峿堂集/卷二十一
杂著
[编辑]一半录
[编辑]余赋性卞急。发之恒伤于暴躁。先人每戒勖之事。已亦常能随悔而终不能改。由涵养不力而悔之未深也。虽一息将绝。犹能革焉。不愈于已乎。
吕成公得鲁论数句。改卞急为和缓。读书安用多乎。此有豪杰之资故也。余之不能改者。亦由资质下也。金都正宅义氏尝为余言少时性急。家人有过。暴怒失度。后自悟其非。力行矫揉十馀年而变。自是教子御家。不复有厉声怒色。余为之愧服。欲学而未能。
无学而有美性者。能取以补吾之短则是亦我师也。朴士良家至贫。未尝向人自言。妇病风痹。便旋亦须人。二十年未尝有嗔恚。禹道原与余邻居。妇不慧。动多败误。未尝见恼怒。此二人者。皆不识书。然贤于我远矣。余尝曰教子孙当学金丈。率妻妾当学禹君。处贫苦当学朴君。
曾子临终所言。只在出辞气正颜色动容貌。记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此乃铸人之模范。为学之发轫。此而不知务则其学非也。
天地维持以敬。世界率坏于私。
号穪读书而闻谤不能自反。是与不学者奚异哉。
见人过失。遽加非毁。不思夫身处其地。能保不然乎。孔子曰。见不贤而内自讼也。至于妻子奴仆。尤易于诮责。
圣人以天下为一家。匹夫不得所。亦为己耻。八口之家。不能尽通其情。饥寒疾苦。有漠然相忘者。所谓风痹不知痛痒也。
贫而见轻于富。贱而受侮于贵。乃理势之当然也。吾若置㤪恨。则是以沟渎而怒人之弃污也。所患者。贫而无行。贱而无能。以此招辱。正可惧也。
病而不知痛处。是为难治。生平所行。略不能自省。性质之偏。行义之阙。众皆窃指。而吾乃居之不疑。阳阳焉自足。正是病不知痛者也。
我诚为火焉。则善谤者不能诬以冷。我诚为冰焉。则善谗者不能毁以热。凡人之谤。皆有可据之端也。当勉其为真火真冰。外谤非所患也。
心不存。馀无可言。
只见得自家的苦而不见别人的苦。只知得别人的不是而不知得自家的不是。举天下通病也。生不免于污下。死必堕于异趣。率由于此。日用十二时。宜用心照察。不可暂放。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圣人蔽之以恕。
人心不可容一事。才有所著则便能种下病根。虽久后必撞触而发。今日之出。乃前日所入也。此在自身照检。岂别人所与知乎。
存心省过戒口勤身此四事。宜奉为终身佩服。冀得盖棺前免有大戾。吾何他求哉。自分驽劣。五十无闻。草亡木卒而已。念之足为伤痛。然四事只是一事。一事者存心也。只坐此一事不立。百千事无可为。奈何奈何。
易六十四卦。六爻纯吉者谦也。凡卦之三爻。无言吉者。以三为危地也。惟谦之九三。为君子终吉。天下之德。莫美于谦。老氏得谦为保身之符。圣人以谦为进德之本。矜者谦之反也。存于心为矜。发于言为伐。矜从矛伐从戈。皆自伤其身者也。
家人之彖曰。家人利女贞。本义曰。利女贞者。欲先正乎内也。然使女贞者男也。林氏希元曰。所贞虽在女。所以正之者在夫。故初九曰。闲有家。悔亡。有家之始。能防闲之。其悔亡矣。九三曰。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盖治家过严。不能无伤。故必悔于严厉。然而家道齐肃。人心祗畏。有家之吉。若妇子嘻嘻无度。法度之所由废。伦理之所由乱。甚则至败家。然其身不正。令不行于妻子。故曰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上九曰。有孚威如。终吉。必有诚心恻怛而信服于家人。然后行之严肃。乃为治家之至善也。
言忠信行笃敬。自燥发而熟于口。至自检其身。则终日言。无非不忠不信。终日行。无非不笃不敬。求其有近似者。十百仅一二。如此而自号为士。无耻之甚矣。试问俗儒以忠信笃敬之义。则孰不能对。若诘之以言得如何是忠是信。行得如何是笃是敬。则虽白头老学究。皆嗫嚅而不能遽答。其平生读诵。未尝毫发用功于体认也。反躬深思则言行之罅漏败绽。不胜其猬起。若不思则都无矣。是浑身疮疣而自谓完人者矣。
独处防心。群居慎口。
慎言当自家庭始。对妻子常慢易之。不加敬谨。故放言不惮。接于人者。即此习也。所以多失。
闻毁誉而遽为喜怒者浅人也。知自修者。得誉如病。得谤如药。过有毫厘则谤必浮于匀石。切勿怒其匀石。自讼其毫厘可也。巷伯诗毛传极可玩味。
天道至赜。总之屈伸而已。人事至繁。总之是非而已。屈伸相感。是非相交。于是万变出焉。然屈伸数也。所以然者理也。数非我之所能为也。理乃我之所当尽者也。故学莫先于明是非。上蔡以求是论穷理。教人以直捷矣。
明于是非之涂者以上。有无限好事。察于利害之分者以下。有无限不好事。此乃人兽之界关。何以言之也。赤子之始有知也。先通乎利害。稍长乃能辨于是非。若禽兽则惟有利害之见也。是故极察利害。终沦异趣。务精是非。斯谓贤哲。
山谷编户之子发始燥。教之以文字义理则蒙然如豚犊也。乃于身躯利害之私。率不教而喩。通晓其曲折纤细而无所遗。壹似夫生知者。凡人知识。先觉于私。不由勉强。故圣贒忧患后世。明目张胆。语之而不能已者。宁有他哉。去私从善而已。终日谈说六经。不知于身心切实处下工夫。学之所以无得也。
人己一軆也。故利人者乃自利也。害人者乃自害也。是道也未始幽远难见。即乎眉睫而得之。百姓日用而不知。有可以损人而自利。则莫不攘臂而趋之。彼蒙昧无识者。固其宜也。冠儒冠者何哉。
君子以是非为利害。故得失有不恤。以善恶为吉㐫。故祸福有不问。
章邯与楚相距。只有赵高居中。虽拥百万之众而终无奈何。岳王誓复中原。功业垂就。只有秦桧在内。事皆瓦解。学者负重名于世。若私欲为主则终不济事。平常时得弥缝以过。一遇利害。便见败阙。不惟自误。乃至误世。故为学而不以去私为急者。皆苟而已。
百年以来。士大夫功利之毒。沦入骨髓。至有读破万卷。位登一品。不知有君父二字。此钱敬忠之言也。其伤时痛切之极。令人流涕。
存心乃能省察固也。然省察方知心之存否。此又似省察居先。然才知省察则心已在此。竟非二事也。
东人百病生于滞。以其多食也。愚亦云东儒百病生于滞。以其偏隘也。为山川风气所局。性质率多壅狭。门户家庭之论。偏党师受之旨。胶守先入。牢不可破。故秉大同之心。破一成之见。务以公平正大为见。消融其鄙陋狭隘之私。然后可议于学也。
顺人情。即顺天理。人情天理无二致也。利民生。乃利国计。民生国计非二事也。咈乎人而欲得于天。剥其民而欲益于国者。不知之甚也。
莫易于言而莫不易于行。莫易于责人而莫不易于自责。易者恒欲省察。不暂舍。不易者恒欲勉强。不敢忘。
无生则已。有生则有私。私者形气之所生。至目瞑乃尽。直是无奈何者。自一身之沦于污下。极而至于破坏天地。非由他也。古圣贤极费心力。设法垂言。罔非为此之虑。然天下行私者。有隐身之窝窟。若盗铸者之为。所谓独是也。以为己独知而人不知。肆然行其所欲而畏人之见。圣人亦已预为道破。若云微之显。诚之不可掩。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无曰不显。莫予云觏。此皆直翻其窝窟。使其无所自匿。然终莫能止之也。
心者不放则昏。患其放。宜常收回。患其昏。宜常提起。质性沈静恬淡者。其于操存之功。已为过半。自恨禀得不纯。用力宜加十倍。而终无坚确之操。至今出没于生死海中。茫无到岸消息。故知天资美者于学问也。原自具七分。其福不少。
书座右云存心若守鹰之眠。时时打搅。检身如携儿入市。步步回顾。余自二十前后。已知有此事。至今五十之年。求其进步则无有也。都坐无志耳。
