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渊如诗文集 (四部丛刊本)/问字堂集卷第一
孙渊如诗文集 问字堂集卷第一 清 孙星衍 撰 清 配王采薇 撰附录 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
|
问字堂集卷一 孙星衍撰
杂文一
原性篇
古之言性者多异孔子言性相近周人世硕密子贱漆雕开公
孙尼子之徒言性有善恶孟子言性善告子言人性无分于善
不善荀子言性恶董仲舒言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何以核其
实也古者性与天道通不明于阴阳五行不可以言性民受天
地之中以生在天曰命在人曰性故神农经言养命以应天养
性以应人天为阳主性地为阴主情天先成而地后定故情欲
后于性命五六天地之中合性有五常情有六欲五常者仁义
礼智信六欲者喜怒哀乐好恶也阳者善故性善阴有欲故情
有不善阳极生阴故性之动为情阴极胜阳故情之动为欲性
动而之情变而之欲变者情也情动而有欲变而之不善化而
复迁于善善者性也性对情则性为阳情为阴单言性则性有
阴阳犹以天地言之天为阳地为阴以天地分言之天地各有
阴阳鬼区臾言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是也以四时言之春夏
为阳秋冬为阴以孟仲季言之一时又各有阴阳鬼区臾言阳
中有阴阴中有阳也以五行言之木火为阳土金水为阴以八
卦言之阳木震阴木巽阳土艮阴土坤阳金干阴金兑离火阳
含阴坎水阴含阳也故言性兼阴阳者性中五常皆属阳五常
分仁礼为阳义智为阴信为中情亦有阴阳者情中六欲皆属
阴六欲又分喜好乐为阳怒恶哀为阴也孔子言性兼阴阳又
言性善又言性待教而为善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成之者性
也继之者善也又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又曰和顺于道德而
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又曰将以顺性命之理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夫言性中有道德有仁有义则是谓其本善言成言
尽言顺则待教而为善然则孔子他日言性相近习相远后汉
书释云言嗜欲之本同而迁染之途异其云上智与下愚者
上智谓生而知之下愚谓困而不学言不移者中黄子所云人
有五位智人与愚人不同位或者以智愚为美恶误矣贾谊引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又云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
况与心成故中道若性夫言习惯如自然则非本然之性又云
中道若性则非天命之性故祖伊言王不虞天性者不度其善
性也惟伪尚书伊尹日习与性成则似性中有恶魏晋人之言
不足深辨矣孔子以阴阳言性者不对情而言实则性质为阳
世子之徒言性有善有恶者兼性之动而言实则情之恶荀子
言性恶误以情为性告子言人性无分于善不善则不分阴
阳孟子言性善而言良知良能亦不教之性盖名不正则言不
顺善乎许叔重之言性曰人之阳气性善者也其言情曰人之
阴气有欲者其言酒曰所以就人性之善恶夫言性阳曰善论
其质也言情不曰有恶而曰有欲者欲有善有恶也言酒则言
性有善恶者酒属欲欲有善恶麦阴黍阳相得动而为酒人之
性得酒而动许君以酒观人性据其动而言则性兼情故有善
恶其善者性也恶者情之欲也谓欲有恶而不可谓情有恶谓
情有恶尤不可谓性有恶譬如夏至阴生而夏不得谓之冬冬
至阳生而冬不得谓之夏也许君之说本孝经钩命诀曰情生
