形秀丽超出众山

  山在万安县西北四十里东华山在永新县城东盘旋拱抱下临深潭林木森秀为近

  郊之邹冈山在永新县东二十里为县水口登之可尽江山之胜其麓有仙溪洞下俯

  深潭对峙者为金竹峯梅田山在永新县东二十五里平田特起三峯峭立如笔架下为

  宝仙圣洞深数百步其阳为玉虚洞宽敞可容千人巨石壁立十数仞上开天门深可一二里右为

  合壁洞洞门双辟如合扉马頬山在永新县东四十里于群山中最为高耸义山

  新县东南绝顶三峯次列若有长㓜之序故名一名永新山王象之舆地纪胜本名龙头山唐天宝

  六载改曰永新新志义山北有双巽峯西北去县十五里两峰并耸南有文笔峯一名丙峯去县六

  十里屹立圆锐山上有荛湖及屏障诸峯西交彬广南控䖍吉真巨障也炽山在永新县东南

  六十里南接泰和县界最为偏阻群峯矗起势若火炽因名绥原山在永新县西南四十

  里𫝑连永寕鹅岭山址可六十里其顶石峯如塔上耸绝崖下𫖯重渊其麓为洛阳峡去县三十里

  峻绝难行过者以比洛阳之伊阙拔铁山在永新县西南百馀里周围百馀里与龙泉县

  接界牛吼江出焉东流入泰和县界禾山在永新县西北六十里上有七十一峯连跨五百里

  奇峯累累与衡潭相接山巅平袤相传曾产嘉禾故名禾山又以山在兑方一名秋山最高者为赤

  面峯又有白云凌霄二峯下为白石室瀑布悬流荡为一潭深不可测号曰龙溪亦曰龙门下有中

  山清凉二峡又西二十里曰龙凤山其状飞舞又西十里曰大崦山又西曰砻山群山交汇石壁峻

  立下有滩十里波涛如雷鸣又湖仙山去县八十里复山去县百里俱与禾山相连拐湖山

  在永寕县东南六十里有泉自山腰涌岀直泻山麓汇流成湖旗山在永寕县南一里山𫝑昂

  耸如列旗帜浆在永寕县西三十里周四十里峯峦峻峭松林蓊蔚有泉味甘如浆

  玉笥山在永寕县西四十五里泉石甚胜以别于新淦之玉笥而名迎冈山

  寕县西北五里中有石潭旱可祷雨小江山在永寕县西北三十里拐湖鹅岭二水经其下

  钟鼓山在莲花厅东五里叠嶂崇冈𥓂砑礧砢中有石形如钟鼓扣之发金革音灵芝

  山在莲花厐东十五里其上常产灵芝故名南华山在莲花廰东二十里山色秀丽若芙

  蓉倚于碧霄五峯山在莲花𠫊东二十里五峯秀耸卓拔云霄其势俯仰曲折如奔马又

  名五马囘峯壶山在莲花厅东南五里高侵碧落翠点晴空一名元阳洞山洞中四隅碧色

  巉驳黯苍顶有石⿰王⿱亠𭾱瑰莹圆精光夺目如玉壶状故名黄旸山在莲花𠫊十五里上有

  葛仙坛峯头有清泉四时不竭玉屏山在莲花厅东北十五里众峯倚伏横岫连延鹿

  角山在莲花厅东北二十三里合沓嶙峋峯森列㦸望之形如鹿角方石岭在庐陵县

  南宋景炎二年文天祥自永兴引兵还兴国蒙古将李恒追之及于方石岭都统巩信力战死之县

  志方石岭在县南百里连峯崱屴骑不得上左翼罗坑诸峯右有庚山养军山龙口瀑布雪溪坑诸

  胜岭之南有统制石即巩信死处廖仙岭在庐陵县西南六十里盘旋𮞉合一名曲山旧

  传唐会昌中有廖仙姑隐此蹲岭在庐陵县西三十里登此可尽城郭之胜阆川岭

  在泰和县南八十里广袤三十里登科岭在泰和县西北五里环绕县后上有应梦阁赴

  试者豫宿其上求梦皆验盐仓岭在吉水县东二里其上宽平南唐时曾运盐贮岭上以给

  居民故名杨梅岭在吉水县东五十里出杨梅相近为金钟岭高耸圆秀穹岭

  水县南八十里与西山对峙又名东山耸拔如卓笔白富岭在吉水县北九十里有泉自巅

  出悬流不竭王岭在吉水县北九十里绝顶石壁高数十仞下有小岩窝五六尺其侧有范

  萧岭数峯矗立涧水南流以范䔥二仙名大盘岭在永丰县东七十里岭面宽平可耕多种

   蓝又名蓝田岭东接乐安县界高霄岭在永丰县东南三百里其并峙者为慵岭俱高耸厄

   仄又当要道行旅苦之狮子岭在永丰县南三十里上有巨石如狮相近有圣岭上有井

   深广数丈龙堂岭在永丰县南七十里亦名龙潭上有古砦宋建炎中居民避寇于此

   空岭在永丰县南一百里形如覆斗内空阔可容二三百人相见岭在永丰县南一

   百四十里二山前后相连其间峯回路转约五六十里行人往来常相见九曲岭在永丰县

   南二百里连亘九曲上有九峯竹篙岭在永丰县南二百里高数百仞横亘数十里东扺寕

   都界南抵兴国界上有路通汀州层峦深洞林木阴翳甚险厄酆岭在永丰县西三十里亦名

   九峯岭蜿蜒起伏为一十八⿰土㓜 -- 坳又西十里为白雾岭西接吉水县界三峯联属高数百丈禅和

   岭在永丰县东北五十里高几千仞接新淦县界羊角岭在安福县西五十里一名炀冈

   上有仙坛龙洞洞中秉烛入数十步水深莫测其北为龙云岭长岭在安福县西六十里寰宇

  记山有石墨可以种火是为不灰石愁猿岭在安福县西一百三十里崎岖险峻行旅艰阻

  游岭在安福县北四十里本名牛岭县志安福居其阳袁州居其阴旧有群牛经此山遂

  成小径北走袁州者多由此黄土岭在龙泉县西南二十五里𮞉环峻峭土色皆黄自麓

  至巅九折而上元季常于隘处置关遗址尚存峩岭在龙泉县西南四十里一名鹅岭势插云

  霄上多巨石有飞云洞萦回二三里又有集云峯石人峯仙鹤池诸胜蓬莱岭在龙泉县

  北五十里上有石笋岩篠岭在万安县东南一百里高秀多林木路通黄塘西冈岭

  在万安县西五十里瞰大江鹅岭在永寕县东五十里双峯耸翠中有巨石其旁峯峦昂起

  如鹅项因名七溪岭在永寕县北十里长二十馀里两山夹峙险峻如厄吭林木交䕃有

  泉流萦绕为七溪三十六涧周公岭在莲花𠫊东北二十五里上有罗家仙岩高耸如屋

  及伏虎岩鸦石狮石蜈峯蛟峯秀溪澄潭诸胜文笔峯在庐陵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宋文天

  祥居其下金竹峯在庐陵县北六十里高三百丈周三十七里两峯对峙如竹因名其西为

  笋峯峯高二百丈周十五里顶有巨石如笋又西为斗门峯周二十馀里山顶方平如斗莲花

  峯在吉水县东六十里峭壁万仞松杉森列中有池产白莲花及菖蒲三凹峯在吉水县

  西北七十里上凹山石壁立石常有光俗名石镜中凹为南北往来通衢下凹稍高俯临赤石潭

  东旸峯在安福县东十里磅礴高耸四面形𫝑各殊西有石屋谺然中空可坐百馀人其南

  为白云峯下有泉流入蜜湖石榴峯在安福县东十五里瞰江下有龙潭深不可测

  峯在安福县南四十里高耸峻拔卓立天表其麓有碧云洞两石削立如门巾子峯

  泉县东南三十五里顶尖而秀高数百仞明统志出龙须玉印峯在莲花厅东北二十

  里曲池环麓倒影含光宋刘达有印浮水面之句三仙峯在莲花厅北八里下为虎溪发

  源处若海外三山隐约云际鹅公障在万安县东南十里脉自蕉源山来周环四十里峻

  峭崎岖草木灵异山顶翘耸如鹅头天桂冈在泰和县南二十里屹若天柱正对县治

  冈在吉水县北四十里广数丈其圆如日相近五里有月冈状如偃月与日冈相对贞女

  冈在龙泉县东北三里上有贞女坟云冈在万安县东北宋庆元间迁儒学于此

  冈在永寕县西三里发脉鹅岭连接七溪有万马奔腾之𫝑通大岩在泰和县东南舆地

  纪胜在潮山之侧亦名圣岩有飞泉自岩而下入石罅中十龙岩在泰和县南四十里空洞

  可容百馀人中有龙井清水岩在泰和县北五十里广可容数百人深不可极下有石穴

  亦可容百许人有泉自岩下麓入石穴中旧传有人持糗粮而入度行十馀里闻撒网声惧而还

  洞岩在吉水县南八十里产龙须草又桑洞山下有仙女岩大仙岩在永丰县东南

  楼原其相近又有猪肝岩铜钱岩穹然百丈窥其中有陇亩之形错布不可入葛仙岩

