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正义 (四部丛刊本)/卷十九
尚书正义 卷十九 唐 孔颖达 等奉敕撰 日本覆印宋本
|
尚书正义卷第十九
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颖达奉
敕撰
周书
君牙第二十七
冏命第二十八
吕刑第二十九
君牙第二十七
穆王至君牙
正义曰穆王命其臣名君牙者为周大司徒之卿以䇿书命之
史录其䇿书作君牙
传言汝至太常
正义曰周礼司勲云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太常祭于大烝郑
玄云铭之言名也生则书于王旌以识其人与其功也死则于
烝先王祭之是有功者书于王之太常以表显之也周礼司常
云日月为常王建太常是王之旌旗画日月名之曰太常也
今命至乃宁
正义曰王言我以危惧之故今命汝为我辅翼汝当作我股肱
心膂言将任之如已身也继汝先丗旧所服行亦如父祖忠勤
无为不忠辱累汝祖考当须大布五常之教用和天下兆民令
有法则凡欲率下当先正身汝身能正则下无敢不正民心无
能中正惟取汝之中正汝当为中正以率之夏月大暑大雨天
之常也小民惟曰怨恨而咨嗟冬月大寒亦天之常也小民亦
惟曰怨恨而咨嗟天不可怨民尚怨之治民欲使无怨其惟难
哉思虑其难以谋其易为政不违道不逆民民乃安矣
传今命至委任
正义曰股脚也肱臂也膂背也汝为我辅翼当如我之身故举
四支以言为股肱心体之臣言委任如身也传以膂为体以见
四者皆体非独膂为体也礼记缁衣云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
体此举四体今以臣为心者君臣合体则亦同心诗云赳赳武
矢公侯腹心是臣亦为君心也
传冬大至怨嗟
正义曰传以祁为大故云冬大寒寒言大则夏暑雨是大雨于
此言祁以见之上言暑雨此不言寒雪者于上言雨以见之互
相备也
呜呼至前人
正义曰王又叹言呜呼大是显明哉文王之谋也大可承奉哉
武王之业也文王之谋武王之业开道佑助我在后之人皆以
正道无邪缺言先王之道易可遵也汝惟敬明汝之五教用奉
顺于先王之道汝当荅扬文武光明之命追配于前丗令名之
人令其顺先王之道同古之大贤也
传言武至承奉
正义曰文王未克殷始谋造周故美其谋武王以杀纣功成业
就故美其业谋则明白可遵业则功成可奉故谋言显烈言承
诗周颂武篇曰于皇武王无竞维烈亦美武王业之木也
传文武至邪缺
正义曰文始谋之武卒成之文谋大明武业可奉言先王以此
成功开道佑助我之后人使我得安其事而奉行之以正道见
其无邪罔缺失见其周备故传言无邪缺
王至有乂
正义曰王顺而呼之曰君牙汝为大司徒惟当奉用先丗正官
之法诸臣所行故事旧典于是法则之民之治乱在此而巳汝
必奉而用之循汝祖考之所行明汝君之有治功汝君王自谓也
囧命第二十八
穆王至囧命
正义曰穆王命其臣名伯囧者为周太仆正之官以䇿书命之
史录其䇿书作囧命
传伯囧至大夫
正义曰正训长也周礼太御中大夫太仆下大夫孔以此言太
仆正则官高于太仆故以为周礼太御者知非周礼太仆是
周礼太仆则此云太仆是矣何须云正乎且此经云命汝作大
正正于群仆案周礼太驭中大夫而下有戎仆齐仆道仆田仆
太御最为长既称正于群仆故以为太御中大夫且与君同车
最为亲近故春秋随侯宠少师以为车右汉书文帝爱赵同命
之为御凡御者最为密昵故此经云汝无昵于憸人充耳目之
官故以为太御中大夫掌御玉辂之官戎仆虽中大夫以戎事
为重叙在太御之下故以太御为长大仆虽掌燕朝非亲近之
任又是下大夫不得为长
王至咸休
正义曰王顺其事而呼之曰伯囧惟我不能于道德而继嗣先
人居大君之位人轻任重终常悚惧心内怵惕惟恐倾危中夜
以起思望免其愆过昔在文王武王聦无所不闲明无所不见
齐中也每事得中圣通也通知诸事其身明圣如此又小大之
臣无不皆思忠良其左右侍御仆从无非中正之人以旦夕承
辅其君故其君出入起居无有不敬文武发号施令无有不善
以此之故下民敬顺其命万邦皆美其化由臣善故也
传言常至过悔
正义曰礼记祭义云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怵
惕是心动之名多忧惧之意也厉训危也言常悚惧惟恐倾危
易称夕惕厉即此义也
传聦明至忠良
正义曰聦发于耳明发于目故为视听远也齐训中圣训通也
动必得中通而先识是无滞碍也
惟予至先烈
正义曰王言惟我一人无善亦既无知实恃赖左右前后有职
位之臣匡正其智所不及者责群臣使正己也即言正己之事
绳其愆过纠其错谬格其非妄之心心有妄作则格正之使能
继先王之功业言得臣匡辅乃可继丗也
传言恃至功业
正义曰木不正者以绳正之绳谓弹正纠谓发举有愆过则弹
正之有错谬则发举之格谓检括其有非理枉妄之心检括使
妄心不作臣当如此匡君使能继先王之功业言已无能责臣
使如此也
今予至吉士