朱子易箦前一日。门人入问疾。朱子起坐曰。误诸君远来也。道理亦只如此。但相倡率下坚苦工夫。牢固著足。方有进步处。坚苦二字。实千古为学成功之真诀。试论许多贤人豪杰。有不从此中得力者乎。吾辈未免为乡人。只坐不能吃紧此二言也。知得有这个道理。而厌苦惮劳。不肯拼死去做。只是悠汎出入。乍进乍退。终无所得也。
天行健诚也。不由勉强。诚之者人道也。人道却由勉强。然惟有自强。非可以仰人也。凡力所不堪心所不欲。而犹黾勉为之。是谓自强。若乐就平易。厌避艰苦非强也。其行便息了。自非天性好学。孰能不惮其劳。故孔子于乾卦大象。首发此义曰自强不息。此一句并包中人以下至于众庶。教以力行跂及之方。朱子临终。坚固之训。正是注明自强之义也。
记曰君子向道而行。中道而废。俛焉日有孶孶。不知年数之不足。毙而后已。俛焉者力所不堪。鞠躬俯首之谓。正所以形容自强之状也。不顾利害。不系毁誉。只管向前去。便至明日命卒。今日生存。也只不辍。直到气尽乃已。此非等闲苦心坚力所能为也。
欧阳公作诗文。将草稿贴之壁上。往来涂改。或乃至尽改不存一句。故得诗文如此好。人之改过。当用是法。
徐孤青起曰。有物于此。握之则碎。舍之则失。心不可硬把捉。硬把捉便生病。急也不得。缓也不得。
征诸梦寐而多颠倒。是心有不正也。验之妻子而有违忤。是身有不修也。敬义之功未实。则破绽随见。弥缝牵架。捉衿而肘见。补东而缺西。反躬照检则知其咎矣。
衣冠垢污。是不修身之一端。坐席不正。是不正心之一端。
冠尘不弹。衣绽不缝。束带昌披。头发乱松。是气质之病。或谓其脱俗真率者误也。
功夫要理会气一款。气得其平则真性不凿。
古者小学教人。有许多具。皆所以治其气。治气即所以养性情也。故九容九思。为蒙养最初模范。
日生不穷者人欲也。汉贼不两立。贼不亡汉室亡。欲不灭人心灭。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言忠信行笃敬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曾有一毫聪明才智等事乎。故知鸠功集事。必须才智。立本修基。惟有诚朴。
巍巍乎舜禹有天下而不与。学莫先于知性分辨内外。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动作施为。莫不有其则。则者即中之所在也。恭慎美行也。无礼则为病。仁智好德也。有蔽则为害。学也者。欲损其过而补其不及。以止于其则而已。
道若大路。大路者坦广平易。使天下夫人可行。所以万世无弊也。适容徒步而骑乘者碍焉。能受一马而方轨者窒焉。则此不得为大路。然则所谓道者可知已。故君子行不贵苟难。为其可以独行。不可使天下皆由也。
直不疑偿金。刘宽让牛。论者多其厚德。司马徽弃蚕。阮裕焚车。众人叹为难能。然行此者彼数子而已。非天下万世所共由也。是其道甚狭。容一马而不能受方轨者也。不足为大道也审矣。此皆贒知之过也。以世俗薄恶。卒然有此。故悦其苟难。著为美谈。然不知其用意过重。非能行其所无事也。凡有意者终归于私。不得为大中至正之道。
收敛为居敬之始。危坐箕踞判然不同。然亦自有其则。要令表里相穪然后可久。何谓表里相穪也。外軆既正。内志亦直是也。矜持过严。内无以穪则几于色庄。程伯子坐如泥塑。刘忠定肩背竦直。此正居敬存诚。内外相符。体合自然。非由把捉。昔杨龟山见陆棠律己庄甚。妻之以女。卒为贼魁。郑仁弘远行之馀。三日危坐。略不自宽。终以㐫首僇死。故如马上危坐。被衰而寝。余所不能及。亦不欲学之尔。
或曰茅季伟以农夫危坐于众人箕踞之内。在今俗有不招谤者乎。曰此其天资好。整非有所为也。故卒为名士。使其内怀鄙吝。外为庄严。则于郭林宗之明鉴。岂能自遁乎。
怒为恶德。一作而诸害具。器量浅狭一也。涵养无素二也。速讼招难三也。火烈伤气四也。事将顺成者。反或致逆五也。宿昔含忍者。因怒迸出。丧其前功六也。室家宾友之会。顿失和气。令在旁者不乐七也。自心鄙琐。家人所不知。朋友所未及勉者。顷刻发露无馀八也。馀不可述。恒以自省而卒难革。可耻也已。
圣人之怒。在物不在己。怒而非怒也。程子曰。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自非存养省察功深者。不能至于此。故工夫全在于未发。
器小生矜。矜生忮。矜生虚伪。矜生怠惰。矜生轻忽。张子曰。心小则百物皆病。欲救此病。非学何以哉。上蔡所以用数年之功。始得按伏也。
忍为百病良药。最于怒为回生散。然极是难能。盖刃加于心为忍。此非可堪者也。忍所不能忍。方见真功。到得熟时。便同自然。先辈处穷约。不改其素。固有出于天资。然什八九皆得力于此。吾人之不及先辈。只是无力。
五味甘缓苦坚。凡虚滑软弱之病。惟药之苦者能坚之。故心苦则志坚。形苦则质坚。朱子所谓坚苦是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苦之类也。安乐甘之徒也。吾辈久处穷约。惟恐吃苦犹未至。吸三斗醋。灸三斗艾。亦宜蹙鼻咬齿。忍痛耐受。然心力不坚。临时依旧谋避。却讨便安处去了。
耐一难耐事。不动性气。增一分德量。处一难处事。不失道理。增一分知识。徐参判承辅书此两联于册格脚上。余见之不知何人语。为尹承旨泰经诵道。以问金参判尚铉。曰此在台山文稿中。余方以先山祸变。伤痛愤恨。食息难舍。思有以善处。务自理遣。忽然遇此。便与心契。当服膺勿失之矣。
譬修身莫近于射。身体苟合于度。操弓矢苟合于法。则发而无有不中。其发而有不中者。必其身体有不尽合于度。操弓有不尽合于法也。在此失之毫厘。在彼差以寻丈。故孟子教之以三自反。自反而无愧。然而有不免者。乃所谓命数也。故君子无终身怨尤。
抑诗视尔友君子一章。正说慎独之工。语约而义尽。友君子辑颜。即所谓及见君子。黡然掩其不善也。在室愧屋漏。即所谓闲居为不善也。无曰不显莫予觏。即所谓人之视己。如见肺肝也。神之格思以下。意愈深微。即昊天曰明及尔出行之谓也。言明命赫然可畏也。
既为人矣。不识廉耻。惟知妻子货利。其去禽兽者几希。假使司命以此议罪。则禽兽当从放赦。此人者必不得原何也。彼兽固当尔矣。为人而可得有此乎。
既为文人矣。而存心行己。略无可观。其去市井者几希。假使司命以此议罪。则市井当从末减。文人者必不得原何也。彼市井也。固无责尔。读书而可得有此乎。
既称学道矣。而于利害得失好胜行私之等。全无可称。其去俗儒无学者几希。假使司命以此议罪。则俗儒当从轻勘。学者必见绳以重法何也。俗儒初不知学。固无责矣。为学而可得有此乎。况学者怀利卖名。则不惟自误。误人必多。不惟自欺。欺人为甚。为天下之害。非俗儒可比。故其罪特重。凡责之攸归。各随其所处而为之轻重。所患者世目我读书之儒。而不谓之市井也。可不瞿然反顾。思有以免于是乎。
凡人终日运动。未尝自知其有己。若禽虫动作。直为气机所运而不能自知。心不存者去此不甚悬绝。
心无愧怍。霹雳可与同居。志极专精。鬼神亦无不动。寥寥嘿嘿。常知得我存这中。扰扰匆匆。猛省来身在何处。
众人之过。率由三者。气也习也欲也。君子于三者之外。又有一过何也。意见之过也。
天地一切造化皆气也。若寒暑失节。雨旸无度者。是客气也。人之一切作用皆气也。若喜怒乖当。爱憎颠倒者。客气也。然天地虽有差忒。必归于正。故岁功成。人则不能然。
中人以上。不言命。命在天者也。义在我者也。在天则不可以力求。在我则求之必得。今弃其可求者。全不致意。却就不可求者。斤斤用力。是自家藏内。有明珠而任其抛置。乃登山入海。汲汲焉求觅。岂非愚妄之甚乎。
