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常变通考/卷三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十九 常变通考
卷三十
作者:柳长源
1830年

丧礼[编辑]

《郑目录》:不忍言死,而言丧。丧者,弃亡之辞,若全存居于彼焉,已亡之耳。

初终[编辑]

〈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朱子曰:“君子,保其身,以没为终其事也。”

疾病条。本注:男子止之手〈士丧〉记文。

既绝条。附注:孙宣公《考证》:名奭,字宗古,博平人。位翰林学士,晩节勇退,始终全德。○刘氏云云出〈士丧〉记。唐本补注。

复条。本注:侍者【案】〈士丧礼〉,复用有司,今用侍者,盖仆隶之属。经衣【案】经,历也。衣,服之也。必取所尝服者,欲神识之也。左执领右执要出〈士丧〉记。前荣【案】荣,厦屋东西搏风。〈士丧礼〉,升自前东荣,是也。中霤朱子曰:“古人穴居,当士室中,开一窍取明,故谓之中霤。”○陈氏曰:“开其上,以漏光明,雨霤之,故名中霤。”○【案】此,即〈士丧礼〉所谓中屋也。从生时之号【案】〈士丧礼〉,复用死者之名,今用生时之号,如行第称号,是也。○附注:苏活苏,《韵会》作稣,死而更生曰稣。○刘氏云云唐本补注。复声止三也〈士丧礼〉疏。

立丧主《考证》:立字义,至司货上。○本注:承重承宗事之重。○附注:〈奔丧〉《礼记》篇名。○〈杂记〉《礼记》篇名。若子孙止拜宾《书仪》文。

易服条。本注:扱上衽徒跣出〈问丧〉。○《说文》:跣,足亲地也。诸子止再不食出〈间传〉。邻里止食之出〈问丧〉。○翠《说文》:青羽雀也。

治棺条。本注:油杉止次之《说文》:杉似松,而材良。○《尔雅》注:可为棺埋之不腐。○《讲录》:柏,侧柏也。○《辑览》:按《会成》,木工,谓柏之有油者曰油柏,无油者曰柴柏。以此观之,油杉,亦杉之有油者。土杉未详。或曰:“其土所产之杉。”虚檐高足葛庵曰:“恐以天板出夹板之外,以象屋檐,地板下设高足,以象屋础。”沥青明斋曰:“朱子,讳韦斋名松,谓松脂为沥青。”溶泻【案】溶,疑当作镕,谓镕化而注之也。炼熟熟,一本作热,误。七星板【案】七星板,古所无有,始见于《开元礼》,岂以备改敛改葬之节耶?秫灰,所以隔棺与七星板,使不贴著也。○还葬而无椁〈檀弓〉文。○杂书止琥珀《博物志》:千年为茯苓,又千年为琥珀。○附注:少蚌粉蜃灰也。《左传》注,烧蛤为灰。○少,疑小之误。○胡氏字伯量。朱门人。居南康建昌。朱子称其坚苦。著《四书衍说》。蔡氏兄弟节斋九峯。麻油《讲录》:胡麻油。○【案】胡麻谓黑荏,即清油也。彭止堂名龟年,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人。从朱张学。登进士,以待制宝谟阁致仕。谥忠肃。蚁房房,穴也。○刘氏云云唐本补注。即位止漆之〈檀弓〉注:椑谓杝棺亲尸者。疏:椑,漆之坚强,甓甓然也。岁一漆之者,每年一漆,示如未成也。寿器《考证》:生前豫作陵墓,曰寿陵,寿器之义,有自来。豫凶事《左传》:豫凶事,非礼也。掩圹《辑览》:圹,疑盖。灌于棺外一本作椁外。

僚友〈士丧〉疏:同官为僚,同志为友。

沐浴ㆍ袭ㆍ奠ㆍ为位ㆍ饭含[编辑]

执事者条。本注:箦《说文》:床栈。○【案】《尔雅》,箦谓之笫,〈士丧礼〉,床笫,是也。编细木为之。荐席《广韵》:稿曰荐,莞曰席。

陈袭衣条。本注:陈于堂东壁下【案】古者,袭在牖下,则陈衣于东房,今未卒袭,而徙尸于堂,故陈衣,皆于堂东壁。西领南上【案】取者在西,卑服在北。袍袄《手鉴》:袄,乌老切。○《丘仪》:袍袄有绵者。○明斋曰:“袍有絮长衣,袄有絮短衣。”汗衫《考证》:亲身之单衣。袴袜《韵会》:袴胫衣,袜足衣。○《备要》:袴有絮,或䌷或绵,单袴,或绵或布。袜二有絮。勒帛说见〈冠礼〉。或看作以勒帛裹肚,非是。裹肚《手鉴》:裹,包也。肚,腹也。○颐庵曰:“即俗之小贴里。”○附注:君锦冒以下,〈丧大记〉文。○刘氏云云《书仪》文。○唐本,此以下,补注。人死不冠〈士丧〉疏:生时,男子冠,妇人笄。今死,妇人不笄,男子亦不冠。《家语》云:“孔子之丧,袭而冠者。”《家语》,王肃之增改,不可依用也。安帖唐本作妥帖。暖帽当时俗制。今不可考。○幎目云云【案】此,以〈士丧礼〉经及注疏,互缀成文。

沐浴濯发曰沐,洒身曰浴。○本注:陈于西壁下〈士丧礼〉:西阶下。【案】《书仪》始用钱。汰也。谓洗米也。《字汇》:小盂。沐巾用以拭发者。

乃沐浴条。本注:汤【案】古者,君大夫士,皆淅饭含之米,取其潘以为沐,而此云汤,岂只用水欤?干也。《韵会》:指取物。抗衾《讲录》:抗衾,非高举也。暂举其衾,而人在衾外,拭之。

〈士丧〉注:衣之也。疏:以衣著尸。○【案】此谓始袭也。所以急于蔽体,而先设袍袄之类。下文卒袭,正是袭之事也。○本注:悉去止新衣《辑览》:既置深衣袍袄之类,而曰易以新衣,文似倒叠。且沐浴时,岂未去病时衣乎?○【案】去,谓去而不用,非谓至此始脱去也。

徙尸条。本注:卑幼《考证》:指卑幼之丧。各于室中间【案】各于其所居之室中间。馀言止放此【案】下凡言堂处,皆卑幼之丧,于室中也。

设奠条。本注:脯〈士冠〉疏:薄析曰脯,干肉也。《说文》:肉酱。○刘氏云云《书仪》文。○唐本补注《开元礼》唐开元中,命张说与诸学士撰定。说死,萧嵩继成之。除也。

主人以下条。本注:稿《考证》:禾茎为稿,编稿曰苫。此不编,故但曰稿。席荐《考证》:或荐或席,以服之轻重。别设帏止内外【案】内外,谓堂之内外。自主人至婢妾之位,夹尸床东西在堂之中,为内,异姓亲丈夫妇人位于堂之近南,为外。设帏,当异姓为位之北,横施之。帷外【案】帷,即帏也。下同。以服为行《书仪》:以服之精粗为序。○内丧同姓异姓【案】此恐夫党为同姓,亲党为异姓。

饭含条。本注:匙【案】此不言用何物,今俗用柳木为之,未知何所本。〈士丧礼〉,用柶,柶状如匕,以角为之。见〈士冠〉注。彻枕《讲录》:欲其开口也。少取也。

侍者条。附注:三称〈士丧礼〉:爵弁服皮弁服褖衣。○〈杂记〉疏:称,数也。五称七称九称并见〈杂记〉。小敛止十九称出〈士丧礼〉。大敛止百称出〈丧大记〉。〈士丧〉注:襚之言,遗也。衣被曰襚。○子羔高柴字。衣三称据〈杂记〉,三当为五。公西赤公西氏,赤名。士袭九称《考证》:士,公字之误。人死斯恶之〈檀弓〉:子游曰:“人死,斯恶之矣。故制绞衾,设蒌翣,为使人勿恶也。”古人止庙中《周礼》:遗衣服藏焉。将祭祀,则各以其服授尸。无谓《史记》注:犹言不足道。《韵会》:庇或作芘,荫也。○一用一犹一切也。

灵座ㆍ魂帛ㆍ铭旌[编辑]

置灵座条。本注:椸〈内则〉楎椸疏:植曰楎,横曰椸。设香炉止卓子上【案】此与袭奠,两设之,又炉合酒果,并设一卓,可疑。见本章。设栉颒奉养之具颒,靧同。○【案】此,即〈士丧〉记所谓燕养馈羞汤沐之馔也。设之于下室。古人有正寝有燕寝,燕寝,即下室也。设神席于正寝之室西南隅,朝夕设奠,以依神,设供养之事于下室,馈朝夕食,以象生。温公,以今人无燕寝,故但设于灵座前,所以从简也。○令式宋丧葬令。用束帛止遗意〈士虞〉记疏:大夫士,无木主,以币主其神。辎輧《汉书》注:輧,车有衣蔽,无后辕者,谓之辎。○《释名》:輧,屏也,蔽也。訾相《国语》注:訾,量也,相,视也。鄙俚《说文》:俚,鄙俗也。○附注:三礼图【案】《隋》〈经籍志〉,有郑玄阮谌《三礼图》,《唐》〈艺文志〉,有夏侯仕朗张镒《三礼图》,《崇文总目》,有梁正《三礼图》。凡五家,此不知的指何书。画像【案】此谓重之画像也。朱子〈君臣服议〉,直领之制,其像见于《三礼图》,〈衣服图〉,亦谓之像。合时宜《书仪》:束帛依神,今且从俗。《韵会》:乃计切。滞也。○古人止庙中《周礼》司服大丧共其奠衣服注:今座上魂衣也。疏:守祧职云:“遗衣服藏焉。”郑云:“大敛之馀也。至祭时出,而陈于座上。”