于阴性生于阳阳气者仁阴气者贪故情有利欲性有仁也纬
书出于汉末多本孔子之言文子书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
物而动性之欲也管子曰凡民之生也必以正平所以失之也
必以喜怒哀乐汉诏曰夫人之性皆有五常及其少长耳目牵
于嗜欲故五常销而邪心作情乱其性利乱其义张晏曰性者
所受而生也情者见物而动者也董仲舒曰命者天之令也性
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又曰谓性已善柰其情何此言性
与情皆得之矣何以言情亦有善也礼记之言喜怒哀乐曰未
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管子曰好不迫于恶恶不失其理
欲不过其情是情未尝不善故易曰利贞者性情也孟子曰乃
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情有善将欲与贪利亦善乎欲与贪利
即情之有喜有乐发而中节则无不善也孔子曰我欲仁又曰
已欲立达而立达人夫已欲立达贪利也能立达人则贪利亦
善故公刘太王之好百姓同之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
焉欲未尝不善也欲胜则能乱性故曰欲焉得刚又曰欲不行
为仁欲可以至于不善而欲之名则无不善也人不能有性而
无情天不能有阳而无阴天之时若即人之中节也浮屠之言
曰断欲去爱又曰爱欲交错心中兴浊清浄无垢即自见性夫
不断不善而断爱欲则独阳不生亢而有悔反可以至于不善
故彼教离五常所谓不教之性刚健而失中正也何以言性待
教而为善易言天道阴阳地道柔刚人道仁义后以裁成辅相
左右民礼记言尽人物之性与天地参书言刚克柔克正刚
属性柔属情平康之者教也礼记言天命谓性率性谓道修道
谓教教者何性有善而教之以止于至善故礼记之言明德也
曰新民曰止至善止者如文王止于仁敬孝慈信即性中之五
常必教而能之学而知之也孟子以孩提之童爱其亲敬其长
是也然童而爱其亲非能爱亲慈母乳之而爱移敬其长非能
敬长严师扑之而敬移然则良知良能不足恃必教学成而后
真知爱亲敬长也故董仲舒之言性待教而为善是也又曰善
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
谓善也又曰今按圣人言中本无性善名而有善人吾不得而
见之矣使万民之性皆已善善人者何为不见也又曰圣人之
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名之性又
曰善出于性而性不可谓善按此诸说董欲正名而名愈不正
也夫人生皆中民也已教则性胜情谓之圣人失教则情胜性
谓之斗筲非性有三等孔子言善人者谓已教之性犹称道盛
德至善故难得见也禾虽出米而未可谓米固也然亦不可谓
之中无米也此亦董之疏也至吿子以食色为性食色者情也
荀子以为好利而欲得者人之情性又云人之性生而好利疾
恶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周书谓喜怒欲惧忧为五气大戴改
五气为五性是皆以情为性然则后儒之不通阴阳不能正名
情性甚矣或曰商臣越椒生而恶形枭鸟食母苍鹰搏击此皆
性恶也荅曰此形恶非性恶也为其情将成于恶故形先见人
之为不善也必以长而贪欲其贪欲者情也其少而不知贪欲
未至于为不善者性也枭鹰之恶也以求食而动亦欲也是情
之恶不可谓性也圣人之治性情也以礼乐礼节性乐防情其
用性情也以忠恕忠率性恕推情其善性情也以道德道其情
之中和谓之道得其性之至善谓之德道德忠恕皆本五常之
教舍五常则虚位也五常以格物而能止于善格者苍颉篇曰
量度也物者事也格物犹言量事量其事之至善即五常之事
也或言格正也格物言正名其事而后能择善知其事之至善
