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记/显宗/即位年/七月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六月 七月 八月

7月5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夜一更,流星出箕星下,入南方天际,状如拳,尾长二三尺许,色赤。三更,流星出天仓星下,入巽方天际,状如钵,尾长三四尺许,色白,光照地。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副提调行都承旨臣李应蓍启曰,伏不审夜来,圣候,何如?足部患处,时未平复,而医官不得入诊,今已累日,区区下情,尤切郁闷,请令医官依前入诊。且近日苦热,人所不堪,而还御狭窄之所,正当此际,仰惟元气虚弱,寒暑易感,居处失宜,必有所受伤,养志堂不过数间别舍,元非敞豁殿阁之比,小无未安之事,伏望限日气清凉间,移御调摄,不胜幸甚。臣等忧虑耿耿,敢此陈启。答曰,依启。此时居处,何可从便乎?别无受伤矣。卿等勿为过虑。

○大王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

○大妣殿口传问安。答曰,罔极。

○中宫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

○传曰,黄茋、猪脂,同膏剂入。以上《药房誊录》

7月6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自上足指未宁,故不得亲临朝奠。

○政院、玉堂、宗班、药房问安。答曰,罔极。

○提调郑致和看山出去,故都提调郑太和加漆进参。以上内下日记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左副承旨臣金寿恒启曰,伏不审夜来,圣候,何如?足部所患,与昨有异乎?臣等不胜忧闷之至,今日亦令医官入诊似当,敢来问安,并此仰禀。答曰,与昨一样矣。勿为入诊。

○大王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

○中宫殿问安。答曰,罔极。

○梓宫加漆后,都提调左副承旨,大王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大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传于政院曰,吏曹判书宋浚吉家,遣御医安景昌看病。以上《药房誊录》

7月7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夜一更,流星出句陈星下,入北斗星下,状如拳,尾长三四尺许,色赤。以上内下日记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左副承旨臣金寿恒启曰,伏未审夜来,圣候,何如?足部所患,与昨无异乎?臣等敢来问安,并禀今日入诊。臣等仍窃伏念,以殿下近日气力,虽在寒暖适中之时,犹恐伤感之易至。况今酷热,曾所未有,闾巷凡人,尚多生病,而庐次狭窄,檐壁壅塞,决非耐暑之所,必有致伤之患,臣等忧闷之心,曷有极哉?养志之堂,不过数间小宇,且近于殡殿,小无任便之嫌。伏愿俯从群下之情,兼思慎疾之道,依前启请,限秋凉间移御,不胜幸甚,臣区区所怀,敢此陈启。答曰,知道。此时非择室之时,此处亦非壅塞矣。卿等勿以为虑,亦勿入诊。

○大王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罔极。

○中宫殿口传问安。答曰,罔极。以上《药房誊录》

7月8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梓宫加漆正时,未时。

○自上加漆时,哭临为之。以上内下日记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左副承旨臣金寿恒启曰,伏未审夜来,圣候,何如?足部患处,不得入诊,已两日矣。今日似当入诊,臣等敢来问安,并此仰禀。答曰,症候与昨无异,勿为入诊。

○大王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

○中宫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

○梓宫加漆后,三提调,大王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大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以上《药房誊录》

7月9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夜三更,流星出奎星上,入何鼓星上,状如钵,尾长五六尺许,色赤。以上内下日记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提调行大司宪臣蔡裕后,左副承旨臣金寿恒启曰,伏不审夜来,圣候,何如?足部所患,久未平复,臣等不胜忧虑,敢来问安。今日入诊,亦为仰禀。答曰,症候与昨无异,勿为入诊。

○大王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以上《药房誊录》

○中宫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以上《药房誊录》

○司饔院启曰,司圃署供上中,大行大王殿西果,体小不合,屡次点退,终始无形,日势已晩,其中稍优者,捧入矣。官员、色吏,并为拿推,而如是慢忽,极为骇愕,当该进排人,令攸司囚禁治罪,何如?传曰,允。以上《司饔院誊录》