立铭旌条。本注:柩〈曲礼〉: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生时所称谓行第称号。《韵会》:竿也。○司马温公云云【案】《书仪》,设跗立殡东,在既殡之后,而误引在此。○唐本补注。伞架《书仪》:如衣架。

不作佛事条。本注:七七日《考证》:七七齐,由七虞而起。眉山刘氏曰:“诸侯,七虞,春秋末,大夫僭用七虞之礼,而世俗,遂以亲亡后每七日,供佛饭僧,以为是日,于地府,见某王者,吁!古人七虞之设,乃如是哉!”百日《考证》:百日齐,亦因《开元礼》百日卒哭。饭僧程子曰:“天竺之人,重僧,见僧必饭之,因使作乐于前。”设道场《考证》:佛家,谓会处为道场。《华严经》,佛入菩提道场,始成正觉,设之者,立坛宇聚四众,是也。水陆大会佛经,水陆大会者,水死陆死之鬼,皆会供。天堂地狱《地藏经》注:天堂在须弥之上,地狱在铁围之内。锉烧舂磨吴氏曰:“刀锉火烧碓春碾磨,极言其苦之甚也。”波吒《楞严经》:有罪者,入寒冰地狱,波波吒吒罗罗。注:忍寒声也。《手鉴》:除发。虽鬼止治乎【案】治,一云绐之误。李舟《考证》:字公度,陇西人。有文学,俊辩,高志。以尚书郞被谗出,为刺史卒。《字汇》:以财媚人。滔滔朱子曰:“流而不反之意。”十王《辑览》:释氏所谓十王者,一曰秦广,二曰所江,三曰宋帝,四曰五官,五曰阎罗,六曰变成,七曰泰山,八曰平等,九曰都市,十曰转轮。

执友条。本注:主人止深衣【案】此,所以仿古主人未成服,吊者吉服之礼。下‘吊’章素服注,幞头衫带,皆以白生绢为之,则所以仿古之吊服也。出拜灵座【案】灵座在尸南,故云出拜。上香再拜【案】《丘仪》曰:“灵座前,上香再拜,则上香再拜,即出拜灵座之仪,非有两再拜也。”

小敛ㆍ袒ㆍ括发ㆍ免ㆍ髽ㆍ奠ㆍ代哭[编辑]

补注:以衣衾之数有多少,故有大小敛之名。

执事者条。本注:堂东壁下唐本,东下有北字。《说文》:重衣。【案】《书仪》曰:“绞,以细布或彩为之。”其下文曰:“布强难结,不若于两端各缀二绢带。”似谓力可办,则全以绢为之,不能辨,则缀绢于末也。然则彩,或是绢之误。○附注:半在止尸上《辑览》:〈大记〉注:小敛,十九称,不悉著于身。但取其方,故有领在下者。○【案】敛衣一半,铺在尸背。下文布绞衾衣,或颠或倒,但取正方者,是也。一半,覆之尸上。下文以馀衣掩尸,是也。【案】〈士丧礼〉,紟,大敛所用之单被也,小敛所不用,而此实通论大小敛,故并言之欤。小敛美者以下出〈士丧礼〉。○衣衾止朽肉谓朽于衣衾之内,不见流液也。

髺同。○本注:髻《汉书》注:一撮之髻,其魋如椎。○与紒通。竹木簪【案】簪,笄也。竹簪木簪也。〈丧服〉,为父箭笄,为母恶笄,是也。

迁袭奠【案】小敛床置尸南,则政是设灵之处。且以大敛时先迁灵座之文,观之,似当并迁灵座。

遂小敛条。本注:夹其两胫【案】人体,上丰下杀,故用衣夹之,取正方。未结以绞【案】此似谓未结当面之绞。若通身不结,则所裹衣衾,将必解散矣。《丘仪》,谓横直之绞皆未结,更详之。

主人主妇条。本注子于父母凭之以下出〈丧大记〉。

袒括发条。本注:斩衰止括发【案】此斩衰中,包母丧齐衰而言。○司马温公云云唐本,此条补注。袒者止肉袒〈士丧〉疏:袒,则露形。免者止露发【案】〈士丧〉注,始死,将齐衰者,素冠,至小敛,以免代冠。而免之制,布广一寸,自项交于额上,不足以韬发,故云。去冠梳冠见上笄礼。○《考证》:梳,非常著之物。尝见宋人咏美人春睡图诗:“云鬓半亸犀梳偃。”苏子瞻诗:“溪女笑时银栉低。”然则世俗,固以栉梳名首饰。○【案】《书仪》笄礼首饰注谓:“钗梳之类。”当时,以梳为首饰,可知。○附注:世俗以袭为小敛即上附注,高氏所谓,入棺为小敛,入棺在始袭之时,是也。此,所以无小敛变服一节也。在《礼》云云【案】此有被发之文,盖参以《书仪》也。诣殡东面〈奔丧〉:殡东西面。

还迁尸床于堂中补注:连床,迁尸于堂中,安于向所置袭床处。○《讲录》:还,主人以下,自别室,还于其位。

大敛[编辑]

厥明条。本注:《礼》曰止礼也出〈问丧〉。阴阳拘忌《考证》:阴阳家,时日不利之类。

执事者条。附注:大敛衣多止坚之急【案】小敛布绞,亦析其末,而此云尔者,小敛析其末,大敛通析之。盖大敛衣多,非析,末可紧绞。故尽析全幅,而用之也。○小敛衣数自天子达奠卑,皆十九称。

举棺止少西【案】此仿古西阶之意。且设灵床于其东,则棺柩与灵床东西对设,而复设灵座于故处,则正当棺柩灵床之前中,如品字倒写样矣。○本注:凳《备要》:即俗所谓块木,长准棺之广,足高三四寸,所以承棺者。○周人止西阶上〈檀弓〉文。

乃大敛条。本注:掩首结绞【案】小敛未掩未结者,至是,方掩而结之,非指大敛之绞。彻床《丘仪》:彻大敛床。○古者止涂之【案】〈士丧礼〉,以木覆而涂之,《书仪》,垒墼涂殡,盖后来之制也。墼,音击,未烧塼也。

设灵床【案】此,所以设灵寝也。古人,寝卧于床,故此以象焉。

乃设奠【案】此,虽连上灵床之文,而设之,实于灵座。

成服[编辑]

各服其服止朝哭《考证》:即朝夕哭也。○【案】礼,因朝哭而成服,即彻大敛奠,设朝奠。《家礼》‘朝奠’章,实承此朝哭之文而缘中间并列五服,遂至文势隔断,有若成服之日,阙奠及上食之节,读者察焉,可也。相吊如仪出《开元礼》。

斩衰【案】衰,胸前衰也。斩布作衰。斩取痛甚之意,衰取哀摧之意,衣亦总号为衰。故曰斩衰。○本注:不缉不加箴功。《语录解》:贯刺之。《说文》:重也。合也。材料也。纵缝【案】纵,直也。〈檀弓〉,冠缩缝疏,丧冠直缝,与吉冠相反。有子麻即〈丧服〉传所谓,麻之有蕡者。○粗麻《书仪》:麤麻。大袖长裙制见‘居家杂仪’章,此用布为异。盖头见上‘居家杂仪’‘宫室’条,此亦用布为异。竹钗即‘小敛’章所谓竹簪也。○附注:周制立适〈檀弓〉注:《周礼》,适子死,立适孙为后。今大宗止为后【案】宋制,诸适子死,无兄弟,则适孙承重,封袭传爵,不以适庶。其意,谓适子死,有兄弟,则兄弟传重,而适孙不得承重,故其袭爵,不以适庶有间。此为不立适,各得为后也。赐民止后爵《汉书》:文帝建太子,因赐天下代父后者,爵一级。○《通典》唐杜佑撰。〈丧服〉记〈丧服〉,《仪礼》篇名,篇下有记,不知何人作。中折折,《韵会》,叠也。○《讲录》:犹言中折。两相向外【案】〈丧服〉记疏曰:“辟领,两相向外,各广四寸。一相阔与辟领八寸,两之,总一尺六寸。”其曰两相一相,犹言两偏一偏也。亦作厢,义取室东西厢。阔中〈丧服〉记疏:辟领,两相向外,各广四寸,则当身缝中央,总阔八寸。加辟领止倍之【案】记注云:“衣,自领至腰二尺二寸,倍之四尺四寸。”加辟领八寸者,皆据一相而言,而又倍之者,通两相各五尺二寸而言。故曰:“用布一丈四寸。”若只谓倍八寸,而用布一尺六寸,则恐未然。古者止异制【案】〈丧服〉疏,吉凶同服,此云异制者,只以辟领而言。分作三条《讲录》:分作阔四寸者三,二施前阔中,一又作长八寸者二,以施后阔中,则是所谓适足无馀欠也。○菲屦【案】菲,即屦之异名。《仪礼》注无菲屦。○女子子〈丧服〉注:女子子者,子女也。别于男子。衰如止之制【案】既曰:“衰如男子。”则其制当悉同。其异者,注中已言之,不言者,如男子,可知。《丧服图式》谓:“负版辟领衰,并同男子。”未知裳用十二幅【案】〈丧服〉疏,下如深衣者,六幅破为十二,而杨氏云:“然未详。”丈夫止首绖不变【案】男子,既卒哭,首绖腰带俱变,却云首绖不变,恐误。○〈丧服〉传子夏作。〈丧问〉《礼记》篇名。子夫人子,世子及诸公子,夫人,诸侯适妻。世妇内命妇。姑在止长子杖〈小记〉文。〈丧服小记〉《礼记》篇名。○刘氏云云唐本,此条及下条,补注。其以八十缕《书仪》:其经,以八十缕。衰裳记《辑览》:〈丧服〉记,有衰裳制度,故云。有幅三袧有〈丧服〉记疏作云。二七十四当为句。辟积《韵会》:襞𫌀,衣间蹙也。通作积。相如赋注,今之裙襵,〈士冠〉注,积犹辟,辟蹙其腰中。三处属之〈丧服〉记疏:三处屈之。又《礼》云云【案】此云缉向外,则所以言衣制不可连上裳制看。○《三家礼》张南轩,采程张司马说,为《三家礼范》。斩衰苴竹杖云云以下,并〈丧服〉疏,而此云《三家礼》,盖《三家礼》引之。朱子曰:“渍也。”○长子塾字受之。继体继己,而当先祖之正体。