故曰致知若魏颗用先人治命晏子谓君为社稷死则死之孔
子谓要盟神勿信之类此谓执中之权大学篇之致知即中庸
篇称舜之大知其格物即用中中庸犹言用中解者以庸为常
失之也何以言道德为虚位道德离五常易称小人道长礼称
左道书称凶德传称昏德是也忠恕非五常亦为虚位非其亲
昵谁敢任之则忠者非忠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则恕者非
恕也故圣人贵实而恶虚言有不言无贵刚而贱柔则儒家之
异于道家三代之学之异于宋学也
太阴考
太阴有二一为岁星之阴亦名岁阴亦名太岁亦曰青龙曰天
一淮南史记所称以纪岁是也一为酉辰从魁盖阴气之太始
书纬言天左动起于牵牛地右动起于毕牛属丑艮少男阳之
始毕在酉位酉为兑少女阴之始遁甲书所称在阳遁值符前
二位阴遁值符后二位是也古今言大阴不分为二故不得其
实汉书注张晏言太阴岁后三辰孟康言太阴在甲戌则太岁
在子史记正义张守节言太阴岁后二辰此即从魁误以注史
记汉书者张揖广雅云青龙天乙太阴太岁也此即岁星之阴
考淮南天文训云太阴在寅岁名曰摄提格其雄为岁星舍斗
牵牛史记天官书用其文作岁阴汉书天文志作太岁是知太
岁与岁阴太阴为一汉书翼奉传元帝即位明年地震奉奏封
事曰今年太阴建于甲戌按初元二年太岁在甲戌天文训又
云太阴在四仲则岁星行三宿开元占经引注云太阴谓太岁
也盖许叔重注今本脱之天文训又云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
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正张揖书所本后汉书张纯传建武三
十年纯奏云今摄提之岁苍龙甲寅德在东宫〈天文训云大阴在甲子刑德合〉
〈东方宫〉太子贤注引前书音义曰苍龙太岁也后汉律历志云青
龙移辰谓之岁又据汉碑称青龙〈汉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云永寿二年青龙在涒滩按是年〉
〈为丙申后碑云永寿三年青龙建酉是年为丁酉〉仓龙〈汉益州太守高朕修周公礼殿记云初平五年仓龙甲戌是年〉
〈为甲戌〉龙在龙斿龙集〈汉外黄令高彪碑云光和七年龙在困敦中平二年龙斿奋若按光和七年为甲子〉
〈中平二年为乙丑汉荆州刺史度尚碑云永康元年岁在鹑尾龙集丁未是年为丁未〉按其甲子皆即太
岁所在天文训云淮南元年太一在丙子考史记孝文本纪淮
南王立在文十六年是年丁丑与淮南不同者太初以前十月
为岁首丁丑之春即丙子冬也此又太一为太岁之证太一亦
名为天一也太岁之名太阴盖以雄为岁星又行于地故有阴
名阴之言景也郑康成注周礼云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岁为
阴左行于地十二岁而小周说文解字云岁木星也越历二十
八宿宣偏阴阳十二月一次史记集解徐广云岁阴在寅左行
岁星在丑右行贾公彦云太岁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又
云岁星为阳人之所见太岁为阴人所不见郑康成所说岁星
与太岁分左右行度与淮南史记言太阴岁阴同遁甲书以天
罡加岁支亥上所建本法辰推岁星亦相符合今人读淮南太
阴在寅岁名曰摄提格而不知太阴与岁名同又读史记上言
摄提格岁者寅也下云岁阴在寅单阏岁者卯也下云岁阴在
卯以至十二辰皆然忽之不察耳其惑甚矣岁星一年次舍虽
与太岁不同而常以岁建之月与日晨出东方故郑康成注周
礼十有二岁云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乐
说岁星与日常应太岁月建之辰以见郑云然者非谓太岁与
岁星同次盖如太岁在寅之年岁星虽居丑其出必在建寅之