7月10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以上内下日记

○传于政院曰,领议政家,遣内医看病。《药房誊录》

7月11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夜三更至平明,雨下如注。

○有政。吏批,以尹鑴为工曹正郞,以闵汝老为典籍,以赵世焕为兵曹佐郞,卢景命为缮工假监役,崔尚仑为刑曹正郞,尹趾美为典籍,睦兼善为修撰,任濬为大兴县监,兪㯙为锦城县监,李堥为持平,成以性为校理,李尚真为观象监提调,郑继胄为掌令,吴竣为缮工提调,成玧为果川县监。

7月12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朝奠、朝上食、昼茶礼、夕上食,上同。以上内下日记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副提调行都承旨臣李应蓍启曰,夜来雨势甚急,伏不审此时,圣候,何如?昨日苦热,引见移时,劳于久坐,恐或添伤,臣等不胜忧虑之至,敢来问安。且医官不得入诊,今已累日,今日依前入诊,何如?答曰,似无加减,勿为入诊。

○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中宫殿,问安。答曰,知道。以上《药房誊录》

○备边司启曰,告讣使行中追送译官事,昨已定夺矣。令该院择定伶俐之人,偕义州小译入送,一依赍咨官之例,而令户曹方物中,红、紫、黄染色䌷苎若干匹,及白绵纸数十卷,结裹付送,作一文书,以今见使臣渡江状启,潦水不止,许多方物,颇有沾湿之患云。到北京计纳之时,若致亏欠,则事甚未安,各色䌷苎、白绵纸等物,急急入送,以为豫备之意,措辞成贴赍去,如有彼境拦阻之患,出示文字,而使臣处,则别为作书以送之意,敢启。答曰,知道。

○又启曰,中江开市,例在于八月十五日,依前商贾豫为整齐,多持物货,及期入送,俾无埋没之弊事,两西监司,开城留守等处,知委施行,何如?答曰,允。

○今七月十一日引见时,上曰,水原邑里,既尽撤出耶?延阳府院君李时白曰,其处之民,若闻不用之奇,则虽已撤出,欲居田畓近处,自当还入矣。领议政郑太和曰,今此所移处,道里甚左,事多难便,不可不还入旧居也。左承旨姜柏年曰,水原民勿为役事之意,曾已下教,何以为之乎?郑太和曰,水原,地广民多,邑内之移徙远村则不知,而今此山陵之役,亦甚浩烦,何可不为区别,一切减役乎?令水原府使,亲为上来,听朝家分付,举行,何如?上曰,依为之。上曰,水原今虽不用,既入于国陵置簿,不可使之如前错乱,其处田畓,虽令耕作,穴道近处,多种树木,穴前侵近之田,禁其耕垦,自官家划及他田,勿使伤害山脉,且以此后,若有伤害处,则近处居民,亦难免重罪之意,严明分付,可也。

○启曰,传曰,告讣使行中追送译官,使臣处,别为作书云,其书草构出启下后付送事,分付事,传教矣。告讣使处方物豫备各种,因朝廷分付,委定译官输送之意,则已令户曹判书许积,自户曹成公文以送,而使臣处,则臣太和、臣之源联名,作为私书,如是措辞,依下教封入,且详细面言于译官,使之口报于使臣之意,敢启。答曰,知道。以上《备局誊录》

○户曹启曰,以本曹宣饭所用大海衣变通事草记,传曰,弊多而不洁者,大海衣,各殿,亦以小海衣封进,小除民弊可也事,传教矣。即当依传教分付各道,而但殡殿供上,则仍以大海衣封进乎?若以除弊言之,则固不敢举论,而若以不洁言之,则似当以小海衣倍数代封,何以为之?惶恐敢禀。传曰,依启。以上《司饔院誊录》

7月13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罢漏时,雨下如注。以上内下日记

○药房副提调行都承旨臣李应蓍启曰,苦雨不止,阴湿倍甚,伏不审夜间,圣候,何如?足部左边所患之处,尚未平复耶?累日未得入诊,令医官依前入诊,何如?臣区区忧虑之至,敢来问安,并此仰禀。答曰,所患与前无异,勿为入诊。

