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峨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峨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峨政发〔2022〕1号
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2年1月29日
发布于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站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单位,中央、省、市驻峨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确保我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觅池冲滇中地委办公旧址”、“峨山农村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旧址”、“谭昌勒财神庙”、“亚尼窑窑址”、“红石岩古人类岩厦遗址”、“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峨山起义武装革命活动旧址”7处不可移动文物点,确定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予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予以公布。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依法履行文物保护责任,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生态建设、旅游发展及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严格采取保护措施,切实承担文物保护职责,确保文物安全。

附件:1. 峨山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

   2. 峨山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简介

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2年1月29日


附件1

峨山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
序号 名称 类别 年代 地址 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
1 觅池冲滇中地委办公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近现代 峨山县甸中镇小河村委会觅池冲村民小组 以文物本体东南西北四向外墙边缘为界连线范围 东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为界;
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为界;
西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为界;
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米为界。
2 峨山农村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近现代 峨山县富良棚乡美党村委会咱拉黑村民小组 以文物本体东南西北四向外墙边缘为界连线范围 东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4米为界;
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0.5米为界;
西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米为界;
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米为界。
3 谭昌勒财神庙 古建筑 清代 峨山县小街街道水车田村委会谭昌勒村民小组 以文物本体东南西北四向外墙边缘为界连线范围 东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0.5米为界;
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0.5米为界;
西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0.5米为界;
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0.5米为界。
4 亚尼窑窑址 古遗址 明代 峨山县塔甸镇亚尼村委会统邑村民小组 以文物本体东南西北四向外墙边缘为界连线范围 东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为界;
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为界;
西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米为界;
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7米为界。
5 红石岩古人类岩厦遗址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 峨山县富良棚乡富良棚村委会街子组 以文物本体东南西北四向外墙边缘为界连线范围 东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为界;
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为界;
西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米为界;
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为界。
6 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近现代 峨山县双江街道临江公园内 以文物本体东南西北四向外墙边缘为界连线范围 东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为界;
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为界;
西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为界;
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为界。
7 峨山起义武装革命活动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民国 峨山县小街街道棚租村委会 以文物本体东南西北四向外墙边缘为界连线范围 东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米为界;
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0.5米为界;
西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0.5米为界;
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米为界。


附件2

峨山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简介
一、觅池冲滇中地委办公旧址

觅池冲滇中地委办公旧址位于峨山县甸中镇小河村觅池冲组。始建于清朝年间,民国35年重建,坐北向南,为土木结构,三间四耳倒八尺,穿斗式构架,外包土墙,由正房、耳房(厢房)、门廊、天井组成,原为觅池冲大庙,后改为觅池冲小学。1949年4月,中共云南省工委把滇中地委改建为中共滇中地委。1949年6月,中共滇中地委从玉溪县城到觅池冲小学,领导和指挥滇中13个县的革命斗争。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滇中地委办公所在地之一,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滇中革命指挥中心之一。经历代三次翻修、扩建,现已成为占地面积626平方米的云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遗址、云南省国防教育基地、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玉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玉溪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

二、峨山农村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旧址

峨山农村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旧址,位于峨山县富良棚乡富良棚乡美党村委会咱拉黑村民小组。始建于清朝年间,坐西向东,为土木结构,三间二耳,由正房、耳房(厢房)、门廊、天井组成,占地面积104.34平方米。原为方氏祠堂,先后作为峨山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咱拉黑乡人民政府、公房、仓库、学校、峨山县爱国主义党史教育基地使用。2021年,公布为云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949年6月,由中共党员董孝先,方从龙等九人在该旧址成立了峨山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由此,在该地积极开展革命工作,为峨山的农村党组织发展壮大和革命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