  泉县东南十五里有石室可容数十人又有通天门望仙台洗药泉黄塘岩在万安县东南

  一百八十里岩中嵌空玲珑若楼阁状有石鼓石钟又有蛟穴出泉四时不竭枫溪岩

  寕县西南五十里与湖南衡州府酃县接界黎洞在吉水县东五里黎王砦下洞中皆良田

  溪水清冽神洞在吉水县南五里一径如线依山俯涧略可容足不百步即宽平有良田百亩

  甚肥沃两山含翠峯高入云鹧鸪洞在吉水县西北五十里四面环山中分南洞西洞有

  田数百亩南唐时盗吴申先尝据此石莲洞在吉水县西北九十里盘石屹立阔三四丈中

  空如屋洞口有罗汉松甚奇古明罗洪先题曰梅关又于洞南建正学堂久废金牛洞

  丰县南二百里境甚幽寂明罗伦构书院于洞内石城洞在安福县西一百三十里石𫝑

  环抱如城洞门广丈馀中可容千人者数处前后相去五里许有间水从岭后流岀溉田数百亩旧

  名石廊洞里人刘元卿改今名石廊洞在永新县西北一百里洞深一二里中有石幢石鼓

  等岩窦通后岭竒甚相近十里为元阳洞清泉涌岀注溉一方虎口石在庐陵县北一百三

  十里石临赣水高三丈上开一穴状如虎口牛吼石在泰和县西十里赣江自黄公滩来

  皆平坦经此则险悍如群牛之吼石钟在安福县西罗汉寺旁有岭曰阳冈下瞰碧潭巨石

  倒垂崖中状若钟石鼓在安福县西资福寺旁有溪曰湾潭巨石错立中有一石如鼓或云

  宋熙寕间鼓尝自鸣赣江在庐陵县南自赣州府北流三百里经万安县西折东北流六十里

  经泰和县东又东北八十里经庐陵县界达城东又北四十五里经吉水县西又东北入临江府峡

  江县界桑钦水经赣水东北过赣县东又西北过庐陵县西又东北过汉平县南万安县志赣江自

  赣县梁口滩北入县界有滩凡九曰昆仑暁滩武朔昂邦小蓼大蓼绵滩漂神惶恐水性湍险惟惶

  恐滩尤甚本名黄公后讹为惶恐滩也 按陈书赣州有二十四滩今正有十八滩其九滩详赣县

  泰和县志赣江自万安县东流入经县南县东水流澄澈故又曰澄江庐陵县志县之东赣江自南

  下合庐水经郡城过螺子山亦曰螺川又四十里经墨潭而下吉水吉水县志赣江自府城东北注

  县西南十五里之墨潭为吉文水与永丰江合有清湖洲横互江中逶迤缭绕状若吉字故名吉水

  又曰文江又东北入峡江县界 按吉文水即赣水之异名寰宇记别载吉水在吉水县东北十里

  源出永安乡东北会赣水故老传云此水源出有波文成吉字今县东北无此水盖误泸江

  在庐陵县南即古庐水汉书地理志安成县有庐水东至庐陵入湖汉水经注庐水西出长沙安复

  县东至庐陵入湖汉水旧志泸江源出安福萍乡二县界之泸潇山东流一百八十里经安福县北

  又东折而南八十里与永新县南之永新江会入庐陵县界又四十馀里至城南十五里大皋渡入

  赣江在安福者一名安福水在庐陵者又名神冈山水仙槎江在泰和县东南源出兴国

  小窑岭西北流合仁善大蓬等水入赣江其仁善江大蓬江源皆出兴国县界西流至县东南入仙

  云亭江在泰和县南一名绘水源出赣州府兴国县界有二源自梁口西北流一百里

  至县境沙村合流又自县南株林口入赣牛吼江在泰和县西亦曰禾溪水出永新县南拔

  鐡山东流至县界蜀口洲合蜀水又东至牛吼石入赣江白水泷江在永丰县东一有五

  十里水出层峯之间倾泻十馀丈其下为潭深不可测下流为黄竹溪绕县之左以达恩江又麻江

  南坝水在县东南葛溪在县西北白水在县西俱入恩江恩江在永丰县南旧名濒水亦曰永

  丰水源出乐安县及寕都州兴国县界汇流经此又合县境诸水入吉水县界西经县南入于赣江

  又龙门江在县南自寕都州发源北流至层山司前由百蛟以达于恩江又永丰郷水在县南自兴

  国界发源黄溪磜在县南一百六十里自塔头发源百二十磜在县南自寕都发源皆流至层山出

  百蛟达恩江遂江在龙泉县东南亦曰龙泉江其上流为左右二溪合流绕城东下会浩溪

  雩溪诸水又东北入万安县界凡历八十四滩至县西注于赣江其左溪有二源一出湖南桂阳州

  之掘渡一出上犹县之大林至左安而合历石郁泷又东至县西南李派渡与右溪合右溪源岀石

  含山过朱沙泷七里至观坑又二十里至李派渡与左溪合永新江在永新县南源出禾

   山亦曰禾水亦曰大溪东南流合县境诸水至县东又东会群川入庐陵县界合泸水入赣江县志

   禾水停蓄者为金城潭又东下曰苦竹滩其冲激于石砻山下者曰长砻滩短砻滩黄花滩舟行𮞉

   旋石罅最为险阻又东下数十里会胜业水为麻蜀二滩又东至县城南会黄陂诸水为忠义潭又

   东行会茭州袍陂理陂诸水为溶江又东至马颊山下为大滩又东入庐陵县界金城江

   在莲花𠫊东五里合梅州玉带水会于龙陂厅志相传昔建广兴县于此城临江岸故名砻口

   江在莲花𠫊南二十里砻山下滩险浪激吼声如雷流入永新之禾川厅志水浅则砢横礧叠深

   则没腹露尖小舟盘溜必计篙数而下习溪水在庐陵县南源出吉塘渡支流由天华山

   东合众流贯城市东北入赣江井冈水在庐陵县西六十里自安福县流入经洋江口入赣

   江又安塘水在县西七十里东流数十里曲折入三江口以达赣江横石水在庐陵县西北

   源有二一出吉水县之中鹄乡一岀县北之大湾流合清湖诸水至县北二十五里三江口入赣江

  螺湖水在庐陵县东北自城西五里冈冷水坑发源曲折流经云腾岭下有沸泉流合焉北

  折而东汇为螺湖注于赣江禾水在泰和县西北五十里源岀禾山亦名旱禾江又有滩水

  亦出禾山皆合永新江入庐陵县界明德水自兴国县发源西北流入永丰县界为义昌水

  又西北经吉水县南过沙溪萧泷入庐陵县界至县东三十里永和市东合王江入于赣江又孤

  在永丰县南一百八十里亦自兴国县来合叶家磜水至表湖司前逹萧泷又储溪在永丰县南一

  百六十里自寕都州发源流经沙溪注于萧泷又王江水源自富江之上北流入明德水卢江

  水在吉水县南源出永丰县界合上卢中卢之水西流为卢源又西北流至县东南五十里汇为

  卢陵灌田数万顷又西北流入义昌水南溪水在吉水县西北五十里源出县西中鹄乡

  东北流经朝元山下又东流二十里为螺陂又五里岀柘口入赣江同江水在吉水县西北

  六十里源出袁州府分宜县有枫子江柿陂河湖石水皆汇流入于赣江又清溪水源出安福县东

   尼山东流至县西北注同江百丈磜水在永丰县南二百二十里自高霄岭发源北流

   至表湖以达赣江王江水在安福县南源出陈会二山东流至县东南六十里王江口与

   泸江合共汇为龙陂寰宇记王水在县东南百里即此又更生水在县西南源出更生山流经青山

   口入王江水又修水在县南四十里发源孤川下流亦入王江水郭水在安福县西三十里

   源出郭山上通宜春县界下达泸水义川水在安福县西一名南溪水源出袁州府萍乡县

   界又湖南攸县水亦合流焉南流达永新县界合永新江水奔涌善溃决岁啮民田无算明天顺中

   乡人刘岳凿石数十里通舟楫遂不为害因名义川赤谷水在安福县北源出分宜县之连

   岭又荷溪水源出鸽湖山俱合坦陂水入泸江又智溪水源出宜春县桑田山亦合荷溪水入泸江

   同水在安福县北四十里源出游岭东南入泸水毛停水在安福县东北七十里源

   出游岭东南流县东入泸水又阎水在县东三十里源出岭东流合毛停水蜀水在龙泉县

  北一百二十里亦名禾蜀水有二源俱在县西北界左源清湛右源稍浑过金田合为一至泰和县

  界合禾溪水入赣江龙溪水在万安县东源出龙头山流至县南注惶恐滩又桧溪自县东

  邓家砻岀县南五里桧溪桥入赣江蜜溪水在万安县东南其上源为蜜溪潭水清冽而甘