谨独然后内省不疚。不疚于心然后有浩然之气。有浩然之气然后方乐。
天下惟有一个道理。更无旁歧。曰正谊明道而已。
梁君圣川曰。凡世间美好者。不宜务欲归我。我是何人。乃欲独专美好。此言甚佳。
居室数日不扫。凝尘成堆。田地一岁不治。芜秽盈目。人心岂有以异乎。一向弃置。不曾照管。将成何物耶。
致知然后不惑。不惑然后乐。慎独然后无愧。无愧然后乐。乐则可以了生死。学不到乐处。为未了。
天下本无事。事皆由于不自治。自治尽则天下无事。故一切不可有㤪尤。
舜班师修文德而有苗格。孔子临民必无讼。然则远人不服。民之有讼。不由于自治之未尽耶。自此等而下之。虽疋夫治家。一事有失误。一物有亏阙。皆在己者有未尽。知是则夫何㤪尤之有。
人事尽头。方谓之命。修人事到九分九釐而败。犹未可辄委于命何也。这一厘未足。则吾心不能无憾也。
百岁老人之丧。如其救护之术未尽。则人子不当晏然归之于大限也。今夫闾巷疋庶。痘夭疫亡。漫不殚力。动云莫非命也。恶乎可哉。或曰子未知其二。为子而遇不贤之父母。为亲而遇不肖之子孙。此乃其人之命也。长平坑卒。特遇武安君。岂偶然而已乎。且委命无疑。犹云痛冤。若云由人。当复如何。是使慈母孝子椎胸叩地。终无已时。无救于死而伤生者繁。曾不虑此乎。噫。此无奈何之说也。知命者必极力于所当为。吾心毫发无憾然后。至无可奈何则安之而已。岂此之云乎。为国者尽养民之道则水旱不能为灾。尽弭兵之道则寇敌不能为患。不此之务。而饿莩盈野。
城邑丘墟。乃曰运数。故君相不可言命。运命之谈盛。则时君弛自强之心。俗士怠自修之行。故数术之流。王政之所宜禁绝也。
天下莫尊于理。莫严于义。故理可敬义可畏。
人人能自反。则天下无争讼矣。
发而中节。此以射相譬则易晓。发发矢也。中中鹄也。中与不中。非在于发后。专在未发时。
圣人纯是天理。直似不曾有这形骸。众人只是一个我。
子曰。三年学。不志于糓。不易得也。凡人稍有所能。已痒不自在。便以人不知为愠。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彼具有先几之智佐伯之才。而穷贱为佣雇。曾无怨愤希慕之心。朴实用力于所当之职。其贫而乐。素位而行。岂非贤乎。孟子反复称其贤。有以矣。卫风曰秉心塞渊。騋牝三千。鲁颂曰思无邪。斯马斯徂。以畜马之盛。推本于其心思。甚矣诗人之能言也。
只在二分上用功。曰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已。斯二者分内也。外此一切皆分外也。分内者不可毫发有欠觖。分外者不可毫发有爱恋。
天命之本然。只是诚而已。人事之当然。只是敬而已。家有雇工忽卧病。农事便阙几日之功。以此家人赍咨。是从利害起见也。见他无家室妻子之养。病中谁当与他担忧。极是可怜。如此则从是非起见也。我之农功。一时�阙。且从舍置。只忧其病。尽心将护。道理决定如是。而天下之人撞著大小事。只从利害去。无有一个人从是非作念。可叹。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道器初无上下。出入无时。心未尝有出入。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太极初不可以动静言。要知圣贤立言示人。不得已命辞如此。设立名位。浮屠所谓权实云者是也。
友人金以明曰。试尝手锄杂草于菜畦。顷刻有杂念间之。则所事便已不精。
不咎乎表之有曲。而只责夫影之不直。天下所以不安。
手脚有疮瘇。痛毒虽甚。忮夫悍竖。未尝自怨自憎其手脚何也。以其己而非人也。圣人以万物为一体。纯是忠厚恻怛之心。其于天下之人。虽有罪恶。只见可矜。不见可恶。或曰然则圣人有刑杀奈何。曰是如溃痈。鍼疮决是容不得。故忍痛为之。虽诛杀无道。而哀伤惨怛之意自在。非如时君世吏一味快断而已。然则禹思天下之溺由己。汤云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伊尹耻疋夫之不获。职此故也。况如舜负罪引慝。文王曰天王圣明。忠臣孝子之心。尤可知也。
白头老学究。有竟不识字者。假如苟且二字。苟训为真实。苟日新是也。且训为又。终风且暴是也。然不止于此。俗以事之艰辛仅得者为苟且。全失字义。苟是胡乱之谓。事不求是。无状做去也。且是姑息之谓。事不虑终。捱过目前也。是苟且者。即放肆之异名而怠忽之别号也。国而苟且则上无道揆。下无法守。朝不信道。工不信度。无以为国。家而苟且则男不守义。女不守贞。出纳无节。恶俭好奢。何以为家。士子苟且则必污辱。农夫苟且则必饥冻。此二字不去。万事皆隳矣。
火无质。得薪乃见。心无体。缘物方用。
水之无心。几于道。火之妙用。几于神。
巨木百围。当春发荣。自干而枝。自枝而叶。若是繁密。无一处不到无他。有一个生气贯之也。才有贯不及则便枯朽。大山乔岳。亦只是一段生气充之。才有隔断不周则便崩落。为其腐土故也。人身亦然。血脉克贯通身。一指有隔断不贯则麻木不仁。人之酬酢日用。要有真意贯通。徇外为人之学。终日无非好看。只是非真。三百三千。也只成得一团虚伪。
人不就身心做工。则百年住世。只合唤做影子。
可耻者贫而无志也。可忧者贱而无能也。贫贱者只学处贫贱之术可也。使贫无志贱无能。则是为徒贫贱也。然则富不能施。贵不能下。是为徒富贵。
万法自我出。万变自我生。万福自我作。万殃自我造。毫无与于人。
内外之分定然后头脑判。有屋漏之功然后人鬼分。学成大贤。则内外之关。过了已久。不足忧。若慎独则虽大贤。亦舍不得。
天地以实理生成。人得之为实心。发于行为实事。以之问学为实学。如何容得虚伪。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此二句。交股说也。三代之学。专用力于动处。故其言敬。皆主容貌威仪而言。敬以直内。制外而安内也。义以方外。由内而裁外也。故曰交股说。程子曰。整齐严肃心便一。即此也。若所谓常惺惺。所谓不容一物。此乃专指心言。异于孔门之言敬也。
心存者其心之出入动静皆自知。是静时固静。动时亦不害为静。心不存者其心之出入动静。皆不能自知。是动时放佚。静时昏睡。不足谓之静。故未发是言君子。非众人所得与也。盖众人绝无未发境界。虽𩃖时有之。不能自知。倏忽复失。何足唤做未发乎。使众人或有未发时。则其不偏不倚。与圣人一般矣。故愚谓未发不可谓圣凡皆同。中则不可谓圣凡有异。
释氏有云心如镜之体。性如镜之明。彼认气为性。以作用当之。宜其言如是也。心如镜。知觉如镜之明。性者其所以明之理也。
记曰非辟之心。无自而入。心在内而言入者。说者谓人心其始有物。探之而出。久则与之俱入。然心无内外。岂有出入。其谓无自而入云者。只是无自而生也。
程子谓太山顶上。已不属太山。此言道軆之大也。太山至高。疑与天接。然登其顶则仰视太虚。乃知太山不足言。借太山以明道体之大也。故曰尧舜事业。如一点浮云过太空。尧舜事业。可谓至大。然在道之内。不过如点云。此言也俗儒骤闻惊疑。乃程子晩年所见。极其高明广大。特特与人说破者也。是又借尧舜以明道軆。非贬尧舜也。若尧舜之道则与太虚同也。
刘念台为有明一代道学之收局。本阳明渊源。始受业于许孚远。已入东林社。与高攀龙讲习。冯从吾首善书院。亦与焉。越中自阳明后。一传为王畿。再传为周汝登,陶望龄。三传为陶奭龄。讲学多以因果为说。纯是释氏之服儒衣。念台深患之。乃筑证人书院。集同志讲肄。力挽其弊。专以诚意为主而归功于慎独。
