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抱经堂文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三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二十九 抱经堂文集 卷第三十
清 卢文弨 撰 景闽县李氏观槿斋藏嘉庆丁巳刊本
卷第三十一

抱经堂文集卷第三十

         东里 卢文弨 绍弓

 传

   浙江绍兴府知府朱公涵斋家传壬子

公讳煦字育资别号涵斋系岀新安朱氏明初安五公

为吏部左侍郞寄籍江南扬州之泰兴时守常郡者与

安五公有旧其属县江阴江中有新涨沙名马驮沙人

不利有之守因以归于公盖扬与常虽隔郡而由泰兴

至马驮沙道甚近公于是辟草莱治沟塍招贫民给籽

种岁馀得腴田八百畞生聚因以益盛至成化七年

建为靖江县仍属常州故少宰之子孙世为常之靖江

人其显名者甚众具载邑乘中公祖讳沐廪贡生𠋫𨕖

儒学训导未仕所著有竹窗诗集行世考讳懋德历知

直隶完县山东夏津长清以公贵并

封赠中宪大夫公幼诚笃不苟言笑以国子生就顺天

试见器于诸老前辈旋丁母闻太恭人忧居丧哀毁致

疾逾年始获痊时长清公以疾辞官家居有三子公居

长年几壮矣长清公欲其展力 国家以补生平未酬

之志入赀如例乾隆二十年𨕖授𠛬部贵州司员外郎

无锡秦尚书综部事留意人材以公为能凡有现审案

件率以委公公详慎研鞫悉得其情先是凡旗主以家

人酗酒滋事送部者准例槪行发遣公视其所下状质

之于庭不能指实因禀堂官拘集录SKchar乃其主私仆妇

欲远其夫故以此坐之事遂不行而旧例亦重定在𠛬

部三年转戸部江西司郞中兼现审处又兼督催所二

十六年 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府用值浙江巡抚番禺

庄公入奏以绍兴郡大事剧急须干员为请遂

特授绍兴府知府是年九月至任越地多奸民其俗习

于刀笔以健讼为能毎驾词以耸听逢放吿期多至二

三百纸状内多引条例以为言谓如是可以挟制也公

一一阅之情伪毕露择其尢不合于理者即子杖惩又

少年无赖者扰害里闾且诡立名字以自标异如九尾

狐小罗成赛秦琼之类俗所谓绰号是也其所到人皆

畏之或虽被害亦不敢言盖其结为死党者众也亦有

身列衿士而结交吏胥以诬诈倾陷人者公皆廉得其

实案名捕治于是受其害者咸得以状上诉择其为恶

甚者流之远方馀亦议罪有差地方为之一清士民咸

额手称庆曰今而后得以安枕矣乃以驱恶绥良四字

扁听事以颂公德其于审𣃔命案少有疑窦不肯即据

县申完结属邑诸曁有贾人陈姓者其父夜岀以其子

守店晨归则店中之银一空寻其子巳死于宅东之隙

地身负刃伤者三县方悬缉有邻人骆文达者曰杀人

者某某等也指证似实县已成招解犯过府公睹其状

类冤抑且思杀人为下旬五日之夜于时月色甚微去

死所约六丈有馀骆文达登楼远望其行凶先后幷各

人所著衣色焉能了了至此于是亦如其期夜中令骆

文达立旧处择其乡邻素所习者三四人立死所令骆

辨其某色衣者为谁某竟语塞加以严讯始得其𢯦嫌

𡚶攀之实而负冤者卒得昭雪郡中蕺山书院为教养

英俊之地非明师不足以造士公访得乌程孙太史名

人龙者品端而学优即以币礼延至向诸生中亦有一

二不驯谨者及孙至士皆帖服无异论是年登贤书者

五人明年中进士者二人公既归而后政尚挽留孙不

令去后竟卒于越其子遂入籍山阴此固见众士事师

之谊而公之为士求师与父兄之为其子弟何以异宐

乎至今而不㤀也二十七年

