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刻丛编 (四库全书本)/卷02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 宝刻丛编 卷二 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二
  宋 陈思 撰
  京东东路
  青州
  周为齐国秦置齐郡汉属北海千乘后属齐国北海乐安兼置青州晋属齐国济南乐安北海隋并废之大业初复置北海郡唐武徳四年曰青州天宝元年曰北海郡陞平卢军节度皇朝淳化五年改镇海军政和元年曰齐郡今县六 益都 夀光 临朐 博兴千乘 临淄
  后魏郑道昭哀子诗
  延昌四年金石录
  后魏宣武皇帝御讲诗
  延昌四年金石录
  后魏尧庙碑
  正光元年八月金石录
  东魏张烈碑
  文字磨灭以事考之盖张烈也按北史列传烈为家诫千馀言临终敕子侄不听求赠但勒家诫立碣而已即此碑是也其卒葬年月残缺不可辨传亦不载惟青州图经称卒于元象中云金石录
  东魏贾思同碑
  思同与其兄思伯后魏书皆有传云青州益都人今其墓乃在夀光县而思伯之碑亡矣兴和二年五月立金石录
  北齐牟道志等造寺碑
  青州刺史牟道志功曹刘徽远天保元年岁次庚午六月己未朔二十九日丁亥建复斋碑录
  北齐临淮王造像碑
  武平四年岁次辛巳六月乙未朔二十七日辛酉建临淮王者娄定远也复斋碑录
  北齐常将军庙碑
  在临朐县诸道石刻录
  唐云门山投龙记
  唐北海大守赵居真撰序言天宝玄(⿰黑戈)岁下元日居真投金龙环壁于此山有瑞云出洞中有声云皇帝夀一万一千一百岁盖天宝中玄宗方崇尚道家之说以祈长年故当时谄䛕矫妄之徒皆称述竒怪以阿其所好而居真遂刻之金石以重欺来世可谓愚矣碑字行书天宝中立金石录
  唐鹡鸰颂
  唐明皇撰并行书天宝中立金录
  当皇祐至和之间余在广陵有敕使黄元吉者以唐明皇自书鹡鸰颂本示余把玩久之后二十年获此石本于国子博士杨褎又三年来守青州始知刻石在故相沂公宅集古录
  唐龙兴寺长明灯颂
  唐邵贞撰王则行书并篆额永泰元年五月金石录
  唐心经
  唐窦巩书元祐二年十二月金石录
  唐幡竿颂
  唐窦巩撰并书长庆四年十月立金石录
  密州
  战国时属齐秦置琅琊郡汉属琅琊郡及高密城阳二国后汉属琅琊郡北海国晋属城阳郡元魏属高密复置胶州隋开皇初郡废五年改胶州为密州大业初复为高密郡唐武徳五年曰密州天宝元年曰高密郡皇朝开宝五年陞安化军节度今县五 诸城安丘 莒县高密 胶西
  秦琅琊䑓刻石
  秦李斯篆书在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秦始皇二十八年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琊䑓下复十二岁作琅琊䑓立石颂秦徳䑓基三层层高三丈在琅琊城东南十里上有始皇碑文字剥落寰宇记
  秦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二十八年视巡东方海上登上琅琊䑓出曰乐之忘归徙黔首三万家䑓下刻石颂秦徳焉二世元年复书其旁今颂诗亡矣其从臣姓名仅有存者二世诏书具在自始皇帝二十八年岁在壬午至今熙宁九年丙辰凡千二百九十五年而蜀人苏轼来守高密得旧纸本于民间比今所见犹为完好知其存者磨灭无日矣而庐江文勋适以事至密勋好古善篆得李斯用笔意乃摹诸石置之超然䑓上夫秦虽无道然所立有绝人者文字之工世亦莫及皆不可废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苏东坡右秦琅琊䑓刻石在今密州其颂诗亡矣独从臣姓名及二世诏书尚存然亦残缺熙宁中苏翰林守密令庐江文勋模拓刻石从臣五大夫作夫夫秦山秦篆亦如此金石录
