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不如德论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形势不如德论
作者:苏轼 北宋
本作品收录于《东坡全集‎

论曰:《传》有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言形势之不如德也。而吴起亦云:“在德不在险。”太史公以为形势虽强,要以仁义为本。儒者之言兵,未尝不以藉其口矣。请拾其遗说而备论之。

凡形势之说有二,有以人为形势者,三代之封诸侯是也。 天子之所以系于天下者,至微且危也。 欢然而合,合而不去,则为君臣,其善可得而赏,其恶可得而罚,其谷米可得而食,其功力可得而役使。 当此之时,君臣之势甚固。 及其一旦溃然而去,去而不返,则为寇仇。 强者起而见攻,智者起而见谋,仿徨四顾,而不知其所恃。 当是时,君臣之势甚危。 先王知其固之不足恃,而危之不可以忽也,故大封诸侯,错置亲贤,以示天下形势。 刘颂所谓“善为国者,任势而不任人。 郡县之察,小政理而大势危;诸侯为邦,近多违而远虑固”。 此以人为形势者也。 然周之衰也,诸侯肆行而莫之禁,自平王以下,其去亡无几也,是则德衰而人之形势不足以救也。

以地为形势者,秦、汉之建都是也。 秦之取天下,非天下心服而臣之也。 较之以富,搏之以力,而犹不服,又以诈囚其君,虏其将,然后仅得之。 今之臣服而朝贡,皆昔之暴骨于原野之子孙也。 则吾安得泰然而长有之!汉之取天下,虽不若秦之暴,然要皆不本于仁义也。 当此之时,不大封诸侯,则无以答功臣之望,诸侯大而京师不安,则其势不得不以关中之固而临之,此虽尧、舜、汤、武,亦不能使其德一日而信于天下,荀卿所谓合其参者。 此以地为形势者也。 然及其衰也,皆以大臣专命,危自内起,而关中之形势,曾不及施,此亦德衰而地之形势不能救也。

夫三代、秦、汉之君,虑其后世而为之备患者,不可谓不至矣,然至其亡也,常出于其所不虑。 此岂形势不如德之明效欤?《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人存则德存,德存则无诸侯而安、无障塞而固矣。 谨论。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