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卷007
目录 | 大智度论 | |
◀上一卷 | 卷007 | 下一卷▶ |
大智度初品中佛土愿释论第十三(卷第七)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经】
愿受无量诸佛世界。
【论】
诸菩萨见诸佛世界无量严净,发种种愿。
有佛世界都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者;菩萨见已,自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亦当如是。
有佛世界七宝庄严,昼夜常有清净光明,无有日月;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常有严净光明,亦当如是。
有佛世界一切众生皆行十善,有大智慧,衣被饮食,应念而至;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中众生,衣被饮食,亦当如是。
有佛世界纯诸菩萨,如佛色身三十二相,光明彻照,乃至无有声闻、辟支佛名,亦无女人,一切皆行深妙佛道,游至十方,教化一切;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中众生,亦当如是。
如是等无量佛世界种种严净,愿皆得之。以是故名“愿受无量诸佛世界”。
问曰:
诸菩萨行业清净,自得净报,何以要须立愿然后得之?譬如田家得谷,岂复待愿?
答曰:
作福无愿,无所摽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譬如销金,随师所作,金无定也。如佛所说:
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禅法;闻人中有富乐人,心常念著,愿乐不舍,命终之后,生富乐人中。
复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禅法;闻有四天王天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专念色欲,化来从己)、他化自在天(此天他化色欲,与之行欲,展转如是,故名他化自在),心常愿乐,命终之后,各生其中;此皆愿力所得。
菩萨亦如是,修净世界愿,然后得之。以是故知,因愿受胜果。
复次,庄严佛世界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世界愿亦复如是,福德如牛,愿如御者。
问曰:
若不作愿,不得福耶?
答曰:
虽得,不如有愿;愿能助福,常念所行,福德增长。
问曰:
若作愿得报,如人作十恶,不愿地狱,亦不应得地狱报?
答曰:
罪福虽有定报,但作愿者修少福,有愿力故得大果报,如先说。罪中报苦,一切众生皆愿得乐,无愿苦者,是故不愿地狱。以是故,福有无量报,罪报有量。
有人言:最大罪在阿鼻地狱,一劫受报;最大福在非有想非无想处,受八万大劫报。诸菩萨净世界愿,亦无量劫入道得涅槃,是为常乐。
问曰:
如〈泥黎品〉中谤般若波罗蜜罪,此间劫尽,复至他方泥黎中,何以言“最大罪受地狱中一劫报”?
答曰:
佛法为众生故,有二道教化:一者、佛道,二者、声闻道。
声闻道中作五逆罪人,佛说受地狱一劫;菩萨道中破佛法人,说此间劫尽,复至他方受无量罪。
声闻法最第一福,受八万劫;菩萨道中大福,受无量阿僧祇劫。
以是故福德要须愿,是名“愿受无量诸佛世界”。
【经】
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
【论】
“无量佛土”,名十方诸佛土。“念佛三昧”,名十方三世诸佛,常以心眼见,如现在前。
问曰:
云何为念佛三昧?
答曰:
念佛三昧有二种:一者、声闻法中,于一佛身,心眼见满十方;二者、菩萨道于无量佛土中,念三世十方诸佛。
以是故言“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
问曰:
如菩萨三昧种种无量,何以故但赞是菩萨念佛三昧常现在前?
答曰:
是菩萨念佛故,得入佛道中。以是故,念佛三昧常现在前。
复次,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馀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
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馀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者。如说:昔有五百估客,入海采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中,船去𫘝疾。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答言:“见三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言:“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一是实日,两日是鱼眼,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我曹了矣!各各求诸天神以自救济!”是时诸人各各求其所事,都无所益。中有五戒优婆塞语众人言:“吾等当共称南无佛,佛为无上,能救苦厄!”众人一心同声称南无佛。是鱼先世是佛破戒弟子,得宿命智,闻称佛声心自悔悟,即便合口,船人得脱。以念佛故,能除重罪、济诸苦厄,何况念佛三昧!
