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智度论/卷008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大智度论
◀上一卷 卷008 下一卷▶

大智度初品中放光释论第十四之馀(卷第八)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经】

尔时,世尊以常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亦至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乃至十方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

问曰:

上已举身微笑及放毛孔光明,今何以复放常光而照十方?

答曰:

有人见异光明,谓非佛光。

见佛常光转大,心则欢喜,此实佛光,便毕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曰:

云何为“常光”?

答曰:

佛身四边各一丈光明,菩萨生便有此,是三十二相之一,名为丈光相。

问曰:

佛何以故光常一丈而不多?

答曰:

一切诸佛常光无量,常照十方世界。

释迦牟尼佛神通身光无量,或一丈、百丈、千万亿,乃至满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如诸佛常法。

但于五浊世为众生少德、少智故,受一丈光明;若受多光,今众生薄福钝根,目不堪其明。如人见天身眼则失明,以光盛眼微故。

若众生利根福重,佛则为之现无量光明。

复次,有人见佛常光欢喜得度。譬如国王以常食之馀赐诸群下,得者大喜;佛亦如是,有人见佛种种馀光心不欢喜,见佛常光,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

尔时,世尊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熙怡而笑。从其舌根出无量千万亿光,是一一光化成千叶金色宝华。是诸华上,皆有化佛结加趺坐,说六波罗蜜;众生闻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皆亦如是。

【论】

问曰:

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

答曰:

上三种放光,照十方众生令得度脱。今欲口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波罗蜜甚深,难解、难知、难可信受,是故出广长舌为证。舌相如是,语必真实。

如昔一时佛于舍婆提国受岁竟,阿难从佛游行诸国,欲到婆罗门城。

婆罗门城王知佛神德,能化众人感动群心,今来到此,谁复乐我?便作制限:“若有与佛食、听佛语者,输五百金钱。”

作制限后,佛到其国,将阿难持钵入城乞食。城中众人皆闭门不应,佛空钵而出。

是时,一家有一老使人,持破瓦器,盛臭潘淀,出门弃之,见佛世尊空钵而来。老使人见佛相好:金色、白毛、肉髻、丈光,钵空无食;见已思惟:“如此神人应食天厨,今自降身持钵行乞,必是大慈愍一切故。”信心清净,欲好供养,无由如愿;惭愧白佛:“思欲设供,更不能得,今此弊食,佛须者可取!”

佛知其心信敬清净,伸手以钵受其施食;佛时即笑,出五色光,普照天地,还从眉间相入。

阿难合掌长跪白佛:“唯然!世尊!今笑因缘,愿闻其意!”

佛告阿难:“汝见老女人信心施佛食不?”

阿难言:“见。”

佛言:“是老女人施佛食故,十五劫中天上人间受福快乐,不堕恶道;后得男子身,出家学道,成辟支佛,入无馀涅槃。”

尔时佛边有一婆罗门立,说偈言:

 “汝是日种刹利姓,  净饭国王之太子,   而以食故大妄语,  如此臭食报何重?”

是时,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

婆罗门言:“若人舌能覆鼻,言无虚妄,何况乃至发际?我心信佛必不妄语,不解小施报多如是!”

佛告婆罗门:“汝颇曾见世所希有难见事不?”

婆罗门言:“见!我曾共婆罗门道中行,见一尼拘卢陀树,荫覆贾客五百乘车,荫犹不尽,是谓希有难见事也!”

佛言:“此树种子,其形大小?”

答言:“大如芥子三分之一。”

佛言:“谁当信汝言者?树大乃尔,而种子甚小!”

婆罗门言:“实尔!世尊!我眼见之,非虚妄也。”

佛言:“我亦如是,见老女人净信心施佛,得大果报,亦如此树,因少报多;又是如来福田良美之所致也。”

婆罗门心开意解,五体投地悔过向佛:“我心无状,愚不信佛。”

佛为种种说法,得初道果;即时举手大发声言:“一切众人!甘露门开,如何不出!”

城中一切诸婆罗门,皆送五百金钱与王,迎佛供养,皆言:“得甘露味,谁当惜此五百金钱!”众人皆去,制限法破。

是婆罗门王亦共臣民归命佛法,城人一切皆得净信。

如是佛出广长舌相,为不信者故。

问曰:

如为婆罗门出舌相覆面,今舌相光明,何以乃至三千大千世界?

