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绀珠 (四库全书本)/卷09
小学绀珠 卷九 |
钦定四库全书
小学绀珠卷九
宋 王应麟 撰
制度类
五瑞〈又曰五玉 五器〉
公执桓圭〈九寸〉 侯执信〈音身〉圭 伯执躬圭〈各七寸〉 子执谷璧 男执蒲璧〈各五 舜典韩五瑞注公侯伯子男寸 之瑞圭璧修五礼五玉三帛五玉即五瑞如五器注谓圭璧五玉礼终复还诸侯以物言曰玉以宝言曰瑞以形言曰器 周礼大行人上公执枑圭九寸诸侯执信圭七寸诸伯执躬圭诸子执谷璧五寸诸男执蒲璧 大国之孤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
六瑞
王执镇圭〈下同 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五瑞 等邦国 小行人成六瑞〉
三帛
诸侯世子执𫄸 公之孤执玄 附庸之君执黄〈舜典注〉
高阳氏之后用赤缯 高辛氏之后用黑缯 其馀用白缯 〈郑氏注〉
二精
玉 帛 〈楚语注明洁为精 周礼大祝注币号玉云嘉玉币云量币〉
六摰
孤执皮帛 卿执羔 大夫执雁〈二生〉 士执雉〈一死〉 庶人执鹜〈音木〉 工商执鸡 〈大宗伯以禽作六摰以等诸臣 曲礼凡摰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摰匹妇人之挚椇榛脯修枣栗〉
六器
苍璧〈天〉 黄琮〈地〉 青圭〈东〉 赤璋〈南〉 白琥〈西〉 玄璜〈北 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六币
圭以马 璋以皮 璧以帛 琮以锦 琥以绣 璜以黼 〈小行人合六币〉
九鼎
禹収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汉郊祀志〉
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 〈左传〉
二球
小球〈尺二寸之镇圭〉 大球〈三尺 商颂 正义天子所之珽 服所守唯此二玉〉
五服
十二章〈天子〉 九章〈公侯自山而下〉 七章〈伯自华虫而下〉 五章〈子男自藻而下〉 三章〈卿大夫自 书皋陶谟粉米而下 郑康成注〉
十二章
日〈一〉 月〈二〉 星辰〈三〉 山〈四〉 龙〈五〉 华虫〈六雉六者绘之于衣〉 宗彝〈七 虎蜼〉 藻〈八 水革〉 火〈九〉 粉米〈十 说文作黺□〉黼〈十一 白与黑〉 黻〈十二 六者绣 书益稷郑康成黑与青 之于裳 誽 衣之六章〉
〈其序自上而下 裳之六章其序自下而上〉
九文
山〈一〉 龙〈二〉 华〈三〉 虫〈四〉 藻〈五〉 火〈六〉 粉米〈七〉黼〈八〉 黻〈九 左传杜预注以华虫为二〉
九章
龙〈一〉 山〈二〉 华虫〈三〉 火〈四〉 宗彝〈五 衣画以为缋登龙于山登火于宗彝〉 藻〈六〉 粉米〈七〉 黼〈八〉 黻〈九 裳𫄨 周礼以为绣 司服注周制以日月星辰画于旗而衮冕九章以龙为首鷩冕七章华虫为首毳冕五章虎蜼为首希冕三章玄冕一章〉
九服
冕服六〈大裘至玄冕〉 弁服三〈韦弁 皮 周礼屦人注王弁 冠弁 吉服有九舄有三等〉
六冕 〈五冕〉
大裘 衮 鷩 毳 希〈又作𫄨〉 玄 〈司服 弁师言五冕大裘之冕无旒不联数六服同冕者首餙尊也公自衮而下侯伯自鷩而下子男自毳而下孤自希而下卿大夫自玄而下〉
王后六服 〈三翟〉
袆衣〈元〉 揄狄〈青 音揺〉 阙狄〈赤〉 鞠衣〈黄〉展衣〈白 张彦反〉縁衣〈黑 内司服狄当为翟雉名 三翟袆衣吐乱反 画翚揄翟画揺阙翟𠜇而不画三者〉
〈皆祭服〉
三服
皮弁素积 玄衣素裳 缁衣玄端 〈三礼义宗吉服并六冕有九〉
三舄
赤舄为上〈冕服之舄〉 白舄〈韦弁皮弁〉 黑舄〈冠弁〉
后玄舄为上〈袆衣之舄〉 青舄 赤舄〈鞠衣以 屦人注下皆屦 祾下曰舄禅下曰屦〉
冠礼三加
始加缁布冠 次加皮弁 次加爵弁 〈士冠礼冠义三加弥尊谕其志也 大戴礼记公符篇云公冠四加玄冕 南齐志〉
六采 〈六色〉
青〈东〉 白〈西〉 赤〈南〉 黑〈北〉 玄〈天〉 黄〈地 左传郑子大叔曰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 考工记画缋之事六色绩以为衣杂用天地四方之色青与白赤与黑玄与黄皆相次谓之六色〉
五章
青与赤〈文〉 赤与白〈章〉 白与黑〈黼〉 黑与青〈黻〉 五色备〈绣 左传 考工记画缋之事绣以为裳〉
深衣五法
袂圜以应规 曲袷如矩以应方 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 〈礼记深衣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
三弁
韦弁〈兵事〉 皮弁〈眂朝〉 冠弁〈田 周礼猎 司服〉
四代服
虞韨 夏山 殷火 周龙章 〈明堂位鲁〉
三代冠
夏毋〈音牟〉追〈多雷反〉 殷章甫 周委貌
夏収 殷冔 周弁 〈郊特牲〉
虞皇 夏収 殷冔 周冕 〈王制〉
齐三服
春献冠帻縰为首服 纨素为冬服 轻绡为夏服〈汉元帝罢齐三服官〉
群臣二十一服
衮冕 鷩冕 毳冕 𫄨冕 玄冕 平冕 爵弁武弁 弁服 进贤冠 远游冠 法冠 高山冠委貌冠 却非冠 平巾帻 黑介帻 介帻 平纱绿帻 具服 从省服 〈唐志〉
五玉
春服苍玉 夏服赤玉 季夏服黄玉 秋服白玉冬服玄玉 〈月令 谓冠餙及所佩之衡璜〉
宏璧 琬琰 大玉 夷玉 天球 〈书顾命玉五重〉
五路
玉〈建大常〉 金〈建大旗〉 象〈建大赤〉 革〈建大白〉 木〈建大 周麾 礼巾车王之五路 书大辂玉辂也缀辂金辂也先辂木辂也次辂象辂革辂也以月令春乘鸾路夏乘朱路季夏乘大路秋乘戎路冬乘玄路法五时辂〉
王后五路
重翟 厌翟〈于渉反〉 安车 翟车 辇车 〈巾卓〉
重翟 厌翟 翟车 安车 四望 金根 〈唐皇后之车六〉
四代路
虞鸾车 夏钩车 殷大路 周乘路 〈明堂位〉
四代礼乐
行夏之时 乘殷之路 服周之冕 乐则韶舞〈论语〉
四载〈禹〉
水乘舟 陆乘车 泥乘輴〈史记作毳昌芮反汉书作橇音蕝尸子作蕝 说文泽行乘辀〉 山乘樏〈力追反史记作桥一作 书檋汉书作梮说文作欙 注〉
五戎〈周〉
戎路 广车 阙车 苹车 轻车 〈周礼车仆〉
车六等
轸 戈 人 殳 㦸 酋矛 〈考工记车有六等之数兵车也〉
六建
五兵与人也 〈庐人六建既备〉
千乘
车一乘甲士步卒合七十五人马氏之说八百家出车一乘包氏之说八十家出车一乘 〈论语或问疑马氏为可据〉千乘大国之赋成方十里出革车一乘甲士三人左持弓右持矛中人御步卒七十二人将重车者二十五人〈诗集 千乘之地三百十六里有奇车千乘法当用传 十万人为步卒者七万二千人大国三军为〉
