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梦呓集/干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梦呓集

作者:南克宽
1723年

[编辑]

幽忧于弱岁。有奇疾。不省天地万物。独残书在眼。心路乍开。间有所触。发之言语。殆梦呓也。王右军曰。颠何预盛德事耶。嗟乎。其知之矣。癸巳除夕。书。

七十九首[编辑]

送春用唐人韵辛巳[编辑]

终南山下送春回。腴柳瘦花各盛衰。唯有数枝残杏在。赵家园里出墙来。

续东都乐府八首○癸未[编辑]

居西干[编辑]

居西干统辰韩。白马夜嘶青林间。多婆那有新罗。灵鹊昏飞南海涯。味邹王缵宗祊。神鸡晓唱金城旁。剖卵绳柜复开椟。浪说悠悠传俚俗。君不见汉景传梁窦婴谏。神器本自难移换。况乃三家迭主国。一姓王时二姓覆。一千年不足言。

师彘山[编辑]

师彘山高复高。勿稽子真英豪。忘身自是尽臣操。世莫我知敢言劳。平生耻学衒功徒。不如去向山中逃。心期独付五弦知。长歌慢弹闲游遨。呜呼勿稽子真英豪。

卖绵曲[编辑]

君买绵敢诿鸢。物小岂违天。誓将两弃捐。谁言世末俗益儇。不似虞芮争一田。

金后稷[编辑]

金后稷忠且直。真平主贤且明。平生爱君一片丹。臣身虽亡犹不谖。呜呼来者尚可逮。不糓敢忘垂堂戒。君王竟无衔橛虞。孤臣九原应欢呼。臣直君明古来无。

椵岑歌[编辑]

椵岑城外阵云飞。椵岑城里斗兵稀。将军攘臂誓一死。死若有知为厉鬼。金城幢主复就义。为将军子还不愧。君不见帚项横斗百济平。歆运效死阳山城。竹竹素那复讷催。当时一何多男儿。鸡林中古重节气。颇似春秋纷争际。生前纵未遂壮图。留与千年激懦夫。

剑君引[编辑]

千金不动心。斗粟安足齿。岂不念斗粟。恐为郞徒耻。彼曲我反逃。恧缩非男子。平生耿介志。义不挤人死。高名百代传。一身长已矣。如何叔季世。满目多奸宄。谁思近郞累。䩄面纡金紫。金紫尚尔耳。何怪氓俗鄙。

冷林怨[编辑]

臣罪当诛兮。圣恩偏纡。恭承嘉惠兮。远窜荒裔。戆愚妄言兮。敢拟斯原。优游自适兮。莫非君力。贞忠自矢兮。聊以没齿。

破镜词[编辑]

妾心皎如镜。六载常清净。稿砧刀头杳无期。破镜上天竟何时。精诚上彻疑有天。镜一破兮还再圆。吁嗟节孝一身备。白云际厚聊可比。

拜外舅徐判书文裕戊子[编辑]

园花堤柳向春妍。水满回塘草自芊。华屋山丘无限恨。不堪挥泪拜新阡。

江行。敬次大人韵。用地名体。[编辑]

清心楼下解行舟。鼓枻梨湖下凤洲。云浦月溪风正好。布帆须向斗湄休。

登白江李相国清隐亭。楣间揭泽堂二律板。壁有题曰。茅檐深竹覆清湾。青翠浮空不可攀。迢递楼高星汉上。徘徊月出斗牛间。溶溶流水云平壑。寂寂长松风满山。睡起幽人叉手坐。沈吟不道是尘寰。不知何人作。因和其韵。[编辑]

岹峣亭子大江湾。栖鹘当阶斗可攀。百济兴亡孤鸟外。两南州府断云间。诗翁秀句辉窗壁。贤相遗风满海山。身世浑忘尘里寓。除非画界定仙寰。

次吴士受遂采前冬见寄之作己丑[编辑]

流光几许度。小坞逗春心。夜雨花黏迳。轻风柳变禽。闭门诗总废。欹枕病相侵。苦忆川楼子。何当展郁沈。

[编辑]

松风发天籁。石滩送清音。今朝识古调。捶碎无弦琴。

[编辑]

烂柯身世太悠悠。不著元知胜一筹。疏帘清簟浑无事。卧枕文枰梦奕秋。

族叔钟厓公鹤增偶少出。马蹶而坠。窃取古人虎取𩥃去来寅其征之义。奉诗为贺。庚寅[编辑]

蹩躠驽骀二十年。今朝何事不能前。非关陌上春泥滑。行踏飞黄撠九天。

即事[编辑]

翩翩乳燕受风斜。恻恻轻寒向晩多。今夕不嫌终日雨。明朝拟看遍山花。

十年[编辑]

十年独抱幽忧疾。百代谁怜历落心。斜日爬头窗外望。钟岘南北杏花深。

十年独抱幽忧疾。百代谁怜历落心。向晩微风吹散帙。东坡诗集一回吟。

十年独抱幽忧疾。百代谁怜历落心。棋盘药𮖐解相守。尽日庭前无足音。

十年独抱幽忧疾。百代谁怜历落心。欹枕时作书空字。枕边阴符尘半侵。

读书[编辑]

孔子学弹琴。师于师襄子。得音不肯止。得数复得志。终焉得其人。长身而黮黑。相去五百载。了然在吾目。读书如弹琴。六艺见圣人。诸子见诸子。皆吾室中宾。与之飮醇醪。与之赏奇文。彼哉征逐徒。卒岁相驰奔。

