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三百五十八至三百六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百五十五至三百五十七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三百五十八至三百六十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三百六十一至三百六十三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33.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33.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33.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33.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33.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33.djvu/7

大清一统志

岳州府在湖南省治东北三百里东西距三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湖北武昌府通

  城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澧州安乡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长沙府浏阳县界二百九十里北至湖

  北荆州府监利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江西南昌府义寕州界三百六十里西南至常徳府龙阳县界

  三百十五里东北至湖北嘉鱼县界二百一十里西北至湖北石首县界二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

  三千二百八十五里

︹分野︺天文翼轸分野鹑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荆州之域为三苗国地通典今长沙衡阳皆古三

  苗国春秋时属楚亦为麇罗二国地战国为楚秦

  为长沙郡地汉属长沙国后汉属长沙郡三国属

  吴晋始置巴陵县属长沙郡宋元嘉十六年分长

  沙置巴陵郡属湘州㝷属郢州齐因之梁兼置巴

  州隋平陈郡废改巴州曰岳州大业初又改罗州

  㝷曰巴陵郡唐武徳四年复置巴州六年仍曰岳

  州天宝元年改为巴陵郡乾元元年复曰岳州属

  江南西道五代属楚后属周行逢宋曰岳州巴陵

  郡岳阳军宋史地理志宣和元年赐军额属荆湖北路绍兴二十

  五年改曰纯州华容军三十一年复故元至元十

  二年为岳州路属湖广行省明洪武二年改为岳

  州府九年降为州十四年复为府隶湖广布政使

  司明统志岳州府领州一县七巴陵县临湘县华容县平江县澧州石门县慈利县安乡县

 本朝因之康熙三年属湖南省治雍正七年升澧州

  为直隶州领县四

  巴陵县附郭东西距二百五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湖北武昌府通城县界一百四

  十五里西至华容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长沙府湘阴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湖北荆州府监利县

  界三十里东南至平江县治二百四十里西南至湘阴县治二百四十里东北至临湘县治七十里

  西北至监利县治一百五十里古麇子国汉长沙郡下隽县地晋太康元年置巴陵县仍属长沙郡

  南北朝宋元嘉十六年为巴陵郡治齐因之梁为巴州治隋为巴陵郡治唐为岳州治宋因之元为

  岳州路治明洪武九年省入州十四年复置为岳州府治 本朝因之临湘县在府东北

  九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湖北武昌府蒲圻县界九十里西至湖北

  荆州府监利县界二十五里南至巴陵县界六十五里北至武昌府嘉鱼县界七十里东南至武昌

  府通城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巴陵县治七十里东北至嘉鱼县界七十里西北至监利县界十

  五里汉下隽县地晋以后为巴陵县地五代唐清泰中马氏于此置王朝场宋淳化五年升为王朝

  县属岳州至道二年改临湘县元属岳州路明属岳州府 本朝因之华容县在府西一

  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巴陵县界四十五里西至澧州安乡县界六十

  里南至常德府沅江县界九十里北至湖北荆州府石首县界四十里东南至已陵县治一百六十

  里西南至常德府龙阳县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荆州府监利县治一百二十里西北至荆州府公

  安县治一百八十里古云梦地汉孱陵县地属武陵郡三国吴置南安县属南平郡南北朝宋曰安

  南齐因之梁置南安湘郡寻废隋开皇十八年县曰华容属巴陵郡大业初属罗州寻属巴陵郡

  唐属岳州垂拱二年更名容城神龙元年复曰华容宋至和元年徙治属岳州元属岳州路明属岳

  州府 本朝因之平江县在府东南二百四十里东西距二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

  里东至江西南昌府义寕州界一百一十里西至长沙府湘阴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长沙府浏阳

  县界六十里北至巴陵县界七十里东南至江西义寕州界一百里西南至长沙府浏阳县界一百

  九十里东北至湖北武昌府通城县治一百六十里西北至巴陵县治二百四十里古罗子国汉长

  沙郡罗县地后汉末分置汉昌县三国吴改吴昌县仍属长沙郡晋及宋齐因之梁属岳阳郡隋开

  皇九年省入罗县唐武德八年又省罗县入湘阴神龙三年复分湘阴置昌江县属岳州五代唐改

  曰平江宋因之属岳州元元贞初升为平江州属岳州路明洪武初复为县属岳州府 本朝因之

 ︹形势︺左洞庭右彭蠡史记吴起传兼有江湖之胜马子严岳阳志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重山复水视他区

  为胜元张崇德修华容城记

 ︹风俗︺刀耕火种网𦊙为业郎蔚之图经人性悍直士习礼

  义俗尚朴不事华丽明统士知义而好文俗信巫

  而尚鬼

 ︹城池︺岳州府城周七里门四三面有濠西滨大湖宋元嘉中因吴旧址筑唐天宝中重筑

  明洪武中又加拓筑 本朝康熙五十一年乾隆五年二十九年重修 巴陵县附郭临湘

  县城周五里门四明成化十一年筑 本康熙二十四年雍正二年屡修华容县

  城周三里有奇门四明成化十三年因旧址筑二十年覆以砖 本朝康熙初年修乾隆二十五

  年重平江县城周五里有奇门四明成化八年筑 本朝康熙七年

 ︹学校︺岳州府学在府治东南宋治平中建胡寅为之记 本朝顺治中修熊伯龙有记康

  熙乾隆中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巴陵县学在县治西南明洪武中建 本朝康熙雍

  正中屡修乾隆十年十八年三十三年重修内有五贤堂宋建祀宋儒周子二程子张子朱子入学

  额数二十名临湘县学在县治西南明洪武中建 本朝康熙中屡修乾隆三年重修

  入学额数十五名华容县学在县治北明洪武四年本朝康熙雍正中屡修乾隆

  十二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平江县学在县治东百步宋绍兴中建 本朝康熙雍正

  乾隆中屡修嘉庆十五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天岳书院在府治东宋建岳阳

  书院在府治东南 本朝康熙五十九年湘湄书院在临湘县南门外 本朝

  乾隆五年因人文书院旧地建易今名龙峯书院在华容县东十五里明黎淳刘大夏

  读书沱江书院在华容县学北 本乾隆二十五年昌江书院

  江县城西五龙山旧名天岳书院在小天岳峯康熙五十九年建乾隆十一年迁建城东四十年改

  迁城西嘉庆九年迁建今所易今名阳坪书院在平江县东凤栖乡宋邑人吴雄从朱子

    游建此讲学

  ︹戸口︺原 额人 丁九 千六 百九十一 今 滋生男 妇共一百 七十 万九 千四 百九十七 名 口计二 十九万

    四千七百 三户岳 州卫屯 戸男 妇共六 万八千六百六 十二名 口计八 千八 百六十 八户

  ︹田赋︺田 地山塘二万二 千 三十 七顷 九十 一亩八分七 釐额征地丁正 杂 银八 万三 千八 百六十二

    两 二钱三 分三釐南粮二万二 千一 百 三十 九石九 升三合 零漕粮二千八百八 十石 九 斗五 升四

    合又岳州卫屯 田五百一十一 顷一 十八 亩 二分一厘额征银三 千二百四十九 两一 钱九 分 一厘

  ︹山 川︺巴 邱山 在府城内西 南 隅亦 名巴 陵又名天岳书禹贡过九 江 至于 东陵 蔡传曰东陵

    巴陵也水经 湘水又北至巴 邱 山入于 江注山在湘水右岸元 和志昔羿屠巴 蛇 于洞庭 其骨若陵

    故曰 已陵府志三国吴鲁肃以 万人屯巴邱即此青 冈山在 巴陵县东四 十五里

    聚山在 巴陵县 东百 里蟠亘 数十里 众山 拱聚福   圣山在巴 陵县东一百十 里一名福

  圣台松柏畅茂宋元时兵过伐其木斧斤不能入人以为神异相思山在巴陵县东一百三

  十里上有仙人捣药池及四面石相近有风雨山云起辄有风雨白鹤山在巴陵县东南

  方舆胜览巴陵县白鹤山山南有两池有吕翁仙迹又有紫荆台江叟吹铁苗响震林谷有两女子

  出授神药方舆纪要山在城南二里与巴邱相峙旧志山在县东南三里又二里为九龟山九山相

  连形如龟滨洞庭以形似名黄茅山在巴陵县东南三十里盘亘数里壁立干霄

  龙山在已陵县东南五十里亦名乌石山岳阳风土记云溪下有石如墨可愈喉疾亦可代墨

  作书下有石墨溪南流入游港黄龙山在已陵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接平江县界上产药草

  旱可祷雨金鹗山在巴陵县南二里相传有异鸟飞集于山其色如金九马嘴山

  在巴陵县南四十里有九峯出湖上舟行甚险鹿角山在巳陵县南五十里洞庭湖滨明成

  化中置哨于此石城山在巴陵县南六十里亦名石矶山宋杨么尝结寨其上艑山

  在巴陵县南水经注洞庭湖中有艑山多箎竹岳阳风土记湘人以吴船为艑山形类之故名上有

  哑女塔旧传有商女祟病至此忽能言指其山可置塔其家为之置塔因以名焉上有神人迹其下

  有龙窟君山之东艑山之西名黄石湾有石伏江中舟人危之甑筚山在已陵县西南七里

  滨洞庭以形似名君山在巴陵县西南洞庭湖中一名湘山亦称洞庭山方舆纪要山方六

  十里状如十二螺髻道书君山第十一福地史记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即湘山也山海经洞庭之

  山帝之二女居之史记秦始皇二十八年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问湘君何神博士曰闻之尧女舜

  之妻葬此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伐湘山树赭其山水经注洞庭湖中有君山山有石穴漝通吴

  之包山郭景纯所谓巴陵地道者也是山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汉武帝登之射蛟于是山山东

