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君德生事略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戴君德生事略
作者:谢洪赉
1906年
刊于《通问报》丙午七月(一九零六年)第二百十五回。

戴君德生事略(创立中国内地会之伟人)  山阴谢鸿赉[编辑]

去年西历六月三日。戴君德生。卒于湖南之长沙。中西信徒。识与不识。无不惊悼。叹哲人之云萎。囘溯四十年中。上主用君所成之伟迹。益令人思慕不置。按君英人也。以一八三二年五月廿一日生于英吉利北部之约克郡。父母俱虔敬之徒。尝因阅游记。略悉中国之黑暗。预求上主。赐一子以传道于中国。既得君。训之甚殷。君年十五。即得重生之恩。十六岁习医。始立志往支那传道。尽心克制身体之享用。以为后日受苦地步。继往赫勒大埠。研究医理。助名医诊疾得修脯。以十分之一归主。己之服食。俭朴逾常。深信耶稣复降之道。以一切不急需之物。时时资助贫困。一日尝乏资。囊中止银钱一枚。有人来延之为病妻祈祷。君从之去。入其所居。贫困之象。铁人下泪。顾身畔祇一银圆。与之则己明日且无食。故不甘与之。虽向病人劝导。为之祈祷。亦口心不符。既念主曰。凡求者予之。即出银予其人。此心即觉泰然。归途且行且歌。明日无午餐不计也。明日有无名氏突寄金五圆来。君益信上主之报施不爽。祈祷愈诚。恃主之心益固。此后又往伦敦大医院肄业。使费专仰上主。虽父给以资。亦谢不受。日受粗面包一枚。果蔬若干。聊以充饥而已。偶因钉书。以针刺手。次日值剖尸验身理之期。君亦在场相助。尸毒自针刺之穴入手。骤患重症。名医料其不起。促之囘寓。君自顾疾果不瘳。则往中国传道一事无所望矣。心大戚。切求上主显能。治其疾病。疾竟不害。以身未复元。囘家静养若干日。复上伦敦理旧业。父母廉知君前日克苦情形。伤感不已。此番强畀以资。嘱君珍重身躯为要。君亦从之。一八五三年九月十九日。君奉劝醒华会之命。由利非布勒乘帆舟来华。君之母送之江干。痛哭而别。舟始行。未出哀耳兰内海骤遇大风。几触石礁。卒得转危为安。久之抵巴布阿岛滨。海上无风。舟为急溜飘泊。将近岸矣。岛中土人。以食人著名。见舟将及岸。欣然有劫掠之庆。方举火备烤人。舟中人惶急异常。舟主与一木工一司事俱信道者。君因告之曰舟中有吾四人信主。苟同心求风。主必俯允。诸人从之。君当祈时。觉上主已允所求。出遇舟子曰。速展帆。风行至矣。适医师在旁。闻求风之语。狂笑辱詈。无如风果大作。舟即远飏。合舟庆更生焉。舟行五越月又十二日。以一八五四年三月初一日。抵上海。正值红巾踞 城。租界以外。无干净土。君持函访伦敦会麦都士教师。得有居所。专心习华语。与艾君约瑟伟烈君亚力游。日处危地。几为炮子所中者屡矣。西教士尚不得深入内地。明年春。君初次沿江传道卖书。经海门崇明而至通州入城。遇兵卒之侮辱。几遭毒手。幸州尊贤明。使人护送出城。安返上海。迨红巾平后。君始赁一椽于上海城内。且往四乡宣道。以教师之劝。改作华装。以便往返民间。继往崇明城中。租屋宣道。邑令不准。居一月。行文英国领事。勒令囘沪。适英国名教师宾为廉君东来沪上。君伴之。雇舟往江浙交界一带宣道。常遇匪类纠扰。然屡蒙上帝护佑。卒未困厄。在时。遇船主某。言汕头人民昏暗景象。君遂动赴之志。以语君。君亦有仝心。遂并往汕头。其地人情强悍。专好械斗。君与君处之泰然。适邑令染疴。诸医束手。闻君擅岐黄术。邀往一诊而痊。令大喜。许以保护。促君设局施诊。君以为传道之门开矣。欣然返沪。取医药之具。不料上帝之旨。别有经营。君一去汕。不复归来。其后不久。君亦为有司驱囘广州云。君至上海。始讅药材器械。俱遭火厄。深为扼腕无已。闻本会已泒巴医士至甯波。设局施医。因作赴取药之计。赁民船。沿运河。绕道往甬。河水旱涸。