正义曰今我命汝作太仆官大正汝当教正于群仆侍御之臣
劝勉汝君为德汝与同僚交更修进汝君智所不及之事汝为
仆官之长当慎𥳑汝之僚属必使皆得正人无得用巧言令色
便僻侧媚之人其惟皆当用吉良善士令选其在下属官小臣
仆隶之等皆用善人
传欲其至佞伪
正义曰作大正正长也作仆官之长正于群仆令教正之二正
义不同也群仆虽官有小大皆近天子近人主者多以谄佞白
容令大仆教正群仆明使教之无敢佞伪也案周礼太驭中大
夫堂御玉辂戎仆中大夫掌御戎车齐仆下大夫掌驭金辂道
仆上士掌驭象辂田仆上士掌驭田辂群仆谓此也
传当谨至正士
正义曰府史巳下官长所自辟除命士以上皆应人主自选此
令太仆正谨慎𥳑选僚属者人主所用皆由臣下臣下铨拟可
者然后用之故令太仆正慎𥳑僚属也论语称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耻之便僻是巧言令色之类知是彼足恭也巧言者巧
为言语以顺从上意无情实也令色者善为颜色以媚人主
无本质也便僻者前却俯仰以足为恭侧媚者为僻侧之事以
求媚于君此等皆是谄䛕之人不可用为近官也媚爱也襄三
十一年左传云郑子产谓子皮曰谁敢求爱于子知此为侧媚
者为侧行以求爱非是爱前人也若能爱在上则忠臣也不当
禁其无用
吕刑第二十九
吕命至吕刑
正义曰吕侯得穆王之命为天子司宼之卿穆王于是用以侯
之言训畅夏禹赎刑之法吕侯称王之命而布告天下史录其
事作吕刑
传吕侯至司宼
正义曰吕侯得王命必命为王官周礼司宼掌刑知吕侯见命
为天子司宼郑玄云吕侯受王命入为三公引书云周穆王
以吕侯为相书谓书纬刑将得放之篇有此言也以其言相
知为三公即如郑言当以三公领司宼不然何以得专王刑也
传吕侯至天下
正义曰名篇谓之吕刑其经皆言王曰知吕侯以穆王命作书
也经言陈罚赎之事不言何代之礼故序言训夏以明经是夏
法王者代相革易刑罚丗轻丗重殷以变夏周又改殷夏法行
于前代废巳久矣今复训畅夏禹赎刑之法以周法伤重更从
轻以布告天下以其事合于当时故孔子录之以为法经多
治狱之事是训释申畅之也金作赎刑唐虞之法周礼职金掌
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则周亦有赎刑而远训夏之赎刑
者周礼惟言士之金罚人似不得赎罪纵使亦得赎罪赎必异
于夏法以夏刑为轻故祖而用之罪实则刑之罪疑则赎之故
当并言赎刑非是惟训赎罚也周礼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
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五
刑惟有二千五百此经五刑之属三千案刑数乃多于周礼而
言变从轻者周礼五刑皆有五百此则轻刑少而重刑多此经
墨劓皆千剕刑五百宫刑三百大辟二百轻刑多而重刑少变
周用夏是改重从轻也然则周公圣人相时制法而使刑罚太
重令穆王改易之者穆王远取夏法殷刑必重于夏夏承尧舜
之后民淳易治故制刑近轻轻则民慢故殷刑稍重自汤巳后
丗渐苛酷纣作炮烙之刑明知刑罚益重周承暴虐之后不可
顿使太轻虽减之轻犹重于夏法成康之闲刑措不用下及穆
王民犹易治故吕侯度时制冝劝王改从夏法圣人之法非不
善也而不以经远吕侯之智非能高也而法可以适时苟适于
时事即可为善亦不言吕侯才高于周公法胜于前代所谓观
民设教遭时制冝刑罚所以世轻丗重为此故也
传后为至甫刑
正义曰礼记书传引此篇之言多称为甫刑曰故传解之后为
甫侯故或称甫刑知后为甫侯者以诗大雅崧高之篇宣王之
诗云生甫及申扬之水为平王之诗云不与我戍甫明子孙改
封为甫侯不知因吕国改作甫名不知别封馀国而为甫号然
子孙封甫穆王时未有甫名而称为甫刑者后人以子孙之国
号名之也犹若叔虞初封于唐子孙封晋而史记称晋丗家然
宣王以后改吕为甫郑语史伯之言幽王之时也乃云申吕虽
衰齐许犹在仍得有吕者以彼史伯论四岳治水其齐许申吕
是其后也因上申吕之文而云申吕虽衰吕即甫也
惟吕至四方
正义曰惟吕侯见命为卿于时穆王享有周国巳积百年王精
神耄乱而荒忽矣王虽老耄犹能用贤取吕侯之言度时丗所
冝作夏赎刑以治天下四方之民也
传言吕至扬名
正义曰史述吕侯见命而记王年知其得命之时王以享国百
年也曲礼云八十九十曰耄是耄荒为年老精神耄乱荒忽也
穆王即位之时巳年过四十矣比至命吕侯之年未必巳有百
年言百年者美大其事虽则年老而能用贤以扬名故记其百
年之耄荒也周本纪云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是修刑法者皆
吕侯之意美王能用之穆王即位过四十者不知出何书也周
本纪云穆王即位春秋巳五十矣立五十五年崩司马迁在
孔后或当各有所据无逸篇言殷之三王及文王享国干年
者皆谓在位之年此言享国百年乃从生年而数意在美王年
老能用贤而言其长寿故举从生之年以耄荒接之美其老之
意也文不害意不与彼同
王曰至在下
