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司笔记 (四库全书本)/卷14
左司笔记卷之十四
常平
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记曰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
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㓙早水溢民无
菜色是以成周之制县都各有委积以御天灾管仲行之
齐而齐霸〈管仲相桓公请定平凖轻重之权使万室之邑必有万锺之藏千室之邑必有千锺之藏〉李
悝行之魏而魏富〈魏文侯相李悝行贱籴之法上熟止籴三而舍一中熟籴二下熟籴一小饥则〉
〈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务大熟之所敛而籴之也〉汉有常平之名〈汉宣〉
〈帝时大司农中亟耿寿昌请立常平仓后显汉宗永平五年作常满仓〉晋有平籴之法〈晋武帝泰〉
〈始二年立中籴法〉北齐有富人之号〈北齐清河中令诸州郡别制富人仓〉隋唐有义
仓社仓之称〈隋文帝闲皇中置常平监又立义仓社仓唐因之〉古之圣主莫不贵
粟重农豫筹积贮俾四海之内有傋无患此诚王者之急
务也序常平第十四
常平仓米縂六百一十七万三千九百五十石
谷縂一千二百一十八万七千八百六十八石
直𨽾常平仓米二十三万七千五百石〈共一百四十州县〉
谷一百五十三万七千九百石
奉天常平仓米六千二百石〈共九州县〉
谷一万七千九百七石
江宁常平仓米五十二万七千三百石〈共五十三州县〉
谷六十二万二千八百三十七石
安徽常平仓米九十七万七千四百百〈共六十州县〉
谷六十九万二千六百九十八石
浙江常平仓米十六万七千六百石〈共七十七州县〉
谷三十八万七千五百四十八石
山东常平仓米二十三万四千八百石〈共一百四州县〉
谷一百七十万四千三十𠤎石
山西常平仓米二十五万二千八百五十石〈共九十七州县〉
谷二十六万一千二百九十二石
河南常平仓米二十五万五千六百石〈共一百六州县〉
谷一百二十万八千三百六千六石
陜西常平仓米六千一百石〈延安汉中二府四千五百石四安庆翔二府一千六〉
〈百石共五十八州县〉
谷五千二十二石
甘肃常平仓米七万六千石〈共三十七州县〉
谷七万六千六百九十七石
湖北常平仓米五十万五千七百石〈共六千州县〉
谷六十二万九千一百一十五石
湖南常平仓米三十八万七千八百石〈共六十三州县〉
谷四十七万七千八百八十二石
江西常平仓米九十七万一百石〈共七十七州县〉
谷一百六十六万八千石
福建常平仓米三十六万一十四百石〈共六十一州县〉
谷九十四万六千六百四十二石
四川常平仓米十二万四千七百石〈共一百十五州县〉
谷三百五石
广东常平仓米六十九万七千九百石〈共八十六州县〉
谷一百三十七万二千三百八十四石
广西常平仓米十六万一千八百石〈共六十州县〉
谷四十五万六千二百七十六石
云南常平仓米十二万九千八百石〈共五十三州县〉
谷三十一万八千九百六石
贵州常平仓米七万二千四百石〈共三十九州县〉
谷一十八万四千三十四石
右康熙三十九年常平仓数
按汉贾谊云积贮者天下之大计也鼂错六尧禹
有九年之水汤有三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蓄
积多而傋先具也宋司马光云常平三代圣王之
遗法后之所以隳废者由官吏不得其人非法之
失也然则上之所令亦视下之所行何如耳余尝
考周官荒政凡十有二品〈周礼荒政一曰散利二曰薄政三曰缓刑四曰〉
〈勉力五曰合禁六曰去几七曰青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昏十有一曰橐思神十有二曰除〉