舟行甚艰。计十四日。方抵石门湾。循陆而行。为雇佣所算。尽失其行李。身畔祗银蚨一枚。不得已孤身折囘。备历艰辛。始返上海。君却不以为意。惟深感上主之恩而已。又致书于刁仆。不责其罪。劝之悔改。既而西友闻君所失。益捐资助之。是君失少。而得多也。君复往甯波。晤巴君。取得药物。囘上海。欲去汕头。得宾君书。知汕头道不可传。遂定意往甬。助君传道。适同会宣道师君在沪。遂偕之绕内河至甬。时在一八四二年。南京之约已成。故君得于城中赁一屋。以为住宅。兼作宣道之所。是屋不甚坚致。每逢雨雪。室中恒湿。君处之怡然。既而君见劝华醒会办事。不甚合意。会中恒患款项不足。寄来外国用资。每由借贷而来。君知之。大不以为然。作书告会中执事。明言己意。会中任职者答书。不合君意。遂于次年告辞出会。不受会中束修。盖君深以借贷为悖圣经明训也。(罗十三八)君之出会也。始终未尝伤和气。惟各行其是而已。君既出会。专赖上主之资养。不知费所从来。惟一心深信。主必爱己。不使一己缺乏也。虽屡经烈试。而君之信德益坚卓。其后又有战事。广州失守。人之寓者。愤甚。欲尽殛在甬西人以为快。议乘众教士聚集祈祷之期。围而灭之。后乃尽杀西商。道宪且阴许之。幸粤人有佣于教士之家者。泄其谋。教士仰求上主救护。卒有税司。力请道宪抑止乱萌。粤人仅杀葡人数十而止。教士一无所损。君一心传道。获有效验。益奋勇果敢。尝因侍某教士痘疾。衣服尽付丙丁以绝疫气。正患无服之际。而前寄存宾君处衣裳一筐适至。君因此益坚信上主之爱己子女。世事举无足挂虑。君所居宅。以以便以设耳。(撒前七十二)耶和华以拉(创二十二十四)十字为联。所以自警。常济贫乏。至于己无食。亦所不惜。君在甬日遇英国女教士。志同道合。遂结姻焉。明年。夫人患危症。得愈。而巴夫人竟不起。巴君挈儿女返国。托君理医院事务。院中住病者恒数十人。而并无恒款。君惟以信心持之。幷以信主得助之道。诏谕同人。日以祈祷为务。费用亦一无所缺。病人因此而信道者数十人。君兼理教会及医院。日不暇给。见穑多工少。心每焦急。驯至不豫。因返英国养病。兼欲乘机劝导少年英俊之士。来华传道也。携一华友同行。以便译书肄读。归途时时祈求上主。至少须遣教士五人。来省宣道。君既抵英。据医士之言。谓体气虚弱。必居英数年。方可再莅中华。君虽忧己所立之幼稚教会。无以自存。然顺服主旨。不以为苦。乘机助大英圣书会重修罗马字新约全书。静居思中国内地千万人民。未尝一闻真道。君心异常愤急。力求上主施恩。速遣工人。前往中国腹地。宣传福音。是后数年之间。君虽居英。而陆续有三四教士来华。皆与君同心者也。既而君见各传道会之主政者。俱不愿派遣教士深入中国内地。计非另立新会不可。因与二三知己。日日同心为此祈祷。顾立会必有发起之人。又当属望于谁乎。君因受上主之感。欲行此事矣。然又因疑惧百端。一时委决不下。未敢自任。尝以一日赴友人之礼拜堂。见千馀众安坐聆道。因念中国黎庶无数深锢幽暗之中。不禁坐不安席。出而步行大海之畔。心中如有二人决斗。终则上主之意获胜。君遂定意为此新会之发起人。且求上主即赐教士二十四人。以便二人一耦。分往道未传及之十一行省。馀二人则往东三省。自此君心始安。一意恃主而务此新会之事。尝刊小册子曰中国当得救灵之道。分布各处。又发行一种无定期之报章。以记上主之恩赐。风声所播。同志者渐众。立愿来华宣道者。亦已十馀人。君先招之同居。以察其心性。见其可而后用之。卒以一八六六年五月间。偕二十二人。扬帆东来。遂为中国内地会之权舆。自彼至今。四十年中。君行事无巨细。一以信心为主。而主亦荣之。会务日益兴盛。迨君之卒。会中共有教士八百二十八人。传道之处二百馀所。分布十五行省。受洗者万馀。蔚然居中国各教会之首。皆信心之果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