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戴礼记 (四库全书本)/卷03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 大戴礼记 卷三 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大戴礼记卷三
  汉 戴德 撰
  保𫝊第四十八
  保傅
  殷为天子三十馀世而周受之
  凡三十一世
  周为天子三十馀世而秦受之
  凡三十七世
  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非甚相远也
  孔子曰性相近
  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
  暴卒疾也
  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迺生因举以礼案各本作太子及生固举之礼汉书贾谊传作太子迺生颜师古注迺始也魏书李彪传所引作因举以礼与新书合今参据改正古即殷周时也
  使士负之
  卜其吉也
  有司齐肃端冕案齐肃各本讹作参夙兴今据李彪传所引改正见之南郊见于天也
  齐肃案各本讹作参职今订正谓三月朝也端正也冕服之正
  过阙则下
  敬君典法之处
  过庙则趋
  迳阙故下案迳各本讹作遥今据仪礼经传通解改正望庙则趋
  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时教固巳行矣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武王崩成王十有三也而云在襁褓之中言其小
  保保其身体
  保谓安守之
  傅傅其德义
  傅犹敷也
  师导之教训
  师傅之教大同也师主于训导傅则受而述之书序曰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成王为左右也
  此三公之职也
  今尚书说三公司马司徒司空也古尚书及周礼说义与此同故先儒论者多依此为说也
  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
  卿也谓之孤也
  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
  记者因成王幼稚周公居摄又以王少渐圣贤之训长终封禅之美故据其成事同于太子而始末序之取明殷周之隆师友为先也
  故孩提
  三少又亲近故孩提而教之
  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导习之也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比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使之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日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视右视前后皆正人夫习与正人居不能毋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不能毋不正也犹生长于楚不能不楚言也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恐其懈惰故以所嗜好而诱之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案他本脱去天字今从刘本习贯之为常言人性本虽无善少教成之若天性自然也周书曰习之为常自气血始
  此殷周之所以长有道也
  其太子幼择师友亦然
  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学学者所学之官也案各本作则入于小学小者所学之官也今据贾谊新书及汉书订正
  古者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太学也
  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匮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逾矣
  成王年十五亦入诸学观礼布政故引天子之礼以言之四学者东序瞽宗虞庠及四郊之学也春气温养故上亲夏物咸小大殊故上齿秋物成实故贵德冬时物藏于地惟象于天半见也故上爵也
  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端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达其不及则德智长而理道得矣此五义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案辑下旧注辑一作缉乃校书者所加非卢氏注文学成治就此殷周之所以长有道也
  成王学并正于三公也独云太傅举中言
  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有亏膳之宰案有下各本衍彻字今从方本
  太子齿于学有榎楚之威成王虽幼固与成人等且王既冠
  太子有过史必书之史之义不得不书过不书过则死过书而宰彻去膳案此下各本衍夫膳二字今从方本及太平御览所引宰之义不得不彻膳不彻膳则死于是有进善之旍
  尧置之令进善者立于旍下也
  有诽谤之木
  尧置之使书政之𠎝失也
  有敢谏之鼓
  舜置之使谏者击之以自闻也
  鼓夜诵诗
  贾谊云瞽史诵诗然瞽与鼓声误也夜史为字误
  工诵正谏大夫进谋
  工乐人也瞽官长诵谓随其过诵诗以讽大夫谏之以义后于瞽史