卧见吟[编辑]

卧见窗蜂穿故纸。行听怒瀑吼空岩。孤云天际闲舒卷。一任人间说楚凡。

漆室送赵季念国荩[编辑]

不见故人面。唯闻故人言。故人别我去。关河风雪昏。梦中犹识路。夜夜随征轩。

寿凤挽钟厓叔之奴也[编辑]

廿年游戏人间世。一夕归休太极天。此路若逢王伯鬼。为言君牧总云烟。

家君梦与二客游。有危楼松石。对县瀑。赋八句诗。谨次。辛卯[编辑]

春风拂蜡屐。我在东山头。白石苍苔侵。高松女萝垂。挈榼青衣侍。论诗二客随。濯发万丈瀑。弹冠百尺楼。

幽忧无所事。漫披诗袠。杂题尽卷。[编辑]

炎汉世欲季。椓人窃国成。是谁将寸胶。自拟投浊泾。浊者果杀人。清者讵全清。不满郭林宗。何论晋文经。景升既跋扈。文休乃逾城。群儿漫相贵。孰主俊顾盟。声价日以重。悃愊日以轻。部党日以兴。宗祊日以倾。虗阁抱陈编。掩卷有馀情。

吾闻郁离子。盖亦有元臣。驱驰石抹公。誓殉庚申君。事去欲自裁。时乎尚逡巡。试读犂眉集。岂欣五色云。乃知君臣义。撑拄天地垠。何人辨夷夏。动引春秋文。

太虗涵万有。无心制有心。有心不自重。徼妙谁能寻。问君千万思。何思不自戕。不如木槿荣。犹能尽天常。不如畏罗鸟。犹被旁人伤。

论诗自古亦多门。只为求工未绝群。君有大风臣敕勒。得之马上目无文。

同工异曲退之言。持此观诗诗可论。若将貌色论高下。第一义应唯剥呑。

世推言语为文学。孔氏四科更不分。言语昔时犹利物。岂如今日之为文。

娄江文字纵伤儇。才调犹堪跨百年。袁锺唯能换面目。论其神理儿孙然。

四杰初排婉媚体。逝将碧海掣鲸鱼。射洪拾遗更恢廓。李杜高岑始跃如。

萧李开唐柳穆宋。昌黎庐陵复大之。至之敬之同石尹。文章一变难如斯。

慨慷每喜褒城驿。精致偏怜叶水心。说与时人失名氏。嗟乎郢曲少知音。

十一

座隅觉暑退。檐隙见阴移。竟日默无语。陶情且小诗。

十二

女奴饷晩飧。掷笔聊捉匕。明日如今日。百年盖如是。

次徐温叔宗玉晩山诗[编辑]

清尘元不俗。胜槩即相宜。出水游鯈乐。经丘步屧随。野情霜栗拆。山色晩霞为。秀句牢笼尽。吟来忘索离。

四序田家胜。秋容偏觉宜。风严山刻厉。潦尽水逶随。食有瓜壶飨。行无褦襶为。看君意自足。叹我病相离。

和仲容弟处宽冰湖有感之作壬辰[编辑]

西湖亭子昔游非。湖上何人信马归。钓渚鹭丝自生态。新年草色又天机。徘徊古道明残雪。怅望寒流带落晖。病甚把君诗过目。沈吟一字一沾衣。

何处难忘酒[编辑]

何处难忘酒。漳濒卧病时。时花竞蘂萼。苦茗厌枪旗。茶叶。有枪旗之号。棋局闲多废。琴徽黯自垂。此时无一盏。何以慰深思。

次唐诗韵[编辑]

世事牛毛细。万殊纷自营。独抱一轴书。遥寻千古情。至人洞元化。冥心入死生。俯视九垓间。蜩鸴几嘤鸣。哀哉斗筲辈。大运驱之行。一笑聊尔耳。东园春木荣。

次沧溪集韵[编辑]

微雨丝丝暗湿云。一春幽事与谁论。须知百卉欣欣意。尽自秋冬晦厥根。

即事[编辑]

负手时行药。澄心乍卷书。落花春暮后。啼鸟雨晴初。

求总筭诀俗所谓冬至寒食。百五除者也。[编辑]

瑶台青鸟报稀年。列岳云和断四弦。邺下诗成明月满。飞花减却卖饧天。

即事[编辑]

后庭列酱瓿。前庭晒新茧。玉黍干已长。萆麻叶稍展。露顶北窗下。风来泠然善。

代族叔送殷栗县监。伊大人方牧黄州。[编辑]

竹楼名胜擅西隅。栗口山川更奧区。今日全家道气并。他时比邑政声俱。鸾栖共说将雏凤。鲤对常飞化舃凫。秪是贫交相送后。归来怕见鬼揶揄。

雨馀云容甚奇。眺望久之。[编辑]

今朝忽然有奇事。青天削出玉芙蓉。世间何山差可拟。东海前头万二峰。

前诗想当然耳。余实未见众香也。仍解之。[编辑]

交臂失之千载遇。目击未必胜神融。君从青简论前古。那见伊人黔晳容。

余尝剧喜尼父学琴之语。有诗记之矣。今因青简之喩。有戚戚焉。遂反其语。而申其义云。[编辑]

菀彼春木芚。谁援我手鹑。去之五百岁。其人暧若存。何者为此语。西蜀扬子云。论世而知人。实符邹孟言。曰余无所识。往籍时披翻。神明忽恍然。跃出行墨间。黔晳与癯腴。黯黯如可看。自信心眼开。谁将今古论。此乐矢不告。此意安得谖。徘徊发孤咏。注目层云端。

