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宝刻丛编 (四库全书本)/卷03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 宝刻丛编 卷三 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三
  宋 陈思 撰
  京西南路
  襄州
  春秋以来楚境秦南郡之北界二汉属南阳南郡魏置襄阳郡晋因之兼置荆州东晋置雍州宋文帝割荆州置雍州后梁萧詧都此西魏改曰襄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置襄阳郡唐武徳四年曰襄州天宝元年曰襄阳郡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今县六 襄阳 邓城 榖城 宜城 中庐 南障
  汉南阳太守秦君碑互见邓州
  在宜城
  在今  之故  都也按汉纪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郦道元注水经云秦颉郡人以江夏都尉出为南阳太守卒于南阳还葬宜城余昔从事总幕奉饟荆楚道出古郡于荒烟落日吊所谓秦君冡者有碑岿然剥蚀殆尽徘徊其下亲视临拓仅得数十百字而止其额十大字曰汉故南阳太守秦君之碑其名字除拜俱不可考天下碑录载秦君之碑有二一在宜城一在南阳惟碑首存欧赵二录止得碑首俱南阳本也余历走边邮四怀南阳之机探古索隐无所不到访南阳之石无有矣惜哉集古后录
  汉荆州从事苑君碑
  汉故荆州从事苑君之碑篆额碑云君讳镇字仲弓南阳人也碑残缺不见立石年月复斋碑录
  汉筑阳侯相景豹碑
  在榖城西一里文字磨灭访碑录
  汉侍中王逸碑
  在宜城南三里访碑录
  汉山阳太守碑
  在榖城县北二十里访碑录
  汉司徒掾梁君碑
  在榖城西四里建安二十七年立文字磨灭访碑录司徒掾梁君碑篆额惟存录碑二字碑录云襄州榖城有司徒掾梁君碑建安二十七年立此黄初前一年也岂吴人尚用汉历乎否则误字也梁君名休字元坚为郡五官掾历郎中光禄主缺一字辟司徒府掾拜新都令有葬年月而缺其所终太守赵君相与谥之曰贞文子铭诗以三言为文隶续
  汉郭先生碑
  不见书撰人名氏碑在襄州榖城县界中其辞云先生讳辅字辅成又云年五十有二遇疾而终其文字古质盖汉碑也其用乡䣊字与汉娄夀碑同集古录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书字甚古盖汉碑也先生名辅字甫成荆州人碑在榖城县集古录
  集古录以为汉碑按后魏郦道元水经具载此碑云碑无年号不知何代人然则欧阳公何所据遂以为汉人乎余以字画验之疑魏晋时人所为既无岁月可考姑附于汉碑之末金石录
  郭先生之碑隶额郭君名辅无岁月时代欧阳公以为汉碑赵以为魏晋字画今碑有两昭字晋人所讳疑此是魏刻隶释
  魏襄阳太守刘府君碑
  魏故襄阳太守虎威将军平都亭侯刘府君碑其字甚伟高贵乡公正元三年四月二十日辛丑建复斋碑录
  魏刘熹学生冡碑并阴
  在今榖城县界中余为干徳令时尝以公事过榖城见数荒冡在草间傍有古碑倾侧半埋土中问其村人为何人冡皆不能道而碑文磨灭不暇读而去后数年在河北始集录古文思向所见榖城碑疑为汉碑求之又数年乃获按襄州图经云学生冡在县东北水经云魏济南刘熹字徳怡博学好古立碑载生徒百馀人其不终业而卒者葬于此号学生冡今碑虽残缺而熹与生徒名字往往尚可见盖余昔所见乃学生冡而碑魏时碑也熹榖城令也集古录