月其馀十二次可推故天官书云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
丑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也郑司农言太岁所在岁星所居
者谓太岁与岁星同得名为岁贾公彦释此不明也古人云岁
在多是岁星晋语云武王伐殷岁在鹑火韦昭注云岁岁星也
春秋襄二十八年左传云岁在星纪而淫于元枵杜预注云岁
岁星也孔颕达云左传及国语所云岁在者皆谓岁星所在今
按淫于元枵之说乃岁星自丑斗牛右转入于子虚危之次非
太岁左行所在明矣太岁亦或单谓之岁始于吕览序意篇云
维秦八年岁在涒滩考庄襄王灭周之后二年癸丑岁至始皇
六年共八年适得庚申岁申为涒滩吕不韦指谓是年高诱注
误以为秦始皇即位八年则当云大渊献也汉人既以太阴岁
阴青龙纪岁犹有称岁为岁星者如荆州刾史度尚碑云永康
元年岁在鹑尾龙集丁未既以龙为太岁则岁是岁星其云鹑
尾盖据太初历岁阴在未岁星在注七星张而言耳后人习知
太岁纪岁之义又止据以岁在为太岁之文〈汉敦煌长史武班碑云建和元年太〉
〈岁在丁亥后汉书郑康成传云今年岁在辰明年岁在巳汉金乡长侯成碑云延熹七年岁在甲辰堂邑令费凤碑云熹平六〉
〈年岁𢓜兮大荒皆太岁所在〉始不知有岁阴太阴之名矣曹震圭误以岁星
为太岁又以太阴为后宫之星在帝后二辰附会岁后二辰之
说盖不足辨梅瑴成谓岁星因太岁而得名亦非是据许叔重
以岁为木星制字之始则太岁实因木星而得名故有青龙之
名玉海引三礼义宗云岁星者东方苍龙之宿五星之首在天
右行十二岁一周天太岁者岁星之神法五行亦十二岁一周
于地其言得之矣
汉书翼奉传注考误
汉书翼奉传元帝初即位上封事曰正月癸未日加申时有暴
风从西南来风以太阴下抵建前
考通鉴元帝初元元年为癸酉岁奉传明言上封事在元帝
初即位之年又下云是岁关东大水郡十一饥疲尤甚上廼
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按之元帝
纪亦是元年事奉上封事又在诏前则是癸酉岁无疑张晏
此下注云初元二年岁在甲戌正月十二日癸未也太阴在
太岁后孟康云时太阴在未月建在寅风从未下至寅南也
建为主气太阴臣气也盖误以太阴为在太岁后又不考本
纪年月及奉传上下文疏谬甚矣且上云从西南来者酉在
寅之西南方故云太阴下其云建前者当是正月建寅耳
明年二月戊午地震七月己酉地复震奉奏封事曰今年太阴
建于甲戌
考元帝纪二年诏曰二月戊午地震于陇西郡七月诏曰一
年中地再动正与奉传合是年太岁在甲戌足证太阴即太
岁也孟康此下注云太阴在甲戌则太岁在子误
明年夏四月乙未孝武园白鹤馆灾上疏曰臣愿陛下因天变
而徙都如因丙子之孟夏顺太阴以东行
考元帝纪三年夏四月乙未晦茂陵白鹤馆灾于是言事者
众或进擢召见正与奉传合奉传下云书奏天子异其意荅
曰云云即帝纪所言进擢召见也是年太岁在乙亥奉疏欲
以明年丙子岁迁都顺太阴东行太阴由子左行至丑丑在
子东也张晏此下注云如因今丙子之四月也太阴是时在
甲戌当转在乙亥丙子左旋之也误矣奉传中一云元帝初
即位下云是岁下云明年下又云明年本甚明白晏注汉书
并本传忽之已可怪矣且元帝以丙子岁三月行幸河东未
始不因奉言厌胜东行奉于途次何由劝帝迁都乎
太岁岁星行二十八宿表
太岁〈即太阴岁阴〉 岁 星 岁星出月
天文训〈太阴在寅岁岁星舍斗牵牛 十一月晨出东方名日摄提格〉
天官书〈岁阴左 星右转居丑斗牵牛正月晨出东方行在寅〉
天文志〈太岁在寅 正月晨出东方日摄提格〉
石氏 〈在斗牵牛〉
甘氏〈摄提格之岁摄岁星在建斗牵牛婺正月晨出于东方为提在寅 女汉志引甘氏在建日十二月〉
〈星婺女误〉
太初历 〈在营室东壁〉
春秋纬〈太阴在寅 岁星居斗牵牛〉
天文训〈太阴在卯岁岁星舍须女虚危 十二月名日单阏〉
天官书〈岁阴在卯 星居子婺女虚危 二月〉
天文志〈太岁在卯 二月〉
石氏
甘氏〈摄提在卯 岁星在子女虚危汉 志引作在虚危误〉