正义曰吕侯进言于王使用轻刑又称王之言以告天下重
刑害民之义王曰顺古道有遗馀典训记法古人之事昔炎帝
之末有九黎之国君号蚩尤者惟造始作乱恶化递相染易延
及于平善之民平民化之亦变为恶无有不相宼盗相贼害为
鸱枭之义钞掠良善外奸内宄劫夺人物攘窃人财矫称上命
以取人财若已固自有之然蚩尤之恶巳如此矣至于高辛氏
之末又有三苗之国君习蚩尤之恶不肯用善化民而更制重
法惟作五虐之刑乃言曰此得法也杀戮无罪之人于是始大
为四种之刑刵截人耳劓截人鼻劅椓人阴黥割人面苗民于
此施刑之时并制无罪之人对狱有罪者无辞无罪者有辞苗
民断狱并皆罪之无差𥳑有直辞者言滥及无罪者也三苗之
民惯渎乱政起相渐染皆化为恶泯泯为乱棼棼同恶小大为
恶民皆巧诈无有中于信义以此无中于信反背诅盟之约虽
有要约皆违背之三苗虐政作威众被戮者方方各告无罪于
上天上天下视苗民无有馨香之行其所以为德刑者发闻于
外惟乃皆腥臭无馨香也君帝帝尧哀矜众被杀戮者不以其
罪乃报为暴虐者以威止绝苗民使无丗位在于下国言以刑
虐故灭之也
传顺古至蚩尤
正义曰古有遗训顺而言之故为顺古有遗训也蚩尤造始作
乱其事往前未有蚩尤今始造之必是乱民之事不知造何事
也下三苗之主习蚩尤之恶作五虐之刑此章主虐刑之
事蚩尤所作必亦造虐刑也以峻法治民民不堪命故恶化转
相染易延及于平善之民亦化为恶也九黎之君号曰蚩尤当
有旧云然不知出何书也史记五帝本纪云神农氏丗衰诸
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虐莫能伐之黄帝乃徴师诸侯与蚩尤
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如本纪
之言蚩尤是炎帝之末诸侯君也应劭云蚩尤古天子郑云蚩
尤霸天下黄帝所伐者汉书音义有臣瓉者引孔子三朝记云
蚩尤庶人之贪者诸不同未知蚩尤是何人也楚语曰少昊
氏之衰也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使复旧常则九黎在少昊之末
非蚩尤也韦昭云九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韦昭虽以九黎为
蚩尤要史记蚩尤在炎帝之末国语九黎在少昊之木二者不
得同也九黎之文惟出楚语孔以蚩尤为九黎下传又云蚩尤
黄帝所灭言黄帝所灭则与史记同矣孔非不见楚语而为此
盖以蚩尤是九黎之君黄帝虽灭蚩尤犹有种类尚在故下
至少昊之末更复作乱若其不然孔意不可知也郑玄云学蚩
尤为此者九黎之君在少昊之代也其意以蚩尤当炎帝之末
九黎当少昊之末九黎学蚩尤九黎非蚩尤也
传平民至之甚
正义曰蚩尤作乱当是作重刑以乱民以峻法酷刑民无所措
手足困于苛虐所酷人皆苟且故平民化之无有不相宼贼群
行攻劫曰宼杀人曰贼言攻杀人以求财也鸱枭贪残之鸟诗
云为枭为鸱枭是鸱类郑玄云盗贼状如鸱枭钞掠良善劫夺
人物传言鸱枭之义如郑也释诂云虔固也若固有之言取
得人物如己自有也
传三苗至同恶
正义曰上蚩尤之恶即以苗民继之知经意言三苗之君习
蚩尤之恶灵善也不用善化民而制以重刑学蚩尤制之用五
刑而虐为之故为五虐之刑不必皋陶五刑之外别有五也曰
法者述苗民之语自谓所作得法欲民行而畏之如史记之文
蚩尤黄帝所灭下句所三苗帝尧所诛楚语云三苗复九黎
之恶是异丗而同恶也郑玄以为苗民即九黎之后颛顼诛九
黎至其子孙为三国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恶尧兴又诛之尧
末又在朝舜臣尧又窜之后禹摄位又在洞庭逆命禹又诛之
穆王深恶此族三生凶德故著其恶而谓之民孔惟言异丗同
恶不言三苗是蚩尤之子孙韦昭云三苗炎帝之后诸侯共工也
传三苗至五虐
正义曰三苗之主实国君也顽凶民故谓之苗民不于上经
为传者就此恶行解之以其顽凶敢行虐刑以杀戮无罪释诂
云淫大也于是大为截人耳鼻椓阴黥面苗民为此刑也椓阴
即宫刑也黥面即墨刑也康诰周公戒康叔云无或劓刵人即
周出有劓刵之刑非苗民别造此刑也以加无辜故曰五虐郑
玄云刵断耳劓截鼻椓谓椓破阴黥为羁黥人面苗民大为此
四刑者言其特深刻异于皋陶之为郑意盖谓截耳截鼻多截
之椓阴苦于去势黥面甚于墨额孔意或亦然也
传三苗至之约
正义曰三苗之民谓三苗国内之民也渎谓惯渎苗君久行虐
刑民惯见乱政习以为常起相渐化泯泯相似之意棼棼扰攘
之状泯泯为乱习为乱也棼棼同恶共为恶也中犹当也皆无
中于信义言为行无与信义合者诗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乱
丗之民多相盟诅既无信义必背违之以此无中于信反背诅
盟之约也
传三苗至腥臭
正义曰方方各告无罪于上天言其处处告也天矜于下俯视
苗民无有馨香之行馨香以喻善也其所以为德刑苗民自谓
是德刑者发闻于外惟乃皆是腥臭腥臭喻恶也
传君帝至下国
