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记/显宗/即位年/五月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五月 六月

5月9日[编辑]

院相郑太和坐直。都承旨赵珩坐直。左承旨元万石坐直。右承旨金寿恒坐直。左副承旨吴挺垣坐直。右副承旨李殷相坐直。同副承旨兪棨坐直。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即位。

○药房三提调,四殿问安。答曰,罔极。

○大行大王成服后,三提调,四殿问安。答曰,罔极。

○药房启曰,大王大妃殿进御昨日剂入九气汤二贴,昨今连次进御之后,胸满碍滞,寝睡惊悸及困恼之候,尚无加减耶?臣等即与安景昌、权、李耆善、成后龙及诸御医等商议,则此症实由于哀疚哭泣之中,脾胃虚弱,痰因火动而然也。不可不连进补元治痰之剂,温胆汤,加香附子一钱,进御宜当云。此药三贴,姑先剂入,何如?答曰,依启。

○药房启曰,御医鍼医各一员,别为直宿,何如?答曰,依为之。《药房誊录》

○备边司启曰,己丑年国恤初,告讣使未发之前,先送宣传官于平安监司,使之作为文书,传报于凤凰城守堡将,传通于衙门矣。今亦依此举行,何如?

○又启曰,江原新监司朴长远,时未辞朝,本道国葬所用材木斫运等事,万分紧重,已递监司,必不然[肯]责应,朴长远,数日内使之赴任,何如?答曰,并允。《备局誊录》

○政院启辞,颁赦依前例为之事,达下矣。某罪以下蒙宥乎?且颁赦时,有百官加资之例,亦何以为之?敢启。传曰,杂犯死罪以下并宥,百官加资亦为之。

5月10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提调判中枢府事郑维城,右承旨金寿恒启曰,天阴蒸郁,伏未审此时,圣候,何如?大王大妃殿不安节之候,进御温胆汤之后,其有药效否耶?经夜终日,尚未闻症候加减,臣等不胜忧闷之至,前剂入温胆汤三贴,当尽于明日,仍进与否,亦当议定,敢此仰禀。答曰,知道。证候当言于医女矣。

○再启曰,臣等即以医女所传大王大妃即今症候,商议于诸医,则皆以为,别无异前之候,前剂入温胆汤,似是对症之剂,馀存一贴,毕进御后,详审药效,如何?更为议药,宜当云。且闻医女之言,六脉中胃脉虚弱,不能寻按云。此则必有补益之方然后,可见其效,不可专责于药力,臣等区区所望,惟在于勉进水剌,以补胃气,实是今日之当先,敢此并禀。答曰,依启。《药房誊录》

5月11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领议政郑太和,提调判中枢府事郑维城,右承旨金寿恒启曰,天阴雨湿,日气蒸郁,伏未审此时,圣候,何如?大王大妃殿症候,夜来或有加减耶?臣等不胜忧闷之至,敢此问安。答曰,知道。夜间症候,颇似减歇矣。《药房誊录》

5月12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提调判中枢府事郑维城,右承旨金寿恒启曰,伏未审夜来,圣候,何如?大王大妃殿所进温胆汤三贴,当尽于昨日,必详知即今症候然后,可以议药,敢此仰禀。答曰,知道。症候几尽平复,而气候似甚虚弱,以此议药似当矣。

○再启曰,臣等伏承批答之教,即与诸医商议,大王大妃殿所患症候,几尽平复,则当此暑湿之节,仍用苦口之剂,反恐有损于胃气,今以生脉散本方,倍入参,连为进御,以代茶飮,宜当云。生脉散五贴,为先剂入,而臣等窃念,大王大妃殿从前患疾,出于元气虚弱,而悲哀之中,所进水剌,异于常时,若不勉进常馔,则不但快复未易,前头之忧,尤有甚焉。臣等区区所望,惟在于自上导达此意,劝复常馔,敢此仰禀。答曰,依启。

○三启曰,虽在闾阎平常之人,如此暑湿之节,尤难将摄,况殿下患痁累日,元气渐败之馀,遽曹罔极之恸,初丧哭躄,哀毁过制,群下之情,既以为闷。臣等窃伏闻,成服之后,粥飮之进,犹且稀少,常处于倚庐卑湿之地,此时虽未觉其受伤,一有所患,则将来之忧,曷胜言哉?伏乞上念宗社,且顺慈旨,强进蔬食,不胜幸甚。臣等忝在药房,区区煎虑,惶恐仰禀。答曰,既已进食,卿等勿虑。