  北对艑山两山相次去数十里𮞉峙相望孤影若浮元和志君山在巴陵县西三十里府志君山上

  有酒香山即汉武求仙酒处岳阳风土记庾穆之湘州记云君山上有美酒数斗得饮之即不死为

   神仙寺僧云春时往往闻酒香寻之莫知其处又君山后有响沙蹑足听之有声樊驼山

   在巴陵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接华容县界有泉可雩雷轰山在巴陵县北三里枫桥湖畔相

   传为吴孙权祖锺葬处七里山在已陵县北七里故名宋岳飞讨杨么屯兵于此

   峯山在巴陵县东北一百里东接大云山势甚高耸有九峯并峙可南望洞庭湖大云

   山在已陵县东少北一百五十里高亘数百丈连接七十馀峯上有鸡子石高四百丈周围险峻

   惟一面可登顶上有井明末民多保此其北接临湘县界黄皋山在临湘县东十五里峯峦

   耸拔林木葱蒨一名黄冈山又应科山在山东五里黄冈之支属也金鸡山在临湘县东三

   十里其山盘礴峻丽中有洞穴深邃相传有金鸡出入其中又南有一石状如鹰俗呼为鹰石

   竹山在临湘县东三十里上有小竹枝干纯黄遇冬愈鲜润色黄类金相传神人所种

   珠山在临湘县东四十里一名石龟山相近有道观山两山势甚峻拔草木蓊翳楼阁

  山在临湘县东七十里群峯叠出秀拔如楼阁登眺可尽洞庭诸景上有神祠旱祷多应

  姑山在临湘县东九十里最高峻云幕其巅则雨天井山在临湘县东一百二十里

  接巴陵县界旋风山在临湘县东南九十里高峻多林木风至此则旋转相近有尖山一

  峯特出上有石洞龙窖山在临湘县东南舆地纪胜引岳阳志云其山峻极上有雷洞石

  门洞山猺居之府志在县东南百里为邑镇山跨通城崇阳蒲圻三县界上有龙湫鱼梁山

  在临湘县南一里山下有湖产鱼特美石灰山在临湘县南二十里山石黑可以烧灰

  望城山在临湘县南四十里登之可望郡城下有泉漑田千顷凤凰山在临湘县

  南六十里高秀盘礴亦名太微宫山寡姑山在临湘县南八十里高峻侵云响山

  湘县南九十里四山环耸有响则应又十里有龙潭山崖壁崭绝有龙潜焉浆山在临湘县

  南一百里响山东上有泉旱可漑田俗呼为浆水下流为黄荆港万峯山在临湘县南一

  百十里峯峦层叠其最高者俗名雷打尖象骨山在临湘县西南三十里岳阳风土记山海

  经云巴蛇吞象暴其骨于此象骨港出其下团山在临湘县西南三十五里濒江山下旧有

  鼍呜驿今没水中冬春犹仿佛可见天螺山在临湘县北二里如山在临湘县东北

  八里水经注江水自彭城矶东迳如山北即此元子山在临湘县东北十五里杨圻湖之下

  东山在华容县东十里明统志峯峦秀丽连亘百馀里古松夹道驿路经其中县志有白

  竹圻在县东南二十里其北为东山茂林修竹多故家居址旧志有石伏山在县东七里多巨石一

  名石彿山又龙峯山在县东十里二峯卓立最秀有竹圻山在县东二十里有径通墨山统名曰东

  黄湖山在华容县东三十里下临华容河产蕨薇多雉兔其上隆然一峯曰章华台相

  属者为小尔山墨山在华容县东四十五里接巴陵县界岳阳风土记墨山谓之元石山楚辞

  曰驱予车兮元石步予马于洞庭桃花山在华容县东五十里县志山延袤数十里甚高

  峻有水碓可造纸产兰茝杜蘅等药草又五里有石龙山山有狮子崖水帘洞石门山

  容县东南三十里亦名仙庐山甚幽邃傍有七女峯最高层山在华容县东南四十里屹峙水

  中非舟莫能至鼓楼山在华容县东南五十里接巴陵县界岳阳风土记山上有石室下瞰

  洞庭中容数千人俗名分金洞寄山在华容县东南七十里湖水周遭浮峙如寄并峙者为团

  山多赭石可研以书字南山在华容县南三十里临洞庭湖苍翠如屏禹山在华容县

  南三十里舆地纪胜禹濬川时尝登其巅县志下有水碓造纸甚佳其南有明山上有洞庭神庙

  方台山在华容县南元和志在华容县南三十二里出云母石掘时忌有声响则所得麤恶

  岳阳风土记引荆南志云土人采云母石先候云所出处在其下掘之无不大获有长五尺者可为

  菜花山在华容县东北六十里蔓生野菜民多采食密岩山在平江县东二

  十里石壁削立中有岩可藏数百人卢山在平江县东五十里亦名独石山上有七仙井卢水

  道岩山在平江县东九十里一名香炉山岳阳风土记下有老子祠上有仙坛丹灶有

  池岁旱祈祷有应有许旌阳试剑石舆地纪胜山在梅仙山之东四十里有两峯南曰席帽北曰云

  盖又有巨石中窍而邃东西可舆马往返客屋百楹上下流泉不竭县志中有七星石有龙湫龙影

  洞岩之后有艾仙坛三峯山在平江县东一百里三峯突起石牛山在平江县东一

  百里舆地纪胜有大砦石小砦石在平江县石牛山侧五里大者可容万人小者可容千人上有井

  泉明统志山上多岑石其状类牛昌山在平江县东南四里舆地纪胜平江县有鲁德山即

  鲁肃屯兵之所府志昌山在县东南四里下临昌水故名旧志鲁肃屯兵于此后人德之改名鲁徳

  并立庙祀焉福石山在平江县东南五十里高数百丈山巅宽敞上有古刹下有小溪旱

  可祷明山在平江县南五十里亦名奉国山高七十馀丈周回三十馀里三面峭绝惟一

  径可连云山在平江县南五十里水经注谓之纯山岳阳风土记连云在幕阜之南峭

  拔万丈尝有云气覆其上有吴真人炼丹坛下有石壁庆数丈昔有田先生隐焉曰田翁岩旧志连

  云山有石室中有石砚石檠石灶皆形肖有笋石白雪莹然簇如蜂房尖类削成有潭在玉清宫前

  深不可测湖源山在平江县西南九十里高数百丈颇称幽邃太平山在平江县

  西二十里四山环合崷崒如削旁有井涧清冽不涸又西十里有将军山山势高峻汨水绕其下梅

  水出其右岱华山在平江县西八十里高数百丈盘据三十馀里多桃花其支为黄茅诸山

  鹅笼水发其左又西十里有狼㓊山梧桐山在平江县北十五里旧多梧桐上有龙泉可祷

  雩相接者为黄蘖山峯峦秀特产黄蘖梅仙山在平江县北三十里高二百馀丈岳阳风

  土记梅仙山在幕阜山之麓层峦叠嶂望之极葱翠子真旧隐也有井曰子真丹井有水出焉谓之

  梅仙九峯山在平江县北少西四十里相传昔人避盗于此有黄沙雾蔽之贼不能攻

  因亦名黄沙尖五角山在平江县北五十里为天岳之支山上有五峯山顶有赵家砦三面

   险绝惟一路可登籁山在平江县北九十里石壁峭立四围悬绝有小径可通上多竹

   安山在平江县北九十里舆地纪胜四壁削成倚以云梯续以飞栈而后可跻其巅沃衍可耕

   土中时得断戈朽镞道章山在平江县东北三十里四峯高耸秀出诸山周围磊石如城

   龙门山在平江县东北一百里汨水经其下亦名曰土龙山幕阜山在平江县东北

   九十里接江西义寕州界九域志平江县有幕阜山亦曰昌江山岳阳风土记幕阜山洞天天宝中

   改名昌江山山有石壁刻铭上言禹治水登此有巨石名系舟峯又有列仙宝坛在其侧傍有竹两

   本随风扫拂其上有葛仙翁炼丹井药臼尚存山秽草有石如丹朱绝顶有石田数十亩塍渠隐

   然非人力所能为地绝高险莫能上有僧园曰长庆有宫曰玉清左黄龙右凤凰皆在山麓也舆地

   纪胜幕阜亦谓之天岳州据其阳故曰岳阳有仙人艾君居之有石坛金线洞飞仙石温泉岩山名

   之别出凡五曰天岳雷台雷公天柱幕府方舆胜览山周亘五百馀里石崖壁立飞鸟莫息壁有篆

  文夏禹治水尝至此明统志山在县东北九十里道书以为第二十五洞天府志山之西有石甃通

  途十五里名山西岭后一山名后幕阜山之产可入药者百馀种异草怪木人不尽识火夹

  岭在巴陵县东南三十里两山夹峙故名五斗岭在临湘县东五十里山形如斗高耸

  突出又乘风岭在县东五十里佛岭在临湘县东南四十里港头水所出雁岭在临湘县

  东南九十里相传雁过时每于此栖迟数日石城岭在临湘县东南一百里孟城

  岭在临湘县东南一百里接巴陵县界岩岭在临湘县南四十里接巴陵县界稍下曰小崖

  岭有数峯连络怪石壁立才通一线为长沙问道虎啸岭在平江县东四十里形势突起

  雄踞一方九岭在平江县东一百里高数百丈九岭水出其下浯江岭在平江县西六

  十里浯水出其下姜源岭在平江县北三十里梅水出其下道出通城县界长岭

  在平江县北六十里相近有新开岭冈陇相接又县东北桃花洞上亦有新开岭北斗岭

   在平江县北七十里甚高峻回谢岭在平江县北七十五里巉岩峻拔路出巴陵行者病

   其险隘明正德问乡民陈万松开凿姑为通道楞伽峯在巴陵县东南五里唐无姓和尚所

   居柳宗元有碑集云峯在巴陵县东南三十里层峦叠嶂为县之胜仙女岩

   江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平江县南三十里仙郎洞下有石室曰仙女岩倒马崖在华容县

   东北接荆州府石首县界城陵矶在巴陵县北十五里水经注江水东迳忌置山南江之右

   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旧志在巴陵县北蜀江口也岷江西来洞庭南注合流于此为一郡水口半

   隶临湘界彭城矶在临湘县西江中水经注江水又东迳彭城口水东有彭城矶元和志彭

   城矶在巴陵县东北九十四里道人矶在临湘县西南十五里江滨一名微落山水经注城

   陵山东接微落山亦曰晖落矶舆地纪胜道人矶中有二洲南为黄金濑北为黄金浦浦中有白石

   高丈馀其光可鉴名曰镜石府志有石高十馀丈如道人北靣而立故名隐矶在临湘县东北

  宋书谢晦传到彦之退保隐矶水经注如山北对隐矶白马矶在临湘县东北十里水经

  注彭城矶隐矶之间大江之中有独石孤立山东江浦世谓之白马口唐李白诗侧叠万古石横为

  白马矶县志白马矶在白马口旁鸭兰矶在临湘县东北十五里水经注江水右历鸭兰

  矶北岳阳风土记鸭兰矶吴建昌侯孙虑斗鸭之所与白螺山相望梅坪洞在巴陵县东一

  百里有坪产梅又柘港洞在县东一百五十里有港流出旁产柘溟水洞在巴陵县东南

  一百里洞门有泉可漑渭洞在巴陵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周围如城广袤一里许内多古木

  一名渭洞山虎洞在已陵县西南君山上岳阳风土记君山虎洞石穴夏秋水涨即没春冬

  水落即露朝廷尝遣使投龙于此岁旱邦人往柱祈祷焉龙洞在巴陵县东北一百二十里相

  传许旌阳逐蛟至此冲㫁山冈石龙洞在临湘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龙窖山下舆地纪胜中

  有石伏如龙吐乳泉注于龙窖溪旧志有头陀洞在县东一百二十里两山壁立中通石径进二三

  里得平原石鼓洞在平江县西十五里有石如鼔涧中有龙湫龙隐洞在平江县

  西北岳阳风土记龙隐洞在县西北有影如绘望之鳞角皆具印石在临湘县东一百里石方

  如印下有印石港大江自荆州府石首县流入经华容县与监利县分界又东南流经巳陵

  县会洞庭诸水东经临湘县界又东入武昌府嘉鱼县界水经注大江右迳石首山北又东迳赭要

  江水左得饭筐上口秋夏水通下口间相距三十馀里赭要下即杨子洲在大江中江之右岸则清

  水口口上即钱官也水自牛皮山东北通江北对清水洲洲下接生江洲南即生江口水南通澧浦

  江水右会饭筐下口江浦所入也又右得上檀浦江溠也又东迳竹町南江中有观详溠溠东有大

  洲洲东分为爵洲洲南对湘江口又东至长沙下隽县北湘水从南来注之江水又东左得二夏沟

  俗谓之西江口又东迳忌置山南山东即隐口浦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南畔名黄金濑濑东有黄金

  浦又东迳彭城口水即玉涧水出巴邱县东玉山玉溪北流注于江江水东迳如山北北对隐矶山

  东江浦世谓之白马口江水又左迳白螺山南右历鸭兰矶北东得鸭兰治浦二口夏浦也左迳上

  乌林南岳阳风土记乐史言大江在已陵县东北流入洞庭今洞庭水会于江非江流入洞庭也荆

  江出已蜀自高注下浊流汹涌夏秋暴涨则逆泛洞庭潇湘清流顿皆混浊岳人谓之翻流水南至

  青草湖或三五日乃还岳阳井邑旧皆濒江郡城西数百步屡年湖水漱啮今去城数十步即江岸

  父老相传今江心旧阛阓也北涬旧去城角数百步今逼近石嘴盖荆江日漱而南湘江日漱而东

  也华容县志县东南有新河诸水北流至县东入江江中有杨子洲又北二十里有王家白沙水屿

  等洲今大半沉于江逾江则监利境东境接巴陵北境邻石首旧志大江在巴陵县北从荆州府监

  利县流过城陵矶下合洞庭诸水入临湘县界临湘县志大江自城陵矶入县界径县北二里东至

  高家墩入嘉鱼县界澧水在华容县南自澧州安乡县流至县境入洞庭湖楚辞捐余佩兮澧

  浦又沅有芷兮澧有兰水经注澧水又东迳安南县南又东与赤沙湖水会又东南注于沅水曰澧

  口盖其支渎耳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东入于江澧水流注洞庭湖俗谓之澧江口也岳阳风土

  记据水经注澧水会于沅然后入湖今澧水注于洞庭谓之澧口沅水注于洞庭谓之鼎口岂岁月

  之久遂迁变至此耶 按沅澧不相通为洞庭湖所隔白铅水在平江县东九十里源出

  长沙府浏阳县大围山北流合汨水曲溪水在平江县东一百里发源荷陂洞迳茅湾入汨

  卢水在平江县东南源出卢山西北入汨水又有清水在县南二十五里至鲁德山入汨

  纯水在平江县东南水经注纯水源出吴昌县东南纯山西北流又东迳其县南又北迳

  其县故城下人右会汨水旧心纯水源出连云山东北流绕福石山东又折而西北至县东南昌江

  山北入汨水汨水在平江县南自江西南昌府义寕州流入至县东合纯卢二水经县西会

  昌水又西流至鹅笼江入长沙府湘阴县界水经注汨水西南迳吴昌县北与纯水合元和志汨水

  在昌江县东北四十里府志自寕州桓山流四十里至长夀村与白铅水合为双江又经榔木潭义

  口则舟方水合焉至阔田横江入焉至塔水桥纯水入焉至潭湾浅滩大坑小坑水入焉至香团石

  潭新江水入焉至白湖口中洞水入焉至江口卢水入焉至撗槎金窝而下暹江秀野小泉坑朱树

  坑诸水入焉至鲁德山清水人焉至县治右凌源水九曲池水入焉至澄清驷马桥晋坑水入焉至

  将军山梅仙水入焉其他如瓮冮梓江黄塘江涪水皆自县治而下合汨水者也又流迳湘阴归义

  市至磊石山归洞庭㵋水在平江县南西流入长沙府湘阴县界浯溪水在平江县

  西七十里发源湘阴县白石山南流入汨水凌源水在平江县西北流迳忠孝桥合九曲

  池入汨水中洞水在平江县北九十里源出幕阜山南流入汨水昌水在平江县北名

  胜志源出幕阜山西南入汨水山涧中有巨石水绕其旁形类昌字故名 按府志有梅仙水在县

  北八十里源出幕阜山西南入汨水即此又有石塘水在县北三十里流合梅仙山水新墙

  河在巴陵县南六十里源出临湘县相思山其上流名干沙港在县东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县南

   少束三江嘴会游港而西为新墙河又西入洞庭为新墙河口亦名灌口华容河在华容县

   东大江分流自石首县调弦口入县界迳城东而南流合蒋家黄蓬诸湖水东会沙港南入洞庭湖

   亦名沱水夏水盖是河亦自江出冬竭夏流故当时均以沱夏为称也 按此即水经注之生江口

   水南通澧浦者也焦圻河在华容县西接流石首县焦山河南入洞庭亦名紫港湖岳阳

   风土记紫港湖在县西今曰私港夏秋水涨与赤沙湖会北通于江今曰藕池南通于湖水经谓之

   清水口府志紫港上通青湖下接县港入于洞庭宋谓之私港其南为御池微湖在巴陵县

   东南水经湘水过下隽县西微水从东来流注之注湘水东对微湖世或谓之麋湖也右属微水即

   经所谓微水经下隽者也西流注于江谓之麋湖口㴩湖在巴陵县城南一名翁湖其东隅名

   角子湖永经注湘水右会翁湖口水上承翁湖左合洞浦元和志㴩湖在县南十一里左传定公四

   年吴人败楚于雍澨即此唐张说㴩湖诗序已邱南㴩湖者盖沅湘澧汨之馀波沦汇洞庭溢为此

   湖按尔雅云水返入为㴩斯名之作有由耳岳阳风土记㴩湖在州南春冬水涸昔人谓之干湖水

   经谓之翁湖夏秋水涨即渺弥胜千石舟通阁十镇又阁子湖本角子湖以其在洞庭之角故名㴩

   湖亦谓之角子湖杨行密以木笼锁舟之地或谓濒湖地卑岁苦水患民多重屋以居故谓之阁子

   湖府志角子湖一名鸽子湖楚许德勲潜军鸽子湖即此古冡湖在巴陵县南五十里

   庭湖在巴陵县西南宋儒以为禹贡九江也为湖南众水之汇巴陵居其东华容及澧州之安

   乡二县居其北常德府之龙阳县居其西南沅江县居其南长沙府之湘阴县居其东南每夏秋水

   涨周围八百馀里其沿边则有青草湖翁湖赤沙湖黄驿湖安南湖大通湖并名合为洞庭至冬春

   水落众湖俱涸则退为洲汊沟港尚书禹贡九江孔殷蔡传九江即今洞庭也水经注言九江在长

   沙下隽西北今岳州巴陵县即楚之巴陵汉之下隽也沅水渐水元水辰水叙水酉水澧水资水湘

   水皆合于洞庭意以是名九江也山海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

  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注长沙巴陵县西有洞庭陂潜伏通江水经湘水又北过下隽县西微水从

  东来流注之又北至巴邱山入于江注相水左会水青口资水也世谓之益阳江湘水左迳鹿角山

  东又北合查浦又北得万浦湘水左则沅水注之谓之横房口右属微水西流注于江谓之麇湖口

  水湘水左则澧水注之世谓之武陵江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名之五渚战国䇿曰秦与荆

  战大破之取洞庭五渚也湖水广圆五百馀里日月若出没其中湖之石岸有山世谓之笛鸟头石

  石北右会翁湖口水上承翁湖左合洞浦所谓三苗之国左洞庭者也又北对养口水色清异东北

  入于大江有清浊之别谓之江会也元和志洞庭湖在巴陵县西一百五十步北梦琐言湘江北流

  至岳阳达蜀江夏潦后蜀江涨势高遏住湘江让而溢为洞庭湖凡数百里而君山宛在水中秋水

  归壑则此山复居于陆唯一川湘水而巳 按以洞庭为禹贡之九江始于宋渤海胡氏曾氏而折

  衷于朱子近世多主其说但九水中元水之元字乃无字之讹九水在今辰州府下流入洞庭湖

  青草湖在巴陵县西南湘水所汇为洞庭之南矣接长沙府湘阴县界亦名巴邱湖荆州记

  巴陵南有青草湖湖南有青草山故因以为名水经注湘水又北得九口并湘浦也湘水又东北为

  青草湖口右合苟导泾北口与劳口合又北得固拌口皆湘浦右迤者也元和志巴邱湖又名青草

  湖在县南七十九里周𮞉二百六十五里俗云即古云梦泽也岳阳风土记青草湖冬春水洞皆青

  草也与洞庭相通方舆纪要引祝穆曰青草湖北连洞庭南接潇湘东纳汨罗之水自昔与洞庭并

  白石湖在巴陵县北五里又后湖在县北十里翟家湖在巴陵县北七里

  鱼苗洋湖在巴陵县北十五里莼湖在临湘县东五里接流白泥湖水东流入连家

  湖岳阳风土记岳阳虽水乡绝难得莼菜唯临湘东莼湖间有之连家湖在临湘县东十

  里接流莼湖水东入冶湖下通青江口入大江县志连家湖西南诸湖浩漫略相连接自连家湖以

  北东流而汇于冶湖杨圻湖在临湘县东二十里有南港流入焉冶湖在临湘县东三

  十里即水经注之治口流入大江涓田湖在临湘县东四十里其西南有小鱼湖在县东

  四十五里陈家湖在县东五十里合流东北为沅潭会楠木港又东北入黄盖湖白泥湖

  在临湘县南五里夏秋水泛上接云溪港下流入莼湖港头湖在临湘县南十五里源出

  佛岭西北流入白泥湖松杨湖在临湘县南二十五里上通云溪下连象骨港枫桥

  湖在临湘县西南二十里其西为鲁家湖亦名莲湖又双牛湖在县西南二十五里皆在象骨港

  之东北入江西湖在临湘县西北一里黄盖湖在临湘县东北九十里分属武昌府

  嘉鱼蒲圻二县由石头清江口入江延湖在华容县东南三十里澌城湖在华容县

  东南七十里长灎湖在华容县南二十里禇塘湖在华容县南二十五里府志湖

  秋冬水落渔舟鳞次所在成市赤沙湖在华容县南亦谓之赤亭湖水经注澧水东与赤沙

  湖水会湖水北通江而南注澧谓之沙口元和志赤亭湖在华容县南八十里岳阳风土记赤沙湘

  夏秋水涨与洞庭湖通又赤亭湖本赤湖梁太清六年湘东王遣胡僧祐陆法和诛侯景将任约于

  此为亭因名焉狼跋湖在华容县西南六十里流通澧州安乡县景港水城西湖

  在华容县西一里田家湖在华容县西十里饶菱芡荷鱼溉田千顷蔡田湖

  容县西二十五里又有苏家湖邓家湖由长灎至黄洋渡凡六七十里漭荡无涯民多架木编茅以

  处其御池湖在华容县西舆地纪胜御池湖在岳州产蚌珠安津湖在华容县

  西北三十里亦名蹋西湖绕径五十里南接涛湖菱溪湖下津湖在华容县北三十里

  荆湖在华容县东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华容县境低洼湖泽环绕凡数十处故绕境为堤亦以