  西流入赣江染口溪水在万安县南八十里亦名梁口江源出西平山西南流入赣江

  皂口溪水在万安县西南源出赣县界三龙山北流经县西南六十里之上下造有泉流

  合焉乂经祉坪出皂口入赣江宋建炎初金人追隆祐太后至造口不及而还造口即皂口也

  江水在万安县西北三十里源出韶山东流会黄鹄水入赣江射洲水在万安县西北

  六十里发源龙泉县界北流经泰和县合牛吼水入赣江苏溪水在万安县北十里源出同

  源又常溪水在县东北三十里源出仓山俱西流入赣江城江水在万安县北六十里有二

  源一出蕉源一出卢溪由南洲合流至两江口会麻溪流经湖陂湾头入赣江其麻溪一名麻斜溪

  源自泰和塘源溪口合李陂溪水卢源陇水流入赣江黄陂水在永新县东南五里源出

  绥源山东北流合永新江又袍陂水理陂水桃源水皆在县北茭川水在县东北仙岩水在县东俱

  流入永新江胜业水在永新县西二十里源出拔铁山水甘沃溉田胜于他水东北流会

  琴亭水入永新江又桄溪水洋潭水皆在县西北流入永新江鹅岭水在永寕县治南源出

  永新县界西流经此又西会浆山水又县东有拐湖水源出龙泉界亦西流会浆山水浆

  水在永寕县西源自湖南茶陵州界东流与拐湖山水鹅岭水俱汇于𩀱江口经小江山萦𮞉百

  八十里下入永新江中琴亭水在莲花𠫊西南四里旧志水落石潭声鸣如琴东流自栗

  传镇合百丈洞水至西阳江口入永新江文溪在泰和县西里许经县治南东入赣江又秀溪

  在县西百步武溪在泰和县西源出武山至牛吼江口入赣江清溪在泰和县东北

  里许自登科岭发源东南流经望仙桥入赣江浩溪在龙泉县东又东有雩溪亦名鳖溪南流

   经旧县西皆入遂江郑溪在永寕县城南亦曰郑溪井溢流入鹅岭水鉴湖在吉水县

   东二里其水自县西东流萦𮞉如带澄澈可鉴蜜湖在安福县东十五里中有鲫鱼味甘如密

   故名亦名东湖其水可溉田千馀亩石牛潭在吉水县西北四十里每江水暴涨见石牛浮

   水上又北十里曰悬潭相传旧有蛟龙为害今有鐡柱镇焉暗潭在永丰县高霄岭北阔五

   十丈可溉田千亩百花潭在安福县西泸潇武功之间峯峦峻峭云雾常覆其上人迹罕

   东溪潭在万安县蕉原山中亦名甘溪潭北坑潭在万安县东北山峡中阔

   三丈深不可测马颊潭在永新县东四十里潆𭰁三里渊深莫测苦竹潭在永新县

   东五十馀里长竟五里与庐陵接界梅陂在安福县东北阔三百馀顷仙鹅池

   泉县舆地纪胜在龙泉县峩岭中峯绝顶方广三丈水色如蓝四时流注不绝渔染滩

   水县东二十里又东十五里有蓝家滩党滩在吉水县西南三十里距庐陵县黄洲之下水

  𫝑奔槎滩在吉水县西三十里有石伏水中又县西十五里有三曲滩亦曰三顾滩为往

  来泊舟之所龙洲滩在吉水县北七十里又县北一百里有猪嘴滩巨石连伏水中水势

  金滩在万安县北六十里中列三洲多沙碛大滩在永新县东马颊庙下江阔半

  里许石𨻶可容舟者仅数尺其下为木黄滩鱼矢滩画角滩四滩相连互三十馀里石𫝑险恶

  砻滩在永新县西砻山下与短砻滩黄花滩相接俱险恶白鹭洲在庐陵县东赣江中

  长五六里白鹭书院在其上龙洲在泰和县南一里江中又县东二里有金鱼洲状如游鱼

  大洲在吉水县南二十里元至正中设兵屯守居民辏集后废鱼袋沙洲在龙泉县

  儒学前秋冬水落始见长二十馀丈外窿中洼形如鱼袋故名秀洲在龙泉县西遂水上流宋

  时尝置巡检司今为居民辏集处鹅鸭洲在龙泉县西十里有南隩陂塔岭泷二水夹之

  下流合遂水入赣江云洲在万安县西为龙泉江入赣江处环十馀里积石如堵清冷

  泉在吉水县西北六十里鹿角峯北平地涌出汇于曲池下流为冷水塘溉田百馀顷又涌泉在

  县东北七十里溉田三十馀顷大泉在安福县南一名石牛泉寰宇记大泉有两穴中有石室

  阔三尺一磐石如人坐旁泉岩穴状如削成舆地纪胜石牛泉在县南六十里中有巨石如卧牛莫

  知其东麓泉在安福县北六十里智溪山下味甘美虽不盈尺而大旱不涸汤泉

  在龙泉县西二十二都又下流十里樟水坑亦有温泉东坡井在庐陵县治南宋苏轼自

  儋耳还过此游清都观至米巷曰此地可开丹市人如其言果得甘泉因名









                      总篡官李 菡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章诒燕恭  校

                      校对官颜以燠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吉安府

︹古迹︺庐陵故城在今庐陵县南汉置三国吴改置高昌县省县入之隋改石阳为庐陵唐

  始移还故治旧唐书地理志庐陵汉县州所治旧治石阳县永淳元年移于今所寰宇记庐陵故城

  在今县南一里 按晋宋二志无庐陵县诸书所载纷然不同元和志谓今县本汉石阳而汉之庐

  陵略而不言旧唐书后汉改庐陵县为西昌隋复为庐陵与郡国志及宋志皆不合惟寰宇记言孙

  策改庐陵为高昌以今志县境古迹考之差为近是篕当时废庐陵别置高昌也旧唐志所云后汉

  当亦指孙策之时西昌疑即高昌之讹耳高昌故城在庐陵县西本庐陵县地三国吴改

  置高昌县梁时并入石阳寰宇记孙策改庐陵曰高昌梁改高昌为石阳 按石阳县后汉永光元

  年置晋宋齐三史庐陵郡并兼有石阳高昌二县今曰梁改高昌为石阳当是并二县为一非改也

  县志故城在县西十五里 按晋志庐陵郡首西昌县当为郡治而元和志言晋时治石阳诸志亦

  不云尝治西昌也以寰宇记高昌本庐陵之说考之则吴时及晋初郡治当是高昌志讹高为西耳

  西昌故城在泰和县西三国吴置县隋改为泰和自后因之寰宇记隋平陈改为安丰寻

  改为泰和 按县记云隋定江表大使韦沈废安丰泰和二县至大业八年以旧安丰非水路之要

  遂移就故西昌县西三里古城唐贞观元年县人以西昌曾被寇陷移归故地贞元三年又移白下

  驿西即今理是明统志故西昌城在泰和县西三里今废为民居吉阳故城在吉水县

  东北三国吴置县以在吉水之阳而名隋省南唐保大中复分庐陵地置吉水县寰宇记吉阳故城

  在吉水县东一百二十里吴后主二年立隋开皇十年废 按吉水本吉阳县地而今县建置之始

  诸书不同宋白续通典云隋大业末分庐陵水东十一乡置吉水县然隋唐志俱不载九域志则中

  宋太平兴国元年置宋志及文献通考又云雍熙元年置县志则谓诸说皆非曰南唐保大八年

  庐陵置吉水县见古图经及永丰曾氏家谱而县之南华院藏杨吴顺义七年税帖犹称庐陵县吉

  阳场又荐福寺有干真三年铜钟款识亦然则保大以前尚为吉阳场未为县也至周广顺二年

  鉴书吉水人欧阳广拜本县令是岁为南唐保大十年在置县之后二岁乂今观音院有保大十年

  户帖及县人周洽藏其八世祖显德六年以后诉免役帖八通皆用吉水县印而建隆三年韩熙载

  撰僧元寂碑开宝四年徐锴铜岩观记皆称吉水县名则不待兴国雍熙而始置县又明矣其言独

  有所据故备录之石阳故城在吉水县东北后汉置县晋移庐陵郡治此元和志晋太

  康中移郡于石阳县今旧州东北故城是也寰宇记石阳故城在吉水县东北三十里 按舆地志

  云后汉和帝分新淦县立石阳县属豫章郡献帝割属庐陵郡隋开皇十年改石阳为庐陵又旧郡

  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隋大业三年置唐开耀元年州人刘智以州逼赣水东通大山户口殷繁土