翠华南巡凡所承办敬谨无误蒙

赐赉甚优五月差竣即派同杭台宁波三府修建海宁

塘工又因塘石俱岀绍兴之羊大两山抚军令三府应

采买者俱解银交绍兴代办公于尺寸一禀成规日往

监采绝需索之弊凡在工之宕戸石匠等无不踊跃急

公塘工自始事以至吿竣不朴一人而事集明年秋大

雨越地四面环山外为大江内多巨湖雨大宣泄不及

泛溢成灾八邑中诸曁尢甚公亲往察勘近江者导之

入江近湖者导之入湖又确核成灾戸口应振恤者乘

小艇以胥吏各一自随其浅滩难达处坐大木盆四五

人扶曳而行村民往往窃指曰此太守活我命也亦闲

有不火食之时唯食果饼充饥而已勘定后详请赈济

大吏入奏奉

旨如所请

皇仁浩荡使数十万生灵不致塡于沟壑而公之尽瘁

奉职亦可谓无丝豪遗憾矣是冬念长清公年及七旬

唯季子依膝下不可不急归养然非独子于终养例尚

不合遂以疾请吿时公年三十有九大府不听其去公

陈𢡆甚至乃许去之日郡民涕泣攀追者以万数归及

一载遂丁外艰向使稍濡滞不去官其抱终天之恨者

将无穷矣三年中哀伤惨瘁几至骨立自是遂无意仕

宦既而患怔忡因以四十二年四月终于家年五十有

三公自岀仕以来谨持廉隅公事方急至自岀家财以

佐之未尝少有科率公考尝捐田七百馀畞以赡族人

公谨遵其制而复推广之家居十馀年无一字入公门

人亦敬公长者亦不敢以无礼忤公律身勤俭以是率

其子孙士大夫称有家法者莫先焉娶陈恭人后公十

六年卒子五人长垣见署四川青堤渡盐大使次基纶

方略馆誊录𠋫补州同知次基缙附贡生次基绎基绶

皆太学生孙十二人曾孙三人

论曰余祖贯馀姚为公所隶之邑明之季年始迁于杭

又早年服官居 日下是以不获以部民晋谒于后读

礼南还一谒孙端人先生于蕺山是日适课士见诸生

皆彬彬守礼法无𡚶言笑者即知公之造士有方与孙

先生之盛德感人其美交相成也乡人之颂公者如一

辞今撮其大者著于此亦足以见公政事之才矣公之

子基绎与余有姻连故又以知孝弟睦姻之媺行然则

循吏之名犹不足以尽公矣

   广德州学正孚堂朱君家传壬子

君姓朱氏讳裕观字颙若号孚堂先世陜西凤翔人元

末徒家江南之当涂世系始可考有讳铎者眀永乐时

官南京江西道御史立朝有直声嗣是数世濳德未彰

曾祖尔昌人称长者祖念山娴文章能诗善书画以贫

跳身从军以征兀鲁特功叙授江西瑞州府经历旋换

武资补山东济宁卫守僃考兰谷甘肃高台县知县生

三子季即君也少而力学日有定程不中程辄引夏楚

自责且跪诵必精熟后已体素弱年十六病中犹手不

释卷高台公以为非摄生之宐缄书禁勿使观君即专

精八法入欧褚两家阃奥晚岁风致直逼晋人性至孝

母病有人能从乩请方其所书必以沙盘顾无所得沙

何君即往河畔取沙时正廪冬五指为之裂既而所书

非佳语君一见闷绝迨居丧哀毁骨立以名诸生入国

子监乾隆庚午应顺天乡试中副㮄考取八旗教习充

 武英殿校对继考职在一等当得州同知癸酉中式

举人适教习期满引 见以教职用君先往西陲省亲

而高台公巳丁继母忧旋亦身故君在途闻耗几不欲

生及抵丧次困顿已甚高台距当涂五千馀里扶榇费

重宦橐无馀赀正日夜焦虑会大吏助之行乃成行时

制府吴公留君办奏牍固辞不得遂命子廷芝等扶柩

归有烟家卒于皋兰者君计费尚有馀即为经纪同返

君于次年亦遄归营葬毕地方大吏俱知君有经济才

多延致幕中无虚岁迨庚寅铨授广德州学正地居万

山中俗质而少文诸生有不衣冠而来谒者君虽盛暑

必冠服见之俗渐知礼节有某生素自爱为讼者𡚶相

牵长吏欲褫之君审其无辜为力请乃免学宫倾颓甚

为营葺之丁祭乐舞久废请于学使朱公录取佾生若

干名又捐置乐器延善音律者为教师一年后声容灿

然可观人士咸欣欣然以为盛事君中年以上体气渐