〈盗贼〉后世遂更为常平之法而其闲隋之文帝唐之
太宗宋之太祖皆承中原扳荡之馀亲见灾伤饥
馑之苦故其行之也至断而虑之也至周然更数
十年朝廷清晏兆姓荒佚而其法未有不毙者西
汉之世宣帝始置常平而成帝以后号为安乐俗
奢侈不以畜聚为意至王荂时青徐地人相食雒
阳以东米石二千乃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
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
食重为烦扰流民入阅者数十万人置养赡宫以
廪之吏盗其廪饥死者什七八东汉之世显宗复
置常平立粟市及其后长安李郭之难献帝出太
仓米豆为饥民作麋而死者愈多此汉法之所以
毙也〈后汉当时长安城中谷一斛五十万豆变二十万人相食淡白骨盈积帝使侍御史侯汶〉
〈作糜分布而无者愈多帝于是疑有司盗其粮廪乃亲于御前自加饬给钱者人相泣曰今站得耳〉
隋唐以后皆兼行常平社义三法开皇初朝庭以
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傋仿汉法置常平官〈隋书陕州〉
〈置常平仓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又凿渠引渭水曰广通渠转运〉
〈通利关内赖之〉然其利止关内诸州也及立义仓法〈隋书义仓〉
〈法以秋获之日随其所得劝课出粟及受上户不过一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于当社迁〉
〈仓窖贮之即委社司执帐检校每年收积勿使损败若当社有饥即以此谷赈给自是诸州诸时委〉
〈积〉然后天下连大水旱民赖以不死而是时义仓
之贮在人闲者亦多有费损焉〈开皇十五年诏曰本置义仓止防水〉
〈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赀损于后乏绝令北境诸州斩有义仓杂种幷纳本州〉唐贞观
之制略有异同〈唐志常平仓法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湿之地粟藏五年米藏三年〉
〈社食法以赈给不足则徒民就食诸州义仓法诏𤱔税二斥粟麦杭稻随土地所宜宽乡敛以所种〉
〈挟乡据青苗薄而皆之〉高宗后常平法坏垂三十年有司又
稍假义仓以给军兴他费至神龙中略尽德宗初
复置常平轻重本钱〈唐志天下常年仓皆置库畜本钱上至百万缗下至十万〉
〈缗积米粟布帛丝麻贵则下买而出钱则加估西收之又收诸道商价税以赡常平本钱〉贞元
中宰相陆贽言顷师旅亟兴官司所储唯给军食
㐫荒不遑赈𢯦人小乏则取息利大乏则鬻田庐
是唐之中叶而常平废矣米初置夫下常平仓〈宋史〉
〈乾德三年京畿大获分遣使臣于四城门置场增价以籴粟岁饥即下其直予民景德三年京东西〉
〈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皆立常平仓〉令转运使每州择清干官
主之三司无辄移用景祐后兵食匮乏乃令出常
平钱助三司军费寻亦耗竭嘉祐二年枢密使韩
琦请别置广惠仓〈初天下没入户绝田官自鬻之枢密使韩琦请留勿鬻幕人耕〉
〈收其租别为仓贮之以给郭内之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与常平转移法并行
天下苏轼知杭州日亦请宽减上供籴卖常平引
熙宁之事为鉴〈轼言熙宁灾伤天旱米贵而沈起张靓之流不先事奏闻流殍既和〉
〈然后朝廷知之始截江西上供米壹百二十三万石济之巡门裱米椢街散粥终不能救既而继以〉
〈疫疾本路死者五十馀万人〉及王安石行青苗新法颛为国家
牟利而常平又废矣夫义社之法固以救常平之
