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044
卷四十三 ◄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卷四十四 |
► 卷四十五 |
洪武二年八月癸亥朔,鄂国公常遇春柩车至龙江,上亲致奠为文以祭之曰:“自胡元季世天下大乱,生民涂炭未知所止,朕奋起临濠,驻师和阳。乙未之春,尔来依我,同渡大江,先拔采石,即取太平、建康,江东之地次第皆定。自是以来,马汗未干、甲胄未解,南破三衢,西围金斗,遂与伪汉鏖战鄱阳、九江之上,射死伪主陈友谅,攻围武昌,降其子理,湖湘悉平。南取赣城,抚南雄、南安,北定襄阳,旋师淮东,自泰至徐,尽有其地。东平浙右,破姑苏缚吴王张士诚以归。长淮东西、大江南北,功甚著焉!丁未之冬,俾尔副大将军北征中原,首下齐鲁,继取河洛,定幽赵晋冀,长驱入关,抚定秦陇,战胜攻取,莫当其锋。近因北平有警,乃与偏将军又复北向,转战永平、大宁,至于开平,悉皆底定。中国封疆,自昔正统之君少有得其全者,今朕全有中国,尔功懋焉,惟古名将未有过之者!天下克一,朕方将定功行赏,共享太平,少副报功之意,何意其未遂遽而云亡?曷谓柳河之川失我长城之将?丧今南还,见语无由,哀痛切心,与谁言哉?将军在时,朕实所依,将军既往,将谁与谋?不过临风兴慨,想其音容耳!灵车之至,朕亲临奠,思尔之情,言岂能尽?”祭毕,恸哭而还,命择地于钟山草堂之原,营墓建祠。
○甲子,故元总制贺宗哲以兵攻凤翔。
○高丽国王王颛遣其礼部尚书洪尚载等奉表贺即位、请封爵,且贡方物,中宫及皇太子皆有献。赐尚载以下罗绮有差。
○乙丑,骠骑卫从征降将宁文明潜遣人以军机事报贺宗哲,为逻骑所获,并文明斩之。
○大将军徐达调顺德守御平章韩政以兵赴庆阳,以温汉臣署原州同知。汉臣,前原州归附官也。既而,判官刘伯温(并非刘基)闻知,自宁夏来归,达命伯温亦还判原州,寻遣指挥刘广、铁甲冯等守之。
○明升使还,上赐玺书答之曰:“朕历观古之有蜀者,如公孙述、刘备、李特、王建、孟知祥辈,皆能乘机进取,而善守之道未闻。今足下监此,必图所以善守可也。朕连年出师,所向克捷,皆诸将用命,故能成功。远劳致礼,益见厚意,因使者还,姑以此复。”
○丙寅,庆阳小元帅降。
初,小元帥與張良臣共守慶陽,及王師攻圍日急,小元帥欲降,為良臣所囚。至是,城中降者夜劫小元帥出,詣大將軍營。達受之,令軍中“無虐降者”。
○元兵攻大同,平章李文忠等帅师击败之,擒其将脱列伯。时庆阳未下,上诏李文忠自北平往,合师攻之。师至太原间,大同受敌,文忠顾谓丞相赵庸等曰:“吾与若等受命而来,阃外之事有利于国者,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若候进止,岂不失机?”众皆诺。遂由代出雁门,至马邑,敌游骑数千奄至,猝遇我师,与战,败之,擒其平章刘帖木,进至白杨门。
時天雨雪,文忠疑有伏,乃身引數騎入山察視之:前軍已駐營,去敵五十里。文忠至,遽命徙五里,營於饅頭。其地阻水,先遣人由間道達大同城中,使知之。
元將脫列伯悉銳來攻,文忠令將士秣馬蓐(ru吃飽)食,閉營不出,先以兩營誘敵。自寅至辰,前營報數至,文忠不為動。頃之,度其饑疲,乃分軍為左、右翼,身當前鋒,奮擊,大敗之,生擒脫列伯,降其眾萬餘,獲馬匹、輜重甚眾。
縛脫列伯詣軍門,文忠命解其縛,與之共食。遂進兵東勝州,至莽哥倉而還。
先是,元主北走,屯蓋里泊,命脫列伯、孔興以重兵攻大同,欲圖恢復。至是,脫列伯被擒,孔興走綏德,其部將復斬之來降。元主知事不濟,無復南向矣。