瀑布[编辑]

白雪挂终古。惊雷殷一壑。晩来更清壮。高峰秋雨落。

雪中。次明律韵。[编辑]

一夜千山雪。寒威逼太空。回风声更紧。霁日势增雄。酒忆党家美。诗怜禁体工。清游病眼怯。孤负灞桥中。

枫岩静斋秋词[编辑]

霜叶自深浅。总看成锦树。虗斋坐忘言。叶上听疏雨。

画屏[编辑]

山寺江村次第开。渔樵耕牧几人回。眼底清闲皆等耳。岂须身入此中来。

次仲容出赐洞韵[编辑]

弊岁当除夕。羸骖出郭门。寒流经野寺。微雪下郊村。乔木园陵路。危栏驸马轩。山深行客少。日没冻鸦喧。霜露方多感。冬春属改元。归云逐我去。洞府作黄昏。

除夕[编辑]

儿童欢喜长年悲。新岁方来旧岁微。数十年前悲者喜。三百日后新亦归。神奇臭腐自无限。虑叹姚佚何时稀。屠苏到手莫羞后。醉看儿戏尚依依。

次吴君晦遂烨见寄韵癸巳[编辑]

浮世谁千古。沈痾已十年。嵚崎从寂寞。懒散失精专。濩落安人略。萧条伐木篇。犹存旧结习。残帙拥衾前。

静居非素志。床箦起无年。断简聊遮眼。披翻读未专。穷愁元骨相。嗜好岂诗篇。秪可论心会。从知胜膝前。

元韵曰。流光忽九月。离别恰三年。素志居须静。朱书读得专。永怀清骨法。应贮好诗篇。莫以一相见。能辞黄菊前。

次君晦山居韵[编辑]

谢施思缮性。眷言岩阿筑。积俗负彊圉。心兵无由豁。癯腴迭变慹。盘根势蹶拔。赫赫望至阳。锢阴会披冽。荧荧宿云月。齿齿秋潭石。绝利用百倍。流沙詑削迹。平路何旷然。飚轮决泱郁。化城借暂憩。终期宝山索。方知樾下休。岂直兰台飒。子母在所守。神明初瀹雪。归愚信有术。于焉世纷息。郊原熠燿乱。谁观正色黑。载魄子珠暖。埋照虗室白。学道辨损益。应寂任下劣。

次君晦贞陵水石韵[编辑]

忆陪先祖出城东。潜叟相逢山色中。举酒临流杯映碧。题篇镌石字嵌红。怜吾愁疾当今日。羡子徜徉有古风。欲和新诗抚陈迹。情饶感慨语难工。

次君晦汉湖汎舟韵[编辑]

溯洄穷两日。看尽枕江楼。夕月洲沙出。朝霞岸树浮。人谁持数罟。子自漾扁舟。愁杀弄珠女。词源倒汉流。

次东岳集韵[编辑]

竞说升平象。病眸难见之。咨嗟成相赋。太息奉先诗。芳草艾萧气。高轩驵侩为。杞人与漆室。千载共心期。

次仲容晓发韵[编辑]

俶装出𬮱阇。萦回木觅路。渐近东湖树。旁瞻北邙墓。村人多未起。闲忙分去住。片云含雨意。山翠湿欲注。

次仲容寒碧堂韵[编辑]

凿翠开朱槛。春风共一凭。回潭偏背郭。石迳好寻僧。秪少渔舟著。何来独鸟增。且欣谐笑地。京洛旧亲朋。

次仲容过飮韵[编辑]

刚制而温克。诗书盖屡言。终然荣卫伐。可但性灵昏。竞受酲𬪩蛊。谁鉏腊毒根。新篇即至论。斯意莫教谖。

春尽[编辑]

三月居然三十日。污尊薄酒与谁同。吾人半生疾病里。今岁一春风雨中。信笔诗成五七字。别枝花飞浓淡红。裘马翩翩少年子。应笑昌黎未送穷。

即事[编辑]

桃花落欲尽。清酒好谁斟。游兴人多有。恶诗吾自吟。世间轩冕贵。天下利名心。一切付公等。神州慎勿沈。

州名体[编辑]

图书罗几案。一室未全贫。杨柳当年好。黄花晩节亲。广居闲岁月。苦海杳涯津。活水天光净。时时清角巾。

小律[编辑]

鬃冠坐夜久。初月度房栊。肃肃嚣尘远。愔愔静味浓。几蘧千古意。袖手不言中。

夜雨[编辑]

迩来几度听飕飕。雨我公田已麦秋。窭子不劳忧饭甑。高人多喜枕溪流。独怜病榻眠难著。强索枯肠句未遒。差胜西邻南奉事。冲泥韛马五更头。

闲居长句[编辑]

芜菁花发蝶绕砌。茅棚细雨板扉闭。生涯仰面看屋是。不用肩舆穿北市。十箭平床容卧坐。东医宝鉴掷床左。中庭儿女招伴侣。折草为髻夸相语。谁言孤廓无我友。月季一树真耐久。我不能为隐沦子。嵁岩之下石砺齿。又不能为时世态。旗纛在前驷马载。淡兮无味聊可好。生老病死任颠倒。邹鲁先生苦缠纡。令我攒眉不自娱。我但窗楞高挂足。布枕风凉竟日宿。

梦中作[编辑]

检制山花十里香。不教清气到咸阳。村家见惯浑闲事。鹊尾浓烟讶许狂。

赵舍人大寿山居用圭庵诸公韵[编辑]

