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寒冈先生续集/卷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 寒冈先生续集
卷三
作者:郑逑
1680年
卷四

答问

[编辑]

任卓尔问。敬以直内章十三圈程子曰主一之谓敬下小注又曰古人自少下。有曰不奈何。心经

谓不可奈何。如无可奈何也。

此下上蔡谢氏大注下小注。有曰自住不得。此语意未详。

自不能已之意。

牛山之木章下第七圈曰。起来依前无状。所谓无状者。何谓邪。

无状。犹言无颜面以见人。又罪恶尤大。其状无可寄言之谓。

公都子问曰章第三圈。朱子曰。须是人自家主张起来云。起来。即提掇振拔之意邪。

提掇振拔之意。来说是。

孟子曰养心章第十圈注曰。不是僻道理之僻未详。

僻下当句绝。谓此不是僻也。只是道理合如此。

四勿箴章第四圈曰。这个是该动之精粗。这个。指思与为。而思乃动之精。为乃动之粗邪。

来说恐然。

求放心斋铭曰。成之在我。未知成之者何事。

成天地之孔仁者。在我为心。

尊德性斋章十九圈大注下小注曰。别是一般释书。则已与书各为一般邪。

然。

其下小注。有曰硬要差排及硬来之意。未详。

硬。坚牢也。坚强也。以此意参看则加知。

答何叔京条曰。鸢飞鱼跃与必有事焉勿正之意同云。盖日用之间。流行之体。自然而然。无少间断故邪。

来谕。大槪是。其实难言。唯在潜心默会。

自诳诳人之罪。盖以专主道问学。不务尊德性故云云邪。

恐然。

答黄直卿条曰。见得大意云。大意。指德性否。一二节目。指问学邪。

来谕盖然。

人心道心章下。朱子曰。尧舜以来。未有议论时者。盖指心学议论邪。

未有学问议论。

损之象章第四圈下。四十五十而后完者。筋骨始得完全邪。

气血渐完也。气血完故筋骨亦觉无损。

忘生徇欲。为深耻云者。即指男女财物之贪欲而言邪。

男女之欲最重。

敬以直内章下敬义夹持大注下小注。朱子曰。最下得此两字好。最下得最字。释之何如。

最。韵书。极也。

曾祖神主。奉入祠堂之时。父母神主则似不可因在其位。姑避出外而还为奉入邪。

神主有异于生人。考妣神主。自当仍安旧位。何用姑避。

方祭进馔时。饭羹若有跌仆覆坠之患。则饭羹必俟更作而陈之邪。先陈如蔬果之物待之邪。彻而更设邪。他馔则不至如饭羹之重。虽不更作阙而祭之。亦无欠失邪。

虽蔬果之轻。未祭径彻。甚未安。不如因陈以待更备。如鱼肉之类虽阙而。不如即祭之为安。

改葬初丧时。铭㫌亥𫄸明器。改造而用之否。抑两位各备否。

铭旌玄𫄸明器。皆不可不新备。两位当各备。

冠仪。尊则少进。卑则少退者。尊则少进于主人之列。而不敢并立于主人。卑则少退于主人之后。而不敢与之比列耶。

恐然。

其父从出迎宾者。从宗子而出耶。

然。

祝时不用板而口号耶。陈设条。无祝版之文。

或书纸片。或书笏面以备忘。恐无妨。

礼宾丁司马公注曰。赞者。皆与赞冠者为介。赞者之外。别有赞冠者一人耶。赞冠。未知行何事。

赞有主人之㬱。宾之赞。主人之赞。所谓傧也。赞冠者。宾之赞也。如初注赞者。取栉𢄼掠。乃赞冠者。即宾至注。宾自择其子弟为赞冠者是也。傧者入吿。即主人序立注。择子弟一。入为傧是也。其所谓赞者。皆与赞冠者。则其赞者。即主人之傧。而汎称赞者也。赞冠者之所为。即为之栉合紒施。掠以巾进宾等事也。