太初历 〈在奎娄〉
春秋纬〈太阴在卯 岁星居须女虚危〉
天文训〈太阴在辰 岁星舍营室东壁 正月岁名日执除〉
天官书〈岁阴在辰 星居亥营室东壁 三月〉
天文志〈太岁在辰 三月〉
石氏 〈在营室东壁〉
甘氏〈摄提在辰 岁星在亥营室东壁〉
太初历 〈在胃昴〉
春秋纬〈太阴在辰 岁星居营室东壁〉
天文训〈太阴在巳岁岁星舍奎娄 二月名曰大荒落〉
天官书〈岁阴在巳 星居戌奎娄按今本四月 多胃昴二字误〉
天文志〈太岁在巳〉
石氏 〈在奎娄〉
甘氏〈摄提在巳 岁星在戌奎娄胃〉
太初历 〈在参罚〉
春秋纬〈太阴在巳 岁星居奎娄〉
天文训〈太阴在午岁岁星舍胃昴毕 三月名曰敦牂〉
天官书〈岁阴在午 星居酉胃昴毕 五月〉
天文志〈太岁在午 五月〉
石氏 〈在毕昴毕〉
甘氏〈摄提在午 岁星在酉毕昴〉
太初历 〈在东井舆鬼〉
春秋纬〈太阴在午 岁星居胃昴毕〉
天文训〈太阴在未岁岁星舍觜巂参 四月名曰协洽〉
天官书〈岁阴在未 星居申觜觿参 六月〉
天文志〈太岁在未 岁星在觜觿参〉
石氏 〈在参罚〉
甘氏〈摄提在未 岁星在未觜觿参罚 汉志引作参罚误〉
太初历 〈在注张七星〉
春秋纬〈太阴在未 岁星居觜参伐〉
天文训〈太阴在申岁岁星舍东井舆鬼 五月名曰涒滩〉
天官书〈岁阴在申 星居未东井舆鬼 七月〉
天文志〈太岁在申 七月〉
石氏 〈在东井舆鬼〉
甘氏〈摄提在申 岁星在东井舆鬼 汉志引作在弧〉
太初历 〈在翼轸〉
春秋纬〈太阴在申 岁星居东井舆〉
天文训〈太阴在酉岁岁星舍柳七星张 六月名曰作鄂〉
天官书〈岁阴在酉 星居午柳七星张 八月〉
天文志〈太岁在酉曰 八月作詻〉
石氏 〈在柳七星张〉
甘氏〈摄提在酉 岁星在午柳七星张 汉志引作注张〉
太初历 〈在角亢〉
春秋纬〈太阴在酉 岁星居柳九星张〉
天文训〈太阴在戌岁岁星舍翼轸 七月名曰阉茂〉
天官书〈岁阴在戌 星居巳翼轸 九月〉
天文志〈太岁在戌曰 九月掩茂〉
石氏 〈在翼轸〉
甘氏〈太阴在戌 岁星在巳翼轸汉志 引作在七星翼〉
太初历 〈在氐房心〉
春秋纬〈太阴在戌 岁星居翼轸〉
天文训〈太阴在亥岁岁星舍角亢 八月名曰大渊献〉
天官书〈岁阴在亥 岁星居辰角亢 十月〉
天文志〈太阴在亥 十月〉
石氏 〈在角亢始〉
甘氏〈摄提在亥 岁星在轸角亢〉
太初历 〈在尾箕〉
春秋纬〈太阴在亥 岁星居角亢〉
天文训〈太阴在子岁岁星舍氐房心 九月名曰困敦〉
天官书〈岁阴在子 岁星居卯氐房心 十一月〉
天文志〈太岁在子 十一月〉
石氏 〈氐房始〉
甘氏〈摄提在子 岁星在卯氐房牵牛 汉志引作氐房〉
太初历 〈在建星牵牛〉
春秋纬〈太阴在子 岁星居氐房心〉
天文训〈太阴在丑岁岁星舍尾箕 十月名日赤奋若〉
天官书〈岁阴在丑 星居寅尾箕 十二月〉
天文志〈太岁在丑 十二月〉
石氏 〈在尾箕〉
甘氏〈摄提在丑 岁星在寅心尾箕汉 志引作心尾〉
太初历 〈在婺女虚危〉
春秋纬〈太阴在丑 岁星居尾箕〉
按天文训之太阴天官书谓之岁阴天文志谓之太岁甘氏
谓之摄提是以摄提代太岁楚辞之摄提贞于孟陬即太岁
建寅也淮南纪岁星出月在史记汉书前两月盖淮南之误
观郑康成引乐说岁星与日常应太岁月建所建之辰以见
则知太岁月建在寅岁星亦以寅月出是史记汉书正月出
之说为长矣馀十二辰仿此淮南史记石氏春秋纬纪岁星
所在之宿大略相同甘氏每在后一宿太初历每在后二辰
者据汉志云甘氏太初历所以不同者以星赢缩在前各录
后所见也考淮南云岁星舍斗牵牛东井舆为对丑为斗
牵牛未为东井舆则知丑对于未太阴在寅岁星必在斗
牵牛甘氏所云婺女太初所云营室东壁或有不揣本而齐
末之失矣岁星赢缩则为灾故甘氏言岁星所居处安静中
度吉天文训言当居而不居越而之他处皆有凶验然则因
太岁以求岁星固有常次之舍而太初历所以与淮南史记
甘氏诸家异者按之天文训云太阴在四仲则岁星行三宿
太阴在四钩则岁星行二宿今太阴在卯是为仲岁星当居