○丁卯,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大将军徐达命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以兵驻灵台。
○李茂所领骑兵千人叛归贺宗哲,茂脱身,独还大将军营。
○戊辰,祭大社大稷。
○己巳,上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谕之曰:“朕观《周礼》所记未及百人,后世至逾数千,卒为大患。今虽未能复古,亦当为防微之计。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醯醢、司服、守祧数事,今朕亦不过以备使令,非别有委任。可斟酌其宜,毋令过多。”
又顧謂侍臣曰:“此輩自古以來,求其善良千百中不一、二見,若用以為耳目,即耳目蔽矣,以為腹心,即腹心病矣!馭之之道,但常戒敕,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則驕恣,畏法則檢束,檢束則自不敢為非也。”
乃定置內使監:奉御六十人、尚寶一人、尚冠七人、尚衣十人、尚佩九人、尚藥七人、紀事二人、執膳四人、司脯二人、司香四人、太廟司香四人、涓潔二人。
置尚酒、尚醋、尚面、尚染四局,局設正一人、副二人。
置御馬、御用二司,司設正一人、副二人。
內府庫設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內倉監設令一人、丞二人。
及置東宮典歷、典翰、典膳、典服、典藥、典乘。
兵六局,局設局郎一人、丞一人。
又置門官: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玄武門、奉天門、左右順門、左右紅門、皇宮門、坤寧門、宮左門、宮右門,各設門正一人、副一人。
東宮門官、春和門、東宮後門、宮左門、宮右門,各設門正一人、副一人。
○庚午,礼部尚书崔亮太常少卿陈昧等言:“旧制朝贺之礼,赞礼者既唱三,舞蹈讫,三唱山呼,而群臣拱手,加额与乐工军校齐声称:‘万岁’者三,近改拟,山呼为赞呼百官应之曰:‘天辅有德’;曰:‘海宇咸宁’曰:‘圣躬万福’,臣等窃谓殿廷之礼,至于尊严赞呼之际,贵呼齐一,今百官三呼,应声欢哗不齐,诚为失仪,况山呼故事循行已久,甚为严肃,宜仍其旧,从之。
○癸酉,大将军徐达以曲子站,故元来降佥院李荣署,环州知州贾宽署州判官。
○元史成,中书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等奉表进表曰:“伏以纪一代以为书,史法相沿于迁、固;考前王之成宪,周家有监于夏、殷。盖因已往之废兴,用作将来之法戒。惟元氏之有国,本朔漠以造家。事兵戈而争强,并部落者十世;逐水草而为食,擅雄长于一隅。逮至成吉思之时,聚会斡难河之上,方尊位号,始定教条。既近取于乃蛮,复远攻于回纥。渡黄河以蹴西夏,逾居庸以瞰中原。太宗继之,而金源为墟。世祖承之,而宋箓遂讫。立经陈纪,用夏变夷。肆宏远之规模,成混一之基业。爰及成、仁之主,见称愿治之君。唯祖训之式遵,思孙谋之是遗。自兹以降,亦号隆平。丰亨豫大之言,一倡于天历之世;离析涣奔之祸,驯致于至正之朝。徒玩细娱,浸忘远虑。权奸蒙蔽于外,嬖幸蛊惑于中。周纲遽致于陵迟,汉网实因于疏阔。由是群雄角逐,九域瓜分。风波徒沸于重溟,海岳竟归于真主。钦惟皇帝陛下奉天承运,济世安民。