  数十中方溪在临湘县东南雁岭下相传溪中曽产黄金游港在巴陵县东一

  百四十里自临湘县龙害山发源西流入界迳三江嘴会沙港新墙河水入洞庭石墨港

  在巴陵县东南五龙山下岳阳风土记五龙山下有港曰石墨港水中石如墨磨咽之可愈喉膈壅

  𤍠之疾或云又可代墨用南津港在巴陵县南五里西通洞庭为泊舟之所旁有堤又有长

  港在县西北五里徐师港在巴陵县西北岳阳风土记徐师港在三江口北三十里

  港在巴陵县东北十五里又有龙湾港在县东南五十里涒港在县东六十里泾港

  湘县东七里临湘诸水之口也南港在临湘县东四十里源出金竹山流入杨圻湖而注冶湖

  滩头港在临湘县东一百里发源县东南杨梅山经新店历马公溪出黄盖湖入大江

  儿港在临湘县东南六十里源出尖山流经聂家市入楠木港楠木港在临湘县东南

  源出万峯山迳县东长安桥北流至聂家市会黄荆港及爬儿港北入涓田湖双港在临湘县

  东南六十里受中方土城二港水出桃林逾西井过灌子口入洞庭潭湾港在临湘县东南

  九十里发源药姑山流入巴陵县之新墙河黄荆港在临湘县南五十里源出浆山东北

  流至聂家市入楠木港云溪港在临湘县西南四十五里源出岩岭西北流汇为松杨湖

  又北流合𧰼骨港入江象骨港源亦出岩岭西流入江岳阳风土记象骨山旁湖谓之象骨港

  港在华容县南一名沙港西通焦圻河南通华容河县志焦圻河之东为拖船埠由拖船埠历黄

  封堤其下为白泥河东迳潭子湾即水经注之檀浦旧名安南港县治在焉洲渚平旷利畜牧又历

  禇塘湖又数里出县港口入华容河黄洋港在华容县西南三十五里

  庭湖中向为行旅泊舟之所 本朝雍正九年  特发帑金二十万两于洲上建造石台址广

  三十丈袤九十六丈高六丈顶二十丈北如弓背浪至易分南为偃月堤以备行舟遇风栖宿乾隆

  九年督臣履勘石台不便泊舟奏停每年修筑曹公洲在巴陵县南洞庭湖中元和志洞庭

  湖口有一洲名曹公洲岳阳风土记通典云曹洲即曹公烧船处考之地理与周瑜曹公相遇处绝

  不相干不知何据金沙洲在巴陵县南一名龙堆杜甫诗龙堆拥白沙钓洲

  陵县西南洞庭湖中述异记洞庭湖中有钓洲昔范蠡乘扁舟至此遇风止钓于洲上刻石记焉有

  一陂陂中有范蠡鱼昔范蠡钓得鱼放于陂中陂边有范蠡石床石砚钴䥈范蠡宅在湖中

  生洲在巴陵县西岳阳风土记丁晋公南迁还岳阳见江西新生洲云此洲生当有真人临此

  皇祐二年英宗以团练使镇岳州及登位果符其说县志江湖之交有新生洲与鼍鹤滩相连洲旧

  有艺植之利忌置洲在巴陵县北相近有忌置山水经注江水又东迳忌置山南

  城洲在巴陵县东北五里宋书谢晦传晦至江口到彦之已至彭城洲潦浒洲

  湘县东北三十五里又有荷叶洲江湖夹流二洲中峙可耕植杨子洲在华容县东北大江

  中水经注赭要下即杨子洲在大江中二洲之间常苦蛟患昔荆佽飞济此遇两蛟斩之自后罕有

  所患三湘浦在巴陵县北城陵矶一名侯景浦元和志侯景浦在县东北十二里本名

  三湘浦景既克建业自统兵西趋荆峡先遣其将宋子仙任约袭郢州湘东王绎令王僧辨拒之景

  军大败烧营退走天监中宝志道人为苻书云起自汝蔡讫于三湘侯景果起于悬瓠汝水之南而

   败于巴陵三湘之浦也府志三湘浦在临湘县西南四十五里以湘水合潇水亦曰潇湘合烝水亦

   曰烝湘合沅水亦曰沅湘故名三湘也青菱套在临湘县东北三十五里其西为荷叶套

   水涨则合为一水消则隔为二有鱼利产菱荆江口在巴陵县北洞庭水入江处也亦名

   西江口又名三江口水经注巴陵西对长洲其洲南历湘浦北届大江三水所汇亦或谓之三江口

   矣元和志巴陵城对三江口岷江为西江澧江为中江湘江为南江通鉴注大江自蜀东流入荆州

   界谓之荆江荆江口即洞庭之水与大江之水会处宜春口在巴陵县西北岳阳风土记洞

   庭山之北宜春口出焉韩退之诗朝发宜春口即此地也鼍鹤滩在巴陵县西北鲟鱼洲下

   湖水入江处岳阳风土记岳阳楼旧岸有港名鼍鹤商人泊船于此地胜千石载今已湮没如平陆

   不复通舟尾通君山后湖县志今其地去岳阳甚远盖为江水所冲啮也亦名鼍鹤夹与新生洲相

   黄金濑在巴陵县东北水经注江之南岸名黄金濑濑东有黄金浦鲟鱼嘴

   在巴陵县西岳阳风土记江西沙洲旧长洲今名鲟鱼嘴龙窖源在临湘县东一百二十里

   石壁潭有二一在巴陵县东白荆堤下岳阳风土记石壁潭亦谓之钓丝潭其深莫测

   夏秋水涨一日之间或增或减土人谓龙出入此潭其中多蛟蜃为行旅之患滕子京作碑堤上以

   戒往来者使陆行一在平江县东三里下有龙湫深不可测哑潭在巴陵县东白荆堤北

   杨林潭在巴陵县南七十里沅潭在临湘县东五十里青山铁炉聂家市诸水会此出

   黄盖铁船潭在临湘县东五十里相传神人运铁船于此至今犹在水底其下流为碧

   峯潭中有穴深不可测青丝潭在临湘县东九十里又潭西有石山潭距县治七十里

   壁潭在临湘县东南四十五里深黑多鱼龙潭在临湘县东南一百里其上崖壁崭绝下

   临方潭有声如钤则岁旱土人谓之龙卷水石井泉在临湘县南二十里土门山内石泉

   如井方圆一丈四时不竭漑田百顷流入白泥湖断山泉在临湘县西九十里泉湾㫁崖

  间灌田百馀顷云母泉在华容县东南墨山下唐李华云母泉诗序洞庭湖西元石山俗谓

  墨山山南有佛寺寺倚松岭下有云母泉泉出石引流分渠周遍庭宇发源如乳湩末派如醇浆烹

  茶浙蒸灌园漱齿皆用之大浸不盈大旱不耗自墨山西北至石门东南至东陵广轮二十里尽生

  云母墙堦道路炯炯如列星井泉溪涧色皆纯白乡人多寿考剪刀池在巴陵县治东北有

  桥曰勿剪岳阳风土记剪刀池在郡城东北隅或云池中有鼎耳高数尺其中容人往来上有识文

  善泗者常见之白鼍池在巴陵县北月城内白鹤池在巴陵县东南三里方舆胜览

  白鹤山阳有两池池潜巨蟒吕岩过此招之出化而为剑今白鹤池旧迹是明月池

  陵县西南舆地纪胜在郡圃东为李群玉游息处大城池在巴陵县北八十里又鰕须池

  在县北二十里芦陂池在临湘县东七十里山巅四时不竭旱可祷雨天池在平江县

  南屈曲九折亦名九曲池上有古木槎枒偃蹇如虬巴蛇井在巴陵县南相传巴蛇出此

   庄山井在巴陵县南岳阳风土记永庆寺庄山顶有井水泉清澈秦王井在巴陵县

   南岳阳风土记洞庭湖岸有石井二相去数百步俗号秦王井其泉甚甘美㴩湖井

   陵县南㴩湖侧岳阳风土记㴩湖井唐人尝称甘水今荒秽不治汲者亦少当不逮昔也柳井

   在巴陵县西君山上亦名橘井舆地纪胜柳井在若山寺侧俗谓之柳毅井









                     纂修官高人鉴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潘陶际尧恭校

                     校对官章诒燕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岳州府

 ︹古迹︺巴邱故城即今府治本名巴邱晋置巴陵县历代因之三国志吴孙权传建安十九

  年使鲁肃以万人屯巴邱注巴邱今曰巴陵宋书州郡志巴陵郡领县巴陵晋武帝太康元年立水

  经注巴邱山有巴陵故城本吴之巴邱邸阁城也城跨冈岭滨阻三江元和志有陶侃城在县东北

  八里城冢记巴陵城吴鲁肃所立唐天宝间裴光赞重加板筑安南故城在华容县西本

  汉孱陵县地晋置南安县属南平郡宋书州郡志南平内史领南安令晋武帝分江安立隋书地理

  志巴陵郡华容旧名安南梁置南安湘郡寻废开皇十八年县改名焉唐书地理志华容垂拱一年

  去华字曰容城神龙元年复曰华容岳阳风土记大业十年移县于今地 按元和志云华容汉

  孱陵县地吴分置南安县旧唐书又谓刘表改置皆与宋书异汉昌故城在平江县东汉

  末置县属长沙郡三国吴改曰吴昌宋齐以后俱因之隋省入罗县唐改置昌江县五代后唐改曰

  平江三国志吴孙权传建安十五年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又周瑜传建安十三年瑜领

  南郡太守以汉昌为奉邑宋书州郡志长沙内史领县吴昌隋书地理志巴陵郡罗开皇九年废吴

  昌县入元和志神龙三年析湘阴于故吴昌城改置昌江县岳阳风土记唐神龙三年置昌江尝隶

  潭今隶岳后唐改平江通鉴注五代改曰平江盖后唐既灭梁楚人为之避庙讳昌字也府志旧县

  址在今县东故县郷后迁县东太平乡唐元和中迁今治麇城在巴陵县东南三十里左传定

  公五年秦师败吴师吴帅居麇又楚王使王孙由于城麇舆地纪胜䴢有东西二城楚王使王孙由

  于所刘备城在巴陵县北六十里岳阳风土记刘备既与鲁肃画湘为界遂筑城乌沙

  镇对垒在州北六十里俗谓之金门刘备城君山古城在巴陵县湘中记君山有地道

  楂渚对岸古城孙权遣程普所筑陆城在临湘县东南三十里吴陆逊屯兵下隽建昌侯孙

   虑筑土城以居之故名今板桥里土城是其遗址赤亭城近赤亭湖故名元和志赤亭故

   城在华容县西南七十里城据绝原三面临水极为阻隘梁胡僧祐据此以擒任约萧城

   容县南赤沙湖岳阳风土记方台山在县南萧城旧志疑亦萧梁所筑俗称功毕城意陆法和既擒

   任约城此也岳城在华容县西北四十里明统志岳城宋岳飞征杨么时所筑其城凡三各

   距四十里今人呼为岳城穆城湖城泼张城在华容县西北安津湖侧明统志相传陈友谅

   参政张雄所筑县志湖有田数千亩民聚而居者数十百家中有泼张城伪汉储粟地也又县南有

   三郞城在赤沙湖内相传宋时所筑王朝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今临湘县治岳阳风土记唐清泰年置王朝场

   九域志淳化五年升王朝场为至道二年改王朝县为临湘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在平江县境九域志平江

   县有土灶一金场建昌侯镇在临湘县东北鸭栏矶名胜志吴孙权子虑封建昌侯食

   邑于此今鸭栏司后傅家塘即孙虑作𨷖鸭栏处三孝坊在华容县东门外为宋林氏杨

  氏周氏三孝女建旧名孝感楚泽门即府城旧南门也今存故址又碧湘门为西门会泉

  门为北门今俱不可考岳阳风土记楚泽门碧湘门旧瓮城门也楚泽门经大不复完治今但有遗

  址又楚泽门旧南楼也今废细腰宫在华容县东述异记楚故宫有宫人草状如金䔲而

  甚芬氲花色红翠俗传楚灵王时宫人多怨旷故后宫地悉生此草陆法和刹在华容县

  南赤沙湖北史陆法和传任约逃窜不知所之法和曰吾前于此洲水干时建一利语檀越等此虽

  为刹实是贼僄今何不向标下求贼也如其言果于水中见约抱刹仰头裁出鼻遂擒之郊天

  坛在巴陵县内唐书萧铣传铣筑坛南城祀上帝自称梁王有异鸟至建元鸣凤府志郊天坛即

  今南坛也洞庭南馆在巴陵县南唐张祜诗地盘云梦角山镇洞庭心又有古巳陵馆古

  岳阳馆今俱无考西阁在巴陵县东岳阳风土记龙兴寺旧有西阁为登览之胜见滕公诗

  咏皮日休陆龟𫎇亦有观步之什今冶平寺江路两山间林木邃密故基存焉紫荆台

  陵县南㴩湖上一名紫溪台岳阳风土记紫溪台亦名紫荆台在㴩湖上下有石高四尺曰紫溪石

  岳阳纪胜昔有江叟遇撨夫遗以铁笛吹之无声一日登白鹤山吹于紫荆台响振林谷忽有两女

  子出授神药曰服此当为水仙女子盖龙女也章华台在华容县城内食成台

  容县西南四十五里相传宋岳飞筑以望杨么军者终食而成故名岳阳楼在府城西门上

  范仲奄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风土记岳

  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除守此州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

