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窝集/卷四
书
[编辑]与金承旨相定书
[编辑]省式。昨秋骑驴山间。崎岖到庐所。有时追思。恍若梦界而天时忽已周矣。缅惟其间。先夫人中祥已过。想佥哀攀号罔极之痛。益复如新。为之悲系。不知所以仰慰也。即日秋暑未阑。哀中起居。何以支持。屏伏穷山。罕接人事。大小时耗。无缘入耳。哀之蒙宥与否亦未得详。而第其尚在山中。则墟墓密迩。虽有瞻依之所。而几筵离隔。必多情事之难抑。言念及此。不觉重为之凄咽。所祝惟是强加疏食。无致伤损。静俟天日之回照而已。令胤两哥。俱无疾恙否。闻伯胤祸变后无从仕之意。未知去就如何。伯氏前别有候疏。玆不仰提耳。弟。自入乡园。谓可以悦亲戚乐琴书。而疾忧连仍。生计剥落。门外日来者。惟是索租征债之人。如是而其有闲适之趣耶。只自怜叹。家儿适赴会试。修付此疏。使之传于伯氏宅。未知无洪乔之患。即为传达否。裁书之际。仍念此日乃去年访哀山中之日也。瞻望渺然。益增忉怛。而天时之回环若是。人事之变动无期。亦可为之于悒也。此书览后即丙之如何。万万不备。
答高仲益得谦
[编辑]千里相望。惟有耿耿。忽地伏承兄手书。缕缕百馀字。无非暮境相怜之意。披来不觉感叹。第审向来美疾非细。喜今复常而犹仰切念。今冬甚寒。不审兄起居将摄复如何。弟。年来衰谢转甚。精神筋力。更无馀地。只信生老病死之理而已。遽承吃何灵丹之教。还庸一笑。况自秋初忽入太常。求递不得。强颜奔走。病未尝一日不添。心未尝一日忘归。而亦不得任意。奈何。姑俟月正初二日社坛亲祭之过。某条图解为计。两家连楣。便成朱陈。旧契新谊。从玆益笃。为之忻幸不已。兄之发解。聊为之小贺。而待他明春。亦不得不大贺矣。但启行似在来月望后。当寒远役。殊可念也。弟虽递职。而似未及南归可以奉叙多小。适扰不宣。
答高仲益
[编辑]顷承兄俯赐慰问。未即修谢。既感且恨。岁色忽改。伏惟新元。兄履茂膺蔓福。闻令允参奉归侍云。想隔岁暌离之馀。说到京乡情话亹亹。而况晨昏定省之际。衣巾换昔。亦可为新年助欢之一资。为之奉贺无任。弟。家运不幸。伯氏奄忽捐背。哀恸摧裂。尚复何言。白首暮境。弟兄相依。自遭此变。踽踽悲凉。如不自保。况客冬远役之馀。旋遭丧威。内外交铄。病上添病。镇卧床席之中。默数远近朋侪。凋落殆尽。其所憧憧往来于心者。惟吾庚兄一人在耳。每思与兄相对。照得老境颜面。泻得老境襟抱。而兄既不来。弟亦未往。云树苍然。只劳瞻望而已。无缘面愬。徒增悲塞。不宣。
与高仲益
[编辑]兄我俱老矣。相思而不得相见。能不𪸥𪸥乎。冬日渐寒。老人将摄甚难。未知兄起居际玆如何。弟。衰病日甚。而方以长儿之病阅月沉绵。药饵无灵。忧焦罔措之状。不可形言。就以顺天山地事。兄与弟家侄辈。有长书往复之举云。而弟未见其书。未知其事之颠末。而只为之隐忧浩叹而已矣。昨闻家侄还自贵中之言。则贵中缅礼。定以来初四日奉行。而兄对家侄。初则牢讳。末乃依违云。噫噫。此何举也。二十九日行婚礼。初四日行缅礼。缅礼婚礼俱大事也。何其颠倒之甚也。此不过急于两家相争。必欲着鞭之先也。夫不顾事理之如何而惟以事之必成为心。则此已蔽于私矣。私意一蔽则太山在前。而或有不见者。其末之弊。何所不至也。此弟之所深忧大恐者。不在于山地之得失也。何者。家侄辈闻此奇。今日急赴顺天。此则必欲禁之之意也。侄辈必欲禁之。贵中必欲行之。禁之行之者一处合掌。则始以事理相争。终以必胜相诘。过此以往。必将有不忍闻不忍言之无限骇举。无限恶境。吾兄试思之。吾两家果是如此之间乎。两家情意之败伤姑不暇论。而其为贻笑于道内之瞻聆如何。其为贻累于两家之先世如何。念至于此。实欲塞耳而不闻也。大抵此事颠末。弟未详知。而第闻侄辈之言。则以为缅礼经营久矣。顷与地师遍求左峡。偶于顺天地占地。而闻韩姓冢在近。故急先置标。继出立旨。又乞于韩姓人。将为私和之计。而归路历入贵中。语及此事。兄则无他语。而兄家子侄。以为吾家曾于此地亦有经营之意。相与一场争卞而归矣。其后长书忽然来投。故略陈其事理之不然。而意谓贵中必将罢意矣。今乃有先夺径葬之意云云。果如侄辈之言则贵中处事。未免大段失着。且闻贵中长书辞意。则以为兄家曾于此地。经营有素。婿君详知事机而卒然攘夺云云。果如此言。则侄辈所为。亦未免大段无状。一是一非。必有在矣。而第吾两家。非比凡他亲旧。则以书以面间。惟当从容商确。十分卞破。理在于此则彼退。理在于彼则此退。自是常茶饭道理。而今乃不然。两不相下。双蝶上天。终至于败损情意。贻羞他人而后已。