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悦庵文集/卷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 悦庵文集
卷二
作者:夏时赞
1836年
卷三

[编辑]

上镜湖先生大学问目附答○庚戌十月[编辑]

章句释明德云云。小注曰。心统性情。又曰心性自有分别。胡氏曰。以心言而包性情在其中云云。序文独说性何欤。陈北溪曰。理与气合。所以虚灵。是以虚字属理。灵字属气也。窃以理与气合而成性之说推之。似亦专指性言之。然既兼气言。则与其下气禀字。岂不迳庭耶。

虚灵二字。专以心之气一边言之也。惟虚故能具众理。灵故能应万事。此可见心统性情之妙也。理与气合而虚灵云者。岂不为语病乎。其下气禀所拘云者。即指心气。以众人之禀赋不美者言之也。圣人之气质清粹。生知安行而不待明明之工者。则置而不论矣。序文之提出性字。以大学之格致诚正修。皆说治心之法。而未及详于性字故也。

小注云峰胡氏云云条目。第一节。是逆推工夫。第二节。是顺推功效。至此两节。前节则于工夫中。拈出修身为正结。后节则于功效中。拈出身与家反结也。沙溪先生曰。逆推文势虽逆。而曰正心曰修身。则语有顺。故曰正结。顺推文势虽顺。而曰物格曰知至。则语有逆。故曰反结云云。窃以文势观之。则工夫曰正其心修其身者。是顺也。功效曰物既格知既至者。非逆也。直曰修身为本者正结。曰否矣。曰未之有也者反结。似不必以顺逆正反。连属说矣。又以传文例之。则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正结。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者反结也。然则别有精蕴之义欤。

顺推逆推正结反结。皆所以变换文法。反复丁宁。晓告后学之意也。有何别有精蕴之义耶。

补亡章间尝窃取之间。当与序文间亦窃附之间。似相照应。而序文文势。则为中间之义明了矣。谚解释近间。而或以近者为义。此说恐非是。然则将以近上近下之间看否。

序文之间字。与补亡章间字。何必谓之相应耶。间尝之间。若欲以上下之间看。则格致工夫。自为八条目之首。而不与本末章义趣相近。则何必别下间字。以连上下之文势耶。且以上下之间字。配于尝字而成文。则语似破碎而不稳矣。然则近间之释。恐得之矣。

章句是以君子必察乎此。退溪曰。此字指不在之病。栗谷曰。此字指心而言。愚伏曰。此字正指上文。后学将何所的从欤。

此字正指上文心有不存而言。则退,栗两先生之训皆得之。而其言虽异。其旨则同矣。

诸传皆言二事而言曰在。独于齐家治国章传曰。必先者。何义欤。

曰在曰先。亦应上文顺逆正反之语也。

凡言君子者。有成德言者。有以位言者。篇内言君子者。非指一再。而特于君子有大道之下。独以位言之。窃以愚意推之。大学一部。自是学者修己治人之道也。有其德则为成德之君子。有其位则为得位之君子。而至于末章。则已过修齐之地。而独任治平之责。故特以位言之耶。然则章首絜矩之君子。乐只之君子。慎德之君子。何不以位言之。而始于此言之耶。其上君子而未仁者。以德看否。以位看否。

有德有位。皆可言君子。然治天下章。则多以名位言之而兼言德。至于有大道之君子。特言位者。盖以忠信骄泰之得失。其言可通于上下。恐人以无位之君子混看。故特言位。以明其王天下之君子也。以此节为此章之会极处也。君子而未仁者。似以德看之。

上镜湖先生书辛亥[编辑]

拜违教席。倏已四个月矣。区区倾仰。与日俱积。涉夏入秋。潦霖乖常。伏不审道体万安。小子扰扰随分。悠悠度日。虽不敢全废古纸上钻弄。而秪是资遮眼止睡而已。宁复有分寸之望耶。中庸仅读得数百过。而正如呑枣。不知酸甛。间遇疑难。旋复思之。别无要切底气像。则殆非古人所谓疑而思。思而得者也。正坐卤莾灭裂。未知有疑之病矣。不知何日进到得实有疑处耶。但恐因循婾惰。辜负教导之恩。依旧伎俩之归耳。伏地惭罪。美伯之行。苦未成伴。健羡而已。秋炎尚酷。伏祝为道顺序。加护静摄。

上镜湖先生书甲寅[编辑]

数年来。连为冗衮所縻。未能一候起居。而春初胤兄之枉访。迨今感荷。伏惟穷沍。道体神相万安。区区钻祝无任下诚。小子月前惨遭从子妇丧。且值歉年。糊口方急。寻数小业。亦不能自力。而只是存活得过。已是十分亨泰者。虽有朱夫子之遗训。而时有不能堪处。便作心上一魔耳。晋拝之期。未知的在何时。伏地怅郁。伏祝苍茫岁暮。为道加护。以慰瞻望。

上镜湖先生疑礼问目附答○丙辰四月[编辑]

