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慕山遗稿/卷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 慕山遗稿
卷三
作者:权寭
卷四

[编辑]

与巡相权公以镇[编辑]

南州无禄。旌节遽归。如失之怀。普切民氓。履玆新正。令候何似。伏惟万福。春雪少退。寒意尚恻。长途跋履。实切不瑕之虞。惟望加护鼎食。过自保啬。用副祝愿之私。下惠布物。谨已祇领。阁下既改竖墓碑。举累世未遑之典。又重之以不赀赐送。斋中得此。凋弊稍苏。阁下追远之道。可谓厚矣。方谋建置一区祭田。以无负阁下增崇之意于永久耳。寭忝带斋所任名。而衰老贱伏之踪。加以疾病事故。末由自扶奉送于见弃之日。瞻望棨戟。第剧驰情。玆敢祇奉尺素。用伸区区。

与权正郞一甫[编辑]

客腊有来言左右再戒西辖。意谓分义事势。有不得已者。汉瑞便承辱书。乃知传者之妄也。信后岁翻。伏惟省下体履迓新增祉。寭昨秋得洛便。附问起居。因敢献愚。寭不敢欲左右固守东冈之陂。只望随事加慎。盖出于吹薤之过虑也。左右流浮坎止。已有定论。固有不待人言者。今犹云尔。足见雅度包弘。近纳蒭荛。则古圣人与人为善之意也。甚盛甚盛。顷闻溪院聚士讲说。仍无作辍。负命上钩者几何。亦有咬人狮子耶。此中曾无鼓作。虽鼓作亦难起来。况无之乎。彼中自有大宗匠执经南面。又有先进如左右亲承筵说。宣布奉行。有此兴起振作之事。自馀谁非圣世之化育。谁非浑承筵教者。引领川城。多有羡也。近日得见苏湖答左右论朱书书。有南越黄屋之喩及所烹非真茧之语。不审左右与书所言如何。而答书如此耶。今之读经书者。诚有买椟还珠之弊。然所要读是圣贤书也。为学者之不善读。而至比之南越黄屋。直谓之非真茧耶。湖书又云左右持和战幷用之策。左右之意。果未知专于求道与否。而若求道而期于得道则千蹊万迳。皆可入国。况此如砥如矢而为君子之所履乎。湖书又云嫌烦厌蔓。专靠古经。则坚浑而无可钻之隙。枯涩而无可嚼之味。左右无乃欲幷与注疏而废之乎。若因注读经。何有坚浑枯涩之患。若废其注疏。非中人以下所敢闻。恐左右因己分之上乘。而不知有钝根也。尝闻西厓先生先看经文。知本意归趣如何。然后次看注疏。盖先生要有自得之味。不闻硬使学者废之也。若因左右先经书后洛闽之论。而湖书云然。恐亦不著于题也。凡散入经书注疏者。何莫非洛闽之书。而认此作彼则恐不然也。盖洛闽诸贤。寻坠緖于遗经。其所著述。相为源流。若后之学者。专意求道。读经书从经书觉悟。读朱书从朱书觉悟。所从虽殊。所以觉悟此道者同。皆可以为希贤希圣之学。各从所好。立门庭寻路脉亦可也。何可主一说而废一说也。见霁山答书。又引老先生序文为读朱书之订。盖先生以朱书书札无诱夺之害。可专于求道。故节而选之。以诏后学。非谓朱书之切于经书也。然今则与先生之时又不同。科学之士。引用语句。便有以刮主文者之目。故世多诵说。名以学者。亦但为口耳之资。无益于求道。而适足以变文体也。左右亦无乃有意于救之。而为此先经后书之论耶。然则左右之意。盖亦戚矣。尝于枝谷举似湖书之意。答曰今人徒从口耳。虽朱子书。亦觉有末弊。人只患力量不足。才分不及。志意不坚。不能真实做得。而但某言先读六经。次读四子。则次第不然。尝与霁山书。有曰大学阶梯也。中庸总脑也。周易本源也。窃覸常所讲求者在此。所以深造者。盖亦在此。亦尝闻之否乎。与苏湖书有草本。无惜示及。姑贡愚见。又诵所闻以求教耳。

与权正郞一甫[编辑]

季秋已寒。伏惟省寓中。况味清胜。重登贺语已晩。仍得调陞。区区喜幸。何可量也。顷仍登对。条畅岭中故迹。发为圣世美谈。此见高明平日。一物亦不放过也。四贤赠职。又旷世异数。权公寓居杨州。祸变后世仍绝。此中更无事迹可征。殊切怆慊也。久屈之馀。展布有望。但末俗易高。险道难尽。才得做好。便有不好底。望随处加察。虽好事到手。靳勿轻为。近日霁山可以戒。如何如何。昨见伯翼。亦以盛名为虑耳。仲兄今已无事得达。对叙孔怀。襕衫二书进御后。处分更如何。适村人上番。又隶本曹。草草布问。仰恃知照。辄敢献愚。统惟雅谅。

与权君耕庚戌[编辑]

国丧普痛何言。峡居消息。前年风倒屋。今年疠入门。天意未知果何如。惟生事不至可忧。静工随意精专。可贺亦可羡也。弟亲候粗安。五月见瘗夭之惨。二月弟嫂解胎。因出没危境。入秋以来。少似减歇。而根委未祛。惶闷到此。苦无开展时节。柰何柰何。七月初。来伯袖致病后长纸。情性之发。不下于见面。且知读古书惜寸阴。虽在晩暮。如此做去。必大进步。便当刮目相待也。此纸姑留箧中。不依轮诸处。拙和亦俟异日。想聪明照察及此也。谱事详闻否。近间将一会勘定出中草。兄不可不破戒出来。与酉谷宗人。约期联辔如何。弟于岁初丧舅氏。葬期在今十六日。今日往彼。经葬即归。归后当往谱所。因此得少间相聚。大幸大幸。徂玆因此寄来手滋。而未果承见可叹。士林不幸。锦水丧出。山事又狼狈。想已及闻。枝谷姑无事耳。纸尾所录。要博一粲。且领怀也。

