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笑轩逸稿/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大笑轩逸稿

1769年
世系图

大笑轩先生集序[编辑]

呜呼。此大笑轩赵先生逸稿也。诗若文凡若干编。先生之稿。止于是而已耶。先生。天地间大人物也。固不可以一艺称。诗文之尘垢秕糠。顾暇论多少为哉。先生之死。行且生之名也。所仰者先生之节也。所传者先生之托酒与笑。以泄卓荦之气耳。夫岂知其中之所养也哉。先生盖尝官安奇邮。与退门诸贤如厓老,鹤翁者游甚密。口讲手画。至八年犹不厌焉。盖异日之临危捍难。视死如归。办大节于谈笑雍容之顷者。未始非平素讲学之为之本源而致之。呜呼何其韪也。蛮燹之馀。文献荡柝。当时之丽泽往复。百未有一二存焉。后学之以为恨。宜其在此而不在于诗文之缺也。不侫尝南游。登矗石楼。临江水而诵三壮士句。先生之忠魂毅魄。幽之如驾风雹薄日月。洋洋于其间。著之如化山岳壮本朝。凛凛为邦镇。于斯时也。仰而发竖。俯而抆涕。徊徨不能去者久矣。后生小子之盥手于残编短幅。欲以此寿先生于天壤者。以先生视之。不亦发大笑于赫戏之间。而傲其寂寥也耶。然后之尚论之士。欲以求先生于性情气像之间。舍是稿。亦奚以也。此先生后孙辉晋氏。所以三四请不懈。而不侫之不敢辞焉者。于是乎敬书之如此。

上之四十五年己丑菊秋。前任嘉义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兼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同知春秋馆事蔡济恭书。

大笑轩先生逸稿序[编辑]

天地之间。有纯刚至正之气。或锺于人。或锺于物。其在于物。若凤鸾之于飞鸟也。松篁之于草木也。其得是气之正者也。夫人也得其秀而最灵于物。其独无凤鸾与松篁者乎。大笑轩赵先生。生乎生六臣之家。与世之大人君子者。为之师友。以究其正大之业。为子则孝。为臣则忠。居家而家齐。在官而官冶。其日用所事为者。无不当其则焉。信乎其得是气之全者也。呜呼。先生有亭亭千仞之气。有落落特立之标。而以斯世之迫而隘也。故托于酒与笑。以调戏于世。而写磊磊之胸焉。世之人。方愕眙嘻笑之不暇。焉能测先生所存哉。及夫当大难临大节而不慑不挫。卒之舍鱼取熊。含笑授命。与唐之二子者。异世而同其烈焉。于是。仰先生如青天白日。而虽忮夫与懦儿。无不以先生为宇宙间奇男子也。呜呼。先生岂非人中之凤鸾松篁。而孟子所谓大丈夫者欤。先生。于书无所不读。学无所不究。而为文操笔立书。滔滔不穷。其平日出乎口而响人牙颊者。何止千百其篇。而乱离之后。散落殆尽。今其存者。不啻泰山之毫芒耳。然先生六七岁所作。已了君子小人之分。而无题吟,和倭使两绝。足以想先生于千载之下矣。而何恨其没没。而先生不朽之传。又不待于是也。迺者。先生五世孙华世氏。携先生逸稿。北走五百里。以订正之役。属之光庭。噫。光庭非其人也。顾尝读鹤老壮士之吟。咏先生巡远之句。辄为之慨然流涕。死者可作。虽执鞭而所不辞也。敢忘其老弊孤陋。敬为之校次遗文。附以诸贤之所论撰及朝家褒录之章。而又为之改定年谱如此。极知其愚且僭矣。然先生之只字片言。不可以不传之世。遗事之散出于他书。凛凛烈烈。轩天地而光日月者。又不可不俱粹而备录之。使有目者。皆可睹也。编既已。华世氏请书其颠末。付诸剞劂氏。于是乎为之叙。

