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成谨甫先生集/卷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 成谨甫先生集
卷三
作者:成三问 英祖年间
卷四

附录[编辑]

世系[编辑]

先生姓成氏。讳三问。字谨甫。号梅竹轩。梅竹轩赋见文集○权承旨文海所著大东韵玉云。成先生号读书庵。恐是少时所称也。昌宁人。

始祖讳仁辅。高丽中允户长。

七代祖讳松国。门下侍中。

六代祖讳公弼。追封奉翊大夫版图判书。

五代祖讳君美。奉常大夫版图摠郞。

高祖讳汝完。号怡轩。文科。当禑朝。以政堂文学知门下。与牧隐共贞。俄而屏退抱川溪流村。逮我太祖开国。以前朝遗老。拜门下侍中。辞不仕。谥文靖公。

曾祖讳石瑢。号桧谷。文科。入本朝。官开城留后,宝文阁大提学。谥文肃公。

祖讳达生。官判中枢。谥襄惠公。

考讳胜。武科。官都摠府都摠管。

妣竹山朴氏。县监檐女。

实纪[编辑]

永乐十六年戊戌。太宗大王十八年先生生于洪州赤洞里鲁恩洞外祖朴公襜第。将降。自空中有问曰生乎。如是者三。故以为名。

宣德十年乙卯。世宗大王十七年先生十八岁。中生员试三等五十六人。南轻榜下试券尚今见存于先生外孙判书朴壕旁孙家云

正统三年戊午。世宗大王二十年先生二十一岁。登式年丁科十九人。河纬地榜巾第二十九人

正统十二年丁卯。世宗大王二十九年重试居魁。

世宗设集贤殿。拣文士有名者二十人。兼带经筵。凡诸文翰之事。委任之。早仕晚罢。日官奏时。然后乃得出。朝夕饭时。以内官为对客。其隆待之意至矣。如朴仁叟,成谨甫,柳太初,李伯高,河仲章,皆擅名一时。谨甫文澜豪纵。仲章长于疏章。太初天才夙成。伯高清颖苕发。仁叟经术,文章,笔法俱善。然皆被诛。所著不显云。慵斋丛话

世宗朝。先生长侍经幄。启沃辅勖。有古人风烈。上甚器重之。英庙晚年。有宿疾。屡幸温泉。常令先生及朴先生彭年,李先生垲,申叔舟,崔恒等。便服在驾前。以备顾问。一时荣之云。秋江记事

世宗始设集贤殿。妙选文学之士。朝夕延访。犹虑文学未振。更选其中年少聪敏者。上寺读书。供亿甚丰。正统壬戌。平阳朴仁叟,高灵申泛翁,韩山李清甫,昌宁成谨甫,赤村河仲章,延安李伯玉。受命读书于三角山津宽寺。做业甚勤。酬唱不休。有释一庵恒随之。得传写焉。丛话○津宽要览一卷。曾在弘文馆。见失于丙子之乱。

文庙久在承华。春秋向高。而沈潜学问。昼夜不懈。月明人静。或手携一卷。步至集贤直庐。与之问难。时成三问等直殿。夜不敢辄解冠带。一日宵刻将半。意鹤驾不出。脱服欲卧。忽闻户外履声。呼谨甫而至。惊遑颠倒而拜。圣学之勤。好士之笃。诚千古所罕闻也。谈寂记

文庙疾革。召集贤诸臣。秉烛论难。至夜分。膝下置世子。手抚其背曰。予以此儿付卿等。遂赐酒。上降御榻平座。先执爵以劝。如成,朴及申叔舟皆在。至醉而群公皆仆。不省人事。上命中官。撤取门楣作担。以次舆出。列卧于入直厅。是夜大雪。诸公醉醒则异香满室。浑身覆以貂皮衾。乃上手自覆也。相与涕泣。誓报殊恩。岭南野言