中庸章句曰。旁期诸侯绝而大夫降。今世大夫之家。尚且降服旁期否。

周制用贵贵之义。有以为尊卑之节。至开元礼而已不用此制。家礼因之。至于今世。奚可复举论。

舅之子谓内兄弟。而朱子既称祝康国为内弟。又曰内弟程允夫者何欤。

己之母。自本家出外而生己。故己为本家之外孙。而谓本家为内也。朱子为祝氏,程氏之外孙。故谓彼为内也。

虞主用桑者。取丧字之义。则练主用栗者。亦有所取义欤。

练主用栗。即公羊传文。而郑氏以宰我对哀公问社。周人用栗之义释之曰。栗敬谨貌。

禫时网巾。家各异制。或用麁騘。或用白布。或用黪布。何者为是欤。

禫时网巾。尤庵从寒岗说。用淡皂布。即此为得。

遂庵曰。练时腰绖。三重四股云者。出于间传。而仪礼无之。当从仪礼云云。则只变葛而如麻绖之制耶。练时绞带之变麻用布。亦引图式。则亦不当从欤。

练时腰绖三重四股。是间传之文。而补仪礼之未备者也。遂翁说可疑。檀弓练用葛。亦补仪礼之未备。此类甚多矣。绞带之变麻用布。只是贾氏引公士之众臣。为其君义服斩衰用布带之义。则为练时之带。只是贾氏之臆说也。图式引之。备要从之。而后贤多疑之。恐未必从也。尤庵曰。练时绞带。亦当用熟麻。云坪曰。同绞带变葛可也。以此参酌用之。恐宜。

本生亲丧。无他兄弟而自主其祀。则情势不得已而几筵终三年矣。以此推之。则伯叔父母及兄弟之无子女者几筵。亦当终三年否。世或有主妻父母之丧者。几筵撤于何时耶。

本生亲几筵终三年之示得之。而至于伯叔父母兄弟之无后者几筵。何可终三年。遂庵曰。无丧主而祭三年。于礼未见云。则期年后撤之恐当。主妻父母之丧者。当以己服为限。而有妻则限以妻服。亦或可也。

宗子父在。为妻不禫云云。然则行练而不行禫耶。或曰不禫则不练可矣。未知如何。

为妻禫不禫。尤翁说可考。玆录在左。

尤庵曰。父在为妻不杖。古有其礼矣。然家礼不论父在与父亡。而通为杖期。则禫矣。今之行礼者。若一遵家礼。则无此疑矣。

家礼墓祭参神,降神云云。栗谷曰。当先降后参。而龟峰以轻改争之。沙溪曰。有先降后参者。纸榜及墓祭之类云云。而备要因先参之文何欤。或曰。备要祖述家礼。而不敢轻改。诚如龟峰之见。然则备要凡例。何以曰可改者改之。可移者移之云乎。

墓祭先参后降。是板本之误也。据下祠后土条先降后参。而注曰同上。可知也。诸先生异同之说。不敢轻议。而备要凡例。可改可移云云。只以大节目而言之也。

祠堂图曰。不问何向背。皆以前为南。以后为北云云。又礼曰。席南向东向皆尚右。北向西向皆尚左者何欤。若然则北向西向之席。亦以西南为上。而卓上陈设及阶前序立之次。亦皆换排耶。且背艮面坤之席。属之南向乎。属之西向乎。

庙之向背。席之上下。本非一串事也。何必引此证彼也。背艮面坤等语。恐似烦碎。

妾子有数三人。而长子先母而死。则其母之丧。其孙似当代服。而尤遂两先生。皆以为既无所承之统。而不敢代服云云。则三年内馈奠。当以第二子主之乎。大全有妾母题主及世祭之问。若题主而世祭。则旁题以何人书之乎。将以第一子之子书之。则今非丧主矣。将以第二子书之。则又非将来之奉祀者。何以则得其权宜之道欤。

妾孙之于妾祖母。不当承重。尤,遂两先生之说。恐为的确。而长孙以期服主丧。恐无不可。何可以第二子主之乎。浅见如是。未知如何。

有一人身死无后。而其妻方议立后。子侄行。只有一人。而年岁高于亡者。将只论昭穆而不计年岁耶。抑既为父子而生有先后之倒错。此等义理。实难剖析。乞赐教焉。

昭穆继世为重。年岁高下为轻。岂可以计年之少而遽绝先祖之祀乎。此亦万不得已而权从之道也。

有一人曾继伯父之后而承祖之重矣。其后其生父又出为其再从叔之后。而方在所后父之丧。则其先出之子有服乎。无服乎。甲者曰。未尝为祖。当无服。乙者曰。其父方持斩衰。则子虽出而不敢无服也。论卞纷纭。子若承祖重于其父出后之后。则当服出后孙之服无疑否。

父与己之出继。不论先后。父之父非己之祖乎。不得不以生祖服之。未知以为如何。

上镜湖先生书己未[编辑]

令胤兄冒雨委访。厚意可掬。伏奉下教书。敬读数过。恍然如侍燕申于凾丈之间也。仍伏审和煦。制中气体候神相万安。抃贺无已。小子连以目疾。合眉过冬。而正月以来。贱妇之病。又极非常。尚今弥留。忧虑度日。私切伏闷。第当此古人汲汲时节。废却书册。已及半年。秪恐辜负教诲期待之德意。伏地陨绝。增解已毕誊出。真所谓贫儿暴富矣。徐孝子行状中添录。谨当面告其家耳。伏祝为道加护。以慰瞻仰。

上镜湖先生书[编辑]

居诸易迈。冤日重回。伏惟抑爱从礼。益复如新。秋炎尚酷。道体起居神相万安。区区尤切下怀。小子病妇。竟以五月二十八日不起。继哭出嫁女子之冤夭。虽或间岁月而罹之。有难堪忍。况荐遭于一旬之间乎。卜葬年日之拘。先辈之卞破分明。而临事之际。不敢断然行之。已于月初。从俗权窆。到此等处。深愧平日学问之灭裂也。徐文伯以其王考实行。幸入于绣启中。恩及泉壤。公议少伸矣。赠职一段。似当添录于行状中。故赍诣门下。焚黄仪节及祝词。亦为制给伏望耳。伏祝为道加护。以慰瞻仰。

上镜湖先生书庚申正月[编辑]