檐云阶水舍人居。紫阁峰前松桧疏。试向岩阿草玉露。何如禁省拖银鱼。乘除相逐真疑梦。行止何常且信书。先辈分留馀物色。时将吟哢管清虗。

闻笛[编辑]

空斋寂历中宵冷。凤吹谁家袅袅声。病枕梦回无意緖。芦帘风动月分明。

闻蝉[编辑]

碧树绕我居。枝叶交窗轩。嘒嘒抱叶声。远近樛枝颠。朱火甫满盈。不谓遽寒蝉。试检授时书。今朝立秋至。掩书忽凄其。流光岂暂已。春夏既如此。秋冬亦如此。今岁如此去。明岁无参差。百岁尽如此。嚬呻夺嬉怡。点笔语无序。掷笔不复知。

元参议圣兪以下三首。代家君作。[编辑]

辞采剩追长庆丽。风期堪挹紫芝尊。丹铅笔下新功富。簪绂班间古貌存。名姓定留文艺传。是非谁擅月朝言。汉家他日求遗草。侧理知须费万番。

权生内挽[编辑]

梁鸿虽不遇。宜家差可慰。如何閴中闱。柳池戒朔吹。丹山三凤雏。异日虞庭瑞。千载龙驹土。不尽攀柏泪。

李参判[编辑]

竹马交驰白麓边。士安兄弟几周旋。存亡四纪岂堪说。老大二人真可怜。君贵正期廊庙上。我衰今哭寝门前。琶潭结社空成约。愁绝斜阳独放船。

杂著十首[编辑]

狂伯赞[编辑]

东国有人焉。幼而病狂不瘳。十数岁卒以死。未病无所好。顾好书。病久问以天地日月不省也。取残编。逼其眼。未尝不廓然而辟。涣然而合。颓然而忘。如河之决而江之出峡也。如冰之迎春而释也。如鯈鱼之泳于渊而不自知其适也。未死数岁。谓古人之面可识。不徒识其心也。古人之言可行。不徒诵数也。天下可治。治吾心也。欲治天下而不本乎心者。皆狂也。闻者大笑以为狂言也。作狂伯赞。赞曰。

古之狂者。有郦食其,盖宽饶,杜甫,韩愈。彼皆得狂之糟魄耳。犹烹于齐。刭于汉。流离于蜀。摈于阳山于潮州。况撷其精而挹其液者哉。噫嘻。维千万年。吾其为狂伯。而四子者。其侍吾侧乎。

李左伯匡辅佩囊铭[编辑]

佩之容臭。括之无咎。唯其自守。是用大受。

金参判历法辨辨[编辑]

礼曹参判金公始振伯玉历法辨曰。近日所行时宪历。与旧行大统历法。大有不同。旧历则以一日分百刻。而新历则分一日为九十六刻。旧历则一月节气皆得三十日五时二刻。而新历则近北至前后若干月。或得三十一日有馀。而近南至前后若干月。或得二十九日有奇。旧历则自立春至大寒节。尽为三百六十五日三时。而新历则自今年立春。并计明年立春候至之刻。为三百六十五日三时。此其不同之大略也。旧历。皆用古法。考之于尚书期三百章诸儒之说。皆吻合无差。而说者谓旧历亦有差误。必其测候之术既废。不能立岁差以退之。只遵死法而布筭。以致分数之积差耳。然愚未解历法。未知所差者几分也。且以新旧历不同之处论之。以一日分百刻。虽是古法。而十二时分配八刻之外。馀四刻则每刻分之为六。作二十四小刻。分配于每时初初正初。其法固零碎而难计矣。新历则分一日为九十六刻。而十二时各配全八刻。布筭简易而无害于事。新旧历同不同。不必是此而非彼也。至于十二节气长短之不齐。实为无据。夫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分之为十二节。又分之为二十四气。长短平等理。不可易也。昼长则夜短。夜长则昼短。何可以暑日之纾。寒日之促。而节气随之而不齐耶。此新历之说为不通也。然分刻不同。而不过差之一日之内。则甲日固自为甲日也。置节不齐。而不过差之一岁之内。则子年固自为子年也。若乃立春之每进一刻。其弊将至于四时易而人事废。六甲紊而天道乖矣。岂不大可寒心哉。夫天与日周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为一岁。假如前年正月甲子日子初初刻。为立春。恰周六甲子三百六十日。又加五日四分日之一。至于第七甲子之第六日己巳寅正四刻而一岁告终。直至卯初初刻。而乃置今年立春者。是其常也。今新历则不然。于旧岁告终之刻。而已置新年立春。是前年所得为三百六十五日二时七刻。而未终一刻。入于今年也。今年未终而又如是。明年未终而又如是。积之至于九十八年。则当差一日矣。一日之差。固不足言。积之不已。至于二千九百二十二年。则旧岁小寒为新岁立春。而冬之一月。变为春矣。又积至于一万七千五百三十二年。则旧岁冬至。为新岁夏至。而冬夏易置矣。又积至于三万五千六十四年。则癸亥立春。为甲子立春。而一岁全缩矣。噫。此何理耶。夫花开为春。叶落为秋。换时之政。此足为候。而少昊鸟官。历正凤鸟氏以下。分至启闭。各有司职。如此其重矣。尧舜之在璿玑玉衡。以闰月成岁。如此其勤矣。是以。先王之治历明时。意非偶然也。至于今日。将不免于四时易而六甲紊。此有天地以来所未有之大变也。其无亦气数之使然乎。大抵旧历既不免差误。而新历始出。改置立春。意谓旧差得正也。今观新历于其法之不可易者。犹且乖舛如此。其壬辰立春之进退。恐不但旧差不能正。必当失之尤远矣。为今之道。且置二历之同异。莫如测日景而定之。我国之西海。即中国所谓东海之东涯。去日入尤绝然。尝登海上高峰。见日入之状。正如悬镜沈水。稍稍下没。所馀者仅如柳叶。而世界犹是白昼。及其顿没。则天地斗暗。不辨咫尺。不如他处之明暗有渐。若东海则去日出最近。新罗属县之以迎日为名者。盖其寅宾之地。比于中国之明都。固为胜之。朝鲜为域偏于东隅。其于二至长短之晷。似难为准。而二分出入之景。则犹可测而知之。诚能广集博识之士。候测二海之濒。从古法而改正焉。虽有不中者。盖不过秒忽之间耳。岂若所谓时宪历者之矫诬上天。悖于理而不可行哉。间者。忝直玉堂。见欧罗巴地方人利玛窦者所作堪舆图。其说以为地形如球而浮于空中。处于下者与处于上者。对踵而行。南行渐远。则见南极之出。亦如中国之见北极。而北极之入。亦如之。又自言其躬亲见之。以证其言之信。夫与中国之人对踵而行。则是其足固倒附于地矣。其建立屋宇。安置器物。必皆倒著。而汲水焉倒盛。悬衡焉倒垂。天下其有是理乎。而言之者。敢发诸其口。听之者。至笔于书镂之板。传之天下。而莫之禁。盖不待虏酋之陷燕都。而识者固已卜中国之为毡区矣。彼所谓时宪历者云。是西洋国人汤若望者所造。盖其人亦利玛窦之流也。朱氏之末。道术不明。邪说肆行。若利玛窦,汤若望之类。得以售其诞妄无理之言。有王者作。此辈在所必诛。奚但先时后时杀无赦之比哉。由宓羲至于文武。几个圣人制作之。自唐虞至于宋明。几个术士推步之。守一法而不能变者。以其有不易之理也。今也不究理之有无。不问数之合违。而唯诞妄焉是喜。行其术而不疑。是削发左衽洪太施儿之子。圣于羲轩尧舜。而侏离重译之汤望。贤于大桡容成也。呜呼。其亦舛矣哉。

