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美国少年团记
巡视美国少年团记 英国少年团团长陆军中将 濮爱尔 1916年2月15日 译者:澍生 |
|
纽约登岸。
船抵纽约(New york)时。天气甚寒。雪花飞舞。入市如游琼岛中。馀自半热带之地(中部亚美利加)至此。航程仅三日。而气候之激变如此。洵足惊矣。当馀抵埠之始。美国少年义勇兵。列队执英美两国旗来迎。并递美国少年团之欢迎文于馀。旋拥马车入市。馀在此撮影最多。约略计之。其数殆不下百回也。
美国少年义勇兵与英国少年义勇兵。
馀游美见少年义勇兵之操练。最初在纽约。当时集少年四千人。操演各种技术。其熟练驾乎英国少年之上。惟于侦察、救人两项之操练。逊于英国少年。但此乃有兴趣之事。余思诸少年不久当至纯熟也。
美国少年与英国少年。容色同一壮健。初见颇相似。迨细观之。有稍异之点。其一、美国少年较英国少年。稍敏锐。能洞悉世情。但英国少年作事严整。其履行义务。颇忠实。为美国少年所不及。然此乃英国社会之要求如此。故彼等履行义务。视为当然之事也。其二、英国少年义勇兵之优秀者。其作事颇神速。美国少年。较之稍嫌缓慢。且彼等列队行走时。途中常交语。在英国少年团之训导者。对于此等事项之取缔。较美国严重。然此等细故。矫正颇易。馀至此。敢断言曰。美国之少年。均为亢爽果断之少年也。
奇异之少年义勇队。
在纽约所见之少年义勇兵。有使馀生奇异之感者。其行列中。中华少年成一队。向前进行。步武极其整肃。其次黑种人之少年一队面有愉色。最奇者以一半盲少年。混入一队之中。其不盲者。引盲者之手前进。余思此种制度甚善。异日他处当仿而行之。
大总统塔夫托与少年义勇兵。
馀至波士敦(Poston)时。曾见少年千人。集于操场。演习应急手段与信号教练及练兵等项。时树英国国旗于中央。各分队对之行敬礼。各队之少年义勇兵。并对于英国之少年义勇兵。表示友情。及至华盛顿。 (Washington)受大总统塔夫托欢迎。塔氏系一伟大活泼之绅士。与馀谈少年团事。彼言入少年团之少年。将来成人。得为富于男子义侠心之士。其热心可知矣。
华盛顿之少年义勇兵。约有五百人。在大总统与英国大使前。行列队式后。操演各种技术。其主要者。仍不外应急手段与信号法及绷带法。就中最使馀注意者。为演装置无线电报与取火法。彼等所携无线电报之机械。形体较小。搬运自由。演时能于数分时间。装置妥当。与各处通信。至演取火法。其奇异之处。不用火柴生火。以锐形之棒。插入平面板上。摩擦生火。导之著于干绵之上[ 如中国用火石取火]也。
星条旗之由来。
一日馀往华盛顿议院。见中央一室。陈列各种图画。系说明亚美利加之历史。首为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之图。次为五年后。发见鸦布典、斯密士、威亚礼之图。又次为亚美利加印度人之王女。名婆加观塔士者。始受基督教洗礼之图。此叙亚美利加最初之历史。厥后英人移住亚美利加不绝。渐造成英国之大殖民地。自此经百五十年。殖民地与本国。因租税问题。生利害之冲突。殖民地人民。遂拥乔治、华盛顿。反抗英国军队。终达独立之目的。华盛顿族姓徽章为鹫。花纹乃系星与线条组织而成。故今日美国国旗。用星条文。实基于此。至其旗内有四十八星。乃表明美国分四十八省之意也。
芝加哥之摩天楼与义勇少年。
芝加哥(Chicago)一市。少年义勇兵。有五千馀人。即此一端。足征芝加哥市区之广。全市人口。计二百五十万。其街衢构造。初见与他市无异。但房屋建筑。异常高大。最高之摩天楼。计十五层。俯啖尘市。有凌云之意。人行市上。如在谷底。市接密西干(Michigan)湖。湖身广大。远望水天一碧。渺无际涯。惟见大蒸船行水平线上。渐行渐远。没于烟波缥缈之中。此处少年义勇兵之训练。大致与他处无异。所习各技。仍为应急手段、信号法、溺死者救助法、与夫无线电报、及无火柴之取火法也。
亚尔巴尼。
自纽约往亚尔巴尼(Albany)旅行。途中乘火车。精神为之一爽。市之位置。在活得逊(Hudson)河口。至冬季河内结冰。冰肆割取冰块。颇有奇趣。法以马拖长锯。先纵割数线。继横割数线。即成长方形冰块。复以机械运入两岸之冰窖。然有一处。冬季不采冰。专供跑冰橇之用。橇上安置樯帆。行时。其速力较陆上所乘之车马尤速。馀在此地见多数之少年义勇兵。并得一新闻。盖有少年义勇兵一人。来自英国。入本地之少年团。彼时团中觉此少年之动作。异于其他少年。后经队长觉察。始知为英国少年。此足为英国之少年义勇兵生色也。
少年共和国。