答权君耕己未[编辑]

前赐慰状。去晦始承。今初春县金生员便。讨付答疏。未知滞达何如。方用憧憧。此际惠状别纸及誊答申书。自十七日丰市转到。忙开珍复。如得一场稳晤。足打疚中襞积。又诲谕数款。皆切实肝膈语。受赐良多。哀感哀感。答申书中。以此边事。勉人以理。馀韵自任。此好消息。诚所乐闻者。但已未有兴言之实。人或非可与适之资。则无乃为失言耶。又指寭为真知实践底人。太不著题。虽两间私语。不宜相诬如是。何至率尔向人道。重招其嗤点也。人品有高下。谊分有浅深。尊惟知尽己之为忠。而不曾谅人之如何。甚是短处。又凡文字。殊欠磨炼。率意笔去。往往有乖当句语。令人骇目而讶心。虽寭亦未尝不遗恨于此也。示及别韵格。抑有所模仿耶。模仿诚亦难。若自出机杼。非尊笔力之所及也。言心声也。声之精者为言。文辞又其精者。宜益致其精而不容易而为之也。修辞立诚。乃表里工夫。留意无忽如何。更取古人书。平易条畅简当精密者。熟读潜玩。当自得效。答书中程朱说论语最切云者。宜用之自治。而所可忧者。年既衰老。美疢夺志。虽欲自强。不能自致也。如寭平生无可言者。名为从事科臼。而不能自力。所谓此事盖亦知其当为。而曾不下手。玩愒游泛。彼此不及。直到于今。为无闻不足畏之人。尚何言尚何言。近日师门见教曰。自今力做。犹贤乎已。又曰子固已晩。以吾视子之年。犹可为也。此是勉谕切至之训。真当佩服而力行之。以求追补桑楡之万一。而方罹酷罚。且困凶荒。抬头不起。开眼不得。又顽颓慵懒之症。乘时益肆。直是无复可望。分作㬥弃一物而已。近方讨隙看中庸。虽信意味之无竆。而精耗力衰。难见功效。不久且将自辍。而依旧伎俩耳。柰何柰何。峡里爻象。可畏可畏。何故迟疑郁郁久居也。生理虽甚关。此系命分。不必彼饶而此乏。况今衰病。无聊日甚。何不来卜悬空山下静便一区。时与一二意中人讨叙。以乐馀年也。此亦尊家先志。又为晩得一儿地。非失计也。须念之念之。默挽及各处送诗。今犹在此。盖欲相面更勘也。自讼无辨等作。此不来未知何故。图录云云。亦竆格之一事。而非急务。姑倚阁。且读语孟庸学。讨究切己如何。诸件皆有古人已成底。又不必架屋也。英山文字。未详题意。尊自草构成后。无惜相视。则或可随所见修改耶。近思录久欲誊出。而姑未得纸。方命儿子看一过。才始开卷。若还本主。敢不承命。而知欲转借。故未免仍置。可恕谅也。玉川祭文。已付前便。送此文字。方在池谷。未及来祭耳。

与南士远庚申[编辑]

京试归后。追闻彼时。兄旆亦入洛。而未能相知相逢。可叹。未审是行也。果为老兴不禁耶。或有别干否。弟又不免竆厄困顿而归。所谓长使亲朋扼腕看者。政为此也。然快登南北汉。遍讨杨汉胜。胸次稍觉豁然。谓之无所得不可。好笑。顷闻兄旆又西。吉还属耳。此际至寒。想神用益旺。仰慰仰慰。弟仅免征租索钱之挠。而室已悬罄。此则常分。犹自耐遣。而亡弟祥日渐近。种种悼念。如何可任。

与权君耕[编辑]

再答书。送新村嘱使即传。今能已达否。二月十六日书。今初三得承。伏审调履一㨾。不任闷然。和气冲瀜。宿痾宜苏。何依旧弥苦耶。此顽状俱支。而痘发葛村。姑欲俟继卧出避。又不得奉殡挈眷。谋将独出分离。活计比团愈艰。种种切迫。如何如何。向时顿阻。近于旬月之间。荐承音徽。庶可打此心血。而第恐妨夺一会之数耳。荒迷以来。闻言不聪。虽竭端无馀。例多听莹。况来语隐微。反复求之。未的意旨。懑若飮烟。更赐教破如何。乡事一边气焰可畏。微及默好之意。非敢可否于其间也。但原火方炽。硬要扑灭。未获绝熄之功。先受燋烂之患。又看其意。不噬不止。若早晩得势。逞其㬥怒。衣冠之祸。恐未艾也。与其激之愈深。孰如任之或浅。窃忧之过。虽做得善。未见其善也。视及迷豚二绝谨领。已敕渠辈书绅。又取而自省。此平日所欲勉而不能。日用间便觉落在低俗劣软地头。实高明所不足于意者。抑向云奉虑。其在此欤。要之亦非一药可医。一念可到。惟知得精养得熟。方可有以自立。无挠夺之忧耳。如高明得之性分者盖多。不须大段著力。而所立卓然矣。然天下可均。爵禄可辞。白刃可蹈。而中庸不可能也。望高明更进一步。无以偏长自多。又无以己未达而达人见讶也。书中自反自敕四字。益服雅量。天下事惟如此应之。是为顺境耳。少天之少。果昭之误。而昭天亦何义耶。誊来答疏。亦未领其意。有旨此只伏见正月备忘记耳。枝谷近亦阻痘。所请儿衣似闻将恻然应副。而嫌无信便云耳。命名天觉近释号。觉以望易之如何。来酹玉川在何间。此为奉叙之便。苦待苦待。前送祭文。今初来祭。哀感哀感。