  尔名著其后太守于楼北百步复创楼名曰燕公楼三才图会岳阳楼其制三层四面突轩状如十

  字面各二澑水方舆胜览岳阳楼宋滕宗谅作而新之范希文为之记苏子美书丹邵竦篆额时称

  四绝府志岳阳楼自明成化以后屡圯本朝康熙二年重建乾隆五年复修始还旧观按唐张

  说诗止有南楼并无称岳阳楼者其与赵冬曦登南楼诗有云危楼泻洞湖积水照城隅是楼在城

  隅而临湖岸所登即岳阳楼也又唐崔鲁诗称洞庭楼李群玉又称洞庭驿楼意其时楼未定名岳

  阳楼于郡署为南而洞庭则以湖称耶旧志分岳阳与南楼为二非也后乐楼在府治内

  宋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语八仙楼在巴陵县北七十里岳阳二楼在华容县

  城楼宋建明万历间改为宴会之所八窗玲珑江山在望亦胜地也 本朝康熙三十一年重建

  去思堂在巴陵县南宋时郡守范宗建省堂在临湘县南五里通志元时为行省治所

  东山草堂在华容县东少渚港北明刘大夏乞休时所居明山草堂在华容县

  南百里明王俨读书处读书堂在华容县北五里石矶山下明何景明读书处四望

  亭在巴陵县城内初名四望观宋太守滕宗谅创朗吟亭在巴陵县西南君山因吕岩题

  岳阳楼有朗吟飞过洞庭湖之句故名仙梅亭在巴陵县西南岳阳楼侧明崇祯间岳阳

  楼毁土人于湖滨沙碛中得石一方石上枯梅一干别无枝叶共二十四萼皆自成文理不假人为

  因构亭覆之夕波亭在巴陵县北三江口亦名合江亭宋建取唐白居易诗夕波红处近

  长安之句鱼梁亭在临湘县南一里鱼梁山下旁多垂柳水尽蒹葭每当新晴山霁时渔歌

  款乃牧笛村烟亦一邑之胜游也楚观亭在华容县东北宋县令胡绾建今为后山祠

  翔辉亭在平江县治西元延祐五年判官常从仕建王公亭在平江县治西山之

  巅亦名上公亭宋建明统志宋王旦宰是邑既去民思之不忘为建是亭秀野亭在平江县

  治北昼锦亭桥畔宋罗孝芬致政后所建为奉母之所屈原宅在巴陵城东十三都今为

  太平寺岳阳风土记太平寺旧传为屈原宅盖屈原被逐寓此裴隐宅在临湘县东北白马

  矶唐裴隐所居李白尝憩此有诗田游岩宅在平江县南连云山岳阳风土记连云山

  有石室号田公岩名胜志后唐吴澄婺源人初隐岳州之穆家塘幕田游岩之为人遂卜宅于其故

  居平江之田岩其地有连云山川之胜洞庭别业在巴陵县西南洞庭湖上皮日休诗

  他日(⿱艹石)修耆旧传为余添取此书堂橘园在巴陵城西南君山寺中相传即柳毅传书处山海

  经洞庭之山其木多橘宋陈襄文昌杂录国子朱司业言南方柑橘虽多然亦畏霜每霜时亦不甚

  收唯洞庭霜虽多亦无所损询彼人云洞庭四面皆水水气上腾犹能避霜所以洞庭柑橘最佳岁

  收不耗正谓此耳太守园在华容县小北门外有池有台绿柳夹道故延平守陈能辟之

  建寕守谢上箴增饰以二公咸太守因目焉铜鼓在巴陵县东永庆寺中岳阳风土记灵妃

  庙有铜鼓元丰中永庆庄耕者得之圆口方耳下有跋皆古篆云雷文色正青绿形制精巧非近世

  所能为也太守李观遂移置庙中方移置时护持不谨因误毁损今已不完初获鼓时同获铜铎一

  枚以其完好辇致礼部今藏秘书省鼓以毁坏遂流永庆寺铁枷在巴陵县岳阳门外洞庭

  湖滨岳阳风土记岳阳江岸沙碛中有冶铁数枚俗谓铁枷重千斤古人铸铁如燕尾相向中有大

  窍径尺许或云以此厌胜辟蛟龙之患或以为植木其内编以为栅以御风涛皆不可知

 ︹关隘︺巴陵关在巴陵县北荆江口岳阳风土记巴陵县对长洲夹洲立关谓之巴陵关

  州卫在巴陵县东明洪武初建 本朝因之设守备驻此长安巡司在临湘县东南

  五十里旧为驿有丞乾隆二十七年裁移城陵巡司驻此桃林巡司在临湘县南一百里

  嘉靖十九年置 本朝因之乾隆四十一年移驻县南四十里云溪驿黄家穴巡司

  在华容县东北九十里明初置 本朝因之旧有驿今废长夀巡司在平江县东九十里

  明置 本朝因之鹿角镇在巴陵县东南五十里㓊庭湖滨明置巡司 本朝因之乾隆

  四十七年改为主簿仍驻鹿角旧有驿今裁唐韩愈集避风太湖七日鹿角注鹿角洞庭湖中地名

  通鉴后梁开平元年淮南将李业进屯郎口楚将许德勲追至鹿角镇白田镇在巴陵县

  北九域志巴陵郡有白田镇方舆纪要五代梁开平四年高季昌败马殷兵逐至白田即此

  陵矶镇在临湘县西南六十里接巴陵县界明置巡司今移驻长安鸭栏矶镇

  在临湘县东北十五里旧置巡司今裁鼓楼镇在华容县南六十里明山一名鼓楼砦九

  域志县有鼓楼砦县志在洞庭湖滨明置巡司及哨又有水驿今俱裁金浦戌在巴陵县

  东水经注微水又北过金浦戌北带金浦水谨亭戌在巴陵县南水经注湘水右迳谨亭

  西万石戍在巴陵县南水经注侧湘浦北有万石戍大屯戍在巴陵县北岳阳风

  土记巴陵县吴初置大屯戍使鲁肃守之杨么砦在巴陵县南五十里石城山石牛

  砦在平江县东一百里石牛山枫桥堡在巴陵县东北三里洞庭水卡

  湘县乾隆四十九年督臣舒常奏称湖南巴陵县当长江洞庭湖交会之冲所管湖面向有塘汛保

  甲稽查所管江岸西至荆河脑东至城陵矶下至荷叶洲九十里西隶湖北监利县东隶湖南临湘

  县水而则均隶巴陵所有观音洲白螺矶𧰼骨港道人矶等处商船停泊匪徒抢窃巡缉难周请将

  该处水面于江心分界西归监利东归临湘各设卡派兵巡查从之青冈驿在巴陵县南六

  十里 本朝顺治十六年置此旧有驿丞乾隆二十六年裁归县管辖杨林街在巴陵县

  东北一百二十里 本朝干隆十八年移驻县丞于此庙前市在巴陵县东三十里又梅

  子市在县东南四十里潼溪市在县东南七十里白杨市在县东南八十里新墙市在县南六十里

  城陵矶市在县北十五里接临湘县界聂家市在临湘县东南四十五里有上下二市又

  沅潭市在县东五十里滩头市在县东九十里新店市在县东北九十里接湖北武昌府蒲圻县界

  臣山市在县南十五里松杨市在县南二十五里戚家湾市在县南一百二十里皇观市

  在华容县东十里石嘴铺前又中港市禇塘市皆在县南二十五里万庾市五田市在县北十五里

  塔子市在县东北九十里接荆州府石首县界回田市在平江县东太平乡相近又有横槎

  市又九州市在县东故县乡献钟匝义口市皆在县东永安乡长夀市大桥市皆在县东栖凤乡

 ︹津梁︺落马桥在巴陵县东门内枫桥在巴陵县东五里通武昌大路岳阳桥

  在巴陵县东十里万年桥在巴陵县东南十五里宋建名通和桥一名堤头渡桥明泰昌

  元年改名万古桥 本顺治十一年改今名镇湖桥在巴陵县南门外广通桥

  在巴陵县北七里山下南通白石湖又永济桥在县北城陵矶通翟家湖一名李公桥以上二桥俱

  跨永济堤明成化十九年知府李镜建迎恩桥在临湘县东一里一名封公桥乾隆五十

  七年重修改名义兴桥长安桥在临湘县东五十里永兴桥在临湘县南二里旧

  名教广桥明嘉靖中重建更名太平桥在临湘县西南四十里陈石桥在华容县

  东三里旧名永昌磨镜桥在华容县东四里相传有神女磨镜于此青紫桥

  容县东五里德政桥在华容县治北初名惠政桥宋县令赵希哲重修易名龙津旁建亭

  元改名通津明初改今名华容杂志宋赵希哲重修龙津桥掘地获轩辕祠断碑云汉太保胡公重

  忠孝桥在平江县治西宋淳祐间县令杨英建昼锦桥在平江县治北宋罗

  孝芬鹿鸣桥在平江县东旧名绿波桥每宾兴饯士于此君港渡在巴陵县

  南五十里通鹿角镇新墙渡在巴陵县南六十里路出长沙大江渡在巴陵县西北

  路出华容上游渡在巴陵县南五十里路出临湘长安渡在临湘县东五十里

  平渡在临湘县西南四十五里通巴陵路沙窝渡在临湘县西二里通监利路

  河渡在华容县东南一里狼跋渡在华容县西南三十里黄洋渡在华容县

  西三十里北河渡在华容县东北一里浮桥渡在平江县东通长沙路澄清

  渡在平江县西十里通岳州官路长乐渡在平江县西十里通岳州官路

 ︹堤堰︺白荆堤在巴陵县东十五里一名紫荆堤宋筑岳阳风土记阁子镇有白荆堤石壁潭

  在其南津堤在巴陵县南洞庭湖滨明宏治中知府张金筑偃虹堤在巴陵县

  西洞庭湖侧宋庆历间知军州滕宗谅筑此堤捍之欧阳修有记江村堤在巴陵县西北

   二十里接荆州府监利县界明筑止二百五十丈 本朝顺治十二年加修七百六十丈有奇康熙

   五十五 年发帑修竹庄河何家垱瓦子湾鲁家埠四处共 一千十二丈六尺雍正六年复发帑修高

   厚倍永济堤在巴陵县北十五里城陵矶明成化十九年知府李镜筑李东阳有记堤

   长四千丈广二丈旁夹树柳二万以固积壤为桥二梵石为闸于二桥之北高丈二尺长丈五尺广

   五 尺架木梁以通车马 本朝顺治十 年康熙十年五十三年相继筑修赵 公堤在临湘县

   东南五里元泰定间知县赵宪筑朱家垸堤在华容县东三里又县东十五里有兔

   垸堤又东南十里有祭田堤县南三里有黄篷垸堤张家垸堤县西有蔡家垸堤官垸堤县西北四

   十里有杨李垸堤南北垸堤县北二十五 里有安息垸堤县北三十五里有刘陈垸堤县北 三十七

   里有吴小垸堤胡家小路堤林家垸堤县北六十里有合工垸堤周小垸堤县北六十五里有乙酉

   垸堤蔡刘垸堤县东北十五里有涛湖垸堤县东北十七里有凌溪垸堤县东北十九里有张家垸

  堤县东北二十五里有伍家垸堤县东北三十二里有余家垸堤县东北三十三里有黄家垸堤江

  黄垸堤县东北三十四里有马家垸堤县东北三十五里有东皮垸堤线家垸堤桃树垸堤县东北

  三十七里有永固垸堤县东北三十八里有严萧垸堤县东北四十五里百黄湖垸堤共三十二处

   本朝康熙五十三年发帑修筑雍正五年重修乾隆七年复修黄封堤在华容县东华

  容河侧宋知县黄照筑安津堤在华容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安津堤内有十台九堰

  皆利灌溉

 ︹陵墓︺︹周︺楚灵王墓在华容县东陈石桥北五十馀步陶朱公墓在华容县

  西屈原墓在华容县北元和志屈原冢在湘阴县北七十一里︹三国︺︹汉︺刘巴

  墓在巴陵县西北︹唐︺秦公墓在巴陵县东北三里枫桥堡岳阳风土记枫桥堡有古冢

  岁久倾圮耕者得砖上有文曰大唐秦公之墓堂皇局固不可发县令秦光亨为封完之徐安

  贞墓在平江县三都石陂洞岳阳风土记平江有徐安贞墓在下台︹宋︺石光墓

  湘县南大云山︹明︺邓廷瓒墓在临湘县南大云山刘大夏墓在华容县东二

  王俨墓在华容县北石矶山下

 ︹祠庙︺五贤祠在巴陵北门月城内祀三国吴周瑜鲁肃唐张说宋滕宗谅明陶宗孔

  先生祠在巴陵县西南君山上祀汤阴岳少保其用武地也容城刘时雍山阴张阳和公安

  袁中郎南城罗近谿襄阳严橘园武彝李磊英皆其登临处也岳武穆祠在巴陵县城北

  七里山下明成化中建贾烈妇祠在已陵县城北七里祀宋贾琼妻韩氏石公

  祠在临湘县东南大云山祀宋岳州判官石光胡处士祠在华容县儒学内祀汉胡

  马伏波祠在华容县南门外岳阳风土记马援征诸溪蛮病死壶头山民思之所到

  处祠庙俱存王文正公祠在平江县祀宋王旦叶适记祠故在长庆寺去县八十里

  嘉定六年永嘉陈君观令平江迁建学前岳阳风土记王文正公尝宰平江治有异政邑人为立生

  祠至今尚存九君子祠在平江县界东儒学左亦称九君子堂元至正中建祀宋李儒

  用吴雄毛友城方暹许炳鲁仕能万镇方𫐐邹𫐐三贤祠在平江县界西明建祀楚屈原

  宋王旦唐介老子祠在平江县东道岩山宋公祠在平江县东南祀明死节知县

  宋鉴以典史张澄配吴王庙有二一在府治东一在华容县倒马崖下俱祀三国吴主孙权

  洞庭庙在巴陵县南金沙洲上 本朝康熙十八年大兵驻此波涛不惊舟师克济捷奏

    御制祭文遣官致祭著为典虞喜志林洞庭湖神过客祈祷必验分风送船湘水元夷鹿角西

  岸有沙聚起十馀丈名曰龙堆即洞庭庙也孝感庙在巴陵县南南津港北岳阳风土记

  孝烈灵妃孝感侯庙秦武陵令罗君用因督铁运溺水死其女挈弟寻父尸不获亦赴水死邦人哀

  而祀之谓之罗娘庙灵响浸著凡有舟楫往还析之利涉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湖南马殷水制

  列姊在左弟在右几丰中始赐今封岳人祷祠无虚日旧在乌龟渡南祀者以为不便托言神意遂

  移今康大尉庙在巴陵县南三十里茅栗坪祀宋康保裔保裔三世俱死王事

  闾庙有二一在巴陵县南六十里新墙市一在平江县南明正德间建祀楚屈原雷将

  军庙在巴陵县南七十里东陵祀唐雷万春明总督邓廷瓒征蛮梦万春助战疏请崇祀

  忠庙在巴陵县南宋淳祐间孟珙建以祀荆襄死事之臣湖山庙在巴陵县西南君山

  祀君山之神岳阳风土记洞庭上有洞庭真君庙堂湘妃庙在巴陵县西南君山祀尧二女

  楚辞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王逸注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帝不返堕于湘水之渚因为湘夫人后