君子师古而贵诸夏。非有浮慕也。为其善之聚焉。不曰舍是而无足取也。盖唯其善者。从之耳矣。如金公之言。凡商周之下。嵩洛之外。举皆泯泯惛惛。抛掷埋没焉可也。夫如是则象数性命之辨。多出六艺之后也。日本之刀。安南之角。西洋之叆叇。实衣履天下也。皆将挥而斥之而后为得欤。不然。何独疑于是哉。夫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者。日与天会之期也。二十四气者。随其运行之度而为节焉者也。故日之在极南。冬至也。在极北。夏至也。自南而北。自北而南而中焉者。春秋之分也。乾坤易简之理。如是焉止矣。在昔中国治历之说。果有出乎是者欤。然其自春而秋也。每迟而不及。自秋而春也。每疾而过之。馀节之傅于其间者。随而纾促焉。此固不期然而然也。乃旧历。春分后天几日。秋分先天几日。实墨守一时之法。而不知合变之宜也。二分之所以为分者。以其昼夜之平分也。今徒循筭数之均整。而不恤天时之剌谬。则焉往而非分也哉。先时后时之诛。将恶乎施而可欤。语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欲强而齐之得乎。此其说之惑也。大统春分前二日昼夜平秋分后二日昼夜平。若一岁之进退。系乎二至。犹屋之有楹也。车之有轮也。立春者。楹外之檐也。轮旁之轴也。楹已定矣。轮已合矣。檐之广狭。轴之长短。使有尺寸之损益。庸何伤乎。借令为新历者。置立春于冬至之前。则诚有骎骎然失岁之忧矣。然是乃檐入于楹也。轮越乎轴也。乖盭败坏而不成岁矣。尚何论得失乎。行之一岁。而立见其不可矣。又何逆计千万岁之后乎。况其进一刻者。特当年之立春耳。他岁进一刻二刻者有矣。退一刻二刻者有矣。游移前却。视天节度。未尝有适莫也。乃考之不详。轻于立论。而反以胶柱刻舟求之可乎。此其说之疏也。且谓迎日胜于明都。难准二至之晷。可测二分之景。尤所未喩。夫二至之难准也。岂不以地偏东隅。日车易西而然耶。然则。当二分而地自若也。未尝西移也。日之易没。何异于冬夏哉。犹欲候测而改正者误矣。盖节候之相嬗。昼夜之相推。亶在乎日行南北之次舍。若东西之出没。当以王仲任所谓日入西方之时。其下之人。亦将谓之为中者为正。岂以地之在东在西而伸缩晷景也。此周髀之所以绌于古。而浑天之所以度越诸家也。公知花开叶落之为候。而不察日行之真足以考信。不几于见其影而遗其形乎。至于地球之论。殆类邹子之不轨。非所质言。然直谓断无是理。以卜中国之沦胥。气数之大变。蔽之以诛绝之罪者。亦未之思也。今试仰而观天。则北极之出地也数百里之间。已不能无差。若漠北交南之差。乃至五十馀度。唐元之书可考也。两地之人。虽不至对踵。亦必俯身而侧足矣。其屋宇器物。虽不至倒著。亦必欹斜而不安矣。然而未闻其然者。何也。有鸡卵于此。悬之于空。置蚁子其上。则固能缘而倒行于其下矣。蚁知缘卵而行而已。又安自知其倒也。生人之眇小。厚地之博大。不特蚁之于卵也。大气举之。元化驱之。夫孰能知其所以然乎。沈存中有言曰。自安南至岳台。才六千里。而北极之差。凡十五度。稍北不已。讵知极星之不直人上也。夫谓北极直人上。则南极之如之也。不待利玛窦之目见。而可以理推也。今斥其说之不足。复以虏酋之陷燕。为收司之案。然则徽钦之北辕。亦由沈括之一言乎。明之末叶。道术诚不明矣。邪说诚肆行矣。然其所由来。远矣多矣。识者可以屈指而计也。今乃以出于夷裔。适会叔季。遂一扫而归之于时宪历。越哉。其为言也。且授时之成。实在元人。而公信之矣。鞑靼女直何择焉。元郭守敬造授时历。明初用其法。而改其名曰大统。又谓伏羲宋明一法不变。然畴人失传。已自夏商。历代改历。不翅数十。诚不知其何说也。惜乎。来者公不及见。使至三万五千六十四年。而许多积筭。尽堕空虗。则庶解天倾之忧矣乎。