岁序忽改。青阳载回。伏惟道体起居万安。无任攒祝之至。小子一味穷独。懒惰成习。其间虽或有对书册之日。而卤莾因循。未免愦愦。近营改葬亡室。将以来月十九日破旧坟。三月十二日永窆为计。其果得无碍障耶。增解。伏闻自内阁有推入之命。伏未知厥后事机之如何也。春末丕拟晋候。而穷鱞每事。甚不如意。未知得遂否也。千万伏祝卫道加护。以慰瞻咏。

与张伯永锡胤己未[编辑]

讲服之日盖久。而邸店一拜。未获从容。归来耿耿。益切下怀。顷复闻遭期制。惊怛不已。伏惟亲爱加隆。哀恸沉痛。何可堪胜。比日清和。不审政履起居何如。宦学相资。进修交加之工。想惟不废矣。无任钦仰之忱。时赞穷居如昨。而三十年糟糠之人。屡犯时令。沉绵四朔。朝夕待尽。何暇及他。第念生长穷乡。无所见闻。因循孤陋。终于小人之归耳。是以欲得大夫之贤。如执事者而事之。而愚懒蹇拙。不敢自进于宾客之后。仰承清光。只有驰神。博物志誊役之托。承命已久。手太拙目甚昏。不免倩人写。而有李生彦植者。宜春人也。月前往本土。以楸地相讼事。负冤而归。才七八日矣。今始下笔。当早晩写了附呈耳。瞻咏之馀。谨以近体一篇别录呈似。韩文公脚下。纵非着文章地。然窃自附以慕望爱悦之心。而幷冀其大斤之挥教。恕其拙而谅其情如何。

答张伯永书[编辑]

月前承拜慰书。尚此稽谢。虽缘无便。实深悚汗。庚炎比酷。伏惟视篆起居神相珍卫。时赞哭妇馀泪。又哭嫁女之冤夭。悲念悼酸。俱不胜堪。下惠两种。珍感无已。而不料仁政。连及邻境之四穷也。从近有面谢之计。毋或见笑于丹阳尹门下耶。

与张伯永书[编辑]

闻作觐亲之行。旋被恩陞。窃想执御在行神相。况县而之州。少伸公议。而又不逾岭。甚卫峤士之望。但离闲就剧。于读书进业则似有妨。然游刃素有馀地。亦不必贡虑耳。比日天气始肃。伏惟新莅起居。以时珍卫。时赞穷居如昨。而悲酸之馀。懒惰日甚。寻数小业。尚不能自力。未免愦愦。何缘奉拜。以承鞭策耶。中间知有营门之行。而村坞深僻。常有晩闻之叹。尤极驰情。只祝抚字加护。

与张伯永书庚申[编辑]

花暖春城。万化方畅。此际恋德。实倍常时。伏惟政成事简。进德日新。区区攒贺无已。时赞忍穷度日。愦愦无足言者。曾恳岩栖记。其果有意否。此等外事。虽有朱夫子之明训。而孤陋块处。思奉警切之诲。朝夕观省。以替古人座右之铭也。窃承南塘之配享老江。道内公议齐发云。未知本邑士林响应之如何耳。因来垂复幸甚。

与张伯永书[编辑]

弃官归侍。复入经幄。读书进业。必胜于抚字之日。而自有人不及知之妙矣。然岭之多士。窃不能无恨于遽去也。伏惟春暮。侍宦增庆。攒祝之馀。恋慕一倍。时赞随分支吾。空切年驰之叹。奈何。引领瞻仰。无缘自致。倘不弃外。时得镌诲以鞭策之。实为万幸。然何可望也。独茂岩记。正晦翁所谓拈笔可就者。而诺而复靳。又隔千里。浅陋之不足为岩主则固矣。而公择山房。亦不过寻常一书室。而因坡翁之文章。脍炙于后世。一言垂惠。以示来者。亦岂非君子爱人以德之意耶。南塘之老江追享。公议已定。方营模影。而但庐山一面换主人之意偏切矣。馀益懋大业。以慰士望。

答柳而浩养善别纸戊午[编辑]

曾祖丧祔祭云云。尤,遂二先生之说。本非为支孙之主其孙丧祔祭而言之。亦可为迁于长房之后。行祔之证也。然以鄙意思之。若是嫡嫡相承宗子之曾祖新丧。则岂有五代祖已祧之理乎。寒岗祔祢之说。亦似为傍亲无后之班祔而言耶。是则可疑。而张子曰。祔与迁。自是两事。愚伏曰。虽不能入祖庙者。亦皆以昭穆合其神。又曰上而迁祔祧藏。虽百世之远。必于其庙。下而燕毛合食。虽百世之远。必以其列。南溪曰。凡人死。卒哭后毋论嫡庶男女。皆行祔祭。小记曰。亡则中一以上而祔。然则丧必有祔。祔必以祖。礼之不可阙者也。何论其祖之迁与不迁也。鄙见如此。未知以为如何。

与柳而浩书癸亥[编辑]

时气正热。谨问此际。棣履万相。日用事更如何。仰溯不任悬切。弟目疾偏苦。伏枕呻吟。终日饱蝇子耳。倾蒙惠药。渐似有效而旋复失摄。敢望其再惠耶。聊诵晦庵诗再拜药圃翁。何以起膏肓之句耳。千万病昏。不宣。

与崔伯宾九锡乙卯十月[编辑]

比因便风。知颐养愆摄。将欲作书仰慰。而因循至今。承拜先施。奉读再三。多谢不敏。第审满纸琼琚。情辞俱密。字画胜常。非徒足当一晤。而玩心有相。不为外邪客气之所扰攘。区区仰贺而无恐也。少弟自去岁今日。至于是冬。凡四遭功衰之戚。目无泪干之日。悠悠忧乐。直欲付之于两忘之地耳。且八月晦后。大痛胃腕。滨死几近月馀。而决得为阳界上人者。日亦无多矣。来初似有历路。思欲稳讨。若果遂此计。则此是忧病中一大好事。或恐造物魔儿倾耳而听之也。新得文字。冗衮如右。虚负俯访之勤意。惭愧无已。至祝阳复不远。慎摄勿药。以慰瞻咏。

