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四十二至四十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十八至四十一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四十二至四十四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四十五至四十八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2-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4.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2-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4.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2-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4.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2-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4.djvu/5

承德府表                

                    

大清一统志

 承德府在直隶省治东北七百八十里东西距一千二百里南北距三百五十八里以平泉州赤

  峯县两属统计之八百十里东至 盛京锦州府锦县界七百五十里西至直隶口北道属独石口

  厅界四百五十里南至遵化州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木兰围场界二百十八里东南至永平府临榆

  县界五百八十里西南至顺天府密云县古北口界一百九十里东北至锦州府广寕县界一千零

  十五里西北至口北道属多伦诺尔厅界五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百二十里

 ︹分野︺天文尾箕析木之次汉书地理志自危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之次燕

  之分也唐书天文志尾箕析木津得上谷渔阳右北平古北燕孤竹无终诸国

︹建置沿革︺古为山戎东胡地战国属燕秦为渔阳右

  北平辽西郡边外接东胡地汉初为匈奴地武帝

  时为塞境后入于乌桓后汉为乌桓鲜卑地后尽

  入于鲜卑三国魏为鲜卑轲比能地晋初鲜卑诸


  部分据之属鲜卑段氏宇文氏其后并于慕容氏

  为前燕苻坚灭燕为秦地慕容垂复国为后燕冯

  跋时为北燕北魏为安州营州及厍莫奚契丹地

  齐周为厍莫奚地隋为奚地其东南境属营州

  地理志辽西郡旧置营州统县一柳城唐与隋同唐书地理志营州柳城郡上都督府

  本辽西郡万岁通天初为契丹所䧟开元五年治柳城天宝元年更名柳城郡县一柳城西北接

  奚北接契丹辽为中京道大定府兴中府诸州及上京

  道临潢府诸州地金为北京路大定府兴中府及

  西京路桓州地元为上都路兴州利州大寕路大

  定诸县及全寕路鲁王分地明初属北平府㝷改


  属北平行都司为大寕新城富峪会州全寕营州


  兴州诸卫地永乐元年徙卫于山南尽割大寕诸


  卫地𢌿乌梁海于是诸地尽入于朵颜泰寕后为


  察哈尔所并其属为喀喇沁翁牛特土默特敖汉


  柰曼巴林喀尔喀左翼诸部


 本朝龙兴诸部相率归诚编列旗分康熙四十二年


  肇建


 避暑山庄于热河为每岁

巡幸驻跸之所雍正元年设热河厅十一年改设承德州

   乾隆七年罢州仍设热河厅四十三年改设承德

   府属直隶省领州一县五

   滦平县在府西南即喀喇河屯厅境东西距四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六十八里东至府

   界四十里西至口北道属独石口厅界四百五里南至古北口界一百三十八里北至丰寕县界一

   百三十里东南至顺天府密云县界西南至独石口厅界东北至府界西北至独石口厅界汉上谷

   郡女祁县地北魏为安州广阳郡广兴县地西境为御夷镇地后并入厍莫奚北齐周隋唐因之辽

   为中京道北安州兴化军兴化县金为北京路兴州寕朔军县仍旧元废军省县入州属上都路寻

   置兴安县明初为兴州卫后废入朵颜卫 本朝初内属乾隆七年设喀喇河屯厅四十三年改设

   滦平县属承德府丰寕县在府西北即四旗厅地东西距五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

   里东至府界二百五十里西至独石口厅界二百七十里南至滦平县界六十里北至围场界一百

   六十里东南至府界西南至独石口厅界东北至围场界西北至多伦诺尔厅界汉至北燕与府同

   北魏为安州广阳郡燕乐县及方城县地西南境为御夷镇地北境为厍莫奚地北齐周隋唐因之

   辽为中京道北安州利民县西境奚王府地金为北京路兴州兴化县宜兴县地西北境为西京道

   桓州地元为上都路兴州兴安县宜兴县地西北境为开平府开平县地明初为兴州卫开平卫地

   后废入朵颜卫 本朝初内属乾隆元年设四旗厅辖察哈尔镶白正蓝镶黄正白四旗四十三年

   改设丰寕县属承德府平泉州在府东即八沟厅地东西距五百四十里南北距四百九

   十里东至建昌县界三百里西至府界二百四十里南至永平府迁安县边界一百三十里北至赤

   峯县界三百六十里东南至建昌县界西南至府界东北至建昌县界西北为喀喇沁右翼接围场

   界汉右北平郡平刚县地北魏及齐为营州建德郡阳武县冀阳郡平刚县地隋为辽西郡地西境

   为奚地唐为奚地辽为中京大定府大定县及长兴劝农富庶文定升平归化金源诸县恩州恩化

   县泽州神山县地金为北京大定府大定长兴富庶金源神山诸县地元为大寕路大定富庶金源

   诸县及惠州地明初为大寕新城富峪会州诸卫后废入朵颜卫 本朝初内属雍正八年设八沟

   乾隆四十三年设平泉州属承德府赤峯县在府东北即乌兰哈达厅地东西距二百

   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二十里东至建昌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围场界一百五十里南至平泉州界

   六十里北至乌珠穆沁克什克腾诸旗界二百六十里东南至建昌县界西南至平泉州界东北至

   乌珠穆沁旗界西北至克什克腾旗界汉辽西郡文成县地隋唐为契丹国地辽为中京道高州三

   韩县上京道松山州松山县饶州长乐县临河县安民县上京临潢府临潢定霸保和潞宣化诸县

   地金为北京路大定府三韩松山静封诸县全州安丰县临潢府临潢县卢川县地元为大寕路高

   州上都路松州全寕路全寕县及鲁王分地明初为大寕卫全寕卫地后废入朵颜卫 本朝初内

   雍正七年设八沟厅乾隆三十九年于八沟厅北析置乌兰哈达厅辖南境之翁牛特右翼旗北

   境之翁牛特左翼旗巴林旗四十三年改设赤峯县隶承徳府建昌县在府东南即塔子沟

   厅地东西距二百六十里南北距六百八十五里东至朝阳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平泉州界一百

   四十里南至永平府临榆县边界二百六十里北至乌珠穆沁界四百二十五里东南至 盛京锦

   州府锦县界西南至永平府迁安县边界东北至朝阳县界西北至赤峯县界汉辽西郡交黎临榆

   诸县地北魏为营州建德郡石城县广都县冀阳郡柳城县地隋为辽西郡地北境为契丹地唐为

   营州柳城郡柳城县地后与契丹杂居北境契丹西境奚地辽为中京道利外阜俗县泽州龙山县

   榆州和众县永和县东南境兼得隰州海滨县地北境惠州惠和县兼得高州三韩县地金为北京

   路利州阜俗县龙山县大定府和众县东南境兼得瑞州海滨县比境大定府惠和县兼得三韩县

   地元为大寕路和众县龙山县利州东南境兼得瑞州地南境惠州地北境惠和县明初为营州卫

   地后废入泰寕卫 本朝初内属乾隆三年设塔子沟厅𠫊南境为喀喇沁右翼旗北境为敖汉旗

   四十三年改设建昌县属承德府朝阳县在府东北即三座塔厅地东西距二百六十里

   南北距五百三十里东至 盛京锦州府义州界一百三十里西至建昌县界一百三十里南至建

   昌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科尔沁旗界三百八十里东南至锦州府锦县界西南至建昌县界东北

   至锦州府寕远县界西北至建昌县界汉柳城交黎二县地北魏为营州昌黎郡龙城县广兴县定

   荒县地北齐为营州龙城县广兴县隋初为营州建德郡后废州置总管府改置辽西郡龙山县后

   改柳城县唐为营州柳城郡北境自魏齐以后俱为契丹地辽为中京道兴中府兴中县及营邱象

   雷闾山诸县建州安德州川州武安州成州东境兼得宜州宏政县西境兼得大武府神水县东南

   境兼得来州地金为北京路兴中府兴中县及建州大定府武平县东境兼得义州宏政县同昌县

   元为大寕路兴中州建州川州武平县东境兼得义州懿州地西北境兼得鲁王分地明初为营州

  卫地后废入泰寕卫 本朝初内属乾隆三年塔子沟廰三十九年于厅东境析置三座塔厅厅

  东北境为土默特左翼旗西北境为土默特右翼旗又北为柰曼旗又东北兼辖喀尔喀库伦两旗

  地四十三年改设朝阳县属承德府

 ︹形胜︺北界兴安大岭锤峯东峙广仁西控形势之雄

  甲于紫塞   钦定热河志

 ︹风俗︺萃神皋之庐井人服先畴沃奥壤之耕桑户敦

  古处   钦定热河志

︹行宫︺

 避暑山庄在承徳府治东北   圣祖仁皇帝岁巡塞外   驻跸热河康熙四十二年

  肇建 避暑山庄为   时巡展觐临朝听政之所阴阳和会灵境天开俯武列之水挹磬锤之

   峯叠石缭垣上加雉堞如 紫禁城之制周十六里三分南为三门中丽正门东德汇门西碧峯门

   其东及东北西北门各一东门外长堤蜿蜒北起狮子沟南尽沙堤觜延袤十二里甃石七层广约

   丈许宫左湖右山山势自北而西曰梨树峪曰松林峪曰榛子峪曰西峪回抱如环湖水自东北演

   迤而南至万树园之阳净练澄空沙堤曲径如意洲在焉其北为千林岛瀑源来自西峪垂于涌翠

   岩之巅汇注湖中湖岸曲榭长桥引而东南至德汇门之左为出水闸以时蓄泄敞殿飞楼平台奥

   室因地形任天趣不崇华饰妙极自然洵为玉塞之神皋金庭之奥域有   圣祖仁皇帝御制

   避暑山庄记   高宗纯皇帝御制避暑山庄诗序避暑山庄后序避暑山庄百韵诗   仁

   宗睿皇帝御制木兰记 谨案   高宗纯皇帝法   祖巡行岁莅山庄   仁宗睿皇

   帝绍继   前猷诘戎绥远   天文炳焕象纬昭陈非尺幅所能殚述兹以统志为志地之

   书谨录   圣制之有关地理者标列  御题以昭示万世馀篇不备述后仿此三十

   六景   圣祖仁皇帝既建 避暑山庄延揽胜概锡以三十六景之名皆   御书题

   额并   御制三十六景诗绘图成帙埀示册府   高宗纯皇帝有   御制恭跋

    皇祖圣祖仁皇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乾隆六年有   御制恭和   皇祖圣

   祖仁皇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十八年有   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 烟波致爽

   澹泊敬诚殿后第三重为殿七楹宏敞高明旁挹云岚后带湖渚为三十六景之冠 芝径云堤由

   万壑松风之前北行长堤蜿蜒径分三洲若芝英云朵堤左右皆湖中架木为桥南北树宝坊湖波

   镜影胜趣天成 无暑清凉芝径云堤之东北洲曰如意建殿三重第一重面南为门五楹四面皆

   水门当其前湖风徐度人天胜境 延薫山馆如意洲正殿七楹左右配殿各五楹在无暑清凉内

   第二重南向楹宇敦朴薫风时来 水芳岩秀延薰山馆后殿十五楹在如意洲最深处镜波绕岸

   瑶石依栏   圣祖仁皇帝尝以   几暇读书其中殿之东阁   高宗纯皇帝御书额

   曰随安室 万壑松风前殿据冈背湖渐近湖为坡陁殿五楹北向长松数百树掩映周回笙镛迭

   奏   高宗纯皇帝御题曰纪   恩堂有   御制避暑山庄纪   恩堂记殿后三

   楹曰鉴始斋坡下亭曰晴碧亭 松鹤清越山庄内西偏为榛子峪殿门五楹南向青盖垂阴九皋

   振响后殿   高宗纯皇帝御题曰静馀轩云山胜地烟波致爽之后高楼北向俯瞰群峯云

   岚秀蔚楼之西楹奉佛像   高宗纯皇帝御题曰莲花室 四面云山山庄西北隅最高处构

   亭其上凌霄切汉群山拱揖各开生面数百里外如列屏嶂 北枕双峯山庄内直北山顶有亭翼

   然西北金山东北黒山排空屹向如天门双阙对拱檐楹亭前两石笋秀削青瑶⿰钅𮥼 -- 镌   圣祖仁

   皇帝暨   高宗纯皇帝和章于其上 西岭晨霞自云帆月舫右行杰阁岿然临波面岫紫霞

   晨映锦章绣错在云岑木杪之间 锤峯落照山庄东五里为磬锤峯就山庄西岭构亭与四面云

   山亭相望红轮西照是峯迥出孤标扬晖天际南山积雪亭在山庄正北高据山巅塞地高寒杪

   秋雪下南望诸峯皎然寒玉 梨花伴月山庄西北曰梨云峪入峪平冈逶迤幽涧潺鸣当春时梨

   花万树艳挹清辉为壶天胜境 曲水荷香亭在北山麓南向下映曲沼芙蕖万柄翠盖红葩翛然

   香远 风泉清听松鹤清越之西置三楹有泉出两山间琤淙穿注风来涧响与鹤韵松声相应答

   内为秋𪷁斋 濠濮间想澄湖之北构亭凡四面此亭在如意洲上水木明瑟鱼鸟因依 天宇咸

   畅湖之东岸有阜巍然上构殿宇三楹积翠中天层霄紫汉皆归一览 暖溜暄波热河以水得名

   山庄东北隅有闸汤泉馀⿰氵閠 -- 润自宫墙外演迤流入建阁其上漱玉跳波灵润蒸蔚 泉源石壁悬崖

   直下旁无路蹊飞流百丈从石壁泻出磨崖恭勒   圣祖仁皇帝御书西为半月湖更西有亭

   曰瞩朝霞 青枫绿屿越泉源石壁而北跨巅面南置三楹锦树分丛丹霞竞彩其中殿五楹曰风

   泉满清听门外三楹面西曰霞标皆   圣祖仁皇帝御书扁额东向四楹   高宗纯皇帝

   御书额曰吟红榭 莺啭乔木亭当万树园之阳近俯清波远连丛樾和风澹荡时鸟嘤鸣见万物

   得所之乐 香远益清万树园东南金山之阴前殿五楹下临曲沼凉轩明净绿房紫葩芬菲袭人

   后三楹曰紫浮轩西八楹曰依绿斋皆   圣祖仁皇帝御题斋左有亭   高宗纯皇帝御

   书额曰含澄景 金莲映日延薰山馆之右有殿五楹西向环莳金莲花亚叶交枝含风浥露晨景

   初出金彩鲜新旁室三楹   高宗纯皇帝御书额曰川岩明秀 远近泉声縁长堤而北石路

   半里许渐闻水声摐金戛玉水乐琅然殿三楹南向其东曰聚香斋殿后为亭曰听瀑外三楹南向

      高宗纯皇帝御书额曰招凉榭 云帆月舫仿舟形作室上为楼北向在如意洲延薰山馆

   之西 芳渚临流由万壑松风西行折而北傍湖一曲有亭南向巨石嵌空清流倒影夹岸嘉水灌

   丛芳草如织 云容水态梨树峪之东山麓砥平殿五楹东向横峯侧岭献秀争竒缭白萦青波光

   无际其西向楼三楹曰旷观 澄泉绕石入梨树峪一径青苍泉自石窦流出依山曲折有亭北向

   倚层𪩘镜清漪云根绿净响若璆琳 澄波叠翠亭三楹北向在如意洲之阴湖光一碧远极天际

   其北翠壁千㝷浮光掩映风景幽绝 石矶观鱼由远近泉声而下清溪一曲有石矶平广作亭其

   上东向俯视澄波潜鳞涵泳一一可数 镜水云岑天宇咸畅阁下有殿五楹西向倚山构宇水周

   三面曲廊外布𮞉抱如半月槛阴架亭额曰金山下有亭曰芳洲皆   高宗纯皇帝御书 双

   湖夹镜水自东北入南汇山泉锺为大湖堤桥左右分一湖为二跨桥宝坊二其北额曰双湖夹镜

    长虹饮练在长桥南岸与双湖夹镜坊对峙两岸烟澜渺弥弥望如一 甫田丛樾湖北岸最东

   一亭与万树园相近平原茂木奥如翳如圣祖仁皇帝驻跸山庄为   阅习步围之地

    水流云在湖北岸最西一亭渐近长堤湖水澄虚空明上下悠然与造化同符   圣祖仁皇

   帝御题三十六景以兹为殿再题三十六景乾隆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驻

   跸避暑山庄于   圣祖仁皇帝御题三十六景之外再题三十六景标题皆以三言有即

    圣祖仁皇帝御题额者有为   高宗纯皇帝新题额者云峦献秀川岫呈奇   觐扬绥

   抚之烈经纬制度之宜均于是见焉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再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 丽