则宁不懔然而寒心也哉。抑有一焉。设令贵中留意此地。而不过私商谅而已。果无形迹之现著。而侄辈则既已成标。又出立旨。又乞于韩姓人。累次往来。播人耳目。则贵中推让。不害为忠厚底道理。未知如何。大抵世俗之汲汲于山家者。卒为后日之祸福。而今此两家所争一跌。则彼此身名陷败无馀。地理茫昧。人事易著。何必为异日难知之祸福。而不顾此目前易见之人事乎。且子孙之祸福。身名之完坏。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此亦必有卞之者矣。惟望吾兄幡然深思。反复谅度则虽即今。岂无好㨾善处之道耶。弟以此方告诫于侄辈。而亦以此奉勖于兄。若蒙采择则非徒有益于弟家。亦未必无补于贵边也。不宣。
答郑光州日焕
[编辑]慕仰高风匪一日。而京乡落落。尚未承诲一席。居常耿耿。粤自本邑下车之后。亦缘事故。迄未能趍侯门屏。稳讲孔李之契。尤切愧恨。不意向者先辱手书。存问勤挚。继之以历书之惠。物意兼重。感戴无地。而其时方遭丧变。未能修谢。只自悚蹙而已。伏惟雪寒。侍下体候万重。新莅弊邑。抚摩催科。想多勤劳。为之仰慰。无任区区。民。家运不幸。奄遭伯氏之丧。悲恸摧裂。尚复何言。伯氏年龄虽高。气力尚健。子弟私情。窃期百年依仰矣。遽婴奇疾。竟遭斯变。白首残年。踽踽悲凉。不但割半之痛而已。奈何奈何。初丧时特蒙俯念。优赐赙仪。拜受踧踖。悲感转深。才经丧威。奔走悲挠。进拜无期。徒切瞻仰。不备谨状。
答郑光州
[编辑]连伏承下书。谨审侍馀政候神卫万胜。伏慰区区无任下忱。民。病状依昨。而岁色忽焉已穷。感念存没。徒增悲疚。奈何。朝家岁馔。伏受惶感。而下惠三种。亦为并领。仆仆鸣谢。匪直为物。伯氏襄礼。内位合窆。自是例也。而堪舆之言多歧异。哀侄必欲更卜新兆。而近来山地占得甚难。姑未知何地何月定行。尤切忧闷。若得卜日。敢不专使以告耶。不备。
与郑光州
[编辑]顷进轩下。从容奉教。所以启发蒙陋者多矣。深庸慰幸。春寒犹峭。伏惟侍馀政候神卫万吉。闻道伯发巡已定日云。迎送诸节。想费心力矣。民。病状依昨。而以山事之未保无虞。日夕忧虑。寝食不甘。奈何。向以此事缕缕仰烦。而窃观酬酢之际。深有所矜闷顾恤之意。私心感荷。倘如何哉。第营门发巡自右道。则潭倅之相见。左矣。且执事向有委往申嘱之诺。而此则于大宾迎送之前。似无暇隙。必以其后即为命驾。善为说辞。以观其俯仰如何。此是鄙家大事区区所恃。惟在于执事之宣力。此则不待更烦而伏想意下已有所商量矣。第潭行税驾后。即为详细下示。以破此郁。切仰切仰。不备。
与郑光州
[编辑]伏惟日间。侍下政履一向万胜。伏慰且溯。无任区区。民。肿候虽得向差而姑未完合。切闷切闷。就山事。其间探问事机则又生一层葛藤。盖自营门私通之后。潭阳礼吏告目。问其葬地某处葬日某甲。此中直以玉泉寺洞口外局为答矣。僧徒即呈所志。则官题以今方论报为题而即为报状。状辞直以既是当禁之地。则营门私通。不可举行云云。潭倅所见。何其偏也。僧徒因官题。又呈议送则营门当以本官查处为题。如是之后论报可也。今乃不然。不待营门题辞。不听丧家一言。只据僧辈所呈。直为论报者。其于政格。何如哉。大抵境内寺刹。自官斗护者自是例规。而潭倅于鄙家。又是邈然之间。则若或有讼卞之端。官意之有所低仰。当初非不深虑。而但私窃以为所占之处既甚阔远于僧寺。虽有废坏之佛堂。而不可以此而禁士夫之入葬。揆以法理。决非不可用之地。且伏念执事于潭倅。虽曰趣味之不同。而其在邻官相敬之道。不可轻易慢忽。彼虽有斗护僧辈之意。执事若据理明卞。彼亦短于言而不得不屈。区区所恃。惟在于此也。未知意下以为如何。昨书有数日间委枉之教。仰认眷存。百拜钦感。潭倅报草。因间谍誊来仰呈。而所谓论报者。不过三韩古寺纸役木物等语。而至于里数远近。局势内外则初不提及。潭倅之不顾讼体。专主禁断者。据此可知。而状中又有挟贵㤼夺之语。此则不瑕有害于辞令乎。惜乎潭倅待人之薄也。执事若以此等数条明白劈破。则理到之言。彼亦不得不服矣。自闻此报。尤欲汲汲趍晋奉议多小。而拘于肿候。末由出头。不胜闷迫燥郁之情。玆以替送家儿。细陈委折。幸望俯加恕谅。终始指挥。俾免狼狈则其为铭感。倘如何哉。忧挠不备。
与郑光州
