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遗稿/年谱卷三
附录 神道碑铭 尹善道字约而海南人四世祖国子上舍孝贞自戊 甲以来隐居不出自号渔樵隐者生弘文副校理衢 亦己卯名人事在己卯党籍校理生右参赞毅中右 参赞二男长唯深次惟几惟深官至副正 几为观 察使公副正之子而观察使之后子也其本生母安 氏左议政玹之孙也万历十五年公生聪明善学博 读经史百家如医药卜筮阴阳地理无所不究二十 六补国子进士当光海时从草野上疏极言嬖幸臣 李尔瞻专政擅国议政朴承宗王后兄柳希奋忘君 负国疏凡累千言朝野大惊窜极边庆源穷北二千 馀里地接胡以为戊甲以来凡得罪流窜怨国者持 国阴事以与虏通尽迁之南边公移机张亦东海隅 日出癸亥 仁祖反正大释诸囚公居谪十三年而 返累除官皆不就前时直言被罪者皆当擢用而公 丙辰疏言金悌男事有沮之者张公维曰荆轲雪燕 耻而求首于生于期善道请诛尔瞻而顾惜于死悌 男乎言者乃止戊辰为大君师傅严立学范教训以 小学为本每讲学必引古公子得失善恶反复尽之 尽之 上愈贤之公子亦尊礼益谨仕满当迁上 以为善于教训不迁者五年壬申乃得迁为户曹佐 郞正郞司仆寺佥正汉城府庶尹癸酉登科目为侍 讲院文学世子家为飞语曰善道阴有谋将不利于 世子公闻之即弃去甲戌星州以罪人乡降为县公 为县监有 上旨极选任之而实心忤而斥也时三 南量田多怨上疏言轾田政以宽民当事者怒公当 得罪 上宽之遂谢归不复以仕进为心丙子之乱 公闻变以为国大乱无可与计事者而江都 宗社 所往诸公卿大臣多往者欲从之募乡邑子第出家 僮百数浮海出大洋江都数千里舟行无昼夜甚迅 至则城陷已数日南汉受围四十馀日 命令不通 或传 上已溃围东出贼塞路公度 车驾已不可 追而湖南绝远大岭之外以阻厄得全急回船遝至 孤山先生年谱 南方可以得达 行在所至海南闻 车驾下城仍 欲入海得小岛山深水清可居遂居焉连为司导寺 正大同察访皆不就而台谏论之至逮系而实无事 判义禁李德泂曰善道居远方闻变浮海赴乱海路 绝远纵不及忠臣义也 上特以不奔问徒配盈德 周年乃还因遨游物外如金锁闻箫皆海上山水处 甲申 上有疾太医白 上召之公病不赴 召上 疏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窍脉气血阴阳逆顺盛衰 皆系于心心安则軆安风寒暑湿鬼魅百邪无自以 入心不安则反是仍论药石攻疾以喩治国保民不 报及昭显卒而有大狱置三 王孙于济州己丑 孝宗即位时烈浚吉以伐胡复雠动 上意遂用事 矣公复上疏言修身修道仍及宽 赦王孙事从悬 道上之监司李时万不上公令其子仁美上政院政 院欲却之久而后乃上 上倾心答之曰愿欲亲闻 谠言用事者见 上意在公恐复入沮抑百计上 意欲用之三司馆职而掌铨选者以为司艺亦馆职 也遂除之 上特召之至都门之外上疏请罪乞退 不己 上即召公入特拜承旨令常侍 经筵用事 者益忌之又上疏力辞乞退遂行 上以为阴计所 挤令政院勉留之 特拜礼曹参议更陈不可冒进 之意乞生还故里又上时弊八条功臣元斗杓所为 