与权君耕[编辑]

一昨忽闻令季不淑之报。此何事也。此何事也。天乎忍以此施吾无谄耶。惨愕惨愕。久不能自定。次又念及无谄合下径情。卒当此变。无人拘持。必不能自爱悼亡之馀。此虑又不能自胜也。莫之致而至者。直是无可柰何。知其无可柰何而安之。乃朋知之所望。而亦吾无谄所自勉也。此境身才经历。曾所自药者奉告之。幸勉副区区也。能自保然后可以为存亡计也。

与闲翁甲子[编辑]

昨儿还承手帖。审阁忧已安。寓况迓新有相。忻慰万万。信后浃旬。惟加慎待快净。还顿如何。闻昏日冲雪出峡。意非偶然。大阮兄临筵。从者喜颜可掬。恨不往同之也。先稿誊出之役。二月十二日。又败人意柰何。然要不出春中为之耳。潭上之嘱。闻基倅不通关节。欲求先容。恐或害事。不如据直求伸。姑为停斟如何。

答吉夫丙寅[编辑]

昨别伫立北皋。见归袂脱若。山回路转。犹瞻望兜率久之。玆承手滋。如得重晤。且审还况增胜。慰浣良深。弟方待人马之来。来则移近。而撤寓无期。耐吃苦恼。殆同恒沙。柰何柰何。全翁又冒雨而西。意则良勤。姑未知梁下之期信否如何耳。顷有巽与之言。悦而不从。区区怀憾。想闻之又发一笑也。

与权君耕丙寅[编辑]

益张来承书慰慰。但有愆度惊虑。壮时能胜病。今气衰恐为病所胜。唯志气依旧能自强。令二竖退听耶。寭七月念后。经死病于客中。因有杂症。九初始起。汩没公私。鼻眼莫开。今初又痘炽葛村。当即奔迸。心神散乱厄塞。罔知攸为。遗稿为经年勤嘱。早晩翻阅。而眼目不到。不能辨银根。尚不敢始手。顷见季凝。言及盛嘱。亦不敢辞。然欲强与之一会参讨。而亦未暇悯悯。襕书进御后。恩数非常。为吾乡人士。尤为感发兴起。校中以今望会儒生讲说。此亦报答上恩之一事。而未知毕竟果能有实效报答上恩耶。

与人[编辑]

恶岁少净地。贵所亦能安过耶。想今小劫已满。静里将炼作何意味。弟碌碌仍昔。更无馀望。只自怜咄而已。仍念昨夏旆临时。贲谷金上舍以弟不成一名靳之云。未见读庸学而成者。某某皆然。子亦读庸学。所当不成。五十无闻。受靳固当。至于归咎圣经。又及青城枝谷。恐亦善谑之过也。呵呵。彼时承盛嘱。自今书信相及。谨书诸绅。而向后朴生家无往来便。君实每欲往。汩没未果。阙然至今。何恨如之。盛作重违勤辱。忘拙效颦。从往仙台。失于利涉。遂作不能从容。怅然殊深。归路得一绝识恨。幷此录呈。一笑付丙如何。

与郑表从兄翼祥[编辑]

伏未审春和。侍下做味何似。从弟姑保亲侧。无足一二。第地以步量。才四牛鸣。别以日计。已八阅月。是为至亲在至近者乎。古人有言。会极则离。离极则会。若昔辛壬之年。行则交臂。止则连席。食则同案。寝则同枕。凡几四三月。可谓会极矣。今乃各居一方。相思两地。声息之阔。如隔弱水。亦可谓离极矣。玆岂有关于合散之常数耶。顷者兄主两到屏院。将兄主慕贤之诚。有胜于慕天属耶。将兄主他有所拘碍。才可往返于彼。而不可逶迤于此乎。将兄主望从以前日之过门。以为渠尝如是。我亦如是。而不暇及其他乎。将自然有关于数如上所云。而无与于吾人耶。何相距之近而相阻之至此久耶。凡人情昔所游处则居常不忘。兄主尝已游于斯乐于斯吟咏于斯。而非但为渭阳而已。则独无是心耶。暮春三月。风物如昨。黔尼花绽蘂。可折而赏。板桥柳敷叶。堪把而戏。女子鱼跃鳞。宜往而观。霞蒸远树。岚浮前郊。诸胜依旧。不可独赏。下枝妹兄已有唤起联辔之语。离极必会。亦数之常也。从将预拂青山一片石。与意中二三人。抃手翔徉于芳草长堤。以望其一来。无金玉尔音而有遐心也。

与人[编辑]

顷自陵洞归寓。手滋在案。忙手披复。如得拜晤。感慰感慰。春寒阧峭。伏惟静养增胜。寭况味日苦柰何。顷尘鄙作。适见此事。偶有此意。信笔成韵语而已。何论于格之有无也。第所谓格者。未审如何。在词乎在趣乎。在于词趣俱美乎。词趣之所谓美者亦如何。冲澹与高古与。抑新而奇与。尝与友人。闲说及此。而未得的论。仍幷举似。愿赐一印。且念此事。亦不容易。三多之馀。又须涤得荤血。漱得芳润。乃可为之。还观自家工夫天分。俱无地位。还自画罢耳。闻胤兄近作猛虎行。苟有见者。莫不称美。拟早晩就玩。未间如得因便寄来亦好如何。示诗讽咏以还。不觉感感。谨此效颦。仰呈求教。又索和于学仲耳。