建万世之丕图,绍百王之正统。大明出而爝火息,率土生辉;迅雷鸣而众响销,鸿音斯播。载念盛衰之故,乃推忠厚之仁。佥言实既亡而名亦随亡,独谓国可灭而史不当灭。特诏遗逸之士,欲求论议之公。文辞勿致于艰深,事迹务令于明白。苟善恶了然在目,庶劝惩有益于人。此皆天语之丁宁,足见圣心之广大。于是命臣濂等,协恭刊裁,臣尧宽等分科修纂。上自太祖,下迄宁宗,据十三朝实录之文,成百馀卷粗完之史分科修纂。若自元统以后,则其载籍靡存。已遣使而旁求,俟续编而上送。愧其才识之有限,弗称三长;兼以纪述之未周,殊无寸补。臣善长忝司钧轴,幸睹成书。信传信而疑传疑,仅克编摩于岁月;笔则笔而削则削,敢言褒贬于春秋。仰尘乙夜之观,期作千秋之鉴。所撰元史,本纪三十七卷,志五十三卷,表六卷,传六十三卷,通一百五十九卷,谨缮写装潢成一百二十册,随表以进。上览之,诏:誊写刊行赏汪克宽等十六人白金各三十二两,文绮帛各四匹,总裁官宋濂等倍之。
○甲戌,上遣都督佥事吴祯,以敕书往谕大将军徐达曰:如克庆阳宜,令右副将军都督同知冯宗异掌总兵印统军驻庆阳,节制各镇兵马,粮饷不给,从前规措,无致伤民,巩昌临洮兰州诸军镇守如故兵不足者,益之如河中四外已宁,则以都督同知康茂才所部士卒三分之,茂才师其二往镇山西。凡太原诸城悉听节制,其一,增守狭西,务在处置得宜,然后大将军达偏将军和回京,定议功赏俟。朕与大将军葬鄂国公,毕日大将军当复往,定守边之策,戍守诸将,诰命悉颁其家,可谕朕意。都督佥事吴祯就令同宗异,驻庆阳平章李伯升同都督佥事,耿炳文守狭西。
○乙亥,倭人寇淮安,镇抚吴佑等击败其众于天麻山,擒五十七人,事闻,赐佑等绮帛有差。
○丙子,遣符宝郎偰斯赍诏及金印诰文往高丽,封王颛为国王,诏曰:自有元之失驭,兵争夷夏者,列若星陈。至于擅土宇、异声教,岂殊于瓜分。虐黔黎、专生杀,不异于五季。若此者将及二纪。治在人思,眷从天至。朕本布衣,君位中国,抚诸夷于八极、各相安于彼此,他无肆侮于边陲,未尝妄兴于九伐。尔高丽天造东夷,地设险远。朕意不司,简生衅隙,使各安生。何数请隶而辞意益坚,群臣皆言当纳所请,是以一视同仁,不分化外,允其虔恳,命承前爵,仪从本俗,法守旧章。呜呼!尽夷夏之咸安,必上天之昭鉴,既从朕命,勿萌衅端,故兹诏示,想宜知悉。诰曰:“咨尔高丽国王王颛世守朝鲜,绍前王之令绪,恪尊华夏,为东土之名藩。当四方之既平,尝专使而往报,即陈表贡,备悉衷诚,良由素习于文风,斯克勤修于臣职,允宜嘉尚,是用褒崇。今遣使赍印仍封为高丽国王,仪制服用许从本俗。於戏!保民社而肇封式,遵典礼传子孙于永世。作镇边陲,其服训词,益绥福履。仍赐颛《大统历》一本,锦绣绒绮十匹,又赐其王母妃金绮纱罗各四匹,并赐其相国申肫侍中李春富李仁人文绮纱罗十二匹。
○戊寅,大将军徐达督诸军攻庆阳,于是将士争穴,其城城中极力救御,然奔逸归附者甚众。
○庚辰,都督佥事陈德以所获张思道部将右丞王让等八人送大将军营时,思道以庆阳受围日久知其弟良臣力不能支,乃遣让等自宁夏持其金带及所服白氎衣与良臣为信,且言王保保已往永昌俾,以城降行至环州,为德所获。
○天鸣
○辛巳,礼部尚书崔亮奏:“按《周礼》太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大神祇享先王亦如之。唐制凡大祀斋戒皆前七日集尚书省,大尉誓曰某月日祀某神祇各扬其职,不共其事。国有常刑,宋《南郊仪注》前七日,命太尉誓百官于尚书省,曰今年某月日皇帝有事于南郊,各扬其职,不共其事。国有常刑,元制祀前五日百官于中书省,受誓戒。今拟大祀,前七日陪祀官诣中书省,受誓戒曰皇帝有事于某所,百官其听誓戒,各扬其职,不供其事。国有常刑,制可。