齐衰条。本注:妇人服同斩衰【案】同者,谓大袖长裙盖头头𢄼也。缉边,则异,钗用木,亦异。‘小敛’章木簪,是也。士之庶子【案】〈丧服〉,大夫以上尊,故庶子压于父,而不得伸,惟士卑无压,故庶子为母,如众人。《家礼》,无尊降,则士之二字,当为衍。为父后则降服缌。○附注:补服《通解续》,有丧服补篇。祖父止后者【案】父卒为祖母,已见本注,而复引此文,为衍。所后止子也唐本,有“据先生《仪礼经传》‘补服’条修,次一条于‘齐衰杖期’条复出,当考”二十四字。○【案】此父卒为母,下是父在为母,恐非复出。○刘氏云云唐本,此以下,补注。桐者言同云云出〈丧服〉疏。

杖期条。本注:服制同上缉其旁及下际,与上同也。以下,皆然。适孙止祖母【案】《家礼》,从时制,父在为母三年,则祖在为祖母,亦宜同,而此却在杖期者,盖制令只言父在为母三年,而不言父卒祖在为祖母三年。其所言者,不敢违,而其所不言者,自依古礼,以为复古之渐欤?○附注:为所后止若子《讲录》:言所后父在为所后母杖期。○【案】此以先生定论而附,见古礼,则恐亦当有父在为母一条。祖父止祖母《辑览》:本注,已有此文,而又言之者,主为人后者言。○【案】此恐是文字之未勘者。先生【案】此先生指勉斋,下‘大功’条附注,据先生《仪礼》云云,亦同。补服条修【案】服补一篇,逐条修整,以补经之不备,故谓之补服条修。

不杖期条。本注:降服止为其子【案】此通为父后者,不三年,故云降欤。○附注:姊妹止为服此条差误。说见‘出嫁女为本宗服’章。○父母止不杖【案】〈杂记〉,父母在不杖不稽颡疏,不杖属父在,不稽颡属母在,此无不稽颡之文,而统言父母在,恐误。

大功条。本注:稍粗熟布即〈丧服〉疏,用功麤大者。○附注:当添止昆弟【案】此条在‘小功’章,当以小功为正。公叔木卫公叔文子之子。狄仪鲁人。鲁庄公止母也〈檀弓〉:齐谷王姬之丧,鲁庄公为之大功。或曰:“由鲁嫁故,曰为之服姊妹之服。”或曰:“外祖母也。故为之服。”注:谷当为告。王姬,周女,齐襄公之夫人,庄公,襄公女弟文姜子,当为舅之妻,非外祖母也。外祖母,又小功。〈檀弓〉《礼记》篇名。○刘氏云云【案】此合《语类》三条。沈存中以下,一条,伊川以下,又一条,今人齐衰以下,又一条。○唐本增注。沈存中名括,著《笔谈》。宋人。火麻布未详。疑指加煅治者。○一本,火作大。虔布《辑览》:虔州之布。○【案】朱子谓深衣用虔布。布帛止不鬻〈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

小功条。本注:稍熟细布即〈丧服〉疏,用功细小者。○附注:诸侯止妇也【案】《家礼》,无王侯礼,此条,恐不当添。

缌麻〈丧服〉疏:缌丝通。○本注:熟麻即《礼》所谓澡麻。士为庶母【案】既无尊降,此士字,亦衍。○附注:戴德《汉书》〈儒林传〉:字延君,与侄圣,同受礼于后苍,号大戴。宣帝时人。曹述初官博士。矜幼携养【案】服不过缌。当是三岁以后携养者。徐邈《晋书》:字野人,下帷读书,撰《五经音训》。姑幕人。王肃字子雍,魏人,撰《礼记尚书笺》。○刘氏云云亦《语类》。○唐本增注。斩衰唐本衰作齐。功缌不古制《书仪》:齐衰以下,布幞头,布襕衫,布带,大功以下,用绢为之,但以四脚,包头帕额,别其轻重而已。横布作襕【案】《集礼》,宋时,公服,曲领大袖,下施横襕。此横布作襕,亦谓下施横布为缘欤?

男为人后条。本注:未满未满,服之月数。已除则不复服《讲录》:在夫家,已除,则不更服其本服月数。○出则除之《讲录》:除夫党之服。○如众人《丧服图式》:与女子子适人者同。

成服日条。本注:朴马吴氏曰:“朴素之马。”布鞍《书仪》:布裹鞍辔。

设位止哭之《讲录》:在重服,不敢与五服之人,就位而哭。故别设位而哭之。○【案】此,或指家远不可往者。○问从母云云唐本,此以下三条,增注。吕与叔名大临,蓝田人。程张门人。○葛衫【案】《语类》有云:“丧服葛布极麤,非若今人之细也。”《集说》,又曰:“葬后换葛衫。”或当时因变麻服葛之文,而有用葛为衫之例欤?墨缞《左传》墨衰绖注:晋文公,未葬襄公,以凶服从戎,墨染其衰,而加绖。丧服之变于是始。○【案】宋时,自有俗制墨衰。说见下‘大祥’章假以出谒注。○沾醉《汉书》注:沾,湿,言其大醉也。○附注:心丧刘氏曰:“心丧者,身无衰麻之服,而心有哀戚之情也。”○唐本,此以下在增注上。前上元【案】唐高宗肃宗,并有上元年号。故高宗时上元,为前上元。武后上表武后表曰:“子之于母,慈爱特深,所以禽兽,犹能知母。三年在怀,理宜崇报。请父在为母终三年之服。”诏依行。○师心丧见〈檀弓〉。○今服制令宋朝礼律。○大项犹言大节目。○槩《韵会》:平斗斛木。式假【案】如今忌日给假之式。假宁格《辑览》:给假宁神之格式。非在职《讲录》:如今在军职之类。无服之殇《讲录》:有服之殇,自有其日数,故只举无服之殇。

朝夕哭ㆍ奠ㆍ上食[编辑]

朝奠条。本注:奉魂帛出就灵座补注:入灵床奉出也。○刘氏云云点缀《书仪》文。○唐本补注。阴阳止其亲出〈檀弓〉。罩子《韵会》:罩,陟教切。自上笼下。○《集说》:罩,用竹为格,白生绢为之。

夕奠条。本注:灵座补注:当作灵床。

哭无时《讲录》:犹言不限时。

朔日条。附注:凡丧止为主出〈奔丧〉。父殁止为主也同上。○《礼》疏止盛奠【案】月半不殷奠,乃〈士丧礼〉经文,非独疏说为然。○杨氏云云【案】‘初丧立丧主’条,指父死子为主,与此父在父为主之文,其事自不同。恐不必牵合,疑难。〈丧服小记〉止父为主【案】〈小记〉曰:“虞卒哭,夫若子主之,祔,则舅主之。”此言虞卒哭比祔为轻,故不以舅之尊主之,而其夫或其子主之,则正非以尊者为主也。今乃引以为义同,恐未然。

有新物条。刘氏云云【案】此条,当是补注,而唐本无标,更考。五谷《辑览》:稻黍稷麦菽。一应犹言一切。钱饰河西曰:“钱,当作锡。”○【案】钱,疑钿之误。《韵会》,钿,以宝饰器。

吊ㆍ奠ㆍ赙[编辑]

兄弟条。本注:白生绢。《韵会》:绢,缯也。丝厚而疏。○【案】此仿古之吊服也。○附注:横乌《讲录》:疑幞头。○《考证》:乌帽。

奠条。本注:有状即致奠状。别为文下文祝跪读祭文,是也。

赙条。本注:有状即致赙状。○【案】〈士丧礼〉书赗于方注曰:“方,版也。书赗奠赙赠之人名与其物于版。”此致奠致赙状,盖本于此也。○附注:徐穉字孺子,豫章人。陈蕃荐之,不就。蕃亢高,不接宾客,惟穉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负笈《辑览》:笈,箧也。负笈,谓自负也。《韵会》:浸润。《韵会》:墓道。汁米饭《讲录》:渍饭。《讲录》:犹酹也。○《字书》:餟同,祭酹也。留谒《汉书》注:谒若今之通名。○《考证》:留名刺在墓前。《左传》注:厚也

《续事始》:古未有纸,削竹以书姓名。故谓之刺。○本注:门状名纸【案】门状,取诣门谒状之义,名纸,取以纸书名之义。门状,略具请谒之辞,名纸,直书姓名,通谓之刺。礼物《讲录》:即香茶烛等物。