  汉安平相孙根碑
  碑云府君讳根字元石又云迁郸长雍奴令换元氏考城令谏议大夫拜议郎迁安平相年七十有一光和四年十二月乙巳卒金石录
  汉故安平相孙君之碑隶额君名根尝为谏大夫议郎谒者出宰四邑刺荆州相安平以灵帝光和四年
  卒此碑体高而势逸字    碑绝不类惟华山
  汉孙根碑阴
  碑阴云中军督孙玄象孙彦龙大中孙者考舍人孙延叔等可辨者二百四十四人异姓才十之一中军督似非汉官又有大中十四人不知何官字画苟且尚不及魏末诸刻殆类吴晋间下品书札尔似是孙根后裔多谱其名于上世之碑阴也复斋碑录
  汉孙嵩碑
  孙嵩字賔石碑在安丘县南四十里墓前寰宇记
  汉王章碑
  在安丘县西南四十里墓前寰宇记
  魏管宁碑
  管宁字㓜安东筦朱虚人也自黄初至青龙末征命十至舆服四锡俱不应命碑在安丘县西十二里墓前寰宇记
  魏邴原碑
  邴原朱虚人也碑在安丘县北五十里墓前寰宇记
  东魏胶州刺史祖淮碑
  天平三年十月立碑云君胶州平昌安丘人也六世祖逖又云其卒赠胶州刺史按后魏永安中分青州置胶州刺史隋开皇五年改密州焉金石录
  隋大业造像碑
  在莒县诸道石刻录
  唐宝愿寺弥陀像碑
  无书撰人名氏字为八分书开元十三年正月之吉作颂在苢复齐碑录
  唐丈八佛灵迹记
  唐龙兴寺碑
  唐净土院铭
  三碑并诸道石刻录
  齐州
  春秋战国皆属齐秦属齐郡二汉属济南平原东郡晋属济南郡领平夀下密胶东即墨祝阿五县而以平夀为郡治宋为济南郡兼置兾州后魏改为济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置齐郡唐武徳 年曰齐州天宝元年曰临淄郡五年曰济 郡皇朝治平二年陞兴徳军今县五 历城 禹城 章丘 长清 临邑
  汉赵相刘君碑
  碑云君讳衡字元宰济南东平陵人也又云拜赵相在位三岁拜议郎年五十有三以中平四年二月戊午卒其四月己酉葬其馀文字完好者尚多衡墓与碑在今历城县界中古平陵城傍墓前有石兽制作甚工云金石录
  唐徐州都督房彦谦碑
  篆额唐李伯药撰欧阳询分书碑以贞观五年辛卯三月庚申朔越一日辛酉立复斋碑录
  彦谦玄龄父也在隋任司隶刺史出为泾阳令卒官不大显而隋书立传二千馀字盖修史时玄龄方为宰相故也在今章丘县界中世颇罕传碑阴具载彦谦归葬恩礼仪物之盛太宗遇玄龄可谓厚矣金石录
  唐房玄龄神道碑
  唐禇遂良书在龙山镇访碑录
  沂州
  大周东镇沂山碑
  房晋撰韩景阳八分书长安四年五月立金石录
  唐崔仁纵碑
  正书无书撰人名氏神龙二年金石录
  唐修东镇沂山记
  唐范正则撰并八分书天宝元年二月金石录
  登州
  春秋牟子国战国属齐秦属齐郡二汉晋属东莱郡元魏置东牟郡隋属东莱郡唐置登州天宝元年曰东年郡今县四蓬莱 黄县 牟平 文登
  秦之罘山刻石
  秦李斯篆图经云在牟平县西北九十里之罘西顶上访碑录
  凡二十一字文与史记所载二世诏同而不完或传其文刻于片木麻温故学士得之于登州海上疑后人所传模也集古录目
  秦篆遗文才二十一字云于久远也如后嗣焉成功盛徳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徳其文与峄山碑泰山刻石二世诏语同而字画皆异惟泰山篆为真李斯篆尔此遗文者或云麻温故学士于登州海上得片木有此文岂杜甫所谓枣木传刻肥失真者耶此论非是盖杜甫指峄山碑非此文明矣之罘在秦属东莱今属登州金石录
  后周秦始皇碑
  大象二年立在不夜城即今文登县访碑录
  田使君徳政碑
  文登石桥记
  蓬莱阁灵应碑
  三碑诸道石刻录
  莱州