〈车三百七十五乘三万七千五百人其为步卒不过二万七千人 坊记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家富不过百乘注古者方十里其中六十四井出兵车一乘〉
三代戎车
夏钩车〈先正〉 殷寅车〈先疾〉 周元戎〈先 司马法 诗良 元戎十乘注〉
三驾
大驾 法驾 小驾 〈后汉志三驾卤簿 隋志梁三驾法天二仗法地槊仗队仗〉
五时车
青 赤 黄 白 黑 立安车合十乘 〈汉制坐乘者安车倚乘者立车〉
十二属车
指南 记里鼓 白鹭 鸾旗 辟恶〈宋改崇徳〉 皮轩耕根 安车 四望〈宋改明远〉 羊车 黄钺 豹尾 〈唐〉
六节
虎〈山国用〉 人〈土国用〉 龙〈泽国用 以金为之〉 旌〈道路用〉 符〈门关用〉管〈都鄙用 周礼小行以竹为之 人达六节〉
九旗
日月为常〈王〉 交龙为旗〈诸侯青龙〉 通帛为旜〈孤卿〉 杂帛为物〈大夫士〉 熊虎为旗〈师都〉 鸟隼为旟〈州里朱雀〉 龟蛇为旐〈县鄙玄武〉 全羽为旞〈道车〉 析羽为旌〈斿 司常掌车 九旗〉
五旗
东曰旗 西曰典 南曰䉭 北曰旗 中央曰常〈黄帝五旗河图〉
四代旌旗〈鲁〉
虞旗 夏绥〈当为緌〉 殷大白 周大赤 〈明堂位注虞緌夏旗〉
九章
日〈画行〉 月〈夜行〉 龙〈行水〉 虎〈行林〉 鸟〈行陂〉 蛇〈行泽〉 鹊〈行陆〉狼〈行山〉 韠〈韬也载 管子兵法食而驾 九章著明〉
五钟
青钟大音 赤钟重心 黄钟洒光 景钟昧其明黒钟隐其常 〈管子黄帝作五钟〉
六舞
云门大卷 大咸 大㲈 大夏 大濩 大武 〈周礼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以六舞大合乐 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周舞皮弁素积禓而舞大夏夏舞大胥以六乐之会正舞位〉
帗舞〈音拂〉 羽舞 皇舞〈故书作䍿〉 旄舞 干舞 人舞〈乐师教国子小舞 内则曰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 四方以羽 宗庙以人 山川以干 旱暵以皇 社稷以帗 辟雍以旄汉礼乐志周官国子习六舞〉
三舞
雅〈万舞〉 南 籥 〈诗鼓钟笺三舞不僭〉
二体〈舞者有 左传文武〉
文始舞〈本舜招舞高祖更名〉 五行舞〈本周舞秦始皇更名〉 四时〈孝文作汉乐志诸帝庙常奏文始四时五行舞〉
八佾
佾舞列也 天子八 诸侯六 大夫四 士二〈每佾人数如其 论语注 左传服䖍注天子八八诸侯六八大佾数 夫四八士二八刘原父曰士无舞穀梁传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文舞羽籥武舞干戚书舞干羽于两阶〉
三皇
伏羲扶来〈立基〉 神农扶持〈下谋〉 祝融属续 〈孝经纬〉
五帝三皇乐
黄帝咸池 少昊九渊 颛顼六茎〈乐纬五茎〉 帝喾五英〈乐纬六英〉 尧大章 舜招〈读曰韶〉 禹夏 汤濩 武王武周公勺 〈汉志周存六代之乐至秦唯韶武二乐存庄子云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
〈武 淮南子周武象〉
四代乐器
拊搏 玉磬 揩击〈揩居八反〉 大琴 大瑟 中琴 小瑟 〈明堂位鲁〉
四夷乐
东方韎 南方任 西方株离 北方禁 〈周礼𩏿⿰氏掌四夷之乐注〉
东夷曰昧 南夷曰南 西夷曰侏离 北夷曰禁〈毛诗传〉
南夷曰兜 西夷曰禁 北方曰昧 东夷曰离 〈白虎通 班固东都赋禁作僸昧作佅〉
六鼓
雷鼓〈八面祀〉 灵鼓〈六面祭〉 路鼓〈四面享〉 鼖鼓 〈军〉 鼛鼓
〈役〉 晋鼓〈金 周礼奏 鼓人〉
夏足鼓 殷楹鼓 周县鼓 〈明堂位鲁三代鼓〉
四金
𬭚〈和〉 镯〈节〉 铙〈止〉 铎〈通 周礼鼓人〉
三大舞〈唐〉
七徳〈本秦王破阵乐武舞〉 九功〈本功成庆善乐文舞〉 上元〈高宗 乐作 志〉
雅乐二十器
金二〈镈钟编钟〉 石一〈磬〉 丝四〈琴瑟筑筝〉 竹三〈箫篪笛〉 匏二〈笙竽〉 土一〈埙〉 革五〈建鼓 灵鼓灵鼗 雷鼓雷鼗 路鼓路鼗 节鼓〉 木二〈柷 隋志敔〉
武六成
始而北出 再成而灭商 三成而南 四成而南国是疆 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 六成复缀以崇〈缀丁劣 乐记注每奏武反 曲一终为一成〉
六音
鞉 鼓 椌 楬 埙 篪 〈乐记此六者徳音之音也注以其声质椌楬谓柷敔椌苦江反楬苦瞎反〉
左右五钟
天子将出撞黄钟之钟右五钟皆应入则撞㽔宾之钟左五钟皆应 〈尚书传右五钟林钟至应钟右阴主静左五钟大吕至中吕左阳主动〉
三器
牍 应 雅 〈周礼笙师注三器〉
六代舞
大夏 大濩 大武 正徳 武徳 山云 〈隋志后周武帝造山云舞以备六代〉
钟磬三等〈宋〉
王朴乐〈太高〉 李照乐〈太重〉 胡瑗阮逸乐〈弇 刘几请下郁 王朴三律〉
八音乐器
镈钟 编钟 歌钟 𬭚 铙 镯 铎〈金〉 大磬编磬 歌磬〈石〉 埙 嘂〈土〉 雷鼓 灵鼓 路鼓建鼓 鼗鼓 县鼓 节鼓 拊相〈革〉 琴 瑟 颂瑟 阮咸 筑〈丝〉 柷 敔 雅 应〈木〉 笙 竽巢 和〈匏〉 箫 管 篪 笛 舂 牍〈竹 唐乐志〉
乐六变
凡六乐一变致羽物及川泽之示 再变致裸物及山林之示 三变致鳞物及邱陵之示 四变致毛物及坟衍之示 五变致介物及土示 六变致象物及天神 〈大司乐〉
乐八变 〈九变〉
乐六变天神皆降 乐八变地示皆出 乐九变人鬼皆得而礼 〈同上 节奏俱备谓之成备而更新谓之变 三礼义宗乐九变者舞九终八变者舞八终六变者舞六终〉
二乐
缦乐 燕乐 〈磬师注二乐〉
六玺〈汉〉
皇帝行玺 之玺 信玺 天子行玺 之玺 信玺〈秦制也〉
八宝〈唐〉
八玺〈皆玉为之〉 神玺 受命玺〈馀前 武后改诸玺皆为同 宝中宗复为玺开元复为宝〉
九宝〈宋〉
镇国 受命 定命 〈并六玺为九宝〉
六彝
鸡 鸟 斚〈音稼〉 黄 虎 蜼〈音 周礼司尊彝掌六诔 彝小宗伯辨六彝〉
三代尊
夏鸡夷〈读为彝〉 殷斚 周黄目 〈明堂位 灌尊鲁有三代灌尊及勺 夏龙勺殷疏勺周蒲勺〉
六尊
献〈音牺〉 象 著〈直略反〉 壶 大〈音泰〉 山 〈司尊彝掌六尊小宗伯辨六尊〉
四代尊
泰〈虞〉 山罍〈夏〉 著〈殷〉 牺象〈周 明堂位鲁四代尊〉
欹器
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 〈荀子〉
四类
日 月 星 辰 〈周礼小宗伯注兆日于东郊兆月与风师于西郊兆司中司命于南郊兆雨师于北郊〉
四望
日 月 星 海 〈大宗伯郑司农注〉
五岳四镇四渎 〈郑康成注〉
鲁三望 泰山 河 海 〈公羊传〉
海 岱 淮 〈榖梁传注〉
分野之星国中山川 〈左传注皆因郊而望祭〉
七庙
三昭 三穆 太祖之庙 〈王制 书七世之庙可以观徳 祭法王立七庙穀梁传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礼器云士一荀子曰有天下者事七世 夏五庙禹二昭二穆 殷六庙契汤二昭二穆 周后稷文王武王亲庙四 汉韦玄成议 晋宋齐梁皆立亲庙 周舍论云晋宋齐梁立七庙〉