   正门 山荘正南一门崇宏广大门左右为朝房内则恭悬   圣祖仁皇帝避暑山庄题额每

   秋巡之期臣工启事外藩展觐皆由于此 勤政殿丽正门之左南向殿二重前五楹曰勤政殿

     高宗纯皇帝敬   天法   祖式勤民隐   巡行所至离宫别殿悉循 圆明园

   之制题以勤政殿内面南额曰正大光明面北额曰高明博厚后殿前檐额曰卷阿胜境后檐面北

   额曰云牖松扉殿前楼五楹长廊周匝凡庆赉燕飨之典于斯   御焉 松鹤斋澹泊敬诚殿

   之东构大殿七楹是地为昔年   高宗纯皇帝恭奉   孝圣宪皇后頣养之所岫列乔松

   庭翔雪羽循   圣祖仁皇帝松鹤清越之义   高宗纯皇帝题额曰松鹤斋 如意湖作

   亭于湖曲东向前临如意洲芷岸䕃林苔堦漱水洲势逶迤如芝英之半偃亭之西为芳园居 青

   雀舫山庄胜趣实在一水溅瀑渟泉咸汇湖中有   御舟题曰青雀舫泛月冲雨𣻌碧摇青灵

   境毕献舟有坞在临芳墅旁 绮望楼碧峯门之左倚城为楼凡九楹北向登临极望水木云峦组

   分绣错后楼三楹南向恭悬   圣祖仁皇帝御题额曰坦坦荡荡 驯鹿坡塞山产鹿孶息蕃

   衍而山庄所畜为特驯山迳逶迤儦俟成群乐依 文囿   高宗纯皇帝御书驯鹿坡三字勒

   于石 水心榭石梁跨水南北坊各一中为榭三楹飞桷高骞虚檐洞朗上下天光影落空际逾石

   梁而北有亭名曰牣鱼 頣志堂清舒山馆之西数楹南向恭悬   圣祖仁皇帝御题额曰頣

   志堂又曰光风霁月其西有殿东向曰学古堂均为   几馀典学之所 畅远台清舒山馆之

   左因周垣旧基互为长廊下依绿水有台巍然登临纵览万象森罗 静好堂在清舒山馆之后筠

   篁丛碧𪩘岫萦青堂外飞楼疏棂四启曰澄霁楼楼下堂室区分曰风泉满清听曰山水含清辉曰

   高山流水曰岫幌并   圣祖仁皇帝御书冷香亭静寄山房之侧有亭临水东向山庄荷花

   秋深未落与晚菊寒梅同韵亭北三楹曰峡琴轩与亭鳞次 采菱渡湖之南有小舟可登构亭其

   漘形如一笠新菱出水带露萦烟亭后殿三楹曰环碧 观莲所延薫山馆西南崇亭傍水南向芙

   蕖万柄涵光照影天葩琼蘂洵为甲观 清辉亨如意洲东临水一亭垂杨披岸亭角出柳阴中有

   清旷绝尘之趣 般若相清晖亭西精舍一区南向中奉佛像额曰法林寺内殿三楹额曰般若相

   皆   圣祖仁皇帝御题 沧浪屿屿不满十弓而峭壁直下有千仞之𫝑中为小池石发冒池

   如绿云浮空有室三楹后檐北向恭悬   圣祖仁皇帝御书题额 一片云由延薰山馆再折

   而东面山殿八楹云阴乍起纷郁轮囷极静深之趣 𬞟香沜万树园之东南湖水分流一鉴澄澈

   中多青苹丰茸浅蔚清香袭人水滨殿三楹南向 万树园北倚山南临湖其中平原数千畞嘉木

   罗植   高宗纯皇帝御书碣曰万树园自西师蒇事   锡宴观灯马伎咸在斯园 试马

   埭万树园西南草柔地旷驰道如弦云锦成群腾骧沛艾   大驾巡幸于此考牧   高宗

   纯皇帝御书碣曰试马埭 嘉树轩万树园东为轩凡三楹南向老树轮囷垂䕃数十畞长荣永鬯

   皆百年前物 乐成阁嘉树轩之上重阁五楹一重曰开𬓛霄汉再重曰乐成阁塞田远近崇墉比

   栉童叟庆舞遹观厥成 宿云檐宫城东北隅山尽处当惠迪吉门因𫝑高敞构平台以揽胜云气

   往来若宿檐际 澄观斋宫城东北殿五楹西南曰惠迪吉   圣祖仁皇帝御书其前檐额曰

   澄观斋   高宗纯皇帝御书前汇山庄诸水绿波翠影远近交映 翠云岩澄观斋之后有亭

   翼然晨霞暮霭绚紫绯青岩峦交复云气特多  圣祖仁皇帝御题曰翠云岩亭后摩崖勒

     圣祖仁皇帝御书大字曰云岩 罨画𥦗自青枫绿屿折而东曲室𥥆深疏棂洞启峯岭林泉

   咸在几席俨如罨画 凌太虚北山之巅置亭拔地倚天颢气清英飘飘有凌云之致下为殿五楹

   额曰清溪远流东三楹为含粹斋 千尺雪玉琴轩之东数十武有瀑泉悬流喷薄构殿五楹

    高宗纯皇帝御题千尺雪额瀑源来自云根卷沫跳波寒光四射清景独绝 寕静斋千尺雪之

   后依山构斋倚山带溪   高宗纯皇帝御题曰寕静后楼恭悬   圣祖仁皇帝御书曰清

   敝 玉琴轩与寕静斋并峙当众流潡湍间触石琮琤清越相应 临芳墅水流云在亭之隔岸西

   折而南临芳墅在焉为殿五楹曲渚回汀药栏荷沼芬郁左右 知鱼矶临芳墅前殿五楹面南踞

   湖之北与采菱渡相对群鱼出游为潜为跃并呈天趣 涌翠岩瀑自岩而下岩间构殿三楹东向

   晨㬢朝爽空翠四合殿后为佛庐有楼三楹额曰自在天 素尚斋梨峪中构殿五楹面南地在山

   巅因高得势轩宇旷然结构浑朴不施雕缋 永恬居素尚斋之前殿五楹面南水木澄明烟峦静

   妙景物恬和如游琼岛后三十六景至此而揽其全澹泊敬诚山庄正殿凡七楹

   圣祖仁皇帝御题曰澹泊敬诚恭悬   墨宝每   高宗纯皇帝万夀圣节祝   嘏胪

   欢远臣肆觐则   御兹殿左右配殿各五楹后殿亦五楹曰依清旷亦   圣祖仁皇帝御

   书墨宝东偏   高宗纯皇帝御题额曰宝筏喻清舒山馆在水心榭之东北凡五楹

   恭悬   圣祖仁皇帝御题内曰承庆堂 高宗纯皇帝御题额曰烟霞澄鲜东楹奉

    圣祖仁皇帝宸翰榜曰冰奁内曰含德斋后檐额曰聚云复岫山房西南隅别殿曰萝月松风

   谨案自清舒山馆以下每岁   高宗纯皇帝   仁宗睿皇帝临幸皆有   御制题咏

      天藻所摛焜燿日月不及备载恭识于此戒得堂清舒山馆之东堂五楹南向

     高宗纯皇帝御题额曰戒得堂有   御制戒得堂记戒得堂后记堂之后庑曰镜香亭堂

   北层楼特起曰问月楼楼之东为群玉亭其南有轩曰舍古自轩而南为来薫书屋又南为佳䕃室

   室外有斋三楹俯临流水曰面水斋继德堂在松鹤斋后乾隆五十五年奉   命葺治

   如烟波致爽之制   高宗纯皇帝御题额曰继德堂春好轩在万树园东南滨湖轩凡

   五楹轩后一亭曰巢翠亭静寄山房山房环澄湖踞平阜穆然渊静宛在水中又内为莹

   心堂额曰闲止又内为湖山罨画门南向榜曰月色江声烟雨楼如意洲北旧名青莲岛建

   楼五楹四面临水一碧无际   高宗纯皇帝御题额曰烟雨楼楼外构屋三楹曰青杨书屋溪

   旁构斋曰对山斋山顶有亭曰翼然亭绿云楼越涌翠岩有楼耸峙地当西峪为瀑源所

   自出叠嶂层云滃然四合额曰绿云楼旁三楹曰木映花承又前三楹曰水月精舍创得斋

   西峪最深处踞山为屋三楹曰创得斋其后右偏为楼三楹曰夕佳楼前小楼二楹曰桃碧室内榜

   曰一尘不染观瀑亭山庄崖馆云阿深林穹谷咸以瀑流増胜乳窦穿空云根吐溜构亭

   山麓   高宗纯皇帝御题曰观瀑半山有亭   御书瀑源二字由是再陟而上为笠云亭

   食蔗居由观瀑而穷其源缘山取迳缭绕数折至食蔗居凡三楹松林峪之胜境也径既幽

   迥地复高敞奥如旷如转深转妙左二楹额曰小许庵右有亭曰倚翠亭东北山亭曰松岩

   晴斋山庄西北隅缘冈冠岭构堂其上秋高气朗苍碧千里门外有桥竒石森列左曰青绮书

   屋右曰绘韵楼秀起堂西峪中峯特起列岫层峦奔趋拱极据峯为堂备揽诸胜登临振衣

   如在天半其下曰经畬书屋东北曰振藻楼堂后山如屏障云际一亭曰眺远亭静含太

   古山房鹫云寺之侧万嶂环列筑山房一区额曰静含太古𮟏谷穹林纤尘不到由西廊而

   出曰不遮山楼向南得小亭额曰趣亭有真意轩自西峪至秀起堂山迳萦纡架屋数

   楹   高宗纯皇帝御题曰有真意轩轩外林峦高下一草一木曲呈真趣轩左曰空翠书楼右

   曰小有佳处后有亭额曰对画亭碧静堂倚山为堂绝𪩘浮青在烟岚缥缈间额曰碧静

   堂堂之左曰松壑间楼右曰静赏室跨涧为楼曰净练溪偻含青斋架岩为屋叠石成阶

   与敞晴斋隔溪相望额曰含青斋内面北额曰清晖娱人左曰挹秀书屋右曰松霞室玉岑

   精舍山庄西北溯涧流而上至山麓攒峯竦岫如县圃积玉精舍三楹额曰玉岑室右偏曰贮

   云檐穿云陟迳有亭二曰涌玉曰积翠依山梁构室曰小沧浪文园狮子林清舒山馆

   之前度地为园模山范水蕴淑怀竒因倪瓒狮子林图之式备十有六景之胜   高宗纯皇帝

   御题曰文园狮子林乾隆三十九年四十年四十四年四十五年皆有   御制题文园狮子林

   十六景诗其目曰狮子林曰虹桥曰假山曰纳景堂曰清閟阁曰藤架曰磴道曰占峯亭曰清淑斋

   曰少香幢曰探真书屋曰延景楼曰画舫曰云林石室曰横碧轩曰水门文津阁山庄千尺

   雪之后卜高明爽垲用浙江范氏天一阁之式建为高阁以藏四库全书   高宗纯皇帝御题

   曰文津阁与 紫禁之文渊 御园之文源 盛京之文溯四阁并峙琅函琼册辉烛霄汉有

    御制文津阁记题文津阁诸诗阁前为趣亭东为月台西则西山层𪩘屏列宜照斋

   西北门内倚石城构斋五楹临风致爽晴照宜人右为属霄楼左为却炎榭由榭而东为就松室其

   后为积嘉亭山近轩在山庄西北峯峦𥥆窕环抱檐楹当万山深处宫门三楹南向正殿

   五楹殿西三楹额曰清娱室东五楹曰养粹堂堂之南为延山楼西向敞亭三楹竒石嵌空回廊曲

   注额曰簇竒廊东峯之顶草亭一区有松苍然额曰古松书屋狮子园园以傍狮子岭得名

      世宗宪皇帝在藩邸扈从   赐居于此中多   世宗宪皇帝题额园额则

   圣祖仁皇帝赐书也东西宫门五楹其南碧水回环北岸亭三楹额曰翠柏苍松逾桥而南恭悬

     圣祖仁皇帝赐额前五楹额曰芳兰砌曰乐山书屋书屋东环以回廊中峙方亭又东南殿三

   楹额曰水情月意后殿三楹东有亭额曰环翠北有待月亭在殿东南前殿五楹后殿三楹东五楹

   额曰片云舒卷又东北三楹   高宗纯皇帝御书额曰䕶云庄西北七楹额曰群山环翠东北

   为草房又东北殿五楹额曰澂怀更内五楹曰松柏室后三楹为忘言馆其西跨涧为小堂三楹曰

   秋水涧西南为妙高堂恭悬   圣祖仁皇帝题额堂五楹踞山峯最高处其南为法林寺额曰

   普门随现有   世宗宪皇帝御制热河园中避暑诗园中即景诗中元登狮子岭诗感怀诗妙

   高堂诗狮子园夏日诗   高宗纯皇帝 仁宗睿皇帝念切绍   庭岁时展诣

    慕思所积题咏尤多   奎文宝翰云日留辉不能尽载云钓鱼台 行宫

   在承德府治北山庄东北十三里乾隆七年建自热河   启跸至木兰中关为首程钓鱼台黄

   土坎为止顿宫门南向殿东向土人旧呼双黄寺地当热河上流三源既会中产嘉鱼故名钓鱼台

   黄土坎 行宫在承德府治北钓鱼台北十七里康熙五十六年建南向殿五

   楹后殿九楹左右各三重宫之北有赛因河会入固都尔呼河中关 行宫在承德府

   治北黄土坎东北七十里康熙五十一年建南向殿五楹榜曰松间明月后殿榜曰云林蔚秀东十

   馀里有峯崭然洞穴嵌空锡名㻏珑峯自宫中望之缥缈云际致为胜境张三营 行

   宫在承德府治北波罗河屯北六十二里康熙四十二年建北即石片子秋狝东道由波罗河屯

      高宗纯皇帝驻跸于此额曰云山寥廓喀喇河屯 行宫在滦平县治西

   去山庄西南三十五里当山庄未建康熙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肇举巡典   驻跸于此

   嗣是岁以为常宫门南向五楹额曰秀野轩宫基中界滦河依山带水有小金山之号西上则滦阳

   别墅有堂曰翠云亭曰虬盖水木清华景物明瑟外则万家烟井鳞次栉比热河以南此为胜境百

   馀年来秋   巡驻跸山庄   回銮必莅此地绍   文继序题咏至多焉王  家

   营 行宫在滦平县治西康熙四十三年建榜曰引流成溪凡四重东西亦如之其阳面

   山地𫝑平旷廊轩接比院宇高明常山峪 行宫在滦平县治西南去王家营四

   十里康熙五十九年建南向殿五楹曰蔚藻堂内曰青云梯西曰虚白轩后曰如是室蔚藻之右曰

   翠风埭曰绿樾径曰枫香坂曰陵霞亭皆创建于   圣祖仁皇帝时   高宗纯皇帝时巡

   标为八景   御书题额分章叠咏焉两间房 行宫在滦平县治西南去常山

   峪三十三里至古北口四十馀里康熙四十一年建南向殿五楹额曰秀抱清芬曰镜风含月后殿

   越小桥当山东北隅曰澄秋轩盘折而东高出木杪有亭曰畅远塞外山川兹地首当形胜自昔以

   两间房得名今则成聚成都烟火相望极称丰盈矣巴克什营 行宫在滦平县

   治西南至古北口十里康熙四十九年建殿五楹南向后殿左右各二重旁东西向䂓制纯朴南望

  边墙高出山上潮河奔流入塞田畴井里熙然丰乐不觉在边关之外什巴尔台

  行宫在丰寕县治东南中关 行宫北三十七里康熙五十九年建自中关至波罗河屯以什

  巴尔台为止顿南向大殿五楹后为永怀堂波罗河屯 行宫在丰寕县治东

  南什巴尔台北十八里康熙四十二年建殿南向后依崇𪩘前俯平林有额曰山泉赏曰檐际千峯

  曰秋澄景清济尔哈朗图 行宫在丰寕县东波罗河屯西北五十八里秋

  狝西道由波罗河屯至济尔哈朗图及阿穆呼朗图入伊玛图口乾隆二十四年建济尔哈朗图𫎇

  古语安乐所也水泉甘美庶草丰芜因以得名阿穆呼朗图 行宫在丰寕县

  东北济尔哈朗图北四十三里乾隆二十七年当西入围场之路阿穆呼朗图𫎇古语康寕也

 ︹围场附︺木兰围场在承德府北境外蒙古各部落之中周一千三百馀里东西三百馀

  里南北二百馀里东至喀喇沁旗界西至察哈尔旗界南至承德府界北至巴林及克西克腾界东

   南至喀喇沁旗界西南至察哈尔镶白旗界东北至翁牛特界西北至察哈尔正蓝旗界   圣

   祖仁皇帝秋巡塞外举蒐狩之典因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旗敬献牧场遂开 灵囿   高宗