  地湫隘陈移郡之利永顺元年移于今理阳丰故城在永丰县西三国吴置阳城县晋太

   康元年改名阳丰隋废南唐为吉水县地宋至和初割置永丰县县志县西六十里有阳城相传故

   县治安平故城在安福县东南汉初元元年封长沙项王子习为安平侯国属豫章

   郡后汉永元八年改曰平都三国吴置安成郡治此隋废郡改县曰丹成寻改安复唐又改安福元

   和志安福县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安平县隋为安复县武德中改为安福寰宇记废平都县

   在安福县南一百步汉时在县东南王水口以地险徙此安成故城在安福县西汉置县

   属长沙三国吴属安成郡晋改曰安复隋省入平都因改平都为安成寰宇记汉安成县本新茨亭

   今安福县西六十里有安成故城存安成记云县本有两郷汉县理西乡吴又移于东乡遂兴

   故城在万安县西北三国吴置新兴县晋太康元年改曰遂兴隋废寰宇记遂兴故县在泰和

   县南一百七里舆地志云后汉献帝立遂兴县吴大帝改曰新兴晋武帝复为遂兴以在遂水口为

   名隋平陈废明统志在万安县西北十五里今龙泉江口金城即其地又龙泉县志县东光化乡有

  遂兴县故址晋太康中徙治于此今犹曰故县永新故城在今永新县西元和志县东北

  至吉州二百二十里寰宇记县本汉庐陵县地吴宝鼎中立永新县属安成郡隋废郡县并入泰和

  武德四年析泰和地置南平州复立永新县隶焉八年州废县入太和显庆四年永新之民以太

  和道远请别置县于禾山东南六十七里即今理也旧志故城在县西三十五里又有南平州城在

  县西二十里广兴故城在莲花厅东晋太康初置属安成郡隋废唐武德五年复置属

  南平州八年省入太和永寕旧城在今永寕县东五十里鹅岭西本永新县之胜业乡

  旧有寨置巡司元至正五年以道路阻险立县于此十三年复遭兵燹改筑土城于瓦冈即今县治

  东昌废县在泰和县西三国吴置县属庐陵郡晋以后因之隋开皇十一年省入泰

  和唐武德五年复置属南平州八年复废入泰和寰宇记东昌故县在泰和县西六十里名胜志今

  之永和镇即其地兴平废县在永丰县东北三国吴置县属庐陵郡梁末改属巴山郡

  隋废寰宇记废兴平县在吉水县界吴孙策二年立隋开皇十年废县志今县东北有兴平乡即因

  故县为名大皋城在庐陵县南二十里陈书高祖纪梁大宝元年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

  遣杜平虏率千人入赣石鱼梁高祖命周文育击走之迁仕奔寕都寰宇记大阜城在泰和县北八

  十三里临赣水县志今泰和县北二十里抵庐陵县界乂北三十里有大皋渡城盖以大皋渡名

  白口城在泰和县南陈书高祖纪高祖遣杜僧明等率二万人据白口筑城以御李迁仕迁

  仕亦立城以相对寰宇记白口城在县东南二里今两城旧迹犹存近白下驿县志在县南五里隔

  江东谓之石城西谓之高城马家城在吉水县东北二十里故石阳城南县志宋高宗时

  州守马彦先所筑严城在永丰县南十五里相传唐末有严将军者屯兵于此因名又县南

  圣岭上有土城相传五代时神人所筑宋绍兴中郷人避寇其中多所全活亭符城

  福县南八十里又禾城在县南一百里建置未详牛羊城在龙泉县西北三里古山寨宋

  建炎四年山寇犯县县令赵迪之筑城御却之亦曰牛羊寨蒋公城在龙泉县西县志在

  石溪西陂阜上城濠犹存相传昔蒋姓所筑鱼梁城在万安县南五里染末李迁仕遣其

  将杜平虏入赣石鱼梁作城即此县志城近龙溪惶恐滩报恩镇今永丰县治九域志至和

  元年以吉水县报恩镇置永丰县在吉州东一百四十里什善镇在龙泉县南旧治此寰宇

  记龙泉县在吉州东南一百八十里本泰和龙泉乡什善镇地南唐保大元年析龙泉光化遂兴禾

  蜀四乡置龙泉场以乡为名采择材木之所也其地水源周匝八百里旧治在今县南二十里宋明

  道三年知县何嗣昌徙治水北罗汉寺即今治万安镇即今万安县治九域志熙寕田年升

  龙泉县之万安镇为万安县属吉州在州南一百八十里县志时漕使金君卿以镇当水陆之冲控

  扼赣石之咽喉为漕运重寄请割龙泉之永兴禾蜀二乡及土耆太和土城信都四保赣县之龙泉

  乡八团置县时适有五色云见亦名五云城旧监务在龙泉县治东一里宋淳熙中创元

  因之后兵毁都督行府在万安县梁口三惠寺宋文天祥勤王次万安驻此大书都督

  行府四字于门一夕雷电交作晨见府字若涂抹者止存都督行三字天祥悟勒兵他往次日元兵

  捣石村在永新县北四十里平原村安成记石广四尺长倍之其色莹黛颜鲁公为吉

  州司马行部至此抚石而憩叩之其声清越谓可捣衣今更千年土花不蚀其子孙有居平原村者

  因称为捣石村义冈营在莲花𠫊东二十里义冈岭上宋季永新彭震龙聚里中豪士数百

  人应文天祥及永新城溃震龙力不胜敌遂屯兵于此民资捍䘙焉至今营沟旧址犹存张钦

  砦在吉水县北王岭杨吴将张钦屯兵所相公坪在吉水县北王岭与张钦砦相近杨

  吴时彭玕作乱置堡寨于上可容数万人今仓库之迹尚存乌石炉场在万安县东南

  黄塘界其地旧时烧石成灰细白异常陶皮石室在泰和县武山北明统志昔有陶皮

  二仙隐此食桃果度岁月居者必高洁若茹荤则虎豹随至游山者亦然今呼为北岩祈祷有应

  姚崇石室在永新县西北寰宇记禾山足有石室豁然洞开有大涧阔数丈内有泉涌可

  以行舟人不敢进兽不敢窥今古谓精灵龙蛇之所居唐姚崇布衣时曾卜居于侧读书数载今遗

  墟犹杨万里故宅在吉水县西北五十里南溪上罗大经鹤林玉露诚斋年未七

  十退居南溪之上老屋一区仅蔽风雨山晓楼在庐陵县东北有文天祥书江西第一楼

  额 本朝康熙年间重建凌云楼在吉水县谷坪宋神童李如珪年七岁中神童科随父宦

  京孝宗召见即讲尚书无逸篇帝喜明日侍晏以父在赐珠帘隔之晏罢撤(⿱𥫗廉)-- 帘赐之后再举进士官

  至福建安抚使乃于村中起凌云楼悬珠帘以彰君贶环溪楼在吉水县北岭口元程钜

  夫有文江楼在吉水县北文江门其上为楼楼侧有飞霞亭为饯送之所宋改名飞云

  元改亭为楼郡人刘辰翁书飞云楼三字匾其上快阁在泰和县治东澄江之上以江山广

  远景物清华故名黄庭坚有诗墨池阁在泰和县学中明统志黄庭坚有前日学书池之句

  雪浪阁在吉水县北崇元观唐吕岩有诗御书阁在吉水县罗陂明统志宋

  御史萧服建有徽宗篆匾先春阁在安福县北门外宋建炎靖国间建黄庭坚有诗

  云阁在万安县西瞰赣江宋建正对水西芙蓉山戴复古有诗兴文阁在永新县学西

  宋文天祥题匾留帖阁在莲花厅东北二十五里复礼书院后邹元标记唐胄参军李怀琳

  绝交帖留传于安成彭伯圻家后转刘杨二姓又为邑令杨庭筠所得庭筠内召留此帖付刘氏刘

  氏因建阁于复礼书院之后以表扬令之不贪为宝诗人堂在府治西城隍冈唐杜审言为

  司户时置相山诗社宋卢彖建诗人堂有杨万里铭周必大箴二友堂在府治后舆地纪胜

  旧有古松与竹对植郡守李弥逊开轩其下胡铨为记三瑞堂在府治便𠫊东宋熙寕二

  年城西池产瑞莲玉虚观产芝草天庆寺降甘露郡守范道卿绘三瑞于堂壁蒋之奇有诗