  春秋为莱国战国属齐秦属齐郡二汉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宋为东莱郡后魏兼置光州北齐后周皆因之隋开皇初郡废五年改州曰莱州大业初州废置东莱郡唐武徳四年曰莱州天宝元年曰东莱郡今县四掖县 莱阳 胶水 即墨
  后魏郑羲碑
  魏史列传与此碑皆云羲荥阳开封人碑又云归葬于荥阳石门东十三里三皇山之阳而碑乃在今莱州南山上磨崖刻之初余得羲碑于 之南山其末有云上碑在直南二十里天柱山之阳此下碑也因遣人访求在 县界中遂模得之羲之卒葬荥阳其子道昭永平中为光州刺史为其父磨 刻二碑焉按地里书后魏皇兴四年分青州置光州领东莱郡隋文帝时罢郡仍改光州为莱州云碑以永平四年金石录
  后魏郑道昭登云峯山诗
  永平四年金石录
  后魏天柱山东堪石室铭
  郑道昭撰永平四年金石录
  后魏郑道昭碑
  诸道石刻录
  北齐云峯小题记
  郑述祖撰河清二年五月金石录
  北齐天柱山铭
  在今莱州胶水县初后魏永平中郑道昭为郡守名此山为天柱刻铭其上至北齐天统元年其子述祖继守此邦复刻铭焉碑以天统元年五月立金石录
  唐胶水令徐公徳政颂
  唐王怀恵撰冯灵仙书开元十六年正月金石录无愠
  莱州刺史姚汭为买石立碑无竞东莱人墓在掖县界中金石录
  潍州
  春秋战国皆属齐秦属齐郡二汉为北海郡晋为济南国元魏复置北海郡北齐改郡曰高海隋开皇初郡废十六年分置雄州大业初州废属北海郡唐初置潍州寻废属青州皇朝以青州北海县置军后升为潍州政和元年曰北海郡今县三 北海 昌邑 昌乐
  汉逢童子碑并阴
  刻画完好碑云童子讳盛字伯弥薄令之玄孙遂成君之曾孙安平君之孙五官掾之长子也其后题光和四年四月五日丁卯立旧在潍州昌邑县近岁移置郡中云
  逢童碑阴题云右家门生右县中士大夫凡十三人有督邮𩐁敏賔𩐁后升司文叔盛姓字按𩐁与司文姓氏尽皆不载今志于此金石录
  
  人家门生四人后二人刁真解子逢信伯䑓致和三年徐修之迁于倅治之墨妙亭复斋碑录
  汉凉州刺史魏元丕碑
  文字残缺族系名氏皆不可考其粗可见者察孝廉除郎中尚书侍郎右丞卒于光和四年而其额题凉州刺史魏君碑金石录
  汉故凉州刺史魏君之碑篆额碑损其名有其字曰元丕在朝为郎中尚书侍郎左右丞出刺凉州以灵帝光和四年卒故吏云中守门生曹

  汉博士赵傅逢君神道
  在北海县东二十里汉博士逢汾坟前双石桂篆书访碑录
  汉逢府君墓石柱篆文云汉故博士赵傅逢府君神道唐李利渉编古命氏北海逢氏有名丝字子绣者为汉赵王傅其孙萌不仕王莽盖前汉时人今逢君北海人又为赵傅疑其是也而潍州图经云北海县有逢汾墓云汾好学以徳义闻征为博士赵王傅卒门人执衰绖者数百葬于寒亭南四里今此篆文既不载其名皆莫可考然图经所载逢君事首尾甚详疑丝与汾两人前后皆尝为赵王傅未可知也故并载之以俟知者金石录
  汉外黄令征试博士
  篆书汉故外黄令征试博士缺 复斋碑录
  汉故琅琊相王君神道
  篆文九字复斋碑录
  汉逢君残碑
  诸道石刻录
  东魏逢元彦造像碑
  北齐造石像碑
  河清二年九月金石录
  唐阳城郡太守赵公奭碑
  唐冯用之撰韩择木八分书卫包篆额天宝八载五月五日建在北海县复斋碑录
  唐尊胜经石幢铭
  唐崔恁撰王士则八分书天宝九载六月金石录
  淄州
  春秋战国皆属齐秦属齐郡汉属济南乐安国后汉因之晋属乐安国后魏置东清河郡北齐郡废隋置淄州大业初州废并入齐郡唐武徳元年置淄州天宝元年曰淄州郡今县四 淄川 长山邹平 高苑
  魏孙炎碑
  在长山县西南三十里长白山东并碑阴门徒姓名甘露五年访碑录
  魏孙炎妻碑
  唐城门楼颂
  沧海陆沈先生撰书人名缺开元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建
  唐立郑司农碑
  唐史承节撰双思贞行书开元十三年正月立金石录
  唐开元寺碑
  唐淄州刺史李邕撰并书开元寺隋所建本名正等唐初改曰大云中宗初沙门玄沼重修又改曰神龙寺玄宗亲书额改为开元碑以开元二十八年七月立集古录目