忌日。着黪布冠布衫而行祭。何如。

朱子母夫人忌日。着黪黑布衫。其巾亦然。门人问今日服色何谓。先生曰。岂不闻君子有终身之丧。

前日所禀朔望奠荐条。答曰。考家礼。正至朔望则参之条为之云。朔望正至。则依礼行之也。至于小小奠荐。亦依礼行之。而亦必有降神参神辞神之节目耶。人有议之者曰。一物一器之奠。若必如是则。无乃礼烦而渎耶。大槪大祭则备礼而行。于小荐则从简而行之。可也。虽先贤。亦有随时酌损之义。不可一定行之云。未知此论何如。

所论好。

家庙荐新。礼也。而若连得新物而易败难久者。则虽不待朔望。随得随荐。亦无所妨耶。若以烦渎不敬之失而不荐。则亦伤孝子之心。未知何以则可。

朔望之参。荐以新果。礼也。但易败而难久。朔望之日尚远。则势所难待。随所得而即荐。在情难已。然荐有重有轻。礼亦似当有备有简。

李承问胡文定公云。人于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贵像。然则学者须先除去此等气像。方可入道。至如乘肥衣轻。亦非有志之士所可为。愿闻格言。

文定公之言。只为人不当于富贵上着心。惟当攻若食淡。以养其志云耳。古人千驷万锺。于义所安。则不以为泰。箪食豆羹。亦有时而不屑也。惟察其义理之当否耳。如以乘肥衣轻。非有志之可为。而于己分当然处亦有所未安之心。则殊非素位而行之之意也。如何如何。

朴而章问。礼文。只曰童子不杖乎。不冠则不论乎。

童子于三加之前。岂有绖冠之理。鄙意如是。

崔𬀪问古者代各有庙。傍亲之无后者。班祔祖庙。今无各代之庙。祔祭只祔于祖。而祭毕。奉神主于祢庙。置于东壁。祔位甚多。则亦可分置东西否。若然则嫌于昭穆如何。

恐然。

家长在外未归而遭丧。若过成服日数。则在家者即当成服。以待家长之来归耶。当讣吿于家长。待其奔丧而一时成服耶。

家长在外未归。则在家自当依礼成服。若待家长之归。恐未安。设使家长奉使中朝。在万里之外。则亦当待其归。而为一时成服计耶。

改葬缌服云者。以月数言耶。以服制言耶。经营改葬之时。何日始服而何时当脱耶。

改葬成服。以服制言。而月数在其中。当服于旧墓改圹之初。当脱于虞祭葬毕之后。仍藏其服。以待三月以除之。

吊礼。丧主西向再拜。宾东向答拜。既慰。主人又再拜。宾又答拜。注。以宾不答拜为礼。何从。

宾不答拜。古礼也。

重服在身。则不得服轻服。然亦有服轻而义重者。如改葬服缌。为亲服也。不可以轻服视也。如遇齐衰期丧未葬。而改葬父母。则释去期服而服缌服耶。改葬之后。服缌服以终三月耶。抑临时服之。既改而释缌麻。反期服耶。

改葬。当服缌麻。葬毕。则反期服。

李厚庆问妻家遭父丧。其母忌在于未葬前。逾月后欲暂行于外处。如何。

大丧未葬。似难奉行忌祭。然或无服与轻服者。暂行别处。何妨。

夫之丧三年内。行妇之忌祭。则祭羞用鱼肉乎否。

鱼肉之忌。只生人当然。

庶母之葬也。只有出嫁两女。而无主丧者。嫡子虽分殊。可以主之耶。若主之则遣虞卒哭祝文。亦当变矣。永诀终天四字。夙兴夜处以下八字。何以改之耶。

既有母称。又无他主之者。权主之。似不得不尔。永诀终天。泛称也。仍用何妨。夙兴以下八字。斟酌改之亦善。

卢脊问忌祭云。主人以下举哀。诸侄与孙参祭者。皆哭乎。傍亲助祭者则不哭乎。

主人举哀。则其子侄哭而助哀。何妨。傍亲之哭。则未知当否。

黄宗海问。家礼。翣扇无定数。而至于图上注云。黼翣二。黻翣二。画翣二。然则翣凡六也。而今人只用四者何耶。

礼。士用画翣二。画云气者。谓之画翣。

俗所谓网巾。古无其制。而今人无故者所着。则是纯吉之物。而乃于祥后着之者。似不相称。无乃有先贤议论乎。

果似不称。世或有黪布作网巾者。今此国丧。多有用布网巾。

家礼。大祥前一日。有吿迁题主遆迁等节。而按本条下李继善所问及杨氏注。则吿迁等事。当待祫祭而行之。其将以杨说为正乎。然而横渠先生曰。祫祭于大庙。因其吿祭毕祧迁云云。杨氏云。当俟吿祭前一夕。以荐吿迁主毕。乃题主。厥明。祫祭云云。由前之说。则祧迁二事。当在祫祭之后。由后之说。则祫祭前夕已行。迁主之礼。未知将何所适从乎。