  汉书郡国志罗县有黄陵亭湘中记亦云二妃之神刘表为之立碑唐韩愈黄陵庙碑尧之长女娥

  皇为舜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为夫人也故九歌辞谓娥皇为君谓女英帝子各以其盛

  者推言之也县志宋元丰五年知岳州郑民以祈祷有应请诸朝封湘君为渊德侯嘉定五年重建

  湘君祠于君山以湘夫人配之 按湘君湘夫人韩愈说最当宋封渊德侯及以湘妃配似以湘君

  为男子皆不学者之所为也今厘正仍称湘妃庙鲁将军庙有二一在巴陵县北岳阳

  风土记鲁将军庙在会泉门外乃鲁肃庙也孙权使肃守巴邱后人祀之一在平江县东申公

  庙在华容县东陈石桥祀楚申亥洪山庙在华容县南门外祀唐张巡大禹庙

  在华容县南禹山上岳阳风土记禹山上有禹庙汉昭烈帝庙在华容县东北十五

  里鼎山明初建荆佽飞庙在华容县东北杨子洲石濑庙在平江县东岳阳风

  土记石濑庙乃关公庙湘州记云石子山溪西溪水映澈关公南征尝憩此因名关濑今庙亦以此

  名之随军土地三军庙取顺庙图经皆以为关公并吕𫎇行军所置

 ︹寺观︺圆通寺在巴陵县东晋建明楚昭王重建寺内有罗汉井荆州记圆通寺僧房床下忽

  生一木旬日势凌轩栋僧移房避之木长便迟但极秀有外国沙门见之谓曰此娑罗树也僧所憩

  之䕃长著花细如白云元嘉十二年忽生花状如芙蓉白鹤寺在巴陵县东南二里白鹤

  山上唐建岳阳风土记白鹤僧园有茶十馀本颇类北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谓之白

  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可比圣安寺在巴陵县东南五里楞伽北峯唐无姓和尚所居杨

  凭建寺唐柳宗元岳州圣安寺无姓和尚碑师始居房州龙兴寺中后徙居是州作道场于楞伽北

  乾明寺在巴陵县南五代时建一名乾元寺岳阳风土记乾明寺旧永庆寺也内有古

  柏相传是大禹手植名胜志永庆寺在东山顶井泉清冽又宋太平兴国五年改赐寺额名乾元寺

  又谓之新开寺岳阳古迹志乾元寺基晋参军蔡勲舍园宅为之后唐灏鉴道人为道场是山及宋

  太平兴国间赐藏经及旃檀像一躯今唯藏经存焉内有灏鉴道人塔铭慈氏寺在巴陵县

  西南内有塔晋创岳阳风土记慈氏塔日出之初影射重湖以镇洞庭水孽云君山寺

  陵县西南君山上据湖山之胜晋建即崇胜寺也旧名楚兴寺广教寺在巴陵县西南君山

  上岳阳风土记广教寺后唐永安寺旧为圣善寺故基昔吕云卿遇江叟于圣善寺吹笛召洞庭诸

  龙即其地也慈音寺在华容县东北舆地纪胜华容县大荆湖尾有慈音寺俗传是刘备

  中军天庆观在巴陵县东一百里亦名龙兴观又名新兴观岳阳风土记龙兴观故基

  在太平寺东天禧中赐名天庆大皇观在华容县治东北岳阳风土记华容令宅东北有老

  子祠曰大皇观宝慈观在华容县东南三十里石门山观中有炼丹池飞𢌿台凌空亭衣冠

  冢仙人洞倒插柏诸胜迹玉清宫在平江县东南张君房云笈七签环幕阜有道宫曰松林

  曰紫青曰崇虎曰王清玉清视馀山水为胜

 ︹名宦︺︹晋︺潘京武陵汉夀人弱冠为郡主簿太守赵𫷷甚器之历巴邱令京明于政术路不拾

  ︹陈︺雷道勤巴陵内史周兵大出道勤拒战死之︹唐︺张说洛阳人由宰相再徙

  岳州刺史说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既谪岳州而诗盆凄惋人谓得江山助云︹五

   代︺︹梁︺许德勲马殷时为岳州刺史吴将冷业屯平江德勲将兵拒业至朗口使善游者

   五千人以木叶覆首持长刀浮江而下夜犯其营业军惊扰大破之擒业︹宋︺王旦大名华人

   太平兴国初知平江县其𪠘旧传有物怪凭之居多不安旦将至前夕守吏闻群鬼啸呼曰相君至

   矣当避去自是遂绝就改将作监丞赵昌言为转运使属吏屏畏入旦境称其善政以女妻之

   介江陵人调平江令县民龙氏以分田 讼𡨚死介为雪之而均其田民李氏富而吝吏 有求不厌

   诬为杀人祭鬼岳守捕其家无少长楚掠不肯承更属介讯之无他验守怒白于朝遣御史方偕徙

   狱别鞫之究与介同守以下得罪偕受赏介未尝自言卫塾以秘书丞知临湘县多善政邑

   故多盗塾曰 吾不能使民不为盗又不知禁其已然尚曰为政 耶乃籍八十人作阅武亭以时视其

   㙯使之捕盗一 境肃然刘挚为之 记杨 畋太原人庆历三年知岳 州湖南SKchar2人唐和等劫掠 州

   县以殿中丞提点本路刑狱专治盗贼乃募材勇深入洞讨击兵溃畋踣岩下藉浅草得不死卒厉

   众平六洞以功迁太常博士未几降知太平州岁馀盗益肆帝遣御史按视还言殄贼非畋不可乃

   授荆湖南路兵马钤辖贼闻畋至皆恐畏逾岭南遁明年贼复出畋即领众出岭外涉夏秋凡十五

   战蛮滕宗谅河南人仁宗时知岳州军建学育才百废俱举作偃虹堤于城西又重修

   岳阳楼文章政事岳人诵之范仲淹为记朱夀昌天长人仁宗时权知岳州州滨湖多盗寿

   昌籍民船刻著名氏使相伺察出入必以告盗发验船所向竆讨之盗为少弭旁郡取以为法后以

   韩琦富弼荐使湖南恤民奏罢邵州金冶从之石光徂徕人介子通判岳州有惠政民为立祠

   后居州之大云山子孙遂家焉范致明建安人徽宗时监岳州酒税竆博经史以直道不容

   于时览山川考古今人物风俗撰岳阳风土记汪恺婺源人岳州录事参军平江民以竞渡𨷖

   死狱上于州守恶令欲深探其狱株连数百人时大暑牢戸皆满恺止系其当罪者数人馀悉平反

   出之守大怒引法力争不能屈张汝明真州人徽宗时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明

   曰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卒于官方扩莆田人知岳州时兵

   兴学散士多流徙扩为之增复旧额条陈沿江利害十三事以内治为急次及攻守之计赵善

   待濮王后知岳州剖烦决滞𡨚狱多平反仁声四达春秋都试义勇艺精者厚赏卒徒争奋

   辙浮梁人知巴陵县俗父子多异居辙躬示孝弟以化之俗遂变程绚馀姚人调巴陵尉摄

   县事能理𡨚狱胡绾乾道间为平江令政尚廉平李燔建昌人绍熙中授岳州教授教

   士以古文六㙯不因时好且曰古之人皆通材用则文武兼焉即武学诸生文振而识高者拔之辟

   射圃令其习射廪老将之长于艺者以率偷惰︹元︺欧阳原功浏阳人延祐中授岳州路

   平江同知处己俭约为政廉平汪泽民婺源人延祐中同知平江州事时州民李氏以赀雄

   其弟死妇不肯他适凡利其财嗾族人诬妇以奸狱成而泽民至察其枉直︹明︺马杰

   中知临湘县奏除荒田绝粮之累民者共二万二千有奇民德之王士华鄞人正统中知

  华容县筑圩四十馀堤百五十垦田数万顷九载绩成水患乃息杨燧昆明人正统问知华

  容县奏筑四十八垸水患悉除陈介铜梁人正统中知临湘县兴学劝农政绩茂著在官六年

  岁歉上疏乞宽租章数上诏蠲之县有舟丁六百戍江淮役重率多逃亡介又乞免百人政绩称最

  李镜弋阳人成化中知岳州府筑湖堤通城陵矶垦隰为田引水灌漑利民甚溥洞庭君山为

  水寇渊薮镜擒其渠帅馀党解散卜马祥永清人成化中任岳州卫指挥同知胡贼陷同

  庭奋身督战死之宋鉴许州人成化中知平工县流贼逼境率典史张登县吏王和等御冦

  援兵不至力尽死之韩士英南充人知岳州府政尚明恕重创郡堂修葺诸废民不知劳

  张举栾城人宏治中知岳州府毁诸淫祠为书院便民仓作谕属法一册皆便民发奸摘伏人

  称神明太守焉张金广德人宏治中知岳州筑南津港堤御水尤勤荒政陆垹嘉善人嘉

  靖中知岳州府宽逋赋省讼狱巡行属县岁必再周田畴尽辟值岁旱诸路遏籴垹罄府属仓储复

  借之藩库设法赈济先发后闻全活数十万事闻超擢太仆少卿刘凯临桂人嘉靖中知临

  湘县清介自守周恤民隐时有刘少川不要钱百姓有饭官无盐之谣王夔龙云南人万

  历初知巴陵县外明内宽济敏以勤先是赋役项款纷多吏縁为奸䕫龙力行一条鞭法听民自输

  未尝以符伇勾摄民皆争先输纳寻擢御史民立祠祀之李绍箕云南人万历中知平江县

  爱民如子三年狱无系囚张明儒冮阴人万历中知临湘县建义仓广社学蠲除逋赋后令

  眉州张大龄亦务德化遇旱祷雨立至人称为前张后张云孙春芳揭阳人万历间知华

  容县值岁歉春芳请罢征敛复请移旁郡粟亲历穷乡散之旋调去百姓惜焉蒋元敬

  人万历中为平江令作敬事堂以听政教民表徳定赋圴徭息讼狱捐义冢比代士民歌思之

  云阶闽人万历中知华容县大修堤防宏奖士类购书储之学宫岁饥赈活无算陶宗

  孔全州人崇祯中任岳州府推官九年狷介廉正始终如一日郡人祀之四贤祠称五贤

  不息莆田人崇祯末知临湘县张献忠陷城𬒳执索印不肯与遂遇害杨如云

  人崇祯间平江主薄张献忠陷城欲授以伪职如云不从骂不绝口贼怒投之石壁潭

 ︹本朝︺王国英奉天人康熙中知巴陵县濒湖多水灾国英以时赈济清理垦荒豁无著田千

  七百馀顷岁减粮万三千石伍士琪阿迷州人知平江县县多逋赋士琪宽与之期使民

  感愧自输平讼牒必俟两造意解乃止甚得民心建仓汨水之涯人民成聚曰伍公市以赵申乔荐

  擢知桂阳州平江民祠祀之王国祐奉天人康熙中知华容县县利病以时条陈上官诸

  垸溃请修复日履工所教役者歌以忘劳犒之饼饵堤成士民为建碑兰第锡吉州人干

  隆中知岳州府屏供帐罢燕会躬行节俭苞苴不敢至其门宗霈会稽人嘉庆中知华容县

  禁械斗斥淫祠设五田渡船筑万庾诸垸以便民力行保甲大吏檄他邑以为法捐置沱江书院膏

  火田士皆感励

 ︹人物︺︹唐︺裴隐临湘人居白马矶与李白相友善官侍御挂冠归与岫道人鼔琴自娱李白亦

  尝至其处相与倡和宴游︹宋︺黄诰平江人神宗初进士授长沙簿章惇开梅山请增亩税诰

  力请罢之后知益阳县中使采木至益阳遣二卒勾典押而无引牒诰杖而遣之丁父忧庐墓三年

  芝生墓前凡六十馀本哲宗时赐帛五十匹官至太府卿李黻临湘人博学通经性至孝葺养

  浩园隐居不仕自号默堂居士授徒数百人晚年尤精内典著诗文五千篇名兑斋编李璠

  平江人朱子帅长沙璠往受业李祀平江人从朱子游辑池州语录李儒用平江人长

  于春秋朱子帅长沙时与邑人吴雄同受业于门往复辨难今语类中多其问荅学者称练谿先生

  吴雄平江人居临安师朱子深明性命之学归建阳坪书院日讲学于其中平江之知学者皆

  雄教之学者称阳坪先生毛友诚平江人闻康叔临得伊洛之传避地岳阳因徙家巴陵往

  从之时李璠分教岳阳极为敬礼学者称竹𥳑先生方暹平江人李璠弟子与饶伯舆张元蕑

  同门相善元简极重暹尝遗书曰伯舆明理而达于事明甫见事而中于理吾以斯道望伯舆以斯

  世望明甫学者称连云先生许炳平江人嘉定进士通春秋好学不倦笃志力行及卒无以

  鲁仕能平江人淳祐进士历官监利令从饶鲁学终身不见喜愠之色归讲道宝潭时

  称宝潭先生万镇平江人学于方暹饶鲁与鲁仕能齐名饶鲁谓仕能曰天下读书者伯易

  第一子静次之子静镇之字伯易鄱阳人亦鲁弟子也邹𫐐平江人朱子帅长沙道出平江

  以书谒者甚众𫐐独见礼甘贫悦道力学不事生产其卒也方𫐐为之棺殓方𫐐平江人受

  业李璠与饶伯舆友善安贫乐道前后徴聘皆不赴魏了翁题其所居曰学斋方兴临湘人宋

  亡与张世杰文天祥共图恢复以功加招讨使死崖山之难徐伟临湘人宋末举孝廉事母

  至孝有司累辟不赴去之野潭山中隐居教授依以居者三百馀家岁荒贫不举子者悉资给之人

  感其惠子多以徐为名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时号徐氏八龙严珽华容人累官剑南节度使

  僚宷服其能兵民怀其惠文章政事咸著于时︹元︺张琦临湘人生二岁母刘遭乱陷于兵父

  必达不复娶琦稍长思其母辄歔欷泣下及冠请于父往求其母遍历湖南北淮东西后求得之贵

  池迎归奉养其后十馀年父母相继殁终丧犹蔬食事闻旌其门曰孝义胡天游平江人博

  学高志元季隐居不仕养晦岩谷著有傲轩吟稿︹明︺萧授华容人以千户从成祖起兵积

  功至都督佥事永乐中充总兵官镇守湖广贵州在镇二十馀年讨平苗蛮数十部威信大行进左

  都督卒赠临武伯谥靖襄方廷玉巴陵人父必夀洪武进士历官按察使以政绩著廷玉永

  乐进士改庶吉士迁工部郎中时燕京创造上莭俭休养二疏擢浙江右布政使致仕杨溥称其质

  实而文和易有守魏文昌华容人事亲至孝洪武时父获罪系武昌狱文昌诣阙上䟽愿

  以身代报可临刑谓其弟曰谨事二亲如吾生存时也遂伏法时年十有八刘仁宅

  人永乐举人知瑞昌县蠲赤湖课二万缗免沿江之逋米十馀万减民税之耗于巨室者数千石晋

   广西按察副使景泰中思明都指挥黄𤣾杀其兄珊仁宅廉得状𤣾惧使人奉十金为夀且拥兵数

   万相挟制仁宅至南寕𤣾子来谒伏甲缚之论𤣾死𤣾阴遣人京师营干得释罪既益横乃捃摭他

   事中仁宅仁宅委政去归装惟七金杨荣过其家见床上只蒲席布被喜曰所操(⿱艹石)是可称真御史

   矣以子大夏贵赠兵部尚书李嶲华容人宣德中由乡贡历官彰德知府赵王每出郭祷祀

   游猎数百里嶲上䟽言之上遣内使逮治并赐敕褒奖解绶归卜居黄湖山足迹不入城中

   廷瓒巴陵人景泰进士知淳安县有惠政迁太仆丞擢知贵州程番府政令平和民苗感悦宏

   冶初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有平苗功进右都御史掌南院寻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亦有声

   绩复召掌南院廷瓒有雅量世称长者其所设施动中机宜屡督军务出必成功卒赠太子少保谥

   董廷珪华容人景泰进士拜监察御史守白羊口劾守帅横暴者清军河南检出逋伍

   五万人又䟽陈弭灾十事升山东副使清理滞狱廉正持躬家无长物黎淳华容人天顺初

  进士第一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为人捐介寡合鲜所依附敦伦纪崇节俭其所树立即幽隐无愧有

  门生知华亭遗以红云布淳郤之题其缄曰古之为令植桑拔麻今之为令织布添花人服其操卒

  谥文刘大夏仁宅子天顺进士累转兵部职方司郞中时汪直开边欲乘间取安南宪

  宗命索永乐讨安南故牍大夏亟匿之事得寝宏治初为兵部尚书孝宗方锐意太平屡被宣召大

  夏忠诚恳笃忘身徇国所陈时政立兄施行群小深嫉之武宗立数上章不用遂乞归刘瑾用事逮

  下诏狱戊肃州瑾诛复官大夏常曰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朝鲜安南使至辄问

  刘尚书安否其为外邦重如此卒赠太保谥忠宣杨一清本云南安寕人父景从家巴陵

  成化进士历山西提学副使转督陜学凡八年宏治中擢左副都御史督山西马政十七年河套告

  急尚书刘大夏荐一清抚陜经略防御剑红古等城以捍之一清有谋善断所居之处时演习营阵

  安化王寘𫔍反拜陜西总制与太监张永共出师寘𫔍就擒与永计诛刘瑾入内阁加少傅寻致仕

   遂依妇家居镇江久之世宗嗣位诏以故相行边后复入阁上方励精图治中外事一咨委焉八年

   请老赐金帛明年削籍卒谥文襄赠太保王俨华容人成化进士授工部主事统理吕梁洪凿

   石开渠便舟楫徙居民濒河者数百家升四川成都知府治行为天下第一历官陜西右布政寇逼

   西固城俨督饷区𦘕旬日得刍粟九十馀万擢戸部右侍郎摄太仓事革中官常例钱崇王讼民田

   又请黄河退滩及凝陵免税地上命俨往核田当为民者咸归之复疏河滩实民产免税非祖训不

   可许皆如其议转左侍郞核外戚侵民官地数万亩奏戍其监奴于边武宗即位俨上疏乞致仕得

   归居无何刘瑾乱政捕系诏狱锻炼无所得矫诏谪辽东戍瑾诛赦还严永濬华容人成

   化进士授户部主事督饷宣大陜西大饥奏蠲税四十万接济边储全活数万人擢郞中出守西安

   府以礼化导俗渐循谨文案立剖庭无宿牃先是西安岁织绒服进用中官横取百姓苦之永濬疏

   论其害不报擢浙江参政卒胥文相巴陵人宏治进士知漳浦县蝗螟为灾祷之越境去

  岁更稔又疏罢银坑之税累迁南戸部郎中历汀州柳州知府多政续子焯官鄱阳知县有惠政工

  黄昭道平江人宏治进士知长山县岁蝗祷于神雨雹立作蝗尽死迁南京御史正德

  中论刘瑾廷杖除名瑾诛擢江西佥事宸濠招亡命劫彭蠡诸处昭道捕获数百人讯治如法旋迁

  云南参政谕晓缅甸诸蛮咸惧修贡分守普安讨贼有功迁布政使颜颐夀巴陵人宏治进

  士授宝蚳令改淇县拜监察御史宸濠谋不轨副使胡永清发其奸上命崔元偕頣夀往勘会师事

  平迁刑部侍郎进礼部尚书改户部寻迁左都御史掌刑部隆庆初加太子太保白起旦

  华容人由贡生知鸡泽县有廉干名兴起文学濬开井渠民赖焉比入觐坐卧一牛车不宿旅舍夜

  大雪盈车中晨起敝簏短衾皆沾湿起旦无忤色孙继芳华容人正德进士授刑部主事

  东厂获数人诬为盗下刑部论法⿰纟⿱𢆶匹 -- 继芳白其𡨚改兵部员外武宗将南巡继芳偕武选郎黄巩率诸

  部寺属百馀人谏止捕系廷杖武库郞陆震笞死继芳里疮力治震丧官终云南提学副使子宜为

   文千言立就举于乡以父丧𡘜泣损目遂不复会试自号洞庭渔人构亭著书兴至把笔书所为诗

   奇逸飞动所著诗三四百卷宜子斯亿七岁能赋诗年十四为诸生事祖母及母以孝闻以著述自

   任隐元石山中诛茅蔬食充然自得学使董其昌称之曰德𫈣如太邱豪侠如朱游云萧一

   中华容人正德进士知新城县擢监察御史疏援马录逮系诏狱谪广西按察使照磨迁分宜知

   县忤大学士严嵩几罹祸迁东昌同知历南刑部郎中复以在新城时劾夏良胜火礼疏草再贬饶

   州府通判后历官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周廷用华容人正德进士知宜黄县拜监察御史

   倜傥豪岸言事多触时忌未一载备兵四川进江西按察使请嘱不行入觐汪𬭎摘黜之著有八厓

   傅尚文华容人正德进士任大理评事武宗南巡与同舍郞上疏谏浦系锦衣狱跪午

   门廷杖左迁户部照磨嘉靖初还旧职累迁江西副使方钝巴陵人正德进士由华亭令累

   官户部尚书时边费浩繁苦心节济在部六年题疏数十万言严嵩中之诏改南乞归卒赠太子少

  保谥简肃姜廷頣巴陵人嘉靖进士知馀干县擢御史按通州京师告警与都御史王杼乘

  城三日疏七上迁淮扬兵备副使是时江北取民无制廷颐行一条鞭法遂为善政累官兵部侍郞

  谢登之巴陵人嘉靖进士累官工部尚书立朝清介自持同列咸惮之艾穆平江人嘉

  靖举人累迁刑部主事录囚陜西时政尚严苛诏决不如额者罪穆据爰书情确者决二人张居正

  夺情穆与主事沈思孝抗疏极论忤旨廷杖遣戍久之起员外郎累进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有平寇