[编辑]伏惟日间。侍馀政候一向万重。伏慰区区无任下诚。昨日下覆谨悉。盖此山事。自闻潭倅报状之后。鄙意则非不欲罢意。而但哀侄辈遑遑闷迫。驰往玉泉寺。恳乞于僧辈。僧辈答以禁不禁惟待官家处分云云。又为入庭恳乞。则潭倅答以已报营门。禁不禁惟待营题云云。且请亲审摘奸后处决。则答以虽不摘奸。吾已稔知其处云云。报草昨日下来。而题辞则曰此地之当禁与否。亲审摘奸后从公决给。不必以营私通为拘云云。报草辞意不有馀地。而营题如此。诚是意外。闻潭倅今日欲为摘奸云。故哀侄因留其处以待。而雇人急通此奇矣。大抵营门。不以报草中千年古寺纸役木物及曾前禁葬文券为准。而惟以所占之地紧歇远近之如何为主。故以此地之当禁与否。亲审摘奸后从公决给为题者。盖虑潭倅之或有低仰。必欲从公处决之意也。今则事之成败。惟在于摘奸后报状之如何。此际若有以公论善辞开导。则潭倅之意或可回头。而此道无由。奈何。执事之行。虽已罢意。而今则事机稍变。执事试于意下十分思谅。如以为虽往无益则已之。如曰有助。则第以明早命驾驰往。似必可及于报草离发之前矣。未知如何。此事初既仰烦于执事。则无论彼行之为不为。此等事机。不可不随闻仰告。以听执事者指挥。故如是急伻。而忙甚走草。不备。
与郑光州
[编辑]伏惟日来。侍馀政候一向万重。伏溯区区。民。肿候虽得向差。而自昨猝患感冒。达夜大痛。不省人事。伏闷伏闷。山事。哀侄不胜冤痛。驰往营门。立庭恳乞。仍呈议送则题辞曰。禁与不禁。当视地形之远近紧歇而已。从公决给。俾无纷纭之弊云。营门之意岂不至公至明。而所谓无纷纭三字。虽谓之直许入葬可也。如是而潭倅犹或坚执耶。是亦不可知也。今日子侄三四辈。方往潭府。到付议送。仍为恳乞计耳。仍伏念执事之为鄙家。前后周章不啻矣。而今番命驾山下。与潭倅苦争。尤是急难之义高出寻常。此则虽令人粉骨。何可忘也。今则营题如此。倘或因此终得转换。以至于安葬之地。则鄙家之幸。已无可言。而执事之无聊。亦可以少慰耶。方以此阖门颙祝。而谨玆专伻。仰通事机耳。不备。
答郑光州
[编辑]昨日才修候书。未承下覆。忽辱耑价书问。感慰没量。因伏审侍馀政候万安。尤庸仰喜。民。病状如昨。私闷私闷。山事。已悉于昨书中。而襄日及靷行当退定。定后岂无仰通之道耶。惠送挽辞。直来丧家。未及奉玩。而计当尽善。何乃过自㧑谦至此耶。近日裁书无限。简纸乏绝。此幅如是短小。殊欠尊敬。愧悚不备。
与郑光州
[编辑]昨夕。传闻执事者不利于贬题云。不觉蹶然而起。愕然而惊。殿最之不的久矣。世或有以白为黑。以黑为白者。此则不足为执事一毫有所嗟惜。而独恨当此流金之日。上奉九十老亲。何以作行乎。念之闷然。几乎涕下。彼如有老老及人之意。岂如是乎。甚矣其不仁也。第愚意则切勿以汲汲治装。望望决归为计。须就智谷一家。得一好家舍。奉安大夫人。待暑退凉生。徐徐作行。未知如何。想不待愚言而计已办得及此也。民。患暑添病。无路抽进。玆遣家儿。为探行期早晩。当于启旆之日。力疾趍拜于中路计耳。不备。
与郑光州
[编辑]昨拜下覆。伏审启旆在今早。而高堂气候。侍下起居。俱未平常。以此冒炎作行。不瑕有损伤之节耶。区区奉虑。实不寻常。民于中路必欲晋拜矣。旋又思之。老人当此暑热。仅仅支保。一有动摇。恐或添病。玆不得不替书告别。下怀怅缺。曷有其极。仍窃念不佞之于执事。无论先契之厚。即其讲服盛名之日久矣。今春才得一番展拜。虽未能极意谈计。而目击之间。固已悉彼此时存矣。方欲更俟从容合席。款听高论以发蒙陋。且于执事。亦欲效其一二愚见矣。不意罢逐之递。不及遂此怀。区区怅恨。又非寻常别离比也。况俱是老矣。相见何日。为诵隐候衰暮别离之句。不觉重为之凄黯。抑有一事奉凂者。鄙家山事之转辗狼狈。此非独儿辈之过。亦其父兄不善开导之致。深庸惭赧。无以自解。但既败之后。改而他求。自是当然。而儿辈犹有顾望不舍之意。虽其私情所迫。而其不知事则甚矣。闻哀侄今日趍拜于长城。又以此事欲有所奉议云。幸望以事理节节诲责。使之觉悟改辙。则执事始终之赐多矣。未知如何。荷相与之厚。倾倒及此。幸勿以为讶焉。万万只祝行幰慎旃。板舆利税。不备。
与林茂朱重远
[编辑]不佞于伯氏令公。晩托相知之列。猥被从游之乐。而于执事则未尝有一日之雅。只讼孤陋之叹而已。伏惟春阳。政馀起居神相万重。期服人。私门不幸。奄遭伯氏之丧。哀恸摧裂。尚复何言。第葬期此迫。近来山地占得甚难。数月求山。元无空地可着手处。不得已于潭阳地草占一处。此亦非官力。难保其无虞。而但主倅素昧之间。亦无紧切送言之路。方以为闷之际。闻执事与彼有连娅之谊。切欲躬进奉恳。而七旬残骸。不胜鞍马之劳。玆以起送家儿。替恳于座下。未知高意以为如何。弟于尊兄。既有先契。且与伯氏相亲。则当此情事切迫之际。岂可以曾无雅分自阻而不为之控告也耶。幸须默会另施。至祝至祝。馀在别纸及家儿口申。不宣。
与曺星州胤亨