弊而变通之者而长孙平用之于隋〈隋书闬皇五年用长生平〉
〈言令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戴胄用之于唐〈唐书贞观中用尚书左承〉
〈戴胄言立义仓〉王琪贾黯独不能用之于宋〈宋史仁宗庆暦中王琪贾〉
〈黯等请复义仓诸路以赋税之外两重供输恐招盗贼黯又上奏力辨之而议终不行〉至渡
江后朱熹提举浙东始一行之建宁而其法立效
〈见朱子社仓法〉此亦斯民之幸与不幸耳元明以来常平
之名未尝或废〈元志世祖置常平于路府立义仓于乡社明亦置预偹仓贮米一十〉
〈九万四千四百石〉而行之既久大抵名存而实废者岂非
有司之过与
又按本朝常平之设自康熙三十一年始也〈康熙二十〉
〈九年山东巡抚佛伦以本年前粮尽行蠲免请令民每𤱔输谷三合收贮常平仓从之而各省直通〉
〈行之例则在三十一年正月〉我
皇上以西安突侵之日岁谷不登万姓流离四方靡
骋赈贷之法止可权宜于一时而积贮之策乃可
永垂于百世于是集九卿廷议依直𨽾山西二省
巡抚所请大州县存贮五千石中州县存贮四千
石小州县存贮三千石诏谕天下仿而行之〈三十一年〉
〈九乡议常平仓事例一后秀纳米二百石准作监生廪增附生有差一纳米二百石准纪录一次一〉
〈富民纳米二百石准给九品顶带荣身〉五月麦有秋复
敕下各直省督抚令州县徫所官员劝导属内士民
量力输助〈三十一年五月二日上谕大学士伊桑阿等积贮米谷最为要务倘能实有〉
〈盖藏则虽遘㐫荒必不至于饥馁但小民不知储善每于丰稔之年恣意縻费一遇歉岁即坐不止〉
〈今正值麦石收获之时应行各议地方官劝谕百姓令各户量力捐输积贮议州县官以输纳之人〉
〈姓名数目详记册籍其秋米收获以后亦依此例举行不数年闲谷米充裕纵使岁偶不登何至闻〉
〈闲艰于妆食〉立夏秋贷谷之法〈许春月贷谷乏之民秋月照数价还〉定收
掌处分之条〈令有司于城市乡村适中之处酌量设仓几所公举士民内诚实可任者〉
〈几人交付管理毋致邑烂仍听地方官员不时稽察遇藨举时于事靖内注明输劝有法字样方准〉
〈荐举如贷谷偿谷之时不肖官员混行抑勤多收事発即时私派钱粮例处分若有官员侵蚀等毙〉
〈照亏空正项钱粮例处分〉其后各省常平之籍以次报部较之
杜佑通典所载唐天保阁内等十道常平縂目宋
史治平中常平入数殆有过焉〈通典唐常平縂四百六十万二千二〉
〈百二十石米治平中常平入五十万一千四十八石〉而我
皇上轸念农桑无日不以爱养元元为念比岁海内
豊稔又
诏民闲广筹积贮之计以傋水旱〈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上谕户〉
〈部国家要务莫如贵粟重农朕宵旰图治念切民生惟期年谷顺成积贮饶俗于以休养黎元成登〉
〈乐利今闻直𨽾各省雨泽以时秋成大孰当此丰收之时正当以饥馑为念诚恐岁稔谷贱小民罔〉
〈知受借妆米狼戾遂致家无储蓄一遇㱑歉以致佌离该督抚严饬地方有司劝谕民闲樽节繁费〉
〈加意积贮务使盖藏有馀闾阎充裕以副朕重农敦本受养元元至意〉务使都邑有
盖藏之饶兆庶无后之患可见
圣爱民之意其规摹区化至深且远矣然昔之常平
皆官自出钱买谷而义仓社仓则民所自输之谷
今之常平殆兼有常平义社之法通其义而行之
者也常平之粟皆藏于州县无事之日百姓不敢
过而问之其中一二畏法之吏不过守其封𫔎逓
相传授一旦有灾皆化为浮埃聚壤而不可食至
于不肖有司每视常平为闲旷无用之物上不属
官下不属民恣意擅取国家虽有知府岁终盘查
之例〈定例每年本府盘查州县出具印结报部〉又有上司赔补之例〈三十〉
〈九年九卿会议凡系下属亏空者贵其年终保题上司赔祢〉而扶同隐匿奸弊丛生
每年一至州县止素一岁之陋规幷未亲视仓库
若有㐫年将何赒赡彼唐宋之计假常平
以赡军用而惠尚不至于民况饱有司之溪壑乎
此常平之毙一也且州县之灾不至大饥不敢闻
之府即大饥矣亦必请之府府请之司道督抚达
之数月得请而后奉行则民之饥而死者已众散