  姜性廷颐子万历进士历刑科给事中居谏垣两岁前后疏凡百八上皆切中时弊又请

  于清泥湾水次置仓廒免湖南岁兑武昌蕲州漕费乡里称便唐世柱巴陵人少孤事母至

  孝万历举人知济寕州岁旱步祷雨立降增先贤仲氏祭田振兴名教官终戸部负外郎萧露

  丰临湘人张献忠陷城与妻沈氏奉父母走避其父为贼所执露丰挺身救父贼释其父而执之

  沈氏闻夫𬒳执亦奔救俱为贼所害刘希文华容人天启中以贡生授兴文教谕流贼陷城

  县令张振德被害希文暂署县事贼复至誓死不去与其妻白氏同殉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李兴玮巴陵人崇祯时拔贡献贼破岳州同父诣所在请兵其母泣止之不

  顾后一家俱遇害兴玮随巡抚章旷图恢复死难于衡阳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

  

 ︹本朝︺黎大观华容人康熙举人知宜黄县筑永丰陂建通津桥葺学宫置学田尽罢诸陋规

  擢刑部主事单国成平江人事继母孝尝寇至负母远奔趾皆裂其妻亦勤于奉养为姑

  所爱妻丧以母故终身不再娶雍正十一年 旌孙祐岐华容人康熙乡举知历城县并

  粮仓以省催科浚县东小清河以备旱潦卒祀名宦张召华华容人康熙进士历知晋江金

  鸡二县多善政以忤上官罢归华容濒湖土卑赋重明季百姓多流亡 国初定赋凖原额每十亩

  损为六亩馀其后稍稍增垦而清大令下有司指为欺隐将以原额上召华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

   人不胜病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𮎰馀十常八九浸于水宜凖湖湘下地倒亩粮一升县官

   知召华素长者以其言申报华容人至今𫎇其利许伯泰巴陵诸生康熙中父圣行客长

   沙病疫伯泰奔侍汤药尝粪以验瘥剧父少愈母复病疫于家伯泰兼程驰归值水涨溺死是夜其

   母犹梦伯泰以药饮乾隆四年 旌何一献临湘人乾隆中由贡生知黔江县时土寇

   初平戸口流散一献招徕抚绥民德之祀名宦方显巴陵人由贡生任湘乡教谕擢㳟城知县

   雍正初举贤员超授镇远知府值郡饥捐俸煮糜活民数万总督鄂尔泰奇其才檄理九股各苗显

   诣峒晓譬投诚者十馀万户授贵东道总理苗务寻升贵州按察使九股台拱为诸苗出入要地奉

      命与总兵营新城而墨引羊翁等苗不利之结众攻扰围六十九日粮尽宰马以食众请溃

   围出显曰台拱失守则古州清江诸寨皆煽动矣况苟免失臣节脱不济有死已耳于是人人感奋

   己而援兵至围解后官至广西巡抚以病乞归卒于家许伯政巴陵人乾隆进士知彭县

  有惠政擢部曹历山东道御史致仕伯政经术湛深著有易深诗深春秋深全史日至源流等书

  王大顺巴陵人官长沙协把总嘉庆三年川匪窜入楚境大顺迎击于石牌力战阵亡事

    闻议恤荫云骑尉侯三锡华容岁贡生一门孝友自处以厚对人未尝有忤色卒祀

  余昌祖临湘人乾隆乡举权判𣵠州委办河工克著劳绩后知乐亭县调福清屡决疑

  狱在任数年囹圄几空嘉庆十七年卒入祀乡贤祠

 ︹流寓︺︹唐︺韩注贞元闲谏议大夫以言事贬岳州杜甫寄韩谏议诗有濯足洞庭望八荒之句

  ︹宋︺苏辙眉山人徽宗时岳州安置刘宝东平人以都统制从岳飞破杨么飞遇害遂家

  华容隐东山大夏其十世孙也

 ︹列女︺︹宋︺贾琼妻韩氏名希孟巴陵人琦五世孙少明慧知读书年十八适琼开庆已

  未元兵破岳州为卒所掠将挟以献其主将氏誓不辱书五言古三十九韵于衣帛赴水死

  君宝妻某氏巴陵人同韩氏𬒳执至杭州自岳至杭数千里主者数欲犯之终以计脱

  一日主者怒甚将强焉氏度不得免因南向再拜泣下题词一阕于壁上投大池中死李孝

  女平江人年十四侍母遭火变家人远避女独守火舍不去火止阖宅皆焚惟二舍岿然后适吴

  明方可连妻沈氏巴陵人少寡一子尚㓜舅姑欲夺其志沈刺面守节教子

  成立有司请于朝旌焉姜振德妻刘氏巴陵人崇祯中闯贼陷城夫与姑俱被害

  氏自缢死许某妻康氏巴陵人事姑孝夫妇俱为贼所执恐夫不免乃绐贼曰释吾夫

  则当从汝贼释其夫遽跃水死有司旌其门曰义烈无双张氏女临湘人许嫁诸生何惟寅

  后惟寅得癎疾父欲令改适以死誓有司岁给粟帛奖之杨宝朝妻丁氏临湘人崇

  祯末流寇张献忠渡江避乱山中尝语夫曰若遇贼至誓不受辱后果为所执不屈死余所

  蕴妻汤氏临湘人崇祯中流贼张献忠寇掠汤避白泥湖被执将加刃其子禾儿甫八岁

  跪挽贼刃求免其母贼不应遂相抱赴水死甘氏女名元秀华容人许嫁里人魏文昌文

  昌以父获罪诣阙请代死报可遂系狱女父欲改嫁之辄赴井求死以救免文昌伏法女沐浴具衣

  服自缢以殉邓于旬妻李氏华容人年二十于旬死触槐以殉严循闲

  妻罗氏华容人年十八归循闲貌寝为夫所弃不入其室者十馀年夫病侍汤药誓以自殉

  比夫死缢于棺侧

 ︹本朝︺李宜禄妻陈氏平江人夫亡守节康熙三十六年 旌陈之遇妻

  刘氏临湘人夫亡守节康熙四十八年 旌严众妻张氏华容人夫亡守节康

  熙五十五年 旌赵万卷妻唐氏巴陵人夫亡守节康熙六十一年 旌

  士炳妻丁氏临湘人夫亡守节同县贞女张大杰聘妻聂氏均雍正年间 旌

  正恺妻蔡氏华容人夫亡守莭同县节妇闵士元妻白氏均雍正年间 旌鲁文

  江妻潘氏平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凌之鹗妻李氏妾锺氏张礼行妻彭氏均雍正年

   许 伯泰妻傅氏巴陵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尹隆彩妻张氏陈如文妻熊

  氏李廷诲妻熊氏李泰然妻彭氏丁德𥙿妻冯氏袁天秩妻许氏张定邦妻龙氏龙用周妻汪氏陈

  商书妻沈氏张演渭妻晏氏贞女熊宗辅聘妻张氏均乾隆年间 旌柳洪根妻谢

  氏临湘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沈士琼妻吴氏彭熙为妻沈氏李坚妻方氏周之衡妻沈氏谢名

  标妻沈氏张能建妻余氏华献魁妻李氏朱淑旗妻元氏瞿宗文妻林氏张士荣妻郑氏方梅妻沈

  氏余昌䌹妻沈氏烈妇李四娃妻吴氏贞女范振聘妻郑氏姚琢章聘妻沈氏均乾隆年间 旌

  王师文妻严氏华容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程自洞妻董氏刘士贤妻伍氏李以符

  妻何氏李永襄妻傅氏涂子超妻叚氏张召修妻敖氏潘士栋妻魏氏侯三宅妻蔡氏程文英妻张

  氏陈半壁妻花氏涂云安妻雷氏涂恪诚妻施氏魏璧万妻黄氏邓宏禄妻李氏均乾隆年间 旌

  何干服妻陈氏平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喻汲妻袁氏彭昌华妻王氏张礼成继

  妻李氏李承筠妻唐氏陈女弼妻何氏余名士妻李氏唐成纲妻汤氏鲁行道妻童氏锺圣逢妻张

  氏王大纯妻童氏李保四妻吴氏江庆璜妻黄氏单光远妻童氏烈妇周义文妻郭氏圴乾隆年间

  赵启汴妻费氏巴陵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李永泳妻方氏周嗣锦妻许氏谢

  晋飏妻杜氏李应贡妻邹氏李铨妻程氏许忠大妻方氏李大荣妻方氏张启延妻费氏张启第妻

  潘氏方功镛妻熊氏均嘉庆年间 旌方敦大妻李氏临湘人夫亡守节同县节

  妇蒋求俸妻赵氏刘志焕妻费氏陈震道妻沈氏陈维宜妻某氏沈荣清妻范氏彭德瑞妻方氏沈

  荣冕妻杨氏贞女刘善问聘妻丁氏方大桂聘妻沈氏均嘉庆年间 旌田光玉妻曾

  氏华容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吴开溥妻张氏孟文祚妻涂氏欧阳启增妻徐氏徐东曙妻黎氏

  烈妇季志成妻张氏均嘉庆年闲 旌朱正妻李氏平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何

  彰谟妻李氏余光廷妻姜氏周与珩妾刘氏吴义协妻童氏余德垕妻陈氏赵之珂妻李氏烈妇何

  锡佑妻吴氏均嘉庆年间 旌

 ︹仙释︺︹唐︺杜兰香岳州有渔父于洞庭湖闻儿啼声四顾无人惟三岁女子在岸渔父怜而

  举之十馀岁天姿奇丽忽有青童自空而下集其家欈女去临㫒谓其父曰我仙女杜兰香也有过

  谪于人间会期有限今去矣其后降于包山张硕家授以举形飞仙之术硕仙去渔父亦学道不食

  后不知所之无姓和尚居巴陵县东南楞伽北峯足不出阃者五十年柳宗元为之记

  湘中老人唐吕云卿尝夜泊君山侧命酒吹笛数曲忽见一老人棹舟来于怀袖中出笛

  三其一大如合拱其次如常人所蓄其一绝小如细笔管云卿请吹之老人曰大者诸天之乐不可

  发其次对洞庭诸仙合乐而吹小者乃老身与朋侪可乐者试为子吹之于是抽笛三弄湖上风动

  波涛滉瀁鱼龙跳喷至五六声君山上鸟兽呼噪月色昏晦舟人大恐遂止王廓咸通中廓

  自荆渚将过洞庭泊舟君山下登山而行见石洼中有酒掬而饮之陶然以醉自此无疾渐厌五榖

  后看仙经云君山有仙酒饮之㫒仙廓所遇者此酒也︹五代︺︹周︺灏鉴云门法嗣住巴

  陵新开院一日作三转语呈云门故寺中至今有三语轩又有鉴旨亦乾明寺僧一日上堂说偈有

  横塘柳影鱼吞树覆径槐阴马踏枝之句又陆道人机道人皆乾明寺僧之有声者︹明︺无相

  名普实年十一岁出家参东林幽谷二老洪武初南游荆湘居圆通寺升座演法天花飞堕仙鹤翔

  空长沙旱迎祈雨四百里程半日即至三日果大雨一日示其徒曰某日吾当归矣及期沐浴说偈

  

 ︹土产︺莼菜出临湘县莼湖府志叶如莴苣面紫背青茎黄花白秋间开浮水上橙橘

  菱茨华容诸县出诸县俱出君山为上临湘为多岳阳风土记㴩湖诸山产茶李

  肇所谓岳州㴩湖之含膏也斑竹博物志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啼以涕挥竹竹尽斑今下隽

   有斑方竹巴陵县君山出巴陵平江出为多诸县皆出平江县出

   鱼临湘县沅潭出一名春鱼府志细如针长一二分惟立夏小满间有之鳇鱼大江出岳

   阳风土记岳州人极重鳇鱼子每得之瀹以皂荚水少许盐渍之即味甘芙鳖甲唐书地理

   志岳州土贡 又旧志载巴陵县出铁查四邑并无铁矿府志载巴平二邑征有金砂明史成化中

   开湖广金场得金仅五十三两于是复闭则亦无禆开采附识于此





                  纂修官高人鉴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余廷珪㳟 校

                  校对官章诒燕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宝庆府在湖南省治西南五百里东西距六百六十里南北距六百三十里东至衡州府衡阳县

  界一百二十里西至靖州绥寕县界三百二十里南至永州府东安县界一百一十里北至辰州府

  溆浦县界二百八十里东南至永州府治三百里西南至广西桂林府全州治四百二十里东北至

  长沙府治四百五十里西北至辰州府治二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八十五里

︹分野︺天文翼轸分野鹑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战国属楚秦为长沙

  郡地汉属长沙国及零陵郡地后汉属长沙零陵

  二郡地三国吴分置昭陵郡晋太康中改为邵陵

  郡属荆州永嘉初改属湘州咸和三年仍属荆州

  南北朝宋属湘州齐因之隋平陈郡废属潭州大

  业三年属长沙郡开皇十年置建州唐武德四年

  置南梁州贞观十年改曰邵州开元二十一年

  江南西道天宝初曰邵阳郡乾元初复曰邵州五

  代时属楚晋天福中马氏改曰敏州汉复故宋仍

  曰邵州邵阳郡属荆湖南路宝庆元年升为宝庆

  府宋史地理志宝庆元年以理宗潜藩升府淳祐六年井宝庆军节度元至元十三

  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宝庆路总管府属湖广行

  省明洪武初复曰宝庆府属湖广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康熙三年属湖南省治乾隆三年以城步

  县隶靖州七年复隶府领州一县四

  邵阳县附郭东西距二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长沙府湘乡县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武冈州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永州府东安县界九十里北至新化县界七十里东南至衡州府

  衡阳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东安县界一百里东北至长沙府安化县界一百里西北至辰州府

  溆浦县界二百里汉置昭陵县属长沙国后汉属长沙郡又分置昭阳侯国属零陵郡三国吴置昭

  陵郡治分置昭阳县晋改县曰邵陵为邵陵郡治更昭阳县为邵阳县属郡治宋齐因之隋平陈郡

  废改县曰邵阳属潭州大业三年属长沙郡唐为邵州治五代晋天福中楚马希范改曰敏政为敏

  州治汉时楚马希广仍曰邵阳为邵州治宋宝庆初为宝庆府治元为路治明仍为府治 本朝因

  新化县在府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里东至长沙府湘乡县

  界一百里西至辰州府溆浦县界一百里南至邵阳县界一百里北至长沙府安化县界九十里东

  南至邵阳县界一百里西南至武冈州界二百里东北至安化县治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溆浦县界