西洋所谓天主教者。颇行于明季。盖自古流传西域者。然其术甚浅。不出鬼道。亦无大悖。当时从之者不多。又乏文章之士。为之缘饰鼓舞如佛氏者。想当衰熄也。

题近思斋逸稿[编辑]

近思斋偰公逊后孙瓘。居淳昌。藏逸稿刻本小册。上纂修厅就录。此本下方题曰。书写别将成均生员男偰庆寿。洪武五年十月日刊行。庆寿书仿柳诚悬。不甚精也。后二十三年乙亥。以校书监。奉教书天象图记上石。用晋法更遒。辛卯十一月十八日。对原本雠校。

题车原𫖯雪冤记[编辑]

此书。辞理鄙疏。事实矫妄。望而知其伪也。车天辂薄有文藻。殆不至此。盖其父轼。或其先所为耳。托成三问等奉教注。盖车氏后孙伪为之。以张大其谱牒也。

题东国名山洞天志[编辑]

许筠取道藏诸书。蹈袭妆撰。以成此书。如高位杰,乙支䵎。暗影东明文德。而䵎,杰又梁四公之名也。馀皆类此。序跋并伪。智光赵玄之辈乌有也。

题虗庵集[编辑]

虗庵公之为人。卓荦迈往。有高情远识。不肯留心细故。集中往往有疏谬。如引党太尉销金帐事。而作项家。因党项蕃部而错记也。和梅溪韵飞扬之扬。押以穿杨。亦失之。诗亦清警奔放。而未尝加意硎礲。与翠轩,忘轩专门之学异矣。

题尚友堂集[编辑]

许忠贞公诗。沈塞老炼。有盛世音。非拘拘声色者可及。此集盖后人裒辑题咏。未为全稿也。癸巳五月十九日。

端居日记[编辑]

壬辰七月一日。读三国志。刘司马传。五人俱以刺史有能名。故合传。杨沛起瓜牛庐。居止其中。焦光亦居瓜牛庐。似是今俗所谓窨也。瓜牛。即蜗牛。见校书馆新印俪文集成。选辑颇精。然作者例皆书名。而多以字为名者。如石敏若,陈履常之类。敏若。名𢘅。履常。无己别字。殊有不读书之恨。

二日。选竹堂集。看古诗句图。梁末陈隋之作。回视宋齐诸人。声调洪纤。迥然不侔。恰似晩唐之于盛唐也。季同弟处宽小名读陈风。为检夏南事。披左传。偶见鞍之役。韩厥及齐侯。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盖当时之俗。动以礼际。辞令相尚。虽在战陈。犹然。如乐伯献麋。郤至免胄。亦是类也。史记齐世家。载此事。而曰戏之。司马迁未详前世事情。而臆决之也。迁尝论五帝世系曰。非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犹不能充类如此。况后之人乎。

三日。无事。

四日。得见人家旧官案。南以恭为吏议。洪履祥为大成。朴震元,李尔瞻,庆暹,朴楗等。为承旨。张晩按北关。李廷臣按岭南。似是穆陵末年。又似光海初。要不出丁未戊申间也。考之。尔瞻之堂上。在光海后。

五日。校家集疏箚第五册。

六日。选初庵集。君泽精雅简练。晩节颇自放。元泽磊砢劲浑。元泽故当优也。文亦不失为作家。特跌宕诗酒。年又不永。未遑深造耳。

七日。看苏诗。

八日。无事。

九日。看法书苑。欧阳公赵明诚诸书。虽间不免傅会之失。其搜索探讨之功。亦勤矣。览之。令人开发神明。如见三代。不必求其器也。古钟鼎之文。皆画如柳叶。说文所载古文亦然。盖夏商以前。犹不拘拘于点画。信手挥撇取作字而已。我国崔孤云真鉴禅师碑额。用古文。字画仿此。自大小篆出。颇趋精工。始类玉箸与古异矣。岣嵝禹碑。宋末人因韩,刘诗伪为也。强作菌蠢膨亨之状。不成字体。如折字作木傍之类。其文尤务艰涩。而乃反浅拙可鄙。如以此忘家之类。末端右帝禹刻四字。作隶书。盖与篆文一手也。许相文父之篆。亦奇矣。世人于异趣者。必事事而剽剥。虽末技。亦不欲许与。良可笑也。后代自有公心明目。谁肯自塞其聪明而唯汝之褊心是师乎。许篆不难于苍古。而难于整健。学者但摹画剥落之体。固可厌。遂欲以此而抹𢫬之者。有挟杂而无知识也。今之草隶法唐宋者。并其字㨾匾长。点画繁省。而效之好奇者。邑里官爵。必用古号别名。不彼之斥而此之攻服乎。