世宗设谚文厅。命申叔舟成三问等制谚文。初终声八字。初声八字。中声十一字。其字体依梵字为之。本国及诸国语音文字所不能记者。悉通无碍。洪武正韵诸字。亦皆以谚文书之。遂分五音而别之。曰牙,舌,唇,齿,喉。唇音有轻重之殊。舌音有正反之别。字亦有全清,次清,全浊,不清,不浊之差。虽无知妇人。无不了然晓之。圣人创物之智。有非凡人之所及也。丛话

世宗以列国皆有国音之文。而独我国无之。本国音韵虽与华语有殊。而其牙,舌,唇,齿,喉。清浊,高下。未尝不与中国同。御制谚文子母二十八字。设局禁中。使成三问,崔恒,申叔舟等撰定之。时翰林学士黄瓒以罪谪辽东。命三问,叔舟随入朝使臣往辽东。见瓒质问音韵。凡往返辽东十三度。东阁杂记

景泰初年。侍讲倪谦,给事中司马恂到国。恂不喜作诗。谦虽能诗。初于马上。不留意于题咏。至谒圣之日。谦有诗云云。是时集贤儒士全盛。见诗哂之曰。真迂腐教官所作。可袒一肩而制之。及游漠江。作诗云云。又作雪霁登楼赋。挥毫洒墨。愈出愈奇。儒士见之。不觉屈膝。馆伴郑麟趾不能敌。世宗命申泛翁,成谨甫往与之游。仍质汉韵。侍讲爱二士。约为兄弟。相与酬唱不辍。竣事还也。抆泪而别。丛话

皇明景泰元年闰正月日。翰林侍讲钱塘倪谦与刑科给事中司马恂奉诏来宣。一国臣民。无小大罔不瞻望庆忭。浃旬而星轺言旋。内翰公天资粹美。饰以诗书。搢绅之士。咸惜其去。于是高灵申公叔舟为之序。昌宁成公三问作跋。晋阳河公演,河东郑公麟趾,河阳许公诩,坡平尹公炯,昌宁成公念祖,光山李公先齐,晋阳郑公陟,圆山高公得宗,骊江李公审,完山李公思哲,韩山李公季甸,东莱郑公昌孙,月城金公钩,鹫山辛公硕祖,㠉梁崔公恒,咸从鱼公孝瞻,延山李公石亨,晋山姜公孟卿,丹溪河公纬地,韩山李公垲,阳城李公芮,鲁山李公永瑞,阳城李公承召,达城徐公居正,西原韩公继禧,平阳朴公彭年各赋诗以赆。其后有人购书燕肆。得一书。名辽海编。乃倪学士奉使时与诸公酬唱之什也。其流布于中国如此。醉琴集注

先生编东人之文。名曰东人文宝。未成而死。金季昷踵而成之。名曰东文粹。丛话

景泰七年丙子世祖大王二年六月。先生与父摠管公及朴彭年等。谋复上王。事觉而死。朴先生忌日。即六月初七日。则先生亦同日死无疑。摠管公同死。详见秋江集六臣传。尹童土所编鲁陵志。

先生夫人。延安金氏。载宁郡守仍之女。吏曹判书文贞公自知之孙。直提学涛之曾孙。祸作日。夫人自写先生神主。抱负于孥属处而祭之。详见宋文正公所撰鲁恩洞迁奉神主记子元贤而好学。丙子前。无育早殁。妻为官婢全节。子孟詹,孟平,孟终,今年生。皆被收死。嗣遂绝。女为府使朴临卿妻。外孙朴壕。文科。中宗朝。官户曹判书。朴增。赠参议。朴垾。别坐。增有子。孙孟詹。一女适正郞柳辑。○弟府使三聘,三顾,正郞三省幷坐死。东鹤寺魂记从叔校理熺亦系狱。十次受刑。围篱金海。