正义曰释诂云皇君也此言遏绝苗民下句即云乃命重黎重
黎是帝尧之事知此灭苗民亦帝尧也此灭苗民在尧之初兴
使无丗位在于下国而尧之末年又有窜三苗者礼天子不灭
国择立其次贤者此为五虐之君自无丗位在下其改立者复
得在朝但此族数生凶德故历代每被诛耳
乃命至惟明
正义曰三苗乱德民神杂扰帝尧既诛苗民乃命重黎二氏使
绝天地相通令民神不杂于是天神无有下至地地民无有上
至天言天神地民不相杂也群后诸侯相与在下国群臣皆以
明明大道辅行常法鳏寡皆得其所无有掩盖之者君帝帝尧
清审详问下民所患鳏寡皆有辞怨于苗民言诛之合民意尧
视苗民见怨则又增修其德以德行威则民畏之不敢为非以
德明人人皆勉力自修使德明言尧所行赏罚得其所也
传重即至相干
正义曰楚语云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
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氏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
神不杂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乱德家为巫史民神同位祸灾荐
臻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
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彼言主此事而尧典云
乃命羲和钦昊天即所谓育重黎之后使典之也以此知重
即羲也黎即和也言羲是重之子孙和是黎之子孙能不忘祖
之旧业故以重黎言之传言尧乃命羲和掌天地四时之官尧
典文也民神不扰是谓绝地天通楚语文也孔惟加各得其序
一句耳楚语又云司天属神司地属民令神与天在上民与地
在下定上下之分使民神不杂则祭享有度灾厉不生经言民
神分别之意故言罔有降格言天神无有降至于地者谓神不
干民孔因互文云地民不有上至于天者言民不干神也乃揔
之云明不相干即是民神不杂也地民或作地祇学者多闻䄂
祇又民字似祇因妄改使谬耳如楚语云乃命重黎是颛顼命
之郑玄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至罔有降格皆颛顼之事
乃命重黎即是命重黎之身非羲和也皇帝清问以下乃尧
事颛顼与尧再诛苗民故上言遏绝苗民下云有辞于苗异代
别时非一事也案楚语云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乱德又云其后
三苗复九黎之德则九黎三苗非一物也颛顼诛九黎谓之遏
绝苗民于郑义为不惬楚语言颛顼命重黎解为帝尧命羲和
于孔又未允不知二者谁得经意也
传言尧至名焉
正义曰此经二句帝尧之德事也而其言不顺文在苗民之
下故传以为尧监苗民之见怨则又増修其德敦德以临之以
德行其威罚则民畏之而不敢为非明贤则德明人者若凡人
虽欲以德明贤者不能照察今尧德明贤者则能以德明识贤
人故皆劝慕为善明与上句相互则德威者凡人虽欲以德行
威不能威肃今尧行威罚则能以德威罚罪人故人皆畏威服
德也
乃命至祗德
正义曰尧既诛苗民乃命三君伯夷禹稷忧施功于民使伯夷
下礼典教民折断下民惟以典法伯禹身平治水土主名天下
山川其无名者皆与作名后稷下教民布种在于农𠭇种殖嘉
榖三君者各成其功惟以殷盛于民使民衣食充足乃使士官
制御百官之姓于刑之中正以教民为敬德言先以礼法化民
民既富而后教之非苟欲刑杀也
传伯夷至于民
正义曰伯夷与稷言降禹不言降降可知降下也从上而下于
民也舜典伯夷主礼典教民而断以法即论语所谓齐之以礼
也山川与天地并生民应先与作名但禹治洪水万事改新古
老既死其名或灭故当时无名者禹皆主名之言此者以见禹
治山川为民于此耕稼故也此三事者皆是为民故传既解三
事乃结上句此即所谓尧命三君忧功于民忧欲与民施功也
此三事之次当禹功在先先治水土乃得种榖民得榖食乃能
行礼管子云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是言足食足衣然
后行礼也此经先言伯夷者以民为国之本礼是民之所急将
言制刑先言用礼刑礼相须重礼故先言之也
传言伯至敬德
正义曰此经大意言禹稷教民使衣食充足伯夷道民使知礼
节有不从教者乃以刑威之故先言三君之功乃用刑之事
言禹稷教民稼穑衣食既巳充足伯夷道民典礼又能折之以
法礼法既行乃使皋陶作士制百官于刑之中令百官用刑皆
得中正使不僭不滥不轻不重助成道化以教民为敬德言从
伯夷之法敬德行礼也
穆穆至棐彝
正义曰言尧躬行敬敬之道在于上位三后之徒躬秉明德明
君道在于下君臣敬明其德灼然著于四方故天下之士无不
惟德之勤悉皆勤行德矣天下之士皆勤立德故乃能明于用