○大王大妃殿,口传启曰,大殿初丧,哀毁凘败已甚,而仍处于卑湿之地,粥飮之进,亦且甚稀。哀疚之中,虽未觉察其受伤,若有疾病,则前头之忧,曷胜言哉?伏乞善为劝谕,期于强进水剌,以尽保护之道。且大妃殿,罔极之中,方有病患居处粥飮之节,必须勉强遵宜后,可无添伤之患,自内频数劝谕,以为扶持之地。答曰,大殿气力澌败,而力劝水剌,一切不从,予亦极以为闷然,当至诚劝勉,期于从听。

○梓宫加漆后,大王大妃殿、大妃殿、大殿、中宫殿,药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药房誊录》

5月13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提调判中枢府事郑维城,右承旨金寿恒启曰,大雨彻夜,日气蒸郁,伏未审圣候,何如?大王大妃殿症候,比昨益有平复之效乎?臣等不胜忧闷之至,敢此问安。答曰,知道。症候日渐差愈矣。《药房誊录》

5月14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提调判中枢府事郑维城,右承旨金寿恒启曰,阴雨支离,日气郁热,伏未审夜来,圣候,何如?仰惟哀毁之中,必有所受伤,而臣等问安之批,只以知道答下,臣等忝在保护之任,全昧起居之节,区区忧虑,曷有极哉?且大王大妃殿症候,虽幸日渐差愈,至于元气虚弱,有非药力可补,臣等再昨之请,既已从许否乎?臣等不胜煎闷之至,敢此并禀。答曰,再昨极力劝进,而以病差歇,成服日浅,不忍进御为教,不敢强进,忧遑渴闷,而予则仅得无事矣。

○掌务官,诣差备,以都提调提调意启曰,医女既已罢出,则别入直医官,似当罢出,何以为之?敢禀。答曰,别入直罢出,例直医官择入。

○梓宫加漆后,大王大妃殿、大妃殿、大殿、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以上《药房誊录》

5月15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陪祭后,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提调判中枢府事郑维城,右承旨金寿恒,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殿、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传于政院曰,完南府院君李厚源家,遣内医看病。以上《药房誊录》

○殡殿都监郞厅,以都提调意启曰,自前国恤时,本厅郞厅,称以都厅,别工作监役官,称以郞厅,依前例举行之意,敢启。传曰,依启。院相所启外,梓宫今方着漆矣。在前无官员直宿之规云,而揆以事体,似不当如此,限奉任山陵间,郞厅一员轮回直宿事,分付,何如?传曰,依启。以上《长生殿誊录》

5月16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右承旨金寿恒启曰,伏未知夜来,圣候,何如?淫雨不止,暑湿侵人,臣等忧闷之心,此时尤至,大王大妃殿症候,已尽平复乎?前剂入本方,倍人参生脉散,伏未审连进与否,而当初诸医皆以为,不拘时宜代茶飮云。此后不限贴数,连续剂入,宜当,敢此并禀。答曰,依启。症候已尽平复,予则仅得无事矣。

○梓宫加漆后,药房,四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药房誊录》

○院相启曰,当初礼曹,即位陈贺节目磨炼时,四殿方物物膳封进事,亦在其中,而即位后该司物膳,已命还给,外方方物物膳封进之后,不许捧纳,则虚费物力,亦甚可虑,似当豫为定夺,明白知委,依该司物膳例,只令王大妃殿、大王大妃殿两殿封进乎?该曹未及致察,故敢禀。传曰,依此为之。《礼曹誊录》

5月17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右承旨金寿恒启曰,伏不审夜来,圣候,何如?臣等无任区区忧虑,敢来问安。答曰,知道。《药房誊录》

5月18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右承旨金寿恒启曰,乍霁旋雨,暑湿方苦,伏未审夜来,圣候,何如?仰惟庐次狭窄,日气如此,臣等忧闷之心,不能少弛,敢此问安。答曰,仅得无事。

○梓宫加漆后,药房,大王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大殿、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药房誊录》

○传,执针医官申可贵段,不量其病重手掉,担当执针,已极可骇,而终至下针不谨,误犯血络,罪通天地,人思食肉,揆以王法,决不可一刻容贷是如为昆,亟正邦刑,以泄神人之愤为白为,义禁府传教为良如教。

○义禁府启曰,以合启,针医申可贵正刑传旨,既下本府,而此人罪犯,神人之所共愤,既允台论之后,以公除前不得开坐之故,莫重正刑之事,决不可晷刻迟延,今日内结案取招,控法处断,何如?传曰,公除后更禀,可也。