   纯皇帝   仁宗睿皇帝式遵旧制每以八月行围肄武   六飞于迈云合景从名王左右

   躬属櫜鞬以效驰驱诘戎绥远   训垂万世 国语谓哨鹿曰木兰围场为哨鹿之近故以得

   名四面皆立界限曰柳条边其南为入围场之路自波罗河屯入围场有二道东南由崖口入即石

   片子也西道由济尔哈朗图入初每岁行围俱出入崖口乾隆二十四年建 行宫于济尔哈朗图

   于是   圣驾行围由崖口入则   回銮由济尔哈朗图若由济尔哈朗图入则   回

   銮由崖口岁以为常云 谨按康熙间   圣祖仁皇帝岁举行围之典乾隆六年间岁一举十

   六年以来定为岁一举行每岁皆有 御制行围诸诗不及备录恭识于此 围 场规

   制木兰四面树栅限别内外按八旗以一营房统五卡伦各有分地以司稽察 镶黄旗在竒卜

   楚高为北之东其卡伦曰赛堪达巴汉色钦曰阿鲁色呼曰阿鲁呼鲁苏台曰英格曰拜甡图 正

   白旗在纳林锡尔哈为东之南其卡伦曰巴伦崑得伊曰乌拉台曰锡喇诺海曰诺林锡尔哈曰格

   尔齐老 镶白旗在十八里台为南方其卡伦曰噶海图曰卓索曰什巴尔台曰麻尼图曰博多克

    正蓝旗在石片子为南之东其卡伦曰木垒喀喇沁曰古都古尔曰察罕札克曰汗特穆尔曰纳

   喇苏图扎巴 正黄旗在锡拉扎巴为北之西其卡伦曰库尔图陀罗海曰纳喇苏图和硕曰沙勒

   当曰锡拉扎巴曰锡拉扎巴色钦 正红旗在扣肯陀罗海为西之北其卡伦曰察罕布尔噶苏台

   曰阿尔撒朗鄂博曰麻尼图布拉克曰齐呼拉台曰布哈浑尔 镶红旗在苏木沟为西之南其卡

   伦曰海拉苏台曰姜家营曰西燕子窝曰郭拜曰和罗博尔竒 镶蓝旗在海拉苏台为南之西其

   卡伦曰朱尔噶岱曰苏克苏尔台曰⺊克曰东燕子窝曰卓索沟皆设八旗官兵分守其境

   界围场十凡围场六十有七其在东界者巴颜布尔噶苏台围场在正白旗巴伦崑德伊

   卡伦之西其北与默尔根乌里雅苏台接其西有毕老哈尔巴齐达巴汉其南敦达乌拉台河源出

   焉 温都尔华围场在巴颜布尔噶苏台之东南准乌拉台河源出焉 谔尔根郭勒围场在巴颜

   布尔噶苏台之西南其西则巴隆乌拉台河源出焉 达颜德尔吉围场在谔尔根郭勒之西西北

   有达颜达巴汉达颜河源出焉其北有碑一恭镌   高宗纯皇帝御制古长城说 毕图舍哩

   围场在达颜德尔吉之西南其北有纳玛达巴汉 德尔吉围场在毕图舍哩之西 多们围场在

   毕图舍哩之南其东为格尔齐老北即巴隆乌拉台河 布扈图围场在正白旗乌拉台卡伦之西

    威逊格尔围场在布扈图之西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威孙格尔诗 阿济格赳围场在德

   吉尔之南阿济格赳河源出焉东北则伊逊乌蓝哈达更东北则布扈图口乾隆二十三年以西域

   诸藩于此入觐 赐名曰伊绵峪 西 界围场八蒐济围场在正红旗玛尼图布

   扯克卡伦之东 浩赉郭勒围场在䈭济之东南 德勒格楞圭鄂博围场在浩赉郭勒之东北

   明安阿巴图围场在德勒格楞圭鄂博之东南其西明安阿巴图河源出焉 喀喇玛拉哈围场在

   明安阿巴图之东 齐老图色钦围场在德勒格楞圭鄂博之东北其西北有齐老图达巴汉齐老

   图河源出焉 巴颜图库穆围场在喀喇玛拉哈之东北东与额尔吉库哈达接 哈尔雅里围场

   在巴颜图库木之西北 永安拜色钦围场在哈里雅尔之北其北有永安拜达巴汉永安拜河源

   出焉更东有安巴究达巴汉安巴究河源出焉东与锡喇德⺊色克接南界围场五

   塔里雅图围场在正蓝旗汗特穆尔卡伦之北北接永安莽喀南则伊逊哈巴齐栅有碑一恭镌

     高宗纯皇帝御制入崖口诗自此西折而南则石片子营房即崖口也 ⺊克围场在镶蓝旗

   ⺊克卡伦之北其北有⺊克达巴汉卜克河源出焉有碑一恭镌   高宗纯皇帝御制于木兰

   作诗九首 布图尔围场适当中路在镶白旗博多克卡伦之北其南有博里哈达东则色利河源

   出马 永安湃围场在布都尔之北有碑一恭镌   高宗纯皇帝御制永安湃围场殪虎诗碑

   旁㳟镌   高宗纯皇帝御制永安湃围场诗备四体书其东有察尔巴呼达巴汉察尔巴呼河

   源出焉南为伊玛图河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进伊玛图口行围即事诸诗 僧机图围场在

   永安湃之东其北有察罕达巴汉僧机图河源出焉僧机图哈达在其东其南少西有古松同根异

   干高百尺千年前物也   高宗纯皇帝行围过此   锡名夷齐松有   御制夷齐松

   歌   御制叹夷齐松赋 英图围场在永安湃之西北界围场三孔喀乌里雅苏

   台围场在镶黄旗赛堪达巴汉色钦卡伦之南东与色呼接 都呼岱围场在围场正北更北为达

   尔罕赛堪摩敦摩敦河源出焉稍西为都呼岱河源其北为兴安大岭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

   兴安大岭歌于兴安作诸诗 图尔根伊扎尔围场在正黄旗锡勒扎巴钦卡伦之西南其北则图

   尔根伊扎尔河源出焉东则有穆呼勒伊扎尔河东南则有托克隆和赉河中界围场

   九们都阿鲁围场在伊逊色钦之南 图们索河图围场在们都阿鲁之东南 哈达图扎卜围

   场在图们索和图之东与德尔吉接 锡喇德⺊色克围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在安巴究达巴汉之南 巴雅斯呼察

   罕围场在巴颜图库木之东北与锡喇德⺊色克接 固库图察罕围场在图们索和图之西 额

   呼苏锡纳围场在图们索和图之南 鄂尔吉库哈达围场在英图之北其南有鄂尔吉库哈达

   鄂伦索和图围场在鄂尔吉库哈达之东东南界围场十五锡喇诺海围场在正

   白旗锡喇卡伦之西有锡喇诺海达巴汉 噶海图围场在锡喇诺海之西北其西噶海图河源出

   焉 巴颜喀喇围场在噶海图之西南其北有拜布哈达巴汉拜布哈河源出焉 察罕扎巴围场

   在巴颜喀喇之东南 固尔班锡纳围场在察罕扎巴之东南 永安莽喀围场在巴颜喀喇之西

   南有碑一恭镌   高宗纯皇帝御制永安莽喀诗 国语永安沙也莽喀冈也是地为入崖口

   第一圉场 坡赉围场在永安莽喀之西北其南为乌蓝哈达 巴颜纳锡围场在坡赉之西南

   默尔根精竒尼围场在坡赉围场北其北默尔根精竒尼河源出焉 固尔班固尔班围场在默尔

   根精竒尼之西其北则沙苐哈达 克伊哷围场在锡埒海之南其北则克伊埒河源出焉 喀喇

   楚古尔苏围场在正白旗格尔齐老卡伦西南其东纳林西尔哈河源出焉 爱里色钦围场在喀

   喇楚古尔苏之西其南则布敦哈达布敦河源出焉 库库哈达围场在正蓝旗木垒喀喇沁卡伦

   之西北其东南则库克哈达南则珠尔达巴汉汗特穆尔围场在正蓝旗古都古尔卡伦之北其

   西则汗特穆尔达巴汉南则云特穆尔达巴汉其东则有崆郭达巴汉西南界围场

   四哈朗圭围场在镶红旗和罗博尔竒卡伦之东 珠尔噶岱围场在镶红旗苏木沟营房之东

   珠尔噶岱河源出焉 孟奎色钦围场在哈朗圭之东其北有孟奎达巴汉孟奎河源出焉哈拉锦

   务呼拉达巴汉在其东南 巴颜陀罗海围埸在镶红旗东燕子窝卡伦之北西南则哈达拉逹巴

   汉巴颜陀罗海河源出焉东南与卜克围场接康熙四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于此行围

    亲御弓矢射𫉬大鹿异常产藏角武库高宗纯皇帝御制鹿角记识   前烈焉

   北界围场八色哷围场在镶黄旗阿鲁呼鲁色勒卡伦之西南 巴尔图围场在呼鲁

   苏台之西南 呼鲁苏台围场在镶黄旗阿尔呼鲁苏台卡伦之四南 岳乐围场在巴尔图西南

   有碑一恭镌   高宗纯皇帝御制虎神枪记其北有塔锡呼达巴汉 珠尔围场在岳乐场之

   西其南有鄂尔楚克哈达北则珠尔河源出焉巴颜木墩围场在珠尔之西其西北有五虎尔济

   达巴汉南有旺展达巴汉东则巴颜木墩河源出焉伊逊河源在其西 默尔根乌里雅苏台围场

   在镶黄旗拜牲图卡伦之西默尔根乌里雅苏台河源出焉 巴颜郭围场在默尔根乌里雅苏台

   之西其西南巴颜郭河源出焉西北界围场五沙勒当围场在正黄旗沙勒当卡伦

   之东南图尔根依扎尔河在其北 巴颜莽喀围场在正黄旗纳喇苏图和硕卡伦之东南其西则

   布哈淖尔南为塔木陀罗海 崆郭罗鄂博围场在正红旗齐呼拉台卡伦之东 阿鲁木拉克围

   场在塔木陀罗海之东其南则额达勒达巴汉东北则雅岱与永安湃色钦接 鄂勒哲依图察罕

  围场在雅岱东北其北则勒哲依图察罕河源出焉

 ︹学校︺承德府学在府治东旧为热河道学 本朝干隆四十三年定为承德府学入学额

  数六滦平县学未建隶府学入学额数四名丰寕县学未建隶府学入

  学额数四名平泉州学未建隶府学入学额数四名赤峯县学未建隶府

  学入学额数四名建昌县学未建隶府学入学额数四名朝阳县学

  隶府学入学额数四名秀峯书院在府城板棚街 本乾隆四十二年滦江

  书院在滦平县西南里许 本朝干隆五十二年建嘉庆十九年平泉书院

  泉州治东旧在州南里许 本朝干隆三十八年移建嘉庆十四年赤峯书院

  峯县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建嘉庆十九年改建秀塔书院在建昌县东北隅 本朝

  乾隆三十八年修凤仪书院在朝阳县治东

  ︹户口︺原编无今滋生 男 妇大小共七十八万三千八百六十七名口 计 一十四万四千六百四十六

    

  ︹田赋︺田地 二万二千八 百七顷六 十畞四分 有竒额徴地 丁正杂银二 万一十八 两米一百 一石八

    斗一 升六合八 勺






                       前提调官沈兆沄恭纂辑

                       提调官王广䕃恭覆辑

                       校对官李澍滋恭  校

                       校对官李孚忠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承德府

 ︹山川︺天桥山在府东南三十八里山𫝑穹长如飞梁跨空缥缈天半与 行宫内四面云山

  相对   高宗纯皇帝有   御制天桥山歌五  指山在府东南四十里五峯崷崪俨

  如仙掌土人称鸡冠山山有古灵峯禅寺寺有元至元二十四年僧居实撰五指山大轮禅师碑

  骆驼山在府东南五指山之东帽盔山在府东南八十里以形似兜鍪得名

  虎山在府东南九十里笔架山在府东南九十里三峯矗立故名青云山

  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白河之旁林木翳蔚泉响潺然云峯寺建其上敌楼山在府东南

  一百六十里白马川之南亦名观音山有至元二十六年僧显月撰天宫禅院碑乌龙山

  在府东南二百五十里古卢龙山也卢龙塞当在其地水经注卢龙之险峻坂萦折故有九䋫之名

   尖帽山在府南一百八十里其南接遵化州界黒山在府西北四十五里山脉

   周围数十里一峯拔起高出群山石色如黳故名金山在府西北五十里山𫝑高耸东与黒

   山相对凡附近热河诸山皆金山黑山支派所分大黒山在府北一百八十里当张三营

   西北周百馀里复嶂悬崖烟峦蒸郁遥望黝然伊逊河自北来流绕其足象鼻山在府东北

   四十四里山势嶞长形如象鼻故名汤山在府东北八十里山出汤泉流出赛音河竒山

   在滦平县西南常山峪北距官道七里峯𫝑中开状如擘裂双塔山在滦平县北八里大

   小二峯矗立百馀丈如窣堵坡高下相亚其一峯中开三孔表里通明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

   双塔山诗   仁宗睿皇帝御制望𩀱塔山诗元宝山在丰寕县东十五里山形中凹

   旁峻以形似得名笔架山在丰寕县东正当波罗河屯行宫之东三峯列峙中翘旁亚

   作笔架形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笔架峯诗苔山在丰寕县东有浮图三级高矗峯顶

   东则伊逊河西则伊玛图河蜿蜒如带夹流山下赫山在丰寕县西二十五里锡喇塔拉川

   之西山峯峭拔林木蔚然为县西胜地龙泉山在丰寕县西有大小龙潭三水从石罅中

   流出三潭迭注东南流入潮河塔山在丰寕县西山有古塔一骆驼山在丰寕县西其

   西即独石口厅界青石拉绵山在丰寕县西土人亦称为大山绵亘数十里其北即

   围场大对山在丰寕县北滦河流经其下沙尔呼山在丰寕县北正白旗

   西稍南八十里喇嘛山在丰寕县北半山石洞一仄径沿缘盘纡而上林壑幽绝汤山

   在丰寕县北山有温泉流入滦河又县西镶黄旗境亦有汤山洪汤寺建其侧汤河发源其地

   窿山在丰寕县北三峯屹立有石穴嵌空故名半壁山在丰寕县北石壁陡削形若堵

   墙小滦河流经其下其北即围场界 按丰寕县境旧为察哈尔四旗地山水互详藩部卷中

   峯山在丰寕县东北九十里五峯环列润壑幽深山有兴隆寺白云山在丰寕县东北

   一百二十里山腹一泉自洞中流出最为清冽平顶山在丰寕县东北顶平如砥石壁劖削

   每白云滃然弥漫峯顶则山雨立至土人以为占侯此山绵亘广远其北接围场界映碧山

   在平泉州东八里高五里广三里瑙瓈山在平泉州东三十里山阳有石洞中构屋祀泰

   山神有二泉一自高岩下注一自山麓涌出流绕其下和尔博勒津山在平泉州

   东一百二十里汉名七金山辽史地理志圣宗过七金山土河之滨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阙之象因

   议建都又云中京大定府有七金山金史地理志北京大定府有七金山元一统志七金山在大寕

   县北十五里东西长十里南北广五里山有七峯因名辽时尝建三学寺于山中 按辽金大定府

   即今平泉州境之大寕旧城元大寕县即辽金大定府属之大定县今和尔博勒津山汉名与古相

   同地位亦正相值知为古七金山矣狮山在平泉州南六里山势雄伟其东峭壁石色全赭土

   人称为紫霞峯象山在平泉州南五里东与狮山相对为州境之形胜豹河流经两山之间

   金沙沟山在平泉州南一百里以沙色如金故名永安山在平泉州南一百九

   十里汉名马盂山地产铅砂老河发源于此辽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有马盂山元一统志马盂山