刑之中正循大道以治于民辅成常教美尧君臣明德能用刑
得中以辅礼教
传尧躬至之勤
正义曰释训云穆穆敬也明明重明则穆穆重敬当敬天敬民
在于上位也明明在下则是臣事知是三后之徒秉明德明君
道于下也彰著于四方四方皆法效之故天下之士无不惟德
之勤
传天下至常教
正义曰刑者所以助教而不可专用非是身有明德则不能用
刑以天下之大万方之众必当尽能用刑天下乃治此美尧能
使天下皆勤立德故乃能明于用刑之中正言天下皆能用刑
尽得中正循治民之道以治于民辅成常教伯夷所典之礼是
常行之教也
典狱至在下
正义曰尧时典狱之官非能止绝于威有犯必当行威威刑不
可止也惟能止绝于富受货然后得富无货富自绝矣言于时
丗治货赂不行尧时典狱之官皆能敬其职事忌其过失无有
可择之言在于其身天德平均惟能为天之德志性平均自为
长久大命配当天意在于天下言尧德化之深于时典狱之官
皆能贤也
传言尧至不行
正义曰尧时主狱之官有威严有德行有恕心有犯罪必罪之
是有威也无罪则赦之是有德也有威有德有恕心行之不受
货赂是恕心也讫是尽也故传以讫为绝不可能使民不犯非
绝于威能使不受货赂惟绝于富言以恕心行之丗治则货赂
不行故狱官无得富者
传凡明至天下
正义曰惟克天德言能效天为德当谓天德平均狱官效天为
平均凡能明于刑之中正矣又能使无可择之言在身者此人
必是惟能为天平均之德断狱必平矣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能断狱平均者必寿长久大命大命由己而来是自为大命享
训当也是此人能配当天命在于天之下郑云大命谓延期长
久也
王曰至厥丗
正义曰王呼诸侯戒之曰咨嗟汝四方主政事典狱讼者诸侯
之君等非汝惟为天牧养民乎言汝等皆为天养民言任重也
受任既重当观古成败今汝何所监视乎其所视者非是伯夷
布刑之道也言当效伯夷善布刑法受令名也其今汝何所惩
创乎其所创者惟是苗民非察于狱之施刑乎言当创苗民施
刑不当取灭亡也彼苗民之为政也无肯选择善人使观视于
五刑之中正惟是众为威虐者任之以夺取人之货赂任用此
人使断制五刑以乱加无罪之人上天不絜其所为故下咎恶
于苗民苗民无以辞于天罚尧乃绝灭其丗汝等安得不惩创乎
传言当至法之
正义曰伯夷典礼皋陶主刑刑礼相成以为治不使视皋陶而
今视伯夷者欲其先礼而后刑道之以礼礼不从乃刑之则刑
亦伯夷之所布故令视伯夷布刑之道而法之王肃云伯夷道
之以礼齐之以刑
传其今至灭亡
正义曰上言非时此言惟时文异者非时者言岂非是事也惟
时者言惟当是事也虽文异而意同惟是苗民非察于狱之施
刑以取灭亡也言其正谓察于狱之施刑不当于罪以取灭亡
传苗民至诛之
正义曰以乱加无罪者正谓以罪加无罪是乱也蠲训絜也天
不絜其所为者郑玄云天以苗民所行腥臊不絜故下祸诛之
王曰至惟永
正义曰王言而叹曰呜呼汝等诸侯其当念之哉念以伯夷为
法苗民为戒既令念此法戒又呼同姓诸侯曰伯父伯兄仲叔
季弟幼子童孙等汝皆听从我言依行用之庶几有至善之命
命必长寿也今汝等诸侯无不用安道以自居曰我当勤之哉
汝己许自勤即当必勤汝无有徒念我戒许欲自勤而身竟不
勤戒使必自勤也上天欲整齐于下民使我为之令我为天子
整齐下民也我一日所行失其道非为天所终一日所行得其
理惟为天所终此事皆在人所行言已当慎行以顺天也我已
兾欲顺天汝等当庶几敬逆天命以奉用我一人之戒汝所行
事虽见畏勿自谓可敬畏虽见美勿自谓有德美欲令其谦而
勿自取也汝等惟当敬慎用此五刑以成刚柔正直之三德以
辅我天子我天子一人有善事则亿兆之民蒙赖之能如此
其乃安宁惟久长之道也
传皆王至至命
正义曰此揔告诸侯不独告同姓知举同姓包异姓也格训至
也言庶几有至命至命当谓至善之命不知是何命也郑玄云
格登也登命谓寿考者传云至命亦谓寿考
传今汝至不勤
正义曰由用也慰安也人之行事多有始无终从而不改王既
殷勤教诲恐其知而不行或当日欲勤行而中道倦怠故以此
言戒之今汝等诸侯无不用安道以自居言曰我当勤之安道
者谓勤其职是安之道不勤其职是危之道也
传天整至所行
正义曰天整齐于下民者欲使之顺道依理以性命自终也以
民不能自治故使我为之使我为天子我既受天委付务欲称
天之心坠失天命是不为天所终保全禄位是为天所终我一
日所行善之与恶非为天所终惟为天所终皆在人所行王言
已兾欲使为行称天意也
传汝当至德美
正义曰逆迎也上天授人为主是下天命也诸侯上辅天子是
逆天命也言与天意相迎逆也汝当庶几敬逆天命以奉我一
人之戒欲使之顺天意而用已命凡人被人畏必当自谓巳有
可畏敬被人誉必自谓已实有德美故戒之汝等所行事虽见
畏勿自谓可敬畏虽见美勿自谓有德美教之令谦而不自恃也
传先戒至之道
正义曰上句虽畏勿畏虽休勿休是先戒以劳谦之德也劳谦
易谦卦九三爻辞谦则心劳故云劳谦天子有善以善事教天
下则兆民蒙赖之
王曰至天威
正义曰凡与人言必呼使来前吁叹声也王叹而呼诸侯曰吁
来有邦国有土地诸侯国君等告汝以善用刑之道在于今日
汝安百姓兆民之道何所选择非惟选择善人乎何所敬慎非