弘光元年南都亡。绝食死。临终谓门人曰。为学之要。一诚尽之。而主敬其功也。敬则诚诚则天。若良知之说。鲜不流于禅者。按念台之学颇正。其于阳明之门。救末流狂澜。其功亦大。
过失仅为分寸。訾谤必至寻丈。人只㤪寻丈之过分。而不曾自悔其分寸。故訾谤无时可息。而遂绝改过之路矣。
乐放肆恶拘束。天下之常情也。然天下祸败。无不由于此。从拘束中得乐。此是真乐。
不有死功夫。那得生境界。此语甚是。凡世间一切事业。不受一番痛楚。则工夫终不得切实。
天下道理。只有个中。求适于中。只有个矩。若恣情任意。究竟成何出场。
叔季人心。日趋诈伪。燥发小儿。已能欺人罔上。奴欺主。子弟欺父兄。下吏欺官长。官长欺上司。上司欺朝廷。信义廉耻等语。无可寻讲处。世界如是。不知其所底。此必有其故。任咎必有其人。呜呼可哀也已。
朱子曰。所觉者心之理。能觉者气之灵。能所二字。截得理气。是一而二二而一。
舜察迩言。召公矜细行。毕公勤小物。吾人为学。常始于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务积小成大。絫铢寸以冀有成。此儒家法门。所以能免于下梢狼狈。若磊落有大志。不拘小节。世间自有此人。吾辈禀质。合下已不能如此。何可妄为希慕也哉。
有哑者十人。同尝蜜。各得甜味。虽不能言。而其所知则同也。齐秦燕越之儒。各读一经而会一席。其理无不同。而但不能言。道合则不言而相契。道不合则多言而愈差。
上蔡或劝谒政府。对曰他安能陶铸我。其语爽然。
朱子曰。未发之前。气不用事。所以有善而无恶。或乃误认未发时纯是理而无气。岂有是也。固无无理时节。亦未有无气时节。
微之显一言。所包甚广。夫高深远大者。皆自卑小浅近积之而成。善恶吉㐫成败存亡。孰不积微以致之。此实理之本然。众人忽之而不觉。慎独者不惟不欺也。正慎乎此也。
万里跬步之积。万年刻分之积。知道者其可忽于细行乎。
利害之在己者。照管未悉。不妨或有踈漏。在人者则必须深体其情。为之遂其所愿而避其所恶。是非之在人者。治其大纲。不宜过为明白。在己者则必须明辨而取舍。不可一毫放过。
朱子曰。人夜中休息。其气复清明。曰复清明。气之本自清明可见。
不能知而言病也。知而不能言无伤也。不能行而言病也。行而不能言无伤也。言约而明者。必其能知者也。言简而当者。必其能行者也。知与行欲其相副。言与知行欲其相合。然知行必要尽十分乃已。若言则止六七分可也。
孟子言性善。程张言本然气质。万古开群蒙也。孟子言求放心。程朱立敬。示我周行也。此二事最有功于天下后世。与圣人开物成务一般。
戒惧当属静时工夫。然其实当兼动静看。盖所闻所睹。能知戒慎。此不消言。不闻不睹。人所易忽。故特据此言之也。自有闻有睹而用戒惧。至于无闻无睹亦如之然后。道不须臾离矣。然则戒惧乃统始终言之也。慎独则就其中另加着眼也。
不怕功遅。只怕间断。不怕间断。只怕觉迟。朱子谓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无间断。觉其间断者。正赖省察也。存养之功。省察全是眼目。
朱子曰。事至于过当。便是伪。按伪则非自然。如为亲割股。出于孝心至切。非伪也。然已是过当。故圣人不著以为法于天下。
事虽属于天理。用意过中则是人为也。人为者伪也。如教子欲其善天理也。岂容伪哉。然过于责望则乃私意也。故谓之伪。有物必有则。忠孝慈友。亦当止于其则。不可容私。
果熟蒂脱。疮完痂落。欲一刻预取而不得。
所谓知者。非梦非觉。常在恍惚矇眬之境。未有一孔透明。足以不惑于异说者。所谓行者。非善非恶。常在因循苟且之地。未有一步踏实完朴可据者。所谓执守者。若存若亡。未免顾瞻计较之私。不能一往坚确。不夺于利害祸福。所谓操存者。旋得旋失。未免出入有亡之间。不能一贯动静。日用中有参前倚衡之效。馀日无几。一朝溘然。将复何为。气之轻也。质之懦也。习之痼也。欲之众也。数者相因。其病如此。奈何奈何。
人有弃其好个屋宅。却向人乞寄庑下。或弊庐不庇寒。受了许多窘艰而不悟。又舍前面大路。横走荆榛。不择坑堑沟壑。吃了无限危辱而不知。此必狂易丧心者也。平人见之。岂不争笑。圣贤见之。但见可哀。故不能居仁由义者。孟子再以哀哉叹之。为天下唤醒如此。可谓老婆心切也。
为亲按摩。心在祭祀。朝班起居。情往读礼。念虽善亦非也。主一无适为敬。
天以利为义。圣人以义为利。
此世界专从忧患中居住。故圣人作易。教之以处忧患。至九卦。始说得畅明而困其主也。曰困德之辨也。言遇困而后。德之修与否可验也。曰困穷而通。言险而说。不失其所亨。身穷而道不穷也。曰困以寡㤪。言不㤪天不尤人。遁世无闷也。然则凡忧患由己者。悔耻恐惧。反身修省。不由己者。安数顺理。处险以说。如是而已。曾无用智用术。幸免规避者也。然圣贤有忧患。皆自修无阙。莫之致而至者也。若吾辈什九由己以致之。其于事前一半工夫已觖。若又无事后一半工夫有以追补。则出险将无时矣。
朱子曰。便年八九十岁。觉悟亦当据现在地头做去。人生在睡梦。惟患不能觉。使其赖天之灵。忽然能觉。则是莫大之福也。虽前头只馀一日。此一日毋为放过。不当曰我今有为。亦何用也。圣贤为后人一片苦心。炯然可见也。
心之温然以和仁也。肃然以敬礼也。截然以制义也。寂然以敛智也。温然者所常不离也。肃然截然者随时用功也。寂然者三者之所归宿也。
鸟俛而啄仰而四顾。兽深居而简出。其虑患也至矣。犹有罗网机阱之祸。人之处斯世。行己出言。不战兢畏慎而能免者鲜矣。
暴慢者致其恭。狡伪者献其诚。德如此至矣。吾无德。为人所欺侮。当如之何哉。但彼虽暴慢而吾不改其恭。彼虽狡伪而吾不改其忠信。如是则人必益以我为无能而肆其欺侮。为乡里所羞。殆无以齿于人矣。然但患我不能尽其恭与忠信而已。诚能恭与忠信。忳忳不变。积久岁月。则有以孚及远近。人莫有怨恶。而欺侮者息矣。此是自修之拙法。惟知及之而不能力行。是吾忧也。
道在低头处。学在退步处。
心常要不盈一撮。
公论百年然后定。是非大明。则三尺之童。皆能知之。方其是非未定也。如天之昧爽黯黮。众人之所眩也。于此时能卓然独见其是处。不夺于澒洞。是为真识。惟此最难。
人所不知者阴也。己独知者阴中阳也。
朱子曰。著戒谨恐惧四字。已是压得重了。要之只是略绰提撕。令自省觉。便是工夫也。〈答潘子善。〉盖常常不敢放心。便是戒谨恐惧。若认为怖畏。则是乃压得重也。
存养之功。最患间断。惟能才间断而旋即自觉。则便成接续。数数如此。渐得省力。此全仗省察之力。
被大化所驱。如在洪涛巨浪中。立脚不住。瞬息归尽。亦可悲矣。最要于此时时猛省着眼。免得与虫鸟同归。
心固不可舍理而言。然心是众理所安顿处。若直以心为理。则是以心为性。且以气为理。何翅谬以千里。
人所共见之过如公罪。己所独知之过如私罪。戒谨恐惧。通公私而言也。慎独独指其私也。宁受人非于显明。不可有鬼责于幽暗。
人生最可畏者习也。气质由习而坏。私欲由习而长。上智下愚。万有一二。不可为常。若习之相远则天下皆是也。
出鬼关入阳界。只争一念头能翻转来。这一念既转。又最要能缉续不已也。盖于奔驰汩没之中。瞥然忽有善念。虽盗跖亦未尝无之。但不能守之。旋又舍失。如石火电光。其乍明者还塞。依旧黑暗世界。故曰因其所发而遂明之者。正指此个时节也。