绝横请栽抑之以保全功臣云金自点宋时烈元斗 杓各立党争权点败死杓付于时烈右斗杓者论以 削职放黜 上初既许之而即复叔时用事者方议 尽出岛民沿海诸渔子于江都筑诸城垒又有量田 号牌之议四方骚扰公极言不便 上宠答之而朝 廷不用也岛民筑城事 上特罢之而移沿海诸渔 子亦多议不果移丙申又应 旨进言论政弊累千 言丁酉 王后有疾召至京师 上特拜工曹参议 时论以为 上意难动诋毁曰甚公陈情乞罢疏十 上政院终不纳公言其拥蔽然后乃上之公请去不 已 上知其终不可强留乃许浚吉追诬郑介清事 至毁其祠公又上疏极言卞白时议指为邪说白 上却之攻击益作公遂罢明年 孝宗登遐左相沈 之源启 上召议山陵事既卜吉于水原而时烈浚 吉怒曰卜山大事不可专听于善道遂有改卜之事 公不从则论以不敬请罪而 上不听公私谓曰后 孤山先生年谱 必有迁陵之变后十五年 山陵内崩改葬骊州前 年 大行之丧 大后当服长子三年之制而时烈 浚吉执体而不正之说又引檀弓之免子游之衰隆 而为期公上疏言宗统嫡统不可岐而贰之慷慨弥 功 上持之于是皆以为语犯 先王诬陷贤者以 感怒 上心请按律 上命安置三水三水北边穷 处古三江处川挹娄之地后为靺鞨山泽早寒五谷 不生青江以外婆猪杂种故居玉堂兪棨者白 上 焚其疏辛丑以天旱移配北青时烈浚吉沮之亦不 果移判中枢赵䌹因求言 旨上箚曰善道何罪也 善道之罪言宗统嫡统为 孝庙左袒也善道献疏 之日谁为 殿下进焚疏之策也高丽恭愍王焚李 存吾之疏曩时光海焚郑蕴之疏国史书之野史记 之曰某朝某时焚尹善道论礼之疏为 何如也削夺官爵公加罪围篱安置 癸卯校理洪 宇远又上疏极言宗统嫡统之说请宽释善道宇远 禁锢乙巳又因旱移配光阳亦极南海滨风士甚恶 有瘫痪奇怪疾客居者十死八九后二年大旱 上 念其被罪积久欲释之问于大臣皆白可释也惟首 相洪命夏不可 上特释之公既赦出因入海行吟 岛滨有山中新曲渔父词入海五年八十五公殁 显宗十二年六月十一日归葬闻箫故里从治命云 其明年复官爵后三年 仁宣王后薨 太王太后 服妾子妇大功儒生都慎征上疏言古礼经文不然 上觉之乃亲考经文 命入善道庚子论礼疏而 既焚之 阙下亦不载实录不入也及 上即位召 用论礼得罪者 烈安置北边用事者以为德源亦 北边邑安置德源后改熊川首相积曰熊川病乡此 杀人也又改长鬐有李有浈事烈巨济围篱安置吉 已死削夺官爵邦礼既正当告 庙颁教为积所沮 不果公亦当追爵议政积又不可降吏曹判书太常 议谥曰忠宪 上之六年积败死烈诸客复进烈复 爵位公削 赠爵赐谥公峻正以积仁累义博施利 物为心曲礼小惠干名要誉为耻言不苟合行不苟 容于患难穷厄一也以直道摈斥居囚籍前后二十 年指天而正虽九死而不悔终始一节见义不明守 死不易其能此乎又考其居家教家不失仪式致谨 于男女之别内外之分如曲礼内则之教为污俗无 孤山先生年谱 教之警亦大矣龙洲曰自古当兴国亡国之际天必 生一人守礼死义有以警一世而教后人者有如此 人云自公入海老人号之曰海翁一时皆以呼之或 曰孤山先生孤山国东郊江上旧业其墓铭曰 比干剖心伯夷饿死屈原沈江翁穷且益坚至死不 改其见义守死一也 