○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中宫殿,问安。答曰,知道。

○梓宫加漆后,三提调,大王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大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以上《药房誊录》

7月14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自上足指未宁,故不得哭临。

○有政。以上内下日记

○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提调行大司宪臣蔡裕后,副提调行都承旨臣李应蓍启曰,秋霖乍霁,夜气稍凉,伏不审此时,圣候,何如?足部右边,已得平复如常,而左边所患,比当初几分减歇耶?臣等从外问安而退,症候加减,末由的知,医官之不得入诊,亦至浃旬,尤不胜郁闷之至,今日依前入诊,何如?答曰,此症,非一朝所差之疾,卿等勿为逐日问安,入诊亦勿为之。

○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中宫殿,问安。答曰,知道。以上《药房誊录》

○有政。吏批,以李伯麟为礼曹佐郞,赵龟锡为吏曹佐郞,郑钥为掌令,尹飞卿为持平,李晩荣为执义,尹宣举为掌乐正,赵胤锡为宗簿寺正,吴达周为刑曹佐郞,李旭为刑曹正郞。

7月15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望、朝奠,自上亲临,奉审为之。

○尹完,宁陵丁字阁开基事,出去。

○巳时梓宫加漆时,自上亲临。以上内下日记

○陪祭后,三提调,大王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大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梓宫加漆后,三提调,大王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大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以上《药房誊录》

○备边司启曰,臣等招问水原府使韩震琦,则只司仓一处撤毁,其他客舍、衙舍等公廨,依前仍存云,而本府将营新邑,斫取材木,开基运石之际,已费民力,都监堂上以下留在之时,种种接应之役,皆是他官所无之事。且都监杂物,还为输来,许多刷马,本府独当,前头山陵诸役,若依前分定誊录责出,则非但叠役,民怨可虑,事力有所不逮,亦不可以此之故,全免道内通同之役。令道臣参酌于斯,视常规,或减其半,或量减分数差役,以示朝廷轸恤之意,宜当,以此分付,何如?答曰,允。以上《备局誊录》

7月16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义州府尹状启,告讣使今月初七日渡江云云。以上内下日记

○政院启曰,以礼曹江原道七月令榛、柏子宗庙及殡殿荐新单子,传曰,荐新之物,如是味变臭恶,何可荐新于太庙乎?此单子还给事,命下矣。莫重祭享之物,味臭俱变,本道封进官,难免不谨封进之失,当该司饔院提调,亦难免不察捧入之失,请并从重推考。传曰,允。

○礼曹启曰,云云事,传教矣。近来荐新之物,各其道俱膳状上送,则陪持人例以膳状先呈,政院开柝膳状,还给陪持人,使之更呈于本曹,则本曹一边封进之意,入启,一边照讫,成送于奉常寺,仍为荐新矣。今此榛、柏子,味变臭恶,全然不知,今见政院启辞,不胜惊骇。封进官,政院既请推考,今此荐新榛子,令本道极择改备,更为急速封进之意,行移申饬,何如?

○本院启曰,济州七月朔殡殿进上乌贼鱼,全数色变,考其封进日子,则乃七月初六日也。经霾致伤,势所固然,海外封进之物,曾无点退之规,故不得已捧入之意,敢启。传曰,知道。已上《司饔院誊录》

○有政。吏批,以金寿兴为吏曹佐郞,洪仁量为刑曹佐郞,闵周冕为正言,柳景绍为江华经历,郭之钦为司成,吕曾齐为直讲,赵世焕为黄州判官,李柙为兵曹正郞,李性恒为司谏。

7月17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提调行大司宪臣蔡裕后,副提调行都承旨臣李应蓍启曰,伏不审此时,圣候,何如?足部患症,一两日内,亦无加减乎?臣等不胜忧虑之至,敢来问安。今日医官,依前入诊,何如?答曰,所患与前一样,亦勿入诊。