  一堂在府治东三瑞堂左宋郡守方崧卿绘六一居士像并刻遗墨于中杨万里记堂后有贮

  进士第一堂在庐陵县学明伦堂前宋文天祥举进士第一因名板扉刻天祥所

  书魁字方广丈馀欧阳守道为作记焉读书堂在泰和县治中宋县令吕士元之子凑读

  书其间后为大魁爱竹堂在安福县治宋令李康成建黄庭坚有诗卢溪草堂

  在安福县治南宋王庭珪号卢溪筑堂退隐于此胡安国过之相与讲论数月乃去勉耘堂

  在安福县北六十里宋邑人彭竒宗建文天祥为之说三相堂在永新县禾山唐姯崇牛

  僧孺宋刘沆皆尝读书其间故名凌波亭在庐陵县南瞰江宋建王庭珪有诗正气

  亭在庐陵县北螺子山忠义祠前明建横江亭在泰和县治南取黄庭坚江横决事廰之

  句为白华亭在吉水县学右隋李孝子墓侧相石亭在永丰县南明统志宋文

  天祥兵败空坑过此山时顾石崖祝曰天若祚宋愿以崖石堕塞兵路言讫石果堕元兵不得进后

  人因名亭曰相石春风亭在永新县治内宋元綘为令时建杨万里有记读书台

  有三一在庐陵县治南宋周必大读书处一在安福县治南晋殷仲堪为安成太守时所筑一在县

  西南浮冈山唐丞相姚崇所筑青原台在府治西射圃之东南隅宋刘僴有诗清都

  台在庐陵县南清都观宋苏轼自儋耳归游观中因书清都台三字于台上越公台

  和县西十里相传隋越公杨素筑故名又以形似月呼为月様台沧浪台在泰和县西门

  外面瞰秀溪宋县令赵汝謩建粤王台在万安县西下临大江旧传尉佗所筑其对岸即龙

  泉江入赣江处凤凰台在永新县北明统志相传昔有县令筑以登览时祥鸟适至故名

  聪明堂在永新县北明统志五代时刘景洪尝告人曰我不从彭玕几活万人后世当有隆

  者因名所居北山曰后隆山有牛僧孺读书台即故基筑台曰聪明其子素生沆为宋相玉山

  馆在万安县北门外唐张籍有诗适轩在安福县清真观宋县令李康成寓此黄庭坚有诗

  贡士庄在府学后宋尚书胡槻建储米以待偕计士文天祥有记三株树在永新县

  西八十里榕湖村颜真卿后裔诩居其地有古树三株鼎立直上丈馀乃合为一其下可坐数十人

  历七百馀年犹茂神枫在安福县西百里其木状如神面目岁旱以泥封之有雨故吉

  州碑在吉水县西二十里龟跌在岸而碑枕于江霜降水落则见大业等字铁十字

  在庐陵县南门外江涯有铁铸一十字题云保大二年五月日置重一千三百斤世传南唐时造战

  舰以此系缆

 ︹关隘︺斗塘隘在庐陵县西北九十里地界安福吉水兼通袁州府及新喻县又县西七十里

  有九里岭隘西南九十里有黄茅峡隘银塘岭隘在庐陵县北一百二十里四山峭拔

  路通一线与袁州府分宜县接界旧尝置营于此白羊⿰土㓜 -- 坳在泰和县东南与兴国县

  接界山箐䈵郁纡径羊肠为闽广盗贼出没之冲明万历十六年于白羊⿰土㓜 -- 坳之三丫左右创两堡设

  官兵戍守后罢明坑隘在龙泉县南百里自隘而北又有白云庐阳二隘黄土猫儿二关又

  龙庵隘在县西五十五里自隘而西八十里至燕塘隘百里抵湖南彬州桂东县界口多崇山峻岭

  朝山隘在万安县西南朝山下背负峻岭俯瞰大江为往来扼塞又五十里为龙隘在县南

  两山壁立一线中通最为险阻县东南又有保安寨与兴国县接界逼近蕉源斜径回伏又有铁山

  龙桥莲花三寨俱在县南府志万安之患惟赣州之诸洞为甚明正德五年知县桑翘乃立朝山保

  安鐡山龙桥莲花五寨周以垣墙集民兵以守之富田巡司在庐陵县南八十里旧有

  富田寨在今城西宋绍兴九年移砦于此后置巡司至今因之永阳镇巡司在庐陵县

  西六十里过洋口水路通安福元至正中置井冈巡司 本朝乾隆三十年移驻于此固江

  镇巡司在庐陵县西南明初置敖城巡司 本朝乾隆三十年移驻于此早禾市

  巡司在泰和县西五十里元至正中设巡司洪武十四年裁十五年复置今因之阜田

  巡司在吉水县北二十里元置白沙巡司明移县西北十五里三曲滩 本朝乾隆三年移驻

  于此 按阜田旧名富田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改名有上中下市为舟车辐辏之所层山

  市巡司在永丰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元至元中置今因之沙溪市巡司

  丰县南一百六十里近凤凰山旧为沙溪镇明置巡司今因之表湖市巡司在永丰县

  南二百馀里明置巡司今因之萝塘巡司在安福县西九十里洋泽寨宋初置巡司于时

  砻镇乾道三年移驻于此明嘉靖中设同知驻防寻复改巡司万历中移驻江北口今因之而洋泽

  司址仍存左安巡司在龙泉县西南二十五里旧在县西南四十里禾源镇其地旁多小

  径委曲数十里为南康上犹桂阳之间道元至正二十一年置巡司洪武初移驻禾源 本朝乾隆

  十七年又移此北郷巡司在龙泉县北旧为砦元至大五年改置巡司至今因之

  州巡司在龙泉县北地名金田旧置于县西秀州镇明洪武初移驻于此 本朝乾隆二十

  四年移驻分汎之三十三都衙前市皂口巡司在万安县西南六十里明洪武三年置今

  滩头巡司在万安县东北七十里洪武三年置今因之上坪寨巡司

  在永新县东南六十里洪武三年置今因之升乡寨巡司在永寕县西十五里本名

  胜业寨明初置巡司于砻头隘洪武五年以地僻移驻于此 本朝改名升乡黄陂巡司

  在莲花厅西北旧为安福县南五十里之黄茆砦巡司明洪武中设万历中移时砻镇 本朝乾隆

  八年改置于此永和镇在庐陵县南十五里即废东昌县为商民辐辏处有上中下三市元

  置郡税司于此明初为税课局正德中革石镇在安福县北五十里接壤分宜为驿递孔道负

  贩络绎最宜提防沙市镇在永新县西四十里九域志永新县有栗傅沙市二镇即此

  禾山寨在永新县西北四十里又新安寨在县西北八十里明初俱置巡司今裁栗传

  寨在永新县西北九十里旧为镇明初置巡司 本朝乾隆八年万安营在万安县

  北滨江明设万安守备府为江西三大营之一九县民兵三所官军俱隶焉后渐分析设游击及守

  康熙三十四年游击改都司驻此走马塍砦在庐陵县东南儒林乡值夏方山之

  麓宋隆兴祀置巡司后废砻头砦在永寕县西南三十里山川平衍商民辏集有间道二一

  自东北历三阳寨七星船至湖南茶陵州一自正南至木村抵黄烟堡入湖南酃县俱径路盘错黄

  烟堡北去县三十五里亦县境险要处视田墟在永丰县东北兴平乡旧为视田寨明初

  置巡司万历中废又有蛟墟在县西南四十里诸水汇流于此旧有水次仓均村市

  安县东南一百三十里接兴国县界花石潭在泰和县东北四十里明永乐中置巡司 本

  乾隆三十年裁东南旧有西平砦巡司宋绍兴中置明洪武十五年螺川驿在庐陵县

  南三里赣江滨螺川递军所亦置于此今皆裁又县西六十里旧有桐山驿县南五十里有县潭驿

  皆久白下驿在泰和县东门外唐置后皆因之今裁又县东五十里旧有淘金驿县西

  五十里有浩溪驿俱宋绍兴中置明嘉靖二十一年白沙驿在吉水县北门外旧置于

  白沙镇明移此今裁五云驿在万安县城西南滨江宋元时置赣阳驿明初改置五云驿今

  裁又旧有五云⿺辶处军所久废皂口驿在万安县西南与皂口巡司相近明洪武五年置久

  