答酉谷宗人[编辑]

得见佥宗侍抵增寿书。缕缕辞意。皆为印谱事也。此事既是秋间已定之论。则到今有何异见也。但营送木同。虽曰为印谱请得。而实无是事。且旧伯书以增置祭田为永图。故此中门议。皆以为此物不可他用。已买得山下一区田。佥书盖未详此中实事而发也。若以先得三十七贯。必于春中印出。则役粮印贯皆无所措。出债以补则及秋所报。当不下本数。计非复卖祭田则不可。今因斋会。烂熳消详。至于圈点可否。则皆以取便待秋。取足本钱为可。故决以门议。为定浮纸僧处。推出本钱。别定城上便给。而奉告梗槩。窃想佥宗侍自有随时弛张之量。亦岂胶守前议耶。

与舍弟寘[编辑]

金哲家若非虚警。则从此相阻。郁陶我思。日用凡事。不得面磨。是亦最大关心者。汝其惕念否。凡收检儿辈。课役奴仆。看守家庭。察视田亩。皆汝事也。然必须汝身先自戒谨。常思父兄使留守家之意。不容一息怠忽。夙兴夜寐。以为之率。乃为不负父兄之意也。每见汝初昏倒睡。日晏不起。若非长者叱起。则以昼作夜。今则动静任意。无人警责。比前尤甚。家间凡事。全不管检。则使汝守家之意。果安在哉。内间事则室人主之。外间事则汝皆主之。处心以正。持心以礼。事无大小。无或谩忽。吾所望也。果能此道。扩而充之。非但深慰父兄之望。在汝平生。亦有无限好事。岂不善哉。岂不善哉。若依旧怠惰。日甚一日。处事接物。一任私意为之。家间凡百。一任放倒废坏。则将何以慰父兄之望。在汝平生。亦必有无限不好事。日往月来。切为汝忧之。若汝果有一分回心。则必须无晩起无昼寝。警责身心。明汝之愚。强汝之弱。乃可有下手处也。此非难行。余言非诬。若少留意。其利无竆。若不省察。自㬥自弃。好恶取舍。自用无忌。使此区区之望。终归虚地。则为禽为兽。非我所知。千万留意。

又取读前日所熟文字。大可大可。留心日用人事上。又读书以为之辅。必有渐渐觉悟处。此言岂欺汝哉。且汝乐贱好卑。每此等人来。必亲狎款熟。虽常戒告。终不改悟。今虽日日如此。谁复为汝发逆耳之言。使汝有一分顾忌乎。蓬生麻下。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不染而黑。贾谊曰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无不正。如村童里儿全不知义理之人。耳目口鼻言语事为。虽与人不甚相远。而其导引薰染。不知不觉与之俱化。则害吾本心正性。有不可胜言者。虽侪辈间。当存此戒也。

与舍弟[编辑]

麦种以何日始播。人事不齐。想大费心力。然少有疏缓。必为终岁之忧。不可辞劳而有所忽也。奴辈不用命已成习。又手法甚不如人。每耕一田。排谷太阔。培壅之时。土不及根。苗不长茂。受灾最先。实亦减劣。皆由于此。今年必令稍密排去。开沟辟畔。剔高平坎。此固田家紧务。而播种必适。又今年异于常年。检察必审。小家所作。多是粘硬。难于立苗。必使耕无生地。解无馀块。粪灰量多少之数。看土厚薄排出。要之无馀力无失时可也。此事不宜少弟任之。所望惟此仲氏。而终不肯取作己任。志不帅气。强终不得。此非细故也。然人各为心。事难合理。奈何柰何。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吃苦智不长。仲氏受变亦极矣。必已自思及此而要改之矣。吾家食众生寡。渐致贫乏。今已不可为矣。然及今犹有勤力。可望之势。幸相与念之。一变前辙可也。第思之无非命也。亦当顺受。而必先修人事而后命可论也。人事未尽则未可言命。礼义生乎富足。人无冻馁之忧然后。人道可修。近见时俗一变。始颇怪闷。今乃知所务矣。

与舍弟[编辑]

已为别炊云。何以为之。何以为之。父母在家之时。事事专仰于父母。今则汝看检家事。家长之责在汝。不可不惕念也。若其大关节。则严内外之别。谨上下之分。以和为主。而又有礼以整之。然后。日用凡事。乃可釐也。如有误处。开陈事理。从容教诏。不宜便加忿怒嗔骂也。使唤不足。又当农剧。劳贱不堪之事。亦不可全然不顾也。第一书能常目服膺耶。无限好事。未必不阶于此也。验哲日课。能不放过耶。凡事汝可主管。而非不得已事则勿挠他。使之专意读书作文上可也。本来厌怠者。恐托一日之挠。便废十日事。以为异日借口之资也。儿辈始疫后。若有危虑之症。问于命洞及山合耶。左之事。绝勿言绝勿为枉了痘神。大可大可。虽在近地。无可为者。而徒贻彼此之忧。远外分离。音信相通极难。何以为之。若得便陶片木叶等物。书付消息可也。惟事事谨慎。无少怠忽。千万之望。

与舍弟[编辑]

久不闻消息为郁。做味连得无恙。此中姑安。吾欲以十八上去。而祭祀不远未果。想有相待之苦。近又与人相约。欲往蔚珍。当寒远役甚难。少年此行。殊非好事悯悯。吾虽不往。须著实做去。使有所得。归日得有面目可也。古人有用三冬足。虽才分驽下者。苟实用其力。岂无进益。凡读书不能熟读详玩。咀嚼其意味。以古人说话。为自己说话。以古人意思。为自己意思。则万无得力之理。汝既不著力去读。又将麤心谩读。正如瞽者之诵经。昨日所读。今日己思不起。前年作一般伎俩。今年亦只是伎俩人。何望其有进。喜昌元不耐苦读书。口舌生涩。尚如初学字幼儿。傍听已不胜其艰苦。每被法华转。何能转法华。汝与喜昌若不去此病痛。终无进益之望。须涤去浮杂之念。著力耐久做去。则在汝固有无限好事。区区喜悦。亦何可量哉。不然惟作依旧伎俩。则不如农工商之有实事。