   在大寕县西六十里中有一峯形类马盂故云按宋王曾行程录称富谷馆东望马云山山多禽

   兽林木国主多于此打围马云与马盂盖音之转实一山也欧阳修诗曰马孟山西看落霞亦即指

   红山在平泉州西南十里老姥山在平泉州西南三十里猴山在平泉州

   西五里危峯孤峙高出云际每朔雪初晴皑如积玉土人称为猴峯积雪石佛沟山

   泉州东北一百二十里石壁上镌佛像一喀⺊齐尔东山在平泉州东北一百六十

   里有洞深三尺馀洞外石笋矗立有泉清鉴毛发上建红神祠 按平泉州属境有喀喇沁部落山

   水互详藩部卷中乌兰布通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十五里布祜图

   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东七十里汉名白鹿山布当华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

   右翼东九十里亦名大华山扎喇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东九十里汉名猬山

   纳格图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东一百二十里汉名屋狐山齐巴噶山

   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南一百里汉名𬃷山遮盖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南三

   十馀里亦名阿圭山入山十馀里有洞宽不及二丈高一丈有馀土人称为大碾子洞中有石佛像

   及阿难迦叶像其两崖石壁上亦俱凿成佛像有皇统三年刘子初撰遮盖山灵峯院千佛洞碑

   元一统志遮盖山在松州东南二十里有古寺石洞石佛伊玛图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

   右翼东北三十里汉名羳羊山又左翼西南一百里有伊玛图山亦名羳羊山布尔克尔

   图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北五十里伯尔克河流经其下伊克纳喇苏

   台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左翼南二十里汉名大松山富弼行程录自中京正北一百九十里

   至松山馆刘敞亦有寄欧阳修宿松山诗此伊克纳喇苏台山方位为相近云扎固图察

   罕陀罗海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左翼南五十里萨喇纳台喀喇山

   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左翼西一百三十里汉名山丹山翁衮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左翼

   西北一百四十里汉名神山布尔噶苏台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左翼西北一百

   五十里汉名柳山 按赤峯县全境为翁牛特左翼右翼二旗地山水互详藩部卷中布静

   依克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左翼东北四十里汉兔麛山辽史地理志中京惠州太祖俘

   汉民数百户于兔麛山创城居之即此地也金黄山在建昌县东南三十五里袤延七十

   里山石礧砢远望作黄金色山半有石洞西南半里有泉涌出冬夏不竭月华山在建昌县

   东南一百八十里有石窦东西相通高一丈五尺广倍之土人称窟窿山山有林泉寺元大德中僧

   无际撰月华山林泉寺碑称大寕东南三舍馀有山名月华突然秀出面山之腹有岩窦号曰崆峒

   知是山以洞称胜由来久矣长夀山在建昌县东北六十里土城子西山有元云峯真人

   康太真墓碑又距山四百步许有玉京观旧址有至元二十四年李察撰利州长夀山玉京观地

   巴颜济噜克山在建昌县东南一百十里汉名牛心山为喀喇沁左翼贝子旗

   布祜图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东三十里即古白狼山汉名白鹿山汉书地理

   志白狼县有白狼山故以名县三国志魏武纪北征乌丸引军出卢龙塞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登

   白狼山魏书地形志营州建德郡石城县有白鹿山祠水经注石城川水东流迳石城县故城南北

   屈迳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元一统志白狼山在建州南二十五里 按元建州即今建昌县境所

   云白狼山即此山也又县北敖汉境亦有布祜图山迈拉苏台喀喇山在建昌县

   属喀喇沁左翼东四十馀里蒐济河发源于此汉名柏树山托苏图喀喇山

   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五里和尔图河发源于此僧机图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

   西四十里僧机图河发源于此锡喇哈达图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五里大

   凌河流经其麓瑞云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七十里山有五洞第一洞广二丈五尺

   高一丈五尺中有佛像石罅玲珑五色互映雕绘之功所不及旁行一窦石若纯漆自壁以上白如

   垩秉烛视之具种种草木禽兽形称为灵境其第四第五洞皆广七尺高五尺上下相通状如重屋

   洞南坡下有泉水极清冽东流会蒐济河东南二里又有一洞内生石笋如人背立形山有云谿观

   旧址元至正初张道中撰瑞州海滨乡周家荘云谿观碑元一统志云岩洞在瑞州西一百三十里

   周家庄即此布勒图喀喇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九十馀里汉名宽山布

   勒图河发源于此波罗特尔格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北二十七里汉名车

   哈勒浑穆克阿玛尔吉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北一百馀里汉

   名温泉北山山南有温泉纱帽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东南七十里山顶一峯形如岸

   帻故威逊图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南四十里汉名桦山大凌河流经其麓

   鸿吉尔岱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北六十里赛音台河发源于此固尔

   班图勒噶山在建昌县北敖汉境为敖汉郡王驻处汉名鼎足山腾格里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境南三十里汉名天山又南五十里有腾格里山亦名曰天山烘郭尔

   鄂博山在建昌县属敖汉境南四十五里鄂尔吉勒喀喇山在建昌县

   属教汉境南六十里亦名盘道山库里叶图山在建昌县属敖汉境西南一百三十

   里亦名道场山巴雅海山在建昌县属教汉境西北六十里 按建昌县南境之东为喀

   喇沁左翼旗地北境为敖汉旗地山川互详藩部卷中云𫎇山在朝阳县东南一百七十

   里山周四十馀里四望陂陀逶迤相属一峯突起数百丈常有云气𫎇冒其上故名山下一泉炎暵

   古槐山在朝阳县南六十里山有朝阳洞亦名槐树洞洞高二丈广五丈石罅贯穿如

   蜂窠中有石佛像一羊山在朝阳县南一百二十里高峯矗云林木蔽翳上建灵估宫

   尔班苏巴尔罕山在朝阳县西汉名三塔山以山有三古塔故名黒山

   阳县西二十里有泉出石洞中汇而为潭清深不涸昂吉山在朝阳县西五十里山周三十

   馀里上有卧佛寺有石佛像一高八尺馀寺中存辽应历七年石幢记兴隆山在朝阳县

   西六十五里其东十馀里与昂吉山相接亦有朝阳洞巴颜华山在朝阳县东北土默

   特右翼境汉名大华山其南为右翼贝子驻处巴图察罕河发源于此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大华

   山即塔本陁罗海山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东四十里汉名五凤山格尔库

   尔台河发源于此柏山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东七十里亦名烽台山山有十六峯盘郁

   四十馀里山顶有辽安德州城废基断井颓垣犹可辨识山半有辽灵岩寺旧址乾统八年耶律劭

   碑尚存元一统志兴中州南三十里绵亘柏山翁额勒库山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

   东八十馀里汉名麝香山翁额勒库河发源于此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麝香崖苏巴尔

   罕冈山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东九十里汉名石塔冈哈柳图河发源于此凤凰

   山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东南二十里群峯连亘周九十馀里山椒一塔耸峙诸峯抱之如翠

   凤昻首舒翼故名山亦有朝阳洞洞有卧石佛像又塔旁一小洞有铜佛像其北麓去朝阳洞二十

   里山势伏而复起土人别名曰麒麟山其实一山也山半向西有三洞夜半尝闻木鱼声因名闻仙

   洞即古龙山也十六国春秋前燕录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西福地也使筑龙城水经注白狼

   水东北流径龙山西又北流迳黄龙城东元一统志和龙山在兴中州东南北长二十里东西广三

   十里一峯特耸号曰天柱孤苏巴尔噶图山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南三十里

   亦名平山又名神应山衮齐老河发源于此喀喇脱欢山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

   南六十里汉名釜山有喀喇脱欢泉山有重修金山神庙碑库里叶图山在朝阳县

   属土默特右翼西南一百五十里山半有二洞内有石佛像卓昌吉尔山在朝阳县

   属土默特右翼西南二百馀里斜袤三十馀里山形中断山南有穆垒河流贯其中山麓有泉注之

   下流为小凌河明安喀喇山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西南二百二十里山色深黝千

   峯竞秀故名顶有石洞洞旁三泉交流为小凌河之源哈⺊塔海华山在朝阳县

   属土默特右翼西一百六十里察罕河发源于此温都尔华山在朝阳县属土默特

   右翼西北七十五里汉名香高山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香高山多伦和尔和山

   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北六十里什巴尔台河发源于此绰诺图山在朝阳县属土

   默特右翼北一百十里山有古塔半圯山麓有金三学寺旧址大定五年韩长嗣撰三学寺碑尚存

   汉名狼山波罗孟固山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左翼西三十里汉名野狐山乌纳

   格图山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左翼西七十里汉名青金山哈特哈山在朝阳县

   东北二百八十里土默特左翼境为左翼贝勒驻处亦名旱龙潭山摩该波罗山

   阳县属土默特左翼西北四十八里汉名青蛇山锡喇塔拉河发源于此迈达里山

   阳县属土默特左翼西北六十里汉名弥勒山伊玛图河发源于此喀喇陀罗海山

   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左翼西北一百里汉名黒顶山鹰鹞河发源于此塔本陀罗海

   山在朝阳县属柰曼境南五十里汉名五凤山图尔根河发源于此 按此与土默特右翼境及

   建昌县属之塔本陀罗海山异固尔班喇哷山在朝阳县属柰曼境东南五十里

   玛尼喀喇山在朝阳县属柰曼境西南一百二十里 按朝阳县境多为土默特左翼

   地其东北境为土默特右翼北境又为柰曼旗山川互详藩部卷中罗汉峯在府东南九里

   冈峦曼衍似人趺坐坦腹故名僧冠峯在府南二十六里旧名僧官峯 本朝乾隆三十九

   年   赐今名峯形如毘卢覆顶土人以云聚散占晴雨之验辄应磬锤峯在府东北

   十六里翘然秀拔下锐上丰即古石挻峯俗称棒棰峯   圣祖仁皇帝赐今名   高宗纯

   皇帝御题山庄三十六景中有锤峯落照即此峯也   高宗纯皇帝有御制锤峯歌望锤峯作

   歌诗水经注武列水东南历石挻下挺在层峦之孤石云举临崖危峻可高百馀仞牧守所经命

   选练之士弯张弧矢无能届其崇标者驼峯在滦平县西南一峯耸立形似槖驼故名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驼峯歌㻏珑峯在丰寕县东正蓝旗黄姑屯东南六十里旧名兴隆

   山山峯嵌空有洞西向隙光穿透云气滃郁 本乾隆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巡跸经临其

   地因   赐今名有   御制㻏珑峯诗凤 凰岭在府南百二十五里滦河之南广

   仁岭在府西十一里即古墨斗岭岭之西南为滦平县界自滦平县至热河为   辇路必

   经之地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发帑开治径路平坦   赐名广仁岭勒碑山上东麓建

   万夀亭乾隆二十八年建碑亭一恭镌   高宗纯呈帝御制雨中乘舆过广仁岭诗凡山庄西

   境诸山皆与广仁绵互相接王曾行程录过乌滦河又过墨斗岭亦名渡云岭长二十里许曾公亮

   武经总要北安州有墨㪷岭在德胜岭北百二十里㪷乃斗传写之误也风云岭在府西北

   狮子岭在府西北九里岭势竒伟形似狻貎故名岭下为狮子园 行宫岭之东地势

   闳敞名狮子沟凡普陀宗乘诸巨刹多建于此兴安大岭在热河北雄峙塞上素著灵应

   屡见于   高宗纯皇帝圣制集中嘉庆十五年秋   仁宗睿皇帝巡幸木兰晴雨应时聿

   昭顺佑   命礼臣酌议祀典以隆望秩爰视四镇之仪每岁春秋致祭鞍子岭

   平县西南六十二里十八盘岭在滦平县西南一百里其南四里为小十八盘岭

   箭岭在滦平县西南二百四十里高家营北潮河流经其西椴树岭在滦平县西南

   二百五十馀里潮河流经其麓苇峪岭在滦平县西十里自王家营至喀喇河屯   辇

   道必经又巴克什营北亦有苇峪土人呼为西苇峪   高宗纯皇帝有御制过苇峪岭诗苇峪

   偏岭在滦平县西一百里当鞍匠屯之南又南为前偏岭王曽行程录过偏枪岭四十里

   至卧如来馆过乌滦河偏枪岭即偏岭也固都尔呼岭在丰寕县东正蓝旗黄姑屯东

   固都尔呼河流经其旁山脉始于官家敞蜿蜒而南至中关绵亘百馀里凤凰岭在平泉州

   东五十里复嶂山开为州东境之门户岭上山桃极盛春时远望如红霞默沁岭在平泉州

   属喀喇沁左翼西一百馀里茅沟河发源于其西为热河之中源霍尔霍克岭

   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二十里有二洞皆僧所居依洞架楹构精舍于其侧户牖旁通随山向

   背其东则霍尔霍克河出焉西则赛音河发源其麓摩该图岭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

   南三十里摩该图河发源于此额里叶岭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七十里额里叶河

   发源于此青鸾岭有二一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三十里摩该图河支源发源于此一

   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西北一百八千里岭北有古塔一岭上巨石纵横向称险峻元时会加开

   凿有元统三年兴中州平治道涂碑尚存岭侧一名青山岭元一统志青峦岭在兴中州西八十里

   有金岩寺青峦即青鸾传写之误也红石峦在府东南十六里罗汉峯之东绵亘十馀里其

   西也势宽广土人称为红石峦沟滴水崖在府东南一百三十里一名珍珠崖滦河流经

   其下山势盘旋数十里松柏丛郁积翠成屏临河石壁峭立山腰有洞流泉琮琤若珠玑迸落故名

   常山峪在滦平县西南七十里岭势回环如列屏障 行宫建于山麓正据其胜星龛

   岩在滦平县西北五十三里   圣祖仁皇帝御题岩名岩间镌石佛像三有寺名星龛岩寺

   横道梁在府东北茅沟汎境内窑沟之北茅沟河经流其西三道梁在滦平县西南

   五十黄土梁在滦平县西南八十里又有小黄土梁亦在县境青石梁

   平县西南九十里与黄土梁形势相连自两间房至常山峪群峯绵亘青石梁最峭拔高出诸山之

   上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过青石梁诗雨中过青石梁诗平西梁在丰寕县西镶黄旗

   大阁儿西南八十五里其西即独石口厅界相近有大草坪梁韭菜梁在丰寕县西北滦河

   流经其下乌勒呼玛梁在平泉州北六十里有山泉汇流南入豹河朝阳洞

   在府东南三十七里石窦嵌空横贯山腹深二十馀丈广二丈馀其东高盈丈西半之晓日初生光

   射石罅隔山可见朝阳义盖取此洞内外小佛祠各一喇嘛洞在滦平县西七十里石洞

   中虚形如广厦云光洞在丰寕县东黄姑屯南四十里山势阻深其右有泉从石间出东南

   流会入固都尔呼河山麓有洞 本朝康熙六十一年就洞建寺   赐额曰云宝珠光故即以

   云光名洞白云洞在丰寕县西大阁儿东南七十五里亦名朝阳洞洞顶有双瀑对悬飞流

   树杪洞内有神像镌额曰宝华台不知何时书外种山桃百馀株春时霏红掩映尤增胜致

   佛洞在朝阳县南八十里石磴盘回绕山如束蹑级而登洞在山半洞口径二十馀丈入洞内

   数武径歧为二各循石隙﨑岖引入缭曲往复最为幽绝其一洞深三丈馀中有大小石佛像今完

   者𦆵七八十尊洞外断碑镌大悲陀罗尼咒为辽统和二十三年五佛洞在朝阳县南一

   百里与千佛洞相去二十里中有石佛像五热河在府东有三源一出围场东南界察罕陀

   罗海之西固都古尔卡伦之南在热河 行宫东北二百馀里为西源合平顶山南诸小水南流迳

   丰寕县属察哈尔正黄旗境屈曲南流迳固都尔呼河又西南流至中关 行宫之东一出平泉州

   属喀喇沁右翼西境默沁岭西之玳瑁沟在喀喇沁右翼西一百馀里当平泉州治西北境为中源

   初名默沁河西南流迳承德府东北之茅沟汎名茅沟河至中关之东与固都尔呼河合而南流一

   岀喀喇河右翼西南境霍尔霍克岭西之三道沟亦当平泉州治西北境为东源名赛音河西南流

   入承德府东北境有温泉注之又西与固都尔呼河合三源合而西南流迳黄土坎 行宫及钓鱼

   台 行宫之东又西南流环 避暑山庄之东行宫内有温泉流出注之始名热河南流折而东

   复折而南至下营子入滦河即古武列水高宗纯皇帝御制热河考水经注武列水三川派

   合西源右为谿水亦曰西藏水东南流出谿与蟠泉水合西藏水又西南流东藏水注之水出东谿

   一曰东藏水西南流出谷与中藏水合水导中谿南流岀谷南注东藏水故目其川曰三藏川水曰

   三藏水东藏水又南右入西藏水乱流右会龙泉水又东南流与龙刍水合又东南流迳列谿谓之

   武列水东南历石挺下其水东合流入濡 谨案郦注之三藏水即今之固都尔呼河茅沟河赛音

   河三水今固都尔呼河先合中源之茅沟河然后合东源之赛音河郦注言中藏水先注东藏水后

   合西藏水舛误明矣伏读   高宗纯皇帝御制热河考辨证精详知道元当日未得躬亲目睹

   故先后舛误谨列水经注原文而附辨于此新河在府东热河 行宫之南境长六百九十

   馀丈广七丈 本朝乾隆三十六年所开以泄西南诸山夏秋涨水由南山下东归热河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开新河记老牛河在府东西南流迳四沟五沟六沟至下板城入滦河