复次,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故应常念佛。
复次,常念佛得种种功德利。譬如大臣特蒙恩宠常念其主;菩萨亦如是,知种种功德、无量智慧皆从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汝言“云何常念佛,不行馀三昧”者,今言“常念”,亦不言“不行馀三昧”,行念佛三昧多,故言“常念”。
复次,先虽说空、无相、无作三昧,未说念佛三昧,是故今说。
【经】
能请无量诸佛。
【论】
“请”有二种:
一者、佛初成道,菩萨夜三、昼三六时礼请;偏袒右肩,合掌言:“十方佛土无量诸佛初成道时未转法轮,我某甲请一切诸佛为众生转法轮度脱一切。”
二者、诸佛欲舍无量寿命入涅槃时,菩萨亦夜三时、昼三时,偏袒右肩,合掌言:“十方佛土无量诸佛,我某甲请令久住世间,无央数劫度脱一切,利益众生。”
是名“能请无量诸佛”。
问曰:
诸佛之法,法应说法广度众生,请与不请法自应尔,何以须请?若于自前面请诸佛则可,今十方无量佛土诸佛亦不自见,云何可请?
答曰:
诸佛虽必应说法,不待人请,请者亦应得福。如大国王虽多美膳,有人请者必得恩福,录其心故。又如慈心念诸众生令得快乐,众生虽无所得,念者大得其福。请佛说法,亦复如是。
复次,有诸佛无人请者,便入涅槃而不说法。如《法华经》中多宝世尊,无人请故便入涅槃。后化佛身及七宝塔,证说《法华经》故,一时出现。亦如须扇多佛,弟子本行未熟,便舍入涅槃,留化佛一劫以度众生。今是释迦文尼佛,得道后五十七日寂不说法;自言:“我法甚深,难解难知!一切众生缚著世法,无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乐。”是时,诸菩萨及释提桓因、梵天王诸天合掌敬礼,请佛为诸众生初转法轮。佛时默然受请,后到波罗[木*柰]鹿林中转法轮。如是,云何言请无所益?
复次,佛法等观众生,无贵无贱,无轻无重;有人请者,为其请故便为说法。虽众生不面请佛,佛常见其心亦闻彼请;假令诸佛不闻不见,请佛亦有福德,何况佛悉闻见而无所益?
问曰:
既知请佛有益,何以正以二事请?
答曰:
馀不须请,此二事要必须请;若不请而说,有外道辈言:“体道常定,何以著法,多言多事?”以是故,须请而说。若有人言:“若知诸法相,不应贪寿久住世间而不早入涅槃。”以是故须请。若不请而说,人当谓佛爱著于法,欲令人知;以是故,要待人请而转法轮。诸外道辈自著于法,若请、若不请而自为人说;佛于诸法不著不爱,为怜愍众生故,有请佛说者,佛便为说,诸佛不以无请而初转法轮。如偈说:
“诸佛说何实, 何者是不实, 实之与不实, 二事不可得。 如是真实相, 不戏于诸法; 怜愍众生故, 方便转法轮。”
复次,佛若无请而自说法者,是为自显自执法,应必答十四难。今诸天请佛说法,但为断老病死,无戏论处,是故不答十四难无咎。以是因缘故,须请而转法轮。
复次,佛在人中生,用大人法故,虽有大悲,不请不说;若不请而说,外道所讥。以是故,初要须请。又复外道宗事梵天,梵天自请,则外道心伏。
复次,菩萨法,昼三时、夜三时常行三事:
一者、清旦偏袒右肩,合掌礼十方佛,言:“我某甲若今世、若过世无量劫,身口意恶业罪,于十方现在佛前忏悔,愿令灭除,不复更作。”中、暮、夜三亦如是。
二者、念十方三世诸佛所行功德,及弟子众所有功德,随喜劝助。
三者、劝请现在十方诸佛初转法轮,及请诸佛久住世间无量劫,度脱一切。
菩萨行此三事,功德无量,转近得佛。以是故须请。
【经】
能断种种见、缠及诸烦恼。
【论】
“见”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断。
常见者,见五众常,心忍乐;断见者,见五众灭,心忍乐。
一切众生多堕此二见中。菩萨自断此二,亦能除一切众生二见,令处中道。
复有二种见:有见、无见。
复有三种见:一切法忍,一切法不忍,一切法亦忍亦不忍。
复有四种见: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亦非常亦非无常。
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亦如是。