与全大元必舜己未[编辑]

积年离违。一心悬系。比因春伯往返。备详启居。稍慰鄙怀。即审客里逢春。汤盘武盂之功。与岁益新。区区慰与溯倂。弟孤陋无庸。悠泛到此。蹉过了少壮时节。遽然为五十无闻之人。兄亦不复存录。想已久矣。何足奉凂。海东人物考。乃是圣明朝垂后大文字。而兄家七贤之联录。盛矣壮哉。仰贺仰贺。弟家先迹。至有春初可望之示。可想兄极力周旋之盛意也。然入录与否。其如命物者何。事当趍叙阻怀。推还文迹。而适有身病。兼值岁恶。三月之聚。亦未易办。不胜歉恨。且闻兄有贤主人。而讲服之日已久。无缘有望履之便。徒切生倂一代。地隔千里之恨。千万此友当备言之耳。

与崔命灏甲寅[编辑]

私门不幸。从子妇遽尔夭折。悲念不欲言。而第惟至情。亦不能堪。都付泡花这影子起灭之间也。儿侄往返之后。细审动静。即玆寒令。承颜尽欢。学履清胜。稍慰思想。服人依旧愦劣㨾子。而当此岁暮。徒有年齿益增之忧耳。五礼仪借得来日虽已富。正坐游泛。时或翻阅。而每愧古人买椟还珠之戒矣。今有专人责还之教。从此珠与椟俱还可叹。第前后所借者六册。而前则遗却第三卷。后则遗却第二卷。俾不得看了全秩。此亦有数存焉者欤。临还一呵耳。

与李能博遂溥己未[编辑]

暮春之别。迨今黯然。日月易得。令伯氏兄几筵将撤。如新哀痛。想益难耐。即惟秋炎。侍履神相万重。慰溯交倂。弟幷哭妇与女于一旬之间。此岂人理之所堪耶。门内细碎。摆脱不得。徐戚之行。未能连辔。只有驰情。昨见苞山倅。则增解跋文中。镜湖斋三字。改以明诚斋。而秋杪送人借来经义随箚云矣。精舍韵次成已久。珠玉之傍。着秽是惧。不敢出口矣。抑又思之。则既在洒扫之列。不可无吾诗。故忘拙写呈。幸垂斤斲如何。

答金良彦宇弼十一月[编辑]

家门祸故。悼念酸苦。不欲向人提说。第念此际。寻常书问。尚知逾涯。矧玆缕缕。无非倾倒慰谕。使人节抑循理。不失其性情之正。虽非浅陋之所敢承当者。然其于高明之爱人以德。牖昏警惰则深矣。区区感荷。何可量也。仍谛寒令。承颜尽欢。玩心有相。钦仰钦仰。时赞支颐缩坐。愦愦度日。惟是朱夫子所谓门内细琐。便有不得不关心。而衰懒讵复堪此者。乃觉亲切语也。未涯相见。徒增哽塞。更乞懋学加爱。

答徐进士士裕弘复辛酉[编辑]

顷承惠询。而缘忙未即修谢。感愧交幷。殆如食物之在喉也。第审近腊。承颜尽欢。棣履均相。为之攒贺。而恋溯倍品。弟拙状如昨。而昏惰日甚。又当岁暮。只有年驰学退之叹耳。枉驾之意。若是勤挚。区区感佩。而竟被魔障。无乃命也夫。李友苦挽不得。重叹吾兄之不能幷辔也。馀岁除不远。惟冀迎新蔓福。

答李丈寿完壬戌[编辑]

慕用之极。忽得月初裭中书。宛对提诲。慰戢无量。东门吴自勉之教。在执事制情循理。想不至此。而施之愚陋。尤为警切。敢不服膺。比日清和。伏惟怡养贞吉。而日用之间。必有自不觉老之将至。而人不及知之妙矣。钦仰景叹。殆不自胜。世下穷戚之馀。衰懒相长。气不任志。只自永叹。何足奉凂于崇听耶。纸末所示。非不铭心。而造物魔儿。使人前却。可愤亦可怜也。乍凉或可遂愿耶。伏乞加护。孝宁大君八高祖图中。曾有所疑。故信迹别纸录呈耳。

答李子鸣言木甲子二月[编辑]

大雪蔽野。哀书忽至。濯手庄玩。何感如之。况复纯孝感格。昆仲体力支胜者乎。但临驻近地。无缘相见。此为最恨。时赞穷居如昨。无足言者。儒贤事迹。别无裒稡。故未副来示。读礼之暇。取读论孟。常以义理。浇灌心胸。此本晦庵告程正思语。而愚伏引以櫽括。勉同春者也。幸留意焉。千万挠倩。不宣。

与金参奉[编辑]

昔造门屏。获偿平生积慕。然行色甚忙。未得秪承清诲。复有数年之阻。茹恨至今。无日不往来于心也。窃听于途道。神观动止不爽于前。神劳岂弟。理应如此。而亦岂非收敛颐养之工。笃实强健。不与血气俱往者耶。和风方畅。伏惟静摄起居崇毖。区区慕用。此际尤切。鄙生年齿益增。而四方之志渐倦。徒有穷庐之叹。又遭师门之丧。卒业无期。不免为小人之归耳。悼怜奈何。适逢贤甥过便。敢此赞候。千万伏祝燕申加护。以慰瞻咏。

与徐拱伯丙寅[编辑]