露梁之南。四墓幷焉。人传为六臣墓。而俱有标石。曰成氏之墓。朴氏之墓。兪氏之墓。李氏之墓。妇人称氏。而今四墓并列。非妇人也明矣。男子必有官称。而今只称氏。岂当时义士收瘗四人于此。而不敢显刻。以是称之耶。其为成三问,朴彭年,兪应孚,李垲之墓无疑。其后又有一墓。传者谓成摠管墓云。海东野言○世传有僧取六臣之尸。负而瘗之。僧是梅月堂云。

成墓之有二。近古耆旧耳目相接。传说可据。而不知何年。有权贵人筑庄江上。其近地丘墓之有碑碣者。悉去之。权贵人败后。有人收拾旧碣于踣碎之馀。复竖之。然其未及竖也。多有追瘗之冢。间于其间。成氏一墓。混不可辨。且失其一碣。故今之可认为成墓者。只存其一。药泉集六臣墓碑

恩津县。有先生一墓。而长松生其傍。至今土人识之。见下宋尤庵所撰连山遗墟碑

摠管公一墓在洪州鲁隐洞朴公襜墓傍。先生夫人金氏亦葬同冈。

仁宗朝。经筵官韩澍启曰。世祖于朴彭年等。心虽嘉之。而危疑之际。不得不加罪。故尝下教曰。当代之乱臣。后世之忠臣。恐其泯灭于后世。故为此微言。以晓后世子孙也。东阁记

宣祖朝经席。因论成三问之忠。朴启贤曰。六臣传是南孝温所著。取览则可知其详。上乃取六臣传观之。教曰。言多谬妄。予将搜而悉焚之。领议政洪暹极言六臣之忠。辞甚恳切。侍臣多有堕泪者。上乃感悟而止。○谨按。六臣固是忠节之士矣。非当今之所宜言者也。朴启贤轻发非时之言。几致主上有过举。可谓懵不解事矣。昔者金宗直启于成庙曰。成三问忠臣。成庙色变。宗直徐曰。幸有变故。则臣当为成三问。成庙色乃定。惜乎侍臣。无以此语启达于上者也。石潭日记

孝宗八年丁酉。赞善宋浚吉启。略曰。臣窃见明朝方孝孺。实是一代之罪人。而万世之忠臣也。我朝之成三问,朴彭年等。实孝孺之俦也。三问曾居连山。彭年曾居怀德。连与怀皆有先儒贤祠宇。学子等愿以两人腏享。此则又非专祠之比。犹有所不敢者。一方舆情。深用郁望。乞圣明特赐允许。用副一方之愿。则不无少补于风化矣。启下礼曹议大臣。诸议不齐。未果行显宗十三年壬子四月日。户曹书吏严义龙。偶于仁王山崩崖间。见有瓷器。开视之。中有三个栗主。其一即先生也。其二即先生外孙参赞朴壕夫妻也。义龙惊异之。奔告于诸士大夫。于是搢绅章甫争趋展拜。先生神主。外面直书姓名三字及年戊戌生四字。陷中如之。而只少生之一字。即以神舆。权安于先生外裔严缵家。士人南宅夏等以书问礼于尤庵宋文正公。尤庵曰。先生节义。当百世祀之。而其馁几年于兹矣。今兹之事。天诱严吏之衷也。天既启之。人又埋之。岂其所忍。先生旧宅。尚在洪州鲁恩洞。奉安于此。则礼所谓神返室堂者。虽缺于始。而得行于今矣。于是诸生通于先生外裔及族属之在洪者。奉而南归。京外士子因此兴感。营建祀庙于宅傍。肃宗二年丙辰。书院成。并享五先生。后赐额绿云书院。