 ︹津梁︺习溪桥在庐陵县南门外宋咸淳中建南湖桥在庐陵县南习溪上流元泰定

  四年半苏桥在庐陵县南明统志宋苏轼过城隍冈见水木秀发以其境半于苏州故

  迎恩桥在庐陵县北门外旧名螺冈桥宋咸淳中建元时于此迎接诏敕始改今名

  瑞溪桥在庐陵县北明统志尝产九穗嘉禾故以名桥吟溪桥在庐陵县北二十里

  相传唐杜审言吟咏于此望仙桥在泰和县东门外宋熙寕中建南平桥在泰和县

  南门外名龙桥明洪武中重建渔染桥在吉水县东三十里宋庆历中建龙陂桥

  在吉水县东四十里宋浮熙中建大江桥在吉水县南为吉赣通衢恩江桥

  豊县治南百馀步旧名济川桥元至元中建掲徯斯有记 本朝顺治十七年改筑石桥乘驷

  桥在永丰县西明统志元学士程钜夫停骖于此故名三江桥在安福县东有凤亭水同

  水葛水合流于此而入泸江因名宋咸淳中建明洪武初重建寅陂桥在安福县西三十五

  里明末建集仙桥在安福县北门外明统志相传居人夜闻仙乐旦视之惟见书吕洞宾三

  字于桥因名凤停桥在安福县北门外泸江上宋元丰中建济川桥在龙泉县

  城南遂江上本名遂江桥宋元明以来屡建屡圯 本朝顺治十四年重建蜜溪桥

  安县南八里路通赣州秀水桥在永新县东南一里江洲桥在莲花厅北八十里

  一名义川桥元时刘隆瑞以洲中多石不可渡乃伐石为桥明天顺间刘岳复凿石数十里以通洲

  水仍建桥其上因名之曰义川后圯崇祯间修梅林渡在庐陵县东三里又城南三里有南

  亭渡凌波渡皆赣江渡口又广济渡在城南大港口大皋渡在庐陵县南五里又南十五里

  有木埠渡怀仁渡在泰和县南赣江滨为往来要津早禾渡在泰和县西四十里

  张家渡在吉水县南即义昌水所经有街市可泊舟为杂货所聚又水南渡在县南 里

  文江渡在吉水县北三里又县西北六十里有同江渡皆在赣江上嘉林渡

  福县东二十里为府通道又王江渡在县东南

 ︹堤堰︺源头堤在永丰县恩江桥之上二里许明万历九年筑槎滩陂在泰和县禾溪

  上流后唐天成进士西台监察御史周矩所筑长百馀丈滩下七里许筑碉石陂约三十丈又于近

  地凿渠三十六丈分灌田亩无算子羡仕宋为仆射增置山田鱼塘岁收子粒以瞻修陂之费皇祐

  四年裔孙进士周中和撰有碑记柿陂在吉水县西北八十里源出分宜县溉田千顷宋绍

  兴中县令吴明卓修复寅陂在安福县西四十里明统志横截泸溪下流达县前溉田万三

  千亩宋治平中知县黄中庸筑

 ︹陵墓︺︹晋︺苻表墓在安福县寰宇记在安福县四望橔之南太元中表年十六因母姜氏疾

  将尽一恸而绝太守表其墓桓修墓在安福县南十五里︹南北朝︺︹宋︺刘义

  康墓在安福县南︹唐︺卢光稠墓在泰和县西南千秋乡越台之东︹宋︺欧

  阳观墓在永丰县南泷冈即欧阳修父刘沆墓在永新县北十里王庭珪

  墓在安福县清化乡胡铨墓在庐陵县南天梁山周必大墓在庐陵县西山

  文天祥墓在庐陵县南一百四十里地名骜湖明宏治中敕修︹明︺曾凤韶

  墓在庐陵县朱口解缙墓在吉水县仁夀郷地名灞里杨士竒墓在泰和县

  北五里楮原周忱墓在庐陵县北十五里王直墓在泰和县高坪李昌祺

  墓在庐陵县北三里李时勉墓在安福县东乡钱习礼墓在吉水县西南

  曾翚墓在泰和县南云亭郷之塘刘定之墓在永新县北五里刘俨

  墓在吉水县西南夏朗彭时墓在安福县浮山罗伦墓在永丰县栗园罗钦

  顺墓在泰和县桃冈邹守益墓在安福县北乡小岭罗洪先墓在吉水县

  西北赤石潭邦华墓在吉水县北鳌山刘同升墓在吉水县西南夏朗

 ︹祠庙︺三肾祠在府学东旧祀唐颜真卿后益以姜公辅余靖宋欧阳守道有记九贤

  祠在府学明伦堂东祀宋欧阳修杨邦乂胡铨杨万里周必大胡梦昱欧阳珣欧阳守道文天祥

  忠节祠在府治南宋建祀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明宣德中重建增祀文天祥

  后增祀刘球李时勉刘子辅锺同凡十然 本朝康熙四十六年增祀明王艮曾凤韶邹瑾魏冕周

  是修颜环王省张彦方刘台傅应正邹元标李邦华李之清郭维经凡十四人五十四年又增祀南

  康陈乔宋左誉胡梦昱孙逢吉曾如骥刘子荐曾三聘元刘鹗刘运李廉高文鼎刘元谟郭焕章萧

  生解子元陈无吝李敬颜浩刘铎李干凡二十人惠祐祠在府城南神冈祀陈曲江县侯

  刘竺明统志竺尝守庐陵政绩显著既殁郡人立祠宋赐额惠祐庙封嘉应侯五贤祠

  陵县东南青原山祀王守仁邹守益聂豹欧阳德罗洪先文丞相祠有二一在庐陵县富

  田镇一在永新县东北二十五里胡忠简祠在庐陵县南芗城山下祀宋学士胡铨

  黄山谷祠在泰和县城内快阁右旌忠祠在吉水县城内祀明李邦华 本朝

  顺治十六年赐谥忠肃给祭田 舜 祠在万安县韶山侧古城庙明统志有

  三一在府城东南一在泰和县西江南一在永丰县治南皆祀陈武帝帝自岭南引兵讨侯景遣杜