杨氏说。最合礼意。吿祭之吿。恐吉字。吉祭前一夕。以荐吿迁主之意。吿毕。乃改题。厥明祭毕。以次遆迁。

杨氏既以为迁主事重。不可但以酒果吿。则所谓吿祭前一夕吿迁之时。其不用酒果而吿乎。

杨氏之意。迭荐继序。其事至重。但吿以酒果而无祭礼。为不可耳。若吉祭前一夕。以荐吿迁主之意。遂改题主。厥明。祫祭毕。而乃遆迁焉。何不可之有。

祫者。天子祭名。非士庶所当行之礼。朱子亦以为先祖之祭似祫。而不敢祭。则祫之不可祭明矣。而乃于祔迁时祭之者。何也。又其祭礼。不见家礼。未知当与何祭。同其仪节乎。

谓之祫则未安。而禫后吉祭。则礼有明文。当一从家礼四时祭之仪。

左右昭穆。古有其制。而自朱子定礼以后。遂不分昭穆。但以西为上。则昭穆之制。不可复见。而高氏祔迁祝词。乃有昭穆继序之说。今虽以西为上。而犹以是吿之乎。

以西为上。虽出于汉明帝之后。而取爱礼存羊之义。祝称昭穆继序之云。何至甚不可乎。

祥禫易服。古有其礼。而家礼则只于大祥。陈禫服。而禫祭则无文。敢问禫祭时。犹着禫服乎。

禫祭时。无陈服之文。但仪礼。祥祭用缁衣素裳。禫祭玄衣黄裳。禫讫。朝服綅冠。逾月吉祭。朝服玄冠。则禫祭时。便着纯吉之服。亦似未安。李先生以依丘氏素服而祭。不谓之不可云。今不敢妄言。

家礼。大宗世数未满者及继曾小宗以下。皆于祠堂内。虚其西龛。然则继祖继祢之宗。亦皆预设四龛。以待后来世数之满乎。

然。

古人立祠堂。为四龛。小小祭祀。只就其处。大祭祀则请出或堂或厅。所谓堂者。祠堂之内。而厅者。正寝之中耶。窃见今之所谓正寝。多是狭隘。实不如祠堂。况先贤有请出或堂及分至设于堂等说。则时祭合享。皆当于祠堂内行之。而犹有所可疑者。祠堂三间。秪足以容其四代八卓。而不能容执事之出入。又四代相承。或有前后娶者。而其位数或九或十。则祠堂内决不可容焉。若以丘琼山所图考妣共一卓之䂓为准则。虽无狭隘难容之患。而有违于家礼每位各设之意。且两位并设。甚涉疏略。并下教。

堂即王堂。古之正寝也。厅即厅事也。设位于祠堂。或请出于正寝或厅事。随一家形势而为之。恐皆不甚妨。考妣各设。最危合宜。而缘地势不便。亦缘一家资力不给。不免依丘礼共一卓者。皆然。

凡有前后室者。既与前室合葬。而后室则不与焉。此不几于未安乎。或谓前后室皆隔葬。而三圹共为一坟。此说其有据乎。

程子曰。合葬。须以元妃。则后室。似当同茔异坟矣。世俗亦有三棺同圹合葬者。然浅见曾亦以为不妨。窃更思之。似不若同茔异坟之为合宜。

奉柩朝祖之礼。非惟世俗不行。柩既重大。迁动至难。又于事势。有所不可行者。谬意以为。只奉魂帛朝祖。虽失礼经之本意。而既曰束帛依神。则人子不可虚视。今欲奉魂帛朝之。是犹愈于已乎。

