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居易堂集 (四部丛刊本)/卷之十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之十四 居易堂集 卷之十五
明 徐枋 撰 王大隆 辑集外诗文 固安刘氏藏原刊本
卷之十六

居易堂集卷之十五

 塔铭

  狮林广运大师智公塔铭

法华经王方便教诏至童子戏聚沙为皆成佛道

而后世沙门阐士或国王大臣竭帑藏之储殚生民

之力以经营塔庙而斥为人天小果非无上菩提凡

属有为皆第二义何也心有所著也彼童子聚沙复

何著哉有著则染染则不净为力愈劳去佛愈远矣

故有国王大臣沙门阐士竭储殚力巧取钓奇累岁

经年人穷物瘁而事难卒成功未易济其理然也若

真常不动迥脱根尘则一心所之无不如意盖宝华

庄严毘卢楼阁吾心自有不假外求出其故藏以示

于世亦何难涌殿飞楼随地而现琳宫宝所不日而

成哉此无他得其无为而有为者应之则幻化尘劳

皆为寔际虚空世相尽是真如此华严四种法界而

理事无碍乃在第三梵天七种福德而兴立佛图寔

居第一也噫亦难言之矣不谓当吾世而复见广运

大师其人也崇祯之末师犹未薙染现居士身来游

吴门以吴门为佛法渊薮决意栖泊止于城东古狮

子林寺狮子林亦名菩提正宗故天如则禅师道场

寺虽废中有林石陂池之胜而师一心求道尽屏外

縁足不窥园目不交睫以披诵如来修多罗藏及毘

尼藏阿毘昙藏始终三年无不周遍沦肌砭骨以寝

食周旋于古佛圣僧之中于是而圆融性相默契真

乘触处随心无非佛事矣既而叹曰世风日替𧰼教

晚秋非假见闻不足以起正信非耀耳目不足以摄

身心吾既精心于藏海不当构杰阁以奉之乎乃兵

燹充斥之后疮痍未复之秋而师鸠工经始毅然不

𢌞不募檀资不假外护匠心独运规画经营而十方

皈依四众信向如鸟投林如川赴海一铢一缕之积

一工一艺之良远迩咸臻无不喜舍用是而宝阁不

日成矣未几而大雄氏之殿复成矣皆以香柏为梁

栋而范铜为瓦以覆之金碧辉耀概日干云缔构精

坚规制殊特不仅冠于三吴寔五山十刹之所未有

也功费万计成于一人而韦布依然犹未脱白噫不

㪅异哉及钜工方毕而功成不居萧然退处于寂寞

之滨山巅水涯随意栖宿此尤人之所难求之古德

亦所罕见嗟乎吾之所谓无著者不于其成之之不

难而去之之甚易见之乎有张居士者同愿宣劳而

死于其事师凄然伤之且师自戊子岁经始殿阁一

时披荆榛辟瓦砾相从于风雨桑土中者甚众逾渉

岁纪后先物故师叹曰此吾一会中人吾适后死吾

其可无芘其遗骸乎吾当𨕖胜地为张居士建塔而

以众从之会昆山顾文康公后人以石刻楞严经归

师师于是创楞严坛于吴县凤凰山之麓以奉石经

而即建塔于坛之旁其庄严妙丽亦甲于诸兰若方

以次兴构而师厌世矣时乙已岁之七月也师生于

万历壬子世寿五十四腊仅五然师自有生以后般

若外不知有他事故㓜不茹荤血不㛰不宦其所见

所闻无非此也少而参礼诸方遍历名蓝先入闽中

上浣山香林和尚道场随至滇之鸡足山及入吴大

有所为而遂终于吴焉先是于崇祯庚辰岁皈依三

重律师受菩萨戒又十三年而剃度法名法智广运

其字也师浙之绍兴会稽人族姓陈氏名大贤即吴

门缁素皈仰而贤士大夫所亟称之陈居士日新云

张居士吾郡昆山人名士延字仲明同师首事故牵

联得书师律身精严与众诚信而神气闲澹进退自