  僧明等筑城御之民感其靖乱之德故立庙祀之介刚庙在庐陵县东南二十五里明统

  志相传唐有萧芮者长安人性刚毅为吉州牧抚民以仁待士以义览金凤山有高阜曰介刚乃结

  庵其上讲老子书自号萧道者既解任民思之不忘即庵址立祠祀焉宋周必大请赐今额

  平王庙在庐陵县东南四十里神即锺传仕唐为节度使封南平王既殁百姓思其德祀焉

  监丞庙在庐陵县南永和镇祀宋秘书监欧阳珣祠地珣故居也忠义庙在庐陵县

  南大鹏里宋绍定中南安洞贼入境泰和被焚著姓萧必显萧伯逵起义兵保障一乡以安事闻徴

  必显赐以爵几死于阵者立庙祀之明宣德中重建灵祐庙在庐陵县西一名康王庙祀宋

  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辽兵至保裔战死真宗赠封加秩民有所祷即应又各县皆有庙潇泷

  庙在吉水县南义昌江侧泷之上有大石若破瓮侧立十人盖蛟蜃窟宅岁旱祷雨者赴焉宋王

  庭珪有记韩将军庙在安福县治北将军韩千秋仕汉为济北相请兵入越讨吕嘉死之

  封其子延年为安成侯立庙祀之

 ︹寺观︺东山祥符寺在府治南三国吴建本名东山禅寺宋改今名明改为白鹭书院再

  改为县学后复为寺青原净居寺在庐陵县青原山上有虎跑泉锡泉雷泉宋治平三

  年赐额安隐寺崇寕初复旧名元末毁明初复修为丛林隆庆寺在庐陵县西二里唐建仁

  山寺宋改庆隆院内有五百罗汉堂元符中苏轼书榜能仁寺在庐陵县西原山唐建有

  韩熙载碑普觉寺在泰和县治东唐建宋元丰中有以真宗仁宗宸翰三十轴送此寺寺僧

  建阁藏之智林寺在泰和县治西北唐建宋治平中赐额龙华寺在吉水县治南

  有元寂禅师墓南唐韩熙载撰碑兴福寺在永丰县一都唐贞观𥘉建明为丛林

  胜寺在安福县治西唐建明洪武间立为丛林李时勉有记三惠寺在万安县梁口

  禾山寺在永新县西禾山赤面峯下旧名甘露寺唐宋僧徒最盛千僧釜尚存山前龙

  门溪悬流长数十丈清都观在庐陵县南永和镇南唐建紫霄观在庐陵县南东

  崇道观在吉水县北吴赤乌中建名招仙宋改今名崇元观在吉水县北五

  十里相传许旌阳逐蛟于此冶铁镇之今名元坛观灵集观在永丰县龙云乡旧名奉仙观

  明洪武八年重建洞渊延真观在安福县治北明统志宋时有异人自福建来以符

  药疗民病民感其惠立洞渊阁元欧阳原功记精修观在万安县治北宋建东华观

  在永新县治东南元有道士文月堂者构庵其上州判薛均用为创楼观居之又有东华观在万安

  县永和乡亦元建龙溪观在永寕县西南四十里元建清风观在莲花厅北三

  十里明永新刘髦微时过其地假寐观外是夕道士梦龙绕观门明日款以优礼髦遂下帷观中后

  髦显请敕赐读书台额以表之题一联于柱云玉笥派分修道所朝廷敕赐读书台明心院

  在庐陵县南白沙宋仁宗御书大雄宝殿四字宝祐中赐额明心院福圣院在安福县东三

  十里明统志唐仙女吴彩鸾来游手植二树曰罗汉柏每岁著花结实灵峯院在安福县

  治南唐建宋杨万里有记又有香积院在县永嘉乡亦唐建法济院在龙泉县六厢旧名

  南台宋改今名

 ︹名宦︺︹晋︺虞潭馀姚人领庐陵太守抚绥荒黎咸得其所︹南北朝︺︹齐︺范岫

  考城人永元中为安成内史创立钧折行仓公私宏益︹梁︺傅昭灵川人天历中为安成内

  史安成自宋来兵乱相接府舎称凶每昏旦人鬼相触在任者鲜以吉终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

  曰傅公善人不可侵犯乃腾虚而去自是郡遂无患郡多猛兽常设槛阱昭命去之猛兽竟不为害

  ︹唐︺颜真卿京兆人代宗时为吉州司马刘迥彭城人大历初为吉州刺史︹五

  代︺︹南唐︺李元清濠州人为永新制置使先是夏赋贡见𦈏元清奏请纳帛一疋折钱

  一千以为定制民便之︹宋︺梁鼎华阳人知吉州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徙之

  远郡太宗赏其强干代还赐以犀带记其名于御屏戚纶楚邱人太宗时知泰和县民险悍多

  构讼为谕民诗五十篇老㓜多传诵之每岁时与狱囚约遣归祀其先皆如期而还余靖

  曲江人庆历中知吉州元绛钱塘人仁宗时知永新县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以技胜

  之折取上腴田立劵久而整母始知之讼于县县索劵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又讼于州皆不得直

  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劵呼谓聿曰劵年月居印上是必得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劵续之耳聿骇谢即