以迁柩吿者。非谓朝祖而吿。古有启殡之礼。而当时既不涂殡。又不可全无节文。故吿以迁柩。而暂为动棺。有若迁之之意耳。丘琼山,家礼,仪节。许以魂帛朝祖。故今人多用魂帛之朝。

礼经云。从祥至吉。凡服有六。又云祥而缟。今六服之制。虽不可行。而圣人制礼。其意有在。而人子之心。亦不忍遽黑其服。则祥日着缟冠无疑矣。而家礼陈禫服条。冠衫皆用黪者。何也。今之欲称黪字之义者。皆着草笠。此则世之无服者所着。恶在其吉凶之别乎。况今日衰麻。明日黑笠。似无渐杀之意。世之或着白笠者。其得于祥缟之说。而今不可行乎。

家礼之黪。即缟之遗意也。草笠。非缟黪之比也。特不忍直戴丝笠。故姑取草笠之不甚奢华耳。世之或着白笠者。五礼仪。许用焉耳。

大祥着黪冠。虽曰定礼。而今遭国哀。不敢以黪。则其将直着白笠乎。抑有其间节目。如服轻返重之义乎。

不得不白笠。

朱子曰。既祥彻几筵。其主当祔于祖庙。若继祢之家无祖庙。则未禫之前。当奉何处。

恐当姑祔于东壁。

葬日题主毕。必即设奠读祝。告以凭依。是实奉安先灵之意。而至于改题时。未有其文。只待明日祫祭者。不其绶乎。

改题之前。既吿以酒果矣。厥明。又有合祭之礼。其间又欲设祭。则无乃烦乎。

前母所葬。虽在祖墓之侧。而地既狭窄。当初营葬亦薄。以此而欲改葬。则一山之内。都无可卜之地。今拟别择他山。以开新茔。未知于礼何如。而且前母之丧。薄葬三四十年。其于迁动举措。得无难易之可言乎。

葬虽薄而已经三四十年之久。体魄既安于是。而遽为迁动。则无乃未安乎。薄葬既久之墓。无乃既启而有遑遑未安之事乎。如何如何。

曾子问注云。有君之丧。而适子在家。自依时行亲丧礼。然则大祥行祭。固当如仪。而未国葬前。不敢用肉。则祥祭具馔。亦不敢用肉乎。

国禁方在屠杀。

或谓若墓近。则几筵设于家。而诸子皆守墓。朝夕上食时来参。至于晨昏省墓。亦可不废。此意何如。

固为甚善。但难使墓远之人皆如之。奈何。

家礼禫祭卜日条。未卜已卜。皆有吿辞。今虽不用掷珓之法。而犹行此二番吿辞乎。

只吿以某日祗荐禫事之意。

金适问。妻丧期而除服。中一月而禫。则其子应服三年者。从其父期而除衰乎。既为父屈而期。则当以何服终三年乎。

父在母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练祥禫之服。一如三年之丧。禫后之服。亦自如常。惟用心制。终三年服。不华盛而已。

大祥之祭。其祭服亦如何。其祝辞当如何。大祥之后亦行禫祭乎。其祝辞亦如何。

再期之服。当用忌祭之服。祝辞。夫亲祭则不必言为子而祭。禫既行于十五月。而心丧无禫。故再期之后。别无行禅之事。

世俗。如祭考则从祭妣。祭妣则以为卑不可援尊。不祭考者有之。或以为考妣神主。同藏一龛。独拈出一位。于情未安。祭考而从祭妣。祭妣而从祭考者有之。或祭考则只设考位。祭妣则只设妣位者有之。当如何折衷。

祭妣而以考合祭。固不一。祭考而亦不当合祭妣。礼既当然。则奉出一位祭之。何至未安。

父已成服。丧未毕而卒。则嫡孙承重者代服。以终其馀日乎。若代服终三年。则成服节次。当据何礼乎。

此事有问于退溪李先生。先生亦以为难详。其节次则古之人。父亡未殡而祖卒。则为祖服期。以父尸尚在。未可以代重也云。以此推之。父已成服而亡。孙辄代服。于礼如何。不敢强说。当更详之。如何如何。