  碑初载于本寺后人移置郡廨败屋下余为是州迁于便坐用木为栏楯以䕶之云金石录
  唐谥文宣王进封兖国公等诏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诏追谥孔子为文宣王使三公持节策命陵庙加人洒扫封后嗣为文宣公正庙像南靣之位弟子东西列侍追封颜子为兖国公闵子等九人为侯曾子等六十七


  唐淄川郡述徳记并诗序
  记崔器撰序崔尚蒋涣王晃等撰诗李邕撰天宝十载九月立复齐碑录
  唐平卢节度薛平纪绩述
  唐柏元封撰八分书无姓名篆额长庆三年三月金石录
  唐醴泉寺志公碑
  在邹平县长白山上访碑录
  唐高苑令袁仁徳政碑
  碑缺不见立石年月在本县访碑录
  唐裴行机徳政碑
  在高苑县诸道石刻录
  郑司农碑
  崔潜撰分书无年月诸道石刻录
  唐饯小魏使君诗
  唐刘思穆碑
  颜神庙碑
  三碑诸道石刻录
  周广教院长老和尚碑
  淮阳军
  春秋战国属宋鲁秦属薛郡汉属东海郡后汉为下邳国晋宋因之梁为武州及下邳郡后魏为东徐州后周为邳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属下邳郡唐置邳州后州废属泗州又属徐州皇朝置淮阳军今县二 下邳 宿迁
  汉祝长严䜣碑
  政和中下邳民耕地得之碑云惟汉中兴卯金休烈和平元年岁治东宫星属角房月建朱鸟中吕之均万物慈射又云伊叹严君䜣字少通兆自楚庄祖考相承招命道术治严氏春秋冯氏章句又云㓜为郡掾史会稽诸暨尉乌程毗陵馀暨章安山阴长以病去官后为丹阳陵阳丞守春糓长举孝廉迁东侯相下邳祝长典牧十里所在若神其后有铭铭为五言颇残缺难读云金石录
  山阴长陵阳丞春谷长东牟相祝长年六十九以威宗和平元年卒其云岁治东宫星属角房月建朱鸟中吕之均者谓庚寅四月也隶释
  苔满字土埋龟风雨销
  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元祐中苏迈书胡恭语谓此与刘宽碑同建诗为不诬予谓此固汉隶之上品似非中郎笔法隶续
  汉太尉陈球前碑
  汉故太尉陈公之碑篆额陈公名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三剖郡符五入卿寺再为三公灵帝光和二年隶释
  球有两碑皆在下邳其一已残缺此碑差完可考金石录
  汉太尉陈球碑阴
  碑阴故吏故民凡四千人各有出钱之数陈公两碑书法皆不精此则远过之此碑惟存穿之下横两列馀皆剥落矣水经云下邳陈球墓前有三碑是弟子管宁华歆等造此碑所见皆故吏故民而无管华姓名岂与刘宽碑相类其一则弟子所立乎陈公两碑皆在淮阳莫适为先后赵氏但有一碑阴而水经谓墓有三碑似亦指碑阴为一也此碑有两裂又与前一碑同故

  稍迁繁阳令太尉杨秉表球为零陵太守后累拜司空光和元年迁太尉坐曰蚀免复拜光禄大夫与司徒刘郃等谋诛宦官曹节等不果下狱死其卒时文字磨灭不可读惟云年六十有二集古录
  汉故太尉陈公之碑篆额公既不得其死门人或畏惮凶焰必不敢立石双表也两碑之前㡬二百字可读其末则文字凋落如晨星相望岂其间盖有愤怼哀切之语后来益有所惧而剔之乎隶释
  唐圯桥碑
  无书撰人名氏诸道石刻录
  城东南有小沂水水上有桥楚人谓桥曰圯张良遇黄石公于下即此舆地记
  唐圯上图赞
  唐李徳裕撰沈传师正书永贞元年诸道石刻录
  唐圯上图赞
  唐李徳裕撰齐推正书元和五年三月金石录
  京东西路
  南京
  应天府高辛氏子阏伯所居商邱也周武王封微子启是为宋国战国时齐楚魏灭之三分其地秦置砀郡汉为梁国东汉晋因之元魏为梁郡后周置梁州隋开皇初郡废十六年置宋州大业初州废又为梁郡唐复为宋州天宝元年曰睢阳郡梁𭈹为宣武军节度后唐改归徳军皇朝景徳四年陞应天府大中祥符七缺