六享
肆〈他历反〉 献祼 馈食 祠〈春〉 禴〈夏 尔雅作礿〉 尝〈秋〉烝〈冬 周礼大宗伯〉
四时祭
春礿 夏禘 秋尝 冬烝 〈王制 夏殷祭名祭统祭有四时祭义春禘秋尝夏殷礼尔雅春祭日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尝冬祭曰烝 诗正义周公制礼改夏为禴禘为大祭〉
八蜡
先啬 司啬 农 邮表畷 猫虎 坊 水庸 昆虫 〈礼记郊特牲王肃分猫虎为二无昆虫横渠先生曰百种八也昆虫是为害者不常祭〉
五祀
句芒〈重 木正〉 蓐収〈该 金正〉 玄冥〈修熙水正〉 祝融〈犂一作黎火正〉后土〈句龙 左传蔡墨对五祀 大土正 宗伯五祀注五官之神〉
门〈秋〉 行〈冬〉 户〈春〉 灶〈夏〉 中霤〈中央 月令曲礼季夏 注 周礼小祝注〉
司命 中霤 门 行 厉 〈王制大夫祭五祀注〉
门 井 户 灶 中霤 〈白虎通汉郊祀志后汉祭祀志注太玄淮南子唐月令冬祀井不祀行〉
禘 郊 宗 祖 报 〈国语展禽曰此五者国之祀典〉
七祀
司命〈春〉 中霤〈季夏〉 国门〈秋〉 国行〈冬〉 泰厉〈秋〉 户〈春〉 灶〈夏 祭法诸侯五祀曰公厉无灶大夫三祀曰族厉门行〉
六宗
在天地四方六者之门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宗大小夏侯说 欧阳说在天地四方之中为上下四方之宗后汉立祀从李郃议〉
乾坤六子 水 火 风 雷 山 泽 〈孔光刘歆说王莽立祠 魏王肃亦以为易六子故不废颜师古曰乾坤六子其最通乎〉
天地间游神 〈孟康说〉 天地四时 〈马融说〉
天宗三〈日月星〉 地宗三〈河海岱 贾逵说〉
星〈五纬〉 辰〈十二次〉 司中 司命〈文昌第四第五星〉 风师〈箕〉雨师〈毕 郑康成说〉
天宗〈日月星辰寒暑之属〉 地宗〈社稷五祀之属〉 四方之宗〈四时五帝之属司马彪说〉
三昭 三穆 〈张髦 孔氏说见天类书舜典禋说 于六宗 先儒有九说〉大极冲和之气为六气之宗 〈魏刘邵议王氏程氏从之〉
天皇大帝及五帝 〈后汉孝文曰祭帝故称禋通典取其说〉
三社 〈二社〉
大社 王社 亳社 〈通典周制天子立三社 礼三正记王者二社太社王社〉国社 侯社 亳社 〈诸侯立三社〉
社土神 稷谷神 句龙弃配食 〈孝经说天子社广五丈诸侯半之白虎通 朱子曰社实山林川泽邱陵坟衍原隰五土之示而后土句龙氏其配也稷专为原隰之示能生五谷者而后稷周弃氏其配也〉
两社
周社 亳社 〈左传间于两社为公室辅注两社之间朝廷执政所在〉
三代社
夏以松 殷以柏 周以栗 〈哀公问社于宰我注各以其土所宜之木公羊传注松犹容也主人正柏犹迫也主地正栗犹战栗主天正〉
五社
大社松〈中门外〉 东社柏〈八里〉 南社梓〈七里〉 西社栗〈九里〉北社槐〈六 白虎通 尚书七篇云续汉里 志注马融周礼注五者五社〉
六祝〈之秀反〉
顺祝〈顺丰年〉 年祝〈求永贞〉 吉祝〈祈福祥〉 化祝〈弭灾兵〉 瑞祝〈逆时雨宁风旱〉 䇲祝〈远罪 周礼大祝掌疾 六祝之辞〉
六祈
类 造〈七报反〉 禬 禜 攻 说 〈同上掌六祈以同神示〉
九祭
命祭 衍祭 炮祭 周祭〈皆祭鬼神示之事〉 振祭 擩祭〈擩而泉反〉 绝祭 缭祭 共〈音恭〉祭〈皆生人祭 大祝辨食之礼 九祭〉
六辞
祠〈当为辞〉 命 诰 会 祷 诔 〈周礼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皆有文雅辞令〉
七郊〈汉〉
天地五帝〈后汉曹充议立七郊〉 南郊〈雒阳城南〉 北郊〈雒阳城北〉 五郊〈雒阳四方中兆在未〉
五畤
鄜畤〈秦文公作祭白帝〉 密畤〈秦宣公作祭青帝〉 上畤〈秦灵公作祭黄帝〉下畤〈同上 祭炎帝〉 北畤〈汉高祖作 汉志在右扶风雍县祠黒帝 文帝始幸雍郊见五畤〉
五供
南郊 北郊 明堂 高庙 世祖庙 〈续汉志〉
三大礼
朝献太清宫 朝享太庙 有事南郊 〈杜甫赋〉
养老三礼
虞以燕礼 夏以享礼 殷以食礼〈周兼 王制用之〉
三朝
燕朝〈路门内路寝大仆掌之 内朝〉 治朝〈路门之外司士掌之 中朝〉 外朝〈库门之外朝 用礼注周天子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士掌之 朝二内朝之在路门内者或谓之燕朝〉
五门
皋 雉 库 应 路〈路门一 周礼注王有五门曰毕门 明堂位注鲁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欤〉
九门
路 应 雉 库 皋 城 近郊 远郊 门〈天子九门月令注〉
六寝 六宫
路寝一小寝五 〈周礼宫人王六寝 公羊传注诸侯皆有三寝高寝路寝小寝〉正寝一燕寝五 〈内宰昏义后立六宫诸侯夫人三宫半王后也 注后五前一〉
三灵
灵台 灵沼 灵囿 〈诗正义辟廱及三灵皆同处在郊〉
四代明堂
黄帝合宫 有虞总期 尧衢室 夏世室 〈唐陈子昂上言〉黄帝合宫 虞总章 殷阳馆 周明堂 〈汉书注应劭曰〉夏世室 殷重屋 周明堂 〈考工记匠人〉
唐虞天府 夏世室 殷重屋 周明堂 〈隋宇文恺引帝命验注〉
八次 八舍
在内为次 在外为舍 卫王宫者居四角四中 〈周礼宫伯注〉
三雍〈又曰三宫〉
明堂 灵台 辟雍 〈汉河间献王对三雍宫终军对建三宫之文质后汉儒林传序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亲行其礼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
三内〈唐〉
西内〈太极宫〉 东内〈大明宫〉 南内〈兴庆宫〉
三代学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 〈孟子皆乡学也汉儒林传殷曰庠周曰序〉
四代学
虞上庠下庠 夏东序西序 殷右学左学 周东胶虞庠 〈王制注或上西或上东或贵在国或贵在郊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虞庠亦小学也西序在西郊周立小学于西郊周之小学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名庠其立乡学亦如之乡射礼注周立四代之学于国而又以虞庠为乡学 四代虞夏商周〉
四学
东序 瞽宗 虞庠 四郊之学 〈大戴礼保傅篇注〉
周四郊之虞庠 〈祭义天子设四学注〉
五学
东学上亲贵仁 西学上贤贵徳 南学上齿贵信北学上尊贵爵 太学承师问道 〈保傅篇贾谊疏陆农师曰辟雍居中其南为成均其北为上序其东为东序其西为瞽宗〉
东序 瞽宗 上庠 〈此大学也文王世子〉
东胶 虞庠 〈王制 三礼义宗周有五学〉