  隶书文字磨灭不完其间有称大魏者又曰济南刘熹字徳怡而最后有学生名百馀人并列其所授诸经襄州图经曰熹常为榖城令学者多往从之其受业未终而没者悉葬之谓之学生冡此碑是也在榖城县学生冡傍集古录目
  魏学生塜碑在今襄州之榖城按鲍至南雍州记榖城榖伯绥之国其东北有学生冢冢有碑据郦道元水经注乃济南刘熹字徳怡魏时宰县雅好博古教学立碑载生徒不终业而卒者乾道初元春三月余督饟榖城抚得此墨本凡授尚书者二人授礼记者七人授孝经仪礼者各一人授左传者六人授易者四人授诗者十七人各书州里姓氏字之而不名祭酒一人故吏二人生三十有八人童八人书姓字书名而不书里邑孔子作春秋视贤否为褒贬或以名或以字或书爵邑或不书岂亦春秋之法乎集古后录
  晋杜预碑
  在襄阳县东九里岘山下访碑录
  梁檀溪寺禅房碑
  梁信威主簿刘之⿴序记室参军鲍烱铭前辅国郡都曹参军许璠书檀溪寺者东晋人张殷以宅所立咸安中沙门道安重建宋元嘉二十五年有西域浮屠又建禅房于池水之东其地逼隘梁天监四年敕别给池西之地移而立之碑于天监十一年四月立集古录目
  梁三绝碑
  刘孝仪文萧子云书普通三年诸道石刻录
  梁重立羊祜堕泪碑
  梁大同中以旧碑残缺再书而刻之碑阴具载其事今附于次金石录
  晋故使持节侍中太傅钜平城侯羊公之碑篆额正书无姓名字画亦类刘灵书年月同下碑复斋碑录羊公堕泪碑不著书撰人名氏襄阳耆旧传为李与初撰也梁大同十年雍州刺史以故碑阙落命别驾从事史刘伯推模立此本故碑一丈一尺开元间故碑尚无盖李翰林有龟头剥落生莓苔之句今不存矣集古后录
  梁改堕泪碑
  刘之遴撰刘灵正书大同十年九月金石录
  梁平等刹下碑
  梁兴业寺碑
  庾元威撰二碑诸道石刻录
  周刺史豆卢公徳政碑
  在襄阳县东三里访碑录
  周襄州司马陈府君徳政碑
  在襄阳县西五里访碑录
  后周故仪同陈毅志
  保定五年癸未十二月辛邜朔十九日己酉立复斋碑录
  后周常乐寺浮图碑
  周保定四年立记室曹胡达撰其辞云襄州刺史王秉字孝直建常乐寺塔七层其碑文作在开元寺塔院其文字书画无过人者特以后周时碑文少见于世故存之南丰集古录
  大周钜魏君之神道字
  在邓城县南十二里张相公墓前访碑录
  隋兴国寺碑并阴
  隋内史李徳林撰襄州祭酒从事丁道䕶书隋文帝父忠当魏周之际常将兵南定襄汉及文帝即位建此寺以祈福碑以开皇六年正月立集古录目
  欧公常得启法寺碑列于集古录中而于大学官杨褒处见兴国寺碑以不得入录为恨今碑阴又有襄州镇副总管桞止戈以下十八人姓名字画尤完好欧阳公所未见也蔡君谟题其后云在杭州日坐客有曰小说称丁贞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予谓道䕶岂其人耶按法书要录丁觇与智永同时人善隶书世称丁贞永草非道䕶也金石录
  兴国寺在望楚山今为延庆寺南丰集古录
  大兴国寺铭李徳林撰丁道䕶书隋开皇间以襄州凤林山凤林寺为大兴国寺至唐会昌五年武宗用道士赵归贞说大毁佛寺复僧尼为民而寺废懿宗朝州刺史蒋系请复寺为延庆寺从之建炎初寺为灰烬此碑独岿然露立在今府城东南十里欧阳公顷尝见墨本于学官杨君家欲求其本不知碑所在曾南丰谓延庆寺在望楚山非也城西南三里有山耸然曰尖山者其上可以见鄢城宋元嘉中武灵王骏更名望楚余登望楚屡矣鸟睹所为延庆者哉集古后录