  秦诅楚文
  余所蔵凡有三本其一祀巫咸旧在鳯翔府廨今归御府此本是也其一祀大沈久湫蔵于南京蔡氐其一祀亚驼蔵于洛阳刘氏秦以前遗迹见于今者绝少此文皆出于近世而刻画完好文词字札竒古可喜元祐间张芸叟黄鲁直皆以今文训释之然小有异同金石录
  治平中渭之耕者得之于朝那湫傍熙宁初蔡挺于正为渭帅乃徙置郡廨其辞正与巫咸文同而字体亦相类惟大沈久湫神名与后称尧剂楚师巫咸文云克⿰楚楚不同者二字盖亦当时同刻之文也叶石林
  碑蔵故枢副敏肃蔡公屋壁实熙宁戊申后七十一祀岁在敦牂故第燔毁武略大夫汶阳李伯祥来宰宋城雅好古文徙置郡廨属予以岁月纪于碑阴首夏戊午前府从事代郡毕造记盖绍兴八年本碑䟦尾
  汉山阳太守祝睦碑
  碑云君讳睦字元徳其下遂阙灭不能成文惟其官夀年月可见云賔于王庭除北海长史云云迁常山相山阳太守年六十有八延熹七年八月丁巳卒睦有二碑皆在今南京虞城县此碑不见世次而后碑则颇完集古录
  兖州
  袭庆府大都督府春秋战国为鲁邾二国之境秦置薛郡二汉属鲁国太山山阳郡晋属鲁郡山阳兼置兖州宋属鲁郡太山高平魏后为晋郡北齐改为任城郡隋开皇三年郡废大业二年改兖州为鲁郡唐武徳初克徐圆朗复曰兖州天宝元年曰鲁郡后陞太宁军节度周降防御皇朝建隆元年复太寕军大中祥符元年陞都督府令县七 瑕丘奉符 泗水 龚邱仙源 莱芜 邹县
  秦泰山刻石并二世诏
  李斯篆在奉符县泰山顶上访碑录
  小篆之法出于秦相李斯斯之相秦焚弃典籍遂欲灭先王之法而至已之所作则为万世不可朽之计何其愚㢤按史记秦始皇帝行幸天下凡六刻石及二世立又刻诏书于其傍今皆亡矣独泰山顶上二
  世诏仅在所存仅十字耳今俗传峄山碑者史记不载又其字特差大不类泰山存者其本出于徐铉又有别本出于夏竦家自唐封演已言峄山碑非真而杜甫直谓枣木传刻云余友人江休复谪官于奉符尝自至泰山顶上视秦所刻石处云石顽不可镌凿不知当时何以刻也其四靣皆石无草木而野火不及故能若此之久也然风雨所剥其存者才数十字而已集古录
  大中祥符岁真宗皇帝东封此山兖州太守模本以献凡四十馀字其后宋莒公模刻于石欧阳公载于集古录者皆同盖碑石为四面其三面稍磨灭故不传世所见者特二世诏书数十字而已大观间汶阳刘斯立亲至泰山绝顶见碑四靣有字乃模以归文虽残缺皆首尾完具不可识者无㡬于是秦篆字本复传世间矣碑既出斯立模其文刻石自为后序谓之泰山秦篆谱云金石录
  史记载秦始皇帝及二世皆行幸郡县立石刻辞今世传泰山篆字可读惟二世诏五十许字而始皇刻辞谓已亡莫可复见宋丞相莒公镇东平日遣工就泰山摹倚墨本以庆历戊子岁别刻新石亲作后序止有四十八字欧阳文忠公集古录亦言及人江邻㡬守官奉符亲到碑下才有此数十字而已余以大观二年春从二三乡人登泰山宿绝顶首访秦篆徘徊碑下其石埋植土中高不过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四面广狭皆不等因其自然不加磨砻所谓五十许字者在南面稍平处人常所抚拓故士大夫多得见之其三面犹残缺蔽暗人不措意余审观之隐隐有若字㾗刮摩垢蚀试令抚以纸墨渐若可辨自此益使加工抚之然终意其未也政和三年秋复宿岳上亲以毡推从事校之他本始为完善盖四面周围悉有刻字总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从西南起以北东南为次西靣六行北面三行东面六行南面七行其末有制曰可三字复转在西南棱上每行字数同而每面行数乃不同如此广狭不等居然可见其十二行是始皇辞其十行是二世词以史记证之文意皆具计其缺处字数适同于是泰山之篆遂成完篇宋欧阳二公初未尝到惟凭工匠所说无惟人多以二公为信故亦不复详阅余既得墨本并得碑之形象制度以归旧观闻之多来访问倦于屡报乃为此谱太凡篆字二百二十有二其可识者百四十有六今亦作篆字书之其毁缺及漫灭不可见者七十六以史记文足之注其下谱成犹壁间久幽沉晦之迹今遂历然秦至无义不足论然李斯小篆古今所师经千三百有馀岁而复彰兹可尚也河间刘斯立