[编辑]昨冬别后。邈未闻音。只有瞻仰而已。伏惟春阳。静养起居神相万重。仰慰且溯。无任区区。弟。私门不幸。奄遭伯氏之丧。哀恸摧裂。尚复何言。白首暮境。弟兄相依。自罹此变。踽踽悲凉。如不自保。奈何。第葬期此迫。而近来山地占得甚难。数月求山。元无空地可着手处。不得已于潭阳地草占一处。而乃是山寺手下外局。其间峯峦隔之。步数非所可论而里数亦将近十里。只是寺中禁标所及之处而已。此在讼理。万无可疑。而但近来僧辈。挟其徒党之众。无论紧歇远近。惟以禁断为能事。私自作梗。无所不至。且于营门及本官。诬呈所志。辄以两班入葬则寺刹将空之说。恐动构捏。亦无所不至。营门及本官。若不洞烛其奸状。则反为其所动。以此致败者往往有之。况弟则虽云朝士之家。家势清寒。百里他官之地。凡百设施。无非生疏。不成貌㨾。若无营门与本官各别顾助之道。则将来讼卞之立落姑舍。初头恐或有非常不测之变。以此欲为周旋。而潭倅及新伯。俱是素昧之间。亦无从他送言之紧径。思之不得。玆以仰烦于兄。未知盛意以为如何。窃念兄于新伯至亲家。有连姻之谊则可知有平日情分。虽无情分。若欲送言则自有其路。且于潭阳倅。虽未知契分之如何。而彼既从仕于荫仕。则同侪之间。必无不亲之理。且以兄之雅重。于此两处。无论亲不亲。若有为弟谋忠之意。则岂患送言之无路乎。第丧葬顾恤。自是亲踈间例也。窃惟尊兄于吾伯氏。虽无一面之雅。顾此淟劣。晩托相知之列。而平日慕悦。自谓不后于众人。则当此情理切迫之际。其所控告期望。不于尊兄而谁哉。且以弟之僻性迂情。环顾彼此。元无情志之相孚者。此所以不于他而独于尊兄。有此缕缕。幸望默会深谅。勿以营葬人例嘱听之。另加周章则其为铭感。倘如何哉。此是大事。切欲命驾躬进奉议。而昨冬远役之馀。旋遭丧威。内外交铄。病上添病。镇卧床席。蠢动无路。末由面愬委折。徒切悲闷。馀在别纸。不备。
兄之一麾之计。何至今留滞耶。此于兄之私计。想必难堪。为之慨叹。而于弟家事。反为有益。齐失而楚得。此亦天意而然耶。奉呵。
与曺星州
[编辑]夏初。承三月旬日所赐书。备审其时起居之节。深以为慰。伊后阻音。今夏甚热。谨问兄履更如何。胤儿当此厄月。能无恙否。贤咸丧制。亦何以支持耶。种种驰溯。不任区区。兄之一麾。如是差池。调度想益难堪矣。大政当前。或能占得好窠否。服弟。昨年以后。衰谢转深。肉脱形换。偻然作一穷老。重以山事之致败。情事切迫。添一身病。奈何。曾烦山地之嘱。荷兄不遐之谊。其时周旋。蔑有馀地。虽毕境未见其效。而兄之为弟谋忠之意。何可忘也。为之仆仆谢不容口。奉唔无期。临纸怅黯。不备。
与曺星州
[编辑]南归以后。屏伏穷山。瞻望京国。无缘闻音。悠悠怀思。只自耿耿。近闻兄递陞通政。未知自平衙几时递归。而陞资亦以何致。以兄之地阀材望。从事荫仕。栖栖郡邑。寻常为兄惜其沉屈。然而荫官异于名䆠。一资陞品。亦云不易。玉圈红袍。亦足为暮年光华耶。此则不得不为兄贺之也。更问即辰。令侯动止如何。既带堂上则佥知中枢不足言。而承宣喉院。亦或有超擢之举耶。胤儿无恙学书否。曾见其犀角豊盈。心常不忘。须善为教养。期于成就如何。令咸年前戛过前路。或蒙枉顾则拟闻兄起居凡节。竟为虗企。心甚怅然。弟。年来衰相转加。目昏耳聋。生趣都尽。重以子病七朔沉绵。月前又遭一女一婿之丧。忧与哀接。日觉催老。形骸虽存。便同木偶。恐难久自支保。奈何。适有信便。暂此修候。若赐辱覆。可抒纡郁。神昏呼写。不宣。
答郑扶安永叔
[编辑]自闻左右奉檄南来。地近家乡。便于板舆之奉。欲作书以贺而未及也。月前偶作楸行。归见惠书留案。披缄疾韵。便觉阻怀稍豁也。因审冬寒。政馀侍履一向保重。区区慰仰无已。老物。衰病益甚。无无痛之日。而才经伯氏中祥。感怆一倍难抑。左右平日杜门自守。其所蓄积而磨励之久矣。一朝试之政事。其剸割之际。利钝如何。游刃想恢恢也。惠贶各种。莅官属耳。何以厚问及此。其意可感而亦甚不安也。但此中名虽朝士。实则穷儒。新蓂尚未得见。何不理会于此。而以数件历书。换却四种物而问之耶。如有之。虽即今犹可惠之否。金季叟。旅榇已归否。纯雅如此人者。何处得来。人如是而命如彼。卒穷饿以死。念之恻怆。馀惟为政益加毖慎。以慰南士之望。不宣。
答郑扶安
[编辑]洛城追游。洞江送别。尚今依依。其后闻高驾南下。而无缘奉唔。只切驰想。顷因林谷便。承寄书慰问。既感且慰。即惟新元。侍履茂膺多福。为之奉贺不已。期服人。家运不幸。伯氏奄忽捐背。哀恸摧裂。尚复何言。白首暮境。弟兄相依。自遭此变。踽踽靡托。抚念身世。宁不悲凉。大阮台丈。起居如何。大阮于吾伯氏。年甲相近。而闻其气力益健。南归以后。优游乡里。闲适无比云。追念伯氏。益觉怆然。而恋仰之心。倍切平时。何当奉拜以叙此无限怀緖耶。左右早晩似作唁行。都留奉悉。不宣。