日间客况如何。此中老亲。于左足有小肿。再昨朝受风症甚非细。昨晩向减。而姑未复常悯悯。向也仲连亦往云。得与二友同榻耶。皆是益友。若己有可受之质。其为益大矣。不但文字之间而已。且见君常时志不帅气。对卷辄昏睡。虽或强意漫漫地读过。全然不相入。若复依旧不改。恁地去做。无宁在家任吃粥饭。无作僧弊可也。

日气猝寒。做况无恙。吾九日始归。亲候姑安幸幸。即欲上寺。而种种有拘。当以七八日往栖耳。同栖几人。惟专意做自己工夫。切勿间追逐间说话。废己妨人可也。谨言语慎行止。随处最好。所谓相观而善。群居第一事。幷宜加意。

前书略陈警切之言。闻汝都不关听。长日惟消一局云。汝何若是无忌惮耶。所谓杂技。有百害无一利。谁使汝强之而必为之耶。若心闲无事时偶一为之。固为无妨。而一有好著之心。其为病痛。不可胜言。况使汝守家。意非徒然。而家间凡百。都不关念。自己急务。一任放倒。惟日事有百害无一利之杂技。诚一思之。此其可乎。前书所言。非为他人设。可加之意也。

寄伯儿处勉[编辑]

闻汝读书声。与佯痛强哭相似。了无真实做去气象。虽使终日叫聒。若有耳者听过。便知汝非真读书人。岂不可羞之甚者乎。每一言之而终不关听。正是不可说不可说。若此而有一分进就者。终古无之。不如归休。凡读书必心潜于一。熟读详味。从容涵泳。将古人意思。作己意思。将古人言语。作己言语。自然心开目明。理通辞达。平生受用。不见其不足。吾亦知而不做。贸贸以至于今。非但自误。且误汝辈。吾之病痛。汝岂必学。止汝止进汝进。初不关我。

日间如何。吾家念益切。况味益苦。昨日令帖。虎尾春冰。此意会得耶。每戒汝勿㬥怒。而终不动心忍性。加也此病尤甚。吾所深忧。愿于此著工也。纵不能立扬以显。忍以此为僇耶。惟时出检农外。闭门读书。切勿闲浪置一足于门外。如此可无外至之患。门庭之内。庶几渐入和平境界。勉之勉之。

寄仲儿处勤[编辑]

近日家间及各家诸候如何。吾仅支。汝兄及驲也俱佳是幸。而忽此节日隔二宵。仇月渐近。情地益加悲恼。种种家事。邈不相知。安可郁郁久寄于此。汝课读能不全废耶。形势所迫。使汝独在看护杂冗。殊用恨咄。能不以此沮退。著力做去。要不作劣下人。何善如之。若嗜睡耽游。浪度光阴。则非人弃汝。汝自弃耳。一步武切勿闲浪出门逐闲伴。至望至望。

[编辑]

送权君耕入栖碧洞序[编辑]

太白之阳。有栖碧洞。古有一刹名栖碧也。故洞名仍之。中有一区。古亦有院。以支行人。今废已久。通峡大路。变为竆林奥丘。友人无谄。见而乐之。即放其樊川旧庄。将往栖焉。知无谄者。咸以为不可曰。下乔木而入幽谷。舍士友而群鸟兽。轻放世庄而悬装孤往。其言皆若出于情告。而无谄若不闻也。无谄之言曰。吾之择地。实吾曾王考若先君之遗志也。吾决意入深。乃悯人心之日益浇漓也。世道之日益险厄也。而太白又吾先之所尝图占而未及者也。此其所以决去而不顾者也。夫择里而处仁。胥宇而卜吉。俗取仁厚而转衰为旺则不亦善乎。今栖碧为吉地为仁里。我姑未能必也。吾未见子之能择也。世末朴丧。千变百怪。在人目前。子所深厌。而古固有金门市朝之隐。岂其避世而必山之中。惟吾所行之如何耳。又有一焉。甘受和白受采。子之资质既美。子又已能摆一副缠绕之习。以子之固有而有馀。苟能就有道而正焉。庶乎矫偏得中。去滞为通。知所以裁之。一变至道。固不难也。而一朝弃文献之邦。入魑魅之窋。违丽泽之讲习。乐深林之岑寂。彼所谓枯槁隐遁者。甘与同归。甚可惜也。虽或尚友于黄卷。有以辅养其身心。而岂若从今之贤师友。亲与之游而磨礲之乎。子之在此。人固有爱而重之者。以子为贤父之胤而且有行也。山氓峡俗。虽或乐子之淳朴无忤。而岂复知为谁某也。抑未知太山嵁嵒之下。固有怀瑾握瑜深藏不市。而可与从游者乎。然其洁身乱伦。而嚣嚣然乐尧舜周孔之道者。必偏而不中。适足以增吾之病痛而已。且所谓厌世者。岂独众人纷竞之场。凡对己者皆世人也。入山之后。耕云钓月。自乐其乐。而无求于人。则吾不知已。若犹未免与世相涉。我叩而人不应。我处其厚而人处其薄。我以其忠而人以其伪。鹭白乌黔。不改其性。而终亦与之不相入。则安知彼之果贤于此。而我之悯然厌者。不依旧复萌乎。然则所谓逃世者。亦非善于逃世也。子其勉哉。呜呼。今之人心浇漓。今之世道诚险厄。掉臂若浼而去之。毁誉不闻。理乱不知。面前之泉石花鸟。皆足以助吾之乐事。则其视世之干没尘臼。同流合污者。相去远矣。将子笑人之弱丧。而矜我之得所而已乎。将块坐竆山。惘然回想。悄然以悲乎。若余者失一直谅。未得源源相从。心焉若亡。终无以为怀。又窃悲不适于此而有乐乎彼。于其别。姑书以赠之。