肃宗五年己未九月十一日。露梁亲临阅武时。特命该曹。封植六臣墓。

肃宗七年辛酉九月。京外士林。就果川,露梁江南岸建书院。并享六先生。辛未。赐额愍节书院。

肃宗十一年乙丑九月。江原监司洪万锺,宁越郡守赵尔翰。就鲁陵侧建祠宇。并享六先生。后赐额彰节书院

肃宗十七年辛未。六臣复官纶音。夫国家之所先务者。固莫大乎崇奖节义。人臣之所最难者。亦莫至乎仗节殉义。此古昔帝王之所以重节义士。而辄加褒录者也。念彼六臣。岂不知天命人心不可逆。而乃心所事。死而无悔。是诚人所难。而忠节凛凛于数百年之下。可与皇明方孝孺景清辈同日语矣。矧适有事先陵。辇过墓傍。于予心尤有所感者。噫。为亲者讳。讵昧斯义。而第予之所欲褒者。不唯祗为其节义。当世乱臣。后世忠臣之教。圣意有在。今日此举。实所以绍世祖之遗意。光世祖之盛德也。宁有未安事乎。成三问等六臣。其令该曹。特为复官致祭。以树百代之风声。○右承旨姜铣启曰。六臣子孙陵替。只朴彭年有血属。自朝家既已收用。至于成三问则无姓孙。只有外孙。顷日自京山偶得埋安神主之后。外孙之流落湖中者。今方奉祀。而贫不能祭祀云。若令道臣搜得姓名驰启后收用。则尤有光于圣德矣。上曰。六臣子孙收用之教。意非偶然。而成三问外孙奉祀云。令道臣搜问驰启。以为录用之地。可也。○生员金振南等疏略曰。成三问之父胜亦为所事。舍生取义。其志节与六臣本无异同。故其名并载于六臣传。伏想已经睿览而洞烛之矣。今者圣明。特霈旷世之恩。已复六臣之官。而胜独不与焉。兹岂非圣朝褒尚之典。犹未免为欠缺也哉。且胜之丘墓。在于本州鲁恩洞。距旧宅才数里。三问之妻。亦葬其傍。丘垄颓夷。樵牧不禁。行路之咨嗟。士林之伤叹。为如何哉。当时胜之父子。家产并归籍没。本道连山县。有成家田民。方属勋府。闻其臧获为胜父子招魂设奠。每岁一次。到于今不废。若非其炳炳忠节皎如日星。则何能使无知舆儓。感结其心若此之深哉。噫。六臣之官既复。则胜不宜异同。而胜官可复。则其田民尤不当仍在籍没之科。既复其官。则还给籍没。自是法例。伏愿殿下特命攸司。又复胜官。籍没田民。并令出给。使之一以禁遗墓之樵牧。一以供书院之香火。则有光于圣德尤万万矣。答曰。疏辞令该曹禀旨举行焉。

今上三十四年戊寅十月初四日。大臣备堂人侍时礼曹判书洪象汉所启。臣在宁越。偶阅庄陵志。本陵复位在于去戊寅十月二十八日。今当周甲。月日适相符。诚非偶然。合有祭祀之举乎。上曰。适当周甲。予心怆然。命承旨书之曰。今闻礼判所奏。端庙复位干支。同于今年今月二十八日云。怆怀难抑。祭文当亲制。其日遣大臣。行摄行祭。因此而闻六臣彰节书院在于陵洞口云。令道臣即为修葺。特为正卿赠职。不待谥状赐谥。遣礼官致祭。赠参议严兴道一体配享云。特为亚卿赠职。一体致祭。六臣之后。只有监察朴圣浃。其令该曹。特为准职陞叙。○先生及朴,柳,李,河四先生。并赠吏曹判书。兪先生兵曹判书。赠先生谥忠文公。事君尽节曰忠。勤学好问曰文。朴先生忠正公。柳先生忠景公。李先生忠简公。河先生忠烈公。兪先生忠穆公。

御制赐祭六臣文

王者御世。褒忠奖节。尽心所事。丹忠炳烈。昔年追思。官名先复。瞻彼越中。院宇斯屹。不昧者心。皎若此日。忠魂毅魄。左右松柏。岂意戊寅。又逢是月。予心感怆。追慕深切。继述先志。重修丁阁。仍以兴感。惟卿忠赤。爰命赐谥。仍为赠职。光辉一世。名传史册。饬于铨曹。寻后甄录。特制其文。礼官斟爵。呜呼此举。由予心曲。灵若有知。庶几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