六学
师氏居内 大学在国 四小在郊 〈北史刘芳传案郑注学记周则六学云内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大学庠序之官 乡饮酒正义虞之庠周以为郷学夏之序周以为州党之学 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自王公以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十有五年自天子之元子众子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已治人之道〉
鲁四代学
米廪〈虞庠〉 序〈夏序〉 瞽宗〈殷学〉 頖宫〈周 明堂位鲁立四学 代之学文王世子注鲁之学有米廪东序瞽宗〉
学校庠序
郡国曰学 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 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考 汉元始三年 班固东都赋四经师一人 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两学
国学〈教胄子〉 大学〈招贤 晋潘岳赋良 两学齐列〉
四学
儒学〈雷次宋〉 玄学〈何尚之〉 史学〈何承天〉 文学〈谢元 宋文帝四学〉
五馆
明山宾 陆琏 沈峻 严植之 贺㻛为五经博士各主一馆 〈梁武帝开五馆有数百生〉
笏四等
天子以球玉 诸侯以象 大夫以鱼须〈音班〉文竹 士竹本象 〈玉藻〉
天子御珽 诸侯御荼 大夫服笏 〈荀子唐志后周百官始执笏象笏上圆下方竹本上挫下方〉
冠十九等 〈四冠〉
冕冠 长冠 委貌 皮弁 爵弁 通天 远游高山 进贤 法冠 武冠 建华 方山 巧士却非 却敌 樊哙 术士 鹖冠 〈续汉志 司马彪云汉帝有四冠一缁布二进贤三武弁四通天冠〉
绶八等
黄赤绶〈乘舆四采〉 赤绶〈诸侯王四采〉 绿绶〈相国〉 紫绶〈公侯将军三采〉 青绶〈卿中二千石二千石三采〉 黑绶〈千石六百石 三采〉 黄绶〈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 一采〉 青绀纶〈百石 续汉一采 志〉
章服四等〈唐〉
三品以上服紫 四品五品以上服绯 六品七品以绿 八品九品以青 〈贞观四年〉 八品九品衣碧〈龙朔二年〉紫金玉带 绯金带 绿银带 青𨱎石带 〈上元元年〉衣紫者鱼袋餙以金 衣绯者餙以银谓之章服〈永徽二年给鱼袋以防召命之诈 隋大业六年诏从驾者文武官皆戎衣五品以上紫袍六品以下绯绿〉
五冕服章
衮冕之章九 鷩冕之章七 毳冕之章五 希冕之章三 玄冕衣无章裳刺黻 爵弁缁衣𫄸裳 〈宋元丰元年详定礼文〉
朝服三等
五梁冠〈朱衣朱裳白罗中单玉剑佩锦绶玉环一品二品侍祠大朝会服之〉中书门下加笼巾貂蝉 三梁冠〈白纱中单银剑佩环诸司三品御史四品两省五品侍祠大朝会服之〉中丞冠獬豸 两梁冠〈铜剑佩环四品五品服之六品去剑佩绶〉御史冠獬豸 〈嘉定二年礼院奏衣服令〉
二带
大带〈大夫以上用素士用练即绅也〉 革带〈所以佩 周礼疏玉带剑 带有二〉
三采
朱 白 苍 〈杂记藻三采六等注藻荐玉者以朱白苍画之再行 左传注藻率以藉玉王五采公侯伯三采子男二采〉
诸侯见王六礼
春见曰朝〈图事〉 夏见曰宗〈陈谟〉 秋见曰觐〈比功〉 冬见曰遇〈协虑〉 时见曰会〈发禁〉 殷见曰同〈施 周礼大宗伯注政 此六礼诸侯见王 大行人〉
朝觐宗遇会同君之礼也 存𫖯省聘问臣之礼也〈小行人〉
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王制〉
岁聘以志业间朝以讲礼再朝而会以示威再会而盟以显昭明 〈左传叔向曰明王之制〉
九宾
王 侯 公 卿 二千石 六百石 郎吏 匈奴侍子 〈凡九等续汉礼仪志 鸿胪设九宾薛综注韦昭曰周礼九仪也 刘敞之说谓摈者九人〉
四朝
外朝 中朝 内朝 询事之朝 〈通典周制天子有四朝〉唐至正御承天门听政古之外朝 朔望坐太极殿视朝古之中朝 常日两仪殿听朝视事古之内朝〈六典〉
五礼
梁五礼八千十九条 吉一千五条 凶五千六百九十三条 宾五百四十五条 军二百四十条 嘉五百三十六条 〈梁书〉
唐五礼之仪一百五十二 吉五十五 宾六 军二十三 嘉五十 凶十八 〈六典开元礼〉
二郊
郑玄郊邱为二〈南郊祀感生帝 圜邱祀天皇大帝北郊祭神州地祇 方邱祭崐崘之神〉王肃郊邱为一〈晋泰始初并圜邱方邱于南北郊祭一天一地用肃议〉
合祭天地〈汉元始 光武 魏黄初 晋元帝 唐武后元宗 宋因之 元丰六年不设地祇位元祐合祭〉
亲祠北郊〈后魏太和 后周建徳 隋开皇唐先天 宋政和宣和四祭〉
汉诸帝庙
顾成〈文帝〉 徳阳〈景帝〉 龙渊〈武帝〉 徘徊〈昭帝〉 乐游〈宣帝〉 长寿〈元帝〉 阳池〈成帝〉
符节五等
铜鱼符 传符 随身鱼符 木契 旌节 〈唐六典〉
岁取十千
一成之田地方十里为田九万亩而以其万亩为公田盖九一之法 〈诗甫田〉
十千为耦
三十里万夫之地四旁有川内方三十三里有奇万人为耦而并耕 〈诗噫嘻〉
两塾
门侧之堂谓之塾古者二十五家为闾同共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里中之老有道徳者为左右师坐于两塾民在家之时朝夕出入受教于塾〈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 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汉食货志〉 大夫七十致仕退老归其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新榖已入馀子皆入学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学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馀子毕出然后乃归夕亦如之〈书传〉
三赐
一命受爵 再命受衣服 三命受车马 〈曲礼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注三赐三命也〉
三朝
朝朝 暮夕 日中又朝 〈礼记文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
命服三等
鞠衣 䄠衣 褖衣 〈玉藻注卿大夫士之妻命服分为三等䄠张战反褖吐乱反〉
三古
元酒 鸾刀 稿鞂 〈礼记三者修古鞂江八反〉
五宫
大庙 宗宫 考宫 路寝 明堂 〈周书作雒篇乃位五宫〉
六号