惟敬慎五刑乎何所谋度非惟度及丗之用刑轻重所冝乎即
教诸侯以断狱之法凡断狱者必令囚之与证两皆来至囚证
具备取其言语乃与众狱官共听其入五刑之辞其五刑之辞
𥳑核信实有罪则正之于五刑以五刑之罪罪其身也五刑之
辞不如众所𥳑核不合入五刑则正之于五罚罚谓取其赎也
于五罚论之又有辞不服则正之于五过过失可宥则赦宥之
从刑入罚从罚入过此五过之所病者惟尝同官位惟诈反囚
辞惟内亲用事惟行货枉法惟旧相往来以此五病出入人罪
其罪与犯法者均其当清证审察能使五者不行乃为能耳五
刑之疑有赦赦从罚也五罚之疑有赦赦从过也过则赦之矣
其当清证审察使能之勿使妄入人罪妄得赦免既得囚辞𥳑
核诚信有合众心或记可刑或皆可放虽云合罪惟更审察其
貌有所考合谓貌又当罪乃决断之无𥳑不听者谓虽似罪状
无可𥳑核诚信合罪者则不听理其狱当放赦之皆当严敬天
威勿轻听用刑也
传在今至冝乎
正义曰何度非及其言不明以论刑事而言度所及知所度者
度及丗之用刑轻重所冝王肃云度谋也非当与主狱者谋虑
刑事度丗轻重所冝也
传两谓至之辞
正义曰两谓两人谓囚与证也凡竞狱必有两人为敌各言有
辞理或时两皆须证则囚之与证非徒两人而已两人谓囚与
证不为两敌至者将断其罪必须得证两敌同时在官不须待
至且两人竞理或并皆为囚各自须证故以两为囚与证也两
至具备谓囚证具足各得其辞乃据辞定罪与众狱官共听其
辞观其犯状斟酌入罪或入墨劓或入宫剕故云听其入五刑
之辞也
传五辞至五刑
正义曰既得囚证将入五刑之辞更复𥳑练核实知其信有罪
状与刑书正同则依刑书断之应墨者墨之应杀者杀之
传不简至赎罪
正义曰不𥳑核者谓复审囚证之辞不如𥳑核之状既囚与证
辞不相符合则是犯状不定谓不应五刑不与五刑书同狱官
疑不能决则当正之于五罚令其出金赎罪依准五刑疑则从
罚故为五罚即下文是也今律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虚实之
证等是非之理均或事渉疑似旁无证见或虽有证见事非疑
似如此者皆为疑罪
传不服至赦免
正义曰不服不应罚者欲令赎罪而其人不服狱官重加简核
无复疑似之状本情非罪不可强遣出金如是者则正之于五
过虽事涉疑似有罪乃是过失过则可原故从赦免下文惟有
五刑五罚而无五过亦称五者縁五罚为过故谓之五过五者
之过皆可原也
传五过至所在
正义曰释诂云疵病也此五过之所病皆谓狱吏故出入人罪
应刑不刑应罚不罚致之五过而赦免之故指言五过之疵于
五刑五罚不赦其罪未有此病故不言五刑之疵五罚之疵应
刑而罚亦是其病于赦免言病则赦刑从罚亦是病可知损害
王道于政为病故谓之病惟官谓尝同官位与吏旧同僚也或
诈反囚辞拒讳实情不承服也或内亲用事囚有亲戚在官吏
或望其意而曲笔也或行货于吏吏受财枉法也或囚与吏旧
相往来此五事皆是病之所在五事皆是枉法但枉法多是为
货故于货言枉馀皆枉可知
传以病至不行
正义曰以五病所在出入人罪不罚不刑使得在于五过妄赦
免之此狱吏之罪与犯法者同诸侯国君清证审察能使之不
行乃为善也此以病所在惟出人罪尔而传并言入者有罪而
妄出与无罪而妄入狱吏之罪等故以出入言之今律故出入
者与同罪即此是也
传刑疑至其理
正义曰刑疑有赦赦从罚也罚疑有赦赦从免也上云五罚不
服正于五过即是免之也不言五过之疑有赦者知过则赦之
不得疑也其当清察能得其理不使应刑妄得罚应罚妄得免
也舜典云眚灾肆赦大禹谟云宥过无大易解卦象云君子以
赦过宥罪论语云赦小过是过失之罪皆当赦放故知过即是
赦之郑玄云不言五过之疑有赦者过不赦也礼记云凡执禁
以齐众者不赦过如郑此言五罚不服正于五过者五过皆当
罪之也五刑之疑赦刑取赎五罚疑者反使服刑是刑疑而输
赎罚疑而受刑不疑而更轻可疑而益重事之颠倒一至此乎
谓之祥刑岂当是然则不赦过者复何所谓执禁以齐众非
谓平常之过失也人君故设禁约将以齐整大众小事易犯人
必轻之过犯悉皆赦之众人不可复禁是故不赦小过所以齐
整众人令其不敢犯也今律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御幸舟
误不牢固罪皆死乏军兴者斩故失等皆是不赦过也
传𥳑核至之至
正义曰𥳑核诚信有合众心或皆以为可刑或可以为赦未得
即断之惟当察其囚貌更有所考合考合复同乃从众议断之
重刑之至也察其貌者即周礼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也郑玄以为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
𧹞然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目听
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是察其貌有所考合也
传无𥳑至用刑