  秦峄山碑
  在邹县山南二十里亦名邹山秦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刻石颂秦徳李斯篆书寰宇记
  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徳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文宝云是铉所摹文宝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莫获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集古录
  唐封演闻见记载此碑云后魏大武帝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历代模拓之以为楷则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残缺不堪模写然犹求者不已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碑之上置之县廨今人间有峄山碑者皆是新刻之本而杜甫直以为枣木传刻者岂又有别本欤按史记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徳而其颂诗不载其他始皇登名山凡六刻石史记具载其词而独遗此文何哉然其文词简古非秦人不䏻为也秦时文字见于今者少此虽传摹之馀然亦自可贵金石录
  汉居摄坟坛刻石二
  其一云上谷府卿坟坛其一云祝其卿坟坛皆居摄二年三月造上谷郡名祝其县名不知所谓府卿与县卿为何官盖自王莽居摄官名日易故史家不能尽纪也其曰坟坛者古未有土木像故为坛以祀之两汉时皆如此金石录
  汉孔徳让碣
  盖其名已磨灭但云字徳让者宣尼公二十世孙都尉君之子也仕历郡诸曹吏年二十永兴二年七月遭疾不禄碑在孔子墓林中永兴孝桓帝王号也都尉者宙也集古录
  汉隶不著书撰人名氏孔君名缺徳让其字也孔子二十世孙仕至郡诸曹吏碑以永兴中立在孔子墓林中集古录目
  孔谦碣其名不甚可辨考孔氏谱得之所谓都尉君者太山都尉宙也孔融别传云宙有七子融之次第六载于谱录者惟有谦之名见史晨碑
  汉孔君墓碣
  在孔子墓林中其额题孔君之墓文已残缺其前云元年乙未而元年上阙二字按东汉书自建武以后惟桓帝永夀元年岁次乙未其他有三乙未皆非元年然则此碣所阙二字当为永夀也金石录
  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碑云永夀二年岁在涒滩霜月之灵皇极之日永夀桓帝年号也按尔雅云岁在申曰涒滩桓帝永兴三年正月戊申大赦改元永夀明年岁次丙申日岁在涒滩是矣霜月之灵皇极之日莫晓其义疑是九月五日集古录
  汉隶不著书撰人名氏据碑孔子舅颜氏君鲁亲里并官圣妃后安乐里鲁相河南京人韩敕字叔节复其里中繇役以尊孔子孔子庙旧岁车见毁于秦项之际敕修立宅庙造爼豆瑟鼓之属吏作二舆时桓帝永夀二年也集古录目
  汉韩敕碑阴题名
  自曲成侯王嵩二百河南成皋苏汉明二百而下共六十二人孔彪孔宙皆在列中复斋碑录
  汉韩敕修孔庙后碑
  碑云皇汉帝元永夀三年青龙建酉   升布天徳帝拜大臣曽曽玄玄云云末有府君讳敕字叔节等题名十一人阙里祖庭记有永夀三年韩敕修孔子墓碑在墓林中当是此碑复齐碑录
  威宗永夀三年立其间云修饰旧宅改画圣像立礼乐器车舆荐席墙屋坛井皆修庙事也其云谒庙拜墓谓孔墓也隶释
  汉韩敕孔庙后碑阴