叠遭重丧者。前丧禫祭之日。以吉服行祭乎。重丧未除而用吉。亦有礼乎。

叠遭重丧。则后丧未毕。似难行前丧之禫。须后丧毕后。行前丧之禫。逑素不详于礼学。又不带书册来。无所考据。只凭臆见。安免舛错。不任惭惧之至。幸更求问于识礼之处。俾无谬误。幸甚。

金坽问。家礼大祥章前一日告迁于祠堂注云。族人有亲未尽者。则迁于最长房。推以是则最长没。又迁卜次长。次长没。又迁于次长。次次迭迁。且族人之众多者。则神主经历家家。迁动往来。似近乎烦渎。今人或于墓所。立祠堂以奉祭祀。未审于礼何如也。

虽嫌烦渎。亲未尽之孙尚在。而经先迁奉于墓所。无乃未安乎。

道南院生问。院在长江大川之间。每遇秋雨大浸。则四方士子至者甚少。窃念书院享祀。国中通用仲月中丁。不敢有异议。而事势如右。欲用季月上丁。以避水潦。得免阙事之患。此又非全无所据。尝见周慎斋所定绍修仪范。轨中未稳处。退溪先生多所评改。而祭用季月上丁一段。则不改。若是大段未安。则必不仍存。就季月上丁以行何知。

院亨用季月上丁。亦曾有闻矣。今者见教。既出于势所不得已者。而文契诸君之见。又皆若是。则如来示改卜季月。似无不可。但从前每用仲月之中丁。已成规例。而遽改以季月。则暂似无端。若不得不改。则须于仲月中丁前期。具由以吉。何如。然鄙意则姑循旧例。虽甚苟简。而勿轻改焉。如何。况今秋则未必有大浸之虞乎。如何。

裵尚龙问。祔葬者破墓。则告由。丧主自行欤。

丧主自告。

前期发引。则遣祖奠。固当行之。而至于葬时。亦将奈何。

遣祖奠。当行于发引之时。葬时。亦当有告意。

发引时。用何物覆柩欤。用圹中柩衣欤。别有他制欤。

柩衣用以衣柩。仍用于墓中。礼又有素锦褚。

遣祖奠。已行于移殡之日。葬时奠仪告辞。下教。

夫既已行。礼难再举。只用酒果。告以奉就葬所之意。

朴明溥问。朔望三献。乃是俗礼。而或以为葬前则奠。葬后则祭。而用三献云。如何。

家礼。朔日则于朝奠设馔。而如朝奠之仪。葬后。亦别无三献之礼。不敢强为之说。

李𥳕问。祠堂只有父母神主。则忌祭行于祀堂。而共一卓并祭。如何。

奉出正堂。而考妣并祭。非家礼所许。不敢曰可。

蔡梦砚问。昔者。闻诸先生。凡葬玄𫄸象天地。置于柩上下云。前日有人分置左右曰。先生命也。然则小子昔者之所闻者。必是误听。上下与左右。未知孰是欤。

天地之象。左右之置。其出于吾口与否。久已皆忘之矣。但玄置柩上之两傍。𫄸置柩下之两傍。是吾家旧例也。此外。不敢力疾多言。

夙兴夜寐箴。何以就应事上。说明命赫然欤。

凡人作事。皆失于动。故圣人教人。必就动处下工夫。若于这里。不能照管。则必且错认人欲以为天理。而毕竟背畔天理从人欲上去矣。必也于是。深加省察。这个便是为人欲。剖判两段。如分桐叶。天之明命赫然流行。人欲之私。不得以间之。然后所应之事。无少差谬。而有以得其天理之正矣。此所以明命赫然。必于应事上说了也。