入哭条。本注:炷火【案】以虞祭炷火于香炉,推之,炷火,所以焚香,而《辑览》释为灯,恐未然。倾背《四声通解》:背,弃也,违也。入酹河西曰:“酹当作奠。”○【案】当时,误以奠为酹,而尽倾于地。此盖因俗耳。读奠赙状【案】〈士丧礼〉,主人之史读赗,此读奠赙状,亦本于此。○薨逝《魏仪》:诸王公大将军县亭侯以上有爵土者,依诸侯礼,称薨。捐馆【案】捐,弃也。不敢斥言其死,而言捐弃馆舍。《史记》,一朝捐馆舍。荣养犹言禄养。色养谓愉色以养之。王延,事亲色养。其辞止之式即贤阁令子侄孙违世等之式。○司马温公云云唐本,此条及下条,补注。升堂拜母后汉范式,与张邵为友,升堂拜母。问其所乏〈曲礼〉:吊丧不能赙,不问其所费。分导分掌指导。贫者止执綍〈檀弓〉注:助之以力。○《韵会》:綍,通作绋。引棺索也。负土《后汉书》:桓荣,少事九江朱普,普卒,荣负土成坟。○附注:胡先生《书仪》《名臣录》:胡瑗,字翼之,泰州人。为苏湖二州教授,学徒千数。官至太常博士判国子监,四方归之,庠舍不能容。○即安定先生撰《吉凶书仪》。展手策之《讲录》:如搊策之策。跪还《辑览》:还通作旋。抵捂《韵会》:斜相抵触。○宾不答拜【案】〈曲礼〉注曰:“宾不答拜,不自宾客也。”疏:“本为助执丧事,非行宾主之礼。”今此所解,或非本文之意。

闻丧ㆍ奔丧[编辑]

始闻丧条。本注:以哭答止问故【案】〈奔丧〉,既问故,又哭尽哀。

易服条。本注:白布衫【案】《书仪》曰:“古者,未成服,深衣,今从便。”盖当时,常服有皂衫凉衫之属,所谓白布衫者,即因其制,而以布为之欤?绳带《丘仪》:麻绳。

遂行条。本注:日行止夜行〈奔丧〉: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

再变服【案】〈奔丧〉,初变服,袒括发,至又哭三哭,犹袒括发,而《家礼》,所以再变服者,以有被发一节在括发之前也。○本注:亦如之【案】此谓如初变服,柩东西向坐,哭尽哀也。

后四日条。本注:宾至止如初【案】此谓如‘吊’章拜宾之礼也。盖《家礼》,初丧无拜宾,而至是,主人已成服故也。

为位不奠出〈奔丧〉。○本注:左右止如仪【案】此谓如丈夫柩东,妇人柩西,重服在前,轻服在后之位。

变服变,当作成。

齐衰以下条。本注:尊长止别室《书仪》:尊长之丧,为位于正堂,卑幼之丧,为位于别室。○择日止举哀《论衡》:辰日不哭,哭则重丧,今无敢者。辰日有丧,不问轻重,举家清谧,不敢发声以辞吊客。哭于本家齐衰以下闻丧,皆主在家者言。上文正堂别室,亦指本家言。

若奔丧条。本注:装办行装具也。齐衰止至门哭出〈奔丧〉,此下更有缌麻即位而哭一句。入门止成服【案】〈奔丧〉,有哭尽哀免麻又哭三哭之节,〈杂记〉云:“终其日数。”而此云入门诣柩前哭拜成服者,文略也。

若不奔丧条。本注:其间哀至则哭【案】《礼》哭无时,主子为父母,言之,此哀至则哭,更详之。○更考《书仪》,会哭除服下,无哀至则哭四字,有其闻丧至各哭固无常准十字。

治葬[编辑]

三月而葬条。本注:五服年月敕宋朝礼律。葬师相墓地者。弃捐不葬《释名》:葬不如礼曰埋,不得埋曰弃,不得其尸曰捐。《荀子》:太古薄葬,故不抇,今厚葬,故抇。注:发冢也。子游止者哉〈檀弓〉文。手足〈檀弓〉,手作首。廉范负丧《汉书》:范,字叔度,杜陵人。父遭乱死于蜀,范年十五,往迎父柩,船沉,俱溺,以救得免。明帝时,举茂才,迁蜀郡太守。郭平营墓《汉书》:平,家贫力学。亲死,不能葬,遂卖身富家,为佣觅钱,营墓,乡邦称之。举孝廉,官至大夫。○《书仪》,作郭原平。在《礼》止变服〈小记〉:久而不葬者,主丧者不除。延陵止合礼出〈檀弓〉。○嬴博,齐二邑名。○宅兆《孝经》注:宅,葬穴也。兆,茔域也。安厝《孝经》疏:厝,亦作措。○《说文》:措,置也。《说文》:垦田器。村落《说文》:落,居也。人所聚居,故谓村落。《说文》:烧瓦灶。音羔。○古者止卜筮龟曰卜,蓍曰筮。〈士丧礼〉,筮宅卜日。

茔域《说文》:茔,墓也。《广雅》:葬地也。后土《左传》: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注:土为群物主,故称后。○陈氏曰:“五行,独土神称后者。后,君也。位居中,统领四行,故称君。”○本注:掘穴《书仪》:掘兆。○《丘仪》:掘兆,掘地为兆域。《家礼》刻本,误以兆字为穴字,下文穿圹,方是掘穴。《广韵》:记也。执事止东上沙溪曰:“东上,未知何意。”○【案】东上,似以神所在为上。盖神位,设于中标之左故也。日子《讲录》:日,一日二日也。子,甲子乙丑也。○一说,子语辞。后艰〈士丧〉注:艰谓有非常若崩坏也。○附注:莅卜止筮者【案】〈士丧礼〉,卜宅用筮,卜日用卜。故莅卜宅者,曰命筮者,莅卜日者,曰莅卜。《书仪》,或卜或筮,惟其所用。故曰:“莅卜或命筮者。”《书仪》自注。

穿圹条。本注:凿隧止土室《书仪》:先凿埏道,深若干尺,然后旁穿窟室,以为圹。《韵会》:取乱切。掷也。○【案】此当以推纳之义看。古者止隧道《周礼》疏:天子有隧,诸侯以下有羡道。隧与羡异者,隧上有负土,羡无负土。○《国语》注:阙地通路曰隧。○附注:亡室令人刘氏。白水先生勉之之女。陈安卿《宋史》:名淳,漳州龙溪人。先生守漳,遂从学。先生每称为吾道得人。有《四书口义》。○《实纪》:学者,称北溪先生。人家墓圹云云唐本增注。此间陈家【案】考亭旧有陈氏,朱子与之卜邻。低卸《讲录》:卸,脱也。低卸,言山脚低下而脱露。光武止足矣《后汉书》:初作寿陵,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后代不知其处,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没意思《讲录》:没犹无也。李守约《实纪》:名闳祖,号䌹斋,光泽人。进士,官广东抚干。○《一统志》:父吕与朱子为友,三子从学,闳祖笃志精思,先生留之家塾。阴阳止启之《讲录》:阴阳家云宜浅葬,故易为发掘。许深许,语辞。○一说,许其深葬。兴化属福建路。漳泉二州名,亦属福建路。福州属福建路。

灰隔条。本注:炭末厚二三寸一本,寸作尺,误。拌匀《手鉴》:拌和也。○匀,均同。墙高止寸许《讲录》:墙,即四面薄板。【案】旋,逐旋也。旋下,言既下而筑之,既筑而又下,不一下也。四物石灰,细沙,黄土,炭末。亦以薄板隔之【案】此,所以隔炭末与三物者,下文旋抽近上者,是也。○速化之说【案】〈檀弓〉,死欲速朽。盖时人,有借此而为速化之说者。○问椁外云云【案】此是用椁之制,与上薄板灰隔之法,不同。○唐本,此条及下条,增注。《韵会》:通作籭。竹器,取麤去细。乳入犹言吻合也。生转去《讲录》:横生他转去。《抱朴子》晋葛洪撰。○《文献通考》:字穉川,丹阳句容人。元帝时,累召不起。止罗浮山,炼丹,著书,自号抱朴子,因以命书。范家范如圭家。○范如圭,建安人,韦斋执友。朱子,以父兄事之。念祖念德之父。书传犹言书籍。○生体《讲录》:生当作牲。取遣奠牲体,包以送葬。置物甚多指明器之属。不钉不用漆【案】〈檀弓〉,固棺用衽,〈丧大记〉,士盖不用漆,此所谓不钉不漆也。○附注:廖子晦名德明,号槎溪,南剑顺昌人。学释,得龟山书,大悟,遂师朱子。朱子,称其学有根据。有《槎溪集录》。籍溪先生《宋鉴》:胡宪。崇安人。安国从子。绍兴中,以乡贡入太学,与刘勉之,阴诵习伊洛之说。归故山,力田,奉亲。从游者,日众,号籍溪先生。○《朱子年谱》:先生十四岁孤,奉遗训,禀学于籍溪。法中《讲录》:宋朝法令中。不许用石椁《辑览》:按《通典》,唐制,诸葬不得以石为椁。不许石椁,自唐始。○【案】古者,天子柏椁,君松椁,石椁,自桓司马始。事见〈檀弓〉。

志石《说文》:志,记也。○本注:某君《讲录》:犹言范君陈君。某甫《讲录》:某,字也。甫,男子美称。字下书甫字。母氏《辑览》:氏上阙某字。某官姓名某封某氏退溪曰:“妇从夫职,言某封,则妻之意,自见。”无官止姓名【案】此谓不云某官,直书姓名。因夫子《通典》:唐制,文武官母妻,各视夫子之品。若夫子两人有官爵者,从高荫。字面书字之面。铁束束之《讲录》:上束字犹索也。近地面【案】埋志,在实土过半之后,未及三四尺之间,为近地面也。

造明器条。本注:准令《讲录》:准犹依也。三十事退溪曰:“事,犹介也。非谓车马各三十事,疑车马仆从,并三十事。”

苞条。本注:竹掩【案】掩,《书仪》,作掩耳。凡物之椭长者,名为耳。意掩不成器,而用竹为苴,如〈既夕〉记,苇苞三尺,一道编之之制欤。○刘氏云云唐本补注。〈既夕礼〉〈士丧礼〉下篇。〈既夕〉记:苇。〈既夕〉记:截。