  兴国寺碑阴有桞止戈而下十八官姓名亦丁道䕶书蔡君谟题其后云杭州日坐有客曰小说称丁贞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道䕶岂其人耶赵徳夫按法书要录曰非道䕶丁觇与智永同时世称丁贞永章徳夫之言是矣余谓丁觇在时未必得此声西台既陷简书湮散丁寻卒于维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妙迹日为难得已而智永师盛以草书名江东然后人以永草配丁真也丁觇洪亭人梁孝元在荆州凡书记俱其笔当时尚为之语曰丁君十纸不敌王褒一字独颜之推爱重而宝待之萧子云问典签惠编曰君王赐书殊为佳乎姓名为谁编以觇对子云叹曰不为世所称亦奇事事见颜氏家训恐忘之聊附于此集古后录
  前陈伏波将军陈诩墓志
  周碑缺开皇二十年十二月十八日葬复斋碑录
  隋启法寺碑
  隋仪同三司周彪撰襄州从事丁道䕶书隋开皇初诏后周所毁佛寺皆复建之州人共造此寺刺史韦世康名之曰光福禅房后又改为启法寺以仁夀二年十二月立并邑人赵励等题名集古录目
  此书兼后魏遗法与杨家本微异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一法道䕶所得最多杨本开皇六年去此十七年书当益老亦稍纵也蔡君谟
  蔡君谟博学君子也于书尤称精鉴余所藏书未有不更其品目者其谓道䕶所书如此有大学官杨褒者喜収书家藏道䕶所书兴国寺碑是梁贞明中人所藏君谟所谓杨家本者是也集古录
  启法寺碑开皇中立启法寺今为龙兴寺在襄阳城西南丰集古录
  启法寺碑仁夀二年建曾南丰以为开皇中立误也道䕶之书见于世者独兴国寺碑与此碑尔二碑俱在襄州前年春访碑于寺止得兴国寺碑而启法寺之碑无有此可珍也集古后录
  隋儒学碑
  大业二年诸道石刻录
  唐襄州刺史邹襄公张公瑾碑
  释法琳撰苏敬稚正书贞观七年七月立襄阳图经云碑今亡复斋碑录
  唐法门寺记
  无撰人名氏沈季范正书贞观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立复斋碑录
  隋处士罗靖志
  处士以仁寿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终夫人张氏于唐龙朔二十年终合葬于习池复斋碑录
  襄阳有隋处士罗君墓志曰君讳靖字礼襄阳广昌人高祖长卿齐饶州刺史曾祖弘智梁殿中将军祖养父靖学优不仕有名当代碑字画劲楷类禇河南然父子皆名靖为不可晓拓拔魏安同父名屈同之曽祖亦名屈祖孙同名常人无足言者但罗君不应尔也容斋随笔
  隋处士罗君碑字画可喜而不载书人名氏初余至襄州刺史馆余于州治之东地有木龛尘网如积扫涤而视之此碑也遂抚得之去年春余复有荆襄之行访此碑则曰卒吏辈宝持不虔碎而弃之矣可谓不幸也昔林邑王杨迈死子咄立慕其父德改名杨迈昭穆两世而一名余每笑叹谓天下事何所不有今罗君之父名靖而罗君亦名靖殊不可晓罗君以仁寿四年卒夫人以龙朔二年葬自隋仁寿四年讫唐龙朔二年则夫人之守志盖五十有九年以寿终亦可尚矣集古后录
  华严寺西德义社浮图铭
  仪凤二年四月初八日立在凤林山复斋碑录
  唐启法寺金铜无量夀像碑
  唐张昌龄撰吴知礼分书永淳元年四月初八日建复斋碑录
  唐孔子庙堂碑
  唐于敬之撰正书无姓名垂拱元年立其前题鲁大司冦赠太师宣尼父孔丘庙堂碑铭春秋之法或书字或书名皆所以寓褒贬意今敬之为孔子庙碑而斥其名何哉金石录
  唐襄州刺史封公碑