子行女虚危三宿淮南诸家皆与天文训所言合惟太初历
则行奎娄二宿可以证其法之不符矣凡此疑太初改建寅
之后历家沿袭参差之误今据各家同异具表如右石氏太
初历无全书见天文志所引甘氏春秋纬见开元占经与天
文志所引甘氏多不同者班固摭录之误也
月太岁旬中太岁考
太岁有三一为年太岁左行二十八宿十二年一周天始见于
海外南经云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淮南天文训谓之太阴
云太阴所建蛰虫首穴而处鹊巢乡而为戸说文云舃者知太
岁之所在舄即鹊字知所在者亦言向之是为年太岁贵神也
一为月太岁二月起卯三月子四月酉五月午六月复至卯终
十二月右行四正亦谓之咸池亦曰小时天文训云斗杓为小
岁正月建寅月从左行十二辰咸池为太岁二月建卯月从右
行四仲终而复始又云大时者咸池也小时者月建也又云太
岁迎者辱背者强则与太阴之不可背而可乡者绝不同故知
非年太岁今阴阳家引李鼎祚则以大时为正月起卯月行四
仲明以来通书皆用其说遁甲书推大时法云天罡加月建亥
卯未辰有加仲者其下即是大时所在如法推之则大时三月
起卯四月子五月酉六月午七月复至卯终十二月右行四正
又与淮南二月起卯及通书正月起卯两说不同按遁甲书所
谓大时今通书误谓之天吏三合五行死气之位也李鼎祚之
大时三合五行沐浴之位也淮南之大时通书俗谓之打头火
亦谓之飞大煞三合五行王气之位也其法申子辰月在子亥
卯未月在卯巳酉丑月在酉寅午戌月在午即从二月起卯右
数四仲得之大时凡三说皆不吉然求其所以名咸池之由则
似三合沐浴之说为近岂淮南二月字当作正月与汉西岳华
山碑云元和元年岁在戊午名曰咸池或是岁在四正则有咸
池之名或古人误读淮南咸池为太岁之语而以年太岁为咸
池不知其审旬中太岁者亦因苍龙所在而得名故王莽传注
服䖍以苍龙为太岁通典引太公曰将军自居九天之上竟一
旬复徙开牙门常背建向破太岁太阴太阴大将军夫云一旬
而徙趋避吉凶则非年太岁及月太岁明白其法出于龙首经
曰诸欲求日白虎六甲为青龙六丙为朱雀六戊为勾陈六庚
为白虎六癸为元武假令甲子旬青龙在子朱雀在寅勾陈在
辰白虎在午元武在酉大将处青龙执法行刑抵朱雀将往来
抵勾陈以白虎加敌人伏勾陈抵元武他皆仿此遁甲书亦载
其式云六甲在子青龙大将居之六乙在丑蓬星鼓角居之六
丙在寅明堂士卒居之六丁在卯太阴伏兵居之六戊在辰天
门军门居之六已在已地戸小将居之六庚在午天狱斩断居
之六辛在未天庭判断居之六壬在申天牢粮草囚系居之六
癸在酉天藏华盖甲仗居之终十辰至甲戌则戌为青龙据此
知太公所云竟一旬复徙者即其法而遁甲书云背太岁当万
人大将军五千人太阴月建各当五千人则即以太公所云建
为月建所推太岁太阴大将军与今阴阳家所载同疑非古法
也天文训云太阴在寅朱雀在卯勾陈在子元武在戌白虎在
酉苍龙在辰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已为平主定午为定未为
执主陷申为破主衡酉为危主杓戌为成主小德亥为收主大
德子为开主太岁丑为闭主太阴按虚式甲寅旬中在子
丑天文训既云勾陈在子又以子丑为主太岁太阴下又云凡
用太阴左前刑右背德击勾陈之冲辰以战必胜以攻必克则
此太阴太岁即旬中位特未识何以又分太阴太岁为二其
云主者犹言与之相应如马融注书以斗七星为一主日二主
月之类天文训寅上自有太阴则不得复以丑为太阴钱少詹
事据其文以为太阴在太岁后一辰恐未必然且淮南此文太
岁字协纪办方引作太阳或别有据矣斗建雌神亦名太阴故
天文训云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于子月徙一辰雄左
行雌右行五月合午十一月合子太阴所居辰为厌日是又一
太阴也郭氏元经有太阴子年在戌丑年在亥顺推十二辰遁
甲书推太阴法常以功曹加岁支神后下是也此即时宪书所
载太阴又与淮南岁阴及遁甲书阳遁前阴遁后之太阴各不