○贺宗哲右丞葛彬诣大将军降。
○盐池馆逻骑获王保保麾下知院都事等,送大将军营。
○壬午,擢给事中安统为兵部尚书。
○癸未,克庆阳,初,张良臣之复叛也。自以其城高险而上有井泉,可据以守。其兵又精悍,养子七人,皆善战。军中语曰:不怕金牌张惟,怕七条枪。又倚其兄张思道与王保保为声援,贺宗哲、韩扎儿等为羽翼,姚晖葛八之徒为爪牙,故欲拒守以图大功。及王师列营城下,以困之,良臣不得逞数出又不利又遣人赴宁夏求援,皆被获。内外音问不通,而粮饷乏绝至煮人汁丸泥咽之。平章姚晖熊左丞胡知院葛八等知事不济争献门,纳师达勒兵入,自北门,良臣父子俱投井中。达命指挥朱杲引出斩之,遣指挥陆成赴京奏捷。明日,诛良臣之党柴知院等二百馀人,收其小平章等银印以都督佥事陈德守之。
○贺宗哲遁去。
先是,宗哲攻鳳翔,指揮金興旺、知府周煥等嬰城拒守,矢石並下,敵眾不敢近,乃以荊為龜笆,五人負之,連絡至城西北,攻鳳凰寨。城上投槁焚之,敵輒以鐵鉤攫槁而去。復墜石壓之,而敵攻不已,興旺與煥等謀曰:“彼之急攻,謂我援兵不至,必不能出戰也。若出其不意出師搗之,可以折其沖。”於是,分兵出西、北二門奮擊之。復自城上縋兵下搏戰,敵稍卻,有頃,卷營而去。眾欲追之,百戶王輅曰:“彼未敗而退,必伏兵誘我也。”遂斂眾,遣騎往偵之,至五里,彼伏果發。既而,敵眾復還,攻城益急,眾見敵勢盛,欲從北門鼓行趨長安,興旺與輅叱之曰:“死生當與城俱,以報國家!豈可去也?”眾乃止。
(王)輅先承上命往臨洮收集李思齊降卒還京師,遇亂因以其眾入城,與興旺並力備禦。旺以輅所將皆新附之眾,慮其生變,乃紿眾曰:“王百戶兵新至,宜有以犒之。”遂括城中牛畜,復以布囊盛草,若將餉輅士馬然。輅眾以為然,並守益力。
宗哲攻城凡十五日,或隧地或突至甕城,城中隨方備禦,敵不得入。至是,聞慶陽已下,乃引去。
事聞,上遣使勞興旺等,賜白金(每)人百兩。
○右副将军冯宗异,自驿马关遣人送贺宗哲麾下降将崔知院等二十七人、马二十四匹至大将军营。
○以商暠为广西行省参政,周添祥为广东行省参政,韩原为福建行省参政,梁子忠为尚宝司卿,陈子琳为刑部侍郎。
○甲申,上以每岁祀天地、社稷、岳镇、海渎、灵星诸神皆设坛,祭有定期,然祭之日或为风雨所飘,顿而升降,出入之际,奔走百执事之人冠服沾湿,非惟不便于行事,又因以亵神,因谕礼官“考求前代有于坛为殿屋、蔽风雨、便于行事者”。至是,礼部尚书崔亮奏:“考宋祥符九年议,南郊坛祀昊天上帝,或值雨雪,则就太尉斋厅望祭。元《经世大典》载,社稷坛壝外垣之内、北垣之下,亦当建屋七间,南望二坛以备风雨,曰‘望祀堂’。请依此制,于圆丘、方丘坛南皆建殿九间,社稷坛北建殿七间,为望祭之所,遇风雨则于此望祭焉。”上从之。
亮又奏:“靈星、壽星、司中、司命、司民、司祿諸神,即《周禮》幽榮之祭也。漢嘗立靈星祠以祀之,然星之祭所以壇而不屋者,將以通天地風雨霜露之氣也。屋而祭之,似爭(違抗)於《禮》,故唐宋不用。然諸壇既為殿屋,則靈星諸祠亦為殿,望祀為便。”
上曰:“風雨星辰之神,其氣流通,其神無所不在。且祭壇有屋,所以棲神靈風雨,便於行事,何不可也?靈星諸神,其準漢制,於城南為壇屋以祭。”
亮又奏:“太常議,壽星於聖壽日致祭,同日祭司中、司命、司民、司祿,示與民同受其福也。八月望日則祀靈星,皆遣官行禮以為常制。” 從之。