筲条。刘氏云云唐本补注。容与止稷麦簋容斗二升,筲与此同。○【案】此〈既夕〉记注。其实皆瀹,〈既夕〉记文。○《说文》:瀹,渍也。注云止为敬〈檀弓〉:不以食道,食道亵,则不敬。《讲录》:沈同。

罂条。本注:甆器陶器,色白。○便房【案】便,侧也。穿圹侧为房。出《汉书》〈霍光传〉。

大轝《韵书》:轝,舁车。○本注:加伏兔止圆凿在到切。穿空也。○【案】伏兔,所以附两杠上当前后之中,其状,两头低下,以受铁钉,当背窿起,以穿圆凿,受小方床两柱外圆枘之入。盖穿孔不可于杠,故设此制也。伏兔,出《周礼》〈考工记〉辀人。圆枘《韵会》:刻木端,所以入凿。横扃【案】扃,所以贯鼎两耳者。故此横贯两柱之木,亦谓横扃。更加小扃【案】更用小木,作钉,关横扃两头出柱外者,令柱不得出外也。《韵会》:扎缠束也。通作扎。侧入切。竹格【案】格,庋架也。所以庋蕉亭帷幔者,以竹为之。以彩结之以彩缯结饰之,指流苏等而言。撮蕉亭【案】古人,以帷幕遮雨日者,亦名为亭。如武夷幔亭,西京赋旗亭,皆是也。意撮蕉亭,亦类此,而以状如撮蕉叶,而名之欤。流苏《辑览》:按考索《倦游录》,盘线绘绣之球,五彩错为之同心而下垂者,曰流苏。挚虞曰:“流苏,缉鸟尾而垂之,若流然,以其橤下垂,故曰苏。今俗谓绦头橤为苏。”吴都赋注,流苏者,五色羽饰帷四角而垂之。《韵会》:絓或作罣。古卖切。罥也。油单《讲录》:疑油芚之类。○附注:先人韦斋先生。名松,字乔年。有高志大节。从豫章学。官吏部郞。戊午,率同僚,极论和戎不便,出知饶州。年四十七卒。延平先生《实纪》:名侗,字愿仲,姓李氏,南剑州剑浦人。先生自谓:“见延平后,为学始就平实。”邓天启,尝称愿仲,如冰壶秋月,莹澈无瑕。

《说文》:棺羽饰。○本注:以木为筐【案】〈丧大记〉注,筐作匡,匡,即范也。《参同契》匡郭,是也。准格《丘仪》:准格者,依宋制也。

作主条。本注:趺坐板。身高尺二寸趺上,一尺八分。剡上止圆首《韵会》:剡,以冉切。○〈杂记〉:圭剡上。陈氏曰:“削杀其上。”○《丘仪》:削去两角,俾其首作圆形。勒前止判之《字汇》:勒,刊也,刻也。○《集礼》:头下一寸,锯深四分为颔,颔下分为二片。○【案】勒前为颔,谓寸之下,斜钜深四分,以受前四分上锐之入。故曰颔。陷中《丘仪》:颔下本身上,刻深四分。○【案】陷中,亦自寸下始刻,下距趺面三寸八分。下齐主身下端,与趺下底,齐也。圆径窍之圆,其径四分。居三寸六分之下自圆首,距窍中央,而计之。在陷中二寸六分之下。下距趺面七寸二分亦自趺之上面,距窍中央,而计之。在陷中三寸四分之上。○司马氏之制指共为一椟而言。○附注:朱子云云《辑览》:附注收入之际,合《语类》《大全》诸条为一,故上下文势,不衬合。○【案】伊川制至通中,一条,且如今人至大利害,一条,主式至未有考也,一条,今详至可通用,一条,自周尺以下,又一条。唐本,且如上有圈,以又曰起之,主式上亦然,今详以下无。主制一本,作古制,误。不消《讲录》:消,语辞,须同。仕后仕,一本作任,误。不中换了《讲录》:不可中间换其神主。不当作《辑览》:按《大全》,不当作下,自注云:“有官人,自作主不妨云云。”据此,朱子之意谓:“子孙无官,不必遽易祖先已作之主,但继此以往,当作牌子,而不作神主,有官者,自当作神主。”秀才本举人之称,如云秀士。东汉时,避光武讳,称茂才。程集程先生文集。温公图今卷首所载,尺式图也。程沙随名迥,字可久。登第,官上饶令,著《古易章句》。先生称博雅君子。声律高下吴氏曰:“声五声,律十二律,以律管之长短,和声之高下,毫厘不可差。”○唐本有增注一条,见本章。

迁柩ㆍ朝祖ㆍ陈器ㆍ祖奠[编辑]

迁柩〈既夕礼〉迁于祖注:迁,徙也。徙于祖,朝祖庙也。○本注:设馔如朝奠既云因朝奠,此一句,疑衍。古有启殡奠《开元礼》:前一日夕,备启奠,如大敛奠。启殡之日,祝诣殡南,三声噫嘻,乃曰:“谨以吉辰启殡。”内外哭尽哀。祝,以奠升设于柩东席上。○【案】《开元礼》,无朝祖,故有启奠。○附注:古礼止两变服【案】〈既夕〉疏曰:“启殡,亦见尸柩,故变,同小敛之节。丈夫当免,妇人当髽。小敛之时,斩衰,男子括发,齐衰以下,男子免,启殡之后,虽斩衰,亦免,而无括发。”据此,则启殡无括发,明矣。而杨氏说,如此,未知其何所据也。斜布巾朱子曰:“斜布,乃民间初丧,未成服时所用,既成服,去之。盖古者,免之遗制也。”帕头《韵会》:帕,普骂切。○《二仪实录》:帕,抹其额。

奉柩条。本注:设灵座及奠《讲录》:灵座设于柩西,奠设于柩与灵座之间。盖象止尊者出〈既夕〉注。○附注:辑敛止拄地〈丧大记〉注。○拄,《四声通解》,橕支也。○陈氏曰:“哭殡则杖,哀胜敬也。哭柩则辑杖,敬胜哀也。”○两楹间《大全》:《释宫》,堂之上,东西有楹,东西之中,曰两楹间。楹之设于前楣以下。

陈器条。本注:方相《周礼》注:方相,犹言放想,可畏怖之貌。冠服如道士《书仪》:道士所著,本中国之士服,其冠,与《三礼图》玄冠,颇相髣髴。○【案】道士,方外修炼者,能捕逐鬼物,拘囚龙蛇。故如其服。魌头《会通》:魌,音欺,鬼首也。今逐傩有魌首。《韵会》:共举。○刘氏云云唐本补注。鞋履《书仪》:上服无鞋履。今书不曾载【案】《家礼》,虽无上服,而翣之贵贱有数,上文准格二字,已言之。

晡时《韵会》:晡,奔模切。日加申时为晡。○本注:灵辰犹言吉日。

遣奠[编辑]

《周礼》疏:遣,送死者。故谓之送道之奠。

厥明条。本注:加楔《书仪》:以横木,楔柩足两傍,使不动摇。○附注:盥濯唐本,作锻濯。功布〈既夕〉疏:大功之布麤者。

设遣奠条。本注:馔如止有脯【案】既云如朝奠,则朝奠,自有脯醢,此有脯二字,恐衍。○附注:高氏礼《厚终礼》。灵輀《字书》:輀,丧车。○载谓升柩【案】以下,并《书仪》乃载下自注也。当附上条之下,而误在此。新组《书仪》,作新絙。絙通大索也。柩足两旁指柩近底处。

发引[编辑]

尊长条。本注:亲宾《书仪》:亲戚宾客。出郭【案】郭,外城也。主居城邑者言,故曰出郭。〈既夕礼〉,至邦门,是也。

涂中条。本注:每舍《周礼》注:舍所解止之处。○《左传》注:三十里为一舍。

及墓ㆍ下棺ㆍ祠后土ㆍ题主ㆍ成坟[编辑]

未至条。本注:墓道西【案】道,即羡道之道。《开元礼》,张帷幕于墓门内道西。〈既夕〉疏,羡道,谓入圹道。

亲宾次《讲录》:次,幕次。○本注:男东女西《书仪》:亲戚宾客之次,男女各异。次北止相直【案】亲宾次,在灵幄前,故云:“北与灵幄相直。”直,值也。

乃窆条。本注:兜冒也。

灰隔指上薄板如椁之状者。外盖【案】所以备薄板摧陷。且以隔沥青及三物。○本注:薄板一片即内盖。吻合《庄子》注:无缝罅。弥之【案】弥,塡也。谓塡塞其缝罅。

祠后土条。本注:祝版前同今为以前,同于开茔域后土祝。封谥【案】开茔域,祝云某官姓名,此云封谥者,古者,葬而有谥。谥,所以易名也。○刘氏云云唐本补注。礼其神以安之出〈檀弓〉注。○《讲录》:安其父母形体。

下志石条。本注:塼《韵会》:甓也。

题主条。本注:故某官一本,故字上有宋字。窀穸《左传》注:窀,厚,穸,夜也。厚夜,犹长夜,谓葬埋也。○附注:支子止宗子〈曲礼〉文。宗子止称孝〈曾子问〉文。

执事者条。本注:墓门《讲录》:墓近处。

坟高条。本注:孔子止四尺见〈檀弓〉。圭首〈杂记〉:圭剡上。其左止后右【案】左右,以写者言。○附注:古人止宗庙出〈祭统〉。秦汉止之碑如李斯泰山碑,班固燕然碑之类。降及止墓中南朝,谓宋齐梁陈。○【案】后汉,蔡邕谓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惟郭有道无愧色。”【又案】宋元嘉中,颜延之,为王珠作墓志。自此,遂相祖袭。盖铭志之作,昉于汉末,而盛行于南朝也。镇石退溪曰:“如今疗动土病,用墓石以御鬼,有镇之义,故云镇石。”官簿仕宦履历。季札墓《一统志》:在常州江阴县西三十里申浦。孔子题碑,岁久湮没,宋守朱彦明,取孔子所书,刻碑表识。