与卢汉彦
[编辑]顷枉弊庐。联枕稳话。迄玆耿耿。岁色忽改。仰惟佥棣履茂膺新福。为之奉贺不已。期服人。岁去而病不去。逢新而存没之感益新。自怜奈何。近闻李台建仲为都政而李佐郞时晦除康翎云。此台之冒当出头。诚有不可知者。且李友之得一麾。自是分内。而但于长铨。不甚亲切。若比于左右之平日情分之密。期待之厚。不啻有间矣。然而其所取舍如是。此不过左右则在乡。而时晦则因人干旋故也。然则李台之舍吾之所亲密期待者。而从人之所亲密期待者。亦可谓失其轻重本末矣。此亦不可知者。世间事类如此。奈何。胤郞无恙否。此便命送则好矣。不宣。
与赵参判瑍,赵相国璥书
[编辑]居诸易得。先贞夫人终祥禫祀倏焉已过。窃惟孝思追慕廓然靡逮之恸。益复罔涯。今冬雪寒无前。谨问尊候动止并臻康福。彦鼎。早失怙恃。惟伯氏是依。私门不幸。伯氏奄忽捐背。垂死残年。依仰靡所。哀恸摧裂。若不自保。重惟伯氏养德林泉。颐神坟典。生即不显于世。没又无传于后则后死者之恸。实为无穷。窃欲得当世鸿匠钜手阐发幽隐以授挽者以光私门。而窃伏念执事兄弟于吾伯氏。虽无一面之雅。顾此淟劣。猥托相知之列。慕𨓏愈深则今玆为伯氏发扬潜德之请。不先于执事而谁哉。且葬时请挽例也。而途路绝远。难以数数往复。玆于告讣之便。谨具挽辞纸二章。预先奉纳于棣案执事。若定窆礼则更当专人仰推。伏乞尊慈特加矜怜。无惜沘笔以惠。则存没之受赐大矣。末由面愬。徒增悲咽。不备。
与赵参判书
[编辑]春间。承远赐慰状。兼以别幅。辞旨恻怛。存抚勤挚。伏读再四。悲感转深。伊后阻音。伏惟即辰。令候动止神相康福。远溯无任区区。令胤荫仕。想已出六。方带何职。季氏兄。丧配后鱞状如何。阕服已久。亦或循例复职否。仲氏大监。闻连有除命。敦勉甚勤云。想去就俱难。未知何以处之。区区者不能不奉以为虑。服人。昨年以后。衰谢转甚。肉脱形换。偻然作一穷老。重以山事之致败。伯氏窆礼。尚未奉行。情事切迫。添一身病。奈何。窃惟令兄衰年草土之馀。未知气力如何。想神明所扶。必不至大段伤损。而无缘奉对以为老境相照。只切瞻仰而已。万非远书可既。不备。
与赵参判书
[编辑]再昨年自京南归之时。治行将发。而闻执御自燕入城之报。暂即趍拜。旋作阔别。有时追思。恍若梦界。其后岁已再阅矣。悠悠怀想。只自耿耿。伏惟春阳。静养台侯动止神卫万康。日月易迈。仲氏判府事大监终祥已过。想鸰原感怆之怀愈久愈深。而贤咸上舍。草土之馀能免生病否。种种驰仰。无任区区。屏伏穷山。时耗一切聋瞽。冬间传闻执事位陞八座。令允出尹箕城。而孙郞又魁庭试云。执事平日杜门自守。人皆以位不满德惜之。而今日之食报乃如此。德门昌大。自此无疆。为之奉贺不已。记下。数年以来。衰相顿加。目昏耳聋。略无生趣。近以长儿之病七朔沉绵。日夕焦闷。而况于岁初。荐遭一女一婿之丧于旬月之内。种种情理之惨。有不忍言。积忧熏心。至哀销骨。形骸虽存。不如死之久矣。奈何。每想前日追游承诲于伯仲棣案之前。如隔前尘。不觉依依。而疾病多故。又苦无便。以致旷未嗣音。至于三载之久。徒切怅恨。仲儿适作观光之行。力疾呼写。或赐俯答以释慕郁之怀耶。馀怀千亿。书不能究。只冀台体随时保重。不备。
与赵相国璥书号荷栖
[编辑]春间。伏承远赐慰状。兼以挽词之惠。次第拜受。悲感转深。今夏暑热无前。伏惟神相恺悌。起居康胜。仰切慰溯。无任区区。传闻间遭除命。陈章乞递。旋又迫于动驾。黾勉出仕云。未知末梢如何收刷。仍伏念执事去就。诚有甚难处者。古人云出处当自决于心。非可谋之于人。窃意平日定见。必有如壁立矢行者。而区区犹不能不奉以为虑者。诚以今之时势戛戛乎其难也。不审高明何以处之。记下。丧威身病。内外交铄。肉脱神昏。只存缕息。而重以山事之致败。襄礼尚未奉行。情事切迫。难以形喩。奈何。族人士亮。为其先代延谥。当此暑热。裹足登程。而其资装未免空空。贫者之礼。虽曰不以货财。而仪文一切废却。亦恐不成体面。奈何。渠非不知而亦不计此者。盖以为于今不为。将来亦无可为之日故也。其计可谓穷矣。其情可谓戚矣。而顾此无以出力相助。只切闷叹而已。馀非远书可既。不备。
与赵相国书
[编辑]向日趍拜。降屈威重。俯赐酬酢。蒙陋之启发多矣。感幸曷极。伏惟渐热。静养体候益享康福。伏慕区区无任下诚。彦鼎。以主家时气之继痛。尚在栖屑奔避之中。姑待来月祥事之过。即寻乡路为计。而治行凡节。茫然无策。私闷私闷。论思录跋文。顷承留意之教。深感不遐。铭镂在心。今则印役几尽告毕。倘蒙曲垂俯谅。从近构出。付于伯氏宅便信下送。则当次第继刊。以为及期妆册之地。未知如何。仰渎尊严。俯伏震悚。南归之日。拟更趍晋拜辞。不备。