○丁亥,礼部奏:“按《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器用陶匏,丸器尚质故也。《周礼·笾》:人凡祭祀,供簠簋之实。《疏》曰:外祀用丸簋。今祭祀用磁,已合古意,惟盘盂之属与古之簠簋登豆制异。今拟凡祭器皆用磁,其式皆仿古之簠簋豆登,惟笾以竹。”诏从之。
○赐国子生冬衣。
○大将军徐达师次驿马关。
○戊子,监察御史睢稼言:“《周官》有悬法象魏之文,《礼经》载乡饮读法之说,皆导民之礼法,而远刑辟也。今新《律》颁布天下,乡井细民犹有不通其说者,宜仿古人月吉读法之典,命府州县长吏,凡遇月朔,会乡之老少,令儒生读《律》,解析其义,使之通晓,则人皆知畏法而犯者寡矣。”
上曰:“感人以法,不若感人以心,敦信義而勵廉恥,此化民之本也。故羞惡之心生,則非僻之私格;外防之法密,則茍免之行興。卿言讀《律》,固可禁民為非,若謂使民無犯,要當深求其本也。”
○命赏征陜西、北平将校还者,文绮帛(每)人二匹。
○命江西行省平章陆仲亨署大都督府事。
○置海南卫,以指挥佥事孙安守之。
○己丑,大将军徐达师至原州,右副将军冯宗异、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俱以兵会。
○庚寅,礼部尚书崔亮奏:“《周官·天子五祀》:曰门、曰户,人之所出;曰中霤,人之所居;曰灶、曰井,人之所养。故杜佑曰:天子诸侯必立五祀,所以报德也。今拟依《周官·五祀》,止于岁终腊享,通祭于庙门外,群臣则四品以上祀中霤、门、灶三神,五品以下祀门、灶二神,庶合礼意。”上命著为令。
○上遣使谕元将扩廓帖木儿曰:“昔帝王之得天下,当大功垂成之际,尤必广示恩信,虽素相仇敌者,亦皆收而并用之,所以法天地之量而成混一之业也。朕自起兵淮右,收揽群雄,平定华夏,惟西北边备未撤,盖以尔守孤城,保其馀众远处沙漠,朕甚念之。是用特与湔涤,示兹至怀,必能知时达变,慨然来归。其部下将帅及各部流移军士,多我中土之人,果能革心从顺,文武智谋当一一用之。有愿还乡者,听其(便)。贺宗哲、孙肃、赵恒等,朕悉涵容,皆所不计。投机之会,间不容发!朕言不再,其审图之。”
○改骁骑卫为龙虎卫。
○置燕山前、后二卫。
○改福宁州为福宁县。
○临川守御千户胡朝宗受贿,法当死,上出幸三山门,朝宗父母拜伏道左,涕泣哀诉:“惟有此子,死则老无所依。”上闵之,俾减死论终,养其父母。
○大将军徐达闻贺宗哲由六盘山遁去,遣都督副使顾时、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将骑万人追之。
○是月,诏儒臣修纂《礼书》。时上以国家创业之初,礼制未备,敕中书省令天下郡县举素志高洁、博通古今、练达时宜之士、年四十以上者,礼送至京,参考古今制度,以定一代之典。其年过五十、及四十非深知经术者,勿遣。于是,儒士徐一夔、梁寅、刘于、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彜、蔡深、滕公琰至京。时曾鲁以《元史》方成共奏,留之,因命与诸儒同纂修。
○上遣金吾卫千户秦毅赍敕书往谕大将军徐达曰:“顷以中原扰攘,西陲未靖,命大将军统帅六师奉行天讨。今元都底定,关陜悉平,将军之功大矣!朕深闵将军久劳于外,尝遣都督佥事吴祯往谕朕意,未闻班师之期,朕日望之。敕至,可即日上道。其镇守方略,悉如前敕。”
○召河间----长芦转运使周浈入朝。
○礼部言:“光禄寺卿职奉御膳,今宰相、儒臣侍食,亦(光禄寺)卿供之,于礼未安。宜设直长四员,遇百官赐食御前者,则令供事。”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