反哭[编辑]

主人以下条。本注:其反止在彼出〈问丧〉。

哭于厅事条。附注:朱子云云升堂至反诸其所养也,〈檀弓〉文。○【案】朱子此训,盖因论继志述事,而旁引反诸其所作所养之说,以证之,非论反哭一节也。夫反哭之哀,于是为甚,若于此时,便可安于践位行礼等事,则恐非孝子亡矣丧矣不可复见之心也。注者,徒见反哭二字,不复究其立言本意,而附见于此,其为失旨甚矣。今不得不辨也。

拜之如初【案】此谓如及墓后,宾客归,主人拜之,宾答拜之礼。

虞祭[编辑]

【本注】:日中而虞出〈士虞〉记。所馆【案】馆舍也。所止舍之处。郑氏郑康成。彷徨谓魂气无所止泊。

王人以下条。本注:澡《说文》:洒手也。

执事者条。本注:南上【案】盥盆在南,帨巾在北,以盥所在为上。东盆止无之【案】‘参’章设盥于阼阶东南,此于西阶西南。‘参’章有台架者在西,而此有台架者在东。皆所以反吉也。火炉所以炙肝。汤甁所以点茶。具馔如朝奠河西曰:“朝,朔字之误。下同。”

出神主于座‘参’章,启椟奉神主置于椟前,是也。○本注:倚杖于室外出〈小记〉。

初献条。本注:前同谓某官封谥府君以上,同于题主祝。洁牲洁,〈士虞礼〉作絜,与洁通,言明洁也。粢盛〈郊特牲〉疏:稷曰明粢,在器曰盛。醴齐即冠礼所谓醴也。○《周礼》注:齐者,每于祭祀,以度量节作之。疏:祭有大小,齐有多少,谓若祫祭备五齐,禘祭备四齐,时祭备二齐,是度量节作之。庶羞【案】〈特牲〉注,庶众也。《周礼》注,羞进也。羞,出于牲以备滋味。然则本谓有牲之羞,而此云不用牲则曰庶羞者,《国语》曰:“庶人有鱼炙之荐。”是也。

阖门条。附注:〈士虞礼〉《仪礼》篇名。无尸止食间〈士虞〉记文。

启门条。本注:告启门三【案】噫歆,所以告启门也。

卒哭[编辑]

【本注】:易丧祭〈檀弓〉文止此。

厥明条。本注:井花水医书,晨朝第一汲水。

质明条。本注:同再虞【案】初虞,日中行事,故云同再虞。

初献条。附注:五情犹言五内。糜溃糜,粉碎也。溃,乱也。

朝夕之间谓昼夜。哀至不哭卒去无时之哭。

主人兄弟条。附注:其哀无变唐本,哀作衰。

[编辑]

【本注】:期而止人情〈檀弓〉注止此。

卒哭明日条。本注:三分《讲录》:犹言三位,即祖考妣与亡者也。○【案】三分,以祭馔而言。两分祖妣与亡者。祖妣止亲者出〈小记〉。○附注:内子【案】内子,卿之适妻。后因以为尊者妻之称。

质明条。本注:倚杖于阶下出〈小记〉。○《礼》注〈小记〉,妇之丧祔则舅主之注。

诣祠堂条。本注:若在他所即上文堂狭即于厅事,是也。西阶厅事西阶。

还奉新主一本,新作神,误。○本注:如从柩之序如朝祖从柩时。如前仪如上文在他所之仪。

初献条。本注:日子前日子以上。

祝奉主条。附注:无主在寝一作无祭于殡宫。○昭常止为穆【案】昭之子为穆,则祔于穆之南庙,穆之南庙,迁于穆之北庙,穆之北庙,去庙为祧。穆之子为昭,则祔于昭之南庙,昭之南庙,迁于昭之北庙,昭之北庙,去庙为祧。此,所以昭者祔,则穆者不迁,穆者祔,则昭者不动,而昭常为昭,穆常为穆,百世不易者也。○唐本,此条上,又有朱子说一条。

小祥[编辑]

期而小祥条。本注:闰《说文》:馀分之月。初忌〈檀弓〉注:谓死日言忌日,不用举吉事。

设次条。本注:练服为冠《五礼仪》,服作布。○附注:礼经指〈间传〉。

章末附注:吊服上‘吊’章,幞头衫带,皆以白生绢为之,是也。及忌日之服及犹或也。○【案】忌祭服色有数等,此或用黪纱衫耶?

大祥[编辑]

设次条。本注:垂脚黪纱幞头黪七感切。○《说文》:黪,浅青色。一曰暗色。物将败,而色黪也。○【案】周武帝,裁幞头为四脚。朱子曰:“两脚,系向前,两脚,系垂后。”此其垂脚之制也。角带一本作鱼带,误。○【案】此疑即‘冠礼’章革带,而今俗所谓品带也。今人,以品带,亦名角带,疑亦有所本也。未大祥止出谒者《书仪》:未大祥间,假以出诣人家,亦假而服之。○【案】朱子,有出入时只得服墨缞之语,所谓墨缞,以当时俗制言,疑即指此。【又案】‘忌祭’章,忌日变服,即此也。贾黄中《谈录》曰:“文仲孺,祖母衣笥中,得一墨缞,候翁姑忌日,著此衣,出慰云云。”此虽指妇人所服,然其以黪服为墨缞,亦可见矣。鹅黄【案】此,即‘忌祭’章淡黄,如鹅子始生之色。皂同。黑色。○附注:如吊服一本作巾服,误。

告迁条。本注:祝版云云【案】此三祝云云,并无其辞,可疑。递迁【案】递犹迭也。谓更代迁易也。其支子【案】第二世以下,虽宗子,亦亲尽当迁。而此云支子,盖据其初而言。最长房《辑览》:按《语类》,“贺州有一人家,共一大门,门里有两廊,皆是子房,如学舍僧房云云。”以此观之,古人累世同居者,于一门之内,各有私房,若《仪礼》南宫北宫然。有亲尽之主当迁,则迁于其中亲未尽最长之房,以祭之。两阶间《公羊》注:埋虞主于两阶间。○朱子曰:“两阶之间,以其人迹不踏,取其洁耳。”

奉迁主埋于墓侧【案】上文云:“埋于两阶间。”此云:“埋于墓侧。”以附注观之,当以此为正。○附注:祧主〈祭法〉注:祧之言超也,超上去也。太庙夹室【案】《尔雅》疏曰:“太室有东西厢夹室,曰庙。盖庙制,后楣以北,实之为西室东房,房室之南为堂,堂东西墙之外为东西夹室,两夹室之前为东西厢,亦曰东堂西堂。”祧主止其中《周礼》注:迁主曰祧,先公迁主,藏于后稷之庙,先王迁主,藏于文武之庙。《礼记》止两阶间【案】埋两阶间,见《公羊传》注,此云《礼记》,当考。○李继善名孝述,南康建昌人。燔之从子。周舜㢸㢸,古弼字。《实纪》:名模,建昌人,朱门人。诸侯止有祭《左传》疏:三年丧毕,然后禘。祫祭太庙《公羊传》:大祫者何?合祭也。合先君之主于太庙。○《谷粱传》:祫祭者,毁庙未毁庙之主,皆升合祭于太庙。注:以昭穆为序。○杜氏曰:“三年丧毕,致新死者之主于庙,庙之远主,当迁入祧。”《周礼》《通典》:周公,摄政六年,制《周官》。汉孝文时,有李氏,得《周官》五篇,阙〈冬官〉一篇,河间献王,取〈考工记〉,以补其阙。○柯氏尚迁曰:“〈冬官〉末尝亡。今观,遂人以下,〈地官〉之半,实〈冬官〉也。序官,同乎六十,土地之事,为大司空之职,则〈冬官〉复矣。”大宗伯止此意《周礼》〈春官〉大宗伯:卿一人,掌邦礼,以肆献祼享先王。注:鲁礼,三年丧毕,祫于太祖。○奉神主神疑新。丧三年不祭〈王制〉文。厥明合祭《集说》:庶人无祫,但合祭四代于正寝。○不至《讲录》:至及也。○企而及之之意。

[编辑]

大祥之后条。附注:鲁人止善也〈檀弓〉文。孔子止笙歌同上。〈三年问〉《礼记》篇名。律敕谓当时礼律敕令。○礼宜从厚宜,恐疑。

前一月条。本注:环珓《韵书》:判竹为之,或用竹根。其长二寸,用二片,以竹之表里,为俯仰。或作𮅁筊。宋翼弼曰:“盘,径一尺二寸,周三尺六寸,底盖相合。”熏珓《讲录》:以珓熏于火。命以上旬【案】吉事先近日。尚享《讲录》:犹言庶几飨之乎。诹于祖考之辞。一俯一仰为吉宋翼弼曰:“一俯一仰者,曰圣卦,是为吉。俱仰者,曰阳卦,俱俯者,曰阴卦,俱为不利。”

厥明条。本注:西阶殡宫之西阶。○附注:合于曲礼《大全》,曲作古。○致荐【案】《公羊》注,无牲曰荐,此云致荐,盖谓略致荐献也。

居丧杂仪[编辑]