答曰:

覆面发际,为小信故;今为般若波罗蜜大事兴故,广长舌相覆三千大千世界。

问曰:

是一城中人,尽得见此覆面舌相,犹尚为难;何况今说摩诃般若波罗蜜,一切大会,此及他方无量众集而得尽见?

又以人目所睹不过数里,今言遍三千大千世界,无乃大而难信!

答曰:

佛以方便借其神力,能令一切皆见舌相覆此三千大千世界。若不加神力,虽复十住亦不知佛心;若加神力,乃至畜生能知佛心。

如《般若波罗蜜》后品中说:“一切众人皆见阿閦佛会,与眼作对。”

亦如佛说阿弥陀佛世界种种严净。阿难言:“唯愿欲见。”佛时即令一切众会皆见无量寿佛世界严净。

见佛舌相,亦复如是。

佛以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已,然后便笑。笑因缘,如上说。

问曰:

前已出舌相光明,今何以故舌根复放光明?

答曰:

欲令一切得重信故。

又以舌相色如珊瑚,金光明净共相发起,故复放光。

复次,是诸光明变成千叶金色宝华。从舌相出此千叶金色宝华,光明彻照,如日初出。

问曰:

何以故光明中变化作此宝华?

答曰:

佛欲坐故。

问曰:

诸床可坐,何必莲华?

答曰:

床为世界白衣坐法。

又以莲华软净,欲现神力,能坐其上令花不坏故;又以庄严妙法座故;又以诸华皆小,无如此华香净大者。人中莲华,大不过尺;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达多池中莲华,大如车盖;天上宝莲华复大于此,是则可容结加趺坐。佛所坐华,复胜于此百千万倍。

又如此华华台,严净香妙可坐。

复次,劫尽烧时,一切皆空;众生福德因缘力故,十方风至,相对相触,能持大水;水上有一千头人,二千手足,名为韦纽;是人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花,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加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此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

是梵天王于诸淫瞋已尽无馀,以是故言:“若有人修禅净行,断除淫欲,名为行梵道。”

佛转法轮,或名法轮,或名梵轮。是梵天王坐莲华上,是故诸佛随世俗故,于宝华上结加趺坐,说六波罗蜜。闻此法者,毕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曰:

释迦文尼佛化作无量千万亿诸佛,云何一时能说法耶?如《阿毘昙》说:“一时无二心。”若化佛语时,化主应默;化主语时,化亦应默。云何一时皆说六波罗蜜?

答曰:

如此说者,外道及声闻变化法耳。

如佛变化,无量三昧力不可思议,是故佛自语时,无量千万亿化佛亦一时皆语。

又诸外道及声闻,化不能作化;如佛世尊,化复作化。

诸外道及声闻,灭后不能留化;如佛世尊自身灭度后,复能留化如佛无异。

复次,《阿毘昙》中,一时无二心;今佛亦如是,当化语时,亦不有心;佛心念化,欲令化语即便皆语。

问曰:

佛今欲说般若波罗蜜,何以令化佛说六波罗蜜?

答曰:

是六波罗蜜及般若波罗蜜,一法无异。

是五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名波罗蜜。如檀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没在世界有尽法中,或得阿罗汉、辟支佛道般涅槃;若得般若波罗蜜共合,是名波罗蜜,能至佛道。以是故般若波罗蜜与六波罗蜜,一法无异。

般若波罗蜜有二种:一者庄严,二者未庄严。如人著好璎珞庄严其身,有人不著,名未庄严。亦如国王将诸官从,是名王来;若无官从,是名独身。

如是东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乃至十方亦尔。

问曰:

若佛有如是大神力,无数千万亿化佛,乃至十方说六波罗蜜度脱一切,应尽得度,不应有残!

答曰:

有三障:三恶道中众生不能解知;人中、天上,若大小,若大老,若大病;及上无色、无想天——皆不能闻、不能知。

问曰:

诸能闻、能知者,何以不皆得道?