如每钜工大伇一身肩之不动声色而众力所趋不

言而信不约而严故其所成就奇伟如此示寂后三

年岁戊申其弟子法慧法泰法希等于楞严坛左建

塔以瘗师之全身而来请铭焉昔佛灭度波罗奈王

用七宝造塔藏佛舎利为作铭记此自西竺之垂范

也今师种种功行有合佛制是固身宜入塔而塔宜

为铭铭曰

睦州尊宿再乘愿轮㓜耽白业夙诵玄文百亿字句

恒沙微尘字栉句比心开目明神识涵濡发肤渐沦

慧灯长炳心芗时薰如是三年触皆佛事目可得闻

身可得视乃感天宫下移人世宝阁弘开琅函斯秘

藏教如海不立文字如斯有为为第一义神力掷象

定见移山视师所构如折枝焉理事无碍圆明现前

行满功成然后薙落如卢行者仰视不怍夏腊无多

顿超正觉时节既至洒然西游偶尔应化如水浮沤

何去何来法峙声流去亦非无来亦非有真常独存

浩劫SKchar朽复何一辞以昭厥后乃仿佛制为窣堵波

乃镌贞珉函舎利罗斯石可烂斯铭不磨

  五牧德庆琚和尚塔铭

师名良琚字劭圆灵岩退翁储和尚嗣也师从三峰

老人薙染随受具足戒为大僧邓尉剖师灵岩退翁

皆三峰真子故师辅佐两山勲德最盛初掩关邓尉

⿰木𠮲然一室数年不与世接及一出而炽然建立无废

不举两山楼阁庄严金碧晶耀俨若兜率天宫下移

人世者师之功也既谢诸事与退翁和尚机縁𢍆合

如水乳退翁以西来心印付之既受记莂遂出世于

毘陵之五牧德庆禅院德庆三峰老人脱白之所也

师毅然继席诸方推重既复谢德庆事归而往来两

山间或暂憩诸招提随时久近绝无定迹如是十年

人或叩之师辄微笑不应戊申冬示微疾辄坐笋轝

遍别其师若友曰吾将逝矣因舆至金山之怀敬庵

语其僧尚珠曰子当嗣我尚珠亦灵岩学人侍退翁

最久者也师既以法付嘱而病亦增剧退翁特过金

山视师病因陞座为师与尚珠证明授受师危坐榻

上伺退翁下座侧耳曰愿闻法语退翁以语之语既

毕师泊然脱去尚珠遂嗣其法时戊申十二月廿五

日自师舆至金山止十有三日也嗟乎人生自负

才必欲一用其所有馀及用之既遂气满志得而偾

于不知止者多矣若顺风扬帆于江河方甚酣适而

能屹然以止者其必有过人者也当师之兴建于两

山也信施塡委如水涌坌集钜功大伇指顾而成出

入金钱皆累以千万计而师能一旦谢事萧然绝尘

独行独止逾渉十年无立锥之地噫古德高风何以

过之宜其于生死之际洒然如脱敝屣也师生平敦

孝友尚节概于五牧善堆山米大师于吴门善秦馀

山人与两人气谊终身无间往还书问诗偈甚多米

大师者故开封太守薛采而秦馀山人则旧孝廉徐

枋皆避世者也师族姓董氏浙之桐乡人于邓尉名

济琚嗣法灵岩改今名有五牧德庆语录一卷五牧

颂古一卷省墓诗一卷陇云集一卷行于世铭曰

宝华庄严遍虚空随心涌出诸佛刹一一楼阁皆现

前如是功德世希有从无入有有亦空从空证入一

实境触处真如尽呈露森罗万象皆说法诸佛菩萨

为证明此是毘卢真法界师既了此大因縁现在灵

山为授记一弹指顷归太虚何去何来复何著空中

忽现窣堵波全身跃入无坏者如梦如电如是观究

竟吾师常自在

  法林水观禅师航公塔铭

师讳照航字水观吴郡吴人也族姓郁父名槐母黄

氏信善之家故笃生师师㓜而喜清净不好尘俗年

十九遂决志舍族出家礼一云山仰天坞之日观庵

体空师得薙染壬戍岁始来居阳山西之法林庵庵

滨太湖去金墅镇仅三里地僻甚屋止三楹逼仄荒

陋人所不堪师独以为避尘俗谢喧嚣无宜于此遂

决意居焉而专心本分事一住六年未尝少有攀縁

远近益信之岁丁卬遂渡海至暜陀之茶山慧济庵