颜丁鲁人。○少连大连〈杂记〉:东夷之子。○〈丧服四制〉《礼记》篇名。○高子皋一作子羔,见上。○头有创创,疮通。身有疡〈曲礼〉疏:疡,或作痒。

致赙奠状。某物若干【案】物与数,临时列书。故总云某物若干。右谨专《讲录》:某物若干在上,故曰右。专犹专人也。某人灵筵《讲录》:某人,即亡者。歆纳歆,犹享也。○刘氏云云唐本补注。平交《讲录》:与亡者为平交。封皮上用面签【案】《书仪》,封皮上,题云状上某位,或云谨上某位,而其不云状上谨上,直题云某位者,谓之面签。其仪稍简于先书状上者。故用以施平交降等,非有别样格式也。凡往来简牍,无此例,惟谢贺赙慰等状,有此降杀之节。

慰人父母亡疏。餰粥〈檀弓〉疏:厚曰𫗴,稀曰粥。○《韵会》:餰𫗴同。大孝《翰墨全书》:《易》曰:“大哉!乾元。”故父亡曰大孝。○本注:有契契,契谊也。缅惟《韵会》:缅,远也。襄奉《左传》克襄注:襄,成也。悲系《韵会》:系,联络也。降等《书仪》,作平交以下。郡望《讲录》:指乡贯。如曰某郡某人。至孝《翰墨全书》:易曰:“至哉!坤元。”故母亡曰至孝。○刘氏云云唐本补注。《裴仪》裴莒《书仪》。《刘仪》刘岳《书仪》。

父母亡答人慰疏。五内五脏也。不次《翰墨全书》:哀痛,言语无次序也。○本注:谨空华使许国曰:“如左素左地馀白之类。”魏时亮曰:“空,即白字意。”○《辑览》:或云:“谨空其纸尾以待教。”或云:“如谨不备之意。”未知孰是。○刘氏云云唐本补注。泣血〈檀弓〉疏:无声涕出,如血之出。故云泣血。

慰人祖父母亡启状。哀恸《韵会》:恸,大哭,又哀过动心。○本注:连书不上平《讲录》:连书,而不上于平行。

祖父母亡答人启状。哽《说文》:哽,咽塞也。○刘氏云云唐本补注。

祭礼[编辑]

四时祭[编辑]

附注:〈王制〉《礼记》篇名。○何休《汉书》:字邵公。硏精六经,注《公羊传》。灵帝时,陈蕃,辟为议郞。春荐韭止为羞出〈王制〉。韭,菜名。

时祭条。本注:祇荐岁事〈少牢〉注:荐,进也。言进岁时之祭事也。祝立止之右〈少仪〉:诏辞,自右。○附注:孟诜《唐鉴》:汝州人。仕至同州刺史。二至二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时至止以祭出〈特牲〉注。

齐戒齐其思虑,戒其凶秽。○本注:不茹荤《书仪》:荤,谓葱韭蒜之类,有臭气之物。○《字汇》:茹,食也。不吊不乐吕氏曰:“乐则散,哀则动,皆有害于齐也。”○附注:升立止之北【案】古礼,酒壶在房户间,其北,即东房也,为妇人之位。《书仪》所以云然。然后世宫室,既异制,且以东西分男女之位,而下文酒架在东阶上,则酒壶之北,即东阶上之北也。此升立东阶之北,恐未稳,《家礼》所以不用欤?○刘氏云云唐本补注。〈祭义〉《礼记》篇名。见其所为齐者〈祭义〉止此。

前一日条。本注:深衣【案】此云深衣,至‘奉主就位’,方盛服。盖此时,未若临祭之尤严敬故也。‘具馔’条,主妇背子,亦然。一倚止合之《书仪》:设椅卓,考妣并位。《广韵》:匕,匙也。○《说文》:所以用取饭。巾一所以拭甁口者。盥盘唐本,盘作盆。○附注:〈祭法〉《礼记》篇名。大夫止高祖〈大传〉文,大夫下有士字。○注:大事,寇戎之事也。省,善也。善于君,谓免于大难也。干。犹空也。空祫,谓无庙祫祭于坛𫮃。○陈氏曰:“大事,祫祭也。大夫士,不敢私自举行,必省问于君,而君赐之,乃得行焉,而上及高祖。干,自下干上之义,以卑而行尊者之礼,故谓之干祫。”○仕不出乡《讲录》:乡犹国。庙无虚主〈曾子问〉注:主常在庙,不虚也。泥古支子不祭。徇俗支子自祭。二主《讲录》:影与祠版。支子止之祭谓支子所当祭之主,祔于祖庙者。○旋设位逐旋设位。

省牲条。本注:蔬菜止三品【案】《书仪》,时蔬五品,脯一,醢一。肉鱼即高氏所谓,惟设庶羞者,所以当古之牲。馒头《青箱杂记》:以面为食,笼蒸而食者,呼为馒头。○【案】此,即下‘进馔’条面食。【案】糕,《书仪》所谓粢糕也。《周礼》疏,作糍糕。《说文》,糍,炊米烂𢭏之,即下‘进馔’条米食。小盂。饭器。肝各止二串【案】肝一用于初献,肉二用于亚献及终献,即古之肝从燔从,是也。○刘氏云云唐本补注。往者止杀牲【案】此,皆增减《书仪》为文,非独此以下为司马祭仪。轩白肉〈内则〉:肉腥,细者为脍,大者为轩。注:大切细切,异名也。○陈氏曰:“白肉,股间肉。”醢肉酱《周礼》注:先膊干其肉,乃莝之,杂以粱麹及盐,渍以美酒,涂置甀中,百日则成。庶羞《书仪》:猪羊之外,珍异之味。○【案】庶羞出于牲,而此云猪羊之外,盖与古异也。簠簋《周礼》注:方曰簠,圆曰簋。○《三礼图》:簠,外方内圆,足高二寸,挫四角,赤漆,以盛稻粱。簋,内方外圆,盛黍稷。并有龟盖。○朱子曰:“瓦器,容斗二升。”笾豆《周礼》注:笾,竹器如豆者,其容皆四升。疏:皆面径尺。○《三礼图》:笾口有縢缘,形如豆,以盛干物。豆高并口一尺二寸,漆赤中,以盛濡物。○朱子曰:“豆,木豆。”《三礼图》:牛鼎受一斛,羊鼎受五斗,豕鼎受三斗,以铜为之三足。〈明堂位〉周以房俎注:房,谓足下跗也。上下两间,似于房堂。〈鲁颂〉曰:“笾豆大房。”○朱子曰:“俎,所以载牲体。”

厥明条。本注:实水于甁《丘仪》:用以点茶。以合盛出合,榼同。

质明条。本注:敛椟敛椟于笥。复位【案】此下参神,始有叙立如祠堂立定之文,此复位二字,疑衍。

参神条。附注:不知神止墙屋〈郊特牲〉注:天子诸侯之礼也。疏:郁,郁金草也,鬯,谓鬯酒,煮郁金草和之,其气芬芳也。用郁鬯灌地,是用臭气求阴达于渊泉也。是先求阴也。萧合黍稷者,后求阳也。取萧草及牲脂膋,合黍稷,烧之,臭阳达于墙屋,以臭气求阳。○《周礼》注:秬黍之酒。〈王度记〉,秬,黑黍,一稃二米。鬯者,以郁金合,而酿之,成为鬯。○【案】此条,当入下‘降神’条。○北溪陈氏即陈安卿,见上。临漳《讲录》:即漳州。传本《讲录》:传写之本。

降神条。附注:问既奠之酒云云【案】或者,狃于俗礼,以三献所奠之酒,皆谓浇于地,而程子以为不可。故或人复问,其何以处此酒,而程子答之如下文也。以茅缩酌《周礼》祭祀共茅注:郑大夫云;“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飮之,故谓之缩。”玄谓;“茅以缩酒,缩酒,泲酒也。醴齐缩酌。”○〈郊特牲〉缩酌用茅注:泲之以茅。缩,去泲也。酌,犹斟也。酒已泲,则斟之以实尊。疏:缩,泲也。醴齐既浊,泲而后可斟酌。故云缩酌。○《栎翁稗说》:金密直承用言;“昔在灵光郡,缀茅压酒,酒极清,过于细绢帒所压者。”余令家人试之,果然。○【案】程子,盖用郑大夫说,而郑康成不从其说,朱子亦曰:“茅之缩酒,乃今人醡酒也。古人不用绢帛,以茅缩酒。”据此,则郑大夫说,恐未得为定论也。○郑大夫,名兴,字少戆,汉光武时人。《韵会》:沃也。

初献条。本注:追感岁时《大全》,作追远感时。敢以《大全》,作谨以。彻酒及肝【案】为亚献酒炙肉设于其处故也。○曾祖止曾孙《讲录》:此下,阙祖前称孝孙五字。○子孙祔于考《丘仪》,孙作侄。○附注:皆如高祖【案】《书仪》云:“曾祖考妣之次。”盖《书仪》,只祭三代,则不应云高祖。

亚献条。附注:外神朱子曰:“如山川社稷五祀之类。”〈少牢馈食〉ㆍ〈特牲馈食〉ㆍ〈乡射〉ㆍ〈大射〉并《仪礼》篇名。获者〈大射礼〉负侯者执旌注:负侯,获者也。天子,服不氏掌,以旌待获。疏:天子,服不氏为获者,诸侯亦然。○《周礼》注:执旗以告获。○服不氏,官名。献侯〈乡射礼〉:献获者于侯。先右止左个个,〈大射礼〉,作个。○《周礼》注:三侯,故有左右个。○〈大射礼〉:遂实爵献服不,获者,适右个祭酒,适左个祭如右,中亦如之。注:言服不,著其官。适右个,明此献已已,归功于侯也。○【案】射之献云此献已,则非献侯也,获者,归功于侯,而自以己爵祭侯,则非为侯祭也,以一爵三处祭之,则非三献也,而杨氏,并引以为证,恐未然。