强近年偶患寒疾继以疟遽至不讳病中念长子廷芝

下血甚剧谕季子廷葵谨视兄疾勿少离以故属纩时

皆不在侧广德诸生感君德化不召而至者十馀人治

木制衣衾一切如礼哭皆尽哀呜呼此可以验君之教

泽入人深也君卒以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二日享年

六十有八娶沈氏其扶舅榇先归也见兄公在袁江贫

至不能举火乃约计归费外馀尽归之继复僦屋同居

幷婚嫁其子女族党称其贤子五人廷芝廷芾皆国学

生廷葵邑诸生廷薇廷萐廷芾早卒廷萐殇孙五人长

珏亦邑庠生馀皆详谱中

论曰君儒者而通达世务佐大吏皆有声使寄以民社

亦必有所报效乃为文学官克自振作不随俗委靡局

于卑仕故其所表见仅此然观诸生之能敦古道非恩

谊素结于其心能然哉如使之治民则民之所以报君

亦必视此矣

   李蠡塘先生家传壬子

词馆前辈中余独与蠡塘李先生亲也率月一会聚焉

仿温公真率之约而为之先生之为人外声华乐闲静

相见绝无世俗谈毎就之令人之意也消方冀奉教有

日乃曾未三年而翩然赋归矣文弨自官罢后鹿独无

宁居久未悉先生近状年来滥席毗陵之龙城讲舍实

先生之乡而先生巳不可再见矣为悼叹者久之岁辛

亥始识先生之嗣子庆来庶几能继先生之志业者以

先生之素不弃文弨也因岀其诗集见示幷志状等而

以传见属追思平生交谊之厚焉可以不文辞先生讳

英字御左晚乃号蠡塘李氏系岀宋丞相忠定公中闲

自晋陵徙宐兴放先生仍以宐兴通籍而所居则在武

进之乡云幼聪颖师友又皆一时胜流早年文章即巳

成就于书隶真行草靡不以古人为师法岀游淮阴诸

名士一见倾倒乾隆甲子乙丑联捷成进士入词林即

乞假省亲归父止斋公有疾一切起居服食必身亲之

更善于养志有来吿贷者得止斋公一诺即如数以应

未尝以贫故稍有难色止斋公病喑凡所指示唯先生

无一龃龉他人则不能尽喻也弥留之际执先生手喃

喃不置更闻笑声而没先生之于子道可谓尽矣将营

葬人谓祖茔上有吉穴先生以先人有禁碑终别求地

以窆焉还 朝授职检讨充乡会试同考官纂修三礼

续文献通考等书 咸安宫官学总裁教习丁丑科庶

吉士 恩赐稠叠

赠封上两世如其官先生自童子试以来凡遇合之文

无不以清见赏及在馆阁所作诗赋一主清新如藐姑

射之仙不藉铅华芗泽而始见妍地临池之学久而益

工求者率满户外应之无倦容人人各惬其意以去归

而家徒四壁主讲海州六安得稍稍资给于从兄姊之

无以为家者犹为一一抚恤使不失所有私鬻其馀屋

者亦不少芥蒂于怀生平无疾言遽色即之蔼然而干

以非义则毅然不可夺娶黄孺人先卒一女适吴方庆

无子以弟之子庆来为后谨守先生遗集将有待于表

章云

卢文弨曰先生孝悌人也内行不彰于外故人但以清

许之夫荣名膴仕人竞趋焉顾翛然若深山之老衲何

哉意其充于中而无慕于外者欤其立品清其吐辞焉

得而不清言固心声之所流也然贞介自守而未尝绝

俗人是以乐得而亲之呜呼九原如可作也舍先生将

安归

   朝议大夫学南瞿公家传壬子

大凡豪杰之士承先世所诒之业未有不欲堂构无亏

弓裘善继者也而厄难或岀于不虞至于穷约困顿艰

难劳苦之僃尝而能彊敏有为黾勉树立使绪将坠而

复完基欲坏而重固且更廓而大之益为前人光古今

来国固有之家亦宐然此岂不由乎干裕之才哉然所

重尢在乎其德昔子张问行而圣人教之以忠信笃敬

又问达而教之以质直好义数言夫唯如是斯其所以

攸往无不利而困者于以亨约者于以泰固必然之理

也余往来吴中每闻人称道瞿大夫之贤而未之识也

今殁已七年矣得钱詹事晓征所为志墓之文始知大

夫之果贤也会令嗣太守君欲传大夫之行事以书来