与赵相国书
[编辑]隔岁阻拜。慕仰殊深。伏惟高秋。旬宣体度神卫万康。敕行已到。迎送应接之节。想多扰攘。为之仰念不已。记下。月前望后入城。仅参哭班。即当南归。而以先代事。尚此淹留。客状可闷。窃有愚悃。仰陈高明。盖四七理气之辨。国朝儒贒继出而无论著文字。至退溪,高峯两先生。始往复辨难。连简累牍而所见不同。其后栗谷,牛溪又极发明。而栗翁则以高峯之见为是。其答牛溪书曰。退溪之言。反复咀嚼。终无意味。奇某之言。直截明白。势如破竹。又经筵日记曰。奇某与李某。论四端七情之同异。下笔数百言。论议发越。学者是之。然则此书实为东方儒家大文字。而但牛,栗理气之辨。详载于元集。无人不见。退,高理气之辨。不载于元集而别刊于清州书院。即为见失。未得印布。残编遗稿。沉埋寂寞于子孙箱箧之间。识者恨焉。不佞若得一麾。则拟欲捐捧入梓矣。此计归虚。家本清寒。有非私力所及。而环顾一世。无可以此事仰托者。伏念执事素有扶植斯文之意。而所莅又当可为之地。不佞于是乎窃自语曰。为世道刊出儒家文字。于古则有之。而今之世。惟执事可以此言闻。今若嫌于烦渎而不以闻于座下。则非平日向慕之谊也。入梓时节目凡例。若不面禀。只凭书尺则又非慎重之道世。以此欲待敕行渡江。棨节还营之期。扶病转晋为计。未知执事之意以为如何。所欲刊者只二卷。而一卷则理气辨也。一卷则论思录也。泽堂李公撰先生谥状曰。入侍经幄。其所敷陈启沃者。无非圣帝明王之道。若并刊此书。则于世教亦或不为无补矣。此亦未知如何。如蒙不以为不可。则宗族子孙。幷受不赀之赐。而区区素愿。亦可以无憾矣。其为感篆。倘如何哉。展拜之日。当有多少奉商。而敢将梗槩。先此布闻。伏惟裁察焉。眼昏倩草。不备。
与赵相国书
[编辑]即拜下覆。谨审霜风。旬宣体度神卫万重。仰慰无任区区。记下。客状仅支。外何烦喩。先祖文字入榟事。妄恃知照。率尔仰请。方以僭渎为惧。乃蒙开纳。特赐许副。固知盛意出于尊道乐善之至。钦叹感悦。罔知攸谢。第此中诸议。皆以为板刻虽曰永传。而平壤僻在一隅。纸地甚贵。方伯与本倅。苟非酷好斯文者。必不肯印出。而束之高阁。年久之后。或致蠧毁。或致散失。不若以活字印出数百本。广传于京乡诸处之为愈。梦村金台亦以其言为然。欲为担当印出于校书馆。此台之意亦不偶然。深庸感叹。第理气辨。既用活字则物力比刊刻稍减。而论思录亦不可不传之书也。且失今不为则将来亦无可望。故鄙意必欲优得理气辨刊板物力。并与论思录而以活字印出。以为双传两美之计。未知意下以为如何。第两书虽用活字。而所入必满四百。然后可以印出数百本云。贵营所助。虽未知多寡之如何。而此数之满。固不敢望。若其不足零数则不佞虽斥卖残庄。必备乃已为计。幸望俯赐领会。所助之物。虽追后输送。而数之几何。必即赐回示然后可以即通家乡。以为及时拮据之地。惟在默谅处之如何耳。引领牙纛。未有瞻拜之期。向风驰义。日以勤止。不备。
与赵相国书
[编辑]月前伏承下覆书。就审其时送敕发巡。连事驱驰。而气候无损伤之节。区区下怀。曷胜慰喜。冬候已深。更伏问旬宣体度复如何。伏惟万胜。记下生。衰骨当寒。仅免疾恙。知荷远念。但至今留滞者。专为文字刊刻。而出场无期。切闷切闷。前日鄙书中四七辨印价输送之请。为其添补于论思录印出之计。盖出于不得已。而亦虑其或有凂于执事冰蘖之操矣。果如所料。不赐许施。当以四七辨本秩即即寄送。以依执事前日之教。但本秩不可不改书以送。而老眼难于自写。借人书出则间多落字。不得不又为改书。以是迟滞。而所谓改书者。亦多有误书补缀处。乍看麤甚。殊涉不敬。悚仄深矣。然而闻梦村金台之言。则营下例有正书写手。此本依送无妨云。故玆因伯氏台监。凭便付送。而其中有一行中字数或剩或缩数三处。皆标于书头。正书时或可有分付校正之道耶。且论思录。初欲以活字印出矣。更思则两件间或板或铸。所见有碍。故论思录亦以板刻为定。而物力比活字加入。是甚为虑。闻宋子大全。自贵营方欲板刻云。事役想必浩繁。此时下生所乞。得无有幷行之嫌耶。亦庸不安于心。论思录既印之后。即当南归。而若未知四七辨刊出早晩之期。亦甚泄泄。后便斟酌示及如何。此间又有区区仰恳者。窃念此书是东方儒家大文字。始刊而中失。今复刊于贵营。仍以广布则实为士林之幸。而执事扶植斯文之功。与有光矣。此不可不略有记跋以示来后。而亦非执事之巨手。其谁能发挥而阐明也哉。切冀勿以㧑谦为主。而终有以惠之则其幸尤当如何。后便必赐明教。以释纡郁。千万颙祝。罄竭愚悃。词语支繁。并惟恕谅焉。不备。