千里泥涂。无挠往返。倾慰无已。仰惟近热。承颜尽欢。为况万佳。慰溯交切。仆一味愦劣㨾子。而无人振作相益之助。不能无望于高明也。窃欲趍候堂上起居。仍叙行役之劳。而目今秧麦方急。四邻之耒耟奔走。虽不吾家操。自非闲漫底时节。缩坐驰情而已。姑俟少间。乘兴一晋耳。

答徐拱伯书丙子[编辑]

自我书断久矣。岁暮怀人。此际正切。波咜苦吟之中。情书忽至。惊喜奉读。恍如对讨。矧玆穷阴。学履以时珍啬。尤以为慰。胃感之示。闻甚惊虑。而此必当寒例症。养得本源。则自然静帖。晦翁所谓养心养病同一法者。益加勉旃。反躬体验。正是省察工夫。岂可容易得力耶。以是为忧。则此乃得力处。不胜钦艶。族取群书。日以义理浇灌心胸。以待收效之地如何。老契从子之病。尚未完苏。身亦以感气。委顿衽席。已满二旬。餙巾待尽耳。新蓂真是穷村九转。珍谢无已。近闻贞平公建祠之论。出自福州。未知佥议之如何商量耶。更无闻地为恨。惟希献发不远。承颜尽欢。饯迓益祉。

答裴进士士纲经国戊辰二月[编辑]

岁改春回。瞻仰方勤。非不欲尺书奉候以道情素。而怠缓不敏。竟为老兄之所先。此际慰豁。曷有容已。但未逢回便。又稽修谢。重添一愧恨。书后月已换朔。远想颐养有相。循序若一。弟自岁初。为时气所逐。方在奔避中。愦愦难状。而年齿益增。旧业益荒。可惜蹉过了少壮时节。窃欲亲胜己资警益。而如老兄之居不甚远者。亦未能数相追从。终未免为小人之归耳。向风引领。不觉驰爽。千万非弘颖可既。姑此不宣。

上仁村禹参奉载岳辛亥[编辑]

顷自知川归后。随分扰扰。一未晋候于凾丈之席。恨悚之至。无日不往来于怀也。近日潦溽。殆非常岁之比。伏未审体气静摄万安。诸节均庆。侍生客气乘虚。添以暑症。虽不委顿。头眩腹泄。呻吟度数十日矣。中庸或问借得来几近一年。间有阅过。而正如鹘仑呑枣。今则鹘仑呑亦犹未能。若复久留。则虚负下念掇惠之盛意。不如速还之为愈。故遆付呈纳。真所谓还珠之椟。留之无益也。儿侄离群数朔。今始遣去。盖缘本家之多冗也。初拟带往。兼候起居矣。畏暑不敢出。懒慢不敏之罪。安敢自逃。伏祝循序加护保重。

上仁村书[编辑]

顷自西磵税驾后。趁拟晋候。而掣肘至此。伏罪伏恨。第惟守贞古洞。非徒山明水丽。而万石山房。百岁清风。想像此题目。已不觉清气逼人。斯文胜游。岂复有盛于此哉。伏惟节届阳复。怡养体候。以时万安。侍生仅免身恙。而内而家痘方炽。外而邻疠渐逼。扰攘度日。而钻弄古纸。亦未暇耳。矧此岁暮。徒有学不加进。年齿益增之忧也。知川近有信否。岁里似无趍拜之便。耿怅无已。栗谷集七卷。谨完璧耳。伏祝循序益加保重。

上仁村书丙辰元月[编辑]

年来。荐遭功衰之戚。加以身病。未能晋叩凾丈。且阙替书起居之候。私心景仰。只切悬系。献岁发春。伏惟燕申体候万安。侍生以目疾过了三冬。学人弄古纸。亦不能如意。静思朱夫子恨不早盲之训。而不可得也。顷于五经百选校正之时。切拟晋候起居。且观圣明朝大文字䂓模矣。适患胃症。赍志未伸。尚今茹恨。而窃伏听册子已经乙览。特下赐书酬劳之典。近自奎章阁。又有应旨询问之举。营门亦复上荐章云。公论有在。斯文甚幸。区区抃贺。不但为平日向慕之私而已。早晩当有承教之日。伏祝加护丈席。以慰瞻望。

答仁村书六月[编辑]

景慕之际。伏奉下书。如承警欬于燕申之地。而但奖诲太过。伏为悚仄。竹田丈竟至不淑。不胜惊愕。其在同堂厚谊。老境深情。何以堪抑耶。天气斗热。伏惟体候起居对时珍卫。欣慰无已。侍生近以儿病。日事忧恼。而尚未免危奈何。伏闻乘驲之命。出于异数。虽是倘来。然丘园玉帛。访求遗逸之礼意。幸睹于圣明之世。而亦可见一线公论之不泯。不觉喜动于中。此非如以职趍召之常调。则无关于古人出处之义。而在人臣不俟驾之道。固不当徐缓。但适当炎节。以是伏虑矣。如闻启行日字。则伏拟进拜罄怀。然得无魔障耶。心挠付此。不能一一。只祝加护保重。

答仁村书[编辑]

一旬之内。荐承下书。非爱恤而何。区区感与悚幷。伏承炎旱。体候起居一享万安。无任抃贺而自慰耳。生冗病日笃。烦闷何达。缁布冠仓卒造得。材太薄手太拙。又无漆。似不称长者之元服。然而朴略无华。亦不害为太古之制度耶。盖有古今二图。而琼山沙溪。皆取此图。故今依之。如有未合处。批诲之伏望。馀万不备。

上仁村书[编辑]