礼示权律师受具足戒为大侩归而参叩诸方卒依

天童密云老和尚有省复还吴居庵中生平为人无

少文餙衣一衲饭一盂人与之言佛法则应言世谛

则不应持诵不辍口人初怪之既而绵历岁纪先后

如一日于是人争信仰焉法林地最僻人迹稀少居

民朴野偶相聚则量晴较雨年榖外无他言自师之

居庵中晨钟夕梵精严纯一人渐贩信或㪅具信心

来叩问者师辄亹亹与言西方圣人之说日久风驰

不特遍其村落四远数十里间无不宗仰而法林之

佛事益兴有迥尘师者名暜净族姓许氏即土人也

亦起田间因皈信师心悦诚服遂弃其家室而从师

为侩初师单丁独居仰食村落及迥尘至则竭力经

营开拓土田葺治屋宇庄严像设远迩协助众力咸

臻云水往来皆得饱满于是荒野僻壤蔚然如名蓝

食指三百以为常净公之下则有通莹通定通慧通

惠通彻若而人而通莹尤贤今乞余文以铭师塔者

则通莹也法林初止十笏之地三楹之屋师亦孑尔

单丁岁月无多而森然有成则迥尘净公之力居多

其贤而能继志孜孜欲大其前人之绪者则通莹也

师十九岁而出家又十一年而住此庵又六年而得

戒又四十五年而辞世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九临

终跏趺说偈泊然而逝瞻礼者益增其信心即葬于

庵之西为长洲县四都彭华乡师所卜也净公先师

二年示寂亦葬于塔旁皆通莹所营也通莹字凌雪

于荒岁能襄大事盖不可及云因应其请为之铭曰

大雄设教惟贵一诚惟诚能立众善之因一切有为

皆从此起玉殿琼楼天厨甘旨食息如归禅悦法喜

并诚不立并善不名成性存存豁然天真还归本来

师复何心师今何在有窣堵波聿有文孙乞言于吾

千秋长往吾言不磨

  再生道人塔铭

再生道人者世吴人姓张氏名舜臣即吴中所称张

默全先生者也晚得浮屠法接济上之宗少时曾病

死浃日而苏因自称再生道人及卒而葬𥪡塔其上

表得法也道人美风度善谈笑耳聋然性机警见人

有言以意接之辄无谬若尽力与语则终不闻及与

宗门尊宿参叩往复机锋捷出无少滞一时禅士俱

逊之以故得记莂于某禅师也世业医至道人而业

益大振其用药疗病不循古方不拘常法随意所及

病者辄愈且预决人生死及妇孕之为男为女辄验

倾动一时远近若骛以其得法也家设南面之座每

早起道人方袍宽博幅巾拄杖而出则就医者自门

至堂常满道人踞坐南面傍设一匡床惟诊脉者侍

坐以次诊毕则与药诙谐挥攉给散如飞道人出入

公府道装长揖上坐不少屈有今大吏督抚某者母

危病诸医束手道人一药而愈某故孝赠遗不訾临

出复令其侍姬以大珠一缀道人冠道人故滑稽即

常冠之旁若无人也道人以业大售家拥万金以数

于金置吴中甲第奉母与其弟同居性至孝友于其

弟平时极甘旨而每旦复以所进药资第一缄不问

少多以奉其母其弟多子女长养教训以及嫁娶以

至家常囊箧琐细饔飧朝夕食指馀百无一非道人

任其弟若无预者而道人故一身也初道人有室某

氏无出不得于姑道人知其无罪然恐失母欢道人

有友读书厉行而贫不能娶道人数周其乏至是遂

遣其室归之年六十道益行其门如市道人慨然曰

吾当隐矣遂以其业及数千金甲第尽委之于其弟

道人孑身惟携一䜿仗笠萧然假居寒山僧舎遂以

是终焉陈雨泉先生曰吴为三让之后而民鲜懿亲

莫知其然余读其言而尤悲之以观于道人何如也

是宜铭铭曰

道人遗言火浴而灰骨于水家人不忍全身归土而

卵石是垒呜呼还归太虚何此何彼其人往矣而声