  二百六十里汉长沙国益阳县地三国吴分置高平县属昭陵郡晋太康元年改曰南高平后复故

  属邵陵郡宋齐因之梁以后省隋唐为蛮地宋熙寕五年收复置新化县属邵州宝庆初属宝庆府

  元属宝庆路明属宝庆府 本朝因之城步县在府西南四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

  南北距二百六十里东至新寕县界五十里西至靖州绥寕县界六十里南至广西桂林府义寕县

  界一百八十里北至辰州府溆浦县界二百五十里东南至义寕县界一百十里西南至绥寕县界

  二百五十里东北至武冈州治一百十里西北至绥寕县治一百二十里汉都梁县地晋以后为武

  冈县地宋为武冈及绥寕县地熙寕八年置城步寨属武冈县明洪武初置城步巡司宏治十七年

  析武冈州及绥寕县置城步县属宝庆府 本朝因之武冈州在府西南二百八十里东

  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邵阳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靖州绥寕县界三十里南

   至广西桂林府全州界一百六十里北至辰州府溆浦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新寕县界四十里

   西南至城步县界三十里东北至邵阳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沅州府黔阳县治四百七十里汉

   置都梁侯国属零陵郡后汉为都梁县仍属零陵郡吴属昭陵郡晋武帝分置武冈县与都梁俱属

   邵陵郡宋齐因之梁改武冈为武强隋二县俱省武德四年复置武冈县属邵州宋崇寕五年升

   为武冈军治武冈县属荆湖南路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升武冈路总管府明洪武元年

   曰武冈府九年降为州以州治武冈县省入改属宝庆府 本朝因之新寕县在府西南

   三百十里东西距二百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二十五里东至永州府东安县界一百四十五里西至