有死后如去,有死后不如去,有死后如去不如去,有死后亦不如去亦不不如去。
复有五种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
如是等种种诸见,乃至六十二见断。如是诸见,种种因缘生,种种智门观,种种师边闻。如是种种相,能为种种结使作因,能与众生种种苦,是名“种种见”。“见”义,后当广说。
“缠”者,十缠:瞋缠、覆罪缠、睡缠、眠缠、戏缠、掉缠、无惭缠、无愧缠、悭缠、嫉缠。
复次,一切烦恼结绕心故,尽名为“缠”。
“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烦恼有二种:内著,外著——内著者,五见、疑、慢等;外著者,淫、瞋等;无明内外共。
复有二种结:一、属爱,二、属见。
复有三种:属淫,属瞋,属痴。
是名烦恼。
缠者,有人言“十缠”,有人言“五百缠”。
烦恼名一切结使:结有九结,使有七,合为九十八结。
如《迦旃延子阿毘昙》义中说:十缠、九十八结,为百八烦恼。
《犊子儿阿毘昙》中结使亦同缠,有五百。
如是诸烦恼,菩萨能种种方便自断,亦能巧方便断他人诸烦恼。
如佛在时,三人为伯、仲、季,闻毘耶离国淫女人名庵罗婆利,舍婆提有淫女人名须曼那,王舍城淫女人名优钵罗槃那。有三人各各闻人赞三女人端正无比,昼夜专念,心著不舍,便于梦中梦与从事。觉已心念:“彼女不来,我亦不往,而淫事得办。”因是而悟:“一切诸法皆如是耶?”于是往到𩙥陀婆罗菩萨所,问是事。𩙥陀婆罗答言:“诸法实尔,皆从念生。”如是种种为此三人方便巧说诸法空,是时三人即得阿鞞跋致。
是诸菩萨亦复如是,为诸众生种种巧说法,断诸见、缠、烦恼。是名“能断种种见、缠及诸烦恼”。
【经】
游戏出生百千三昧。
【论】
诸菩萨禅定心调,清净智慧方便力故,能生种种诸三昧。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复有三种三昧: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
复有四种三昧:欲界系三昧、色界系三昧、无色界系三昧,不系三昧。
是中所用菩萨三昧,如先说,于佛三昧中未满,勤行勤修故,言“能出生”。
问曰:
诸菩萨何以故出生游戏是百千种三昧?
答曰:
众生无量,心行不同,有利有钝,于诸结使有厚有薄;是故菩萨行百千种三昧,断其尘劳。譬如为诸贫人欲令大富,当备种种财物,一切备具,然后乃能济诸贫者。又复如人欲广治诸病,当备种种众药,然后能治。菩萨亦如是,欲广度众生故,行种种百千三昧。
问曰:
但当出生此三昧,何以故复游戏其中?
答曰:
菩萨心生诸三昧,欣乐出入自在,名之为“戏”,非结爱戏也。“戏”名自在;如师子在鹿中自在无畏故,名为“戏”。是诸菩萨于诸三昧有自在力,能出能入亦能如是。
馀人于三昧中,能自在入,不能自在住、自在出;有自在住,不能自在入、自在出;有自在出,不能自在住、自在入;有自在入、自在住,不能自在出;有自在住、自在出,不能自在入。
是诸菩萨能三种自在,故言“游戏出生百千三昧”。
【经】
诸菩萨如是等无量功德成就。
【论】
是诸菩萨共佛住,欲赞其功德,无量亿劫不可得尽。以是故言“无量功德成就”。
【经】
其名曰:𩙥陀婆罗菩萨(秦言善守)、剌那伽罗菩萨(秦言宝积)、导师菩萨、那罗达菩萨、星得菩萨、水天菩萨、主天菩萨、大意菩萨、益意菩萨、增意菩萨、不虚见菩萨、善进菩萨、势胜菩萨、常勤菩萨、不舍精进菩萨、日藏菩萨、不缺意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尸利菩萨(秦言妙德)、执宝印菩萨、常举手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无量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皆是补处绍尊位者。
【论】
如是等诸菩萨,共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问曰:
如是菩萨众多,何以独说二十二菩萨名?