○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问安。口传启曰,中殿有胎候,今已累月,保护之道,不可不慎,此时哭泣行素,必有所伤,臣等不胜忧虑之至。伏愿慈殿,随便劝谕,及时从权,以为保护之地,千万幸甚。此不可以烦诸文字,故敢此口传以禀。答曰,知道。如是陈达,予意亦如此,而此时遽发此言,则必致惊念,有所不安,当观势为之矣。

○中宫殿问安。答曰,知道。以上《药房誊录》

○备边司启曰,即见刑曹公事,则釜山佥使李时挺,以前日倭船未见路引,径先下陆事,推考,照律夺告身矣。李时挺所犯,元非私罪,且倭差留馆接应诸事,常与东莱府使相议同参,此际递易,事涉难便,李时挺特为分拣,使之仍察其任,何如?答曰,允。以上《备局誊录》

7月18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自上足部未宁,故朝奠、朝上食、昼茶礼、夕上食、夕奠,不得哭临,视膳为之。

○巳初一刻,梓宫加漆为之。以上内下日记

○梓宫加漆后,都提调,副提调,大王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大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传于政院曰,掌乐正尹宣举家,遣内医看病。

○传于政院曰,左参赞宋时烈家,遣梁济臣看病。以上《药房誊录》

○义禁府启曰,判府事宋时烈辞职疏批,有姑使副贰疏决之教,而事体重大,不敢率尔谳议,故臣等就议于宋时烈,商确停当议处、照律等事,今日开坐,并为举行,而各道放未放启本,则缘日势昏暮,姑未及覆启之意,敢启。传曰,知道。以上《禁府誊录》

7月19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自上足部未宁,故夕奠视膳,而庐幕哭临后,奉审为之。以上内下日记

○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提调行大司宪臣蔡裕后,左副承旨臣金寿恒启曰,伏不审夜间,圣候,何如?足部患处,今亦一样乎?臣等日请医官入诊,而每下勿为之命,尤不胜忧郁之至,敢来问安。答曰,一样。

○大王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

○中宫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以上《药房誊录》

○义禁府启曰,各道放未放启本,今始覆启,而庆尚道定配罪人中,臣翊全,有不敢可否之嫌,虽与判府事宋时烈商确停当,臣积,独为成贴,前例所无,势将等待宋时烈出仕,咸镜等道伸理启本,则已为谳议于颁赦启本中,故不为覆启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又启曰,本府既与他各司不同,自古典仆,不得移定他役,其意有在,奴婢之数,亦且无多,凡举动及坐起时,不成模样,故从前捧承传勿许移定者,非一再,而今者本府奴子姜深,又为差定大殿别监,殊无前后捧承传之意,姜深,依前启下公事,别监頉下,还属本役,何如?传曰,允。以上《禁府誊录》

○殿郞厅以都提调bb之意b,启曰,外梓宫前定四十度,则今日已准矣。此后当依下教,限奉诣山陵前,不限度数加漆,而日气比顷间,稍凉如前,连累日着漆,则恐有未及快干之弊,姑为连二日着漆,而休一日审察漆色如何,然后更禀以定意,敢启。传曰,然则今后间日着漆,可也。以上《长生殿誊录》