正义曰无𥳑核诚信者谓𥳑核之于罪无诚信效验可𥳑核即
是无罪之人当赦之
传刻其至相当
正义曰五刑之名见于经传唐虞已来皆有之矣未知上古起
在何时也汉文帝始除肉刑其刻颡截鼻刖足割势皆法传于
先代孔君亲见之文云颡额也墨一名黥郑玄周礼注云墨
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言刻额为疮以墨塞疮孔令变色也
六两曰锾盖古语存于当时未必有明文也考工记云戈矛重
三锊马融云锊量名当与吕刑锾同俗儒云锊六两为一川不
知所出耳郑玄云锾称轻重之名今代东莱称或以太半两为
钧十钧为锾锾重六两太半两锾锊似同也或有存行之者十
钧为锾二锾四钧而当一斤然则锾重六两三分两之二周礼
谓锾为锊如郑玄之言一锾之重六两多于孔王所惟校十
六铢尔舜典云金作赎刑传以金为黄金此言黄铁者古者金
银铜铁揔号为金今别之以为四名此传言黄铁舜典传言黄
金皆是今之铜也古人赎罪悉皆用铜而传或称黄金或言黄
铁谓铜为金为铁尔阅实其罪检阅核实其所犯之罪使与罚
名相当然后收取其赎此既罪疑而取赎疑罪不定恐受赎参
差故五罚之下皆言阅实其罪虑其不相当故也
传刖足至百锾
正义曰释言云剕刖也李巡云断足曰刖文云刖绝也是刖
者断绝之名故刖足曰剕赎劓倍墨剕应倍劓而云倍差倍之
又有差则不啻一倍也下句赎宫六百锾知倍之又半之为五
百锾也截鼻重于黥额相校犹少刖足重于截鼻所校则多刖
足之罪近于官刑故使赎剕不啻倍劓而多少近于赎宫也
传宫淫至之冝
正义曰伏生书传云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刑宫是宫刑为淫刑
也男子之阴名为势割去其势与椓去其阴事亦同也妇人幽
闭闭于宫使不得出也本制宫刑主为淫者后人被此罪者未
必尽皆为淫昭五年左传楚子以羊舌𦙝为司宫非坐淫也汉
除肉刑除墨劓剕耳宫刑犹在近代反逆縁坐男子十五巳下
不应死者皆宫之大隋开皇之初始除男子宫刑妇人犹闭于
宫宫是次死之刑宫于四刑为最重也人犯轻刑者多犯重刑
者少又以锾数以倍相加序五刑先轻后重取事之冝
传死刑至制也
正义曰释诂云辟罪也死是罪之大者故谓死刑为大辟经历
陈罚之锾数五刑之疑各自入罚不降相因不合死疑入宫宫
疑入剕者是古之制也所以然者以其所犯疑不能决故使赎
之次刑非其所犯故不得降相因
传别言至相备
正义曰此经历言二百三百五百者各是刑之条也每于其条
有犯者实则刑之疑则罚之刑属罚属其数同也别言罚属五
者各言其数合言刑属但揔云三千明刑罚同其属数互见其
义以相备也经云大辟之罚其属二百文异于上四罚者以大
辟二字不可云大辟罚之属故分为二句以其二字足使成文
上下至有要
正义曰此又述断狱之法将断狱讼当上下比方其罪之轻重
乃与狱官众议断之其囚有僭乱之虚辞者无得听之勿用此
辞断狱此僭乱之辞言不可行也惟当清察罪人之辞惟当附
以法理其当详审使能之勿使僭失为不能也上刑适轻者谓
一人虽犯一罪状当轻重两条据重条之上有可以亏减者则
之轻条服下罪也下刑适重者谓一人之身轻重二罪俱发则
以重罪而从上服令之服上罪或轻或重诸所罪罚皆有权冝
当临时斟酌其状不得雷同加罪刑罚有丗轻丗重当视丗所
冝权而行之行罚者所以齐非齐者有伦理有要善戒令审量之
传上下至可行
正义曰罪条虽有多数犯者未必当条当取故事并之上下比
方其罪之轻重上比重罪下比轻罪观其所犯当与谁同狱官
不可尽贤其闲或有阿曲冝预防之僭不信也狱官与囚等或
作不信之辞以惑乱在上人君无得听此僭乱之辞以自疑惑
勿即用此僭乱之辞以之断狱此僭乱之言不可行用也
传一人至权冝
正义曰一人有二罪则之重而轻并数者谓若一人有二罪则
应两罪俱治今惟断狱以重条而轻者不更别数与重并数为
一刘君以为上刑适轻下刑适重皆以为一人有二罪上刑适
轻者今律重罪应赎轻罪应居作官当者以居作官当为重
是为上刑适轻下刑适重者谓二者俱是赃罪罪从重科轻
赃亦备是为而轻并数也知不然者案经既言下刑适重上服
则是重上服而巳何得云轻赃亦备又今律云重罪应赎轻罪
应居作官当者以居作官当为重者此即是下刑适重之条而
以为上刑适轻之例实为未允且孔传下经始云一人有二罪
则上经所云非一人有二罪者也刘君妄为其故今不从
传言刑至要善
正义曰刑罚随丗轻重言观丗而制刑也刑新国用轻典刑乱
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周礼大司宼文也郑玄云新国者新
辟地立君之国用轻法者为其民未习于教也平国承平守成
之国用中典者常行之法也乱国篡弑叛逆之国用重典者以
其化恶伐灭之也
罚惩至两刑
正义曰言圣人之制刑罚所以惩创罪过非要使人死也欲使
恶人极于病苦莫敢犯之而巳非口才辩佞之人可以断狱惟
良善之人乃可以断狱言断狱无非在其中正佞人即不能然
也察囚之辞其难在于言辞差错断狱者非从其伪辞惟从其
本情断狱之时当哀怜下民之犯法敬慎断狱之害人勿得轻