登对之后。浩然而归。而除书继至。进退不苟之义。圣明优贤之礼。两得之矣。攒贺无已。税驾后已多日。温理旧业。伏惟体中万安。侍生病儿。已于七月二十日。竟不起。默数愆殃。不敢怨尤。而古人所谓念日。正为此也。趁当往叩凾丈。而传闻已发肃谢之行。故窃惑之际。始得的奇。则立脚牢定云。岂非斯文之福。而吾侪之幸耶。伏为之重贺。晦前进拜伏计。馀适扰不备。

答仁村书丁巳四月[编辑]

月初。伏承下书。病中起坐。濯手敬读。不觉沉痾之顿去也。未逢的便。迄未拜复。愧恨无已。信后有日。伏惟体候动静万安。而恭审目疾久苦。伏不胜忧虑之深。朱夫子有言曰。捐书册近医药。为养病之急务。此言似为对症之良剂。故区区下诚。敢以为献。然殆不免儞懒怠教我也。懒怠之责。伏为悚仄。教生一病数月。差剧无常。数日来似有向减之道。未知从此庶渐苏醒耶。近得镜湖凾丈书。曰目今儒术分裂。吾道日孤。邪说横流。世道日坏。言念及此。未尝不仰屋浩叹。凡在吾党之士。安得不惕然警惧。勉焉进修。益思所以羽翼斯文之道哉。高明勉之。窃惟此老抱道独立。无可告语。而不以不佞鄙卑而外之。提撕至此。感恩则有之。而内顾灭裂。非敢承当。三复𢥠然。愧汗沾衣也。乡飮酒仪。谨依教呈似。而当时急于誊取。字不成画。间有错误处。故将欲改构正本。而因循至今。校布之伏望千万。姑俟病间。月里为踵门承诲之计。伏未知得遂否也。时气向热。伏祝循序加护保重。

上仁村书[编辑]

冻雨新睛。饕风继起。伏惟服中气候神相万安。无任伏慕。教生阿睹一病。差剧无常。数日内又复偏重。无乃命也夫。浪过三馀。顿废数墨。只有岁暮之感耳。增解之至今迁就者。其中多有奉质处。故将欲进候而赍纳矣。疾势如右。风气如此。恐违尊命。故替人负送。而但分誊之际。虽各由嘱。匣衣或有点墨之痕。人性自有精麁之不同。理或似然。若以此而律之以污书册则冤矣。伏望俯恕如何。其中疑误处。付标于册头。下览而批教之。亦如何。三条追录纸。顷自镜湖来者。并付上。馀不备。

答仁村书己未[编辑]

自岁前后。连汩忧病。未能一候起居。月前下书。抚存甚至。而迄未修谢。此是忧虞中实状。而有似乎舍馆未定之对。无任悚恨。但今春时气大是变年。而窃听于往来。则神观动作。能不受伤。自是神明岂弟。理应如此。亦岂非涵养造诣之工。笃实强健。不为外邪客气之所乘也。钦仰钦仰。日月易得。贤阁孺人期祥已过。伏惟一体牉合。旧悼新感。何可堪胜。益切下怀。教生贫病之馀。贱妇之病。尚此弥留。人鬼一关。姑未透得。何暇有意于古纸堆中耶。神迷气馁。浪过冬春。古人所谓舌本强者。犹是小病痛也。当俟妇病之少已。亟进门屏。以承馀诲。未知此计之得遂于何时也。千万伏祝为道加护。

上仁村书[编辑]

顷奉赐临。感幸实深。而只缘驾旋甚遽。未得秪承清诲。茹恨在心。至今未沫。岁行将尽。寒雨新晴。伏惟气体动静神佑万吉。而其所以致广大极高明。不知老之将至者。必有人不及知之妙矣。钦仰无量。教生废却书册。一味穷病。而当此岁暮。百感交集。排遣不去。未免愦愦。古人所谓年驰学退者。岂为今日发耶。但所愿者。摆脱冗忧。逐日陪侍几杖于苔阶竹影之间。以毕馀诲耳。未知何时得遂此否也。千万伏祝饯迎加护。以慰瞻咏。

答仁村书庚申[编辑]

向往之际。伏承诲帖。奉读以还。如侍凾丈于霜檐菊砌之间也。第审摄理少愆。不胜惊虑。其后日富。伏想神明所劳。已向安复矣。攒祝无已。教生立秋以来。幸免身病。而门内细琐。衮衮缠逼。日事愦愦。而自分弃绝于长者之门矣。致烦勤念。警责至此。爱人以德之义。固当感诵。而自惟无状。辜负是惧。伏地陨越。服制以丧礼补编文势观之。则方丧三年。无异同之说。深得礼意。愚意亦如此见解。而方欲奉禀矣。承此诲示。更复何疑。经箚依教完璧耳。姑俟少间。进毕馀诲。不备。

答仁村书壬戌元月[编辑]

自奉许临之教。计日恭俟。竟使宾席空虚。绵蕝无光。方切讶郁之际。伏承下书。濯手开缄。果以山变。不得命驾矣。只缘诚意浅薄。巧致魔障。窃不胜无福之叹也。比日犹寒。伏惟文丈道体起居崇毖。区区慕用。食息靡已。教生带去儿侄。往返无挠。而感伤风气。委顿数日。尚未苏醒苦闷。镜湖书来。得审起居。而不得与快贤诸益相面。茹恨偏切。千万伏祝为道加护。以慰瞻望。

答仁村书丁卯二月十二日[编辑]

荒闲寂寞之际。拜玉胤奉琼凾。区区欣喜。曷其有极。伏审向暄。道体起居。对时万安。尤庸抃贺。教生悠泛度日。而家侄之病。尚未向苏。春穷亦颇恼人。未免愦愦。时以古文字遮眼。而亦不过过空之云。随风旋灭。无足道者。每念文丈教导期待之恩。辜负大矣。只自讼恨无已。胤兄信宿相接。非不喜幸。而烦扰未罄怀。尚自𪸥𪸥在心。姑俟稍暖。晋候伏计耳。不备。