[编辑]

红桃花记[编辑]

丁酉春。余寓居阳广。傍有桃三株。开花甚盛。深红可玩。以问村媪。此桃之实。大小如何。美恶如何。曰甚小味辣不可口。花而已。却不如浅红者。其实佳硕也。余闻此语。喟尔曰物固有然者也。因是反观。类此者多矣。试举其大者。明眸皓齿。女之所以为容也。言语文章。士之所以为华也。视其外。孰不以为艳。探其中。吾未见其必有然。犹眩心目于白日。窃名声于当时。鞭贾矜其利售。谲人夸其眩能。冠玉丈夫。虎皮君子。扬扬自得者皆是。而人亦莫之觉也。噫桃之美恶。村媪能知之。人之虚实。有谁能辨之。此余有感于心而不已者也。

弃堂记[编辑]

岁庚子。宗兄自葛田复归于圆塘旧居。翌年春。构数架于塘上。既成语余曰。吾将以弃名是堂。请问其义。宗兄曰义自足焉。不能自存。东西栖泊。某树某丘。荡然非昔。弃先业也。不能自力。卤莽为学。青春枉抛。白首谩悲。弃其身也。才乏寸长。落拓蓬荜。弃于世也。素性狷狭。著处见忤。弃于人也。馀春樽酒。长夏棋局。遇辄健倒。临之便消日。弃拘检也。遥岑螺刻。小塘鉴开。岚色天光。适意忘言。弃景物也。推身略数。已得六个弃字。是堂适成于弃人。而为弃人之攸居。名之以弃。不亦宜乎。余曰自弃者。不可与有为。君子所当戒也。况古人命名。咸有所取。勿者禁止之辞。陈无竞扁其斋。敬者所以操存。南轩颜其楣。且如朱夫子四斋揭名及求于心尊德性之类非一。欲名是堂。何患无美名。宗兄曰无其实而有其名。君子耻之。小人为不善。及见君子。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肺肝。何益之有。吾所甚耻而不为也。余曰数其事而称之者。犹有所未至也。数其事而责之者。所善者多也。今主人所弃者六。其不自弃者固多。况由此而勉焉。将无弃之可言乎。宗兄曰姑舍是。遂退而记其说。

种贵妃花记[编辑]

乙巳之秋孟。余避痘在山堂。山妹始痘症方危剧。有人袖花实数壳来曰。此所谓贵妃花也。去子渍壳于水。服其水治痘热。又种为菜服之。利于未疫人。即取壳送之。留其子。及春种之园。茎叶类红花。取咬一番。味淡而甘。脆软可嚼。殆与水芹相伯仲。虽无预疾之益。而亦可服也。自为蔬畦。得一新品。恨其不多。留数本。将为后种。已而开花。一茎一花。花红而有浅深二种。萼晕淡黑而扬赤色也。裹于青苞。屈而俯地。花之未开时然也。苞即落。伸而仰霄。花之既开时然也。昨日正好。今日已老。花之盛衰然也。第其品当甲乙于蜀葵。而不及其繁蔓也。实㨾如尊壶。戴在绿茎。亭亭直擢之上。亦一玩也。有客过之。闻其名而恶之曰子何种此。惟彼尤物。蛊君心而祸人国者。非贵妃欤。安知非婉转马前之妖艳。生为解语花。死犹托于物而为此乎。君子于此。宜深恶而痛绝之也。余曰天地之生万物之中。惟人为贵。所以贵者。以其有心。能宰制万物而不拘于物也。苟失其本然。则凡可以夺人心亡身及家国者何限。而苟为不失则虽使复见玉环之真面。庸何伤乎。况玆花之得名。未知由何。而所为种之者。上可以利于病。次足以供一盂之滋味。初非为物役者乎。好恶之心。要在得其当而已。毫分不可过也。为杨氏女之祸唐。幷与花卉之名同者而绝之。且阙有用之需。无乃过乎。堇之杀人而犹不可绝。使后人之知戒也。为人君者。见此花而惧女戎之祸。为人臣者。见此花而进色荒之戒。士庶人见之而惩创其逸志。则又安知亡人家国于一时者。亦将为兴人家国于无竆者乎。苟如是也。非徒无害。而又益也。客称善。倚轩而赏焉。因幷书其语而为之记。

时习斋记[编辑]