十日。看明谷宇宙图说。小处或有疏失。而尽精博。

十一日。见岭南新刻农岩集序文。刊去诋訾韩,欧语。盖亦自知其无伦也。许筠,李敏求始学嘉隆诗。而未备。瑞石兄弟文之以骚选。金昌协辈又参之以唐人古诗。递变极矣。末流渐浮怪。衰相已见矣。金诗视其弟筋力不如。亦颇雅靓。即其所就而笃论之。大金娄江之苗裔。而小金竟陵之流亚也。娄江非无佳处。细看只是结撰工美。不见神采流注。竟陵境僻音哀。虞山之掊击虽过。槩自取也。王,李之波东渐。学诗而兼文者。上数子。专学文者。月汀,玄轩,清阴,汾西,东淮,春沼,息庵也。谿谷亦略有染焉。两金辈后出转黠。稍闻中土之论。颇讳渊源。要不出其圈䙌也。诗主气。文主体。我朝中叶以上之文。以不知体制。终不敢拟中国。国初尹清卿,南景质,六臣,徐成诸公。纵乏宏博深湛之致。犹可谓馆阁体。金濯缨声震一世。观其集。辞俚气麤。散杂无章。他无论也。尹,申之后。始知藻绘琢磨。浸以精好。名家如谿,泽。及近日李西河。不必学明。而实有所以然者矣。余尝谓王,李之祸。中国大矣。而在我国。则有破荒之功。宜尸而祝之也。然近日诗学。已有拖带矣。中古金慕斋,柳西厓数公。可谓雅驯矣。然亦随其人耳。非有意于文也。西溪之文。殆可雁行八家。而如介甫,子固。疑若过之。许眉叟虽非适时。其雅质高简。岂不贤于王,李之浮浪乎。诗则金昌协杂识之论得之。盖诗是歌谣之流。容或直抒天机。不假服习故也。然东溟之所以独出。亦其气也。乃反以思致姗之。得其一而遗其一也。杂识谓穆庙以后不及曩时。王昌龄诗。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元美谓缓字随意字。是字眼甚佳。盖缓舞所以留客。而寒露。又如李白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天山三丈雪。不是远行时之类。故曰随意也。金诗曰。一杯更缓骊驹唱。随意西楼斗柄垂。夫斗柄西垂。则夜阑矣。是促别也。何曰随意。若谓斗柄。犹未北转。尚可团栾。则晦拙不成语。但知偸取字眼。全不晓神理。真膝甲贼也。

十二日。看类编西征录。令人有杜紫薇乐游原上之感。

十三日。无事。

十四日。读刘梦得楚望赋。闳深轩昂。近苏子瞻。不但如子厚之幽怨精致也。子瞻曰。柳子厚,刘梦得。皆善造语。梦得云。水禽嬉戏。引吭伸翮。纷惊鸣而决起。舍采翠于砂砾。妙语也。语在此赋。又跋姜君弼课册云。云兴天际。歘若车盖。凝矑未瞬。弥漫霮䨴。惊雷出火。乔木糜碎。殷地爇空。万夫皆废。悬霤缒绠。日中见昧。移晷而收。野无完块。亦赋中语。想深喜之也。又读萧颖士宜城赋。叙天宝之乱曰。时平无直躬之吏。世乱无死节之帅。其所由来者尚矣。不其哀哉。为之三复咨嗟。

十五日。校疏箚第六册。未讫。

十六日。读朱子别集。

十七日。选学音集。诗殊醇雅。杂文及秋堂小录。亦可读。其论音律。余不能识。大抵务思索而有自得者也。石潭日记。言尹春年诞妄。极推金时习。至谓不见圣人。则见悦卿可矣。其所取乎时习者。皆谚传荒怪之说。实非时习所为也。今观集中。序梅月游关西关东录曰。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若悦卿者。可谓仁智者欤。余之生晩矣。既不得见孔子矣。得见悦卿足矣。既不得见悦卿矣。得见此录足矣。日记之说。盖因此而作。而甚失本指。又记梅月事末云。世以先生为多幻术。能驱役猛虎。变酒成血。吐气作虹。邀请五百罗汉。亦不可尽信。以此谓好怪。亦冤矣。

十八日。校疏箚第六册。讫。

十九日。无事。

二十日。读击壤集壶谷漫笔。称宋龟峰以击壤之理学。兼盛唐之风韵。仍举花欲开时方有色。水成潭处却无声语。今见此在邵集。但二句互换上下。且有数字之殊耳。

二十一日。看清阴集。清阴之妾。边良杰之女也。良杰者。宣庙末以捕盗大将。治临海杀柳煕緖狱。得罪。子潝与平适乱策勋。庶子溢。光海时。为玉江万户。被李赞画时发斩之。清阴铭良杰曰。牧济州也。半刺由天官黜补。相争不平。以此平生屡踬云。半刺盖金致。致之黜。在光海初。边以庚戌卒。其间仅一二年。谓之平生屡踬。殊非实状。