请文弨为文以系诸谱牒因不辞而为之次叙之大夫

讳连璧字璞存号学南先世居松江之上海曾祖讳颖

隆力敦善行设黄浦北义渡至今行者称便祖讳有恒

贡生任江南直隶和州学正始迁太仓州之嘉定所居

在学宫之南故大夫之号取诸此父克振公讳大定先

以子贵 敕赠儒林郞后以孙贵 诰赠朝议大夫学

南公之封亦由此大夫生九岁而孤事大母孝出遇所

嗜物必𢹂归以献大母尝之而后快瞿氏素以本富闻

迨祖若父相继去世两叔父皆不善持家同产兄两人

又皆早逝子然孤露生计渐不支雍正三年江南汇征

钱粮积欠之案起邑向以瞿氏任排年儒甲总户往常

催缴率如例继而经理无人为奸胥所侵蚀令顾考成

唯责成总户于是变产弥补家遂因之而毁大夫年方

弱冠谓徒忍饥诵经其若堂上何且祖宗数百年之基

构一旦陵夷衰微必非仅守章句之所能骤复昔人言

儒者以治生为急度事势亦不得不尔思废著之术亦

多方唯布之与粟其重相埒其资于人也广于是始创

布业往来吴下倍极勤苦几二十馀年得渐有赢馀旧

居之损败者重葺之㫄屋之岀售者赎归之远近祖茔

之祭田墓田为族人因贫质于人者一一为岀资清釐

以归其主顾故里虽可怀而一区之𢋨已在吴兼顾弗

便乃复卜宅于吴之阊门而尽室迁焉同业者或有利

不利而大夫独隆隆日起者则以其性行诚实动皆合

宐所谓德孚于人而人信之大夫之谓矣其事大母与

母生则尽敬没则尽哀葬则营高敞地树松楸皆成行

翠华闲数岁一南巡大夫随守土诸臣后遵循迎

銮成例而敬谨倍加焉率常往来灵岩山麓SKchar顿悉中

程又尝以私财佐公家之急广振施之惠未易一二数

也嘉定地不产米旧苦漕运前明族祖仲仁公倡议折

漕请于邑令朱公廷益因得改折民受其惠立祠以祀

仲仁公在附祀之列久而渐湮大夫倡兴复之至今得

以不废大夫以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无疾考

终年七十有一娶汪恭人家正当中落时执勤食淡以

养姑教子不得宁息其卒也亦于是年之六月年七十

生三子长兆骙国学生𠋫𨕖知府次塘廪贡生 敕授

修职郞历任府县学学官最后得砀山县学教谕次兆

麟国学生河南南阳府同知署陈州府知府大夫始以

困厄故舍百年诗书之泽以治生意常慊慊日望其后

人以儒术显甚切延名师严课程无少须臾懈今塘以

文学为师儒之官孙中泌又食饩于庠举优贡成均后

起者森森科名直待时耳此殆所谓得则兼得者也女

三孙男九孙女八曾孙男二曾孙女一其详具在谱牒

旧史氏曰圣人之言岂不信矣夫观大夫之行事可知

巳孰谓大夫非儒者其所操以应事接物者虑无往而

非儒术也事固当审轻重权缓急在水火之中而冀久

远之效其为计也迂而且不可以必得迨至轗轲终身

而于后人益不遑恤矣若大夫所为诚明于缓急轻重

之数故能复完其先世之旧而子孙乃得从容以向学

之秦者先适楚北征者宐向南事固不可执一论也语

曰惜财者必重费以大夫之积而能散也岂不更贤于

摄缄縢固扃𫔎者远甚如此而不谓之豪杰得乎

   文学朱梅友家传辛丑

君讳夏字焕文一字梅友姓朱氏先世徽人与文公同

祖由始别六传始迁于处州遂昌县之奕山至君二十

二世矣世以耕且读为业君后以奕山地瘠更迁居陈

邨髫年事大父父能顺适其意无子弟过大父鲁庵府

君极爱之令读儒书岀就外塾君虽耽学毎念馀力学

文之训时归家省觐幷代诸劳辱事世务益以练习既

冠以文受知学使者补县学博士弟子员遂为经师远

近争相延聘时父碧泉府君窘于生计屡徙业而贫逾

甚贷子母日益多君以所得修脯为偿无私用者复念

治末终不若务本召佃客讲求田园之利家计由是粗

足食必具甘旨亲未中年已能享优游之乐矣有母弟