施甚伟我铭以彰儒行之醇懿而塔以表宗门之魁

  颐浩子山和尚寿塔铭

师讳行如字子山自号櫜庵吴郡贞丰里人也其先

为粤人族姓黄母徐有孙氏从母者无子褓抱师为

子而恩勤顾复无异所生少长就学衣食修脯皆仰

于针纫师少八岁母病且笃泣语师曰我死若慎勿

更我姓遂死师遂称徐氏痛念母恩同于罔极日夜

思所以报惘惘不知所出如是九年值村坊演剧见

目犍连事师时年十七慨然曰吾欲报母何让佛祖

遂弃所聘室不婚而逃首至金泽之颐浩寺乞出家

不纳转之真寂寺时闻谷长老适至见师而伟之属

寺众曰此小子非常人幸善护视之未几而师之族

物色师且至师复避之报恩时有所谓某和尚者以

念佛为宗以施茶叶为功行一时称其神异奔走若

狂至以香供㸑不啻史册所传豪家之以蜡代薪也

其盛如此而师一见夷然不屑长揖而出展转至尧

峰之兴福寺礼西脉师服劳受业三年得薙染夹山

林皋和尚亦出尧峰还山扫塔见师异之师晨夕咨

叩益正信向上事矣时师年甚少而器度不恒有练

川胥氏者一见倾心请岁以二十金为常供师固不

肯受辞之不得因复弃而逃之夹山时附夜航腥秽

杂遝师三日不霑粒米及还尧峰遂上径山从若庵

律师受具足戒为大僧时师年二十二盖己卯岁也

及归复诣夹山叩竹林林命参话头忽闻钟声有省

机锋捷出不可遏林命师往参南涧老人南涧门庭

孤峻不可攀跻师至涧问话师屡下语不𢍆辄被麾

斥师才出至殿门忽然通身汗下洞彻玄旨亟入方

丈才揭帘涧以手约住云不是不是师喝云这老汉

又来相瞒那从今以后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且过一

边于是迅机若神如箭镞相拄间不容发自此执事

左右凡八载直至记莂岁在戊子师年三十一耳巳

丑师辞南涧老人老人以送归颐浩法语悬记之过

泖塔塔主遗师以逹大师一衲留住三年癸已吴中

檀护欲延师主尧峰师不允而结茆于吴山之画睂

泉泉在石罅中人迹罕到师喜其僻手披荆榛辟砂

砾以缔数楹复住吴山之广福寺渡湖登东山访所

谓九寺十三庵者知华严为首寺而废不可支师深

伤之华严山主刘氏固请师主席三年未许适山中

之人有欲尼师者师恐祖庭渐为豪右所湮遂幡然

受请既至而构新殿辟禅堂启三门创杰阁炽然建

立伟绩方兴而前之尼师者迄不能忍以横逆加师

师曳杖便行无少濡滞一时檀护欲为师申理师笑

而谢之复归睂泉而颐浩之请至矣师欣然应之杖

䇿一至而百废具举复僧田葺复殿树榆夹路缭以

周垣主席才六年而缔构庄严信施臻集正未有艾

师今年六十馀矣所至翕然皈仰盖繇其一诚所孚

无少縁餙也性和易近人不念旧恶而介然之守确

不可夺道法倚以为重云师之在南涧也往省林老

人老人谆谆嘱累师悉遵之后示寂师为请南涧至

竹林经理其后事龙象蹴蹋食指万馀时称鼎盛盖

纲维细大皆师一身任之既十周师复办瓣香重趼

五百里以供其塔适蘧夫和尚至师暜说白众推之

继席竹林无后而有后师之力也其笃于恩故又如

此初师圆戒径山祗树一夕放大光明有黑白二虎

蹲于门又万金钟不叩自鸣一时称为三瑞吁亦异

矣师既营寿藏于睂泉而乞余言以铭之铭曰

藏有塔塔有铭佛遗制也末法浸失其传等谀墓也

举以似师师所唾也师行同于古佛诵无二也窣尔

寿藏芟卮辞碑无字也我铭以贞之一言可以百世

 碑铭

  万峰圣恩禅寺重建大法堂碑

三界导师设教闳胜弘开觉路启廸群迷因事随时

方便教诏或炽然建立形归成坏而摄入如幻三昧