答曰:
诸菩萨无量千万亿,说不可尽,若都说者,文字所不能载。
复次,是中二种菩萨:居家、出家。
善守等十六菩萨,是居家菩萨;𩙥陀婆罗居士菩萨,是王舍城旧人;宝积王子菩萨,是毘耶离国人;星得长者子菩萨,是瞻波国人;导师居士菩萨,是舍婆提国人;那罗达婆罗门菩萨,是弥梯罗国人;水天优婆塞菩萨。
慈氏、妙德菩萨等,是出家菩萨。
观世音菩萨等,从他方佛土来。
若说居家,摄一切居家菩萨;出家、他方亦如是。
问曰:
善守菩萨有何殊胜,最在前说?若最大在前,应说遍吉、观世音、得大势菩萨等;若最小在前,应说肉身初发意菩萨等。
答曰:
不以大,不以小,以善守菩萨是王舍城旧人,白衣菩萨中最大。佛在王舍城欲说般若波罗蜜,以是故最在前说。
复次,是善守菩萨,无量种种功德,如《般舟三昧》中,佛自现前赞其功德。
问曰:
若弥勒菩萨应称补处,诸馀菩萨何以复言“绍尊位者”?
答曰:
是诸菩萨于十方佛土皆补佛处。
◎大智度初品中放光释论第十四
【经】
尔时,世尊自敷师子座,结加趺坐,直身系念在前,入三昧王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
【论】
问曰:
佛有侍者及诸菩萨,何以故自敷师子座?
答曰:
此是佛所化成,欲以可适大众,以是故,阿难不能得敷。
复次,佛心化作,故言“自敷”。
问曰:
何以名“师子座”?为佛化作师子,为实师子来,为金银木石作师子耶?又师子非善兽故,佛所不须,亦无因缘故,不应来!
答曰:
是号名“师子”,非实师子也。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师子座”。譬如今者国王坐处,亦名师子座。
复次,王呼健人,亦名人师子;人称国王,亦名人师子。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人师子。
问曰:
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结加趺坐?
答曰:
诸坐法中结加趺坐最安隐,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摄持手足,心亦不散;又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隐。
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
如是坐者,出家人法,在林树下结加趺坐,众人见之皆大欢喜,知此道人必当取道。如偈说:
“若结加趺坐, 身安入三昧; 威德人敬仰, 如日照天下。 除睡懒覆心, 身轻不疲懈; 觉悟亦轻便, 安坐如龙蟠。 见画加趺坐, 魔王亦愁怖, 何况入道人, 安坐不倾动。”
以是故,结加趺坐。
复次,佛教弟子应如是坐。有外道辈,或常翘足求道、或常立、或荷足——如是狂狷,心没邪海,形不安隐;以是故,佛教弟子结加趺直身坐。何以故直身?心易正故,其身直坐则心不懒;端心正意,系念在前。若心驰散,摄之令还。欲入三昧故,种种驰念皆亦摄之;如此系念,入三昧王三昧。
云何名“三昧王三昧”?是三昧于诸三昧中最第一自在,能缘无量诸法。如诸人中王第一,王中转轮圣王第一,一切天上天下佛第一;此三昧亦如是,于诸三昧中最第一。
问曰:
若以佛力故,一切三昧皆应第一,何以故独称三昧王为第一?
答曰:
虽应以佛神力故,佛所行诸三昧皆第一,然诸法中应有差降。如转轮圣王众宝,虽胜一切诸王宝,然此珍宝中自有差别,贵贱悬殊。
是三昧王三昧,何定摄?何等相?
有人言:三昧王三昧名为自在相,善五众摄,在第四禅中。何以故?
一切诸佛于第四禅中行见谛道,得阿那含,即时十八心中得佛道。
在第四禅中舍寿,于第四禅中起,入无馀涅槃。
第四禅中有八生住处。
背舍、胜处、一切入多在第四禅中。
第四禅名不动,无遮禅定法。欲界中诸欲遮禅定心,初禅中觉观心动,二禅中大喜动,三禅中大乐动,四禅中无动。
复次,初禅火所烧,二禅水所及,三禅风所至,四禅无此三患;无出入息,舍念清净。
以是故,三昧王三昧应在第四禅中,如好宝物置之好藏。
更有人言:佛三昧谁能知其相?一切诸佛法,一相无相,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馀三昧尚不可量、不可数、不可思议,何况三昧王三昧!如此三昧,唯佛能知。如佛神足、持戒尚不可知,何况三昧王三昧!
复次,三昧王三昧,诸一切三昧皆入其中故,名三昧王三昧。譬如阎浮提众川万流皆入大海,亦如一切民人皆属国王。
问曰:
佛一切智无所不知,何以故入此三昧王三昧,然后能知?