虑亨运问。父在母丧毕。不得已入庙。则当祔于祖妣。而祖妣神主。与祖考神主同室。祔主置之何处。

既难祔于祖妣之室。恐当安于庙中东壁下。

有人问于退溪先生曰。祥后朝夕上食之哭。皆可废乎。先生曰。哀渐杀。哭亦渐杀。废之可也。何以处焉。

先生说已断矣。宁复有说于哀渐杀哭渐杀之外乎。

葬后以衰服行忌祭乎。

葬后则可以设祭。而衰服则不可。如无轻服代行之人。则以素巾布衣。暂伸追慕。即还丧服。恐不甚妨。然不如使子孙服轻者代行之便。

韩应南问。有人夫与妇一时俱亡。则葬时先重乎。先轻乎。

葬先轻而后重。其虞也先重而后轻。乃孔子之言也。

孙几道问。先墓加土。役日早朝。先告由。不用祝辞。维年月日。只如奉主出就之告。而设蔬果脯醢。役毕。具三献。备庶羞。别祭文。何如。先一日告由。亦何如。

何必先一日告。只于加土之日。具酒果用祭文告曰。维年月日孝几世孙某敢昭告于云云。一酌而毕。加土毕役后。亦备庶羞行祭。恐无妨。

家礼图。列鱼肉于左右。肉则汤而鱼则炙而用之邪。顷在少时。请问先生。答云。鱼汤二品。肉汤二品。似可。处讷依此行之。而有人随所得。汤味多至五六七八品。此则难继之道。曹芝山不用鸡云。有所见而然欤。处讷仲月家间若有故。分至及丁亥日。未及行事。则别行之何如。

贱家今亦用鱼肉四品。或人之用五六七八品。则非所敢议也。炙则自有三献之进。何必更奠于其傍邪。且鱼不以汤。而必炙之意。亦未晓。曹君不用鸡之意。未知出于何见。人家多事。或不能用分至与丁亥。则择得宜祭祀日。何至甚不可乎。如何如何。

或问撤几筵之后。未禫祭之前。行朔望奠时。亦依前哭临乎。

几筵既撤。恐难哭奠。况行于庙中。则尤有所不敢者乎。

未禫之前。若尊客来临。则其进饭也。主人时未毕丧。以素馔供馈乎。

不可以一定说。然以常道言之。则主人丧未毕。而设肉待客。无乃未安乎。

先考之葬。与李固城夫人之墓一山。每值节礼。独荐于先考。似未安。先以酒果奠酌于夫人墓。仍祭于先考。于情义如何。且于家礼。墓祭具馔。如家庙之仪。而近来法家。除米食。只荐面饼。此亦如何。

如是则意甚厚。近来墓祭之人。羹饭则或不用。未食则未尝废。盖米食即饼也。

父在母丧。禫后服则用禫服。而中月之事。行于二十七月乎。至于大祥。则亦用忌祭祝文乎。

禫毕则难用禫服。然心丧之服。何可准常时乎。心丧无禫。则二十七月。似无中月之事。三年而第再期。则自是忌祭。非祥祭也。当用忌祭祝文。

灵山校生问。五礼仪图。从享各位。不用香炉香榼。列邑则于各位皆用之。亦有所据而然耶。成均馆东西庑。只用一香榼云。亦可依此例而为之耶。并皆下教。

五礼仪。从享不为焚香。则列邑缘何各位皆用焚香耶。成均馆两庑。各只用一香榼。则今姑当依而为之。第未知成均馆于十哲。亦只用一香榼乎。或以其殿内从祀而不敢用。则独于东西庑用之。似未安。五礼仪之从享各位。不许用香者。无乃是乎。贤明府与佥文契诸贤。相议酌定。幸甚。

西溪院生问。火贼之治。已刑六七度而不服。其势必以死为限。事涉非干所而至于死。无乃过乎。顷见正言之简大谷,花潭两先生。犯墓之贼。累刑不服。法司按以次律定配。皆言此贼可以此律治之。如何。

既不得执于冲火之时。今若过刑而似之抵死。则宁不为未安之甚乎。成,徐两先生犯墓之贼。按以次律。此贼之用此律。亦似有证据。来示得之矣。鄙见亦如是矣。量处之如何。

朴庆新问。来二十五日。乃亡妻小祥。欲设奠除服。顾以官舍设奠为未安。盖方伯与守令有异。此亦逆旅。未知如何也。且开月旬后。连有大忌。亦未知设祭当否也。二者俱不得设奠。则只设位而哭。如何。并下教。

前方伯亦以巡营行忌事可否来问。曾闻营有衙室。故答曰。既有营衙。则与守令衙何异。行忌事于衙厅。恐无妨云云矣。今于盛问。鄙见亦如前。不知令意如何。况既设位而哭。则设奠何至大异。如何如何。

或问小大祥前一日夕上食时。世俗例设殷奠。而此则家礼无据。何以为之。

家礼无有。不敢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