   即古五渡水水经注五渡水北出安乐县丁原山南流迳其县故城西其水南入五渡塘又南流至

   滦河在府南源出独石口外牧敞界之巴颜屯图古尔山西北流入多伦诺尔厅界共行

   四百馀里入丰寕县属察哈尔镶黄旗境南流至僧机图汎之东又东南流迳正白旗境又东迳凤

   凰山小滦河自北来会始名滦河行丰寕县境曲折四百十八里入滦平县境兴州河自西来会折

   而东流伊逊河与伊玛图河合流自北来会行滦平县境二百十八里入府境东流至下营子热河

   自东北来会南流迳上板城前白河自西来会又老牛河自东北来会又东南流迳下板城柳河车

   河自西来会又东南流至门子哨接平泉州境共行府境二百二十里沿平泉州之西会黄花川清

   河豹河至潘家口入边即古濡水也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滦河濡水源考证汉书地理志肥

   如县濡水南入海阳水经注濡水岀御夷镇东南二源双引夹山西北流出山合成一川又西北迳

   御夷镇故城东又东南水流曲屈谓之曲河镇东北三百里又东出峡入安州界又东南索头河注

   之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又东南五渡水注之又与高石水合又东南迳卢龙塞塞道无终县东出

   渡濡水向林兰陉东至清陉 按滦河自汉以前皆书为濡颜师古汉书注音乃官反其音正相同

   也唐书地理志渔阳郡下有渡滦河之文濡字作滦当自唐始至水经注序述濡水源委颇称详悉

   乃于出峡入安州界之下误入迳白檀要阳会大要水之文魏安州即今丰寕县地白檀为今密云

   县地相去七百馀里其舛误甚矣至注所称之索头水即今伊逊河武列水即今热河五渡水即今

   老牛河高石水即今豹河方位尚一一可考惟今之前白河柳河黄花川诸水无古名可合当由道

   元时安州诸郡县䧟入库莫奚故所载未免遗漏耳伏读   高宗纯皇帝御制滦河濡水源考

   证   指示精详郦注及诸书之得失昭然若发蒙矣前白河在府南亦名干白河自庄

   窠峪东南流至上板城之东南曰河口八滦河柴河在府南源出遵化州马兰关外山中东北

   流至柴河口会前白河柳河在府南源出马兰关外雾灵山下东流至板谷岭迳府南境又

   东至柳河口入滦河亦名流河车河在府南源出遵化州边外山中东流至柳河之南入滦河

   伊逊河在府北一名伊松河俗名羊肠河河源出围场内伊逊色钦迳片石子入府境南流

   迳张三营 行宫之西又南流至坡赖村折而西南流入丰寕县境绕波罗河屯 行宫之西会伊

   玛图河合而西南流又折东南入滦平县境复屈曲流至喀喇河屯 行宫之北入滦河即古索头

   水也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伊松河诗汲伊逊水烹茶诗水经注索头水北流南迳广阳侨郡

   西今安州治又南流注于濡水兴州河在滦平县东以在古宜兴州地得名一名锡喇塔拉

   川源出丰寕县西北之沙尔呼山东南流迳花家营之西迳赫山之东又东南流至波罗梁汎之西

   南入滦平县境东南流复折而东流迳金钩屯之东入滦河清水河在滦平县南源岀县

   南境边城外西南流至墙子峪之北入边下流入潮河干塔河在滦平县南源出县南边

   城外西南流至黑峪关入边下流会清水河水峪河在滦平县西南源出道沟峪东南流

   至黄崖关外入白河白马关河在滦平县西南源出火石岭东南流至白马关入边下流

   入白冯家峪河在滦平县西南源出县西之恒梁南流至冯家峪口入边下流入白

   鞍子岭河在滦平县西南源出鞍子岭东南流至石塘口入边下流入白河

   渡河在滦平县西南亦名依渡河源出县境之分水岭东南流至大水峪口入边下流入白河

   水经注七渡水出北口黄颁谷亦谓之黄颁水东南流注于沽水潮河在滦平县西源出丰

   寕县西北城根营西南山下屈曲南流龙潭沟水自西来会入滦平县西北境迳呼什哈汎之东折

   东南流至巴克什营之西复折而西南流行县境二百八十里至古北口关西之潮河川入边会白

   河即古洫水也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潮河桥诗潮河诗汉书地理志白檀县洫水出县北蛮

   夷中亦名鲍𨚑水水经注鲍邱水出御夷北塞中东南出峡迳安州旧渔阳郡之滑盐县南左合县

   之北溪水白河在滦平县西源出独石口外玛尼图岭南流入口迳赤城堡东流仍岀边至判

   官渡入滦平县西境东流至阳河口阳河自北来会折南流至石塘口关入边至密云县境又南会

   潮河即古沽水汉书地理志渔阳县沽水出边外水经注沽水出御夷镇西北丹化岭下东南流大

   谷水注之又南出夹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又南左合干溪水又西南迳赤城东又西南流出山

   迳渔阳故城而南合七渡水固都尔呼河在丰寕县东即热河之西源出围场东南

   界察罕陀罗海之西南流入丰寕县境迳固都尔呼岭名固都尔呼河下流合茅沟河赛音河以入

   于热伊玛图河在丰寕县西亦称伊玛图川源出围场内会诸小水屈曲南流出玛

   尼图栅迳什巴尔台入丰寕县境迳阿穆呼朗图 行宫及济尔哈朗图 行宫之西又南流至沙

   府营之东又南至四道营与伊逊河会南流入滦河汤河在丰寕县西源出县境十八盘岭东

   之麻线沟在县治西北三百六十里南流至汤山有温泉注之始名汤河泉在县治西南泉上建洪

   汤寺有浴池在泉侧又南流至大草坪之东共行县境百馀里入滦平县境又南流九十里至汤河

   口入白河库尔奇勒河在丰寕县北亦名小滦河源出围场兴安岭之阳会诸小水岀

   海拉苏台栅迳半壁山入丰寕县境南流至热水沟有温泉注之泉在县治之北一百三十里泉侧

   有浴池又南流至郭家屯之北入滦河清河在平泉州西南一名奶儿河亦名白马川汇近

   山涧水入迁安县界至清河口入滦河潵河在平泉州西南源出州境之边城外东南流至

   龙井关入边下流入滦河辽史地理志泽州有泽河元一统志潵河源出惠州西南干山东流至滦

   阳站东合滦河济伯格河在平泉州西亦名铧子河东南流经州治西之老嶂子亦名老

   嶂子河有锡尔哈河来入东南流至州治南会豹河默沁河在平泉州西北即热河中源源

   出默沁岭之玳瑁沟有温泉二一自东境西流一自西境东南流俱会默沁河下流为茅沟河

   音河在平泉州西北即热河东源源出霍尔霍克岭西之三道沟西南流入承德府境会固都

   尔呼绰诺河在平泉州西北源出喀喇沁右翼西南一百二十里南流会赛音河

   河在平泉州西北亦名上河𫎇古称老哈穆楞源出平泉州属之永安山初名竒扎尔台河会诸

   小水东北流自大寕古城之西南迳其东北称为老河又北流入赤峯县境迳翁牛特左翼南境入

   建昌县属敖汉西北境会英金河辽史地理志圣宗过七金山土河之滨因议建都又中京大定府

   有土河金史地理志大定府大定县有土河呼察河在平泉州西北源出呼察察罕陀罗

   海山东流五十里会老河乌拉林河在平泉州北东南流至州治东会托津图河

   尔霍克河在平泉州北源出霍尔霍克岭东南流一百五十里入老河布尔罕

   阿兰善河在平泉州治北汉名上神水河源出喀喇沁右翼南一百里东流三十馀里入

   老河又有乌鲁斯台河乌台河伯尔克河皆西北流入老河纳林崑都楞河

   泉州北源出喀喇沁右翼南九十里东北流会吉纳河巴苏河和尔图河三水共行一百五十馀里

   入老豹河在平泉州东北亦名瀑河亦名柳河源出州境之密云沟黄土梁蜿蜒一线贯

   穿石罅合诸山涧水始汇成川西南流又会诸水迳古会州城之东亦名察罕河屯河又南迳宽城

   之东亦名宽河又西南流至冰窖之西南入迁安县界共行一百六十馀里入滦河古高石水也水

   经注高石水东出安乐县东山西流历三会城南下注濡水托津图河在平泉州东北

   即豹河之上流锡尔哈河在赤峯县西源出围场内会诸小水北流出纳林锡尔哈栅入

   平泉州境东北流迳赤峯县属翁牛特境又东北入英金河竒布楚河在赤峯县西北

   源出围场北界海喇堪岭之东初名竒布楚色钦东南流沿围场之西北界至竒布楚沟栅入英金

   乌拉岱河在赤峯县西北源出围场内会诸小水东流出乌拉岱栅入县境会锡尔

   锡伯河在赤峯县西北源出平泉州察罕陀罗海之东有哈尔吉河来入东流入县境

   会锡尔哈河又有卓索河亦在县境东流会锡尔哈河伯尔克河在赤峯县西北汉名

   落马河源出翁牛持右翼北境东南流迳布尔克尔图山又东入老河金史地理志三韩郡松山县

   有落马河元一统志落马河在松州北八十里发源州界锅锣岭下流入高州境英金河

   在赤峯县北源出围场内都呼岱山会诸小水东南流出英格栅亦名英格河入赤峯县西北翁牛

   特境东南流百四十里会锡尔哈河又东流七十里迳县治北又东流八十里迳察罕陀罗海之东

   入建昌县境与老河会东流会横河即古饶乐水也后汉书鲜卑传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通典

   厍莫奚理饶乐水北饶乐水一名络环水辽史地理志中京在饶乐河水之南又高州有乐河

   河在赤峯县北蒙古名锡喇穆楞自克西克腾境发源流入县北巴林旗界又流入翁牛特左翼

   北境又东南迳朝阳县与老河会为大辽水之西源唐书地理志营州北四百里至潢水寰宇记营

   州北至契丹界湟水四百里辽史地理志饶州有潢河方舆纪要潢河源出平地松林流经临潢府

   南至废永州东木叶山合于土河蒐济河在建昌县东南源出柏树山之毛头泊南流迳

   都呼喀喇山至高台堡门东十里入锦州府寕远州境为六州河摩该图河在建昌县

   东南源岀摩该图山东南流经纱帽山入蒐济河又有呼鲁伯楚特河源出呼鲁伯楚特山额里叶

   河源出额里叶岭南流至宽邦门之西名黑水河布勒图河源出布勒图喀喇山汉名宽河三河皆

   在县东南境南流入蒐济河青龙河在建昌县南亦名固沁河源出平泉州境南流至列

   山梁之南入建昌县又迳县治南至桃林口入边下流入滦河僧机图河在建昌县南源

   出僧机图山东流迳平房儿入大凌河又有和尔图河源出县南托苏图喀喇山赛音台河源岀鸿

   吉尔岱山亦东流入大凌河汤图河在建昌县西南东南流迳迁安县边外会青龙河又

   有什巴尔合河汉名泥滦亦名凉水泉在县境西流会青龙河苏巴尔噶河在建昌县

   西汉名石塔河出喀喇沁左翼西北境东南流迳五官营入大凌河又有阿兰善河汉名神水河在

   县境北东南流经济尔噶朗营入大凌河巴奚里河在建昌县北源出敖汉之玛尼罕曲

   折流入柰曼境下流入于沙地察罕河在朝阳县东源出哈⺊塔海华山东南流入大凌河

   衮齐老河在朝阳县东源出苏巴尔噶朗山东南流至九关台门西南入义州境名柳河

   川又东入大凌河哈柳图河在朝阳县东汉名水獺河源岀苏巴尔噶冈南流迳托罗

   克台山入小凌河又有鄂钦河汉名女儿河亦在县东境东南流入小凌河小凌河

   阳县东南𫎇古名明安河源出明安喀喇山有三泉汇为一河初名穆垒河东北流为明安河至松

   岭子门西入锦州府锦县境亦名小灵河古参柳水也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小灵河元一统志小

   凌河在兴中府南一百五十里源出玉泉井溢而成川大凌河在朝阳县南𫎇古名傲穆

   楞有三源皆出建昌县境一出县东南之土心塔北流迳威逊图山东北流迳锡喇哈达图山又北

   至三台小营一出县西南之水泉子东流至县治南一出县北之三官营东南流至县治南二源合

   而东流至三台小营三源始会东北流入朝阳县境至土默特右翼之木头城子又迳朝阳县南折

   而东南流至九关台门入锦州府义州界亦名灵河即古白狼水也辽史地理志建州在凌河之南

   金史地理志兴中县有凌河永德县北有凌河图尔根河在朝阳县南汉名南土河源出

   平泉州属之锡默特山东流迳建昌县境入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西界又东南入大凌河即古榆