以袪妄趋真其致一也所以悯凡夫之贪著则树下

一宿折昏涂之我慢则尊崇塔庙入不二门理事无

碍此之谓矣而后世耽苦空者不知破众生之悭而

启愚氓之信嗜有为者则日逐逐于人天小果而不

知为有漏之因二者交病焉惟古佛再乘愿轮而来

则真如世相互摄交融有为无为皆第一义故虽经

营缔构不属尘劳丹雘塈茨皆成般若而非凡情之

所能测也法运晚秋迷情胶结沉沦黑业未有出期

苟无以耸观听而摄身心则何以袪昏𫎇而启正信

故𦒿阇崛山有重阁讲堂之胜莲华世界侈琳宫宝

地之严盖繇敬生信繇信生悟此楼阁塔庙之所系

于象教者极重也昔周穆王筑中天之台以奉化人

汉明帝立精舎于雒城西门以居摩腾吴大帝赤乌

中感舎利之异始大营浮图以居康居僧会而晋宋

之时佛图即有讲堂及逹摩西来直指人心拈花一

宗盛唱东土始分创禅院而法堂之立从可知矣自

是世奉代严岁增月益而丛林巨刹遍满寰区涌殿

飞楼𠑽溢尘界而名山胜地尤无不开法王之席者

如吾吴邓尉山万峰圣恩禅寺亦其最著者也山距

吴城西七十馀里其冈峦层复岭岫萦纡五湖涵𣻌

其前二堰环带其后山水交暎泉石含晖草木菁华

烟云明𡡾而龙翔凤翥之奇象𢌞虎踞之迹为障为

屏若几若案此固吴山之最深而亦最奇者也既逾

重峦复岭𢌞溪曲涧而豁然天开雄踞湖上左右翊

卫前后承趋气𧰼非常形势殊特而圣恩大刹巍然

寔踞其中焉寺之经始寔于元季万峰祖师有荜路

蓝蒌之勤开人天龙象之窟地灵人杰再世益隆龙

光昭回奎章赫奕宠锡荐加寺以增重然建立一时

规制虽备而历年三百倾废为多故昔之金辉碧明

大都凉烟衰草而昔之香林宝所半为酒坫歌台今

昔废兴为可感也于是三峰汉老人贲至而再兴之

而今剖师大和尚继住而法席愈盛天龙杂遝缁素

奔趋海涌云臻川流坌集于是撤旧㪅新兴坠起废

 时像设之妙丽楼阁之峥嵘有若天成有同地涌

不特尽还旧观亦且什伯往迹入其门者如践天宫

如游化城宝华庄严毘卢楼阁无以加矣而大法堂

之复建则于戊子春焉盖其时诸废具举而法堂未

立师慨然曰续佛慧命在于敷宣大法而一时会下

尝逾万指茍椎拂所至而无以大容之则何以展龙

象之蹴蹋而聆狮王之哮吼乎乃与上首济琚庀材

鸠工垒基构室而檀施翕集畚锸填委不日而大厦

成矣凡为巨屋五楹间横袤百馀尺崇三进五深峙

宜称而觚楞骞飞栋宇雄𮟏层橑蜚栱联甍栉甓地

据殊胜形称最高于是日月经于上楹山河拱其洞

户闳敞巨丽寔为大观直是兜率现弹指之间不特

东林有神运之殿也所以一登斯堂才据高座而五

湖淜湃俨若朝宗万峰环立若为拱听将使滴水还

源顽石点首又岂止化导法筵之四众觉悟含识之

群生哉营建之功于斯极矣吾闻尊那经云无尽功

德七种而建立精舎寔居第二而福田经则又以兴

立佛图僧房为梵天七种福德之第一何也噫吾知

之矣但崇像设仅芘雨风而木石不通其性灵禽鱼

无駴于锺鼓则虽高闳广厦概日干云穷金碧之妍

极仑奂之美而事止有为寔第二义若狮弦于此而

再振毒鼓于此而大鸣龙神于此而听法天魔于此

而摧锋大机大用于此而阐其全为寔为权于此而

𠑽其际则如虎之负嵎而威狞倍增如龙之得云而

神通愈大则其有关于明心之大法如来之慧命为

何如哉故虽人天有漏之因即是无上菩提之道矣

此福田经之所以称为梵天福德之第一而有进于

尊那之所云也因合掌稽首而复系之以铭铭曰

有一大士说法如雷霆电交飞风涛并来鼓荡万彚

声施九垓震聋起蛰地划天开遂破阴凝云汉昭回