  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攘
  量知授业故虽劳能受也
  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
  观心施化故变善如性也
  是殷周所以长有道也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
  祭日东坛祭月西坎以别内外以端其位
  所以明有别也
  教天下之别也案别各本讹作臣今从永乐大典本
  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
  仲春舎菜合儛仲秋班学合声天子视学而遂养老
  所以明有孝也
  教天下之孝也
  行中鸾和步中采茨案此下旧注一作荠乃校书者语非卢氏注文趋中肆夏车亦应乐节步又中佩声互言之也尔雅曰堂上谓之行门外谓之趋周礼及玉缫曰行以肆夏趋以采茨此云步中采茨趋中肆夏又云行以采茨趋以肆夏则于大寝之内奏采茨朝廷之中奏肆夏与周礼
  文误也
  所以明有度也
  教天下之仪也案各本脱之字今从永乐大典本
  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死闻其声不尝其肉故远庖厨
  玉缫曰凡血气之类弗身践
  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
  皆先正于已
  食以礼
  谓爼豆传列及食之等
  彻以乐
  于饮食之问又不忘礼乐
  失度则史书之工诵之三公进而读之宰夫减其膳是天子不得为非也
  失孝敬礼乐之度也
  明堂之位曰案位当作礼与上所引学礼皆古礼逸篇笃仁而好学多闻而道慎天子疑则问应而不穷者谓之道道者导天子以道者也常立于前是周公也诚立而敢断
  言能忠诚有立而果于断割
  辅善而相义者谓之充充者充天子之志也常立于左是太公也絜廉而切直匡过而谏邪者谓之弼弼者拂天子之过者也常立于右是召公也博文强记接给而善对者谓之承承者承天子之遗忘者也常立于后是史佚也
  接给谓应所问而给也史佚周太史尹佚也立道于前承于后置充于左列谏于右顺名义也道者有疑则问故或谓之疑充者辅善故或谓之辅
  故成王中立而听朝则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殷周之所以长久者案所各本讹作前今从方本其辅翼天子有此具也及秦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尚者告得也
  贾谊云所上者告讦也然得字之误也
  固非贵礼义也所尚者刑罚也故赵高傅胡亥
  赵高宦者秦中车府令胡亥始皇少子二世也
  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三族也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为计者谓之訞诬昔伊尹谏夏桀桀笑曰子为訞言矣庄辛谏襄王襄王曰先生为楚国訞与是也
  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岂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习导非其治故也鄙语曰不习为吏而视巳事案而各本作如今从方本
  观前成事也古谚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鄙犹今言俗语然也
  又曰前车覆后车诫夫殷周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然而不能从案而各本作如今从方本是不法圣知也秦世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然而不辞者是前车覆而后车必覆也夫存亡之变案各本讹作败今従方本及汉书治乱之机其要在是矣天下之命县于天子天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心未疑而先教谕则化易成也
  心未疑谓未有所知时也
  夫开于道术知义理之指则教之功也若夫服习积贯则左右已胡越之人生而同声嗜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也絫数译而不能通案絫各本讹作参能下各本有相字今从方本刘本行虽有死不能相为者教习然也
  生而同声及其长也重译而晓之不能使言语相通嗜欲不异至于成俗其所行虽有死之可畏犹不相放为者皆教习使之然也
  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左右正则天子正矣天子正而天下定矣
  孟子曰君正莫不正也君正而国定也
  书曰一人有庆万民赖之此时务也
  时犹是也
  天子不谕先圣王之德案谕各本讹作论今从方本及汉书不知国君畜民之道不见礼义之正不察应事之理不博古之典传不闲于威仪之数诗书礼乐无经学业不法凡是其属太师之任也天子无恩于父母不惠于庶民无礼于大臣不中于刑狱案刑各本讹作制今据仪礼经传通解订正此下旧注无一作轻乃校书者所加非卢氏注文无经于百官不哀于丧不敬于祭不信于诸侯不诫于戎事不诚于赏罚不厚于德不强于行赐与侈于近臣遴爱于疏远卑贱案遴吝古字通用各本讹作邻今从方本不能惩忿窒欲
  言不胜其情易曰君子以惩忿窒欲
  不从太师之言凡是其属案其各本讹作之今从方本太傅之任也天子处位不端受业不敬言语不序声音不中律声有准乃中律
  进退节度无礼
  节度或为即席
  升降揖让无容周旋俯仰视瞻无仪妄顾咳唾案妄各本讹作安今从方本趋行不得
  趋或为走
  色不比顺隐琴瑟
  隐据也言按礼乐之器
  凡此其属太保之任也天子宴瞻其学
  少师与天子宴者也
  左右之习反其师
  左右所习不顺于师也