  碑阴凡五列所题士大夫可辨者七十人不名者八人汉人题名有称征试博士者此碑一人称征士盖聘召而不行者自第二至第五列以其后四行直书冡下复民姓名皆群小也故不当律令后一行云永夀三年孔从事所立隶续
  汉韩敕孔庙后碑两侧题名
  两题名广不及尺长如其碑盖是刻于两傍者赵氏录韩君后碑亦有阴岂即此耶或别有之也大中祥符年遣翰林待诏尹熙古书七十二贤赞有镌记在其上又有知县庙事孔子四十四代孙景同志之文知此在孔林而为韩碑题名较然矣石之一有唐人李肱及庆历中辛苦渝题识岁月皆刻于汉字之上使古   侵蚀吁可惜哉隶续
  汉泰山都尉孔宙碑
  碑云君讳宙字季将孔子十九世孙也年六十一延熹六年正月乙未以疾卒于家官阀甚简又或残缺不完但见其举孝廉为郎迁元城令遂为泰山都尉尔集古录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孔君名宙字季将孔子十九世孙后汉桓帝时为泰山都尉以疾致仕碑以延熹七年集古录目
  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篆额孔君名宙即融之父也历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威宗延熹六年正月卒碑以次年七月立隶释
  汉孔宙碑阴
  碑残缺其姓名邑里尽可见者才六十二人共称弟子者十人门生者四十三人故吏者八人
  汉吴雄孔子庙置卒史碑
  隶书不著名氏其奏曰司徒雄司空戒言前鲁相瑛言孔子庙褒成侯四时祠已即去有礼器无常人掌领乞置百石卒史出三家钱给飨礼元嘉三年奏制曰可司徒司空下鲁相承书从事选年四十通经艺者永兴元年相平等言司徒司空府除文学掾鲁孔龢如牒并为赞刻于后吴雄河南人字李直赵戒成都人   姓已字少卿平原高唐人集古录目汉碑在者多磨灭此碑幸完好可读录之以见汉三公奏事如此集古录
  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孔龢碑无额在仙源县威宗永兴元年立碑载孔子十九世孙麟廉请置百石卒史一人掌庙中礼器鲁相乙瑛书言之于朝司徒吴雄司空赵戒奏于上诏鲁相选年四十以上通一经者为之时瑛已满秩 相平复以其事上于朝嘉祐中都守张稚圭按图经云锺繇书繇以魏太和四年卒去永兴盖七十八年图经所云非也隶释
  

  到官谒孔子冢其他文字虽完皆不可次第鲁相晨有两碑皆在孔子庙中其一碑云臣蒙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娄周孔旧寓又云臣以建宁元年到官其一碑云鲁相河南史君讳晨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以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然则斯碑所载名晨者盖鲁相史晨也金石录
  汉故司空孔公文碑隶额阙里祖庭记云孔林有司空孔扶碑碑录云司农孔峡碑在仙源县墓前建宁元年立农峡二字乃传写之讹其文上一半皆已沦缺仅存其下九行多者十有四字碑云孔子十九世孙则泰山都尉宙河东太守彪临鲁令僖之从昆弟也顺宗纪阳嘉二年六月太常鲁国孔扶为司空注云字仲渊次年十一月免详此碑之辞乃司空当国时辟史晨之父为士曹属东阁祭酒后三十有三年当灵帝建宁之元年晨自越骑校尉拜鲁相以三月丙申受命四月戊午到官既谒见圣冡遂为司空公刻 其文云五内惨恻霰然   亡父见
  以示后昆盖是怀    非表阡纳圹
  之文也赵氏以为鲁相谒孔子文当是不见其额之故也隶续
  汉史晨祠孔庙奏铭