答文德纯问目戊午[编辑]

为人后者。本生父母无子。又无他养而丧。不得已主丧。则虞卒哭与大小祥祝。似称伯叔父母。而伯叔父母祝。于备要元不详著。何为而符礼耶。

备要题主祝云。从子某敢昭告于显伯父某官府君。显伯母某封某氏。叔父母同。虞祭条。告子告妻旁亲。幷见上题主祝。忌祭条旁亲兄弟妻子。当与题主虞祭等祝参考云云。则旁亲即指伯叔父母也。何以谓之不详著耶。

三献后侑食及祝辞末尚飨者。想有其义。

字注。尚庶也。飨歆也。侑劝也。尚飨云者。庶几歆飨之也。侑食云者。盖三献既毕。添酒扱匙正箸。以劝之也。以是理会。则云侑食云尚飨者。各有其义也。

先王制礼。只奉五代而祀者。有所据之端欤。

祀五代。乃诸侯之礼。始受命之君及高祖以下也。程子曰。高祖有服。不祭甚非。朱子曰。虽七庙五庙。亦止于高祖。虽三庙一庙。以至祭寝。亦必及高祖。

铭㫌二字。祫事之祫字。其义奚取。

韵书。铭志也。志与志同记也。如曰记某人柩之旗也。祫。太庙祫祭之名。盖至虞。始以神事而祭之。故取合祭之义也。

答文德纯[编辑]

逐月得书。可想其不遗。而况反复论卞。深得古人节节生疑。讲究必精之体。又有倾囷倒廪。直穷到底之意。起予者多矣。可贺可贺。但礼根于文之云。何其说得倒了也。夫礼即理也。有理然后有文。义理本也。文字末也。今曰无字无文。无文礼亦乖云云。则非但说时病痛。反不如无理无文。无文。礼有所阙云也。大抵礼之为文。一字有一事之理。故前复中看理为主者。乃是取文求义。须要浃洽。非谓废却文字。而别寻义理也。又况沙翁之释文字著问解云者。岂非措意之大病耶。此是与学者答问之际。字字有深义处。则不得不强解之也。宁可疑之以缴绕于文字之末也。汉儒之傅会。荆公之穿凿。皆坐此耳。后学之所当知也。铭㫌一款。似是问字义。故引韵书答之。而记某人柩之云者。亦岂非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旗识之也之义耶。檀弓所记。即是设铭㫌之本义。而所询主意。似在二字之训解。则向所谓不必解释文字为急者。正指此类处也。其果相信否。朱夫子所谓大率与人说话。便是难也。白缨之非本出岭俗。而先辈已卞之。复何致疑。而网巾之式。似涉烦碎耳。

答文德纯问目壬戌[编辑]

家礼只有衰裳之制。而备要刱说中衣以承衰云。然则朱子时。只着衰裳而内无所着欤。

深衣篇陈注曰。大夫以上。助祭用冕服。自祭用爵弁服。则以素为中衣。士祭用朝服。则布为中衣。丧服亦有中衣云云。衰之承以中衣。自古然矣。此所以备要之为家礼未备而作也。

备要云中衣即古深衣制。又同春问衰裳之下。承以布深衣。礼也。推此则中衣的是深衣。而在衰内故名中衣欤。

玉藻陈注曰。长,中者。长衣,中衣也。与深衣制同。而名异者。着于内则曰中衣。盖在朝服,祭服之内也。着于外则曰长衣云云。

深衣之制。元无小带之文。而今世深衣。缀带于内外之襟。有据欤。

遂庵说可考。附见焉。○问深衣小带。家礼及备要不言何也。遂庵曰。衣之有纽。古今何异。家礼是草本。备要从家礼。偶然遗漏耳。

家礼,备要。俱无天衾,地衾之制。而世皆用之何欤。

家礼只云衾用有绵者。而高氏曰。衾凡二。一覆之。一藉之。盖士丧礼䟽曰。大敛之时。两衾俱用。一衾承荐于下。一衾以覆尸。故备要用二衾幷有絮者。而或曰。大敛衣多。故用二衾。一覆一藉。皆在绞束之内矣。今人覆之于实棺之后。而名曰天衾。恐非礼意云云。

握手条。以左手置搂中云。大拇指亦混入于搂中欤。

士丧礼䟽。牢中旁寸。则中央广三寸。容四指。指一寸则四寸云云。大拇指之不在数中。可以想得矣。

裁裳。只言前三幅后四幅。而不言其长几尺。何以得中欤。

古人之服。皆有衣有裳。而衣则有尺度。裳则曰其长及踝。衰裳之长短。亦当度人身而制之矣。

初终易服条。男子扱上衽。当此罔极之时。易服扱衽。何义欤。

问丧注曰。上衽深衣前襟。以号踊践履为妨。故扱之于带也。檀弓䟽曰。始死。易去羔裘玄冠。着深衣。虽当罔极之时。礼当然矣。

答徐侯有升乙丑[编辑]

顷日进候时。缘扰未克秪承清诲。茹恨至今未沫。更伏承下问书。跽领伏读。未知措身之所也。谨伏审端阳。莅民气体神相万安。无任攒贺之至。讼庭颇闲之教。不胜感咏。下惠二扇谨拜受。而无以奉扬清风之万一。伏罪万万。伏祝为民加护。

答徐侯书[编辑]

伏承下书。谨审秋气渐冷。政体神佑万安。抃庆之至。不任下诚。民蒙庇惠化。粗保躯命。而但鞭策不起。自分小人之归耳。下送册子。谨跽领。而旧本颇多错误处。似难一一点窜。贻益后来之教。不敢奉承。伏地悚仄。赐惠酒脯。老兄弱弟。面发和气。感饱仁化。相对攒颂耳。

