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承政院日记/仁祖/十年/七月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六月 七月 八月

7月1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以中殿诞日表里单子,传曰,此时表里进上,不当,礼官斟酌为之。

○以礼曹王世子服制单子,传曰,世子服尽,则当与百官同服,而何不磨炼乎?朝报

○答司饔院草记曰,知道。自明日依此举行。内下记草

7月2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大敛,巳时。奠同日临时,文武百官举临哭后,仍为奉慰礼。三殿问安。答曰,罔极。朝报

○大敛时,自上退伏于祥辉堂北边檐,王子退伏于光明殿西边庐幕,自上幸灵座处拜哭,百官宗臣奉慰。内下日记

7月3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成服,辰时。文武百官奠哭,仍为奉慰礼。三殿问安。答曰,罔极。

○兵曹启曰,因大臣分付,自去月二十八日,都监军兵及上番军,宫墙扈卫矣,解严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政院以兵曹意启曰,监军、巡将单子,成服后当为入启,而今日已晩,何以为之?传曰,监军、巡将单子,二十七日过后,始为入启云矣。成服后入启,有前例乎?兵曹启曰,传教矣。二十七日,乃短丧公除之限也。我朝行三年之丧,无此限制,祖宗朝远例,不能知之。戊申年宣祖大王丧,其时旧臣,多有存者,凡政事及各司坐起,成服后皆为之。卫将分所东西南北字,常时则自上亲笔以书,而戊申初丧,刻而印之以下矣。传曰,似闻二十七日内,则院相总察百司,院相罢后,虽无自下总察之规,不紧公事,不为出纳,台谏外除拜,亦不为之云,其意必有所在也。废朝事,则成服前执笔除拜,其他不足道也。以上朝报

○自上祥辉堂成服后,政院、玉堂,朝廷奉慰问安后,上下小星堂庐次,王子亦下武德门内庐幕。

○昼茶礼,夕上食、奠,入哭,王子君亦参。内下日记

7月4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殡殿都监启曰,自前魂殿,例设于空阙中,而承华殿最为便近,且是前日魂宫排设之处,似为合当,而自下不敢擅便,敢此仰禀。传曰,依启。

○领府事李元翼箚子大槪,耄耋垂尽,不得不还下旧居事,取[敢]禀。答曰,省卿箚辞,孤心缺然。

○政院启曰,以兵曹启辞,传教云云。圣教所及谅暗之意,至矣尽矣。第念守令之见罢者,甚多,因慈殿侍药,久未差出,而遽遭国恤。前头陵军调发,杂物分定,无守令则害必及民。西北边将之殿黜者,当此朝夕可虞之时,多日旷官,亦甚可虑。刑狱罪囚,久为滞决,恐非王者庶狱庶慎之意。许多武士,专仰禄食,旧谷既尽,新谷未登,多有绝爨之忧,必须趁科给禄,可免脱巾之怨[患]。且入直卫将,虽不替直,姑无所妨,而监军日日受牌出监,此祖宗朝重军机之意,而二十七日一人恒为监军,亦似未安。如此等事,似非一二,合有处置。大臣之意,亦如此。敢启。答曰,祖宗旧规,有难更改。但大臣之意如此,时之治乱,亦相不同,限十三日勿为出纳,以寓存羊之意。守令、边将差出事,及付禄事,为先举行。

○黄都督礼单及李都司进上礼单,并下该曹。以上朝报

○卯时,有雾气。辰时巳时,日晕。申时酉时,日晕。夜一更,流星出密云中,入西方天际,状如钵,尾长三四尺许,色赤。

○答药房启辞曰,时无疾病矣。

○答国葬都监草记曰,知道。自巨济陆运,则民弊必甚,更议处之。

○答接待所草记曰,知道。所赠之物,一依前例给之。内下日记

○朝奠、上食、昼茶礼、夕上食、奠,自上、世子、王子入哭。内下日记

7月5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国葬都监启曰,都监应入杂物,极为浩大,不得已分定,外方之物,百不及一,势难尽责于该曹,而工匠价役,小小杂物贸易之弊,亦甚不些。考诸庚子誊录,亦有外方扶助之例。今亦除平安道、咸镜北道外,其馀各道监、兵使,以营中所储,不烦民力,措备上送,以济国家大事,以尽臣子至情事,行移何如?传曰,依启。使之随力备送,俾无贻弊之患。以上朝报