○政院启曰,臣等窃念,公除前勿用刑杀,乃寻常杂犯之谓也。可贵,罪通天地,神人之所共愤,控法正刑,诚不可晷刻迟缓,既允台论之后,岂容拘于常例,以稽王法乎?依该府启辞,施行处断,不可已也。臣等待罪近密,区区所怀,不敢不达,敢启。传曰,公除前刑杀,不可矣。《禁府誊录》

5月19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右承旨金寿恒,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大殿、中宫殿问安。答曰,罔极。以上《药房誊录》

5月20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右承旨金寿恒,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问安。答曰,无事。

○大殿,口传问安。答曰,无事。

○中宫殿问安。答曰,罔极。

○梓宫加漆后,大王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大殿、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药房誊录》

○合启,臣等请罪药房提调之论,已过累日,而圣明每下已谕之批,天听一向邈然,臣等不能无惑焉。臣等非不知勋旧大臣,遽拟重律之为难,而今此罔极之痛,实是前古所未有之变,则身为药房首任者,有些不察,尚难免其罪,况久居课疏之地,诸医术业之精粗,无不备谙,而不思广集,以尽治疗之方,提调请设侍药厅,而终不回听,可贵之执针,虽出于特命,知其方病手战,而无一言争之,岂可诿之于其时事势,而不以为罪乎?大臣虽有功勋,事系侍疾之未尽,则其不可以功掩罪也,明矣。臣等之论,实出于十分参商,此岂过中之论乎?领中枢府事元斗杓,请命中道付处。兵曹判书洪命夏,都承旨赵珩,以佐贰之官,虽不得主张,亦难免其罪,请并命削夺官爵。后圣,当大行大王违豫之日,谓之少疖,视若寻常,及症候渐重之后,犹不动念,不思广集诸医,亦不论技艺之如何,而只用所视庸医,以致治疗乖方,日就危境者,非用药之未尽者乎?其时徒事泛泛之教,正以此也。至于初四日入诊之时,既知可贵之方病,则虽有特命执针,而身为首医,终不一言。征奎,阿附后圣,论症议药一听其颐指,虽有所见,不为直陈,入诊之时,但自傍观,后圣、征奎,二而一者也。原情定罪,罪浮可贵,可贵之罪,既尽于圣教中,臣等不必更陈,而神人共愤,覆载难容,前功虽大,决难饶此三贼者,均有侍疾不谨之罪,岂有分付差等之别乎?请柳后圣、赵征奎、申可贵并命亟正邦刑,其馀入侍诸医,俱难免各不尽心之罪,请并命远窜。答曰,入侍诸医,并令该府照律处置。

○义禁府启曰,合启,医官等请罪批答,入侍诸医,并令该府照律处置事命下,而申可贵,既以一罪,结案正刑,不待时即当举行,而拘于公除前不为开坐之例,尚不得依法处断,则入侍诸医等照律处置,亦当公除后次第举行,敢启。传曰,允。以上《禁府誊录》

5月21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右承旨金寿恒,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问安。答曰,无事。

○大殿,口传问安。答曰,罔极。

○中宫殿问安。答曰,罔极。《药房誊录》

5月22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进笺后,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右承旨金寿恒,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大殿、中宫殿问安。答曰,罔极。

○兵曹启曰,国葬都监郞厅,以摠护使意启曰,各房应用各样木物斫来事,已为发遣监造官于加平、春川等地,而其中假家等所用京山所产易办之材,则兵曹不送到防军,以价布木输送都监,自都监随便贸用矣。令兵曹今亦依此举行,何如?传曰,允事,传教矣。取考《己丑年誊录》,则到防军,不为定送,其价木,以馀丁木二同输送,而馀丁木则非本曹所管,令备局禀夺,输送,何如?传曰,允。《备局誊录》

5月23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右承旨金寿恒,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问安。答曰,罔极。

○大殿,口传问安。答曰,不至大段,而似有感冒之候矣。

○中宫殿问安。答曰,罔极。

○药房启曰,臣等伏承问安之批,始审有感冒之候,不胜惊闷之至,必须急进和解之剂,而详知症候及日数然后,可以议药,敢此仰禀。答曰,症候言于医官矣。

○症候再昨有恶寒之候,取汗则似为和解矣。昨有行动之举,而临夕又有寒缩之候,又为取汗则似差,而但汗后微有烦热之候,昏困不能收拾,玉体温煖,二便则如常,头痛则自经痁患后,连有其候,咳嗽则兼。