二十二日。读南史柳元景传。

二十三日。看经世书。据邵伯温说。观物内外篇。当在经世末端。为第十一第十二。所谓邵子全书。编次多错。宜正之。且既有观物篇。又有观物内外篇。名号相乱。恐先生未及整理也。

二十四日。看历代总目。书尤展成反恨赋。

二十五日。无事。

二十六日。看丹铅录。

二十七日。读淮南子。汉书淮南王传。称安喜鼓琴读书。今观修务训云。闲居静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及贤士大夫学问讲辨。日以自娱。苏援世事。分白黑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仪立度。可以为法。则穷道本末。究事之情。立是废非。明示后人。死有遗业。生有荣名。如此者。人才之所能逮。然而莫能至焉者。偸慢懈惰。多不暇日之故。此与史合。盖其生平问学头脑也。后之陈思王。亦是类也。此书大意。秪是老庄之注疏。淮南能言之耳。夷考其行。不翅适越而北辕也。然立论精切。有警动人处。人间训。秦知筑修城以备亡。不知筑修城之所以亡也。修城。即长城也。避厉王讳云。然俶真训。形伤于寒暑燥湿之虐者。形死而神壮。神伤于喜怒思虑之患者。神尽而形有馀。故罢马之死也。剥之若槁。狡狗之死也。割之犹濡。是故。伤死者。其鬼娆。时既者。其神漠。是皆不得形神俱没也。此论甚精。可与朱子论鬼神之说。参看。伯有事亦其鬼娆之效也。览冥训。论雍门之琴曰。精神形于内。而外谕哀于人心。此不传之道。使俗人。不得其君形者。而效其容。必为人笑。后之为诗文学古者。唯不达乎此也。主术训。非澹薄。一作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中一作平正。无以制断。又曰。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后人引之不全。又小异故备录之。原道训。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音者。声之大宗也。其子为光。其孙为水。即邵子所谓火生于无。水生于有也。庄子曰。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修远。其语不了。盖有缺文。原道训。用此而下曰。各有其具。万物之至。腾踊淆乱而不失其数。必是本语长短修远。改作修短。亦避长字耳。庄子渔父谓孔子曰。子审仁义之间。察同异之际。观动静之变。适受与之度。理好恶之情。和喜怒之节。而几于不免矣。林希逸谓此皆为人而非为己。所以不免于四谤。西溪谓此其所以致迹与影者。道应训曰。圣人审动静之变。适受与之宜。理好憎之情。和喜怒之节。夫动静得则患弗遇也。受与适则罪弗累也。好憎理则忧弗近也。喜怒节则怨弗犯也。今详渔父之意。盖告之以修身守真。用于人理之方。知此则知还以物与人矣。非谓孔子有是而讥之也。淮南实得本指诸说。因仁义及不免之语为解。然其言仁义。使之审察同异耳。非以是为准也。不免似有脱误。读者熟玩上下文义。当自得之。

二十八日。看东国历代总目。高丽恭愍王遇红头之乱。南奔次临津。顾瞻山川。谓李穑曰。风景如此。卿等政宜联句。真梁元帝之俦也。牧隐文云。元岩之会。玄陵避寇时也。曲城命工作图。使子廷秀携以相示。予观山野树林掩映毡庐宛然在目。而诸老䜩集。其旁风彩。足以镇一时。而耸动后世焉。曹伸尝讥之。观此可谓有是君。有是臣也。

二十九日。看西厓集。我国经世之文。当以西厓为第一。辞气甚温润。议论甚精核。裵三益碑。有情景最好。但不著其名。可疑。惩毖录。本是略叙事情。详载文移。今只刻叙事而刊落文移失之。终天永慕录。述先德。亦殊可观。不载集中。公当龙蛇俶扰之际。为国宗臣。综理精密。酬酢敏给。未有能先之者。设施有緖。困于讥谗。家食十年而卒。惜也。然好恶不无偏系。言议或有俯仰。此其所短也。

三十日。读唐诗品汇。韦苏州云。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柳仪曹云。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此吾数年活计也。尝自有诗云。危魂孑若风苕雀。幽魄攌欺全反如贰负尸。此吾病之证候也。谢康乐云。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又云。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此吾所以行乎患难。而自得焉者也。

余病目病心。患不能绝思虑。捐书册。遂日记所事以自观意。上无而贱有也。然历数三十日。无事仅六之一耳。人之好躁而不耐静。固如是乎。彼汹涌于名利之域者。又何诛焉。八月一日。志。

庄子天下篇解[编辑]

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各矜其所有之道术。以为不可加也。

其明而在历数者。

礼之等差。乐之声律。政之典章。刑之律令。星象卜筮医药百工。皆是也。

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

如后世禅家南北宗之争衣钵也。

虽枯槁。不舍也。

言其道虽偏于枯槁。亦不可全舍也。

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也。

其学喜论人之心体。明其情欲寡浅。为禁攻之本。曰此是人心本然之行也。

知不知将薄而后。邻伤之者也。

谓当以不知为知。若迫于知。则近于伤也。

常反人不见观。

其道务归于人之不能见观之地。所谓莫之是莫之非也。

关尹,老聃,庄周。

观其叙。关,老及自己。虽不合于古人之大体。殆如释氏之教。外别传。迥非慎,墨诸子之伦也。微意盖如是。

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谓其道之应于化而解于物者。其书不能尽之也。

惠施多方。

汉书谓贾山涉猎。不能为醇儒。惠施多方。亦此类也。又不及得一察者。

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

皆惠施之言。谓天地壮矣。吾特推明其雄壮者耳。非有他术也。

充一。

即向诸子之得一察焉。以自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