本心乍从罅隙中透露。才如萤火。然此已是全軆也。所以维持此身者心也。所以维持此心者。又何术耶。古者有礼乐之具。纤悉皆备。人终日不离其内。虽有不存焉寡矣。今也一切皆亡。所仗者惟简编而已。其于收放心也。不亦难乎。故有志为学者。但务读书。不知唤惺。则视夫不读书者。有间矣。终不能有进也。
忠信为立身之基。谦恭为行己之本。天下之至德要道也。质美者不学而能之。然习而不察。日用而不知。终不入于室矣。故讲学不可以废。
许多整齐严肃。要归于和而止。不肃则不和。许多忧勤惕厉。要归于安而止。不惕则不安。
滴滴之水。承以瓮盎。终日可以得盈。器若漏则终年不得其盈。绵绵之功有间断。则瓮盎之漏也。
圣人不逾矩。十五志学。事事从矩。不敢从心。至七十乃从心所欲而自中于矩。今众人纵情妄行者。亦从心所欲也。阳明以心即是理为教。一再传。流为猖狂自恣。是亦从心所欲也。其源出于象山。象山乃上蔡渊源。上蔡议论常过高。其害乃至此。射者引弓。分寸有差。则在彼遂差以寻丈。所谓师也有些高。商也有些低。后来却如何。
天地设位。易行其中。程子云只是敬也。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程子云仁也。必有事焉。程子谓有事于敬。勿忘勿助。程子引鸢鱼来说自然。圣贤本意。皆不如此。特一时借之。以发挥此理。亦无不可。读者最要不执言而迷旨。
天道常止九分。这一分未足者。留为后来地。造化所最爱惜。不许犯了人多欲。若乘风使船。不得自做主。才犯着一分则必败。故智者常谨避焉。不惟大人。疋夫之身。各随其地。莫不有此。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夔一脚蚿百足。軆不匀也。鲸鱼酰鸡。形不匀也。南有无冰。北有不毛。气不匀也。乌反哺枭食母。性不匀也。
蜉蝣龟鹤。命不匀也。何造化不匀之甚也。其不匀者。气之万殊也。理则物各付物。无所欠缺。其极不匀处。正是极匀处。夔不自慊。蚿不自矜。鲸鱼不自大。酰鸡不自小。不相凌夺。不相假借。惟人不然。不自安其分。忮克歆羡羞怒怨憾贪恋种种百千其态。而天下不胜多事矣。
由间断有私意。不是由私意有间断。私意外寇也。间断内治阙也。
这金子零零碎碎。凑合得百十片。入于炉中。用火锻炼。不知何时打成一片。方可了手。
易假象也。诗假辞也。吉凶动静。假杂物而喩之。喜怒哀乐。假咏叹而发之。以譬况而不直指。故其觉人也切。若直指则反远矣。以寄托而不直言。故其感人也深。若直言则反浅矣。此诗易之为教。与他经特异。
天道惟有屈伸。自冬至至夏至为大伸。而其间小屈伸无数焉。夏至至冬至为大屈。而其间小屈伸无数焉。处其中者莫能有违。国与家一也。兴衰治乱休戚苦乐。皆小屈伸也。屈伸之际。常患不能安受。过失多生于此。
反求诸己。归之至约也。推己及人。达之至博也。
圣人设中字。欲率天下无过不及之弊。然所甚忧者。不在不及而在于过。
凡物之短者。不能强之为长。惟长者常欲损而节之。具此美德而善用之。方免于失。夫用其德者才也。若仁用以义。直用以婉。严用以和。智用以愚。明用以晦。刚用以柔。强用以弱。勇用以怯。辨用以讷。盈用以谦。为天下成功集事。皆是道也。无才者率情而行。不知用长以短。小则败事。大则灾身。若执天下之枢轴者。其害于世也尤大。至夫无德而任才。又可言耶。
陆象先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故多事。此从治道言也。程子曰。万变皆在人。其实无一事。此以天道言。虽千万人吾往。何其勇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何其怯也。人无是怯。所以不能有是勇也。
舜之赞禹曰。不矜不伐。原宪疑克伐不行为仁。而上蔡以矜为百千病痛。皆其罪过。诚天下之难也。人唯无所长。才有所长。早已此病着于胸。一边要人之知。一边要卖弄得售。夫如是故人不知不愠。非成德则不能。而三年学不志于糓。不易得也。然则百里奚饭牛。爵禄不入心。岂非大贤乎。实下手然后知之。只加克治。终为芟草留根。惟所见者大。自无此病。方始为拔本塞源。请与同志勉之。
源泉不冻。活水无萍。
海内有疋夫不获其所。圣人以为耻。邻里之闘则闭户。海内虽远。吾分内也。邻里虽近。非吾分内也。
持敬法。常惺惺最为要道。然借禅家旨诀。为此中工夫。恐流于散禅一路。惟整齐严肃上用功。表里无偏。盖就规矩行去。完固有终也。
言出口时。令自心无有不知。此操存最密之法。然亦最难。
孔门相传修己治人旨诀。在大学经一章。若其下手功夫。又有所在。戴礼四十九篇之首曰曲礼。曲礼之首曰毋不敬。是三字亦孔门相传之旨诀也。毋不敬该动静。俨若思静之敬。安定辞动之敬。其效必安民。大学之天下平也。与中庸笃恭天下平。论语修己安百姓。一串事也。天下第一大事。有先于此乎。又俨若思未发也。即继以安定辞者。岂非已发后言语为最先务乎。
自八岁入小学以后许多用功。皆理会气一歀也。
人心之危。其如畜鸡乎。天明出埘。四散行走。未尝一刻宁息。灵觉所运而不自知也。日入而方已。今此心自睡觉起来。终日放逸。曾无以主之。则念路所及。水火坑阱。何所不至乎。故谓之危。
孩子才能匍匐学步时。若无人照管。则一日之内。颠坠水火刀刃。其可量耶。人心为状如此。全仗道心为主。自人心唤醒。即为道心。非有二心也。
不惟理善。气亦本善。何以言之。凡天下之理无二本故也。理一而气万变。故多不善。及七情未发也。气之浮动者息而还其清明本色。故此时有善无恶。
风雨已息。阴曀皆敛。则天宇澄净。日月明朗。此气之本色也。即其本善可知。
观一日中天之气候之变。盖亦屡矣。人心亦然。然天气虽屡变。而实皆无妄。人心寒热飞沉万状。妄者十九。所谓学。盖欲去其妄者而已。
自私自矜二件事。百千病皆坐此。人之沦于污下者。非以它也。若为学者。不用功去此。则其所谓学。将何为乎。
理学大明之后。士君子谨守绳墨。一步不敢乱行。动必裁度义理。人鲜越礼。士皆循矩。不亦美哉。然偏重之弊。亦不可胜言何也。拘检之过。乃成逯速。裁度之过。遂为瞻顾。见义则计较居先。临事则趋避为长。其终至于在高位而不能出一言。见公愤而不敢发一论。依违媕婀。循默容容。久已成风气。举世靡然一色。贤者有不能免。其于全身保禄善矣。奈世道民事何哉。
三代论学。无如诗淇澳首章最备。切磋言其讲学致知也。琢磨言其进修力行也。瑟僩言其居敬涵养也。赫咺言威仪之所著也。终不可谖。言功效之所被也。瑟严密貌。如峻墙深宫。外人莫敢窥。非僻之心。无自入也。僴武毅貌。如大将介胄按剑。望之不敢近前。天君泰然。私意退听也。
把捉则长廊之柱。愈数而差。不把捉则同安之锺。未绝已走。此事急也。不得缓也。不得缓急之间。宜有其道。不得其道。故有二者之病。要之主宰未立故也。
天道其犹鱼鳞。因自然之势。有顺无逆。
欲安逸快乐。天下之情也。然乐必生于苦。逸必得于劳。不劳之逸。不苦之乐。万千有一。愚者妄希慕之可得耶。故欲逸必须劳。欲乐必须苦。
人身是天地真像小草本。
古人形容敬字。如出门如宾承事如祭。多少正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较细密。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愈精矣。此皆不言心而画得心出。至曰小心翼翼。直指本軆。形容得敬。无以加矣。
人不可以不自大何也。秀出万物。参为三才。学至圣人。吾责乃已。宇宙间事。皆我分内。何可自小乎。人不可以不自小何也。天下义理无穷。舜禹有天下而不与。将身放在万物中。看直得甚么。何可自大乎。世人乃甘心为下流。而傲然谓莫己若。大可闷也。