神功一寂雷安在哉惟此大士说法如雨或洒稠林

或膏瘠土润遍茎根泽周天宇福蘖慧芽瞬花息蘂

会袭珠衣顿森玉麈究竟千言寔无一语所以听法

其众如林琼株骈条五树千寻䕃芘大千蔚蔚森森

所以法席其广如海珊瑚干网珠玑百琲鲲鲸游泳

岛屿块垒沐日浴月坤函干宰沧海虽广函盖容之

邓林虽稠巨野载之讵此大众雨立风披乃购异材

乃集工师豫章层构贞珉衔基虹梁蜺栋雨桷星榱

鱼鳞万甓龙首千栭八窗㻏珑修廊逶迤万顷为沼

层崖作梯香台云矗宝级天跻峰峦扶伏星汉低垂

前𫖯巨浸后倚崇巇暑来西爽寒袭东曦山河萃美

风气罄宜既成斯堂以容法侣人天龙鬼爰萃爰止

半偈敷宣四众欢喜天乐要眇雨花缤纷香烟㳫雾

花气蒸云道风渐被芳声暜闻我闻洪名上弘下璧

古佛现身如来宝积大定魏山精心慧日再乘愿轮

寔据此室辅作之者亦大比丘名曰济琚勤旧无俦

两山受记五牧重游嘱累吾文以标禅窟譬如有人

因指见月我一豪端涌现闳阀永无坏者在此铭碣

  南岳储和尚报慈室铭

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天下有其志未立而

克成其行者乎司马氏曰为人臣子不可以不知春

秋吾读史而时见有其人者性至孝奉养克尽居丧

过礼柴毁骨立而一失其身后世之言孝者莫称焉

吾每读其事而未尝不为之流涕也虽然通乎孝经

之所以为孝者数世而一见而通乎春秋之所以为

孝者则非数世而一见者也夫人秉五常以生而性

本善又何以孝之难言如是乎吾见古今人营营而

失其道者皆可悲也南岳禅师储和尚扬州李氏子

早岁出家受记于三峰藏和尚提正法印十坐道场

说法满天下而今年逾六十矣自遭世变二十馀年

余窃见其俯仰身世一言一动若有所深隐而不能

释者而身之所至必载其两尊人木主以行香晨灯

夕无异定省尝为余言其两尊人之贤而报慈自序

曰甲申三月之变尊甫贻书曰吾始祖皋陶为理官

子孙因氏理亦称李后遂单称李氏今逆贼犯阙先

皇帝死社稷而贼亦李氏吾忍与弑君大恶同姓乎

吾子孙当复古姓为理氏嗟乎此师之所以能尽其

孝者乎师年六十馀矣出世四十馀年而明发之不

忘僾乎其若见所谓终身之慕者非耶而师平时所

缕举其先人之德行不可以㪅仆数也而今独掲此

一言以昭示万世非春秋之志乎师既得其志矣所

以能成其行者也佛之生先孔子四百有馀岁其大

报恩经所说人子之当孝于父母及人子之所不能

报于父母者有非孝经之所能尽也而后世不察以

为孝于亲乃圣人之道而不知佛已先言之于四百

年之前矣故后之人惟能率圣人之孝者方克荷佛

之道者也镡津明教嵩禅师深知之为著原教篇及

孝论甚备有非后儒之所能言者先圣后圣其揆一

也而佛与圣人之孝千百世而下惟镡津为能言之

而师为能行之镡津亦李氏子吁亦异矣虽然镡津

原教之书孝经之行也而师报慈之一言则春秋之

志也得春秋之志矣而有不能率孝经之行者乎吾

故以为非数世而一见者也师立塔院于吾吴尧峰

之巓而别构室三楹以奉其两尊人木主颜曰报慈

之室而属余为之记两尊人者扬州李孝敏先生讳

嘉兆暨静仪高孺人也余自悲学圣人而不能报吾

亲以有愧于师也因挥涕而书之铭曰

李氏之先为虞士师彼猾彼奸大刑以随惟此大义

春秋所资曰惟春秋圣人之志尊攘是司乱贼是惧

千载而下斯义陨坠有一长者士师苗裔澟澟纲常

赫赫名义易李为理一言万世惟孝与忠诞生大士

掲此一言日月昭示昊天梦梦以醒昏醉江河滔滔