四人女弟二人皆以时㛰嫁亲既没而兄弟犹同居数

十年诸弟皆力农君闵其劳已有五子唯令一子习儒

三子皆习农以分其劳一子则尚幼也没之前一年诸

弟以君年届耆矣而综理家政劳劳不少休意不安固

求分爨君不得已而后听之犹语其子奎曰异日汝力

有馀今虽分犹可挽使合也奎读书有文名君令之会

城就贤师友讲习乾隆四十一年举拔萃科君喜而复

悲以若考之爱此孙特甚而曾不及见也其孝友之性

始终亡闲若此奎言君为人解纷周急之事甚夥然此

犹小小者耳娶琴溪王氏有同德舅姑嘉其善事妯娌

闲咸宐之同居久而无闲言以是益成良人之美云先

八年卒君后补增广生卒以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二十

八日年五十有九所著诗文藏于家

旧史氏日余始识君仲子于逆旅中即以拔萃贡太学

者也观其言语动作类有养者已知其禀承有自居京

师数月益与之习一日出所𢰅府君行述求余文且痛

己之事亲不及君之事亲远甚余于是窃喜向所揣之

果不谬也夫世之读书号为儒者往往徒墨守章句力

不足以服劳智不足以治生若是则其亲何赖焉君之

命意唯恐其力不为父母兄弟用劳身苦思以安其亲

为儒者而若斯也其庶几不为腐儒之归也夫

   国子监生⿰氵𠔏君家传癸卯

君讳翘字楚珩常州阳湖人国子监生祖讳𡼮山西大

同府知府父讳公采字丰旅大同君之卒也官督减城

工银数巨万丰旅君壹不以累昆弟独为偿又受托赵

氏孤秏其家遂为窭人君倜傥尚义有父风娶蒋孺人

同邑临安嶍峨县知县讳敩淳之女也有贤德安贫孝

于舅姑君不忧内顾常客外谋养江行见溺者亟募人

𢮋岀之然志节高迈不肯为呴愉态以故游不得志年

三十八竟客死孺人与君同年生忍死代子职抚其二

子三女咸成立二子礼吉迪吉也君没时礼吉方六岁

自小学以迄通经皆孺人亲教之正句读审音训故礼

吉学有原本一不染俗师之𨹟凡行事训以恪守先世

之旧一制衣亦不听随俗礼吉既能负米客外久衣或

更其式母怒曰儿曹一衣尚随俗即他事何以自立礼

吉学有闻交游渐广贵人具礼币聘为子师孺人必察

其人信可者许为朋友宾主否则戒其子亟远之娣妇

余寡无依孺人迎与其寝处以次子迪吉为叔后葬三

世七棺咸如礼监生君在日与通州盛聪交最善前所

救溺人适聪弟也君丧在殡而里失火聪冒火翼柩出

聪有一子年四十贫不能娶孺人约一岁所入举其半

𢌿之遂克成礼礼吉初试于乡得乙㮄贡太学孺人犹

见之卒年六十有五礼吉后中乾隆四十五年顺天试

贡礼部为举人易名亮吉

旧史氏曰监生君无年而没故其行事不少槪见然其

先世富盛时常施德于族姻里党倘缓急有吿宐必有

应者而君宁客游于外以治生又不能骩骳滑稽以取

世悦而坐致困穷即此亦足以得其为人矣孺人之亡

也贤士大夫为之诔者八祭文及哀辞各一为之志若

铭者一为之传者一盛矣哉非是母则何以有是子非

是子则何以使母之贤得大彰显有闻于时也余重孝

廉之为人不容无言而诸君子之为母言者则既详矣

抑闻之夫者妻之纲也母实有贤德而事当系于其夫

故为⿰氵𠔏君传以明夫世德之相承固宐获此同德之助

   梅式堂小传甲寅

君讳𨱅字二如一字式堂宁国宣城人姓梅氏征君定

九先生讳文鼎之曾孙左都御史谥文穆讳㲄成之第

三子也今与其昆季俱定居江宁上元县余适滥席锺

山书院因得与君昆季时过从君厚重老成言甚𥳑至

见之若无所得也既而思之甚有意乎其为人而乐与

之亲乾隆丁酉君试于乡余欲读君试文来𠋫君阍者

以病辞无何遂以不起闻矣视君之言语动作常相期

以寿考而竟不然天道之不可问也如是尝询君生平

行谊于其弟镠越明年三月镠始详录一𠕋以见示会