广大高明精微中庸。道体原来如此。致之尽之极之道之。是人之充他本量而已。丝毫有未至。则于本量便欠缺。
广大高明精微。皆以中为归宿。百行万善。离中字不得。中为百行万善之准极。
程子曰。圣人本天。释氏本心。儒释之分。此为断案。彼云万法皆从心生。应现法界性。一切惟心造。此不识心也。以理为障。欲去之而明心。此不识理也。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乃以作用灵觉为性。此不识性也。象山拈良知为话头。以心为天理。杨慈湖诗此道原来即是心。传习录心即理理即心。此即心是佛之知见也。古之寇在门外。今也在室中。何以御之也。
自知之谓明。自胜之谓刚。言人过恶如烛照。而己有疮疣亏缺。曾不之觉。见己之苦难。不见人之苦难。可谓之明乎。血气之争一句话。必欲胜人而屈于物。欲为之役如奴隶。曾不之耻。可谓之刚乎。
大将统三军。进退行止。皆在掌握。偏裨吏卒。以将命出千里之远。无伤也。惟其将不能作主。无所管摄。其军不乱乎。人心有主宰卓然。则有时上薄天外。独观物表。线索在手。操纵惟意。操一操即在此。惟其无主。则走作横骛。都不能省。一身乃颓然空躯壳耳。
圣人只是恰充本量底人。不曾毫发有增益。
自强不息。观湖南脚夫。可悟矣。担百十斤担。必期戾都。论语任重道远。大学知止也。寸寸前进。厌苦劳倦。勉勉用力。不敢止舍。以误路程。其勉之非可仰他人。在自己而已。此即自强不息也。礼记俛焉日有孜孜。此四字注脚。而俛焉又有负重之貌。学者如是。岂有不至。
知止一节。观远行归家。可悟矣。趁岁除归家。不可以已。此知止而后定也。既定则假有牵恋拘碍。皆从摆弃。此静也。在途有风雨暑寒诸苦难。亦不生退悔。此安也。凡属行装。照检不漏。途中作息防患。小心无失。此虑也。然后至家无误。此得也。学道如行道则皆必至。
命在天义由人。哲人命随义。学者以命处义。
屈伸消长天道也。天且不能违。圣人壹是法天。而至于立教。则常欲有治而无乱。有泰而无否。
广额屠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临绝时念阿弥陀一声。罪恶皆消灭。彼言之妄。但取其意而已。盖言人能翻然悔悟。可以去恶为善。从前罪过有轻减荡洗之道云尔。是开众人自新之路。而说得如此张皇。
今人为学比古人。直是不费力。古人将自家践历经验。件件都说与后人。路径梯级次序纤悉无遗。今但当依此本子向前去则得尔。所少者一片肯心肯意也。
心学之称。始于宋末。朱子时无有也。盖禅家单拈心字为学。学者乐其简便直捷。祖用其说。是江西之波浪也。至阳明而愈涨。顾亭林尝斥心学之名。今沉潜于朱门之学。为一生活计者。乃有以惺惺灵活为太极。是直以气为理。以心为性也。是不复知心之命于性也。可怪可叹。
一日内。軆无极苦。心无极不堪。得两盂吃。携书册起居自在。此便是福分不少。何处更希快活。当念身外我所管内。有多少不得安者。是我欠觖。又必有所事。方不滥享一日之福也。是可忧尔。
天始明。栖鸟才动。农家未作。一两蝉特来清引。泠然洒落。顿发人神情。涤胸肺腥荤。非一部丝竹可比也。即其实用流行。而见其实体呈露。体用一原也。
谓敏学曰。读书每一遍之顷。自考其心之出入为几何。则可验其走作多少。因此用功于操持。若走作渐减则是得效处。古人用黑白豆治心。其力行如此。
初行者问径路于居人。为指与从某至某曲折甚明。瞢然未达。及依其说而去。果皆如所指。方信其人不妄言。读圣贤言语类此。只听其辞不济事。身亲践行。乃知其无一句欺我也。
看书一难。执言迷旨也。论学二难。务守己见也。说理三难。命辞易差也。
格物者。如人自京都往义州千里。行几日得到也。物格者。义州千里之程。已到尽头。无复可往。主人而言。主物而言。两下分劈八字打开可也。然则知至如何。曰自京都至义州。其间所历山川城邑市里道路。许多向背曲折。吾已目击而记在心是也。
又如我读大学书一卷。从头没尾。是格物也。大学一册已尽。无复可读。是物格也。然后大学一书言辞义旨。吾得了彻无疑。是知至也。或问物理元在极处。岂待人格乃到耶。栗谷曰。如暗室中册在架衣在桁箱在壁。黑暗不见。不可谓册衣箱在某处。取灯以照。方见册衣箱各在其处分明。乃可谓册在架衣在桁箱在壁也。理非自解到极处。吾之知有明暗。故理有至未至也。
大道如新治之御路。中心一线黄土。是为最中最正。自东自西至此尺数。恰匀无偏。自尧舜至孔子。从那中线上行。一步不曾差。教天下人皆要就这处作行。伯夷,伊尹,柳下惠。俱在大道上行。而但不能践中线。只傍着黄土边际去。杨墨庄列老佛。却从中线始处。脚步偶一差了。遂斜行出大道外。一向蹉走。渐远于大道。世人从之者甚众。反成孔路。大道几无人迹。自然榛塞。孟子独行之。力诋斜行者。杜绝旁蹊。孟子以后复荒废。或有大道上行去者。但由之而未必知之。至宋数贤从榛塞中。觅出中线旧路。虽不能步步踏着。而趋向皆黄土上底人。又苦口说明那一路去处。汔今天下大道上。行者虽甚罕。而人皆知此为正彼为不正。孟子以下诸贤辛苦用功之力也。
实见得此理。则行之自不容缓。凡行之不力者。知之不真也。知行先后之序如此。然其用功则无先后何也。遇当格物则格物。遇当诚意则诚意。齐头幷进。足目俱到。不成曰我致知未了。不暇及此也。至于道已成则知行无分何也。如目视耳听手握足奔。不思不勉。知即行行即知。一事而已。不宜论先后。若王阳明教初学。便谓知行合一。此大误也。禅家以运水搬柴。皆是妙用。此说未尝不然矣。然其搬运也。有当底有不当底。不择于此。并谓妙用。其害何所不至乎。
始终天地者静也。万物本于静而归于静。
易传寂然不动。至日闭关。洗心退藏。及中庸未发。是静之气象时节而未说静字。始见于大学定静。礼记人生而静。至濂溪始以主静为法门。程门用静坐为旨诀。而恐入于禅。专主居敬为教。万世无弊矣。然朱子答南轩以为敬字贯动静。而必以静为本。若遂易为敬则虽若完全。却不见敬之所施有先有后。亦未为的当也。
众人静亦动。圣人动亦静。平生好动不能耐静者。皆失却此生者也。
以冷淡家计。作辛苦工夫。
确然醒然卓然耸然泰然。以五者交相用功。始为主一之学。确然执守貌。不走作也。醒然明觉貌。不昏沈也。此二者统始终工夫也。卓然竖起貌。不放倒也。耸然恐惧貌。不解弛也。此二者又时时另加提掇也。泰然妥定貌。不妄动也。此乃其功效准的也。若得力则五事只是一事。
名园有亭台水竹之胜。来游者爱赏不能舍。其主人常处于内。未尝特为喜悦。以其固有故也。此安仁利仁之喩也。
世界支拄以戒惧。而坏败于怠忽。
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威在令外。故当慎其素也。以不我信不我畏。而忿恶其人。不思已矣。
杞人忧天倾。汜恭恐地陷。盖言安不忘危也。常人之情。狃于无事。忽于无忧。而祸常出于意虑之外。明皇奔窜。道君俘虏。此非天倾地陷乎。苟能以倾陷为忧则不至是矣。岂惟天子。匹夫亦有此理。
大臣怀禄而不肯言。小臣畏罪而不敢言。上下相蒙。熟视时事日乖。而如宿逆旅。明知祸难必起。而只有永叹。相与痛饮于焚屋之下。甘眠于漏舟之中。末世之事。如出一辙。痛矣。
静中有物。〈程子〉以不见见之。〈朱子〉非着意非不着意。〈退溪〉此未发时涵养也。
射之中不中。专在未发。发则无及矣。情之发如此。言之发尤近之。
无义之仁。墨氏也。无仁之义。杨氏也。释氏乃兼杨墨而又过之。怨亲平等。由兼爱而过之也。绝去人伦。由为我而过之也。故其贼道也尤大。