答曰:

是亦不应尽得道。何以故?结使、业障故。有人于结使重,常为结使覆心,以是故不尽得道。

问曰:

当令十方诸佛,亦应遣化说六波罗蜜,我等亦无三障,何以不闻?

答曰:

当今众生,生在恶世,则入三障中!

生在佛后,不善业报,或有世界恶罪业障,或有厚重结使障。堕在佛后,人多为厚重结使所障:或淫欲薄而瞋恚厚,瞋恚薄而淫欲厚,淫欲薄而愚痴厚,愚痴薄而瞋恚厚,如是等展转互有厚薄。

是结使障故,不闻、不知化佛说法,不见诸佛光明,何况得道!

譬如日出,盲人不见,便谓世间无有日月,日有何咎!

又如雷电震地,聋人不闻,声有何过!

今十方诸佛常说经法,常遣化佛至十方世界说六波罗蜜,罪业、盲聋故,不闻法声;以是故不尽闻见。虽复圣人有大慈心,不能令皆闻、皆见。若罪欲灭、福将生者,是时乃得见佛闻法。

◎ 【经】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

【论】

问曰:

此三昧何以名“师子游戏”?

答曰:

譬如师子搏鹿,自在戏乐;佛亦如是,入此三昧,能种种回转此地,令六反震动。

复次,师子游戏,譬如师子戏日,诸兽安隐;佛亦如是,入是三昧时,震动三千大千世界,能令三恶众生一时得息,皆得安隐。

复次,佛名人师子,师子游戏三昧,是佛戏三昧也。入此三昧时,令此大地六种震动,一切地狱恶道众生,皆蒙解脱得生天上,是名为戏。

问曰:

佛何以故入此三昧?

答曰:

欲动三千大千世界,出三恶道众生,著二道中故。

复次,上三种变化,出自佛身,人或信心不深;今动大地,欲令众生知佛神力无量,能令外物皆动,信净心喜,皆得离苦。

问曰:

有诸阿罗汉及诸天亦能动地,何以独言是佛神力?

答曰:

诸阿罗汉及诸天不能具足动,唯佛世尊能令大地六种震动。

问曰:

佛何以故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答曰:

欲令众生知一切皆空、无常故。有诸人言:“大地及日月、须弥、大海,是皆有常。”是以世尊六种动地,示此因缘,令知无常。

复次,如人欲染衣,先去尘土;佛亦如是,先令三千世界众生见佛神力,敬心柔软,然后说法,是故六种动地。

云何六种动?

【经】

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

【论】

问曰:

何以故正有六种动?

答曰:

地动有上、中、下。

下者,二种动:或东涌西没,或南涌北没,或边中。

中者,有四:或东、西、南、北,或东、西、边、中,或南、北、边、中。

上者,六种动。

有种种因缘令地大动,如佛告阿难:“八因八缘,令地震动。”如别说。

复次,有人言:“四种地动:火动,龙动,金翅鸟动,天王动。”二十八宿,月月一周绕:

若月至昴宿、张宿、氐宿、娄宿、室宿、胃宿,是六种宿中,尔时地动若崩,是动属火神;是时无雨,江河枯竭,年不宜麦,天子凶,大臣受殃。

若柳宿、尾宿、箕宿、壁宿、奎宿、危宿,是六种宿中,尔时,地动若崩,是动属龙神;是时无雨,江河枯竭,年不宜麦,天子凶,大臣受殃。

若参宿、鬼宿、星宿、轸宿、亢宿、翼宿,是六种宿中,尔时,若地动若崩,是动属金翅鸟;是时无雨,江河枯竭,年不宜麦,天子凶,大臣受殃。

若心宿、角宿、房宿、女宿、虚宿、井宿、毕宿、觜宿、斗宿,是九种宿中,尔时地动若崩,是动属天帝;是时安隐丰雨,宜五谷,天子吉,大臣受福,万民安隐。

复次,地动因缘有小有大,有动一阎浮提,有动四天下、一千、二千、三千大千世界。小动以小因缘故:若福德人若生若死,一国地动,是为小动。大动大因缘故:如佛初生时、初成佛时、将灭度时,三千大千世界皆为震动,是为大动。

今佛欲大集众生故,令此地六种震动。

复次,《般若波罗蜜》中授诸菩萨记,当得作佛;佛为天地大主,是时地神大喜:“我今得主!”是故地动。譬如国主初立,臣民喜庆,皆称万岁,踊跃歌舞。

复次,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福德因缘故,有此大地山河树木一切众物,而众生不知无常!是故佛以福德智慧大力,动此世界众生福德,令知微薄,一切磨灭,皆归无常。

【经】

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

【论】

问曰:

地动,云何能令众生心得和悦?