丸窝之南畔约十馀武。构小斋二架。使子弟若村秀才之媚学者。止宿而肄业焉。颜其楣曰时习。又为箴一篇古诗三首近体四韵一首。拈出要诀。揭于座隅。又其囱牖户壁。以仁义礼智四字。标方署号。训字为铭。幷附于其下。命余记之。余作而曰。小子何敢何敢。盖学之要。惟在于时习。学而不习。习而不时。虽得而旋失。犹不学也。若其著工之方。得效之序。既有夫子之训。紫阳氏之诂。今又有箴铭诗。申明其意。程教而振作之。更何敢别求胜解。以赞一于是哉。抑有一说。愿与诸秀才共之。夫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又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学有人己之分。而习有相远之异。学者所当先寻乎此而为用力之地也。且如七十子之徒。其善学圣人者。莫如颜子考。其所以为学。则从事于博约之训。眷眷于仰钻之功。及其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卓尔。欲从末由。则其真工积习而常若不及者。为如何哉。故夫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又曰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盖亦深许其能习而有得也。希颜之人。亦颜之徒。有志于希贤者。可取而为法也。窃见丈席之设科也。不主于记诵词章之习。而要在于近里著己之工。其授业也。不比于依文解意。而必加劝戒之训。既详说其本旨。而又为之反复警切。丁宁诱掖。要使体之身而服行之。以至于平平有地。命之而顿心焉。坦坦有路。引之而措足焉。道德性命之蕴奥而开示不倦。理气象数之玄微而剖析无隐。日用彝伦动静云为。随处提耳。触类指掌。凡我之所愤悱而不能者。皆为之痛与手段。自馀雅言常行可得而见闻者。莫非吾当习底物事。而所须乎己而自致者。惟颜氏子之竭吾才耳。愿诸秀才之念此。方其学也。必专意而敬听之。既学而退。必潜心而温习之。不惟理会其文字。而默识乎言动之则。不惟要熟其句读。而兼究乎所授之实。令行即行。令止即止。存而致之。一仰其指引。件件照顾而物物体念。实用其力而不能不措。周旋乎自家屋里。亲炙乎本地风光。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笃乎其所已能。从容进步。超然妙诣。必使吾之所知者真而所行者实。则所谓朋来自远之乐。吾亦可得而乐之。而面前又有无限好事。夫然后方可谓之学。而庶不负命是斋而乐育之义。其于成德达材之效。又何如也。不然课程之徒趱。口耳之徒事。务习乎缀拾藻绘之末。而以求粗成其伎俩而已。则岂丈席之所望于诸子者。而亦非今日相勉之意也。诸秀才必有有大心者。更愿回首自思。惕然改图。既仰体丈席亲切之训。又不以吾言而废之。勉焉孜孜。无少间断。以能有成则善矣。若余者。盖亦有志焉而玩愒游泛。不能自力。以至于今无闻也。既以谂于诸君。又缀其语以自警云尔。

[编辑]

书桐溪权先生事迹后[编辑]

先生成庙朝人也。天资魁伟。气禀旷达。倡明经术。是其学也。明辨是非。是其志也。未尝枉己而徇人。亦未尝背义而干名。有确乎不拔之操。而持论蹇谔。无掇拾猥陋之态。而处事光明。文选之学。赖以盛于世。正直之论。赖以行乎时。早应湖堂之选。与濯缨而齐名。力排科举之文。为斯道而立帜。一世之人。皆以正直君子推之。及乔桐主发祔庙之议。酗怒方炽。言者辄死。独能奋然不挠。抗疏以争。而只以格君为心。少无怵祸之志。至于被逮之日。极其锻炼而不引同类。自守之义甚确。戮市之时。斧锧在前。而谈笑自若。就死之节甚正。则名臣录所载诸先生所记。斑斑可考。执此以观则力去浮华。明辨是非。桐溪之学也。非义不言。非礼不行。桐溪之行也。杀身成仁。至死不悔。桐溪之节也。是以阴崖李先生尝拜其墓而叹曰嗟呼。国俗鄙野。使斯人之墓。芜没如是。若在中国。固已为之立庙矣。

[编辑]

箕子为武王陈洪范论[编辑]

于虖。斯道之传。其天乎人乎。天以我为道可畀也。以是道而畀之我则谓之天可也。我以人为道可传也。以是道而传之人则谓之人亦可也。虽然天以是道畀之我者。非天之私我也。即天之天也。我以是道传之人者。非我私于人也。即我之天也。以天之道而传之人。以天之心。行天之事。而目之曰某人为某人传是道。有如某甲有私物。为某乙而私与之云尔。则不几于叨天而诬人乎。然则天以是道畀之圣人。则只当曰以是道畀之而已矣。圣人以道传之人。则只当曰以道传之而已矣。不得参插一辞于其间也。说者曰箕子为武王陈洪范。这个为武王三字。愚窃惑焉。当殷之亡周之兴。诛殷王者武王也。绝殷祀者武王也。以常情言之。则武王之于箕子。孰不曰其仇也。欲哭之叹。发于过故之日。麦秀之歌。足陨遗民之泪。则谓箕子无常情不可也。虽未能回狡童之心。遏天吏之讨。而其罔仆之志。如秋霜烈日之不可犯。则箕子之不私于武王。不待具只眼而可知矣。然而武王访以天道。则箕子即陈洪范以告之。洪范之道。乃治天下之大法也。人有诛我之君绝我之祀。而我则告之以治天下之大法。曾谓罔仆之宗臣而为此乎。嘻嘻此必出于天理之至公。而不容人焉者耳。何以明之。禹治洪水。天锡洛书法而陈之。即洪范是已。禹以是传之汤。汤代夏之君也。汤以是传之箕子。箕子又以传之武王。武王亦代殷之君也。洪范出于天。非圣人所得以私之。则愚意虽以夏禹传子之心。而若有德如成汤者。必不传之子而传之汤。幷与其道而传之无疑也。夫如是则武王虽诛殷之君绝殷之祀。而箕子亦安得不以洪范陈之也。吾知箕子之心。不知武王之灭殷。而只知武王之德。足以继汤也。不见常情之可仇。而只见天道之为至公也。以至公之圣人。传至公之天道。其胸中廓然。纤毫私意。固已著不得。则于此之时。非徒不可言为武王陈洪范而已。如曰为道而陈为天下而陈。幷不必言耳。其曰为武王云者。岂足以知箕子之心哉。武王克商。即令召公释箕子囚。王就问曰吾杀纣。是与非与。箕子不答。及问天道然后。乃以洪范告之。于此亦足以见箕子之心矣。若使武王而只问杀纣如何。不及天道。则箕子之口终噤于躬就虚心之日矣。箕子之陈范。若只为武王而已。则始问一款。亦非为武王地耶。初间示默。义不忍也。末后乃陈。道可传也。道在可传。故乃即传之。道是公共底物事。故亦以公共处之。初不待有意为之也。呜呼。武王之访。乃在十有三祀。而之访也不敢轻也。故史臣以乃字下言字上。之答也不敢遽也。故史臣又以乃字下言字上。其问其答。俱出于敬谨。史臣之辞。亦为之敬谨而详记之如是。这一字又见二圣之心所重者在耳。非如众人之有以相感。而只为应副人情计也。且其曰为武王云者。以为为武王之有圣德乎。苟以此或出于为之之一念。则后之人无或曰以纣之恶也。武王之圣也。箕子之贤焉。又以王室之至亲。而亦以洪范为陈之。终或为乱贼之嗃矢。则其为害。岂止于不识圣贤之心而已哉。不识一恕字。犹且祸家国。况圣人传道之大且重乎。愚故只打这三字。以发明箕子之志云尔。