读书最难虚心黜成见。谨依本文平平解其正意令完。若属派流枝叶者。徐徐别作说。不可搀入以乱正意。朱子解诸经皆如此。以意逆志。无失古人立言本旨可也。若以明德有分数。天命之性谓当作二层。未发前有恶。四端有不中节。使其言之近理。奈非孔子子思孟子本旨何。
户枢无开阖。以户之开阖为开阖。然非枢则户无以开阖。若谓枢有开阖则不可。是太极之说也。太极无动静。以阴阳动静为动静。然无太极则阴阳无以动静。若谓太极有动静则不可。
朱子曰。理有动静。故气有动静也。若理无动静。气何自而有动静乎。按此非谓理之本有动静也。言有动静之理云尔。
呼吸阴阳也。一呼一吸道也。能呼吸神也。
操存如室中明烛。省察则明有所未及。必用此火检视。
一指之动。一咳之发。自家无不知。乃无渗漏。
诚信字皆从言。知诚信必从言语上得力。未有妄言而诚信者也。司马公言诚以不妄语为始。易传曰修辞立其诚。修辞程子以为择言。横渠以为立言传后。为己为人一念。是生死路头。
才存为人心。乃出门第一步便错。步步愈差。究竟到甚处。故学不可易言。
顾泾阳言致知要认得人分己分清楚。于此一是百是。一错百错。吕新吾言分外不可添一分。分内不可欠一分。〈止〉人只是认人分为己分。故拼死去争。万变从此起。读书最先得此一歀明了乃可。
人在平地。常挟坑阱而行。放心行走。一跌有不可言。
仁者全体不息。张子曰。天体物而不遗。犹仁軆事而无不在。是之谓全軆。学者所以无大小无众寡。毋敢慢。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是之谓不息。学者所以终食之间。不违仁。
凡欲为义则若登岭。用气力然后至。畏惮者不能。凡欲为利则如顺流。毫不用力若自然。然天下人情。孰肯舍易而就难乎。纵而不为制。则其祸至于天地翻覆。人类化为禽兽。圣人多设方法以防之。六经所载皆是也。有志于免为下流。则必呑辛吃苦。极有不快活不安便。
快与闲二者。是人情之所同愿也。然快之为祸与闲之为害。有不可悉数。王公至于疋夫一也。
坐席须臾不正。糊窗些子不整。亦性命中事也。故心不安。
大小上下幽显动静本末精粗内外人己一理也。故不勤大而忽小。不慕上而厌下。不矜显而欺幽。不喜静而恶动。不得本而遗末。不致精而弃粗。不务内而略外。不先己而后人。于其分殊辨欲明。于其理一知欲透。
无冥冥之修者。无昭昭之明。无十年之志者。无一日之功。
夫惟圣贤以道为文。其下皆以文托于道。故文与道为二。朱子谓昌黎倒学。盖因攻文有见于道也。天下能文者亦众矣。皆终身止于此而已。求其终能窥向上一层去处者。古今可数也。以道为文尚矣。所冀者因文入道也。
存其心。所以体天行。养其性。所以全天理。故曰事天。
诚仁必有不可暴之色。诚信必有不可欺之色。诚直必有不可屈之色。诚洁必有不可污之色。诚敬必有不可侮之色。只怕不诚。不怕不应。子曰君子求诸己。
只是无真龙。真龙必有云从。无真虎。真虎必有风至。术人以雕龙绘虎。亦能致风云。君臣朋友感召之理不可诬。只当自尽而已。
九十九皆晓而阙其一。有贱人晓焉。则能就而问之乎。以多问于寡耻也。以贵屈于贱耻也。或阙于一。庸何伤。此其心常在毁誉荣辱门面上作活计。非能为己也。
杜伯射宣王。齐襄公见彭生为豕人。立而啼。吕后见如意为狗。戟其腋。田蚡病见魏其,灌夫共守欲杀之。司马懿疾见王凌击之。沈约梦齐和帝割其舌。此皆著于史传。非诬也。因其人平日自疚于心。结成一团不化。及其数穷命尽。神识恍惚。倏然成物形也。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则何有于是乎。
文字之妙。具色声臭味。万物无其偶。字形色也。字音声也。字义臭也。其中意趋则味也。辨其色审其声通其味。由浅入深。乃得其味。则嗜不能舍矣。
好事当有馀未尽。慎勿留连。至于兴阑。去之也果决割断。传曰安安而能迁。士相见礼宾出门。主人送之再拜。宾不顾而去。此意极可理会。
性纯善。气亦本善。湛一清明。其本色也。动而后有万状不同。观心之动静则非二事也。若云气之本有善有恶则是二本也。岂原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乎。
陈平能对。不如周勃不能对。人主取舍。则当取勃不取平。此昔年宪宗筵教也。圣识诚卓然矣。平亦不记钱糓数。与勃无异。只以平说得有理。弥缝其阙。勃却无文。不能口给御人也。
丙吉问牛喘。是深厚不学人也。当时以为知大体。此却可笑。宰相何尝拱默无与。而却云我方理阴阳乎。勿以己长絜人短。勿以己直绳人曲。勿以己美惭人丑。勿以己清形人浊。勿以己能增人拙。勿以己明发人隐。勿以己高临人下。
理本诸天命。欲者本无而生于形气。此身未生。只有天理。除却此身。则依旧是天理而已。更有何物。圣人一似无此身。
终日独处不厌静。终日稠中不厌扰。非其质性之偏。必是中有主宰。
富无财气。贵无骄气为难。贫无寒乞相。穷无陨获相更难。若学者无固滞意最难。
卒然面斥其短而无怒意。卒然见贬以不情而色自若。于此见识力。
行一善众共赞服。己无一毫自居心。得一荣众共艳贺。己无一毫自得心乃可。
性譬则成王周公道心也。制作政令。一切施为。皆周公为之。王无与矣。然有王在位。故有周公之摄。公之意即王意也。公之命即王命也。天下皆颂周公之功。而终竟归之于王。如以心为极。本主宰而不复原于性。则是国无君而可也。国无君而相为之主。则若皆得周公可矣。万一如燕子之。国内不大乱乎。
世人以祸福之大者。方唤做报应。不知言一悖招尤。行一失招谤。此即报应也。食辛涕出。饮冷肠泄。此即感应也。日用万为。何者非报应感应。故当慎其所感。无小大毋敢慢。若其不可知者阙之可也。汤周有后。邓伯道无儿。以此致疑于天道。天道浩大无穷。万劫为昼夜。一人一事有差爽。欲以常情猜测者妄也。
住近大河。不敢妄使一勺水。此理最好。为天地守财。为国家节用。为门户治产。皆不可忽。
尝见作豆腐者误堕一勺烟草灰。全釜所䰞。尽坏不成。喟然曰。人事有如此者。做到九分垂就。忽以一分私欲附之。九分者遂败。覆𫗧偾辕而止。若唐之李训,郑注谋诛宦官者是也。可以深省。
才念动时明着眼。任情浓处猛回头。
坐右一联。奋大威神。须得如吼狮子。绝流注想。莫要看弄胡孙。
机心净空。沤鸟集掌下食。慈念真积。猛兽摇尾来驯。此孚及豚鱼之理也。圣人岂欺我哉。自家眷属尚不能见心悦信服。是自我之孚有未及也。如何望它人影从。以此常自怃然。
锺击之。一人听之不为馀。万人听之不为不足。
日出而吾与之俱明。日入而吾不与之俱昏。
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当事偏系也。与物俱往之病也。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事过留滞也。心中有事之病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事未至将迎也。正之之病也。心有此三病。学者通患也。抑又有三病。思逐杨花逐处飞。放逸也。却忘在长沙。昏沈也。忽忆故人天际去。流注想也。此三病。众人之通患也。然逐物而往。最为难处。只消一个唤醒法而已。
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吴氏谓此邪指私欲恶念而言。有理无欲。有善无恶。是为无邪。以大学则诚意之事。易传闲邪存其诚。此邪非私恶之谓。内心不二不杂而诚自存。以大学则正心之事也。夫既无邪思。所思皆善矣。然一念才起。一念复萌。一念未息。而一念复续。是二也是杂也。非欲非恶。亦谓之邪。此易传闲邪之邪。非论语无邪之邪也。盖先能绝私欲恶念之邪。然后可治二而且杂之邪。诚意正心。其等岂可躐哉。