  撰人姓名残缺宋之愻正书垂撰拱元年十月立字书颇佳之愻之问弟也金石录
  大周静贞观碑
  何彦光撰正书无姓名登封元年二月立金石录
  唐尹仁恕妻章夫人墓志
  正书无书撰人名氏题云三代孝子尹府君妻韦夫人墓志开元二年十一月立复斋碑录
  唐遍学寺碑
  唐黄门侍𭅺韦承庆撰太子詹事越国公锺绍京书将仕𭅺阮弘靖建禅院于遍学寺以开元二年立此碑集古录目
  承庆有词学张易之败时承庆以付记方待罪众推令草赦书承庆援笔而成众壮之绍京景龙中以苑总监从讨韦氏有功性嗜书家蔵王羲之献之禇遂良书至数十百卷以善书直凤阁武后时榜诸宫殿眀堂及铭九鼎皆绍京书也其字画妍媚遵劲有法诚少与为比然今所见特此碑尚完尤为可爱也遍学寺于宇文周为常乐寺于今为开元寺南丰集古录唐韦承庆撰锺绍京书按书苑绍京者锺繇十五世孙按姓纂繇弟演演孙雅雅五代孙韬韬孙宠宠曾孙法威生绍京乃锺演十五世孙繇十五世之侄孙耳武后时题诸宫殿眀堂及洛九鼎俱绍京笔当时呼为小锺景龙间以诛韦氏拜中书今朝廷称其功勲忠鲠笔翰为三绝明皇在藩邸爱重其书及即天子位复拜户部尚书太子詹事此碑开元二年集古后录
  唐楚观德政碑
  唐贾昇撰僧湛然分书开元八年立在砚山复斋碑录
  唐御制孔子庙堂赞
  开元十一年八月四日诸道石刻录
  唐刺史靳恒遗爱颂并阴
  唐张九龄撰高慈正书开元十一年立碑阴述群宫陪靳使君登岘山纪文复斋碑录
  唐韩公井记
  不著书人名氏八分大书三字曰韩公井其记真书旧传井有灵人不敢汲唐采访使韩公酌而饮之由是汲者无患故以为名韩公名朝宗碑以开元中立在宜城集古录目
  开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采访使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襄州南楚故城有昭王井传言汲者死行人虽渇困不敢视朝宗移书谕神自是饮者无恙人更号韩公井楚故城今谓之故墙由梁太祖父烈祖名盛当时避之故至今犹然此记今移在群廨中南丰集古录
  唐库狄履温遗爱颂
  唐周择从撰萧诚书天宝三载正月金石录
  襄阳令河南库狄君遗爱颂天宝中周择从撰萧诚书䂖已中断仅存其半云名履温峙之后按北史库狄峙传其先辽东人段四碑之苗裔以避难变姓库狄集古后录
  唐尹仁恕文并旌表记
  不著书撰人名氏阙文凡十二字曰大唐孝子四叶旌表尹仁恕阙其后有记仁恕曾祖养伯字嗣宗祖怦字忠父慕先字冬筠仁恕字南金皆以孝行被旌表
  唐尹氏孝德记
  唐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张柬之撰不著书人名怦字守忠襄阳人事亲居丧皆以孝称贞观龙朔中再有诏褒美旌表门闾碑以天宝五年立集古录目襄阳尹氏世以孝闻天下嗣宗生怦怦生慕先慕先生仁恕一门四阙而此记又张柬之作忠臣孝子萃此一碑可尊也集古后录
  唐放生池碑
  唐襄阳太守山南东道采访使李憕撰为八分不著名氏憕以城下汉水为放生池立此铭不著年月集古录目
  唐放生池石柱铭
  不著书撰人名氏天宝十载李憕为襄阳太守父老李君秀等请以襄阳临溪两县江水近城者为放生池止人渔钓立石柱于东西境上以表之因以君秀等状州符刻于柱上集古录目
  放生池唐世处处有之王者仁泽及于草木昆虫使一物必遂其生而不为私惠也易大𫝊曰庖牺氏之王也能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言其始教民取物资生而为万世之利此所以为圣人也浮图氏之说乃谓杀者有罪而放生得福苟其言则庖牺氏遂为人间之圣人地下之罪人也集古录目