阖门条。本注:厌【案】古之祭者,尸未入之前,为阴厌,尸谡之后,为阳厌。厌者,谓厌饫神也。凡有两厌,此云厌,盖取阳厌之义也。○附注:一食九饭〈少牢〉注:食,大名,小数,曰饭。疏:一口,谓之一饭。须设此仪谓设阖门之仪。○【案】古者,送尸后,亦有改馔阖户之节,非独无尸之祭为然。

受胙《左传》注:胙,祭肉。○朱子曰:“胙与酢通。受胙,犹神之酢己也。”○本注:降复位止不拜【案】文庙释奠仪,初献,受胙再拜,毕,赞礼者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注曰:“已飮福受胙者,不拜。”此祝与在位者拜,为同受神赐也。主人不拜者,先已拜也。

彻条。本注:传于燕器【案】传,犹写也。〈曲礼〉其馀皆写注,写者,传己器乃食之,是也。燕器,燕养之器。

馂条。本注:品取《讲录》:品,每品也。尊者举酒举酒,举飮也。

初祖[编辑]

附注:禘赵伯循曰:“禘,王者之大祭也。王者,既立始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于始祖之庙,而以始祖配之。”〈王制〉注:天子诸侯丧毕,合先君之主于祖庙,而祭之,谓之祫。后因以为常,五年而再殷祭,一祫一禘。

冬至条。本注:厥初生民之祖《诗》:厥初生民,时维姜嫄。○朱子曰:“始祖,谓受姓之祖。如蔡氏,则蔡仲之类。”

设位伊川〈祭礼〉:始祖无主,只设一位,以妃配。○本注:祠堂补注,即‘祠堂’章,始祖亲尽,则藏其主于墓所,杨氏所云必有祠堂以奉迁主者也。○【案】伊川云始祖无主下,参降注云:“敢请尊灵降居神位。”而无出主之文,则补注说,恐未然。又若谓家庙,则无事于四亲之主,而行祭于其庙,又恐未安。皆不可晓。

陈器条。本注:火罏所以燎脂者。炊烹之具即下文釜鼎。炙具亦谓火罏。时祭及虞设火罏,是也。果楪六【案】下具馔注,蔬果各六品,则此果上,疑阙蔬字,楪下,疑阙各字。《讲录》:盂通。○蒲荐席之麤者。草席席之精者。边饰。四围止版面【案】版面,四方围以一尺二寸之版,而二寸在版面上为围,一尺在版下为足,则床高一尺二寸。

具馔条。本注:主人亲割〈郊特牲〉:肉袒亲割,敬之至也。毛血〈郊特牲〉:毛血,告幽全也。贵纯也。注:毛血,所以法太古。纯,谓中外皆善。疏:血是告幽之物,毛是告全之物。中善则血好,外善则毛好。首心肝肺〈祭义〉:朝事,燔燎膻芗,以报气也。荐黍稷,羞肝肺首心,以报魄也。注:虞祭首,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疏:气是虚,以馨香虚气报之,魄实,以黍稷实物报之。脂杂以蒿【案】脂,谓肠间脂,所谓膟膋也。蒿,萧也。〈郊特牲〉注,取萧草及牲膋,是也。皆腥之〈郊特牲〉:血腥祭,用气也。○【案】〈特牲〉疏,士大夫祭祀,自熟始,天子诸侯,馈熟已前,有朝践馈献之事。〈祭义〉注,朝事荐血腥。朱子曰:“大夫,无灌献爇萧,然则毛血以下,非大夫以下之礼。”十二体《辑览》:去近窍一节,则为十一体,二字恐误。切肉一小盘【案】‘陈器’条,小盘三,所以盛切肝切肉,以备三献之用,则此切肉当为二小盘,与切肝而三,一恐二之误。

厥明条。本注:匙箸各一考妣匙箸各一。相去二尺五寸【案】五尺之床,分半,则东西各二尺五寸。考妣匙箸,各在二尺五寸之东边。箸西【案】考妣盘盏,各在匙箸之西,独言箸,省文也。虽云箸西,犹空其间,令容二羹之设。盏西,又容设饭。

降神条。本注:跪告止奠献【案】此既无主,又无设纸牌之文,岂只设虚位欤。○刘氏云云韩魏公《祭式》文。○唐本补注。匾盂《韵会》:器之薄者,曰匾,又不圆貌。盂,飮器也,宋楚之间,谓之碗。束以红【案】此无古据,岂魏公因当时俗例欤。

进馔条。本注:肉湆不和者补注:即大羹。肉湆以菜者补注:即铏羹。

初献条。本注:炙肝加盐〈少牢〉:肝用俎,缩进末盐在右。注:缩,从也。盐在肝右。○【案】末盐,谓盐屑。○【又案】此不言所设之处,以时祭考之,似当在腥肉之北。至亚献时,彻肝,设炙肉于其处,如时祭,既献彻去,以俟更设之节耶?孝孙姓名《二程全书》:孝远孙某。中冬一本,中作仲。

先祖[编辑]

【本注】:继始祖止初祖而下朱子曰:“自始祖下之第二位,及己身以上第六世之祖。”○【案】六,并己身计之,即谓五世祖也。

前一日条。本注:设祖考止之东伊川〈祭礼〉:先祖,亦无主。自始祖而下,高祖以上,非一人也,故设二位。注:祖妣异位异所者,舅妇不同享也。○附注:本是一气【案】此谓先祖虽多,本是一气,故可于考妣,各只设一位。若祠堂止不可《讲录》:言不可只设二位以祭。○四时止不及处【案】四时之祫,不陈毁庙之主,故云:“祭有不及处。”方如此【案】此谓只设二位祭之。

厥明条。本注:盘盏各二二,疑一之误。

进馔条。本注:瘗毛血《丘仪》,瘗作进。脊三节【案】始祖祭云:“脊三段。”盖脊一段,容有数节,疑作段,为是。后足上一节【案】始祖之祭云:“去近窍一节不用。”而此云:“后足上一节。”可疑。胁三节【案】胁无节。始祖祭,作三条,为是。

[编辑]

质明条。本注:告辞止某氏【案】此下敢请神主云云,及出主之节,如时祭,则某氏下,当有馀并同三字。

章末附注:生日在季秋唐本,季秋下,有遂用此日九月十五日九字。

忌日[编辑]

质明条。本注:特髻去饰《辑览》:饰,如翠翘步摇之类。白大衣即大袖。淡黄帔淡黄,即鹅黄也。帔,见上‘亲迎’敛帔注。○附注:帕复疑帕头袷制者。帕头,见上‘迁柩’条。君子有终身之丧出〈祭义〉。

出就正寝张子曰:“庙设诸位,不可独享,故迎出设于他次。”○本注:馀并同谓告毕出主之节,同于时祭。

辞神条。本注:但不馂一本,馂作哭,误。

墓祭[编辑]

厥明条。本注:环绕哀省《开元礼》哀省三周注:精灵感慕,有泣无哭。

参神条。本注:雨露既濡出〈祭义〉。

亚终献条。本注:亲朋荐之唐本,朋作宾,荐作为。

祭后土条。本注:四盘即上鱼肉米面食。据下附注先生戒子书,并有菜果鲊脯饭茶汤。

篇末附注:祭仪止不可【案】此,即答林择之书,而其首云:“敬夫,又有书理会祭仪,以墓祭节祀,为不可。云云。”其下又云:“但旧仪,亦甚草草,近再修削,颇可观。云云。”则此祭仪,即指先生所撰。而南轩,以其中所说墓祭节祀,为不可也,而今删没太过,有若祭仪中以墓祭节祀为不可者然,未安。先正【案】《书集传》,先正谓先世长官,此,盖指二程及韩魏公诸贤。恝然《韵会》:恝无愁貌。○祭祀之礼云云唐本,此条及下条,补注。本子本来样子。○楮钱《事物记原》:汉以来,葬者瘗钱,后世稍以纸寓钱。至今,丧祭焚楮钱,盖起于此。○《语类》:先生家祭享,不用纸钱。币帛【案】《周礼》,小宰赞币,此天子诸侯之礼,自大夫以下,无礼神之币。故〈少牢〉及〈特牲〉,并不见。○附注:灭裂《庄子》注:轻薄也。《韵会》:侧下切。以盐米酿鱼为菹。○刘氏云云唐本,此以下,补注。周元阳唐汝阳人。著《祭录》。开元敕唐玄宗时,敕令。同拜扫礼【案】《开元礼》,拜扫礼,有扫除再拜,而无奠献。上墓仪,方祭以时馔。此时指寒食。在家亦可祠祭【案】此谓羁宦者,不及拜扫,则在家者,可祠祭也。○时思之敬《孝经》:春秋祭祀,以时思之。世代止成俗开元敕:今卿大夫家,至寒食,携馔上墓,寖以成俗。万乘《汉书》〈刑法志〉:天子,畿方千里,兵车万乘。故称万乘之主。上陵《通典》:后汉都洛阳,每帝西幸,亲谒关西诸陵,其洛阳陵,每正月上丁,祀郊庙毕,以次上陵。皂隶《左传》注:皂臣舆,舆臣隶。○《韵会》:皂,贱人,直马者,隶,属著于人也。庸丐王逸怀沙赋注:庸,厮贱之人。○《说文》:丐,乞也。夏畦朱子曰:“夏月,治畦之人。”○自田野道路至此,出柳文。○冠昏丧祭礼指《三家礼范》。《经传集解》【案】《经传通解》旧名。《集传》ㆍ《集注》,此云《集解》,盖指此。○唐本,此下,又有增注补注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