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国民党议员发布对于大借款问题之通告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国民党议员发布对于大借款问题之通告
作者:孙中山
中华民国2年(1913年)6月
本作品收录于《国父全集

国步艰难,大局岌岌,谣言蜂起,是非混淆,大借款问题尚未解决,奥国借款突然发生,宋案之主谋不明,蒙古之密约又出,军警逮捕议员,兵队干涉报馆,意所不料之事,一月以来层见叠出,荆天棘地,人人自危,法律既无,空言无补。然议员等不能不再四陈述者,深恐谣啄之兴,牵及大局,是非之乱,有损高明,即如大借款一事,国民党之主张有三:一、违法签约,决不承认;二、维持反对违法签约之表决案,以拥护立法高权;三、维持借款,必限制政府用途。励行监督财政之实,天经地美,可质鬼神。乃造谣者,谓可借题发挥,坐以反抗中央之罪,谓为某人主使诬以竞争总统之名。夫借款之于总统,本绝不相关。地方诘责中央,亦事所恒有。政府借债,国民不敢过问,将来负担果属之谁。监督财政,议院固有天职,必谓为人指使,何轻视议员乃尔。且政府违法,事已昭然。自实质上言,借款折扣,债权主体,外人监督,条件变更,今异于昔。自形式上言,未经总统提议,未经三读手续,未经正式通过。国会开幕,又不提交议员质问,总理及外交、财政两总长,忽尔请假。代理总理答复不明,祇曰请其原谅。签约以后,舆论沸腾,政府祇将合同咨送国会,请查照备案,自认曰手续欠缺。嗟我同胞,政府如此横蛮,即不纯以法理,亦当诉诸良心,蹂躏立法,过于前清,财政紊乱,贻害于来弃。谁生厉阶,谁为祸首,国人如曰可安,将来能无后悔。议员等对于违法签约,不能不反对者此也。违法既已昭然,反对本诸天职,故两院开议之始,对于此次违法签约,多数反对。乃事经表决,迟之十数日,竟不咨送政府,议长为议员所挟持,真理为谣言所掩蔽。议员等以为违法签约一事,维持借款又一事。外债积欠,非借款无以清还。中华民国之主权在民,凡募集公债,及国库有负担契约,必须经国会议决,载在约法,牢不可移。政府既曰请其原谅,夫所谓原谅者,非自认违法乎。又曰手续欠缺,夫手续欠缺,非显已违法乎。议员等本拥护主权之心,防履霜坚冰之渐,维持表决案,正所以拥护立法高权,赞成借款,即所以补救财政。以共和国之原则而论,凡契约不经主权机关议决,不能有效。虽取销原约于对外交涉,不无困难,而财政重案,加重人民负担,当然正式交议。在议员等有拥护立法之苦心,而政府岂别无可行之涂径。恃威相逼,谣言惑众,果何为乎。议院等对于表决案不能不维持者此也。借款固所赞成,用途尤宜限制。一月以来,议员有收买之嫌,政府则挥金如土,金迷纸醉,试问钱从何来,民膏民脂,言之能不痛心。金钱势力日张,道德堕落,已达极点,然此犹曰一时一事之危险也,请更以过去之事实证之。北京政府成立已逾一年,行政无进行之方针,财政无一定之计画。海兰铁道,借款二千五百万法郎;克利斯浦借款一千万磅,奥国借款四百四十五万磅,比国一百万磅,各省协助中央及国民捐之收入,已不下六七百万。八釐公债,及六釐公债之收入,银行团之垫款,税关及铁路之收入,用途不明,决算无有,交通银行及中国银行,闻已亏空至数千万。政府所用以掩饰国人者,曰裁兵。试问由去岁至今,兵裁几何。各省得中央协助几何,危言动众,无账可稽。美其名曰裁兵,其实则加饷。今则不仅加饷已也,而且日益加兵。变幻奇离,莫知用意。夫所谓财政者,国家财政也,私人与政府之界不明,个人机关与国家机关之权限不别。今日添一顾问,明日加一秘书,少则三四百元,多则二三千元,名目繁多,漫无制限,试问此为国家机关乎?非国家机关,而可动用国家库帑乎?爱戴政府与爱戴个人不可混同,私人财政与国家财政,当规划明晰。夫而后有财政之可言,有监督之可望,然此犹曰已过去之事实也。更试以现在及将来证之,论监督财政之实,行政监督为国会,司法监督为审计院。威势所及,国会已退处无权。今之所谓审计处者,根诸命令而成,并无法律之规定。此等机关,不能独立,自用其财而自行监督,能乎不能。政府日用以声告国人者,曰地方不协济中央,曰财政不能统一。试问政府对于财政,果有无计划?行政权之分配不明,财政权之伸缩,自不能确定。地方以协助望政府,政府以穷困告地方,相处无法,以借款为唯一之目的。前之借款消耗,姑置不言,今之大借款,据合同附件,除偿还外债、整理盐务、裁撤军队外,行政经费,祇能维持至九月。试问至九月以后,将如之何?去岁之预算,既不能实行,现今之预算,又未交议。国务员去职及请假者,已十之六七,国家既陷于无政府之状态,得此大宗借款,果谁负责任?群曰临时政府期间,不能不听其敷衍也。试问临时政府经过后,正式政府成立,将如之何?隐忍迁就,不顾后来。议员等虽赞成借款,而预算决算必须交议,用途必须分明,此又不能不预为声明者也。国会成立,今已月馀矣,机关停滞,不能进行,而蓄意破坏者,欲推翻前次之表决,甘使立法机关,被行政之机关蹂躏。国本动摇,言之心痛,敢伸鄙见,敬告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