  唐襄阳牧卫玠遗爱颂
  唐李邕撰萧诚书天宝中立访碑录
  唐襄阳牧独孤册遗爱颂
  唐李邕撰萧诚行书天宝中立金石录
  唐江夏太守李邕撰兰陵萧诚书府君名册字伯谋河南人尝为襄州刺史此碑襄人所立也石为四面其两面剥缺不可读不知所立年月集古录目
  萧诚书世多有而此尤佳碑在岘山亭下碑为四面而一面最完今人家所传止有一面而余所得有二面故其一面颇有讹阙也府君讳册字伯谋河南人也集古录
  唐襄阳令卢僎德政碑
  唐太子正字阎宽撰伊阙县尉集贤院待制史惟则八分书僎字手成范阳人为襄州长史此盖去思碑也碑字多残缺不见所立年月集古录目
  唐襄阳令卢君政碑天宝中立金石录
  唐王粲石井栏记
  魏侍中王粲故宅在㐮阳其石栏至唐犹存上元二年山南节度使来𤦹移之于刺史官舍参谋甄济撰记判官彭朝仪书上元二年七月立集古录目
  甄济者韩愈所谓阳喑避职卒不污禄山父子事者也其文得之为可喜而朝仪书尤善皆可喜者也南丰集古录
  唐广习池记
  唐卢允中撰大历二年立访碑录
  唐襄州新学记
  唐卢群撰罗让书贞元五年六月建碑阴题山南东道节度嗣曹王皋等十三人名衘复斋碑录
  唐汉阳王张柬之碑
  唐李邕撰瞿令问八分书贞元十二年十一月立金石录
  唐王粲石井栏又记
  唐上元二年来𤦹移之州治立石作记贞元十七年于𬱖为节度又为之记掌书记胡证八分后又题记𬱖进封燕公随军屈贲贞元十七年六月立集古录目
  唐修刘景升庙记
  唐卢群撰正书无姓名无立石年月访碑录
  唐孟浩然碑
  唐樊泽撰正书无姓名无立石年月金石录
  唐处士孟君墓碑按唐史浩然襄阳人卒于开元之末樊泽为节度使乃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余尝亲拜墓下碑劖两面其一面极磨灭首行有江南风景四字墨工为之江南风景碑多不模传余反复研味乃同一碑尔遂语诸人其后得全碑者自余始此碑樊泽撰不载书人姓名襄阳耆旧传谓亦樊泽书其间可与言诗及诗语乐和诗字俱从旨从寺此字于他书无所见独见于此聊记之集古后录
  唐樊成公遗爱颂
  唐中书舍人平章事李绛撰太子少保郑馀庆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袁滋篆额滋以宪宗时镇山南言改故贞元中节度使樊泽在州有善政请立遗爱碑绛奉敕撰泽字安时南阳人后于荆南节度谥曰成碑以元和八年十二月立集古录目
  碑云相国贾公时镇汉南以公为行军司马明年召贾公公代其镇贾公者贾耽也初耽以德宗在梁使泽奏事俄有急诏以泽代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反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也朝廷有命即为师矣碑称铭书始下而人情悦毁誉之不可以为信如此集古后录
  唐绛州长史李君夫人京兆杜氏墓志
  从弟宣猷撰大和五年葬于襄阳明年厝于习池后记李公讳齐用大和九年卒祔于夫人茔孙亚夫记复斋碑录
  唐文宣王庙记
  唐裴度撰崔倬书卢宏宣篆额大和六年四月金石录
  唐王粲石井栏别记
  唐会昌二年节度使卢钧复理粲旧井别作新石栏而记之前武功县尉李掖书集石录目
  唐创修五道将军记
  唐朱泳撰无书人名氏会昌三年七月复斋碑录
  唐修兴国寺舍利塔铭