以作砥柱志既立矣行亦克成世出世间寔惟斯人

终身之慕古罕其伦迦文报恩嵩书原教彼千万言

于以教孝大士躬行一言为报我荷斯道回向大雄

说法忉利寔启其宗为行为志后圣所同北斗告成

西狩绝笔二义克兼始尽子职以兹报慈允答罔极

岩岩尧峰翼翼庙祏有屋三楹报慈之室为刻此铭

万世是则

  法林庵迥尘净公道行碑

时将末法像教日衰桑门之徒无异尘俗非役志于

名闻利养则陊入于贡高我慢求其精修梵行不闲

隐微劳苦辛勤以供徒侣没齿无倦数十年仅若晨

昏一缕不私此身外并无缾钵旷观斯世寔鲜其人

兹法林庵迥尘大师者起自田间来归法𫟍奋身卫

众性所安焉尽瘁无辞死而后已栽田博饭供四众

之往来力穑有秋萃三时之勤动酷夏暑雨则受淋

漓炙暴之灾岁暮冰霜则受𢡖栗瘒龟之苦起必先

众而起息必后众而息食必众之所賸事必众之所

难焦心劳思竭力殚悴以拓常住之业以供荷道之

众初迥公本师之住此庵也屋则一椽人则单丁师

既脱白于此以精修而克倡于是徒侣日增佛宇日

葺堂庑庖湢轮奂聿新梵呗锺鱼晨夕互答偶一入

室俨然名蓝仰师之功食师之德与岁俱永为时未

央乃于己酉之秋忽然示疾而逝众恐不能表师之

徳概且无以志众之哀思于是秦馀山人徐枋合掌

趺坐而说偈言

迥尘大阐士法名暜维净大弘彼愿力为法转食轮

勤身卫四众力田供三宝深畊复易耨胼手更胝足

三百又六十无一息安养如是三十年勤动如一日

岁岁大有秋香积溢穗穧云水及常住赴之水归壑

玉粒盛霜来者皆饱满众心生欢喜齐声弥陀佛

声彻梵天界功德等河沙以此最胜因得成无上道

昔无相居士结跏作伽陀勤修喻治田菩提譬嘉禾

持戒为保卫忍辱为𣹢受布施为粪壅精进为耘耔

智慧为雨露种之自然生我今说偈言治田即修证

堤防峻道范耙梳净戒体灌溉滋福德收获为证果

一粒即真性无灭亦无生我有万古田常稔而无瘠

我与居士说异口寔同吻唱和如螺呗是二还是一

迥尘大功德如是复如是而今往西方𨾏履忽归去

法侣及眷属涕涙而悲泣我今为彼言以解众悲故

功德苟及人来去无差别身逝道自存万劫常不坏

 杂文

  书成告家庙文

维年月日孝男枋敢昭告于显考詹事府协理府事

兼翰林院学士勿斋府君曰枋㓜承庭训长克志学

兀兀孜孜罔敢荒怠虽谫劣无中材之姿而义方同

圣功之养顾初专帖括罕习成书继慕兼通旋遘祸

乱家哀国恤萃于一身失坠荒迷𡨚哉酷矣乙酉之

祸府君执枋手而泣曰吾固不可不死若即长为农

夫以没世可以无憾而枋不自揆量誓必从死虽志

操不薄而前言不雠然面目䩄然而辱亲是惧既不

忍汶汶以入俗又岂容嘿嘿以苟生遂思托之空言

明其风素原本家学稍立纲维于是三虞读礼之馀

小祥卒𡘜之后陈箧数十伏读遗书虽才匪三长而

有心史学专精竭志极讨穷搜疾病间临外患时至

而素业弗辍修辑罔移逾渉十年二书竣役一曰廿

一史文彚所以记言也一曰通鉴纪事类聚所以记

事也文彚卷轴浩繁尚稽缮写纪事经营卒业装帙

已成其为书人以事分事因类聚凡分为若干事聚

为若干部共成若干卷人以愚𥌒之见窃志妄言部

系以叙事系以论凡为叙若干篇论若干篇小论若

千首其间成败得失之林治乱兴亡之数栉比字句

较晰豪厘虽未成一家之言或不无干虑之得因思

古人成书遭逢盛世莫不献之当宁藏之天府而枋

生当乱离沦身荒野见天无日兹事未期故虽列之

几筵告之家庙披陈𣢾愫一写悲哀虽学术荒疏致

讥妄作然或褒贬是非规条品目无畔春秋之大义