答曰:

心随身故,身得乐事,心则欣悦。悦者,共住之人及便身之具,能令心悦。今以是三千大千世界杂恶众生其心麁犷,无有善事;是故世尊动此大地,令皆柔软,心得利益。

譬如三十三天王欢乐园中,诸天入者,心皆柔软,欢乐和悦,麁心不生;若阿修罗起兵来时,都无斗心。是时,释提婆那民将诸天众入麁涩园中,以此园中树木华实气不和悦,麁涩恶故,诸天人众斗心即生。佛亦如是,以此大地麁涩弊恶故,变令柔软,使一切众生心得喜悦。

又如咒术药草熏人鼻时,恚心便生,即时斗诤;复有咒术药草能令人心和悦欢喜,敬心相向。咒术草药尚能如此,何况三千大千世界地皆柔软?

【经】

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地狱、饿鬼、畜生及八难处,即时解脱,得生天上,从四天王天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

【论】

问曰:

若佛入师子游戏三昧,能令地狱、饿鬼、畜生及馀八难皆得解脱,生四天处乃至他化自在天者,复何用修福行善,乃得果报?

答曰:

此如上说,福德多者,见光得度;罪垢深者,地动乃悟。

譬如日出照莲华池,熟者先开,生者未敷。佛亦如是,先放光明,福熟智利,先得解脱;其福未熟,智心不利,是故未得。佛大慈悲,等度一切,无憎爱也。

亦如树果,人动其树,熟者先堕;佛亦如是,是三千大千世界如树,动之者佛;先度者果熟,未度者果生。

问曰:

何以故善心因缘生欲界天,不生色界及无色界?

答曰:

佛欲度此众生令得道证。无色界中以无身故,不可为说法;色界中则无厌心,难可得道,禅乐多故,慧心则钝。

复次,佛以神通感动,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地皆柔软,众生心信得欢喜故,生欲界天;不行四禅及四空定故,不得生色、无色界。

问曰:

五众无常、空、无我,云何生天人中?谁死谁生者?

答曰:

是事,〈赞菩萨品〉中已广说,今当略答:汝言“五众无常、空、无我”者,是般若波罗蜜中,五众无有常无常、有空无空、有我无我。若如外道求索实我,是不可得;但有假名,种种因缘和合而有,有此名字。

譬如幻人相杀,人见其死;幻术令起,人见其生;生死名字,有而无实。世界法中实有生死,实相法中无有生死。

复次,生死人有生死,不生死人无生死。何以故?不生死人以大智慧能破生相。如说偈言:

 “佛法相虽空,  亦复不断灭;   虽生亦非常,  诸行业不失。   诸法如芭蕉,  一切从心生;   若知法无实,  是心亦复空。   若有人念空,  是则非道行;   诸法不生灭,  念有故失相。   有念堕魔网,  无念则得出;   心动故非道,  不动是法印。”

【经】

是诸天人自识宿命,皆大欢喜,来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住一面。

【论】

问曰:

诸天生时,有三事自知:知所从来处,知所修福田处,知本所作福德。

是人生时,无此三事,云何识宿命?

答曰:

人道不定,或有识者,有不识者。

复次,假佛神力,则识宿命。

问曰:

诸天有报五神通,自识宿命能到佛所;人虽蒙佛神力得知宿命,所住处远,云何能至佛所?

答曰:

或有人生报得神通,如转轮王、圣人等;或有人假佛神力。

问曰:

人生十月,三年乳𫗦,十岁后能自出。今蒙佛威神,三恶、八难皆得解脱,生天、人中,即至佛所。天则可尔,人法未成,云何得来?