  唐魏子仲述会昌四年二月建复斋碑录
  唐汉江神庙记
  唐孟珏记正书无姓名会昌六年八月立复斋碑录
  唐三圣兰若镜灯记
  唐杨知远撰屈师穆八分书并右文篆额大中五年七月建复斋碑录
  唐立蜀相武卿忠武侯诸葛公碑
  唐李景让撰正书无名氏篆额大中十年三月建复斋碑录
  唐延庆院记并碑阴敕牒
  唐蒋系撰魏修正书咸通三年八月立碑阴敕牒二咸通二年赵韬正书复斋碑录
  唐尊胜经
  咸通七年五月诸道石刻录
  唐徐商德政碑
  唐李隲撰李晓隶书并篆额咸通六年十二月建复斋碑录
  唐延庆院经蔵铭
  唐赵璘撰裴光远八分书并篆额咸通九年六月建复斋碑录
  唐义亭记
  唐刘卢白撰裴光远正书篆额咸通九年六月立复斋碑录
  唐闻喜亭记
  唐赵璘撰咸通十一年四月五日作亭复斋碑录
  唐新创池台六咏
  唐裴坦撰正书无名氏咸通十一年立刻于闻喜亭记碑阴复斋碑录
  唐云麾将军宋戎墓志
  从孙程撰刘虔古书并篆额咸通十一年八月复斋碑录
  唐社稷坛记
  唐容管经略推官皮日休撰国子监缺学博士裴光远八分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坦新修州之社稷坛以咸通十二年刻此记集古录目
  唐山南东道左押衙韩玫志
  正书无书撰人名氏乾符己亥九月复斋碑录
  唐新立镇南将军刘表庙碑
  唐陵州刺史刘推撰并书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后汉末为荆州牧僖宗时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自称裔孙碑以广明二年集古录目
  唐刘表碑阴
  碑阴刘巨容题记与庙碑同巨容⿰立庙因以墓侧构水亭为游宴之所沃记表僚属蒯越韩嵩等及蜀先主在荆州事迹未有表所作山道口亭铭刻在庙碑之阴集古录目
  唐改封武威王新庙记
  唐徐砺撰正书无名氏篆额光化二年六月立在襄阳县诸道古刻录
  唐淮安王赵公祠堂记
  无建碑之岁月又不载其名氏莫详为谁余疑赵德𬤇即其人也按唐书德𬤇传初从秦宗权为右将以讨黄巢功授申州刺史而碑云大冦作二京陷公始为义阳郡即申州也又按光启元年秦宗权陷襄州以德𬤇为山南东道节度留后文德元年德𬤇以襄州降以德𬤇为忠义军节度使宗权平和中书令封淮安郡王迁拜次序与此碑所书俱合碑又云今令公功业不亏于旧日荣更显于昔日今令公者其子中书令正凝正凝以天祐元年封楚王此碑盖立于龙纪之后天祐之前故正称为令公也集古录
  后梁重建鼓角楼记
  郑劳谦撰正书无名氏开元二年十二月复斋碑录
  梁修岘山亭记
  无书撰人名字篆额贞明二年十一月诸道石刻录
  晋卧龙山武灵王学业堂记
  李光图撰正书无名字篆额天福三年七月记复斋碑录
  通州石固尉邓荗志
  毛元素撰无立石年月复斋碑录
  梁将军碑
  在榖城县北二十里访碑录
  节度使梁崇义碑
  在襄阳县东二里访碑录
  大将军席肃公之神道
  陈仁棱书弥陁经
  延庆院重修法堂记
  韩思复碑
  道德经幢
  五碑诸道石刻录
  邓州
  春秋时申邓二国之地战国属韩自后属楚秦置南阳郡二汉因之晋属南阳国又顺阳义阳二国之境宋齐为南阳郡后魏兼置荆州西魏置重南阳郡唐武徳二年曰邓州天宝元年曰南阳郡梁升为宣化节度后唐改曰威胜周改曰武胜今县五 掖县 南阳内乡 淅州顺阳
  汉张平子前后残三碑