   河县北境又有图尔根河汉名北上河迳绰诺图山入大凌河辽史地理志利州龙山县有榆河元

   一统志榆凌河源出和众县西三十五里司家店东南流入利州境经霍司空庄入凌河苏巴

   尔噶图河在朝阳县南汉名石塔河南流入边汤图河在朝阳县南境东南流入

   波罗台沟河在朝阳县西南源出建昌县北境牛膝河屯东南流入朝阳县境迳

   波罗台沟入大凌河布尔噶苏台河在朝阳县西北汉名柳河亦名黒子城河源出

   威逊图喀喇山东流迳喀喇城入大凌河凉水河在朝阳县西北自小八沟平地出泉东南

   流渐成河行四十里伏入地又二十五里仍涌出东南流十五里入大凌河固都河

   阳县北白石罅中流出行五里伏入地又六十里涌岀南流六十里会喀喇托欢泉入大凌河

   索河在朝阳县北汉名红土河源岀辉果尔山东南流会图尔根河又有什巴尔台河汉名烂

   泥塘河汉称为土河源出多伦和尔和山巴图察罕河汉名柞河源出巴颜华山乌里雅苏台河汉

   名阳河皆在县东北境入图尔根河翁格勒库河在朝阳县东北汉名麝香河源岀翁

   格勒库山东南流至清河边门之西入义州境名清河县东北境又有伊玛图河会锡喇塔拉水南

   流来入又东南流入大凌河黄花川在府东南源出遵化州边外东流至门子哨之西黄

   花川口入滦河琵琶川在建昌县南辽史地理志利州阜俗县唐末契丹役使奚人迁居琵

   琶川统和四年置县山庄内温泉在府东北热河 行宫内自德汇门之东流出东南

   会固都尔呼河为热河汤山内温泉在府东北八十里之汤山泉水涌自山半温暖

   适宜康熙间每   驾幸山庄多临御焉有  圣祖仁皇帝御制汤山龙尊王佛庙碑记其

   水东南流会赛音河 按府境多温泉兹录其最著者馀俱附诸水内石洞沟泉

   寕县西南一百里龙泉山灵通寺之西南为潭三高下相注仄径﨑岖俯瞰深碧每潭入水三尺各

   有石门天霁水澄了然可辨盖神虬之窟宅也潭水流出东南十馀里入潮河玉瀑在建昌县

   北境敖汉旗内即老河之下流石壁高耸悬为飞瀑土人名为响水乾隆八年   高宗纯皇帝

   东谒   祖陵   銮舆经此   赐名玉瀑有   御制敖汉瀑布水诗十九年有

     御制寄题敖汉瀑布水诗黒龙潭在府北一百八十里唐三营山麓有洞窈然水出洞

   中深不可测岚气弥漫若潜神物故名乌兰池在丰寕县西境汉名红盐池县境又有魁

   苏池锡尔哈池呼伦穆索和池锡图池哈齐穆克池黒伦木图池诸池皆在察哈尔境内冷水

   塘在平泉州东北入郎官东山下土人云浴之可以己疾翁衮泊在丰寕县北

   尔博勒津泊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左翼西南汉名七金泊石井在平泉州北二

   道营山洞中水极甘寒旁有小浮图一莫详年代

  ︹古迹︺兴州故城在滦平县西南金承安五年置兴州治兴化县属北京路元仍之中统三

   年改属上都路称大兴州明洪武二年常遇春进攻大兴州自新开岭进下开平三年以兴州属北

   平府四年改置兴州左右中前后五卫永乐𥘉移卫入内地故城遂废今滦平县西南里许基址尚

   存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兴州揽古言怀诗宜兴故城在泺平县西北七十五里

   泰和三年置宜兴县属兴州元致和元年升为宜兴州俗称小兴州明初置宜兴守御千户所永

   乐初废今土人犹称其地为兴州迤南三里为小城子即宜兴故城址也安州故城

   寕县境内北魏皇兴二年置安州与广阳郡同治燕乐县水经注濡水又东而南索头水注之水迳

   广阳侨郡西今安州治又南流注于濡水会州故城在平泉州南二十里本辽泽州地元

   改置惠州后讹为会州明初筑会州城置卫永乐初废方舆纪要会州城在大寕卫西南二百四十

   里又行二百四十里即喜峯口谓此城也今其故城高丈馀周三里有竒𫎇古称为察罕城城中居

   民数百家比屋鳞次烟火相望宽河故城在平泉州南一百十里喜峯口外明𥘉筑置卫

   永乐初废今其故城周四里四门无楼橹土人称为宽城富峪故城在平泉州北明初筑

   置卫永乐初废明史地理志富峪城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富庶故城在平泉州东北

   辽置富庶县属大定府金因之元属大寕路明初废今州属喀喇沁右翼旗东南境地名公营子有

   废城址即其地松山故城在赤峯县境辽置松山州治松山县属中京金皇统三年废州

   以县属大定府元中统时复置松州改属上都路至元二年以松山县省入明初废今县境地名小

   乌朱穆沁有废城址高四五尺周四里即故城遗址龙山故城在建昌县南辽置龙山县

   属潭州金皇统二年废州以县属利州元属大寕路明初废今县属喀喇沁右翼旗西南八里大凌

   河之旁有废城址周三里即龙山故城也和众故城在建昌县西北辽置榆州治和众县

   属中京道金废州以县属大定府元属大寕路明初废今县治西北二十五里有土城址东西一百

   六十馀丈南北二百八十丈周三里有竒土人称为土城子城西里许有小浮图一即其地

   和故城在建昌县北辽置惠州治惠和县属中京道金废州以县属大定府元属大寕路明

   初废今县北三百四十里敖汉旗境地名博罗科有废城周四里城北山上有浮图高五大即其地

   兴中故城即朝阳县治慕容燕之国都也十六国春秋晋威康七年慕容皝以柳城

   之北龙山之西福地也使筑龙城八年皝迁都龙城历苻秦及后燕北燕元魏并曰龙城魏之营州

   昌黎郡隋之营州辽西郡唐之营州柳城郡皆在其地亦曰黄龙城辽太祖平奚置霸州彰武军重

   熙十年升兴中府治兴中县金因之元至元七年降为兴中州属大寕路明初改置五卫永乐初废

   今为县治蒙古名固尔班苏巴尔罕城安德故城在朝阳县东南柏山上辽置安德州

   治安德县属兴中府金废州以县属兴中府大定间改名永德元废今县境柏山上有废城址考辽

   史地理志安德县析霸城东南境户置霸城即兴中府为今县治此城正居其东南知即安德故城

   建州故城在朝阳县西辽太祖置建州治永霸县州初在凌河之南圣宗迁于河北

   金因之元以永霸县省入明初废今县境之黄河滩有废城址周七里有竒𫎇古名喀喇城城西有

   浮图十七级旁又有小浮图七级即其地宜民故城在朝阳县北辽置县金元因之明初

   废今县治北一百六十八里有废城址周八里土人称为黒子城即其地白川州故城

   在朝阳县东北六十七里辽置川州会同中改为白川州天禄五年复省白字治咸康县金大定六

   年废州属懿州承安二年复置川州治宜民县㤗和四年又废州以县属兴中府元复置川州属大

   寕路明初废今县境东北之四角坂有废城周三里馀𫎇古名卓索喀喇城城内有辽开泰二年

   顶尊胜陀罗尼石幢记为白川州官吏所建知即故白川州地大寕旧城在平泉州东北

   一百八十里即辽之中京大定府金之北京大定府也辽史地理志统和二十五年设城实以汉户

   号曰中京府曰大定金史大定三年土河注溢水入京城转运使高德基命开长乐门疏分使入御

   沟以杀其势即此城也元改为大寕路明初使北平行都司置大寕卫永乐初废景泰三年泰寕等

   三卫请居大寕旧城不许天顺后遂入于三卫今其城在老河之北𫎇古称察罕苏巴尔城周二十

   里许城内有浮图二城外西南隅有浮图一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大寕城揽古诗题大寕塔

   大寕新城在平泉州北一百里明洪武二十四年命冯胜等率师出松亭关筑大寕

   宽河会州富峪四城留兵居守所筑之大寕城即此其曰新城者以别于辽金之故城也置新城卫

   永乐初废明史地理志大寕新城距行都司六十里今其城在喀喇沁旗界周十里东西三里有竒

   南北二里𫎇古称喀喇城 本嘉庆十五年设州判驻此凡城在平泉州境内汉置三国

   志乌丸传太祖自征蹋顷袁尚与众将逆战于凡城十六国春秋慕容皝遣子恪击败赵兵乘胜追

   之筑戌凡城而还又虎使镇远将军石成入寇凡城不克又赵抚军将军李农率众三万攻燕凡城

   晋书地理志慕容熙以并州刺史镇凡城水经注卢龙东越清陉至凡城二百里许三会城

   在平泉州西南境水经注五渡水北出安乐县丁原山南流迳其县故城西本三会故城也又高石

   水东出安乐县东山西流历三会城南 按五渡水即今老牛河高石水即今豹河三会城当在二

   水之乌丹城在赤峯县境内高五尺周六里存东西二门城中有废塔又有断碑一字

   己残阙惟鲁国大长公主字可辨盖此地在元时为鲁藩分地城系其时所筑也白狼城

   在建昌县南魏书建德郡治白狼城十六国春秋慕容垂时北平吴柱聚众入白狼城又高云以并

   州刺史镇白狼方舆纪要白狼城在营州西南汉儿城在朝阳县境内五代史晋家人传李

   太后驰至霸州见永康王求于汉儿城侧赐地种牧以为生今县属土默特境有地名五十家子有

   废城周二里许四门久圮城中有浮图一在大凌河之南即其地土城子西北废

   城在丰寕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城基周三里有馀地邻潮河俗名西土城于古无考巴颜

   托哈废城在平泉州北城周二里东西有门三道营废城在平泉州北城

   基周十里东西有门又州境有达拉海沟废城巴颜乌拉沟废城皆在州北境乌兰哈达

   废城在赤峯县境内有三一在西北周八里一在西南周四里一在州北周五里蓝旗

   营废城在朝阳县城内城基周三里四门县坑又有苞骨洛营废城周三里 按土城子以

   下诸废城大抵皆辽金元以来州县遗址以别无证据未能定为何地谨附录于此以备参考

   宫殿在平泉州故大定府城内有延庆殿永安殿辽史圣宗统和二十七年四月驻跸中京营

   建宫室开㤗七年十月名中京新建二殿曰延庆曰永安又有观德殿会安殿为奉安列祖御像之

   所又中京武功殿圣宗居之文化殿太后居之今并无存辽祖庙在平泉州故大定府城内

   辽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皇城中有祖庙又圣宗开泰八年建宗庙于中京九年十二月诏中京建

   太祖庙今无存辽国子监在平泉州故大定府城内辽史道宗纪清寕六年六月中京置

   国子监命以时祭先圣先师辽秘书监在平泉州故大定府城内辽史兴宗纪重熙二

   十三年正月驻跸中京幸新建秘书监辽相府院在平泉州故大定府城内三朝北盟

   会编中京相府院契丹时宰相所居今并无存慕容燕宫殿在朝阳县故龙城内十六

   国春秋前燕录晋咸康七年正月慕容皝使阳𥙿等筑龙城构门阙宫殿庙园八年七月皝营龙城

   龙殿建元十年十月复大起龙城宫阙永和元年二月有黒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皝亲率群寮观

