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城镇居民到农村去大有作为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城镇居民到农村去大有作为

——高邮县三垛镇十七户城镇居民下乡安家落户的调查报告
江苏省高邮县革委会
1969年12月25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江苏省高邮县三垛镇的十七户居民,一九六二年热烈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号召,到农村安家落户。七年来,他们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改天换地的巨大胜利,锤炼出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

(一)

[编辑]

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竭力使城乡长期分离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下,三垛镇上有一部分长期脱离劳动的居民,过着闲着一双手,蹲在镇里吃闲饭的生活。他们职业不固定,生活不安定,有人常要国家救济。一九六二年,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大办农业的指示,受到很大鼓舞。他们想:全国人民都在发扬“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革命精神,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怎么能闲着双手不管事?于是,他们来到地塘沟的一片荒地上,建立起光明大队第一生产队。

他们最初来到地塘沟,展现在面前的是一片高高低低的荒草滩,手里的家当是别人过去留下来的一头老牛、一条破船、两副粪桶、两把大铁锨。就凭这群城镇上的人,一无力气,二无经验,三无生产工具,能够在这场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站得住脚吗?

有的人曾经发生了动摇,想倒流回城镇。

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很坚定,他们决心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以老愚公为榜样,在广阔天地里炼红心。在旧社会靠讨饭度日的共产党员杨旭才把大家找到一起忆苦思甜,他说:“解放前我们穷人连块打狗的垡头都没有,更别说能找到这么多田种。今天我们听毛主席的话,到农村干革命,有毛主席指路,我们一定能叫地塘沟变成米粮沟!”生产队长翁永清说:“路是人走出来的,经验是人摸出来的,田是人种出来的。老愚公一家能用锄头搬掉两座大山,我们十七户已有两把大锹,两副粪桶,只要团结一条心,定能叫荒土变成金。”他们的话激起了大家的革命志气,原来打算回城镇的人坚定地说:“不走了!地塘沟就是我们的家。再不能让毛主席为我们操心,拼出一条命,也要让荒地长出粮食来!”

(二)

[编辑]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光明一队的新社员们敢想敢做,决心在这片荒草滩上,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

他们忍受着暂时的生活困难,把国家发的二千多元安置经费,绝大部分用于购置农具,发展生产。

艰苦的创业开始了。他们在高高低低的荒草滩上筑埂修圩,平整土地,播种育苗。力气不够,先从轻活做起,一个人挑不动一担,就两个人合抬。不会农活,就勤学苦练。他们不分日夜地苦干,渴了到河边去喝口水,倦了用凉水浸一浸头。缺乏肥料就撑船到三、四十里外的草荡里锄草扒泥。

汗水浇灌着贫瘠的土地,荒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一年,他们在四十多亩新开垦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种出了四千多斤粮食。

大家第一次吃到自己种出的粮食,有说不出的高兴。而一小撮阶级敌人,却看了发火,他们挑拨说:“放着热热闹闹的镇上快活日子不过,却偏要到这个鬼地方来受罪。苦了一年,一亩才收到一百斤,真是自找苦吃。”但是,光明一队的新农民们豪迈地说:“闹革命就是要自找苦吃,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最大的愉快。有了今天的亩产一百斤,就有将来的亩产一千斤!” 为了回击阶级敌人的挑衅,他们在圩埂旁,大路边,家前屋后,集体栽下了几百棵“扎根树”,表示一辈子扎根农村闹革命的决心。

第二年,光明一队的新农民们乘胜前进。他们在已开垦的四十多亩熟地上精耕细作,还千方百计地扩大耕地面积。畜力不够,就用大锹挖。有十多亩荒地布满了一百多个坟堆和两条小河,他们趁着冬闲季节,全队老小二十八个人顶寒风,踏冰雪,披荆斩棘,挖土填河。这样年年奋斗,连续干了五个冬春,终于把附近一切可以利用的荒地都改造成良田,使全队耕地扩大到六十亩。

光明一队的新农民们,认真执行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见先进就学,有不足就改,做到精益求精。妇女郭红梅连续插秧三十多天,手脚都泡烂了,不叫一声苦,硬是按质按量地把秧插下去。由于他们不断改进耕作技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使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度上升。一九六五年平均亩产七百九十斤,一九六六年平均亩产一千零四十三斤,一九六八年平均亩产一千一百七十二斤,今年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条件下,平均亩产却增加到一千二百一十六斤。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光明一队的社员们粉碎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阶级敌人胡说什么“城镇人下乡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妄图煽动人们倒回城镇。光明一队的社员们没有上这个圈套,他们更高地举起革命批判大旗,坚决地向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展开猛烈进攻,狠狠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他们的革命精神空前高涨,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的信心更加坚定。为了加速集体经济的发展,他们用积累的集体资金购置了手扶拖拉机一台,耕牛一头,农船三条,水泵一台,脱粒机一台半(与邻队合用),使全队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仅仅七年的时间,一个荒草丛生的地塘沟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些原来长期脱离生产劳动的城镇居民锻炼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能手,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城镇居民不在城镇吃闲饭,而坚决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大有作为的。

(三)

[编辑]

最近,光明一队的社员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认真总结经验”的伟大教导,回顾了自己的战斗历程,一致认为城镇居民下乡落户有四个好处:

第一,过去有些城镇居民长期脱离劳动,不仅给国家增加负担,而且不利于自己和子女的思想改造,容易变质变修。到农村安家落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利于防修反修,又有利于加速城镇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十七户居民下乡之前,大多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现在全都练就一副铁肩铁臂铁脚板,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一心一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第二,城镇居民下乡落户,从消费者变成生产者,不仅减轻了国家负担,而且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光明一队现有人口四十五人,下乡前,每年仅粮食就要国家供应两万多斤,而下乡后的第二年,他们就做到粮食完全自给,第三年就向国家交售了五千多斤余粮,以后逐年增加,今年交售给国家的粮食达到三万斤。最近几年,食油也已完全自给。

第三,在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壮大的过程中,社员生活水平也得到逐步提高。几年来,他们用集体积累的资金新盖了二十四间房子分给社员居住,原养猪场留下来的十三间破房也整修一新。有五个单身汉下乡时空手捏两拳,现在都成家立户,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近五年来,在合理安排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每个劳动力每年平均收入现金二百多元,没有一户超支。目前全队集体储粮两万斤,够吃一年,社员家里也有两个月的储备粮。全队集体和个人共养猪四十二头,平均每户两头半。

第四,加速了人的思想革命化。现在,他们每天第一件事是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了就用,不断改造自己的旧思想。在三大革命斗争中,他们的阶级斗争觉悟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他们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是我们的生命线、幸福线,我们一定听毛主席的话,一辈子在农村扎根闹革命。”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69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