○朝奠、上食、昼茶礼、夕上食、奠,自上依前入哭。内下日记

7月6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庐次。

○朝奠、上食、昼茶礼、夕上食、奠,亲行。内下日记

7月7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备边司启曰,黄都督被缚曲折,另具一咨,付诸使臣,呈纳于兵部事,前已定夺启下矣。咨文撰出后见之,则其中说话,多有触忤都督处,盖都督则归咎李梅,本国则不得不据实言之故也。臣等因此更思之,露实于兵部,未必有益,而见忤于都督,必有切迫之患,此咨文勿送,似当。敢禀。传曰,启辞,诚有所见。咨文勿为付送,而使臣酬答之语,依前启下施行。

○谥号仁穆,陵号惠陵,殿号孝思,落点。

○判尹金自点上疏大槪,山陵大役,适当民穷财竭时,请出臣所管句管厅布米,以纾民力事。入启。

○巳时午时,日晕。

○答兵曹草记曰,知道。流来之事,率尔全减,似或未妥,量宜减数,可矣。以上朝报

○上,五时参祭。内下日记

7月8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有政。

○卯时,有雾气。未时申时,日晕两珥。酉时,日晕。

○答国葬都监草记曰,知道。自内司收合移送之木不足,则闾阎有处贸用。内下日记

○上,五时参祭。内下日记

7月9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备边司郞厅,以三公意启曰,昨见国葬都监启辞,监、兵、水使处,扶助木卜定矣。国葬是何等重事,而卜定监、兵、水使,使之随力扶助,有若求请者然哉?物议皆以为未安,故即日宾厅议谥时,问于户曹判书金荩国,则本曹才经追崇大礼,及奏请一行,经费荡竭之馀,遭此罔极之变。殡殿初丧所用布物,及各样仪物造作之费,罔有纪极,该曹计无所出。诸道扶助之事,虽因誊录中古事,有此苟且之举,而以上年迁陵时,时事见之,诸道所送,亦甚零星,当此大事,何能句十百之一乎?自古山陵、诏使之时,则不得不用民力,必须参酌用度,收布于外方,然后庶可集事云。臣等亦知该曹事势,果为悯迫,而当此凶荒之馀,民结收布,亦甚未安。闻司仆等所储木绵,多至六百同,常平厅及兵曹所存匠人价布,亦至累百同云。司仆寺木三百同,常平厅木二百同,匠人价布一百同,合六百同,移送于该曹,以为国丧措备之用,而各道扶助木公事,勿以举行,一以免临事苟简之患,一以祛外方收布之弊,宜当。传曰,依启。

○观象监提调张维,礼曹参判尹昕,山陵看审后入来,启曰,臣等昨日驰诣健元陵内诸冈可观处,与中使一同看审,则本陵左右各有五冈,而盖陵内冈原虽多,右边不如左边云矣。上项第一冈、第五冈图形及各人等山论,并别单书启之意,敢启。传曰,知道。定于第一冈。

○一更二更,月晕。以上朝报

7月10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金南重。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传曰,昨日山陵看审启辞中,以第一冈为优,故定之。今更思之,位次不顺,议大臣处置。庶民白笠,限今日事,礼曹传关知委。朝报

7月11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答吏曹判书李贵疏曰,省疏具悉至恳。不足介怀之意,顷日已谕,宜勿固辞,速出行公。

○答工曹判书李曙疏曰,省疏具悉卿恳。卿辞至此,本职,当勉副焉。

○辰时,日晕左珥。未时申时,日晕。

○兵曹启曰,本曹步木,封不动数外,每当番捧上,仅得备用于各司朔下,馀存些少,而又经追崇都监支用,所储方竭。今此三都监所用役军价布,极为浩大,而前头继用无策。本曹馀丁木,则一百同依都监启下输送之外,尚有二百四十馀同。今后三都监役军价布,依追崇都监役军给价例,以馀丁木及封不动木,参商上下,何如?传曰,依启。以上誊录