馀游美时。见有少年团之一部。曰弗里威尔。其组织颇与英国巴加斯托之少年农园相似。按少年农园制度。诸少年各有农地。自其中选出市长议员。处理各事。而美国之弗里威尔。亦为自治制。村中以少年男女为主。处理关于本村与自身一切之事。村内之建筑物。多系少年男女之宿舍。其馀为学校、病院、旅舍、图书馆、商肆。村之统治者。自少年中选出总统。总辖一切。官吏若财政长官、审判长、行政长官等。均自少年中选任之。彼中定有各种法律。若村民之中。有违法者。拘入审判厅。听少年男女审判官审判。及判决有罪。即下监狱。毫不宽假。其严正殆与成人社会无异也。在此共和国内。有特殊钱币之流通。若无此种钱币。不仅不能寄宿旅舍。即欲购钢笔头一枝。亦不可得。此种钱币。非可以他种钱币兑换。其取得只有一法。往素识之商店内工作。因劳动报酬。受相当之钱币。若游惰而不嗜劳动。即无从购食。且常被拘禁。课以苦役。但与以相当之报酬。以便购食。若被禁仍不肯作役。即绝食以困之。余尝见少年在面包肆工作。制饼干、面包等物。殊令人惊叹不置。一日馀往村中少女之宿舍晚餐。有少年数辈同席。彬彬有礼。酬酢甚欢。彼中复有野球、网球、灯球等会。常与他派比击。馀见有自他市来者。与之击野球。虽在旁观。饶有兴趣。嗟乎。此小共和国。秩序整肃如此。足证明少年能作与成人同等之事业也。
尼亚瓦拉瀑布。
尼亚瓦拉(Niagara)之大瀑布。在合众国与坎拿大之交界处。逼近尼亚瓦拉市。折而流去。幅广有一英里四分之三。自一百六十尺之悬岩上。激流奔下。其飞下之水沫在夏日。映日光之彩色。空中如悬长虹。至冬日水烟飞溅。冻结成一大冰岩。其高几与瀑布相等。下有深潭。终年水深不涸。冰块逐流而下。渐至密集。结成冰原。计自深潭至下流。长数百码。连两岸冻结一坦平冰层。即俗称冰桥。游人往来其上。诚巨观也。
尼亚瓦拉瀑布之惨剧。
馀往尼亚瓦拉观瀑之数日前。曾出一惨事。闻当时游人往来冰桥之上如平时。忽冰解桥折。有老夫妇二人。携子一。坠落立于两大冰块上。逐流而去。虽向岸上之人呼救。奈岸边冰块甚多。舟不能下。无从援手。但下流数英里。尚有一桥。可分于桥上设法施救。于是游人飞奔至下流。立于桥上。投绳以待。其子先至。以手握绳。桥上有二三人。合力引之。因桥离水面。有一百六十尺。瞬息不能引上。此少年体重下压。握绳之力。不能与之相抗。脱手下沉。不复浮上。旋老夫妇二人亦至。夫先握绳。因绳力不能引上二人。乃欲以绳系其妻身。意在舍己救妻。奈水流甚急。老人又手笨。因此仍脱手而去。覆没于激流之下。哀哉此惨剧。遂从此闭幕矣。
少年团分队长之白负语。
坎拿大少年团之一分队长。适于此时。乘火车旅行至尼亚瓦拉。语其同行一人曰。 “斯时少年义勇兵。若有一人在此。定能救此三人。”其言可寻味也。
结绳法之功效。
英国少年团所习之结绳法。若在尼亚瓦拉。其功效当能显著。平时授少年以结绳法。人多以为乏味。殊不知在此时。非常得用。如前所述之惨事。若有一人知结绳法。断不至演成此惨剧。盖人自桥上投绳时。若将绳结成两圈。能使人足及身体伸入。少年之身得凭圈而上。谅不至再落水中。再者三人能知结绳要诀。早能将绳系于身上。又何至覆没于无情之流水哉。
霸法罗之少年义勇兵。
霸法罗(Buffalo)市。在绮丽(Erie)湖岸。尼亚瓦拉湖。实发源于此。霸法罗者。水井之名称也。在昔此处盛行猎牛之风。故以此名。今则为华丽之街衢。不复见以往之陈迹矣。该市商工业极其发达。少年团设置多处。馀在此处见少年义勇兵。有四千人。其有一端。使吾人生异感者。即此地少年义勇兵。毫无军队的训练。但习种种作业。又为此地少年义勇兵之特色。彼等于手车上。装置无线电话。能于五英里之间。完全通信。并闻其机械多系彼等少年自造。殊令人惊服。次演应急手段。乃系一少年。救一为火(或煤气)烁倒之人。时少年以一素巾。掩其口鼻。背负伤者。另以一素巾。坚札伤者两腕。巳首伸入其中。如是背负伤者。出入其中四次。吾人对于此种救助法。真无隙可言也。
盲少年义勇兵。
馀来路斯维耳(Lovisville)。时少年义勇之操演。极一时之盛况。其中令馀饶有奇趣者。乃为盲少年义勇兵之一队。彼一队之中。虽有略能办物者。然大部分为盲目少年。彼等习木工、细工、编物、打字等作业。圆转自如。实出人意外。故彼等目虽不自由。而为少年义勇兵。资格尚优。吾人于事实上。可为立证。彼等虽现处不幸之境遇。未尝稍自失望。仍尽一己之所能。排除一切困难。且有不屈之勇气。使人不得不由衷敬服也。
本译文与其原文有分别的版权许可。译文版权状况仅适用于本版本。
原文 |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41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
译文 |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匿名别名作品发表起95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韩国、新西兰、两岸四地、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