答曰:
欲明智慧从因缘生故,止外道六师辈言“我等智慧一切时常有、常知”故。以是故言“佛入三昧王三昧故知,不入则不知。”
问曰:
若如是者,佛力减劣!
答曰:
入是三昧王三昧时,不以为难,应念即得;非如声闻、辟支佛、诸小菩萨方便求入。
复次,入是三昧王三昧中,令六神通通彻十方,无限无量。
复次,佛入三昧王三昧,种种变化现大神力。若不入三昧王三昧而现神力者,有人心念:“佛用幻力、咒术力,或是大力龙神力,或是天,非是人。何以故?一身出无量身,种种光明变化故,谓为非人。”断此疑故,佛入三昧王三昧。
复次,佛若入馀三昧中,诸天、声闻、辟支佛或能测知;虽言佛神力大而犹可知,敬心不重。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中,一切诸众圣,乃至十住菩萨不能测知,不知佛心何所依、何所缘。以是故,佛入三昧王三昧。
复次,佛有时放大光明,现大神力:如生时、得道时、初转法轮时、诸天圣人大集会时、若破外道时,皆放大光明。今欲现其殊特故,放大光明,令十方一切天人众生及诸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皆得见知。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
复次,光明神力有下、中、上:咒术、幻术能作光明变化,下也;诸天龙神报得光明神力,中也;入诸三昧,以今世功德心力,放大光明现大神力,上也。以是故,佛入三昧王三昧。
问曰:
如诸三昧各各相,云何一切三昧悉入其中?
答曰:
得是三昧王三昧时,一切三昧悉得,故言“悉入其中”。是三昧力故,一切诸三昧皆得,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以是故名为“入”。
复次,入是三昧王三昧中,一切三昧欲入即入。
复次,入是三昧王三昧,能观一切三昧相,如山上观下。
复次,佛入是三昧王三昧中,能观一切十方世界,亦能观一切众生。
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
【经】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庠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
【论】
问曰:
云何世尊入三昧王三昧无所施作,而从定起观视世界?
答曰:
佛入是三昧王三昧,一切佛法宝藏悉开悉看。是三昧王三昧中观已,自念:“我此法藏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然后从三昧安庠而起,以天眼观众生,知众生贫苦。此法藏者从因缘得,一切众生皆亦可得,但坐痴冥,不求不索。以是故,举身微笑。
问曰:
佛有佛眼、慧眼、法眼,胜于天眼,何以用天眼观视世界?
答曰:
肉眼所见不遍故;慧眼知诸法实相;法眼见是人以何方便、行何法得道;佛眼名一切法现前了了知。
今天眼缘世界及众生,无障无碍,馀眼不尔。慧眼、法眼、佛眼虽胜,非见众生法;欲见众生,唯以二眼:肉眼、天眼。以肉眼不遍,有所障故,用天眼观。
问曰:
今是眼在佛,何以名为“天眼”?
答曰:
此眼多在天中,天眼所见,不碍山壁树木。若人精进、持戒、禅定行力得,非是生分。以是故,名为天眼。
复次,人多贵天,以天为主,佛随人心,以是故名为天眼。
复次,天有三种:名天、生天、净天。
名天:天王、天子是也。
生天:释、梵诸天是也。
净天:佛、辟支佛、阿罗汉是也。
净天中尊者是佛,今言“天眼”,亦无咎也。
“天眼观视世界”者,以世界众生常求安乐而更得苦;心著吾我,是中实无吾我。众生常畏苦而常行苦,如盲人求好道,反堕深坑。
如是等种种观已,举身微笑。
问曰:
笑从口生,或时眼笑,今云何言“一切身笑”?
答曰:
佛,世界中尊,得自在,能令一切身如口、如眼,故皆能笑。
复次,一切毛孔皆开,故名为笑;由口笑欢喜故,一切毛孔皆开。
问曰:
佛至尊重,何以故笑?