   武冈州界七十里南至广西桂林府全州界八十里北至武冈州界四十五里东南至东安县界九

   十里西南至全州界四十里东北至邵阳县界九十里西北至武冈州治九十里汉置扶彝侯国属

   零陵郡后汉因之吴置夫彝县晋改属邵陵郡东晋改曰扶县宋齐因之梁改为扶阳后仍曰扶彝

  县隋省入邵阳唐为武冈县地宋绍兴二十五年复分置新寕县属武冈军元属武冈路明属武冈

  州 本朝属宝庆府

 ︹形势︺接九疑之形势据三湘之上游土穰地灵实南

  楚之望地宋僧希白开元寺塔记东距洞庭西连五岭介长

  沙零陵之闲有唇齿辅车之势方舆胜览自纳梅山通

  道置驿为湖岭冲要宋侯延庆修门记

 ︹风俗︺尚气而贵信喜直而恶欺节俭而不奢朴厚而

  不恌宋郡志序其水宜稻其陆饶黍稷麻麦宋吕稽中丰年堂记

  地接溪峒好勇尚俭

 ︹城池︺宝庆府城周九里有奇门四东北以资江为堑西南有濠明洪武六年因旧址修筑

   本朝顺治十五年重葺乾隆十二年十七年重修 邵阳县附郭新化县城周四里有

  奇门四明洪武初筑正德十四年甃石 本朝顺治十三年修康熙十二年乾隆二十四年重修

  城步县城周五里有奇门四明宏治中筑嘉靖中重修万历中拓南城临江增东西各二

  十四丈 本朝乾隆十三年修二十五年复修武冈州城周七里有奇门六有濠明洪武

  初因旧址筑初仅有门五正德十三年辟新南门嘉靖二十九年添东北土城一座设东南北三门

  吕调阳为之记隆庆二年复增建外城设门五崇祯十二年再展北城 本朝乾隆二十三年修嘉

  庆二年二十二年重修新寕县城周二里门四明景泰二年成化六年甃石 本朝

  顺治五年修乾隆二十六年复修

 ︹学校︺宝庆府学在府治西旧在府治东宋治平四年建绍兴中徙入城乾道初复故嘉定

  中始迁今所明洪武初重建 本朝顺治康熙中屡修乾隆元年二十三年增修入学额数二十名

   邵阳县学在县邵水东明洪武中因元故址建薛瑄有记 本朝顺治康熙中重修乾隆

   十二年迁府治右二十二年复迁今所入学额数二十名新童一名新化县学在县治东

   旧在县西南明成化中迁建今所 本朝顺治康熙雍正中屡修乾隆十五年二十四年增修入学

   额数二十名城步县学在县北门外旧在县治东明正德中建万历中迁城西南隅

   本朝康熙八年迁建县东五十八年复迁今所入学额数八名新童三名武冈州学

   内城外鳌山之左旧在谯门西明洪武初因宋元故址建万历中迁建今所 本朝顺治中葺雍正

   十三年迁建岷藩故址乾隆二十六年迁复今所入学额数二十名新童三名新寕县学

   在县东门内旧在东门外宋绍兴初建明正德中迁建县东嘉靖中迁县治西万历中迁金城村又

   迁南关外天启中仍迁县东 本朝顺治康熙干隆中屡葺嘉庆十六年迁建今所入学额数十二

   名新童三名爱莲书院在邵阳县城内濂溪书院在邵阳县东东山方舆胜

   览周敦頣于治平五年以永倅来摄郡事迁学郡东郡学有祠朱元晦为记县志绍兴中建明嘉靖

   中改名濂溪书院 本朝顺治十五年重建康熙乾隆中屡修梅溪书院在新化县城内

   乾隆五年建正谊书院在新化县城内干隆四十二年建白云书院

   步县东干隆七年建谏议书院在武冈州东紫阳山宋谏议周仪读书处明成化中重建

   儒林书院在武冈州西元建鳌山书院在武冈州城内旧在鳌山左明嘉靖

   中建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迁建今所嘉庆二年莲潭书院在新寕县东关外乾隆二

   十二年建

  ︹户口︺原额人丁五万四千一百三十八今滋生男妇共一百六十二万四千一百五十五名口计二

   十九万九千八百六十四户

  ︹田赋︺田地塘二万七千六百八十六顷一亩六分五釐额徴地丁正杂银八万四千九十二两三钱

  九分本色米一万一千六百三十七石九斗七勺

 ︹山川︺东山在邵阳县东半里坌起城左形如覆孟洛阳山在邵阳县东二里资邵二

  水会流其下有石室小佘湖山在邵阳县东三里高峙峻拔唐时祀申泰芝于佘湖山以

  去县远改祠于此因名其前为马鞍山高崧山在邵阳县东三十里孤山在邵阳县

  东四十里平壤突起下有石洞殊宏敞天堂山在邵阳县东五十里石室宏敞可客数十

  祥云山在邵阳县东五十里一名望岳山月湖山在邵阳县东七十里怪石

  磷𥒘嵌空峭异上有云岩龙山在邵阳县东八十里接长沙府湘乡县界明统志山顶有龙池

  泉如涌潮分为二派一入湘乡为涟水一入邵阳为邵水金仙山在邵阳县东一百十里有

  泉水即桐江之源桃林大山在邵阳县东一百二十里深林丛薄明设分水堡于此

  文竹山在邵阳县东南五十里一名扶阳山湘中记邵陵高平县有文竹山上有石床四面

   绿竹扶疏常随风委拂此床佘湖山在邵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山势飞舞其形若凤顶

   有雷祖岩履之空洞有声上乂有一台台侧有石如悬几祷雨视石上滴水以为雨候邪姜

   山在邵阳县东南一百三十里跨衡州府衡阳永州府祁阳二县界一名大云山又名七星山又

   名白云峯为南岳七十二峯之一有石岩可坐数十人瀑泉从岩隙㵼下不绝金华山

   阳县东南一百三十里高百仞巉峻嵌空林木蓊郁六亭山在邵阳县治南名胜志前人以

   城中有六山各竖亭以眺远因目为六亭山县志城中六山曰天池上有也山腹有泉曰铁局日望

   仙曰六一曰八角曰栖真下有饮鹤池希夷山在邵阳县南三十五里山下出泉分流一

   入邵水一人资水小眉山在邵阳县南九十里耸拔如笋高近十里高霞山

   阳县南一百里接永州府东安祁阳二县界四望山在邵阳县南一百二十里接永州府

   东安祁阳二县界金紫山在邵阳县西南五里西游山在邵阳县西南一百里山

   林丛杂明隆庆中设永靖等堡于此西山在邵阳县西北一百八十里高广而衍奥民多火耕

   有腴望云山在邵阳县西北一百八十里接新化县界府志横亘数十里高二十里顶

   有天池流衍百派其大者曰金滩曰银坑会于寨上西南流百里入资水山多产蕨山后为高平旧

   县今属新化县元溪山在邵阳县西北一百九十里接新化县及辰州府溆浦县界上有纸

   顿家山在邵阳县西北二百里接辰州府溆浦县界极峻峭即古鄜梁山麻塘

   山在邵阳县西北二百里接溆浦县界石门山在邵阳县北四十里两山相夹如门资水

   白云山在邵阳县北五十里上有白云岩七里花山在邵阳县北五十里

   上多古木异卉耑山在邵阳县东北一里前汇资邵二水后绕狮潭其左为砥柱矶八字

   山在邵阳县东北二十里鱼溪朗槪山在邵阳县东北七十里峻不可陟石级仅容一

   趾攀引而上其顶甚阔涟河山在邵阳县东北八十里两山如带夹涟水尖山

   阳县东北一百里接长沙府湘乡安化二县界高三十里顶多民居桑麻田园无异平土崇阳

   山在新化县东一里下临资水青云山在新化县东二十里巉岩屹立石径盘旋

   景山在新化县南四里梅山在新化县南五里一名上梅山五代及宋初为洞蛮苏氏

   巢穴熙寕五年湖南北察访章惇遣使招降之遂为内地维山在新化县南三十里珂溪出此

   火旗山在新化县南四十里一名火溪山峭拔拥峙状若缀旗黎山在新化县南四

   十里山麓有崖清泉涌出每日三潮高数丈时刻不爽石槽山在新化县南六十里半山

   有飞牛山在新化县南一百里接邵阳县界一名长龙山又名牛栏山九域志新化县有

   长龙文仙山在新化县南一百里一名文斤山唐书地理志邵阳有文斤山方舆胜览

   上有三峯石壁峭绝半山之间有石室傍有龙池名胜志石室拔地五丈天生石梁可陟而登旁有

   石灶又有石床高一丈四尺茂林修竹蔽荫左右乃晋高平令文斤修炼之所仙姑山

   化县西南五里牛头山在新化县西南八十里旧置寨于其上罗洪山在新化县

   西南八十里洋溪所出金凤山在新化县西南一百里清口山在新化县西南

   一百花山在新化县西五里立石崚嶒宛如花萼又西二十五里有南山黄杨山

   在新化县西四十里府志峭壁高耸上有九井十三峯峯似莲花其巅平广元末置寨其上

   源山在新化县西八十里上有白旗峯壶瓶山在新化县西北五十里三峯并峙左

   一峯有石人右一峯有石旗石鼓清虚山在新化县西北七十里亦名西山诸山蜿蜒一

   峯突出四面𨺗绝山巅平衍熊胆山在新化县东北一百里一名熊山方舆胜览昔黄帝

   登熊山意即此明统志多出异兽其山逦迤延袤西接巴黔飞山在城步县东半里其右有

   小石泉相近有笔架山罗汉山在城步县东十里有十八峯相连故名黔峯山

   在城步县东二十里自麓上五里左有龙须岩二峯相对四望寥远中有雷神石潭祷雨辄应

   云山有二一在城步县东二十里亦名云雾岭高三里上有紫霄宫紫云庵潜龙书舍一在武

   冈州东一百二十里接新寕县及永州府东安县界山产紫芝顶有映天湖泉涌如潮流出老雪岩

   外漑民田巫山在城步县东四十里上有峯十二巫水出此花溪山在城步县东五

   十里接新寕县界獠SKchar2诸峒环居其下盆溪界其地两岸春花簇锦一溪𮞉绕因名大狮山

   在城步县东南半里一名寺岩山倚城临水下有龙潭梅花山在城步县东南五里

   秀山在城步县南一里格木山在城步县西南十里猺苗分界处隘头山

   在城步县西一里上有石壁石泉下有岩洞春水涨出可以漑田相近有回龙山旧宅界

   溪山在城步县西又斜头山亦在县西皆通大水峒苗路有兵戍守觉古山在城步县

   西北十五里莲荷山在城步县西北四十里四面峻阔中多茂林深树险阻幽深通靖州

   绥寕县界团仓山在城步县北九里形如囷仓高峻而险相近有崆峒山白竹山

  在城步县北二十五里有白竹隘龟山在城步县北七十里楠木山在城步县东北

  十里多产楠木其下为温塘村居民数百家又东北三十里有雷尖山布榖山在城步县

  东北六十里山有乱石丈馀石中有泉如米汁味甘美太古山在城步县东北九十里茂

  林深箐极幽而阻青角山在城步县东北一百里上有三十六峯最高险此山出云则雨

  里人每以为占鳌山在武冈州城内俯瞰渠水下有龙湫诰轴山在武冈州东八里

  按诰轴山有二一在西北二十里紫阳山在武冈州东一百五十里方舆胜览紫阳山有

  千寻石室宋谏议周仪读书处陈𥳑斋谓雷霆鬼神之所为非人力之所能就者是也宝方

  山在武冈州东南五里一名宝胜山亦名资胜山又名法相岩明统志宝方山有岩洞八所日栖

  真上屏太保朝阳迎阳芙蓉隐仙花乳其中龙甲神像皆滴乳所成南山在武冈州东南十里

  山腰有泉漑田千顷礼仙山在武冈州南五里下有洞古山在武冈州南五里上有瀑

   布下有深潭相传龙潜其中连山在武冈州南十二里石壁𨺗险其顶宽平云山

   冈州南十五里方舆胜览山为一郡胜处有月华峯杏花坞投龙洞猿藤水道者岩侯公洞州志自

   麓至顶十馀里有峯七十一唯紫霄日华月华芙蓉香炉最著道书第六十九福地雷霆山

   在武冈州南二十里明统志上有石坛水旱民祷于此唐紏山在武冈州西南一百里接

   靖州绥寕县界一名路山后汉书郡国志都梁有路山水经注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纠山盖

   路山之别名也九域志武冈县有唐紏山竹坪山在武冈州西南一百八十里明统志山势

   高峻为一州伟观黄茅山在武冈州西二十五里大原山在武冈州西四十里

   一名太原山名胜志冈原平衍泉流不绝美沃之地枫门山在武冈州西六十里一名风门

   山又名风门岭又名风阳山接城步县及靖州绥寕县界黔楚通衢也天尊山在武冈州

   西二十里中有石室山下出泉流为渠水武冈山在武冈州北五里唐柳公绰平蛮于此山

   柳宗元有铭水经注武冈县左右二冈对峙闻可二里后汉伐五溪蛮蛮保此冈故曰武冈一云东

   汉伐五溪蛮与民同保此山故又名同保广福山在武冈州北三十里中有石洞曰云霁洞

   深邃莫测白马山在武冈州北一百三十里望乡山在武冈州北一百四十里

   尖山在武冈州北一百四十里明统志有大角尖小角尖其状如角周围森耸路通辰沅

   梁山在武冈州东北水经注都梁县西有小山上有渟水既清且浅其中悉生兰草绿叶紫茎

   芳风藻川兰馨远馥俗谓兰为都梁山因以号县受名马元和志在武冈县东北一百三十里

   峯山在新寕县东五里名胜志山有芙蓉岭岭侧有飞瀑泉四旁𨺗险绝顶正平可容数百人

   石屋石牖若天生成纱帽山在新寕县东十里一名小金峯扶阳山在新寕县东十

   五里扶阳县以此得名紫螺山在新寕县东九十里其状如螺林木蓊翳前有狮象山又

   有天马山高挂山在新寕县东南九十里高三十里笔架山在新寕县南二里三

  峯并峙下有岩洞髩子山在新寕县南十里青碧如发金城山在新寕县南十

  五里道书第六十八福地府志由县渡江鸟道萦𮞉度三天门直至其巅可二十里岩洞高敞石巷

  幽敻有泉二炼丹池一上有七星桥又有一石横亘绝顶有石碁盘平如砥石碁子八石凳二旁有

  古树屈曲上如偃盖有一石窦名曰铃子洞旧构乾坤一览亭于其上芙蓉山在新寕县

  南二十里一峯尖秀有石室可容百人大云山在新寕县南三十里白水所出玉屏

  山在新寕县南三十里中有一石如鱼跃状俗名鲤鱼石八十里山在新寕县南四

  十里接广西桂林府全州界名胜志山之南抵全州北抵本县各四十里连亘八十里峙岖类于蜀

  樟木山在新寕县西南四十里滑溪盆溪之闲其下猺民杂处明时建堡山南以镇之

  㟍笏山在新寕县西十五里一石突起峭削如笏矗立千寻顶广数尺四面诸山独此最高

  峎山在新寕县西二十里名胜志顶有三石如巨人状三栏山在新寕县西二十里

  三峯拱翼若栏楯然桃源山在新寕县北三十里山势磊落溪流潆𮞉棋盘岭

  阳县东五里有石盘广六尺黑白子痕宛然汉诸葛亮尝犒师于此又名祭旗坡锡茅岭

  在邵阳县东八十里一名锡山高挺独秀水泉清冽下流入桐水九龙岭在邵阳县东南

  六十里槎水出此王瓜岭在邵阳县南四十里延互五十里高数百仞山顶平衍负山而

  居者数百家地宜菽麦插花岭在邵阳县北五十里黄茅岭在邵阳县东北六十

  里墨溪出此大坡岭在邵阳县东北一百里朱梅岭在邵阳县东北一百二十

  里接长沙府湘乡县界插旗岭有二一在城步县东三十里相传马援征蛮经此一在新

  寕县东二十里有旧营垒址赤木岭在城步县东五十里多枫经霜如绘矮岭

  步县南三十里SKchar2蛮于此立界鸦飞岭在城步县西北八里其峯甚秀常有疾风甚雨

  窝岭在城步县西北十里接靖州绥寕县界金紫岭在新寕县东南五里上产云母

   石日暮望之如冰镜悬空照耀人目雷劈岭在新寕县东南五十里接永州府东安县界府

   志奇峯峍屼阻绝行人明时忽雷劈成衢可通商贾石壁有庚申二字笔昼遒劲不知何人所书

   河北岭在新寕县东南九十里五峯连峙高插云霄其下即龙宫崖独石岭

   寕县西南二十里一名鱼峯扇坡岭在新寕县西南三十里盆溪南有口广数百亩形斜

   堕如扇多生芝草细树摩诃岭在新寕县北半里登其巅可览一县之胜古城峯

   在邵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接衡州府衡阳县界为南岳七十二峯之一钟峯

   化县东二十里县志平原一望为四十有八诸峯若拥若侍中一峯亭亭静峙形如覆钟

   凌峯在新化县南四十里西溪一名西溪峯府志高十馀里上有瀑布奇石茂林相闲绝𪩘一

   池广数亩泉流澄碧经夏愈溢三尖峯在新化县南四十里三峯相接峭耸十馀里

   山岩在邵阳县东三十里一名石鼓书洞洞口宏敞其中宽平有石书石鼔石床石几旁有圆

   孔伛偻而入复有一洞幽异莫测鹿角岩在邵阳县东南岩水成溪下入烝水吐秀

   岩在邵阳县北五里岩石𨺗峻俯瞰洞穴深窈不可测昔人凿石为栈道题吐秀岩三字其下有

   石如鹿形月照岩𡉄新化县东五里石壁临江形如初月下为月塘漑田甚溥青峯

   岩在新化县东南十里石壁峻绝临资水有一孔宽明平净深九丈阔二丈许马蹄岩

   在新化县南十五里峭壁临江一石如马蹄鸿云岩在新化县南四十里高百丈有二洞

   上洞悬绝鸟道盘旋高敞可容千人下洞深邃八字岩在新化县西五里岩石峭耸壁立如

   八字溪流其下树林幽邃笋岩在新化县北一百二十里山岭小石形如笋故名石燕

   岩在城步县东七里渔江渡口产石燕伏燕岩在城步县南十五里每冬燕伏其中

   桥岩在城步县西五十里两崖如石磴石幕岩有二一在城步县西北五里上有仙

   人掌迹一在新寕县东七里巨石覆空如幕绵亘里许夫彝水经其下麟趾岩在武冈州

   南四里三洞相连中区敞辟有梅花凝云二洞铜鼓岩在武冈州北三十里深广可容千人

   双壁岩在武冈州北九十里州志涧水出洞口两山峭削为小桥以通行人中开石洞无径

   可跻从洞后石窦而入构龙王阁于中下为深潭舟过其处望之如岛鬼子岩在新寕县

   东二十里壁立千寻半天岩在新寕县东二十五里中有洞可容数百人潮水岩

   在新寕县东九十里岩内广阔千尺每晨夕水涌如潮漑田数百亩石脚岩在新寕县东九

   十里靖位镇北磴道屈曲由小窦入数武出石坡宽二丈馀居民构楼其中穿岩在新寕县

   东一百里两岩相对东曰天岩外筑石城由小窦登岩上一洞如楼窗然西曰地岩深入土窟石波

   广数十丈相隔二里中通一溪深不可涉啸岩在新寕县东一百里接永州府东安县界洞门

   高敞中有泉水宋末粤寇犯县居民垒石为城横截洞口寇攻之经旬料其乏水内以生鱼投之寇

   滴水岩在新寕县南三里中一洞四时泉滴如雨燕子岩在新寕县南十五里

   氽水岩在新寕县西二十里洞扉低窄水从石壁涌出成溪土人乘竹筏入内广阔深𮟏必

   秉炬方能进祷雨辄应目为神岩桃仙岩在新寕县化二十里一名下棋岩罗洪

   岩在新寕县北三十里洞门高迥水从岩底流出中一小窦拳曲可入内如楼阁三层皆可容数

   十人其源幽邃莫能穷也红石岩在新寕县东北五十里接武冈州界龙宫崖

   寕县东九十里府志由江口溯流而登达象王峯石磴嵚𡼭约三十里许得骑虎石上有层楼叠阁

   一泉从空中瀑下如帘三云岛在新化县东七十里过花桥北去地名崖口异石参差三

   岛并峙大可数十亩中曰屯云北曰起云南曰回云统名三云岛云砥柱矶在邵阳县东北

   三里资邵二水夹城而来直矶下明顾璘题砥柱矶三字云根石在府城南七里名胜

   志云根石在桃花洞后巍然一石中题古云根三大字县志旁构宾峯亭牌楼石在新寕县

   东十五里大白村江浒石壁高数丈五色相兼如牌楼然中有门广数丈将军石在新寕县

   东九十里腹有孔可容数百人下一石盆深不可测籁枝石在新寕县西三十里桃花

   洞在邵阳县南七里官道左洞扉高丈馀石室宏敞顶有一窦通明中有石床石灶右有石磴盘

   旋可出峯顶洞前多桃树花落水中从山后小溪中流出白水洞在邵阳县北四十里两山

   对峙如门旁有二小洞望之幽𮟏近复开爽有溪从山峡出溯流而人半里许大山环列如壁有居

   民数家泉流㵼绕洞下为唐溪人于茱萸滩觅水洞在邵阳县西北一百六十里洞口水

   流成河旁有数岩可以栖止干鸡洞在邵阳县西北一百六十里隆回乡石立如鸡形

   福夀洞在新化县南三十里坷溪门仅容人中则高广有小溪自内流出潮源洞

   在新化县南八十里石岩峭立旁通一窍宽平可入中有石乳生气洞在城步县东一里夏

   凉冬白云洞在城步县东三里中有清泉曲潭幽深莫测内有石牛石月诸像

   门洞在城步县西二十里两崖壁立如门温泉洞在城步县东北二十五里清溪侧中

   有池夏凉冬暖清风洞在城步县东北四十里一名生风洞㓊口时有风生石径九曲水从

   圆通洞在武冈州东三十里明统志其岩甚胜垂乳交结如宝盖接仙洞

   寕县东五里其中宽广一窍贯顶旁有泉四时温暖上构蹲狮庵石门洞在新寕县东三

   十里两崖对峙如门鸟道中通旁有小溪内即麻林等猺洞风洞在新寕县东八十里深数

   里四时风从洞出资水今名资江源出武冈州西南唐纠山东北流入邵阳县界又北流入

   新化县界又北流入长沙府安化县界水经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东北过夫彝县又东北过邵

   陵县之北又东北过益阳县北注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纠山谓之大溪水东北迳邵陵郡武

   冈县南迳建兴县南又迳都梁县南邵陵县南临大溪水迳其北谓之邵陵水东得高平水口又东

   会云泉水东北出益阳县其闲迳流山峡名之为茱萸江盖水变名也府志资江发源武冈州西南

   一百里西流迳黄茅山西北又东北过青坡司南又东过花园岭南又东过蓼溪司南又东南迳铜

   鼓岩东北又东南迳高沙市东又南济水从西来注之又东洞口水自西北来注之又东南至紫阳

   山南名紫阳河入邵阳县界东流四十里至邵陵浦口觅水自北来注之夫彝水自南来注之又东

   流迳响鼔岭南又东迳梅子岭南又东迳府城北又迳城东北邵水自东南来注之又北流石马江

   水自西来注之又北流迳石门山东又东北流入新化县界求溪水自西来注之又西北珂溪水自

   西来注之又北迳月照岩东又北迳崇阳山东又绕县城北又西北三江水合流入资水又东北流

   横溪自东来注之又东北流入长沙府安化县界邵水在邵阳县东发源龙山西流会桐江

   檀江至县东入资水方舆胜览邵水去郡一里明统志源出龙山经马鞍山诸葛孔明庙下号相公

   潭深不可测流至此合资水烝水在邵阳县东南东流入衡州府冲阳县界烝古作承水经

   注承水出衡阳重安县西邵陵县界邪姜山东北流至重安县府志烝水有二源一出中乡大云山

   一出梅塘乡鹿角岩合流至长山江口出佘田至石湾入衡阳县界佘水在邵阳县东南荆州

   记昭阳县东有佘水桐江水在邵阳县东南源出金仙山北流至董家湾合槎水又西北入

   槎水在邵阳县东南源出九龙岭历仙槎桥𮞉龙桥下流入桐江云泉水

   阳县南今名檀江源出高霞山北流入邵水经注云泉水出零陵永昌县云泉山西北流迳邵阳县

   南又北注邵陵水谓之邵阳水口府志檀江有二源一出永州府东安罗汉云霞诸山一出邵阳县

   上贤乡小眉诸山至花桥合流历榖洲至白马口合邵夫彝水在邵阳县西南一名夫水

   自广西桂林府全州流入新寕县界又东北流入邵阳县界入资水经注夫水出夫彝县西南零陵

   县界少延山东北流迳扶阳县南又东注邵陵水谓之邵陵浦水口府志源出全州宝鼎山北流百

   里至新寕县东为大罗江与武冈渠济二水合流入资可通舟楫高平水在邵阳县西北

   水经注高平水出武陵郡沅陵县首望山西南迳高平县南又东入邵陵县界南入于邵陵水

   水在邵阳县西北源出觅水洞东南入资回隆乡水在邵阳县西北源出元溪山北

   流入新化县洋溪石马江水在邵阳县西北源出望云山穿大华山历三渡水至历山

   牛了潭入资涟水在邵阳县东北流入长沙府湘乡县界一名涟河亦名湘乡河水经涟水

   出连道县西注资水之别水出邵陵县界迳连道县控引众流合成一谿东入衡阳湘乡县府志涟

   水源出龙山老龙潭东北流六十里入湘乡县界真良水在城步县东三十里下流入巫

   石井水在城步县东五十里石岭中引流漑田下流入巫巫水在城步县南今名巫

   山江府志源出城步县巫山分东西二派东流者至县东北八十里为威溪又北至武冈州界入资

   西流者迳县东南五里冷水坪为一渡江又迳县城南为南江又西合背界扶城二水又西北迳县

   西三十里为乌龙江又西北迳昌塘入靖州绥寕县界至会同县入洪江三渡江水

   步县北三十里西流入巫济水在武冈州西南源出城步县角山东流合威溪渠水

   冈州西一名都梁水方舆胜览都梁水出都梁县西南百里州志都梁水源出天尊山东南流至城

  西入城从东门出为渠江入资洞口水在武冈州北一百六十里发源SKchar2峒诸小溪至州境

  成河东南入资三渡水在新寕县东南源出高挂山北流入夫彝白水在新寕县东南

  源出大云山东北流入夫彝新寨水在新寕县西源出花溪山东流入长湖水长湖

  水在新寕县西源出县北罗洪岩西南流合新寨水入夫彝水便河在城步县内明万历

  二十六年于城东南引巫水入城四十二年知县汪察因开便河引水东入西泄后淤 本朝康熙

  二十六年重濬爽溪在邵阳县东源出三溪乡爽溪洞下入涟水禹溪在邵阳县南十

  五里下流入檀江枫江溪在邵阳县北三里下流入资渔溪在邵阳县东北二十

  里源出西平乡蔡家洞卢峯凹诸山合于杉木桥历长定水流为渔溪西入资水墨溪

  阳县东北源出黄茅岭流迳蓝田入长沙府湘乡县界化溪在新化县东二十五里西流入

  青峯溪在新化县东南十里西流入资莲溪在新化县东南三十里西流入资

   麻溪在新化县东南六十里西流入资珂溪在新化县南三十里源出维山东流入资

   求溪在新化县南六十里潮源洞东北流迳石槽山入资龙溪在新化县南九十里东流

   鼎溪在新化县西南十五里东北入资女溪在新化县西南十五里水自茶盘垛

   迳桃林入三江口金家溪在新化县西二里东北入资洋溪在新化县西三十里

   源出罗洪山迳三江口东北入资思澧溪在新化县西三十里源出壶瓶山南流入资

   辇溪在新化县西北三十里东流入资油溪在新化县北三十里源出维山西流入资

   白溪在新化县北八十里西流入资澧溪在新化县北一百里西流入资横溪

   化县北一百一十里西流入资清溪在城步县北二十五里源出插旗岭至县北入巫

   溪在城步县北五十里源出太古山至县北合清溪入巫滑溪在新寕县西南盆溪

   在新寕县西南地近猺苗朱公港在武冈州西府志资水支流自渡头桥分派于县西庆城

   门外转北数十丈凿窦穿城至武陵桥始合渠水明万历初知州朱谕改从庆城门外开港数百丈

   直北达清渠门左入渠水因名状元洲在府城西二里资水中广二十五亩上有清辉亭明

   统志相传水没其洲必出状元止水洲在武冈州西南一里资水中平衍二十馀亩水分两

   界周围皆修篁丛竹邵陵浦口在邵阳县西九十里夫彝水所经孔雀滩

   治西四十里资水中白羊滩在邵阳县西资水中茱萸滩在邵阳县北四十里资水

   中两山夹峙资江北流而下乱石横阻激出⿰氵匃 -- 汹昔人铸铜柱于岸侧以固牵挽一名铜柱滩郡称

   五十三滩此其首也清溪滩在邵阳县北四十五里资水中峭石密布水流甚险自此而下

   在县境者二十一滩皆称险阻芦埠滩在新化县东资水中资江流径万山中有芦埠柳叶

   叵耐浪系娘意黄会三洲中渡大洋长石赤石新黄白沙捍篙烟田崇胜等滩即古所云三百里滩

   也石屹中流波涛⿰氵匃 -- 汹急上水以绳牵挽下水以招竿拨之旋转石闲其险过于吕梁牛角滩

  在新寕县东二十五里夫彝水中又东五里为石羊滩又东四十里为乱石滩又东五里为上楼滩

  又东三里为下楼滩又东二里为杨梅滩又东五里为双滩酒滤滩在新寕县东南夫彝

  蒋家滩在新寕县西南十五里夫彝水中又西南十五里为高滩双清潭

  阳县东北三里资邵二水汇其下清澈无底上即砥住矶狮子潭在邵阳县东北十里深不

  龙潭在武冈州东北一百二十里有石洞轩敞如屋内有潭相传有龙藏其下洞外建阁

  为往来驿道乃夫彝水入资水处莲潭在新寕县北石崖下深千尺宋周惇颐镌万古堤防

  四字于崖上濂泉在邵阳县治南一名沃泉水出六亭山石罅方舆胜览濂水在通道坊以

  周茂叔得名岩泉在城步县东半里水从石洞出复从石洞入前后居民相资汲引

  泉在新寕县西南新寨村从石中涌出流成小溪漑田数千亩彩塘在邵阳县东南三十

  里富阳乡漑田三千馀亩没底井在邵阳县南三十里官道旁方广一亩澄澈深碧

   井有二一在城步县东二里白云洞后一在武冈州南五里相传源通广西旁有一窦衍流漑田

   千馀武陵井在武冈州治前百步前临渠水明统志旧传与武陵溪源相通









                 纂修官高人鉴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吴廷珠恭 校

                 校对官章诒燕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