贞夫人尹氏籍南原判书暾之女亦有妇德一门称 贤后公一年生先公十七年六十八卒坟墓旧在海 上水晶之洞及葬公迁祔闻箫长男仁美亦以多学 闻有名誉公谪居三水时登第摈斥于分馆禁锢十 三年公死之后四年死至今 上三年追爵司谏院 献纳次男义美进士又其次礼美皆早夭有二女婿 沈光沔李保晩又庶出男二人循美直美女三人直 讲李翼老妾黄道彬杨宪稷妻仁美子尔锡 上特 除尼山县监义美子尔厚今年新补国子生员持先 状乞铭于老人者也 白莲书院上梁文 大提学蔡彭胤制 直方刚大为两间塞之气道义之符彰廉立敦宽有 百世兴之风表章之典举爰溯水丘之游钓载甲山 斗之瞻依惟我孤山先生允为 三朝大老天球绝 舋三日之炎不移铁壁建标五丁之力难动承樵隐 橘亭之緖抽龙门云谷之关贴里之工并操博约参 前之见两尽敬忠根心百行之源必先养志折衷群 经之旨实自得师割义畒而奉先宗人取则推公心 而与善浊世无朋理之所存蚕丝牛毛无遗恨分之 所定虎口龙颔不奈何尊君父而植民彛素肩蓄积 执伦经而拒邪遁每惧横流故终身行己之大方繄 一部教人之小学江都法语谊利道功之判严范老 雅言后先忧乐之念切抵死爱君之性葵藿倾阳平 生嫉恶之肠鹰鹯逐雀盖痛哭流涕之事可为一可 为二可为六而难言而刳肝沥血之章至于再至于 三至于四而不已论神人之愤则乱统浮于斁伦语 鼎镬之危则屠维烈于柔兆激仰鸷决即穷林散地 之何论挤陷蜂钻投瘴海冰天之不足所赖 圣明 之隆庇曲全师傅之旧恩别召星驰纡 睿想于邃 学珎颁陆续分 御膳于旅厨悯耆德之英沉擢司 喉舌感条陈之诚至留代弦韦揭常宪而示惩欲拄 媢贤之口揽冲年而垂诩勉回求退之心 宁陵暮 孤山先生年谱 雨珠玑之泣何禁椘秋风芰荷之衣无恙归来髭 发之胜昔偃仰丘园之遂初霜霹雳交侵孤松老而逾 劲氛阴始敛寿宿尊而弥辉身虽辱而吾道益彰世 既移而其言乃立哀纶涣发再嘘幽谷之阳春公议 快伸一洗冥途之皎日嗟风猷之已远尚矜式之无凭虽岁序浸遥及门之徒将尽伊人心所感祭社之 议佥同盍就太原君子之乡规为庐阜象贤之所东 瞻宝吉西瞰古城列岳前高仰巉岩之气象沧溟回 阔挹恢廓之胸襟金锁林关云霞留杖屦之坞芙蓉 洞府紫翠掩琴书之寮夫孰非咏归之馀固宜寓尊 慕之笃玆直白莲之沼庸开文杏之栾藏焉修焉恍 若从容乎函丈美矣合矣亦关风励乎环区于以培 一时直士之气庶几报万代斯文之功聊陈三不朽 之辞敬赞六儿郞之伟儿郞伟抛梁东宝吉灵峰插 翠空飞下朗吟如昨日乐书池馆自春风儿郞伟抛 梁南太阳亭午扫烟岚破却群阴垂礼说二篇真与 二仪参儿郞伟抛梁西漫漫大海浸坤倪忆曾洒泣 登舟地沁水征帆路不迷儿郞伟抛梁北白沙岗上 千寻壁平生烈烈不平气结为乔山撑斗极儿郞伟 抛梁上天宇高高星日朗光明如此好心事万代令 人共瞻仰儿郞伟抛梁下弦诵洋洋秋复夏他时俊 髦蔚宾兴尽是遗风所薰炙伏愿上梁之后尊师重 道敬业乐群夏造殷因古今邪说者伏周情孔思上 下人文以昌明伦立教之编法程勿替辅世长民之 德型范斯存来止莘莘永言翼翼 遗事 孝宗大王潜邸时御札 先生前上谢状 星山 御史 遥慕方切 尊札忽至奉读再三无任喜慰 惠送各样扇子依受深感深感且芙蓉香二封黄毛 笔五枝聊伸谢忱 芙留是望㐲惟 尊照 谨再拜谢上状 