  答远方诸侯不知文雅之辞应群臣左右不知已诺之正简闻小诵不传不习凡此其属少师之任也天子居处出入不以礼冠带衣服不以制御器在侧不以度案此下各本衍纵字今从方本上下杂采不以章
  惑于朱紫不以典章
  忿怒说喜不以义赋与集让案集通解云当作谯不以节凡此其属少傅之任也天子宴私安而易案而各本作如今从方本
  自放纵也
  乐而湛
  湛以乐也案仪礼经传通解作过于乐也
  饮酒而醉食肉而馂
  过其性也
  饱而强
  强勉强也
  饥而婪
  婪贪残也
  暑而暍
  暍伤暑也
  寒而𠻳寝而莫宥坐而莫侍行而莫先莫后天子自为开门户取玩好自执器皿亟顾环面
  环旋也
  御器之不举不藏凡此其属少保之任也号呼歌谣声音不中律宴乐雅诵案诵颂古通用迭乐序案迭各本讹作送今从方本轻用雅诵也凡礼不同乐各有秩苟从所好乱其次声乐之失任在太史者乐应天也国语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也
  不知日月之时节不知先王之讳与大国之忌
  周礼小史职曰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也
  不知风雨雷电之眚凡此其属太史之任也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据易说言也
  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昏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元者气之始也夫妇化之始也冠昏人之始也乾巛物之始也获麟春秋终也颂者诗之终也吉礼礼之终也未济易之终也此其重始令终之义也以言人道当谨始而贵终也
  素成案下云故曰素成则此二字目下之辞各本作素诚繁成因讹致衍今订正谨为子孙娶妻嫁女必择孝悌世世有行义者案行下他本衍仁字今从刘本如是则其子孙慈孝案他本脱去其字今从刘本不敢淫暴党无不善三族辅之
  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故曰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呜呼戒之哉无养乳虎将伤天下谓古有斯言
  故曰素成胎教之道书之玉板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
  斯王业隆替之所由也当重而秘之故置于宗庙藏以金匮也
  青史氏之记曰案此下旧注一曰青史子乃校书者语非卢氏注文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
  宴室郏室次于寝也亦曰侧室自王后以下有子月辰女史皆以金环止御王后比七月就宴室夫人妇嫔则以三月就其侧室皆闭房而处也王后以七月为节者君听天下之内政自诸侯以下妻同之也
  太师持铜而御户左案师各本讹作史今据通解订正太宰持升而御户右
  太师瞽者宗伯之属下大夫太宰膳夫也冢宰之属上士二人言太宰因诸侯之称也乐为阳故在左饮食为阴故在右升所以斟
  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师缊瑟而称不习
  谓逆序若淫声
  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则太宰倚升而言曰不敢以待王太子
  谓非秩若不时缊瑟倚升示不用
  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
  贵中月管
  太宰曰滋味上某
  上某时味
  然后卜名上无取于天
  谓昊旻之事
  下无取于墬
  谓神州及社稷
  中无取于名山通谷无拂于乡俗
  言不苟易于乡俗也
  是故君子名难知而易讳也此所以养恩之道
  谓避后之讳
  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舎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太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外舎小学谓虎闱师保之学也案各本脱外舎二字今从永乐大典本补虎闱各本作庠门又于师字下保字上杂入庠门一作虎闱六字今订删大学王宫之东者束发谓成童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是也此太子之礼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嫡子年十三始入小学见小节而履小义二十而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此世子入学之期也又曰十五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谓诸子性晚成者至十五入小学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学内则曰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者谓公卿以下教子于家也
  居则习礼文行则鸣佩玉升车则闻和鸾之声是以非僻之心无自入也在衡为鸾在轼为和马动而鸾鸣鸾鸣而和应声曰和和则敬此御之节也上车以和鸾为节下车以珮玉为度上有双衡下有双璜
  衡平也半璧曰璜
  冲牙
  冲在中牙在旁
  玭珠以纳其间
  纳于衡璜冲牙之间玭亦作蠙
  琚瑀以杂之
  总曰玭珠而赤者曰琚白者曰瑀或曰瑀美玉琚石次玉
  行以采茨趋以肆夏步环中规折环中矩进则揖之案此下旧注揖一作厌乃校书者语非卢氏注文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古之为路车也盖圆以象天二十八橑以象列星
  橑盖弓也
  轸方以象地三十幅以象月故仰则观天文俯则察地理前视则睹鸾和之声侧听则观四时之运