有裨先正之成书则愿府君默启其聪阴相厥事使

枋所有志而未逮者次第得以告成焉则枋虽茍延

视息于一时庶几稍塞衅责于后世矣昔马迁成书

流连于太史之顾命思廉作史慷慨于吏部之遗言

夫惟有哀思𢡖怛之心斯为述作论著之本事根忠

孝夫岂徒然昔贤著书有繇来矣枋虽才愧古人而

悲深二子偷生自悼乃营是书而岁月推迁遂逾十

载音尘愈杳而成业无多抚序增悲摧心欲绝枋不

胜哀感之至

  书故仁寿令殉节顾公逸事

明仁寿令顾公讳绳诒字敬承故大司马少保公讳

其志之仲子也崇祯庚午举乡荐在解额杨公廷枢

榜中南闱座主为江右姜相国曰广是科得人最盛

一时文章人物几无遗贤榜首杨公外如张公溥陈

公子龙郑公敷教盛公王赞诸贤皆宿负誉望时论

翕然不特人文冠十五国亦二百几十年所无也一

日大会于虎丘诸贤毕集言论丰采各各自得酒酣

杨公离席起大声扬觯而言曰吾兄弟中有能为方

正学杨椒山其人者卒此爵杨公盖自谓众亦共目

之顾公应声起端拱趋出曰小弟能为引爵一饮而

尽一坐大惊盖公生平岂弟多智诙谐滑稽尝一言

倾其坐人人皆解颐指之曰此俊物非龙逢比干也

今于大会大嚼不让众皆疑之未有心许者及崇祯

末公官成都之仁寿令献贼破蜀据会城以公循吏

得民心因遣人招公公忼慨指天誓不辱贼即驰马

入学宫长缢而死呜呼公之言酬矣此甲申七月事

也及戊子岁杨公屏迹湖滨之山舎而为湖漭间起

事者所染被执不屈临刃亦骂不绝口呜呼成仁取

义两公之言若合劵于十五年之前先后一揆快然

无遗憾惟是杨公素有气节之望者无论若公者诗

酒自污而其自信则又何确也故益不可及云

  告家庙文

维辛酉岁二月乙酉朔越十有八日壬寅孝六世孙

男枋同叔沐兄枚兄集兄栐兄栻兄杙侄烱侄煇侄

𤐣男文止等百拜昭告于显六世祖考通议大夫都

察院右副都御史瓜泾府君显六世祖妣累封宜人

赠淑人朱氏显高祖考江西南昌府靖安县知县左

江府君显高祖妣硕人张氏显曾祖考太学生素庵

府君显曾祖妣硕人沈氏显祖考敕赠翰林院简讨

征仕郞云涧府君显前祖妣敕赠孺人邢氏显祖妣

旌表贞节敕封太孺人朱氏显考詹事府协理府事

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勿斋府君显妣敕封孺

人吴氏曰徐氏远有世绪后先晖映史册天复笃生

吾中丞府君振迹于前大尹大参府君绳武于后而

吾勿斋学士府君复身系纲常争光日月维此家声

史册所罕而二百年来家乘未立谱系不明则何以

昭先烈而裕后昆也枋追维学士府君将草创未遂

痛思继志二十馀年兹者邀请族长亲房同集草堂

经始其事谨以牲醴用申䖍告孝六世孙男枋临告

SKchar胜感怆之至

  告亡室张硕人文

维硕人平时洁𬞟蘩奉祭祀惟谨凡事关祖先宗族

靡不竭力倾心而尤督促我创造家谱尝语枋曰吾

大姑二姑家有家谱松陵吴氏吾女家有家谱休宁江氏至如

邻家某某且有家谱天平范氏君家大族胡独无之此是

君之责也君今不为谁为之者必藉族长亲房三四

老成可以共图然皆年七八十矣君今不为后必悔

之祀先会族之费吾愿任之无烦君心呜呼伤哉硕

人此言犹在吾耳而硕人今何往也吾痛念遗言不

啻金石故发愤于今春举行兹于今十八日敦请族

长亲房齐集草堂经始其事谨荐醴𩜹以告不胜哀

怆之至


居易堂集卷之十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