答徐侯书丙寅三月[编辑]

伏承下询。旷日稽谢。悚惧方切。伏惟此际。政候起居万安。无任抃贺之至。莲庵梁颂。谨得依㨾画葫。而非但本来倂俪上拙手。且以此之见。为彼之说。文理之不成固也。窃不欲尘秽几案。而朱夫子有既作复讳之戒。故冒昧呈似。伏想经眼之后。付之彭城之袜本可矣。而或疑将括之非智。则诚惶恐无已。不备。

答徐侯书六月十三日[编辑]

顷于进拜时。日暮酒醺。未克拜辞而退。方切罪悚。伏承下书。副以三箑。起咏清和。还有过分之惧耳。第伏审旱庚。莅民气体万安。区区抃贺无任下诚。化民馀庇所及。幸保躯命。而夫日不远。礼有出入之防。故未即拜赐于门外。尤为伏罪。伏祝为民加护。

答徐侯书[编辑]

积雪穷巷。官人叩门。初疑其索租吏。而惊倒问之。则乃我仁侯俯存华缄。此际抃喜。曷有其极。矧复新蓂葛花。使白屋生暖。而海仙遗迹。涤尽满腔饥火。区区感颂。实非在物。但怠缓稽谢。更添得不敏底一罪案。伏惟寒紧。抚字气候一享万安。下送册子。眼雾缤纷。仅一看过。而间值错字。传疑付标。伏未知或免于金银伏腊之讥耶。始拟执诣门外。秪候起居。仍承面教。而适感寒疾。畏风藏缩。只有恨与悚倂。馀不备。

与徐侯书丁卯六月二十六日○在长城倅[编辑]

去思之私。日甚一日。久欲尺书。奉候起居。而穷居深僻。迄未值便。只自憧憧往来于心也。暑潦蒸郁。伏惟抚字有相。政候万安。窃惟念所莅新府。即河西金先生旧乡也。遗风馀馥。必多藏修读书之士。伏想簿牒之暇。飮射读法。导率讲论。官有右文育英之乐。士有心化风靡之效。君子所以宦学相资者。正得其地。此为吾道之幸。岂特一州之福哉。旧民块处穷庐。愦愦仍昔。而志惰气馁。鞭策无人。益思进随同人之后。听緖论薰馀化。而但湖岭隔夐。又无赢粮数舍之计。引领西望。恒切𪸥结。适此因风替候。能免洪乔耶。伏祝临民加护。以慰远诚。

与徐侯书戊辰八月[编辑]

拜违清化。倏已数年。去岁秋孟。因风修上一书。未知彻照否尔。惟是瞻仰。未尝不一日往来于心也。秋序已阑。伏惟政成事简。体候神相万安。旧民。年齿益增。心志益昏。钻了故纸。亦不能自力。而鞭策无人。孤陋日甚。终何以免小人之归哉。窃欲一进铃下。以候起居。因毕馀诲。而计拙不能赢粮数舍。老泉所谓饥寒衰老之病。又痼而留之者。正说得今日情势也。向风引领。不任下诚。伏祝加护鼎茵。以慰瞻咏。

与徐进士子镐京辅乙丑[编辑]

数次霎面。便有千里之别。怀想德义。无日不往来于心也。秋气渐高。蝉声益清。学履玩心。仰惟珍啬。时赞消遣永日。一味块独。而寻数小业。亦不能自力。将为君子之弃而了此一生。思之不得不喟然。朝野辑要。一回披阅。而使此穷乡浅陋。壮观国朝故事。为赐大矣。间遇脱误处。敢仿古人疑当作某之例。付标随录。将以奉质于高明。未知如何。但眼暗神昏。未能一一雠校。而至于字义之诖舛。亦难举正。登案时想有以谅之也。第闻庆科有期。纵横礼乐。预占佳兆。遥望日下云而祝之。惟冀随地懋学。以慰瞻咏。不宣。

与宋进士元履祥来己巳[编辑]

一旬从游。便成三朔之阻。此后相逢。又未知限几岁月矣。科事非徒高明见屈之为恨。而竟孤临别。再团之约。无乃得失离合。俱不免于数耶。一阳初复。谨问侍奉经履对时珍卫。区区慰溯交倂。时赞。客愁转深。又当岁暮。年驰学退。古人所悲。而梦死渐近。正所谓谁怜白头翁者也。岁尽将还乡耳。八礼鄙稿。既蒙弁卷之诺。故今方誊写。当付之锡汝甫。从后呈似。未知终许否。亦将以此更卜他日金玉之音。馀匪弘颖可既。姑不备礼。

与宋进士元履书[编辑]

闻遭长殇之戚。惨怛不已。王夷甫所谓钟情正在我辈者。真画出贤者今日之情境也。惟愿理遣。上慰慈念。下抑私情。以副朋友之望如何。春间。又有赭黔之患。此岂贫者之所宜遭耶。在王进士则可贺。而在宋进士则可惊。无乃祝融之终相之耶。此虽似近戯语。而故欲宽悲伤之怀耳。伏惟霜令。侍馀德履神相珍啬。向溯区区。时赞来此满月。龙山黄菊。锦城红树。依然去年光景。而无人酬唱。怀仰德义。此际尤切。奉拜无缘。秪有神往而已。馀不宣。

与宋校理祥来戊子[编辑]

冬初历访。尚今感荷。竣事归路。从孙幸得拜辞于华山。备悉执御在道神相佳吉。近慰别后馀怀。税驾后献发。仰惟仕学相资。德履珍福。溯仰区区之至。时赞。精神气血。日就槁枯。餙巾待尽而已。但后会无期。临书尤增忡怅。馀呼倩气乏。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