   之还宫号所居新宫曰和龙宫又曰承乾殿前燕录慕容皝十四年十月飨群臣于承乾殿又有新

   昌殿后燕录慕容盛长乐二年十一月䜩群臣于新昌殿又有承华殿后燕录慕容熙为苻宫起承

   华殿今并无存燕东庠在朝阳县故龙城内前燕录慕容皝十三年二月赐大臣子弟为官

   学生者号高门生立东庠于旧宫以行乡饮之礼每月临观考试优劣燕白雀园

   阳县故龙城内后燕录慕容盛长乐元年有异雀素身绿首栖翔东园二旬而去改东园为白雀园

   燕龙腾苑在朝阳县故龙城外后燕录光始三年五月熙大筑龙腾苑广袤十馀里起景

   云山于苑内基广五百步峯高十七丈四年四月于苑起逍遥宫甘露殿连房数百观阁相交凿天

   河渠引水入宫又凿曲光海清泺池其后至建始元年冯跋闭门距守熙夜至龙城攻北门不克退

     至龙腾苑今无存燕洪光门在朝 阳县故龙城内 后燕 录慕容 熙光始四年拟 邺之 凤

     阳门作洪光门累级 九重建始元年冯跋等为 乱帅众攻洪光门北燕 录太平元年高云为幸臣 所

     杀冯跋登洪光门以观变今并无存








                        前提调官沈兆沄恭纂辑

                        提调官王广䕃恭覆辑

                        校对官潘 斌恭  校

                        校对官李孚忠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承德府

︹关隘︺三台山关在府南方舆纪要流河近密云墙子岭边外自西南而东北历遵化诸关

  口外近三台山关北合于滦河热河志流河即柳河迳府南东至柳河口入滦河黒峪关

  在滦平县西南与密云县接界北曰榆树林东曰大鞍子岭又东为黄土岭又东少北为红门川其

  地皆在口外松亭关在平泉州西南东都事略刘敞奉使契丹自古北口走柳河囘曲千

  馀里即此张三营巡司在府北一百八十里 本朝乾隆七年鞍匠屯巡

  司在滦平县西 本朝乾隆元年由西河司巡检移此属承德州七年改属大阁儿巡

  司在丰寕县西一百二十里 本朝乾隆三年黄姑屯巡司在丰寕县西一百二

  十里即波罗河屯 本朝乾隆三年郭家屯巡司在丰寕县北一百里 本朝干

   隆三年设牛营巡司在建昌县东南一百六十里 本朝嘉庆十六年鄂尔

   土板巡司在朝阳县北 本朝乾隆三十九年白檀镇在滦平县境金史兴

   州兴化县下有白檀镇泰和三年升为宜兴县 按此与今密云之古称白檀异阳师镇

   在朝阳县东北唐贞观时置羁縻崇州师州于此后废河屯营在府南四十里即故兴州

    本朝康熙中建 行宫五十三年设守备千总驻防雍正九年增设参将辖东河西河诸汎属古

   北口提督乾隆二年改设副将唐三营在府北一百九十里有守备驻防 围场总管驻此

   杜栗子沟在赤峯县境 本朝嘉庆十六年设守备驻此五指山寨在府东南

   四十里五指山元史文天祥传进攻北京傍近诸寨五指山杨昭努独固守不下盖金末建寨于此

   今无存 杨昭努旧作杨赵奴今改正石家寨在朝阳县南与建州故城相近黄崖

   堡在滦平县南方舆纪要水出古北口外自大小黄崖流入密云县境畿辅志墙子岭关北为大

  黄崖又稍北为小黄崖皆有堡镇安堡在平泉州北方舆纪要明正德四年泰寕长率部落

  六万馀愿附居塞下避北寇即此花道戍在平泉州东北宋嘉定七年𫎇古将木花黎攻

  金北京守将银青帅众御之即此五柳戍在朝阳县南唐贞观时置羁縻顺州于此后废

  静蕃戍在朝阳县东北唐贞观时置羁縻昌州于此后废大庙在赤峯县西一百四

  十里 本朝嘉庆十七年设县丞驻此四家子在建昌县北一百十里 本朝嘉庆十六

  年设县丞驻此神树站在丰寕县境明太祖实录永乐十九年置逻骑营于古北口之北知

  与古北口南北相直方舆纪要谓在临潢府西南误也青陉在建昌县与平泉州接界方舆

  纪要在龙城西南四百馀里亦曰青岭即慕容熙游畋处

 ︹津梁︺迎水石坝桥在府东有二坝各径十有五丈广四尺有竒 本朝乾隆三十六年

  大石桥在府南跨新河上两岸市廛庐舍烟火万家夏秋渠盈水流如驶平桥

  在府西旧架木为梁 本朝乾隆三十六年易以石今为往来辐辏之通衢滦河桥

  平县东旧为喀喇河屯桥滦河经流每岁十月村民编荆为囤垒以山石流垛相接架巨木积稿布

  土其上每遇   辇经临则联舰为浮桥络以铁索环之栏楯万载桥在丰寕县东南

  其北与土城子䕶堤相接双桥在平泉州北一里两桥毘连一石一木各阔丈馀长有三尺

  潢水石桥在赤峯县即乌兰哈达厅北境巴林旗界内距翁牛特北境不远

 ︹陵墓︺燕慕容皝墓在故龙城龙山上慕容熙墓在故龙城西︹金︺完

  颜暠墓在平泉州东北明昌初翰林待制党怀英撰碑记︹元︺张应瑞墓

  峯县东北一百六十里初赠中宪大夫加赠荣禄大夫追封蓟国公准台墓在赤峯县东北

  二百里翰林待制揭傒斯撰碑记康泰真墓在建昌县东北六十里长夀山中墓旁有

  石碑末书丙辰年癸己月丁酉日建

 ︹本朝︺克什图墓在丰寕县郭家屯西南六十里雍正十一年   赐御制碑文

 ︹祠庙︺白鹿山祠在建昌县境北魏建魏书地理志建德郡石城县有白鹿山祠祀白鹿山

  今在喀喇沁左翼东境灵泽龙王庙在 山庄内湖北岸东向恭祀龙神上悬

   圣祖仁皇帝御书额曰灵泽   高宗纯皇帝御书额曰润沃濡源湖水从东北入 宫墙汇

  为 太液澄流衍泽润被塞堧盖龙之为灵昭昭云热河城隍庙在府东本朝乾隆

  三十七年建   高宗纯皇帝御书殿额曰福䕃岩疆后殿五楹左右配殿各一楹庙碑恭勒

    高宗纯皇帝御制诗并序关帝庙在府西南街 本朝雍正十年建   高宗纯皇

  帝御题额曰忠义伏魔每岁春秋及五月十三日官为致祭又府境关帝庙四一在粮食街康熙五

  十年建一在狮子沟一在二道河一在河东并于乾隆年间   敕修火神庙在府北大

  街 本朝康熙五十年建须弥福夀庙在府北 本朝乾隆四十五年恭逢   高

   宗纯皇帝七旬万夀西藏班禅额尔德尼祝 厘远至   敕建礼什伦布庙以居之唐古

   𫻪语札什谓福夀伦布谓须弥山也庙门南向恭镌   御书额曰须弥福寿之庙庙额皆具四

   体书规制宏壮与普陀宗乘庙相埒有   御制须弥福夀庙碑记札什伦布之庙落成纪事诗

   札什伦布庙诗龙尊王佛庙在府东北之汤山有温泉出焉   圣祖仁皇帝敕建

   上有御制碑记 药 王庙在府东北狮子沟 本朝乾隆二十年   敕修

   神庙在府右哨汎内安远庙在府东北热河 行宫东北山麓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

   以准噶尔降人达什达瓦部迁居山下二十九年   敕建安远庙仿伊犂固尔扎庙式西南向

   缭垣正方四面各有门中为普度殿三楹周以𢌞廊六十有四楹所谓都纲也回廊前立石恭镌

     高宗纯皇帝御制诗具清汉蒙古唐古忒四体书殿壁周绘佛国源流各识佛号于其旁亦四

   体书殿最上层恭藏   高宗纯皇帝御用甲仗昭   鸿勲也每岁藩部入觐咸集庙下欢

  喜膜拜感颂   圣德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安远庙瞻礼书事诗安远庙诗普陀

  宗乘庙在府东北热河 行宫北里许 本朝干隆三十五年新旧诸藩溥庆胪欢

  高宗纯皇帝命仿西藏布达刺都纲法式创建  御书额曰普陀宗乘之庙东西二门前殿八

  楹又十六楹额曰千佛之阁中殿二十楹又十八楹后殿二十五楹后为经楼联额皆   御书

  有   御制普陀宗乘之庙碑文普陀宗乘庙落成拈香得句诗及布达拉庙瞻礼有作诗

  神庙在丰寕县土城子万载桥 本朝乾隆十年东岳庙在平泉州元建元一统志

  东岳庙在大定府世恩坊丁酉年建三灵侯庙在平泉州元建元一统志三灵侯庙在大

  定府南乙酉岁建龙山庙在建昌县境元一统志龙山庙在利州南二百里祀龙山神

 ︹寺观︺永佑寺在 山庄内万树园旁 本朝乾隆十六年建南向联额皆   高宗纯皇

  帝御书门外树坊三门三楹额曰永佑寺入门前殿五楹供弥勒佛丹墀列碑二恭镌   高宗

   纯皇帝御制碑文左一通前清文后𫎇古文右一通前汉文后西番文后为宝轮殿五楹供三世佛

   八大菩萨后殿五楹供无量夀佛各有配殿其东为能仁殿后殿之北为舍利塔凡九层各有额第

   一层东北壁恭刻   高宗纯皇帝御制诗塔后丰碑屹立面南镌   高宗纯皇帝御制永

   佑寺舍利塔记面北镌   高宗纯皇帝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并序面塔殿三楹上有楼敬奉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高宗纯皇帝   三朝神御   仁宗睿皇

   帝每至 山庄必   躬亲展拜用申依恋楼西偏精蓝三楹曰写心精舍寺基在甫田丛樾之

   东左傍 宫墙后环云水乐成阁峙其东北春好轩敞其东南松牖云扃永垂福地有   高宗

   纯皇帝御制永佑寺碑文永佑寺舍利塔记每年皆有   御制永佑寺瞻礼   神御诗登

   永佑寺舍利塔作歌写心精舍诸诗碧峯寺在 山庄内碧峯门之左东向   高宗纯

   皇帝御书额曰碧峯寺前为天王殿内为正殿更内为经楼寺后有精蓝曰味甘书屋其右偏为丛

   碧楼前为池作亭临之曰回溪亭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碧峯寺味甘书屋丛碧楼回溪亭诸

   鹫云寺在 山庄内西峪秀起堂之侧东向  高宗纯皇帝御书额曰鹫云寺内

   为正殿三楹殿后堂楼三层雕甍插汉宝铎韵风俯视群山若莲台层涌光景绝胜珠源寺

   在 山庄内水月精舍西南东向联额皆高宗纯皇帝御书门外石桥跨坊二门前有石坊

   寺门额曰珠源寺门内三楹前为天王殿中为佛阁后殿为大须弥山供一切诸佛最后殿楼十三

   楹曰众香楼寺据瀑源来处故曰珠源溥仁寺在府东北热河 行宫东三里许 本朝

   康熙五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六旬万夀𫎇古诸藩恭建祝   厘寺南向门额曰溥仁寺

   兼清汉𫎇古文门内天王殿三楹恭悬   圣祖仁皇帝御书寺额又内殿七楹供三世佛殿庑

   立碑二恭镌   圣祖仁皇帝御制碑文左清文右汉文碑阴及左方恭镌   高宗纯皇帝

   御制诗又内后殿九楹供无量夀佛联额皆 高宗纯皇帝御书有   圣祖仁皇帝御制

   溥仁寺碑文   高宗纯皇帝御制诣溥仁寺出山庄诣溥仁寺瞻礼诸诗溥善寺

   东北溥仁寺后 本朝康熙五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六旬万夀𫎇古诸藩恭建祝   厘

   规制与溥仁寺同普寕寺在府东北热河 行宫东北五里狮子沟 本朝乾隆二十年

   平定准噶尔   高宗纯皇帝幸避暑山庄四卫拉特部落来觐   赐宴封赉   敕建

   普寕寺以昭   武成仿西藏三摩耶庙制寺南向联额皆   御书门外树坊三门内正中

   碑亭植碑二恭镌   高宗纯皇帝御制碑文左右为钟鼓楼中天王殿五楹又内正殿七楹殿

   后为大乘阁月台左右五色浮屠四阁三层各七楹阁东精舍五楹为   临憩之所曰妙岩室

   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普寕寺碑文妙岩室诗普寕寺观佛事诗普佑寺在府东北

   热河 行宫东北六里许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   敕建寺南向门三楹内为正殿又内为天

   王殿后为法轮殿最后为经楼寺中诸佛皆仿西藏塑像普乐寺在府东北热河 行宫东

   北二里许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   敕建寺东向联额皆   高宗纯皇帝御书正殿供药

   王佛门内植碑一恭镌   高宗纯皇帝御制碑记   御制渡河诣普乐寺瞻礼诗

   像寺在府东北普陀宗乘庙之西 本朝乾隆三十九年   敕建仿五台山殊像寺制

     高宗纯皇帝御书寺额亦曰殊像寺寺南向门三楹左右有钟鼓楼内为天王殿又内为会乘

   殿七楹后为宝香阁内为楼十八楹曰清凉楼寺旁筑室三楹曰香林室又楼三楹曰倚云楼有

     御制殊像寺落成瞻礼即事成什诗殊像寺香林室倚云楼诗广安寺在府北寺南向

    本朝乾隆三十九年   敕建联额皆高宗纯皇帝御书每岁𫎇古诸部鳞集瞻仰有

      御制广安寺诗开仁寺在府北 本朝康熙五十四年建乾隆二十八年

    敕重修竹林寺在府东南白马川之敌楼山建自元时曰天宫禅院寺内有至元间重修

   敌楼山天宫禅院碑文记后为竹林寺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修穹览寺在滦平县喀喇

   河屯 行宫东南向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驻跸喀喇河屯随侍人员恭建此

   寺以祝   万夀门内钟鼓楼二中植碑一恭镌   圣祖仁皇帝御制碑文前殿恭悬

    御书寺额内为后殿东西各有配殿寺基为陂陀小阜门俯滦河如练如带隔岸诸山螺髻涌现

   有俯视层穹之概云有   圣祖仁皇帝御制穹览寺碑文穹览寺偶成诗   高宗纯皇帝

   御制穹览寺诗星龛岩寺在滦平县 本朝康熙年间  敕建就岩镌三石佛梵相

   竒古大殿恭悬   圣祖仁皇帝御书星龛岩额峭壁寺在滦平县东南 本朝康熙年

   间建   圣祖仁皇帝御书殿额静妙寺在滦平县西 本朝康熙年间建有   圣

   祖仁皇帝御书寺额安禅寺在丰寕县中巴尔台地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建有   圣

   祖仁皇帝御书寺额金云寺在丰寕县南 本朝乾隆元年建又有观音寺千佛寺兴隆寺

   灵通寺洪汤寺月珠寺皆在县境佑顺寺在建昌县东北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

    圣祖仁皇帝赐额及檀香佛像承禧寺在建昌县西 本朝康熙五十年   圣祖

   仁皇帝驻跸其地发帑建   赐承禧寺额慈在建昌县北敖汉界内 本朝康熙

   四十六年敖汉郡王扎木苏建   圣祖仁皇帝赐寺额佑安寺在朝阳县东北 本

   康熙四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赐寺额 朝 阳寺在朝阳县东本朝康熙九年

   建又县境木头城子东北亦有朝阳寺康熙中建有塔在山顶𫎇古称纳林塔卧佛寺

   阳县西昻吉山寺当山巅辽应历七年石幢记尚存今为蒙古改建天庆寺在朝阳县西卧

   佛寺下辽时建 本朝康熙十七年修寺有观音石胎立像高七尺三学寺在朝阳县北狼

   山旧为祥峦院金大定五年修改额碑文尚存林泉禅寺在朝阳县东南月华山有元大

   德九年碑 本朝雍正十一年重修琳霄观在滦平县喀喇河屯行宫东南 本朝康熙

   四十九年建南向门外树坊二门内为钟鼓楼内为灵官殿又内为圣母殿又内为火神殿殿额皆

      圣祖仁皇帝御书水月庵在 山庄内西北隅东向联额皆   高宗纯皇帝御

   书门外石坊一门额嵌石为水月庵内殿三楹供水月大士相庵当西岭深处山之半曰山心精舍

   由精舍后达西岭山巅一亭如笠登陟愈高为放鹤亭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水月庵山心精

   舍放鹤亭诸诗栴檀林在 山庄内水月庵之后殿三楹南向乔林弥望岩葩洞卉风过皆

   馨联额皆   高宗纯皇帝御书其旁室曰天籁书屋岩顶天池亭涵湛澈有轩曰澹轩堂坳一

   池有亭曰沧洲趣一楼在松蟠云蔚间曰松云楼其东为澄霁楼更东为超然宇境路幽夐上有楼

   曰云润楼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题栴檀林诗栴檀林八咏诗过东岭至栴檀林诗天籁书屋

   澹轩沧洲趣松云楼澄霁楼超然宇云润楼诸诗斗姥阁在 山庄内青枫绿屿之上南

   向殿三楹殿额恭悬   圣祖仁皇帝御笔配殿恭悬   高宗纯皇帝御书题额广元

   宫在 山庄内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   敕建庙制仿自岱宗门南向东西山门各三楹内

  为仁育门南为香亭曰馨德亭东西配殿各三楹东曰邀山室西曰蕴竒斋正殿五楹曰仁育殿山

  门外有亭一曰古俱亭有   高宗纯皇帝御制广元宫诗蕴竒斋诗古俱亭诗罗汉堂

  在府东北 本朝乾隆三十九年建殿额皆 高宗纯皇帝御书堂中应真像皆仿浙江海寕

  州安国寺制有 御制题罗汉堂诗灵峯院在赤峯县翁牛特境遮盖山中有千佛洞

  中有金皇统三年灵峯院千佛洞碑又有明万历四十五年重修碑

 ︹名宦︺︹北魏︺安丰王猛魏宗室太和五年加侍中出为和龙镇大将军营州刺史宽仁

  猛毅甚有威名部人畏爱之江文遥济阳考城人少有大度迁后将军安州刺史善于绥

  纳甚得物情时杜洛周葛荣等相继叛幽燕以南悉䧟安州地介群贼之间文遥孤城独守且耕且

  战百姓皆乐为用卒于任︹北齐︺高保凝代人武平末为营州刺史镇黄龙诸部服其威

  信周师将至邺保凝率骁锐赴救至北平闻邺都䧟还镇据守周帝遣使招慰不受敕书保凝于齐

   为宗藩保疆厉节迄为齐守竞不臣周隋初为所㓕死之︹隋︺韦冲京兆杜陵人拜营州总管

   容貌都雅宽厚能得众心怀抚靺鞨契丹皆能致其死力奚霫畏惧朝贡相续︹唐︺宋庆礼

   洺州永年人为河北度支营田使元宗欲复营州于柳城庆礼盛陈其利诏庆礼等筑城兴役三旬

   而毕功迁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馀所数年间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勤于听理

   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辽︺耶律富勒敦六院林牙图鲁仆四世孙有治干太平十

   六年知兴中府以狱空闻 富勒敦旧作仆里笃图鲁仆旧作⿱㓁大 -- 𥤮吕不也今改正马人望

   辽东人咸雍中进士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均役他邑留守怒

   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不屈留守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金︺完