同考古者固不可以同名异实而误矣
天文训正月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大时 午卯子酉午卯子酉午卯子酉
李鼎祚正月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大时 卯子酉午卯子酉午卯子酉 午
遁甲书正月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推大时 酉午卯子酉午卯子酉午卯子
𣈆灼汉书注释
汉书天文志晋灼云太岁在四仲则岁行三宿太岁在四孟四
季则岁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而行二十八宿十二岁而
周天近人多言未闻其审按其文出天文训云太阴在四仲则
岁星行三宿太阴在四钩则岁星行二宿高诱注仲中也四中
谓太阴在卯酉子午四面之中也丑钩辰申钩巳寅钩亥未钩
戌谓太阴在四角开元占经引其注云太阴谓太岁也四仲子
午卯酉也假令岁阴在卯星守须女虚危故云三宿也此是许
叔重注今本脱之依义推之知晋灼云太岁在四仲者中与仲
二读子午卯酉为冬夏春秋之仲亦为东西南北四正之中太
阴左行在卯则岁星右转居子舍婺女虚危三宿太阴在酉则
星居午舍柳七星张三宿太阴在午则星居酉舍胃昴毕三宿
太阴在子则星居卯舍氐房心三宿四正之宿各三合得十二
故又云三四十二也其云太岁在四孟者寅申巳亥为四孟月
太阴在寅则星行斗牵牛二宿太阴在申则星行东井舆二
宿太阴在巳则星行奎娄二宿太阴在亥则星行角亢二宿云
太岁在四季者辰戌丑未为四季月太阴在辰则星行营室东
壁二宿太阴在未则星行觜巂参二宿太阴在戌则星行翼轸
二宿太阴在丑则星行尾箕二宿四孟四季之宿各二合得十
六故又云二八十六也荆州占日岁星行一次居二十八宿与
太岁应十二岁而周天太阴居维辰岁星居维宿上太阴居仲
辰岁星居仲宿上亦足证晋灼之言矣孔颕达因服䖍注左传
言龙度天门乃有岁星跳辰之说考左传称岁弃其次及淫于
他次则为灾淮南史记称岁星当居不居越而之他处则凶及
其下是以乐说有岁星常应太岁之语太岁即因岁星而定所
在之辰若岁星积年跳辰太岁不当依十二年之次占验家亦
不必以失次为凶矣服䖍所云龙度天门即谓岁星自亥至酉
干为天门戌亥属干岁星为龙耳
�����������������������
�����������������������
相宅书叙
蜀之江津县蹇孝廉以儒术通阴阳五行之学出其师授相宅
书索序于予予览其书而善之书名阳宅三要三者何曰宅曰
门曰灶也宅门灶所在之方阴阳相得五行相生及比和则吉
否则凶用其法游都下断验如神予嘉其法之合于古者有五
一曰各具一太极看法以名院中分八卦方位其视门以门内
之院视宅灶以宅灶所在之院合于黄帝宅经云随宅大小中
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则知世俗所用门上看门水中望水之
法非也二曰论八卦方位不论天干地支世传有八宅周书者
惟以八卦分吉凶八卦之称父母长少男女疑即主于人事故
作宅尤宜取法如戌亥属干壬子癸属坎即以干坎论馀俱仿
此至选择以天干为重故遁甲书以甲巳各管丑日分上中下
元阴宅以地支为重故兼十二辰三者之分各有至理善乎蹇
孝廉之言三元者天道宜用之选择不宜以之相宅也三日各
房之戸论方不论向与大门异其法出于杨益〈字筠松〉灶卦书云
各房门戸但论背坐〈一作生〉之方不必论向盖阳宅用天光阴宅
用地气门戸既名为气口天气从此入今世相宅家定各房门
戸自屋内视向失之远矣四曰灶屋门在宅吉方灶火门向宅
主本命吉方灶座压本命凶方亦出灶卦书云西四命人旧灶
在巽巳方不吉今移往干亥方东四命人旧灶在干亥方不吉
今移往巽巳方夫西四命人以巽巳方为不吉则移灶在吉方
可证旧八宅书谓灶宜在宅凶方者必是误认灶屋为灶座也