7月12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院启,国恤之初,士大夫成婚之说,传播已久,而臣等不敢遽以为信矣。物议喧誊[腾],久而不息,请令汉城府一一摘发,其家长,依法治罪。国恤成服之前,哀疚罔极之初,大小公事,皆不得出纳,而政院因一下人,与都监相诘,微琐之事,汲汲陈启,渎扰于号擗之中,毋论彼此曲直,事体极为未安。其日主张承旨,难免其责,请推考。答曰,依启。

○有政。以金堉为检详。

○自一更至四更,月晕。以上朝报

○兵曹启曰,山陵都监关内,节启下教,当初使令差出之时,不料事务至此浩繁,务从省约,只以二十四名启下矣。到今山陵已定,日限急迫,各处分定使唤不足,取考各项誊录,则或三十名,或二十七八名,就其中,加减彼此,加出三名之意,敢启。答曰,知道。以上誊录

7月13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吏曹判书李贵上疏大槪,为人臣子,而请削君父已上尊号,是何等举措?而两司多官,承望其风旨,虽非本意,而莫敢抵牾。当其慈殿危急,圣上忧遑之日,凡大小公事,皆滞于政院,则合启之论,论可休矣,至于停启之论,再发简通,而见阻于得罪丧礼之一赵赟,乃以姑停,发于朝报,臣实愤惋,思欲一泄。适于其日敛殡之时,差远等待之际,在班之臣,颇有说话,而金寿贤之坐,与臣相近,臣顾寿贤曰,合启以老臣为狂杂,不能精思,吾实狂杂,则岂特追崇而已?至于得参举义,亦谓之不能精思乎?乃举太祖朝金□□因斥赵浚,而被律事曰,老身若在太祖朝,则岂执堂堂正论,而反被公等之侵辱,至于此极乎?台谏避嫌中,所谓左右莫不失色云者,必执此而为言也。如许等语,皆欲扶明伦纪而发也,岂有意于诟辱台谏乎?但忠愤所激,徒以合启,不即停止,为无据,欲为救正,而自不觉发言之非时。到今思之,臣亦不胜瞿然。臣罪至此尤大,请削臣职,以安愚分事。呈政院。

○李贵箚子,臣虽无状,待罪崇班,政院,何可托以位不齐,而不为捧入臣疏乎?壅蔽之萌,缘臣而始,臣罪至此尤大,请削臣职事。呈政院。以上朝报

○答摠护使启辞曰,依启。丁字阁移建便否,议于诸大臣定夺。

○答府曰,依启。殿最守令差出事。大司宪金寿贤等不察之事,乃是无心放过之致,不可以此轻递言官,勿为改差。

○陵原大君[绫原大君]及王子、王孙引见。

○夜一更,黄白气一条,直立月上下,长三四丈,广尺许,良久乃灭。内下日记

7月14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答吏曹判书李贵疏箚曰,省疏箚,具悉卿意。卿其勿辞行公。

○兵曹启辞,咸镜监司状启云云。近来文官,视北评事如陷阱,百般规避。徐挺然,虽以迁葬受由,监司不许,则决不敢自由,而不有道主之令,任意出来,极为骇愕。若不重治,无以振起颓纲,依边将厌惮例,徐挺然,准朔充军。今后兵使之循私给由及罢黜者,并为论罪,何如?答曰,依启。

○禁府启曰,申易于元情公事,判付内,除刑推分拣事,命下矣。放送之意,敢启。答曰,依启。

○禁府启曰,因边潝状启,赵䌹事,兵曹回启,判付内,此非议得之事,以凌辱上司之罪,拿推事,传教矣。以圣教观之,则只以凌辱上司之罪,当推问,而政院,以统制使边潝状启,及兵曹启目,凭阅推鞫捧传。上曰,似与判下之意相左。何以为之?敢禀。答曰,依判付施行。《禁府誊录》

○答府粘目曰,虽出于为减,难免其贻弊之失,照律施行。

○答宾厅启辞曰,依启。内下日记

7月15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有政。以闵应享[闵应亨]为副校理,以曺文秀为副修撰。

○冬至使书目,三月三十日在北京先来发送事,别单十三度,搢绅便览一本上送事。

○望祭,三殿望哭后,百官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传曰,王子、大君禄俸,仍为题给事,言于该曹。