7月20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都目大政为之。

○夜四更五更,沈雾。以上内下日记

○吏曹启曰,广州府尹有阙,依近例令备边司议荐,何如?传曰,允。以上《备局誊录》

○有政。吏批,以吴达周为金沟县令,表廷俊为漆原县监,金盛宙为玉果县监,南大夏为机张县监,孙钦为长鬐县监,兪命益为禁府都事,赵绩为校书校理,朴世坚为江原都事,赵寿益为大司谏,李惟彦为狼川县监,蔡以恒为石城县监,李德益为积城县监,朴希闵为庆源府使,沈世鼎为应教,郑麟卿为锺城府使,兪棨为副提学,李溟翼为监察,尹遇丁为禁府都事,具益昌为济用奉事,金益厚为甲山府使,崔继雄为司饔直长,李璞为宁边府使,洪处尹为庆尚监司,李守恒为刑曹佐郞,韩汝尹为兴阳县监,李有昌为北青判官,沈若溟为敦宁奉事,权德徽为司宰直长,苏山海为南海县令,李敏政为禁府都事,闵晦为监察,赵圣达为顺川郡守,南寿星为遂安县监,闵应亨为活人署提调,沈梓为兵曹正郞,郑知和为尚衣提调,洪重普为惠民提调,曺挺宇为良才察访,李球为兵曹佐郞,蔡裕后为司䆃提调,具时勉为奉常佥正,许积为司宰监提调,南老星为兵曹参判,赵胤锡为修撰,朴世相为宗簿主簿,辛喜季为灵岩郡守,权慬为缮工监役,具契为缮工奉事,申浏为宣川府使,南一星为掌乐主簿,郑百顺为龙安县监,金寿弘为缮工佥正,尹商佑为沙斤察访,郑叔周为监察,安献民为输城察访,赵龟锡为兼中学教授,蔡裕后为兼同知成均馆事,申惟一为造纸别提,朴有东为刑曹正郞,金时稷为礼宾寺别提,郑德谦为军器主簿,成玧为监察,金寿兴为兼东学教授,郑万和为宗簿寺正,赵从耘为长兴库主簿,申缵为典籍,李应蓍为司译提调,柳绰为司畜别提,玄禹锡为通礼院赞仪,梁济臣为司䆃主簿,林赉为内赡主簿,罗万叶为户曹佐郞,金孝纯为碧潼郡守,赵龟锡为兼校书校理,白弘祐为典牲主簿,柳时蕃为奉常主簿,金庆说为掌苑别提,洪宇远为直讲,李时术为校理,朴靖为衿川县监,李翊为校理,申惟一为监察,申沅[申伉]为监察,赵相遇为引仪,蔡时钦为尚瑞直长,宋以颖为广兴主簿,权克休为监察,崔有泰为活人提调。

7月21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都目政仍为之。

○自上仍御于居庐厅,不得哭临视膳。

○巳时,始雨。以上内下日记

○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左副承旨臣金寿恒启曰,伏不审夜来,圣候,何如?足部患处,每以一样为教,而不许医官入诊,臣等忧闷之心,不能暂弛,敢来问安。答曰,今则小愈矣。卿等勿以为虑。以上《药房誊录》

○备边司启曰,掌隶院启目回启中,五百六十口之口字,以九字误书,元启改付标以入之意,敢启。答曰,知道。以上《备局誊录》

○有政。吏批,柳之芳为刑曹佐郞,李庆徽为执义,郑弘瑞为引仪,尹商老为东部主簿,睦志善为内资奉事,宋挺濂为典籍,李廷夔为大司成,金禹锡为持平,睦嗜善为军资主簿,黄俊耉为献纳,李敬达为章陵参奉,闵汝老为掌令,禹惟一为獒树察访,洪宇远为修撰,沈攸为持平,尹趾美为正言,闵𣚃为恭陵参奉,李之晢为宣陵参奉,朴惟儁为顺陵参奉,蔡时龟为健元陵参奉,吴始寿为兵曹正郞,朴重敷为黄山察访,郑知和为大司宪,郑行一为光陵参奉,李硕宽为内侍教官,金益炅为典设别检,郑昌征为内侍教官,辛暅为童蒙教官,金尚炫为假引仪,李尚真为刑曹参判,李伯麟为兵曹佐郞,南老星为军器寺提调,赵龟锡为吏曹正郞,李祉述为南部参奉,金万基为直讲,罗星五为假引仪,李䆄为典籍,权大载为典籍,李泰渊为广州府尹,李昌胄为瓦署别提,韩汝虎为典籍,尹鸿举为引仪,宋国泽为兵曹参知,吴挺柱为禁府都事,姜顼为造纸别提,郑砯为碧潼郡守,林㙔为禁府都事,洪处尹为应教。

7月22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梓宫加漆后,都提调,副提调,大王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罔极。