赈之日不过市井近郭之民以至僧道乞匃得以
少济其困至于深山长谷有远至数十里百里以
上者必不能以灾疫孱弱之身扶老携幼匍匐受
赈于城府之内欲如隋法给以牛驴就食而势复
有所不能〈隋书文帝时买牛驴六千馀头分给尤贫者令往关东就食〉天下近郭
之民少而乡井之民多则民之饥而死者且过半
矣此常平之毙二也康熙二十八年湖广道御史
李时谦请复行义仓〈令民每岁每𤱔另入毂五合以偹㓙灾九乡以增泒五合〉
〈之粮恐反累民议不行〉三十九年刑科给事中汤右曾请调
邻近廉能道府盘查常平又请各乡里闲仿朱熹
社仓遗意少变通之而部议以两案各有定例皆
不准行嗟乎天灾水半圣代不免使天下之有司
周知疾苦而豫为之备则我 国家万世苍生之
福矣
〈附录〉朱子社仓法
宋淳熙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敕中书门下省尚
书省送到户部状准淳熙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尚书省送到宣教郎直秘阁新提举两浙东路常
平茶监公事朱熹刘子奏臣所居建宁府崇安县
开耀乡有社仓一所系昨乾道四年乡民艰食本府
给到常平米六百石委臣与本乡土居朝奉郎刘
如愚同共赈贷至冬收到元米次年夏闲本府复
令依旧贷与人户冬闲纳还臣等申府措置每石
量收息米二斗自后逐年依此敛散或遇小歉即
蠲其息之半天饥即尽蠲之至今十有四年量支
息米造成仓廒三闲收贮已将元米六百石纳还
本府其见管三千一百石并是累年人户纳到息
米己申本府照会将米依前敛散更不收息每石
只收耗米三升系臣与本乡土居官及士人数人
同共掌管过敛散时即申府差县官一员监视出
纳以此之故一编四五十里之闲虽过㐫年人不
阙食窃谓其法可以推广行之他霆而法令无文
人情难强妄意欲乞圣慈特依义役体例行下诸
路州军晓谕人户有愿依此置立社仓者州县量
支常平米斛责与本乡出等人户主执敛散每石
收息二斗仍差本乡土居官员士人有行义者与
本县官同共出纳收到息米十倍本米之数即送
元米还官却将息米敛收每石止收耗米三升其
有富家情愿出米作本者亦从其便息米及数亦
与拨还如有乡土风俗不同者更许随宜立约申
官遵守实为久远之利其不愿置立去处官司不
得抑勒则亦不至骚扰此皆今日之言虽无所济
于目前之急然实公私储蓄预偹久远之计及今
敛岁施行人心愿从者众伙望圣慈详察特赐施
行取进止三省同奉圣旨令户部看详闻奏本部
今检凖绍兴重修常平免役令下项诸州常平钱
谷及场务钱不足申提举司道一路之数移用仍
听互相兑便支拨诸义仓附常平仓监专募管敖
屋以转运司仓充其积藏而应兑换者凖常平法
〈无转运司仓处拨充常平物〉诸义仓计夏秋正税〈无正税谷处物帛之类折〉
〈为谷者凖此〉每一斗别纳五合〈应丰熟计一县九分以上即纳一弁〉同正
税为一钞不收头子脚乘钱及耗限一日先次交
入本仓〈出剩通正税候盘量毕亦限一日据数纽揆〉即正税不及一斗
幷本户放税二分以上及孤贫不济者免纳诸义
仓谷惟充赈终不得他用县过灾伤当职官体量
自第四等以下阙食戸给散若放税七分以上通
第三等给并预申提举司审度行讫奏诸灾伤计
一县放税七分以上第四等以下户乏种食者虽
旧有欠阁下以月分听结保贷借即谷不堪充种
子者纽直以钱各成贯石纳限一年随税纳仍免
息州预以应支数保明申提举司行讫申尚书户
部〈虽计一县放税不及七分而本户放税及七分者凖此〉本部看详欲行下
诸路提举司遍下本路诸州县晓示任从民便如
愿依上件施行仰本乡土居或寄居官员有行义
者具状赴本州县自陈量于义仓米内支拨其敛
散之事与本乡耆老公共措置州县并不须干预
抑勒仍仰提举司类聚具申听候朝廷指挥奏闻
事十二月二十二日三省同奉圣旨依户部看详
到事理施行奉敕如右牒到奉行
社仓事目
一逐年十二月分委诸部社首保正副将旧保簿
重行编排其闲有停藏逃军及作过无行止之人