○礼曹启曰,江都围篱,不为传讣,光海若闻而欲为制服,则令本府制入之意,前已大臣定夺入启施行矣。第念母子之伦,出于天理,光海虽自绝子道,而天属之亲,则不可以人为绝之地。方今圣化维新,五品咸秩,岂可令天地间有不服亲丧之人哉?当初大臣议定,出于匆遽之际,容或未及深思。苟有未稳,不妨追改,而闻讣在后,则自有追服之礼。区区妄意,令本府传讣制服,供以素膳,以人理待旧君,乃为国家忠厚之道。而前日所定,亦是严截之论,臣等何敢自以为是,第有所疑,不得不禀。更议于大臣处之,何如?传曰,知道。其时守直内官交递事,适为下去,已令言于围内矣。以上朝报

○望祭及昼茶礼、夕奠,亲行。内下日记

7月16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以禁府赵䌹照律公事,传曰,此罪以公罪照律是乎,承旨察启事,传教矣。赵䌹牒报于边潝者,初因公事场,而辗转相激,因愤而语侵于上司,则涉于有意,似非公罪。敢启。传曰,知道。此公事还出给,使之改照律。

○答山陵都监草记曰,依启。司仆寺木绵加送事,不允。朝报

○朝上食、昼茶礼、夕奠,亲行。内下日记

7月17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谢恩,副修撰曺文秀。

○答殡殿都监草记曰,知道。启请之军,似为过当,与次知内官,使为看审,定其处所,然后从略磨炼。朝报

○朝上食、昼茶礼、夕奠,亲行。内下日记

7月18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院启,隶[肄]习官褒贬,三公会坐时,兵曹郞厅官等,捉囚槐院下人。槐院,非兵曹所属,而越法擅囚,事极骇异。政府,因大臣分付,囚禁该郞陪吏,则不自惩戢,益肆忿怒,以兵曹之威,重杖槐院下人,极其惨酷。又囚书吏次知,至于五人之多。幺麽一二郞官,敢于朝廷大会之中,肆然无忌,一至于此,其不有相府,骄恣颠妄之罪,不可不惩。请其日主张郞官,并命罢职不叙。答曰,依启。

○谢恩,副校理闵应享[闵应亨]。

○答府曰,依启。朴𥳍,递差。京官勿送事,当问于大臣。朝报

○朝上食、昼茶礼、夕奠,亲行。内下日记

7月19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兵曹郞厅,应罢现告,黄㦿、柳硕。

○答礼曹草记曰,知道。依前例,朝奠兼行,似可矣。

○答礼曹草记曰,知道。孤之闻见,不如公主,故使公主记下矣。内下日记

○朝上食、昼茶礼、夕奠,亲行。内下日记

7月20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答御营厅草记曰,知道。自本厅磨炼禀定。

○自未时至酉时,日晕。夜一更,白气二道,起自乾方,直指巽方,长各五六丈,广尺许,良久乃灭。五更,黑云一道如气,自巽方直指艮方,长竟天,广尺馀,移时乃灭。

○陵城君[绫城君]引见。内下日记

○朝上食、昼茶礼、夕上食,亲行。内下日记

7月21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仍御居庐小星堂。

○有政。以任絖为修撰,尹坵为副校理。

○答摠护使草记曰,依启。今后以此为式,切勿加减,宜矣。朝报

○朝上食、昼茶礼、夕奠,亲行,行哭礼。内下日记

7月22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答礼曹草记曰,情礼虽或如此,受之亦似未妥,使之勿为举行,以除民弊。

○答御营厅草记曰,知道。依庚□年数征召可矣。

○卯时辰时,日有左珥。未时,日晕。内下日记

○府启,执义朴知诫,今在公清道牙山地,请乘驲上来事,下谕。依启。朝报

7月23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典籍李烓,副司果柳颖上疏大槪,冒死陈情,请与黄㦿等,同被罪罚事。呈政院。