  鲁相上尚书章其略云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史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元年到官行秋飨饮酒泮宫复礼孔子宅而无公出海脯之祠臣辄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礼建宁灵帝年号也于此见汉制天子之尊其辞补顿首死罪而不敢斥至尊因尚书以致逹而已余家集录汉碑颇多亦有奏章患其磨灭独斯碑首尾字备可见当时之制也集古录
  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灵帝建宁二年立按永兴元年孔龢碑载吴雄奏用辟雍礼春秋飨孔庙出王家钱给大酒直距此终十有七年史晨复云到官秋飨无公出酒脯之祠至于自用俸钱乞依社稷出王家榖以共禋祀此盖有司崇奉不䖍旋踵废革也孔龢碑中吴雄奏章则云奏雒阳宫此亦奏牍乃云上尚书者郡国异于朝廷不敢直达帝所因尚书以闻也樊毅
  下民   与此同
  汉史晨飨孔庙后碑
  碑云鲁相河南史晨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以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今日拜孔子冡后有天授二年马元贞题复齐碑录
  前碑载奏请之章此碑叙飨礼之盛其补墙垣治渎井种梓守冢皆在飨庙之后字画亦大小不等盖史君孔林中事不一书也隶释
  汉鲁相谒孔庙残碑
  文已残缺碑云帝命英授俾相于鲁吉日令辰钦谒下缺存者八行共百七字兖州石氏题为驻跸亭前新碑复齐碑录
  首尾上下皆碎裂馀石才有数行前有帝命䇲授俾相于鲁吉日令辰钦谒十四字又云春秋蒸尝㡬以获福盖是谒庙之文题为驻跸亭前断碑此亭盖在阙里赵氏著录有鲁相谒孔子碑而无其说疑即此也隶释
  汉博陵太守孔彪碑
  其名字磨灭不可见而世次官阀粗可考云孔子十九代孙颍川君之元子也举孝廉除郎中博昌长遭太守君忧服竟拜尚书侍郎治书御史博陵太守迁下邳相河东太守建宁四年月卒其馀文字历历可读以其断绝处  难续故 录然其终始略可见矣  字皆亡为可惜也
  欧阳公云孔君名字磨灭不可见今此碑虽残缺而名字尚可识云君讳彪字元上建宁四年七月卒金石录
  汉故博陵太守孔府君碑篆额孔君名彪历郎中博昌长京府丞京上缺字尚书侍郎治书御史博陵守下邳相河东守以灵帝建宁四年隶释
  汉孔彪碑阴
  故吏司徒掾博陵安平崔烈字威考等十三人皆博陵人复齐碑录
  汉御史孔翊碑
  熹平元年立在冢前孔子十九世孙州举孝廉拜御史迁中牟洛阳令阙里记
  汉孔乘碑
  君讳乘字敬山修严氏春秋在孔子墓林中阙里记
  汉孔林残碑
  篆书碑石中断字画磨灭不可读阙里记
  汉御史大夫郑宫碑
  在龚丘县墓下访碑录
  汉御史大夫卜式墓碑
  在奉符县北二十五里访碑录
  
  中侯尚书尚书仆射常山
  相山阳大守以威宗延熹七年隶释
  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
  前碑不知所立人名字两碑所载官阀夀考年月悉同而此碑有立碑人名氏及睦氏世次云故吏王堂等窃闻下有述上之功臣有叙君之徳其馀文字亦完可读集古录
  汉隶不著书撰人名氏睦故吏王堂等所立其所叙述与前碑同集古录
  汉故山阳太守祝君碑颂篆额与前碑皆在应食之逆数而上十月无甲子赵徳夫金石录识于目录之下云建宁二年六月然此碑其稍漫不可识者则十有四字其可识者三百十字而十月甲子又特全好无昏舛可信而不疑况是年六月一日辛未亦无甲子惟建宁三年十月乃正得甲子朔碑所谓其二年者元年之后二年也集古后录





  宝刻丛编卷二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宝刻丛编>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