答赵相国书
[编辑]昨伏承下覆书。恭审渐热。静养体候一向万安。伏喜区区无任下诚。彦鼎。客状依昨。知荷俯念。论思录本秩及金台跋文。依教仰纳。窃念久客之馀归思甚切。而必待跋文之惠。始乃印出妆䌙。切望曲垂恕谅。暇日讽诵之馀。无惜暂赐濡笔。凭便寄示。不至甚为差池。则其为感幸当如何。冒渎尊严。惶恐惶恐。不备。
答赵相国书
[编辑]昨因莲洞便。伏承下覆书。恭审乍热体侯万康。伏庸欣慰。第茅屋淡食之教。尤足以见闲居味道恬养本原。而符验之著见如此。恨未得日亲几杖。款承诲谕以为熏沐观感之也。向风引领。徒切叹仰。论思录付签处。伏奉玩绎。益知于文字工夫亦甚透彻的当。不觉叹服。而所恨者。当初始事之时。以阁下之在西营。不能就正而轻先入刊也。大抵此录。非先祖手泽。只是起居注仓卒记出。意或不远。语多未畅。更伏望跋文中略以此意添入于末端而发明之。未知如何。来教又有广询之语。而自惟薄陋。声迹本疏于当世之博雅君子。皆不得获接下风。所可质者。惟梦村金台。而闻其奉大夫人今方入城云。当即往扣。而但前日已经此台考订。未知其更有别般商谅否也。彦鼎。还入旧主之家属耳。而初欲汲汲竣事。以今念间必欲南归矣。顾今印役尚未告讫。而将又有改板之举。毕刊后校正印出妆䌙。又不知费却几个日子。今月内决难启行。来月则又当极热。冲暑作行。亦非老病者之所堪。以是忧闷。寝食靡甘。奈何。妄恃平日眷顾之厚。敢此殚竭。渎挠之罪。伏惟有以宽之也。不备。
与赵相国书
[编辑]苦雨连旬。暑湿侵人。伏未审此时体候若何。想摄养有素。神相万安。彦鼎。近闻侄儿凶音。客里情事。有不忍言。论思录付标处。果与金台相议。略有修改。比旧似或差胜。而若使阁下览之。又未知以为如何也。切欲躬晋禀定。而衰老之气。困于淫霖。末由振作。只切叹恨。今则板刻已毕。但数纸合改处。方欲随处补刻。而必待跋文之惠然后可以幷刊印出。未知文字或已圆成否。日夕虗伫。恭俟来教。冒渎尊严。深庸悚惕。不备。
答赵相国书
[编辑]月前。伏承下覆惠书。伏审无前长霖。静养体候连享万康。区区下怀。曷胜慰释。彦鼎。困于淫霖。仅保形骸。幸以馀庇未至委顿。而但归事差池。又当盛热。私情闷菀。无以仰达。论思录付签处。既与金台相议修改。当即趍候门屏。从容禀议。以听可否之教。而衰病之躯。难以冒雨出入。方切叹恨之际。忽蒙手书谆复。存抚勤挚。继以诲责丁宁。词旨切严。伏读以还。悚惧惭怍。不知所以为喩。彦鼎虽甚愚迷。其于先集修正。岂不欲十分慎重。而只缘文眼未逮。见解未周。不知不觉。自陷于不慎重之科。来教之下。始乃瞿然而惊。惕然而悟。虽复痛自追讼而亦无及矣。伏地震懔。惟有愧汗沾衣而已。自奉盛责。切欲不时趍进。一以谢前日妄率之愆。一以为文字卞质之地。而积雨关人。末由遂意。只以所改文字录在别幅。分类逐条。备陈愚见。并与本册呈纳。切乞勿以枝蔓为咎。详悉览过后。其有乖舛不当处。伏望一一指摘。剖析回教。千万幸甚。干冒尊岩。惶恐惶恐。不备。
别纸
[编辑]来教。书头悬注付标处六条。
上卷三十二张。戊辰四月初三日。请静庵赠职事。来教以为据国朝宝鉴及栗谷经筵日记。则静庵赠职在丁卯冬。何以有如此之误云。据此则本录之误书无疑。按先生以静庵赠职事。再度陈请于丁卯冬。此段所请。当在其后。今欲追加修改而未知其日子在于何月何日。不得已书头悬注曰云云。伏未知如何。
下卷初八张。太祖杀郑梦周而太宗褒赠。太祖尽杀王氏而文宗立崇义殿。
来教以为此间有合商量者。决不可如此云。谨按此段辞语太直。略无为国讳之义。来教所云诚是矣。而但愚意则窃有所在。夫人臣告君之辞。务以完转委曲为主。而古人亦或有直谏无隐。略不回避者多矣。况此章上段。先生因陈文宗递迁事而曰。此臣子不忍言之事也。然祖宗之事。不可不知也。上曰。一度悉陈可也。先生因历陈光庙鲁山及六臣事。而上及于太祖杀郑梦周及王氏之事。外面看来。虽欠委曲完转之意。而亦可以见先生事君之义不拘常度。披露心腹。直截无隐之本意。恐不可专以为国讳之义格之也。上文既承一度悉陈之教。而如世祖遣禁府都事。赐药于宁越事。犹且不讳而直陈。则何独于太祖杀郑梦周及王氏之事。乃反回互而避却杀字耶。且筵奏之体。古今不同。论以近例则阁下之教。诚为至当。而揆以古义。则彦鼎之言亦或不为无据。此非独彦鼎之意如是也。金台之意亦然也。伏未知意下更以为如何。且其下奇某曰。出置榟宫也。此段亦伤太直。而更考本秩则奇某曰之下。出置榟宫也之上。有此臣子所不忍言。而自上下问。不敢不对出置者十九字。而漏却于正书时。如此则语意亦有曲折。故此则改板追刻而至于太祖杀郑梦周以下。不免仍旧不改。犹于书头悬注曰云云。以示后人入刊未安之意。亦未知如何。