○谢恩,修撰任絖,兼持平沈演。

○答刑曹判书申景禛箚曰,省疏具悉至恳。卿辞至此,当勉副焉。

○答国葬都监草记曰,知道。并为完存,而所盛樻匣,太半閪失云矣。朝报

○朝上食、昼茶礼、夕奠,亲行,行哭礼。内下日记

7月24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答院曰,依启。避嫌台谏处置出仕事

○朝上食、昼茶礼、夕奠,亲行,行哭礼。内下日记

7月25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礼曹启曰,发引时殿下郊外拜辞一款,臣等未曾博考旧例,只将丁卯迁陵时近规,问于大臣定夺矣。厥后外议多以为,祖宗朝元无郊外哭辞之礼,前日定夺,似为未尽云,而出于口传,未敢遽以为然矣。当日偶考戊申日记,其时议者之言曰,自祖宗朝例于阙门内哭辞,而臣等因此思之,子夜昏黑,千人纷畓,至尊驾出远郊,极为未安。祖宗朝已行之事,必有深虑于其间,在平之日,犹且未安,况后世乎?丁卯之事,出于一时变礼,而当昼动驾,与此又别,似不可遽以为例。臣等当初议定,未免率尔,极为惶恐。人主一身,宗社、臣民之所托,固不可轻,而一动一静,俱系他日子孙之法程,又不可诿以已定,而不为深思量处。更议于大臣,何如?传曰,依启。

○下直,仇宁万户金应三。

○传曰,今下弓矢,仇宁万户金应三给送。

○谢恩,副校理尹坵。朝报

7月26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政院启曰,即者延陵府院君李好闵之子景严,来告于待漏厅曰,去夜,明火贼成群,突入于其父家,刃伤其父,而其庶母及奴婢垂死者数人,家藏杂物,尽为偸去云。辇毂之下,有此明火之贼,至于勋旧重臣,逢刃致伤,极为惊骇。左、右捕盗厅,常时不能禁捕之责,不可不惩。请大将推考,贼党去向,多般讥察,期于捕捉,何如?传曰,依启。此贼数日内不得捕捉,则两大将当并为拿推,政院知悉举行。

○传曰,延陵府院君李好闵家,遣内医看病。

○传曰,因孤不能善治,都□□□□之地,盗刃及于勋旧老人,闻来惊愧,无以为心,其令该□□□□闵家衣资米太,磨炼题给,俾免饥寒。且其妾翼蔽之故,得免重伤云,事极可嘉。令该曹各别褒赏。

○府启,左、右捕盗之设,专为禁暴盗也。明火大贼,横行于国都之中,闾阎窃发,处处有之,至于作贼于勋旧之家,重臣逢刃,此前所未有之事也。常时不能严加跟捕,致有此变,左、右大将,请姑先罢职,当该从事官等,并为拿鞫定罪,何如?答曰,姑令仍察其任,趁未跟捕,然后论罪,可也。

○有政。以闵应亨为校理,任絖为副校理。

○答右边捕盗厅草记曰,知道。邻里人中,不为出救者,令该曹并为囚禁重治。

○答备边司草记曰,依启。使之尽心开谕。以上朝报

7月27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申时酉时,日晕两珥。

○答府曰,递差。金汝孝,诚可宜当,勿为烦论。

○答备边司粘目曰,以赎还事,入去之人,使之依前勿禁。内下日记

○朝上食、昼茶礼、夕奠,亲行,行哭礼。内下日记

7月28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仍为[御]居庐小星堂。

○奏请使洪靌等书目,一行到椵岛,见沈副总问答事,及护送将官童尽忠定给事。

○答府曰,已谕勿烦。杨暄已为递差,不必罢职。

○答大司宪张维箚曰,省箚具悉卿恳。卿其勿辞,调理察职。

○禁府启曰,伏见平安监司闵圣徽状启内,前安州判官李仁健杀人查核,金乭屎捧招文书,监封上送,而其文书,不下于□□□□□问政院房直及拨将、军士等,则使相推调□□□□□□狱杀□□□文书,是何等事,而中间□□□□□□□□□之变,极为骇愕。若不别样重治□□□□□难□其下次知政院房直,及拨将、军士等,令攸司严□穷问,期于现纳,何如?答曰,允。

○谢恩,校理闵应亨,副校理任絖。朝报

○朝上食亲行。内下日记

7月29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

○答府曰,依启。康翎县监金汝孝递差事。杨暄事,不允。

○答赈恤厅草记曰,知道。依前例常平厅句管,可矣。

○酉时,日晕左珥。

○下直,阿吾地万户崔希昌。朝报

○上候未宁,不得参祭。内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