○大殿,口传问安。答曰,罔极。

○中宫殿,口传问安。答曰,罔极。以上《药房誊录》

7月23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上候未宁,故朝奠、夕上食视膳,不得为之。

○辰时,日有两珥。以上内下日记

○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副提调行都承旨臣李应蓍启曰,雨馀凉生,夜多秋气,伏不审此时,圣候,何如?足部患症,再昨以小愈为教,一两日内,益有差减之效乎?臣等区区忧虑,犹未自已,敢来问安。答曰,症候与前一样。

○大王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

○中宫殿,口传问安。答曰,知道。以上《药房誊录》

7月24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上候未宁,故视膳哭临,不得为之。

○夜一更,流星出奎星下,入东方天际,状如拳,尾长二三尺许,色赤。以上内下日记

○礼曹启曰,戊戌八月初七日本曹启辞以为,自上临御以后,大妃殿外各殿朔膳,皆已停罢,至三名日方物之膳,每值年凶,因传教并皆停止,自上轸念民事,蠲减御供,已至十年,凡在瞻聆,莫不感动,而其在享上之道,极为未安。今年冬至为始,方物物膳依例封进事,所当分付各道,而第念三南农事,今又失稔,不禀圣旨,直为行会,有乖体圣上恤民之至意,以此启禀,则传曰,此何言也?此何时,敢拟方物进上之复设乎?并令停止,勿为举论,为教。取考其时本曹启辞之意,则戊戌年各殿三名日方物物膳,当为复旧,而既值年凶,不敢直为行会,有此仰禀矣。今则又已经年,三名日方物物膳,不可一向停止,大妃殿方物物膳,当依大王大妃殿例封进,而至于两殿方物物膳,本曹不敢直为行会,使之封进,敢此仰禀。传曰,大妃殿方物物膳,则一依大王大妃殿例封进,两殿则亦依前勿为封进。《典客司誊录》

7月25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哭临视膳上同。

○梓宫加漆正时,巳时。

○政院、玉堂、朝廷、二品以上、宗室问安。答曰,知道。

○申时,日晕。以上内下日记

○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副提调行都承旨臣李应蓍启曰,夜气凉冷,伏不审圣候,何如?足部所患,今亦一样乎?医官久未入诊,臣等尤切郁闷,敢来问安。答曰,所患一样,只医官入诊为之。

○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中宫殿,问安。答曰,知道。

○梓宫加漆后,都提调副提调,大王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大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再启曰,即因入诊医官等,伏闻有感冒之候,臣等不胜惊虑之至。虽曰和解,而尚有咳嗽等患,必须以清热治痰之剂进御,宜当,诸医皆以为,清火化痰汤,实合于今日圣候云。此药三贴,剂入,何如?答曰,依启。以上《药房誊录》

○备边司启曰,庆尚右道御史闵维重书启,自刑曹覆启启下,在于六月二十五日,而再昨夕始到本司,字画亦有漫破处,推问稽滞缘由,则淹置于禁府,以致如此云。事甚可骇,禁府当该官吏,令攸司推考,何如?答曰,允。以上《备局誊录》

7月26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梓宫加漆已毕。

○申时,日晕。以上内下日记

○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副提调行都承旨臣李应蓍启曰,伏不审夜来,圣候,何如?昨日剂入清火化痰汤,已进一贴乎?足部所患,久未平复,又有此感冒咳嗽之候,臣等忧闷之心,倍切耿耿,敢来问安。答曰,感冒则几尽和解,而咳嗽则与昨无异。

○传曰,进御清火化痰汤调次,竹沥、姜汁,今后则更待传教以入。

○二更招掌务官,传曰,进御清火化痰汤调次,竹沥、姜汁入之。以上《药房誊录》

○都摠府启曰,去夜发遣郞厅,阙内各处摘奸,则军士中军装执頉者十六名,自本府依前例从轻重治罪,而族亲卫李𩡝、李顺馝,忠赞卫金时雨,南所雇立军士京立朱发,水原正兵裵士元,魂殿都监二房守直军士二名等,无缘阙直,阙内干直,异于各司,不可不痛惩。凡此军十人及色吏等,令攸司推治,各其当该卫将,从重推考,何如?传曰,允。以上《摠府誊录》