耳断之必令典狱诸官明开刑书相与占之皆庶几得中正之
道其所刑罚其当详审能之勿使失中其断狱成辞得其信实
又当输汝信实之状而告于王其断刑文书上于王府皆使备
具勿有踈漏其囚犯二事罪虽从重有并两刑上之者言有
两刑亦具上之恐狱官有所隐没故戒之
传当怜至之道
正义曰论语云阳肤为士师曽子戒之云如得其情则哀矜而
勿喜是断狱者于断之时当怜下民之犯法也死者不可复生
断者不可复续当须敬慎断狱之害人勿得轻耳即决之五刑
之属三千皆著在刑书使断狱者依案用之冝令断狱诸官明
开刑书相与占之使刑书当其罪今人之所犯不必当条须探
测刑书之意比附以断其罪⺊筮之占然故称占也皆庶几
必得中正之道令狱官同心思使中也此言明启刑书而左传
云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者彼铸刑书以宣示百姓故云
临事制冝不预明刑辟人有犯罪原其情之善恶断定其轻重
乃于刑书比附而罪之故彼此各据其一义不相违
传断狱至文辞
正义曰孚信也输写也下而为汝也断狱成辞而得信实当输
写汝之信实以告于王勿藏隐其情不告王也曲必隐情直则
无隐令其不隐情者欲使之无阿曲也汉丗问罪谓之鞫断狱
谓之劾谓上其鞫劾文辞也
传其断至匕之
正义曰其断刑文书上王府皆当备具若今曹司写案申尚书
省也有并两刑谓人犯两事刑有上下虽罪从重断有两刑者
亦并具上之使王知其事王或时以下刑为重改下为上故并
亦上之
王曰至天下
正义曰王叹而呼诸侯曰呜呼刑罚事重汝当敬之哉谓诸侯
官之长此同族异姓等我言多可戒惧我敬于刑当敬命有德
者惟典刑事今上天治民命人君为天子配天在于下氶天之
意为事甚重其听狱讼当明白清审于狱之单辞民之所以治
者由狱官无有不用中正听讼之两辞由以中正之故下民得
治汝狱官无有敢受货赂成私家于狱之两辞勿于狱之两家
受货致富治狱受货非家宝也惟是聚罪之事言汝身多违则
不达虚言戒行急恶䟽非虚论矣多聚罪则天报汝以众人见
被尤怨而罚责之汝当长畏惟天所罚天罚汝者非是天道不
中惟人在于自作教命使不中尔教命不中则天罚汝天道罚
不中也若令众民无有善政在于天下则是人主不中天亦将
罚人主诸侯为民之主故以天罚惧之
传敬之至儆之
正义曰此篇主多戒诸侯百官之长故知官长即诸侯也襄⺊
二年左传哭诸侯之例云异姓临于外同族于祢庙是相对则
族为同姓姓为异姓也告之以我言多可戒惧者以儆戒之也
下言民无善政则天罚人主是儆戒诸侯也
传我敬至典刑
正义曰当使有德者惟典刑言将选有德之人使为刑官刑官
不用无德之人也
传今天至言之
正义曰传以相为治今天治民者天有意治民而天不自治使
人治之人君为配天在下当承天意治民治之常使称天心也
欲称天心听狱当清审单辞单辞谓一人独言未有与对之人
讼者多直己以曲彼构辞以诬人单辞特难听故言之也孔子
美子路云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片言即单辞也子路行
直闻于天下不肯自道已长妄称彼短得其单辞即可以断狱
者惟子路尔凡人少能然故难听也
传民之至民治
正义曰狱之两辞谓两人竞理一虚一实实者枉屈虚者得理
则此民之所以不得治也民之所以得治者由典狱之官其无
不以有中正之心听狱之两辞弃虚从实实者得理虚者受刑
虚者不敢更讼则刑狱清而民治矣孔子称必也使无讼乎谓
此也
传典狱至两辞
正义曰典狱知其虚受其货而听其诈诈者虚而得理狱官致
富成私家此民之所以乱也故戒诸侯无使狱官成私家于狱
之两辞
传受狱至见罪
正义曰府聚也功事也受狱货非是家之宝也惟是聚近罪之
事尔罪多必有恶报其报则以众人见罪也众人见罪者多天
必报以祸罚故下句戒令畏天罚也
传当长至罚之
正义曰众人见罪者多天必报以祸罚汝诸侯等当长畏惧为
天所罚天之罚人非天道不得其中惟人在其教命自使不中
教命不中则天罚之诸侯一国之君施教命于民者也故戒以
施教命中否也
传天道至罚之
正义曰天道下罚罚不中者令使众民无有善政在于天下由
人主不中为人主不中故无善政天将亦罚人主人主谓诸侯
此言戒诸侯也
王曰至祥刑
正义曰戒之既终王又言而叹曰呜呼汝诸侯嗣丗子孙等从
自今巳往当何所监视非当视立德于民而为之中正乎言诸
侯并嗣丗惟当视此立德于民为之中正之事汝必视此庶几
明听我言而行之哉有智之人惟能用刑乃有无疆境之善辞
得有无疆善辞者以其折狱能属于五常之中正皆中其理而
法有善政故也汝有邦有土之君受王之善众而治之当视于
此善刑从上巳来举善刑以告之欲其勤而法之使有无穷之
美誉
传言智至以然
正义曰属谓属著也极中也庆善也五常谓仁义礼智信人所
常行之道也言得有善辞名闻于后丗者以其断狱能属著于
五常之中正皆得其理而法之有善所以得然也知五是五常
者以人所常行惟有五事知五常也
尚书正义卷第十九
计一万三千六百五十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