神号〈若云皇天上帝〉 鬼号〈若云皇祖伯某〉 示号〈若云后土地祇〉 牲号〈曲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鬛羊曰柔毛鸡曰翰音〉 齍号〈曲礼黍曰芗合粱曰芗箕稻曰嘉蔬〉 币号〈若玉曰嘉玉 周礼大祝辨六号币曰量币 示音祇齍音粢〉
二礼
朝事 荐黍稷 〈祭义报以二礼注〉
周民数
周治致太平政称刑措民口千三百七十一万四千九百三十三 〈晋地里志〉
司民协孤终 司商协名姓 司徒协旅 司寇协奸牧协职 工协革 场协入 廪协出 王治农于
籍 蒐于农隙 耨获亦于籍 狝于既烝 狩于毕时 〈周语仲山父口是皆习民数〉
六引〈唐〉
万年县令 京兆 太常卿 司徒 御史大夫 兵部尚书 〈大驾卤簿〉
五旗仗
左右卫黄 骁卫赤 武卫白 威卫黑 领军卫青〈唐仪卫志〉
六军〈又曰六师〉
王六军 大国三军 次国二军 小国一军 伍人为伍〈有长〉 五伍为两〈二十五人有司马〉 四两为卒〈百人有长〉 五卒为旅〈五百人有帅〉 五旅为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五师为军〈万二千五百人 周礼大司 公刘其军三单笺无羡卒将皆命卿 马小司徒 曕彼洛矣以作六师注天子六军 棫朴六师及之 常武整我六师 周礼注伍一比两一闾卒一族旅一党师一州军一乡家所出一人〉
三军
大国三军其赋千乘鲁以周公故爵虽侯而军赋皆大国之制费誓曰鲁人三郊三遂郊即乡也天子六乡具六军六遂贰之合都邑之师为万乘鲁三郊具三军三遂贰之合都邑之师为千乘所谓千乘之国成国半天子之军者也古者积伍五人至卒百人而车法成其七十五人为战车一乘徒七十二人甲士三人其二十五人别为重车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为战车二百五十乘徒九千人甲士三百七十五人一军合为九千三百七十五人三军合二万八千一百二十五人鲁颂閟宫言公徒三万者举三军之成数也言公车千乘者举鲁国兵车之成数也鲁本三军公羊言二军榖梁言一军皆非是四邱为甸出兵百人其七十五人战车也其二十五人重车也是一兵二十五人一甲而三十三人有奇作邱甲邱皆出甲是一甸而出兵百三十三人有奇则三増其一为三甸而增三乘 〈唐说斋文〉
七萃
七萃之士萃聚也犹传有舆大夫 〈穆天子传注〉
九军
天子六军 诸侯三军 〈庄子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注〉
七军
中军 左右虞侯各一军 左右厢各二军 〈通典李靖兵法〉
四军
处山 处水土 处斥泽 处平陆 〈孙子黄帝四军〉
左 右 前 后 〈晋志〉
中 上 下 新 〈左传晋〉
五兵 二卫
中兵 外兵 骑兵 别兵 都兵 〈通典魏置五兵尚书 晋分中兵外兵各为左右后魏为七兵尚书〉
左中兵 右中兵 左外兵 右外兵 都兵 〈北齐五兵尚书〉
左卫熊渠虎贲 右卫佽飞虎贲 〈晋二卫〉
三行
中行 右行 左行 〈左传晋作三行以御狄后作五军更为上下新军〉
三官
鼓 金 旗 〈管子兵法篇三官不缪〉
八陈
天 地 风 云 虎翼 蛇蟠 飞龙 鸟翔 〈风后握机文〉
洞当 中黄 龙腾 鸟飞 折冲 虎翼 握机衡 〈诸葛武侯〉
方 圆 牝 牡 冲 轮 浮 〈一作罘罝〉 雁行 〈文选注杂兵书孙子〉
金 土 水 火 木 〈黄帝〉
地 人 天 〈太公 蔡季通说握机之外别有八陈〉
车箱 车轩 曲〈二〉直 衡 挂 鹅鹤 〈吴子〉
三阵
天阵〈星宿孤虚〉 地阵〈山川向背〉 人阵〈偏伍 唐高宗间兵家弥缝 三阵员半千对以天时地利人物〉
五阵
牝〈春〉 方〈夏〉 圆〈季夏〉 牡〈秋〉 伏〈冬 周书左〉
两〈前〉 伍〈后〉 专〈右角〉 参〈左角〉 偏〈前 左传晋荀拒 吴五阵〉方〈白〉 圆〈黄〉 曲〈黑〉 直〈青〉 锐〈赤 唐志讲武五阵李靖问对 五行阵〉
唐兵三变
府兵 彍骑 方镇 〈兵志兵之大势三变〉
五库
车 兵 祭器 乐 宴器 〈蔡邕月令章句审五库之量〉
衣 甲 枪 弩 箭 〈宋军器五库〉
武库名数
军鼓三 金四 弓四 弩七 箭四 刀四 枪四甲十三 彭排六 旗三十二 袍五 器用八
〈唐六典〉
十二军
参旗 鼓旗 玄戈 井钺 羽林 骑官 折威平道 招揺 苑游 天纪 天节 〈唐武徳三年军名取象天官〉
六军
左右龙武 左右神武 左右神策 〈百官志号六军〉
左右羽林〈龙朔二年置〉 左右龙武〈玄宗以万骑改〉 左右神武〈至徳二载 总曰北衙置 六军兵志〉
两军
左右神䇿〈分左右厢为天子禁军贞元二年改左右神策军〉
十军
羽林 龙武 神武 神策 神威 〈总曰左右十军〉
六军〈晋〉
领军 䕶军 左右二卫 骁骑 游击 〈南齐志晋世为六军〉
卫尉八屯〈汉〉
卫尉率吏士周宫外于四方四角立八屯 〈张衡西京赋卫尉八屯警夜巡昼注云〉
鲁二庙
鲁公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 〈明堂位注此二庙象周有文王武王之庙〉
周公称太庙鲁公称世室群公称宫 牲周公用白牡鲁公用骍刚群公不毛 盛周公盛鲁公焘群公廪〈公羊传〉
五府 〈明堂五名〉
赤曰文祖 黄曰神斗〈一作计〉 白曰显纪 黑曰玄矩苍曰灵府 〈隋宇文恺传尚书帝命验曰帝者承天立五府注云唐虞之天府夏之世室殷〉
〈之重屋周之明堂皆同 牛弘传黄帝曰合宫尧曰五府 通典唐虞祀五帝于五府〉
文祖周曰明堂〈南〉 神斗周曰大室〈中〉 显纪周曰总章〈西〉 灵府周曰青阳〈东〉玄矩周曰玄堂〈北 史记正义〉明堂言五室者据考工记言九室者按大戴礼明堂篇〈李谧明堂论〉
东曰青阳 南曰明堂 西曰总章 北曰玄堂 中曰大室 〈牛弘明堂议虽有五名而主以明堂〉
两观 〈双阙〉
天子外阙两观 诸侯内阙一观 〈公羊传注〉
周设两观 〈董仲舒传〉
汉未央宫东有苍龙阙北有玄武阙 〈三辅旧事〉
三台
铜爵〈中〉 金虎〈南〉 冰井〈北 魏都赋三台列峙以峥嵘 在邺〉金凤 圣应 崇光 〈北齐改〉
射器
弓 矢 决 拾 旌 中 筹 楅 丰 〈仪礼乡射命弟子纳射器注云〉
三侯
天子 虎 熊 豹 诸侯 熊 糁〈杂也豹鹄麋餙〉 豻畿内诸侯 熊 豹 〈大射仪命量人巾车张三侯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诸侯以四耦射二侯熊豹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麋士以三耦射豻侯 乡射记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注所谓兽侯燕射则张之乡射宾射当张采侯二正 君国中射则皮树中谓燕射皮树兽名于郊则闾中谓大射闾兽名于境则虎中谓与邻国君射大夫兕中士鹿中 梓人张皮侯大射张五采之侯宾射中朱次白次苍次黄元居外即五正之侯张兽侯燕射 诗大侯既抗笺云天子诸侯之射皆张三侯故君侯谓之大侯 三侯皆以布为之以皮为鹄侯旁亦以皮餙 射正谓之侯者天子中之则能服诸侯诸侯以下中之则得为诸侯〉