答曰:

五道生法各各不同:

诸天、地狱皆化生。

饿鬼二种生:若胎、若化生。

人道、畜生四种生:卵生、湿生、化生、胎生。

卵生者,如毘舍佉、弥伽罗母三十二子(毘舍佉母生三十二卵,卵剖生三十二男,皆为力士。弥伽罗,大儿字也,此母人得三道果)——如是等名卵生。

湿生者,如揜罗婆利(揜乌甘反)淫女,顶生转轮圣王——如是等名湿生。

化生者,如佛与四众游行,比丘尼众中,有比丘尼名阿罗婆,地中化生;及劫初生时,人皆化生——如是等名为化生。

胎生者,如常人生。

化生人即时长大,能到佛所。有人报得神通故,能到佛所。复次,佛借神通力故,能到佛所。

【经】

如是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地皆六种震动;一切地狱、饿鬼、畜生及馀八难处,即得解脱,得生天上,齐第六天。

【论】

问曰:

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数,众生甚多,何以复及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众生?

答曰:

佛力无量,虽度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犹以为少,以是故复及十方。

问曰:

若释迦文尼佛以大神力广度十方,复何须馀佛?

答曰:

众生无量,不一时熟故。又众生因缘各各不同,如声闻法中说:“舍利弗因缘弟子,除舍利弗,诸佛尚不能度,何况馀人?”

复次,今但说东方一恒河沙等,不说若二、三、四乃至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世界。又以世界无边无量,若有边有量,众生可尽。

以是故十方无量世界,诸佛应度。

【经】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盲者得视,聋者得听,哑者能言,狂者得正,乱者得定,裸者得衣,饥渴者得饱满,病者得愈,形残者得具足。

【论】

问曰:

众生苦患有百千种,若佛神力,何以不遍令得解脱?

答曰:

一切皆救,今但略说麁者;如种种结使,略说为三毒。

问曰:

但言“盲者得视”则足,何以故言“生盲”?

答曰:

生盲者,先世重罪故。重罪者,犹尚能令得视,何况轻者?

问曰:

云何先世重罪而令生盲?

答曰:

若破众生眼,若出众生眼,若破正见眼,言无罪福,是人死堕地狱,罪毕为人,从生而盲。

若复盗佛塔中火珠及诸灯明,若阿罗汉、辟支佛塔珠及灯明,若馀福田中夺取光明。

如是等种种先世业因缘故失明。

今世若病、若打故失明,是今世因缘。

复次,九十六种眼病,阇那迦药王所不能治者,唯佛世尊能令得视。

复次,先令得视,后令得智慧眼。

聋者得听,亦如是。

问曰:

若有生盲,何以不说生聋?

答曰:

多有生盲,生聋者少,是故不说。

问曰:

以何因缘故聋?

答曰:

聋者,是先世因缘:师父教训,不受不行而反瞋恚,以是罪故聋。复次,截众生耳,若破众生耳,若盗佛塔、僧塔、诸善人福田中揵稚、铃、贝及鼓,故得此罪。如是等种种先世业因缘。

今世因缘,若病、若打,如是等是今世因缘得聋。

问曰:

哑者不能言,作何等罪故哑?

答曰:

先世截他舌,或塞其口,或与恶药令不得语;或闻师教、父母教敕,断其语,非其教;或作恶邪人,不信罪福破正语;地狱罪出,生世为人,哑不能言。如是种种因缘故哑。

问曰:

“狂者得正”,云何为狂?

答曰:

先世作罪,破他坐禅,破坐禅舍,以诸咒术咒人令瞋斗诤淫欲。

今世诸结使厚重。如婆罗门失其福田,其妇复死,即时狂发,裸形而走。

又如翅舍伽㤭昙比丘尼,本白衣时,七子皆死,大忧愁故,失心发狂。

有人大瞋不能自制,成大痴狂。

有愚痴人恶邪故,以灰涂身,拔发裸形,狂痴食粪。

有人若风病、若热病,病重成狂。

有人恶鬼所著,或有人痴饮雨水而狂。

如是失心,如是种种名为狂。得见佛故,狂即得正。

问曰:

“乱者得定”,狂则是乱,以何事别?

答曰:

有人不狂而心多散乱,志如猕猴,不能专住,是名乱心。

复有剧务匆匆,心著众事,则失心力,不堪受道。

问曰:

乱心有何因缘?