  汉崔子玉撰并书其刻石为二本一在南阳一在向城天圣中有右班殿直赵球者知南阳县事因治县廨毁马台得一石有文验之乃斯铭也遂龛于厅事之壁其文至凡百君子而止其后半亡矣其在向城者今尚书屯田员外郎谢景初得其半于向城之野自凡百君子已上其前半亡矣今以二本相补续其文遂复完而阙其最后四字然则昔人为二本者不为无意矣唐宝历中有徐方回者别得二十一字去是铭最后文疑球所得南阳石之半亡者尔今不复见则又亡矣惜哉集古录
  小篆世传崔子玉撰并书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仕汉至河间相碑有二一在今邓州南阳县自凡百君子以上亡其半一在县之向城村自凡百君子以上亡之今以二本相续而文遂完文章篆画抚向城之本而勒之南阳更为横卷用便卷舒耳非如杜元凯两碑之谓也集古后录
  汉司空宗俱碑
  碑云公讳俱字伯俪南阳安众人也而其额题汉司空宗公之碑碑已残缺不成文理而官秩名字乡里特完可考故详录之金石录
  汉司空宗公碑篆额碑之文皆已残缺惟名字郡邑父祖独存而官秩尚可见宗公名俱以察孝廉为城门候历郎中议郎五官中郎将越骑校尉汝南太守少府太仆太常遂拜司空范史建宁三年七月太宗常俱为司空熹平
  汉司空宗俱碑阴
  宗俱碑阴额上六大篆曰门生立碑人名正碑甚刓灭碑背所损却不多上下凡四横书其人郡邑名字略无推称当是门生未筮仕者故吏不应无碑不传于后世尔隶续
  汉宗资墓天禄辟邪字
  在宗资墓前石兽䏝上按后汉书宗资南阳安众人也今墓在邓州南阳界中墓前有二石兽刻其䏝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集古录
  篆书四字后汉宗资墓前有二石兽刻其䏝上各三字在邓州南阳县界中
  汉圉令赵君碑
  其额题汉故圉令赵君之碑而最后题初平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碑已讹缺名字皆不可考金石录汉故圉令赵君之碑隶额名字俱缺赵君所历二邑其一惟存新字而灭其下文其卒以灵帝中平五年又二年献帝初平元年立此碑隶释
  汉南阳太守秦君碑
  题云汉故南阳太守秦君之碑秦君不知为何人亦不著书人名氏其碑皆漫灭不可读独此篆完曰汉故南阳太守秦君之碑在南阳县集古录目
  文字已磨灭惟其额十大字尚完好故名字岁月皆莫可考按后汉书灵帝纪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或云此即颉碑也然郦道元水经注载颉墓与碑皆在宜城此碑乃在南阳或是郡人所立德政颂尔金石录
  欧赵皆云文已磨灭惟存其额十大篆予所得者犹有九十馀字其后有孝廉十二人上计掾吏五人题名水经云宜城有南阳太守秦颉墓墓前有二碑颉郡人也以江夏都尉为南阳守道过宜城见一家东向颉驻车视之曰此可作冢后颉卒于南阳丧还至此车不肯进故吏因市此宅葬之则知此为秦颉碑也其间有光和三年字盖是述其前事天下碑录云碑在宜城熹平年立非也隶释
  汉蜀郡属国都尉王君神道
  在南阳题云汉故蜀郡属国都尉王君神道封陌按郦道元注水经淯水南道侧有二石楼制作精妙题云蜀郡太守姓王字子雅南阳西鄂人
  
  向城令张璿之撰孝女双石楼记所书与水经注合惟水经误以都尉为太守耳璿之记唐天宝七年建金石录
  魏横海将军吕君碑
  魏故横海将军章陵太守都乡侯吕君之碑篆额吕君名字皆刓剥以黄初二年卒魏隶之佳者惟锺梁之碑四君范式碑则又次之此刻差胜贾逵刘熹尔隶释