三十二旗
青龙 白兽 朱雀 玄武 苍龙负图 应龙 龙马 玉马 凤凰 鸾 鵕䴊 太平 麒麟 飞麟飞黄 𫘝𫘨 白泽 五牛 犀牛 金牛 兕
三角兽 角端 吉利 騼䮷 驺牙 黄鹿 白狼赤熊 辟邪 苣文 刀 〈唐六典旗制三十二〉
四时田
春蒐〈振旅〉 夏苖〈茇舍〉 秋狝〈治兵〉 冬狩〈大 周礼大 尔阅 司马 雅〉春曰苖 秋曰蒐 冬曰狩 〈公羊传〉
春曰田 夏曰苖 秋曰蒐 冬曰狩 〈榖梁传〉
三田
干豆 宾客 充君之庖 〈王制天子诸侯岁三田易王用三驱田获三品〉
乡射五物
和 容 主皮 和颂 兴舞 〈周礼乡大夫询众庶论语注射有五善二曰和容四曰和颂〉
三射
燕射〈于寝兽侯用质〉 宾射〈于朝麋侯用正〉 大射〈于射宫皮 凡射侯用鹄 王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大夫以采𬞟为节士以采蘩为节 射节天子九诸侯七郷大夫以下五〉
五兵〈又曰五戎〉
弓矢 殳 矛 戈 㦸 〈周礼司右用五兵月令季秋习五戎注〉戈 殳 㦸 酋矛 夷矛 〈司兵建车之五兵〉
矛 㦸 钺 楯 弓矢 〈榖梁传救日陈五兵注〉
刀 剑 矛 㦸 矢 〈淮南子五戎注〉
义兵 应兵 忿兵 贪兵 骄兵 〈国语注用兵有五〉中兵 外兵 骑兵 别兵 都兵 〈魏五兵尚书〉
六弓 〈四弓〉
王 弧 夹 庾 唐 大 〈周礼司弓矢〉
天子雕弓 诸侯彤弓 大夫黑弓 〈荀子〉
天子雕弓 诸侯彤弓 大夫婴弓 士卢弓 〈公羊注〉长 角 梢 格 〈唐四弓〉
四弩 〈七弩〉
夹 庾〈利攻守〉 唐 大〈利车战野战〉
⿱张 角弓 木单 大木单 竹竿 大竹竿 伏远 〈唐七弩〉
八矢
枉 絜 杀 𬭤 矰 茀 恒 庳〈方二 同上弓反 弩各有四枉杀矰恒弓所用也絜𬭤茀庳弩所用也〉
竹 木 兵 弩 〈唐四箭〉
三革
甲 胄 盾 〈齐语桓公定三革注〉
犀 兕 牛 〈荀子周公定三革注〉
犀甲七属 兕甲六属 合甲五属 〈考工记〉
甲之制十三 明光 光要 细鳞 山文 乌锤白布 皂绡 布背 步兵 皮 木 锁子 马甲〈唐六典 古作甲皆用皮秦汉以来用铁〉
二广
右广 左广 〈左传楚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十五乘为一广〉
诸王国三等〈晋〉
大国置三军〈五千人〉 次国二军〈三千人〉 小国一军〈一千一百人 晋武帝咸宁三年诏诸王各以户邑多少为三等〉
十道折冲府〈唐〉
关内二百七十三 河南六十二 河东一百四十二河北二十一 山南十 陇右二十九 淮南六
江南二 剑南十 岭南三 〈地理志共五百五十八〉
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而关内二百六十一 〈兵志陆贽曰太宗列置府兵八百所而关中五百 杜牧原十六卫曰外开折冲果毅府五百七十四 六典天下府五百九十四 会要关内置府二百六十一又置折冲府二百八十通计旧府六百三十二 百官志凡六百三十三邺侯家传六百三十 通典五百七十四 理道要诀五百九十三 数皆不同〉
南北衙兵
南衙诸卫兵 北衙禁军 〈唐兵志 文武区别以相察伺〉
六廏
未央 承华 𫘦𬳿 骑马 路𫐉 大廏 〈汉官仪〉
五监
龙马 闲驹 槖泉 𫘦𬳿 承华 〈百官表〉
六闲 〈十二闲 二廏 唐〉
飞黄 吉良 龙媒 𫘦𬳿 𫘝𫘨 天苑 〈左右六闲总十二 兵志闲〉 祥麟 凤苑 〈为二厩系饲之〉
九府
医无闾之珣玗琪〈东方之美〉 会稽之竹箭〈东南〉 梁山之犀象〈南方〉 华山之金石〈西南〉 霍山之多珠玉〈西方〉 昆仑虚之璆琳琅玕〈西北〉 幽都之筋角〈北方〉 斥山之文皮〈东北〉岱岳五榖鱼盐〈中 尔雅〉
三币
珠玉为上币 黄金为中币 刀布为下币 〈管子〉金三品 黄〈金〉 白〈银〉 赤〈铜 史记虞夏之币金为三品 禹贡扬州荆州贡金三品注金银铜 史记楚封三钱之府注金币三等 史记又云秦币二等黄金上铜钱下〉
井田五义
无泄地气 无费一家 同风俗 合巧拙 通财货〈公羊传注〉
田分为三品 上田一岁一垦 中田二岁一垦 下田三岁一垦
更三品
卒更 践更 过更 〈汉更赋注更有三品〉
赋役三法〈唐〉
有田则有租〈毎丁岁入粟二石〉 有家则有调〈随地所宜绫绢絁布〉 有身则有庸〈岁役二旬不役 杨炎两税法夏税尽収其庸日三尺 六月秋税尽十一月〉
四科〈汉 四行〉
质朴 敦厚 逊让 有义行〈汉官仪 光禄勲云节俭 举四行〉徳行志节 经明行修 明晓法律 刚毅明勇 〈辟士四科〉 孝悌 能从政 〈黄琼奏増为四科〉
六科
秀才 明经 进士 明法 明书 明算 〈唐六典其科有六选举志明经之下有俊士 通典士族趋向惟明经进士二科 进士科起于隋大业中〉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𫝊逹坟典明于教化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 详明政理可使从政 识洞韬略运筹决胜 军谋宏远材任边寄 〈宋景徳二年天圣七年〉
文章典雅 节操方正 法理该通 节用爱民 刚方岂弟 智勇绝伦 〈绍兴二十六年〉
择人四法
身〈体貌丰伟〉 言〈言辞辩正〉 书〈楷法遒美〉 判〈文理 四事可取则优长 先徳行徳均以材材均以劳〉
徳行 材用 劳效 〈唐六典以四事择其材曰身言书判以三类观其异云云〉
束帛 束修
束帛十端也 〈士昏礼注〉
五匹为束三玄二𫄸 〈象阴阳 子夏易传〉
束修 十脡脯 〈论语疏〉
俪皮 两皮为庭实 〈士昏礼皮鹿皮〉
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壶二斗修一案五脡 〈唐礼志〉
四品乐〈后汉〉
大予乐 周颂雅乐 黄门鼓吹 短箫铙歌 〈蔡邕志汉乐四品〉
十部乐〈唐〉
燕乐 清乐 西凉 天竺 高丽 龟兹 安国疏勒 高昌 康国 〈通典六典〉
白金三品
其文龙〈直三千 天用莫如龙〉 其文马〈直五百 地用莫如马〉 其文龟〈直三百 汉食人用莫如龟 货志〉
太常四院
天府 御衣 乐县 神厨 〈唐百官志〉
二部乐
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 堂下坐奏谓之坐部伎 〈唐乐志〉
鼓吹五部
鼓吹 羽葆 铙吹 大横吹 小横吹〈总七十 唐五曲 仪卫志〉
二舞〈宋〉
文舞元徳升闻〈大中祥符五年改盛徳〉武舞天下大定 〈干徳〉化成天下 威加海内 〈淳化〉
武舞九品
干 戚 旌 鼗 铎 𬭚 相 雅 铙 〈宋祁大乐图义论武舞所执九器〉
九鼎
中曰帝鼎 八方曰苍彤皛宝魁阜牡风 〈崇宁三年铸〉宗庙九鼎 三为牲〈牛羊豕〉 六为庶羞 〈政和礼制〉
九玉〈唐〉