○再启曰,臣等伏闻下医官之教,即与诸御医商议,则陶氏补中益气汤,加香薷七分,升麻三分,连进三贴,宜当云。依此剂入,而臣等伏念,圣候才经痁患,虽在常时,元气虚弱,寒暑易感,况□处,庐次卑湿,七时哭泣,其所受伤,理势必至,其于慎疾之道,必须比前加勉然后,药效亦可见矣。伏愿姑停哭泣之礼,起居于温堗之中,无贻慈殿惟疾之忧,下副群臣区区之望,不胜幸甚,惶恐敢禀。答曰,不至大段,姑勿用药。

○梓宫加漆后,药房,大王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大殿、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

○三启曰,伏承圣批,以不至大段,姑勿用药,为教,臣等相顾忧遑,郁闷罔措。凡病患,必治于始发之初,庶有药效,虽在闾阎凡人,尚然,况于至尊,至于大段然后,始为进药,宁有是理?伏想圣明,必以此时进药为难,而此则有不然者,苟有不安节之候,其在保护之方,宜无所不用其极,有疾则药,亦非违礼之事。伏望深加思量,亟依医官之言,及时进药,毋敢过时,不胜幸甚。答曰,更观症候,用药似当。

○掌务官,以都提调意,诣差备启曰,中宫殿进御参术汤,诸医等皆以为,砂仁炒硏五分,加入以进,宜当云。此药五贴,依此剂入之意,敢达。答曰,知道。《药房誊录》

○殡殿都监郞厅,以都提调意启曰,臣与提调工曹判书郑致和,礼曹参判尹顺之会同,外梓宫合木,依观象监择日,当日坤[申]时毕役,仍奉入土宇,初度着漆矣。流来规例,着实三十度,而己丑年,因传教加漆十度,今亦似当,依己丑年例,以四十度为限,敢启。传曰,知道。以上《长生殿誊录》

5月24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提调知中枢府事蔡裕后,右承旨金寿恒启曰,伏不审夜来,圣候,何如?感冒之症,视昨日有加减之异乎?未宁之候,今已数日,不许进药,群下忧闷之心,曷有极哉?臣等达宵耿耿,敢此问安,伏望以即今症候,详细下教,俾得趁即议药以进,幸甚。答曰,症候似无加减矣。

○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中宫殿问安。答曰,罔极。

○再启曰,臣等伏承圣批,以症候似无加减为教,臣等益不胜忧闷之至,自上所患,出于内伤外感,而内伤为主。昨日启请陶氏补中益气汤,实是当剂,诸医咸以为此药,趁即进御,连用三贴,宜当云。依此剂入之意,敢启。答曰,更观数日为之。

○三启曰,伏承圣批,又以更观数日为教,臣等相顾忧遑,不胜郁闷之至。今日进药,亦已晩矣,何可更待数日乎?匹夫之在初丧,苟有疾病,亦皆趁时服药,以思终孝之道,况人君,居至尊之位,上奉宗社之重,虽处倚庐之日,起居将摄之节,自不得任情直行。今我殿下,才经久痁,仍遭罔极之痛,哀毁过制,受伤既多,觉有未宁之候,已过数日之后,始教于医官,而进药之请,亦不允从,岂但群下之情,煎忧罔措,慈殿惟疾之忧,当复何如?症候专是内伤外感,治疗之方,不可一日稽缓,决无更观数日之事,依前启请,加香薷七分,升麻三分,陶氏补中益气汤三贴,即为剂入,连续进御,以解臣民渴闷之情,幸甚。答曰,此非以药近口之时,而如是强请,依为之。《药房誊录》

5月25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提调知中枢府事蔡裕后,右承旨金寿恒启曰,伏未审夜来,圣候,何如?昨日剂入陶氏补中益气汤,已进一贴,而症候或有加减耶?臣等不胜忧闷之至,敢来问安。答曰,似有差歇之候矣。

○大王大妃殿问安,口传启曰,大殿方在罔极之中,而又有病患,常时哭泣,已极忧虑,而今日梓宫加漆时,若又如前出临,则必有添伤之患,伏愿自内勉谕此意,姑停哭泣之节,何如?答曰,知道。当勿令出临矣。

○大妃殿问安,口传启曰,大殿方有未宁之候,哭泣之节,若如常时,则必有添伤之患,今日乃梓宫加漆之日也。慈殿十分勉谕,姑勿令如前哭泣,何如?臣等不胜闷虑,敢此仰达。答曰,使不得出临矣。

○中宫殿问安。答曰,罔极。

○梓宫加漆后,大王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大殿、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以上《药房誊录》