答曰:
如大地,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动;佛亦如是,若无事及小因缘则不笑,今大因缘故一切身笑。云何为大?佛欲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央数众生当续佛种,是为大因缘。
复次,佛言:“我世世曾作小虫、恶人,渐渐集诸善本,得大智慧;今自致作佛,神力无量最上最大。一切众生亦可得尔,云何空受勤苦而堕小处?”以是故笑。
复次,有小因大果、小缘大报。如求佛道,赞一偈、一称南无佛、烧一捻香,必得作佛;何况闻知诸法实不生不灭、不不生不不灭,而行因缘业亦不失!以是事故笑。
复次,般若波罗蜜相,清净如虚空,不可与,不可取。佛种种方便,光明神德,欲教化一切众生令心调柔,然后能信受般若波罗蜜。以是故,因笑放光。
笑有种种因缘:有人欢喜而笑,有人瞋恚而笑,有轻人而笑,有见异事而笑,有见可羞耻事而笑,有见殊方异俗而笑,有见希有难事而笑。
今是第一希有难事:诸法相,不生不灭,真空无字无名,无言无说;而欲作名立字,为众生说令得解脱,是第一难事。譬如百由旬大火聚,有人负干草入火中过,不烧一叶,是甚为难。佛亦如是,持八万法众名字草,入诸法实相中,不为染著火所烧,直过无碍,是为甚难,以是难事故笑。
如是种种希有难事故,举身微笑。
【经】
从足下千辐相轮中,放六百万亿光明。
【论】
问曰:
佛何以故先放身光?
答曰:
上笑因缘中已答,今当更说。有人见佛无量身,放大光明,心信清净恭敬故,知非常人。
复次,佛欲现智慧光明神相故,先出身光,众生知佛身光既现,智慧光明亦应当出。
复次,一切众生常著欲乐,五欲中第一者色;见此妙光,心必爱著,舍本所乐;令其心渐离欲,然后为说智慧。
问曰:
其馀天人亦能放光,佛放光明有何等异?
答曰:
诸天人虽能放光,有限有量;日月所照,唯四天下;佛放光明,满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中出,遍至下方。馀人光明,唯能令人欢喜而已;佛放光明,能令一切闻法得度,以是为异。
问曰:
如一身中,头为最上,何以故先从足下放光?
答曰:
身得住处,皆由于足。
复次,一身中虽头贵而足贱,佛不自贵光,不为利养,以是故于贱处放光。
复次,诸龙、大蛇、鬼神,从口中出光,毒害前物;若佛口放光明,众生怖畏,是何大光!复恐被害,是故从足下放光。
问曰:
足下六百万亿光明,乃至肉髻,是皆可数;三千大千世界尚不可满,何况十方!
答曰:
此身光是诸光之本,从本,枝流无量无数。譬如迦罗求罗虫,其身微细,得风转大,乃至能吞食一切;光明亦如是,得可度众生转增无限。
【经】
足十指、两踝、两[蹲-酋+(十/田/ㄙ)]、两膝、两髀、腰、脊、腹、背、脐、心、胸德字、肩、臂、手十指、项、口、四十齿、鼻两孔、两眼、两耳、白毫相、肉髻,各各放六百万亿光明。
【论】
问曰:
足下光明能照三千大千及十方世界,何用身分各各放六百万亿光明?
答曰:
我先言足下光明照下方,馀方不满,是故更放身分光明。
有人言:一切身分,足为立处故最大,馀不尔;是故佛初放足下六百万亿光明以示众生。如三十二相中初种足下安住相,一切身分皆有神力。
问曰:
依何三昧、依何神通、何禅定中放此光明?
答曰:
三昧王三昧中放此光明,六通中如意通、四禅中第四禅放此光明。第四禅中火胜处、火一切入,此中放光明。
复次,佛初生时、初成佛时、初转法轮时皆放无量光明满十方,何况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时而不放光?譬如转轮圣王珠宝,常有光明照王军众,四边各一由旬;佛亦如是,众生缘故,若不入三昧,恒放常光。何以故?佛众法宝成故。
【经】
从是诸光出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从三千大千世界,遍照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
问曰:
如火相上焰,水相下润,风相傍行;是光明火气应当上去,云何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世界?
答曰:
光明有二种:一者火气,二者水气。日珠火气,月珠水气。火相虽焰上,而人身中火上下遍到。日火亦尔,是故夏月地水尽热。以是故,知火不皆上。
复次,是光明,佛力故,遍至十方;譬如强弓遣箭,随所向至。
问曰:
何以先照东方,南、西、北后?