  谓视轮也车为月
  此巾车教之道也
  巾车宗伯之属下大夫二人自青史氏以下太子之事也
  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跂案此下旧注跂一作跛乃校书者语非卢氏注文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太任孕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起恶言故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也古者妇人孕子之礼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孕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也
  成王生仁者养之
  谓乳母也
  孝者褓之
  谓保母也
  四贤傍之
  谓慈母及子师
  成王有知而选太公为师周公为傅此前有与计谓诸公也
  而后有与虑案此下各本衍也字今从刘本方本是以封泰山而禅梁甫朝诸侯而一天下由此观之王左右不可不练也白虎通曰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报告之义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
  甫之厚以报地明以成功事就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而厚者增厚矣尚书中候曰昔者圣王功成道洽符出乃封泰山礼纬曰刑法格藏世作颂声封于泰山考绩柴燎禅于梁甫刻石纪号英炳巍巍功平世教白虎通又曰王始起日月尚促德化未宣狱讼未息近不治远不安故太平巡狩也按古受命之君太平然后行巡狩封禅之事者谅有义也故管夷吾记凡封禅之君七十二家至于三代惟夏禹殷汤周成王而已其封山之礼要于岱禅地之礼别以云绎其故何也以岱宗东方之岳非所易者其于众山可因义取尚故白虎通以绎绎者为无穷之意亭亭者为德法审著凡封禅之礼周于恒霍及继体之君独言泰山及受命者举其始也封谓负土石于泰山之阴为坛而祭天也禅谓除地于梁甫之阴为𫮃以祭地也变𫮃为禅者神之也
  昔者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阖庐以吴战胜无敌夫差以见禽于越
  夫差内不纳子胥之忠谏外结怨于诸侯无德罢百姓故终缢于句践也
  文公以晋国霸而厉公以见杀于匠黎之宫
  厉公有鄢陵之胜而骄暴无道及游于匠黎氏之家为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诸侯百姓不哀救三月而死也
  威王以齐强于天下而简公以弑于檀案此下旧注一有槀字乃校书者语非卢氏注文槀即台字之误各本正文复衍台字今据注删
  檀台名也简公悼公之子齐侯壬也威王陈敬仲之后田常之六世孙田和之孙也田常弑简公至和为齐侯其孙号称王大强于天下
  穆公以秦显名尊号案各本脱秦字今从方本二世以刺于望夷之宫
  穆公秦伯任好也德公之少子宣公之季弟其孙孝公曰昔我穆公自岐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地广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显名尊号谓此也望夷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东临泾水作之以望北夷二世尝梦白虎啮其左骖杀之心不乐乃问占梦者卜言泾水为祟二世就望夷之宫而祠焉赵高为丞相二世以天下兵冦之事而责之高惧诛遂使其婿阎乐将士卒杀之望夷宫之内
  其所以君王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
  君谓齐晋王谓夏殷
  故成王处褓抱之中朝诸侯周公用事也武灵王五十而弑沙丘任李兑也
  武灵王肃侯之子赵武王也舎其太子章而立王子何自号为主父后有太子难李兑围之于沙丘终饿于沙宫也沙丘今在赵郡锺台之南
  齐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
  国语曰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
  一匡天下
  匡正也谓阳谷之会施四教于诸侯
  再为义王
  阳谷与召陵也
  失管仲任竖刁狄牙身死不葬而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具施焉者在所任也
  葬之为言藏也管仲死桓公任竖刁狄牙使专国政桓公卒二子各欲立其所傅之公子而诸子并争国乱无主桓公尸在床积六十七日十二月乙亥其子无诡立乃棺赴焉七日辛巳夜殡至九月而后葬矣
  故魏有公子无忌而削地复得
  公子无忌信陵君也时魏地多为秦所幷削安釐王二十六年秦昭王卒三十年信陵君率五国之兵攻秦而败之复得其地
  赵得蔺相如而秦不敢出
  蔺相如赵惠文王之相也尝以和氏之璧使于秦完璧而归及渑池之会又偪秦王为赵王击缶是以秦人惮焉故曰赵有蔺相如强秦不敢窥兵井陉
  安陵任周瞻而国人独立
  诸记多为唐雎又贾子胎教与此同安或为𨻳或云秦破韩灭魏而鄢陵君独以五十里国存者周瞻唐雎之力也
  楚有申包胥而昭王反复
  昭王为阖卢败于柏莒而越在草莾包胥裹粮跣走请救于秦遂得甲车千乘步卒十万败吴师于浊上王反而国存
  齐有田单襄王得其国
  襄王闵王之子法章也初齐之败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闵王淖齿遂杀闵王其子法章变易姓名为莒太史家庸齿去莒莒中齐亡臣相聚求闵王之子欲立之于是莒人共立法章是为襄王也以保莒城而布告齐国曰王既立在于莒也襄王五年而田单卒以即墨之师攻破燕迎襄王于莒入临淄齐故地尽复属齐封田单为安平君