○长生殿郞厅,以都提调意启曰,自前国恤时,本殿郞厅,称以都厅,别工作监役官,称以郞厅,依前例举行之意,敢启。传曰,依启。以上《长生殿誊录》

5月26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提调知中枢府事蔡裕后,右承旨金寿恒启曰,日气蒸郁,暑雨甚苦,伏未审夜来,圣候调摄,何如?臣等忧闷耿耿,敢此问安。陶氏补中益气汤,连日已进二贴矣,药效有无,症候加减,愿闻下教,并此仰禀。答曰,几尽差愈矣。

○再启曰,大王大妃殿所患,出于元气虚弱,顷于未宁之日,以劝进常膳之意,仰达矣。昨伏闻尚不进御,臣等不胜忧闷之至,臣太和,与左议政臣沈之源,同诣宾厅,以承传色口传,再次陈请于大王大妃殿,则已许于臣等矣。伏愿自上因此更为导达,期于即复常膳,幸甚。恐或有如前迁延之患,敢此申启。答曰,今进常膳,孤亦不胜幸甚矣。《药房誊录》

5月27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提调知中枢府事蔡裕后,右承旨金寿恒启曰,伏不审夜来,圣候,何如?昨日伏承几尽差愈之教,而臣等退而耿耿,窃有所不然于心也。殿下近日所患,专出于元气之受伤,实非偶然感冒之比,恐非进药二三贴,所可平复,况剂入之药,亦未知其尽进与否乎?臣等添在药房,症候寒温轻重,若是其全昧,臣等之罪,固无所逃,其在圣人慎疾之道,亦不当如此,亟命医官入诊后,更为议药以进,幸甚。臣等不胜忧遑煎闷之至,敢此仰禀。答曰,既已差愈,何必入诊?勿为,可也。

○再启曰,伏承圣批,以几尽差愈,何必入诊为教?即今圣候,虽有小愈之幸,决不可遽停进药,只待其自然平复,愿以见存症候,一一下教,俾得更为议药以进,宜当,别纸条例之下,详细批下,何如?答曰,近因感冒,不至大段,今已和解,更勿议药。

○三启曰,伏承圣批,以今已和解,更勿议药为教,而烦热昏困等候,犹未尽祛,必须以清补之剂进御然后,可收平复之效。诸医皆以为,补中益气汤,加麦门冬一钱,五味子七分,生黄芩五分,连进五贴,宜当云,当依此剂入矣。臣等窃瞷圣意,持难于此时进药,而揆之以礼,亦非未安之事。伏愿深思终孝之道,毋忽慎疾之方,以慰慈殿惟疾之忧,幸甚。答曰,卿言至此,依启。

○梓宫加漆后,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大殿、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药房誊录》

5月28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提调知中枢府事蔡裕后,右承旨金寿恒启曰,积雨不霁,暑热弥苦,伏未审此时,圣候,何如?仰惟倚庐卑湿,夜气蒸郁,未宁之中,恐有所添伤,臣等不胜忧闷之至,敢此问安。答曰,无事,药则昨日已服矣。

○大王大妃殿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问安,以谚书启曰,大殿感冒之后,虽已差愈,而元气极为虚弱,药物不可不用。且见内下谚书症录后,与诸医官商议,则皆以为,补中益气汤,加麦门冬一钱,五味子七分,生黄参五分,五贴姑先进御,宜当云,故依此启请剂入,而但进御与否,自外无路详知,极为闷望,已剂入五贴连为进御之意,伏愿勉谕大殿,何如?答曰,罔极,昨日剂入之药,强劝,已用一贴矣。

○差备,招掌务官传曰,中殿进御芩术汤,姑勿剂入。《药房誊录》

5月29日[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庐次。

○药房都提调领议政郑太和,提调知中枢府事蔡裕后,右承旨金寿恒启曰,伏未审夜来,圣候,何如?日气如此,臣等尤不胜忧虑之至,敢此问安。又口传启曰,今日加漆时,伏愿勿为出临,何如?答曰,无事。

○大王大妃殿问安,口传启曰,大殿所患,时未平复,而今日梓宫加漆时,又复出临,必有添伤之患,伏愿以此意勉谕,何如?答曰,知道。加漆,当勿令出临矣。

○大妃殿问安,口传启曰,大殿所患,时未平复,而今日梓宫加漆时,又复出临,必有添伤之患,伏愿以此意勉谕,何如?答曰,罔极,加漆时,俾勿出临矣。

○中宫殿问安。答曰,罔极。

○梓宫加漆后,大王大妃殿奉慰问安。答曰,知道。

○大妃殿、大殿、中宫殿奉慰问安。答曰,罔极。以上《药房誊录》郞厅元启英校正。日记郞厅金光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