三、谭昌勒财神庙

谭昌勒财神庙位于小街街道水车田村委会谭昌勒村民小组,该庙为土木结构,坐西向东,歇山顶瓦房,由前殿、后殿、左右厢房和左侧明间走道组成,占地面积513.8平方米,呈阶梯形分布。前殿为中明间通道,大门为重檐歇山顶双面坡,木雕图案装饰较多,构建复杂;大门木柱下为1对石狮子,斗拱下有锲空龙形木雕和金童玉女。檐下有花卉、动物及莲花吊柱等。后殿为五开间,正中供奉财神泥塑像,中间为天井。后殿正中有八级石阶,第一台阶有四个小石狮子。该庙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木雕工艺精湛,图案内容较多,是峨山县古建筑中的经典代表。

四、亚尼窑窑址

亚尼窑窑址位于塔甸镇统邑村西北约350米处,统迭路边山坡林地内,由一个瓷片废料堆及两座龙窑组成。瓷片堆积位于窑址中部,呈南北长椭圆形分布,南北长约15米,东西宽约10米,高5米。1号龙窑位于窑址西北,残长14米,宽2.1—2.7米,残高0.6米,由砖块垒砌,有玻璃化的烧结面,呈东北—西南由高到低走向。2号龙窑位于窑址最南端,路边可见,呈南北走向,南部已在修路时破坏,断面清晰,断面宽1.3米,残高1米,两侧墙西侧墙厚10厘米,烧结面厚5厘米,残长3米。瓷片堆中发现大量器物残片,种类有盘、杯、碗、钵、碟、盏、壶、小缸、动物饰件、支烧等,釉色有青、白、绿、黄绿、仿钧瓷天青釉、青花。青花瓷片显示当地所产钴料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铁。胎体多为土灰色和浅灰色。以青瓷最多,青釉为高钙草木灰釉,呈青黄或青绿色。施釉较厚且釉面厚薄不均现象明显,常见开片纹,有大小不一肉眼可辨的气泡,施釉不及底。初步判断该窑址年代最早可到明代,与明初云南军屯大量汉族移民迁入有关。该窑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当地军事、人口及手工艺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拟建的易门—新平高速公路主线KK44+250迭舍莫互通立交亚尼连接线从其南140米处经过。

五、红石岩古人类岩厦遗址

红石岩古人类岩厦遗址位于峨山县富良棚乡西北哈木白山最北端一块山体缺口处,坐南朝北,为岩厦遗址,遗址位于岩厦下,堆积厚约1米,发现有大量石器及动物化石,岩厦前为一块面积约2800平方米的平坦开阔地。发现遗物经中国社科院古脊椎及古人类研究所杨石霞及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峰研究员鉴定,大量河卵石有人工打制痕迹,为打制石器,动物骨骼石化程度较高,动物品种有鹿、猪、豪猪、牛、长臂猿等十多个物种,遗址年代大概在5000—15000年之间。该遗址的发现再次补充了峨山县新、旧石器时期人类居住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

六、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双江街道锦屏社区王家村居民小组临江公园小山顶上。占地约740平方米,由主碑,石阶,围栏等组成。主碑高17米,呈三菱形,坐北向南,主碑由磨制青石砌成,碑顶上端有红五星标志,碑身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大字,碑座上刻有石花环,主碑后建有烈士英名碑记,记载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及社会主义建设中英勇献身的181位烈士英名。纪念碑于1985年7月竣工。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峨山各族人民缅怀先烈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

七、峨山起义武装革命活动旧址

峨山起义武装革命活动旧址位于小街街道棚租村委会第一村民小组,该旧址原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3年)。由前院、后院、厢房等组成,占地面积416.92平方米,坐西向东,土木结构,悬山顶。1948年11月17日,中共滇中地工委,峨山县工委发动领导了峨山革命武装起义,而后,参加起义的各路武装1000多人转移至大棚租村进行休整。11月20日,滇中地工委、峨山县工委将起义主力部队组建为峨山游击大队。经过几次战斗,取得了胜利。12月1日,峨山起义各路武装向峨山西北山区转移,沿途解放了各乡镇。该旧址是峨山革命的重要活动场所和革命根据地,为峨山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峨山县重要的近现代史迹,具有较高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