  日归整田赵训之秦悼王五世孙建炎二年知永丰县孟太后避地䖍州䕶卫统制杜彦叛

  犯永丰训之与尉陈自仁设伏殱其众会贼别校继至官兵未成列训之拒战厉声骂贼与自仁俱

  被害赠训之直秘阁谥忠果自仁通直郎邑人为立祠李璆汴人绍兴四年知吉州江西兵

  素剽悍璆始视事即相挺为乱亟捕诛首谋者抚循其馀大布恩信境内遂安张大经

  人绍兴中宰龙泉有善政诸司列荐王师道兖州人绍兴中为吉州栗传砦巡检与盗战于

  吴村每射辄毙贼有伏于民居者挺身力战遂死立庙其地谢谔新喻人为吉州录事参军

  因死者旧瘗以鞂往往暴骨谔白郡取官船弃材以棺殓之岁大祲饥民万馀求廪官吏罔措谔植

  五色旗分部给粜顷刻而定赵蕃玉山人高宗时为泰和主簿受知于杨万里刘清

  之临江人孝宗时调万安丞州议减常平米直清之曰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

  便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栗者分赈其乡民甚赖之赵希言淳熙中为吉州司理属邑

  有𡨚狱希言理出之用杨万里周必大荐改授临江府司法黄畴若丰城然淳熙中知庐

  陵县州常以六月督畸零税畴若念民方鞎食取任内县用钱三十馀𦈏为民代输两年诸司举为

  范应铃丰城人开禧初调永新尉县当龙泉茶陵溪峒之冲寇甫平喜乱者诈为惊扰

  应铃廉得主名捽而治之安抚使奏弛民租诏下如章既而复征应铃力争讫得请民大悦后江石

  峒寇为乱吉州七邑被残复以应铃知吉州下车首以练兵足食为先务然后去冗吏核军籍汰老

  弱以次罢行永新禾山群盗啸聚数日间应者干数应铃察过客赵希邵有才略檄之摄邑调郡兵

  结隅保分道捣其巢穴擒之诛其为首七人一郷以定赣叛卒朱光贼杀主帅密遣谍以厚赏捕之

  张洽清江人嘉定中知永新县有狱吏受财乘间讯囚搒笞使诬服亟执付狱上于郡黥之湖

  南酃寇作乱洽单车往延见隅官访利害因行安福境结约土濠未几南安舒寇将来犯境闻有备

   杨大异醴陵人寕宗末调龙泉尉摄邑令适岁饥提刑同遣吏和籴米二万石于邑米

   价顿增民乏食大异即以提刑司所籴者如价发粜民甚德之冷应徴分寕人宝庆中调庐

   陵主簿夕廉能著有愬事台府者必曰愿下庐陵清主簿尤为杨长孺所识拔叶梦得

   人淳祐中提举江西常平兼知吉州节制悍将置社仓义仓平反李义山受赃之冤江万里

   都昌人淳祐中知吉州创白鹭洲书院以居学者讲诵之业大振︹元︺张懋范阳人至元中

   吉州路总管恶衣粝食率之以俭慎刑平政处之以公新府治设义仓郡万户苏良恃𫝑为暴为之

   翼者有十虎之目民甚苦之乃白宪府尽诛十虎夺良虎符黜之民大悦流亡来归者数千家相率

   为生祠以祀之︹明︺刘齐太祖初为行省参政守吉安守将李明道潜纳陈友谅兵城遂陷执

   齐欲降之不屈送友谅所杀于洪都城下顾文昱嘉定人洪武初知泰和州氏好讼光远为

   长榜诲谕来讼者俾居谯门上思三日然后投谍其真负冤者始为疏理未两月民不复讼境有虎

  为檄告神虎一夕去前知泰和者为安庆吴去疾有惠政州人语良牧必以二人为首云钱本

  忠武进人洪武中知吉水县有廉名诖误罢官百姓号泣乞留得还任卒于官留葬吉水民争负

  土营蔺芳夏县人永乐中知吉安府宽厚廉洁吉水民诣阙言县产银请置冶芳力奏其

  妄事得寝民甚徳之陈本深鄞人宣德五年知吉安府郡多豪强好讦讼巨猾彭搏等十九

  人横闾里本深密遣人与相结召与饮伏壮土后堂猝起拉杀之皆曳其尸以岀一府大惊乐安大

  盗曾子良据大盘山众万馀本深设伏大破之斩子良其为政举大纲不屑苛细大猾既殱府中无

  事每晨起升堂有所讼呼至榻前析曲直遣之亦不受状有抑不伸者虽三尺童子皆得往白久之

  民耻争讼尤折节士人饰治学宫奏新先儒祠庙满九载当迁郡人乞留诏予正三品俸又九载请

  老既去民肖像祀之何澄四川人正统中知安福县尝筑寅陂浚渠道复密湖以溉民田秩满

  民乞留诏还任张瑄江浦人景泰中知吉安府俗尚巫迎神无休日瑄遇诸涂投神水中无何

  瑄遘疾危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岁大饥陈谍上官不俟报辄发廪赈贷居八

  年以荐擢广东右布政使张淳合肥人宏治中知吉安府俗好讼蔓引动数百人淳莅以严明

  讼遂衰止版籍多淆乱淳为厘正役均弊绝府故有堂食钱淳悉以给还岁省民数千两民为立祠

  王昂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人宏治中知永丰县持廉秉公化民以德民有兄弟争讼者入庭耻之遂自平旧俗

  有丧必椎牛酾酒以速吊客昂导以礼教俗少变毁淫祠增社学凡事关风化者为之恐后邑称贤

  令必曰昂云张本钱塘人宏治间知吉安府郡多豪猾有隙辄聚党千人相挺击本下车即

  械系其尤而奏请聚至十人以上者发遣戍由是皆詟服莫敢犯陆震兰谿人正德中知泰

  和县时刘瑾擅政以逋盐课诬民县中当偿者万计震力白上官得免镇守中官岁征贡𫄨为减其

  额邑有浮粮累民震稽赋籍得诡寄隐匿者万五十石以补之亲行乡落劝课农桑增筑学舍居诸

  生躬为讲授毁淫祠祀忠节建仓县左储谷待赈立保伍法使民备盗盗不敢入境泰和人生祠之

  王守仁馀姚人正德中知庐陵县伍文定松滋人正德中知吉安府讨平永丰及大

  茅山贼巳与王守仁破桶冈横水诸贼巢宸濠反迎王守仁定计讨平之王冕洛阳人正德中

  知万安县宸濠反冕募壮士从王守仁攻南昌又献火攻策败之鄱阳宸濠易小舟遁冕部卒追及

  之遂就擒唐侃丹徒人正德中知永丰县之官不携妻子独与一二僮仆日饭蔬豆羹以居俗

  刁讼尚鬼又好俳优侃悉禁止之陆粲长洲人嘉靖中知永新县县多盗乃损益保伍法召

  诸窝盗者贳其罪令立功自赎前后𫉬盗数百人悉毙之奸猾屏迹靳学颜济寕人嘉靖中

  知吉安府尽罢供具爱民节用刑不妄施数月庭中无事胥吏无所牟一钱危岳点人嘉

  靖中为吉安推官刚毅有大节虽贵势无所挠尝摄安福县事躬履亩以量田豪猾无敢逞志卒于

  官贫无以殓刘修巳新蔡人嘉靖中为吉安推官鞫狱明决日夕手撰狱词不他寄耳目

  尝摄吉水事其在府一言无所假及莅吉水主尺童子可以牵衣告语县民视其去来以为欣戚卒

  于官士民若丧所亲徐学聚兰谿人万历中知吉水县仍岁旱涝拯恤有力尝筑堤三十里

  民号为徐公堤徐懋衡婺源人万历中知永新县立官解法以苏民困大吏下其法于诸郡

  江右官解自此始刘绵祚武进人崇祯中知永丰县邻境九莲山贼窟其中绵祚屡请会

  剿贼怒率众来攻绵祚出击三战三捷贼益大至绵祚伏兵黄牛峒诱贼复大破之县境以安

  运昌仁和人崇祯中知永丰县请免逋租数万调吉水取河壖弃地代民田浮赋平山盗抑宗

  室𭧂横治行为一时冠梁于涘江都人崇祯末知万安县南昌失守 大兵至县谕之降

  不从系南昌狱数月自缢死 夲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本朝︺赵世猷顺天人顺治初知安福县捐一切文法与民休息岁丁亥大歉石米至银七两

  世猷多方拯救为糜以赈所活甚众悍兵往来境上掠财物无可谁何世猷力戢之士民感德

  世瑞范县人顺治初知龙泉县时吉安初破不轨之徒多窜名营伍肆行焚掠世瑞日往来营

  伍中见被掠者辄救出之请缓催科以苏民困戊子大饥世瑞尝市麰麦不可得至夜乃一食其清

  操爱民如此邓秉恒聊城人顺治中知永丰县釐剔奸蠧率乡兵剿平山寇郡旧食广盐

  时盐已不行而课存秉恒内召疏免其课阖郡德之萧恒三原人顺治中知安福县邑田为沙

  水所侵多虚赋请于巡按御史奏减粮千馀石以忧去同郷袁时泰继之以清慎称邑人谣曰前有

  萧父后有袁母









                       总纂官李 菡恭纂辑

                       提调 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章诒燕恭  校

                       校对官宗稷辰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