答曰:

善心转薄,随逐不善,是名心乱。

复次,是人不观无常,不观死相,不观世空;爱著寿命,计念事务,种种驰散,是故心乱。

复次,不得佛法中内乐,外求乐事,随逐乐因,是故心乱。

如是乱人得见佛故,其心得定。

问曰:

先言“狂者得正”,今言“裸者得衣”,除狂,云何更有裸?

答曰:

狂有二种:一者、人皆知狂;二者、恶邪故自裸,人不知狂。

如说:南天竺国中有法师,高坐说五戒义,是众中多有外道来听。

是时国王难曰:“若如所说,有人施酒及自饮酒,得狂愚报,当今世人应狂者多,正者少;而今狂者更少,不狂者多,何以故尔?”

是时诸外道辈言:“善哉!斯难甚深!是秃高坐,必不能答,以王利智故。”

是时法师以指指诸外道,而更说馀事,王时即解。

诸外道语王言:“王难甚深,是不知答,耻所不知,而但举指更说馀事。”

王语外道:“高坐法师指答已讫,将护汝故,不以言说;向者指汝,言汝等是狂,狂不少也。汝等以灰涂身,裸形无耻,以人髑髅盛粪而食;拔头发,卧刺上,倒悬熏鼻;冬则入水,夏则火炙。如是种种所行非道,皆是狂相。复次,汝等法以卖肉卖盐,即时失婆罗门法;于天祠中得牛布施,即时卖之,自言得法;牛则是肉,是诳惑人,岂非失耶?又言‘入吉河水中,罪垢皆除’,是为罪福无因无缘。卖肉、卖盐,此有何罪?入吉河水中言能除罪,若能除罪,亦能除福,谁有吉者?如此诸事,无因无缘,强为因缘,是则为狂。如是种种狂相,皆是汝等;法师将护汝故,指而不说。是名为裸形狂。”

复次,有人贫穷无衣,或弊衣蓝缕,以佛力故,令其得衣。

问曰:

“饥者得饱,渴者得饮”,云何饥渴?

答曰:

福德薄故,先世无因,今世无缘,是故饥渴。

复次,是人先世夺佛、阿罗汉、辟支佛食,及父母所亲食;虽值佛世,犹故饥渴,以罪重故。

问曰:

今有恶世生人得好饮食,值佛世生而更饥渴;若罪人不应生值佛世,若福人不应生恶世,何以故尔?

答曰:

业报因缘,各各不同。或有人有见佛因缘,无饮食因缘;或有饮食因缘,无见佛因缘。

譬如黑蛇而抱摩尼珠卧,有阿罗汉人乞食不得。

又如迦叶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一人持戒、诵经、坐禅;一人广求檀越,修诸福业。

至释迦文佛出世,一人生长者家,一人作大白象,力能破贼。

长者子出家学道,得六神通阿罗汉,而以薄福,乞食难得。

他日持钵入城乞食,遍不能得;到白象厩中,见王供象种种丰足。语此象言:“我之与汝,俱有罪过。”象即感结,三日不食。

守象人怖,求觅道人,见而问言:“汝作何咒,令王白象病不能食?”答言:“此象是我先身时弟,共于迦叶佛时出家学道。我但持戒、诵经、坐禅,不行布施;弟但广求檀越作诸布施,不持戒,不学问。以其不持戒、诵经、坐禅故,今作此象;大修布施故,饮食备具,种种丰足。我但行道,不修布施故,今虽得道,乞食不能得。”

以是事故,因缘不同,虽值佛世,犹故饥渴。

问曰:

此诸众生,云何饱满?

答曰:

有人言:“佛以神力变作食,令得饱满。”

复有人言:“佛光触身,令不饥渴。譬如如意摩尼珠,有人心念,则不饥渴,何况值佛!”

“病者得愈”,病有二种:

先世行业报故,得种种病。今世冷热风发故,亦得种种病。

今世病有二种:一者、内病,五藏不调,结坚宿疹;二者、外病,奔车逸马,塠压坠落,兵刃刀杖,种种诸病。

问曰:

以何因缘得病?