甲戌八月十五日 御讳顿首 先生前 再拜答 上谢状 尹 星山 御史 遥慕之际忽承 孤山先生年谱 手札伋审 尊軆万安㐲慰御讳深荷远念无恙度日矣且 惠送 各样扇子依录谨受无任感激其中刻扇至寓戒辞 操舍存亡人之所要可不眠膺以副 厚意裁馀不 一一伏惟 尊照答 再拜上谢状 乙亥七月廿一日 御讳顿首 显宗丁未 上语筵臣曰尹善道才器学识尽有可取 先王尝曰予欲大用善道而每与从客语其于进 退与夺之际未免有杀伐气象恐或有后弊未果大 用云 海川君暎公之庶甥也以美风仪被 恩宠于 孝 庙夜对从客 上必语及公极加尊敬曰师傅师傅 因曰予至于今有疑者予之赴沈也终不问可怪也 盖公知 孝庙有非常质其不敢私问有微意云 正宗己酉六月锦城尉朴明源上疏言水原府户长家 后山为万古血食 地先是庚子春 上命全罗监 司徐有邻印入孤山集十衮于内阁盖 上之留意于 水原自此始 默运十年 乾断巳定而朴疏发之 也时正字臣奎范公之六世孙在京 上命索本家文献 山陵议外可考据者十月移奉 显隆园于水原 上尝从容语左相蔡济恭曰孤山为国家议 山陵 甚详悉使后人昭然易知岂不多感乎又曰予意 显隆园幽宫安宁心甚自慰 丙辰三月 命全罗监司徐鼎修印进孤产集 上 览刊本讹缺 命改板本鼎修亲遣椑海南县运去 白莲洞藏板于县衙改数十板以改刊新印登 闻所印凡十五件 上命藏寘内阁又 命分脏于 维与宅书楼一件 命赐左相蔡济恭一件 赐本 孙家第一卷首 御笔亲题曰内赐华城居尹孤山 后孙家孤山集新刊六册 庚申 上曰尹孤山谥号自在而人必斥呼其名何 也甚者至去其姓而呼之宁不墏事耶予于此人感 谢深矣恒言不呼其名必以孤山呼之不特呼以孤 山而必以尹孤山三字呼之其意有在日后国家有 大庆则孤山子孙岂不与国家同其休戚乎此一假 弘斋 集日得录直提学蔡录 公容貌短少神彩严毅对者难于仰视在暗室中转 孤山先生年谱 眄眼光射壁闪然 当子弟门人言议有不合义理者必正色辨问如餙 辞强对则愈加究问语塞则但一日一问今日问之 明日又问之或面诘或使人问之如是累日使之深 思精察涣然觉悟而后已故虽泛然问答之际人不 敢卛尔妄对诘问之际亦不敢餙辞强对 丧祭一遵家礼不用国制及俗礼四时合享器品皆 有定式 自渔樵隐公家有素对至公施与甚广或举遗一家 产不问家之有无献纳公每殖财以待公之所须有 疾者或馆于家而救治之家设药舗问药者贫则必 并为剂给焉 李襄阳万封早孤多病殆不能保公取养于家躬自 医治教恤如子以至成立焉 公非公事未尝出入在洛时非庆吊及 阙内问安 则绝无所往睂叟许先生与公年軰不甚悬而未尝 识面庚子后北迁及宥遂入海不返许先生与人语 及辄以为平生之恨 睂叟自序曰尹善道上疏言宗统嫡统仍极言两人 者用事太专政院不纳反目之以凶疏以感怒 上 心焚其塑于阙窜北边之三江三江古挹娄之墟穷 北穴处之地善道年八十人人以言礼相戒 浸漠古安南之地西接海际去京都千馀里今尹约 而八海居之斯人者好直道独争流之穷发之北数 十年晞阳又海上穷处风气甚恶触之者人多死 上特命宽释之斯人者行年八十气力不老穷亦不 悔龙洲翁称之曰当乱治兴亡之际能特立不变兴 