  碑云君讳朗字义先博望人也其先四岳出自炎帝年六十有一黄初二年正月薨夏侯湛撰郡吏杨向勒铭碑在南阳县
  晋张平子碑阴颂
  晋南阳相夏侯湛撰隶书不著名氏湛因行县至西鄂过衡墓刻此颂于碑阴集古录目
  西魏持节征东将军景宣颂
  大统十年七月初二日甲申建复斋碑录
  西魏征东将军景宣碑石已破剥失其姓字其额云大魏持节征征下缺碑云君名景宣宣下又缺又云拜征持节征东将军南阳太太下又缺当是持节征东将军南阳太守故南阳立此碑也其
  甲大同十年即西魏大统十年也此为大统无疑余故标其目曰西魏征东将军景宣碑集古录目
  东魏崇先寺记
  碑无岁月不知何时所立建此寺者陇西君君上灭一字其官为持节假抚军将军镇远将军谏议大夫新野镇将帯新野太守当郡汉广两郡大都督令以卢辨所作九命考之抚军将军大都督八命镇远将军谏议大夫正六命又考新野郡在汉为县晋大康中为侯国至惠帝始分南阳立新野郡齐永㤗元年魏孝文攻围新野太守刘忌死之地入于魏惟汉广郡求之于史无所得今南阳平氏有徐史君碑称兴和三年拜抚军将军南雍川刺史在汉广置立州镇其阴又有汉广太守郡丞郡功曹等数人兴和静帝年号此君疑亦当时人也集古后录
  东魏徐穆之碑
  武定元年立在南阳县诸道石刻录
  唐南阳令邓慈丰山堰记
  前南阳尉刘单撰幷书永徽三年正月十五日立复斋碑录
  唐开新野县
  唐立五羖大夫碣
  不著撰人名氏唐人郑琏书据碑因过五羖大夫墓作此铭以开元二十三年六月立集占录目
  按寰宇记南阳县西南七里有五羖大夫墓墓有碣即此碣也南阳故申伯之国楚文王灭申以为县秦昭襄王使白起戍楚取郢即其地为南阳郡改县曰宛五羖大夫宛人仕虞为大夫晋献公灭虞虏之以媵于秦后亡走宛楚人执之缪公赠以羖羊之皮五授之国政故称五羖碑云大夫姓百里名奚诸侯受封地方百里因氏焉莫知孰是集古后录
  唐令长新诫
  开元中县令徐抗所刻太室山人刘飞书在穰县集古录目
  唐释县令敕
  唐南阳新野令李伯豫行书天宝六年十月建复斋碑录
  唐孝女双石楼记
  唐南城令张璿之撰正书姓名残缺天宝七年三月金石录
  唐南阳县厅西墉记
  唐徐方回撰幷分书大中十一年访碑录
  方回云宝应中为南阳令得崔子玉所作平子铭末二十一字阚于厅之西墉按今西鄂石本末句见在方回所得乃南阳半石之末也今又亡矣惜哉集古录欧阳公云方回宝应中为南阳令得平子铭末二十一字阚于厅之西墉顷余至南阳亲摸此记记后别有小篆曰朝议𭅺前行楚州宝应县徐方回大中十年冬领此县十一年立此记宝应昔肃宗以楚州献宝玉因以元年为宝应元年更楚之安宜为宝应县自宝应纪元至大中十年相去实九十五年方回大中十年始领南阳县事所谓宝应中为南阳令欧阳公览碑误矣集古后录
  随州
  春秋随国战国属楚秦属南阳郡二汉因之晋属义阳郡惠帝置随郡宋齐因之西魏置幷州后改曰随州隋开皇中郡废大业初州废置汉东郡唐武德二年曰随州天宝三年曰汉东郡皇朝乾德五年陞崇义军节度太平兴国元年改崇信军今县三 随县 唐城 枣阳
  漠舜子巷义井残碑
  舜子巷义井碑凡二十三行行三十七字石理皴剥仅有五十馀字依约可辨其间有光和三年字知为汉碑也碑在随之舜子巷元祐丁卯年郡守许觉之始徙于后圃识其阴云五大夫秦爵也秦距
  汉东故物
  菩提逹磨碑
  圆觉大师塔碑
  三碑诸道石刻录
  
  韩秀荣八分书访碑录
  唐静塞军使张公碑
  无书写人姓名及年月访碑录










  宝刻丛编卷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