答曰:
以日出东方为上故,佛随众生意,先照东方。
复次,俱有一难。若先照南方,当言:“何以不先照东、西、北方?”若先照西方、北方亦尔。
问曰:
光明几时当灭?
答曰:
佛用神力欲住便住,舍神力便灭。佛光如灯,神力如脂,若佛不舍神力,光不灭也。
【经】
光明出过东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乃至十方亦复如是。
【论】
问曰:
云何为三千大千世界?
答曰:
佛《杂阿含》中分别说:千日、千月、千阎浮提、千衢陀尼、千郁怛罗越、千弗婆提、千须弥山、千四天王天处、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千大梵天,是名小千世界,名周利。以周利千世界为一,一数至千,名二千中世界。以二千中世界为一,一数至千,名三千大千世界。初千小,二千中,第三名大千。千千重数,故名“大千”;二过复千,故言“三千”。是合集名。百亿日月乃至百亿大梵天,是名三千大千世界。是一时生、一时灭。
有人言:住时一劫,灭时一劫,还生时一劫。是三千大千世界,大劫亦三种破:水、火、风;小劫亦三种破:刀、病、饥。此三千大千世界在虚空中;风上水,水上地,地上人。须弥山有二天处:四天处,三十三天处。馀残夜摩天等,福德因缘七宝地,风举空中;乃至大梵天,皆七宝地,皆在风上。是三千大千世界光明遍照,照竟,馀光过出,照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问曰:
是光远照,云何不灭?
答曰:
光明以佛神力为本,本在故不灭。譬如龙泉,龙力故水不竭。是诸光明以佛心力故,遍照十方,中间不灭。
问曰:
如阎浮提中种种大河,亦有过恒河者,何以常言“恒河沙等”?
答曰:
恒河沙多,馀河不尔。
复次,是恒河是佛生处、游行处,弟子眼见,故以为喻。
复次,佛出阎浮提,阎浮提四大河北边出,入四方大海中。北边雪山中,有阿那婆达多池;是池中有金色七宝莲华,大如车盖。阿那婆达多龙王,是七住大菩萨。是池四边有四流水:东方象头,南方牛头,西方马头,北方师子头。东方象头出恒河,底有金沙;南方牛头出辛头河,底亦有金沙;西方马头出婆叉河,底亦有金沙;北方师子头出私陀河,底亦有金沙。是四河皆出北山:恒河出北山入东海,辛头河出北山入南海,婆叉河出北山入西海,私陀河出北山入北海。是四河中,恒河最大;四远诸人经书,皆以恒河为福德吉河,若入中洗者,诸罪垢恶皆悉除尽。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识知故,以恒河沙为喻。
复次,馀河名字喜转,此恒河世世不转,以是故,以恒河沙为喻,不取馀河。
问曰:
恒河中沙,为有几许?
答曰:
一切算数所不能知,唯有佛及法身菩萨能知其数。佛及法身菩萨,一切阎浮提中微尘生灭多少,皆能数知,何况恒河沙?如佛在祇桓外林中树下坐,有一婆罗门来到佛所问佛:“此树林有几叶?”佛即时便答:“有若干数。”婆罗门心疑:“谁证知者?”婆罗门去至一树边,取一树上少叶藏,还问佛:“此树林定有几叶?”即答:“今少若干叶。”如其所取语之。婆罗门知已,心大敬信,求佛出家,后得阿罗汉道。以是故,知佛能知恒河沙数。
问曰:
有几许人值佛光明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值光明便得道者,佛有大慈,何以不常放光明令一切得道?何须持戒、禅定、智慧,然后得道?
答曰:
众生种种因缘得度不同:有禅定得度者,有持戒说法得度者,有光明触身而得度者。譬如城有多门入处,各各至处不异。有人光明触身而得度者,有若见光明、若触身不得度者。
【经】
尔时,世尊举身毛孔皆亦微笑而放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
问曰:
上已举身微笑,今何以故复一切毛孔皆笑?
答曰:
举身微笑是麁分,今一切毛孔皆笑是细分。
复次,先举身微笑光明有数,今一切毛孔皆笑,有光明而无数。
复次,先举身光明所未度者,今值毛孔光明,即便得度。譬如摇树取果,熟者前堕;若未熟者,更须后摇。又如捕鱼,前网不尽,后网乃得。
笑因缘,如上说。
◎ 大智度论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