受其败者有此人此言可谓知此人者也右二条出记言 再拜和呈 尹参议案下 麟坪大君 广陵归路访词翁片帆飞过落照中架上文章优一 代 眉问和气满双瞳孤山松菊含江雨短棹渔舟 带晩风自喜珠玑今又得锦囊珎重付奚童 壬辰仲秋望后二日 着讳着图署 画砚滴二白柿砚滴一画酒盒一聊表微忱 别尹先生归海南田舍 此日 恩荣惜未终何人能识座春风伤时抗疏功 名薄遁世忘机晩节隆立雪徒怀恭逊志撞锺难报 琢磨功河桥下得瞻归斾邂逅还如一梦中 孤山先生年谱 玄龙孟夏门人 着图署 更报前韵以谢再问之意 白江李敬舆 沧河环岛阻仙裾玉珮重承过海初惭我远投炎瘴 地多君高卧水云居自怜天外无人事何处山中有 报书休道他年归老计白头羞对锦江鱼 次山谷韵赠尹上舍 荷潭金时让 故国知何在流人苦未归六年忙里过百计梦中违 糠核能成饭厖皮惯作衣犹将葵藿恋搔首向朝晖 又 吴门难避世土室亦安身出位愚臣罪金生 圣主 仁青灯谁作伴黄卷独潜神读尽先贤传如君有几 人 此二诗皆昏朝壬戌间公谪庆源时荷潭亦谪锺城穿于公者荷潭初号乐忘子与公交好累有唱 酬观此二诗亦可以知荷潭日录中诬诋公者非荷潭语也 公在光阳配所时洪景古以弱冠涉险披艰班荆以 慰公具其容貌端重学问夙成甚奖诩之乃字之曰 仰汝盖吾道之望实汝之仰也字叙逸而不传此章当在遗事篇十二 章下
惟我 先祖忠宪公以直道独争见嫉于当路释楬立朝前 后不过四三年而孤忠壮节危言至论凛乎如秋霜 烈日为一时诸君子所推许遗稿六卷载略备览 者槩可想见而第恨编年记事之迹尚未刊行遂使 公之八十五年辞受取与进退行藏之义晦而不明 噫公之殁距今三百有馀年矣往者日远来者日忘 则几何其不泯焉而无所寻逐耶不肖用是惧然 谋所以刊行两草稿之藏在巾衍者旧有二本二则 公之子学官之所绵也一则 公之外孙药峯沈 尚书之所托也二本之精粗详略不无异同故玆敢 代举互证删其繁而楠其略定为上下二篇又以眉 叟许先生所撰神道碑铭与夫 孝庙潜邸时御札二度 列圣朝褒赞之语及公之遗 事十馀条他人诗律之逸于遗稿者数三篇别为付 录以付其后编成一卷以活字开印于白莲洞之绿 两堂四阅月而告成后之观者随所病而补其不逮 以及乎锓梓之役是又来代之望也如诸公诗律合人编丑之中各 付其年之下而旧本不载故今姑赘付于篇未云耳岁戊戌仲秋十世孙观夏 孤山先生年谱 谨识 癸酉冬 忠宪公年谱之新刊原稿之补刊始于就 役越明年乙亥春克厥成功慨然有所感而敢为之 著嗟乎 公之忠言直节文章德义推重于一世表 式于百代而遗稿六册奥在 正庙朝 睿览考正改刊讹缺而印 赐一帙卷首 御笔亲题以为尊阁之矣岁月滋久板本朽败字划 漫灭不可印用者颇多此不得不补板仰酬 先王朝特赐之恩年谱则藏在巾衍者二百有馀年 往在戊戌夏示以活字印出而尚恨其未及矣鸣乎 时有丕泰而道不可以终湮世有污隆而文不可以 终熄壬申秋之重阳日自眉泉院讲堂士论峻发且 诸宗之诚于先者询谋协同庸奋美举斯举也于 公之道学固不足为轻重其于继开之道庶可为有 补于万一云耳清明翌日十二世孙定铉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