苍璧 黄琮 青圭 赤璋 白琥 玄璜 两圭有邸 四圭有邸 圭璧 〈唐王起请造礼神九玉〉
铜匦四
青曰延恩 丹曰招谏 白曰申冤 黑曰通玄 〈武后〉
雅乐十二和
豫和 顺和 永和 肃和 雍和 寿和 舒和太和 昭和 休和 正和 承和 〈大乐与天地同和制十二和以法天之成𢾗号大唐雅乐用于郊庙朝廷以和神人〉
三坛
登封坛〈泰山〉 降禅坛〈社首山〉 朝觐坛〈朝群 唐乾封元臣 年封禅〉
九庙
武徳元年始立四庙贞观七年立七庙开元十年增太庙为九室 〈终唐之世常为九代十一室〉
四庙〈宋〉
僖 顺 翼 宣四祖 〈曾氏曰尧舜禹皆立二昭二穆与始祖之庙而五商人祀汤与契及昭穆之庙而六周人祀后稷文武及亲庙而七晋定七庙而虚太祖之室隋但立高曾祖祢四庙唐初因其制贞观立七庙天宝祠九室梁以来皆立四庙宋兴采张昭任彻之议追尊四祖而立其庙用近制也五代会要周本纪礼记大传曰武王追王大王王季文王以后稷为太祖此追尊四庙之明文自汉魏迄周〉
〈隋追谥不过四世唐武徳元年立四庙于长安〉
禁卫五重
亲从官 天武官 御龙弓箭直弩直 御龙骨朵子直 御龙直 〈东斋记事〉
四军
禁兵 厢兵 役兵 民兵 〈庆历兵录序凡军有四〉
禁兵 厢兵 乡兵 蕃兵 〈兵志兵额有四〉
五赋
公田 民田 城郭 杂变 丁口 〈国史志岁赋有五〉
中兴十三处战功
张俊明州 吴玠和尚原 吴玠饶风岭 吴玠杀金平 韩世忠大仪 刘锜顺昌 张子盖海州 李宝海道 邵宏渊胥浦桥 虞允文采石 李道光化刘锜皂角林 王宣汲靖确山 〈李璧十三处战功录〉
十一阁
龙图〈太宗〉 天章〈真宗〉 宝文〈仁宗〉 显谟〈神宗〉 徽猷〈哲宗〉 敷文〈徽宗〉 焕章〈高宗〉 华文〈孝宗〉 宝谟〈光宗〉 宝章〈宁宗〉 显文〈理宗〉
二社
太社 帝社〈祭法 汉高纪立汉社稷所谓太社也官王社 社配以禹所谓王社也光武不立官稷魏以官社为帝社晋太康九年并二社为一十年复置二社 太社帝社太稷凡三坛二社一稷 梁大同初加官社官稷为五坛〉
六神
风伯 雨师 灵星 先农 社 稷 〈魏秦静议为国六神〉
八神
天主〈祠天斋〉 地主〈祠㤗山梁父〉 兵主〈祠蚩尤〉 阴主〈祠三山〉阳主〈祠之罘山〉 月主〈祠莱山〉 日主〈祠成山〉 四时主〈祠琅琊汉元封元年用事八神或曰太公以来作之〉
禘祫年数
礼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传曰五年再殷祭〈岁数二说不同〉郑玄高堂隆先三后二 徐邈先二后三 二禘相去为月六十中分三十置一祫 〈公禘一祫在五年之间合于再殷之义唐礼志〉
属车八十一乘〈周〉
诸侯贰车九乘秦灭九国兼其车服 〈蔡邕独断〉
汉大驾八十一乘法驾三十六乘小驾十二乘
服车五乘〈周〉
夏篆〈孤〉 夏缦〈卿〉 墨车〈大夫〉 栈车〈士〉 役车〈庶 周人 礼巾车服事者之车〉
五车
戎路 广车 阙车 苹车 轻车 〈车仆掌戎路广阙苹轻车之萃五车皆戎车〉
辀三度
国马 田马 驽马之辀 〈深浅不同考工记辀人〉
五郊〈汉〉
宋氏含文嘉注云周礼王畿内千里二十分其一为近郊近郊五十里倍之为远郊 汉不设王畿以其方数为郊处东郊八里〈木数〉 南郊七里〈火数〉 西郊九里〈金数〉北郊六里〈水数〉 中郊在西南未地五里〈土 后魏刘芳数 上疏五郊里数〉
三神
地祇 天神 山岳 〈司马相如封禅书注〉
甘泉 汾阴 雍五畤 〈郊祀志刘向对武宣之世奉此三神〉
七䇲
礝䃉 白金 文皮 黄金 珠 曾青 玉 〈管子〉
泉二品
泉始盖一品周景王铸大泉而有二品 〈汉唯五铢久行王莽作泉布多至十品周礼注〉 单穆公云古者有母权子子权母而行二品之来古而然矣〈周语 古曰泉后注 转曰钱〉
四注 两下
东霤〈天子诸侯皆四注四向流水为殿屋〉 东荣〈卿大夫以下其 仪礼室为夏屋两下 注〉殷人以来始屋四阿夏家之屋唯两下〈礼记注〉
祭祀六节
卜日 斋戒 陈设 省牲器 奠玉帛〈宗庙晨祼〉 进熟馈食 〈唐礼志〉
三祀
大祀用玉帛牲牷〈天地宗庙〉 次祀用牷币〈日月星辰社稷五祀五岳〉小祀用牲〈司命司中风伯 周礼肆师立国祀之礼礼雨师山川百物 器一献群小祀三献社稷五杞五献四望山川七献先公〉
二十簴
植者为簨横者为簴簴以县钟磬皆十有一〈周谓一堵唐谓一簴〉自隋以前宫县二十簴隋平陈得梁故事用三十六簴唐因隋〈高宗蓬莱宫成增用七十二簴〉开元定礼依古为二十簴 〈唐乐志〉
四县
王宫县〈四靣县汉安世房中歌高张四县乐充宫庭注乐四县也 天子宫县四靣象宫室四靣有墙〉诸侯轩县〈三靣其形曲春秋传曰请曲县 去南面辟王也〉 卿大夫判县
〈二面左右之合又空北面〉 士特县〈一靣县于东方或于 周礼小阶间去判县之西南 胥正乐县之位谓钟磬之属县于笋簴者 半为堵全为肆春秋传歌钟二肆 汉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钟磬二八在一簴谓之堵磬一堵谓之肆〉
大飨四
金再作 升歌清庙 下管象 〈仲尼燕居子曰大飨有四焉注谓飨诸侯来朝者四者谓云云〉
二十四㦸
凡㦸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 东宫之门十八 一品之门十六 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尹大都督大都䕶之门十四 三品及上中都督上都䕶上州之门十二 下都督都䕶中州下州之门各十 〈唐百官志〉
宋崇宁中文宣王庙立㦸二十四
九陌钱
梁武帝大同元年诏外间多用九陌钱可通用足陌大同后八十为百名东钱七十为百名西钱京师九十为百名长钱〈宋晋平王休祐以短钱一百赋民〉 唐昭宗末京师用钱每百才八十五河南府以八十为陌 五代钱出入皆以八十为陌 汉三司使王章始令入者八十出者七十七谓之省陌
钱三品
永通万国〈以一当千〉 五行大布〈以一当十〉 五铢 〈后周三品并用〉
赋算百二十
汉法民年二十五已上至六十出口赋钱人百二十以为算孝文减至四十孝宣减三十孝成减二十 唐制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开元诏三岁以下为黄十五以下为小二十以下为中天宝更民十八以上为中二十三以上成丁广徳诏二十五为成丁五十五为老
五布
絘布〈列肆之税絘音次〉 总布〈守斗斛铨衡者之税〉 质布〈质人所罚犯质剂者之泉〉罚布〈犯市令者之泉〉 㕓布〈货贿诸物 周礼㕓人敛市之邸舍之税 五布 藏曰泉行〉
〈曰布〉
三市
大市〈日□百族为主〉 朝市〈朝时商贾为主〉 夕市〈夕时贩夫 司市贩妇为主 郊特牲注周礼市有三期景福殿赋俯眺三市〉
九室
内有九室〈路寝之里〉 外有九室〈路门 考工记之表 匠人〉
大阅四表
百步为一表为三表则三百步又五十步为一表则三百五十步 〈周礼大司马中冬教大阅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
射六耦
二人为耦二耦同射一侯则十二人 〈周礼大司马大射合诸侯之六耦 射人以六耦射三侯〉