遗令削发论[编辑]

前行之失。不可不悔。死生之礼。不可不慎。悔之如何。贵其能改其失也。慎之如何。贵其能得其正也。或知过而不能改其失。则非吾所谓悔也。处死而不能得其正。则非吾所谓慎也。昔王文正公当死之日。自悔不能谏真宗天书之失。遗令削发被缁。以僧礼敛。盖自悔前日之失。而非得正而毙者也。何者。文正宋之贤宰相也。天子任之为相。其得君可谓专矣。天下想望异政。其责可谓重矣。得君如彼其专也。其责如彼其重矣。则当正言极谏。格君心之非。救生民之疾苦。此乃王公之职也。乃为一樽珠所卖。缄舌于当言之地。苟据于三公之位。今日奉天书。明日行天书。今日为大礼使。明日为册礼使。鸱尾之要符。甘心贺焉。钦若之诞计。任其肆焉。君心之蛊惑不能正焉。阿谀取容。至于十一年之久。而曾不以为耻。一朝将死。乃曰封禅之事。吾不能止之。是吾罪也。吾死不可以相礼敛。必削吾发缁吾衣。是可谓掩其前日之失而处死之得其正乎。生则享轩冕之乐而不以为耻。死而用佛家之礼而以自悔焉。无补于救失。而只取其玷污也。呜呼。真宗之所任者文正也。所惮者亦文正也。真宗之非心将萌。文正力谏之固争之。以为不可。则钦若之说。未必能行。天书之妖。未必能售。真宗之惑。未必终锢。而徽钦北狩之祸。未必权舆于此矣。文正之贤。可谓防微杜渐之名相。而死以礼加一等可也。何至削发以自终哉。借曰生而不能争。非其心也。特势有所不可。则其格君之一念。益切于将死之日。如古人之遗表以谏君。尸谏以悟主可也。然则平生之迹。虽若苟然。而忠精之实。自著于死日。岂非人臣之道乎。文正则不然。居位之时。不过为苟容之具臣。就木之日。又不以正礼终焉。其死其生。无一可者也。君子以全归为孝。以易箦为得正。文正之削其发。为全归乎。缁其衣。为得正乎。为人臣。生不能正君之失。死而自纳于非礼。人称文正为贤相。而吾则曰未也。抑又论之。文正之心。非不欲引君当道也。但不足于勇也。未闻君子之道也。知其非而不能言。不能言而不能去。隐默含糊。贪恋富贵。其名则天下之望也。其行则牛维而马絷也。其归则葱岭人也。岂不重可惜哉。世之稍以知礼为名者。其死也戒子孙勿用浮屠。浮屠云者。但设斋醮等事。非如削发被缁以敛之比也。浮屠犹不可用。况削发被缁乎。虽出于重自罪己。而亦失礼之大者也。愚尝读三槐堂铭。窃仰魏公之德。及见削发事。未尝不嗟惜也。盖仁厚有馀。足以享其功名富贵。而无忠鲠之风也。史臣书其下曰得君而不能以正自终。盖亦惜之也。

[编辑]

安宅箴[编辑]

曰维玆宅。太初经始。辟胸海内。基方寸地。自天作之。匪假人力。炼以义金。柱彼仁木。匪丹匪雘。不剥不斲。左右正路。天君所履。东西情田。圣王疆理。君子爰居。乃安斯宅。客何抵隙。鬼无瞰室。尧以授舜。舜以禅禹。汤继于禹。文传于武。逮尼丘圣。增数仞墙。回也入室。七十升堂。孟氏私淑。修我墙屋。痛彼逾垣。廓如其辟。世远人亡。孰窥房闼。灵台无主。霁月空圆。牖户如昨。閴无居人。自㬥自弃。滔滔皆是。盍归乎居。吾党君子。

八箴[编辑]

安乐窝[编辑]

安吾命分。乐吾广居。既安且乐。而复其初。

反求斋[编辑]

惟此身心。天之与我。反求操省。庶无大过。

至乐案[编辑]

或经或史。以博以详。反复咀嚼。乐且无央。

明心囱[编辑]

向晦而息。待朝起坐。惟日孜孜。祛蔽养大。

泰然堂[编辑]

既得安宅。奠厥攸居。心常舒泰。绰绰有馀。

休休轩[编辑]

毁誉得失。自外至者。处之休休。何加何害。

闲邪门[编辑]

生理本直。非僻非干。惟敬斯闲。而诚即存。

独乐坛[编辑]

学而时习。乐而忘忧。不知不愠。独自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