假使为善而必得祸。人之可为者惟善。况未必得祸乎。使为恶而皆得福。恶本不可为。况未必得福乎。君子以善恶为吉凶。故祸福有所不论。以是非为利害。故得失有所不恤。
君子不以天废人。不以命废义。乌不日黔而黑。鹭不日浴而白。岂不知有此乎。然立心行己。常期为圣贤。愚不肖者。犹勉之以善。必曰尽其道焉。恶亦可化。非尽迂阔也。卫灵定谥于石椁。元后告祥于沙麓。岂不知有此乎。然五丈原之役。厓山之事。未尝以命穷数尽而遂去之也。庄周有见于天而无见于人。专明自然。不肯有为。是率天下以天废人也。巫史之学。究极命数。以为莫不前定。匪由人事。是率天下以命废义也。皆异端害道者也。
当官者。必以林宗躬扫逆旅。叔孙假馆葺垣为义。担国事者。必以武侯鞠躬尽瘁为义。此天命之固然。而人道之当然也。寓形宇内。瞬息归无。惟一日未去。有一日之事。是何异于当官者乎。仁以为己任。何下于当国事乎。
志行上方。分福下比。此二句不知所出。完平李公揭之坐右云厉志修行。常耻不及贤于己者。衣食势位。常思犹多不及我者。然后德业有成而嗜欲自寡。今人乃一切反施之。安得不至于世事日败乎。
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得朱子说然后其义可了。会者理之簇聚窒碍处。通者其中空隙可入处。典者常也。礼之言理也。徐寻其空隙可通以处其事。使之合宜。是乃常理。非有神奇也。事之轇轕棼错。不知如何处断则为可。然必有天成一路罅缝。可以通行得出者。只是见未到尔。识明者一览知之。泰然行将去。引庖丁解牛。又极分明。其次则熟思有可得之理。其次询谋于众。
恶拘束而乐放肆。众人之常情也。天下不好事。皆由是出。恶剖析而乐浑全。俗儒之通患也。名理之差误。率由是作。
不能自谋饔飡而犹叹民生之日瘁也。言不见信于人而淑世垂教之志未尝忘也。才不任抱关击柝而慨然有司之溺职也。自视亦愚且妄矣。然受上天之赋予。漠然无与乎四海一家万民一体之义。精思心术。惟在于自私自利。则此其人又何如也。
有人言某也可交。问其讷言否。抑辩给否。若云辩给则不必交也。
圭庭徐公尝问余曰。不动心者。卒遇亲病。亦泰然可乎。余曰。动心者恇怯之谓也。亲病忧惧。与恇怯自异。公可之。
凡读书。首先理会而不可缓者有四焉。曰人己内外之分也。义理公私之辨也。幽显一致之义也。物我一軆之理也。此四者乃为学入道大头脑初门路也。理会有得于心。然后读六经四子及先贤言语。方能领其意趣。虽学至于道成德立。其发轫专在于此。不然则谓之虚读书。虽志不欲为俗儒。尽诵诸经。只成就得一个文人而止。其于为己实学。终无得也。
才如刀剑。善用之则以平贼。不善用之则以作贼。君子而无才者有矣。未有小人而无才者也。无德之才。非其福也。八元八凯。曰忠肃恭懿宣慈惠和。曰齐圣广渊明允笃诚。未有一字涉于才而号为才子。周十乱孔子穪才。与后之所谓才者异矣。佞人殆利口覆邦家。皆小人之才也。
术人幻眩。遇识其情状者则不能行。是虚景也。山鬼伎俩有尽。老僧不采无穷。是试魔也。今人世一切嗜好爱恋之物。皆虚影尔。许多惊忧恐怖之境。皆试魔也。我只消一个明眼看破。则不为虚影所瞒。必有一段定力耐过。则不被试魔所坏。
无事常若有事。有事能如无事。
有绝伦之识而能谦虚受人。有迈世之气而能小心谨畏。则此为七分地位。非其天分之异。则是学问之力。
士要自有一段定识。不以寒暑有改。不以宠辱有动。心不随境转。而使境随心转。世有斯人。何惮于北面下拜乎。
负性带气人。不走任侠一路。则多去为山林隐遁。学道者最要负性带气何也。无性气则乏骨力。易屈于物。不足以自立。读书问学。去其性气之为病。而得其性气之为功。
众人之过。生于无知。君子之过。生于有识。
忠信为立心之本。敬慎为修德之本。谦恭为行己之本。勤苦为进学之本。俭约为治家之本。此五德如人家柴米塩油。阙一不可为生。
天道恶盈。故人事常要止于九分则能保其久。人恒不知足。必足其一分然后为快。而盈则必溢。溢则不但减其所溢。乃幷丧其有。此无分于王公士庶人。
汉高祖卧数未央宫屋椽。武帝幸河东而归坐温室。此时万乘之乐。如嚼枯木。明皇自蜀还处南内。李后主挥泪对宫娥。道君被俘在北。为人世凄凉悲愁之最。乃自向日极得意中。一翻至此。彼深山老释。麻衣蒲团。折脚铛中。煮脱粟者。无得无丧。无增无减。故知凡属张大。不厌约之又约。凡干意气。不厌损之又损。冷淡辛苦。未是可厌。快乐豪华。未必可欣。晓得此意分明。则自然不至无状。
诚是实理。敬所以存此理。
日在天上。心在人中。世传此关汉寿遗曹操书也。天之有昼夜寒暑。生成万物。专以太阳。辨别万品形色。专在太阳。无是则天地不成为天地。故以夜半黑窣窣。为天正色是也。知此则知人之有此心。不可以顷刻亡之。
思虑未起。鬼神莫窥。一念才动。鬼神先知。袁枚小说。有闺女为狐怪所摄。每以夜至不能防。女苦之。乃曰东邻有女。汝何独来恼我。怪曰嘻。彼无邪念。不敢犯也。女怒曰彼无邪念。偏我有邪念。汝何以知之。怪曰正朝汝与彼同往神庙烧香。遇美貌少年。汝不从轿内窥视心动耶。彼则无是也。于是女乃不能答。此固稗谈而有足以警人。一有邪心。辄为妖鬼所覰。况明命赫然者乎。
火无质。得薪而后成质。心无情。感物乃有情。若其本体则固自在于薪物之先矣。李习之欲去情而复性。圣人教法。欲去其情之不善者而已。若欲有性无情。则是水欲其不流。火欲其不然也。可乎。亦禅学之见也。
道竖说无间断。横说无空缺。此心顷刻不存。则间断时即空缺处。
释徒言地藏菩萨自誓地狱尽空。无一囚然后为佛。儒家笑之。余谓其言合亦可思。夫大学之教。岂非欲天下人皆为圣人而后止耶。士于平日。全无此个意念则非圣贤心量也。
九十老人病。已无可为。孝子之心。犹不以大限为念。皇皇竭其力。至于祈祷诵经无不为。武侯,文山犹是也。凡士之识道理者。于所当行者。必以是为心。
孟宗雪中觅笋。王祥剖冰求鱼。若有计较勉强之心。丝毫参焉。则无可得之理。于此有大可理会者矣。
间断略有五等时。四体才动时也。开口出言时也。乍与外境相触时也。执事方专时也。念头初起时也。所以有此者。其责惟在于不睹不闻时功夫不专也。然遇此个时。急宜瞥然回顾照管。
此心觉则斯存。然指其觉者。便以为存。不复致力于操之之道。朱子病之。盖专守乎炯炯不昧之功。乃释氏本心之学。上蔡以常惺惺论敬。亦本出于禅。夹着些病。其派遂为陆氏。
作人最贵于笃。笃说文马行遅顿也。马钝殊不穪人意。然终无偾败。偾败恒出于快马。人之朴实无谋。多窒于用。然也是有实心所为。多攧扑不破。今人鲁钝而有实心者可用。若以钝夹着诈。是弃物也。
石庆举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此乃笃也。极令人不快活。轻俊者殆不能忍。又李延平欲看壁书。必起至其下。从头至尾谛视。它人必从坐遥视。一念而了。又唤人屡不应。声必厉。延平不然。只如初。朱子谓其不为气所动。此正涵养之力也。此为最难。
晴暄者。阴雨之所伏也。歌呼者。哭泣之所胎也。故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饶你百计虚伪。瞒不过一个诚实。任他万般神奇。出不得二字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