   颜阿喜宗室子袭职北京路筈柏山明安听讼明决人爱信之 明安改见顺天府名宦

   高德基辽阳渤海人大定三年迁同知北京路都转运使事是年秋土河泛溢水入京城德

  基遽命开长乐门䟽分使入御沟以杀其势水不能为害卢克忠贵德州凤集大定二年

  除北京副留守会民艰食克忠下令凡有蓄积者计留一岁粮悉平其价粜之由是无捐瘠之患

  刘焕中山人累迁北京巡警使莅政严明捕二恶少杖于庭中戒之曰孝弟敬慎则为君子暴

  戾隐贼则为小人自今以往母狃于故习国有明罚吾不得私也自是无敢犯者㝷迁同知北京留

  ︹元︺姚天福绛州人累迁山北道按察使其民鲜知稼穑天福教以树艺皆致蕃富民

  为建祠刻石纪之伊苏𫎇古人倜傥有能名拜中书平章政事贼䧟大定诏伊苏往讨平之

  既而贼雷特穆尔巴哈等陷永平诏伊苏出师遂复滦州及迁安县又复昌黎抚寕二县储粟十万

  刍藳山积居民殷富乃分命官属劳来安集其民使什伍相保以事耕种民为立石颂勲德 伊苏

  旧作也速雷特穆尔巴哈旧作挖帖木儿不花今并改正

 ︹本朝︺嵩阿礼满洲正蓝旗人知平泉州尝语人曰治民首在整躬兴利尤宜革弊性廉介听

   断公明州署旧规凡柴炭草束之类皆四郷辇运以应阿礼悉除之至今氏受免输之惠秩满去攀

   辕卧辙者直达凤皇岭外以子长麟大学士赠光禄大夫夏熙上虞人任热河巡检立义冢建

   祠庙有利于民者百废具举熙负干济才会乾隆己卯庚寅大水溢荡庐舍奉   旨重濬新河

   民𫉬安居计绩予迁未几卒民思其德为建祠祀之福克金布满洲正蓝旗人嘉庆二十

   一年知丰寕县公明廉慎折狱持平不事刑苛民安其教令三年岁皆稔有马产双驹之异

   昌𫎇古正蓝旗人嘉庆二十二年权热河都统在任八阅月惠政周洽盗贼屏迹庶狱无留牍研

   以虚衷他人刑求之弗得者昌以片言折其心既去士民怀之不置陈琳天长人嘉庆二十二

   年任丰寕县巡检兼管典史事清正明决所理得当屏馈遗事有便于闾阊者职或不得专力为请

   虽谴诃弗避也去之日百姓泣送道左数十里

  ︹人物︺︹北魏︺谷浑昌黎人父衮勇冠一军浑少有父风任侠好气晚乃折节受经被服类儒

   者以善隶书为侍中左右从征赫连昌赐爵濮阳公浑正直有操行性不苟合然不以富贵骄人时

   议以此称之 按前燕录咸康三年徙昌黎郡筑好城以逼乙连其地在龙城以西为今平泉州境

   魏因之故谷浑以下称昌黎人者皆载入卷中韩秀昌黎人拜广武将军聪敏清辨才任喉舌

   命掌枢密韩麒麟昌黎人㓜而好学美姿容善骑射除冠军将军齐州刺史在官寡于刑罚

   以新附之人未阶台宦士人沈抑宜擢用豪望从之麒麟立性恭慎恒置律令坐旁临终之日惟有

   素绢数十疋其清贫如此子兴宗显宗皆有才学显宗除著作佐郎兼中书侍郎性刚直能面折死

   争常撰冯氏燕志孝友传各十卷行于世︹唐︺侯希逸营州人天宝末为州禆将守保定城

   安禄山反使中人传命希逸斩以徇又斩其伪将徐归道遣使上闻授平卢节度使数有功以孤

   无援乃拔其军二万浮海入青州据之肃宗因以为平卢淄青节度使宝应初与诸军讨平史朝义

   加检校工部尚书图形凌烟阁李惠登柳城人为平卢军禆将安禄山反自拔来归后拜隋

   州刺史州数被乱野如𬋖人无处业惠登虽朴素无学术视人所谓利者行之所谓害者去之率心

   所安暗与古合政清静居二十年人歌舞之诏加御史大夫︹辽︺姚景行兴中人重熙进

   士累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性敦厚廉直人望归之道宗时多被顾问为北府宰相咸雍

   初出为武定军节度使明年驿召拜南院枢密使帝有意伐宋以景行谏止大康初镇辽兴为上京

   留守卒谥文宪窦景融中京人中书令振之子聪敏好学清寕中进士累官南枢密副使监

   修国史知枢密院事赐同德功臣封陈国公加太子太保授武定军节度使审决𡨚滞以狱空闻拜

   中京留守卒谥肃宪子瑜官三司副使太公鼎大定人先世籍辽阳统和中徙豪右以实

   中京留家于大定登咸雍进士调沈州观察判官改良乡令有惠政天祚中历长寕军节度使改东

   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乘传赴官境内肃

   清子昌龄官左承制昌嗣洺州刺史昌朝镇寕军节度使马保忠营州人谨重寡欲好立节

   操太平间授洗马改著作郎殿中丞兴宗朝为枢密使守太师兼政事令封燕国公︹金︺田灏

   兴中人太祖时知真定府事招降齐博等贼众五千馀人累迁行台左丞彰德军节度使是时新定

   力役灏蠲籍之半而上之故相之繇赋比他州独轻改同签燕京留守入为刑部尚书请老卒于家

   邓俨宜民人天德进士累官左司郎中掌机务者数年世宗尝谓宰臣曰邓俨奏事心识甚明

   吏部掌铨选当得通练之人于是改擢吏部侍郎明昌初迁户部尚书㝷知归德府事致仕卒

   颜博洽北京路明安人明昌进士调中都左警巡判官豪右屏迹除监察御史劾罢平章政

   事布色揆贞祐间以御史中丞行尚书省元帅府于河中便宜行事廷议欲弃河东徙其民以实陜

   西博洽上书极谏忤宰执意罢为中丞河南大水充宣慰副使奏免亳州粮三十馀万石博洽纯直

   不能与时低昂尝曰生为男子当益国泽民其他不可学也元光中以言事过切左迁㝷仍行尚书

   省于河中卒 博洽旧作伯嘉布色旧作仆散今并改正王维翰龙山人大定中进士迁永

   霸令县豪设事陈诉维翰穷究其诈杖杀之健讼衰息累除同知保静军节度使检括户籍一郡称

   平迁侍御史拜参知政事贞祐初罢为定海军节度使镇抚兵备遇敌结营堡自守力穷不屈死之

   郑子𣆀大定府人有文名天德中擢进士第三正隆二年命与诸进士杂试复擢第一改侍

   御史京畿旱诏子𣆀决囚遂澍雨人以比颜真卿显宗深器重之改吏部侍郎兼修国史子𣆀英俊

   有直气其为文亦然所著诗文二千馀篇孙德渊兴中州人大定淮士迁沙河令有惠政累

   官大理丞审官院奏德渊刚正干能可任繁剧遂再任贞祐中拜工部尚书摄御史中丞致仕卒

   冀禹锡龙山人崇庆进士入仕以能称初任沈邱簿为令所诬坐废朝士累荐为当途所阻

   得扶风丞末帝东迁擢为应奉翰林文字充尚书省都事富察官奴之变家人都请羸服免祸不从

   赴水死 富察改见顺天府名宦︹元︺刘亨安川州人太师穆呼哩经略辽东命亨安充

   行军总管从王师渡河入关败金人于三峯山从征巴蜀出竒制胜战功居多进围成都亨安为先

   𨦟大破之有乔长官与亨安争功未几攻城乔为炮所伤亨安负之以出乔感愧从军十年累著勲

   伐所𫉬金帛悉推与将佐士卒咸乐为用 穆呼哩旧作木华黎今改正姚枢柳城人后迁洛

   阳少力学杨惟中与之偕觐太宗世宗在藩邸待以客礼询治道枢为书数千言陈治平大经及救

   时之弊即位立十道宣抚使以枢使东平拜中书左丞昭文馆大学士卒谥曰文献子炜仕为平章

   政事从子燧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以文章大家知名卒谥曰文赵炳滦阳人父宏有勇略为征

   行兵马都元帅炳㓜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

   舍去甫冠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中统元年判北京宣抚司有政绩人为刑部侍郎迁

   辽东提刑按察使豪猾屏迹帝以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北路总管兼府尹遇事

   即制以法关民以安为运使郭琮所害帝立诛琮子六仁显仁表仁荣等俱登显仕张庭珍

   全州人授同签土番经略使以朝列大夫使安南谕其世子来入朝安南遂服授襄阳行省郎中以

   功迁中顺大夫宋平拜大司农卿南京路总管兼开封府尹卒于官庭珍性清慎丞相巴延尝语人

   曰诸将渡江鲜不荒贪惟我与国宝始终自守时人以此重之国宝庭珍字也 巴延旧作伯颜今

   张庭瑞庭珍弟㓜以功业自许兵法地志星历卜筮无不推究以宿卫从宪宗伐蜀屡

   立战功授成都总管舟楫兵仗粮储皆倚以办蜀平擢诸部宣慰使甚得戎夷心改潭州总管卒

   王克敬大寕人㓜竒颖大寕习尚少文克敬独孜孜为儒者事仕为浙江行省照磨监四明

   倭人互市抚以恩意帖然无敢哗拜监察御史㝷迁左司都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

   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入为吏部尚书所著有诗文奏议传于世崔敬大寕人通刑名

   法律之学累迁监察御史出佥山北廉访司事治狱多平反至正初迁河南又迁江东所至抑豪强

   惠下穷洗𡨚讼百废具举除刑部侍郎㝷拜中书参知政事卒赠资善大夫刘廷让

   人至顺初北方兵起廷让挈家避山中有㓜弟方乳兵急廷让弃己子抱㓜弟扶母疾驱得免事闻

  旌之居丧庐墓者有北京张洪范兴中石抺昌龄︹明︺吴澄兴州人洪武末以功累官指挥

  佥事燕兵起随驾克怀来等城卒赠梁国公谥庄勇

 ︹本朝︺马瑢承德人㓜颖敏弱冠以文章名乾隆庚子举于乡及门数十人各有所得平生不尚

  浮誉务以明体达用为立教之本承德之有科名盖自瑢始康文英承德人乐善不吝尝

  捐田立义冢俾客死及无力瘗埋者无露骴其他举类是者无不乐为之赵可立承德人干

  隆六年百有二岁恭值   高宗纯皇帝巡幸塞外扶儿迎谒道左尚能道前朝事   赐御

  制七言绝句诗一首杨珍丰寕人每岁歉煮糜粥施绵裈老而不倦乡邻义之王宏信

  承德人由行伍任河屯协守备嘉庆三年随征川匪以功进游击一日探贼遇伏困垓中宏信往来

  冲突贼复大至马踬弗得起力竭被害事   闻荫恤如例入祀昭忠祠黄益庆

  人任八沟营暖泉外委嘉庆三年随征川匪于大鹏寨击贼阵亡事   闻荫恤如例同时死难

  者旗伍刘士太崔国祥王珨傅训刘文汉张瑶黄显何旺民伍许琨白文委崔凤仪刘辅刘福增宋

  洪陈守义陈守志张保李成德杨国亮于强吴杰李国玉于永胜尹朝荣周礼佟福张得旺李进禄

  张洪亮马后张起马成均照例议恤朱予德丰寕人其先浙江人嘉庆十五年岁大饥会有

  鬻女者予德解囊赠之抚其女成人岁稔令还家全婚配邑濒东河每盛涨多水患予德出家赀筑

  捍坝以卫民廛至今赖之复创立义学建文昌祠孶孶为善洵足风焉

 ︹流寓︺︹北魏︺奚兜乌侯子世祖时亲侍左右随从征讨常持御剑后以罪徙龙城寻徴为知

  臣监赐爵富城侯

 ︹列女︺︹辽︺邢简妻陈氏营州人甫笄通经义及诗赋一览成诵好吟咏既于归孝舅姑

  闺门和睦亲党推重有六子亲教以经后二子抱朴抱质皆以贤位SKchar相卒赠鲁国夫人︹金︺王

  维翰妻姚氏利州龙山人维翰以遇敌死难氏亦不屈死赠芮国夫人谥贞洁︹元︺

  萧赵氏大寕人年二十夫病剧氏为巨棺以死自誓夫殁自经死家人同棺葬焉又大寕赵

  臛儿妻安氏陈恭妻张氏武夀妻刘氏宋敬先妻谢氏萨里妻萧氏兴州某妻魏氏利州高托卜嘉

  妻白氏俱夫亡殉节被旌 蕯里旧作撒里高托卜嘉旧作塔必也今俱改正段氏大寕人浙

  江省左丞潘公有七姫皆良家子敌抵境公力不支召七姫谓曰我受国重恩义不顾家脱有不夙

  戒若等毋为人嗤也段氏年十八跪请先死趋入室以帨自经六人亦相继缢死

 ︹本朝︺杨富妻丛氏承德人夫亡抚孤守节以夀终子永平妻于氏年二十九而寡遗孤

  遇竒婚李氏甫六年亦寡三世同贞又钱玉成妻张氏姜成化妻宋氏子富有妻马氏张桂林妻李

  氏姜瑞妻张氏李际泰妻吴氏原大治妻张氏裘大慧妻王氏孟承纲继妻张氏张钧妻钱氏陈兆

  凤妻姚氏梁仁妻葛氏迟中仁妻莫氏吴廷柱妻王氏吴裕珍妻劳氏王彦母孙氏郭祥妻徐氏李

  承勲妻孙氏赵廷勲妻曹氏柴如玉妻朱氏姜文玉妻戚氏姜巽言妻王氏赵志恒妻刘氏王槐茂

   妻李氏李某妻乔氏舒成林妻赵氏魏明和妻王氏郭万里妻姜氏杨君贞妻王氏李兰妻姜氏曲

   天瑞妻刘氏左玉环妻姜氏赵廷珍妻郭氏高圣杰妻康氏黄思妻丁氏董锦妻门氏姜宗智妻鲍

   氏劳得禄妻纪氏孙庆元妻李氏王之惠妻吕氏杨全礼妻王氏杨君起继妻华氏李梦凤妻焉氏

   李文发媳潘氏宋士俊妻纪氏刘起妻米氏崔钜妻曲氏孟维屏妻刘氏盛之轩妻李氏任泮妻程

   氏尹廷谔妻王氏孟铨妻崔氏李同媳焉氏刘惠妻刘氏阎昭妻王氏王友母张氏杨君玺妻王氏

   李希周妻董氏朱文成妻赵氏衡廷玺妻胡氏子智勇妻张氏纪蕴躬妻宋氏尹吉妻李氏董其五

   妻王氏姜智恒妻某氏张富美妻高氏李希孔妻冷氏孙宝山妻王氏孟信妻朱氏刘量妻郭氏刘

   某妻王氏张焕妻宋氏刘宗哲妻孙氏王殿邦李氏周雅妻丁氏杨珍妻宋氏姜淑妻马氏刘德

   宝妻周氏陈明妻卢氏薛银贵妻马氏吴宗舜妻王氏子永福妻某氏朱文亮妻刘氏孙硕德妻于

   氏杨丕照妻姜氏王学礼妻王氏宋文治妻杨氏于进和妻孙氏李国兴妻佟氏丁文英妻林氏黄

   学升妻丁氏任先瑞妻罗氏任国泰妻周氏翟运旺妻刘氏刘名山妻杜氏阎德⿰氵閠 -- 润妻韩氏邵曰颂

   妻王氏吕元长妻陈氏郭万春妻王氏李发仁妻潘氏刘志元妻林氏辛富妻孙氏吕敬妻王氏吕

   善妻郭氏纪自珠妻王氏郭起妻姜氏宋有才妻黄氏孙国盛妻杨氏刘永泰妻邸氏王容妻胡氏

   孙云久妻高氏刘宗哲妻帅氏任普之嫂王氏马仪龙妻李氏俱夫亡守节纪维新聘

   妻马氏承德人甫纳采维新病瘵势日剧婿家通辞令改议氏闻之恸不欲生泣求过门侍

   疾父母舅姑不忍违其意为诹吉成礼实俟期而婚也夫殁或劝之归氏正色曰妇人义不二既许

   称未亡愿为死者事父母以终李琳妻王氏承德人年二十适琳纺絍佐读贫能助志

   琳馆于外有窥者语犯之氏忿詈窥者逸氏自经死诸生某有诗十章表其烈又李文妻冀氏杨得

   贵妻刘氏丛林学妻张氏俱夫亡自尽以殉于起仁妻田氏承德人夫亡守节干

   隆年闲 旌卢氏女滦平人守正捐躯同县烈妇傅某妻郭氏刘三妻林氏节妇陈廷端

   妻张氏萧起凤妻郑氏均乾隆年间 旌柏氏女平泉柏世兴女字潘某未婚而潘殁女缟

   素自经同州烈妇王兴妻朱氏刘秉恒妻龙氏孙贝妻丛氏节妇赵某妻童氏陈明吉妻汪氏白天

   洁妻刘氏宿礼妻王氏于之礼妻林氏赵立妻贾氏姚錋妻张氏胡汉公妻言氏朱继熊妻胡氏全

   冈妻王氏薛佑庭妻陈氏张希文媳王氏冯翙妻傅氏宋光礼妻郭氏杨学礼妻蔡氏阎尽恭妻王

   氏单珍妻赵氏张文妻果氏隋福隆妻卢氏均乾隆年间 旌白福旺妻刘氏

   人守正捐躯同州烈妇傅守荣妻张氏节妇赵辛妻韩氏蔡应中妻尹氏均乾隆年间 旌

   永梁妻王氏丰寕人年十九而寡矢志守节同县节妇高某妻丁氏滕文锦妻张氏于

   国禧⿰纟⿱𢆶匹 -- 继妻姚氏孙训妻史氏靳全亮妻郭氏张盛道妻王氏张绍宏妻马氏王士璇妻徐氏高万超

   妻任氏均干隆年间 旌姜氏女丰寕姜玺照女年十六遇暴不从𬒳害同县辛仲举女赵

   景全女屈成富妻孙氏俱守正捐躯均乾隆年间 旌初成章妻王氏建昌人夫

  亡抚孤守节越十馀年子亦殇氏泣曰吾之所以不忍殉夫者为孤在也今犹视息遗憾地下乎遂

  自经死同县节妇郝成妻倪氏潘起凤妻赵氏刘某妻张氏陈声远妻刘氏均乾隆年间 旌

  赶子妻尹氏建昌人守正捐躯干隆五十七年 旌滕彦臣妻董氏

  赤峯人夫亡抚子珍成立娶妻王氏未几珍亦卒两世甇焭苦节相励同县节妇战国礼妻李氏李

  大宽妻张氏赵洙源妻张氏刘芳妻魏氏均乾隆年间 旌刘进才妻杨氏

  人守正捐躯干隆年间 旌齐大妻王氏朝阳人守正捐躯乾隆年间 旌

  某妻刘氏承德人守正捐躯嘉庆年间 旌范氏女平泉人范学智女守正捐

  躯同州辛得义女均嘉庆年间 旌刘文魁妻秦氏丰寕人守正捐躯同县节妇朱

  大鋕妻张氏朱炤亭妻沈氏高萼廷妻周氏刘顺聘妻贾氏均嘉庆年间 旌侯大妻曹

  氏建昌人守正捐躯同县烈妇于徐氏均嘉庆年间 旌王氏女赤峯人名顺姐守正

  捐躯同县王坡姐均嘉庆年间 旌杜希传母韩氏朝阳人守正捐躯嘉庆年间

  

 ︹土产︺棉绸府境多有之其细而白者不减吴中土人名为土绸鹿塞山产鹿甚盛其角自两

  义四义六义至八义年久则数至八义以外𫎇古称鹿谓布古今围场地及府属多有称布古图者

  皆以有鹿得名形似麞蒙古谓麅为朱尔诸地有称朱尔图者皆以有麅处得名

  青羊 飞鼠 虎 豹唐书地理志营州土贡豹尾山羊 貂

   谷 夜亮木 金莲花 榆耳口北志出独石口外人薓

  唐书地理志檀州营州俱土贡人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