文弨已辞席束装启涂不及缉综藏之笥中有年俗事

牵萦笔砚久不理每一念及辄耿耿难为怀今年甲寅

理故箧得君之行实因亟摭其大略书之君六岁丧母

王夫人微好动旋即自惩创少长纪所闻儒先讲论同

异理道性命之旨为习传录闻人之善久而不㤀且乐

传述于人文穆公吿归后君侍枕履不少离出入或先

或后而敬扶持之尝侍疾数十昼夜亲甚安之君犹以

纳溺器衾中指爪触亲肤为深疚遂终身勤爪翦王夫

人既没而徐夫人摄内主徐后文穆卒所亲谓于制本

不得持三年服矧

覃恩明后年接开科宐急图显扬君泣对曰母视𨱅镠

不异所生安忍异服于所生乎卒终三年丧君中江南

庚午科乡试乙㮄得以贡生就顺天试爱君者咸欲为

之地君一切谢去于后遂不再就顺天试重故交虽其

人巳没言及之辄怦怦然于其笔墨留遗者装潢而什

袭之唯谨乐引进故人子唯恐其远而渐疏也座右所

书皆鍼砭药石之言疾革时神明不乱语子准云今岁

钞太公家训未完汝其足成之太公家训者征君示子

书也又语某昼价须偿其他属家人语率视此年四十

有六妻崔氏先一年卒子二人准为伯父后次曰望孙

女五人君长于古文不苟作诗及书法皆远出辈流然

未尝以此自矜也手所钞辑者取文献通考议论之要

者为大事论又纂三礼中典制为一书又𨕖古文为内

外编其勤勤纂述又如此呜呼略举君之大端诚不愧

人之师表也巳

卢文弨曰君贵公子又才望动一时达官贵人争欲引

君出我门下以为重而君坐红尘中不异居深山不肯

诡其道以求进至历久而不渝而仅以一贡太学终其

身知君者无不为君惜终亦叹介然独立之能使其身

完然而无玷也君弟镠能详言君之志事是亦不随流

俗者余悲君之不可见见君弟庶少有以慰余思也夫

   梁孝廉处素小传癸丑

梁君处素名履绳余益友也善读书既撷其精幷正其

误与其兄曜北相礲错一时有元方季方之目余老而

衰漫思考订群书有所遗㤀及错误处素率为余审定

之两君皆厚余其气象则曜北侃侃然处素訚訚然和

易近人人尤乐亲之曜北既弃举子业专精史记学处

素以乾隆戊申科举浙江乡试人咸意其发名成业之

未有涯也乃再试南宫不遇归途风日燥烈尘埃涨天

热气中人毒甚然抵家尚无恙也会葬其先考侍郞公

在山阅月馀亲程畚杵之劳维谨茔面富春江时当秋

末江风射人作寒君自以尚强壮不为意然而君之受

病深矣两害俱发卧床未几即失音越日而目已瞑矣

余闻而惊讶往觇之信为之失声长恸悲夫广我见闻

者之少此一益友也呜呼君生宦家家门鼎盛祖则文

庄公父则侍郞公伯祖太史蔎林公伯父侍讲山舟公

设以常人处此不为裙屐风流则为裘马清狂日以酒

食游戏相征逐为事不复知有文字之乐者比比然矣

君独萧然若寒士衣不求新出则徒步不以所能病人

不以所不知愧人博学而能孱守之以故不涉于爱憎

之口自其曾大父谿父先生以来学问文章照曜海内

代精八法得其片楮珍同拱璧君克自𡚒厉继承家学

其于众经中尢精左氏传盖其舅氏元和陈君名树华

著有春秋内外传考证君复𤱿辑诸家之说而折其衷

疏为三编先以其成者示余余读而善之其续纂者尚

未竟也遗草具在检拾而加以整比焉此则曜北之责

巳君诗清新越俗向与其兄及所亲合刻有梅竹联吟

集可见其崖略书法虽不名家然端谨不苟如其为人

且通说文故下笔鲜俗字使老其材其成就乌能测其

所至乃年仅四十有六而竟夭死廼乾隆之五十八年

十一月三日也在梁氏失一佳子弟在宇内少一读书

人岂不哀哉君娶于曲阜孔氏孔氏多学人余友孔君

名继汾者君之外舅也以君处族党闲可以无愧色矣

一子曰常孙曰王在长逝者固可无憾而未死者乌能

免于憾也余颓唐之笔不足以为君重但为之志其略

亦聊以抒余之哀而巳

           弟子宐兴陈俊用章校


抱经堂文集卷第三十