上之二十四年戊辰季冬壬寅。后学平原李光庭谨书。

大笑轩先生文集序[编辑]

不佞。间尝取鹤峯金先生矗石楼诗以观之。其曰矗石楼中三壮士。一杯笑指长江水。盖先生与李公鲁同在鹤峯幕府。誓死讨贼。诗以为志云。固尝壮其志而高其义矣。又尝取西厓柳先生惩毖录以观之。记黄石山事颇详密。谓先生与郭公䞭。端坐受刃。同日倂命云。亦尝哀其死而服其烈矣。噫。俛仰今古。人物贸贸。每诵两先生诗语。自不禁九原难作之感矣。一日。先生曾孙璹氏。千里踵门。不佞遂肃以延之座。赵公曰。吾先祖大笑公死事。事既载于三纲行实。又出于先辈传记。执事亦尝耳剽之矣。独平生所著述不鲜。幷佚于壬丁兵燹。不肖辈收拾士友牙颊之间。裒得诗二十馀首。杂著若而首。谋欲绣梓。而此诚流落人间一毫芒者。用是悼焉。不佞作而对曰。唯唯否否。文章不朽之业。奚以多为哉。拾炉零金。不害为宝。尝鼎一脔。亦足知珍。故张睢阳微云一联。脍炙千秋。益见贵重。信乎文章不朽之业。不以裒多为能也。读先生之诗。有答玄苏诗曰。有时吐气虹霓直。万丈光辉翳斗牛。有岳坚城诗曰。崆峒山外生犹幸。巡远城中死亦荣。唯此两句语。辞意严正。声韵悲壮。至今诵之。不觉裂人之眦。竖人之发。当与张睢阳一联。并炳于天壤间无疑。岂雕篆凡夫。所可侔拟哉。然而先生以磊落魁伟之才。办得一个是堂堂正气。直与黄石争高。大节之卓卓如此。则占𠌫摛藻。播馥人口。特先生之馀事。其文辞之传不传。又何足论乎。赵君曰。执事之言意皆是。盍为一言以弁诸卷首。不佞又对曰。唯唯否否。鹤峯,西厓非人物之衡鉴乎。鹤峯于板荡之时。赋诗属先生。勖以同仇。西厓既手录黄石城事。又别为先生立传。其表白一心。阐杨遗烈者挚矣。两先生之论。足为千古之公案。岂遽以藐然一后生。寂寥之谈。著秽于佛头乎。只略记席间酬答之说。谢赵君以归之。癸酉阳月上澣。辅国崇录大夫。判中枢府事柳命天序。

大笑轩先生文集序[编辑]

余之甥赵君征圣与弟征天。裒集其先王父大笑先生遗稿。来示余。因请弁其首。余不文。何敢当。然有一言可以为先生道者。不得不容吾喙矣。先生之文。出入乎经传。汎滥乎子史。缵言者不袭前轨。吟咏则勇脱俗气。观其文。足以想见斯人之气象。信乎有德者必有言也。虽然。此特其緖馀耳。先生之行则有大焉。平生气槪。卓落不群。动静言笑。为世模范者。固亦有之矣。至于定取舍于死生之际。求仁义于造次之间。知纲常之在我。蹈白刃而不悔。堂堂之气。凛凛之节。直与日月争光。则天之所以与先生者。止于此而无以加矣。其平日所养。可谓不馁。而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之效。不其伟欤。噫。先生之忠烈。在当时而著人耳目。亘百世而名永长存。则其文学词章。虽有不传于后。乌可以彼易此。然而孝子慈孙之慕父母者。虽于羹于墙而若或见之。况其文之发于性情。成于咳唾者哉。其欲撒拾遗篇。藏为家宝。终身爱玩。以寓永慕者。意亦美哉。余服先生之行。而嘉赵甥之志。于是乎言。年月日。西原后人韩梦参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