答曰:

先世好行鞭杖、拷掠、闭系,种种恼故,今世得病。

现世病,不知将身,饮食不节,卧起无常。以是事故,得种种诸病。

如是有四百四病,以佛神力故,令病者得愈。

如说:佛在舍婆提国,有一居士请佛及僧于舍饭食,佛住精舍迎食有五因缘:一者、欲入定,二者、欲为诸天说法,三者、欲游行观诸比丘房,四者、看诸病比丘,五者、若未结戒欲为诸比丘结戒。

是时佛手持户排,入诸比丘房,见一比丘病苦,无人瞻视,卧大小便,不能起居。

佛问比丘:“汝何所苦?独无人看!”

比丘答言:“大德!我性懒,他人有病,初不看视;是故我病,他亦不看!”

佛言:“善男子!我当看汝。”

时释提婆那民盥水,佛以手摩其身。摩其身时,一切苦痛即皆除愈,身心安隐。是时,世尊安徐扶此病比丘起,将出房澡洗著衣,安徐将入,更与敷褥令坐。

佛语病比丘:“汝久来不勤求未得事令得、未到事令到、未识事令识,受诸苦患,如是方当更有大苦!”

比丘闻已,心自思念:“佛恩无量,神力无数,以手摩我苦痛即除,身心快乐!”

以是故,佛以神力令病者得愈。

“形残者得具足”,云何名“形残者”?

若有人先世破他身,截其头,斩其手足,破种种身分;或破坏佛像,毁佛像鼻,及诸贤圣形像;或破父母形像。以是罪故,受形多不具足。

复次,不善法报,受身丑陋。

若今世被贼,或被刑戮,种种因缘以致残毁;或风寒热病,身生恶疮,体分烂坏,是名形残。

蒙佛大恩,皆得具足。

譬如祇洹中奴,字犍抵(揵抵秦言续也),是波斯匿王兄子;端正勇健,心性和善。王大夫人见之心著,即微呼之,欲令从己。犍抵不从,夫人大怒,向王谗之,反被其罪。王闻,即节节解之,弃于冢间;命未绝顷,其夜虎、狼、罗刹来欲食之。是时佛到其边,光明照之,身即平复,其心大喜;佛为说法,即得三道;佛牵其手将至祇洹。是人言:“我身已破、已弃,佛续我身,今当尽此形寿,以身布施佛及比丘僧。”明日波斯匿王闻如是事,来至祇洹,语犍抵言:“向汝悔过!汝实无罪,枉相刑害,今当与汝分国半治。”犍抵言:“我已厌矣,王亦无罪。我宿世殃咎,罪报应尔!我今以身施佛及僧,不复还也。”

如是若有众生形残不具足者,蒙佛光明即时平复。是故言:乃至形残皆得具足,蒙佛光明,即时平复。

【经】

一切众生皆得等心相视: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如妹,亦如亲亲及善知识。是时,众生等行十善业道,净修梵行,无诸瑕秽,惔然快乐,譬如比丘入第三禅;皆得好慧,持戒自守,不娆众生。

【论】

问曰:

是诸众生未离欲,无禅定,不得四无量心,云何“得等心”?

答曰:

是等,非禅中等,是于一切众生中无怨无恚;以此等故,善心相视。

复次,等心者,经中有言:“云何等心?相视如父母,是名等心。”

问曰:

视一切众生便是父母、兄弟、姊妹不?

答曰:

不也!见老者如父母,长者如兄,少者如弟,姊妹亦尔。等心力故,皆如亲亲。

问曰:

云何非父母言父母,乃至非亲亲言亲亲?不堕妄语耶?

答曰:

一切众生无量世中,无非父母、兄弟、姊妹、亲亲者。

复次,实法相中,无父母、兄弟;人著吾我,颠倒计故,名为父母、兄弟。今以善心力故,相视如父如母,非妄语也。

复次,如人以义相亲,非父事之为父,非母事之为母,兄弟、儿子亦复如是。如人有子行恶,黜而弃之;他姓善行,养以为子。

如是相视,则为等心。如说偈:

 “视他妇如母,  见他财如火,   一切如亲亲,  如是名等见。”

是时,众生等行十善业道者。

身业道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道四种: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道三种:不贪、不恼害、不邪见。

自不杀生,不教他杀,赞不杀者,见人不杀代其欢喜;乃至邪见亦有四种。

问曰:

后三业道非业,前七业道亦业,云何言十善业道?