五曰论宅以檐霤正中之戸并门灶为三要合于月令五祀之
义五祀有中霤义为屋水流之中即中堂之戸其称陉者路称
戸者小于门言门与宅足兼陉与戸是三要即统五祀宜置吉
方也相宅之术出于周官大司徒之职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
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古有宫宅地形二十卷见蓺
文志形法家班固云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
以求其吉凶犹律有长短而各征其声非有神数自然也今
所传惟有黄帝宅经而其文称文王孔子子夏淮南李淳风诸
家宅经盖宋人撰集成书非古本矣然以干坎艮震为阳巽离
坤兑为阴辰戌为斜界修造则阳宅以阴为得〈同徳〉阴宅以阳为
得迁移则从阴入阳从阳入阴为吉重阴重阳为凶其术有所
传不可诬也又有生气福德五绝命刑祸之名即今入宅书
九星所本考开元占经引洛书云北斗第一曰破军第二曰武
曲第三曰廉贞第四曰文曲第五曰禄存第六曰巨门第七曰
贪狼七星加辅弼又见郭璞元经而明周视作阴阳定论以为
立名之谬盖不知妄作之言矣汉时有堪舆金匮十四卷淮南
及郑康成注周礼引堪舆黄帝问天老事即此书许叔重以堪
为天道舆为地道又有图宅术书见论衡所引王充言宅有五
音姓有五声专比者吉相贼者凶王符潜夫论亦云商家之宅
宜西出门五行当出乘其胜入居其隩汉以来多行用之至唐
吕才乃云堪舆经黄帝对天姥始言五姓黄帝时独姬姜数姓
耳后世赐族者寖多本同末异非宫商角徵羽相管摄也其言
似近理而实不然犹之古人言武王以甲子日兴纣以甲子日
亡不知遁甲之法同一日向东北则吉者向西南则凶武王以
甲子昧爽击纣渡孟津向东北其日生门在艮故胜纣则反是
故败也古人又言东家之西即西家之东是不知宅经各院中
分之法以截路分方视宅者也唐杨益撰灶卦书始以坎离震
巽为东四卦乾坤艮兑为西四卦东四宅门灶勿犯西四西四
亦同又世传黄石公论宅元书云东四装西及西四装东皆不
吉者谓房间之数洪范五行一六水为坎二七火为离三为震
八为巽四为兑九为干五为坤十为艮坎离震巽之数不宜开
乾坤艮兑之门俗间注阳宅大全书不知此法予闻之稷山韩
君韩之相宅有神授也予尝论俗传之法皆有所本干与兑坤
与艮坎与巽离与震为生气贪狼木者阴阳相得五行相生之
象也坎与震离与巽干与艮坤与兑为天乙巨门阳土者五行
相生但重阴重阳其吉次于生气也干与坤艮与兑坎与离震
与巽为延年武曲阳金者阴阳老中少正配金土相生水火相
济阴阳木比和恒久之象也坤与坎巽与艮兑与震离与干为
绝命破军阴金者阴阳相遇不相配五行又相克也干与震巽
与坤艮与坎离与兑为五廉贞火者五行相克又重阴重阳
也干与坎坤与离震与艮兑与巽为六煞文曲水者重阴重阳
金水火土不能相生木土金木又相克也坎与兑离与艮干与
巽震与坤为祸害禄存阴土者一阴一阳但人事仲男女与小
男女不相配又长女长男违离其父母或适人或远游也入宅
家名为游年其理甚精殆非后人所能意造而世俗既不知各
院中宫下指南鍼定八方之法误用之则反以为不效不亦诬
乎近有阳宅大成一书以选择家飞九宫定宅位如坎宅云以
一白入中宫二黑在干三碧在兑四绿在艮五黄在离六白在
坎七赤在震八白在巽则方位吉凶颠倒已极并不知选择与
相宅有有形无形一动一静之分宅有定方不可飞入中宫也
又或以三元之法相宅不论宅灶及邻家高屋而谓上元旺气
在坎坤震中元在兑坤乾下元在兑艮离然则古今公府皆坎
离不旺上中元耶其言出于蒋大鸿犹李时珍之本草偶有效
验便以著书非古法也又有用八宅之说而为邵雍先天八卦
所惑者如坎宅开坤门以坤为后天之离与坎相合不悟土来
克水其谬更甚蹇孝廉与予同举于乡其好学多蓺固不止此
聊作序吿以鄙见并袪世俗之惑云尔
问字堂集卷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