七兵
惠 戈 刘 钺 戣 瞿 锐〈古文 书顾命正作鈗 义七兵〉
五盾
朱干 中干〈伐〉 橹〈大盾 其 周礼司兵掌二者未闻 五盾疏云〉
四舞〈隋〉
鞞 铎 内 拂 〈何妥作八佾四舞〉
百雉
五板为堵五堵为雉百雉曰城〈公羊说〉 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杜预说〉 一丈为板五板为堵〈毛诗传郑氏曰板六尺〉 八尺为板〈韩诗说〉 百雉为长三百丈方五百步〈坊记都城不过百雉注〉
长安十二门〈汉〉
霸城 清明 宣平 覆盎 安 西安 章城 直城 雍 洛城 厨城 横〈音 三辅光 黄图〉
雒阳十二门〈后汉〉
平城 上西 雍 广阳 津 小苑 开阳 耗中东 上东 谷 夏 〈百官 晋洛阳东有建春东志 阳清明三门南有开阳平昌宣阳建阳四门西有广阳西明闾阖三门北有大夏广夏二门〉
京师九门〈唐〉
明徳 启夏 安化〈南〉 春明 通化 延兴〈东〉金光开远 延平〈西 北靣无门 隋志北面光化一门〉
二楼
花萼相辉 勤政务本 〈开元中兴庆宫西南置楼〉
郁仪 结邻 〈在东内大明宫〉
三馆〈汉〉
钦贤 翘材 接士 〈西京杂记公孙宏为相开东阁分三馆〉
六门〈晋〉
陵阳等五门与宣阳为六 〈晋成帝始缮苑城修六门〉
六关〈鲁〉
塞关阳关之属 〈左传臧文仲废六关〉
九市〈汉〉
长安立九市六在道西三在道东 〈西都赋注汉宫阙疏〉
六阙〈唐〉
朱敬则〈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相望〉 杨炎〈祖哲父播三世以孝行闻门树六阙〉
四阙
尹仁恕〈曾祖养祖怦父慕先一门四阙〉
一封轺传〈汉〉
律当乘传及发驾置传者皆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乘传参封之有期会累封两端端各两封凡四封也乘置驰传五封之两端各二中央一也轺传两马再封之一马一封也
邻里乡党
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论语注〉
三长
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 〈孝文大和十年置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 汉鼂错言守边备塞曰古之制边县以备敌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候 汉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隋五百家为乡置乡正百家为里置里长 唐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四邻为保 后周百户为团团置耆长三人〉
四馆
金陵 燕然 扶桑 崦嵫 〈后魏于洛水桥南作四馆处降者〉
四桁〈晋 桁一作航浮桥也〉
丹阳 竹格 朱雀 骠骑 〈孝武宁康元年诏除四桁税 在建康〉
后宫八区〈汉〉
昭阳 飞翔 增成 合驩 兰林 披香 凤凰鸳鸾 〈张衡西京赋应劭曰后宫有八区增成第三〉
二十四军〈西魏〉
李虎 元欣 李弼 独孤信 赵贵 于谨 侯莫陈崇 宇文泰〈八柱国〉 元赞 元育 元廓 侯莫陈顺 宇文遵 逹奚武 李远 豆卢宁 宇文贵贺兰祥 杨忠 王雄〈是为十二大将军〉 毎大将军督二开府凡为二十四员分团统领是二十四军每一团仪同二人 〈北史宇文泰位总百揆都督中外军事广陵王欣元氏懿戚从容禁闼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
四方馆〈宋〉
都亭驿以待辽 都亭西驿以待西蕃阿黎于阗新罗渤海 怀远驿以待交趾 同文馆以待青唐高丽
六参〈唐〉
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及二王后朝朔望 文臣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日参号常参官 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号九参官 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畨者五日一朝号六参官 〈百官志〉
四科
孝悌力行 经史儒术 藻思词锋 廉平彊直 〈显庆五年诏四科举人〉
取士有三
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学馆曰生徒〈凡学六馆二〉由州县曰乡贡 〈选举志〉
得人数路〈汉〉
孝廉 贤良文学 〈汉蔡邕封事汉之得人数路而已〉 贤良方正孝廉秀才中兴增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敦厚之属 〈后汉论〉
八科〈宋〉
九经 五经 开宝通礼 三礼 三传 三史 学究 明法 〈太平兴国二年讲武殿覆试八科〉
三舍法
大学外舍生二千 内舍生三百 上舍生百总为二千四百员月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间岁又一试补上舍生三等俱优为上一优一平为中长中若一优一否为下 〈元丰二年大学三舍法置八十斋斋容三十人〉
十科
行义纯固 节操方正 智勇过人 公正聪明 经术精通 学问该博 文章典丽 善听狱讼 善治财赋 练习法令 〈元祐元年司马文正公请设十科以举士〉
八行
孝 悌 睦 姻 任 恤 忠 和 〈大观元年诏士有八行贡入太学〉
四书院
嵩阳〈河南府〉 岳麓〈潭州〉 睢阳〈应天府〉 白鹿洞〈南康军〉
诸王宅
太祖太宗九王后曰睦亲 秦王后曰广亲 英宗二王曰亲贤 神宗五王曰棣华 徽宗诸王曰蕃衍〈朝野杂记〉
礼神十二玉
苍璧〈天〉 黄琮〈地〉 四圭有邸〈感生帝〉 两圭有邸〈神州社稷〉圭璧〈日月〉 青圭 赤璋 白琥 玄璜 黄琮〈五帝〉
两科
经义 诗赋 〈绍兴十五年诏分为两科 二十七年诏兼习两科 三十一年复分科取士〉
东京外城十九门
南五门 南薫 广济 宣化 广利 安上
东五门 上善 广津 朝阳 含辉 善利
西五门 顺天 顺济 开远 金耀 咸丰
北四门 宁徳 景阳 永泰 安肃
里城十门
南三门 朱雀 保康 崇徳
东二门 丽景 宜春
西二门 宜秋 阊阖
北三门 景龙 安远 天波
宫城六门
南三门 宣徳 左掖 右掖
东一门 东华
西一门 西华
北一门 拱宸 〈束京记〉
<子部,类书类,小学绀珠>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