答曰:

没少从多故,通名业道。

后三虽非业,能起业;又复为业故生,是故总名业道。

“净修梵行,无诸瑕秽”者。

问曰:

上说行十善业道,此理已足,今何以复言“净修梵行”?

答曰:

有人行十善业道,不断淫;今更赞此行梵天行,断除淫欲故,言“净修梵行”。

“无诸瑕秽”者,行淫之人,身恶名臭,以是故赞断淫人,言“无诸瑕秽”。

“惔然快乐”者。

问曰:

此何等乐?

答曰:

是乐二种:内乐,涅槃乐。是乐不从五尘生,譬如石泉,水自中出,不从外来。心乐亦如是,行等心,修梵行,得十善业道,清净无秽,是名内乐。

问曰:

此乐何界系?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耶?

答曰:

是乐欲界系,亦不系;非色、无色界系。

今言“譬如比丘入第三禅”,若是色界系,不应言“譬如”。以是事故知非色界系。此欲界心生喜乐,一切满身;譬如煖苏渍身,柔软和乐。

不系者,得般若波罗蜜相,观诸法不生不灭,得实智慧,心无所著,无相之乐,是为不系。

问曰:

佛言涅槃第一乐,何以言“第三禅乐”?

答曰:

有二种乐:有受乐,有受尽乐。

受尽乐,一切五众尽更不生,是无馀涅槃乐。

能除忧愁烦恼,心中欢喜,是名乐受;如是乐受满足,在第三禅中。

以是故言“譬如第三禅乐”。

问曰:

初禅、二禅亦有乐受,何以故但言“第三禅”?

答曰:

乐有上、中、下:下者初禅,中者二禅,上者三禅。

初禅有二种:乐根、喜根;五识相应乐根,意识相应喜根。

二禅中意识相应喜根。

三禅意识相应乐根。

一切三界中,除三禅,更无意识相应乐根。是五识不能分别,不知名字相,眼识生如弹指顷,意识已生。

以是故,五识相应乐根不能满足乐,意识相应乐根能满足乐。

以是故,三禅中诸功德少,乐多故,无背舍、胜处、一切入。

过是三禅更无乐,以是故言“譬如比丘入第三禅”。

一切众生“皆得好慧,持戒、自守,不娆众生”者。

问曰:

何以故次乐后,言“皆得好慧”?

答曰:

人未得乐,能作功德;既得乐已,心著乐多故,不作功德!是故乐后次第心得好慧。

好慧者,持戒、自守,不娆众生。

问曰:

持戒是名自守,亦名不娆众生,何以故复言“自守、不娆众生”耶?

答曰:

身口善,是名“持戒”;捡心就善,是名“自守”,亦名“不娆众生”。

一切诸功德,皆戒身、定身、慧身所摄。

言“好持戒”,是戒身摄;“好自守”者,是定身摄;“不娆众生”,禅中慈等诸功德,是慧身摄。

问曰:

亦无有人言“不好持戒”者,今何以言“好持戒”?

答曰:

有如婆罗门著世界法者言:“舍家好持戒,是为断种人。”

又以自力得财,广作功德,如是有福。出家乞食,自身不给,何能作诸功德?如是为呵好持戒。

亦有著世界治法道人,呵好自守者言:“人当以法治世,赏善罚恶,法不可犯,不舍尊亲,立法济世,所益者大,何用独善其身,自守无事?世乱而不理,人急而不救!”如是名为呵好自守。

亦有人呵好不娆众生者言:“有怨不能报,有贼不能系,恶人不能治,有罪无以肃,不能却患救难,默然无益,何用此为!”如是为呵好不娆众生。如说:

 “人而无勇健,  何用生世间,   亲难而不救,  如木人在地!”

如是等种种不善语,名为呵不娆众生。

是诸天人皆得好慧,持戒、自守,不娆众生;行是善法,身心安隐,无所畏难,无热无恼,有好名善誉,人所爱敬,是为向涅槃门。命欲终时,见福德心喜,无忧无悔。若未得涅槃,生诸佛世界,若生天上。以是故言:“得好慧,持戒、自守,不娆众生。”

大智度论卷第八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