十二张。敢以赵光祖为非罪。南衮为未便。
来教以为前日金铠既于经席启曰。赵光祖处事有误。又以南衮为不可追削。而今此所云。大相迳庭。此是大案。不可不审云。夫前日既曰有误。而此曰非罪。前日既曰不可追削。而此曰未便云者。语意大相迳庭。果如来教。此诚不可知者。然而窃以愚意臆之。盖先生引铠前日所启而斥之。仍以反复陈达之际。复申前说而斥之曰。铠敢以赵光祖为有罪。南衮追削为未便。其罪已不可胜诛。而所谓使人不得私议者。尤为不详之言也云云。史官于仓卒记出之际。有字误以非字书之。追削二字。又为漏却而然耶。然而今不敢任意添删。不若据其本录中分明所载录者。直曰以赵光祖为有误。南衮为不可追削云云。伏未知如何。
十三张。亦以铨曹为非。极为未安。
来教以为上文无铨曹为非之语。而此曰云云。恐无著落。此教诚是矣。然而上文必有铨曹之语。然后上教乃可如此。窃意当时五承旨同为入侍。更陈金铠之事。其中必有铨曹举劾者。而史官记出之际。以记先生之言为主。而漏却他承旨所启而然耶。此若先生所启之言。则上教之下。宜即卞白。而先生略而不对。但备陈金铠之罪。至于上教再曰铨曹为非之言。似乎易发矣。然后先生始对以铨曹为非者。是实公言也云云。详味是实公言四字。则可知铨曹为非非先生之言。而史官漏却不书之致矣。此则不得已书头悬注曰。铨曹二字。上文无来历。似是史臣出录时欠照检处云云。伏未知如何。
十四张。且宰相来言。此明非奇某之言也。虽丘史不可面辱。况吾在大臣之列乎云。
来教以为吾字疑是公字之误。不然则此间疑有阙文云。此则来教恐不然矣。窃想上下文势。则上启既曰小臣言领相则当罢职。左相则当面辱云。安有如此骇愕之事乎。义谦曰。小臣亦闻之矣。往权辙家则辙言云云。以此推之。此宰相云者。明是左相之谓也。必作左相之自言然后与上段面辱之说相应。而况吾之吾字。语意亦明矣。然而犹不敢任意删改。但于书头悬注曰云云。伏未知如何。
三十张。成世则因其妻陈诉。放送充军事。
来教以为既曰因其妻陈诉而释之。如汉文帝怜缇嫈之言。尽除肉刑之法。乌乎可也。其下又曰。若因世则之事。尽求充军之类。原其可赦之人。用此宽仁之政则可也。其言未免相左云。此段骤看则似或相左。而细究则恐亦无妨。盖汉文怜缇嫈之言。尽除肉刑。先儒既以为非。则其曰乌乎可也者此也。然而其下又转一段意。以为设若如此。因世则之事。尽求充军之类。原其可赦之人则可也云云。原其可赦四字。可见可赦者赥之。不可赦者不赦之意。而与汉帝怜缇嫈除肉刑之意。差有不同。是以于上则曰乌乎可也。于下则曰可也。此非相反也。其意各有所指。故其言亦不得不相反也。妄意如此。故书头亦不悬注。伏未知如何。
无注付标处五条。
上卷十四张。驳之以憸污。乡党指为五鬼。
此段疑有阙文误字。故书头悬注云云。伏未知如何。
二十七张。学莫便乎近其人。
此段语意未畅。疑有阙文误字。故书头悬注曰云云。伏未知如何。
下卷十五张。明宗末年有心热。常患疾恙。有心热三字似乎不尊。而反而思之则亦不为深病。故仍旧不改。伏未知如何。
二十五张。上曰。谥号事。自上斟酌。以为先定恭昭矣。若即改以忠宪。则自上何事下问乎。此段语意未畅。反复究之。则文理或似接得。或似不接得。不敢县注。书头金台之意。亦以为不若仍旧以付阙疑之义。伏未知如何。
二十九张。上曰。朝廷间骤陞者。岂无其人乎。此段上下文势相接。不见有可疑处。何以有付标耶。伏望明以教之如何。
以上头注六条。姑不入刊。以俟来教之进退。伏望即赐回教幸甚。大抵此录非先生手录也。其一时筵奏之言。当时史官仓卒记出。而亦非出于一人之手。则其次序安得无颠错。辞语安得无讹谬。而所可观者。特其大体好耳。是以。玄洲赵公小识曰。文多拙𤁧。郁而不畅。又曰。惟在后之君子裁择取舍之如何耳。后之览者。若以此领会。不以词害义则可也。今若病其词语之未详。旨意之未畅。而必欲一一厘革。则恐或反失其朴素质直之本色。前日鄙书所谓略加修改者此也。而妄窃自谓如此修段。庶或免于骇人视听之患矣。未知阁下览之。更以为如何也。抑下书中责之以不少慎重。而今此区区卞论。又恐益增其不慎重之罪。尤切悚蹙。然而滥荷平日眷顾之厚。小有所怀。不欲有隐。故敢此殚竭。伏惟阁下有以谅之。而倘不弃外。复赐警诲。使之终有以开其迷滞之见。则其幸之大。不啻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