  由是观之无贤佐俊士而能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之有也是以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臣得民心者民从之有贤佐者士归之文王请除炮烙之刑而殷民从
  昔纣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诸侯有叛之者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文王出牖里求以洛西之田请除炮烙之刑纣乃许之
  汤去张网者之三面而二垂至
  汤尝出田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上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噫尽之矣乃去其三面而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者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乃及禽兽于是朝商者三十国二垂谓天地之际言感通之远淮南子曰文王砥德修政二垂至
  越王不颓旧冢而吴人服
  盖句践也
  以其所为顺于人也
  皆得民心也
  故同声则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贤者立于本朝而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也
  从其类也故诗有伐木之歌易有㧞茅之喻也
  何以知其然也管仲者桓公之雠也
  干时之役管仲射桓公中其钩
  鲍叔以为贤于已而进之桓公七十言说乃听遂使桓公除仇雠之心而委之国政焉桓公垂拱无事而朝诸侯鲍叔之力也
  垂拱言无所指麾者也
  管仲之所以北走桓公而无自危之心者同声于鲍也齐在鲁北
  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迷子瑕不肖而任事弥当声误为迷也因言贤者殁犹得士也
  史䲡患之数言蘧伯玉贤而不听病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
  言死于今一曰即就
  治丧于北堂吾生不能进蘧伯玉而退迷子瑕是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而置尸于北堂
  而犹汝也
  于我足矣灵公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灵公造然失容
  造然惊惨之貌
  曰吾失矣立召蘧伯玉而贵之
  进之为卿
  召迷子瑕而退之案各本脱之字今从方本徙丧于堂成礼而后去卫国以治史䲡之力也
  成礼复正室
  夫生进贤而退不肖死且未止又以尸谏可谓忠不衰矣
  故论语曰直哉史鱼
  纣杀王子比干而箕子被发阳狂
  比干谏而死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杀其身以彰君之恶名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为之不祥莫大焉解衣被发为狂而去之
  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以族从
  凡诸侯之卿大夫有功德者则命之立族使其子嗣之以守宗庙邓元知陈之必亡故以族去昔宫之奇谏虞不从亦族行之
  自是之后殷幷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与泄冶而失箕子与邓元也
  纣以文王十二年杀比干十三年为武王灭陈灵公鲁宣九年杀泄冶十一年而楚子县焉
  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自齐魏至案各本自讹作以脱魏字今从方本及贾谊新书
  昭王易王之子燕王平也能师事郭隗而为之立宫室于是修先君之怨于齐以求士也韩诗外传云以魏齐至之
  于是举兵而攻齐栖闵王于莒
  闵王威王之孙宣王之子齐王地也闵王三十年昭王与晋楚合谋而伐齐齐师大败乐毅为上将遂入临淄闵王出奔于卫卫不安去之邹鲁又不纳焉遂去于莒也
  燕度地计众案度各本讹作支今从方本不与齐均也然而所以能申意至于此者案而各本作知今从方本由得士也
  度犹计也昭王曰孤极知燕小力不足以报之然得贤士与之共国以雪先耻孤之愿也
  故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案恒各本讹作宜今从方本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故韩诗外传曰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其国未尝不安也
  明镜者所以察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今知恶古之危亡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则未有异于郤走而求及于前人也太公知之故兴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当世存者乎其不失可知也案此条有脱文贾谊新书云夫圣人之于圣者之死尚如比其厚也况当世存者乎其弗失可知矣兴微子之后封比干之墓见于本纪乐记云太公者公襄之也



  大戴礼记卷三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大戴礼记>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