隐匿在内仰社首队长觉察申保尉司追捉解县
根究其引致之家亦乞一例断罪次年三月内将
所排保簿赴乡官交纳乡官点检如有漏落及妄
有增添一户一口不实即许人吿审实申县乞行
根治如无欺弊即将其簿纽筭人口指定米数大
人若干小儿减半候支贷日将人户请米状拖对
批填监官依状支散
一逐年五月下旬新陈未接之时预于四月上旬
申府乞依例给贷仍乞选差本县清强官一员人
吏一名斗子一名前来与乡官同共支贷一申府
差官讫一面出榜排定日分分都友散〈先远后近一日一都〉
晓示人户〈产钱六百以上及自有可营运衣食不阙不得请贷〉各依日限具
状〈状内开说大人小儿口数〉结保〈每十人结为一保逓相保委如保内逃亡之人同保均偹〉
〈取保十人以下不成保不支〉正身赴仓请米仍仰社首保正副
队长大保长并各赴仓识认面目照对保薄如无
伪冒重叠即与签押保明〈其社首保正等人不保而掌主保明者听〉其
日监官同乡官入仓据状依次支散其保民不实
别有情弊者许人吿首随事施行其馀即不得妄
有邀阻如人户不愿请贷亦不得妄有抑勒
一收支米用淳熙七年十二月本府给到新漆黑
官桶及官斗〈每桶受米五省半〉仰斗子依公平量其监官
乡官人从逐厅只许两人入中门其馀并在门外
不得近前挨拶搀夺人户所请米斛如违许被扰
人当厅吿覆重作施行
一丰年如遇人户请贷官米即开两仓存留一仓
若遇饥歉则开第三仓专赈贷深山穷谷耕田之
民庶几丰荒赈贷有节
一人户所贷官米至冬纳还〈不待过十一月下旬〉先于十月
上旬定日申府乞依例差官将带吏斗前来公共
受纳两平交量旧例每石收耗米二斗今更不收
上件耗米又虑仓廒折阅无所从出每石量收三
升凖偹折阅及支吏斗等人饭米其米正行附暦
收支申府差官讫即一面出榜排定日分分都交
纳〈先近后远一日一都〉仰社首队长吿报保头保头吿报人
户逓相紏率造一色干硬糙米具状〈同保共为一状未足不得〉
〈交纳如保内有人逃亡即同保均偹纳足〉赴仓交纳监官乡官吏斗等
人至日赴仓受纳不得妄有阻节及过数多取共
馀并依给米约束施行〈其牧米人吏斗子要知首尾次年夏支贷日不可差〉
换
一收支米讫逐日转上本县所给印暦事毕日具
縂数申府县照会
一每遇支散交纳日本县差到人吏一名斗子一
名杜仓筭交司一名仓子两名每名日支饭米一
斗〈约半月〉发遣裹足米六斗共计四石二斗县官人
从七名乡官人共一十石每名日支饭米五升〈十日〉
共计米八石五斗已共计米三十石二斗一年敢
支两次共用米六十石四斗逐年盖墙幷买稿荐
修补仓廒约米九石通计米六十九石四斗
一排保或某里第某都社首某人今同本都大保
长队长编排到都内人口数下项
甲户〈大人若干口小儿若干口居地名某处或产户开说产钱若干或白烟耕田开店〉
〈买卖土著外来系某年移来逐户开〉
馀开
右某等今编排到都内人户口数在前即无漏落及
增添一户一口不实如招人户陈首甘状解县断罪
谨状
年月日大保长姓名 押 状
队长姓名
保正副姓名
社首姓名
一请米状式某都第某保队长某人大保长某人
下某处地方保头某人等几人今逓相保委就社
仓借米每大人若干小儿减半候冬收日偹干硬
糙米每石量收耗米三升前来送纳保内一名走
失事故保内人情愿均偹取足不敢有违谨状
年月日保头姓名
甲户开名
大保长姓名
队长姓名
保长姓名
社首姓名
一社仓支贷交收米斛合系社首保正副报吿限
长保长队长保长吿报人户如阙队长许人户就
社仓陈说吿报社首依公差补如阙社首即申尉
司定差
一簿书锁钥乡官公共分掌其大项收支须监官
签押其馀零碎出纳即委乡官公共掌管务要均
平不得徇私容情别生奸弊
一如遇豊年人户不愿请贷至七八月而差戸愿
请者听
一仓内屋宇物件仰守仓人常切照管不得毁损
及借出他用如有损失乡官点检勒守仓人偹偿
如些小损坏逐时修整大段改造临时具因依申
府乞拨米斛
左司笔记卷之十四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