7月27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终日下雨。

○药房、玉堂、政院问安。答曰,知道。

○京畿水使元䎘下直。

○自巳时至未时,日晕。以上内下日记

○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副提调行都承旨臣李应蓍启曰,伏不审夜来,圣候调摄,何如?清火化痰汤,已进二贴,咳嗽等患,有差减之效乎?臣等不胜忧闷之至,敢来问安。答曰,与昨一样。

○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中宫殿,问安。答曰,知道。

○再启曰,伏承圣批,以与昨一样为教,且伏闻医官所传之言,已进清火化痰汤,似无其效。今宜更议他药,必须详审症候,然后可以议定,即令医官入侍诊脉后,详议,何如?答曰,症候言于医官矣。不必入诊。

○三启曰,即以医官处下教症候,与诸医商议,则皆以为,回春方喘症门,清肺汤,去本方麦门冬,代地骨皮,连进三贴,宜当云。依此剂入之意,敢启。答曰,依启。

○传曰,猪脂、黄茋,同膏剂入。

○二更,招掌务官,传曰,进御清肺汤调次,竹沥入之。以上《药房誊录》

○司饔院启曰,全南道八月朔各殿进上中,大王大妃殿干秀鱼五十三尾内七尾,油腻色变,中宫殿大海衣二贴,全数色黄,至于大王大妃殿、殡殿所封干獐各一口,全体腐伤,至有恶臭,干中虾各二十斗,亦皆有虫,所见惊骇。莫重进上,如是封进,事极寒心,封进官吏,请从重推考。干獐、中虾之致伤,既如此,则不可仍为捧入,使之还下送,改封进,何如?且考见日子,则七月十五日全州封进,而今二十七日来纳,中间稽滞,多至五日,物色之致伤,未必不由于此,陪持人所为,尤极痛骇,令本道从重科罪,以警他人,何如?传曰,允。以上《司饔院誊录》

7月28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自上足部未宁,故不得视膳哭临。

○自辰时至午时,日晕。以上内下日记

○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副提调行都承旨臣李应蓍启曰,夜气蒸郁,伏不审圣候调摄,何如?清肺汤,昨已进御一贴乎?咳嗽之患,夜昼亦无轻重之异乎?寝睡、水剌,比常时,如何?臣等不胜忧闷之至,敢来问安。答曰,知道。咳嗽小无加减。

○招掌务官,传曰,进御清肺汤调次,竹沥五匙,姜汁三匙入之。以上《药房誊录》

○司饔院启曰,大行大王殿京畿日次进上中,生獐色变有臭,所见寒心。莫重祭享,每每如此不谨,请封进官吏,从重推考,以警后日,生獐则令本道即为改封,何如?传曰,允。以上《司饔院誊录》

7月29日[编辑]

都承旨李应蓍。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金寿恒。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停常参、经筵。

○视膳哭临。

○会宁府使李汝发下直。以上内下日记

○都提调领议政臣郑太和,副提调行都承旨臣李应蓍启曰,伏不审夜来,圣候,何如?咳嗽之患,与昨一样乎?即今未宁之候,非但感冒馀症,出于积伤之候,为日渐多,臣等忧闷之心,实倍既往。愿与药医等入侍诊脉,亲承下教,以为议药时商确之地,敢来问安,并此仰禀。答曰,症候渐至差境,勿为入诊。

○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中宫殿,问安。答曰,知道。

○再启曰,即伏闻下医官之教,当更为议药,而医官等以为,必须详审见症如何及脉候虚实,然后可以定药云。医官入诊之请,敢此申启。答曰,已言症候,不必入诊。

○三启曰,即以医官处下教症候,相与论难,则皆以为,咳嗽虽似少减,喘急、胸烦等候,大槪一样,清肺汤只进二贴,难责快效,前剂入馀存一贴中,更加连翘七分,桔梗五分,进御后,观夜间症势,议药,宜当云。依此加入剂进之意,敢启。答曰,依启。

○传于政院曰,领敦宁府事李景奭家,遣别提崔有泰看病。以上《药房誊录》郞厅元启英校正。郞厅柳亿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